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精选9篇)
1.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篇一
病理学考试重点复习总结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一)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颜色通常呈黑色。
4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5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6心衰细胞: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切面可见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色的脂变区相间排列,呈槟榔样外观。8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过程中液体从血管内渗出成分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10蜂窝组织: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1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2异型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分化的不同,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13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1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5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6原位癌:指癌细胞累积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肿瘤。
17肝硬化: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变性变硬,形成肝硬化。
18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19结核结节:结核结节的一种病变;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见到干酪性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20伤寒小结:见于伤寒病;伤寒细胞即巨噬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片;伤寒细胞聚集成小结节病灶。
21气球样变性:肝细胞水肿,细胞肿大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
22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于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呈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二)1萎缩:atrophy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2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
3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
或称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为变性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质。
4脂肪变性fatty change:由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或缺氧等导致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多发于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5 玻璃样变: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物质蓄积。6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胞质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7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镜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轮廓残影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8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常见于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和脂质多的脑和脊髓。
9坏疽gangrene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实性和气性。10修复 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11机化organization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12肉芽组织granulatior tissue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炎细胞侵润。13瘢痕scar: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14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各种中组织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15瘀血conges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瘀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16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7槟榔肝mutmeg liver在慢性肝瘀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瘀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瘀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瘀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18心衰细胞heart failune cell左心衰竭导致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吞噬了红细胞崩解产生的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19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20梗死infarc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21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统称为变质 22炎症inflammation: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引起机体细胞和组织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与此同时机体的局部和全身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以消灭和局限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称为炎症
23渗出exv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24炎性介质iinflammatory mediator 除了某些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外,炎症反应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作用而实现的,这些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性介质。
25肉芽肿granuloma: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常为多发性,不同的病因可导致不同肉芽肿。
26炎性息肉inflammtory pudotnmor 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和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向粘膜表面突出形成一个根部带蒂的肿瘤物,好发于子宫颈,鼻腔肠道粘膜。
27炎性肿瘤: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固块。肉眼何影响上和肿瘤极为相似,好发于眼和肺。
28肿瘤tumor是机体在致瘤因素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致使异常分化,过度增生。
29癌前病变:precanerous lesion某些疾病(或病变)虽然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称为癌前病变。30非典型性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指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肿瘤的一些病变
31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常用于上皮的病变,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32。异型性atypia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病理学上将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3心肌梗死:C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主要发于左心。
34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35阿少夫小体(风湿细胞)(Aschoff body):在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所形成,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36绒毛心corvillosum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则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37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红色肝样变期 一般于发病后的第3—4天,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故称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的第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为灰色肝样变期。
38支气管扩张症:是以肺内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为特征的慢性呼吸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及反复咯血等症状。3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甚或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40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一组慢性阻塞肺病的统称,共同特点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主要包括慢支炎,支气管哮喘,支扩,肺气肿等。41成人呼吸道窘迫综合症ARDS:全身遭受严重创伤,感染及肺严重疾患出现的一种以进行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衰。多发创伤和休克后,起病急,呼吸窘迫症状严重而且难以控制,预后较差。
42肝硬化liver cirrhosis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变形变硬的一种肝变形变硬的一种慢性肝病。
43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干细胞排列紊乱再生的肝细胞体积大,深染,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
新月体: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附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 45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
三、简答题
1肉芽组织的功能和结局有哪些?
毛细血管减少,炎细胞较少或消失,纤维母细胞变为纤维细胞;作用:机化血凝块、坏死物质;抗感染和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其他缺损。2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A溶解吸收,较小坏死灶由周围血管、淋巴管吸收b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是坏死组织分离排出c机化,由肉芽组织代替。D包裹、钙化,不能完全机化时通过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绕。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极其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影响:①阻塞血管;②栓塞;③心瓣膜变形;④广泛和微血栓形成。4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常见栓子有血栓、脂肪、气体、羊水、坏死物或肿瘤细胞等。栓子的运行途径有:来自经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液回流进入右心,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塞;来自左心的栓子,进入主动脉,可栓塞各级动脉分支;来自肠系膜的栓子可进入门脉;有时可见逆行栓子或交叉栓子。
5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⑴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⑵病理学基础:①红:充血,淤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6简述肿瘤的生长方式及扩散途径有哪些?
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侵润性生长。扩散途径:直接蔓延;转移途径:淋巴道、血道及种植性转移。
7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期的病理变化特点。
肉眼观:在动脉内膜面见向内膜表面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为瓷白色纤维帽,深层为灰黄色质软粥样物,镜下,纤维帽的胶原纤维成玻璃样变性;深层为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亲其内富含细胞外脂质,并见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侵润。中魔由于板块压迫、平滑肌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8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 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
9简述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变化。
a机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断性痉挛;b动脉系统病变期;1细动脉玻变2急性小动脉硬化: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肥大。C内脏病变期1心脏:左心室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离心性肥大;2肾脏原发性颗粒型固缩肾;3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4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10试分析消化性溃疡持久不愈的原因.消化性溃疡长期不愈的原因可能有:①造成溃疡的病因和机制长期存在。②溃疡底部小动脉发生闭塞性内膜炎和血栓形成,引起溃疡边缘缺血,不利于溃疡的愈合。③溃疡产生的节律性上腹疼,对大脑皮层是不良刺激,可导致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溃疡愈合。
11何谓肝硬化?简要分析肝硬化的发生机制。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以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广泛纤维化、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为基本病理特征,并伴有肝小叶结构和血管的破坏和改建。临床上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门脉高压症等表现。肝硬化的发生机制主要由三个环节:①长期的肝细胞损害。②弥漫性肝纤维化。③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
12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有哪些?其中哪些病变与其慢性化进程有关?为什么?
