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8篇)
1.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一
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篇:中国风铲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篇:中国锡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篇:中国冷水机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篇:中国套筒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篇:中国取款机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中国风铲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风铲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1章 风铲产品项目总论
1.1 风铲产品项目背景
1.1.1 风铲产品项目名称
1.1.2 风铲产品项目承办单位
1.1.3 风铲产品项目主管部门
1.1.4 风铲产品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1.1.6 研究工作依据
1.1.7 研究工作概况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2.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二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的意义
1.1 有利于责任的具体明确
从现行的法律规定看,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制, 是数级组织共同负责, 具体哪一级负哪一些责, 哪一项为主次界定并不清楚, 势必造成工作上的依赖和责任追究时的随意。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 形成“省一级政府制定政策法规, 市一级负责督查落实, 县一级抓组织实施”的以县为主三级政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 没有忽视省市政府的组织管理, 而是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化, 以便于分清主次, 明确任务, 更好地落实责任。
1.2 有利于实施权属的配置
权属配置无序是影响工作任务落实的主要根源。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 根据权责一致原则, 可以梳理饱受诟病的管理权限, 把工作必须的某些管理权限下放到县一级, 由县政府根据任务需要灵活运用。切实解决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责分离的问题。
1.3 有利于行政执法资源的集约利用
县级是各种权利实施的交汇点, 由于职责划分不清的原因, 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在县一级表现格外突出, 形成行政执法资源的浪费。同时, 由于受各自人员、经费、装备的限制, 管理能力受到很大削弱。实行农产品质量县长负责制, 县级可以把农业、畜牧、水产、公安、工商、卫生、食品药品、质监等涉农行政执法资源整合起来, 在不增加行政、执法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能, 更好的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
1.4 有利于责任制的考评落实
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把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从具体的责任关联中解脱出来, 有利于站在更高层面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 便于对责任体系具体内容逐级进行量化考核, 促进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可行性分析
2.1 法律规章依据
从现行的法律规章规定看,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被赋予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而县级是被赋责的各级政府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负有保障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并采取措施,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 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条件。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也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其他具体法律法规, 如《食品卫生法》、《农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动物防疫法》《土地承包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动物检疫条例》等, 也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管理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和要求。
2.2 理论可行性分析
2.2.1 辖域幅度合适。
我国县一级区域多数在2000~3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万亩左右, 人口在60万~80万, 区位性、传统性特点比较相近, 农业生产内容丰富但不是很复杂, 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比较全面, 但特色也比较鲜明。由市级以上政府直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面对幅员辽阔、全天候、无夜昼的农业生产, 直面千姿百态的农产品流通、加工, 不出现监管漏洞是不可能的。而乡镇一级既没有执法授权, 又少有完整的产业体系, 不具备全程监管的条件。由县一级对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能够从农产品和农业化学品的源头入手, 全盘考虑生产、流通、加工, 可以统筹兼顾又不至于顾此失彼, 抓住关键点又不会出现明显监管漏洞。
2.2.2 行政资源充分。
履行责任需要相应的行政和执法资源。县一级是法律授权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最基层行政机构, 行政和执法资源丰富。在原有的体制框架下, 具有管理执法权的单位就有:农业、畜牧、林业、海洋渔业 (有些是水利水产) 、公安、卫生等。2009年以来, 又先后增加了食品药品、工商、质检。每一个部门都有几人到十几人, 可以说县一级管理队伍庞大, 装备条件完善, 完全具备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行政资源条件。
2.2.3 城乡对接, 层级简单。
县一级处于城乡结合的交汇点, 与基层村民自治组织之间仅有乡镇人民政府一层间隔, 是法律法规中明确的能够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最切近基层的一级组织, 对基层情况最熟悉, 对具体矛盾问题更了解, 对工作动态的把握也更准确。因此, 从县级所处的层次位置看, 能够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状况及时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最有条件解决处理好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
2.2.4 具有利益制衡和补偿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除了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产生影响外, 对县级经济的发展乃至财政增长都有直接的作用。在县一级, 除了农产品生产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外, 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和货物的加工、贸易也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和财政来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决的好, 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健康, 财政收入就会增长;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出了问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财政状况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失。随着“县级财政省直管”政策的全面实施, 这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县级经济的制衡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密。
2.3 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 相对于种植业, 水产业而言, 尽管畜牧业的疫病防治更具有复杂性、敏感性, 但其管理的效果是最好的。尽管也出现过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 但与其他农产品事件相比, 其频率、发案率都属明显偏低的。分析其中原因, 主要得益于以县为主体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建立。
3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制约因素和建议
3.1 实施“县长负责制”制约因素
3.1.1 制度设置的障碍。
现行的条块分割、分段管理的管理体制是经过几十年部门博弈形成的, 其上附着了很多的利益关系。尽管国务院已经对几个部门的管理权限作了下放, 但机构人员下放并不等于执行管理权限的下放。事实上, 即使一直在县一级的管理部门, 由于受制度设置的制约, 其管理与执法权限十分有限, 像种植业中备案基地的管理、农业化学品的投放、农业项目的实施、不合格农产品的认定等, 管理权限都在市级以上部门。因而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效果如何要看上级业务部门的让权幅度和支持力度。
3.1.2 法律法规的制约。
现在法律规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的设置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因而, 在制度设计上对县级履责的支持条款并不多。特别是各项专门条例的制定, 基本上是为各个行业管理部门而量身定做, 理论上是条块结合, 实际是条条为主, 一杆到底。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既有冲突、也有重叠, 职责权限模糊。这样的制度制定和设计如不从法律层面加以修订,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1.3 体制设计的限制。
从县级层面看, 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是涉及部门较多的事项之一, 相关的部门都有一套职能相近、对象相同、环节相左的管理机构与执法队伍, 各自为政, 自我发展。理论上都为同级政府负责, 但实质上是为部门权利负责, 在问题、困难面前都会绕道而行。实行县长负责制, 需要确定一个责任部门, 必然要对原有体制重新加以洗牌, 势必影响到部门、人员的利益, 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新体制的障碍。
3.1.4 动力机制缺失的因素。
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 要有相应的动力机制, 但从目前看这一机制尚未形成。从主体看, 像这种无权无利的责任县级不会愿意主动承担。特别是在目前法律责任尚未明确, 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高危时期, 哪一级都不会抢担这种风险。从客观情况看, 实行县级财政省级直管尚未实施到位, 对各级政府科学发展的考核、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甚至对县级重大荣誉的创评, 尚未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容, 更没有形成仅对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考核体系。在这种情况下,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是被动的、困难的。
3.2 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的建议
3.2.1 修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应的法律规章。
