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10-05

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共14篇)

1.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一

对当前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思考

我国监狱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而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的最终目标和任务,在国家文明不断进步,国家法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如何发挥监狱的矫正功能,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新形势下怎样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教育手段的淡化、弱化和形式化,是监狱界普遍反映的一大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控制、稳定、改造罪犯的关键举措是加强罪犯的教育,打破他们的犯罪心理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必要的谋生技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认同。因此,作为监狱职能部门,要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着力于教育改造的改革,全方位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积极探索教育改造罪犯的新方式、新方法和新举措,以促进教育改造工作的新发展。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改造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是三大改造罪犯的手段,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现实中,其地位和作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淡化和弱化的倾向依然存在,教育改造工作的法定原则和主体地位被其它工作所削弱。

(二)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改造工作的考核机制缺乏活力,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只注重结果的考核,忽视教育过程的量化考核,与实际工作衔接不紧,往往以生产产值作为定量考核。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考核方式制约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现行罪犯教育方法和方式难以适应押犯构成新情况。近年来,警察通过岗位再培训大练兵等教育,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面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新特点的变化,在施教方法和手段上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全力维护监管秩序稳定工作上,加大了工防范工作力度,采取死看死守的方法,换来了暂时的稳定,但对深层次的犯情动态了解甚少,不愿意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仅满足于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对于改造好的问题,缺少研究,仍延续过去经验型的教育方法。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警察从传统型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应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上下功夫。

二、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的意义

首先,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只有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犯罪,才能减少社会犯罪对生产力的破坏,从而解放思想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降低道德文化素质低下者的数量和危害,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是体现监狱改造工作的本质特征。注重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狱的特色。只有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才能充分体现改造人为宗旨的本质思想,才能充分显示教育改造工作的政治优势和主体地位。

第三,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是适应押犯新情况、新特点的需要。当前,在押犯人数不断增加,押犯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危险因素多,增加了改造难度,给监管改造和教育改造都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监狱必须认真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采取新对策,以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第四,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是监管安全和促进监狱经济发展的保证。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确保监管安全是重中之重。教育改造工作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同时,要保持监狱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离不开对罪犯实施有效的教育改造工作,加强对罪犯的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劳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监狱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的途径

作为新时代的监狱人民警察,我们必须不断的认真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采取新的对策,以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一)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真正树立以教育改造为中心的监狱工作观念,确保教育改造的主体地位。

当前监狱结构和功能多元化体制导致监狱工作重心偏离,削弱了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功能。因此,打破传统监狱体制,实行监、企、社分离,确立教育改造工作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监狱工作的特色。监狱工作方针决定了监狱工作必须以教育改造罪犯为宗旨。只有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犯罪,才能减少社会犯罪对生产力的破坏,从而解放思想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伴随社会高速发展而不断上升的社会犯罪率和罪犯关押率,也迫切要求监狱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要通过研究、实施、再研究的方法,不断实践,做出科学定位,并不断根据形势进行更新,使教育改造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二)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渠道,实现针对性教育改造。

面对罪犯的教育需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罪犯主体的特征差异和个性区别,吸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针对性教育,形成强有力的教育氛围以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一是广泛运用电化教育手段。紧紧围绕监管改造工作的重点和罪犯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制作成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教育专题片。同时,还可以邀请有关人员、罪犯家属、罪犯共同走进直播室,共同研讨人生价值。二是充分创造条件,推广使用心理矫治。就目前实际而言,要特别重视对新入监罪犯、顽危犯、暴力犯以及涉黑涉毒犯等特殊类罪犯的监测,划定其危险等级,摸清其心理结构,然后有的施教。三是大力加强监区环境与文化建设。监区环境与文化是罪犯改造的软环境,对罪犯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全天候的。因此,我们要结合监狱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分步实施,使监区环境做到绿化、美化、亮化,监区文化丰富多彩,以宣传先进思想、倡导文明、弘扬正气为主旋律,切实发挥监区文化在价值上的引向功能、道德观念上的矫治功能、文化思潮上的导示功能,积极构建富有监狱特点又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监区文化环境,建立 “监区图书馆”,方便罪犯学习文化、了解外面的社会,要经常开展“监区文化”活动。围绕用正确思想教育人,用优秀文化引导人,用良好的精神激励人,抢占教育工作的制高点,在监区大力宣扬“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打破观念上的壁垒,大力推进教育的社会化进程。充分运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对罪犯的教育合力,如共建帮教基地、社区矫治、参观等延伸式教育方式。要重视罪犯家属在教育改造罪犯中的作用,通过亲情电话,离监探亲等手段,加强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

(三)建立科学的教育改造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教育改造工作在监狱工作的考核评价中一直属于“软指标”,既缺乏可操作性又难有约束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建设的深入,为适应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提高改造质量,我们要善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探索出一条能够把教育内容、方法等有机结合,具有方法新颖、手段灵活、考核标准科学的教育改造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首先,依据监狱法“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总体改造质量标准,按照公正适度、准确及时的原则,作为建立罪犯改造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其次,在总体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分押分管标准,建立类别标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质类型的罪犯,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最后,建立个体改造质量标准,在总体标准和类别标准的指导下,根据罪犯个体的不同情况,刑期长短、行为、恶习、心理状况等,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八大指标。思想改造方面有认罪服法、遵纪守法、三项学习、生活秩序;生产劳动方面有定额情况、劳动表现和产品质量、增产节约、文明生产。阶段进程量化指标是考核评价具体化、可操作化的标志。建立罪犯改造质量标准的目的是对罪犯改造全过程进行综合考核,对提高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配合社会搞好帮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积极探索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三大手段的最佳结合点。共同实现改造工作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应当运用综合思维,把改造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寻找三大手段的最佳结合点,统筹考虑,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综合发挥改造罪犯的作用,共同实现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目标。

(五)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警察队伍。

加强和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关键是提高警察素质。番禺监狱“以人为本,铸铁成钢”的管理理念是在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整个警察队伍是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群体。首先,要以执法执纪、行风教育整顿为契机,在基层民警队伍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宗旨、法纪和反腐蚀教育,不断增强基层民警队伍的政治免疫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打铁先得自身硬,只有广大从事教育改造罪犯的警察政治素质强,才能牢牢掌握教育改造罪犯的主动权,有效地教育改造各类罪犯。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在职基层民警的培训体系,并积极搞好警察队伍的结构预测、素质预测。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大对基层民警的培训力度,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对长期从事基层教育改造工作的警察,要进行有重点、分层次、分门类的教育业务、新科技知识的培训工作。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对基层工作和教育科室警察进行教育改造罪犯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传授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努力达到提高培训质量,适应基层工作需求的目的。第三,建立健全激励基层民警钻研罪犯教育改造业务,努力进行顽危犯攻坚的工作机制。要切实落实基层民警教育课时补贴,目标责任制的奖励系数,要对管教工作基层民警实行倾斜政策,对个别教育能手,尤其是对挂牌顽危犯攻坚的个别教育能手应实行重奖。大力弘扬个别教育能手、标兵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教育出安全、教育出效益、教育出人才的浓厚氛围,激励越来越多的基层民警投身于教育改造工作的主战场,真正实现把眼光盯在监管安全目标上,把功夫下在教育改造工作上。实行警察分类管理,将警察按岗位序列,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分类分层次管理制度,并根据岗位风险责任和工作难易,建立竞争上岗、目标考核、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形成爱岗敬业、公正执法、文明管理、科学改造罪犯的工作氛围。

