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2024-08-15

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精选15篇)

1.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一

话题:心理健康(自卑、孤僻、承受力......) 题目《爆 米 花 》

相关话题链接--

1、快乐

读者》杂志曾刊载过署名凡夫的一篇精美短文--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 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请你以“快乐”为话题,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可记叙,可议 论,可抒情,题目自拟。

2、幸福

流浪陌路饥饿难耐者,获赐一捧粗食,无疑是一种幸福;在沙漠里跋涉渴极几近气绝 者,蓦然发现一泓清泉,则又是一种无比之幸福;平生景仰膜拜的人物,得以见上一面,握一次手,照一次相,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幸福;常受老师的批评,这次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 ,幸福之情会油然而生;度过三灾六难,七挫八折是一种极大的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

请你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述经历,或编拟故事,或阐说见解, 或客观介绍,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3、孤独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但越是在人群中,人们越是觉得孤独。孤独的产生有很多原 因,它的消除方法却只有一个:走入人群。

请以“孤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4、悔恨

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在即将退休时总结出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四个字:“要是” 和 “下次”。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花在后悔上 ,总是说:“我那次要是能如何如何就 好了。”他们沉湎于懊悔中不能自拔,造成精神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矫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要是”改为“下次”就行了。一旦事情办糟了,应该对自己说:“如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办好。”

在生活中,懊悔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但是懊悔也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 的意志。着眼于“下次”的懊悔是必要的懊悔,沉湎于既往的懊悔是无谓的浪费。

请以“悔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2.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二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 每天早晨, 羚羊睁开眼睛, 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 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 狮子从睡梦中醒来, 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 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 几乎是同时, 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 迎着朝阳跑去。

同学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生活就是这样, 每当太阳升起之时, 我们就应当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以“奔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题目自拟。 (2) 除诗歌文体不限。 (8) 字数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审清题意, 确立中心

1. 分析材料, 弄清倾向

命题材料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 只有审清了材料的思维指向, 才能保证准确把握话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羚羊, 还是狮子, 他们眼睛一睁就想到奔跑, 为生存奔跑, 为生活奔跑。我们要围绕“奔跑”这一中心, 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奔跑”的表层, 而应该挖掘材料的深层内涵, 由动物联想到人生, 由奔跑联想到竞争、拼搏和奋斗。或可描摹漫漫人生旅途上的“奔跑”情景, 或可展现生活道路上的“奔忙”画面, 或可抒写青春花圃中熊熊燃烧的“奔放”激情, 或可流露奋斗拼搏中由衷发出的“奔波”感叹。当然, 你还可以纵议自己终生都要竭力“奔向”的某一个既定的生活目标、追寻的理想王国、“有奔头”的精彩人生等。

2. 紧扣话题, 拟写标题

(1) 恰当借用材料中的原话作为标题。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迎着朝阳跑去”就较好地揭示了话题中心, 我们可以将它稍加修改作为标题《迎着朝阳跑去》, 也可以稍加修改《迎着朝阳奔跑》, 这样既切合题意, 又简明扼要。

(2) 在话题中心词前后添加修饰语以揭示话题材深层内涵。如:《奔跑人生》、《奔跑的美丽》、《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和《为奔跑而生》。

二、选择素材, 构思表达

1. 搜罗古今中外“奔跑”主人事, 运用细腻笔触, 浓

墨重彩, 推出一组组生活镜头, 展现“奔跑”之景, 激励生活斗志。

(1) 由“迎着朝阳跑去”马上想到“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 可以用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定格夸父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的特写镜头。

(2) 由“奔跑”想到“马拉松”运动。公元前490年, 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 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 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这位信使用35小时走完了150公里的路程。但是斯巴达人却说10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带回马拉松, 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战, 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 (距离为42.195公里) , 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信使, 人们把“马拉松”作为一项固定的比赛项目, 一直延续至今。

(3) 由“奔跑”想到亚洲飞人刘翔。

2. 聚焦于“奔跑”之情理, 运用华丽语言, 激情荡漾, 阐发人生哲理, 表达“奔跑”哲理, 启迪人生思考。

(1) 孔子为理想一生“奔跑”。

(2)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 诺贝尔、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奔跑”一生。

(4)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 爬雪山, 过草地, “奔跑”两万五, “莫道雄关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三、写好开头, 力求出彩

简述所给材料, 突出话题倾向, 揭示文章中心。

借用格言、诗词名句、歌词来揭示中心, 增添文采。

有一首民歌抒写人生感慨, 其中几句歌词这样写道:“人生到处总奔忙, 酸甜苦辣已遍尝。莫道奔忙无收获, 秋风过后金菊香。”一位诗人也这样吟咏:“奔流千里狂澜起, 浪啸九州天地歌。奔流一泻风云涌, 去留激情天地乐。”

四、结构严整, 条理清晰

1. 可以采用总———分———总局式:

(1) 提出中心论点。 (2) 摆事实 (古今中外) , 讲道理, 证明中心论点。 (3) 联系实际, 深化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

2. 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

(1) 提出中心论点。 (2) 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 (或小标题) 。 (3) 采用并列形式由点到面展开论证, 或逐层深入, 层层推进。

3.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三

一、以仿写为主要训练形式

1.仿写基本句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应从词和句入手,做好基础训练。我国现用的初中教材中写作话题新颖,新的常用词汇、短语和重要句型较多,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写作话题,每天精心选2?鄄3个词组或句型,让学生参照课文做翻译或造句练习,一周以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词组和句型写作。如: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材第三模块,要学习的词汇是方位介词(behind, in front of, next to, in)和校园里重要场所的单词。句型有:

Are there any classrooms?

Yes, there are some classrooms.

Where are they?

They are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Where is the dining hall?

It’s next to the playground.

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学生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并能根据自己学校各场所的位置用英语连成短文。

2.仿写英文的结构形式

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因此,学生首先学习的就是应用文体,如,书信、电子信件、日记等。这些文件的结构和格式是相对固定的,但英文书信、电子信件、日记等与中文是有差别的,因此,学生必须通过多次仿写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如:七年级英语上册模块四第二单元是Lingling写给Diana的电子邮件,介绍家庭成员,通过英汉格式对比,请学生根据下面的格式进行仿写:

Dear...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There are...people in my family—my mother and fa?鄄ther and... I’ve got an/ a...

I haven’t got any...

经过几次仿写,学生就会表达流利。

3.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及内容

七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词汇、语法、句型等基本语言材料都非常有限,在写作练习中还谈不上什么发挥和创新,因此对课文的依赖性很大,不仅会模仿课文的题材,而且会模仿其思路和内容。那么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知识和句型句式,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思路及内容。例如: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六模块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其写作思路及内容是:何时起床、吃早餐、上学、开始上课、吃午餐、回家、吃晚餐、做作业、睡觉等;对范文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在校的一天活动时间。这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写起来容易,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写作之前教师应板书指导,如:I get up at... I have breakfast at...I go to school at...Lessons start at... We have...lessons in the morning. I have a break at... I have lunch at... I go home at... I have dinner at... I do my homework and go to bed at...在写作课中,笔者的学生最喜欢的写作方式是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及内容,除了模仿课文外,学生还可以模仿教师黑板上的范文。笔者认为,学生的模仿性写作很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写作方法。如本班一位李同学的一篇模仿作:给在美国笔友Mary的一封回信,介绍自己的情况。

总之,让学生多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及内容是提高英语写作的好方法之一,只要学生的模仿写作达到纯熟的地步,自然水到渠成,常言道:“Practice makes perfect.”

二、从会话入手,引导学生完成由说到写的自然过渡

1.口语训练

以了解同伴为主题进行 Free talk 口语训练,两人为一组,其目的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书面表达做好铺垫,如七年级上册某模块的写作训练。教师把口语训练中用到的问句写在黑板上:

(1)What’s your name?

(2)How are you?

(3)Where are you from?

(4)How old are you?

(5)What class are you in?