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包括:⑴肝细胞病变:变性,水样变性、气球样变。凋亡,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坏死,溶解性坏死,分为①点状坏死;②灶性坏死;③界面性坏死;④碎片状坏死;⑤桥接坏死;⑥亚大片坏死;⑦大块坏死。⑵炎症反应。⑶增生,包括肝细胞再生、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星状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凡是能引起肝小叶结构遭受破坏的进行性病变都有可能使病变慢性化。
13简述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该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镜下,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
四、论述题
1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瘤 恶性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和外生性 包膜 有 无
继发改变 很少出现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 局部压迫或阻塞 较大 可破坏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2试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年龄>40岁 较少 见多见于青少年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3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继发病变。
AS的基本病变:1指纹2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主要继发病变有:1板块内出血2板块破损3溃疡及血栓形成4钙化5动脉瘤形成 4试述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特点 大叶性肺炎
病变特点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病变范围 肺段或肺大叶 肺小叶 病变性质 纤维蛋白性炎 化脓性炎 病变特点 分四期,病变一致,无支气管病变 灶状、有支气管病变
临床特征 咳铁锈色痰;实变体征 咳粘液脓性痰;散在湿性罗音 合并症 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 心衰、呼衰、支气管扩散 预后 预后好,多数痊愈 预后差,多为临终前的并发症 5论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
肉眼观,气肿的肺脏显著增大,边缘钝圆,颜色苍白,肺组织柔软弹性减弱,表面常见肋骨压痕,指压后的压痕不易消退,触之捻发音增强,切面肺组织呈蜂窝状,也可见肺大泡的形成。镜下观察可见肺泡明显扩张,肺泡间隔变窄、断裂或消失,扩张的肺泡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囊腔或肺大泡,肺泡间孔扩大。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呈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
6试列举三种可能引起肠道溃疡的传染病,并简述其溃疡的形态特点。
a肠结核:①好发于回盲部;②溃疡呈带状,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垂直;③溃疡边缘不整齐呈鼠咬状,底部有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b肠伤寒:①好发于回肠末端;②溃疡呈椭圆形,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平行;③溃疡边缘略隆起,底部不平坦,可被胆汁染成黄绿色,溃疡可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c急性细菌性痢疾:①好发于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重;②溃疡形状不规则,如地图状。③溃疡浅表、大小不等。
2.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篇二
1 考试内容及要求
1.1 多媒体考试图库和题库的建立
首先, 我们用高分辨率相机对现有7 0 0例大体标本前景、背景、侧面拍摄成高清晰图片, 并按教学大纲的章节进行细分, 精选了1 2 0张病变特征较明显的图片作为大体标本考试内容。其次, 由两名高年资教师对现有1 2 7 0 0张切片进行归类和诊断, 按系统挑出6 0个典型病例, 选取这些病例中完整、清晰的结构, 分别从高倍及低倍角度, 将相应的典型结构或细胞进行显微摄像, 共计3 6 0张图片。再由专人运用P h o to s h o p软件对以上4 8 0张图片进行处理、加工、剪切后建成多媒体考试图库。考试前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选取其中的1 2 0张图片作为考试题目, 随机抽取2 0张图片作为一套试题, 共计6套。其中大体标本内容占4 0%, 切片内容占6 0%, 两套题之间容许有2 0%左右内容的重复。再制成相应的6套P P T考试课件并进行编号。P P T播放设置成每3 0秒一张图片。
1.2 考试前的复习
考试前两周开放大体标本陈列室, 由学生自主选取时间对所有大体标本进行复习, 并派教师进行现场答疑。采取考试前1周每4名学生分发一套切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并由授课教师指出切片中的典型结构, 并将本次考试的内容及要求张贴在每个教室, 方便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复习。
2 考试方法及步骤
2.1 依专业、班级轮流考试
考试前让参加考试的班级在实验室门口排队, 然后每次进去1 6位学生, 间隔一个空位坐下 (每个多媒体实验室可容纳3 2人) , 下一个待考班级提前1 0分钟在门外等候。
2.2 将同班学生分成两组考试
将同班学生分成两组, 同时进入不同的实验室。每人发答题纸一张。考试中严肃考试纪律, 独立完成答题。
2.3 试题抽取
待学生准备完毕, 由学生抽取套题编号, 然后由监考教师将该套题打开, 进行播放, 考试时间为1 0分钟。
2.4 试卷批阅
每个考场配一名教师, 在每个班级完成答题后进行批阅, 并利用电脑进行成绩的录入、统计和分析。
2.5 考试保障
每个考场由一名教师负责考场次序安排及答题纸的收发, 另一名教师负责试题的播放和阅卷。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授课教师换班监考。
3 评分原则
每张图片的诊断为1分, 共2 0分。
4 效果
为评价病理学实验考试的效果, 我们对2 0 1 0级临床专业本科生 (8 8 0人) 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8 8 0份问卷调查表, 有效收回8 6 2份, 有效回收率为9 8%。结果显示, 8 8%的学生认为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实验室的运用, 提高了学习效率, 掌握了切片的重点和难点;8 0%的学生认为大体标本陈列室的开放,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大体标本的认识, 而视频展示台展示标本不利于大体标本的学习;8 5%的学生认为本次实验考试较传统考试公正、公平, 只有1%的学生认为考试时间不充分。
我们把2 0 1 0级与2 0 0 9级 (用传统方式进行的考试) 临床专业本科生的病理学实验成绩进行了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 5) , 2 0 1 0级的平均成绩 (8 2.8分) 显著高于2 0 0 9级 (7 8.5分) 。
5 讨论
当前, 病理学实验考试尚未形成指标客观、得分公正、易于实施、在全国各医学院校能统一使用的考试模式。以往的病理学实验考试采用在每个学生前放置两个大体标本、一张切片的形式, 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诊断依据、诊断模式。此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有: (1) 在内容的难易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2) 切片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切片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切片的年代久远, 切片的取材、染色、制作的不同, 难以保证考试的的公平性。而且这种传统考试为了杜绝学生的抄袭现象, 不得不在每个考场派多名监考教师。由于扩招, 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考试要求。我们也采用过让学生口述试题答案的无纸化考试方法, 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 (1) 因为监考教师的主观性较强而影响了学生成绩。 (2) 因为有的学生临场紧张, 竟然将诊断正确的答案口述错误, 从而影响到考试情绪, 学生的实际水平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考试的公正性难以得到保障。
我们改革后的考试方式有以下优点: (1) 省时省力。每个班进行考试时间不超过1 5分钟, 我们有5个多媒体实验室同时进行考试, 4 0个班可以在一天之内考完, 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 (2) 考试质量得到保障。因为考试内容的规范化, 对每个学生而言, 难易度一致, 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3) 间隔座位上的学生考试内容不同, 不同轮次考试内容也不相同, 且播放P P T的间隔只有3 0秒, 学生不仅要写出答案, 还要仔细观察图片, 降低了作弊的可能性, 使考试成绩更加真实、客观。 (4) 考试不再受监考教师主观性的影响, 保障了考试的公正性, 且阅卷标准更加客观、规范。 (5) 解决了高校扩招后切片数量不足和考试切片容易损坏的问题。在以往的考试中, 由于学生紧张, 往往出现镜头压碎切片的现象。 (6) 考试前的复习方式非常有效, 解决了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考试的恐慌, 有利于在实验考试后从容应对理论课考试;同时, 通过实验考试, 有助于学生对理论课的复习。
当然, 我们也发现不足之外:图像的平面性不如实物真实。为此,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 对大体标本多角度拍摄, 对切片在考试中给出两张图片, 一张高倍镜的, 一张低倍镜的;其次, 对学生加强应用显微镜能力的培养, 即在每次上课结束前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切片特征性病变, 以增强学生基本操作的熟练性。
总之, 病理学实验考试改革不只体现在考场上的公平、公正、客观, 更体现在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热情,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另外, 复习方法的改革, 培养了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了学习效率, 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3.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篇三
【摘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重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一门课程,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7-0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年颁布了新的高等医学教育学科体系目录,其中在基础医学学科体系中,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被调整为一门新的二级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这也是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医学教育体系接轨的重要举措[1]。我校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适应学科重组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有机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优化重组为一门学科,即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都是基础医学的重要主干课程,都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体在患病过程中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从而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和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但两门学科的教学过程是相对独立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临床思维的形成,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知识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在护理学专业本科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将形态与机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并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1.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是关键