总之,教育改造工作在新形势下要发挥好“改造人”的治本功能,必须树立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推进教育改造工作不断发展。

2.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二

1 终身学习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 信息传媒系统逐步扩大,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接受的社会知识信息, 在许多方面, 师生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教师稍不留神就会落后, 何谈学高为师?因此, 教师要与时俱进,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 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理论素养。去年, 我在教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一课时, 在课堂上引起不小的波澜。有学生说:“现在我们学了《桂林山水》, 知道桂林山水的神奇和美丽。可是以前课本里有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意思是桂林山水是天下第一美景, 阳朔的景色比桂林的更美。为什么作者不写《阳朔山水》, 而是写《桂林山水》?”一些学生吵闹着说:“钻啥牛角尖嘛, 管他嘞, 书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我们学就行了!”另一些学生叽叽喳喳地非要我讲清楚这个问题。这一下就蒙了, 对这个问题我平时也没有琢磨过, 又不能乱回答, 只好推托对学生说:“课堂时间不多了, 来不及给大家回答, 以后有空再给大家细讲”。学生们一脸的失望, 我听见有学生小声说:“老师都搞不懂, 还教我们!”当时我就特别尴尬。在孩子的心里, 老师应该是无所不知的。陶行知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在现代教育中, 这种要求就更为迫切了。

2“授人以渔”意识

大思想家老子说过“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师的“一眼泉”在供给学生“被动”汲取营养的同时, 更应该教给学生开凿“一眼泉”的方法, 使学生也会开凿“泉”,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会学习。如此, 学生的“泉中水”将会比教师的“泉中水”更新鲜、更丰富。正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科学》教材中, 有一章是“大自然中的奇妙声音”。通过学习了解, 学生情绪高涨, 似乎意犹未尽。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题:回家亲自动手做一件能发声的物品。第二天, 学生带着他们制作的“工艺品”到校展示。我仔细一看, 他们的“工艺品”大部分是用废纸壳、废饮料瓶、竹筒、旧玩具等材料制做而成的, 品种多, 其中一件“自制小风扇”在校内得到了一致好评。此外, 我在教学中有意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故事、科普读物, 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有时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但能提问, 还能互相解答一些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关爱生命意识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师工作是一种用心灵影响心灵的过程。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有他自己的感情, 教师要用情感去教学生, 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学生, 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生活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怀、体贴与信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就像一部生动而又无声的教材,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熏陶着学生, 任何冷漠甚至是辱骂和体罚学生的行为都会伤害着师生关系。如果能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 那么学生往往会“不令而行”。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善待生命, 影响生命, 才能使教师迸发出关爱学生的火花。

有一个叫张晓梅的女生, 已经八岁了还在上学前班, 我很是纳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 发现她不爱讲话, 不和同学一起玩, 满眼的畏惧和胆怯。在校穿着极不协调, 时常大窟窿小洞的长衣穿在里, 短衣穿在外, 穿一双没有后跟的胶鞋。她的家境也不好, 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父亲为治疗母亲的晚期癌症已是负债累累, 根本没法照顾她。一天放了学, 我把晓梅叫到办公室里, 对她说, 我会帮助你的。我从家里找了些孩子的衣服, 又在商店里买了作业本和铅笔, 第二天放学时, 悄悄地给了她, 还教了她生活小常识。告诉她:“有困难就对老师说!”, 她的眼里充满了感激、希冀的泪水。后来她的进步很快, 衣着干净整齐, 慢慢地和同学一起交往玩耍, 上课专心听讲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在班里, 我常对她进行表扬, 并鼓励同学们帮助她。课余时间我经常找她谈话, 并给她一些力能所及的帮助。有一天, 我在学校宿舍里休息时, 晓梅和她姐姐一进门就“扑通”给我跪下, 连声说道“谢谢老师的关心”。这一举动, 让我深深体会到:给了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 是能够使他们获得自尊学生也就有了上进的动力。

4 洁身自律意识

教师高尚文明的举止、言谈、仪表风度, 既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 又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自身的仪表和语言, 要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 才有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 教师的穿着打扮足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行为方式和对教师本人的态度。教师的文明举止, 能够增强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工具, 是形成教师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教师在课堂内外如果声音沙哑, 口齿不清, 高门大嗓, 唾沫四溅, 语言粗鲁, 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相反会被学生所鄙视和厌弃, 学生对他也会敬而远之。俗话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就是说教师在人格上要做一个健全的人, 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克服工作中的浮躁心态、懒散作风。要淡泊名利, 保持一颗平常心, 每天都以愉悦的心情来接纳每一个学生, 在平凡的岗位上教好书育好人。

5 责任担当意识

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在学校教学和生活中, 有些教师就是缺乏这种责任意识。一方面, 认为只要自己搞好了教学工作, 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就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视而不见, 不管不问, 促其养成恶小而为之的坏习性, 最终偏向邪路, 走向犯罪, 这不能不说是这些教师的失职。另一方面, 今天所处的社会, 互联网高速发展, 拉近了区域间人与人的距离。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 应该是一块净土, 教师要负起保护学生的责任, 使学生远离污染源, 健康成长。因此,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 勇于担当起教育责任和社会责任, 以身作则, 热爱学生, 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社会、他人的人。

参考文献

[1]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M].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6, 5.

[2]叶澜, 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刘兴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

3.谈新时期机关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机关服务;企业发展;思考

后勤服务是机关单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范畴。后勤工作属于机关工作的一部分,它服从于全局的各项工作,以大局为先,以服务为重。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完善机关后勤工作机制,有利于增强机关后勤队伍的活力,对促进机关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更多还原

一、健全规章制度,推行管理“现代化”

机关后勤“现代化”,必须建章立制,健全规范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推进管理“现代化”。一要实施制度化。单位应结合实际,建立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规章制度。后勤部门应根据形势变化,完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形成科学、全面、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后勤工作有章可循。二要促进规范化。后勤涉及事务繁琐复杂,只有定制科学、规范的标准,使之渗透到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规范化的目标。三是要推行责任化。明确和落实责任,是后勤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后勤部门应完善责任机制,优化权责配置,使后勤工作的各级、各方面实现分工职责明确,关系顺畅。

二、共同培育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既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企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由于他们的资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原因,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千差万别。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就是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企业职工扬弃旧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中个体成员价值观念的转变还可能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这更增加了价值观念培育的复杂性。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企业领导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把高度抽象的思想逻辑变成员工可以接受的基础观点。这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它能唤起职工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对自己事业的观念和追求。通过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职工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共同的价值观。

三、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文化素质,努力为企业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队伍是工会教育职能和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职工队伍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工会在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一是要注重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观念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着重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要在引导职工钻研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新工艺新技术上下功夫,要根据职工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企业实际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以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增强职工队伍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三是要切实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尽力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充分调动职工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以促进职工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坚持高效服务做好保障工作

