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共17篇)
1.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篇一
市气象局帮扶村硖口驿村干部一行到汉中市气象局调研,围绕进一步推进略阳县硖口驿村扶贫开发工作,发挥气象工作对精准扶贫科技扶贫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行探讨。
市气象局将着力强化贫困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支撑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科技扶贫的气象支撑和保障工作。同时,建议硖口驿村茶园建设、养殖业、种植业等农民自主产业以规模化方式运行,创建独特品牌、绿色品牌,创新销售模式及销售平台,以多元化方式脱贫致富。
希望市气象局继续加大对硖口驿村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双方加强沟通合作,在充分开发贫困村气候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强化合作,在信息联通、驻村形式、资金支持上形成合力、呈现规模,以“今年打基础,明年脱贫”的势头为帮扶村开辟一条发展经济的新道路。
在市气象局的帮扶下,该村茶园建设、养殖、种植业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产业经济转型已有初步成效,发展道路明确。但由于移民搬迁项目前期费用压力大、产业转型期困难较多,造成扶贫工作进展仍缓。希望市气象局、县政协注入动力,同气象局建立紧密联系沟通体制,为扶贫工作鼓劲加油。
2.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篇二
江西省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辖17个乡(镇、场、管委会),105个行政村(社区),169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丘陵多、耕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赣南山区县,也是苏区县。
一、龙南县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龙南县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机遇,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
(一)专项扶贫基本情况
中央、省、市不断加大专项扶贫力度,仅2012年 -2014年,上级投入龙南的专项扶贫资金就达1.6亿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尤其是龙南县开展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试点工作以来,累计搬迁近1.2万人,建设了“金塘花苑”、“东江新圳花苑”、“黄沙新岭地质灾害安置点”等高标准安置区,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行业扶贫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2年以来,每年有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26个部门开展行业扶贫,给予贫困乡村倾斜支持,三年累计帮扶资金达3.89亿元,为扶贫开发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社会扶贫基本情况
当前,龙南县社会扶贫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省、市领导带队的“四个一”组合式扶贫,2014年累计帮扶资金1321万元。二是县直单位定点扶贫。结合“三送”活动,龙南县每年都安排县直、驻县单位定点扶贫57个贫困村,2014年帮扶资金392.6万元。三是干部结对帮扶。2014年有222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帮扶资金达276.5万元。四是社会捐赠。2014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556.3万元,比较突出的有“光彩事业”、“希望工程”、“育贤爱心基金”等。社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有益补充,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龙南县贫困现状及成因分析
尽管龙南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三农”建设首要任务来推进,贫困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扶贫产业和转移就业深入发展。但严峻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龙南县仍有贫困户9197户2412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客观条件影响脱贫。一是人均耕地不足。人均耕地只有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山被封为公益林,难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导致农民长期的积贫积弱。二是道路交通落后。57个贫困村还有100.8公里道路没有硬化,公路路面硬化率仅有56.7%;同时,已硬化的农村公路中45% 的村道为等外公路。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50-70年代,农田设施老化严重,防御干旱、洪涝灾害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贫困农民的增产、增收。四是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农村饮水难、用电难、电压偏低现象长期存在,如饮水不安全人口龙南县还有4.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8.2%。
(二)主观因素阻碍脱贫。一是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占总数的64%,是贫困的主因,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也是致贫的重要成因。二是贫困户文化素质较低。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能特长,只能从事简单传统耕作和出卖苦力,增收门路狭窄。三是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长期的贫困导致部分贫困户思想不平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上了“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死循环之路,这类人在“等、靠、要”的同时,有些还变成了农村的泼皮无赖,影响了农村和谐。
三、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矢志追求的目标。只有因地、因户、因人制宜,“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精准发力扶贫到户,才能加快改善苏区人民生活。
龙南县桃江乡无土栽培蔬菜基地,目前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已带动 50 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依托“三送”,帮扶到户
发挥“三送”工作双向全覆盖的“管网”优势,开展单位定点、干部“543”结对帮扶、村“两委”干部“1对1”结对帮扶活动,定点、定人、定责,实现57个贫困村、9197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从帮发展产业、帮就业创业、帮完善保障、帮改善条件、帮提升后劲入手,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1. 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一是增加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将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参合农民就医人次较多的广州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列为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报账比例由35% 提高至50%,起付线由800元降至600元。二是适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报账比例。将县级公立医院新农合报账比例由80% 提高至85%,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三是开展大病保险工作。贫困群众全年累计可报费用中自付部分达到起付线1.5万元以上的,由大病保险按50%-70% 的比例进行再次补偿,年补偿最高金额达到25万元 / 人。四是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和提高相关病种的报账比例。在全市统一15种重大疾病的基础上,新增4种重大疾病纳入救治范围;在原有19种慢性病的基础上,新增3种常见慢性疾病纳入新农合报账范围,进一步提高报账比例和补偿封顶线;新增14种临床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药物为新农合目录内药物。对扶贫对象慢性肾衰透析、癌症放化疗等不设起付线。五是提升乡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利用农村老村部、村小等改建为乡村医疗一体化场所,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六是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将支出型贫困家庭大病患者的个人自付救助比例由50% 提高到60%;城乡低保非常补对象的救助比例由80% 提高到90%。同时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残等致贫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2. 着力解决就业难问题。一是提升扶贫对象就业技能。整合“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资源,实施就业扶贫培训工程,落实扶贫对象培训及生活补助政策,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二是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员连续就业一年以上,贫困人口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给予每人每月300-350元扶贫岗位补贴。三是创新就业扶贫方式。创办公益性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并在乡级设立外发加工点,在中心村建设扶贫车间,提供充足的简易手工产品生产岗位。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农村公路养护、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扶持力度。
龙南县乡村就业扶贫车间