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的需要对有关的法律规章条款作出修订完善, 使之在赋予县一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更大责任的同时, 赋予其更多更大的权力, 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及其权利也应做出相应的界定和调整。在法律规章的制定上, 国家层面应以法律的形式对事项做宏观界定为主, 具体的管理与实施应突出省级规章的作用, 以进一步增强规章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2.2 构建县一级统一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借鉴城市行政管理综合执法的经验,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资源加以整合, 组建一个对县政府直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综合机构, 形成县一级“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统一标准、全程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级以上管理体制可以保持不变。人员队伍源于传统的几个管理部门, 但要从中分离出来, 在县级人民政府专门机构的直接领导下,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专门管理。乡镇一级不设对应机构, 但在乡镇或一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负责区域的日常管理和执法工作。村一级建立信息员或协管员队伍, 根据生产实际可分别设立农业、畜牧、水产等专门人员。
3.2.3 形成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的动力机制。
一是加强对县长负责制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 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内容纳入到县一级科学发展观考核、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 且要占一定的份额。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 使考核的结果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地方工作的状况。要搞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在综合荣誉考评和干部任用时, 要充分考虑这一方面工作, 问题严重的就要一票否决。二是坚决落实县财政等省级直管政策, 使县级的工作努力与经济发展对应起来, 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 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三是加大支持力度, 转变扶持方式。把着眼点放到农产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上来, 把项目实施由依靠各级专业部门为主要依托县级政府实施, 把支持对象由监管队伍和龙头企业转向广大生产者、经营者, 把支持的内容由大型仪器设备变成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所急需的防控物资和生产资料。
3.2.4 为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提供政策支持。
3.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三
一、在苏南地区开设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1.苏南各市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大环境是开设本专业的有力保障。苏南地区的城市多为制造业强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文积淀厚实,这些都为工业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无锡市为例,近年来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打造工业设计名城,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形成了工业设计产业不断繁荣和发展的局面,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领军城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名城”已成为无锡又一张城市名片。
数据显示,2009年无锡市集聚了工业设计及相关研发类设计企业近200家,各类设计研发人员2000多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市内建有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主题园区——无锡工业设计园,有效构筑起了国内外工业设计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各类工业设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在提高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苏南各市政府均明确表态在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工业设计发展的综合环境,并加快培育龙头设计企业;将制订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产业发展的作用;吸引具备国际视野的工业设计领军人才来无锡,为当地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对口人才主力军的职业学校,在区域经济的焦点已经转移到工业产品设计这一时代背景下,设置并办好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培养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2.苏南地区制造类企业所处的阶段及发展趋势要求工业产品设计教育的大力推广。《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指出: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是包括设计、模型制作、产品试制和配套服务在内的较完备的产业链条。
随着国际制造业技术、资本、人才大量向国内,特别是向包括苏南各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转移的背景下,江苏等许多省市都在打造制造业基地(高地)。从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分析,制造类企业的生产模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OEM模式(原配件生产,这些企业多是中小企业,靠承接国外订单来生存的,产品的外形基本上由国外厂家制定的或仿造;第二类是ODM模式(原创设计管理或设计代工);第三类是OBM模式(原创品牌管理)。
据相关调查,苏南地区制造类企业中,OEM模式占80%,ODM模式和OBM模式占20%,在全国都属于较好的水平。而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工业教育的开展都会随着OEM向ODM和OBM的快速转变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工业设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功能也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3.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的缺失是开设五年制高职层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动因。工业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非常丰富,表现在产品原发创意、计算机效果图制作、三维辅助仿真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与分析、模型制作、产品三维模具辅助设计与制造等环节。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底层是生产服务与支持型人才;中间是设计、技术、建模人才;高端则是概念、管理类人才。近20年来,我国共培养各层次工业产品设计毕业生7万余人,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今天,这个数量远远不够,工业设计教育开展的规模和层次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新专业方向定位于工业产品设计这一焦点产业,将是各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绝好体现。目前,仅就苏锡常地区而言,五年制高职层次尚未有开办本专业的先例,如果能精确分析五年制高职层次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定位,开办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填补高技能、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需求的空白,是实现职业学校专业提升发展的明智之举。
4.开设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是职业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的需要。为了能在较高的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开拓新专业,以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拓展办学空间。传统机电类专业在苏南各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日趋成熟,如何寻找专业建设的新亮点,丰富专业体系,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开设正是各校走出的理性而扎实的第一步。
二、在苏南地区开设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1.具备开设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基本条件。
(1)苏南地区多校在建设相近中、高职专业方面经验丰富、特色鲜明。工业产品设计具有专业跨度广、能力要求复合的特点,是涉及模具设计与加工、机械设计与加工、工业产品设计等诸多领域的交叉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开办较早,很多学校实力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在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模具制造技术、工艺美术等相关专业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些办学经验是开办新专业的宝贵财富,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探索新专业建设的正确道路更容易成功。
(2)苏南地区多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高,专业教师技术能力过硬。苏南地区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下,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使得各校均聚集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以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专业现有教师17人,拥有硕士学位的4人,工业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产品设计等对口专业毕业的教师6人,拥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培训讲师资格4人,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讲师资格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各校能在专业开设前期,认真组织教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认真策划,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到实训手段等一系列环节入手,进行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正确认识教师专业转型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抓好新专业师资建设工作,为新专业的开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和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各校普遍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均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深入的协作关系,设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磨炼自己,了解新技术、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