打破学科之间界限,加强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确定教学大纲,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围绕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按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将原有两门课程的章节重新交叉编排,在一个具体章节内,以器官、系统为单元,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相互穿插融为一体,既有病理形态学的内容,又有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同时减少各学科的重复内容,合理利用学时[2]。
2.教材建设是核心
本着实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人才质量的原则编写“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新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材。在教材结构上,每章设章节概要,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本章知识结构。章后附有病例分析,使学生将理论和临床知识相结合,更适合教学需要。
3.改革教学方法是推动力
课程内容的改革势必需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启发、设问、PBL、案例、易位、情景模拟、讨论等多种交互式方法进行教学;大力推广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绘图时间,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3]。同时着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有利于创新型医疗人才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我们还组织编写了《病理学同步练习题集》,有利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对理论内容的复习。
4.教学效果是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启发、PBL、案例等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思考,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其次,增加了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初步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的感性认识,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4]。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期末成绩的提高,提示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整合后的课程比较满意,提示我们对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进行改革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友生,柳君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49-50.
[2]王舰,史俊岩等.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6):110-112.
[3]乔远东,穆敬雯,张金波.培养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79-80.
[4]陈季强,夏强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73-75.
作者简介:
张玉丽(1977-),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病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4.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 篇四
1、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2、疾病发生的原因(选择):生物性、理化、营养、遗传、先天性、免疫、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3、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判断指标:持续、不可逆性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口渴细胞脱水尿量减少比重增高;尿中有钠排出④中枢系统功能障碍⑤脱水热,尤其小儿
5、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无口渴血容量减少早期无明显尿量减少,严重的患者尿量明显减少。④脱水征⑤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6、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影响因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对机体的影响:骨骼肌:细胞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骨骼肌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心脏:心肌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增强。肾脏: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低比重尿;④肠胃:肠胃运动减弱,严重者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⑤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发生反常性酸性尿。
8、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9、酸碱失衡常用检测指标:PH、动脉血PaCO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量(UA)与未测定阳离子量(UG)的差值,即AG=UA-UC
10、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浓度原发性 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主要特征。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抑制,反应迟钝、嗜睡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11、呼吸性碱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以下不背
原因和机制:⑴CO2排斥减少,各种原因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使CO2排出受阻呼吸中枢抑制呼吸机麻痹呼吸道阻塞④胸部疾病⑤肺部疾病⑵CO2吸入过多。机体的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肾脏代偿,调节较为缓慢,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方式。对机体的影响(背):呼吸性酸中毒尤其是急性CO2潴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往往比代谢性酸中毒更为明显,易发生“CO2麻醉”由于CO2为脂溶性,当急性呼吸酸中毒时大量的CO2可迅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CO2潴留可使脑血管明显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引起颅内压升高CO2潴留往往伴有明显的缺氧。
12、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对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④低钾血症(趴病)
13、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未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低钾血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机体代谢旺盛、药物及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呼吸机使用不当。
14、缺氧:由于组织的不到足够的氧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5、低张性缺氧:指由于动脉氧分压降低,引起血氧含量减少,造成组织的供氧不足。病因机制:大气性缺氧、呼吸性缺氧(肺通气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静脉血流入动脉血。血样变化的特点
16、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改变,导致血液携带氧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缺氧。病因机制: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氧变化的特点 :P32~34
17、⑴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灌流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⑵休克按始动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减少、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分布异常性休克—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⑶休克的发展过程:
一、休克代偿期:是休克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主要病理改变是组织缺血性缺氧和代偿作用。
组织缺血性缺氧1.各种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2.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造成皮肤、内脏小血管收缩
本期的代偿意义:血流充分布有利于心脑血管供应、自身输血、自身输液、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临床表现: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皮肤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由于脑血流正常,患者神志清楚;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此期是实施抢救的最好时期。
二、休克进展期:是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组织严重淤血性缺氧和失代偿。
组织淤血性缺氧:
机制: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的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内毒素等的作用
临床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患者心搏无力、甚至淡漠甚至昏迷。由于长时间肾血流不足,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皮肤发绀,出现花斑。