3. 着力解决就学难问题。一是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基本实现城区每5万人口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1所中心公办幼儿园,较大行政村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同时,对在园特困幼儿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切实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是加大高中阶段助学力度。对普高和中职在校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设立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对品学兼优的100名贫困学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三是保障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取消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办理限制条件,做到“应贷尽贷”;在上级对当年考上全日制大专院校以上的贫困家庭大学新生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一次性2000元的资助,确保特困大学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是设立圆梦助学基金。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通过广泛募集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
4. 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一是加大县级层面保障房建设力度。对在建的3个项目6334套保障性住房,除了低价出售外,贫困群众连续在城区务工半年以上的,政府优先供应公租房,切实减轻进城贫困农民生活负担。二是加大乡级层面统建保障房力度。集中力量在圩镇或中心村统建一批50平方米左右的保障房,免费提供给贫困对象居住。同时,组织“三送”单位给予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物资帮扶。三是加大贫困对象原址改建帮扶力度。对坚持留在原址或就近异地改建的贫困户,加大差别化扶持力度。对实行差别化补助后仍存在建房资金缺口的特困户,可申请贷款2万元,并给予为期两年的贷款贴息扶持。
5. 着力解决增收难问题。一是实施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发展油茶、脐橙、生猪等优势农业产业,根据产业品种及规模分别给予贫困户4005000元不等的产业奖补。二是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贫困户养殖母猪、生猪和种植水稻、林木等由政府整合资金投保,增强贫困户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实施产业帮带奖补。整合“惠农信贷通”、小额就业贴息贷款等专项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采取“公司 + 基地(合作社)+ 贫困户”的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尽快脱贫致富。四是扶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每年实施一批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扶持一批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类生产经营项目。
(三)建立机制,长效管理
1. 拓展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建立龙南县社会扶贫信息网、开展“扶贫济困月”活动、成立扶贫爱心基金等方式,广泛汇聚扶贫开发攻坚的磅礴力量,实现扶贫需求与社会扶贫资源的无缝对接。同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企业优先给予“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
2. 完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对上级涉农补助资金进行整合,精准投入,把扶贫资金用在最急需、最实用的地方。
3.关于特殊家庭精准帮扶工作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特殊家庭;帮扶
根据特殊家庭的情况,我们按照“五个结合”的工作原则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即:扶助制度化和服务人性化相结合;经济救助和精神慰藉相结合;政府扶助和社会支持相结合;他助和自助相结合,应急救助和常态帮扶相结合,我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群体数量大、情况复杂,为了进一步缓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心理伤痛,我们开展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精准帮扶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监督检查
各级领导干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解决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整合政策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将计生特殊家庭精准帮扶纳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工作到位。逐级分解落实帮扶责任,加强矛盾排查和信息沟通,及时掌握重点人员情况动向,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和帮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开展政策宣传
要本着适度、稳妥的原则,加强政策宣传和正面典型宣传,编印相关宣传服务手册,明确各级制定的计生特殊家庭关怀扶助政策,让计生特殊家庭清楚了解可以享受的优先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自强自助的先进典型等广泛宣传,激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鼓起生活勇气,投入新的生活。
三、开展“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建立精准帮扶服务模式
(一)建立一个制度
层层建立计生特殊家庭精准帮扶制度,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不因人的变动而改变。建立联系人制度,按照计生特殊家庭人员户籍地归属管理,每个计生特殊家庭人员配备两名联系人。其中,由街道确认一名社区干部担任精准帮扶责任人,直接与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协调,组织开展帮扶活动。由社区确认一名精准帮扶志愿者,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明确告知计生特殊家庭人员联系人志愿者的联系方式,需要服务和遇到紧急情况时方便联系。联系人主要职责是定期与计生特殊家庭人员联系,走访慰问,填写精准帮扶手册,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或敏感时期及时了解重点人群动向,联系人发生变动时做好交接班记录及工作移交。
(二)建立一批档案
为每个计生特殊家庭建立一份内容详实的活档案,为精准帮扶、精细化关怀提供依据,随实际状况变化而不断调整。联系人认真填写《计生特殊家庭精准帮扶服务手册》,社区对计生特殊家庭的基础信息、生活及精神状况、帮扶措施逐项记录。制定精准帮扶计划,由责任人、志愿者与计生特殊家庭协商制定,根据每个家庭生活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做好精准帮扶记录,定期对计生家庭的基础信息、生活及精神状况、帮扶措施逐项记录。根据每个家庭生活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精准帮扶活动。每年由街道向区县相关部门反馈一次具体情况。
(三)建立一个家
建立“暖心之家”,定期组织活动,进行心理干预。“暖心之家”是在社区里推行的一个温暖项目,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将暖心联盟的形式向更多社区推广。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扶助机制、应急机制、服务机制,不断吸纳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帮扶活动。为计生困难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健身指导、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等服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搭建计生特殊家庭倾诉交流平台,定期在“暖心之家”组织座谈交流、互帮互助活动。借助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和亲情牵手服务,帮助他们从精神困境中尽快解脱出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大都年龄偏大,万年承受丧子之痛、家庭残缺,情绪消沉、孤寂自闭,在需要政府政策性物质扶助的同时,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完全融入社会,精神寄托才是根本,通过暖心之家开展结对帮扶、精神慰藉、法律援助、亲情陪护、义务义诊等多元化服务,引导其参与各类健身、文娱、游览和公益活动,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安度晚年。
(四)实施一套服务
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精准帮扶的多元化服务项目。包括:每月至少两次电话沟通,每季度一次互动活动,每年至少两次上门慰问,每年一次免费查体,办理一份保险,医疗、养老、再生育、生活照料等特色帮扶服务项目,增强计划生育家庭的安全感,是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得关怀和温暖,计生家庭遇到特殊情况和困难随时帮扶。街道计生部门联合社区卫生院,定期组织辖区内的计生特殊家庭建立健康档案信息,并且将他们纳入重点人群,有限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每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每季度提供一次免费随访服务,有特殊需求的,安排新立医生进行疏导。
(五)开通一个通道
为进一步加大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解决他们就医困难,为她们开通“绿色通道”。就医时可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医、优先交费、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绿色通道待遇。医院确保“绿色通道”落实到位,明确工作流程,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并在相关科室、部门或窗口设立明确标识,确保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畅通,并且建立部门联合帮扶机制,卫生、计生、民政、劳动保障、司法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在政策层面上对计生特殊家庭给予倾斜,组织开展一系列温馨服务活动,给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奉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如劳动保障部门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场所。
