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学反思

2024-12-18

《纸船》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纸船》教学反思 篇一

——“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

——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呢?它的内涵有很多,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宽容等等,但是,其精髓恰恰是怀疑和批判(独立思考和探索),对权威和专家怀疑和批判,除了

需要学术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知、勇气、正义和道德感。

——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受 我对《纸船》的大胆而成功的处理印证了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的一段话: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纸船》告诉我,创新并不玄妙,她就是学生独立地面对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种青春姿态。她挽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手共同去实践自主探究活动的理想,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她必将使陈旧封闭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纸船》告诉我,“真情”永远是创新的语文课堂的魂。批判和创造不是让学生变得桀骜不驯睚眦必报,而是让学生因为视野的开阔心灵的丰润表达的流畅而越发悲天悯人善感多思。创新的情感内核是真情是激情是柔情。

《纸船》告诉我如何以最好的心态驾驭教学内容。或者举重若轻,或者举轻若重。你要相信,江湖武林中有一招制胜之说,当然教学设计里也定有安镇乾坤之计。烦琐的面面俱到是语文的死敌,追求“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教学思路,定能左右逢源,旗开得胜。

《纸船》让我重新思考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确要决定形式,但在许多时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极强的塑造能力和摧毁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印证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

《纸船》更让我看到了创新学习对教师素质的极高要求。学生的表现可谓酣畅淋漓,而我自己面对行云流水一般的课堂反而有捉襟见肘之感。是的,教师只能是“课堂讨论的首席”,这个“首席”位置可能在台下,但他熠熠闪光的思想必须温柔地俯视不易调控的课堂。教师在创新学习当中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智者。

《纸船》让我坚定了我的教学追求:创新学习是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纸船》教学反思 篇二

一、文本特点

1.课题解读。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交流的工具, 感情的纽带, 友谊的见证。他俩因纸船和风筝带来的亲切问候和甜蜜祝福快乐无比, 也因纸船和风筝的消失万分难过, 又因纸船和风筝传达的歉意和好如初。纸船和风筝满载着松鼠和小熊的浓浓情意, 是课文行文的明线。

2.取材生活。吵架、闹矛盾是学生生活交往中的家常便饭。课文中松鼠和小熊合分合的交往轨迹, 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会给学生的生活以积极的指导作用, 指引学生正确化解朋友交往中产生的矛盾, 明白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像松鼠一样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3.表达特色。本文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 以学生喜爱的松鼠和小熊为原型, 用童话的方式告诉学生朋友间的相处之道, 浅显易懂、生动有趣, 给人启示。

4.单元特点。第五单元教材都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 处处彰显着人性美, 是学生生活、交往的指路明灯。因而, 学习本篇课文除了学习字、词、句和理解内容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深入领悟相处之道, 明白朋友间产生矛盾该如何处理, 让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二、教学思路

基于文本特点、单元要求及学生特点, 本课教学可按以下三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 读“通”课文, 扫清字词, 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可分通字词和通大意两步完成。

1. 通字词。

这是读通课文的基础, 为使课堂效率更高, 可先布置课前预习: (1) 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2) 自学生字, 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课上进行检查交流;先自由朗读课文, 再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读准字音、组词, 尤其是“扎”这个多音字, 文中读“zā”, 对要求会写的字要鼓励学生说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的笔画, 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3) 教师分类指导学生, 要求书写工整漂亮。如“坏、扎、祝、松、抓、福”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要写得左窄右宽;“句”是半包围结构, 被包围的部分要伸出;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字音、词语、句子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所有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大意。

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先说说文中的松鼠和小熊他们住的位置和环境:如住在同一座山上, 松鼠在山顶, 小熊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 正好在小熊家门口流过。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 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让人物及其位置关系一目了然。再让学生看着板书, 围绕课题说说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的故事, 以便理清条理, 了解内容。