18、呼吸衰竭:指精息状态下,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发病机制:1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中央性气道阻塞、外周性气道阻塞。2.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
19、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主要与肺动脉高压和心肌受损有关。发病机制:缺氧→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后负荷加大。20、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21、急性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的病理过程。原因和分类:肾前性肾衰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血液灌注严重不足、肾性肾衰竭——肾实质病变引起的器质性肾衰竭(肾缺血、肾毒性物质)、肾后性衰 竭——尿路梗阻。
发病机制:1.肾血流减少肾血流灌注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④肾微循环障碍。2.肾小球病变3.肾小管阻塞4.肾小管原尿反流
22、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背)少尿期尿的变化临床表现少尿或无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比重尿—原尿浓缩功能障碍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④尿钠增高。2.水中毒3高钾血症4代谢性酸中毒5氮质血症。多尿期:发生机制:肾缺血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开始恢复潴留在体内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经肾小球大量排出,引起渗透性利尿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不完善,重吸收功能降低;④肾小管阻塞解除尿路通畅。
23、慢性肾衰竭: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单位进行性破坏,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使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病因:肾脏病变、肾血管病变、尿路慢性阻塞。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也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5.008#《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篇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高钾血症
2、低张性缺氧
3、反常性碱性尿
4、休克
5、脑水肿
6、呼吸衰竭
7、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够_________________ 对机体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2、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
浓度原发性减少,经肺调节,排出更多的 ;经肾调节,肾小管对 的重吸收增加,使HCO3—与H2CO3的比值等于20:1,称为。
3、酸碱平衡紊乱时,PaCO2增高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CO2降低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轻度缺氧,PaO2小于8.0kPa(60mmHg)时可引起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缺氧时PaO2小于4.0kPa(30mmHg)时组织细胞可发生缺氧性损伤,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IC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______、______、三期。
6、心脏本身的代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肺通气障碍分为_____________通气不足和________________通气不足。
8、胸外中央气道阻塞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呼吸困难;外周气道阻塞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性呼吸困难。
三、问答题:(共32分)
1、什么是呼吸困难,试述其发生机制。
2、试述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3、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四、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 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这字母标号涂黑。)(共20分)
1、下列属于AG增大型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哪一项是错误的:()A、糖尿病引起的酸中毒 B、严重腹泻引起的酸中毒
C、缺氧引起的酸中毒 D、服用过多阿斯匹林引起的酸中毒
L722#《病理生理学》
2、按休克的始动环节分类,过敏性休克属于:()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血管源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3、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之一是()
A、水杨酸中毒
B、乏氧性缺氧
C、癔病发作
D、严重缺钾
4、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5、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6、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机能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压可下降 B、呼吸加深加快 C、心率加快 D、消化不良
7、从最初症状出现到该病典型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是指:()A、潜伏期 B、前驱期 C、临床症状明显期 D、转归期
8、下列哪一种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水肿 D、水中毒
9、休克早期所发生的肾功能不全衰竭属于:()A、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B、器质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C、肾后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D、急性肾小管坏死
10、慢性淤血性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淋巴回流受阻
11、下列引起高钾血症原因哪项不正确:()A、酸中毒 B、少尿 C、细胞糖原元合成代谢增强时 D、溶血
12、引起左心室后(压力)负荷增加的原因是:()A、高血压病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3、循环性缺氧时:()A、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均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均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降低
14、功能性分流是指:()
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增加 C、死腔样通气增多 D、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降低
15、死腔样通气是指:()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部分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 C、肺泡通气分布严重不均 D、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降低
16、甲亢发生心衰是由于:()A、容量负荷过重
B、压力负荷过重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7、左心衰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
C、肺淤血,肺水肿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18、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阻碍三羧酸循环 D、抑制糖酵解
L722#《病理生理学》 +
《病理生理学》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血清钾浓度高于3.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2、是指由于肺泡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分流入动脉,以致动脉血氧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供给组织的氧不足而引起的缺氧。
3、由高钾血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时,体内H+总量并未增加,H+从细胞内逸出,造成细胞内H下降,故细胞内呈碱中毒,远曲小管上皮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引起反常性碱性尿。
4、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作用下发生的严重的急性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受损,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5、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所引起的脑容积增大。
6、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于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PaCO2增高,并出现明显症状体征时,称呼吸衰竭。
7、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由于心输出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不相适应,出现明显的血容量增多,静脉淤血和组织水肿,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填空题:
1、影响病因 促进或阻碍
2、[HCO3-] CO2 NaHCO3 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3、呼吸性酸中毒和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
4、代偿反应 器官功能和代谢障碍
5、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6、心率增快 正性肌力作用 心脏扩张 心室重构
7、限制性 阻塞性
8、吸气性 呼气性
三、问答题:
1、答: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到呼吸费力或“喘不过气”,实际上还伴有呼吸肌用力,呼吸频率、幅度以及呼气与吸气时间比等各种客观变化。呼吸困难的机制:
(1)肺顺应性降低:肺淤血、水肿使肺顺应性降低,同时,因肺泡顺应性降低,不易被扩张,引起呼吸变浅变快;
(2)肺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当肺毛细血管淤血、肺泡壁间质水肿时,可刺激肺泡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强,使病人感到呼吸费力;
(3)气体代谢异常:当肺淤血、肺水肿严重时,肺毛细血管和肺泡间气体交换障碍,引起低氧血症及酸中毒;
(4)呼吸道阻力增加:肺淤血、水肿时,支气管静脉血量增多,使支气管粘膜肿胀,呼吸道阻力增加。
2、答: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1)酸中毒和缺氧对血管的作用:酸中毒和缺氧都能使脑血管扩张,缺氧和酸中毒还可导致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水肿,严重时引起脑疝;
