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024-10-04

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精选16篇)

1.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一

◎刘慧兰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有令人遐思无限的意境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借嗅青梅偷偷瞥一眼心爱的意中人,区区几个字就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娇羞美„„汉语言文字有着无限的广度、深度和丰富的容量。要学生领会语言文字这样的美,需要朗读教学。朗读教学以朗读为基础、以诵读为延伸,是一个文心、师心、学生的求知之心与外在课堂环境水乳交融的具体教学情境。在这一状态中,朗读与体验并行,想像与创造交织,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笔者对学生朗读现状的调查情况是这样的:让学生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一个班级里能达到要求的几乎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班级中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几乎每段中总有读错的字。学生读书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这种现状让人很是担心:没有朗读,哪来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怎么能够达到?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笔者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指导其朗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喜爱课外朗读。

1.创设参与情境,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要关注朗读的参与面。叶圣陶曾告诫我们: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朗读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拥有的权利,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体现教学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也才有生命力。在班级中,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因学习基础差缺乏朗读信心,也不敢在众人面前朗读。针对这部分同学,课上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课后还适当布置一些朗读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到四人组的组长跟前朗读,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以安慰、鼓励和指导。如有些学生的音质特别好,有些同学的感情把握比较好,就引导其他同学用欣赏、鼓励的眼光,增强他们的朗读自信心,从而营造人人都能参与朗读的和谐氛围。

2.创设教材所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但要通过抽象的语言符号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深情,并不是学生一读就能感受到的。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他的情感流露需要慢慢地酝酿,再通过一个个触发点才能激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学生头脑中意象的转换,设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词语,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中,感知事物的特点,与头脑中已有的意象进行联系,从而触发联想,形成作品词语所蕴涵的意象。在合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想象和联想。当他们进入情境、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地读出感情,达到朗读的效果。如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时,可以提问:山路的特点是什么?马行处是什么意思?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就要求结合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想想作者在画面中的动作,再思考这动作饱含了什么样的感情。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再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细心品味语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然地体会到了作者和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领悟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去朗读文章,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那就是另外一种享受了。3.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专心听别人朗读的兴趣

课前,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听读材料。既可以是学生接触较多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微型小说,也可以是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针对学生的优秀习作,笔者是这样处理:读到关键之处停下来,要求学生利用几分钟猜出下文,然后请指名进行比较评议。引导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去思考和探索,既培养了学生听读的耐心和细心,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就容易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惊叹习作者精心的构思的同时,萌发模仿习作的意识,可谓一举多得。笔者还从网络中找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范读,在听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感悟和吸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学生可以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4.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听自己的朗读。方法很多,笔者只是让学生将自己耳朵塞住,只听他自己的朗读声音。开始学生是好奇地听自己声音,后来早读课或者课堂朗读时就能专心地欣赏自己的朗读了。这种方式非常简便易行,却能让所有学生都忘记周围同学的存在,让所有学生抛开一切自卑、怕人讥笑的畏惧心理,能结合文章内容自由地表露感情。“忘其形,流其情。”如身处世外,只存在于自己的天地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对所读的内容印象深刻,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背诵任务。

作为语文老师,还要适时指导朗读技巧, 例如节奏、语速、重读、轻声等;朗读的形式上则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如今电教媒体的课堂普及率非常高,也可以配乐朗读,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调动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些教学方法尽可大胆采用。

5.创设课外朗读情境氛围,促进朗读习惯的培养.课堂指导毕竟只能被限制在45分钟内,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朗读训练如果能扩大到课外,让学生随时随地会读,敢读,读得好,才算是真正扩大了朗读的范围,巩固了朗读的战果。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在讲一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自由读几遍,完成预习任务。要求是: a.结合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b.围绕课本习题和其它手边练习,边读边想,试着去解决问题,提高朗读的效率。

2.教师每天布置适当的朗读作业。将朗读作业(如优美的阅读选文、文言文译文、新学课文等)交给同桌或组长检查。在习作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完成初步的修改工作,如可以改正笔误,补出漏写的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等。3.推荐优秀书报、期刊,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微型小说》等;推荐阅读网站如乐读网等,激发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学习朗读。组织学生阅读中学生推荐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通读原著,或读精彩情节。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原著,再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4.开展朗诵比赛。针对学生性别的特点,分别布置男女生一定的课外朗诵任务,然后安排课时开展竞赛活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加强朗读教学,才能促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感悟美、体验美。

2.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二

数学作业离不开解题, 作业的讲评是构成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 数学作业讲评时, 教师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解题反思.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作业讲评时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的一些做法.

1对解法的反思

对解法的反思, 主要是分析解法的探索过程, 以及其中的关键因素、主要思想, 就当前问题的解法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从而形成某一类问题的解法, 同时思考归纳解决该类型问题的通性通法、最佳的方法等等.

例1 (人教A版必修4第120页1 (6) ) 若向量a, b, c两两所成的角相等, 且|a|=1, |b|=1, |c|=3, 则|a+b+c|等于 () .

(A) 2 (B) 5

本题完成很不错, 大部分学生是借助图形加以解决:

若两两成0°角, 如图1, 可知

|a+b+c|=5;

若两两成120°角, 如图2, 可知

|a+b+c|=2.

小部分学生采用数量积加以解决:

若两两成0°角, 则

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解答出错.