4.村级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 篇四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年)》、《绍兴镇2014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镇驻地北15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XX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13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13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全还有贫困人口419人(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贫困发生率31%),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2亩,且大部分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传统的“水稻、薯+养猪”模式是XX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公路路况差,政府和群众无力养护公路,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正是由于以上原因,XX寨举家外迁的一拔接一拔,目前全村外出的有72户,324人。外出劳动力110人,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XX寨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岑友、得潘等自然寨实施能繁母牛300头,共需资金2000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500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
二是种植业2015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5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 2015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15年修通XX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15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5.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篇五
一、平远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新舟镇西南端,与汇川区团泽镇接壤,距离政府所在地八公里,县道1.6公里,机场高速2.5公里,共12个村民组,1105户、5140人,耕地面积3248亩(田2756亩、土492亩)、森林面积4500亩,享受低保户86户188人,精准扶贫户 105户248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完成率达百分之九十五,在家劳动力1870人,外出务工1050人,有正式党员76人,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8150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五星、华丰、明光三个村民组的硬化公路,解决了远丰、新场、华丰、明光、联合、云丰几个组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对云丰、明光山塘水库进行了整治,修筑防渗渠5000余米。2013年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86万元,对 100余亩土地进行了平整,修筑平远大坝防洪渠道1240余米、配套硬化公路1260米,人行便道硬化1800米,防渗渠2500米,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主要存在于一部分农户天灾、人祸、生病、残疾、子女入学、智障、资金、技术、劳动力缺乏等。
三、帮扶计划
平远村两委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帮扶措施总要求,通过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为尽快解决贫困户脱贫特制定以下帮扶措施:
1、救济粮款向贫困户倾斜,2、镇、村落实帮扶单位责任人,3、农业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1-2门农业种植技术,4、向用人单位推荐劳动力输出,5、争取贴息贷款,6、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开发旅游项目、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以上帮扶措施,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
四、工作要求
1、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6.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篇六
精准扶贫结对帮扶长岭村工作方案
为扎实贯彻落实县委、县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目标。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 “百千万”党建与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结对帮扶工作,结合我会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的新思路,大力攻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瓶颈,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突出矛盾,把稳定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到村到户为主要方式,不断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二、成立长岭村结对帮扶工作小组 组 长:XXX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副组长:XXX 县总工会副主席
成员:XXX 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XXX 县总工会保障部负责人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由李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抓好日常工作事务,三、工作任务和帮扶内容
(一)工作任务
对长岭村全村开展结对帮扶,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精准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走出困境,增加家庭收入,提高贫困户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通过1-2年结对帮扶,全面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到2016年实现长岭村减贫摘帽。
(二)工作内容
(一)结对帮扶。结合县总工会干部力量,以干部个人为单位,分解下达结对帮扶贫困户任务,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名干部结对、1条发展思路、1个增收项目。
(二)扶持项目建设标准。“百千万工程”干部结对帮扶整合各单位资源、社会力量,从政策、资金上全力倾斜,以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等多形式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
1.种植业。脆红李种植、蔬菜种、核桃等经济项目。2.养殖业。养殖猪、羊、牛、鸡、鸭等牲畜。
3.劳务输出。动员富余劳动力以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等方式脱贫致富。
4.其它。以实际经济收入为参考指标,帮扶1-2年后,到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以。
(三)工作职责
各干部要做到宣传发动、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农户,采取召开动员会、座谈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让广大贫困户领会政策机和实际发展经济项目,增加收入早日脱贫。积极营造“一想二干三成功,你追我赶发展风”的发展氛围,树立“遵纪守法讲诚信、打铁还靠本身硬”的发展理念,强化“不等不靠不乱要,自力更生搞创造”的扶贫攻坚氛围和“脱贫致富感党恩、同步小康靠打拼”的感恩教育。
1.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拟定发展规划,帮助协调扶持项目并全程参与服务和管理。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勾。
2.结对帮扶干部负责整合社会各种帮扶资源,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其脱贫后履行偿还义务。
3.结对帮扶实行一次覆盖,逐步推进,1-2年完成,动态管理、适时更新。
4.结对帮扶对象优先选择想发展、盼发展、讲诚信且具有发展能力的的贫困户。每年以不低于该村贫困户的1/3作为发展对象依次推进。
通过结对帮扶,为每个帮扶对象在“产业发展,教育培训,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改善生产生活状况,增强其致富能力和生活信心。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结对帮扶工作是进一步深化群众贴心人活动,是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社会矛盾缓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也是改进干部做风,掌握社情民意,提升干部职工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需要,要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紧抓好,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帮扶对象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2.大力营造氛围。通过帮扶活动的开展,实现社会矛盾明显减少,群众致富能力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党和政府在群众当中的威信明显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参与,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3.注重实际效果。开展帮扶活动时,要主动与村协调,听取村支部,村委会意见和建议,做到有放失,帮助一些真正困难的群众;在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好典型,及时总结好做法,并加以推广;对帮扶成效突出的,要进行宣传表彰。
4.做好建档工作。在开展帮扶过程中要及时收集相关帮扶资料、撰写好民情日记、做好建档和民情资料收集工作。
附:XX县总工会精准扶贫结对帮扶长岭村花名册
XX县总工会 2015
