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报告——德国大众(精选13篇)
1.企业研究报告——德国大众 篇一
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掌控着企业的命运,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文化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一定有着优秀的文化基因,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11年9月16日至29日,中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期理论进修班赴德国考察,先后考察了联邦航空航天协会、钢铁工业联合会、波茨坦工商联合会、汉堡空客公司、蒂森克虏伯VDM公司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对德国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现将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汇报如下:
德国是欧洲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诸如西门子、克虏伯、奔驰、大众等众多的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国制造”成为“精品制造”的代名词。通过考察和学习,我们对德国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密切相关。首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带来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对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建立注重诚信、遵守法律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再次,宗教主张的博爱、平等、勤劳、节约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此外,日尔曼民族长期形成的讲究信用、严谨、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体现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问题的认真态度。这几个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德国企业冷静、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范的文化传统。
二、德国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制度文化。德国人以严谨认真著称,这一点反映到企业上,就是德国企业高度重视制度和流程,对各项工作都制定了详尽的操作规程,严格按制度进行管理,并且近乎到刻板的程度。一是流程的标准化。德国企业分工细致,责任明确,每项工序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实行标准化作业。高度的标准化,使德国企业拥有了出色的大型制造能力。德国汉堡空客公司是空中巨无霸A380的总装基地,巨大的厂房内,现代化的生产布局,各项组装有条不紊,工作现场秩序井然,并且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没有加班加点一说,高超的管理水平可见一斑。二是流程的精细化。德国企业非常重视文件化、数据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项目的说明用文件清楚地描述下来,凡事讲凭据,依靠文件和数据。比如德国的大巴司机,制度规定,连续工作2小时必须休息15分钟,连续工作4小时必须休息45分钟,1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保证司机有1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所有的数据都由一张磁卡记录,警察可以随时进行抽检、监控。
2.精品文化。德国企业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的心中。德国企业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细化到每个环节,追求完美。他们认为没有物廉价美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比如双立人刀具,成为德国观光客必带的纪念品。二是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德国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并特别注重对技术员工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技术精湛的操作工。德国企业培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汉堡空客公司招聘新技术员工要经过3年时间的学习培训,系统地学习各种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蒂森克虏伯VDM公司新员工要进行半年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三是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德国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世界前列。德国人相信研发决定企业未来,因而不论经济如何不景气,也不削减研发费用,并在研究中重视独创性和高度专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创造潜力,而且非常重视研发的经济性。
3.实用文化。德国企业务实,他们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注重实际内容,不拘泥于具体形式,力求简洁。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技术,务实的态度和忠诚的敬业精神进行经营。通过考察,我们能从德国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感知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德国企业严格按章办事,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化,我们到一些社团组织和企业参观,发现室内装饰风格都非常简洁实用,办公场所大量使用玻璃墙和玻璃窗,使工作具有相当高的透明度。
4.诚信文化。德国企业遵守制度、信守承诺、严谨务实,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口碑。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必备的品质,德国企业重视企业形象,要求员工诚信,不能容忍欺骗行为,上下级之间彼此信任,能够成为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有序、相互协作的团队。
三、德国企业文化对中航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当前,中航工业确立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目标旨在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德国企业文化中的优良成分,为优化集团文化所用。
1.企业文化必须顺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发展的需要。在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实现制度重建、资产重组,而且还要依靠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注重经济形式和文化素质的整合。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理论,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最能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德国企业文化就是如此。目前,中航工业提出了三大转变,三大跨越,其中第一条就是“由传统国企向现代跨国公司转变”,我们仅仅从企业组织形式这个“壳”上进行转变是不够的,要从文化体系这个“魂”上进行深度变革,倡导制度文化、诚信文化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需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转变,使文化成为推动中航工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2.学习德国企业文化,应学其精髓为我所用。第一,要学习德国企业的“精品制造”理念。德国企业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制定流程和标准,将低端制造放在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生产,用高质量和高技术含量吸引巨大的购买力,获得高额利润。当今世界的竞争已成为核心技术的竞争,中航工业要想获得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升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制造精品,打造品牌。要想打造精品,必须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倡导质量文化。必须加强员工的学习和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产品品质。必须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用技术领先带来产品领先。第二,要学习德国企业强烈的“制度与流程”意识。我们多数企业在管理上还偏粗放,制度的刚性不够,导致效率低下,要学习德国的流程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第三,要学习德国企业“严谨务实”的作风。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关注企业的技术、生产、经营、管理上,删繁就简,优化流程,减少形式主义,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3.学习德国企业文化,要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重人性,讲人情,守伦理,克己复礼,追求平和中庸之道。虽然当前发达的西方国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中华文化自有其博大厚重,兼容并举的优越性,很难说哪种文化更先进。但就顺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言,德国企业文化更具有优势。中航工业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德国企业文化,但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学其精华,又要注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情相融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文化。中航工业要把这个“内功”做好、做足,当内外兼修达到一定程度时,中航工业实现“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战略将水到渠成。
4.实现国际化战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学习与合作是获得竞争力最有效途径。中航工业实施国际化开拓战略,必须要拥有一批能够理解西方文化,具有国际化意识以及国际一流知识结构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诸备,建立一支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2.企业研究报告——德国大众 篇二
一、企业简介
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是我国一家实力比较强的汽车生产公司,其属于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该公司在1991年2月6日创建,是由多家国内国外企业共同创立而成,在我国是首家根据经济规模进行创建的汽车生产企业。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近些年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拥有的生产基地由原来的一家转变为三家,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达到了1万人以上,已形成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模式,每年生产的汽车类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效益,公司的整个生产和制作工艺优良,产品的种类相当丰富,而且企业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制和开发的能力;产品被销售到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出口国外,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已经达到国内国际标准。因而该公司先后荣获 “国家级先进企业”“国家突出贡献奖企业”等殊荣。公司秉承的宗旨是质量兴业和顾客至上,进而企业营造“忠诚、严格、不断学习”的企业导向和文化,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因此这就使得该企业在社会和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不仅如此,公司注重产品的研发,在其创业历程的二十四年里,公司先后推出了多款具有本公司特色的汽车产品,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也因此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一汽—大众汽车生产有限公司的逐渐发展,其在管理方面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处理,其中就包括一汽大众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采购管理环节。但是,尽管在优化处理过后,该公司的采购环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却依旧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采购管理相关制度不明确
通过在各种网站及相关文件中研究发现,在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中,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管理方面仅仅关注于汽车的生产制造,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在汽车生产过程当中比较重要的采购管理环节,因此没有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改革理念,这就导致企业在采购管理制度方面缺少革新,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正是这种不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导致一些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在一汽汽车企业曾出现的采购部部长杨宏伟案件,尽管其被当地检察院带走,但是其做法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上的增加以及经济上的损失。甚至更有一些其他采购人员为了贪图便宜,采购一些质量稍次的材料或者是设备,进而影响了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采购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历程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起步较晚,这就导致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理念及经验,没有国外其他汽车企业的理念及经验丰富。而对于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而言,其是由多家国内外相关汽车生产有限公司相互联合投资进行生产的,但是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却是由国人占主导,例如一汽企业采用的是国产化工作为导向的采购管理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造成了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采购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失,这样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在企业采购的过程当中没有办法进行合理的管理与科学的监控,增加了企业对采购管理的管理难度,进而影响了企业采购的最终质量与成效。
(三)部分采购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就目前来说,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逐渐增大,人员逐渐增多,对于其人员的管理方面,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相关部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挑战。在人员的招募上,往往会存在着招募人员徇私舞弊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对采购人员的招募并不合理与科学,一些专业性不强的采购管理人员,被吸纳到一汽— 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采购管理部门,甚至有一些采购管理人员其本身专业性并不达标,但却通过一定的“关系” 和“手段”,也同样进入到一汽—大众生产有限公司,这样的采购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性的限制,导致其在采购管理过程当中无法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与监控,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在企业的采购管理过程当中会出现“吃回扣”等现象,给企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解决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采购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采购管理相关制度
所谓的健全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实际上指的是对现有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在实际的采购环节运行基础上,对所有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展开进一步的验证与探讨(支撑性理论解释),并且相应地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采购管理的重视;通过一汽—大众生产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的采购管理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弊端, 对现存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进行专题会议讨论,例如在会议上,将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来,并且对会议上的人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记录,会议过后对这些建议进行筛选,并加以实行;还可以建立制度监测中心,即对采购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制度程序进行明确,同时控制采购各个操作步骤的关键点,将采购制度明确到各个具体的岗位权限与责任上。此外,还可以建立一定的制度执行奖赏,对于制度执行能力较佳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升职或者是加薪,而对于制度执行能力较差的员予以批评。进而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达到完善采购管理相关管理制度的目的(具体建议)。
(二)完善采购管理体系
上文提到,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由于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历程较晚及管理理念和经验不足,所以针对于该问题所采取的具体解决办法是“学习经验,总结教训”。这里讲到“学习经验”实际上指的是,对于国外汽车生产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吸取,找到其在采购管理方面的成功之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找到其成功的原因,并加以借鉴。而所谓的“总结教训”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本企业的采购管理方面的不足及缺陷进行总结,找到存在于本公司的实际毛病并加以整改。同时,管理系统的管理理念要与国际的采购管理系统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升级。
(三)对采购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审核与培训
由于采购人员专业性不强,会给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带来一定程度的隐患,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采购人员进行审核时,需要保证审核的严格与公正, 这就需要在审核的过程当中审核人员能够坚持本心,并且需要有一定的监管部门对审核部分进行严格的监控,进而保证徇私舞弊的现象不会再发生,同时也在某些程度上对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考核,当考核通过的采购管理人员进入到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内部的采购管理部门时,还需要对这些采购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主要是由于这些采购管理人员对于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实际了解还不够,所以要将企业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告知,同时要将采购管理相关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灌输,进而保证采购管理人员,对于采购管理方面能够提高相应的重视,并且增强其自身对于采购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如此一来,就大大提升了采购管理的管理质量。并且,优质的采购管理能够使得人员在采购过程当中降低相应的成本,为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节约了经济上的开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采购管理系统能够在采购过程当中起到一定的监管与管控作用,进而保证采购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实行这样完善的采购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一汽—大众汽车生产有限公司在未来的企业竞争当中增添了相当的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管理项目的逐渐增多,在生产方面对于材料的应用和相关设备的采购也变得越来越烦琐,这就需要一个强大完整并且坚实可靠的采购管理系统对其进行支持。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在采购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解决。然而提供的这些解决措施,仍需要具体落实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当中,并且对采购管理系统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面改革,才能实现对一汽—大众汽车企业采购管理方面的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上或者是在企业发展前景上都有着良好的动向。
参考文献
[1]文庭孝,王尧,刘璇.基于网络链接分析的企业网站关联图绘制实证研究——以汽车企业网站为例[J].情报科学,2013,(4):63-68.