机关服务中心工作具有工种多、涉及面广、服务对象要求千差万别,服务保障工作事无巨细,直接涉及机关工作正常运行,小到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保障服务是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机关后勤工作,用发展的理念,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中心。二是要强化监管能力,监管是后勤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为服务质量提供一个有效的外部制约环境,要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做到要公开透明,让干部职工都参与并知情,奖惩分明,为服务质量的稳定优质提供保障作用。三是改善服务条件,要进一步改善服务设施和设备,需要更新的设备一定按报废年限更新,需要维修的设备一定及时的修缮。全力保障设施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加大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准。

五、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增强女工自我保护意识。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女工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女工服务的观念,尊重女工、关心女工、理解女工,为她们抵御风险提供一道坚实的防线。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定期组织女职工进行身体普查,听取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女职工的保健意识,维护女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使女职工特殊保护费用得到落实,可以实行把卫生保护费做到工资里,得到有效长期执行。基层女职工有什么要求和困难,都可以通过基层女工委员会向相关领导及时反映,并由工会负责协助解决和落实。

六、走访职工家庭

“工会组织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就是职工,工会干部只有与企业和职工融为一体,才能真正了解企业,了解职工,真正服务好企业,服务好职工,”走访职工家庭,要求各级工会干部通过深入企业、车间和班组,并征求企业党政对上级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家庭,认真了解所走访职工本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困难程度和原因、本人思想状况等,努力帮助困难职工反映解决吃、穿等基本生活实际问题,以及看病难、子女上学难、冬季取暖等问题,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困难职工家属联系解决就业,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救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罗国有.创新服务活动模式谱写后勤工作新篇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2).

4.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四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下面我就定山镇的实际对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谈几点看法。定山镇位居彭泽县西大门,辖区面积38.19平方公里,现有10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人口1.6万。近年来,定山镇党委、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形成了基层基础不断牢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以班子建设为抓手,提升干部执政能力

一是配好班子。在基层,一个地方的班子建设就是关键是牛鼻子。定山镇党委按照“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整建并举”的原则,切实找准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对后进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致富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员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同时对全镇10个行政村的干部职数进行了规范设置(大村5—7人,小村3—5人),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了决策效率。二是增强干部素质。首先,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注重对基层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党员意识的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定信念、提高素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是“走出去”观摩“取经”学习。

镇党委“一班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由镇主要领导带队,把各村书记带到周边先进的县及乡镇,考察、观摩他们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三是加强后备力量的发展。在农村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上,把活跃在农村经济一线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复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青年及时纳入视野,重点培养。四是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在县财政为村“两委”成员统发工资的基础上,每年又拿出了16万元钱解决了村(场)“两委”主要领导的社会保险,每年还免费安排两次体检,解决了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以村三公开为平台,增强基层政治民主

一是全面推行党务公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规范干部施政行为。明确各行政村党务公开的内容,包括党组织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党组织决策程序和办法,重大决策的过程,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等内容。规范党务公开程序。统一党务公开的形式和时间,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做到固定性内容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抓好党务公开的配套衔接,做到党务公开与村务财务公开同时部署、同步实施,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群众评议制度,把党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二是财务公开全面实行“村帐乡管县监督”的新体制。严格制定村财“编制预算、事前审批、凭证联签、民主理财、上级审计、财务处理、张榜公布”七个流程,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

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财务管理,让群众对村务工作知实情、摸实底。三是村务公开内容要详实。对集体经济的收益、债务、投资,干部的酬劳和招待费等百姓关注的敏感性问题做到如实公正公开。镇党委政府及村民主理财小组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让群众真正参与管理和监督,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理顺群众情绪,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农村工作方法

一是结合农村现有种养殖产业,积极探索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像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棉花种植合作社、养鱼专业合作社等,用好用足当前农业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在产业规划上,坚持依靠生产发展和自身积累壮大的原则,选拔和培养发展经济的优秀人才,像我镇先后发展了时桓香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和王宏华蔬菜冷冻收藏等大户。二是在加强对农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方式,从企业及其他单位挑选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到农村任职,并建立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优势,在农村引领发展产业经济和集体经济。三是在工作方式上,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服务等手段,激活生产力要素,盘活农村社会资源,引导农民用经济手段迎接市场的挑战,我镇在东光村的征地拆迁过程中,通过多方面做工作,引

5.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五

峰市镇 廖选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要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和群众的工作,是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现实途经。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最为紧迫的工作。在新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我们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联系农村实际,必须全面客观地认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同时,要分析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对策,顺应广大群众的愿望和期待。下面,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期、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期,与过去相比,即使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存在利益拆求增强,经济纠纷增多,群体性矛盾增加,对抗性因素增长,处理难度增大等特点。

1、利益诉求多样化使群众工作呈现复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利益诉求与政治利益诉求相互融合,合理要求与不

合法方式相互渗透,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极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纠缠。如:我镇桃泉村村民反映,由于棉花滩电站蓄水造成群众生活、生产、就医、求学受到严重影响,强烈要求移民搬迁,现已达10多之久,未得到妥善解决,群众情绪激动,多次到省、市集体上访。

2、群众自主意识觉醒但素质参差不一使群众工作呈现艰巨性。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积极推进,大多数群众的自主意识不断苏醒,勇于和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不敢向党委、政府提出自己的诉求,这是历史的可喜进步。但是,也有一部分群众存在着“信访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良心态,盲目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的甚至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基层党委政府做群众工作增添了难度。紫金“7.3”事件发生以后,永定县政府和有关乡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为群众挽回损失,而有些渔民达不到自身利益时,动不动就到县、市上访。当前渔民的转产问题确实成为我镇社会安定稳定和群众生活出路的难题。有些案件虽经法院判决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仍然多次上访。

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看法

1、深入群众察民意。勤于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的安危冷暖,吸取群众的实践经验,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性的有效办法,是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保障。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自己当作普通百姓一分子,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多和群众交朋友,这样才能时刻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在开展具体工作中才能够有的放,赢得主动。在平时,要深入基层访民情,放下架子与群众一起拉家常,聊生产、话发展,直接倾听群众呼声,虑心征求群众意见,做到各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知基层组所所忧所困,各社会矛盾症结所在,各利民富民发展之策。

2、多办实事解民忧。基层领导干部务必要树立多为群众办实事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特别注意从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这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实事中切实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我镇成立领导小组,处理移民后的遗留问题,将忠信村的耕地分配当着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把耕地分配到户;高山村造福工程,由于个别干部管理不严,资金较为混乱,造成群众意见很大,我镇也及时成立领导机构,清理帐目,并上墙公布,及时追缴,使得高山村自来水、电、村部、部分群众建房等各项问题得到解决。

3、多与群众交朋友。广泛地接触群众,与广大基层群众交朋友、打交道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讲究群众工作的艺术,懂得群众心理、了解群众愿望、熟悉群众语言、掌握沟通技巧,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处理群众问题,是亲近群众、贴近民心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善于疏导群众情绪,用平和谦恭的心态,真诚热情的态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问题讲透,把道理说清,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协调,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能及时解决的,尽量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条件不成熟、政策不容许的,尽量给老百姓解释清楚。其次要善用群众语言。再次要讲究时间地点。要“利民以时”,对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张木桌子、两把竹凳子、三句“心里话”,面对面交流。