7.高中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考 篇七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保障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任组长, 教育、财政、民政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中职、普高学校强化资助工作校长负责制, 加强资助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 确保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和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确保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甘肃省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保机构健全、职能明确、队伍有力, 按不少于2人的标准为具体负责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保证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高度重视学生资助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问责机制, 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队伍建设、资助政策落实和资助资金管理全面督导检查, 着力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落实责任制度, 确保资助管理科学、精细, 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三、落实资助政策, 助力学生成长
(一) 全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助学贷款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 要以实现“助学贷款政策全覆盖和应贷尽贷”为目标。同时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强化贷款学生诚信意识, 做好贷款风险控制, 保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 累计为8016名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0668.71万元。甘州区教育局资助工作多次获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表彰奖励。
(二) 持续加强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他受助学生资格认定办法, 规范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 确保资助过程和资助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 避免助富漏贫, 实现应助尽助。严格按照《甘肃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关于办理和规范使用“中职学生资助卡”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 中职和普高助学金全部通过区学生资助中心建行专户打入每个受助学生银行卡。
(三) 规范资助资金管理
完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规范工作流程, 强化资金管理, 确保各项资助资金的准确、及时、足额发放。督促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照4%-6%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资助经费, 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确保校内资助经费的落实到位。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关注民生、支持教育, 进一步加强对捐助资金的统筹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避免重复资助和过度资助现象发生。
(四) 完善工作机制, 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覆盖全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加强对受助学生个人信息和资助资金发放进度的监督管理, 在具体业务操作中, 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二是建立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制度。完善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规范考核工作程序, 提高考核工作效果;重点加强工作条件、日常管理、管理绩效等有关内容的考核, 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奖励机制。三是加强资助资金监督管理。教育、财政定期组织资助资金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和监督, 完善信访投诉处理制度, 同时配合审计、纪检、金融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专项检查和审计审查,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严格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
(五) 加强舆论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紧抓宣传时机, 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 在招生、开学、放假、毕业之际, 集中开展资助工作宣传, 努力做到资助宣传和教学活动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拓宽宣传渠道,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媒平台, 全面、深入、持续发布学生资助工作信息, 加强政务公开和资助公开, 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关注学生资助工作。明确宣传内容, 确保资助政策入脑入心,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有重点地进行阶段性宣传教育, 增强资助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宣传方向, 大力加强对资助工作成效和受助学生自强、成才典型事迹的总结、宣传, 扩大正面宣传影响, 弘扬社会主流价值,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新宣传手段, 积极探索开展“诚信你我, 感恩社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资助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8.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篇八
一、工程进展情况
(一)规划到村到户初步完成。依托贫困嘎查村和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由苏木镇主导,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和嘎查村两委班子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任务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有针对性制定嘎查村脱贫规划,围绕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到户脱贫规划。目前,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初步制定,正在进行逐级审定。
(二)项目到村到户陆续开展。围绕贫困嘎查村,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到村到户脱贫规划为引导,以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支撑,以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为补充,统筹整合各项涉农涉牧资金,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总体原则,有针对性地落实六项任务、三个重点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确保扶贫项目和扶持措施到村到户。现已在13个重点嘎查村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每个嘎查村安排1-6个大项目。目前,除少部分项目建成使用外,大部分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建设资金正在逐步落实。金融扶贫金穗富农贷稳步推进,全旗审批发放26个嘎查1515户5800万元,扶持贫困户657户2532万元,其中14个“三到村三到户”重点嘎查村审批发放927户3516万元,扶持贫困户467户1726万元。
(三)干部到村到户全面落实。全旗29个“三到村三到户”重点嘎查村全部安排了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从22个盟直帮扶单位和7个旗区帮扶单位中选调,由盟、旗组织部派驻挂任嘎查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或一肩双挑。这些挂职干部下去后,首先配合嘎查村两委班子在人均纯收入排序、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建档立卡上做了大量工作,随后在协助填填制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登记表和扶贫手册,以及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會议和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专题会议,审议印发《“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安排落实了驻村工作队,明确了工作队职责和考核办法,为干部跟着项目走,推进扶贫攻坚重心下沉注入强劲动力。
(二)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政策导向。实施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为确保该工程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旗里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苏木镇和嘎查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以及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等各种形式,对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进行了广泛宣传。
(三)调整帮扶单位,强化结对帮扶。抓住省级领导帮扶贫困旗县的有利机遇,强化13个盟级领导联系帮扶苏木镇、34个旗级领导联系帮扶嘎查村、203个盟旗(区)直单位结对帮扶嘎查村工作机制,使全旗139个嘎查村均得到有效帮扶,同时调整优化“三到村三到户”贫困嘎查帮扶单位,使之结成强有力的扶贫帮困对子,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种资源推动扶贫开发。
