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形象传播(精选8篇)
1.领导干部形象传播 篇一
传播形象优势,提升品牌价值
近两年,在本土企业中,“企业难做,日子难过”是越来越多的感叹。品牌的建设成本总是居高不下,广告一停销量就马上下滑,内部人事一有风吹草动品牌就大大贬值,媒体一篇文章和小小的质量事故就可以葬送一个品牌,价格比洋品牌低很多仍然无人喝彩等成为了本土企业老总们的“永远的痛”。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适应了中国环境的洋品牌近几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对于一个企业,最关健的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公司或者企业展示自己的最佳形式,提高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美好的形象和品质。
品牌是客户对企业或产品的形象、承诺、口碑、购买体验、使用体验等的综合,是客户对企业或产品的态度。品牌的终极目的不是客户对企业或产品的态度,而是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重复购买及向其他客户的推荐。因此一个品牌的存在与否不是由企业自己说了算的,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
品牌的灵魂是文化、是优质、是精品、是卓越、是特征,是走向成功的商业文化。品牌的皇冠,是靠三根柱子支撑的。第一根柱子是产品商标的知名度。第二根柱子是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第三根柱子是企业领袖的个人经营魅力。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对品牌的设计、定位、理念和推广缺乏认识和重视,在对品牌没有作长期战略规划的情况下,就拿上亿的资金去打广告、炒作概念,这样炒作出的品牌,没有一个不是短命的。“文化是企业创新创牌之根。”
如何提升你的品牌力价值
增强企业的使命感,从战略角度思考品牌
现代企业的品牌是对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的诉求。而企业使命既是企业的行动纲领,也是产品品牌定位和个性形成的基础,它决定了品牌的方向、个性风格和价值取向。因此企业的使命应当更强调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诉求,将企业经营活动致力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在不以牺牲未来和社会利益的前提条件下,满足现在的需求,以确保企业经营的持久有效;学会用战略的眼光来管理企业的品牌。以往失败的品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的战略有问题,那么,它的企业或产品品牌形象宣传做得再好,还是无济于事的。
在明确的企业使,命感前提下,清晰企业的品牌定位
分析行业环境,确立企业区隔。不了解行业环境,没有品牌区隔,你就不可能清晰你的品牌定位。因此从分析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这也就是建立品牌的区隔。同时考虑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情况,以判断推出区隔概念的时机是否合适。
积极寻求传播的配套措施,通过品牌战略强化品牌诉求
著名品牌的“长盛不衰”都是和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分销渠道等一系列营销战略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战略的支持也就没有品牌长久的动力和资源。一个品牌的持续和延伸,依赖决策者对企业各项资源整合与协调管理,而不是技术性的广告和促销,这对我们将品牌管理等同于广告管理的认识是一个根本性
进行严格的品牌管理
企业在确立起品牌之后,还必须建立严格的品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品牌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要设置专门的品牌经理。品牌经理要对企业品牌的管理承担一切责任。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品牌,品牌经理必须比公司里任何人都要了解,要做到不断接受别人对他们这方面知识的挑战。同时对品牌经理的考核评估要极其严格,坚持“不成功,便成仁”的理念制度。一位著名企业家说的好:“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品牌,企业就失去生命力。”可见,品牌的价值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品牌的价值是一种超越企业实体和产品以外的价值,是与知明度、认同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紧密相关的,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效用的价值。品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给企业和消费者两方面带来的效用的总和。它与目前一些品牌评估机构对品牌的评估依据品牌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这一块截然不同,在通过企业与顾客之间保持稳固的联系加以体现。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本,只要不断提高质量、信誉,累计其价值,便可以享受它的高额回报
中国的市场经济才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令人遗憾的是曾经许多企业的辉煌都已成为昨日黄花,我们曾经为之振奋的品牌,如今也名不见经传,让我们再看看可口可乐、奔驰,已历经百年历史,他们是世界上最成浪高过一浪的兼并和收购浪潮,品牌拍卖价飙升,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买主花大价钱买下品牌企业,其实是买到了潜在的消费者。品牌意识、形象信誉和声望是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是未来创造丰厚收益的最好保证:品牌的价值就在于其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品牌价值不仅能创造实际收益,而是它更是未来创造收益的潜能。
企业经营的是品牌,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从商品运营到资本运营,不管您拥有多少资产,但如果没有创建强势的品牌,您必将面临困境。中国一些上市企业,虽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但缺乏成功的品牌经营,如今纷纷陷入尴尬之境地。品牌创建比市场营销更具战略性,它不仅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加明确,而且比市场营销更具价值。顶尖的品牌具有各自的远景、宗旨、财务目标和市场目标,以及一整套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组合。由于品牌如此重要,因此需要像管理公司实体一样来管理品牌,包括对其盈利能力和权益的评价。
品牌是企业资产价值的真正体现。如果您拥有工厂,却没有创建强势品牌,您就不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
创建品牌无疑是参与现代竞争的必由之路。假如公司没有进行品牌管理,那么就不可能取得一流的财务业绩,也不可能获得广泛的认同。品牌建设极具战略意义,在董事会的议事日程上,这应该成为永恒的话题。
品牌定位的成功只是企业打造品牌的第一步,是企业选定了通向成功的方向,对于一个有意于经营品牌的企业而言,能否创造一个吸引潜在顾客的品牌形象是致胜的关键。
作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形象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形象是品牌的“脸面”。而终端形象则是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消费者,其终端形象的设计、货品陈列展示、终端宣传广告、终端包装和促销城市旗舰店等等都是整体形象和品牌传播的一个重要范畴,缺一不可。现代社会的热和生价值是靠其心理需求来实现的,因为只有品牌的价值才能满足这一心理需求,那么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则是其价值的具体表现。仅仅用质量是满足不了的。以服装业的MID营销理论观点来看,现代复制品销售是以卖场为中心,通过终端卖场的规划与设计来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终端形象竞争力,运用卖场这一独特的传播渠道来展示品牌的主体文化的独特性和时尚空间的时尚性,有效提高店铺的销售力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通过终端
形象的设计和空间的规划以及顾客流动线开创独创性的主题文化店,卖场的形象、环境、氛围,更能实际地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空间艺术和形象直接影响到消费者最终能否接受产品和服务,往往决定于认识感知的那一瞬间,这是就依赖于针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品牌而言,这是在品牌化竞争当中立足及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当然,强势品牌也需要审视自己的整体形象,看品牌文化的发展是否与品牌形象能够达成统一,是否能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这才是品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品牌营销的整体策略,运用事实营销的辅助战略性营销来完成品牌的发展和品牌扩张。
相信,一个企业明白这几点,企业生命里程未来前途将是一片美景;相信,管理层付出这样的努力,企业的明天一定会向着目标而前进;相信,企业的品牌价值,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响遍神州大地!