教学中, 学生作业完成的不错 (教师无需讲评) , 可一到考试, 同类型题目的完成就大打折扣, 问题出在哪里?除了缺乏一定的强化外 (教师觉得学生已掌握, 没有及时追踪强化)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如何完成作业的? (自己完成 的?猜的?参考别人 的?……)

为此, 在作业讲评中, 对一些完成不错, 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教师仍需适当讲评, 不过此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反思该类型问题的通性通法、最佳的方法, 于是, 笔者引导学生作以下方面的反思:

(1) 对条件的反思:两两所成的角相等, 共涉及了两种 情况:两两成0°角或两两 成120°角.

(2) 解法发现的反思:平面向量模的处理紧扣两大处理方法:一是从“形”入手, →AB的模表示平面内A, B两点间的距离;二是从“数”入手, 模的问题可以通过数量积加以解决.

(3) 解法比较的反思:解决向量模的通性通法是什么?

这时, 通过变式 训练让学生辨别:如图3, 若向量a, b成60°角, b, c成60°角, a, c成120°角, 且|a|=1, |b|=2, |c|=3, 则|a+b+c|=_______.

通过比较, 学生不难发现此时不宜用图形, 宜用数量积, 即解决模的通性通法是转化为数量积的运算;利用图形结合模的几何意义, 则思维含量高, 有时就是最佳解法.

这样的反思, 不仅可以让学生看清问题的易错点 (如条件) , 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处理形式 (如两种求解方案) , 寻求通性通法 (如利用数量积) .在解题反思中认真完成这一系列工作, 将有利于开拓思路,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概括联想, 积累探索解题方法的经验;有利于掌握解题的各种基本思想, 发展和提高解题能力.

2对数学思想方法提炼的反思

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反思数学知识, 即对蕴藏在数学表层知识中极为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原理、规则、模式等深层知识 的挖掘.数学深层知识是表面知识的灵魂, 对表层知识起支配作用, 比表层知识具有更高的学习价值.在作业讲评中, 对数学思想方法提炼主要是引导学生不要就题论题, 而要从思想或方法上去揭示题目的实质.

对数学思想方法提炼除了平时作业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在专题复习时的作业处理, 教师更要注意作业选择的针对性, 通过题组的形式, 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其系列题目所隐含的思想方法.比如, 在对平面向量进行复习时, 为了落实学生对平面向量坐标法的应用, 笔者, 给出了以下系列题目:

题1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理13)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E为CD的中点, 则

题2 (2011年高考天津理14) 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 AD∥BC, ∠ADC=90°, AD=2, BC=1, P是腰DC上的动点, 则的最小值为 _______.

题3 (2006年高考福 建理11) 已知, 则m/n等于 () .

题4 (2013年高考湖南文8) 已知a, b是单位向量, a·b=0.若向量c满足|c-ab|=1, 则|c|的最大值为 () .

通过这4道作业的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反思, 此4道题目都与垂直有关, 都易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可以引进向量的坐标, 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坐标运算.这种对思想方法的提炼, 有利于提升作业完成的实效性, 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 有利于实现用一种方法解决一大类问题, 避免出现作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局面.

3对错题的反思

“做错了”是学生作业完成最容易犯的问题, 面对学生错误的答案、错误的解法, 教师要学会能辩证的看待, 千万不可一个“?”就敷衍了事.作业讲评时, 可针对几种比较典型的错误,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导致错误的根源是知识的问题, 还是思想方法的问题, 更高层次地,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解法改进.

例2若非零向量a, b满足|a-b|=|b|, 则 () .

(A) |2b|>|a-2b|

(B) |2b|<|a-2b|

(C) |2a|>|2a-b|

(D) |2a|<|2a-b|

这是选择题, 但完成作业时, 笔者要求学生要写出解题的过程.作业上交时, 笔者发现学生都能正确选择答案A, 但其解题的过程五花八门, 有一大部分的学生用了错误的推理却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笔者庆幸自己事先要求学生书写解题过程, 否则就容易被“美好的表面”所迷惑.

3.1反思: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了

笔者不急着对学生的解法作出评价, 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了学生经典错误解法 (笔者并不告诉学生那是错误解法) , 让学生进行评价.

解法1因为

|a-b|=|b|,

a-b=b或a-b=-b,

所以

a=2b或a=0 (舍去) ,

所以|a-2b|=0, 又因为|2b|>0, 所以|2b|>|a-2b|, 选A.

解法2因为

解法3因为

由于以上解法表面上“无懈可击”, 甚至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解得太妙了, 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 当然一部分的学生经过思考, 就发现“美好表面”下的“温柔陷阱”.

笔者因势利导, 让学生说说错误的根源, 原来都是“数量惹的祸”, 这3种错误都在于把“向量”与“数量”等同, 把“数量”的运算律直接简单迁移到“向量” (当然, 这是学生学习平面向量最容易犯的错误) .如此, 通过学生自身的纠错, 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犯错误的原因.

同时, 笔者不忘趁热打铁, 与学生共同回顾总结数量与向量的一些区别 (见表1) .

3.2高层次的反思:为改进的反思

面对学生错误的答案, 多数的教师会急着抛出正确的解法, 告诉学生应该“这么做”, 而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 这样的处理方法容易造成的局面是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也接受了, 可过一段时间, 面对同类题目, 常常“错误依旧”, 这时, 教师往往会责怪学生不认真听课.其实, 所谓的正确解法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是教师的想法, 学生要内化它, 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不断的强化.

