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提纲范文

2024-09-03

宣讲提纲范文(精选4篇)

1.宣讲提纲范文 篇一

坚定信心 振作精神 凝聚力量 确保安全 为推进和谐武铁科学发展打牢安全基础

(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宣讲提纲)

根据铁道部政治部《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为确保安全稳定提供可靠思想保证的通知》、《关于以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为目标,在确保铁路安全稳定中充分发挥运输一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的通知》精神和《武汉铁路局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一线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推进措施》等文件精神,为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大检查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现将中央领导同志对铁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近期部、局系列会议精神以及相关学习贯彻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以问答的形式编辑成宣讲提纲,供基层各单位、局机关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时参考。第一部分: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认清当前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1.为什么说所有干部职工都一定不能忘记“7·23”事故的惨重损失和沉痛教训?

7月23日发生在甬温线上的列车追尾事故,伤亡严重,损失惨重。这起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给党和国家以及铁路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国内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干扰了中央领导的工作,使铁路工作陷入了被动。这血淋淋的沉痛教训再一次给广大干部职工敲响了警钟!所有干部职工都应感到非常痛心和愧疚。“7〃23”事故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铁路运输安全,事关千千万万个旅客和家庭的安危与幸福,事关铁路事业发展,事关国家声誉。我们必须牢记“7〃23”事故惨重损失和沉痛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要进一步深刻领会盛部长强调的高铁不能再出事故、铁路不能再出事故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增强确保安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全力以赴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

2.如何引导干部职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增强对新形势下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7〃23”甬温线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常委、张德江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对处理这起特大事故和加强当前铁路安全工作提出了严肃和明确的要求。部党组连续召开系列会议,对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迅速稳定铁路运输安全局面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全局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部党组的部署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对新形势下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迅速行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稳定安全局面。一是要从安全大如天,安全是铁路工作生命线,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要从安全关系到国家和铁路声誉以及高铁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三是要从安全关系路局经营管理目标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各级组织要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会、职工政治学习会、“三会一课”、交心谈心等多种形式,讲清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部、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讲清“7〃23”事故原因和教训,讲清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的意义、内容和要求,迅速把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确保安全的首要任务上来。

3.怎样正确认识当前我局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

从当前全路安全工作看:一方面,形势非常严峻。“7〃23”事故,暴露了铁路安全基础和安全管理存在大量不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看到当前铁路安全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近年来铁路发展很快,由于基础工作和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快速发展中逾越不了的问题,是我们应当面对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局的安全形势特别是高铁安全总体是稳定的,但稳中有忧、稳中有患、稳中有险,影响安全的突出隐患仍然大量存在,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行车设备养护检修还有差距,新技术新设备的磨合期在管理和队伍素质上存在不适应,“五故”尤其是机故、信故、供故非常突出。二是施工安全尤其是临近、上跨、下穿既有线施工安全控制存在死角,屡屡发生问题。三是季节性安全尤其是汛期安全需要加强,设备抗灾能力不足,路基塌陷、水漫道床、边坡溜塌、倒树倒杆停电等隐患在前一阶段汛期中仍然突出,造成了大量非正常情况,暴露出我们在抓预防为主、提高设备抗灾能力上,还有差距。四是现场作业中,部分职工对不常遇见的非正常情况作业标准掌握不够,应变能力不强,同时加上日常作业中简化作业程序,造成违章违纪问题突出,有的危及安全,有的导致事故发生,有的事故性质很严重。五是干部作风不深入、标准不严格、责任不落实,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有的发现了也得不到及时解决。六是安全大检查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推进不够深入。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警醒起来,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决不能掉以轻心。干部职工要层层动员起来,层层发动起来,认清当前铁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要充分认识到铁路人就应该立足本职干好工作,一丝不苟执行好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落实好安全责任,保证安全不出任何问题;充分认识到如果不抓住安全大检查的契机,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强化现场安全控制,一旦发生问题,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4.如何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安全工作的忧患意识,积极投身到安全生产中来?

一是从“7〃23”事故教训看,要引导干部职工尤其是高铁区段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当前我们对高铁安全规律的掌握还不充分,确保高铁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故缘于一时的疏忽,安全来自时刻的警惕。二是从当前铁路安全现状看,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要引导干部职工看到安全工作中的差距,看到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到隐患就在身边、危机就在眼前,越是在安全形势稳定的情况下,越不能盲目乐观,麻痹松劲。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三是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铁路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期盼看,要教育干部职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全面加强安全和管理工作,严肃落实责任和责任追究制,绝不允许再发生一起事故”的重要指示;全力满足广大旅客对铁路安全准时、服务优质的出行需求。四是从铁路的性质和属性看,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五是从高铁事业的发展、铁路形象和职工自身利益看,干部职工必须深刻认识到铁路运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铁路事业发展、事关国家声誉、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必须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要立足岗位,从自身做起,遵守劳动纪律,落实生产责任,真正尽到自己的岗位职责,为确保运输安全稳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如何引导干部职工从各自岗位出发,进一步增强共保安全的责任感?