2.领导干部形象传播 篇二
一、权威宣传话语向对话沟通话语转型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领导人形象传播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权威宣传话语机制下的单向灌输,传播者不作详细解释,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基本上没有互动性反馈。而在新媒体时代,传受双方地位的重塑使我国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方式由代民众立言向协商式对话不断转型。
在各种新型传播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一个名为“复兴之路工作室”的网络视频工作室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目光,获得众多网友的好评与追捧。该工作室专门司职政治传播,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形象塑造为主要内容,被誉为“中国外宣新阵地”[1],开创了新媒体政治传播的新范式,彰显了大国领导人形象传播的媒介话语风格转型价值。迄今为止,“复兴之路工作室”已连续推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和《跟着大大走》之博鳌篇、万隆篇、巴基斯坦篇、俄罗斯篇、美国篇、英国篇,以及《十三五之歌》9部作品。“复兴之路工作室”凭借其作品打造出了一种颇接地气、通俗平实、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媒介话语方式,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展现国家领导人形象,一改以往相对生硬的宣传定式。
上述话语方式在“复兴之路工作室”首部作品《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习近平与其余六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以卡通动漫的人物形象走进公众视野,视频的画面语调轻松幽默,叙述直白,几近于日常聊天的口语化表达,毫无晦涩艰深之处,将领导人的个人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并辅以大量直观的解释性图示,凸显了多元的媒介话语特征,展示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勤政爱民、能力出众、执政经验丰富的形象。该视频还将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官员行政级别的具体划分等相关背景内容作为一种知识普及介绍给了受众,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导向,成功地弱化了政治传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受众更易接受。此外,《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运用“两面提示”的话语方式,将中、英、美三国领导人不同的选拔制度放在一个平等的语境中进行了真实、客观、无偏差的展现,走出了政治宣传的窠臼。
二、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转型
叙事手法在政治传播中无疑是话语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人形象传播中,叙事手法更是奠定话语风格与基调的宏观框架,因此话语方式的变化可以在叙事手法的变化中得到最为直接的体现。以往受众脑海中领导人严肃、刻板的形象,大多是从媒体经常报道的领导人参加重大会议、出席外交活动等重大场合的新闻画面中获得的,这种形象呈现一般是根据政治传播的需要从而进行的信息筛选,叙事手法颇显宏大伟岸,但对领导人形象的呈现不够全面。而通过媒介对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形象呈现中可以看出,领导人形象传播正在由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进行转变,话语方式也由“读文件”变为“讲故事”。
在相关报道中,媒体特别注重通过刻画日常生活细节来呈现习近平的人物形象,引用了他与父亲习仲勋、妻子彭丽媛等亲属的家庭生活照片,洋溢出浓厚的亲情与家庭氛围。此外,媒体还以关注一个普通年轻人成长经历的视角,将习近平在陕北插队、进入清华大学读书等故事穿插于报道之中。前往北京市西城区庆丰包子铺月坛店就餐以及访英期间参加乡村家庭晚宴体验英式传统美食“炸鱼和薯条”被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习近平形象传播的议程设置中,通过领导人的日常饮食凸显了生活化元素,拉近了其与普通群众的距离,完成了从政治叙事框架向大众叙事框架的转变。
三、意识形态语言向娱乐化语言转型
话语一直被认为是意识形态栖身和抗争的场所,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媒体语言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娱乐化语言的崛起,因为这种共通的语码本身就会产生亲近感,这对于官民的沟通,至少在方式、方法上是有效的。
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新闻标题中使用了“给力”这个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全国人民议论的话题。这是官方媒体使用流行娱乐话语的全新话语尝试。又如“复兴之路工作室”推出的《跟着习大大走之万隆篇》《跟着习大大走之巴基斯坦篇》也有新的看点,视角、风格均有突破,改变了过去国家领导人外事访问活动的固定报道模式。作为微视频的核心内容,习近平的形象与声音总会适时出现,且在其中大量穿插了娱乐化的话语表达。万隆篇追求电影大片般的画面和音乐,配合深沉的英文画外音,营造出了史诗般的代入感;巴基斯坦篇则采用了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快闪视频”形式,由一群巴基斯坦留学生和他们的中国朋友共同演绎了一段充满温情的中巴友谊之歌。
四、集体性话语向个性化话语转型
李普曼曾在他的著作《舆论学》中这样描述领导人形象,“伟人形象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种是公开的和庄严的,另一种则是私下的和有人性的”[2]。我国领导人形象的呈现多为前者,因为领导者作为政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代表者,是其所领导组织的形象“代言人”,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风格不可避免地带有集体性话语特征,使领导人以一种普遍的共同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掩盖了领导人的个性。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势,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风格进行了集体性话语向个性化话语的转型,具体表现为由“组织代言”向“个人品牌形象代言”的转变。
从媒体对习近平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代组织发声的官方集体性话语已不多见,而风格独特的个人话语却频繁出现。媒体对习近平个性化话语的塑造,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媒体自身报道内容及标题的建构催生个性话语的生成。二是通过周密的议程设置将习近平善于用讲故事、摆事实的方式剖析问题,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释疑解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善于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旁征博引,善于用诗化语言抒发情怀,善于用平易近人、沉稳从容的肢体语言辅助表达的话语风格呈现在受众面前。这极大地彰显了其人格魅力,通过特色话语体系的全面展示打造了强势的大国领导人的形象。
新媒体时代,《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政治传播的主要阵地与载体,一方面坚守客观、严肃、权威的官方话语方式,另一方面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利用新媒体触角———官方微博创新性延伸并扩展了媒介功能,实现了领导人形象传播话语方式的转型。表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不同议程设置话题“微博个性化数量及话语统计表”中的数量说明,80%以上的报道都包含较为明显的个性化语言,其中第三篇“习近平在庆丰包子铺就餐”达到100%,可见十八大以来领导人形象传播话语方式转型的普遍性。报道中“如同美丽的梭罗河”“主席套餐”“坚持光盘”“一马当先”和“走亲访友”等极具情节化、口语化和平民化特色,生动传神地塑造了习近平主席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百姓父母官”形象和致力和平、敢于担当的大国领导人形象,从而使领导人形象不再“高冷”,呈现给公众一个“有温度”的领导人[3]。
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领导人形象传播的媒介话语方式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变革,在可进行量化统计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上,针对传播内容的支持性回复、评论与转发占到了绝大多数,对于相关话题的参与程度显著提高,讨论气氛日益活跃,话语方式的转型业已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认可与称赞。仍以《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在2013年10月14日12时06分到2013年10月15日中午仅仅一天的时间内,该视频的播放次数达100万以上,受关注度远远超过往期的任何一部政治传播作品。
领导人形象传播话语方式的转型是新媒体环境下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国家对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改革要求的不二选择。无论社会形态发展到哪个阶段,传播内容发生了何种变化,传播者要想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都必须遵循该阶段的信息传播规律,满足受众需求、把准时代脉搏。换言之,需求导向和创新思维永远是媒体传播立于不败之地的撒手锏。在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和传播内容将突破地域限制,走向世界,并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检验与评价”[4]。而领导人形象传播作为我国国际传播的一部分,也应该有着适应性的呈现。
我国领导人形象传播媒介话语风格转型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各媒体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话语风格转型道路,不断创新话语方式,进一步提高领导人形象的传播效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领导人形象传播终究处于政治传播的框架之下,它与其余类型的人物形象传播有着本质区别,其严肃性和公共性绝不能因为媒介话语风格的转型而有所消解。开创积极活泼、生动新颖的传播局面是有必要的,但是媒介必须要以“活泼而不随意、通俗但不低俗”[5]、个性却不任性、开放但不恣放为底线原则,牢牢把握话语风格转型的尺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其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陆一夫.复兴路上的外宣新思路[N].时代周报,2105-11-17.
[2]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
[3]甘浩,王健.不再“高冷”卡通漫画给你一个“有温度”的领导人[N].新京报,2015-7-14.
[4]程曼丽.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4).