(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脑组织耗氧量高,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可加重脑组织的酸中毒。神经细胞内酸中毒可使r-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另一方面增强磷脂酶活性,引起神经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L722#《病理生理学》 +
+
3、答: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一般将缺氧分为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四种类型,其血氧变化特点分别为:
(1)低张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降低,氧饱和度降低,氧容量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慢性缺氧可正常);
(2)血液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氧容量降低,氧含量降低,氧饱和度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3)循环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氧容量正常,氧含量正常,氧饱和度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四、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11、C
12、A
13、B 14、C
5、C
6、A
7、B
8、D
15、B
16、A L722#《病理生理学》、A
9、A
6.病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六
C.胞质嗜酸性增强 D.胞质脂滴增加 E.自噬泡增多
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 A.化生 B.萎缩 C.再生 D.肥大 E.增生
3、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脂肪坏死 B.坏疽 C.干酪样坏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
4、急性炎症早期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浆细胞 E.淋巴细胞
5、HE染色切片中,发现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呈空泡状。为确定空泡的性质,最常用 A.苏丹Ⅲ染色 B.普鲁士兰染色 C.嗜银染色 D.免疫组化 E.电镜检查
6、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的血栓栓子最常引起栓塞的器官是 A.脑 B.肺 C.肝 D.心 E.肾
7、软组织中出现骨和软骨组织,应考虑是 A.再生性增生 B.过再生性增生 C.内分泌性增生 D.组织的化生 E.癌前病变
8、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确的是
A.I级分化细胞恶性程度高 B.Ⅲ级分化细胞接近正常分化程度
C.高分化较低分化者核分裂多 D.低分化者较高分化者DNA、RNA含量增多
E.I级分化较Ⅲ级分化细胞排列紊乱
9、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 A.动脉壁纤维化 B.动脉壁水肿
C.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D.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E.动脉壁脂质沉着
10、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
A.肺静脉及其分支 B.左心房 C.左心室 D.主动脉分支 E.肺动脉及其分支
11、减压病引起的栓塞为 A.气体栓塞 B.血栓栓塞 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 E.异物栓塞
12、可以发生坏疽的器官是 A.阑尾 B.心 C.肝 D.脾 E.肾
13、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是A.感冒初期鼻粘膜炎 B.假膜性炎 C.绒毛心D.脓肿 E.流行性乙型脑炎
14、血栓头部一般属于 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 C.透明血栓 D.混合血栓 E.延续性血栓
15、不属于淤血后果的是A、水肿 B、出血
C、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D、上皮组织化生 E、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16、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脾、肾 B、心、脑 C、肾、肺 D、心、肾 E、肺、肠
17、皮肤局部缺损由肉芽、瘢痕组织替代,并伴炎症细胞浸润及鳞状上皮再生,应诊断为 A、创伤一期愈合 B、皮肤慢性溃疡 C、皮肤溃疡伴感染 D、皮肤慢性溃疡、癌变 E、皮肤鳞状上皮癌
18、.属于化脓性炎症的是 A.嗜酸性脓肿 B.阿米巴肝脓肿
C.冷脓肿 D.转移性脓肿 E.炎性肉芽肿
19、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是 A.槟榔肝
B."海蛇头”样形态 C.脾淤血、肿大 D.脑淤血、水肿 E.肺淤血、水肿
20、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是
A.结核 B.伤寒 C.肠阿米巴病 D.慢性支气管炎 E.慢性阑尾炎
21、关于纤维素性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常发生于浆膜、粘膜和肺 B.浆膜的纤维素性炎易导致浆膜粘连
C.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常形成绒毛心
D.肺的纤维素性炎不会导致机化 E.常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22、蜂窝织炎是指
A.发生于皮下组织及阑尾的炎症 B.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C.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D.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E.没有明显坏死的渗出性炎症
23、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
24、纤维素性炎症的好发部位应除外 A.心包 B.肺 C.气管 D.结肠 E.皮肤
25、“癌前病变”最确切的概念是 A.癌肿的早期阶段 B.良性肿瘤发生了癌变 C.一种恶性病变,不可逆转 D.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有可能逆转
E.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但必然会发展为癌肿
26、一淋巴结作病理切片检查,淋巴结内见成团的异型细胞,并有病理性核分裂相和角化珠形成,应诊断为 A.淋巴结结核 B.淋巴结慢性炎症 C.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D.恶性淋巴瘤 E.淋巴结转移性鳞癌
27、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 C.通过血道转移 D.组织来源 E.肿瘤体积巨大
28、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的恶性肿瘤是
A.乳腺髓样癌 B.印戒细胞癌 C.恶性黑色素瘤 D.横纹肌肉瘤 E.绒毛膜癌
29、霍奇金病的最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R-S细胞 B.霍奇金细胞 C.陷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 E.嗜酸性细胞
30、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神经母细胞瘤 B.软骨母细胞瘤 C.无性细胞瘤 D.鲍文氏病 E.骨髓瘤
31、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的是
A.食管癌
B.胃癌
C.大肠癌
D.胆囊癌
E.肝癌
32、风湿性心内膜炎好发于 A、主动脉瓣 B、二尖瓣 C、心内瓣 D、肺动脉瓣 E、三尖瓣
34、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
A.左心室肥大 B.颗粒性固缩肾 C.脑软化 D.脑出血 E.视网膜出血
35、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不伴有
A.左心房肥厚 B.左心房扩张 C.右心室肥厚 D.左心室肥厚 E.心脏呈梨形
36、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A.郎罕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郎罕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E.异物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37、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肺源性心脏病 B.肺肉质变 C.肺脓肿 D.纤维素性肺炎 E.肺萎陷
38、肺部疾病痊愈时,容易完全恢复组织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疾病是
B、假结核结节 C、伤寒小结 D、风湿小体 E、小胶质细胞结节
A.慢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慢性肺气肿
39、肺组织切片检查,光镜下见细支气管上皮脱落,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周围的肺泡腔内亦有多少不等的脓性渗出物,应诊断为 A.慢性肺淤血
B.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 C.小叶性肺炎
D.大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 E.肺结核变质渗出期
40、光镜下见病灶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增生的Aschoff细胞,该病灶应称为 A、结核结节
41、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基底动脉
C.豆纹动脉
D.内囊动脉
E.大脑前动脉
42、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43、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是 A.原位癌 B.浸润型癌 C.早期癌 D.进展期癌 E.晚期癌
44、胃溃疡最常见的位置是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胃窦小弯侧
45、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新月体的细胞是
A.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 B.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C.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单
核细胞
D.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E.肾小球系膜细胞
46、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 A.大红肾 B.颗粒性固缩肾 C.大白肾 D.蚤咬肾
E.大瘢痕性固缩肾
4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不包括
A.轻微肾小球病变 B.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C.肾病综合征 D.膜性肾病 E.增生性肾炎
49、大红肾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50、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51、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是指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 A.达基底膜
B.已延伸至宫颈腺体 C.累及宫体内膜腺体 D.穿透基底膜,深度<5mm E.累及腺体穿透基底膜至浅肌层
52、绒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A.阴道 B.宫颈 C.肝脏 D.脑部 E.肺部
53、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指 A.子宫颈腺体充满癌细胞B.子宫颈表面发生的原位癌影响腺体分泌排出
C.子宫颈表面和腺体先后发生了原位癌,并侵及腺体周围间质 D.子宫颈原位癌突破基底膜侵及腺体
E.子宫颈原位癌沿基底膜伸入腺体内致腺管上皮为癌细胞所取代,腺体基底膜完整
