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物裂缝

2024-11-08

有关建筑物裂缝(精选8篇)

1.有关建筑物裂缝 篇一

一、上传版块:陕西建筑/建筑施工

二、上传标题:混凝土基础温度应力分析与裂缝控制

三、摘 要:介绍大体积砼基础温度应力的特点及计算。通过温度变化量控制曲线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四、正 文: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应力分析与裂缝控制

郑琴孝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中由于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使得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散热速度不一致,在基础内部产生不同的温度应力。当结构内部某一处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应力时将产生裂缝。温度裂缝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结构危害非常大,因此,分析温度场、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温控防裂措施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实际工程施工中,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一方面要通过测得实际温度变化来检验预设的措施是否可行;另一方面当外界气温等条件突变时通过测得实际温度变化来衡量是否要采取加强保温等调整措施。目前对于普通的工程如要每一次通过测得实际温度转化为温度应力来讨论是否要要采取调整措施是不太可行的,因工作量太大。所以常据规范要求用控制内外温差小于25℃的办法来简单控制,即混凝土基础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25℃即认为不会产生裂缝。其实这样控制显得过于宏观。如果能找到一种直接通过温度比较就能较精确的确定控制措施的方法将为实际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概况

多数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板均是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保温养护,因此具有相似的温度场性质。本论文选用非常典型的基础进行讨论。筏板厚1.8m,混凝土为C55,砂率38%,水胶比0.38,具体配合比见表 1-1。

表 1-1 配合比

强度 等级 材料 名称 用C55 g/m3 配比 水泥 P.O42.5 量405 16.33

砂 670 27.03

石子

1065 42.97

外加

水 185 7.46

膨胀剂 39 1.58

粉煤灰 100 4.03

合计 2478.6

14.6 0.58 温度应力计算

各龄期典型混凝土基础板弹性徐变温度应力计算结果。

据混凝土龄期,2d、6d、9d、12d、15d、18d、21d、24d。1.8m筏板沿厚度方向从上往下按10cm分成18层,计算出每一层交接处的温度应力。这样就可以得到每一龄期筏板内的温度应力分布图。温板温度应力计算公式为:

ti1neKit,iEiTiKt,iR

1i1n弹性模E0=105/(2.2+(33/fcu))=35.71×103N/mm2

0.34EE01exp0.40

典型混凝土基础板在各时段温度分布

参数选取:固体表面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的数值与风速有关,对于粗糙表面,一般用23.914.50Va。假设风速Va4.0m/s,得混凝土和毛毯表面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均为82.23kJ/(m2hC)。

毛毯一层2.5mm,二层厚为5 mm,毛毯导热系数为0.1549KJ/(mhC)。可得二层毛毯等效表面放热系数22.5kJ/(m2hC)

表 1-2 场分析中的主要参数表 参

数 混凝土导热系数 混凝土毛毯空气中放热系数

混凝土比热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毛毯导热系数 混凝土初温(入模温度)二层毛毯等效表面放热系数

环境温度 温凝土密度 混凝土导温系数

位 取

值 216 1972.8 0.915 8.0E-06 3.7 23 540.0

2478.6 0.10

kJ/(mdC)

kJ/(m2dC)

kJ/(KgC)

/℃

kJ/(mdC)

kJ/(m2dC)

kg/m3

m2/d 可以计算出,筏板沿厚度方向(每10cm)在不同龄温期温度应力分布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19***3100.511.52 基础板内沿厚度各分层2d温度应力6d温度应力9d温度应力12d温度应力15d温度应力18d温度应力21d温度应力24d温度应力-0.51-1温度应力(单位:Mpa)各龄期典型混凝土基础板极限拉伸变化图

对平均气温17℃时计算得混凝土极限拉伸与允许极限拉伸值比较如图 1-1所示: 100.00极限拉伸(10-6)80.0060.0040.0020.000.00036912龄期(d)1518212417度允许

图 1-1平均气温17℃时基础板极限拉伸允许值和实际值比较图

从图 1-1可知,平均气温17℃时,覆盖两层毛毯后,筏板实际拉伸值小于允许值,不会产生裂缝。

典型混凝土基础板在不同条件下温度应力、极限拉伸变化情况比较

1)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知,筏板的温度应力在板中分布是不断变化的。从筏板全部为压应力到板两侧出现拉应力峰值,到板两侧拉应力峰值向板中心移,最后板中心拉最大这样的变化过程。

2)极限拉伸值曲线就是选每一时段基础板中最大拉应力值对应的极限拉伸值组成的。而拉应力是同一个位置在不同时段应力值叠加结果,某一点拉应力值与此点处温度变化累计值成正比。但并不是每个时段温度变化累计最大值的位置都与最大拉应力相对应,这是因为弹性模量的影响。因此必须选临界状态的最大拉应力对应的温度变化累计值来组成控制曲线。