(四)严格考核机制,提升工作效率。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工作驻嘎查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旗委组织部、旗直机关工委和旗扶贫办将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纳入平时考核和日常监控范围,目前正在联合制订驻村工作队考核管理实施细则,把结对扶贫、干部驻村、规划编制、项目引进、资金落实、扶贫成效等作为考核重点,对帮扶单位、苏木镇和驻村干部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与干部政绩挂钩。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宣传发动不够到位。个别嘎查村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导致农牧民对“三到村三到户”工程了解不深,配合度和主动性不够高,部分农牧民固守“等、靠、要”思想,对实行精准扶贫存有抵触心理。需要继续加强政策宣传,让贫困农牧民更深的理解这项惠民政策,自觉克服消极情绪,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
(二)蹲点服务不够到位。个别驻村工作队没有处理好单位业务和驻村工作之间的矛盾,未能沉下心开展驻村工作,加之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致使驻村工作推进差强人意。需要苏木镇、嘎查村和结对帮扶单位加强沟通,切实采取措施解决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扑下身子、塌下心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三)规划编制不够到位。虽然重点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初步制定,但普遍不够完善,部分项目尚未纳入“十个全覆盖”工作盘子,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需要到村到户脱贫规划按规定程序形成后,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确立,并逐级上报审核审定,确保规划项目能够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应有效益。
(四)结对帮扶不够到位。部分帮扶单位因缺少人手和必要经费,对结对帮扶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被动应付,存在畏难情绪。需要加强平时考核、日常监控和督查力度,推动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责任人,发挥部门优势,强化对口帮扶,并引导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五)项目落实不够到位。“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缓慢。目前,除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活动室配套建设等项目外,其他项目因履行程序、上级资金未到位、建设资金缺口大等原因至今未开工。需要抓紧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工程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见效。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以精准识别为重点,落实好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在完成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的精准识别并公示公告无异议后,如实填写“三表一册”,精准建档立卡,确保信息联网,以此为基础由各苏木镇指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完善贫困嘎查和贫困户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贫困嘎查脱贫规划由嘎查两委班子、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制定,贫困户脱贫规划由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共同制定,抓好项目的确定与实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有的放矢。
(二)以增收减贫为目标,全力抓好专项扶贫。一是围绕“五通、五有、一产业”,组织实施好六项任务、三个重点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二是围绕“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和转移致富,推动城乡一体化化发展。三是围绕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发挥好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四是继续扩大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实施范围,努力提高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能力。
(三)以结对帮扶为动力,完善社会扶贫机制。构建自治区、盟、旗、苏木镇四级联动扶贫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结对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单位领导责任、驻村工作队蹲点指导责任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推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机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胸中有蓝图。
(四)以深化行业扶贫为主线,稳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扶贫攻坚资金整合方案》,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涉牧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配套建设,完善贫困嘎查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做到重点贫困嘎查村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实效、三年大变样,推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向农村牧区拓展延伸,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9.精准扶贫典型帮扶案例 篇九
XX学校 XX老师
一年级有个学生叫XX学生,她聪明,但是不上进,与同龄孩子相比,多了些羞涩与内向;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外公外婆带着他;患有过敏性鼻炎,一到季节变换或者感冒时,鼻子就呼呼地难受,是学校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的几个孩子之一。经过几次家访,我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很多。
一看到我,XX学生惊讶中带着难掩的喜悦,她极小声地和我打了一声招呼:“老师好!”之后,她的爷爷问,老师今天怎么来了。我说,今天特意过来看看你。其实,我是因为他特殊的家庭条件才去家访的,因为她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呵护,没有较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我没有和孩子以及家长说破,我怕自己说破以后会增加她的哀伤与害怕,增加他的失落与孤独。因为我曾注意到,在班的孩子谈及爸爸妈妈时,她总是闷着头的。
为了这些和XX学生一样的孩子,我跟几个帮扶的学生说,如果愿意可以把我当成你们的朋友。以后,不管你有什么思想顾虑,只要你找我,我都会像朋友一样和你聊天、帮助你。
外公问孩子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我想该怎么回答呢?其实,这个孩子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上课时注意力有点不集中,下课后不喜欢与同学说话,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喜欢玩手机。多么想与家长一吐为快,好好地倾诉一下,可是,理智告诉我不能。我发现,XX学生正悄悄地走向房间。我把平时观察到的孩子做过的正确向上的事、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取得的进步一一举例告诉家长。家长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想,这笑容就是他们教育孩子的信心啊。接着,我委婉地指出缺点,对他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时候,他外公脸上的表情又凝重了,但是我分明从那份凝重里面看到了美好的憧憬。
家访的时候,我没有“告状”,没有诉苦,而是用显微镜与放大镜找出了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与家长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在“望子成龙”的目标下,家长的心态各色各样,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盲目乐观;有的又要求极为严格,专门记着孩子的缺点,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让他们看到其优点长处,又要提出其缺点短处,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既有信心又有努力方向。
“我骂过,打过,但是只能维持那么几天,不到一个礼拜,她又犯老毛病了;奖励的方法也用过,回家认真读书奖励一颗小星星,满十颗带她买好吃的,考试满 90 分,奖 1 块钱,期末考好了,奖5块钱;没用啊,说了她还回嘴,她似乎总有她的道理的,我们真的是头疼。”这是她外公对我的诉苦。
听到家长跟我说没办法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他肯定没有动心思,没有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是,外公的话句句都透露着他的无奈,也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应该以点带面先入为主,直接抱怨家长不负责任,他们是真的“江郎才尽”无可奈何啊。从此,我开始利用各种途径跟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跟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把一部分评价孩子的权利交给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也纳入评价范围,这样一来,家长们的抱怨少了,孩子们也似乎更懂事了。
学校有一个叫张仁的学生,住在丰北河,特别偏僻;一个叫冯隆艳的学生,有残疾。第二次去家访的时候,正值国庆节,我带给孩子们月饼和一些日用品。最近天气慢慢变冷了,冯隆艳本来身体就不好,我给她送去棉衣时,孩子可开心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情也顿时好多了。
10.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计划 篇十
第一、健全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
第二、着力办好帮扶结对农户的脱贫、发展致富工作,争取户户有致富项目。