(二) 读“透”课文, 品读心情, 探寻原因。

这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在文中, “纸船和风筝”的呈现状态在变化, 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纸船漂, 风筝飘———乐坏了;纸船放, 风筝挂———很难过;纸船漂, 风筝飞———高兴得哭了。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就是松鼠和小熊的关系在变:成为朋友→吵了一架→和好如初。教师要以纸船和风筝为“经”, 以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为“纬”,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深入人物内心, 找寻变化的原因,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品“乐”, 悟友好之快乐。

课文第2~6自然段在写松鼠和小熊成为朋友时结构相似, 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体会:

(1) 体会“乐坏了”。先让学生说说“乐坏了”的字面意思, 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乐坏了时会有哪些表现?”, 最后观察书上对应的插图, 说说从哪里看出小熊和松鼠“乐坏了”, 充分体会松鼠和小熊内心的快乐。

(2) 体悟“乐之因”。为什么松鼠和小熊会这样快乐呢?请学生读读课文, 找找句子, 说说体会。

▲“小熊拿起纸船……”“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这两句明明白白交代了快乐的源泉:小熊得到了纸船, 松鼠得到了风筝。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 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祝你快乐!’”“风筝上挂着一个小草莓, 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快乐的原因:收到了礼物——小松果, 小草莓;收到了祝福——“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其次,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纸船里”是“放着”, “风筝上”是“挂着”。

纸船和风筝是从哪里来的呢?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 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 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他想了想, 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 飘呀飘, 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这两句让学生明白了纸船是松鼠折的, 风筝是小熊扎的。原来, 这纸船和风筝分别承载着松鼠和小熊浓浓的真情。这是快乐的本源。

充分理解了这些, 就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快乐, 并初步明白, 真心送上礼物和祝福会使人快乐。

(3) 体悟人物特点。小组讨论:说说松鼠和小熊都有什么特点? (这一问题的讨论, 帮助学生明晰人物形象, 把松鼠、小熊的热情、聪明、礼尚往来印在脑海里, 这是交朋友的好方法———“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 品“难过”, 悟吵架之痛苦。

课文第7~9自然段用相似的结构描绘了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情况。 (1)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到“很难过”的原因:为了一点小事吵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 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 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都不见了, 意味着友谊出现了裂痕。 (2) 再让学生品读小熊和松鼠的做法:“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 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 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 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 就把纸船放在屋顶上。”“还是”“每天”“扎”“折”这些词不难看出小熊和松鼠都惦记着对方, 都在关心着对方, 都愿意继续为对方送上祝福;“不好意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放在屋顶上”真实地反映了小熊和松鼠吵架后的矛盾心理, 愿意和好, 却拉不下脸, 都憋着劲, 做不到主动示好。正是这样的矛盾, 使得双方都“很难过”。 (3)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三个自然段, 读出松鼠和小熊内心的伤感和孤独。 (4) 请学生当回“和事佬”。如果你看到了松鼠和小熊这样的状况, 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意在引导学生从“旁观者清”的角度, 找到症结, 解决问题。

3. 品“高兴”, 悟和好之幸福。

课文第10、11两个自然段都是描写松鼠的, “高兴得哭了”把松鼠对友谊失而复得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学习这一部分, 要以品读人物形象和人物做法为主, 让学生弄明白高兴的原因。 (1) 品“松鼠”。“再也受不了啦”充分展示了松鼠饱受矛盾煎熬的内心。“写了一句话”“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两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 却凸显了松鼠敢于跨出第一步的勇气, 也表现了松鼠的宽容与谅解, 他已彻底地放下了矛盾。“高兴得哭了”, 喜极而泣, 为小熊的谅解高兴, 为重获友谊高兴, 为自己的勇气高兴。“连忙”“取下”“一只只”“放到了小溪里”这是松鼠高兴的表现, 云开雾散的兴奋、激动都包含其中。宽容、率真、可爱、敢于化解矛盾的松鼠跃然纸上。 (2) 补“小熊”。虽然小熊没有出现, 但从“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可以看出小熊的心路历程完全和松鼠一样, 他也很期盼与松鼠和好。为进一步体会这种心理,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熊在山脚下拿起松鼠表示和好的纸船时, 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可以从看到松鼠诚心和好的高兴, 自己没有主动示好的懊悔, 为自己斤斤计较的自责, 放飞风筝的急切等角度去思考把握小熊的心理变化。

(三) 读“活”课文, 明晰道理, 指导生活。

3.冰心《纸船》教学观摩有感 篇三

这样的教学流程看似四平八稳,但是这样的教学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灵魂式的东西——文学的味道。单从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来看,“亲近文学”并没有在这节课里得以体现,这明显背离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回到文学教学的正道上,找回文学教学的味道呢?