[2]李兴国.基于顾客满意度的汽车营销策略研究——以一汽—大众奥迪汽车为例[J].价格月刊,2015,(2):84-87.
3.德国家族企业的稳重 篇三
也许在中国,“家族企业”这个形态的定义有些模糊,但是对于德国的部分企业来讲,一个普通的家族企业,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是一百至两百年,有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
艾格贝特·瑙浩斯先生现任Westmann & Co GmbH (简称WESCO)家族企业董事长,他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在自己的公司里面做暑期工,工作内容从货仓的管理员到运送货物甚至到一个很简单的文书处理。现在,他的孩子一个在国外念法律,一个还在读大学,但都对家族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他19岁的儿子就会经常和公司的合作伙伴商讨未来如何去继承父亲的产业以及如何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
当然,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家族企业不感兴趣的话,艾格贝特·瑙浩斯不会勉强孩子接受继承,他会请一些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来帮助打理公司大小事务,把家里的成员变成股东,参与股东会议,但并没有实际的执行权。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某一代孩子希望回来执掌公司业务为止。
绿色垃圾桶
1867年在阿尔斯贝格成立,最初是金属加工厂,今天141岁的WESCO的核心产品主要是日用品和垃圾回收用具。
初到中国市场,艾格贝特·瑙浩斯选择了和中国的家族企业合作的方式,即通过中国家族企业来了解中国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推介。“比如说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国外就不一样,有些使用习惯也不一样,比如说国外的垃圾桶都是非常大的,大约50多升,基本上中国很少有家庭会选择使用这么大的垃圾桶,所有这些文化差异由我的合作伙伴来告诉我,之后我们的总工程师就去做开发和研究”。
艾格贝特·瑙浩斯说,我们希望在产品上能够表现出德国人对于品质的要求,也希望提高大家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提高。因此,所有WESCO的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都有十年的保障,在不被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如果有任何的变化或不好,WESCO都会帮助做维修。
关于环保,艾格贝特·瑙浩斯在中国的合作者Steven Lien连一琪向《经济》记者介绍,WESCO的产品非常注重环保问题:从生产、喷漆、烤漆,到制形、拉伸,所有的材料都是可以回收的。值得一提的是,身为一家生产垃圾桶的企业,WESCO也是德国第一家生产环保型垃圾桶和第一家在产品设计上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企业。“即便是真的有一天我们的产品坏了,你要把它扔掉了,这个产品本身都是环保的。这是我们企业一贯到底的精神。”Steven Lien连一琪说道。
“在专利方面,WESCO的目录里面每一项产品,甚至目录本身都有专利,因为我的妻子就是专利方面的律师。”艾格贝特·瑙浩斯笑谈,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产品设计,甚至形状,还有品牌,都作了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登记。我们有一个系统,能够全球性地追查有没有盗版现象。此外,WESCO一年至少有10种新产品被设计开发出来。经过140多年的洗礼,到今天还是秉承着这样的精神: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前提。
安渡金融危机
谈起金融危机,艾格贝特·瑙浩斯并没有谈虎色变的感觉,相反,他表示自己公司至少目前为止没有受到什么影响:“WESCO在资金的流动、商业的契机以及合同方面都是稳定的,并没有受到波动;银行借款这一部分到目前为止也很正常,德国的银行目前也没有中断对许多正常企业的贷款,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形发生。”
可能跟德国人比较保守、不愿意冒险的性情有关系,金融海啸对德国一些企业肯定会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像对美国那般秋风扫落叶。原因有二:第一,银行的体系。德国的银行在贷款前会认真评估企业的信用度和营业额,在对企业做详细的分析后才会决定贷不贷款。而在贷款的过程中,银行已经帮公司做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不会发生超贷或者低贷的情况。
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力。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在金融海啸的情况下不再开发任何新的产品。但事实上就是因为有金融海啸,目前的商品无法刺激市场,才必须有更好的设计让消费者恢复对市场的信心。此外在资金使用方面要非常小心和保守,不要做过分的或与行业无关的投资,要想到投得快,跌得也快,长远稳定才是孔夫子之道。
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会不会裁人。“至少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培养一个成熟的技工需要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我们不愿意在经济低迷期的时候把技工赶回家,因为在经济复苏期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技术工人。”
德国的公司和工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长期雇主关系,在德国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十年很正常,频繁跳槽的现象相对来说比较小,德国企业主希望和员工有一种比较亲密和紧密的联系。
有几种方式是国家认可了也是推荐的,比如说合同制的工人,按照相关劳工法规定,过去签一辈子的合同,即如果企业主不炒鱿鱼,工人就一辈子在这个工厂里头干。但是现在为了灵活中小企业,允许他们签一种叫合同制的合同,即第一次签2年,第二次还是延续2年,等到再延续的时候就要延签无期合同了。还有一种情况,即原本一周工作38小时,现在就一周工作3天或者3天半,工资削减10%或者15%,而削减的这部分国家用退税的方式补给工人,这对于工人来说还是没有损失的。
自由与责任
企业永远不是孤立地存在社会之外的,而是社会的一部门。企业或多或少地承担着对整体的责任。德国企业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作出了表率作用,最重要的是他们竭尽全力努力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这些包括提供市场价格能接受的产品,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占一席位,获取由此而来的产值和利润。这些又是研发和再投资的前提条件,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创造出对国家特别重要的就业位置,并且向国家纳税。
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体系中,健康和成功的企业可以长期承担起责任,从而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德国本身有一个很强的文化就是,非常注重怎样去培训、培养下一代,比如在暑期,会有很多公司欢迎大学生来公司学习实践,而学习结束后每个学生会得到一本证书。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熟悉一些技术含量上的东西。
在德国,教育体制是所谓的“双轨制”,即学生从1年级念到12年级就高中毕业了,高中毕业后参加考试,然后根据毕业成绩申请大学。中学毕业后,德国的家长不会硬性压着孩子读大学,他们会鼓励那些觉得自己无法上大学的孩子去公司申请做学徒,而德国的公司和企业也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些学生留出学徒位子:一星期安排几天时间,同时每月发给学徒基本的生活费用,让学徒有个人收入,能够独立。
“在德国,一个八级技师的工资不比一个工程师的工资少,八级技工是很受尊敬的一个工作。我们工厂就招收了很多的学徒工,远远超过本厂的员工,这是教育体制的特点。学徒工学成之后不需要交任何费用,他可以申请厂里位置,如果有位置就给他,没有他就可以去别的地方。”艾格贝特·瑙浩斯对记者说。
在德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劳动合同。在德国有企业商会,也有工人的工会。当企业和工人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工会会在第一时间出来跟私营老板沟通,替工人争取应有的福利。这一部分不单单是企业,整个国家也都已经做到了。企业必须对社会有一个负责的态度。工会在当地很有号召力,所以,私营老板都很注重。
另外,公司很注重参与所在地区的一些文化活动。另外,各个公司用心地把产品做好,使人们的生活品质有所提高,这也是尽了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家族企业中体现着长期持续性的发展、企业生存的责任和协调个人利益及社会利益,这意味着一个健康、面向未来的企业能够在管理层交接班顺利过渡。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一个典范。既重视市场经济又强调社会平衡。经济和百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家建立一个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人们能够进行经济活动,各个经济活动又促进整体的发展。
4.一汽大众企业文化 篇四
一汽-大众奉行“竞争、和谐、创新、发展”的精神
学习是人员素质提高的源动力,超强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能使管理不断的向深层次发展。
合作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之中,中德文化的交融,良好的团队建设是工作目标得以完成的保证。
一汽-大众实践“追求卓越品质,真诚面向用户”的理念
公司坚持“内部用户原则”,贯彻“成本是第一信号”的理念,实施“面向未来工程”,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
“以人为本”,“培训优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树立人赢则赢的意识,为员工搭建成才的平台,打造优秀的团队。
公司用卓越的品质赢得用户,用真诚赢得忠诚的用户。
企业宗旨: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
用户的满意和期望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严格的质量过程控制,标准的操作工艺,高尚的职业道德,贯穿于生产经营之中。
连续不断的改进。流程再造,以创新应万变,在低成本、高效益中求发展。
用户的需求是产品战略的依据,多品种、宽系列、满足用户、成就自己。
严谨就是关爱
5.企业研究报告——德国大众 篇五
科学引导职工投身创业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很多煤企职工技能单一,思想相对禁锢,在自主创业中,显得茫然无助。企业要给足政策,做好帮扶,使他们少走弯路,保证创业的稳妥。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中,创业创新对于煤企职工来说,更有现实意义。但是要知道,煤企职工,很多人一个人要养活一家几代人,如果让他们在创业与守业中选择,他们会倾向于平稳守业。所以,鼓励创业,企业就要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最大限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如,一些煤企为自主创业的职工办理停薪留职;为他们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证照申领工作;为他们申请低息贷款。
当前,煤企正处在脱困的关键时期,后勤服务人员的分流工作是脱困重点之一。企业应激发职工创业的热情,挖撅他们当中有一技之长的人,通过与社区、实用技术职业院校等联合,对他们进行有序培训。如,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工会组织职工和矿嫂,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对其进行面点、家政、育婴等技能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让一些参加培训的职工和矿嫂萌生了走出去闯天地的想法,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煤企中先行一步的创业者,大多数是单兵作战,同样面临着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等问题。在全员创业过程中,企业应立足市场,向职工发布各类适合的创业信息,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引导职工协同创业,这样既有利于优势互补,又进免了单兵作战:如七台河矿业公司在一些矿厂的后勤部门,成立了包括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化公司,既降低了个体创业的风险,又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了经脸。
莫让职工匆忙投入新职业
煤炭市场疲软状况持续,煤炭企业改革动作频频。
笔者所在的企业虽然还未全面推行改革,但初步方案已经确定,精减机关、地面、辅助以及后勤单位富余人员,除一部分充实到生产一线外,鼓励富余人员承包矿区门面房自主创业、后勤单位搞社会化服务等,减轻企业负担。
在推行改革过程中,一些人出现了疑虑,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可能“胎死腹中”,甚至引发群体事件。
哪些疑虑呢?简而言之,就是“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某矿机关有20个科室,按照拟定的部门合并目标,机关科室将减少到10个,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科室人员面临转岗。一名长期从事党群工作的老职工告诉笔者,他都快五十岁了,转岗是迟早的事,但是转岗后他到底会干什么,连他自己都感到迷茫,对于一些机关科室的职工来说,因为长期从事党群或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接触过其他工种,转岗后到底“会做什么”成为一大问题。
一名曾经是某矿保卫科办公室文员的职工,转岗后被分配到机修厂编网车间,结果3个月受伤三四次。车间主任坦言,这样的转岗人员,从来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操作生疏,接收这类人员,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带来负担,宁愿少人,也不愿多这份麻烦。这话听上去虽有些刺耳,但转岗职工“能做什么”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一些职工响应自主创业的号召,转岗后租用企业的门面房从事餐饮、服装售卖、机械售卖等工作。为了给自主创业职工提供帮助,企业甚至采取免除半年租金的方式给予帮扶。结果一年下来,大部分职工因为缺乏市场运作经脸,所经营的店面纷纷关张。更有一些企业推行社会化服务后,因为缺乏管理经脸,服务项目屡受诟病,接不到社会上的订单,只能守着企业的一方小天地小打小闹,职工收入锐减。
推行自主创业的目的,是为企业减负,为职工增收,顾此失彼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改革。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创业项目,让所投项目有利可图,要结合每个转岗人员的性格特点、职业习惯,为他们找一条创业路子,尤其是对那些无一技之长的转岗职工,更要帮助联系相关机构、部门,为他们创业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总之一句话,煤炭市场寒气逼人,通过改革减负势在必行,鼓励创业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改革不是通过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成就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关注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把自主创业这锅饭煮好、煮熟、煮透,让转岗职工愿意吃、吃得饱、吃得香,才符合改革本身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匆匆忙忙让其投入新的职业和从事新的工作,结果只会导致自主创业失败。
自主创业也是员工自己的事
重庆能源集团最近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未来3年将对旗下40对煤矿中的19对开采成本高、灾害严重、扭亏无望的煤矿进行关闭,煤矿用工由目前的6万人减至3万人。消息传出,犹如重磅炸弹,引起全集团10万员工和家属的强烈反应。焦点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关闭煤矿员工怎么安置?