3)通过计算发现,温度拉应力的最大值在第6天前与混凝土板表面温度变化量累计值成正比,温度应力的最大值在6天至15天与板中心至表面间某点温度变化量累计值成正比,温度应力的最大值在15天后与板中心温度变化量累计值成正比。典型混凝土基础板在不同条件下各龄期最大温度应力对应的温度变化量图 应用上面的原理,可以得到1.8m厚板在不同条件下各龄期最大温度应力对应的温度变化量图。图 1-可知,平均温度5℃,10℃,17℃时温度变化曲线都在0℃时上部;且随着产均气温越高,温度变化曲线越在上方。

0-50-10-15-20-25-30-35-40-45-***温度变化量(度)0度5度10度17度龄期(d)

图 1-3 各龄期最大温度应力对应的变化量曲线图

典型混凝土基础板临界的各龄期最大温度应力对应的温度变化量曲线图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实测温度去求温度应力很不方便。而且每次用实测温度去求温度应力工作量也比较大,希望能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直接通过各龄期测温就能反映温度应力,这样就能直观简洁的控制施工。图 1-是1.8m厚板临界的各龄期最大温度应力对应的温度变化量控制曲线图,当实测或计算得到的各龄期温度变化量曲线在这控制线上部时,不会产生裂缝。

0-50-10-15-20-25-30-35-40-45-***温度变化量(度)龄期(d)

图 1-4 各龄期最大温度应力对应的温度变化量控制曲线 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前,始终可以预先找到一条临界的温度变化量控制曲线,当实测或计算得到的各龄期温度变化量曲线在这控制线上部时,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就不会产生温度裂缝。这就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控制精度较高。把通过温度变化量控制曲线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这种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

[作者简介] 郑琴孝(1973—),男,浙江嵊州人,中天建设集团榆林工程处负责人,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硕士,陕西榆林市经济开发区桃园小区7#楼2单元101室,719000,电话:***

五、关键词:大体积砼、温度应力、温度、控制曲线

2.有关建筑物裂缝 篇二

从裂缝的基本情况分析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到裂缝是有害的, 我们是可以控制的。这就要从设计和施工两个主要方面来入手。

1 在设计上采取的措施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针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通病从设计上制定了一些设计措施, 并在实践中求得了一定效果。

1.1 砌体结构温度伸缩缝间距

1.1.1 砌体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 在平屋顶

常规保温条件下温度伸缩缝宜每隔35-40m设置一道, 但不得超过45m。

1.1.2 坡屋顶或采取特殊保温措施的平屋顶时, 温度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延长, 但最长不得超过50m。

1.2 砌体结构圈梁及屋面。

1.2.1 砌体结构外墙圈梁宽度宜设计为

240mm, 在圈梁外侧包120mm宽砌体。圈梁高度不应太大,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1.2.2 屋面保温层必须满足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 特别注意落水口处亦必须满足上述标准的最低要求。

1.3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

1.3.1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一般为10mm的倍数, 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30。

1.3.2 厅、屋的楼板最小厚度不得小于100mm, 厨房、卫生间、阳台、挑沿不得小于80mm。

1.3.3 阳台宜采用梁板式结构, 当挑出长度

大于1300mm时, 必须采用梁板式, 其最大挠度不得大于1/300, 通长阳台的长度不得超过20m。

控制板的厚度为的是避免当前混凝土板中预埋的电线导管与混凝土结合较差, 使板内存在薄弱环节, 当混凝土楼板较薄时, 很容易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裂缝。

1.4 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筋。

应尽量使用直径较细, 间距较密的配筋方案。同层方向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宜大于一个级别。

另外国家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增加了10.1.9条在温度, 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 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 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 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 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1.5 其他措施

1.5.1 在设计时在建筑物中留后浇缝, 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

1.5.2 为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

结构裂缝最基本的措施就是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另外, 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 也能起一定作用, 例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砖、石基础上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1.5.3 预防砖砌体的冻胀裂缝, 最根本的措施是在设计时, 将基础底面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1.5.4 按抗震设计的有关构造要求进行设

计, 做到小震不裂或少裂、大震不倒是可能的, 但完全避免地震裂缝一般是做不到的。

2 控制裂缝在施工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

2.2 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的配合比, 当强度

等级, 水化热及收缩有矛盾时, 应根据工程所处条件, 如防水、防渗、防气、防射线等进行最优方案选择。混凝土的水灰比, 应在满足强度要求下尽可能降低一些, 为此有时掺入减水剂很必要。

2.3 根据工程特点, 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 达到设计强度, 以减少水泥用量, 水化热及收缩。

2.4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采用最适宜的振捣时间。

2.5 对大块式, 厚壁的混凝土工程, 必须尽

可能减小入模温度, 薄层连续浇筑, 采取保温养护, 减少内外温差, 降低因水化热引起的拉应力, 缓慢降温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的条件,

并使混凝土保持良好的潮湿状态, 增高强度, 减少收缩。

2.6 对于薄壁结构, 控制裂缝的主要手段是

防止混凝土收缩, 所以应分散浇灌, 尔后保湿养护, 并设法保证混凝土浇灌, 振捣的密实性。

2.7 根据工程具体条件确定混凝土拆模时

间。混凝土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度以上, 拆模时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 不宜低于设计强度的70%。