学生熟练问题后,两人一组进行口语训练。

2.会话表演

学生在观看别人表演时可以取长补短。

3.布置写作任务并进行写前指导

请学生就写作内容进行表演,当学生很熟悉时,就布置写作任务,请以“Myself”为题写一篇自我介绍。写作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下黑板上的几个问句,然后将答语写下来,这就是你的自我介绍,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准确地使用句型,并板书示范。

4.修改

修改是写作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在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时,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养成写后必须修改的良好习惯,修改的形式有:(1)自己修改;(2)同桌互改;(3)小组讨论修改;(4)板书集体修改等。集体修改,笔者在写作课中用得较多,效果也较好。不同的修改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必须检查:①书写格式是否规范、大小写字母是否正确;②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单词有无拼写错误、句子是否完整正确等。

5.定稿成文

6.家庭作业

上完一堂写作课后,教师应做到趁热打铁,布置与该节课的写作内容相似或相关的练笔作业,如本节课的练笔作业为以“My good classmate”为题介绍自己一位好同学的小短文,并让学生注意人称的变化和谓语动词的形式,写作时可适当发挥。

三、积累词汇,打好基础

丰富的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好比造房子的材料,无好材料就造不出好房子。乡下学生的英语写作为什么那么薄弱,难道他们真的不会写吗?不,是他们的词汇量太少了。因此,初识英语者以学习单词、积累词汇为主,词汇量越丰富,写作时余地就越大,写起英语作文来才得心应手。

四、语段训练

学生在七年级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后便可以用简单的语段来描述人或物。我们使用的这套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写作来说应该不会很难。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英语作文,把一周来印象最深,最想表达的事情用简单的英语语言表达。教师可以定期查阅,并及时批改、点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总之,对七年级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基础词汇知识都不容忽视。写作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中学英语教师只有平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曾葡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星,彭泽玉,王众华.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J].初中英语,2011(4).

4.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四

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导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课时计划】

4课时,第1课时完成环节

一、环节

二、片段一、二的写作,第2完成片段三的写作,3、4课时写作修改、讲评。

教法指导:

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5.学生自主修改。6.教师批阅。学法指导一:

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是多读。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用心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热爱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进而热爱写作。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如《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二、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功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三、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步骤二 活学活用,实践说练。

片段一:9月份,季节更替,渐入秋天,气候不同了,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就拿我们常见的树叶来说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美。范文示例: 我沿着幽雅的小路一直向前走,林中的小鸟被我的脚步声吓到,飞向蓝天……我便停下来,一看,我已来到了红色的世界——红枫林。望着漫山的红枫,远远望去就像红色的海洋,那种红色鲜艳夺目。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捧起一把枫叶。哇,它好美!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临走,我拣起一片红枫,我会将它作为青春、美丽、激情的象征,永远珍藏!我再回头看看,这座长满红枫的山整个就像一堆顽强的烈火,不管经历多少风吹雨打,都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片段二: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这其中一定有难忘的相识瞬间,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范文示例:

转眼间,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个学期已经渐渐地接近了尾声,我渐渐地融入 了这个新的大家庭,也有了许多知心的朋友,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在班上真称得上是淑女了。她梳着一条乌黑的马尾辫,中等的个子,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透出了她的机灵与干练。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言谈举止。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军训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穿一套干净的夏季校服。然而因为我的性急,所以此时此刻,我已经穿上了第二套夏季校服了。两套校服在经历了“沙场磨炼”后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所以我不得不借校服穿,可是同学们明天都要穿新校服,所以没有人借给我。最后,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我看到了她,在心里的最后一丝希望的鼓励下,我找到了她。“你能借我一套夏季校服吗?”我用蚊子似的声音问道。她抬起头来,似乎没有听见。“我的两套校服都脏了,老师又让穿干净的,所以……”“噢,原来你是要借校服啊!”她不在意地说。我害怕她不借,又急忙补充了一句;“哪怕是这套旧的也行啊。”(因为我看她这套旧的也很干净)“没事,你穿新的吧!”她爽快地说。“这不太好吧!”此时此刻,我倒有些不好意思。“我穿哪套都一样。”说着就把那套崭新的校服递给了我。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从那以后,我们互相帮助,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片段三:回忆成长经历,一定有让你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想和大家分享吗?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作文讲评

5.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五

——如何编写寓言

【写作导航】

寓言是就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要想写好寓言,得注意以下几点:

一、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精彩的故事是写好寓言的关键。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要想写出一个通俗简单而又有吸引力的故事,首先要发挥丰富的想象,确定寓言的主人公。然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绎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

寓言仅有故事还是不完整的,因为它的教育性,寓言往往还要揭示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如“骄兵必败”的哲理就是被蕴含到一只蚊子和一只狮子的故事中;“祸福相依”的哲理被蕴含到塞翁失马的故事中。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有趣的故事中,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生活中有很多有现实意义或教育性的道理,我们都可以把它蕴含到我们想象的故事中去。

二、抓住特点,赋予情感。

寓言的描写对象同童话一样,一是写人,二是写物。写物的寓言一般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描写得具有人的思想、性格、品德和语言、动作等。写物时,要抓住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写。如狼的残忍、凶狠,羊的温和、善良,狐狸的狡猾,驴的愚钝;青松的坚韧,杨柳的柔情,荷花、秋菊的高洁,蜡梅的风骨等。赋予神、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性格,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其特点,再加上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最终达到生动其情节、深广其道理的效果。三、一线串珠,事理融合。

设计寓言故事时,要从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出发,注意故事和哲理的相生相融。这样可以使内容集中、主题鲜明,同时事理交融,串起了故事,揭示了深刻的寓意,让读者在享受精彩有趣的故事之余自然而然地懂得了道理。

要写好寓言故事还应该注意:一是要尽可能把故事写得生动形象;二是语言不仅要精炼,还要幽默、风趣;三是要把所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写得鲜明突出。【例文引路】

龟兔赛跑后传

龟兔赛跑,输了比赛的兔子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失利的原因是中途睡觉耽误了比赛,并不是自己跑得慢。那天回家,兔子见到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兔子爸爸甚至都不承认他这个儿子了。唉,想想一辈子背着个黑锅生活,太没面子了。于是,他多次给森林田径仲裁委员会写信,要求重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兔子终于等来了田径仲裁委员会决定重赛的电子邮件,他们还派专人监督了重赛过程。比赛的结果不用看你也知道,因为这次兔子没有睡觉。兔子高兴地在微博里第一时间就公布了此事:龟兔赛跑,兔是赢家。

这次轮到乌龟不舒服了。他想,上次明明也是这样跑的,甚至在得到兔子要求重赛的消息后,他还加大了训练量,可怎么就那么容易地输给兔子了呢?他想不通,他在QQ群里请求网友的支持。

一个月过后,兔子收到了乌龟发来的挑战书,不过这次比赛的项目不再是马拉松,而是一万米障碍赛,乌龟邀请了来自非洲的著名星级裁判鳄鱼做这次比赛的裁判,据说乌龟跟鳄鱼裁判是QQ好友……

比赛开始,兔子依然把乌龟远远地抛在后面,独自向前狂奔,不过来到第一个障碍——水池时,兔子傻了眼。兔子不会游泳,众所周知。怎么办,障碍水池有10多米宽,3-4米深,兔子急得团团转,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慢慢赶上来的乌龟,也爬到了障碍水池前,只见乌龟扑通一声跳下去,轻松地摆动了一下,就游出了三四米远……比赛的结果让兔子如鲠在喉。在翻越第一个障碍水池差点要命的情况下,兔子放弃了比赛……

兔子想不通,他把自己关起来,说不想明白不出兔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是自欺欺人,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是自寻烦恼。【名师点评】

6.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篇六

材料作文是近几年来中高考中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训练得好,对此成竹在胸,多获得高分;而有些同学由于没能掌握这种作文的技法而束手无策,难以下笔,那么,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

第一、“读”。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艰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指向。

第二、“引”。所谓“引”就是在写作时扼要概述你所要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阐述的论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会“走题”。

第三、“联”。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这是材料作文的本质特征,即通过材料本身,揭示其所富含的本质,否则,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文章没有力量,显得干瘪。

第四、“议”。就是说,材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尽管现在考试已淡化文体要求,我们广大学生,尤其是考生一定要注意。

第五、“结”。这一点尤其重要。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并且,不同的读者读后的视角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的文章出现,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

总之,材料作文要按照“读—引—议—联—结”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惟有如此,才能驾驭这一文体的作文特点和写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论证充分。有力。