这就涉及政策——政府和企业,如何帮助关闭煤矿员工创业、谋职。
十几年前的煤炭市场,煤炭实行价格双轨制,用工也没市场化,这意味着煤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国有煤矿大多没有改制,国家和政府对国有煤矿承担着无限责任。因此,那时国家和地方对煤矿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再就业政策,包括实行税收、信贷、工商等优惠政策,是合理、可行的。
现在,煤价早已市场化,国有煤矿也改制为公司;员工全部实行合同制,不再捧着“铁饭碗”。国家和地方再搬出当年政策性关闭破产那一套,对煤矿员工实行提前退休、经济补偿等政策,已不合时宜。
然而,这并不意味当年有些政策和做法完全不可以借鉴。
比如员工内部退养政策,至今重庆一些企业还在采用。在员工尚未到法定退休年龄,企业又无法安排工作时,让其提前离开现有岗位,给予一定补助,待该员工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内部退养政策的最大好处,是承认煤矿就业梁道单一,员工普遍缺少再就业意识和技能的事实,给了员工一个缓冲余地。笔者的三个朋友,就在那时借内退政策,放胆外出创业,一个在四川做粮食生意,成为大公司老板,另两个在重庆做手机生意起家,最后也发了,为一批煤矿同事就业找到了门路。
再比如下岗再就业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下岗人员,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所在的打通镇,上世纪90年代有一家“下岗火锅”很有名,老板原是打通一矿的下岗工人,借助下岗再就业政策,创办了这个火锅店。后来该老板又承包松藻公司下属一家企业的食堂,富过煤矿一般管理人员。当然,这个政策如果与内部退养政策结合,效果会更好。
促进国有煤矿员工再就业、自主创业,不只是政府的事、企业的事,也是员工自己的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与企业不再是过去那种“生是国企的人,死是国企的鬼”的关系,生老病死企业都要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员工在企业经营不景气或关闭破产而饭碗不稳时,也应当想到自己开辟生路。
创新创效是脱困唯一的出路
4月,承压奋进的兖矿集团就创新驱动创效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但是,集团上下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转型升级、创新创效,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十年的谈资。真正付诸实施了吗?取得成效了吗?并非说这流于空谈,而是转型具有迟缓、被动、艰巨的特性,创新还需要资本、智力、市场的支持。
“企业要想发展,既需要不断提出新想法的人,还离不开搞研发的技术人员,更不能缺少化虚为实的工人。”兖矿东华重工财务总监赵立国一句话戳中了“创客”群体的三类活跃分子:创意者、设计者、实施者。在东华重工,由这三类活跃分子合力打造的“创客空间”,正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以“核心技术+成套服务”的方式,探索走“智能”制造发展之路,在高端装备制造市场,有了一席立身之地;1月至4月,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73亿元,利润同比增加1801万元。
让创新不断驱动创效,形成“长流水”。兖矿集团持续开展全员创新、合理化建议、“五小”创新征集活动。增收节支创效“金点子”征集活动,广大员工踊跃参与,共征集各类“金点子”798个。该集团还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在未来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比如让超洁净煤实验室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完善煤炭一次采全高技术装备等。
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为确保“双创”活动扎实开展,该集团设立1亿元创新创效基金,对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完不成创新创效指标的,相应扣减效益工资。
激励政策“大珠小珠落玉盘”,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兖矿集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梦想”因此可触可摸,可做可行。
“全员创新创效是唯一出路。”兖矿集团董事长李希勇说:“只有创新创效才能使煤炭企业脱离困局,否则再好的企业也没有出路。
启动小额贷款予以扶持
很多矿上的朋友都想创业,但苦于资金短缺,不得不放弃创业计划。1998年,煤炭企业特别困难,江西省丰城矿务局工会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做法:启动小额贷款,解决职工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其体做法为:工会工作人员对职工申请小额贷款的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项目是否具有创业的前景、申请人品行是否端正等,审核通过后,给予5000元至2万元的贷款。
丰城矿务局1998年启动职工创业小额贷款,先后解决了57人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另外,丰城矿务局专门召开了职工创业表彰大会,表彰了一批创业典型。现在,煤炭企业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困难时期,职工想去创业,想自己闯一闯,企业就得扶他们走一程,启动小额贷款,给予帮扶很有必要。丰城矿务局工会曾先后给职工发放小额贷款上百万元,后来贷款全部收回,受益的57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找到了饭碗,还闯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至今家住丰城矿务局工程处、年近70岁的李飞霞说:“小额贷款不仅解决了我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而且让我有了创业的勇气。”
不得不说,很多煤矿职工都有创业的冲动,但冲动归冲动,要付诸实施,却不是一般的难,难就难在钱上,难在他们怕一次性投资不成功,倾家荡产,永世不得翻身。采取小额贷款的形式,可以帮他们解决一次性创业资金的问题,加上工会在调研审核项目时,帮他们把关,进一步降低了创业的风险。有了这两项,加上勤奋,创业就不愁不成功了。
煤炭企业当前异常困难,不妨再次启动小额贷款,既可为企业减轻人员负担,又可为职工开辟一条生存之路。
【众说】
煤炭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规划,利用国企的优势,对想要走出去的职工,扶上马,送一程;对创业失败的继续留用。企业做到走的欢送,回的欢迎。这样说不准还能成就几个潘石屹或王健林那样的企业家,对社会和企业无疑是功德无量的。
——杨亚斌
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应该鼓励员工自主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放宽停薪留职年限或给予一定的补贴。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在保留原有组织关系的情况下,步入市场,在困局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在大河即将干的情况下,跳入另一条小溪,以解生存之忧。
——史玉英
搭建一个创新创业的舞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基层员工创新创业的智慧是无穷的;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比较脆弱的。给予制度的博阿正、必要的资金扶持和人性化的关怀尤为重要。有了舞台不怕没有人去表演。
——王五州
企业鼓励职工创新或创业,不仅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创新先进单位和个人,还要为主动创业职工提供资金及政策上的各种帮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卫红
要引导职工群众创新,形成创新的氛围,以“五小”为重点,落实“微”创新,营造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的氛围;要加快创新成果的认定、奖励和表彰,及时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强化对创断者的宣传,营造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候庆斌
一定要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用制度保障员工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成果,珍惜员工的劳动成果,让广大员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让创新者“名利双收”。
6.企业研究报告——德国大众 篇六
在世界三大企业管理模式中(美国、日本、德国),德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受到世界企业界广泛推崇和学习的,就连美国的企业界也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管理比美国更富有活力和有效。其特点主要有三。
一、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工广泛参与管理。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法律规定的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内部进修;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第三项主要是针对失业人员。在德国,要想找到一份工作,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三年专业职业教育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家业来从事农业生产。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就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高中学生,被企业录为学徒,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全部由企业负担。例如德国的大型客货车生产厂家慢营车辆股份公司是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1999年年营业收入100多亿马克,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把各级各层人员的培训当作系统工程来抓。培训部经理麦希先生说,该公司1988年以前,80%的领导人是由外面培训的,或者是招聘来的,而现在80%是由公司自己培训出来的。
由于德国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分优良,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职丁参与管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挑选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企业法》规定,凡职工在5人以卜的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由全厂职工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一次,职工委员会人数的多少由企业人数多少决定。职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工资、福利、安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维护职工利益,资方在涉及到职工前述利益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前,必须征得职委会同意。这种由劳资双方共同治理企业的方法优点和好处很多,其一是这种决策方式能更多的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避免短期行为;二是劳资关系融洽,减少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德国已有20多年没有发生工人罢工);三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95-1999年期间,德国实行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每个工人的产值每年提高了8%。而美国企业的每个职工每年的产值只增长了3.5%;四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比较大,形成了比较健全稳定的内部制衡机制;五是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职工利益。另一方面如职工的劳动条件、薪酬待遇等问题能够通过劳资共同协商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人事管理战略。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国家,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德国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是企业的形象问题,这种形象不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对内则主要是培养团队精神。比如海德尔纸业公司是一个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对公司人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公司将“持续、可靠、公开、诚实”作为企业的理念,不间断对员工进行价值观和传统教育,如怎样对待失败,怎样与同事友好相处,甚至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清洁、秩序以及个人的外貌举止,都不当作小事处理。不但要求每个员工知晓,还要求中层以上干部起好表率作用,这样通过企业文化把人事管理十分自然的融合起来,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凝集力和感召力。该公司生产的各种型纸占领了德国三分之二的市场,欧洲三分之一的市场,同时打入了美国市场,主营纸业年收入达到31亿马克。
7.德国企业成功的秘密 篇七
专注产品:“工匠”心态引导企业发展
专注, 应该是很多企业希望做到的。那种三心二意的人和企业是完不成大事的、也成不了气候。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 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 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 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
它们可能是“小公司”, 也可能是“慢公司”, 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 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他们做起事情来始终如一, 像一个工匠只在乎自己的“艺术”般的创造有没有带来社会价值, 而不在乎是否赚钱快。比如西门子公司, 就是在“发明的基础上创建”的公司。如果是在中国, 你一定找不出。