(4)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发展,专业建设有完善的措施保障。对于专业的发展和转型,各校普遍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都会从各个层面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①思想保障。学校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落实专业申报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保障专业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了以教务处、对口系部为重点,全校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②组织保障。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般会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门的专业建设工作小组;③政策保障。为稳步推进建设,各校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措施,主要有: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意见,建立中青年教师奖励政策、教材开发奖励政策等;④资金保障。苏南各校依托区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专业发展和转型均愿意投入较多的资金予以支持。
2.招生就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适龄初中毕业生中受过美术训练的比例相当大,为本专业的招生提供了有较大选择余地的生源市场,且创意类专业普遍较受市场认可与欢迎,生源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所保证。
随着苏南各市政府打造工业设计产业的步骤逐年加速,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巨大缺口开始逐渐显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产品设计与制造人才,为企业用人需求服务,该专业的开设正逢其时。
苏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已呈现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以现代产品设计产业、软件服务外包、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转型的态势。职业学校需要迎合并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和转型,认真做好专业与产业、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课堂与企业环境的有效对接。在产业转型發展的大潮中,准确把握专业开设与调整的方向,适时开辟五年制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对于各职业学校而言既是提升发展的良好机遇,又是全新领域的挑战,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勇敢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苏磊.个性化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11).
[2]孙超红.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大观,2009,(10).
[3]刘兰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四
项目名称: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篇 总论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快速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的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将超过2: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延长农业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进而打通一二三产业,充分调动、诱发和整合储藏、运输、保鲜、包装、营销等相关产业,同时利用生物质 资源制造新的工业品、能源替代品,来为农业母体提供发展动因,把农产品资源优势变为加工曾值后的产品优势,增强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的产业体系效应,找到了改造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国情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机制,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方式,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则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直接动力。第二篇 市场预测
农产品产后的增值潜力巨大。世界发达国家均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业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从农产品的产值构成来看,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美国用于采前田间生产的费用仅占30%,而70%的资金都用在采后环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生鲜果蔬产后损耗控制在1.7%~5%之间,粮食损耗低于1%。70年代以来,世界各经济及技术进步的国家陆续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保鲜规模在意大利、荷兰为60%左右,其它西欧国家为50%,美国、日本高达70%左右。食品工业转化率发达国家粮食在80%以上,果蔬占5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值的比例,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仅0.38﹕1。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达70%,加工品在膳食中的比例也在70%以上;而我国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只有20%-30%,加工品在膳食中的比例不足30%。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产后加工程度仅为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有20%,而发达国家则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DP的贡献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D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
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及其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对GDP的贡献程度,法国、荷兰为5,英国为4,日本为3.4,美国为2.8,中国为1.3。第三篇 资源条件评价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九五”以来,农业和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支撑农业发展和竞争、保证农民收益、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也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繁荣,以致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瓶颈”。在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人们对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而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种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与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人均粮食400kg,仅是美国人均粮食的1/3,然而却出现销售不旺和农民收入锐减的严重局面,关键问题是加工能力的制约。
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迎接入关后的激烈国际竞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农产品加工业能有较大的发展,承担起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伟大重任。从农产品的总产量来看,中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和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从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出El创汇等指标分析,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第四篇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因此,对农产品的深加工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水平低,产品种类单一
从农产品加工的品种类别来看,国内产品种类较少,品种单调。在粮油加工业中,以专用粉为例,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而中国仅有20种左右;在食用油方面,日本专用油脂达到400多种,而中国仅有几种;果蔬、肉类和乳品加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加工技术设备落后,规模小,加工成本高 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才会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有机械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的因素,也有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不够的原因。同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中小企业居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管理成本较高,与大企业争原料,又造成大企业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致使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恶性循环。另外,企业分布也不合理,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会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难以有效利用。
3.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见
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农业收益低下。膳食结构的优化,国民的营养与健康,都有待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4.技术创新能力低,科技储备不足
中国农产品加工整体上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和耗能高的初级阶段,技术及装备水平低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中,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生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比较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缺乏,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第五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前景