若这正确的解法是学生自己的想法, 则往往会“根深蒂固”.因此, 作业反思时, 面对学生的错误解法, 高明的做法应是如何引导学生对解法进行改进, 获得属于自己的正确解法.

笔者在引导学生对以上3种解法评价后, 发现解法2虽把向量与数量混在一起, 但解题的入口点没有错, 可以对其改进, 得到正确的解法:

正确解法1因为

不过, 这种解法带有一定的运气 (正确答案恰为A) .能否把解法进一步改进?

正确解法2因为

正确解法2把数的运算和形的直观完美结合, 是一种很好的解法.学生受该解法的启发, 得到第3种解法, 即直接利用向量减法与数乘的几何意义, 直接作图, 如图5, 直观明了, 但思维量高.

“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学生错误的解法, 教师要下足功 夫引导学 生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改进?这样往往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解法, 也才有可能化“失败”为“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 波斯纳在 总结人的 发展时, 曾有过这样的结论:经验+反思=成长, 这足以说明反思的必要性.作业讲评时, 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反思, 在反思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解题规律、增强解题意识, 努力实现退一步———触发灵感, 进一步———认清本质, 串一串———融会贯通, 辩一辩———迷途知返, 议一议———豁然开朗, 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洪丽敏.平面向量解题的两大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 2011, 30 (12) .

[2]袁守义.题不在多, 反思则行——浅谈如何引导高三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J].数学通讯, 2014, (1) .

3.重视文本细读,实现高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

文本解读出现了问题,会让学生的攀登增加难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思考不到位、解答不完整的现象,从而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次上,阅读能力就会下降。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正确、细微、深入的感受,就无法跟学生对话,无法求得教学的创新、教学品质的提升。

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正确地把握文本正面的、科学的价值观,提升对文本的把握、处理能力,从而使阅读教学实现高效率。

一、通过文本细读,提出更准确、细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目标的关键。我们说,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我们必须具备相关的学科知识,并从思想内容、言语形式、学习方法等多个视角去开掘教材课文的教学价值。教学目标必须契合并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没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会偏失方向。建立在教材阅读价值与教学价值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就是一种“价值宣言”!一篇课文可以教的内容很多,可以作为教学目标的项目也很多,对教材教学价值的发掘与提炼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逐步明确与定位的过程。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编者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领会了课文在单元中的训练目标以后,就不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让学生争论到底是“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教师也不会重点去抓课本中那些辅助教学的内容。如一年级“汉语拼音”部分,课课都配有精美的情境图,编者的主要意图是想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引入本课要学的拼音,为认识、读写拼音服务,而不是用来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或进行口语交际的素材。弄清了教材编写意图,定准了教学目标,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的价值取向就会准确到位,教学就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二、通过文本细读,选取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内容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从根本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深度以及课堂教学的效率。细读文本才能实施新课标中有关对话的理念。文本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只有以文本本质为内容的对话,才是最深刻的、最有效的。要细读文本,全身心地跟文本接触,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由平面到立体。这样,教学内容安排才能合理有效。

文本解读达到最优化,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无论是最基本的字词积累与运用,文本思想的解读与感悟,还是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升,都要了然于胸。如此的解读,才能避免盲目性和走过场;预案针对性强,才更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三、通过文本细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先行细读文本,抓住文本的关键处,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关键点进行品味感悟、体验,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世界。任何语言都只是一种表象的存在,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隐藏在语言这一面纱之后。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语言的矛盾处进行细读,往往能发现文本风景的绝美之境。

通过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细读,我发现巴迪父母对这首小诗所作的截然相反的评价成了所有矛盾冲突的焦点。我想一旦把它们抽离文本,集中呈现,必然能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强烈的情感和思想的冲突。能不能就以这两组句子为依托,上拈下联,从而支撑起整个文本呢?从母亲“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搂住”“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等可以很直观地发现母亲对于这首诗的赞赏是扑面而来、热烈欢腾的。而相反,从父亲“糟糕透了”“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扔”等也能很.强烈地感觉到父亲的态度是冷漠刻薄的。尤其是“扔”字,对于自己孩子的作品,不屑一顾是莫大的伤害了,何况是“扔”,那是在直白地显示这个作品的一钱不值。只要扎扎实实让学生关注到这些语言现象,我想无论是情绪的体味,还是句子的朗读都是水到渠成的。

细读文本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的任务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如果不能细读文本,不抓住语言的因素,不明其中意,不解其中情,不辨其中味,那就没有做到有效教学。根本任务不解决,其他任务则是空谈。教师一定要去教参之蔽,去教材分析之蔽,去他人言述之蔽,让自己的精神胸怀敞开再敞开,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高度敏感。通过文本细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始终保持一种敏感和警觉。

4.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四

姓 名:马良佐 工作单位:中河中学

联系电话:*** 邮 编:756000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善于教学反思

摘要:

本文谈了教师经常使用的三种教学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重要性。重点谈了课后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思想。

2、反思教学方法。

3、反思教学对象。

4、反思教学内容。

5、反思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学反思的方式:

1、写反思日记。

2、观看教学录像或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反思。

3、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反思。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