文化打造:培养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德国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拥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 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 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 挑战在后头”。这种形象不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 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 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
德国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出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 他们就是带着这些责任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企业对员工强调的主要是工作责任, 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所处的工作岗位或生产环节的责任。
居安思危:是德国的一种商业文化
德企高管对未来几乎总是比当前要缺乏信心, 这种对未来的悲观似乎是德国经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性格。只有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 德国经理人才感到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尊重人格、民主共享的价值观向导
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 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 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 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例如, 1994年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 大众公司在德国本土的公司经济面临困难, 需要解雇2万多名员工。然而, 公司的员工在参与企业决策时却表示:宁愿减少自己收入的20%, 把每周工作5天改为4天, 也不要让那些人失业。而同类的事情, 当大众公司在巴西的分公司也试图这样做时, 却被巴西员工拒绝了。
与所在国高度融合, 实施长远战略不图赚钱快
早年有中国媒体采访德国商会驻京办董事长伍德克先生, 他提到:德国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 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是彼此认识与理解;二是高度的本地化;三是良好的产品质量;四是实施长远战略。
他认为德国人细致认真, 中国人注重实际, 这样两种性格的人组合到一起比较合适。然而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 德国的产品要贵一些, 但德国人不打价格战, 德国人要让中国人知道, 多花一点钱, 还是值得的。
他还举例上海拜尔生产的一些假牙产品出现了次品, 但这些次品质量也不亚于有些厂家生产的正品。中方经理主张降价处理, 但德方经理坚决不同意, 严格要求将次品报废回炉。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达到质量标准, 否则便意味着企业的自杀。德国人的产品应以质取胜, 决不能坑害消费者。
常说的创新、敢于打破陈旧、注重培养人才等当然也是德国企业所一直秉承的原则。
德国企业在世界都是不以“赚快钱”为准, 也不追求快速粗放式的发展, 而是追求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他们首先详细分析潜在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前景等, 没有充分的把握, 德国企业决不轻易在市场中完成投资。
对此, 有人认为“德国人太死性”, 但这何尝又不是优点?没有慧眼定格以及坚持的精神, 何来成功?
德国有人文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与工匠的文化、信仰的文化, 有成熟的商业体系, 又何来不成功?
8.德国企业抢着处理污水 篇八
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并且要长期配备人工,可谓消耗巨大。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投资项目。
以德国杜伊斯堡市的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合建了一家独立股份制的污水处理厂。药品厂和造纸厂共占其中67%的股份,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污水处理厂由政府派人管理和监督。
这样一来,原先由三家企业各自承担的一套完整污水处理系统,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
有了这家污水处理厂,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必自己兴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开发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虽然这些企业每年得交一笔费用,但与兴建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收到的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了。同时,那些处理干净的水又会被三家企业循环利用,或者按照需求,用低于地下水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的园林和绿化部门,以及一些企业和庄园,作为工业和农业用水,这又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的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的市民生活污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其科学合理的地下管道,会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各个污水处理厂。
当然,市民并不是无偿地享受这个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交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的增收费用,德国无一人反对。这项增收的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收入。
因为有利可图,所以德国的企业都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杜伊斯堡市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只能下令暂停污水处理厂的申批。
同一件事情,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变得迥异:许多国家的企业把污水处理当成一种负担,能拖就拖,能瞒就瞒,甚至有不少企业在建了污水处理系统后,仍要悄悄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江河;而德国的企业却把这看成一种赚钱之道,非常积极地去做!
杜伊斯堡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曾经说过:“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显然不是真正的公益,因为最起码你已经为此承担了损失。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呼吁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是施加更大的压力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成为一种盈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企业研究报告——德国大众 篇九
德国冠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722年,总部设在德国汉堡,属家族性企业。冠利是欧洲最大的食醋、黄瓜和芥末的生产者,产品销往全球超过50个国家,且同时向终端用户、餐饮用户和食品加工业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冠利在欧洲内拥有10家专业厂,上市产品种类280余种。年生产和销售食用醋200000吨、甜品酱1200吨、酸黄瓜37400吨、红椰菜32340吨、醋渍蔬菜20700吨、酸椰菜19900吨。综合产量达35万吨以上。冠利产品在欧洲市场具有主导地位,出口比例达21%,出口近4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在荷兰、丹麦、法国、波兰和土耳其拥有5家子公司。
联合利华
联合利华由荷兰Marga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于1929年合并而成,业务遍及全球,目前拥有16.1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500亿欧元,每天有超过25亿人使用该公司产品。
联合利华的14个品类的400个品牌畅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冰淇淋、茶饮料、人造奶油和调味品生产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洗涤、洁肤和护发产品生产商之一。
联合利华的品牌受到各地消费者的信赖,家乐、立顿,、奥妙、力士、多芬、舒耐、和路雪冰激凌等都已经成长为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品牌。我们的产品使您心情愉悦、神采焕发、享受更加完美的生活,让您的生活更具活力。2000年购入的bestfood百仕福使联合利华在调味品界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家乐是联合利华最大的食品品牌,它遍及100多个国家,销售额达到23亿欧元,产品涵盖汤类,肉羹类,调味酱,面条和现成膳食。
汉莎-赫曼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第二大矿泉水公司, 四十年来,HANSA-HEEMANN AG始终是德国矿泉水和软饮料的领先供应商之一。根据国际IFS标准,在我们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内满足国际的最高要求。HANSA-HEEMANN的产品范围也非常广泛,矿泉水和软饮料是我们主要产品领域。分别位于德国布鲁赫萨尔Bruchsal,雷宁Lehnin,吕勒Löhne以及特拉彭坎普Trappenkamp的四个生产基地生产气泡酒、软饮料、运动饮料、功能性饮料、果汁和凉茶
埃德尔 – 赫兰斯啤酒厂
Eder & Heyland啤酒厂是一家具有区域特质且经济独立的家族企业,主要致力于酿造工艺,生产高端品牌啤酒,如小麦酵母啤酒,黑小麦酵母啤酒,白啤,无酒精啤酒,以及不添加人造糖的Brown Shuga咖啡因可乐啤酒等。Eder & Heyland的品牌不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公司也授予公司不同的奖牌,如来自布鲁塞尔的ITQI国际品味与品质研究所给予的具有卓越品味的食品和饮料的鉴定,来自德国农业协会评估的口感纯正、苦涩、丰满、新鲜的赞誉,来自比利时Monde Selection独立国际研究所颁发的品质奖杯,并且连续三年获得Grand International Quality Trophy重大金牌或银牌产品奖项,以及生态测试“非常好”的认定。科埃斯灌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KHS)
KHS集团是一家致力于饮料、食品和非食品行业灌装和包装系统的国际制造商。作为行业领航者,KHS拥有150年丰富经验,客户遍布全球。无论从瓶形开发到生产制造,还是在应用混合包装技术与灌装技术时使用的贴标机、包装机以及码垛机, KHS对每一次迎接的挑战都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如81,000瓶/ 时PET瓶的灌装能力,120,000罐/ 时的易拉罐灌装能力以及2,000个/时桶装的灌装能力,而这些只是我们众多高效产能项目以及自主设计和研发系统中的一些案例。与此同时,我们不断研究创新的新技术,如对PET瓶的直接打印技术,Nature Multipacks技术等,这都证明了KHS是一家富有创新技术的企业。
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
10.德国教育考察报告 篇十
厦门集美中学校长、书记刘卫平
前言:
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学校长境外培训班,于2002、4、11——2002、5、10对德国小学、中学、大学(含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进行考察,内容涉及“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师培训”、“课程计划”、“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等14个专题;形式有专家讲座、中德校长座谈,中国校长与德国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以及参观学校、访谈家长、中国留学生,顺利完成了省厅布置的任务。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体制及管理
(一)办学体制
德国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各州的教育状况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
德国法律规定:德国的教育均为免费。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小学学制四年。4年后,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到不同的中学学习;成绩好的进文理中学;成绩略次一点的到实科中学;成绩有困难的到普通中学;中学的学制至少为三年,但每个学生有两年的适应期。(两年中觉得不适合还可重新选择学校,如男孩子有的开窍晚一点,稍大一点学习成绩有所变化,可以到文理中学,但这必须经过老师的推荐。)这样,中学的年限实质上成为五年。文理中学主要的任务是为高校输送大学生;实科中学的学生既可上大学,也可上职专;普通中学的出路主要为职校输送人才。为避免过早分流以至埋没人才,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中学,介于上述几种学校之间。但这种办学模式目前在德国尚处在试验期,没有定论。
一般到九年以后(个别也有10年),中学的生活基本结束;实科或普通中学的学生分别投向职业专科学校,学习三年;而要考大学的学生,再进入文理高级中学读三到四年,一般为四年,通过毕业考试(俗称AbeTu,由学校出AB卷,州教育部抽一份进行考试),根据个人成绩、教师建议进入高等学校。
(二)课程计划