4、公平公正聚民心。只有办事过程公开透明,群众心情才会愉快舒畅;只有办事结果公平公正,群众心里才能信服满意;只有群众普遍满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要有群众信服的公正结果,党员干部就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秉公有权,切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流于形式和厚此薄彼、优亲厚友。减少群众的顾虑和怀疑,确保公平公正,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样我们说话办事才有号召力,才能让群众信服,让群众满意。如我们在处理紫金“7.3”污染事件过程中,县委、县府专门派出纪检干部全程跟踪,按照县委、县府的要求,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等一系列措施的贯彻落实,从而使“7.3”污染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5、要虚心向群众学习。智慧和力量存在于群众之间,我们必须时刻依靠群众,碰到问题要虚心向群众请教,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老师,大家才真心实意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卖力气;同时,还要耐心细致动员他们、宣传他们、教育他们、提高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干部要做群众的表率,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积累经验,有共语言才有本事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就体现出来,才能与群众达成共识,破解难题,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6、要转变干部作风抓落实。干部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试金石,群众工作要加强,关键在干部作风要沉下去。一要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干部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

格局。强化督查,提高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于那些工作为力、措施不到位、化解不及时,要敢于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政纪和法律责任。

6.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六

自中共中央颁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党校工作条例》以来,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各级党校、行政院校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各培训职能部门都能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就《条例》所赋予的新精神、新要求进行着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讨,主要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如何面对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挑战,作为基层党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就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加以思考,以期与各位达成共识。

一、新时期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

1、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有冲击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趋势。《干部教育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以上两条规定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进入市场化运行的新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也将覆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党校的“主阵地”显然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抓不住机遇,抢占不了市场,就守不住“阵地”。说到底,也就是我们各级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既有可能失去培训机会和培训项目的危险。就县级党校而言,“主要培训项目”就是内各类 主体班(次)的举办,如果党校无胜任教育培训干部的资质,争不到项目,那么,项目就会被上级或者同级具备资质的教育机构所获取,按照市场法则,党校及其党校人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函授教育生源日趋枯竭,其它形式办学尚处于摸索阶段,这无形中给党校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设置了障碍。党校函授办学十余年来,为各条战线、不同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弥补了因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相当一部分同志学历偏低或无学历的状况,也大大提高了干部素质,有力的推进了各地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函授教育也扩大了党校的办学容量,丰富了党校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党校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党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结构的日趋合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毕业生学历已达到要求,同时,也由于国家开始严把公务员队伍入口关,无真才实学者也觉得取得一个党校文凭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党校函授生源日益枯竭,学员人数骤减,招生由原来的被动招生变成现在的主动招生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难和压力。作为党校人,随时也在思考和洞察这一现实问题,各校结合各自的实际,都在探索多元化的办学路子,诸如开办村干函授学历大专班,开通劳动力转移培训渠道,挂靠高等院校进行函授办学或高考补习等等,但这些班次的举办存在着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党校的师资专业布局尚有一些距离,办学过程不是形不成规模,就是办学成本过大或者师资力量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着党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党校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面临着 较为艰难的选择。

3、县级党校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党校在竞争条件下持续发展。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县级党校的教师,总量小,且多数是从普通中学借调来的,就专业而言,文科专业的多,其他专业的少,讲政治理论的多,从事现代技术专业教学的少,且普遍存在着视野狭窄,科研能力弱,懒于调研的特点,习惯于全年准备一两个专题,讲几节课,对新兴的教学技术应用少,诸如不会灵活应用多媒体,实现不了教学的“精”与“深”等等。二是体现在管理上。由于党校教育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制约,县级党校每教员人均授课一般超不过30场(次),一部分教员全年上不到5节课,平时工作习惯于领导安排,多数工作不能直接与教学紧密相联。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诸如专题审查,教案审阅,评教赛教,听众反馈等等,但教员实践的机会少,在科学规范施教的程度上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教学规模单一化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多数教师授课习惯于“满堂灌”、唱“独角戏”,对“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新教法的具体运用比较少,调动不起学员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般化。

此上挑战,既有历史原因、政策因素,还有体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理性的思考党校的发展。

二、应对挑战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构建队伍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综合的管理层、教学层和后勤服务层。以人为本的主题是人,以人为本的过程是全体人员的参与过程,党校工作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整体合力和整体效应。就管理者而言,必须培养战略眼光和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首先应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瞄准培训项目管理和机构准入,函授生源枯竭,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统筹分析、科学规划,提出实施方案,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管理办法。诸如对党校能否具备培训资质的冷静分析;对项目管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如何争取项目的探讨和研究;党校函授缺失后的内外在补充方式探究;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等等。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应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这一中心下功夫,全体教师应着力革除教学中存在的陈规陋习,善于借鉴、吸纳新教法和新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要树立一专多长的观念,“专”一门学科,“专”一个领域,在“专”的基础上达到“精”,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自己的特长,不能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学习,但什么都不是行家,达到专并不是形势和任务对党校教师的唯一要求,党校教师还要涉猎多门学科,成为多面手,既能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能讲市场经济、和谐社会,既能笔耕重大理论问题,又能捕捉县域经济问题,还应研究管理科学等等。就后勤服务队伍而言,不应只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做好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应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实施科学、优质、高效服务上下功夫。诸如科学预测,超前思考,合理安排,善始善终,勤俭节约等等,随着形势的变化,党校后勤工作走社会化的路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县级党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要走出一条新模式和新途径就给后勤服务人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是发挥内在潜能,依据阵地搞服务,还 是偷鸡生蛋,依托社会资源搞服务,这就要求后勤服务工作者,开动脑筋,掌握信息,学习技术,做更多缜密细致的工作。

思考二:应培育和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已经把党校工作推向了市场,这就要求党校从业者必须用市场经济眼光来审视学校的一切。在管理上、教学上、服务上借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工作。特别是面对目前函授生源日益枯竭的现实,应把培训的触 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区域,各个层次,特别是在保质保量地办好主体班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供电、税务、建筑、工商、民营企业、国民教育等行业的长、短培训班,实施分行业培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党校的闲置资源,也可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应当积极地走出去,依托社会优势实施多元办学,走复合型、开放式、多渠道的办学路子,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各类各样的学历班、师资班、专业技术班;与人事部门联合举办公务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班;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举办高考补习班;与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举办劳务输出班等等,同时,全方位审视县域内低层次工作人员量大面广的这一形势,多办广办失业下岗再就业培训班,村干部学历班,村干部农村实用技术班等,通过开门办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下活党校培训一盘棋,以丰富多彩的办学形式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固守办学的阵地。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县级党校还应当充分挖掘党校现有不动产的优势,实现资产的盘活变现,即广泛利用党校教室、宿舍、院落、读书、车辆、桌椅、多媒体设施、远程卫星网络等,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实现形式创造价值,所得费用用以弥补教学办公经费的不足。