课后反思

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使自己从“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呢?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久、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它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课前反思是指在每节课上课前备课时对以前上本节课的反思。教师可以根据以前上这节课的情况及上节课的课堂反馈情况及时反思、调整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物理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反复调整教学设计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如上《测量物质密度》这节课时,我本想按以前上这节课的方法设计,即应用几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实验来体现密度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掌握多种测量密度的方

法,但又考虑到这样做会使知识失去连贯性,我经过考虑后选择了测量鸡蛋的密度,这样实现了通过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就能将各种方法融入其中的目的,通过实施表明,学生对于测量鸡蛋的密度十分感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综合试验能力。

二、课中反思。物理课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偶发事件,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针对学生的表现、反馈情况灵活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和知识容量。如在《温度计》这节课的教学中,在引入温度概念时,我本打算用“天凉了,别忘了加件衣服„„”引入温度概念时,但又想起以前应用这个例子时学生表现平平。甚至有的学生说“这道理谁不懂”!于是我就冷静片刻说:“同学们买的烧饼,摸一下它是热的吧!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摸一下感觉凉吧!„„”这样我才引入了温度的概念,学生轻易地理解了概念,而且在后面内容的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及时针对自己本节课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归纳出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及下一次的教学中如何修改。课后反思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反思教学思想。物理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观察、实验、理解、分析综合、创新思维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应当积极反思教学中学生提出了几个新问题,当场解决了几个,课后还需要查找资料急需解决几个。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反思,即

开阔了教师的知识面,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2、反思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经过教师潜心研究的教学方法才能有较强的实效性。一位聪慧、自信、博学的物理教师应该是能熟练驾驭多种教学方法的能手,而多种教学方法的熟练应用仰仗于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反复尝试与积累。对教学方法地反思会形成师生互动得教学效果,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还能使物理教师迸发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热情,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反思教学对象。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努力程度、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在认真分析学生存在差异的真正原因后,要针对学生的缺点“对症下药”,即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为学生“量体裁衣”,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反思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是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广阔空间,是否进行综合能力、应试指导等全面辅导。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反思在教学中是否实行了针对性的学困生转化措施,更应反思自己制定的教学进度是否过快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4、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包括反思知识的讲解、理论的传授、例题的选取、习题的编制是否准确到位。反思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细节和教学效果,以此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5、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就是反思学生通过学习后知、情、意、行是否落实到位。教师只有课后通过反思学生的练习、问题的解答、课后练习、课堂小测验等的完成情况获得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尽管是在找自己教学中的缺点,是痛苦的,但对于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有特殊的功效,书写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那么,教学反思都有那些书写形式:

1、写反思日记。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情况。反思日记要求详细具体,侧重于记载课堂以外的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研讨会后的认识、收获、体会等,是实现自我监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1)、记成功之举。如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而在上课时突然爆发出的灵感;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可在次基础上推陈出新。(2)、记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可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当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记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表现,课内发生的一些意外事件和偶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无疑对提高教师的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能力有促进作用。(4)、记课堂生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的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使学生的一些好思路、好方法得以

推广,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就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源泉和活力。(6)、记教学体会。只要每位教师课前认真备课、上课。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就能够或多或少的发现一些自己教学中的独特之处,将它记录下并反复实践,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观看教学录像或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反思。观看教学录像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教师上课时可以请同事或摄像人员进行帮忙,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完整的摄制下来,下课后自己回放观看。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易察觉和关注的各种教学问题。如:授课时的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得体;课堂气氛的营造控制是否恰到好处;时间的安排是否科学;教师还可以请同事观看,针对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得出最佳的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

3、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反思。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等作出评价,使教师更清

楚的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初中物理》主编

张玉明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

2、《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中学物理创新教法》

主编

王棣生

学苑出版社1999.8

4、《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 主编

孙宏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5、《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主编: 张大昌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6、《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

7、《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物理》

主编:唐伟

丁召民

新华出版社

5.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篇五

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走出作文课“应试教育”的泥沼。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看看“应试教育”在作文课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吧:①只盯“指挥棒”不练基本功的教学目的。②本末倒置以考代练的训练模式。③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④“惰性”当头的教风学风。⑤以迎合阅卷人好恶为宗旨的歪道文风。    作文课应试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请“导演”务必把“演员”推上台

在作文课的教与学中,说到底,教师只是一个导演,一个镜头之外的局内人。“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还得看学生。写作本领的获得,尤其不同于其他知识的掌握。其他知识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一个字,一个词,音、形、义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种文学常识,一个语法知识点,弄懂了,就是弄懂了。而写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能力上。写作,不仅存在一个技巧问题,尤其还有一个与修养、阅历、情操有关的人文水平问题。因此,教写作,就不像教其他知识那样:懂了么?懂了。会了么?会了。那好,写去吧!如此教学,还是写不出。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二、如何实现中学作文课高效教学

1.教师要当好写作的领头雁。

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这就像游泳教练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当教练的必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于写作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茬茬长于写作的弟子。当然,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并不是要求教师以“写”代教。恰恰相反,教师最先通过“深入虎穴”获得“虎子”,从而在具体地感受写作的`甘苦中,把握寻找教与学的捷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2.从训练听、说、读、观察、思考入手,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