“7〃23”事故充分暴露出当前铁路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时刻保持安全忧患意识,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工作。要结合吸取“7〃23”事故教训,将近年来本系统、本单位的事故和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从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运输安全的专业管理、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等最基础的工作入手,一项一项地抓起,把各项安全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一是要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现场应急处臵能力,增强保安全的能力。三是要坚持标准化作业,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四是基层工班长、党团员在安全大检查中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深入开展“三无”活动,同时要带动身边职工群众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各级组织要按照路局、局党委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两项”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把全体干部职工的信心树立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第二部分,统一思想,消除疑虑,振作精神,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的信心

1.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国务院对高铁速度的调整? 对新建高铁运营速度进行调整,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决定。我们应该理解,国务院作出这一决定,对于增加高铁安全冗余、积累安全管理经验、保障高铁磨合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社会对铁路安全运营速度的承受力,为铁路在基础管理、技术储备、人员培训等方面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要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高铁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不等于不存在严重的隐患;高铁和既有线的降速,不等于否定以往大家的工作;高铁现在的降速,不等于将来条件成熟后不达速。高铁降速不是倒退、更不是降低工作质量和工作标准,而是对高铁安全的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安全规律、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增加设备的磨合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降低高铁运营速度并不是对高铁发展的否定。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高铁。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切实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第一,高铁运营速度适当降低,但安全条件并没有改变,安全工作的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在降速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精神状态不松、工作标准不变、工作质量不降。一定要保证高铁运营安全。第二,对高铁运营初期速度进行调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要对列控系统的地面数据和车载数据进行修改,要组织司机、调度员等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对新图进行学习,等等,这些工作能不能做好,直接关系高铁安全,这方面是有血的教训的。对新建高铁运营速度调整工作,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细化工作方案,规范操作程序,集中骨干力量,落实岗位责任,丝毫不能马虎,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2.如何正确看待近段时期社会对铁路的批评、舆论的关注和事故调查的进程?

“7.23”事故发生在铁路上,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给党和国家以及铁路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国内外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面对社会和媒体的指责批评,铁路干部职工要正确理解、正确对待。要看到社会公众对铁路安全的高度关注,是由铁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铁路工作和铁路安全的重要性。要看到铁路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支撑、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在各个方面特别是运输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问题,我们必须眼睛向内,认真反思、查找和整改这些问题,以确保安全的实际行动,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职工这支队伍的高度信任。要增强是非辩别力,充分相信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会客观公正地对事故责任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于一些不负责任和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言论,要坚决做到不信不议不传。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把教训变经验、压力变动力,以确保安全的实际行动向广大人民群众证明铁路干部职工是有觉悟、有光荣传统的坚强队伍。

3.如何以谈心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做好理顺职工情绪工作?

职工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理顺职工的情绪对搞好运输安全工作至关重要。“7〃23”事故的发生,广大职工主要有以下几种心态:一是痛惜和震惊;二是压抑和委屈、甚至不满情绪;三是担忧心态;四是与己无关的自保心态;五是国务院检查组检查后,有歇口气,松松劲的思想。针对职工中存在的种种心态,各级组织和干部要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以谈心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与职工的谈心、交心活动,做到“七个必谈”,即与高铁岗位人员必谈、与关键安全管理人员必谈、与关键专业技术人员必谈、与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必谈、与违章违纪人员必谈、与思想情绪不稳的不放心人必谈、与生活困难职工必谈,以心换心,真诚交流,通过一系列谈心活动,让职工之间倾心相谈,使职工愿意反思、愿意考虑问题、愿意说真心话,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推进各项工作。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电务系统职工相信,只要遵章守纪,安全是有保障的。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都做到,对当前的形势反思而不埋怨,对当前的压力承受不委屈,对当前繁重工作做到紧张而不慌乱,干部对所有工作的落实做到扎实而不浮躁。国务院安全大检查结束以后,干部职工可能产生松口气的思想,迎检时高度紧张,现在检查告一段落,容易产生松懈思想,要引导职工时刻保持警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常抓不懈的思想,警钟长鸣,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强化严是爱,宽是害的导向,对职工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关爱和严管不能偏废,严管是保安全、保饭碗、保生命的法宝。要把严格管理和关爱职工结合起来,切实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解决好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激发职工立足岗位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如何正确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只有确保安全、发展生产、保持稳定,职工收入增长才有保证?

新组成的部党组以及路局、局党委对改善干部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高度关心、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证职工收入水平和其它保障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应该客观地看到,现阶段全局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与有的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职工的付出与回报也不完全对等,内部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确保安全、发展生产、保持稳定,职工收入增长就会步入良性的轨道,正常增长的机制才有实现的可能。

5.如何从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肯定中增强对铁路工作的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职工队伍高度信任并寄予厚望。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嘱咐我们,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要变压力为动力。温家宝总理在近期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讲话中,对铁路职工队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铁路这支队伍是有光荣传统的,是能打硬仗的。对铁路部门、对铁路广大职工在改革和建设中作出的极大努力和贡献,我们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现在铁路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发展还是安全,无论是运营还是管理,最终都落实到每个干部职工身上。铁路职工要振奋精神,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中央对这支队伍是信任的。铁路部门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我们坚信,铁路部门在认真吸取这次事故教训以后,一定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给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高度重视、极为关心,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铁路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们做好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能够克服困难、关键时刻能顶得住、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应该有充分自信。即使有再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按标准化作业,安全就一定有保证,就一定能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把快速发展的铁路用好管好。一次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需要我们警醒,但一次事故引来的教训,需要把他变成财富,以推动完善我们的工作。广大干部职工要坚定信心,响应胡总书记“变压力为动力”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在困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进,以展示铁路职工队伍是值得党和人民信任的队伍。第三部分,明确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增强确保安全的自觉性,形成确保运输安全的强大合力

1.路局“五查一整五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时间要求是什么?需要突出抓好哪8个方面的关键工作?