字斟句酌把文脉: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然后按要求写作。材料作文常见的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据此作文。那么,这种作文形式和命题、话题等作文究竟有何区别呢?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写什么?我们希望通过以下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帮助。材料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很高的。通过审题,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然后据以作文。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同学把握不了材料所透射出来的意思。那么在考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务必做到整体把握

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二、准确领悟材料题旨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1

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三、稳妥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四、精心拟定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需要自拟的,如何拟好材料作文的标题,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作文题目必须简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体特点。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时间、地点为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范进中举》;(3)以中心事件为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以某“物件”为题,如《小橘灯》;(6)以论述的范围为题;如《想和做》,(7)以沦点为题,如《淡骨气》;(8)以设问等修辞手法为题,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向沙漠进军》;(9)以说明对象为题,如《中国石拱桥》等。

材料作文的写法

【写作策略】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显然是跑题了。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材料作文三忌

一忌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进入写作程序。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1995年的高考题,所给材料为寓言诗《鸟的评说》,大作文要求写议论文。有些考生在分析材料时,没有从整体上理解诗歌的寓意,抓住片言只语便匆匆下笔,得出了“鼠目寸光与现实主义”,“要纠正‘踢皮球’现象”之类严重偏离材料主旨的中心,或写出了:“燕子最美、要保护鸟类”之类完全脱离题意的文字。这类作文,无论其内容如何充实,结构如何完整,语言如何规范,根据评分标准,只能判为四类卷。

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读懂”材料是给材料作文的写作前提。一定要全面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匆匆下笔。评卷中发现,有些考生的作文若抛开试题的限制评判,确是好作文,但是未按指令写作,不合题目要求,此类试卷只能被评为四类以下。

示例一: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

[考题回放]

下面文字摘自一位同学的《毕业留言册》:

我的自画像:

额头宽了一点——思想的野马正好在这里奔跑。

同学留言:

最难忘那次联欢会,你的新鲜点子让我们快乐无比!(同学甲)

你知道我最欣赏你的是什么吗?就是你总能够别出心裁。(同学乙)

我总在想,以你非凡的创造力,十年后会成就一个怎样的你!(同学丙)恩师寄语:

你的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为我们开启另一扇窗!老师感谢你。

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满分作文]

35根蜡烛

武汉一考生

正是风馨时节,张老师家里挤满了学生。一数是35人,一个都不少。

桌上放着一个大蛋糕,上面插满了蜡烛。一数,恰好是35根,是代表35个学生?哦,今天不是自己的35岁生日吗?张老师这才想起。35个学生给35岁的老师过生日,张老师欣慰地笑了。一晃35岁了,张老师突然想看看自己35岁的模样,镜中的他头顶已“抛荒”了,周围只长了一圈“杂草”。这时,皱纹便在他脸上蠕动起来。“祝您生日快乐!”„„35个学生齐唱起生日歌。

35根蜡烛点燃了,点燃了35颗心,照亮了35个岁月。

“齐达内”端着一块蛋糕,深情地说:“张老师,还记得吗?我喜欢踢球,成绩也被我踢得‘一穷二白’,我觉得我的未来也被我一脚踢飞了。可您说非常欣赏我带球突破的冲劲、不停奔跑的干劲、永不服输的韧劲。有了这股劲,球踢得棒,书读得好。后来,我把这股劲带到了课堂上。如今,我成了学习上的‘齐达内’了。老师,感谢您,是您的欣赏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啊!”

“齐达内”把蛋糕放到张老师的面前,只见老师的皱纹似乎被拉直了。

“老师,我也要感谢您!”是我们班的“罗丹”,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有一次上课,正在画你‘抛荒地’旁边的‘杂草’时,被你发现了,我作好准备等你‘河东狮吼’,你却说不错啊,画得‘入肉三分’,可要注意创作时间啊。叫你这一欣赏,我成了班了的‘名人’了。从此,课堂上我魂守住舍;课余时,你就成了我的业余模特。我的《老师》肖像画还在‘艺术小人才’竞赛中获奖了。成绩嘛,也是一路看涨。老师,在你欣赏的眼光里,我发现了我自己。”

“罗丹”给老师斟满一杯红酒。张老师的皱纹似乎浅了。

这时,“铜豌豆”也挤过来,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老师,对不起!过去给你惹了不少麻烦。逃课有我,上课睡觉有我,和老师顶撞有我。爸妈说我是逆子,同学说我是另类,可我从你的眼里读不出异样。有一次,我把迷路的老婆婆送回家。你知道后赞赏地说很有爱心嘛,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不会迷路的。听完您的话,我觉得迷途的羔羊该回家了。感谢你,老师!您的欣赏让我找回了丢失的自己。”

张老师的皱纹似乎被什么熨开了。

„„

蜡烛依然亮着,35岁的蜡烛点亮了35颗心。

是用欣赏照亮的。学生在欣赏中成长,师生在欣赏中和谐。

张老师感觉自己也被欣赏了。

彼此欣赏则创造出师生和谐的境界。

就像现在,就在这醉人的生日宴会上。

[成功揭密]

聚焦于老师家里的生日宴会,在学生的回忆与叙说中,展开了一串串“学生在欣赏中成长,师生在欣赏中和谐”的难忘往事。透过一个场景、一个点,给读者无数情景、一个面的感受。这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写法,增添了文章的广度与厚度,也保证了笔力的集中。作者很善于紧密文章的结构,比如以“皱纹的变化”这一人物心理变化的标志作为行文的线索,比如关于蜡烛、“抛荒”等的前后呼应,等等。这些手段,使得文章严谨一贯,行文有条不紊。需要指出的是,“齐达内”、“罗丹”、“铜豌豆”三个绰号突出了各自所代表人物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趣,同时,有意回避了人物的真实姓名。这样处理,颇见作者的机智。

示例二:浙江宁波中考作文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铅笔即将被集装箱运走,制造者还是不放心,就把他们叫到一旁跟它说:在你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必须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你可能会经常感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都不会毫无意义。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文章。或叙写帮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想。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个。

[满分佳作]

飞翔,哪怕翅膀断了

宁波一考生

孩子,你即将离开我,面对这个世界。作为母亲,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那就是:飞翔,哪怕翅膀断了!

人生之路,必有坎坷,一路走来,你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赢家。但是,你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梦,无论遭遇到什么。因为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你自己的英雄。

还记得桑兰吗?那个瘫痪不哭,用微笑征服世界的女孩儿。面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她坦然地看待这一切。当时,你说你要成为像她一样坚强的人,孩子,我希望你能始终记住你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你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一路上,也许你会被绊倒,会被欺骗,会被蔑视„„但是,请你自信乐观,甚至学会着去感激这一切: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加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抛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感

激一切值得你感激的人或事。孩子,你应随时记住,痛苦是必须的,你应当以一颗乐观之心面对一切,以你的微笑征服这个世界。

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也许你会遭遇不幸,它们使你难过、懊丧、甚至想逼你放弃理想。但是,请你记住:心若在,梦就在。还记得那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希望你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自己亮丽的风采。

孩子,拼搏才会成功。长路漫漫,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想象一下,假如铅笔不经历刀削般的疼痛,怎能写出美丽的文字?种子不经历破壳的疼痛,怎能绽放出甘美的笑容?蛹儿不经历破茧挣扎的疼痛,怎能化作蝴蝶,翩翩于天空轻扇羽翼?