5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的脓液主要聚集于 A.软脑膜与脑皮质之间的腔隙 B.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 C.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的腔隙 D.蛛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E.软脑膜本身的疏松纤维组织间
55、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主要发生在
A.大肠壁和肝脏 B.肠系膜静脉 C.门静脉 D.肺和肠 E.肝和脾
56、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是
A.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血管套形成
B.筛网状软化灶和脑水肿 C.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D.胶质结节形成
E.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视神经细胞和卫星现象
A.癌前病变 B.早期癌 C.良性肿瘤 D.恶性肿瘤 E.交界性肿瘤
57、直、结肠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属于
58、仅浸润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胃肠道癌称
59、未成熟型畸胎瘤属于
A.变质性炎症 B.浆液性炎症 C.纤维素性炎症 D.蜂窝织炎症 E.化脓性炎症 60、阿米巴肝脓肿属于 7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属于 71、乙型脑炎属于 72、细菌性痢疾属于
A.蜂窝织炎 B.脓肿 C.卡他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积脓
73.菌痢假膜形成属 74疖和痈属 75急性阑尾炎属 76粘膜大量浆液渗出属
A.癌 B.肉瘤 C.母细胞瘤 D.精原细胞瘤 E.霍奇金病 77、胚胎性肿瘤是
78、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79、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是
A.细胞水肿 B.玻璃样变 C.粘液变性 D.淀粉样变
E.脂肪沉积<脂肪变性)80、虎斑心
81、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82、男,14岁,右大腿深部巨大血管瘤,术后情况良好,伤口一期愈合。拆线后下床活动5分钟后,突然晕倒,抢救无效死亡。应考虑 A.脑血管意外 B.心肌梗死 C.休克致死 D.肺动脉栓塞 E.脂肪栓塞
83、男,38岁,肛周皮下有一深部脓肿,一端向体表穿破,另一端向直肠穿孔,不断有脓、粪液流出,此管道应称为 A.空洞 B.溃疡 C蜂窝织炎 D.窦道 E.瘘管
84、女,65岁,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两个月,无明显发热。胸片发现,右下肺周边有一直径6cm的结节状阴影,首先应考虑为 A.肺脓肿 B.结核瘤 C周围型肺癌 D.团块状矽结节 E.转移性肺癌
85、女,35岁,不规则阴道流血 个月。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壁上有一田红色结节。病理检查见大量
血块及坏死组织中散在一些异型的滋养层细胞团,无绒毛结构。应诊断为 A.侵蚀性葡萄胎 B.子宫颈癌 C.绒毛膜癌 D.子宫内膜癌 E.水泡状胎块
86、细菌性痢疾的肠溃疡特征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87、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是 A.发生的部位不同 B.肿瘤的颜色不同 C.肿瘤的质地不同 D.发生的年龄不同
7.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篇七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 而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就是考试, 只有将评价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才能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的目的。过程考核, 是指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纪律、出勤、回答问题、小考、实验技能、应试能力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因素, 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给定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学分,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合理细化课程的考核制度, 不同的课程、考核的具体方式方法也应不同。传统的课程考核机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考核方面存在的弊端比较突出, 在高校中,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主要以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也就是存在“一考定终身”现象。就《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而言,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考评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例较大, 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和平日知识的积累, 考试前集中突击也能取得好成绩。但因不注重平日积累, 在后期的实践课中表现为: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 实验技能没掌握, 动手能力差, 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距甚远。评价过程化或考核过程化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这样也可以把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 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对知识的积累, 为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因此,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持续性学习, 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尽量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即期末考试、实验技能、实验报告、考勤、提问和学习态度几个方面考核,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期末考试成绩占45%、实验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技能成绩占20%、课堂随机口试成绩占5%、考勤成绩占5%、学习态度成绩占5%。
1期末考试
为闭卷考试, 学生参加结课后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 考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前提, 授课内容和实验时所涉及的知识点为基本内容, 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确切地说, 期末考试是学生对《园艺植物病理学》学习过程及内容的再次回顾和复习, 是比较轻松的再学习, 考试成绩的55%计入课程总成绩。
2 实验技能
实验技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 也是这门课程考核的重点之一。考核内容包括从植物病害的诊断到防治、从实验室到田间涉及到的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技能。实验技能考核方式灵活, 主要通过对园艺植物各种病害症状的描述、以及病原鉴定、病害综合诊断技能的考核, 对学生的动手制片技术、观察能力进行量化评分。这样, 学生要取得好成绩, 必须注重每次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这方面的练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实验技能。实验技能考核次数可能每位同学的不完全相同, 最后将其均值的20%计入总成绩。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技能的体现和补充, 为了保证学生在一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实验要在老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当堂独立完成, 杜绝抄袭、造假。如当节课请假, 可申请补做实验。无故不交或抄袭实验报告, 本次成绩记为0分。实验报告成绩采取百分制, 最后将其均值的20%计入总成绩。
4 课堂随机口试
口试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合理设置, 需要抓住每次上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课堂上随着教学情景主动回答来获取成绩, 每人作答次数不限。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长此以往, 逐渐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量化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 将其均值的5%计入总成绩。
5考勤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 考勤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级学风体系的形成。考勤成绩实行百分制。无故缺勤, 本次成绩扣100 分;无故迟到或早退, 本次成绩扣50 分。将其平均成绩的5%计入总成绩。
6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良好的学习态度 (喜欢) 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会学) , 是学习效果的最基本的保障。学习态度成绩实行百分制。上课应用手机、大声喧哗、或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影响课堂秩序的, 每次扣50 分。将其均值的5%计入总成绩。
总之, 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培养应用型人才,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内容的改革, 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过程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方向, 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还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及时作出补充更改, 提高教学效果。同时, 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实施比传统的考核方式更能保证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从而尊重学生的努力和劳动成果, 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社会需求, 针对传统课程考核机制存在的弊端, 以《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为内容, 从课程考核内容、考试的方式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和探讨, 提出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法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践水平进行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 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 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过程评价,改革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 2009, (1) :7-10.