据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来自“听、说、读、观察、思考”诸因素,这些因素的萌发与形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写作能力的萌发和形成。具体地说,“听、读、观察”就是训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动、形象、深刻、真知的东西一下抓住,这就是材料。而“说与思考”的训练又是培养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整理、加工直至运用口头语言给以初步表达的能力,进而为书面写作蓄势。在此基础上再去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能力。下大气力抓基础,还要务必抓好“炼字、炼词、写句、写段、完意”的训练,反复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3.变教师命题为学生“找题”。

在作文时,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地反复不懈地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点审视题目统摄材料的能力)。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改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我评改。

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法规。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近几年来,不少致力于改革的老师摸索出了一套“以点评为主,主要让学生自我评改”的新路子,实在可喜可贺。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扬为主法;二是重点研讨法;三是学生互评法;四是自我批改法。总之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等方面的工作。

三、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笔

深入生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立课外写作兴趣小组。

做法有二:一是教师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二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小型“文学社”、“写作社”,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开展活动,教师适时地请当地或外地作家来讲学、辅导,以开阔眼界,拓宽写作思路。

2.开展多渠道写作练习。

如举办人人参加的自写自编的手抄《班级日报》活动,一学期下来,每生可以轮办2~3次;又如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活动;再如,定期办好黑板报、学生优秀作文展示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会极为有利地促进学生练笔。

3.走出校门,丰富自己。

提倡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商店去了解社会。过去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行万里路”就是:一要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二要感知五彩缤纷的社会。这就是积累――材料的积累、形象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写作思路的积累。这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学生接触各种传媒。

订报刊,看电视,听收音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思辨能力。

5.有组织地开展和参加写作评比活动。

每学期以学校或年级为单位搞一两次作文比赛,评出等级并给以适当奖励。有条件的还可参加一些县、市、省甚至全国级的作文竞赛活动,以此来检验促进自己。

6.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定稿) 篇六

黄建英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三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7.重视在解题教学中反思 篇七

解后反思, 这绝非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很必要的, “其作用不仅能改进完善眼前的解题, 而且能提炼出对未来解题有指导作用的信息 (即形成数学观念的基本素材, 或称解题经验的信息储备) , 进一步升华为学生搜索、捕获、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能力的总和——数学才能”.

例 已知对任意实数x, 二次函数f (x) =ax2+bx+c恒非负, 且a

∵二次函数f (x) =ax2+bx+c恒非负,

∴a>0且Δ=b2-4ac≤0.

“你能否改变已知或未知, 或者两者都改变, 使它们彼此更接近?” (波利亚)

解法一 ∵f (x) =ax2+bx+c≥0对x∈R恒成立, 且b>a,

∴a>0且b2-4ac≤0, ∴b>a>0且

undefined

当且仅当undefined, 即b=c=4a时取等号, 此时M取得最小值3.

解法可以运用不等式 (x+y) 2≥4xy (或

undefined

取等号的条件为b-a=3a.

解法二 ∵f (x) =ax2+bx+c≥0对x∈R恒成立,

∴f (-2) ≥0, 即4a-2b+c≥0, ∴a+b+c≥3 (b-a) .

又undefined, 即M≥3,

当且仅当

undefined

即b=c=4a时取等号, ∴M的最小值为3.

既然解法一得出了undefined,

可变形为4a-2b+c≥0, 即f (-2) ≥0.

解法三 依题设知undefined

又 由undefined, 得c= (M-1) b- (M+1) a.

代入Δ=b2-4ac≤0中, 有

b2-4a[ (M-1) b- (M+1) a]≤0,

即b2-4 (M-1) ab+4 (M+1) a2≤0. (*)

设g (b) =b2-4 (M-1) ab+4 (M+1) a2.

∵g (0) =4 (M+1) a2>0, 故要使 (*) 有正实数解, 必须Δ1=[-4 (M-1) a]2-4×4 (M+1) a2≥0,

化简, 得M (M-3) ≥0.

又 M>0, ∴M≥3, 即M的最小值为3.

解法四 由二次函数f (x) =ax2+bx+c≥0恒非负, 有

a>0, b2-4ac≤0.

又 aa>0且undefined,

可知undefined, 记最小值为k>0, 则

undefined, 有 (k+1) a+ (1-k) b+c≥0,

与“二次函数f (x) =ax2+bx+c恒非负”, 即ax2+bx+c≥0对x∈R恒成立对照, 取

undefined

消去x (或k) , 得 (1-k) 2=k+1 (或x2+x-2=0) ,

解得

undefined

undefined

∴当x=-2时, undefined, 且当f (-2) =0时不等式取等号.

undefined

时, M有最小值3.

undefined

设undefined, 则t>1, 又设undefined,

由g′ (t) =0, 得t=4.

当04时, g′ (t) >0.

∴当t=4时, 取得最小值3.易知此时M也取得最小值3.