孩子,请不要害怕痛苦,因为挣扎过后,你便能破茧而出,凌羽飞翔。孩子,请记住:飞翔,哪怕翅膀断了。

最后,用心祝愿你成为真正的英雄,绽放属于你的光彩。

[成功揭密]

7.七年级写作应重“尊法” 篇七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写较完整的作文, 首先应体现出完整的文章结构以及合理的写作思路。但学生因为没有清晰的结构意识, 所以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结构缺失, 文体感不强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无开头和结尾, 段落不合理, 结构不完整, 没有体裁观念, 不知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等。这样, 学生写出的作文只能算是一个片段, 而不能称之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 七年级学生一定要先学结构与体裁。有了固定的结构观念, 文章才完整清楚。文章最基本的框架有了, 写作的思路就更明确了, 学生也就知道怎样充实内容了。总之, 七年级学生只有掌握了结构的基本规律以及谋篇布局的方法, 其写出的文章才能结构合理, 脉络清楚。

一、思路要清晰

写文章首先要对所写内容了然于胸, 要有清晰的思路。首先, 学生要明晰所写内容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然后到要写文章时, 再根据写作的目的明确哪些写, 哪些不写, 到哪里需要有波折, 到哪里结束, 要形成文章的思路。总之, 写文章应先成竹在胸, 这样心中就有了头绪, 学生写起文章来思路会更清晰, 文章也会更有条理。

二、开篇、中段和结尾要分明

1. 文章开篇很重要。

清代文人李渔曾说:“开卷之处, 当以奇句夺目, 使之一见而惊。”七年级学生要达到这个要求有点勉为其难, 但开篇“破题”是必须要做的, 也是学生能做到的。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破题”即或动之以情, 或晓之以理, 用简洁流畅的语言点名题目之含义, 文章之主旨。

下面以一篇学生习作《水的哲学》为例进行说明:《水的哲学》这篇习作的开篇就写得很好。“从三江源奔来的巴颜喀拉山的雪水中, 我看到了水的纯净;从‘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中, 我看到了水的壮阔;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 我看到了水的包容……无论是湿重的雾, 还是六芒星型晶莹的雪, 甚至是无色无味的水蒸气, 不一样的水, 却都在不停地演绎属于他的哲学。”这样的开篇既点明全文主旨, 又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思。

2. 文章中段不妨以中心句来引领, 学生可运用结构相似的排比句领起文章中的每一个层次, 中心句可独立成段, 也可放在段首或段尾。

例如, 《水的哲学》一文采用的是“水是延续”“水是包容”“水是纯净”“水是改变”这样结构相同的中心句, 从四个方面展示了“水的哲学”内涵, 其文脉清晰, 布局精美。

中段每一层次末尾还可以用总结性语句来结束。例如, 《水的哲学》一文中每一个层次的末尾都以“妙语作结”:“水是延续……她象征着不间断, 从云到雨, 从雨到河, 从河又到云, 连续的变化演绎了不断的延续, 永不停息, 永无尽头。水是包容……即使有天大的误解, 也不过是向止水中投入一石子, 一石纵然能击起千重浪, 但涟漪过后, 也只是消弥, 最终的平静才是永久的。”每段都采用结构相同的总结性语句来收尾, 既诠释了前文叙述的内涵, 又使文章布局呈现出整齐之美。

3. 结尾应“卒章显旨”。

例如, 《水的哲学》一文的结尾:“水是延续, 是包容, 是纯净, 是改变……水, 居善地, 心善渊……水的哲学, 正是处世的哲学, 做人的哲学。”作者在结尾处再次综述, 阐明感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点示主题, 升华全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全文开篇、中段和结尾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中心突出, 文章思路一目了然。

三、过渡要自然

七年级学生的作文读来凌乱, 文章思路不清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过渡。过渡就是衔接, 也叫连接, 他的作用是使上下文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 这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严谨。那么, 如何才能使文意清晰, 过渡自然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当文章上下层次的意思转换、跳跃不大时, 可用过渡词或词组。

用关联词过渡。例如:但、然而、于是、因此、可是等。用序数词过渡。例如:首先、然后、接着等。用时间词过渡。例如:用“天刚亮”“中午”“黄昏”等时间词巧妙过渡。

2. 当上下两个层次内容比较复杂时, 可用过渡句。

如《赵州桥》一文中用承上启下句过渡:“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这句话中的“坚固”承接上文, “美观”引出下文。

3. 当两个层次的意思相隔很远, 有着很大的转换或跳跃时, 就应该用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以过渡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来进行巧妙连接, 既转换自然, 使读者读来不觉得唐突, 又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

总之, 过渡处理得好, 文章才贯通, 文章的结构才能严谨, 所以, 教师要引入学生学会过渡。

四、结构与内容要统一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 采用什么结构, 要取决于文章内容。一个完美的艺术结构, 是最能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的, 而且是最能引人入胜的。

1. 写一个人, 对人物的外貌、性格有了描写之后, 还应该用恰当的结构形式将其完整地表达出来。如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去放大读者的眼睛, 这样人物才能显得鲜活, 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写一件事, 对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前因、后果必须要弄明白, 对其发展、演变, 作用、意义必须搞清楚, 然后再以记叙文的六要素为核心去写。

8.“狐狸吃葡萄”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篇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有许多版本,不过,有人又设想出这样的版本:

第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同别的狐狸说过,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合作精神呢?它们有“猴子捞月”,我们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成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萄萄。

读了上述材料后,请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本题是寓言型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两只狐狸的不同做法,可供选择的角度有很多。

从第一只狐狸的行为来看,他看到心目中向往的目标——“葡萄”够不着以后,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目标。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可以以此谈人生目标的转向,谈寻找合适自己的人生位置,谈量力而行等等。

从第二只狐狸的行为来看,它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其创新之处在于。用合作的方式,以集体的力量来应对困难。可以以此谈“合作”的重要,谈创新解决问题的可贵等等。

把两者比较起来看,相同点在于两只狐狸对心目中向往的目标都采取了可取的应对方式。不同点在于:第一只狐狸侧重于放弃,第二只狐狸“不抛弃。不放弃”;第二只狐狸的对策可能更积极主动,可以以此作为感悟点来写。创新思考,勇于解决,懂得解决,明白合作的道理,最终的结果既利于自己,又利于大家。也可以侧重前者,因为现实中确实有许多无法实现的目标,这时不妨采用“心理替代”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还可以把第一只狐狸和第二只的做法结合起来谈,面对困难,先想方设法,创造性解决;但真的“山穷水尽”时,不妨想出替代的方法,这又是一种写作思路,

佳作展示

寻找柠檬的狐狸

◇吴佳佳

在炊烟中流浪的人,只能奔向一片夜色。而这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会奔向它橙黄色的梦。

——题记

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它没有说葡萄酸,而是去寻找柠檬。这样很好,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寻找。失去了心中的那株葡萄,并不等于失去了整个世界。

蒲松龄是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曾经年轻气盛,才华横溢,可他科举之路遇阻,无比迷茫。他是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怀才不遇的确是件痛苦的事,于是他成了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在深夜里独酌淡酒,在灯光摇曳下将自己的一身才气宣泄在纸上。英雄挥刀。文人泼墨。书生与狐女的故事,才子与佳人的邂逅,注定让蒲松龄成为文学上的不朽之尊。他就是那只吃不到葡萄而去寻找柠檬的狐狸,那些曼妙妖娆的文字和哀婉缠绵的故事,就是他的柠檬,留在后人心间,馨香着一种永恒。

鲁迅是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怀着梦想去日本学医,想救治那些在病痛中煎熬的国人。善良仁义的种子在他的心中发芽,无人可挡。可是,当他看到国人的愚昧无知时,他陷入了沉思。那样落后的环境与腐朽的社会,需要一声春雷去敲动人们的思想末梢,去催开中国人民的春天。于是。他不再想着怎样去触及那些遥不可及的梦,他成了那只寻找柠檬的狐狸。他用笔在战斗着,像针一样扎入社会的肌肤。注入强心剂。他一生的姿势只为一盏灯不被熄灭,照亮人们前进的路。他站在路口,站成一座雕塑,让人敬仰。

我想成为那只去寻找柠檬的狐狸,我要去寻找我的柠檬,在橙黄色的梦中笑傲江湖。屋内,一片绿意,与季节无关;屋外,一片橙黄,与未来无关。我只是在寻找我自己的柠檬。

模拟评分

内容:作者把科举不中却写下不朽著作的蒲松龄,把弃医从文的鲁迅,把寻找理想的自己,都巧妙地比作“寻找柠檬的狐狸”,类比得当。比喻新颖。作者观点明确,扣题紧密,主题突出。美中不足的是,联系自己的时候,要说清楚自己曾经的葡萄是什么,而现在要追寻的柠檬是什么。这样才能体现“选择和放弃”的意思。得12分(满分15分)。