第三、修建完善集贸市场,在经营区修建水泥台,方便经营者,把集市做强做大,以此带动村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四、抓好村务财务公开,做到收支透明。
第五、加强村容村貌建设,美化绿化环境。
第六、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七、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妇女按时进站查体,无计划外生育现象发生。
第八、利用靠着省道和集市的优势,引导村民开设商铺,开设小型餐馆,争取农民纯收入有较大提高。在保护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发展多种经济,发展林果业,鼓励村民开办小型板材加工厂。
11.新疆精准扶贫工作的探讨与分析 篇十一
在传统的扶贫工作,一直以来是“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一定的扶贫帮困效果,但是,从长远效果和意义来看,是不能真正解决新疆地区贫困问题的。为此,尽快实现新疆地区的精准扶贫尤为重要。
2 新疆地区贫困的原因分析
结合当前新疆扶贫工作实际情况,导致贫困群体一直不能从根本上摘掉贫困帽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念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对于新疆各地各级政府、扶贫办、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扶贫的本质就在于注入足够的资金用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事实则并不然,如果仅仅依靠大量资金投入是无法从根源解决贫困现状的,必须要让贫困群体自己掌握生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创新疆扶贫工作的崭新局面。
2.2 源于资金与技术的影响
要想摆脱贫困,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为有力支撑,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地区政府都有专项的扶贫资金,但是在资金的实际使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资金积极效应的发挥;另外,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和先进设备的欠缺,导致在推进新疆地区扶贫的工作进程中,往往无法给大家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适用性强的指导。
2.3 源于劳动力的匮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很多农村年轻人选择进城打工,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匮乏,新疆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大量的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致使部分地区贫困工作开展乏力。
3 新疆精准扶贫工作的要点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新疆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 要树立先进的理念
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意识到“精准扶贫”的本质和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有力的措施去实施,去践行,这样才能切实实现精准扶贫工作进程的加快,才能保证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2 要进一步实化细化脱贫措施
在传统的扶贫进程中,扶贫工作似乎更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战略方针的优势,但是事实是,这种扶贫方式的效果不理想。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例如:统一标准,“一对一、多对一”模式与对口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细化扶贫对象,并且通过责任制的方式,确定相应的负责人,按照“一户一档”建立对口帮扶档案,落实责任、目标、具体帮扶措施,切实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另外,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便于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便于根据实际的进程及时做出调整,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可靠依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快改变帮扶方式尤为关键。这里所谓的帮扶方式的转变,不能把结对扶贫简单地理解为给贫困户送钱送物,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门路,制定脱贫致富的长远规划。积极引导自主脱贫意识,采取“2+1”、“1+1”构建项目帮扶网,为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要找项目、授技术、拓信息,资金扶持要与具体的发展项目相结合。
3.3 要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新疆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这里资源既丰富又宝贵,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的话,势必能够发挥积极效用。那么,我们就一定从实际出发,整合力量,积极推进精准抚贫项目化,持续建立援建扶贫项目库,实行“集体项目带面,意愿项目带户”的模式;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开源“造血”。
3.4 要突出解决因病致残致贫难题
如何有效解决病残人士的贫困问题可以说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坚持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他们的合理权利势必会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害。为此,笔者建议针对病残人口,积极引导参加新农合与商业保险,减轻贫困户的负担,并广泛宣传卫生保健,优化农牧民自觉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5 要创新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双向交流;不断深化持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大力实施农村“5+2”工程,及时为贫困乡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提供改造项目;政府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大力安排周边贫困户就业。
3.6 要提升技术培训质量,提高劳务输出数量
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贫困农牧民都存在生产资料、技能缺乏等问题,无论是在畜牧养殖,还是在生产加工等方面,农民的劣势就逐步彰显出来了,他们不仅仅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同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意识到创新的实际效果。为此,笔者建议立足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积极主动邀请专业技专家、致富能手等人才,开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进村送培训,入户传技能,并及时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劳务输出平台,切实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新疆的扶贫工作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为此,对于新疆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再加“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环境,新疆的扶贫工作一定会跟上全国统一步伐。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尽快开创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为新疆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国芳.我国农村开发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12.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 篇十二
帮扶单位(人):(以下简称甲方)被帮扶对象:(以下简称乙方)被帮扶对象所在村组:
见证方: 村村委会(以下简称丙方)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管理暂时办法的通知》及相关会议精神,经丙方推荐,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1、甲方为乙方提供就业岗位或致富项目,确保乙方年工资收入(或年收益)不低于1万元(含)。乙方须正当合理使用帮扶资金,将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子女就学等家庭生活。
2、帮扶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3、甲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为乙方家庭成员就业、就学提供帮助。
4、甲方要负责跟踪乙方的生活、生产情况,跟踪调研指导乙方,以便乙方早日脱贫。
5、丙方要督促甲方切实履行帮扶协议,如甲方有违约行为,应及时与县扶贫办或当地政府书面报告。
6、本协议一式叁份,甲方、乙方、丙方各执壹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丙方代表(签字):
13.王兴汉家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篇十三
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黑水完小:简碧香
根据镇党委政府对我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我接到了相关帮扶工作,大山村冉家组贫困户王兴汉家就是我精准扶贫的工作对象户之一。
一、基本情况
贫困户户主:王兴汉,土家族,家住大山村冉家组,身份证号码:***414.家庭人数:2人,致贫原因:缺劳力,农户属性:低保贫困户。
二、交流情况
经过几次上门与王兴汉及其家属的交流和观察中了解到:
1、地理条件比较恶劣,用尽积蓄搬过一次家,现在靠近村路,条件好了些,但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又远了,且新修的房屋狭小,火房经常遭到大风破坏,前不久又被风雨破坏,漏了满屋子的水,煮饭的地方都没有了。
2、由于王兴汉家为两位70岁的老人,所以劳动力十分欠缺,加之行动不便,大毛小病的。
3、国家政策很好,但对自己所得低保及其他补助不太清楚,自己觉得打款也没时间性,且数额好像时而多,时而少。经过我的解释,他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也释怀了很多。