2.8 混凝土的施工缝可留企口接头, 可设置止水带, 并保证施工质量。

2.9 对于地下工程, 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

2.1 0 采用二次振捣技术, 改善混凝土强度, 提高抗裂性。

2.1 1 在施工时配置收缩率小的混凝土可从两方面考虑:

选用收缩性较低的水泥, 合理搭配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关系。一般情况下, 水泥强度比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大一个等级。如配置C30混凝土, 使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比较合适, 可以达到合理的水灰比, 保证施工质量。切忌不能只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使用高标号水泥、大水灰比的配合比。在现场一定要设置与施工规模和进度相匹配的水泥库, 严禁不同厂家的水泥混用。

采用膨胀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最小的用水量和最大的集料数量。针对大体积混凝土, 可以设置合理的伸缩缝, 或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膨胀剂等。及时洒水覆盖, 补充适当水分也可预防干缩裂缝的产生。

3 前面我们从设计、施工两方面谈了怎样

积极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但是如果建筑物一旦出现了裂缝我们又如何处理裂缝呢?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 有的会破坏结构整体性, 降低构件刚度, 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虽对承载力无大影响, 但会引起钢筋锈蚀, 降低耐久性, 或发生渗漏, 影响使用。因此, 应根据裂缝性质、大小、结构受理情况和使用情况, 区别对待, 及时处理。在加固设计时, 针对裂缝性质的不同, 基于下述原则进行裂缝处理:

对于收缩裂缝, 当裂缝过大会使钢筋直接暴露与空气中, 容易引起钢筋锈蚀。裂缝宽度小于0.3mm的为满足使用要求, 当裂缝浅而细且条数很多时, 用环氧树脂浆液进行表面封闭;当裂缝细而深时, 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液灌注。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的, 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裂缝宽度大于1.0mm的, 用为膨胀水泥浆液修补, 修补前, 应在裂缝表面涂刷一层水泥浆界面剂。

在构件使用时是不允许出现剪切裂缝的。由于混凝土强度降低, 可能会使部分构件截面不满足要求, 这类构件若采用粘钢或外包钢加固仍不能满足要求, 只能采用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当截面满足要求, 则可采用粘钢或外包钢进行加固, 但必须与建筑等专业协调。

对于出现受弯裂缝的构件, 由于降低了构件的承载力, 必须对其进行加固, 当实测混凝土强度低于C15, 采用粘钢或外包钢可能会引起截面纵筋超筋, 故必须采用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

结语:

以上我们所述的治理裂缝的方法, 仅从构件当前受力状况分析讨论提出一些建议, 我认为控制裂缝最根本的方法是精心的设计和认真的施工是防止裂缝出现的关键, 所以我们广大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设计和施工出完美的作品, 从根本上杜绝裂缝的出现。

摘要:任何一栋建筑物不可能绝对没有裂缝。不仅如此, 如果借助仪器仔细观察就会得到这样的印象, 有的裂缝还具有活动性, 时刻在变化着, 甚至会伴随有声响。房屋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 所以一般把裂缝看成是房屋危险的征兆。因此为了预防房屋的破坏, 就有必要搞清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裂缝产生, 发展有哪些措施。

3.建筑物裂缝分析 篇三

关键词:建筑裂缝;产生原因;社会影响;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80-02

建筑裂缝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技术问题,没有一座建筑物是没有裂缝的,但不同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不同。尽管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危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建筑裂缝是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承载力不足或施工不合理引起的墙体楼板等结构产生的裂缝。一般性裂缝在通常情况下,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严重者可使建筑物倒塌不能使用,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1 建筑物常见裂缝类型

1.1 温度裂缝

砌体温度裂缝多出现在房屋顶部,尤其是两端1~2个开间内最为常见,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建筑物,多为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

1.2 沉降裂缝

由沉降引起的裂缝,仅占被调查的1%,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横向不规则变形,当建筑物的主体刚度较差,基础不足以调整因沉降差而产生应力时,便会使砖砌体的薄弱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时,墙体便会产生裂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

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1.3 干缩裂缝

这种裂缝大多数产生在楼板板角处,走向与楼板对角线垂直。

2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温度裂缝是由温差较大引起的。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材料热胀冷缩,房屋各部分构件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变形,引起彼此制约而产生应力。因屋面混凝土与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屋面变形较大;当屋盖和墙体之间构造处理不当,会使墙体受拉,当其剪力和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便被拉裂。此类型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

2.2 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沉降裂缝主要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②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③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及基础处理不当造成不均匀沉降;④建于软弱土质上,如在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上,即使上部

结构均匀,但由于压缩模量较小、强度较低、变形较大,因荷载差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⑤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2.3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硬化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的干缩是楼板产生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水泥的水化或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干缩。一般认为,混凝土的收缩在一年内可完成20年收缩量的75%~80%。水泥水化引起的收缩称为“自身收缩”,水化中水泥石损失水分引起的干缩可高达长度的1%,只是混凝土集料的内部约束作用使干缩值减少到0.05%。混凝土凝结期间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缩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构成混凝土干缩的主体,由于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因此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此外,楼板混凝土的收缩也受到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主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