德国的课程计划由联邦政府(教育部)制定,开设的课程有:德语、外语(英语或法语)、数学,这三门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社会学、宗教、体育、艺术(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为基础课,每个学生必须选修其中的六门,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选修到七门;学生毕业证书里有主修课、基础课、毕业考三部分成绩记载;
德国中学每周28——30节课,每节45分钟;
教材由州教育学院具体编制,各学校可以选择本州提供的教材,也可选用外州的教材;对此,州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指令;但根据联邦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大多数学校在州范围内开设的课程及选用的教材大致相同,有差异也只是在个别的选修科目的开设上。
(三)管理体制
在德国,教育的各级政府及学校的职能是十分明晰的;
(1)联邦政府(国家教育部)的职责主要是协调16个州的工作,探讨制定国家教育发展的计划;
(2)州政府(州教育部)主要提供课程标准、计划;教师录用考核(证书),校长的选配,教师的进修计划,教材的提供,工资的发放;
(3)城市教育局负责学校硬件的投入,监督是否执行了州的计划,专款是否专用;
(4)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州的计划(课程计划),正常的教育工作;
总的说来,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明,也比较单一,且比较宏观。
在上级行政部门里,有相应的许多机构,各自干着自己的事,互不干涉、扯皮。比如:教育学院隶属于州教育部,其三大任务为①编写教材,②出一本教师培训计划,里面有300多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在每个州的城市,大都设有培训点。以黑森州为例:全州有12个培训点。③出三期教育信息方面的杂志;这些工作由40个专人负责;德国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投入巨大。以黑森州为例:州财政收入每年200亿,投入教育(基础)25个亿;另外还有城市这一级的投入(学校的硬件,房子、操场、计算机、桌子等);据当地的官员介绍,每年投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经费达40几个亿;这是令我们十分羡慕的。
(1)校长的选拔及教师的配备
当某一学校出现校长职位的空缺,由州政府向社会公示,凡具备相应条件(如有管理经验,任教一定年限,接受过管理培训)的人均可报考,然后由州派人考察:听课、面试(谈话),最后由州教育部任命。
德国的校长为终身制,基本上不流动。
教师必须上大学4——5年,毕业后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然后到学校实习两年后再考一次,合格后为正式教师,也是终身制,视为公务员。校长无权解聘教师,实在不认真工作的人要由州一级教育部来解聘。
由于教师的入口很严,因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二、从学习和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为人的成长提供多种选择
如前所述,从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学生就进入不同的中学了。有的进文理中学(成绩较好的);有的进实科中学(成绩一般的);有的进了普通中学(成绩较困难的);有的进入了综合中学(一时拿不定主意的);为了避免过早地分流埋没了学生的才华,德国的中学一般设有两年的适应期;两年之后再进行选择,这样就避免了过早分流带来的盲目性;即便这样,中学的三年后还可进行选择,比如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了实科中学或普通中学,他还可以经过申请、考试推荐以后到文理中学以备今后上大学;如果在实科中学已经毕业,他能通过补习等渠道得到AbtTu考试,他也可和文理中学的学生一样进入大学;在大学期间,如果因基础课不过关,学生有权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但将来找工作相对难一点,薪水低一点)。总体说来,教育体制给学生提供了不同年龄层次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自己的发展趋向。实际上,不能要求他们接受同一水准的教育,按其特点不断分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适合的水平基础上去发展,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好办法,或者说,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合理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学有所用、所用其才。其实,这是一种教育平等的思想。也十分有利地引导家长合理、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举一个例子:某公司的老板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好,他便让孩子选择了实科中学。当很多人说他:你的家庭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上文理中学,而要去实科中学呢?老板说:孩子成绩一般,他也不是上大学的料。让他上实中,再上职校,学点谋生的本领吧。现在,孩子在银行工作,已经挣了几年的工资了,而他的同龄人还在大学应付考试。对此,老板十分满意。像这类事情,在德国有很多。反观我们的做法是:千军万马都去挤普通高中,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带来了大量的不合教育规律的问题,结果是:学生学得死,教师教得死,大批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又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做,高不成低不就,生产的第一线缺乏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从德国战后几十年经济崛起的事实,我们应当看到德国的教育培养了大批熟练的高级工人有关。这一点必须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补充一点:在教师培训上,他们也是遵循“选择”这一宗旨来为老师服务的。具体做法是:由教师进修学院提前一年让老师“早知道”,把要培训的内容来个“安民告示”,每年列出有三、四百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提前做好计划。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培训方面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搞临时突击,搞所谓的创意。顺便提一下:德国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法。这点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二)小班化设置,使教师有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受教育者;
德国法律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2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33人;其道理在于尽可能让每一个教育对象能得到教师的关爱。由于近几年来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生数均在法定线以内。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形时,学生动手做题、游戏时,老师都能和每个学生说上话,老师都能帮上忙。
由于学生少,班级的空间大,教室里堆满了各种教具,教室的布置十分生活化:墙上挂的是学生的图画,四周堆满了书架,摆上文具;还有洗手池、沙发、游戏的地方。这样,孩子到学校来感受到的是“乐园”,比家里更有趣,学生怎么不喜欢学校来呢?
中学高年级的教室当然没有玩具,但他们很多教具就堆放在教室的后面。由于学生少,凡是动手的作业,一些辅助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拿、去放,显得也十分井井有条;如果我们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拿、去放,光整顿纪律都得十来分钟。
应该说,小班化是教育平等的一个发展趋势,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试一试。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里,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从我们听课的课堂上看不到老师厉声叱喝,也看不到老师有什么“尊严”。我想,德国人没有必要在我们面前装出一幅上公开课的样子。在课堂里,如同在家里一样,老师有时会和学生一起坐在桌子上和学生讨论。学生进出教室也十分随便,但没有看到学生做一些与学校要求相去甚远的行为;有时学生有说话现象,老师也只是一个动作、一个暗示,最多让大家静一下,学生实在静不下来,老师也不吹胡子瞪眼;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坐在凳子上,而且随时打断老师的发言;下课后,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老师也不厌其烦地给以讲解;由于我们这一行“外国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好奇,有的学生就跟着我们进了接待室,校长通知开会了,有的学生还不离去,校长也不再赶他们走;据家长介绍,学校组织的活动是不多的,但老师经常自己组织班里的学生搞活动,往往是自掏腰包,而老师过生日,学生往往发愁几天不知给老师送什么礼物?从我们观察的以及听来的,使我们感到:德国的老师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平起平坐的人,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半点“师道尊严”,倒是学生有几分“学道尊严”,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服务,他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从这个意义出发,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建立一种互动的良性的师生关系,进而共同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认识与实践,值得中国的同行借鉴、吸收。
(四)贵在养成凡是到过西方的人都会感到西方人文明、行为规范到位;红灯停、绿灯行,在中国很难做到的事,在西方做得很好;不乱扔纸屑这是中国校长头痛的问题,在西方的学校不存在;公共场所说话小声这在中国是“不可理解的行为”;上楼梯右行也是他们十分自觉的行为。难道这是西方人天生的素质?显然不是,教育的养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的玩具里,交通规则积木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通过游戏内化了他们的交通意识;还有州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爱乡教育;还有国家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国际(主义)教育。
在小学中学,见了客人要主动问好;课前老师将客人介绍给学生,鼓掌欢迎;下课后,学生会主动搭话,显然,这不是一次两次的引导,而是多次的教育养成;在学校里,孩子们个个都很大方、很大胆、很主动,善于表现。
学生说话声音大了,老师会暗示,学生的声音就会小许多;
上楼梯,见了客人都鞠躬问好,都让道右行;
在中学,学生自己搬运实验器材,井井有条,而这些在中国是需要老师帮助的;
在课间休息时,有学生在打扫卫生(用夹子夹拾地上的纸屑——整个校园并没有几片)。
我想,这与德国的学生在学校感到学习很快乐有关系,因此,老师家长要求的,他能做到的他一定去做,做不到的老师也不要求;从德国的养成教育看,它很实在,也很简单;而中国的学校教育,什么都统,什么都管,且有的口号提得过响,“游戏”太多,标准提得过高。结果呢,到了大学还得补小学的一些常识课,还得从头抓行为规范。德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永久不变的。只有符合实际的、简单的、才是最有利于执行的。现在看来,我们学校教育要求过多过高也不利落实;有的违背孩子心理发展;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龄有逆反心理;再加上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的负面教育,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弱不禁风,效果甚微了。
(五)教学中的民主教学思想
前面谈到,德国的老师没有“师道尊严”,师生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这为民主教学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教学中老师讲的时间绝不会超过10分钟,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一起探讨、一起商量。即使是小学,老师也只是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而绝非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听众、容器,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永远感到有人在帮他,而不是给老师“打工”,而不是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压力重重。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到游戏区里游戏,也可以帮同学做,也可以去做别的事,老师绝不干涉;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一是没压力,二是可以抓紧做完作业玩游戏,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近几年来,德国移民很多,每个班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孩子们不论肤色相处都十分愉快,我想,这与教育界的民主教学、平等教育思想多少有关吧。德国的同行认为:教师和学生配合好,学习才有动力,才有可能提高教育质量;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积极创造一种促使学生学习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步。再者,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没有民主的学习氛围,孩子的成才将是十分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去分析,德国同行的认识与实践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多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可是学生是和谐地发展吗?学生找不出问题,学生不敢大胆提问,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大学毕业后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是不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少,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有关呢?