结构:文章开头巧妙运用题记,导入自然,中间从古人说到令人,最后联系自己,由名人到自身,论证层层深入。结尾收束有力。结构完整。得15分(满分15分)。

语言:文章对蒲松龄和鲁迅的事例的概括和评论都具有文学色彩,多有形象之句,多用比喻和拟人。读来十分动人。得15分(满分15分)。

创新:作者立论的角度非常巧妙,见解新颖,他从第一只狐狸的角度说出了“失去了心中的那株葡萄,并不等于失去了整个世界”的道理,给人的启示非常深刻。得10分(满分10分)。

总分:52分(满分55分)。

追寻生命里的葡萄

◇章腾飞

如果说生活是一架梯子,在梯子的顶端,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大而甜美的葡萄。而我们站在梯子的底端,如同仰望星空般仰望我们梦里追寻的葡萄,不知疲倦。

然而生活这架梯子。只有真正不懈追求,不畏艰难险阻的攀爬者,才能最终尝到那属于胜利者的果实。

庄子化身为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于天地宇宙之间纵横驰骋,没有生命可以阻挡他锐利的眼光。楚王来找他,他安坐垂钓,以淤泥中的老龟自比,不为名利所惑。正是凭借这一份自守,这一份执著。他才能够神游物外,朝着心中那一片广阔自由的天空迈进。

庄子的攀爬是孤独的,然而孤独却成就了庄子的高度。在孤独中挣扎着前行,庄子找到了他生命里的葡萄。

凡·高也是一位孤独的攀爬者。在世人的冷嘲热讽里,在诟骂声中,他在自己艺术的梯子上,抛却世俗的阻挠,摘到那一颗只属于自己的葡萄。那一株灿烂的向日葵使人看见他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对光明的渴望。

你可以说他是疯子,说他是神经病,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位天才的画家,是一位把自己燃烧、融进画里的画家。他像一个聋子,坚守在自己的道路上,无论多少让他放弃的话语迎面而来。

然而在庄子、凡·高的背后,谁曾注意到那些一生苟且、无所适从、无所坚守的人?他们或许伺样渴望过头顶的葡萄,可他们为什么不能得到?因为他们不懂得坚守,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宁愿只去尝尝柠檬的味道。

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架梯子,不同的是态度。当我们被困难吓倒,在它面前无能为力时,请抬头看一眼那诱人的葡萄吧!它充满希望地向我们招手,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它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模拟评分

9.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篇九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唐惠忠

把一则简短的材料(含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提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发现论点,自己拟题,展开议论,这就是中考中常考的材料作文。

有时候,给材料的作文并不一定限于议论,也允许自选文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连续多年的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但材料作文仍不可忽视,仍然是中考作文的常用“体式”。

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一、材料作

(一)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具体的做法是:(1)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二)准确确定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相对少见。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作为将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记叙文的主旨)。试以下面一道模拟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历史,现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订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上面一段有关海珠桥的材料,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英国某企业提醒中国客户注意安全,二是广州市市政部门为确保安全,加强了对桥梁的监测。综合这两个方面,可以把作文主旨确立为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时时处处注意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疏于研读材料,轻率地选取下面一些角度――“疲劳”“诚信”“敬业”“严谨”“反腐败”“中英文化交流”(把海珠桥作为这种文化交流的象征)等,就会导致行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脱题;而把立意定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三)发挥好课本的例证库作用。中学生写给材料的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这和同学们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不过,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更多的取决于眼力如何。如果勤于思考,发现的机会就多,即使阅读量有限,也不至于山穷水尽。不说其他,就说语文课本,从初一到初三,六册书就该是个宝库,关键在于你会不会运用,善不善发掘。

二、材料作文的三

一忌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进入写作程序;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以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作文的论点和论证都是由材料引发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评卷老师不明白你的观点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用好材料,女[果是议论文,除开头引述材料外,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此外,一般不要在开头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或另外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就匆匆下笔。

两人结伴横穿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同伴去找水,临走时把手枪塞给了那个人: “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小时后,每小时对空呜枪一声,枪声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和你会合。”

两人分手,那人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候,他看表,按时鸣枪,但他很难相信那个同伴会听见枪声。他越来越恐惧,猜测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一会儿又推测同伴找到了水,却弃他而去。到应该击发第五枪的时候,这人悲愤地思量: “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同伴早已听不见我的枪声,等到这颗子弹用完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在一息尚存之际,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是多么痛苦,还不如……”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不久,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但他们所找到的仅是一具尸体。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中的自杀者由于缺少走出沙漠的信念,缺少对同伴的信任,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把握了这一点,作文时就不会偏离题意了。本题思路参考:一、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信念”对人生的意义,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等等。参考拟题:信念坚定者得胜利。二、写一篇记叙文,叙述自己多年来对“信念”的追求与理解。写法上可借鉴贾平凹的《地平线》一文。要突出对话、心理描写,并适当地加以抒情与议论。参考拟题:都是信念带来好运气。三、注意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散文,可广泛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信念的名言警句、故事逸闻,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还应在语言表达上认真打磨,争取写出几组亮丽的句子来。参考拟题:1.咀嚼“信念”的橄榄;2.希望的种子,成功的根。

【学生例文】

点燃信念的明灯

陈瑜(江苏太仓)

一整片暗夜的漆黑,也不能掩盖一株灯火的明亮。

――泰戈尔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沙漠迷失方向的旅人,身边已没有一滴水、一粒粮食。他已经连续几天滴水未进,正当他精疲力竭,准备放弃时,他在背包底部意外地翻出了一个苹果。他不由得欢呼雀跃:“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苹果!”又过了几天,救援队终于找到了旅人。此时他已昏迷过去,手里却紧紧地攥着那个干瘪的苹果。

也许你会认为是那个苹果挽救了旅人的生命,但那被他紧握在手里的又何止是一个苹果呢?那是旅人铭记在心的信念――要活着走出沙漠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给了他一线生机,让他支撑到被营救的那一刻。

在无数诸如此类的险情里,信念宛若高悬于夜空的明灯,引领人们走出荒芜的绝境。

确立信念不容易,但更难做到的是拥有维持信念的勇气。 “戊戌政变”爆发后,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在谋救光绪帝失败后,仍有逃亡机会的谭嗣同,却弃个人安危于不顾,最终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坚持变法的信念。惜哉!壮哉!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坚持“救亡图存”的信念,需要何等勇气。在这样的信念下,最终成就了一曲“死得其所,死亦成仁”的历史壮歌。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书山题海的重压、挑灯夜战的疲惫、陷入迷茫的困苦……每一项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阻碍,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我们如何能越过这一道道艰难险阻?如果人生是一支杠杆,那么信念就是杠杆上的支点,只有找到支点,才能成就强有力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条征途,那么信念就是征途上的明灯,只有点亮明灯,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请点亮信念的明灯,这样才会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才会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也才会有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题目“点燃信念的明灯”和引用泰戈尔名句作为题记,即昭示了文章的观点。全文按先分后总的结构组合成篇, “点亮信念的明灯,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点亮信念的明灯,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点亮信念的明灯,收获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层次相当清晰,例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

此外,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引用得当,体现出不俗的语言表达的功底。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大片山林。当美国掀起淘金热潮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他一连干了多年,结果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甚至连家底都折腾光了,最后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惊讶地发现那里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有一座金矿,其新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请从上面这则材料中引出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应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和内涵,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和观点。上面这则材料,说明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的宝藏。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控制这座金矿,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关键看他能不能尽早地发现它,有效地发掘它,充分地利用它。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对别人韵长处和成就赞不绝口,却没有发现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没有明白自己本来也可以像别人一样,拥有成功和荣誉。

题目二

上了出租车,咔嚓一声将安全带系上,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就能看出这人是刚从国外回来的。而我们在国内的人,才不把上车系安全带当一回事呢。在国内坐出租车,通常情况下是出租车到了快要过路口的时候,司机才提醒乘客,请系上你的安全带。有的乘客就要问: “怎么系安全带啊?” “不用真的系上,你就往身上那么一搭就可以了。”司机不紧不慢地对乘客说。这时车子很快就通过了红绿灯,乘客也就自然地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肩头拿开。到了下一个路口,乘客不用司机再提醒,就主动将安全带又往自己的肩头那么一搭,等过了红绿灯再拿下来。这样几个来回,直到乘客下车,很少有真的将安全带系上的。时间久了,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谁也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系安全带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乘车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谁也不认真地系安全带。出租车座位旁边的安全带,就仿佛成了舞台上的一个道具一样的东西,只有过路口的时候,从座位底下拽出来用它摆摆样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10.叙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篇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立意。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11.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十一