3 建筑裂缝的社会影响分析

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工程的建设部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不了解,所以用户对于裂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影响观感

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给人的感觉造成较大冲击,使人感到极不舒服,影响情绪,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

3.2 不安全感

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但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而担心是否安全,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因此对用户的解释工作甚难做好。

3.3 影响使用

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变形等,不仅影响到使用,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 建筑裂缝的控制措施

4.1 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1)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过长的房屋伸缩缝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2)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或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并与女儿墙隔开。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

(3)楼(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粱,并沿内外

墙拉通,房屋两端圈粱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4)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粱时,可分段旅工,预留伸缩缝。以避开混凝土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5)女儿墙设构造柱,同时,提高顶层砌体强度,以加强墙体抗温应力的能力。

4.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裂缝的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勘查。验槽时应钎探,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勘探报告,辨别土层成分,防止因未做土样分析而将某些特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性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当地基压缩性较大、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或同一建筑物而基础形式不同时,均应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

(3)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抗拉强度。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可以适当调整不均匀沉降。

4.3 由施工因素引起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1)砂浆采用的砂子应严把质量关,严格计量,控制好配合比。

(2)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

(3)对沉降缝、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

(4)加强工程管理,控制工程进度,在砌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5 结束语

总之,裂缝是建筑工程的通病,成因复杂,针对不同的裂缝原因,在设计、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把预防、设计与施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裂缝控制在极小的程度内。一定要深入调查建筑物的地基情况、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建筑使用等情况,综合分析,才能做到措施得当,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朱少青.浅析砌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

[2]王诚杰.砖砌体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危立群.关于民用建筑裂缝的产生与防治问题探讨[J].南北桥,2009(9).

[4]罗刚.砖混结构房屋建筑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6).

(编辑:尤俊丽)

Analysis of Building Cracks

Han Zhid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cracks is a kind of architectural quality problems. The building cracks not only affect the appearance of buildings, but also affe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buildings, and creat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social imp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ypes of cracks in buildings, causes, social impac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building cracks; causes; social impact; preventive measures

4.高层建筑墙体裂缝原因及处理 篇四

大理市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框架、剪力墙等建筑出现前,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及结构。框架、剪力墙等承重结构出现后,在建筑中墙体的承重功能减弱,因此不容忽视。然而,墙体裂缝成为建筑上的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研究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以下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处理加固

一、砖砌块的应用

砖砌块常用作墙体材料。对墙体材料的要求,首先是绝热、隔声、抗冻、抗火性好;另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承受相应的荷载,吸潮性小或有防潮的结构,稳定的热学性能,自重尽可能轻,价格低廉,经久耐用。墙体材料用量巨大,必须贯彻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副产品或废料加工制成砖、砌块或板材,否则就会提高造价和因供应不及时影响工期。按所处位置,墙体可分为外墙(又称围护路)、内墙、纵墙、横墙等;按堵体承重情况可分为:a.直接承受屋面和楼面荷载的承重墙;b.只承受自重的非承重墙;c.隔墙——室内调整房间大小的薄墙;d.抗震剪力墙等。墙体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砖墙、石墙、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的砌块墙,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板材墙,灰扳条隔墙及其他材料的轻质隔墙。墙材在现代建筑中面临着转向的形势。先进的城市,要发展轻质、大块、大板、高强、复合多功能的墙材。广大乡镇建筑,也将减小粘土小砖的比重,推广轻型、中小型空心砌块以及非粘土空心砖等新型墙材。外墙通常要受到阳光直射和大气中冷热、风雨雪雾侵袭作用,必须有良好的耐寒性,首先要求制作尺寸准确,材料性能稳定,不致因冷热温差和干湿引起裂缝或鼓胀。墙体与表面抹灰层或粘贴材料的牢固性很重要,否则产生墙面剥落不仅影响美观,造成渗水,甚至砸伤行人,影响人身安全。其次,外墙应尽量做到吸水性小,墙面光滑,以防止由于雨水与粘附尘埃发生污染。外墙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重要部分,应注意外墙面层的防火性。外墙具有保温绝热的要求,其面层必须有良好的防水性,在设计上要防止形成冷桥结露。

二、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以下几方面:

(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裂缝尚随时间长期变化,裂缝宽度较宽,有时宽至数厘米。裂缝主要分为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常见的有:正八字裂缝和斜向裂缝。沉降裂缝多出现在房屋中下部且发生于房屋中下部的裂缝较上部宽度大。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和山墙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等。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墙体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墙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 者墙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温度应力超过墙体强度,而引起墙体开裂。常见的是墙体长度过长,墙体伸缩在上层大而在基础处小而引起开裂。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此外,由于混凝土屋盖,混凝土圈梁与墙体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会使墙体产生裂缝。(3)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南方地区蒸压灰砂砖,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墙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

三、墙体裂缝的预防措施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是竖缝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施工、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1)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型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大时,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开始分开,且有足够的宽度,施工中应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碎砖、砂浆等东杂物体落人缝内。