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随着全球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变革,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出现了有钱无闲的现象,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休闲食品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向。
农产品的初加工方式收益有限,精深加工的效益较高。在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素。目前,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有许多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只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技术,所以我们只能跟在外企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始终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只是微利。而且,经常出现知识产权的磨擦。在共同争夺中国这片市场过程中,外企不会把核心技术轻易地转让给我国企业。所以,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便从对外国企业技术上的依附独立起来,彻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第六篇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应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要注重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农产品加工。既要着眼于国内市场需求,又要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数量和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等需求。1.加大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放到重要位置。在保护和优化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竞争能力更强和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果品、水产品精加工、杂粮深加工能力和粮食转化的速度;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不断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大、效益高和前景广阔的行业或领域流动。
2.政府引导,综合协调管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进步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一个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求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保障。要树立系统发展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成立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的领导。3.采取适度规模和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要与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辐射半径相适应,不宜盲目求大。要实行“大中小”结合,坚持大、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主体。4.发挥区域性优势
因地制宜地发挥本地在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区域性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低层次恶性竞争和产业结构重叠,比如山东可根据区域性优势重点发展蔬菜出口加工。第七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1.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原材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辅助材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3.农产品加工项目原材料、辅助材料来源与运输方式
二、燃料供应
1.农产品加工项目燃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2.农产品加工项目燃料供应来源与运输方式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
1.农产品加工项目原材料、燃料价格现状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预测
四、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第八篇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 2.竖向布置
(1)场区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总平面布置图 4.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公用辅助工程 1.农产品加工项目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用水负荷、水质要求、给水方案
(2)排水工程。排水总量、排水水质、排放方式和泵站管网设施
2.农产品加工项目供电工程
(1)供电负荷(年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
(2)供电回路及电压等级的确定
(3)电源选择(4)场内供电输变电方式及设备设施 3.农产品加工项目通信设施
(1)通信方式
(2)通信线路及设施 4.农产品加工项目供热设施
5.农产品加工项目空分、空压及制冷设施 6.农产品加工项目维修设施 7.农产品加工项目仓储设施
第九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二、能耗指标分析
第十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第十一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二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2.危险性作业的危害
二、安全措施方案
1.采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工艺和设备 2.对危害部位和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3.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4.职业病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
三、消防设施 1.火灾隐患分析 2.防火等级 3.消防设施
第十三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组织机构 1.农产品加工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农产品加工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和体系图 3.农产品加工项目机构适应性分析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1.生产作业班次
2.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素质要求 3.职工工资福利 4.劳动生产率水平分析 5.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6.员工培训计划
第十四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进度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工期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第十五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估算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农产品加工项目建筑工程费 2.农产品加工项目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农产品加工项目安装工程费 4.农产品加工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农产品加工项目基本预备费 6.农产品加工项目涨价预备费 7.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期利息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四、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估算表
1.农产品加工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农产品加工项目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农产品加工项目分年投资计划表 4.农产品加工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第十六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融资方案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资本金筹措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十七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财务价格 2.计算期与生产负荷 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 4.其他计算参数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四、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1.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2.农产品加工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3.农产品加工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4.农产品加工项目借款偿还计划表
五、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农产品加工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2)资本金收益率
(3)投资各方收益率
(4)财务净现值
(5)投资回收期
(6)投资利润率
2.农产品加工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农产品加工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农产品加工项目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2.农产品加工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七、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八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风险分析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十九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社会评价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农产品加工项目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2.农产品加工项目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3.农产品加工项目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社会风险分析
四、农产品加工项目社会评价结论
第二十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推荐方案的优缺点描述 1.优点 2.存在问题
3.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对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未被采纳的理由
5.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总论