思考三:强化基础理论,提升科研水平,以优势迎接挑战。党校的优势在哪里?一在基本理论方面,党校从创办到今天,多是以宣传、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教学内容,在此方面,与其它办学单位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立于不败之地,党校人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即无时无刻地抓好党校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研深研透,以雄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赢得受训干部的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应加大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结构,多方位引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优质”“精品”化。二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尽快提升科研水平,党校工作,离开空洞的理论不行,照本宣科不行,无论是教学,还是研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作为县级党校,近年来,在为当地县委、政府提供科学政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负责地讲,科研的范围,科研的数量与质量,科研的成果都比较窄小,科研工作产生的社会效应还不明显,这就启示我们,必须走科研强校之路,我们应成立不同的课题组,分解任务,限划范围和时间,安排学科带头人带领课题组下乡进厂,到生产一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工作,撰写出一些有质量,有见底的理论文章,真正发挥科研在党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形成名师带动效应,进而扩大党校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优势强势占领阵地的目的。

(作者:灵台县委党校

张文勇

7.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人性化执法,体现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关爱。

惩罚和教育青少年罪犯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青少年人司法制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国际社会对青少年罪犯处置的主流趋向是非刑事化、轻刑化、非监禁化。我国从实际出发,借鉴、吸收了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对青少年罪犯的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社区矫正工作就较好的体现了教育和惩罚之间的关系。在对青少年犯矫正过程中,我们的矫正组织应坚持以教育、帮助、感化和挽救并存的方式开展工作。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青少年矫正对象融入正常的社会中,使他们能正常的学习、生活,有助于他们恢复正常人格;多组织他们参加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感受使命感,要体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二)引入心理矫正,预防青少年人重新犯罪。

青少年犯罪后,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疏导、思想沟通尤为重要,青少年矫正对象有心理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得到组织或个人的帮助、治疗。心理辅导、思想引导是目前对犯罪青少年人矫正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心理矫治、思想改造过程是违法犯罪心理逐渐消解,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逐步形成的过程。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人矫正对象心智不够成熟,尚未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要想让他们彻底与过去的不良生活告别,就必须要在特定时期内由专门的组织或个人对其多次深入接触,掌握其他思想动态,不断予以矫正。我们说,青少年罪犯虽然在心理上有缺陷,有扭曲倾向,但他们还是具有同龄人共性的心理特点。例如:青少年罪犯会有情绪不稳定,叛逆、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宽容、不受歧视等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矫正组织、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们要根据实际,耐心帮教,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优点、进步;对缺点和错误要善意提醒,有效制止。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分辨善恶,使其充分理解和信任社区矫正组织、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自觉守法,服从监管,重塑人生。

(三)加强教育培训,帮助就业,使其生活有着落。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如《预防青少年人犯罪法》、《青少年人保护法》等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预防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这部分人在接受教育、就业等方面与其他青少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不受歧视。一般而言,青少年矫正对象主要来自于闲散人员。有资料显示,在青少年罪犯中闲散青少年人比例高达60%以上,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水平以上的不到3%。所以,促使青少年矫正对象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顺利回归社会就业,以满足基本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对青少年矫正对象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内容。劳动保障部门对有就业愿望的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多学习掌握一些劳动技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鼓励自谋职业,提供就业信息并指导就业,让他们有事做,有报酬,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降低他们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四)加强社区矫正志愿者和监督人队伍建设,通过社会帮教,进行青少年犯罪预防。

对青少年人开展社区矫正,仅靠几个人或者几个部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区矫正对象完全在社会上服刑,必须依靠全社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来开展工作。实践中,通过招募心理学人才、干部、教师、高校学生、法律界人才等和矫正对象家长、亲朋好友等,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和监督人队伍,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形成合力。我们认为,特别应当充分调动和发挥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党员、老教师等老同志的作用,与青少年矫正对象结对帮教,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五)完善制度是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力保障。

本质上来说,社区矫正的目的与社区安全的维护是统一的。但是,要实现社区矫正与社区安全的统一性,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这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出台相关的制度,来保障社区矫正的正常运行。目前需建立健全三方面的制度:

(1) 完善决定机制。审判机关在判决青少年罪犯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在社区服刑是否适当?村(居)或街坊邻居的建议应当有表达的渠道,当然,必要时审判人员可以会同司法所人员明查暗访,避免被调查人员“拣好的说”,最终放到社会上,反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 执行主体的界定和警用装备的保障。法律制度应当对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认为,既然司法行政机关承担了社区矫正工作任务,那起码说要在社区矫正工作上明确其执法主体地位和建立警用装备保障制度,否则工作难以开展。

(3) 实行因人施教矫正办法。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矫正对象,应当制定与其法律特征相协调的矫正工作方法,要在教育、监督、奖惩措施中,要认真区别青少年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对青少年人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要保护,监督其履行法定义务。

8.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1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既是对高校教育要求,也是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一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之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关键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干部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业务等素质外,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1 正面灌输形改变式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我国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高、大、全式的教育,结果使学生感到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差距甚大而迷茫、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厌恶,加之有些工作重形式轻实质、不重信息反馈的弊病,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

正面灌输的工作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埋没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教育侧重的是人的思想,对症下药,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提高,他们设计自我、完善自我的愿望强烈,要求独立的倾向很强,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指教和严格管束,一旦别人冒犯了他们的独立性,便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即使对方说法正确也难以接受。

针对大学生的上述心理特征,正面灌输所起到的作用无异于“以淹治水”。以环境化人和请学生自主选择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方。环境化人是指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自主选择是给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维空间,既顺应其独立性,又培养其批判精神,并向创造性目标迈进

2 研究个性心理,发挥群体优势

大学生是个性化特征表现较充分的特殊群体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建立心理档案、设计各种思想考查隐性问卷,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的个性心理分析,从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个性特征是了解群体心理的前提。群体心理是一种独立存在,服从于群体统一律,其中主要有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和群体的支持力量。孕育良好的群体心理将化解差异的个性心理,确保事半功倍的整体效果。

大学生对政治问题的敏感常常有许多的共同点,形成一系列的校园文化“热点”,这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共性和群体心理。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及经济和社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观点、新问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在师生中广泛传播,易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群体效应,甚至发生聚合行为。努力把握大学生中的“热点”思潮,对应学生的新特征。要通过已有的协商渠道和个别沟通方法,倡导和控制群体舆论能力。因此,充分发挥领导、教师和优秀学生在政治、学术、道德、学风上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充分考虑大多数师生的愿望、情绪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礎上,要正确倡导和控制群体舆论,以达到发挥群体规范的效力。要发挥群体目标整合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等的前提是发挥人们的需要满足功能。正视群体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必须充分满足群体成员的正当需要,如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等。归结一点,要以人为本,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组织、设计思想政治工作方案,使思想政治工作满足学生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设计工作满足学生需要,因为学生有发展的需要,获取多元化知识、思想的需要,宣泄的需要,形成成熟政治观点、增强政治鉴别力、实现政治社会化需要。