2)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使墙体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加强圈梁布置,都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然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4)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同一区段建筑。一部分用天然地基,一部分用桩基等。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要妥善处理,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

(2)预防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措施

1)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采暖,所处地点温度变化等)设置伸缩缝。

2)在施工中要保证伸缩缝的合理作法,使之能起作用。

3)屋面如为整浇混凝土、或虽为装配式屋面板,但其上有整浇混凝

(3)预防特殊砌体材料产生裂缝的措施

1)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

2)严格控制含水率。

3)严格按阳江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如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统长构造筋等。

4)改善砖面造型(如生产糙面灰砂砖)。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四、结束语

5.有关建筑物裂缝 篇五

在一些新修建的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开裂地点是顶层的屋面板与墙体,导致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就为温度作用。温度作用导致结构出现开裂的大多集中在建筑物的顶层以及楼屋面,尤其是建筑物的两端比较常见,纵墙和横强都可能出现温度裂缝,比较长的温度裂缝可以跨越两个楼层。在温度裂缝的形状中,斜向裂缝是较为常见,呈现中间宽、两端细或者一端细、另一端宽;再就是水平发展的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呈现两端宽、中间细并且断续状发展。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

1.2收缩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多余的水分会由表及里的蒸发出去,在混凝土构件的截面上就会出现温度差值,使得混凝土构件横截面出现不均匀的干缩。混凝土由于受到收缩作用进而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在具有较大塌落度情况下,在进行施工振捣过程中就会出现砂浆层以及水泥浮浆层,这两层含有较多的水泥、收缩性能较强;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急剧的收缩,因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变形作用,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此外,因基层混凝土的收缩系数小于砂浆层,因而在两层交接处会出现不均匀的变形,进而导致交接面处产生裂缝。

1.3沉降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砌体房屋结构中,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在结构应力较大部位出现沉降裂缝。在多层建筑里这种裂缝可能会发展到2层的地方。若建筑的地基的承载能力出现突变,沉降裂缝也有可能向建筑物的下方发展,严重时可能布满整个建筑物。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法不当或者设计失误造成的;若建筑采用桩基础,当桩基础依靠静载试验对地基承载能力检测时,因桩基础施工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的数量也有限,因而很难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进而导致基础因沉降作用而产生裂缝。

1.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6.有关建筑物裂缝 篇六

一直以来,混凝土裂缝是困扰建筑业多年的质量通病,如裂缝较多、较深,将直接影响结构安全。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分析了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上提出了预防措施。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城市设施建设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用的商品混凝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的,但施工中的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日显突出,并成为具有相当普遍性的问题,给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材料、施工等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裂缝控制方法有很重大的实际工程意义。1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本身的影响

主要是水泥水化热过高,混凝土在浇筑振捣以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热量,水化热聚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引起急剧升温,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为20~30℃甚至更高。由于结构物在一个自然散热条件中,实际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混凝土浇筑的最初3~5 d。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弹性模量的增高,对混凝土内部降温收缩的约束也就愈来愈大,以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这种应力时,开始出现温度裂缝。1·2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的收缩,也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实际所需拌和水比水泥水化所需的水要多得多。拌和水中只有约20%的水是水泥水化所必须的,其余的都要被蒸发掉。水分蒸发之后,引起混凝土收缩,当收缩受到约束时,则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混凝上的抗拉应力时,则裂缝随之产生。1·3 地基和老混凝土与约束

当混凝土浇筑在比较坚硬的基岩或老混凝土上时,混凝土浇注初期的水化热升温,产生膨胀,受到岩石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较小的压应力。而当混凝土温度继续下降时,由于基岩或老混凝土对温降引起的收缩变形约束的结果,混凝土块内将出现较大的拉应力,裂缝随之产生。1·4 施工方面的因素

违章施工、不当施工造成混凝土裂缝,夏季施工时由于运输车交通不畅耽搁时间,在泵车出料时混凝上的经时坍损较大,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较差,现场工人人为加水,造成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加水部分的混凝土水灰比和强度与原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同造成不同配比混凝土的凝缩裂缝和干缩裂缝。另外,振捣方式不当引起裂缝不正确的振捣方式会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表面浮浆而使混凝土面层开裂,或造成混凝土砂浆大量向低处流淌致使混凝土产生不均匀沉降收缩而在结构厚薄交界处出现裂缝。另外,现场养护不当是造成混凝土收缩开裂最主要的原因。目前,许多施工现场在浇筑混凝土时都不能做到及时覆盖保温养护,一般总要等到最后一遍抹光结束后才覆盖,还有很多工地根本就不予覆盖,结果混凝上表面开裂。

1·5 环境气候的因素

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情况对防止混凝土开裂有重大影响。外界气温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如果外界温度下降,会增加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在外界温度骤降时,会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差,这时对混凝土抗裂极为不利。2 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要点 2·1 重视材料的选用