目前,我国花生油年消费量为220~230万吨,实际市场需求量为280万吨左右,缺口约50万吨。近年来。国内外营养界专家对食用油营养研究的新发现,让人们对食用油品质的认识重新定位。营养学家们发现:食用植物油中的油酸可降低皿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却不降低有益胆固醇,称为“安全脂肪酸”。油酸的含量多少,成为评定食用油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而在中国大宗食用油中,花生油中油酸含量最高。花生油主产在中国,是中国百姓理想的食用油。国内专家预言,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花生油的群体日益壮大,不久的将来,花生油将成为“东方第一油”,与被誉为西方第一油”的橄榄油形成东西抗衡”的局面。基于国内花生油固定消费人群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预计到2012年全国花生油市场需求量至少将达到330万吨,若考虑到随着消费者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花生油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2012年全国花生油的市场需求量可达到360万吨以上。第二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前景分析
我国对花生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较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专家认为,充分利用花生富油富蛋白的双重性质,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配合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国就能在世界花生市场赢得主动权。
我国大量的花生都是作为原料卖出,花生深加工产业极为薄弱,甚至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花生品牌,这与我国“花生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即使是花生出口占全国70%的山东省,目前也只有18个花生食品专业加工厂、28条生产线。而花生产量只是我国十万分之八的日本,就有上千家花生食品生产厂,人均花生食品占有量是我国的三四倍,每年都要从我国、美国等国家大量进口花生食品。
目前,我国80%的花生被农村众多的小型榨油厂消耗掉。这些油厂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使用热榨法制油不仅出油率低、油质不高,还使花生中的蛋白质变性,榨油后的饼粕失去了再加工意义,只能作饲料、肥料处理,造成蛋白质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榨油的同时获取优质蛋白,一直是我国食品加工业研究的课题。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制油与蛋白质兼取技术有两种,分别是低温预榨浸出法和水剂法。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并自行研制了近30条这种生产线,但主要用于大豆制油,尚未在花生领域应用。而且这些生产工艺虽然能提高出油率,降低蛋白热变性,但不同程度存在环境污染和食物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有不足才有发展的空间,有研发才有的支撑,第三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市场分析
2008年,我国花生的总产量达到1409万吨,占世界花生总产量的37.6%,位居世界第一;印度花生的种植面积为670万hm2,占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的28.6%,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其单产水平低,总产量仅占世界花生总产量的19.0%,位居世界第二。以色列是世界花生单产最高的国家,平均单产达6255kg/hm2。我国山东省2000年花生平均单产3450kg/hm2,比美国约高20%。我国花生约有50%用于榨油,29%用于食用,6%用于出口,15%用于留种和其他用途。在2000-2008年间,我国花生油的总产量年平均为222万吨,总消费量年平均为220万吨。因此,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油生产国,但由于国内需求量大,在供求相抵后,可供出口的花生油数量很少。近9年来,国内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的1352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2440万吨,年平均增长10.7%。而在同期,花生油的生产供给却没有明显增长,由此导致花生油在国内植物油消费中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15.7%下降到2008年的8.9%。
中国目前己成为世界花生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花生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第四部分 农产品加工产业潜力分析
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花生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400万吨左右,接近大豆的产量水平。近几年来,大豆、油菜籽价格低迷,惟有花生价格一直攀升,从2001年每吨3800元到今年的5600元(大豆价格维持在2600元左右)。
花生亩产为200公斤左右,而大豆在120公斤左右;花生的含油率为50%左右,大豆的含油率为20%左右;每亩花生所能生产出的食用油数量,是大豆的4倍。农民种植一亩花生所获得的有效收入达1100元,而种植一亩大豆所获得的收入仅有300元左右,种花生比种大豆每亩可为农民增收七八百元。
对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的油籽和食用油进口数量巨大,进口数量折合食用油约1100万吨,占食用油总量的50%。加强花生产业发展,将大大减少油籽和食用油的进口,提高国产食用油的自给率。
可改善人民的健康消费需求。花生油中的油酸含量约为54%,仅次于橄榄油。营养界公认,油酸具有降低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而不降低有益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花生油有“中国的橄榄油”之称。
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花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收获和加工过程,均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我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由于我国花生价格和成本与国际市场相比具有很大优势,能够应对各种贸易壁垒,保持每年5~7亿美元的出口创汇额。
第五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竞争力分析
第一,花生属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比较,中国花生产业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花生行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为欧洲、东南亚、中东和日本。近年来,花生出口正逐渐从单纯出口原料发展到花生仁、花生果、花生酱、花生罐头、烘焙花生、其他花生制品等多样化的格局。
第二,“四粒红”花生是富含营养的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花生蛋白粉、花生乳、花生粉、花生酱等花生类食品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色泽鲜、口感好等优良品质受到越来越多国际消费人士的青睐。
第三,产地资源优势,决定了价格竞争优势。该项目建立在原料生产地,因此可大规模节省采购及运输成本,并将其转化成为市场价格竞争优势,竞争力强大。
第六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第七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第八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第九部分 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第十部分 发展对策及建议
提高对花生产业重要地位、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认识,高度重视花生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应当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的花生产量只有我国的十分之一,但是却高度重视,在2002年的农业法中,对花生采取了同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产品同样的政策,例如,规定了花生的目标价格是每吨495美元,直接补贴为36美元等。我国不一定采取美国那样的补贴政策,但是至少应在关注“三农”的总框架内把花生产业重视起来。
加强花生的科研工作。在国家重要农业科研计划中,要对花生品种改良、收储加工等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攻关列入相应的研究规划,建立有关研究课题,提供相应的研究经费。鼓励有关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加强花生技术研究。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优质专用品种开发、无公害栽培技术、产后储藏技术、深加工技术、食品卫生安全技术等。
促进花生的优势区域发展。建议将花生生产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立相应的优势区域和产业带,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规划,更好地发挥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
加强花生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建立花生生产者协会、花生生产基地等方式,克服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不足,以区域性专业化的发展,形成区域化规模经营,促进优质专用花生的区域性规模化种植。要按照产业化中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大力扶持花生营销和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花生生产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6.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六
报告目录:
第1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总论
1.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背景
1.1.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名称
1.1.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承办单位
1.1.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主管部门
1.1.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1.1.6 研究工作依据
1.1.7 研究工作概况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规模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2.3 厂址
1.2.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2.5 环境保护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2.7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9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10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2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
1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3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3.3.1 推销方式 3.3.2 推销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3.4.2 建设规模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4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4.2.1 自然条件 4.2.2 基础设施 4.2.3 社会经济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4.3 厂址选择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5章 工厂技术方案 5.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组成 5.2 生产技术方案 5.2.1 产品标准 5.2.2 生产方法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5.3.3 仓储方案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5.4 土建工程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5.4.3 建筑材料