8.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篇八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9.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九

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但是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这个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反思片断一]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一理念与方式可以说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学生的自主既是学习的根本,也是教学的目标,但是,学生自主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才能达到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做到“自主”。教师的作用不只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要达到“促进”的功效,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否则,任由学生“自主”,学生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但更要培养了优化意识。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

[反思片断二]

合作学习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签。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做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有人会开小差?如果教师明确合作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而且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案例中“开小差”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从提高合作实效的角度看,教师应预设“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的`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我认为,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首先,要有充分的理由,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再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强调先独立思考,再发言交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最后,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让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处理好小组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反思片断三]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强调操作与探究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获得个性化经验和学习乐趣都很有意义。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将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为活动而活动,为感性和兴趣而活动。表面上课堂很热闹,实质上却往往忽视了数学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情绪高度兴奋,难以平静。这样的教学设计背离了数

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却停留在肤浅的状态中。由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仅要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感性与体验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从情景中产生、感受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平不断从表象中获得质的提升。因此,情境创设与操作活动的安排要服从教学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的活劫不应当仅仅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该是内在的、深层的,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

[反思片断四]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掌声,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看到教师翘起大拇指。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予以学生主体的人文眷注。但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真棒”“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笔者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0.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十

听力训练课中, 很多教师都采用纯粹的听力训练法 (Audioligual method) , 即让学生听材料, 听完后回答问题, 希望学生能通过反复的接触和体验目标语言来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然而, 这样应试式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学习者的记忆上, 不符合语言的听力规律。在很多情况下,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学生焦虑程度的上升, 也会使学生的语言输入受到限制。学习者往往会有一种受挫的感觉, 因而害怕上听力课。另外, 当学生对某一话题不感兴趣时, 他们也很难把精力集中到听力上。因此, 我们有必要开展听前活动, 以激活学生对他们即将听到内容的知识图式, 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给学生以信心, 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二、聆听过程的内涵

研究表明, 影响人们听力理解的主要模式有两种, 即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和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往往把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对口头表达的内容加以诠释, 即相互作用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人们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对所听到的话语进行判断, 也依赖所听到的语言元素, 如单词、句子, 语调等, 来建构话语的意思。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往往先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来预测他们可能会听到的主题, 然后, 再通过自下而上的模式来验证他们的预测正确与否。换句话说, 交际的产生并不是单一的建立在声音单词和句子等语言元素之上, 还需要听者运用已有的知识, 即图式, 来进行预测、判断, 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按图式理论模式, 听者的聆听能力由3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 (linguistic schema) 、内容图式 (conten schema) 和形式图式 (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指的是听者语言水平, 内容图式指听者对所听材料的主题的熟悉程度, 而形式图式则是指听者对文体的了解程度。因此, 激活听者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及形式图式对听力理解的正确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听前活动的意义

听前活动旨在激活听者对即将听到的话语的已有知识, 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为即将进行的听力教学作准备, 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 建立信心, 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在这方面, 很多研究学者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美国语言学家Underwood (1989) 指出, 听前活动通过缩小学生期望听到的内容的范围, 有助于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关的话题上来, 并且能激活学生的前知识 (prior knowledge) , 使聆听更为有效。因此, 笔者认为, 听前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常用的听前活动介绍

1. 问题形式。

通过对所提问题的阅读与思考, 学生可以建立对即将听到的信息的期望, 同时, 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激活他们对于这个话题的相关图式。例如, 在即将听到Mary与Tony的一段对话前, 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Which company does Tony represent?What kind of job is Mary looking for?这样, 学生就会想到这是一个有关求职或者面试的对话, 到底Mary要求什么职位, 结果如何等, 同时, 他们也会想到与求职有关的单词、表达等。这样, 就会激活学生对与求职相关的话题图式和语言图式, 为听力的理解奠定基础, 扫清障碍, 引发学生听的兴趣。

2. 语义联结 (semantic webbing) 。

老师以图表的形式把不同的概念及关键词与一个特别的话题联结起来, 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即将听到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如, 在有关吸烟的不良影响的听力教学中, 老师可以以smoking为中心, 给学生绘制一张简图, 把与抽烟有关的信息或关键词以图状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如harmful, lung cancer, waste of money, affecting others等, 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 从而构建自己的话题图式及语言图式。

3. 视觉支持。

在听材料之前, 给学生看一段录像或一些图片, 可以唤起学生对即将在材料里出现的一些学生早已忘了的单词和句式的回忆, 通过视觉的参与, 可以激活学生相关的图式,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内容铺平道路, 为下一步的听力训练及听后练习打下基础。例如, 我们在听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时, 可以事先给学生展示一张小马过河的图画, 让学生观察图画, 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学生一定会想到horse, cow, squirrel, river等词汇, 并且对这3种动物之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 学生才能顺利地理解所听内容。

11.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十一

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12.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十二

我任教了初二年级生物学科,一学期下来,我对自已的学科进行了验收,效果还算可以,但还是存在不少不足,为了今后的教学有所提高,现对本学期高效课堂做了如下剖析:

一、成功之处

课的设计上,我坚持以科学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并紧扣我县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指导精神,精心设计思路,所以围绕教学目标定位较好,教学过程中目标实现的也比较好,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恰当,尤其在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上。在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内容时,我会问到现实里哪些食品制作与微生物有关 哪些疾病与微生物有关?如何一分为二看待微生物?学生对此交头结耳,涌跃发言,课堂气氛大为活跃。

基本上每节课前我都会用多媒体准备个小测试,检测上节课的的一些概念和一些重点,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这个过程必不可少,效果也比较好。

二、不足之处

有时候一节课下来,从练习中发现很多学生还没听懂,教学目标完成不好,课堂上感觉到有松后紧,有时因为某些练习分析,学生中途插入些其它问题于是打乱了上课计划,造成时间安排把握不当。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下面我对今后课堂中应注意的方面做了如下的总结:

1、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

3、优化“学、讲、练”的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4、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点为。