一、比较式诵读,引导学生初步品析文学之味。

任何作品的赏析都是由诵读开始。但是在具体过程中,不少教师要么是任由学生自主诵读,要么仅仅满足于音频范读。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前者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诵读的问题,后者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诵读方法。

在诵读方面,比较式诵读是可取的方式。第一种诵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诵读的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诵读,将各自真实的文学诵读状态原生态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真实记录学生的诵读情况,特别是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比照自己与老师之间诵读的差异,教师重点纠正学生诵读错误点。第二种诵读,是学生与音频材料之间的比较。音频中的诵读大多由专家录制的,一般较为标准,教师要组织学生倾心听读,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反复听读、跟读的方式,最终学会契合文学节奏的诵读方法,读出文学的味道,进而喜欢上文学诵读和鉴赏。

二、探究式精读,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学之义。

如果说比较式诵读仅是从浅表层面理解诗歌的话。那么,探究式精读则是更深层级的鉴赏,是进入文学殿堂的深度体验。

首先,应引导学生探究冰心选择纸船作为情感寄托物的原因。通读全诗,可以发现叠纸船是作者在当时情境中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那时,她远离家乡、母亲,孤身一人去海外求学。在船上,她关联性地想到了用儿时叠纸船的方式寄托自己复杂的情感。另外,作者选择的纸船都是很小的,就像当时的她一样是孤弱的、处于旅途的风雨飘摇之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纸船与作者重影,这两者之间是相似的,甚至可教育学生将其画上等号去理解。

其次,对本文主题的探究。有的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从这首诗歌的副标题“寄母亲”中获取启示,得出思念母亲这一主题。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解题指导意义。但是,对主题内容丰富性的理解,就可能因为这种快捷而“流失”了众多有效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到对母爱的讴歌,本文表面是在抒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实则内蕴着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眷念之情。其实,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女儿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爱她;母亲能够在梦里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是因为她白天一直在牵挂着远行的孤女。于是,从这两个角度就可以解析出母爱的主题。如果仅有母爱主题,这首诗歌似乎就显得单薄许多。教师可引导学生研习冰心叠纸船,希望其入母亲的梦这个系列活动。从常理来看,这是不现实的,是一种虚妄的幻象;但从心情来看,这是童真的体现,正因为这种童真使得诗歌的表达具有了想象的张力,使得情感的表达既真又幻,使得母爱主题的深沉性得以巧妙彰显。

三、交流式悟读,引导学生多维碰撞文学之光。

每一个学生对诗歌文本的解读都是有局限性的。有人的理解处于浅表层面,有人的理解比较深刻,有人的理解比较片面,有人的理解比较全面。对于文本解读,每一个学生乃至其与教师的交流式悟读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经由多层级的思维、思想碰撞,文学之光才会灿烂,深入人心。

第一种交流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当前文学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少有深度研习文本的好习惯,大多满足于一次性的阅读与理解。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潜心于咬文嚼字的工作。

第二种交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事实。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表达自己对诗歌文本的理解。

第三种交流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诗歌文本的理解自然要高出学生一个层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显得相当必要。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可过早地表露自己的观点,不然会出现“一言堂”现象,学生会处于教学的弱势地位,习惯性地生硬地接受教师的观点。

为人师者应该遵循学生的知能基础,遵循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鉴赏规律,引导学生读出文学味、品出文学味、喜欢文学味。