5.5 其他工程 5.5.1 给排水工程 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5.5.3 地震设防 5.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6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的地理位置 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6.1.8 交通运输情况;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6.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6.2.2 主要污染物 6.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6.4.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6.4.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6.4.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6.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6.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7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7.1 企业组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7.1.2 企业工作制度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8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1.1 建立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8.1.2 资金筹集安排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8.1.5 施工准备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8.1.7 竣工验收 8.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进度表 8.2.1 横道图 8.2.2 网络图 8.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费用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8.3.2 生产筹备费 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8.3.5 勘察设计费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总投资估算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9.1.2 流动资金估算 9.2 资金筹措 9.2.1 资金来源 9.2.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筹资方案 9.3 投资使用计划 9.3.1 投资使用计划 9.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10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0.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0.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0.1.2 单位成本 10.1.3 销售收入估算 10.2 财务评价 10.3 国民经济评价 10.4 不确定性分析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0.5.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10.5.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10.5.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10.5.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10.5.5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10.5.6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10.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11.1 结论与建议 11.1.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11.1.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11.1.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11.1.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11.1.5 对不可行的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11.1.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第12章 财务报表(1)基本报表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2各年损益分配表 3自有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4投资者(整体)财务现金流量表 5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 6资金平衡节余(银行存款)表 7资产负债表(缴税偿债分利后)8资产负债表(税后偿债分利前)9外汇平衡节余累积表 10投资构成、资金投入与来源计划表 11注册出资方式比例与出资计划表 1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辅助报表 1生产销售既定目标 2进口设备‘原值’估算表 3购买国产设备‘原值’估算表 4作价出资设备‘原值’估算表 5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估算表 6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用汇‘原值’估算表 7生产汽车氧吧产品日生产耗能(外购)指标 8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与产品产量计划目标 9各产品原辅材料年消耗计划目标 10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一)11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二)12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三)13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年进项税额 14内销产品年应纳增值税与出口产品抵退税、关税 15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含运费)年支出 16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总额估算 17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估算表 18年经营成本估算表 19流动资金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与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表
(3)敏感分析报表 第13章 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凡属于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1)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议书(2)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立项批文(3)厂址选择报告书(4)资源勘探报告(5)贷款意向书(6)环境影响报告(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9)引进技术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的考察报告(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12)其它
(13)附图
【订购电邮】:yiwa_8311@126.com
【完成时间】:2---3工作日
【报告格式】:精装印刷版+电子版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S
【出品单位】:中工国研行业研究协会
【报告价格】:面议
7.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七
1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科内涵
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为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我国于2006年4月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农产品被定义为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初级加工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研究怎样保障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以及产后加工品的质量安全,即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和食物链中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理论、方法和规律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涉及植物保护、环境科学、农业环境保护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药学、植物营养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因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新学科,兼具市场配置和社会公益性双重属性。
2 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的必要性
2.1“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专业有着根本区别
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原因和防控有着根本的区别。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源自农业生产中农用化学品特别是农药的不当投入,其防控的关键重点是发展绿色农业,特别是有害生物的绿色治理;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源自食品的加工过程。
《食品安全法》第二条规定: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因此,无论是从法律规定和质量安全产生原因与防控方面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均有根本的区别。
2.2 社会急需大量“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农业标准化生产、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发展、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技术支撑等方面均做出明确规划。并指出: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专家队伍培养与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队伍;要依托农业高等院校和研院所科,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体系和风险评估人才队伍;大力开展产地环境、过程控制、药物残留、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及危害评价等科学研究工作。可见,“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需要大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
3 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的可行性