关键词: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的意义是考查并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是高考写作的改革,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地更新作文教学理念,改进作文写作指导策略,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新作文题型、提高写作能力。

一、“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概述

从命题写作、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到新材料作文,高考写作题型在不断地改进,作文材料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新材料作文写作角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增加了宿构、套作的机会。对此,2015年高考由在新材料作文题型中增加了驱动任务型指令,使新材料作文題型与其他作文形式包括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限制性存在的矛盾得到有效的解决。试题给出的材料通常以特定情境的形式出现,然后提出一个具有对立性的问题,多为贴近社会生活的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与传统型的议论文写作相比,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作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说理要求方面,由传统的空泛的议论转变为就事论事、深入分析、深化思维的议论,就某一事件和话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二是说理范围方面,由传统的广泛议论、面面俱到转变为集中精力,就所选角度与一个论点展开论述;三是说理态度,由传统的简单论证、轻易定结论、封闭性自圆其说转变为入情入理、开放式交流、深入阐述论据、不偏激。

二、“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指导策略

1.材料分析指导

阅读材料并审题是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写作的第一个步骤,因此需加强对学生阅读材料与分析能力的指导:第一,认真阅读材料,正确理解材料范围、内涵、主题;第二,确认文体驱动任务,明确规定的写作文体;第三,明确内容驱动任务,即材料内容规定的写作范围与方向,在定写作提纲时不超出材料限定的范围;第四,思维驱动任务,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明确争议的对象、焦点,从这一着眼点入手深入地剖析材料的主旨;第五,对象驱动任务,即在阅读材料时对争议事件的感受、观点。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1卷的驱动任务材料写作中,以“家人屡劝总在高速公路开车过程中接听电话的老陈却未取得成效,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借助警方给父亲进行相应的惩罚与教育”这一新闻报道作为写作材料,完成给材料中的人物或相关方写信的写作任务。首先该材料选自新闻报道,贴近现实社会生活,因此无理解难度;二是材料简洁却充分概括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后续,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很高的思考价值,比如父亲老陈开车听电话反应出的社会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比如女儿通过法护情这一打破传统观念的行径等等。

2.材料核心指导

任务写作是驱动任务型写作的第二部分,而在这部分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如果未经过材料的认真阅读与深入分析,很难抓住材料核心,容易出现立意脱离材料的情况。只有紧扣材料核心立意,才能根据核心词拟题,进一步设置论点、设计写作的思路。如2015年全国卷1中作文材料中,首先要明显材料所表达的多层意思:一是小陈父亲存在高速路开车听电话的不良行为且屡劝未改;二是小陈出于对陈父生命安全的考虑,无奈之下选择向警方举报其不良行径;三是警方在查明核实后给予陈父相应的教育和惩处;四是网友对小陈与警方双方的行为褒贬不一;五是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讨论的角度与范围均有扩大。而在以上几层意思中,前三者为核心事实,而后两者为核心事实发生后所产生的影响,在写作时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

3.写作注意要点

高考写作对材料作文增加任务型指令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材料引导学生写作的重要功能,使写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在材料给予的真实、简短的情境中快速理解关键内容,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说理与论证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驱动任务型写作的过程中,需注意几个要点:第一,不可“广泛议论”:驱动任务型写作的任务指令中特别作出了“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要求,但大部分学生在理解时容易出现偏差,认为综合材料内容就是要全面分析、面面俱到,进而出现议论空泛的写作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需指导学生充分地立即任务指令的意义,充分认识到集中精力对选取的角度进行论证才是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任务指令的主要目的。比如2015年全国卷1的以“女儿举报父亲违反交通规范”的情境材料驱动任务写作中,核心角度应为小陈,而材料中的“情”、“理”、“法”3个议论方向可以着重写一个或综合写两个进行比较,但是应避免每个方向均衡用力。第二,不可“空泛议论”: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的任务指令均会明确作出“对以上事情……”、“这件事情……”“这三人中”等任务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可偏离材料所给的事件,应以任务为核心,“就事论事”。如果学生未能明确这一指令的含义,在写作时抛开材料,就自己所选中的议论角度空泛议论,就会因脱离要求、任务指令而被视作未完成任务、离题作文。因此,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以及任务要求。第三,注意辨析是非并文明阐: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所选取的材料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所揭示内涵包括道德、情感、法律等各方面的内容,回归生活中的交际轨道,更侧重读者意识与对象意识,侧重文明地交流和沟通。同时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的改革特点就是从传统写作中的封闭、粗糙论证转变为开放式、入情入理的说服,从轻易下结论、简单否定转变为多角度、入情入理地阐述。因此应指导学生意识到“阐述”重在“说服”,强调辨析、沟通以及人与人的相互交流,在表达交流时会出现分歧,而明确自己的观点、立场是进行论据阐述的关键,即理解材料含义并辨析关键概念。除此之外,在选取阐述角度使应通过多维度思考和比较进行选取角度的细化与深化,即深化思维,从而避免陷入封闭说理、轻易否定以及树立态度简单粗糙等写作误区。比如《中国青年报》中曹林发表的《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便很好地体现了入情式阐述、文明说服这一特点,注重读者意识地渗入,真正做到开放式的文明交流。

4.写作能力训练

為了更快地提升学生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应根据此类此类作文题型的特点与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方案,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因为驱动任务型材料写作的前提就是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在每次语文课前5~10分钟给学生们阅读一则最新的新闻报道等各种类型的短篇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所读内容的要点。其次,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第一,鼓励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充分地利用饭后、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第二,指导学生扩宽阅读的范围,除了名篇名著,还应多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关注科技、娱乐、民生、教育、环保等时事,为写作积累素材。再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平时教学中积极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扩宽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审材料立意时能够快速抓住核心角度。比如通过提问开放式问题、主题辩论赛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另外,在每次写作训练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可以是结队互评,也可以小组互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审题立意以及写作中的误区、不足,还可以起到互相分享、取长补短的效果。最后,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第一,每周至少进行2次写作训练,“刀不磨会生锈”,同理,如果学生长时间不写作业会生疏,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安排写作训练,同时规定与考试相同的写作时间,避免学生养成拖延、态度不认真等不良习惯;第二,鼓励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第三,鼓励学生勤练书法,每天花15~30分钟临摹字帖,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在日常教学中给予有效的指导外,还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的锻炼、积累。因此在进行驱动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写作习惯,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明霞.把握中心跃动思维——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指导技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01):52-53.

[2]胡叶.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教作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高中写作教学课堂指导的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2015(04):92.

[3]冯瑄.情景交融著华章——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J].课外语文,2015(08):167.

12.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十二

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犹如凤凰的头角。短小,便于让读者明白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亮丽,才能吸引读者。一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作为应试的材料作文,更应如此!那么,究竟怎样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呢?

1.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如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的开头:

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一颗透视世界的水晶;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灵魂的清醒,就像头顶上湛蓝的苍穹;我们必须时时坚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里展翅飞翔的沙鸥。屋外雨滴飘飞,但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

此文开头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三个排比句使小作者的观点气势如虹,不容置疑。中心论点“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的提出,如爆竹,如春雷,干脆利落!

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如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的开头: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此文开头先论他人对书以及读书的看法,接着陡然一转,亮出“我”的读书态度——快乐读书,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如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水到渠成地提出“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实在是巧妙至极!