从7月26日起至9月30日,为期两个月,全局以“五查、一整、五确保”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活动,已进行了一个月。9月是关键的冲刺阶段,需要我们再鼓实劲,务求实效。其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五 查:查事故教训、查行车设备、查现场作业、查规章制度、查安全责任。

一 整:全面排查整治和消除安全隐患。

五确保:确保高铁安全、确保动车组安全、确保客车安全、确保汛期安全、确保暑运安全有序可控、持续稳定。

为实现“五查一整五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目标,需要突出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关键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高铁安全。要集中对管内高铁的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梳理分析,对于危及安全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要进一步完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要强化线路、接触网等基础设施的检查监测和养护维修,确保动态达标。要重点抓好新配动车组的检修运用,确保运行状态良好。要提高动车组司机在不同车型运用和两种速度等级下的操纵水平,确保按图行车。要发挥调度指挥龙头作用,加强行车组织指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二是突出抓好防洪等季节性安全。要认真总结前期防洪工作经验,提高线路抗洪能力。要严格执行雨天行车办法,杜绝臆测行车。列车司乘人员要掌握管内外气候情况,遇到险情,要果断采取措施,确保列车和旅客安全。尤其是工务系统,要加密添乘,加强线路巡查巡守,落实好对所有危险处所的看守制度和责任。三是突出抓好设备质量隐患整治。要针对夏季高温和雨季特点,加强设备整治,为暑运提供设备保障。机辆系统要对所有上线运行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进行逐台、逐辆、逐列排查整修,杜绝带病上线。要加强对机车、客车、动车组防火重点部位的检查整修,防止电器故障引发火灾。工务、电务、供电系统要统筹抓好非提速区段病害整治,将设备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抓好季节性的线路防胀工作,确保线路几何尺寸稳定、状态良好。四是突出抓好施工安全。要以既有线施工、临近既有线施工和工程建设施工为重点,突出管理过程和作业过程控制两个关键环节,切实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四位一体”卡控制度,坚决杜绝落物、侵限和影响线路基础设施稳定的问题。所有施工必须落实属地车间、工区的主体责任,确保万无一失。五是突出抓好非正常行车组织和应急处臵。非正常情况的处臵一定要牢固树立和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的观念,不允许有任何侥幸心理。在未确定设备恢复正常的情况下,不得盲目改变非正常的行车模式。要规范调度集中区段调度指挥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职工对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学习和实作演练,努力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六是突出抓好货车和货运安全。要严格按方案装车,杜绝超载、偏载和装载加固不良的车辆上线运行。要严格落实危险品运输措施,强化卡控,确保危险品运输万无一失。七是突出抓好治安防范、路外及道口安全。要加强站车沿线的治安防范工作。要严密站车反恐防爆“五道防线”,严厉打击危及行车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抓好沿线安全防护设施的排查整治,防止发生路外伤亡。要持续开展道口整治,从源头防止路外事故。八是突出抓好现场作业控制。要抓好高温条件下的作业把关,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强关键岗位、关键时段的盯控,防止简化作业的问题。要抓好防暑降温工作,密切关注职工身心状态,合理调整班次,确保职工身心健康地投入工作。要教育职工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2.如何再鼓实劲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 当前进行的安全大检查工作是充分暴露安全各项问题和隐患的一次契机,是帮助我们加强和改进安全工作的一次难得机遇,也是确保当前安全的一项必要举措。广大干部职工要正确对待、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一是切实强化干部包保。各单位要按照“突出重点,明确标准,分层包保,加强督导”的原则,开展安全包保,各级干部一定要实现部党组提出的安全包保目标,所包保的单位不能发生事故。二是深刻反思,查找问题。要深刻反思“7〃23”事故教训,真正把影响安全的隐患反映上来,全面掌握安全底数。三是盯住问题,整改销号。对检查反思出来的问题,要全面进行梳理,分层次、分系统建立问题库,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四是加强工作督促落实。安全大检查期间,铁道部实行工作交班会制度,主要对事故和典型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对话,对安全重点工作进行询查和督办,对安全大检查情况进行跟踪落实。铁道部、铁路局和站段要逐级建立问题统计分析和信息报送制度。五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安全大检查工作要严格考核,对隐患整改不到位、问题反复发生的,要倒查责任,严肃追究。我们要自觉把这次大检查作为强化高铁安全管理、全面提升铁路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契机,全面深入地排查安全突出问题,把安全大检查不断引向深入。

3.按照“两手抓”的要求,全面强化安全工作,需要突出做好哪些工作? 当前安全工作要一手抓安全大检查,一手抓安全基础,重点保高铁安全,全面稳定安全形势。一是全力推进安全大检查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路局“五查一整五确保”的要求,对安全大检查活动进行再动员、再深入、再细化,要下功夫,要见成效。要在反思查找问题上下功夫;在落实干部包保责任上下功夫;在抓好问题整改销号上下功夫;在巩固完善上下功夫。二是全力确保高铁运营绝对安全。全局上下要牢固树立“高铁无小事”的意识,始终把高铁安全摆在安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保证高铁安全万无一失。要确保固定设备质量动态稳定,加强高铁线路设备检测和整治,加强高铁信号系统安全管理,大力提高供电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动车组运用质量;加强调度指挥,强化高铁行车安全控制;加强高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高铁安全环境整治;完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高铁队伍建设;抓好高铁源头质量控制;严格高铁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三是坚定不移地强化安全基础。要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专业部门要着力抓好对规对标,从防范事故的源头确立管理标准,建立立标、贯标、对标、达标的循环机制,提高本系统标准化管理水平。要深化推进“三项工程”建设。要结合新情况,进一步优化车间班组设臵,抓好自控型班组建设,提升主要工种队伍素质,提高站段安全管理效能。四是全面强化安全关键控制。要围绕施工、防洪、行车、路外、道口、货运以及劳动安全等关键,重兵把守,强化控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机车、重点客车以及关键岗位、关键处所、关键时段的干部添乘、检查、蹲点、值台、把关,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关键有序可控。