3.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 篇三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传播变量
以网络互联和数字化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新一代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当下的全球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因特网、手机等数码媒体迅速普及,新媒体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一场“革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传播媒体的广泛普及,使得全球社会经济变革与国际关系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景观。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新特点:一是使世界时空距离急剧缩短,地球形同村落,信息传播全球化。时间上,卫星技术的使用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输,几乎消除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时间差。空间上,信息覆盖范围遍及全球,跨国界传播更加频繁而难以阻隔。二是信息的多元化和舆论的多元化。这一方面使全球流动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另一方面也使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更加困难,传播的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张力更趋复杂和激烈。人们把因特网形容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自由市场”,各种信息同时涌入,海量传播所带来的监管困境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技术性的和体制性的问题。
技术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今天,科学和技术的问题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社会空间,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生了一个新的信息处理的环境。以跨时空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技术伴随着技术市场的扩张,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相对同质化程度很高的技术文化,技术的垄断可以延伸到经济的优势和政治的霸权,构成国际关系不平等的现实因素。
互联网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从表征上看,思想的碎片化、材料的数字化,似乎在肢解着传统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取消宏大叙事。但从内里来看,网络空间里表达的力量将有可能更多地借助表达的内容本身。由此出发,互联网正在提供一种打通各个领域的良好工具,这些又为构筑宏大叙事提供了基础。①在这种新的传媒环境下,固守传统的思维和技术方式来建构和维护国家形象显得不再合乎时宜,国家的形象塑造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在国际关系中建构国家形象的意义
经济的全球化与传播的现代化,促使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急剧转变,使形象作为信息的载体大幅增值。形象势能在当今这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爆发。人们对形象的自觉关注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形象问题——如“企业形象”、“地区形象”、“国家形象”、“领导人形象”等,常被提到一种战略高度来讨论,国家形象的研究正是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②
在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的层面上,可以将国家形象定义为:“一个主权国家系统运动过程中发出的信息被公众映像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介(medium)的输出。”③“它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④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国家形象这一概念具有极强的外向性,即承认外部世界对一国的身份认同的重要性。从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充分理解树立国家形象的巨大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一国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国际体系中其他国家对其身份的认同来实现。而各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身份、地位并不是这个国家天然所固有的,而是由体系中各行为体的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是由国际社会所赋予的。因此,对于这个在体系结构中被其他行为体所“观察”和“成像”对象——国家本身来说,它被“观察”的结果和“成像”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要超过其自身真实情况的重要性,因为也许被“观察”的结果和“成像”的效果并不是这个国家本来的样子,但它仍将决定这个国家在国际体系结构中的身份和地位。所以,一国的国家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必定是这个国家真实状况的映射,它完全可能是脱离其客观实在的。
显然,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即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权力(soft power),作为一种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国在国际体系结构中拥有何种身份,处于何种地位。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中,国家间权力竞争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地位的高低次序。国家特别是大国间激烈的位次竞争(Positional competition),就成为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下的必然结果。而国家形象将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的博弈中是否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国家利益。
同时国家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一个国家的声誉,就是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于这个国家持久特征或特性的一种信念和判断,通过它来预测、解释其未来行为。对于中国而言,如果缺少“声誉资本”,其改革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必将大大增加。首先将增加经济改革的成本;其次增加金融危机风险;再次会延缓农村改革;另外还会增加国际压力;最后也会损害中国企业。
互联网时代构建国家形象的新闻传播规律
一般新闻规律是规定新闻媒介功能和传播模式的原理和指导原则。作为科学的普遍规律,它适用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媒体实践,尽管在不同国家之间新闻规律的遵循程度往往要受到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建构国家形象是一项借助新闻媒体等手段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必须严格遵循普遍的新闻传播规律。违背一般传播原理的信息活动,无法达成预期的目的,甚至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不仅重大国际事件,甚至一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演变都能在瞬间传遍全球。这种即时性的全球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这样一种不可阻挡的传播趋势,我国如何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对外构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呢?这是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首先,应该提高媒体传播的透明度。“公开、公平、公正”是我国政府一直提倡的。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增强透明度,除了那些涉及国家和集体机密、个人隐私和某些特殊的内容不能公开外,受众有权了解一切他们应该知道和希望知道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公民的这种知情权和参与权,有的是通过大众传媒直接实现的,有的则是通过人民代表或其他形式来代替行使的。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对外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更应该注重针对性。我国政府应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采取灵活的宣传策略,遵循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避免直接的说教形式,淡化政治色彩,从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的角度,遵从国际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需求,选择有中国特色并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传播内容,用西方的形式出现,来改善他们对我国家形象的认识。
最后,应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和中国社科院关于互联网影响的调查,针对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里更相信哪些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排在最前列,其次才是那些门户网站,像新浪、搜狐、网易等。可见我国的官方新闻网站在国内的信用度还是最高的。但同时我们还应继续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努力扩大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性媒体。因为国际性媒体能够通过所传递的新闻信息和所宣传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国际舆论,甚至可以直接充当国际舆论的制造者。通过选取特定的某些新闻进行着重报道,从而影响国际受众的看法,继而引导国际舆论,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这样的一个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国,应该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对外构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与国际社会建立起开放、积极的良性互动关系。
注释:
①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②刘继南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③张毓强:《国家形象刍议》,《现代传播》,2002(2)。
④管文虎等著:《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
4.领导干部形象传播 篇四
[ 10-11-10 15:23:00 ]
作者:郭颖
编辑:studa20
摘要:网络广告由于传播范围广而富有弹性,加之互动性、实效性以及精确性对品牌形象传播效果有极大的优势。要消除网络广告品牌形象传播效果的误区,培养起用户的忠诚度、促进我国网站和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网络广告 品牌形象 传播效果