4.喻——比喻开头。如高考全国卷I高分作文《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开头:

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

用比喻表述深奥的道理,能使所讲的道理深人浅出的同时又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此文开头以“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为喻,顺势提出“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既形象生动,又不显得突兀。

5.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高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的开头: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仰望星空,给人以无限遐想;飞上星星,使人失去幻想的自由与权利。由此提出“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的观点。论点于对比中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显得既全面又深刻。

6.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议论。如优秀作文《跳出枷锁,创造风格》的开头: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延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自问自答式的开头,有两个好处:一是观点自然引出;二是给人以思考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让人认同作者的观点。此文开头就有这样的智慧。

7.例——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如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做缜密的勇者》的开头:

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歌德说,勇敢的人可以用生命冒险,但决不用良心冒险;毛泽东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苏轼之勇,在于豁达淡定;歌德之勇,在于坚守诚信;毛泽东之勇,在于沉着大气。因为勇敢,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不平事;因为缜密,认清自我,他们永远在青史上留名,在黑暗的迷雾中照亮有志者的奋进之路。

13.中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篇十三

写“给材料”作文,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意。

正式写作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这些材料,把握材料的内涵与要旨,搞懂命题所提出的写作要求,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题意,然后据此写作。否则,写起来就会发生偏差,不合命题要求,甚至出现离题现象。

如,有这样一篇给材料作文,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

[材料]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就能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要求]阅读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根据这首歌赞颂的对象及其精神,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命题意图]

此题意在用歌词为材料,阅读领会其内容,并以其为中心成文。读写结合,能考查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的写作水平。三类学生可从歌词中受到启迪歌颂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出作文;二类学生可引用歌词,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真情,写出成功的作文;一类学生可发挥联想和想像,以丰富的内容,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理想的作文。

二是紧扣材料要求,把握写作重点。

在读懂材料内容、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材料和要求来构思如何写作。除了要明确写作的文体要求之外,还必须紧扣材料的中心内容、正确把握写作重点,尤其是文题中的关键性词语所提示的写作要求。如果我们对材料所提出的关键内容理解不透、不深,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也不能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应当写的重点都未写,就会使文章内容游离于材料和题目之外,这就不合要求了,自然不会写出好文章。

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作文:

[材料]

在一块水分并不充足,土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两棵小草。小草甲深扎着根,昂着头,精神抖擞,由衷地赞美着脚下的土地;小草乙懒得深扎根,整日低着头,萎靡不振,抱怨着脚下的土地。

小草甲看到小草乙的样子,便开导起来。一番话,使小草乙明白了一个道理,渐渐地抬起了头。

[要求]

请同学们按照给定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思路提示]

审题:材料写了两棵小草,它们有着不同的表现,且有明显的对照性:小草甲“精神抖擞”,由衷赞美土地,原因是它“深扎着根”;小草乙“萎靡不振”,抱怨着脚下的土地,原因是它懒得深扎根。由此可知,它们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原因在于它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

论点: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一蹶不振;有抱负、有追求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勇于面对生活,并努力地创造生活。

证据:

道理说明: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语)

事实说明:

1.同样是一道错题,小张同学委屈地哭了,觉得扣了这么多的分;而小李同学却开心地笑了:终于找到了错误的根源。

2.弗兰克·莱奇是一位英国人,幼时失掉双臂,然而不幸没有使他屈服。他坚持用双脚去做那些日常人们用手做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双脚练成同正常人双手般的灵巧自如,后来还考上了英国伯明翰大学。

三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力求写作创新。

材料作文提供了材料,但这只是写作的凭借和思考的引发点,并非作文本身。真正的作文还是要考生去进行创造性写作的。因此,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线索,善于思辨、联系实际,善http:///wenzi/于联想、发挥想象,善于结合实际、推陈出新。总之,考生要对材料作深入研究,从写法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材料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从而写出独树一帜,使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例如:看图作文(图见最下面)

[要求]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自拟题目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纲]

主题:通过乌鸦与小猪想办法喝水的寓言故事,歌颂勇于创新的精神,并说明因循守旧必遭社会淘汰。

结构层次:

(一)天气炎热,乌鸦找水,在水罐旁遇到小猪。

(二)水位只及罐腰,无法直接喝到。

(三)乌鸦和小猪各自想办法喝水。

(四)勇于使用新办法的小猪喝到了水,而守旧的乌鸦只得渴着。

(五)揭示寓意。

四、[典型例题]

学校生活是长长的胶卷,你和你的同学,你和你的老师的许多言行都在上面感了光。请想想那已经逝去的七年级、八年级,乃至刚刚结束的九年级吧——那上面记载着你这些年的渴望和迷惘,记载着你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留下了你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步„„请截取你初中生活的一个或几个片段,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例文]

母校的长廊

忘不了她,我母校的长廊。

忘不了她那优美的景致:长长的、九曲八折的回廊和廊柱。顶棚爬满了葡萄藤,那绿色真浓,浓得化不开,浓得逼你的眼。四周,那不知名却美丽的花儿们你挤我、我挤你,簇拥着争奇斗妍,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一排排挺直的松、柏,像哨兵似的,挡住了外来的噪音,使那长廊分外幽静典雅。怎么能忘记呢?

更忘不了的,是她带给我的回忆:四年前,刚进校门,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内向的我好久适应不了。不敢和新同学说话,不敢和新同学玩,一闲下来老是一个人悄悄呆在幽静典雅的她身边,一个人默默回想小学同学„„她成了我新环境中的朋友。

到了一二年级,玩的内容丰富起来了。那时,爱的就是在她的怀抱里和同学一起捉迷藏,她和她周围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隐蔽所。那一朵朵鲜花,一张张绿叶,像一只只神奇的手,把你浑身掩盖住,犹如传说中的隐身衣。在她怀抱里,你能看到别人,别人却看不到你,然后伺机实施突然袭击„„哎,你可别高兴过早,也许抓的人正隐蔽在某处,布下陷阱,等“鱼”上钩呢!在她那里也能摆开“四国大战”,好好杀它个天翻地覆。啊,长廊,她留下了我的欢乐的笑声,留下了我嬉戏的身影,深深浅浅的足迹„„这时,她成了我的密友。

现在,面对大考,我钻进书海,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可我又来到了她的身边,她清新的空气清醒了我的头脑,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我分明觉得:长廊,你像我的挚友、亲人,在默默地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又分明觉得:她在向我微笑,赞许我、鼓励我勤奋读书„„

而今,我在考场中,正以行动实现着“立志成材,做番事业,造福国家”的宏愿,我又想起了你。你寄托着我四年的回忆和生活,怎能忘记你呢?我想大声对你说:“永不忘记!”

[点评]

作者很明确地将文章的内容确定在学校生活的范围之内,这是审题的第一步。

作者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母校长廊进行了描述,将它比拟成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密友、挚友和亲人,以及成长的见证人。这样写,是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那上面记载着你这些年的渴望和迷惘,记载着你所经历的成长和失败,留下了你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步„„”

值得称道的是文章选材的角度比较新颖,避开了容易雷同的师长、同学、课堂等等,使人读来耳目一新。

[学习要点]

1.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材料中心,正确理解材料的涵义,明确材料记叙的对象在生活中的喻指。

2.对材料内容深入研究,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14.七年级写作指导作文材料 篇十四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15.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篇十五

从“忙中出错”看:深思熟虑很重要、效率不光看速度;

从“顾虑太多”看:时间分配要科学、通盘考虑才是真;

从“认输态度”看:态度决定高度、坚持显可贵;

从“计划未来”看:目光需长远、步骤需清晰;

从“参谋”看: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

从“不敢入局”看:无勇者无功、参与才有希望。

【作文示例】

人生如棋 智者博弈

人生就是一场棋,局里局外,黑白相间,有人看透全局,步步为营;而又有人窘迫交加,走投无路。举棋,落定,一场华丽的赛局便在这星星点点,简简疏疏中拉开帷幕。

棋逢绝境智者胜。内突外围,合兵夹击,以掎角之势包揽全局,这就是智者;沉稳自信,运筹帷幄,不言弃不落泪,看淡输赢的智者。

成为智者,你需有一颗沉稳平静的心。诸葛亮也是沉稳自信,端坐西城高楼,手抚三尺瑶琴,不费一兵一卒,击退司马懿的豹虎之师,投以敌手一个淡定从容的笑。危境中的安之若素,冗杂琐事中的不厌其烦,足以显示智者厚积薄发的风度。面对少好凌气的柳开,张景唯袖中藏一轴,金榜题名。面对俄国力士的铁拳,霍元甲冷静从容,纹丝不移。智者沉稳如冰壶清水。

智者懂得放长线,钓大鱼,深谋远虑,决胜千里之外,一举一动凌驾着骀荡的东风。

智者如庄子,以巨匏为船,大锷成荫,于落崖惊风,沧海霁月中选择了青山绿水,“吾将曳尾于途中”,道出了看破全局的高妙。人生如棋,智者敢于激流勇进,也懂得以退为进。

卡耐基和柯立芝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懂退让的智者。在他的“肥皂水”哲学里,他们要取得你的利益,必先以一种退的方式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人的意见,从而以退为击,以温柔的方式克胜敌人,谋取合乎情理的利益。这就是智者,懂得纷繁冗杂的局面中化被动为主动,化退让为前进。

人生如棋。一棋招来腥风血雨,一棋惹来夜雨阴沉,一棋点出雁落鸿惊,一棋引来白荻劲风。因此,智慧的人永不会缺乏的是如钢铁般坚硬的意志与决心,勇往直前。

智者同样懂得坚守阵地,筑基意念的堡垒。麦凯恩说过:“当你在旋转时,世界很大,而当你勇往直前时,世界很小。”在困难的巍巍高山前,要有“踏破铁鞋”的决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傲骨,方可去领略“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的美景。在智者的眼里,冰雪堵塞的黄河,飞雪垅断的太行山道只不过是又一项富有刺激的挑战。“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当然与朋友的结伴而行也不容忽视。

人生如棋,智者搏弈。日朗晴空,正照当头,品上一口甜酒,铺好棋盘于绿O枝头,开启一段智慧无穷的棋海之旅吧!