4.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在保安全中发挥作用? 当前,铁路运输安全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迅速稳定铁路运输安全局面,是全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确保安全稳定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任务,坚持以“三无”为目标,细化、实化和常态化党建工作保安全机制,通过开展党内立功竞赛、责任包保等活动,切实把党支部战斗堡垒筑在安全生产前沿,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安全生产一线,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把主要精力放在一线,团结带动广大职工切实做到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是开展千名支部书记面对面宣讲活动。从8月底起,各单位以局党委宣传部印发的2011年安全大检查宣传折页和相关宣传提纲为基本内容,迅速启动全局3000多名专兼职党支部书记以“坚定信心、振作精神、凝聚力量、确保安全”为主题的面对面宣讲活动。通过面对面宣讲,教育引导党员和职工群众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增强立足本职确保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是开展一线党员“三无”竞赛活动。全局一线共产党员要带头强化责任意识,带头查摆和整改安全问题,带头提高业务素质,带头坚持标准化作业,带头争创先锋岗区,切实做到“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每个一线党支部和党员都要紧扣“三无”目标和岗位实际做出公开承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在抓好党员承诺的基础上,分四个层面组织党员开展“三无”竞赛,确保“三无”安全目标的实现。

三是开展“千名党内先进包关键”活动。各单位党委要组织发动党内先进集体负责人和党内先进个人,广泛开展包关键设备、关键处所、关键环节和关键人活动,通过包保关键设备、关键处所、关键环节,发挥优秀党员技能优势和盯控作用,确保安全可控;通过包保关键人,实行结对子重点帮教,对关键人职工思想上引领、技能上帮教、安全上管控、情绪上疏导、生活上关爱,实现“一帮一、一对红”。

四是开展“机关党团员送关怀到一线、奉献在一线”活动。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机关党团员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重点内容是:关心一线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家庭特殊困难,落实“三不让”帮扶救助机制,开展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送医药、送服务等活动,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薄弱点,组织机关党团员重点突击队、难点攻关队和技术指导队,突击奉献,攻坚克难,努力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难题。

五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党委要坚持重心下移,紧密结合“班组党支部”建设年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运输一线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是全局运输安全生产的坚强堡垒和中坚力量。全局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立足岗位比贡献,以实现安全“三无”的实际行动,为推进和谐武铁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篇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臶、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的主题主线,牢牢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

(一)十八大的主题。十八大确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鲜明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臶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就是强调,要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二是奋斗目标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强调,在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道路问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前进,就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四是精神状态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向党内外、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总结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符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和期待,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

(二)十八大的主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突出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十八大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的新概括和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和低潮,历经成功和曲折。历史经验给我们的 重要启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必须确立适合本国国情、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用“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概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 内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彰显了巨大优越性、强大生命力、深远影响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随着这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范畴。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一科学概括,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提出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揭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我们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臵,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的,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任何时候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理想不动摇,以此来动员和激励全党同志,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4.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先后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一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这个基本要求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 验、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方向的,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二、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牢牢把握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的要求

十八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的基础上,高度凝炼地概述了十六大以来10年的基本实践,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并对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

(一)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历程。综观这10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开创了改革发展新局面。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恢 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臵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海世博会,隆重纪念和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良好形象。可以说,这10年的探索极不寻常,1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10年来,我们按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9% 的增速,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从6208亿美元增加到36421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我们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开创了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这10 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10 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高度概括。“三个大台阶”, 就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就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总的看,经过这1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10年的探索极不寻常,1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之所以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发展举措,全面开创了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03.8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 到1620.3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6%;城乡面貌显著变化,锦绣河山更加壮美;社会事业显著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96元、比2006年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1元、比2006年增长1.1倍,进入全国前十名行列。)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相互交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 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回顾总结十六大以来的10 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央就十八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普遍认为,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日益显现,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十八大报告明确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明确的路径。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实现科学发展,必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 个更加自觉”,这就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这“四个更加自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省过去五年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并实施了“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 发展战略,找到了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龙江省情特点、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科学发展道路。)

三、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新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和主要内容。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是从以下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必将极大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保持连续性。实践证明,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新要求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继续遵循和执行。同时,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根据各项目标实现程度不同的情况,要对一些具体目标进行调整深化。二是增强针对性。为有效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必须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导向明确地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三是体现全面性。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的要求,分别提出了五大建设的具体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报告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从发展情况看,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以上即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左右即可实现,增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实现这一目标,今后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8%即可,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面实现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发展目标。)

(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现实背景和主要内容。我国过去30 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虽然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着力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八大报告用“五个加快”,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主要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而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四、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牢牢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

十八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一)加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1.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增加产能、促进出口,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些工作将来还要在更高水平上继续做。同时,必须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和必将带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再靠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支撑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是走不了太远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 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2.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中,“四化”之间进展不