4.《风筝和纸船》教学反思 篇四

第7至11段为第二部分,讲述松鼠和小熊在产生分歧后能与对方和好,他们又成为了好朋友。这段中教学中,我也抓住了一个词:“难过”。小熊很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用这个词语说明他们的心里非常后悔没有好好把握友情,希望和对方重新和好。所以学生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小熊把风筝扎好后挂在高高的树枝,为什么松鼠把纸船折好后放到高高的屋顶。接着引导孩子思考:当朋友间闹了别扭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提出和好呢?你更喜欢课文中的谁?孩子们找到了答案,他们都喜欢能主动提出和好的小松鼠。所以当松鼠看到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时,他不是开心地笑了,而是高兴地哭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友谊又回来了。通过这一次之后,大家都会知道闹完别扭后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以后不会轻易和朋友闹别扭了。

课文讲解完后,有孩子一连提出一大串的问题:为什么松鼠的纸船会让小熊收到,小熊的风筝会让小松鼠收到?会不会被别人收到了呢?森林里又不是只有两个动物!别人收到了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有点出乎意料,但却是情理之中。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并让其他的孩子一起参与到这个问题当中,引导孩子回答:如果你是那个收到了礼物的小动物,你会怎样想?生答:我会很高兴。我会以为是我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会送一份信给我的朋友。我会送一份礼物给我的朋友。等等。这时我再提问:既然大家都会送礼物和信给自己的朋友,那么收到来信、收到礼物的动物们会越来越多,森林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孩子们都积极地发言:动物们就不会吵架了。动物们就不会闹别扭了。动物们会更珍惜自己的友情了。森林里会变成一个更温暖的世界了。我接着说:如果我们也能像小松鼠一样主动地去放一只风筝,当友谊有了裂缝之后能主动和对方和好,那么我们的周围会充满了友情,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孩子们都收到了深深的感染,一个个对老师说:我要送一个小礼物给我的好朋友。我也要写一封信给我的好朋友。

5.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篇五

一、学习生词与朗读课文结合起来,多种形式识字

与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结合起来,巧妙的设计了本课生词的引入。将本课要学习的10个词语书写在一个个漂亮的风筝的背面,在学生读课文时奖励给学生,再由受奖励的同学组织在小组里学习生词,然后在屏幕出示词语考查认读情况。这样,风筝不仅激励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为开展小组学习创造了条件。风筝使用的多重价值巧妙的将课文的.朗读和生词的认读联系起来,使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更加丰满。

二、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课上我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然后,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兴点”“注意表情”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在指导朗读第7―9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与好朋友吵架后的心情,然后教师配音乐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情感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以次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我并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出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这样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学习完课文,利用课本资源我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训练,“小熊看到了许多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么做怎么说?”这个问题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想到小熊的表现,还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当然,本课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仍然存在着缺陷。比如:教师问题的提出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读”,使之更好的体现课文的整体性;联系学生生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应当在学生情感发生困难时提出,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课文主人公情感的体验,而本课中这一点做的还不够。

6.二年级《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篇六

二年级《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识字教学情境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这课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儿童喜欢的童话形式,且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使生字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丰满!

2、老师对问题进行了精心地准备和设计,问题类型比例适当,而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的问题以启发、创造性等高级认知问题为主,使教师能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拓展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认知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教学中应还学生以真正“读者”的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7.《纸船》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通过玩“识字魔方”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增加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次数,切实起到了巩固识字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并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主要通过师生问答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这篇课文,我反复琢磨了许多遍。如何设计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

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很好,这可能得益于趣味性设计(如摘苹果放进纸船、苹果给老师、同学们说悄悄话),让孩子们以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语言文字,问题的设计等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我的情感投入深深的影响了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和小熊、松鼠一起同欢乐共痛苦。尤其是学习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的部分,孩子们都读哭了。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真正走进了文本。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观感受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还是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读的高潮掀起处的不是很多。教学中如果一节语文课能时不时掀起朗读高潮,那才叫精彩!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力争做到。

3.课堂上我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要知道孩子们是特别喜欢老师给予他成绩的肯定。激励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三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想,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