3 进行情感交流,与学生做朋友

情感交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特殊的、突出的作用,在启动、导向、疏通、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因此,在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单纯的行政手段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运用情感交流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健康的知识,激发高昂的学习热情,树立良好的美德,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效果。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就必须主动做学生的朋友,贴近他们,乐于与学生打交道,办实事。

教师在进行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思想沟通渠道,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内动力,而这种内动力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师的熏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许多优秀学生工作者做思想工作的原则,也是我们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9.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九

论文关键词实验内容 教学方法 科学实验的方法

论文摘要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验课教师充分地认识到现有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不足。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本文围绕这个主题,从实验的内容、仪器和设备、教学的方法入手,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1新课程改革的科学实验与原教材实验的对比

(1)新课标教材无论从实验的内容、呈现形式,还是对实验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实验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

(2)新课程中的实验和以老教材中的实验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比以往更注重从生活中寻找资源进行实验,从身边的事物中理解科学。第二,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利用学习的知识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第三,改变以往的实验课模式,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第四,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从实验的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激励他们探究的兴趣。

(3)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方案,强化了实验方案的设计、注重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以及对误差的处理分析等等。

2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国家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科学教师对中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科学教学改革也正在紧密锣鼓地进行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不少中学学校的教师对科学实验重视不够,而且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理论。(2)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必须予以改革。

3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3.1实验课教师观念的改革

以往的教师总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把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仪器使用、数据记录、数据处理等等,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其实不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这种教学观念应该予以改革。

在实验课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学会将学习的任务逐步转交给学生,最终在有效的引导下,学生能学会自己进行实验和探究。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有耐心。同时要有精心的设计,又要保持自然,不能让学生觉得很“做作”。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教师要向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各种行为,如提出问题、操作技巧、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良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直到学生展现出他们独立的实验能力为止。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听听学生的问题与想法,适时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讨论、示范、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逐步达成共识。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本身就是创造性工作。新课程的.实施,又为教师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信息瞬息万变,要求教师学会批判、选择、加工,现有的科学实验理论与方法不能照搬,必须经过教师个性化加工,才能适合自己的学生。实验课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方案,使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实验的方案,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善于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新课程需要创造型的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新型教育理念,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我们要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规划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根据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同,可把普通科学实验按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大模块进行建设。

3.3培养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习惯,促进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改革

目前有很多中学的实验室紧张,管理人员紧缺,实验教师也配备不足,导致很多实验不能正常开设。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的实验教学,挫伤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导致科学教学效果下降。因此,可通过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但学生做课外实验的习惯并不是天生固有的,需要培养、逐渐养成的。要培养学生这种习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取决于指导老师的方法,具体是:对学生要做好动员工作,与学生家长也要沟通到位,还要取得社会的信任,而最重要的是提供的实验素材一定要科学合理,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养成了做课外实验的兴趣,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学习方法也会得到改进。这对培养学生今后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3.4科学实验课教学资源的改革

科学实验需要利用教科处以外的资源。除了充分地利用学校内的实验设施、图书馆资料等实验资源以外,还要寻求更多实验资源的帮助。(1)发挥校外科研人员对实验课的指导作用。(2)重视利用校外自然物质资源。(3)通过多种媒体获取丰富的实验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仅仅通过互联网,人们就几乎可以获得大部分想要的信息。当然,因特网只是众多媒体中的一种,只要有心,总是可以得到有用的实验资源的。

3.5实验教师自身素质和培训体系的改革

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学历、资历,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具有设计、改进、自制教具的科研实践能力;不仅能讲好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所以,每一位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教学能力。通过学习,不断地更新、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既要学有所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既要有理论家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想象、概括、表演之才。同时各地区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定期对在职的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其他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但针对科学实验教学的相对较少。可以针对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技巧、改进实验等方面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举行各级研讨会,给广大教师提供交流与探讨的机会,相互促进。

4总结

要完成改革老式的实验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想有效地改革,首先,我们要从观念上改革,认识现有观念的局限性。改变传统的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和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其次,应该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的质量观。在改革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的作用,把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田明丽.基于现代教学论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模式[j].物理实验,,20(12):22-23.

[2]冯显灿.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物理实验,2000,20(9):27-29.

10.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

党的十九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人大工作,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是各级地方人大重点思考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关键要把握好人大工作定位,与时俱进履行好法定职责。

1.在主动作为中树立人大权威。要争取同级党委的重视支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常委会机关应通过完善和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邀请党委领导对人大活动加强领导与现场指导,紧紧围绕党委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积极做好党的主张和意图与人民意愿相统一的引导工作等措施,主动争取党委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人大要主动作为。人大工作的权威是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的,是靠工作的实际效果来树立的。我们国家政治体制中四套班子是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来排名的,人大排名在政府之前,要大胆作为,对得起这个排名。有为方能有位。当然,这里的“位”不是指个人的权势、地位,而是指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要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享有法定的崇高地位。一个组织要在人民心目中生根开花,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接纳,就必须履行好自身职责,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人民利益。要积极帮助部门解决问题。上级人大领导来调研,或者下基层调研时,基层反映了一些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否则如果问题反映了几次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人大的权威性也就没办法树立起来。

2.在创新监督中增强工作实效。突出工作重点。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在议题选择上,始终贴近党委中心、贴近群众内心。要选择党委关注的重大问题实施监督。人大履行监督职责,应以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出发,积极推动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要选择政府工作的薄弱环节实施监督。人大监督不仅受到机制、手段的制约,而且受机构、人员的限制,不可能对政府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式的检查监督,必须要有所选择。要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监督。深入调查研究。人大监督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基础性、关键性环节的工作,认真、广泛、深入、系统地开展调查研究是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性的保证。要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把握重点,选准人大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要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将专题调研与专题审议结合起来,使常委会会议在审议政府相关工作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要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政府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努力使调研向工作成果转化,从而真正实现监督与支持相结合,提高监督实效。创新监督方式。创新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不竭动力。从实践来看,近年来地方人大运用较多的监督创新有专题询问、工作评议、发出审议意见书等,大部分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效果。要改进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机制。要在法定范围内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法和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针对性。要由一次性监督向跟踪监督转变。对一些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破解难度大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综合运用调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视察、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连续监督、追踪监督,力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要由注重监督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双注重转变。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注重监督的过程和程序的法定性是必要的。

3.在服务保障代表履职中发挥主体作用。努力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要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选民意志的基础上,探索引入竞争机制,使选民对候选人有所鉴别,好中选优。要注重代表工作的连续性,使一部分有能力、表现突出的代表得到连任,进而保持人大代表工作的连续性。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要把代表议案建议的有效督办与日常监督工作相结合,对于影响大、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建议,要采取专题听取办理情况汇报、组织相关代表视察等督办形式,切实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机制。组织更多代表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活动。建立和完善代表履职信息系统。每个代表参加人代会次数、发言情况、提建议议案情况、参加小组活动情况等,都一一记录在案,定期予以通报。开展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工作,且每次代表述职后由选民代表当场投票,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计入代表档案,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11.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走向成功的最有利的武器。只有当小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相一致的时候,才会让其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去学习、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当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之后,在长时间的应用和实践中,学生就会将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接受和探索美术知识。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小学生单纯、自然的人格本性,设计和实施更加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美术充满热情和渴望。