一、互动不够、带动不足。我国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不高,两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供给的互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3.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按照这一要求,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对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大力构筑新型工业体系、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从7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 点:

1.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党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推进是有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 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3.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健全社会丰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进一步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 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1.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秩序,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 民道德素质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观念、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手段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繁重任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十八大议题意见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反复研 究,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考虑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这次又集中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各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方案。十八大报告作出的表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也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意见,各方面接受程度更高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按照这一要求,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在文化改革发展“八大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 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6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1.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赞成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突出,刑事 犯罪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呈现新特点,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3.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体制,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才会更加坚实。要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按照这一要求,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抓好就业工作,要努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要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着力维护社会和谐。)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深化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 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实践,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就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十八大报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1.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现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主要问题是:资源约束加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我国年均缺水量达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环境污染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多;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 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2.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按照这一要求,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全面强化生态保护,要积极推动林区转型发展,要加强城乡环境保护,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五、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点任务,牢牢把握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所列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多的,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们党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2007年以来新入党的达1480多万。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特 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理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其中,“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的根本途径。“一个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这个总体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遵循。

(三)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十八大报告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抓4个方面。

1.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国际国内经验反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无论叫什么名称、喊什么口号,迟早都会垮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果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一定要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2.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动力和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3.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近来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十八大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4.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单独列条进行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坚决维护 32 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报告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这就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党诞生于内忧外患空前深重的历史环境之中,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历程。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而懈怠。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二是增强创新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增强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四是增强使命意识。我们党自成

立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自觉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3.保密知识宣讲教育提纲 篇三

保密无小事,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保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全面推进各项保密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着重抓好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网络保密管理,切实筑牢保密防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筑牢保密防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保密知识。

一、有关保密要求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国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五条

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

二、《保密法》应知应会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是保护国家秘密的基本法律,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本遵循。《保密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保密法的公布实施,是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什么是保密法?

答:人们在涉及国家秘密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都称为保密关系。保密法就是调整保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制定《保密法》的宗旨是什么?

答:制定《保密法》的宗旨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分别是什么时间颁布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88年9月5日通过,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4.《保密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于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

5.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答: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1)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6.秘密等级如何划分?

国家秘密的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特别提醒

机关、单位对其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国家秘密标志。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在国家秘密载体上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是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机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7.涉密载体的种类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

纸介质涉密载体是指传统的纸质涉密文件、资料、书刊、图纸等。

光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激光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

CD、VCD、DVD

等各类光盘。

电磁介质涉密载体包括电子介质和磁介质两种。电子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电子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各类U盘、移动硬盘等;磁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磁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磁盘、软磁盘、磁带等。

8.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的保密要求

1.应当在办公室或专门阅文室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确需在其他场所阅读和使用的,该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规定要求。

2.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时,应当办理登记、签收手续。涉密载体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载体的去向。

3.涉密载体阅读、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保密室或机要室,不得横传,不得交无关人员阅读、使用,不得私自留存涉密载体。

4.不得擅自复制、摘录、摘抄涉密文件、资料内容

9.《保密法》规定了哪十二种禁止行为?

保密法规定了十二种禁止行为,只要有这些危害行为就要追究法律责任,这是从“结果犯”到“行为犯”的一个显著转变,这十二种禁止行为是:

(1)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2)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3)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4)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5)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7)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8)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9)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10)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11)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12)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10.为什么说保密工作人人有责?

《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这就明确了保密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这个范围前面冠以一切,表明没有任何例外,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都是义务主体。那种认为保密仅仅是保密部门和保密干部的工作的认识是错误的。

11.公民为什么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和《保密法》中有明确规定。《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宪法》第五十四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损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密法》第三条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这就是说,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享有公民的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公民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2.泄露国家秘密者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保密法》第四章法律责任和新《刑法》规定:

(1)违反《保密法》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违反《保密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三、《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及泄密案例

1.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解读】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主要包括:不属于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人员,通过窃取、骗取、抢夺、购买等非正当途径和手段,获取并留存涉密载体;知悉范围内的人员,未经批准留存涉密载体,经提醒、督促拒不上交;知悉范围内的人员离职离岗后,未按有关规定及时清退涉密载体等。

【案例】2018年7月,某市保密局在工作中发现,该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孙某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涉密文件资料。经查,孙某原为某军区通信部门干部,服役期间收集了大量与其职务相关的文件资料,将其数字化后存储于个人的笔记本电脑。2012年孙某转业到某市发改委信息中心,继续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文件资料,至2017年调至该市科技局前,共收集了包括1份机密级、7份秘密级在内的1100多份发改领域文件资料。2018年2月,孙某使用移动硬盘将部分数据导出至其在科技局的非涉密办公电脑,直至案发。事件发生后,该市纪委监委依纪给予孙某政务处分,同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2.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解读】国家秘密载体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发或装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买卖、转送。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自销毁。

【案例】2018年5月,某事业单位新入职员工贺某被安排在秘书部门工作,由于初入职,对工作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未履行涉密文件销毁管理规定,将3本秘密级汇编书籍交给保洁人员处理,保洁人员将书籍当作废品,卖到了流动废品收购站,被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进行了收缴处理。事后,有关部门给予贺某记大过处分。

3.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解读】普通邮政、快递、物流等不具备安全保密保障条件,通过这些方式传递涉密载体,将造成涉密载体管理失控,极易泄密,应当严格禁止。