[2]郑家佳.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1, 11 (1) :70-72.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21-28.
[4]张榆琴, 李学坤.关于枟经济学说史枠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2, (8) :3-4.
[5]张文彬.地方高校考试模式现状分析与过程化考试模式的建立[J].考试周刊, 2012, (29) :1-2.
[6]宋克慧, 田圣会, 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7) :94-98.
8.法医病理学入门 篇八
老秦从今天起,会用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这一门法医最基础、最重要、最宽泛的独门暗器。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人身伤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一个人的死亡,可能是自然死亡,也可能是非自然死亡,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不是来自于机体本身,而是来自于自然界中的其他因素,比如说机械性暴力、中毒等。非正常死亡可能是意外事故造成的,比如说飞机失事、地震、不慎跌落悬崖;也可能是自身造成的,比如割腕自杀:还有可能是他人造成的,即命案。
对于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法医都必须要进行检验,明确死亡的性质,判明死因等,为下一步法律工作提供服务和依据。所以,作为一个法医,不仅要参与侦破命案,还要研究猝死、中毒等其他各种可能存在的死因以及这些死因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而这些内容就是法医病理学教会我们的。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死亡的一门科学,研究死亡,不等于研究死因。死因只是死亡相关知识中的一部分。那么,法医病理学究竟要研究多少内容呢?老秦今天来简单地罗列一下:
01 死因
作为法医病理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大部分案件中,死因判断是很容易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案件的死因判断很难。有的是因为尸体毁坏,丢失了大量线索;有的是因为死亡后的特殊征象不明显:还有的是因为多种原因纠结在一起,难以判断哪种原因才是主导。
死因鉴定,除了为相关诉讼活动提供证据以外,有时候还会成为破案的关键。
02 损伤
哪一处损伤是致命伤,有可能在一些共同犯罪的案件中,明确真正的凶手是谁。对于损伤的研究,除了研究损伤形态以外,还需要研究损伤时间。比如尸体上的损伤是生前伤还是死后伤。曾经有过一案,法医在尸检过程中发现,尸体上有很多死后损伤。说明凶手在杀完人后,又对尸体进行了破坏,这个动作透露了凶手和死者之间一定有着深仇大恨。警察“蜀黍”从死者的一些仇人中进行排查,很快就找到了杀人凶手。
另外,法医还要通过损伤,对致伤物进行推断。致伤物推断,除了可以帮助警察“蜀黍”收集物证、为后期的起诉审判提供证据以外,有的时候也可以帮助警察“蜀黍”抓住凶手。
03 死亡时间
刑侦剧中,法医到达现场后,看一眼尸体就说出死者死于几点钟,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个体差异巨大,所以死亡时间的推断,一直是法医界的一个难题。虽然现在有很多种研究死亡时间的办法,但是无论用哪一种办法,都很难做到对死亡时间推断的高精度和高准确率。关于死亡时间推断,老秦会在后面用专门一期来介绍。
04 死亡方式
死亡方式就是判断死者的死亡是意外、自杀还是他杀。但死亡方式绝对不能仅仅依靠法医来判断,死亡方式的判断有的时候很简单,比如一个人被人掐死,那么这起案件肯定是他杀(因为没有人能够自己掐死自己)。死亡方式有的时候也很复杂,必须结合调查、现场勘查的结果来综合判断。比如一个高坠死亡的人,法医只能解决死者是高坠死亡。至于他是自己从楼顶跳下来的,还是别人把他推下来的,则需要调查和现场勘查后再进行综合判断了。
05 个体识别
很多对于死者的个体识别工作都是通过法医人类学、法医物证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的。但法医病理学有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尸体的个体特征、瘢痕、体表附着物、纹身、体内特异结构等来进行个体识别。比如一个右位心的患者突然失踪,而在不久后发现一具未知名尸体也是右位心,因为右位心的发生率是万分之二,那么这个死者就很有可能是这个失踪者。
06 伤病关系
在很多案件中,伤病关系也是法医需要研究的一项较为复杂、疑难的问题。比如在一起死亡案件中,死者全身多处骨折,但是多处骨折也不足以立即致死。法医就对死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验,发现死者有严重的心脏疾病。那么这起案件中,病成为死亡的主要因素,而伤则是诱发疾病急性发作的因素。
对于伤病关系的研究,很容易引起事件当事人家属的不满。比如一个人在纠纷中心脏病突发而死亡,法医认为损伤轻微不足以致死,外伤只是死亡的诱因,而疾病才是主要死因。这样的结论,尤其是在死者具有一些平时发现不了的潜在性疾病的情况下,通常会引发死者家属的强烈不满。所以如何向死者家属解释清楚法医专业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有同学问,法医怎么从尸体身上判断他生前有没有疾病呢?其实在法医病理学范畴内,还有一个分支科学叫做法医组织病理学。法医在解剖完尸体时,若怀疑死者有疾病,就会取下死者的一些重要脏器,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微观形态,从而对死者有无疾病或潜在性疾病进行诊断。
07 中毒病理
中毒死亡也是几大类死亡原因的一种,对于中毒死者的研究,有专门的《法医毒理学》(以后会进行介绍)。但是法医病理学中也对中毒死亡的尸体病理现象进行了研究,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毒物化验部门提供毒物检测的大体方向,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中毒病理也研究了中毒和疾病、中毒和外伤之间的关系,在一些死因比较复杂的案件中,可以用得到。
9.执业医师考试经典总结-病理学 篇九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TB细胞:郞罕(Langhans)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属于感
染性肉芽肿。炎性假瘤:纤维组织、小血管、肺泡上皮增生、单核淋
巴浸润。但没有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血管内
皮细胞和成纤细胞炎性细胞、纤维母细胞。
萎缩:自噬C增多,间质不减少甚至增多。细胞器减少。水肿:肿胀的线粒体(主要)和扩张的内质网 脂肪变性:酒精肝、斑虎心。脂肪沉积:肝气球变。
浆细胞内免疫球蛋白体形成小体:Russeu小体。坏死:核碎裂和浓解。
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很强。如表皮、上皮、淋巴、造血、间质细胞。
稳定细胞: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肝、胰、骨、软骨 永久细胞:缺乏再生能力。N细胞、骨髓肌及心肌细胞。坏死分: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
坏疽:干性坏疽(A受阻而V通畅,见于四肢末端)和
湿性坏疽(A、V受阻,与外界相通,见于肠、子宫、肺等)和气性坏疽(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液化性坏死:脑、胰腺。
机体处理坏死组织的方式是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
和包裹、钙化。纤维素样坏死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结节性多
动脉炎、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肾小球肾炎等过敏性疾患。
贫血性梗死:心:不规则形(虎斑心),地图形;肾,三
角形;脾,锥体形。出血性梗死:肺,三角形;肠,节段状 梗死常见的原因:血栓的形成。脾梗死:凝固性坏死。
体内细胞的生理死亡:固缩坏死。
凋亡:细胞死亡,与基因调节有关与酶解无关。白色血栓:头;混合:体;红:尾。
透明血栓:常见于DIC,称微血栓,是纤维素性血栓。右心或体静脉的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分支。左心或主动脉的栓子阻塞体动脉分支:见于心脑肾下肢。炎症的基本病理:变质、渗出、增生。不是红肿热痛。浆液性炎:血清、白蛋白渗出,如烫伤
纤维素性炎:纤维蛋白为主,如大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脓肿、蜂窝织炎(阑尾炎)
如小叶性肺炎。
出血性炎:大量RBC,如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学
增生性炎:淋巴、浆C、单核,如炎性息肉、假瘤。玻璃样变:远曲小管不发生,近曲小管发生见于肾小球。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淋巴: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常见。血道转移:肉瘤常见。种植性转移:转移瘤。恶性肿瘤长到2CM以上需要血供。