3.1 学科特点突出办学特色鲜明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具备本科教育教学的师资条件和实验平台,修订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该学科于2013年申报并获得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具备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该学科围绕云贵高原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致力于培养贵州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70%以上走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岗位,一致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科特点突出,办学特色鲜明。
3.2 该学科已具备的基础
3.2.1 学科基础
根据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和学科技术发展趋势、农业院校学科特点,贵州大学植物保护系于2003年在国内率先设置了第一个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于2004年开始首次招生,目前已有8届学生毕业,通过本科专业学生和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已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得到国内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为本专业方向的设置打下了基础。
3.2.2 师资队伍
拟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8名,中年教师5名,占50%;青年教师5名,占50%;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比较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9名,占教师总人数的8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5名;占50%,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5名,占50%。师资队伍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贵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是一支理论基础厚实、业务水平高、知识面广、治学严谨、学风踏实,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2.3 科学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团队面向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影响。近5年来科研成绩显著,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32篇,其中被SCI收录28篇,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目前承担项目共33项;其中:国家项目5项,省部项目16项。近五年支配科研经费共1000多万元。各项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我省农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
3.2.4 教学与人才培养
通过前期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迄今为止,已培养了数百名本科生,积累了丰富的培养本科生的成功经验,为自主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开设高水平的本科生课程,课程设置合理,能够保证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4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的发展前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关系到民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因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己成为全球性热点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优质、更安全的农产品成为人们安全消费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表现为:主要是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不规范使用而导致对食品源头的污染且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食物中毒现象普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是目前我国“三农”问题战略性调整的核心。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
农产品安全生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物进入农产品和食品,防止含污染物的农产品和食品走进餐桌,以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当前,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实现工业强省,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贵州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在我省乃至我国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 总结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科技支撑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植物保护专业下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符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符合201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同时也符合省委十一届五次和六次全会提出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学特色,争创一流”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的要求。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养“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优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关系着大众的饮食安全,也关系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植物保护专业下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方向非常有必要。
摘要:基于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形势,本文结合在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下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的申请过程,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科内涵、社会需求,该专业方向的办学特色、学科基础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对在植物保护专业设置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黎其万.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农业质量标准,2007.6:14-16.
[2]张树方,吴日峰.浅谈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1.9:23-24.
[3]张晓燕,关忠猛.中国农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82-84.
[4]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5-9.
[5]刘贤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发展刍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30-32.
8.模仿赚钱可行性分析 篇八
模仿赚钱不可行解说
1、同一项目别人能赚钱,你未必能赚,做生意有亏有赚
同一项目,别人做能赚钱,你做不一定能赚钱,因为各人的情况及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商场如战场,总是有人胜利、有人失败。倘若盲目模仿他人,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进入某一个行业,可能会导致该行业的混乱,如有某生意人调侃地说:世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路就堵了。事实证明,现在有很多行业已经做“穿”了,再去模仿别人,无疑是自寻死路。
2、即使项目稳赚,无法应对失败情形也不能赚钱
这个项目以及它的赚钱模式,虽然是可行的。但是它在成功之前,可能会有很多失败的经验教训。它们的成功往往也是建立在众多次失败基础之上,并做了深入的实践、摸索。假使你仅仅只看到他的成功,便急于模仿,可能你也会遇到同样的失败情形,很有可能你就不具有应对能力了。如一个老板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不难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与其用11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也就是说,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重要,你模仿得了别人的成功模式,却未必模仿得了别人的失败经历,你不能模仿别人的失败经历,那么成功也将离你很遥远。所以,那位老板干脆说:“别人的成功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这不是悲观的预言,而是直面现实人生得出的结论。
3、项目标准太高,你够不着,假使投资只会打水漂
有些项目,确实是稳赚的。但如果你对该项目不是很了解,而且经营管理能力不强,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全局,那么你将会以失败告终。这就是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与自身的素质、能力也有关系。所谓外因仅是引起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最终起决定作用,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硬性投资,很可能只会打水漂。
有些赚钱模式可以模仿
1、两种基本赚钱模式
若你属于适合创业的人,那就最好以创业的模式赚钱;而若你是适合就业的人,那就最好致力于谋求更好的就业,最终以更好的就业作为自己的赚钱模式。
一种基本的赚钱模式是就业,也就是打工,即给某人或某一机构(或组织、或企业等)服务。
就业的“定义”有多种,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种基本的赚钱模式,就业客观上使那些众多就业赚钱的人们在很多方面均处被动,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赚钱者被他人或某一机构,不受“他人”所驱使,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去驾驭一个机构,而只能被一个机构所驾驭。在这种赚钱模式下,很多人由于处于被驱使的状态,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很大程度上被抹杀,殊为可惜。
与就业作为一种基本的赚钱模式相对应,创业是另一种基本的赚钱模式。创业者在没有工作时,或被剥夺了既有的工作时,抑或是不想从事既有的工作时,他们不是向某一机构申请一份新的工作,而是创建一个新的机构(当然这个机构有时候可能会表现为个体户,但个体户也是一种“小型机构”,因为它总是要用一两个人手)来为自己、也为其他没有工作的人们提供工作。也就是说,创业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光是为他们自己创造工作,同时客观上还为他人创造工作。
与就业者一般被某一机构所驾驭不同,创业者一般不被某种机构所驾驭,而是必须驾驭这个被他创造出来的机构。要知道,对于某一特定人群来说,驾驭一个机构是重要的,因为这种驾驭机构的机会可能会使他的诸多潜能得以发挥,而如果没有这一机构让他驾驭,那么他的某些潜能就可能被非常可惜地埋没掉。这些潜能包括创新能力、寻找新市场的能力、整合所能整合的各种资源创造巨额财富的能力等等。处于就业状态中的一些个人,可能事实上也拥有这些潜能,但由于他被某一机构所驾驭,所以不能释放,不能施展,实为可惜。
2、哪种模式更赚钱?