【案例】2006年5月,某军工单位即将退休的技术人员袁某接到朋友电话,希望他帮助提供一些军品的制造标准,以便参考。热心的老袁在未履行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找同事复制三份相关资料,并通过普通邮寄方式寄出。经鉴定,该组资料为机密级国家秘密,袁某受到单位行政记过处分,取消返聘资格并罚款。

4.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解读】向境外传递涉密载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外交信使能够到达的地方,须由外交信使携运;境外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或者外交信使难以携运,且确因工作需要自行携运出境的,应当向有批准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申请办理批准手续。

【案例】某海关在出入境检查时发现,某涉密单位高某准备携带出境的公文包内有秘密级文件。经查,高某为该单位委派担任境外援助项目考察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携带该文件出境,但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证及相关手续。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高某行政记过处分,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5.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解读】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主要包括:未经批准,擅自复制、摘抄涉密文件资料;擅自对涉密谈话、会议和活动等内容进行文字记载或录音、录像;私自留存、存储国家秘密信息或者国家秘密载体。

【案例】2013年7月,某档案服务公司承担了某单位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该公司项目办经理宋某,为防止制作完成的数字化档案在处理中丢失,违规将5年多的包括涉密档案在内的所有电子档案信息带出委托单位,擅自违规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经鉴定,其中涉及数百份国家秘密。事件发生后,该公司给予直接责任人宋某开除处理,该地档案部门对本部门责任人员也给予了相应的处理。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解读】在私人交往、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会导致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扩大,造成国家秘密失控,必须严格禁止。

【案例】2017年10月,某机关业务科科长陆某,向单位保密员张某借阅了1份机密级文件供自己学习研究使用。在学习过程中,陆某发现文件中有些思路、观点对妻子的业务工作也会有一定启发,认为“学习参考并非直接使用,问题不大”,便用手机偷拍了文件部分内容后通过微信发给妻子张某。张某收到后未向第三人转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陆某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调离原工作岗位;给予陆某主管领导韩某党内警告处分。

7.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解读】互联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公共信息网络,以及没有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都无法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不能用来传递国家秘密。

【案例】2013年8月,某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方某在未经保密审查的情况下,要求工作人员秦某将报县文明办的15份文件资料(其中1份为秘密级)上传到某网盘,设置为分享模式,供县文明办有关人员浏览,造成泄密。事后,方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8.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解读】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将使其中的信息处于无保护状态,十分容易被窃取,存在严重泄密隐患。

【案例】2016年4月底,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朱某拟利用“五一”假期核对文件,擅自从涉密计算机中将电子稿刻成光盘带回家,存储到家用笔记本电脑中。之后,朱某家人将该计算机送给其表弟唐某使用。唐某重装计算机系统时,将其中的文档发送至朱某所用互联网电子邮箱,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朱某行政警告处分,责令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在单位内部通报批评。

9.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解读】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容易被植入“木马”等窃密程序,使涉密信息系统受到远程控制,导致国家秘密被窃取。

【案例】2009年2月,某涉密单位研究所所长张某,私自更换办公室涉密计算机,将原涉密计算机硬盘安装在新计算机上,并在无任何技术防护措施的新计算机和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导致大量涉密文件泄露。有关部门给予张某撤销所长职务、正处级降为副处级的处分。

10.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解读】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将使国家秘密失去有效控制和保护,极易造成泄密。

【案例】2015年10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涉密单位有关领导秘书程某,在连接互联网的非涉密计算机中存储、处理多份涉密文件扫描件。经查,程某自担任秘书一职以来,承担了不少文稿起草工作,为图工作方便,他擅自扫描了包括7份机密级、5份秘密级文件在内的大量纸质资料,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程某行政记过处分,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降低考核等次。

11.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解读】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是指为确保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而安装在涉密信息系统中,对系统进行安全保密防护的应用程序。擅自卸载、修改,将造成涉密信息系统技术防护和管控能力下降或丧失,大大增加泄密风险。

【案例】某涉密单位在保密自查时发现,该单位工作人员王某因使用的涉密计算机出现故障,私自重装操作系统,且未及时请单位保密管理人员重装访问控制程序,导致该涉密计算机技术防护能力明显下降。事后,该单位给予王某行政警告处分,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12.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解读】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其中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即使删除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恢复,存在严重泄密隐患。

4.宣讲提纲范文 篇四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严肃换届纪律专题宣讲提纲

(2011年7月)

同志们:

今年是全国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换届启动之年。根据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全市乡镇换届选举将于今年四季度进行,前不久市委已对乡镇换届工作作出部署。换届五年一次、一次管五年,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寄予厚望。能否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能否巩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直接关系换届成败。县委及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乡镇换届工作,大力宣传换届纪律,目的就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为实现“十二五”目标、推进云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严肃干部人事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意义及背景