4、主要经济来源于目前所发低保金及其他补助,自己也尽量干点儿农活有少量的粮食收入,蔬菜也是自己种菜多少就吃多少。有点儿七毛八病的能赖就赖着。
5、王兴汉自己并不想在搬离现居住地,他无法想象离开后如何生存。
二、帮扶措施
基于王兴汉的以上情况,并且由于年龄逐渐增大,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抗病能力都会进一步下降。因此,特拟定以下帮扶措施:
1、请求上级领导及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及村支两委借助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春风,充分调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除了尽可能的加大低保金额以外,协调合作医疗、民政部门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帮助,驻村干部、村支两委也多给予关心和慰问,多做耐心的政策宣传工作及解释工作,先让其精神脱贫。然后采取城镇化带动的措施,实现其真正脱贫,安享晚年。
2、我本人也将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多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配合镇政府对我镇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相信镇政府相关领导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的把握是准确的,做到服从安排,听令行事,不节外生枝扰乱镇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经常与扶贫对象王兴汉保持联系,做好宣传和安抚工作,按时完成镇政府交办的贫困户工作。
14.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篇十四
广东省近日下发文件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明确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1 4个地级市和江门恩平市共8 3个县 (市、区) 的3 4 0 9个贫困村, 以及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 5 0 0元 (含1 5 0 0元) 的6 5 5 1 4 3户贫困农户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措施。
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说, 每一户贫困户都要有责任人挂钩联系, 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都要有具体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 有扶贫任务的党委、政府和单位领导是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责任主体, 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派出挂村挂户承担具体扶持任务的干部职工也是责任人。定点帮扶单位于9月底落实挂村挂户责任人, 并由县级扶贫办公室登记造册, 报广东省扶贫办公室备案。
据悉, 广东省将建立动态档案, 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粤西北欠发达地区按照上报广东省扶贫办的贫困村、贫困户数字, 由所在的市县扶贫办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资料信息逐村逐户登记造册, 录入电脑, 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实行电脑管理。同时还会建立帮扶台帐。
此外, 广东省将建立覆盖全省的扶贫信息网, 市县建立独立的扶贫网站或利用当地政府网构建扶贫信息平台, 与广东省扶贫信息网链接, 1 0月底前实现网上查询。
这位负责人说, 广东省扶贫工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扶持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 以及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让每一贫困户学会至少一门种养技术活手工加工技术等, 以达到使被帮扶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业主, 实现稳定脱贫。
15.帮扶精准扶贫主要做法经验介绍 篇十五
帮扶精准扶贫主要做法经验介绍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认真落实国家局全力推动精准扶贫战略部署,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连续三年扎根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黄沙镇新坌村,通过抓党建、聚合力、促发展,使新坌村整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树立了烟草行业负责任、强担当的社会形象。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黄沙镇新坌村,全村2643人,其中贫困人口603人,是经济落后的省级贫困村。2015年2月以来,湖南中烟把定点对口帮扶新坌村作为落实国家局全力推动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明确一名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分管精准扶贫工作,指派一名副处级干部带领两名党员长期驻村帮扶,坚持以党建为抓手,通过强队伍聚合力、拓产业促发展,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新坌村整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
一、主要做法
(一)结硬寨,打硬仗。驻村帮扶队员主动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村支部,工作队队长肖冰和队员李长军经镇党委任命分别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支部委员。同时,工作队成立党小组,实现村党组织与工作队的有效衔接,为推进脱贫攻坚奠定了组织基础。三年来,3名队员以村为家,2015年人均驻村194天,2016年人均驻村296天,2017年人均驻村318天。三年来,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与166户贫困户全部结成帮扶对子,公司党组成员到村开展“一进二访”平均3.14次。
(二)动真情,用真心。驻村后,3名队员虚心学习当地方言,主动融入当地生活,坚持吃农家饭、说农家话、做农家事,与村民打成一片,成为名副其实的“荣誉村民”,切实“驻”进百姓心、“联”出鱼水情。通过与党员谈心得、与村民拉家常,从家长里短到村级发展、从邻里纠纷到干群关系、从家庭收入到惠民政策,广泛接触村民,深入了解民情,工作队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村民有所呼,立即有所应。104岁的林秋娣老人独居,工作队长肖冰隔三差五就上门看望,老人一直以为肖冰是自己的孙女婿,逢人就夸。
(三)强队伍,聚合力。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抓学习,强素质,立制度,促规范,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三年来,发展党员5名,其中3人进入村级班子。重点在村干、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乡村能人中选拔人才,带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支致富能人队伍。党员成金军长期在外打工,在工作队动员下,回家创业种植脐橙,不仅成为致富带头人,还一举解决12名贫困村民就业。利用村民夜校,组织专家不定期到村开展烤烟、种植、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打造一支能工巧匠队伍。贫困村民黄爱秀在湖南中烟公司主要领导的直接帮扶下,成为烤烟种植大户,不仅很快脱贫,而且还乔迁新居。组织编写《和美新坌》文化手册,设计村旗、村徽,谱写村歌,撰写村赋,加强村规民约宣教,引导村民自我管理,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国庆”前夕,村民自编自演“和美新坌颂党恩”晚会,以歌舞、小品、情景剧等节目,感恩党的惠民政策,表达致富奔小康的喜悦之情。
(四)拓产业,促发展。三年来,工作队调动社会各界资金超过1亿元,重点解决制约村民生活和乡村发展的水、电、路等瓶颈问题,整体推进芙蓉湾新村、高标准农田、金龙溪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坌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充分调动党员和经济能人主动性,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先后建成4000亩脐橙种植基地、1269亩烤烟种植基地、存栏可达1万只的福鹅养殖基地、400个大棚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年出栏仔猪可达12万头的母猪养殖企业、年产值可达3500万的建材企业、240KW光伏发电站。在“入股分红赚股金、流转土地赚租金、进社务工赚薪金”模式的带动下,实现了“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有合作社帮扶”的产业帮扶项目全覆盖。2015年50户137人脱贫,2016年101户441人脱贫,整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15户25人脱贫。至此,全村166户603名贫困村民全部脱贫。
二、工作成效
(一)群众满意。三年来,湖南中烟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集聚各方资源,累计撬动资金投入12715.99万元,落地实施帮扶项目28个,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2000多元提升到8000多元。
(二)企业满意。三年来,当地企业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取得长足发展,新坌村工农业总产值从2014年的2000多万元跃升到2017年1亿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30万元。
(三)政府满意。三年里,新坌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工作先进典型、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宜章县红旗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平安农机示范村、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2016年,工作队队长肖冰获评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称号、黄沙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中宣部推出反映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喜迎十九大特别节目《在一起》,肖冰成为该特别节目湖南省唯一的驻村帮扶工作采访代表。2017年11月7日,在湖南省召开的中央驻湘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湖南省委有关领导对湖南中烟的驻村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湖南中烟的扶贫工作是有思想、讲责任、经验是可推广的。