缺乏民主的教育是一种僵死的教育;缺乏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不了教学质量。
在学校管理中,每个学校都有校务委员会,由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学校里的财务开支,均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最终由校长来执行。对教师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由校务委员会的老师或校长来帮助提高、听课、讨论、商量。总的说来,在学校管理中,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都十分融洽。校长和教师都能处在一种宽松的氛围里愉快地工作。
(六)教会不如会学——德国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教育思想里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且今天也正在被许多教育工作者们实践着。问题是:教材的繁、难、偏、旧;高考的沉重压力使得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己学,教师还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主要演员,教学还是“一言堂”。让学生学会学习还停留在少部分人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与行为;而在德国,从小学到大学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实践;就我们听过的课而言,老师上课自己讲不到10分钟,剩余的时间就是学生动手做,或作业、或实验;老师只是指导、启发,或动手和学生一起做,学生和学生协作做;到大学,老师(教授)不讲课,只是听学生讲,问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一个题总要尝试不同的解法;或者是看你能提出什么有质量的问题;因此,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始终在一种自己找“食”、自己开“锁”的一种情景和氛围之中。我想,学生学会多少倒是次要的,这种教学实践促使了、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现在新课程改革倡导“过程的体验”应该是十分科学的理念,应该坚持下去。据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孩子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占倒数第五,这个事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并让它回到它的起点上。德国同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与兴趣,不仅要从课本上学,还要从社会中去学,从家庭中去学;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学习的能力。
(七)关于音乐课的改革
最近德国教育部要求所有的中小学音乐课必须聘请音乐家到校上课;因为他们认为,德国是一个音乐家辈出的国度,而近几十年来成绩很小,没有出现贝多芬这样的大家,有一种紧迫感;二来他们认为音乐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做出这一重大改革。而我国的很多学校把音乐、美术砍掉来冲刺中考、高考,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将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从人的努力发展来看,音乐能给人以良好的素质,能帮助提高审美志趣与水平。德国同行的举措,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学校间中高考的竞争,有时是不择手段,音乐课没了,美术课没了,校园里没有歌声,晚会上占主导的只是情呀哥呀妹呀之类的流行歌曲。真正的好的作品、传统的作品学生根本看不懂,难道这就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天天喊素质教育,喊如何如何创新;却没有把最基本的课程开齐、开好。关于素质教育,最起码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国家颁布的课程开齐、开好;不能因为多考几分而与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
(八)实事求是地发展硬件
德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但德国的学校操场比不上中国的重点中学,电脑比不上一般的中学,有体育馆的更是了了无几,其他设备也很一般;校长们开玩笑说,德国的中学很少能评上二级达标校。但是德国的硬件很实用,比如中小学里玩具、教具应用尽有,这些东西又能花几个钱呢?每一节课他们总能用上那么一两件与教学有关的东西。其实,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就是看教具的准备,换言之,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教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我们呢?似乎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建设”,倒很热衷于“电脑”,试想,哪一个学校的电脑是充分发挥了效能?百万元的电脑有30万的效益吗?我们教育部门制定的评估措施、政策适不适合中国现有的国情?大量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而有的学校大量的设备闲置,岂不是太大的浪费?小平同志告诉我们“我们党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教育界做到了吗?
(九)人人羡慕的职业——教师
在德国,教师这一职业是令人羡慕的,稳定,收入不错,压力也不是太大。每天上半天课;早晨8:30——13:30;每周上五天;学校没有任何强硬任务;什么高考、中考、课操、教研组活动、开大会,写论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等;即便是参加培训(要求每年两周,可分散也可集中完成)吃住也是由政府解决。学生中出的问题,该由青少年局管的就由青少年局管,该由家庭管的就由家庭管,学校没有大包大揽;相比之下,中国的教师工作量太大了,班数大,人数多,压力大,应付的面很多;承担了许多不是由学校承担得了的工作——且没有什么效果;当然,有的工作由于国情不同不能照搬,但丞待确实应该给老师减负,不能把老师、校长拖垮了,不能给他们太多太大的压力了。在口口声声抓素质教育的环境下,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市县领导还津津乐道中高考排名,这怎么利于减负呢?抓了一年的中小学减负,现在不仅回潮,且愈演愈烈,初中生补课补到下午6——7点,这分明是摧残人才,摧残教师;学生和教师都处在一种十分浮躁的工作氛围之中,加之班额大,工作矛盾多,极不利形成良性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氛围。在德国的学校,我认真仔细地观察了一个情形,即德国学生近视率不到5%;而我们却高达40—50%以上,触目惊心哪;难道让下一辈都戴着眼镜去开飞机?去当兵?去保卫国防?去建设祖国?
(十)大学体制的严格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
本来,大学的办学不属于我们的考察范畴,但既然是搞教育,了解一下也是对我们的工作有益的。
德国的大学是典型的宽进严出。
什么是宽进呢?凡是过了AbeTu的都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上大学;但是上大学并不等于人人都能毕业。拿工科的学生来讲,仅基础科就有60%的人被淘汰;而及格过关的分数仅为30分;那么这些过了基础科的人,继续本专业的学习,前后经过6——7年的努力,方可得到大学的毕业证;而基础科毕不了业的同学,则可以选择相对好念一点的理科大学、文科大学;或者降到理科类的专科级学校。虽然,最终大多数人也能拿到一个大学的牌子,但在就业时,由于所读年限不一,专业不一,薪水也不一样,这种严格的考试,一是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二则为中学的分流创造了条件,既然上大学毕业这么难,不如去学个职业,学一技之长,早早出来工作,这样,就避免了千军万马挤大学这个独木桥的现象。
小学松、中学略紧、大学严格这种体制的合理性在哪里呢?做为小学,则是学生当玩的年龄,学生轻松一点理所当然;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多一点任务是合理的;到了大学,人相对成熟一些,理应认真严肃地对待上大学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正三角关系。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小学中学的学生压力很大,尤其是中学,整天有做不完的题,没有时间去做一些适应学生身心的事情,使得学生的发展很不健全,除了做题,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到了大学后,压力没有了,自控力差一点的学生,连基本的行为准则都不能遵守,逃课、旷课、违纪,最后还是毕业,害了谁呢?一是自己,二是社会。
中国的大学也可以搞“宽进严出”,以缓解高考的压力,问题在于中学、大学的教师是否有诚信来保证推荐质量和毕业成绩。德国的教师、教授十分看重自己的声誉。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我们的中学、大学如果也能做到这一点,减少一点关系学,多一点学术道德才能保证大学的“宽进严出”的质量。
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真正做到宽进严出,而不是宽进宽出,那么,对于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对中学课堂上教师把更多地时间用来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学习,那么,中学生的素质会大大得到提高。
(十一)、校长职责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在德国,校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学校的教育日常工作。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选择教材、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没有额外的任务;
上级行政部门的职责负责校长、教师的选配,教材的提供,教师的培训,教育计划;对学校办学状况的抽查;
反观我国的校长,一年到头疲于奔命,不仅要解决校内的矛盾,还要应付周边的关系,完成上级不断派下的任务,什么安全要管,计划生育要管,盖房子要管,内部奖金的分配要管,高考要管,中考还要管,每一个校长的头上,都有若干个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整天处于应付之中,结果该管的事没管好,该做的事情没做好。没有时间充电,没有时间反思总结。加之“政绩”的功利思想,显得比较浮躁,不能坐下来认真地研究教育规律,也不敢去按“规律”办事。教育行政部门也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责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社会系统比如社区、关工委、团委、家长应有的工作不应由学校、教育部门来承担。
(十二)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在德国,除学校外,还有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机构:青少年工作局。其职责一是监督社区落实教育法规;二是帮助学校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举例说,学生在校不写作业或逃学,经学校教育不思悔改者,青少年工作局将出面协助学校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这样,学校不至于被几个不学习的学生搞得鸡犬不宁。
整个国度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满高的。由于社会规则的到位,很大程度上人们遵守得不错,比如交通规则、卫生意识、待人接物、女士优先、公共场所不吵闹等等。据当地的同行介绍,大人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做给孩子看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错事被孩子看到了,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德国,我们亲自看见一行人穿越红灯,旁边的小孩就问大人,他为什么要闯红灯。而这个大人被搞得很狼狈。因为,小孩看到的与大人教的不一样。而违规者常常被家长、老师视为最没道德、修养的人。在这种大家都比较自觉遵守规则的社会里,孩子得到的是学校与社会一致的教育,她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当然,德国也有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吸烟现象、怀孕现象,可能由于法律没过多的限制,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属于正常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德国同行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我们大致一致,但我们在动员社会、家庭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德国教育之不足:
2002年元月,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几十个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中,德国排在倒数第几位。对此,德国同行这样解释:(1)移民子女过多,而这些子女很多德文都没有过关;(2)测试只局限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不能反映德国教育的真实一面。而我们认为可能存在有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难度及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偏少,平时没有考试;
2、计算能力偏弱;
3、每天学生在校时间过短,自觉性强的学生好一点,自觉性差的学生回到家里可能温书的时间不会多;
4、学校对教师没有考核,管理过于松散,全凭教师的自觉性,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
5、学生中吸烟现象严重,这可能与法律的某些规定有关。
三、感受
为期一月德国之行结束了,它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过去,虽从报刊上也看到过一些文章介绍(经验),但毕竟没有眼见,没有亲历,这次培训,一听专家讲座,二到学校听课,给了我们许多直接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德国同行对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主要有:(1)学校教育的功能的定位;(2)校长的工作责任与权力的定位;(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的培训工作及要求;(5)社会对教育的支持;(6)不求硬件,只求实用;(7)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8)小班化教学;(9)养成教育。
2、借鉴要符合中国的现状,不要照搬;
虽然德国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但也有许多我们认为不适宜的。如:对教师长年没有考核;学生出了校门基本与学校无关,即使学生犯罪也无关学校的事;课本的知识容量过小,以及小班化教学都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符合校情,千万不能“邯郸学步”,丢了我们自己的长处。