5、利用概图教学使知识网络化。

总之,要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早日成材。

13.课程改革中应重视教学反思 篇十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 从而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由此可见,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 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对最初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梳理和再思索, 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 总结得失, 分析原因, 这对改进今后的教学大有好处。 (2) 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 坚持教学反思, 有利于更新知识, 吸收他人经验, 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对年轻教师来说, 进行教学反思, 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他们需要积累足够多的教学经验, 才能逐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使自己尽快胜任教学工作。 (3)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教学反思, 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 分析得失成败的原因, 研究改进中存在的问题, 日积月累, 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得到增强, 为成为学者型教师打下坚实基础。那么,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一教学精彩之处要反思

把有趣的课堂引入语, 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教学过程中的“得意之处”或“金点子”, 通过反思记录下来, 供以后的教学引用,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

二失败不足的原因要反思

在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把课堂上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记录下来, 进行反思, 如安排不当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因某种原因对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对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不当等。善于从自身找失败原因并及时加以总结改正的教师, 教学水平会提高很快。

三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 常有“智慧的火花”意想不到地出现, 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一些想法、做法可拓宽老师和同学的思路, 对学生的见解, 要虚心接受, 并记录下来, 这样不仅使好的方法和见解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更重要的是, 这些好的见解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这就是教学相长, 师生共同进步。

四学生的疑惑要反思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如知识难点、能力欠缺、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反思, 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 同时为再次教学时确定学生学习重难点、揣摩学生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另外, 学生课内提出的一些问题, 也有可能教师在当时不能立即解决的, 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及时研究, 就可防止将问题束之高阁, 悬而不决。

五教学机智要反思

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句话, 每个动作, 也不可能预见学生的思维发展、师生情感交流的全过程。课堂上,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问题情境的创设, 或一些偶发事件的发生, 教师总会产生一些灵感。把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 再经过补充、拓展, 就是一篇成功的教学心得。

在教学反思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 教学反思要及时。教学反思是“教学灵感的组合”, 常常是在师生的双边活动进行中迸发出来的, 稍纵即逝, 如果不及时记录、反思, 将会稍纵即逝。 (2) 教学反思要持久。教学经验的积累, 不是靠一两节课, 一两天能完成的。需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归纳、总结、提高。因此, 进行教学反思, 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3) 教学反思要注重科研性。仅仅停留在本子上是不够的。对教学实践信息及时反馈, 并经过分析、整理、研究改进,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再指导实践,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教然后知困之苦,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是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思考, 在反思的过程中, 教师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 长期积累, 教学必有长进,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这种特色在教学中必然形成自己的优势, 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1 (5)

[2]顾明远、石中英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李建平.新课程“新”在何处[J].教师博览, 2002 (6)

14.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十四

独学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独立思考,学生有了初步想法,有时能产生很好的见解。可以说只有这一步做好了,学生才能在对学时愿意与同学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独学前置是让学生将这一重要环节放在课前。课前,学生的时间不好控制。有的住宿生自习时间多些,听话的学生可能就能充分进行了独学,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不听话的学生自习课也未必去学。而走读的一些学生或有家长督促,或是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能完成这部分内容学习,而无督促或自控能力差的一些学生就会应付了事。由此,独学的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相差很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学习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原有的同质,异质结队子的情况就有相应很大的变动,不利于小组的稳定发展,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独学前置不科学》。

独学前置让少部分热爱学习的学生越学越起劲,为了第二天好好表现,有时会学的很晚,一定要在课前把第二天该学的东西都学会,拉长了学生课余学习的时间,产生了低效率。不但不是减负,反倒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前学会了,第二天白天就等着展示,本该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反倒轻松地无事可做,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间。久而久之,黑白颠倒,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生学习的时间应该主要在白天,课堂上。高效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的时间,能力的提升也发生在课堂上。课堂上要让学生静下心来,主动地学习,这样全体学生独学的时间得到了保证。也让学生注意到学习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或许,这样做,教学的进度会受到影响,但高效课堂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教材的“无边界原则”。所以,学生学习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很重要。高效课堂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决不开快车,更不能为了课堂上多展示,让人看着好看而做秀。

为了使独学不走形式,为了独学时间充足,我认为独学前置不科学。

15.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十五

初中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学生接触英语的关键时期。 在整个英语学习历程中,词汇作为其学习的基石,不容忽视。 因此,如何实现单词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值得每位英语教师探索和关注的。

一、当前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的教学方法

英语词汇量庞大,当前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教读和跟读的方式进行词汇的学习。 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进行词法、词组的灌输,而学生只是盲目地记录笔记。 久而久之,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会渐渐地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沉闷单调的学习方式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教学理念陈旧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觉得单词基础教学只占据英语学习的一小部分,甚至忽略单词的词性以及相关音标的学习, 进而将单词孤立出来,使其教学流于形式。 另外,部分教师忽略语境及语篇对单词学习的作用,导致与英语教学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三)缺乏有效的单词学习方式

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词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单词默写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使学生渐渐地养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 而这种学习习惯又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仍然没有记住, 另一种是虽然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如何灵活运用。

二、提高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大多数的初中生在初次接触英语时,往往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长时间的单词记忆、语法学习以及考试测验渐渐地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丧失了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英语单词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奇感, 首先应坚守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原则,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采用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着的优秀教学方法, 以在提高学生学习词汇兴趣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单词教学的难题。