1.符合低段教学要求,字词学习落实到位。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而且,当学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时更是容易被搅得一塌糊涂,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我在教学“飘”和“漂”时,这两个字虽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我将区分这两个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孩子们因为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马上发现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有的说:我发现“飘”和“漂”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票”字。有的说:我发现第一个“漂”和水有关,第二个“飘”和风有关。于是我随机结合具体的语境,出示句子: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还有的说:“漂”是多音字,我也随机出示课前设想好的这个多音字,像这样的随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词语,还有很多,我不再举例说明。2.充分利用简笔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课时,孩子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为了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山脚和山顶,我便在黑板上简单勾画出他们的位置。孩子们兴趣高涨,学得主动,效果很好。

3.设置感人情境,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课件播放较为悠伤的乐曲,课文最后小熊和松鼠重归和好,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友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3.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①“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 ②“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3)教学中抓住矛盾,体验情境。

如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拓展延伸,互送祝福,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孩子们随着音乐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伙伴,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班上有个小朋友不小心右手骨折了,是另外一个孩子不小心撞的,撞了他的孩子是这么说的:“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撞了你,给你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我希望你的手赶快好起来,那么你就能和我们一起玩啦!”多么诚挚的道歉,多么另人感动的祝福。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8.《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 篇八

邱芳

透堡中心小学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中我紧抓小熊和松鼠感情变化这条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一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的以下几点:

1、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1)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2)“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3)“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走进孩子,肯定成长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自由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一起让生命共同成长。教师时时对孩子由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采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为课堂所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在指导朗读上应再下功夫,应该让学生多读多体会,不应将自己的体会强加于学生的身上。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老师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学生的感悟有些只停留在表面,认识有些肤浅。非但不能体现原本指导比较细致、有步骤的特点,反而让学生觉得很仓促,导致实效性不强。

3、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在教课本内容的时候比较仓促,也没有很好的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9.《纸船》教学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和渗透性。

2、尝试操作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折小船。

2、物质材料准备:卫生纸、报纸、画画纸、各种纸船、四盆水、记录表、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船、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船,我们来摸摸纸,看看这是用什么纸做的小船?

二、猜测小船开的`时间。

1、幼儿讨论:哪只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长?哪种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短?

2、出示大记录表,教师将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记录。

三、幼儿操作,探索小船在水里的时间

1、幼儿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船,听教师口令同时将船放入水中。

2、幼儿观察,一组一组记录表进行记录。

3、讨论结果:你们组的纸船哪只先沉下去?哪只后沉下去?为什么有的小船一会儿就沉到水里,有的小船能在水里很长时间?(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所以有的小船很快就沉下去看。)

四、不会沉的纸船。

1、我们有什么办法让纸船不沉下去呢?

2、幼儿将纸两面涂上油画棒折纸船,放入水中,幼儿观察。

五、生活联系。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不会湿的纸盒用来装水,小朋友想象有哪些东西是你看到过?

我们每天喝牛奶的纸盒不吸水,所以它能装牛奶。一次性的杯子,用来装水。宝宝流鼻涕,可以拿面巾纸擦,它又软又吸水。可见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活动反思】

10.《纸船》教学方案设计 篇十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纸船》教学方案设计,请参考!

《纸船》四步教学方案设计

1、透过诗作的表面文字理解诗的主旨。

2、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

3、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一课时。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著名女作家──冰心 印度诗圣──泰戈尔)

1、介绍作者: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籍贯福建长乐。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冰心在创作上深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1923~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对往事的回忆,陆续写成亲昵恳切的29封寄小读者的信,集结为《寄小读者》,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都是写给孩子、宣传爱心的。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是──母亲、童心和自然。

冰心晚年时把自己的稿费20余万,捐给了孩子和希望工程。

冰心的一生是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腐朽的东西,无私无畏的一生。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她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她的诗《纸船》,看看她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2、介绍背景:

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1923年秋,作者漂洋过海,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

要求:

1、注意节奏。

2、用低沉、深情、充满期待的、向往母爱的语调来读,读出深深的母爱。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2、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想象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3、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悲哀”和“泪”都体现了游子对远隔万水千山的妈妈的想念之情。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4、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5、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实际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实现,这对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6、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纸船虽然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入母亲的梦中,这一想象新奇、大胆、瑰丽,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点明题旨。

7、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8、《纸船》一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诗写“纸船”的文字占了大部分篇幅,但“纸船”只是一个情感的寄托物,本诗的主旨在于抒发游子对慈母的深切眷恋之情。因此,点睛之笔是:“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9、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10、《纸船》一诗用“纸船”做题有什么好处?