在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再让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模板来画画,讲究干净、整洁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是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来绘制图画。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感受,才能够流露出学生真挚的情感和态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生的智慧就存在于他的指尖上。”只要学生积极地动手去绘制,即使最终的作品不成比例、颜色搭配不协调,但只要是学生自己主观的意愿,是学生萌发的童心,教师都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奖励。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寻找到自己的美术天赋和特长,才会亲身体验到一种创作的幸福感和成功感,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千变万化的帽子》这节课时,我在讲述帽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之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去制作帽子,而是要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和纸绘制出自己心目中喜爱的帽子,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时,我发现学生在我布置完作业之后并没有立刻投入到绘画之中,而是坐在座位上深思熟虑了很久之后,才开工画了起来。当我走到学生中间去观察他们绘制的进度和内容时惊呆了,学生画的帽子并不完全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那样,这其中掺杂了很多个人的想象因素。刚开始我自己还有一些生气,但这正表明学生真正地投入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于是我便给予学生了相应的肯定和鼓励。从这以后,我发现学生更加喜爱上美术课了,而且每次都表现得特别积极。我认为这是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由发挥起到的良好作用,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应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之后,师生之间要公平民主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相处。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知识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渴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且满足学生需要。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活动的全过程中,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大胆想象,充分展示自己,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都表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学习美术课程《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笔、墨、纸、砚,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充分了解我国的“文房四宝”,并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在表达自己观念和想法的同时也去理解和欣赏他人的想法。最后我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去互相学习,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要利用小学美术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大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美术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美术可以用其独特的线条和精美的画面来表达生活的魅力,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和因素,使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和形式产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整体感知。在美术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中,在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优美景观之后能够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并深入了解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视野,感悟生活的魅力所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之下,美术教学应该紧紧抓住素质教育不放手,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综合素质入手,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以全新的面貌,更加适宜的方式出现在小学基础教学体系之中。

12.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原动力, 是推动学生走向成功的最有利的武器。只有当小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相一致的时候, 才会让其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去学习、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当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之后, 在长时间的应用和实践中, 学生就会将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 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接受和探索美术知识。为此,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小学生单纯、自然的人格本性, 设计和实施更加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对美术充满热情和渴望。

在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 不能再让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模板来画画, 讲究干净、整洁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是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来绘制图画。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感受, 才能够流露出学生真挚的情感和态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生的智慧就存在于他的指尖上。”只要学生积极地动手去绘制, 即使最终的作品不成比例、颜色搭配不协调, 但只要是学生自己主观的意愿, 是学生萌发的童心, 教师都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奖励。只有这样, 每个学生才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寻找到自己的美术天赋和特长, 才会亲身体验到一种创作的幸福感和成功感, 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例如, 在学习《千变万化的帽子》这节课时, 我在讲述帽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之后, 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去制作帽子, 而是要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和纸绘制出自己心目中喜爱的帽子, 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时, 我发现学生在我布置完作业之后并没有立刻投入到绘画之中, 而是坐在座位上深思熟虑了很久之后, 才开工画了起来。当我走到学生中间去观察他们绘制的进度和内容时惊呆了, 学生画的帽子并不完全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那样, 这其中掺杂了很多个人的想象因素。刚开始我自己还有一些生气, 但这正表明学生真正地投入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于是我便给予学生了相应的肯定和鼓励。从这以后, 我发现学生更加喜爱上美术课了, 而且每次都表现得特别积极。我认为这是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他们自由发挥起到的良好作用, 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 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应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之后, 师生之间要公平民主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相处。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 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 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知识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渴望,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并且满足学生需要。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活动的全过程中, 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大胆想象, 充分展示自己, 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都表达出来, 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 学习美术课程《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时, 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笔、墨、纸、砚, 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 充分了解我国的“文房四宝”, 并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 在表达自己观念和想法的同时也去理解和欣赏他人的想法。最后我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 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去互相学习, 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要利用小学美术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大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美术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 美术可以用其独特的线条和精美的画面来表达生活的魅力, 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陶冶学生的心灵, 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抓住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和因素, 使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和形式产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整体感知。在美术课堂教学之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融入社会中, 在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优美景观之后能够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 并深入了解浓郁的民族风情, 开阔视野, 感悟生活的魅力所在。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13.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三

[摘要]中国共产党有着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党在不同时期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迈入21世纪的新时期以后,随着国内外各方面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研究这些新特点,继续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我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保证。

[关键词]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新变化思考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决好农民的人心向背问题,是事关大局、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建成、建好的大问题。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当中,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除其中一些不良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宣传部门或者宣传工作人员的事情,缺乏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宣传”理念,不能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把对农民的宣传、思想教育视为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是十分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在基层,许多地方乡镇干部、村干部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以至使许多农村由于缺少正确的思想宣传、引导,使得农村的思想建设在许多方面,跟不上中央领导的步伐。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致使农村思想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在这方面,我国执政党一直有着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新时期,在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新变化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变化的特点,研究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原则和途径,为更好地进一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一、我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优良的传统

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里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自从党成立的那天起,就非常重视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史为鉴,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认识不同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新时期进一步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挫折阶段、继续探索阶段等。这些阶段的理论和特点、经验和教训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为我们在新时期的复杂环境下,继续进行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新时期农民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新变化

1、新时期的时间定义

新时期,本文所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的进入到21世纪后的时间段。本文侧重对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是因为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面对得到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农民的心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基于此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发生与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不同。

2、新时期的农民思想呈现出的新特点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到了21世纪,农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主面:

(1)由单一的物质追求,转向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多样性需求

得益于改革开放,农民的口袋渐渐地鼓了起来。首先,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从此过了吃饱饭的日子,甚至许多农民还有了余钱,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都没有过的事情。其次,随着中国建设工业化国家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批的农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城里来务工,农民手里便有了可自由支配的闲钱。许多农民,在农村里盖起了楼房,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正由单一求富向求富、求美、求知、求乐、求和谐的多样性需求转变。

(2)农民群众对中央政策的敏感性明显增强

首先,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随着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取消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综合改革措施的出台,使得政府的信任度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当前农村政策对农民切身利益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导致他们对涉及政策的敏感性空前增强。

(3)部分农民染上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务工,许多城市的不良习气也在农村里滋长起来,使得本来纯朴的民风受到极大的破坏。赌博、盗窃、打架事件日益多起来。以笔者所在的村为分例,据村里人反映,如果那一户人家里面的人都外出的话,房屋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一些能够直接食用的农作物,成熟时节如果没人看管或是看管不严的,被盗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些不良风气现象得到了村干部的证实。另外,攀比、炫富、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等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不符的现象也有加重的趋势。

(4)伦理观念和是非观念趋于复杂

80%的农民认为,日子越过越好,人情越来越淡,重幼轻老,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如果听任这种不良风气任意泛滥,将会导致整个农村社会的伦理、是非、荣辱观念混淆不清,造成人们价值迷乱和道德困惑。部分农民漠视长远利益和他人、集体、国家利益,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互相拆台,大打出手,反目成仇。需要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利益观教育,发挥利益驱动对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消除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负面影响。