这次换届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进行的,选人用人标准高;是在贯彻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新形势下进行的,推进改革任务重;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势下进行的,扩大民主举措多;是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新形势下进行的,纪律风气要求严。为此,中央和市委高度重视换届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确保换届风清气正的硬招实招。1月17日,中 组部会同中纪委召开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视频会议,对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时下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换届工作“高压线”。4月11日,中组部会同中纪委又召开了严肃换届纪律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同志从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肃教育、严格监督、严厉查处、严加考核6个方面,介绍了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的有关举措。随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也下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换届纪律要求。7月2日,市委还举办了“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专题报告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同志明确要求:“绝不让投机钻营者有机可乘,决不让铤而走险者侥幸得逞,决不让触犯法纪者逃脱惩处,要层层夯实严肃换届纪律责任,坚决打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一仗”。不难看出,中央和市委对严肃换届纪律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有力指导下,组织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建立健全“三公三意三匹配”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要求,紧紧抓住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反映最强烈、对公信度影响最直接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为搞好这次换届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比如,探索建立“两公开两推荐四差额”办法选拔党政正职,采取“三考”选拔正科级领导干部的做法,得到了存根部长的批示肯定;每年底对县管领导 班子及成员进行回访复查,全面了解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班子成员的表现情况,一般干部的工作情况,并作为干部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民主评议中层干部,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力地提振了全县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也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如何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二是如何激励任职10年以上县管领导干部;三是如何帮助边远、高寒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满意度,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的极端重要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切实打好这场硬仗,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准确把握“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要求 严肃换届纪律、保持风清气正,是中央对这次换届工作的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地方换届工作的纪律保障,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严厉查处,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贺国强同志指出“加强对选人用人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惩治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确保地方换届工作健康顺利进行”。李源潮同志要求“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去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市委也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以最坚决的态度抓好贯彻落实。第一,严禁拉票贿选。拉票贿选是这些年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换届期间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这次中央明确提出“3个不准”,即不准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选举中,通过宴请、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等形式拉票;不准贿赂代表;不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从过去换届的情况看,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仍有一些干部无视换届纪律,顶风违纪,在换届推荐或选举中拉票贿选。据中组部通报,去年全国受理反映拉票贿选的问题共1092件,列违反干部人事纪律问题举报量的第3位(2010年12月,湖南省溆浦县油洋乡召开乡人大代表会,采取等额选举方式补选一名副乡长,组织确定的唯一正式候选人为杨某。该乡干部严继红为了当上副乡长,会前向5名人大代表每人行贿200元,请他们在选举时投他一票。最终,严继红当选油洋乡副乡长。2011年1月,根据查明事实,严继红被开除党籍,并依法撤销补选为副乡长的选举结果)。事实证明,靠拉票贿选,不但不能把官位拉上去,反而会把自己拉下来,甚至拉进监狱。这种不正当手段是民主的“怪胎”,直接破坏民主规则,必须重点关注、严加防范。

第二,严禁买官卖官。在各种腐败现象中,买官卖官是危害最大、最致命的腐败。这次中央明确提出“2个不准”,即不准以谋取个人职务晋升、提高职级待遇等为目的,贿赂他人;不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为他人谋取职务晋升等索取、收受贿赂。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大对用人腐败的打击力度,一批买官卖官案件被查处曝光。在这次换届中,中央和市委明确提出要保持对买官卖官行为的高压态势,不仅让卖官者身败名裂,也要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严禁跑官要官。换届中,跑官要官风气最容易出现,不仅想升迁的可能跑,担心“位子”被挤掉的也可能跑;不仅不符合条件的可能跑,符合条件、已被列为提拔对象的也可能跟着跑。中央对此明确提出“2个不准”,即不准采取拉关系、走门子或者要挟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或者职级待遇;不准封官许愿,或者为他人提拔调动说情、打招呼(中组部曾经查处过一起典型的跑官案件,某地的一个县级领导干部跑官,最后揣着骗子伪造的任职通知,跑到中组部去报到上任,人赃俱获,被逮了个正着)。在这次换届中,必须坚决刹住跑官要官之风,使跑官的人没有门路、要官的人不敢伸手,真正做到不让老实干事者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第四,严禁违规用人。中央明确提出“6个不准”,即不准违反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任人唯亲,指定提拔调整人选;不准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不准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准私自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干部等有关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廉洁从政准则》和《干部任用条例》明令禁止的行为,也是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办法》必须追究责任的行为。

第五,严禁干扰换届。中央明确提出“4个不准”,即不准以威胁、欺骗等手段妨害代表自主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不准编造、传播谣言,诬告陷害或者侮辱诽谤他人;不准在换届选举期间私自向代表赠送纪念品和散发各种宣传材料;不准阻挠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调查和处理。从以往换届来看,一些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总会挖空心思、变换手法破坏选举,干扰换届(安 徽省淮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张某因多次受到某市领导的批评,一直心怀不满。2007年6月,张某出资1万余元,指使他人编造、印制虚假内容和含有侮辱性语言的匿名信,寄发给本省和中央领导,在得知省委换届考察组即将到淮北考察的消息后,再次指使他人购买1部手机和4张手机卡,并口述含有诸多侮辱性内容的短信,发送给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市直单位负责人。2007年11月,张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并被撤销淮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职务。)。这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举动,就是他们把名利看得太重,对个人得失想得太多,其实质是党性不纯,是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了问题。在这次换届中,必须注重预防和坚决制止这些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换届工作秩序,确保换届选举任务圆满完成。

“治乱要用重典”。针对“5个严禁、17个不准”纪律要求,中央提出了“5个一律”的惩治措施:一是对拉票贿选的,一律排除出考察人选,已列为候选人的取消候选人资格,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或者依法罢免,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比照为自己拉票贿选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二是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予停职或者免职,再根据情节轻重进一步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通过行贿手段获取的职务坚决予以撤销。三是对跑官要官的,一律不得提拔重用,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组织处理,并记录在案;对搞封官许愿或者为跑官要官的人疏通关系、说情、打招呼的,要严肃批评,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等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责任。四是对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一律无效,并 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是对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律严肃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上述换届纪律要求,我们必须态度坚决、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对换届中出现违反“5个严禁、17个不准”的行为,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决不让投机钻营者有机可乘,决不让铤而走险者侥幸得逞,决不让触犯法纪者逃脱惩处,以铁律重典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三、在换届中全面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