品牌形象是当今市场经济中最热门的话题,它不仅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兴趣,同时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它甚至被提升到民族精神和民族振兴的高度。随着网络的互动特性引发品牌传播一场新的革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网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网络广告也因此成为商家竞相追捧的对象和商业竞争的有利武器。自1997年3月IBM在Chinabyte的网站上发布我国第一条网络广告以来,网络广告在我国开始初露端倪,随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网络广告收入由2004年的2l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80.6亿元,5年间增长了8.6倍,市场份额增加速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广告的增幅。因此,笔者探讨网络广告对于品牌传播的独特优势,并充分利用网络广告的独特优势去进行高效的品牌传播,以促进我国网站和企业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网络广告品牌形象传播的误区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广告人在网络广告品牌形象传播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个误区主要将点击率(ClzckThrough)作为互联网广告形象效果的重要指标。然而越来越多明智的广告人意识到上述做法的误导性,尤其是对旨在品牌形象传播的互联网广告而言。要提高点击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你的广告中免费提供一些与性有关的内容或是宣布点击该则广告便可以免费去毛里求斯旅行,就会带来点击率的飙升,但是这样获得的点击率并不能对品牌形象塑造做出贡献。一个杰出动人的创意不仅有强大的品牌形象塑造力还会有强大的行动激发力(Call to action),所以优秀的网络品牌广告确实会带来较高的点击率,点击率和品牌形象传播力之间并没有必然性的联系。点击率对于DM导向的互联网广告更为合适;若你的目标是品牌形象塑造,单看点击率是远远不够的。
对点击率的偏执,也大大损害了对互联网广告作为强大的品牌塑造工具的接受。许多广告主认为互联网广告日益减少的点击率意味着广告传播效果的减低,互联网广告面临着证实自身价值的严峻问题。很多广告人已接受了车体、户外广告无须点击便可有效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提升品牌价值,甚至还发展出测量效果的手段,但偏偏就认为不能获得点击的互联网广告就是无效的。
其实互联网广告人是幸运的,因为互联网广告的不同于传统的特性让我们可以对点击率以外的广告接触的效果进行科学的、量化的测量。通过将Cookie与调查(survey)相结合,我们能够将对特定互联网广告要素的接触与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BrandPerception)的变化相比较;新的调查技术的出现更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上述品牌监测。我们将能够在对具体到互联网广告中的任一元素能为品牌塑造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等问题的清楚认识的基础上,走出网络广告品牌形象传播效果的误区,将我们的品牌传播计划最优化。
二、网络广告对品牌形象传播的优势
1.传播范围广且富有弹性
互联网广告通过Internet可以把广告传播到Internet网络所覆盖的任何国家和地区。且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不像传统的广告往往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时间段。在今日的世界,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互联网广告传播范围广的特性使品牌讯息持续不断地到达目标受众,让品牌突破地域性限制,与现有的消费者维持稳定长久的关系,使品牌流失最小化,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为建立国际性品牌搭建起坚实的平台。
互联网广告具确多重传播特性:一是互联网广告可以是大众传播。万维网上热门门户站点的首页上投放的广告,可到达全球各地上百万上亿的受众,具有鲜明的大众传播特点;二是互联网广告也可以是群体传播。在一些窄众站点以及Usenet上发布的广告、又演变成群体传播;三是当以电子邮件传递个性化的讯息时,又成了人际传播。
这种多重性使互联网广告极富弹性,可简单可深入,不受版面或时间段限制,既可以在大量的消费者中激发品牌知名度,又可以对特定的目标消费者实行一对一的传播,强化其忠诚度,展开多层次的品牌形象塑造。这是传统广告所做不到的。
2.互动性使个性化“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
互动性是互联网广告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特点。互联网广告的互动性体现在给消费者发言的机会,并为特定的目标消费者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讯息,使个性化“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以塑造品牌形象为目的的互动必须加以管理和引导,即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也就是精信的互动媒体部所言的“DialogManagement”,让品牌与目标消费者进行有高度个人相关性的对话,向对品牌有利的方向引导对话,建立目标受众对此种对话的依赖性,从而收到品牌宣扬的效果,并使品牌拥有客户终生价值。
互动性会带来趣味性,可提高品牌信息的亲和力,并可产生移情作用增强对品牌的好感,这也是互联网广告人性化魅力的一个方面。例如,Nike在推出其新款跑鞋时、通过悬疑型的广告将目标受众带到其为新产品开辟的网址:。消费者可以为电视片选择七种结局中的任何一个,并在线观看故事的结局。这便是互动性带来的趣味性,而这在传统媒介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 10-11-10 15:23:00 ]
作者:郭颖
编辑:studa20
3.灵活的实时性能保持品牌的新鲜感
品牌是要建立并维持与消费者的亲密关系。就好像人际交往一样,品牌与消费者的这种关系需要新鲜感来保鲜。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发版后很难更改,即使改动也需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所以一种品牌在很长的时间内可能只有一则广告,至多有1-3个版本轮换,难以长久保持品牌的新鲜感,且不能及时实施和推广经营决策的变化和反映品牌环境的演变。
互联网广告则不然,它可以将品牌雷达所收集到的关于消费者、竞争状况等营销环境的新知,在第一时间反映到互联网广告上,对有可能损害品牌价值的危险因素及时反应、妥善解决,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修订品牌策略,使品牌永远呼应消费者的需求和领先竞争者一步,保持品牌的新鲜感,让它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始终充满活力。
4.极大地提高品牌形象传播效果的精确性
品牌塑造与传播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也常常是相当昂贵的。广告业有一句至理名言:“80%的品牌收入来自20%的品牌忠诚者”。漫天撒网,在可能并不相关的地方浪费掉一半的广告费,而那20%的关键人物却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从而对一些人献错了殷勤,对另一些人又因为关心不够而使关系若即若离甚至感情破裂。互联网广告的出现解决了品牌传播这一矛盾,其法宝是其精确性做法。互联网广告的精确性来自三个方面:
(1)网络是需求导向型的,按受众需求来建构,并有方便受众查询的功能日益强劲的搜索引擎。许多在现实中难以清楚界定的关系较松散的人群也在网上有了据点,如爱好园艺者的社区等。关键词互联网广告更是有直截了当的定位功能:当消费者输入“照相机”这个关键词时,便表明他极可能是照相机的潜在购买者,这时,如果佳能相机向他传递品牌讯息便极容易奏效。
(2)网络的各种定位技术越来越精密。以互联网广告业的领袖企业“双击公司”为例。它研制并开发了精密的定位工具DART。DART可以保证品牌在成千上万的网民中识别其目标对象,它可以依据若干个变量瞄准潜在消费者:地理区域、语言、行业等,并且24小时监侧互联网广告活动,并自动生成报告。
(3)广告效果易于监测。通过Internet发布广告很容易通过服务器记录或是用户的Cookie或是专用技术统计出每条广告被多少用户看过、以及这些用户浏览这些广告的时间分布、地理分布;更先进的测量手段(如DART)能得出更详细的统计:比如有多少Impression,各域名有多少点击率、以及点击的时间、地点甚至Post-click Activ心(点击后的活动),这些数据往往是即时可得的,极大地方便了广告主及时检验特定品牌形象传播活动的效果,并对品牌传播策略加以调整,以保证品牌发展的每一步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将有限的品牌投资收效最大化。
三、网络广告品牌形象传播效果的路径
以网络经济为主的新经济即将迎来它的春天,而网络广告品牌形象传播也必将在其中探明自己的出路,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已经成为了当今网络广告品牌形象传播的热点所在。
1.识别网络口碑传播的路径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呈现从自我传播(博客)、人际传播(IM即时聊天工具、邮件)、群体传播(论坛BBS)和大众传播(门户和垂直网站)组合的金字塔形的传播格局,1.0的传统门户和2.0的草根网站的信息相互引用。搜索引擎和各种导航网站出现后,人们寻找信息更便捷,网站相互交隔的界限被打破,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互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对宣传品牌形象而言,必须关注的主要网络口碑传播路径。如,新闻传播、博克传播、论坛传播、搜索引擎传播等。此外,QQ和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和电子邮件的人际传播也是互联网口碑传播和话题传播的重要渠道。口碑传播的影响力提高了网络广告的可信度和扩大了传播范围,可以预见在未来网络广告将最终取代传统媒体广告,成为品牌传播的主力军。
2.识别意见领袖和利益相关者
意见领袖可以将一个品牌形象说得一钱不值。同时也可以使一个品牌形象名声大振。除此之外,投诉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关切股价的股民、利益受到潜在威胁的社区公众等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可能在网络论坛上发布负面信息,威胁品牌形象。因此,要据此在品牌形象传播中让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意见。
3.建立评估效果和沟通机制
5.领导干部形象传播 篇五
您好,我们是内蒙古财经大学2010级的学生,现在正在做一个关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形象传播实务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更加了解我校的发展状况以及外界对于我校的认识。请各位受访者放心,对于你的信息我们绝对保密。对您给了这一调查活动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
请各位受访者在阅读完调查问卷后,把您认可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在此问卷调查之前您是否听说过内蒙古财经大学()A听说过(继续下面的问题)B没听说过(停止调查)2您的身份是()A本校学生(完成第一卷)
B中学生、家长、相关教育部门、其他(完成第二卷)
第一卷
3您目前是大几的学生()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您会因为身为内财大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吗()
A会 B没有感觉C不会
5您乐于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学校吗()A乐意B一般 C不乐意
6您愿意带领亲戚、朋友游览内财大吗()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7您在私下场合像别人介绍内财大抱持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A总是赞扬B赞扬大于贬低c赞扬与贬低各具一半D贬低大于表扬
E总是贬低
8您认为内财大的校风如何()A好B较好 C一般D较差E差 9您知道我们学校的校训吗()A知道B不知道 C有点印象不清楚 11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有何作用()
A熏陶影响B导向和激励影响C凝聚力影响D影响力不大E不清楚
12什么样的因素会让您选择内财大()A高考成绩B就业率C地域因素D费用E
其他 13您觉得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A好B较好 C一般D较差E差 14您觉得学校的教学设备如何()A好B较好 C一般D较差E差 15您对内财大的寝室环境是否满意()A较满意B满意C一般D比较不满意E不满意
16您对内财大的图书馆资源是否满意()A较满意B满意C一般D比较不满意E不满意
17您对内财大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否满意()
A较满意B满意C一般D比较不满意E不满意
18您对学校的奖惩制度是否满意()
A较满意 B不满意C一般D比较不满意E不满意
19对校内活动宣传或讯息传递,您更喜欢哪一种途径()A宣传栏、宣传海报B校园广播C教学楼展板D班级通告
20您参加过内财大举办的校园活动吗()A有B没有
21您觉得内财大举办的校园活动号召力大吗()
A非常大 B大C一般D小E非常小
22您觉得内财大的校园生活丰富吗()A较丰富B丰富C一般D较缺乏E缺乏 23您对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总体评价()A服务热情,以学生为本B秉公办事、工作效率高C态度冷漠,服务质量差D办事效率低下E 其他
24您认为内财大的教学安排合理吗()
A较合理B合理C一般有待改进D不合理
25您觉得内财大与其他的高校相比有哪些特色()A重实践、机会多B师资力量C专业特色D学习氛围E没特色F其他
26您如何看待本学院学生的就业前景()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F不了解 27您认为目前内财大比较欠缺的是哪些方面()
A校园绿化B硬件设施C师资力量D学习氛围E其他
28您希望学校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
29对于学校的公关形象,您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和意见?