三、几点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是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的根本保证。湖南中烟将对口帮扶作为公司的“党组工程”来抓,坚持顶层设计,上自党组书记,下至普通党员,都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履职之要、尽职之责,从而将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拧成“一股绳”。
(二)加强统筹协调,集中优势力量,是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精准扶贫涉及点多、线长、面广,必须发挥党组(党委)领导作用,集聚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定系列扶贫政策,打出扶贫攻坚“组合拳”。
16.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篇十六
一、工作目标
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年均增幅,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和“五年决战同步小康”目标实现。
二、工作方式
1、实行镇班子成员各挂一至二个村的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指导各村扶贫攻坚工作。
2、实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县级层面采取“853”的对帮扶贫困户。乡镇层面按照托底全覆盖的原则,根据我镇贫困户数量,实行“15+10+15”的方式结对帮扶,即:镇班子成员结对帮扶15户,镇一般干部10户、村干部15户。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驻村干部对接联系县直、驻县单位结对帮扶干部。
三、工作内容
1、入户调查。
结对帮扶干部要对已在册的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在册。对属贫困户但不在册的,按程序补录;对不属贫困户的,按程序及时调整出册。
2、制定规划。
①各村要结合实际,围绕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分析归类,制订分类脱贫措施。
②帮扶干部要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户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帮扶措施要因村因户制宜,切实可行、持久生效。
17.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篇十七
边走访:“五访五弄清”认人认数认底子
工作组所驻的中和村是省级贫困村, 资源缺乏, 交通闭塞, 村民仅靠蜜桔种植业维持生活;村小校舍破烂不堪, 孩子上学难;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农田灌溉难;无钱修路, 村民出行难……住村后, 他们请几名村干部轮流陪同, 走村入户开展“五访五弄清”, 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 走遍了全村12个村组, 迅速地熟悉了人头、知晓了数据、掌握了底子。
(一) 访特殊群体, 弄清困难状况。以村小组为单位, 逐一上门看望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 重新建立“1+X”结对帮扶, 并更换了新的“连心卡”, 详细了解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及生活所需。利用茶余饭后, 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 主动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 鼓励他们返乡创业。
(二) 访信访人员, 弄清事情原委。与信访苗头户真诚交流, 弄清群众产生意见的深层次原因, 找准产生意见的根源, 逐项破解。比如, 新建中和小学征收赖家村小组集体用地一事, 引发了少数村民的信访苗头, 通过上门做工作、宣传政策, 目前事态基本平息, 前期土方开挖工程正在进行中。
(三) 访致富能手, 弄清村级经济。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深入走访种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 认真分析产业分布、支柱产业培育情况, 引导致富能手积极传授致富经验。3个月来, 先后走访蜜桔大户13户, 烤烟种植户5户, 征求意见建议16条。
(四) 访本村党员, 弄清村史乡愁。与全村党员和村干部、村小组长交心谈心, 了解村级组织运行情况、党员队伍现状、人口现状、特殊群体数据以及本村宗族分布、村史变迁、在外成功人士的乡愁等, 鼓励他们积极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建党95周年期间, 集中走访了全村49名党员, 并为70周岁以上老党员和生病党员送上了慰问金。
(五) 访县镇单位, 弄清联络网络。利用往返村里的间隙, 加强与扶贫相关的县直部门、镇所单位的上下联系, 及时掌握所在乡、村两级的领导班子及相关工作部门的成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主动与他们建立联系;搞懂弄清脱贫攻坚工作在县镇党委、政府谁主管、谁分管, 哪些部门负责, 哪些人具体抓, 做到心中有数。
边谋划:“五心五依靠”抓稳抓富抓党建
“群众并不是为争那一袋面、一壶油, 而是对一些村干部的处事不公深恶痛绝……”到中和村一段时间, 工作组在“五访五弄清”的过程中, 渐渐摸透了贫困的“症结”:村干部一人一把号, 各吹各的调, 个别干部无原则, 管得多, 服务少。比如在办低保扶贫中, 一些应该得到照顾的却得不到, 凉了群众的心, 一些党员曾经在村两委扩大会上说, 如果再这样搞下去, 干脆出去打工算了……
“工作组进驻前, 中和村一度乱了。矛盾升级成上访, 纠纷演变为斗争, 群众间的不同意见, 扩大为宗族间的派系。”干了一届镇长、一届书记, 如今又继续提名的白舍镇党委书记何峰, 戳中了中和的“软肋”:村两委班子不力、党建基础不牢。
有问题不可怕, 就怕问题你发现不了, 找到了却又无从下手。针对中和村的现状, 工作组很快找到突破口, 他们认为, 组织部门的扶贫工作组, 特色在“党建”, 抓手也在“党建”。于是, 工作组决定从抓党建入手, 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把风气搞正, 把组织建强, 把驻村做实, 以党建上的“脱胎换骨”带动中和村的“脱贫攻坚”。
根据该村实际, 工作组提出了以“五心五依靠”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扶贫工作思路:在一年的驻村时间里, 围绕“五心”即打造领导核心村党支部、配强办事公心两委班子、培育不忘初心合格党员、找到群众称心发展路子、留下深得民心工作队伍, 坚持“五依靠”即依靠挂点娘家、依靠各级组织、依靠群众支持、依靠政策帮扶、依靠党建强村, 抓紧抓好信访维稳工作, 坚决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做到“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乡”;抓紧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持续抓好产业脱贫、安居脱贫、保障脱贫, 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技能扶贫, 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抓紧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取得更大成效。
在这一党建扶贫思路的指引下, 工作组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座谈会、全村党员大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 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听取方方面面意见, 形成了中和村党建扶贫三年规划。同时, 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 工作组进一步明确, 驻村期间重点抓好公路硬化、居家养老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水坝水渠修复、村庄整治、新 (扩) 建中和小学、安全饮水、蜜橘产业互助合作社、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8个方面实事。
边干实事:“五微五理事”见小见细见成效
在边走访、边谋划的同时, 工作组还注重从抓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切身利益和对小分队的信赖认可入手, 以“五微五理事”的创新举措维护稳定、精准扶贫、建强组织, 让村民对自身的付出见小见细见成效。
(一) 注重“微细节”, 理村民感兴趣的事。在穿着上, 换下上班的行头, 穿上简单朴素的运动服;在语言上, 学说南丰话, 学会拉家常;在自我管理上, 重新划分帮联片区, 对外公示联系方式, 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二) 点亮“微心愿”, 理村民心里一直期盼的事。当得知一些村小组妇女跳广场舞没设备的心愿后, 工作组及时协调购置了12套音箱设备分送至各村小组。
(三) 开展“微服务”, 理村干部忙不过来的事。设立便民服务站, 和村干部一起轮流坐班, 公布生育服务证、残疾人证、低保、医疗救助、新农保参保续保等便民服务办理流程, 及时受理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微服务”。
(四) 争取“微项目”, 理村干部办不到的事。向县水利局争取到10万元水毁修复项目, 向县民政局争取到15万元“农村居家养老”项目, 向县交通局争取到30万元竹源村小组危桥改造项目。
(五) 建好“微阵地”, 理凝聚党心、民心的事。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精准扶贫工作室和党员活动室, 规范制作党建“四化十制度”、“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村规民约、精准扶贫“作战图”和综治五项基础重点工作等上墙展板。组织全村50多名党员和不是党员的村小组长赴广昌县开展“回忆入党心路历程”主题“党日+”活动, 争做合格党员。
谈起市委组织部工作组的“三边”开局工作法, 市委书记肖毅这样评价道:“‘三边’开局工作法, 紧紧抓住了驻村关键点, 先行解决群众反应最突出的问题, 带动工作各个环节顺利开局, 能够在短时期内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让工作组增添信心。”
摘要:中央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后, 各地普遍采取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的方式, 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那么, “第一书记”、工作组进村, 如何开局?从哪里入手?肩负的“脱贫攻坚”重任, 又将何处起步?江西抚州市委组织部扶贫工作组探索的“三边”开局工作法, 紧紧抓住了驻村关键点, 先行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带动工作各个环节顺利开局, 在短时期内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让工作组增添信心, 值得各地借鉴。
【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精准扶贫帮扶干部选聘12-16
语文教师精准扶贫帮扶心得体会11-03
村精准扶贫总结09-09
精准扶贫年度总结12-12
精准扶贫工作总结10-22
精准帮扶贫工作12-14
集团精准扶贫工作总结08-20
精准扶贫工作队总结08-10
精准扶贫驻村工作制度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