抒情总要借助于某种形象,中国自古就有叠纸船、纸鹤等寄托情思的传统,冰心因袭了这一做法,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使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且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11、谈谈你对这首诗的体会:

⑴ 诗人对母亲执著的爱让人感动:即使纸船并没有流走,但仍然要叠。

⑵ 诗人对母亲浓烈的思念让人感动:“一只一只”所叠纸船数量多,“从不肯”写对母亲思念之情由来已久。

⑶ 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让人感动:叠纸船但纸船不一定能漂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要漂到母亲的梦里。

⑷ 诗人淡淡的忧郁让人感动:一个女孩儿坐在船上,独自感受着漂泊在外的寂寞与惆怅,忍受着对祖国对家对亲人的思念,并痴痴的盼望纸船能够带走她给忧郁的心声。

总结:《纸船》是来自远离家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写作角度新颖,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展开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丰富而特别的内涵;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11.《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篇十一

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规范、端正地书写“纸、折”等8个生字。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松树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4.对比朗读句子,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礼物,这是什么?(出示纸船),指读纸船(板贴)这又是什么呢?(出示风筝)指读风筝(板贴)。

纠正轻声:风筝的筝

2.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纸船和风筝》(板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那么纸船和风筝引发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丽的童话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过渡:轻轻翻到103页。在开始读之前,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前面学的有些不同呢?

听清楚自读要求:

(1)

在不认识的生字下面打上一个“?”,联系上下文和插图猜猜字的读音;

(2)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自然段序号是否正确。

2.读准字音,交流猜字方法。

过渡语:老师把同学们打上“?”的字,都请到了黑板上,你能大胆的猜一猜这些字怎么读吗?是通过什么方法猜的呢?

(1)

松鼠:鼠

预设:根据图片。

看看前面的松,再看这只小松鼠,就能猜出这个字的读音,这就是图片猜字法。

大家看这就是一只——老鼠,古时候人们根据老鼠的造型造出了这个字,看看这个字和旁边的老鼠——很像。这个就是头,这是身体,这条尾巴特别的长。慢慢演变到现在就成了这个鼠字。看着这个字,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小老鼠呢!这个字就是象形字。

(2)

揭示观察字形猜字

这个字读什么呢?先看古时候这个字的造型吧!--上面两个“口”是眼睛,下面“大”是哭相,一点是眼泪。

(对,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猜出这个字来。根据字形猜字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猜字方法。)

(3)

预1:根据插图猜出来

(对呀,刚才我们用了学习图片的方法,你马上就学会了,真是学以致用。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2: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猜字。

上半部分是竹字头,(风筝的骨架是竹子做的),竹字头是它的形旁,下半部分争,是它的声旁。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我们中国的汉字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形声字,所以根据形声字特点猜字是一个特别棒的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再来猜猜这两个字吗?)

抓住:抓

(声旁是zhua,形旁是爪)

愿意:愿

(内心深处原本的意思,声旁是yuan,形旁是心)

(4)

祝你幸福:幸。

这个生字怎么猜呢?你先来读读这个词吧。

根据旁边的词语想想它的意思,这就是根据语境来猜字。

根据字形:幸上半部分是个土,下部分代表钱。我们可以理解为:古代劳动人民在田地里辛勤耕作换来财富,所以心里非常幸福高兴。

(5)

小结:刚才我们一共学习了四种猜字方法:

根据图片猜字我们猜出了(鼠、筝);根据字形猜字猜出了(哭、幸);根据形声字特点猜字猜出了(筝、抓、愿)根据语境猜字猜出了(幸)。

过渡语:课文我们读完了,又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生字,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猜一猜。

3.检查自然段。词语都会读了,那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告诉老师你一共标了几个自然段?