第二卷
30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内财大的()A招生简章B网络C听人介绍 D高考咨询会E相关报考书籍 F其他 31您到过内财大吗()A到过B没到过
32您是否有兴趣参观内蒙古财经大学()A非常愿意B愿意C一般D不愿意 E非常不愿意
33您对内财大的印象如何()A好B较好 C一般D较差E差
34在您的印象中内财大有做过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A有B没有
35对内财大有无较深的认识()A有B知道一点C没有
36与其他的院校相比,内财大的对外影响力如
何()
A大B较大C一般D较小E小 37您觉得内财大的发展潜力如何()A大 B较大C一般D较小E小
38您希望高校能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A理论基础扎实B实践能力强C综合型人才D富有创新精神 E其他
39您认为一个好的经济类院校最重要的是()A师资建设B硬件设施C专业特色D实践机会E就业率F社会影响力G其他 40您认为内财大的公众形象如何()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41您觉得内财大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如何()从内财大与社区互动活动等方面考量 A互动频繁,关系良好B不怎么互动,关系一般C从没互动,关系不好D不清楚
42您有无留意过报纸等相关媒体对内财大的报道()
A留意过,多为正面报道B留意过,没有C留意过,多为负面报道D没留意过
43您觉得内财大的公关做得如何()
从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社会影响力、知名度等进行考量。
A非常好B好C一般D差 E非常差44您觉得内财大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其公关状态()
A提高知名度B组建一支专业队伍进行相关事物负责C培养学生的传播意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校形象建设维护中来D维持现状即可E其他
45请您为我们学校的形象传播留下最宝贵的建议:
6.领导干部形象传播 篇六
关键字:组织形象组织形象传播组织形象传播内在机制
一:组织形象传播及其内在机制的概念界定
所谓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所形成的总体印象,是对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福利待遇等要素的综合反映。组织形象传播是指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形象而与其相关公众进行的信息交流行为,它是联系社会组织和相关公众的桥梁和纽带。组织形象传播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它的组成要素,是说组织形象由谁来传播,传播什么,用什么渠道传播以及向谁传播和最终产生什么效果的问题,了解组织形象传播的内在机制对组织活动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二:组织形象传播的价值
组织形象传播作为组织形象塑造活动的基本手段和基本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好的印象积淀于好的了解与信任;其次,它对于转变公众态度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将逆意公众和中间公众转变为顺意公众,从而提高组织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再次,它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内部凝聚力。
三:组织形象传播的内在机制
探讨组织形象传播的内在机制是制定良好的组织形象传播策略的基础,对其具有指导作用。这一内在机制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下面我们就以青岛啤酒为例逐一探讨这五大要素。
1、组织形象传播者
传播者是组织形象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是起点。从组织来看,它的形象传播者可以是组织主体自身,如青岛啤酒这一企业本身就可以作为自身形象的传播者。与之相关的编辑、记者、演员等职业传播者,以及如电台、出版社等也可以作为组织形象传播者。
由于组织形象信息的差异性,传播目的的差异性和接受者的差异性,组织形象传播者就需要对组织形象信息进行把关,把好关才能针对不同接受者提供不同的组织形象信息,才能提高他们的注意水平,刺激消费动机。能否达到这一目的,传播者的可靠度或权威度、吸引度和真挚度至关重要,在该阶段必须给受众留下专业、公正、高亲和力和权威的印象。我们来看青岛啤酒的组织形象传播者的选择:青啤借助“炫舞激情”nba啦啦队选拔,超女中的李宇春和《非诚勿扰》中的马诺来营造话题人物、话题事件,由公众对人物的关注提升其对事件、对品牌的关注。诸如上面提到的啦啦队、李、马等人本身就作为了青啤组织形象的传播主体。可以说,青啤的国内形象宣传主体还是值得其他行业借鉴的,但是把目光从国内看向国外,这种传播主体的选择还存在欠缺,这是青啤需要向百威啤酒学习的地方。
2、组织形象传播内容
对组织来说,凡是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其它有助于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信息,都是传播的内容。把握信息内容,掌握好信息传递,是组织形象传播的关键。传播内容的可信性、新颖性、一面说与两面说、情感方式与理性方式,都影响着组织形象的传播。利用内容打动受众的感情,改变其态度,使受众认识深入,从而改变其观念与行为,这才是组织形象传播的目的。
青岛啤酒主张“激情成就梦想”,承诺“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出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利用独特的“先进的工艺流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鲜明的视觉冲击”,成功的把握了消费者的知觉、注意、理解、记忆和接受,成就了它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组织形象传播媒介
传播者把所要传播的内容传授给大众,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即媒介,信息内容依赖于媒介而存在。对新闻、实物、人际、视听资料等常见媒介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形象传播的有效性。形象目标、形象塑造的对象、传播内容和经费预算是传播媒介选择的主要依据。
面对现代网络社会,青啤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将“nba啦啦队选拔赛”直观呈现到受众眼球,并用互联网,与天涯、猫扑等时尚论坛展开互动,同时举办诸如学弗兰的“红粉笔计划”、关注女性健康的“粉丝带运动”等慈善活动,用鲜明的慈善标志和口号,深深吸引了受众眼球。这是青啤组织形象传播的又一辉煌战绩。
4、组织形象传播对象
传播对象是组织形象传播的又一主体,他是传播活动的方向和目的。由于传播对象的选择性心理,使他们对信息的选择具有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组织形象传播者要考虑到传播对象对媒介接触习惯的差异,善于运用重复、强调等手法,控制和引导传播内容,精确信息编码,提高传播对象接受理解信息的质量。
青啤的组织形象传播多限于表面,限于传播对象的眼球,还没有达到深深印入他们头脑的目的。因此,青啤的组织形象留给传播对象的印象可能还存在很大的变动性,这是青啤应该认真考虑和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5、组织形象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传播对象引起他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它主要包括相互了解、态度改变、行为表现和关系发展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体现了组织与传播对象之间关系逐步发展的进程。了解传播对象,继而让传播对象了解组织,如此方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组织也才能够达到其传播的目的。
本文以青岛啤酒为例,对组织形象传播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简单探讨,在我国类似于青岛啤酒的企业组织的形象传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国外市场的传播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组织形象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应该是这些企业组织接下来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秦启文 *** :《形象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课件),《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m],第三章 第三节 形象传播。
[3]严亚、程雪莲.:《企业形象传播战略的信任导向》[ 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61。
[4]程曼丽 :《国际传播中的企业传播探析》,(《广告研究》,2006年第4期)。
[5]威尔伯.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
[6]参考 :程曼丽,《公关传播》,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出版。
7.政府推动国家形象传播 篇七
《国际公关》:去年1月17日, 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放。此事件一度成为2011年公关传播热点话题, 你们如何看待形象片的播放?
孙维佳:纽约时报广场播放的中国形象宣传片,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政府真正把国家形象提上日程, 并且有所作为的举动。这说明政府意识到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并且主动、积极地推进此事。如今, 在世界范围内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已逐渐成为一项国家工程。
徐英:在时报广场播放形象片, 中国是后来者。胡主席访美之际打出此片, 总体效果是好的。不少国际友人有同感, 认为可以起到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的作用。人物片之后, 还会有后续的片子, 意在全面反映中国的发展进步。现在的世界,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媒体社会, 而且我们开始进入全媒体时代。时报广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且效费比也不错。
《国际公关》:国家形象内涵是丰富的, 你们认为国家形象的概念是什么?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取决于什么?