(5)生存压力不容忽视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进入到了一个各种矛盾突显期和建设困难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民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首先,生产和生活成本增大,让部分农民的生活压力徒增。现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和各种家电十分普及,使用自来水、电和煤气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但是随之而来新增加的生活成本,也让很多的农村家庭倍感吃力。同是,进行农业生产所用的农具、农药等成本不断的增高,使许多农民放弃了务农选择进城打工。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各项支出不断上长,是农民压力增大的主要源因。其次,就业压力日渐增大。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下岗工人逐渐多起来,对于没有技术优势的农民来说,在城里找工作更加不容易了。

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农民长期处于心理压抑和焦虑状态。这是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急需通过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予以缓解。上述的思想和心态变化,构成了当前农民群众的思想主流

三、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跨入了新世纪,农民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近三十年的改革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农民思想和党的建设步伐保持高度一致,对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在我国经济向着更纵深发展的今天,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不能松懈。

矛盾的暴露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一个事物只有它的矛盾充分暴露了,我们 才能有机会完全了解这个矛盾发展的规律,也只有在充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握这个事物发展的方向。跨入了新世纪后,随着国内各方面环境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已经变化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是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党在长期的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和原则。根据新时期、新情况和分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符合时代性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通俗易懂

新世纪农民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是和城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理解各种方针、政策和党的思想主流时,会存在一定困难。在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时,要注意考虑到农民的理解能力,尽量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法、语言,使农民接受起来没有障碍。

(2)贴近原则

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农民宣传思想工作,比如优生优育、少生快富,科学种植各种农作物,尊老爱幼等各种积极向上的有利农村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农民、农村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是重点宣传部分。而对于国家的一些大政方针政策,由于缺少亲和力,农民认为离他

们大远了,不愿意接受。因此,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注意贴近原则,有利于农村、农民发展的思想,农民乐意接受并转化为行动,而一些太大太空的思想,农民就会认为这些形式的东西离他们的世界太远了。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指要根据时势发展的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进行一些思想工作。比如,在某一时期、某地,针对六合彩赌博成风,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可以针对这一事件,重点对农民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帮助农民脱离这种恶习。针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问题,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好处。

四、新时期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作为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通过的基本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依据应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农民已经变化了的新思想,积极研究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几个方面,是新时期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考虑的:

1.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搞好各种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思路:首先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农民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农民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的,而是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就必需承认农民的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避免行政化、命令化等僵硬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群众当作简单被动的“接受器”,要着眼于挖掘群众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让他们在交流中接受信息,在讨论中接受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2]其次,搞好各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人口素质是搞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2、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同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突出科学知识的教育。邓小平说过:“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3]其次,注重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用精神的、科技的、文化的力量去武装、造就现代化的新农民。最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相结合,引导农民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建立新型高效的现代农业。

3.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的党员和干部都要做。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业务精、政治性强、作风正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级党组织必须要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其次,要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将那些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的骨干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最后,为了充实队伍的力量,注意吸收一部分返回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打工返乡者,复退军人等,他们从外面带来了较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新的信息,思想活跃,有开拓进取精神,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这支力量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注释: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8.[2]张艳莉.新农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论析[D].曲埠师范大学,2008:23.[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3.参考文献:

14.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四

按照公司工会的统一安排,我于2007年上半年参加了在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的集中培训,通过学习,增长了做好工会工作的新本领,也促使我对如何做好新时期下企业工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下面,我根据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工作,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新时期企业工会面临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

油田重组改制后,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劳动关系的契约化和企业目标的效益化,使工会工作环境、工作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从机遇方面来说,公司成立后,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构建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内外部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无疑给工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现阶段,企业工会所拥有的条件更是得天独厚:政府“十一五”规划关于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着力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大政纲要,油田公司创建百年油田宏伟目标的实施,都为工会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创造了良好条件,营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企业职工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队伍非常稳定,素质显著提升,生产积极性日渐高涨等等,也为企业工会的蓬勃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从工会当前面临的问题来说,主要表现在:一是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侵害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情况还依然存在;二是少数工会干部的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因循守旧;三是履行“维护”职能不到位,维权职能的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工会工作创新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下企业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面对形势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问题,面对服务员工群众、服务百年油田的责任,企业工会工作如何适应企业创建百年油田的新形势,有效激发员工为百年油田建功立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通过培训学习,我认为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准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工会的维权主体

劳动关系的企业化已经使职工由原来的国家职工变为企业职工,国家、企业、职工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工人阶级内部也因此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劳动者两个阶层。在这种劳动关系中,从工会的性质上讲,它应该代表和维护的只能是企业劳动者这个阶层的合法权益。因为,相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企业劳动者的被管理者身份,使他们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他们只有组织和团结在工会之下,才可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体现他们主人翁地位的一种方式。榆树林公司目前共有700多名职工,除去中层以上管理干部100多人,普通职工是600多人,而这600多人构成了我们单位工会的维权主体,也是工会维权的重点。因为,相对于管理干部,无论从经济收入上,还是政治地位上,他们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虽然中层管理干部也是矿上的职工,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职工、对国有资产有管理和支配权,决定了他们的强势地位。这也不是说工会就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了,当中层管理干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公司工会同样也要积极维护。因此,中层管理干部作为企业的职工,处于工会维权的次主体地位。

2、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会整体工作水平

作为工会干部,要正确判断和处理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素养。这就要求工会干部要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营养,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即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能力,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能力,工会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能力。通过这“五种能力”的提高,最终把工会干部培养成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同时,还要重视对职工素质的培育,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高新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对职工素质的新挑战,大量新兴力量加入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新要求以及目前油田公司“加强基层建设,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的蓬勃开展,说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已迫在眉睫。工会在培训教育职工,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方面要有所作为,也大有可为。

目前榆树林公司职工队伍呈年轻化状态,又加上客观因素,我们的职工流动性较大,造成新工人较多。新工人不仅对油田业务的熟悉程度有限,对我们公司这样一个现代化公司所采用的新设备、新工艺就更加陌生了。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对维护职工的生命权益、经济权益以及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了我们工会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公司工会在培训部门加强对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积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如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科技创新、岗位大练兵等等,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发展和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3、转换职能,进一步做好“两个维护”

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是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工会的科学定位,是劳动关系发展对工会的呼唤,也是工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者和维护者,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敢于理直气壮地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能,要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协调劳动关系,有效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充分调动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安全生产;要通过发挥工会的基本职能,巩固和加强工人阶级同党组织的血肉联系,既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又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在实际工作中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维护好职工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强化工会的维护职能;

二是依法贯彻落实劳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有效机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稳定职工队伍,努力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近几年,榆树林公司工会十分注重加强党同职工的血肉联系,把依靠职工办企业同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切实维护职工的政治权;通过集体合同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通过建立工资平等协商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的经济权;通过积极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切实维护职工的发展权;通过创新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职能,切实维护职工的生命权;通过开展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为职工免费体检,切实维护职工的健康权;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切实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通过推进工会与党政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双向交流,真正起到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上一篇:《弟子规》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下一篇:重阳节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