3、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不能仅从某一个层面做,而是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比如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改革高考,否则,素质教育永远是一句空话;又比如,学生的分流(不是淘汰),就必须对教育结构从小(学)到大(学)做巨大的调整;还要丞待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否则,学校里教育的行为规则,学生回到家里不如父母的几句话,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两面人。德国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德国经济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中国教育的发展当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合理吸收他们的一些经验,尤其是课堂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对于促进我们的素质教育有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
四、建议:
通过培训,我们有以下建议: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树立“人”的教育的观念至关重要。
2、积极推进新一轮课改,这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要抓到底,不能仅为了考试,而毁掉学生的身心。
4、上级部门在制定某些条例方面要实事求是。应该将学校建设的重点引导在软件上。
5、学校功能及校长的职责要有明确的定位。学校不能承担不该学校承担的工作,尤其是其他行政部门摊派给学校的工作。对学校的各种评议、考核应有度。
6、教育经费要做到充分有余,不能做到的也要做到逐年增长。
7、制定有关法规,划清意外伤害学校应承担的责任。
8、九年义务教育的模式不能过于单一,借鉴德国分流的做法,建议在初一可做探索、加强一点技能培养、训练,结果可能会比单纯地学文化好一些。
9、高考改革要起到引导基础教育改革的作用。
10、对全社会重教宣传(包括教改)要加大力度。
11、加大对外宣传、联系的力度,尝试办一些中外合作办学体。
12、外语教学在中国入世的环境下要有快速突破。
11.德国威能 百年企业拥抱年轻 篇十一
这家来自德国的老牌采暖系统企业,已经成功入驻阿里,成为了第一家与天猫进行官方合作的采暖系统供应商。这家百年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已然走到了国内一众年轻企业的前面。
“我们要关注老百姓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习惯在网上采购,我们在今年的双十一之前,就安排了威能的O2O商店上线。”
家居所需的各种新型供暖用品,虽然多年来一直处在快速扩张的状态,但仍被普遍视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之一。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带动下,为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威能也开始积极寻求由传统向互联网模式转变的路径。
此次与威能进行合作的阿里天猫商城,是我国最受欢迎的互联网电商销售渠道,拥有数以亿计的忠实消费群体。在其积极发展O2O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引进威能这样具备行业顶尖实力、国际化视野的明星企业。
而供热系统本身,也是一个非常符合做O2O的细分行业。
如今消费者对于取暖用品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壁挂炉、恒温设备等都被视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各种规格、花式繁多的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一般来说,产品在普及之后,差异化、高端化的需求将会逐渐旺盛,各种定制化产品兴起,为O2O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威能面对正在快速增加的客户需求,仅靠布局线下销售渠道,显然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此次联合天猫进攻线上销售渠道,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销售服务能力。威能成功拓展出互联网销售渠道,并形成了“线上平台展示、预览下单+线下个性化服务、设计施工”的O2O营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绝佳的消费体验。
王伟东认为,我国北方的采暖布局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总体来看中低档产品占绝大多数,因此威能产品在高端补充和改造方面将有很多机会。而在淮河以南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置办采暖设备,特别是更精致的、定制化的采暖设备,以提高其生活品质。
想要服务这些需求多样化的中高端消费者,网络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线上合作效果看,王伟东这步棋走的非常成功:“整个10月,我们的成交金额达到了300多万元,11月天猫销售火爆,突破1000万元,应该不是大问题。”
互联网经济相比传统商业形态,最为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全方位地满足各种顾客的不同需求。O2O的模式,更可以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做到近乎极致。
“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把产品便捷地送到用户家,还将产品的设计安装、系统设置、最后的调试一并解决。线上交易,线下执行,网商渠道和线下七八百家门店无缝衔接。拥有这样优质的产品服务系统,我们自然对此次天猫双十一活动期间的表现充满信心。”
紧扣时代脉搏的创新精神,不仅让王伟东自信满满,更让这家来自德国的百年企业,在历史的磨砺中,始终保持充沛的发展动力。
12.德国农机制造企业给我们的启示 篇十二
试验装备和检测平台越来越重要
德国农机企业产品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的在线监测和下线检测, 检测程序和防错系统已经标准化到生产程序之中, 既降低了人工成本又使产品质量可控。
德国农机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线下检测。在科罗尼公司投资850万欧元建成的“青贮收获机模拟检测实验台”旁, 我们发现, 每台收获机下线后, 立即对行走轮扭矩加载、负重加载、模拟爬坡等性能进行检测, 检测时间4小时, 以确保收割机的可靠性和装配质量, 从而保证收割机在客户手里不会轻易损坏。
对一些非关键部件的试验和检测, 德国人也是非常认真的。菲茨曼公司驾驶室的防雨性能检测是从各个角度向驾驶室不间断地喷水达10分钟, 以检测防水性能。艾乐宝公司从四个方向向箱操作手柄加载搬动, 进行疲劳性能检测。
在德国, 产品在线监测也同样重要。在易福门, 任何一个电器元器件只有激光扫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哈威阀门加工中心在线密封性检测也成为标准化的配置。
我们发现, 德国的农机制造企业无论是机械加工件还是装备部件;无论是收获机整机还是很小的零件, 加工流转过程都要经过检测, 获得检测数据后才能作为产品交付。这些都值得中国的农机企业学习, 也意味着试验装备和检测平台建设对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将会越来越重要。
产品研发要有资金和试验装备作保障
德国农机企业很重视研发资金的投入。据雅歌斯托辉介绍, 该公司每年利润的50%用于产品研发, 科乐收公司年销售额的5%用于科研经费, 采埃孚公司去年投入研发的经费为9亿欧元。充足的资金投入为研发的持续进行提供了保障。
另外, 科学的研发态度和试验手段也是德国企业产品具有竞争力的最主要原因。据介绍, 菲茨曼公司为用户设计一个个性化的驾驶室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仅安全测试和性能试验就需要1年半。测试项目包括顶棚抗挤压安全测试、振动舒适性能测试等, 全程通过电脑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 从而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无独有偶, 爱乐宝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一般为18个月, 其中测试就需要6个月, 仅操作手柄的试验和检测, 就要进行耐腐蚀性试验、耐疲劳性试验、耐高温性试验、低温冰冻检测等项目。
德国专家认为, 如果在研发阶段没有对产品进行试验或验证, 那么就是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检测后移给用户承担, 这种代价是巨大的, 浪费也是严重的。虽然检测平台投资不菲, 但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费用、试制费用和田间测试费用, 能够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 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重视制造工艺和专业化的生产线
实现“制造一致性”的企业一定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制造一致性”必须依赖好的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来保障。德国企业认为, 能够用机械的地方一定不要用人。因为人工成本是最高的, 而且会越来越高。另外, 只有机器才能实现制造的一致性。而农机产品品种多、批量小, 因此很难从市场上购买到适合自己的, 比较满意的工装和生产线, 必须拥有自己的工艺师队伍和工艺技术, 因此, 他们高度重视制造设备的投入、工艺设计和管理。
哈威公司的主要设备都是5年内的新设备, 智能化程度很高。该公司认为, 只有智能化的设备, 技术升级周期才会缩短, 才能走在竞争的前沿。哈威公司阀体加工中心上配备了240把刀具, 可以智能选刀、自动换刀、自我纠错。这些加工中心的液压系统和元器件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科乐收公司收获机的钣金件, 机器人焊接占80%, 焊接生产线、翻转台架、零部件夹具、移位车辆等都是依靠自己的工艺设计师来实现的。
可以说, 这些公司的标准作业生产线和专业化的加工装备, 是其保持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竞争手段。
智能化制造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农机是很复杂的产品, 一台大型收获机有1万多个零部件。如何保证零部件的采购组织、生产配送、市场服务供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德国农机制造企业的零部件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都实现了高度智能化的管理, 参观的10家企业都在使用立体仓库。其中格立莫立体仓库的机器手取件速度是每秒7米;科罗尼立体仓库领取已停产10年的旧车零配件, 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哈威公司采取模块化的生产, 接到订单就能迅速地把这些模块调集齐全, 组织生产;而通过信息化远程控制, 雅歌斯托辉可以管理远在捷克的工厂, 使其科学地进行过滤器装配、滤芯涂胶等工作, 完全没有距离上的障碍和组织上的困难;采埃孚通过实施二维码标注管理, 使每一个材料和零部件实现了快速流转, 在生产车间的积压时间不超过4小时。
小单元生产模式提升品质
综观德国农机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 大多采取小单元的生产模式, 进行独立核算和考核。比如采埃孚的行星齿轮箱, 从箱体加工到装配再到质量检测, 在一个封闭单元里, 由一个人来完成。科罗尼公司采用部件电泳, 脱粒室等焊接装配好后再去电泳, 能够保证底面合一和颜色一致。该公司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面漆用水溶性油漆电泳, 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喷漆工艺,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涂装质量, 降低了环保治理费用, 使工人的工作环境更为清洁。绿色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在哈威公司的车间里, 地面、加工中心的台面、机加工的工件上都看不到一丝油污。车间安装了空气过滤系统, 对空气中吸附的油污进行分离回收, 大大提高了车间的清洁度, 提高了液压件的制作和装配质量。艾乐宝公司管理者上班不开车、不打领带, 工厂全部使用电动汽车运输, 建有太阳能光伏发电, 使用可再生的能源,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汽化系统得到100%的循环利用。
优秀员工是培训出来的
13.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 篇十三
一、他山之石———德国职业教育的超前性情况
(一)办学体制与模式的超前
在办学体制上,德国的超前做法是创办了双元制大学。以前,双元制的办学模式只限于一般职业学校,但自1972年以来,大学也开始有了双元制的模式。本次考察表明:双元制大学的学生不但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还可通过在校企交替学习的方式,完成本科学士学位的学习。在双元制大学体制中,高中毕业学生首先接受企业的考核、面试,与企业签订合同,而这个企业是与该双元制大学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换言之,该企业得到双元制大学的认可。只有企业认同的高中毕业生,才能够进入双元制大学就读。也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认可实际上是一种入学考试,通过企业考试(包括口试)的学生才能进入双元制大学的校门。作为试验,有的学校整个都是双元制大学,如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有多间分校),也有一些学校实行部分双元制,如在应用技术大学内开设双元制大学专业。与学生签订合同的企业在学生入学期间,必须支付学生的工资,第一年500~800欧元/月,到第三年可获得800~1300欧元/月,若在大公司或一些比较好的公司,甚至可拿到1200~1500欧元/月。双元制大学毕业生的薪酬通常也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要高。
双元制大学有下列优势:
(1)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大约30人/班,属于小班教学,效果好。
(3)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校老师上40%的课,而外聘的有经验的教师上60%的课,这使得接受教育的学生能得到实际经验的传授。
(4)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实用性强。
(5)在学习职业技术的同时还取得了较高层次的学历。
(6)校内所有的硬件都由州政府负责。外聘的教师根据工作量支付酬金,学校无需为学费等收入伤脑筋。
(7)所有的学生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不存在学校资助的问题。学校也无需花费精力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可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
(二)专业设置的超前
在安倍格·魏登科技大学,我们看到了超前设置专业的做法。这所高校设置了医药技术、专利工程、人工材料等新的专业。据其副校长介绍,有些专业可能现在不怎么受企业的欢迎,但以后受企业需求的潜力很大,学生将会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如人工材料、环保、媒体技术与生产等专业。他们认为设置面向未来的专业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校方认为,他们能与其他企业单位紧密合作,其信息交流沟通是十分频繁的,是非常有成效的学校。