使用低热水泥如矿渣水泥和大坝水泥等,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伴随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起到减小温度应力的作用。从而减少产生裂缝的充分条件。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水化热实验方法(直接法)》测定,要求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7 d的水化热不大于25 kJ/kg。为降低水化绝热温升、减小体积变形,混凝土一般不宜使用水化热高水泥,应使用水化热较低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更不宜使用早强型水泥。因此,在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其次是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以便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流动度条件下,尽量节省水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按照基于绝热温升控制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四功能准则对配合比进行优化。最后,掺用混合材料以减少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2·2 施工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1)控制浇灌温度。要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温差,比较直接的措施是降低浇筑温度,但其实施必须拥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在特大型工程中可能才用得到。为了降低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到卸料,泵送和浇灌振捣后的温度,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一般按季节采取措施,如夏季施工时,则应以减少冷量损失、着手在整个长度的水平输送管道上覆盖草包并经常喷洒冷水、在浇灌混凝土时,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灌、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等措施来缩小混凝土暴露面积以及加快浇灌速度,缩短浇灌时间。在冬季施工时,对结构厚度在1.0 m以上的混凝土可继续施工,但应保证保温浇灌、保温养护,一般可利用混凝土本身散发的水化热养护自己,并要求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允许临界强度以前防止冻害。根据试验资料证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达到临界强度后,在零下温度作用下不会遭到冻害,小于该“临界”强度时则会遭到冻害。

(2)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对混凝土浇筑,应遵循“同时浇捣,分层堆累,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在每次浇筑中,又分几层,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开始浇筑下层混凝土。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上的初凝时间。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①消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上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露出粗骨料;②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水;③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

(3)改进搅拌工艺和振捣工艺。在搅拌的混凝土时,改变以往的投料程序,采取先把水、水泥和砂拌和后,再投放石子进行搅拌的新方法。这种搅拌工艺被为“裹砂法”,也可称为二次投料法。这种搅拌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无泌水现象,混凝土上下层强度差减少,可有效地防止水分向石子与水泥砂浆面的集中,从而使硬化后的界面过渡层的结构致密、粘结加强。2·3 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混凝土终凝后,筏板边缘、剪力墙中间等不易被塑料薄膜完全覆盖部位,可采用浇水保湿。混凝土升温阶段如果因表面未能完全覆盖而出现局部干燥时,可浇热水(40~50℃)湿润表面,防止出现干燥裂缝。降温阶段可浇自来水养护,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为14 d。施工前还应再准备好一层养护用塑料薄膜和一层再生棉毡,以便根据环境气温变化情况对保温保湿质量作以调整。如果养护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过低,导致温差过大,可在混凝土表面采取加热措施,如碘钨灯照射。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混凝土内部及表面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

7.砖混结构建筑物裂缝控制 篇七

在砖混结构建筑物中, 砖砌体不仅起隔离空间的作用, 而且是建筑物重要的承重构件。由于种种原因, 砖砌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实用功能, 也会给建筑物的承载力、耐久性以及安全使用带来威胁。

砖砌体裂缝的主要成因有温差变形、不均匀沉降、施工不当等。以下进行简单分析, 并提出一些施工中常用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温差变形引起的砖砌体裂缝及防治

2.1 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夏季在阳光照射下屋顶表面温度通常高达40℃~60℃之间, 因钢筋混凝土屋盖受到阳光辐射面积远大于砖砌体面积, 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其它部位都长, 且钢筋混凝土屋盖的阻热能力向相比砖砌体要差得多。资料显示钢筋混凝土线性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性膨胀系数的2.4倍, 所以钢筋混凝土屋盖因温度引起的变形比砖砌体大的多, 在屋盖和砌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受砖砌体约束, 对砌体产生拉应力, 而砖砌体的抗拉强度远低于钢筋混凝土, 当构件中的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 砖砌体出现裂缝。

2.2 温度裂缝的特征

通常温度裂缝从房屋的顶部开始形成, 逐渐向下层发展。建筑物长高比越大, 裂缝越严重。长条式房屋中间裂缝轻, 端部单元裂缝相对较重。总体上看, 房屋的内部墙体裂缝比外部墙体重, 内纵墙裂缝比内横墙要重。从施工季节观察, 夏季施工的裂缝较轻, 冬季施工的较重。

2.3 温度裂缝的多发部位及成因

2.3.1 内外纵墙及横墙“八”字形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每片墙体的端部, 且集中出现在门窗洞口的角部, 呈“八”字形。随着温度升高, 屋面板伸长相应比砖墙大, 使顶层墙体因屋面板的推力作用受拉和受剪。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大体分布情况是:房屋平面中间为零, 两端最大, 因此墙体的两端部位大多出现“八”字形裂缝, 屋面保温隔热层的质量越差, 屋面板和墙体的相对位移越大, 裂缝就越明显;内纵墙和横墙在室内, 同屋面板之间形成的温差较大, 所以屋内墙体裂缝相比外墙较重。

2.3.2 门窗洞口水平裂缝、斜裂缝。

长高比较大, 而且室内空间比较宽敞高大的房屋, 顶层外墙常在窗台部位出现水平裂缝。当温度升高时屋面板伸长对墙产生水平推力, 使窗台部位的墙体内侧向外扩展, 外墙受到水平推力的作用发生侧向弯曲导致墙体开裂。