孙维佳:我理解的传播国家形象, 是最终被公众感知的形象。安赫尔特·捷孚凯·罗伯形象指数调查机构, 曾在2011年对50个国家的全球形象做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 中国国家形象从2008年的第26名提高到第22名。这说明, 由于奥运效应和强劲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在几年的推广活动后, 国家形象有所提升。
此问卷的国家形象测评标准分6大板块:出口、政府职能管理、文化、国民素质、旅游以及移民、投资环境。中国的出口指数排名为第11位, 而中国在文化遗产板块名列第三, 是6大评分板块中得分最高的。可以看出, 软实力对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徐英:中国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 似可概括为“一个正在, 三个缺乏”, 即正在起步, 但缺乏顶层设计, 缺乏民间基础, 缺乏协同动作。中国正处转型期, 矛盾多, 问题多。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际公关由内而外的道理和逻辑不能被忽视。政府正努力恢复和打造公信力, 并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认真思考如何帮助、推动全民来做此事。
此外, 要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国民素质, 对随地吐痰、随处吸烟等陋习不应无动于衷, 对肆无忌惮燃放烟花爆竹导致严重伤亡、造成重大损失等不能麻木不仁。总之, 政府需要做很多功课, 全社会也要做很多功课, 否则, 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形象会严重受损。
《国际公关》:国家形象与国际重大事件营销密不可分, 如何看待重大事件对国家形象塑造的推动作用?
孙维佳:在国家一系列重大事件中, 我亲身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我在奥组委成立不久, 被调任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 并创建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我认为, 奥运会的举办开始真正把塑造国家形象提上日程。从内部环境讲, 中国也希望奥运会可以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契机, 并借助奥运会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从外部环境讲, 国外希望通过奥运会提升中国社会进步。二者并不矛盾且一拍即合, 所以奥运会的举办也是水到渠成。
奥运会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实力, 也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对50个国家的形象测评报告中显示:“北京奥运会为世界展示了现代化的中国、富有活力的中国城市、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建筑以及开放热情的中国民众, 这一切都使得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变得更加正面和积极。现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讲到的中国红, 就是从奥运会时的中国印的形象和色彩中引申出来的。事实上, 随着奥运会这一非政治的体育事件, 丰富了后来国家在形象传播中的很多内容。
徐英:中国正处于急剧的、历史性的大变革时期。伴随国力的增强, 中国的国际活动也大增。因此, 配合重大事件塑造国家形象是可以想见的。事实上, 不少这类活动, 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 再如“感知中国”、“四海同春”等, 效果显著。但还应看到, 国家形象的塑造应该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也应注意从细微之处着手。需要强调的是, 现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从本质上说, 除了国力强盛、国民精进之外, 应该依托于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关于核武器的使用原则、三个世界的理论、和谐世界这样的宏大思想和道德高地。也就是说, 在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 我们要有完整、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及其实践和表达。传播力建设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现在比的是全球政治影响力。
《国际公关》:怎样的整合传播手段才能发挥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化效果?
孙维佳:在提升国家形象中, 媒体渠道很重要, 也分很多层面。需要注意的是, 地方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 比如传播北京形象, 也间接地传播了国家形象。目前国内最普遍的做法是通过本地的媒体, 比如在《北京日报》上做宣传, 来传播政府形象。而更高的境界应该是利用外国媒体, 通过主流外媒来影响目标人群。
徐英:至于如何整合传播手段, 我想总的方向是全媒体运作加跨行业协作。新媒体发展到现在, 盈利模式仍是个问题。传统媒体在我国虽整体上处于上升期, 但其向新媒体、全媒体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应当尽快实行全媒体整合和跨行业协作, 尽快开发出适当的盈利模式。在这方面, 某些地方和媒体已有一定的经验。要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展开这方面的工作。媒体国际合作方面也有很大空间, 同样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需要我们求真务实,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国际公关》: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舆论中褒贬不一, 应如何引导国际舆论?有哪些举措打造国家形象?
徐英:褒贬不一是客观存在。重要的是, 我们须有自己的追求, 并有与此追求相适应的精神指针、道德力量和资源配置。我们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希望改善民生。我们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说当年是亚非拉的穷兄弟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这些都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是我们中国软实力的支撑。这些事情做好了, 我们就主动, 做不好就会被人瞧不起。关键是自己要有主心骨。我们也不是听不得批评意见, 我们的人民本身就有许多批评意见。只要对国家发展进步有好处, 对国际和平事业有好处, 对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好处, 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好处, 我们就努力去做。发展进步靠的是发展进步本身。发展是硬道理, 是第一性的, 媒体报道和传播只是第二性的。
从左至右依次是:趋势中国总裁郭磊、中国外文局客座教授徐英、伟达副总裁孙玉红、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孙维佳
我们要坚持外宣三贴近, 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传播是有技巧的, 中国的新闻观和西方世界的新闻观也不一样, 我们要努力求同存异。当然, 我们要讲出道理来, 不能默不作声, 也不能无的放矢。中国人吃饭用筷子, 西方人用刀叉, 孰优孰劣是不能妄言的, 更不能要求万国同一。民主如面粉, 在西方做成了面包, 在中国做成了馒头, 都是要天天吃的。总之, 要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不要一味地左顾右盼, 唯恐吃面包的人说我们吃馒头不好。当然, 对于喜欢吃面包的人, 我们也要有雅量。
此外, 要练好内功, 在此基础上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地跟国际社会打交道。我们要高度重视和改善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能把八股文唱遍全世界。还有外文翻译问题, 有些翻译文章笑话叠出, 语焉不详, 我们要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质的提高。我们还缺乏国际交流、交际技能。在国际传播中, 不仅仅要传达信息, 还要去引导和说服受众。专业技能、知识、态度与经验加起来才能保证成功。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正确看待自己, 要客观、冷静、科学、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力量和弱点。
至关重要的是, 要让民众参与。如公共外交, 政府可以做, 但更多情况下应由非政府组织做。公共外交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而属于每一个人。可以说, 民间不参与, 企业不参与, 知识界不参与, 就绝对办不好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也不是宣传竞赛, 而是关系竞赛。现在的传播, 是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 脱离了有效的人际关系, 传播是注定没有结果的。
《国际公关》: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如何练好内功和外功,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孙维佳:国家形象的提升要练好内功和外功。国家要增强自己的实力, 比如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制度建设、政府管理人员能力等, 这是内功。只有内部自我塑造完善, 才能传达一个良好的形象。近年来, 中国政府在内功方面做得很好, 比如利比亚撤侨、汶川大地震, 在这些事件中, 中国政府表现出对人的尊重, 对传播良好国家形象来说是值得称赞的做法。在对外方面, 中国政府也有一系列举措, 比如通过在很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等方式传播国家形象。这种做法国外也在做, 比如设立歌德学院。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内在现实和外在形象不应有太大偏差。传播的形象要实实在在, 不要有选择性地让外界知道, 要让外界全面地认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 这影响了国际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纳程度。因此, 我们在坚持正面报道时, 也要尊重受众群体的心理习惯。
《国际公关》:国际公关公司在服务国家和政府形象传播中具有哪些优势?
孙玉红:伟达参与了很多重大事件以及城市形象传播活动, 比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伦敦奥运, 以及香港、纽约、新西兰等城市的形象传播。我理解的国家形象和城市形象的区别是, 国家形象包括国家政策外交, 城市形象则不涉及这方面。除此之外, 国家形象和中国软实力的支撑。这些事情做好了, 我们就主动, 做不好就会被人瞧不起。关键是自己要有主心骨。我们也不是听不得批评意见, 我们的人民本身就有许多批评意见。只要对国家发展进步有好处, 对国际和平事业有好处, 对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好处, 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好处, 我们就努力去做。发展进步靠的是发展进步本身。发展是硬道理, 是第一性的, 媒体报道和传播只是第二性的。
从长期讲, 3方面缺一不可。比如专业性, 奥巴马去非洲要靠公关公司帮助宣传, 美国骆家辉来中国也是如此, 这就像企业品牌传播一样, 需要当作专业事件来传播。那么什么叫专业性?比如我们做国家形象传播, 一定要从调研开始, 知道目标受众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如何。不能去一个城市传播形象, 只是搞武术, 搞杂技, 根本不考虑对方需不需要。用公关公司的好处就是, 我们在各地很容易就了解到当地人的想法。因为目标不同, 做法就不一样。比如城市传播有4个目标:拉会展、拉游客、拉常住商务酒店、拉商务总部。
第二是持续性。这方面印度做得很好。10年前, 印度制定了国家形象的传播方案:对外活动的口号都是以“I”打头, 即“Incredible India (不可思议的印度) ”。直到今天这一方案还在执行。今年在达沃斯论坛上, 印度仍以“I”打头, 用的是“Ingenious India (有创造力的印度) ”。我认为, 营销做得好不好, 要放在整体传播战略中看, 不能看具体产品。
最后是可检测可评估。政府和企业一样都是客户, 公关公司要提交结果和报告, 服务才能持续。
《国际公关》:在服务国家以及政府形象传播中, 国际公关公司具有很大优势。那么本土公关公司在这个大潮中是否具有机会?