原位癌:未侵破基底膜。
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原发性高血压:细小动脉。细动脉硬化: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内
高血压病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内囊、豆纹动脉
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是: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 :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心梗:50%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25%冠状动脉供血的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室,也易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左室侧壁。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 :左心室前壁 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变中没有:多量泡沫细胞 男,50岁,30年吸烟史,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此种病理变化属于:支气管黏膜化生 硅肺:I期:局限于淋巴系统;II期:不超过全肺1/3;
III期:超过全肺2/3
十二指肠前壁溃疡:易穿孔。
肺鳞癌为中央型,腺癌为周围型,肺泡细胞癌为弥漫型大肠癌好发部位:直肠、乙状、肓肠、升、降。转移至肝最常见。分A未穿透肌层B已穿透肌层C有淋巴转移。胃癌:起源于腺颈干细胞。
食管癌分:溃疡、蕈伞、髓质、缩窄型。中段>下>上 肝癌: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肿瘤。急性普通型肝炎:肝C胞质疏松,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散在点状坏死,灶状坏死
急性普通型黄疸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胆栓。慢性普通型肝炎:轻,点状坏死,轻度碎片坏死;中,中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重,重度碎片坏死,假小叶形成。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C坏死严重广泛,片状坏死(2/3)亚急性重型肝炎,亚片的肝C坏死(50%)结节状再生。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大动脉,高血压累及小动脉 亚急性重型肝炎:黄色肝萎缩→坏死后肝硬化。酒精肝:肝细胞内出现前角蛋白。
急性肾小球性肾炎:B-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感染,大多自愈,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可凹性、晨起眼睑或下肢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少尿、氮质血症)血补体及总补体下降,8周后恢复正常,抗“O”可升高,部分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清冷球蛋白可阳性。治疗:青霉素,不宜应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病理: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有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沉积物表面上的上皮细胞足突多消失,免疫荧光检查有IgG和C3沉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急剧恶化,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特征,治疗:激素、透析。病理为:新月体肾炎表现,上皮细胞增生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呈线形免疫荧光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达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为本病,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不消除尿蛋白及尿红细胞为目标。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肾病综合症:(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3.5g/d、血浆蛋白低于< 30g/L、水肿、血脂升高。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首选)及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中毒性肝损害、脱发、胃肠道副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及性腺抑制)病理: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管壁增厚而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并有钉突形成。脂性肾病:病理为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呈弥
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未见电子致密
物。免疫荧光检查为阴性,即与免疫复合物无关。IgA肾病: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及
肾功能减退。
隐匿性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病人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型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表现,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呈颗粒性固缩肾表现为多尿夜尿 慢性肾盂肾炎: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
宫颈癌:淋巴道是宫颈癌的最重要转移途径。浸润性宫颈癌深度至少:5mm
菌痢:累及左半结肠,以直肠为常见,急性为:假膜性炎,中毒型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增殖性炎。)还可以说成是:纤维素性炎症
伤寒:肉芽肿性炎,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病变,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玫瑰疹、肠出血、穿孔。流脑: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化脓性炎,累及软脑膜及珠网膜,WBC增高,蛋白增多,糖减少。
乙脑:变质性炎,三带喙库蚊传播,筛网状软化灶。阿米巴肝脓肿属于:变质性炎。
血吸虫病:累及肝、结肠(乙状直肠)尾蚴侵入人体,成虫引起轻微病变,虫卵引起病变累及大肠壁和肝脏。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无明显假小叶形成为特点)晚期虫卵出现类上皮细胞,肠结核:溃疡长轴与肠轴垂直,呈环形,回盲部 肠伤寒:与肠轴平行
病理学
菌痢:呈地图状 直肠、乙状结肠。伪膜性炎。溃疡型肠癌:边缘呈堤状隆起。细动脉硬化: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内。
干酪样坏死灶钙化为:蓝色颗粒
肺淤血时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
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表现:癌细胞团中可见角化珠 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学表现:粘液将癌细胞核推向一侧。动脉粥样硬化症可见:泡沫细胞乙型脑炎可见:嗜神经细胞现象 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 病毒性肺炎:间质性炎 肺鳞癌:中央型多见
肺腺癌:周围型多见
属于抑癌基因的是 : Rb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推荐阅读:
病理生理学笔记整理09-02
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09-06
病理生理学论述题09-16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06-29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11-26
病理生理学绪论和疾病概论总结11-17
2024年浙大远程《病理生理学》在线作业07-17
2023 兰大病理生理学.思考题答案12-03
口腔组织病理学全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