2.3.3 屋面板下的外墙水平裂缝和外墙阳角的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在屋面板底部、顶层圈梁底部墙体、门过梁上部墙体, 裂缝有时贯通墙厚。原因是:当升温时, 屋面板对顶层圈梁及墙体产生推力, 降温时, 屋面板对墙体产生拉力, 砌体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水平剪力导致墙体开裂。

2.3.4 女儿墙裂缝。

女儿墙裂缝较为常见, 女儿墙的根部和屋顶交接处墙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 造成女儿墙开裂。房屋的短边比长边明显。原因是:气温升高时, 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线膨胀大于墙体的线膨胀, 屋盖和墙体产生推力导致女儿墙开裂。

2.4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2.4.1 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 宽度不宜小于30mm。

2.4.2 条件许可时, 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屋盖, 使屋盖与墙体形成柔性连接, 以减少温度变形时对墙体的推力, 防止墙体产生温度裂缝。

2.4.3 屋面保温隔热层的材质及施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满足隔热保温的需要。

2.4.4 根据砖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顶层混合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0。

2.4.5 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 即在房屋四角檐口下一定高度的墙体内配置2Φ6@500钢筋, 或在两端单元外墙阳角处设置构造柱, 并升至女儿墙压顶处, 柱与墙体设拉锚筋, 以防止女儿墙及外墙阳角处的裂缝。

2.4.6 当房屋长高比较大时, 房屋外纵墙门窗的洞口处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均较低, 可在顶层窗台下二皮砖处设置2Φ6钢筋, 提高砖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 以防止外纵墙出现“八”字形和水平裂缝。

2.4.7 窗口宽度大于1500m m时, 可在窗台下二皮砖处设置2Φ6钢筋, 提高砖砌体抗剪强度, 以防止窗台下水平裂缝。

2.4.8 在房屋两端单元1~2个开间的内外纵墙窗台下二皮砖处, 设2Φ6钢筋, 并在窗户两边缘设置构造立柱, 与屋顶层圈梁连接。

2.4.9 冬季施工时, 砂浆应比常温下提高一级强度标号, 以提高砖砌体的强度。

2.4.1 0 尽量在当地平均气温时完成屋盖的施工, 避开高温季节施工屋顶层。

2.5 温度裂缝的处理

2.5.1 如出现温度裂缝, 不要急于治理, 应观察一个热胀冷缩周期, 至裂缝不再产生变化时, 再采取治理措施。

2.5.2 对于不影响使用的细小裂缝, 可不予修补。如裂缝造成墙面渗水, 可采用嵌补密封胶或水泥浆处理。

2.5.3 当裂缝较多且穿墙较厚, 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 给用户造成不安全感时, 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钢筋网片固定, 再用水泥砂浆抹面处理。

3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及防治

3.1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理

当建筑物坐落在匀质软地基上或未进行地基处理时, 地基上受到上部传来的压力, 引起的沉降变形呈“凹”形, 亦称作“盆形沉降面”。这种沉降使建筑物产生中部沉降大, 端部沉降小的弯曲, 使建筑物产生正弯矩、下部受拉、端部受剪, 特别是端部地基反力梯度较大, 对墙体产生很大的剪应力, 使墙体受破坏而开裂。此类裂缝多呈45°方向正“八”字形。通常发生在纵墙的两端, 多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 并由下向上发展。类似于正“八”字缝的成因, 当建筑物中部地基坚硬而端部地基软弱, 或由于荷载相差悬殊, 建筑物两端沉降大于中部, 形成负弯矩和剪切作用, 则引起45°倒“八”字缝。当建筑物窗口宽大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时, 由于窗间墙的下沉, 窗台墙承受负弯矩, 上部弯曲受拉, 因变形过大会出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大部出现在底层窗台, 纵墙中间顶部, 呈上宽下窄的特点。

3.2 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3.2.1 认真对待地质勘探工作, 严格按照地质报告进行地基处理及上部结构的设计。

3.2.2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处理。尤其注意对软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对于软土地基浅层处理, 通常采用:强夯法、换填法、加筋法和表层土体加固法等。对于软土地基的深层处理通常采用:深层搅拌桩、石灰桩、碎石桩、砂桩、动力固结法、化学固结法以及采用箱基等。

3.2.3 沉降缝的设置要合理,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

3.2.4 合理安排施工工期, 尤其是人工处理过的地基, 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 以防止上部主体结构完成后出现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4 施工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及防治

4.1 在施工过程中, 上部荷载加得过早、过大、过于集中, 或吊装构件时发生冲击, 也可能使墙体产生裂缝。在施工中应精心组织, 合在施工中应精心组织, 合理安排, 保证墙体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4.2 砖砌体的施工质量欠佳也是墙体开裂的一个重要因素。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砖标号偏低、灰缝砂浆不饱满、留槎不正确、干砖上墙等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操作, 避免裂缝的产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 砖混结构建筑物裂缝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建筑物产生裂缝难以避免, 但其有害程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并执行相关规范及技术措施, 可以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对已经产生裂缝的建筑物, 不可盲目修补,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因分析, 对症下药, 以达到治理裂缝的目的, 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仕万, 肖欣, 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 《山西水利科技》, 2000年第11期.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 《施工技术》, 2000年第5期.