集中换届是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县乡班子集中换届中全面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四项监督制度”,换出好班子,选出好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一,要掌握换届中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条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外,特别要按照提拔领导干部的七个资格条件来执行:一是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二是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三是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四是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五是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 年内完成培训。六是身体健康。七是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规定的党龄要求。同时,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领导班子成员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第二,要积极履行民主权利。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臵全额定向推荐,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对新提名人选要进行差额考察。对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候选人要全面“公推”。如果是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则由本部门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如果本部门人数较少,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党员干部个人也可以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但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如果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则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如果现任班子成员在全额定向推荐中推荐票未过半数,或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察不宜继续担任原职务的,不再提名。在换届选举中,除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外,乡镇党委委员候选人按姓氏笔画排序。候选人介绍方式可采取组织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书面述职、回答提问等,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乡镇党委委员差额比例不低于20%。

第三,要自觉配合上级党委做好干部考察、交流工作。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要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对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考察对象上级领导 机关有关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其他有关人员。在换届中,还要对一些领导干部进行交流。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交流的重点是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同一地方任职时间较长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及因工作需要交流的干部。在同一乡镇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应该交流。在加大交流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有关规定,保持班子的相对稳定和本地公布与交流干部的适当比例。

第四,要认真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去年,中央先后出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举措。一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该《办法》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将责任追究对象划分为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等5个大类,对每一类责任追究对象,针对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职责和权限的不同,分别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主要情形,共39种。责任追究的方式有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5种措施。纪律处分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作出。其中涉嫌犯罪的,还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 事项报告办法(试行)》。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1)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2)越级提拔干部的;(3)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4)乡镇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5)其他应当事先报批的事项。报告的内容包括提拔调整干部的原由,拟提拔调整对象个人情况、任用意向,职数配备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三是《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这里重点是延伸“一报告两评议”范围,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总结或者年度考核开展“一报告两评议”。也就是说,凡是有干部任免权的单位党委(党组),都要普遍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乡镇(街道)、有干部任免权的县属部门中都要推行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和“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测评、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严格执行中组部办法中规定的6项检查内容和6道检查程序,做到内容一项不缺、程序一步不少,坚决防止走过场、搞形式。对有干部任免权的党委(党组)书记,在其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前,均检查其履行干部选拔任用职责情况。对检查中发现并查实的用人违规行为,该处分的必须处分,该纠正的必须纠正,该追究的必须追究。对民主评议结果未达到中组 部办法中规定的两个“三分之二”的(民主评议中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人员),将分别给予诫勉谈话、取消提拔资格等组织处理。

四、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为落实好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县委及时转发了《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实施方案》,制定了加强干部政策法规宣传的通知,从严明纪律、严肃教育、严格监督、严厉查处、严密组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希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落实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证风清气正、保证换届圆满成功。

一是要正确对待换届。换届既是对各级党委执政能力的直接检验,也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次大考,考的是党性觉悟、思想境界和胸襟气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自身的模范行动肃歪风、扬正气;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以坦然之心对待组织安排,以平常之心对待群众挑选,以开阔胸怀对待进退留转,不因“进”而沾沾自喜,不因“退”而意志消沉,不因“留”而固步自封,不因“转”而满腹牢骚,切实防止心理失衡、言行失控、党性失规,经受住换届的考验。每一名干部都要真正做到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要锲而不舍干事创业、淡泊明志对待进退留转。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要坚持公道正派,敢于为那些坚持原则、勇于负责、埋头苦干、不跑不要的干部撑腰说话,对那些妒贤嫉能、造谣诬告、挑拨是非、混水摸鱼的,要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二是要狠抓教育。各级党委(党组)要通过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等形式,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学习干部政策法规和换届纪律规定,做到先学先行;在换届考察民主推荐会前,以及下发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会议通知时,要一并将换届纪律要求函送参会人员,确保把换届纪律教育落实到与换届有关的每一个人。要扎实抓好换届纪律宣传,要通过媒体专栏、信息专刊、电视访谈、网络交流等形式,广泛宣传换届纪律,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乡镇党委书记和后备干部要层层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并通过媒体公示,广泛接受监督。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与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进行一次专题谈心谈话,宣传换届纪律、听取干部心声、理顺干部情绪。

三是要狠抓监督。要抓住关键环节,民主推荐时,必须对严肃换届纪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是否有存在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考察对象公示时,必须把是否有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列为一项举报内容;组织考察时,必须了解考察对象执行换届纪律情况;换届选举时,必须请代表和委员对本地换届风气总体情况和是否存在突出问题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明显偏低、经调查了解确实存在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外,换届期间县委将派出干部考察组、巡回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不间断地对各单位换届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四是要狠抓查处。要健全电话、信访、网络、手机举报平台,设立“12380”举报电话,确保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要坚持 从快从严查处,对反映问题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组织专门力量重点查办;对反映线索不具体的,先谈话诫勉;对上级批转查核的,实行立项督查;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必须在考察工作结束前办结;对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披露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对换届选举期间当场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制止、坚决纠正。要严格追究问责,对经查确实存在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任何人情可讲,必须依据党纪处分条例、责任追究办法和中央“5个一律”的规定,切实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处、失责必究、处理到位、追究到人。

上一篇:佛山水处理工程实习报告下一篇:开展党建材料督导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