郭磊:首先, 近10多年来, 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公关公司, 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道路。我认为, 政府要塑造形象, 首先面对的是国内的老百姓。刚才孙维佳主任和徐英教授讲到, 国家形象塑造中正存在“一个正在, 三个缺乏”, 其中之一就是缺乏顶层设计。缺乏顶层设计是中国的特色, 邓小平讲过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各地方政府, 不光是省级, 也包括地市级, 都在对外宣传形象。我认为国内公关公司在这里可以找到发展空间。
前年, 山东德州召开了世界太阳能大会。在全程招标、评标等一系列流程后, 他们选定趋势中国来服务。德州把国际上的会议与本地产业相结合, 努力打造太阳能的优势。在策划德州形象中, 我们帮助它们在欧洲、美国、日本做了很多推广活动, 包括在国际主流媒体上传播。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 目前地级市在打造形象上有很大需求, 在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本土公关公司可以找到机会。
另外, 我认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 要重视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比如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吸烟等, 这些行为会让国家形象大打折扣。事实上, 现在社会化媒体对中国人影响很大, 如果微博上提倡不要随地吐痰, 这或许对很多人能起到促进作用。很多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 实际上与本地形象息息相关。比如台湾, 公交车上老孕病残的座位即使是空着, 站着的人也不会去坐。可见, 如果人们在平时注意细微之处的行为, 会让国家形象得到间接提升。
8.影视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 篇八
[摘要]影视文化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媒介平台。本文对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提出了影视文化对城市形象的美化传播效应、聚媒传播效应和累积传播效应,并对传播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影视文化城市形象传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其自身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参与市场竞争、谋求更多发展资源的重要手段。城市形象的传播、推广和营销是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来向社会公众传递和宣传城市形象信息,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增强公众对城市的好感度和美誉度,从而产生“眼球经济”效应,聚集四面八方的人才、资本、生产力等资源要素,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形象传播的渠道复杂多样,包括人际口碑传播、大众媒介传播、各种活动传播(如会展、节庆、体育赛事、文艺活动)等。而影视文化作为一种比较“耀眼”的媒介平台,在城市形象的传播中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使戛纳这座仅有7万人口的法国东南沿海小镇举世闻名。电视剧《乔家大院》,不仅使山西祁县成为旅游热点.而且大大提升了山西的旅游形象。因此,近年来许多城市意识到影视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巨大传播力,开始尝试着利用影视文化来传播城市形象。
一、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方式
所谓影视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影视文化”,应当是体现为“影视艺术”,即以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电影、电视艺术作品为主体的影视存在形态,包括电影故事片、电视剧及艺术性的电影纪录片、艺术性的电视“屏幕作品”(如艺术性的电视文学作品、电视艺术片及艺术性的电视纪录片)。而广义的“影视文化”,应当是泛指以电影、电视方式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造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本文谈论的作为传播方式的“影视文化”,是基于广义的概念,包含影视剧作品以及与影视剧传播有关的各种文化形态。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实际上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城市和影视文化因素结合在一起传播。两者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不断地创新变化。
1、城市空间作为影视剧的故事背景。有两种情况:
第一,影视剧取景城市的某处景观。一些影视剧为了反映特定的历史面貌,选取城市中某种有代表性的景观作为拍摄外景地。城市管理者如果能够抓住契机宣传到位的话,有助于扩大城市的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例如,当年经典的《廊桥遗梦》使“麦迪逊县的桥”一夜成为美国著名景点:近年火爆的《碟中谍》因取景捷克使该国一时成为欧洲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相似的例子在国内也有,如浙江乌镇因《天下良仓》、《似水年华》闻名全国,《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发了山西平遥的旅游。
第二、影视剧以某城市为故事发生地,并直接标明城市名称。王家卫电影往事的发生地上海,香港电影故事中的香港,都因电影增添了眩目的都市光环。《欲望都市》令纽约成为白领的趣味中心,《罗马假日》让人们记住赫本的同时,更记住了浪漫的罗马城。影视剧主观上不是刻意地传播城市,但城市却客观上随影视的传播而形象生动。
2、城市主题影视剧
这是刚刚兴起的一种城市与影视剧融合传播的新形式。影视剧以城市为故事发生地。以城市当地人的生活为故事素材,以城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为表现内容,除艺术目的外,还担负着打造城市名片的宣传任务。影视剧的拍摄一般是由城市政府组织或出资,市场各方投资运作,既是城市影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宣传的一种形式。
城市主题影视剧是城市传播营销的一个新的创意,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这方面的尝试。据《成都商报》报道,第一部以成都城市为主题的电视剧《芙蓉花开》近日已经制作完成,即将首播:第一部成都主题电影《成都之恋》也已经开机拍摄:还有《成都往事》也正在筹拍中。[2]这些城市主题影视剧根据成都城市文化特点“量身定做”,是传播推广成都城市形象的极佳媒介。
3、以发展影视剧产业带动城市形象的传播
影视剧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其包括影视剧生产、影视剧基地以及相关的影视文化服务产业链。城市利用各种资本和本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影视剧产业,能够产生“一石四鸟”的效果:其一,可以在影视剧市场获得利润。其二,由影视剧拍摄活动引出的影视基地建设、影视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等,可以拉动地方旅游和经济的发展,丰富和传播城市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形象。像无锡的中视影视基地、威海的影视城、浙江横店影视基地、银川华夏西部影视城等,不仅成为了制片人们“制片消费”的市场,而且也成为了吸引旅游者目光的“亮点”。其三,城市政府部门或有关企业以影视剧协拍单位、合作单位或制作单位、赞助单位的名义出现在影视剧片尾字幕信息中,扩大了城市名称的传播率。其四,城市还可以利用影视剧的内容元素塑造和传播城市个性形象。如安徽省淮北市近年来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先后制作完成了《独立寒秋》、《父亲》、《大哥》、《大姐》等以淮北为故事背景的影视剧精品,在影视界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亲情”风景。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后,扩大了淮北市的知名度,打造出亲情城市的独特形象。
4、影视节庆活动为城市赚足“眼球”
影视节庆活动是影视明星、名人聚集的场合。也是媒体报道聚焦的地方,同时还是大众一时关注的中心。因此,可以说影视节庆活动是富集“眼球”效应的传播资源。城市承办或举办一些影视节庆活动,是宣传传播城市形象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前文提到的戛纳电影节造就了一座名城,同样,像柏林电影节、东京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还有我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电视节等,都成为这些城市一年或两年一度定期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手段。“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是我国电影界最为盛大的活动,到目前先后14届已有14个城市轮流承办。每届承办的城市和耀眼的明星一起在电影节期间成为了媒体传播和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像无锡、嘉兴、银川、三亚等都因电影节而一时成为大众媒体报道的热点城市。
二、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优势分析
影视文化传播作为大众喜闻乐见、主动接受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具有着声像并茂、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情感体验等优势传播特点。是信息时代最为强势有效的传播工具之一。因此,借助影视文化来传播推广城市形象,其传播功效也就具有许多优越之处。