那么,两种基本的赚钱模式,哪一种更有利于人们赚钱呢?或者说,哪一种模式让人赚钱更快、更多呢?比较一下,还是创业这一基本的赚钱模式让人赚钱更快、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创业起家的人们大致有千万之众。以其一半致富来算,赚钱较快、较多的人们也有五百万之众。而好的就业拿高薪致富的人们想来没有如此之多吧。另外,创业者一旦成功,其所赚之钱的增长速度远非高薪一族所能比拟。今年赚它个一百万,明年可能就是两百万。但高薪一族所拿高薪要达到这样的增长速度我看较难。之所以如此,一个根本原因,是创业者在一个大的适宜发展的环境中,可随心所欲施展才能,挥洒自如光大自我,这样就容易抓住转瞬即逝的赚钱机遇,一举成功,一举成名。这种情况下,创业者的独特才能往往可用多种灵活的方式与他们所能掌握的其他有限资源充分整合,以此走向很多情况下一般人都认为不太可能达到的巨大成功。
3、财富可以模仿、复制吗?
第一种赚钱模式,一是赚钱少。如果是靠出卖体力赚钱,虽然可以复制,但意义不大;如果是靠知识、技术赚钱,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才可以去找与别人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如果发现别人的工作可以拿到更高的回报,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寻找类似工作。
第二种赚钱模式,主要决定于项目,如果别人有好的项目,而且赚到钱了,你完全可以通过了解、考察,并做出是否复制、模仿的决定,一旦您认为时机条件成熟,积极复制、模仿,你可以“顺藤摸瓜式”地掘到利润。我们认为,对于简单易行的项目,模仿赚钱法是赚钱最简洁的方法,复制他人模式也能致富。
4、模仿别人的赚钱模式
有些成功的商业赚钱模式,如果加以复制可以赚大钱。
在面临快速变化的营销环境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更多传统产业陷入同质的厮杀,面临的不仅仅是销量的下滑、利润的趋低、更是在生存边缘的摇摆徘徊。有管理学大师建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业的竞争,更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成功的赚钱模式更值得陷入“价格”、“产品”、“广告”、“促销”之争的企业参考和借鉴。
下面以服装产业为例来说明商业赚钱模式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形成自己的独特商业模式之后,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并具有可复制性。
无论是PPG的衬衫、ITAT的服装、还是婷美的美体塑身衣、还是夏娃之秀的小文胸,它们都身处国内竞争激烈的服装传统产业,但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常规操作,而是将传统产业的有机要素结合营销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创新的思维,以独特的模式来颠覆市场、提升市场,这将是中国更多传统企业突破升级的必经途径,即“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营销作营销”。
PPG是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的改变而将衬衫市场与网络销售进行改变,确定了“服务器专卖”的独特营销模式,主攻品牌、产品、客户,将生产进行外包,以价格优势、渠道模式改变了传统衬衫的销售格局;ITAT則没有局限服装商场百货、品牌专卖、流通批发的渠道销售格局,以价格、规模借助资本快速“跑马圈地”,以零售模式来发起冲击;婷美应该将是一个创新的专注者,不仅是在内衣的产品品类中创新出来,更是与时俱进,不断跟随环境变化而调整模式,从最早专卖到“双网”运行,它始终在创新中前进;夏娃之秀不仅从产品进行了创新,更将渠道进行了创新,实现实体店与网络购物相融合,从而在激烈的小内衣竞争中跳出来;这种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企业操作思维的改变,不仅仅从营销的一个点上着眼,而是从整体的产业链条、组合要素、操作模式来看,在传统操作与现代环境中寻找机会整合,从而在传统产业竞争中“卖出不同,形成独特竞争力”。
在更多企业欣赏、模仿这些成功模式时,其实更多的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模式驱动的根源,才能形成自身特色的商业模式。
综上,我们认为投资者关键是要认真分析别人能够赚钱的原因,分析其生意好的主要因素,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资金准备,考虑哪类创业项目比较适合自己。例如社区创业项目一般分为经营类:如面店、花店、日杂店等;服务类:如家电维修、房屋修缮、房屋中介等;劳务类:如家庭保洁、婴幼儿护理等。比如原来一直从事销售工作的下岗职工,对商品销售和市场有一定经验且有一定资金准备,那么他选择经营类服务项目的把握性就比较大;又比如,年龄较大、原来在车间一直干电工的下岗职工,由于对市场经营毫无知识,再加上家庭积蓄有限,所以应选择服务类项目,如家庭水电维修,就能扬长避短。
【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产品推广可行性报告书09-15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专题07-01
“十三五”重点项目-10000吨油茶果加工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9-29
电商可行性分析报告07-02
饮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09-06
酒店公寓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07-23
集装袋可行性分析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