在开发这类超前的新专业时,学校是如何做到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答案是:学校要与企业界商讨。
开发新专业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从合作中获得启示,从而开发新的专业。一般情况下,由院长、系主任收集信息,经讨论有新的设想,然后进行评估,将相关报告提交给校长,校长将其提交给高校委员会讨论。委员会由16人组成,其中一半即8人来自企业,报告在高校委员会通过后还要找相应的企业讨论、评估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将来是否会受企业的欢迎。此外还要做问卷调查之类的各种调查,看这个新的专业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一旦课程设置定下来后,再提交给高校委员会决定颁布实施,这时若高校委员会不能通过,会提醒再进行加工、细化、补充再提交。若通过,就报到州科学文化部让其颁发许可证。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若通过,还可获得州政府给予的教授编制。
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开设新的专业,而且是超前专业呢?这主要考虑到德国的国情:今后德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年青人越来越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虽然巴州人口到2020年还是呈增长态势,但之后便会下降。因此巴州的学校既要考虑现在的专业是否还能办得下去,会不会被砍掉,又要考虑今后10年的竞争,要不断改革,有可能会合并一些专业,才能保持学校的长久优势,作为学校有长达十年的时间思考。因此,必须改革,创办超前的专业会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并且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以科研带动教学
1.在考察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时,发现该校的摩擦焊接是一项正在完成的研究。据校方介绍,这是一项源于学生设想、教师帮助将其实现的研究。该
项研究不但教师参与,学生也参与,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生产了三台机器(每台售价700万欧元),他们希望将新机器卖到国外去。这项研究表明,该校在摩擦焊接方面的研究是走在企业的前面的。
2.在组织学生实习的环节中,也有超前的做法,就是将学生送到海外,在其他国家进行实习。如与中国的江苏合作,将学生送到中国,与当地的德国企业合作,开发一种用一般柴油机使用植物油的技术。目前这种到海外实习的做法已有很多,学生可到很多国家去。到海外国家实习,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从多方面获得信息。
在雷根斯堡科技大学,其学生的实习已超越国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超过50个国家实习。学生不但能了解到德国的技术,更能通过海外实习了解甚至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
这所大学虽然以教学为主,但也鼓励教授进行科研,并提供很好的环境让教师进行研究,不但研究生可以参与研究,连本科生都可以参与研究。学校认为,让教师参与科研可让教师的水平获得提高。一个阶段之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束,回到教学岗位上,其专业水平将会更高。但该校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一定要搞科研。
这所学校在招聘教授时,开出的条件是:博士;五年的企业从业经历。当然还有其它条件。这意味着该校的师资结构将会得到优化,使其“双师”型落到实处。在安贝格·魏登科技大学招聘教授时也有同样的要求。后来的考察发现,几乎所有这类大学招聘的教授都要求有五年的企业工作经验。
3.在埃克特职业学校,在大师傅层次的培养中,有一些做法也比较超前:如像培养研究生一样让学生来做一个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涉及专业领域方面的内容;二是企业组织的内容;三是专业全面的引导。这些项目通过到企业考察后获得,通过长达一年左右的项目实践,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之后还要求学生返校后写出一篇详细的报告。
4.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教授从事科研项目。首先,教授从企业中来,带来企业的技术与观念,再将其输送到教学中。在合作中,企业会提供项目经费,例如一个针对减少汽车发动机耗能的项目,奥迪汽车公司为其提供了相应的经费,甚至提供设备。这种做法有利于学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职业教育教学手段超前与训练方式超前的一个案例是,在马格德堡VDTC(虚拟开发培训中心),我们看到了以三维技术建模的最新多媒体展示技术:一个6米高、直径达16米的环形大屏幕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体验。它不但以三维建模的全新动态展示,还能以互动的形式进行训练。高成本开发,低成本运行,是该系统的特点。本次考察中,看到三个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的案例:一是空客380飞机的虚拟维护展示;二是老式火车的虚拟运行;三是机床加工金属的虚拟运行。三个例子充分说明虚拟的环境设计得当,可作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手段与超前性的实训方式。此外还展示了不少其他的设计运行案例。
德国马格德堡虚拟开发培训中心的思维是:在虚拟的环境中教学。这种模拟的超前性训练手段能满足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具有生动性、交联性和透明性的特点,允许操作出错,能降低对时间与空间的依赖性,能自主掌握学习,更好地安排时间与地点。这类开发的成本高,但使用成本低。这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与学校、企业以启示,要开发这类系统时需协同操作,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此外,在一些学校远程教学的课件设计方面,运用了三维动画技术(将难以观察的细节用三维动画技术进行展示)、互动技术、实时可视技术等,是教学手段超前的一部分。
3.西门子公司的整体战略之一是通过教育扩展市场,即销售产品,还搭配使用产品的人才,其中一种做法是向学校提供模拟加工软件、提供师资培训、合作开发教材、提供英文版教材、提供设备等。模拟加工软件主要是一种在数控设备上做编程的软件,而使该软件,可让学生在犯错误的情况下避免损坏工件与设备,并且以对话式编程,用图像说明的形式使原来用G代码编程这一枯燥的过程变得非常直观。另外在公司的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下载这一软件,并可免费使用14天。
(五)管理超前
1.在管理方面,值得我们借鉴。通过慕尼黑国家教育质量与教学研究所介绍,我们了解到,地方政府(如拜恩州)官员会定期派人来校听课,以便监控学校教学质量。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尽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是宏观的,但也要掌握学校的一些运行关键,以小见大,直指要害。
2.在细节方面,我们在考察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时,发现该校图书馆所借出的书并不需要人工还书,学生只要将书放在自动通道上,机器就会自动办好相关手续并进行分类,这是图书馆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也是管理超前的一个具体案例。
3.在安贝格·魏登科技大学,学校将与合作企业的信息汇编成册,让学生自由索取。上面刊登的是企业的一般情况,用人情况,有什么要求,学生一看就明白,这样既是为企业做广告,也是对学生将来就业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向。诸如像大众汽车、博世汽车等著名企业的用人信息也刊登在上面。
(六)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
1.在德国,位于马格德堡的Technologie und Beru-fsbildungszentrum Magdeburg培训学校负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将大学、研究机构最新的技术提供给中小企业,为研究型大学与中小企业建立起一座桥梁。这是职业教育具有超前性的一个佐证。但作为一项商业机密,这所培训学校不愿意提供如何组织这类行为的过程介绍。据推测,这里面包含三方利益的驱动,这种三赢局面,客观上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借鉴。这里引出一个新概念:学校要充当高新技术的传递手。
2.科技不断进步,职业教育如何与之适应?在德国职业学校中,因为昂贵,最新的设备仍然不可能立即购置。反倒是基本的设备,甚至较老的设备,只要是能讲清原理的设备,仍旧保留。在讲清原理的基础上,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学校在教学中会以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到企业参观,或通过学术会议的形式增加了解,掌握新技术的原理、作用与应用。这也是职业教育在新技术方面超前的以点的形式出现的一方面。
(七)校企合作
1.在CYMACON公司,他们通常会有如下要求:企业要求学校送学生来实习,安排他们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在市场上收集产品并进行对比,参与设计,并进行部分产品的设计,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等工作。上述这些工作都可以由实习学生来做。
2.西门子公司有一种前瞻的做法,就是向职业院校或高校免费提供软件甚至设备,帮助这些学校的学生学习,这是一种长远的颇有超前性的战略考虑。西门
子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是机床的电器与控制部件,主要面向数控机床的制造商,但其中70%的业务需要通过经销商,这些经销商面向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西门子的口号是,公司不但面向生产商,还支持经销商和最终用户。他们研发的新产品在向市场推销时,必然要找会操作的人,若人才不能超前培养,则产品出来以后便会出现有设备无人用的情况(有企业出现买了机器后找不到会操作的人),尽管机器很先进,但仍然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因此公司全力关注学校,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学校推介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公司力求以这一战略达到双赢目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种模式:销售产品的同时搭配使用产品的人。
3.在拜恩州的雷根斯陶夫·埃克特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通常会有公司来咨询机器人技术,学校就会与其合作,培训相关人才。这样,学校可以与时俱进,并可按企业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二、学以致用,不甘人后———借鉴成功经验的计划
(一)办学体制和模式的借鉴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像德国那样设置双元制大学,但可借鉴其模式,努力影响企业,使企业具备职业教育的功能,要逐渐让企业负起部分培养责任,要通过各种形式、场合与媒体,通过我们持久的行动,改变观念,让企业也参与培养人才的理念在中国企业中获得认同,让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弘扬。
(二)专业的同步与超前设置
在专业设置方面,我们将根据广东经济的发展,探讨在下列领域中设置面向未来专业的可能性:新能源与新光源、精密机械制造、机器人机械手、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要将传统专业进行优化,要将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的减碳目标和中国下一轮发展的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挂钩。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部分专业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企业合作,将开发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之中,更大力度地开发三维动画技术、互动、仿真软件。
(四)教学内容要适度超前
教学中要将最新的技术、设备、工艺等向学生介绍。在学生掌握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的同时,注意及时向学生介绍先进技术,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不再学习过时技术,使其了解技术前沿,对即将转为生产力的研究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与预测能力。
(五)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要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并学以致用。
(六)部分专业要定位为能引领企业
部分专业要重新定位,尤其是工业设计类的专业一定要引领企业。其他的专业要进行广泛的调研,不但要有与企业同步的意识与做法,在不同的领域要有超前的预测与实践,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程度的引领,同时善于将新技术向企业转移。学校要强调科研与技术服务,要将研究型大学与科研院所的部分成果通过高职进行转化并做好新技术传递手的工作。
(七)部分专业要超前装备
基于部分专业要引领企业的需要,必须使这些专业的装备超前。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最新资源以用于装备这些专业,让这些专业走在企业的前面,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八)使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使质量的监控、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能真正落实到实处。这将包括消灭信息孤岛、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使用直观的管理仪表盘等管理方式。
(九)招生工作要取得企业更多订单
要赶在企业的前面,将招生工作做到与企业相对应。例如获取更多要求采用订单式教育培养人才的企业的认可,扩大订单。还要影响企业,希望企业有民族责任感,将培养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任务,既出产品,也出人才。在获取订单的同时,也获取企业的资源办学。
【企业研究报告——德国大众】推荐阅读:
企业总部研究12-15
企业薪酬制度研究11-04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08-08
工业企业研究调研报告10-19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10-04
药品流通企业监管研究报告11-30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06-09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07-14
企业研究院章程07-19
企业资源研究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