4.默读思考。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我们前段时间刚刚学习了默读,什么是默读?不动嘴唇,不发出声音,在心里边读边思考,这就是默读。这样的话比一般朗读快多了。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1-6自然段

1.课文我们读完了,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已经读完的同学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说一说。

(2)同桌默读好了,可以根据填空相互说一说,说完就可以举手了。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这么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

(2)指读第1自然段。(出示第1自然段)

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

(3)贴一贴后画图。老师这里有一只松鼠和一只小熊,请一个同学帮我两只小动物送回家。

谢谢你把他们送回家。并且山有一条小溪往下流,正好经过小熊的家门口(画小溪),让住在山顶的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成了好朋友。

(4)齐读。我们一起再来把第1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吧!

3.学习第2-6自然段。

(1)

默读2-6思考。

大家看,(指着图)原来他们俩一个住在高高的山顶,一个住在山脚下,离得这么远,纸船和风筝是怎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呢?

请大家再次默读第2-6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同桌互相说一说。

(纸船和风筝是一下子到小熊和松身边的吗,是怎么到他们手里的呢)

(2)出示语句。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3)师生对比读。

过渡:喔,原来是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这样成为了好朋友。

那我能不能这样来说呢?你们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生读: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师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预设:一个是慢慢地漂,晃晃悠悠地漂

(4)齐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演示)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缓慢的、悠闲的感觉读出来。

(5)男女生对比读。

下面一句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效果呢?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男:风筝乘着风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女: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演示)

(6)

漂和飘是否可以互换。

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两字,可以互换吗?小结:虽然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7)

齐读:让我们通过朗读让纸船和风筝飘起来吧!

(8)

再次默读2-6思考。仅仅是因为这只纸船和风筝就让他们建立了友谊吗?文中的纸船和风筝有何特别之处吗?再次默读第2-6自然段,找找答案。在文中用“

”划出来。

(9)

出示:纸船里面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校对:这只特殊的纸船你划对了吗?

指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只纸船哪些地方很特别?

(“一个松果”、“一张纸条”、“祝你快乐”)

(10)

小结。是啊,只有把自己最喜爱的东西送给别人,并且写上真诚的祝福,才能换来别人的真心,交到真心的朋友。

(11)

齐读。你收到这样的礼物,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果然小熊看到纸船也和你们一样

—乐坏了。我们一起来做一只快乐的小熊,美滋滋读好这句话。(真是一只只快乐的小熊)

(12)

这只风筝有何特别之处呢?你划对了吗?

出示: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指名回答。

“一个草莓、“祝你幸福”

(13)

齐读。松鼠的付出换来了小熊真诚的回报,所以松鼠抓住风筝的线,它——也乐坏了。

让我们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多么快乐的松鼠呀!)

(14)小结:就这样,小小的纸船、美丽的风筝让松鼠和小熊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成了一对好朋友。多么动人的啊!

(15)男女生合作朗读。让我们再次合作朗读2-6自然段,感受他们之间的友谊!

男女生合作读第2-6自然段。男生当一当松鼠读2和5小节,女生当一当小熊读3和4小节。

(16)过渡: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却因为一点小事而吵架了,他们究竟是如何重归于好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学写生字

1.学习“折”、“扎”、“抓”,都是提手旁,左右结构。

折和抓:左窄右宽

扎:左右宽窄相当

2.找朋友。

12.泰戈尔纸船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纸船》这首诗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一诗集中的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个儿童对世界、对自然的发现与感悟,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童趣与童真饶有诗意。《纸船》这首诗语言质朴而优美,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心理与想像,其中透露出来的童真以及儿童对远方世界的憧憬,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打动了众多读者的心灵,成为泰戈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之一。

首先,本堂课的研究主题、设计思路、各个教学环节及落实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清晰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个人的一些课堂应变能力及关注学生这块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都跟级部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上一篇:趣味运动会胜利闭幕词下一篇:班主任就要和学生一起成长-班主任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