如在学习Colours 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进行教室的装扮,同时也可以通过举行时装表演秀的环节,介绍服装以及其颜色,加深学生的视觉效果,形象生动地进行新词汇的学习。当然,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实物、歌曲等方式辅助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单词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二)学习构词规律,科学记忆

学生由于长时间采用不当的记忆方式,导致遗忘词汇的速度较快。 很多学生反映单词学得越多,忘得也就越快,学习效率低下,对单词记忆感到力不从心。 英语单词虽然词汇量较大,但是单词的构成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日常英语的单词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向学生灌输相关词根、前缀、后缀等构词的规律,以及单词间的转换,进行大量的归纳,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轻轻松松记忆单词。

如在学习否定前缀时,教师可以将否定词汇进行归纳讲授, 常见的有 un(unhappy)、dis(dislike)、im (impossible) 等; 后缀 er 有表示“人、者”的含义,如 teacher 教师、reader 读者、worker 工人等。 在分析词根的基础上,可以无形中扩大词汇量,在学习词根 mand(命令)时,可以系统的学习command、demand 等,这样能够科学地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记忆,提高单词学习的效率。

根据单词词性间的转换规律,掌握与之相关的词汇,构建发散思维也是学习单词的重要方法,如动词 interest(兴趣,爱好)可以转变为形容词 interesting(有趣的,引人关注的),接着可以变为副词 interestingly(有趣地),这样的联想记忆方法能帮助学生对一系列相关单词进行同步记忆。

(三)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良好的语音基础知识是学习语言的前提,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音标、发音及词性的学习。 音标是拼读认识单词的基础,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音标和单词的结合,做到形与音的高度统一,如学习长元音[i:],学生可以将 sees、sea、she 等词联系起来。

词性是单词的重要标志,学生只有在区分清楚单词词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构建自身的词汇系统。 因此,初中教学在进行英语单词教学前应先让学生了解音标和词性知识,为词汇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巧记单词,开拓英文思维。 教学情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

1. 通过实物展示情境, 如在学习Healthydiet 时,教师可以带来水果、蔬菜等实物让学生进行训练,扩展词汇,达到帮助记忆的作用。

2.通过生活情境,生活中呈现的语言是最自然的状态,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加强记忆。

3. 通 过现代化教学途径 , 如在学习Mybedroom 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图片的展示, 让学生了解到 bed、chair、bookcase、lamp等单词, 同时学会 on、in、behind、under 等介词的用法。

16.重视英语教学反思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十六

一、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

此部分意在论述什么是生本思想, 什么是高效课堂, 以及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

(一) 什么是生本思想

生本这一词最早提出是在《吕氏春秋》中, 生本教育由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提出, 生本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开辟了一个重视学生综合素质, 整体能力的先河。目前生本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重点研究的课题, 在我国正被大力提倡。

生本思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一种以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宗旨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方法, 不是教师单一地讲解要点, 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 鼓励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生本教育的另一个可取之处在于要求学生整体素质, 现在很多教学班存在着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 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要求全班共同进步, 提高平均水平。

(二) 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的实现要求两点, 第一是对教师的要求, 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明确知识点和重点, 并使学生充分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教学素质高, 能够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传授知识。第二是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与教师配合, 最终达到在整个课堂时间内尽自己所能掌握应该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总之,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效率最大化, 学生学习最优化。

(三) 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

上文中已经提到:生本思想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能动性发挥的教育思想, 要求教师通过高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基于上文的论述, 我们不难发现, 生本思想正是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 重视生本思想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生本思想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求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开放教学、合理教学。而高效课堂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效率, 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这两点, 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 生本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究教学方法, 这就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教学效率, 因此生本思想的提出为高效课堂提供了理论基础, 使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总之, 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重视生本思想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二、以小学数学教学例谈重视生本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

此部分笔者意在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 详细论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本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生本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基于生本思想, 教师才能营造高效课堂。这里笔者提供两种重视生本思想的教学方式。

(一) 分组探究型教学方式

分组探究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解知识点后, 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 小组之间经过学习和探讨后进行课堂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加以点评和完善, 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所有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中, 这种教学方式是最凸显生本思想的。

分组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例如,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的前15分钟明确分数的定义和应用, 之后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列举现实生活中分数的应用。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基于分数的意义, 学生会提供自己在生活中关于分数的认识, 并加以利用。但是也不乏有学生难以理解, 例如, 某同学举例说, 一场篮球比赛, 蓝队进了1个球, 一共五个队员, 平均每人进球1/5。针对这一例子有同学提出异议:篮球是一个整体, 1/5个球难道是切割着进么?这时, 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意见, 给与详细解答,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的过程。

这就是分组探究式教学方式, 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生本思想。此种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到了高效教学, 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二) 分层教学方式

分层教学方式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成绩, 将学生分为不同组别进行教育的教学方式。生本思想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求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而分层教学方式正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以分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分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给与不同难易程度的教育手段和任务。例如, 在学习“公因数”这一知识点时, 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先从寻找公因数的任务布置起, 强化其基础知识;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注意拓展其思维, 要求其全面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倍数。

这就是分层教学方式, 其强调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重视生本思想, 最终达到学生整体进步、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上一篇:1大学团支部班级介绍下一篇:保安工作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