1、美化效应。即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可以增加受众对城市的好感度和美好印象。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城市场景画面,都是导演、摄影师、美工等精心设计拍摄而成的,给人的是一种视觉美感。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城市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传奇故事内容也会给城市增添一层
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人们对城市的一种心理美感。例如在人们对杭州西湖的印象和主观感受中。多多少少都有些许电影《白蛇传》、《青蛇》、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等一批影视剧的美化痕迹。另外,影视剧情感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也会赋予城市一些情感和个性,使城市形象鲜活起来,受众在艺术化的情感体验中容易对城市形象的认识产生一种艺术美感。
2、聚媒效应。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是能够吸引众多大众传媒集中聚焦报道的信息源点。首先,影视剧制片方为了市场利润,在影视剧拍摄过程中就会不断炒作、造势、宣传,从而吸引众多媒体关注报道:其次,导演、演员等大都是名人、明星,是大量的媒体记者(特别是娱乐记者)跟踪报道的对象,他们在某个城市拍戏。自然就吸引众多记者到达某个城市:再次,一些影视文化活动,如影视节庆活动、影视开机仪式、新片发布会、首映式等。也都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影视文化的这种聚媒传播效应,大大提高了有关城市信息的媒体传播量,有利于扩大城市形象的知名度。
以第十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城市银川市为例,我们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网络信息传播量数据,考察影视文化对一个城市的聚媒效应。首先,我们以2005年7月(即2004年9月电影节过后10个月)为时间节点,用百度搜索“银川”二字,结果到查找带“银川”信息的网页约220,000个。搜索有关“银川+电影节”的网页数量。结果为17,300个,约占“银川”网页信息总量的8%之多。这一时间节点的数据表明,“电影节”为银川城市的网络媒体传播量做出了很大贡献。其次,我们以现时(2006年7月)为时间节点,搜索有关“银川+电影节”的网页,数量增A51,000个,占到上一个时间节点(2005.7)有关“银川”的网络信息总量的约23%之多。搜索现时所有有关“银川”的网页总量,数据为5,450,000个,增量迅猛,是上一时间节点信息总量的25倍。银川的被传播量呈爆炸式增长,这中间“电影节”的聚媒效应和信息导火索作用十分显著。
同样。一部影视剧也有着明显的聚媒效应。且不说那些引人注目的商业大片,就是一些“寂寞”的艺术电影,也有着一定的对城市的聚媒传播效应。电影《西施眼》是由西施故里浙江诸暨市政府投资、青年导演管虎执导的一部艺术电影,据报道,在电影开机当天,即有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钱江晚报等20多家媒体出现在开机地点西施殿。在接下来的拍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大众电影》杂志、《人民日报》、《中国电影报》以及省、市各媒体不断前来片场作采访,并相继刊发了文章。许多媒体把报道视角聚集在地方政府为打造城市名片拍电影这一举措上。《新民晚报》美国版、《广州日报》、《北京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也相继对这部电影作了报道。而本地媒体更是集中力量作了大版块的详尽报道和评论。这些媒体报道大大提高了诸暨城市的知名度,有人称是“一部电影推出一个城市”。[3]其实发挥作用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电影的聚媒效应。
3、累积效应。即影视文化反复传播和全方位的传播途径能够为城市形象累积一定的关注度和好感度。例如一部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看下来需半个月或更长时间,人们对相关城市信息在时间上就累积了印象:一部经典电影,在人们长期地反复欣赏中,对相关城市信息就一次次累积了记忆:影视剧作品通过影院或电视、网络或光碟、书籍或报纸等多种途径传播,能够累积各类受众的注意力;影视文化活动给城市留下的旅游文化资源,也会为城市形象累积口碑和好感度。
影视文化的累积传播效应是一个长效的过程,影视剧流传时间越长,为城市形象带来的无形资产价值就越大。据有关资料统计: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电影《刘三姐》,到现在给广西桂林带来的无形资产已有4个多亿:电影《阿诗玛》给云南带来的无形资产高达十几个亿:近几年来韩剧在亚洲各国的风靡传播,为韩国带来的仅旅游收入一项就高达1兆韩元。同时,影视文化的累积传播效应也是一个信息叠加的过程,一个城市累积的影视文化资源越多,其城市形象的品牌价值也就越突出。以浙江舟山为例:舟山因海山风光秀美,多年来成为影视制作、拍摄的理想场所。据不完全统计,在舟山拍摄过的电影有《玉色蝴蝶》、《落山风》、《鸦片战争》、《灯塔世家》、《神秘失踪的船》、《一轮明月》等,拍摄的电视剧有《射雕英雄传》、《观音前传》、《天龙八部》、《女岛》、《徐福东渡传奇》、《上海秘密战》、《情系普陀山》、《女人不再流泪》、《球爱俏佳人》、《东极之恋》等,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为舟山积累了丰厚的影视文化品牌资源。2001年,当内地版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在舟山的桃花岛连续拍了20多场戏后,舟山开始打出了影视文化旅游的品牌,一举成功,舟山成为了旅游热点地区。据统计,2OO3年非典时期,整个旅游行业大萧条的情况下,舟山依然接待游客645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5.62亿元,同比也出现增长。2OO5年3月,继《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以后,央视著名导演张纪中再次把目光锁定桃花岛,把金庸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神雕侠侣》的部分场景放在桃花岛拍摄,再次提升了舟山的知名度,使舟山累积成功了一个独特的影视文化品牌形象。[4]
三、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主动地借势宣传意识
影视剧在某个城市拍摄或取景城市某个景观,往往只是出于剧情或外景的需要,把城市景观“移花接木”为影视剧中的场景,有时并不标明城市名或景点名,有时即使标明也不是影视剧传播的重点。城市如果不主动地借势自我宣传,传播资源就会被白白地浪费掉。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因景点众多特色鲜明而成为众多影视剧取景的热点。其中仅何园一个景点,就曾有《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3》、《玉卿嫂》等家喻户晓的影视剧在此取景,但因为缺乏借势宣传城市形象的意识,错失了许多传播良机。再如珠海在影视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据统计每年在珠海拍片的影视剧组达到三四十个,国内以珠海作为外景地的影视剧至少超过200个。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就是在珠海拍摄完成的。但是由于缺乏主动宣传,珠海的这些影视资源至今仍然是“藏在深闺无人识”。
关于主动借势宣传的技巧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第一,城市政府及文化宣传部门主动做好与影视剧组的公关和联系工作。第二,城市本地媒体要主动地报道影视剧拍摄活动和影视明星在本城市活动的娱乐新闻,并形成一定的报道数量,达到传播扩散的效果,尤其要善于利用本地网络媒体,这样更容易形成传播热点。第三。多参与或配合影
视剧组自身的宣传活动,使影视剧和城市一起成为众多媒体的信源。还有其他种种技巧。总之只要有主动借势意识,就能挖掘出许多影视文化和城市宣传的结合“点”。
2、要和城市形象自身的发展定位相结合
城市形象的定位是指在分析和调查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静态的、动态的比较优势,结合未来发展态势和区域分工,确定出最具生机的城市个性特征,即确定城市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内独有的发展优势位置。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个性特征,将影视传播与城市发展定位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城市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形象定位最容易和影视文化达成传播默契:城市主题影视剧和城市影视文化产业也是传播城市定位的较为可控的形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其一,组织和引导剧作家创作有影响的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现实主义作品和独具风格的城市故事,以传播城市的主导形象定位。例如《公关小姐》、《外来妹》、《情满珠江》等优秀影视剧,非常形象地传播了当年深圳城市“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形象定位。其二。定期举办影视节庆活动并将之固定下来延续下去,以传播城市的文化形象定位。例如两年一度的长春电影节现已成功连续举办了7届,确立了长春“电影城”的文化定位。其三,拉长影视文化产业链,把影视剧生产、旅游景点建设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以传播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3、关于影视剧中的负面因素对城市形象的影响问题
【领导干部形象传播】推荐阅读:
注重培养“四气” 塑造领导干部新形象07-29
塑造女工干部良好形象有感07-29
组工干部形象箴言<数来宝>07-28
领导者的八个形象方位10-01
做好一迎双争活动 树立组工干部形象06-15
领导干部个人干部责任追究制度09-07
领导论文: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要做09-17
领导干部基层调研06-18
领导干部履职要求07-02
提升领导干部能力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