[3]邢双军.《房屋建筑学》,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6月.

8.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篇八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防治

混凝土裂缝是水工建筑物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会影响了水工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形象,降低建筑物结构的抗冻和抗渗性能,并且很容易造成钢筋锈蚀,影响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为了有效控制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应做好混凝土裂缝防治,保障水工建筑物使用性能,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1、沉降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多出现在水工建筑物结构中钢筋通长方向上,断断续续地出现箍筋部位和埋设件周围。通常情况下,沉降收缩裂缝主要出现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到硬化的这个时间段,主要表现为梭形,裂缝宽度约2~5mm,多集中在钢筋表面。水工建筑物出现沉降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过程中,粗骨料不断下沉,混凝土中的水分和空气被挤出,混凝土表面出现泌水,使得混凝土体积不断缩小,在混凝土下沉过程中,受到预埋件或者鋼筋的约束作用而产生裂缝。同时,当水工建筑物各个部位混凝土沉降量较大时也会产生沉降收缩裂缝。

2、凝缩裂缝

凝缩裂缝主要是指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表面的一些细小裂缝,这种裂缝深度较浅,表现为六角形花纹形状,经常出现在混凝土初凝阶段。水工建筑物凝缩裂缝的出现多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抹平时过度进行抹平压光,使得大量细骨料和水泥浆上浮到混凝土表面,导致砂浆层含水量较高[1],由于下层混凝土比砂浆层干缩性能要低,水分蒸发以后,混凝土凝缩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裂缝。

3、干燥收缩裂缝

干燥收缩裂缝主要出现在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养护阶段,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流失和蒸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层拉应力逐渐增大,但是内部拉应力相对较小,随着混凝土内外拉应力相差不断增大,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拉裂产生干燥裂缝。

4、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集中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暴露在空气中的水工建筑物结构表面上,这种裂缝的长短不一、深度较浅,形状比较规则,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的5小时左右,初凝后在风速达、干燥、高温等环境中,经常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二、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1、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制时,应合理控制混凝土水灰比,选择较小的砂率和水灰比,对于水工建筑物截面面积较大的结构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先浇筑较深的区域,等待1~2小时后,在混凝土沉降稳定后,再进行上层结构的混凝土浇筑,避免由于混凝土快速沉降而产生裂缝。同时,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过振,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力度[2],减少混凝土大面积沉降,在合适条件下,适当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凝缩裂缝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凝缩裂缝,在混凝土刮抹施工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的进行抹平压光,并且应避免将干水泥撒在混凝土表面,如果混凝土表面比较粗糙,可铺洒薄层的水泥浆,最后刮摸压光。

3、干燥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对于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裂缝,首先,严格把关混凝土材料,选择收缩量较小的中低热水泥、粉煤灰水泥等[3],避免混凝土发生水化热。其次,混凝土配制时,应合理控制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尽量减小水灰比,并且可结合水工建筑物实际情况,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合适的减水剂。最后,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覆盖湿润草席或者布袋,适当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

4、塑性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对于大风多发、气候干燥的地区,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应尽量选择强度较高、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配制时,应严格按照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要求,选择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洒水湿润模板表面,避免模板过于干燥在后期吸收混凝土水分,浇筑施工结束后,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及时洒水养护和覆盖草席,对于混凝土质量要求较高的水工建筑物部位,在混凝土表面喷洒氯偏乳养护剂,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流失。在低湿度、大风、高温环境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一边洒水一边养护,确保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质量。

三、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治理方法

1、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主要是剔除裂缝区域的混凝土,用其它材料或者新混凝土置换到裂缝中,做好混凝土裂缝修补。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裂缝破损严重的水工建筑物结构中。

2、开槽填补法

开槽填补法是指混凝土裂缝修补过程中,先沿着水工建筑物裂缝走向,将裂缝开造成大小合适的沟槽,在沟槽中填充聚合物水泥砂浆,做好裂缝修补。开槽填补法主要应用在水工建筑物中数量较少、宽度较大的裂缝,如开槽结构面上的钢筋锈蚀裂缝、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等[4]。

3、涂膜封闭法

涂膜封闭法主要是在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表面涂抹弹性密封胶、聚合物水泥膏、渗透性防水剂等材料,在裂缝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修补混凝土裂缝。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细小裂缝。

结束语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和处理,会严重影响水工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结合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常见裂缝类型,加强裂缝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确保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颖波.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93.

[2]郭军.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4:44-45.

[3]郝素慧.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同煤科技,2013,03:34-36.

[4]郭卫峰,张荣禛.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治理措施[J].中华建设,2012,12:220-221.

作者简介

上一篇:[转]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以守护为题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