亮点点评:

该考场作文,蟾宫折桂。它有如下特征:

一、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积淀厚实,表达通畅,思考睿智,文化底蕴深厚。

二、思接千载,视通万全的丰富联想、想象。

三、语言雅致。排比对偶有整齐之美,平仄对应,有抑扬之美,骈散结合,有参差之美。(陈典有)

输起,你才赢得了

人生如棋。稳重的人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有远见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认输;而懦弱的人,因为输不起而不敢入局,只会远远的看着。然而人生,只有有输得起的勇气,才会有赢得了的魄力。

输得起,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

如今的电子商业帝国――阿里巴巴在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受人追捧。当时互联网并不像现在解手可及,所以当时他们团队提出要创办电子商务公司时甚至是被人讥笑的,他们的全新的想法和理念被所有人不看好。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它不会有好的前景而放弃这个理念,所以,发展到现在的马云的商业帝国,是因为他们敢于冒险的精神,他们不怕输的精神,造就了他的商业帝国。

输得起,还要有永不言败的信念。

电影《坚不可摧》是一位经历过二战的奥运长跑运动员路易的真实的人生记录。他在飞机失事时在荒岛漂了47天,上岸后本以为到达了人生的彼岸,却不料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他被日军抓获成了俘虏。然而他却没有因经受不住苦难而自尽,而是选择了艰难地活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求生的本能,更是他内心所信奉的人生信条的支撑,永不言败。正因为这样他才没有在荒岛上自生自灭,他才没有屈服于日军惨无人道的折磨。他的人生信条,他永不言败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输得起,更需要对自己内心的坚守。

她还是一个孩子,她也是个柔弱的女孩子。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为了自己的明天而奋斗时,同龄的她都要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好在勇敢的她敢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力,用她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告诉了全世界她的想法,她们的想法。“我有受教育的权利,我有唱歌的权利……”坚强的她并没有因为考虑到自己诸多的不利因素而畏缩,而是勇敢的站了出来,这都是源于她的坚定的内心。她就是马拉拉。

不我们不能因为怕输而选择退缩,成为一个懦弱的人,像草根女诗人余秀华虽有脑瘫,但她却坚持创作被我们了解;马拉拉并没有因生命受到威胁而退缩,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敬仰。

因为,我们只有输得起,才赢得了。

亮点点评:

本文选择了一个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入题,首段末尾即点题。行文中紧扣题目从三个方面展开主题。议论时充分挖掘材料与分论点的内在关系,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刮目相看。不断点题是本文的最大亮点。(饶红缨)

人生如棋

人生如棋盘,人如棋子,就好比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在自己的战场上演绎一场战争,我们在里面拼搏,要不怕输,要永往直前,要懂得迎接未来。

人生如棋,一场永不言败的棋。

“海一望无际,看不见终点在哪里”,这声音响尽了人间,唱响了天边。是的,姚贝娜的离世,让太多的人怀念这个爱唱歌、爱笑的女孩。她短暂的生命就是一盘棋,在她与命运作斗争的时候,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她炫烂的极致。或许正如她在《火中》唱的:“宁可壮烈的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这个从体制内走出来爱唱歌的女孩,(本网网 )最终活得“越来越像我爱的自己”。

人生如棋,一场坚持一生的棋。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曾是诸葛亮的声音,也是我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先生信奉的名言。先生曾说:“作为一个国内科学家,就要不为利益所诱,不为外物所移,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精神,终做一生。”踏足研制核武器,沉默三十年,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走这盘国家之棋。先生一生崇拜文天祥的威武不屈以及“丹心照汗青”,却不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只愿坚持一生走完这场棋。

人生如棋,一场始终怀有希望的棋。

“梦想是什么?是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的这句话让我想了好久好久。是的,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挫折与苦难也都不期而至,但只要我们始终怀着希望的火苗,走到哪儿我们都有坚持的理由,希望的火苗将永远不会熄灭。在这盘愈下愈难的人生棋盘上,我们已经开始了棋局,便只能风雨兼程,用我们辛勤的汗水与无悔的付出换一个美好的结局。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主题曲《光芒》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就算痛就算伤,不让泪的边疆默默逃出眼眶。肩膀有重量,心就会更有胆量。远方不在远方,就在前方。我们磁场一样,一样倔强,最强的不是太阳,是还活着的心脏。”每当我吟唱这首歌的时候,总有说不尽的感慨。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要有梦想,要懂得坚持,要知道拼搏的意义。

人生如棋,一场敢爱敢恨的棋;人生如棋,一场永往直前的棋;人生如棋,一场怀揣梦想的棋。走好每一步人生的棋,那么远方就不再是远方,而在前方。

亮点点评:

该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完整。最出彩的地方有两处:

1、议论文中的叙例简明扼要,在议论中让人窥出事件的梗概,避免了繁琐叙事的弊端,使议论文文体更显规范。

2、语言凝练厚重,引用很惹眼,充分体现作者良好的人文素养。(柴育斌)

人生如棋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我想说:“人生如棋,一旦走完,便成永恒,过程和结局已为定数,再也不必为它悲欢。”

其实,人生如棋,既然开始了,便要好好享受过程,不必担心结局,因为享受过程才是人生真谛。

人生如棋,讲究的是稳中求快。

人生就是一场棋。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常常忙中出错;有的人下棋,又因顾虑太多,而寸步难行。“人生,不是看你在一段路程中用了多少时间,而是看你在一段时间内走过多少路程。”有位名人如是说。是啊!人生这场棋讲究的是稳中求快,也只有稳了才能快。

人生如棋,讲究的是落子无悔。

“森林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所以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面对森林里的两条路,一条宽阔明亮,另一条荆棘遍布,一旦选择了,就没有退路。下棋也是如此,即使这一步你下错了,也要坚持着走完,或许你真的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

苏格拉底曾把他的学生带到一片草果园里,然后叫他们穿过这片果园,并摘一个你认为最大的苹果,但只能摘一次。于是,便有人一开始便挑了一个最大的,便头也不回地穿过了果园;有的人走了一阵,挑了一阵,摘下一个也穿过了果园;还有人挑到最后一个也没摘到。我最欣赏第一种人,因为人生便如此,落子无悔,不再回头。

人生如棋,讲究的是坚持到底。

人生需要一个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下棋时,或许你从一开始就处于下风,但谁知道到最后的你是否能翻盘呢?人生处处充满变数,如马云所说:“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所以,坚持吧!不到最后,谁也不能确定你的人生是否成功。

人生如棋,讲究的是和棋为贵。

在这个物质越来越充足的时代,双赢才是最重要的,犹如棋局的和棋,虽无一方取胜,但也无一方失败,是双方都享受到过程,或是惊心动魄,抑或是变数百出。“山羊过独木桥”这个游戏,本来只能一方通过,但如果两方人互相拥抱再转身,两人便能一起通过。虽有违规则,却是可贵的双赢。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人生如棋,虽有规则,却无制胜宝典,任何人都有自己成功的路子,也无迷途苦恼。人生如棋,一旦走完,便成永恒。

亮点点评:

上一篇:厨艺大比拼下一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第二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