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2025-03-1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精选11篇)

1.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篇一

2015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解析,及,作文范文

II.Guided Writing(25分)

Directions: Write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120–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学校即将举办“读书节”,目前正广泛征集“读书节”宣传册图片。假设你是该校学生潘阳,你已找到以下三幅图片,决定给读书节组委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一幅,你的信须包括以下内容:

1.简单描述你想推荐的那幅图片;

2.阐述你用这幅图片宣传“读书节”的理由。

作文解析:

今年的英语作文题目同样重点考察了主观理由型作文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在三幅学校读书节宣传图片当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对图片进行描述并说明原因。这也是继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考察书信体与主观理由型文章的结合体之后出现的第三篇主观理由型文章。

整体来看,今年的作文题目似乎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但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今年英语作文的难度,不管是在文章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面,都有了大幅提升。因为考生需要同时兼顾三个难点:

1、书信体正确的的书写格式;

2、对图片内容进行细节的描述;

3、找出恰当的理由(2-3点)进行论证,说理充分,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相结合,以及文章语句之间的逻辑严密性。可以说,近三年来英语作文虽然都在考察主观理由这个大的方向,但是考察的难度确实是在逐年递增。

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写好这篇作文,首先需要拿捏好这篇文章的结构。一般来说,文章第一段用来引出话题,第二段可以对所选择的图片进行描写,描写时要格外注意的地方是对细节的详细描述,基本内容讲清楚就可以开始第三段的理由阐述了。

写好重头戏理由之后,在尾段我们无需过多笔墨,基本上通过三句话就可以收尾了。也就是总结加升华,由于这是一篇征集建议的书信体文章,所以需要最后有一句客套话,考生可以通过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或者I will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you can take my suggestions into consideration进行文章自然收尾。这样整篇文章便达到了内容统一,结构完整,说理充分了

作文范文:

Dear Sir/ Madam,Since the Reading Festival is around the corner, I’m writing to recommend a picture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brochure to remind the students of the pleasure of reading.In the picture, three students are sitting at the table, discussing heatedly what they have just read.It seems that they have had a lot of fun through the discussion.Though it is admitted that reading is mostly a personal activity which needs quietness and concentration,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t can also be a sharing experience when the same book is being appreciated.Just imagine that you have read a terrific detective story with fascinating and intricate plots.You are so amazed by the genius of the writer and you can’t help sharing it with your classmates or best friends, who turn out to have been deeply impressed as well.The moment you mention the book, the passion and enthusiam about the story will explode which can never be gained on your own.My ideal atmosphere of reading is just like that, through which you can not only appreciate the content by yourself, but also have the pleasure of sharing the plots or opinions with your peers, which will ultimately enhan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To sum up, the reason of my recommendation is quite simple and apparent that reading, instead of being dull and isolating, can be full of particiation and common interest.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will take my suggestio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Yours,Pan Yang

2.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篇二

一、特色选择题

例1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12题)设函数f(x)=ex(2x-1)-ax+a,其中a<1,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f(x0)<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简评:本题虽然是一个导数应用问题,但如果无视选择题特点,单靠导数会很繁琐.另外, 笔者认为本题立意也在于考查函数增长快慢的知识,检测考生的直觉意识.

对于a=3/4,为探究f(x)=ex(2x-1)+3 4 (1-x)的图象与单调性特征,我们先分析函数y=ex(2x-1).由y′=ex(2x+1),可知它在区间(-∞,-1 /2 ]上是单调递减,在区间[-1 /2 ,+∞)上单调递增,当x=-1/ 2时.根据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增长 快慢的知识,y=ex(2x-1)的图象以x轴的负半轴为渐进线;再结合当x=0时,y=-1,当x=1时y=3e,作出其图 象,如图1.因此,函数的图象以直线y=3 4 (1x)向左上的方 向为渐近 线,再结合函 数y= ex(2x-1)与y=3 /4 (1-x)在区间(0,+∞)上增长的快慢,可绘制函数f(x)的图象,如图2.其中,因此a=3/ 4满足题设,否定选项C,故选D.

例2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12题)设函数f′(x)是奇函数f(x)(x∈R)的导函数,f(-1) =0,当x>0时,xf′(x)-f(x)<0,则使得f(x)>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1)∪(0,1)

(B)(-1,0)∪(1,+∞)

(C)(-∞,-1)∪(-1,0)

(D)(0,1)∪(1,+∞)

解析:令δ(x)=f(x)/x(x≠0),由题意知δ(x)是偶函数.由δ(-x)=δ(x),得δ′(-x)=-δ′(x),即导函数δ′(x)是奇函数.由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当x>0时,δ′(x)<0,所以δ(x)在(0,+∞)上单调递减. 又δ(x)为偶函数,由对称性知δ(x)在(-∞,0) 上单调递增.再由f(-1)=0,得δ(-1)=δ(1) =0,所以当x∈(0,1)时,δ(x)>0,f(x)>0, 当x∈(-∞,-1)时,δ(x)<0,f(x)>0.所以不等式f(x)>0的解集是 (- ∞,-1)∪ (0, 1).故选A.

简评:本题把函数的奇偶性与导数应用融为一体,基于导数运算考查考生构造函数的能力,以及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技能.

二、特色填空题

例3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16题)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 ∠B= ∠C=75°,BC =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解析:如图3,作出四边形ABCD,连结BD,记∠CBD=α, 则0°<α<75°,∠ABD=75°-α, ∠ADB=30°+α,∠BDC=105° -α.

在 △CBD与 △ABD中,分别应用正弦定理,得

令15°-α=t,则-60°<t<15°,可得

,易知其在定义域内为递减的,所以,即

故AB的取值范围是

简评:上述解法是把已知边BC和欲求边AB通过两个三角形关联建立目标函数,其定义域易于确定,计算稍显繁琐.如果连结AC,如图4,引入∠BAC= α,可用正弦定理简捷建立目标

例4 (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6题)设Sn是数列 {an}的前n项和,且a1= -1,an+1= SnSn+1,则Sn=_______ .

解析:把an+1=Sn+1-Sn代入an+1= SnSn+1,得Sn+1-Sn=SnSn+1,即Sn+1(1-Sn) =Sn.由a1=-1,得S1=-1,S2=-1/2,继续推导,得S3= -1 /3 ,S4= -1 /4 ,….假设

简评:本题也可以 这样求解:由,再讨论Sn≠0.若存在某个n0∈N*,使得Sn0Sn0+1=0,则必

即依次继续 下去,得到an=0(n∈N*),这与a1=-1矛盾.

所以Sn=-1/n(n∈N*).

三、特色解答题

例5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20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y=x2/ 4与直线l:y=kx +a(a>0)交于M,N两点.

(Ⅰ)当k=0时,分别求出曲线C在点M , N处的切线方程;

(Ⅱ)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OPM=∠OPN?说明理由.

(Ⅱ)存在点P(0,-a)满足条件∠OPM =∠OPN.

记M(x1,y1),N(x2,y2)(x1<x2),则证明∠OPM=∠OPN,即证kPM=-kPN.

简评:本题注重检测考生化归与转化技能, 需识别出题 设条件∠OPM = ∠OPN的本质———两条直线关于x轴对称.有幸的是此题正好是笔者的拙著《高校自主招生十二讲》(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中的一个结论(详见第七章第一节).当然,本题也可以按照斜率直接求出目标点:设所求点P(0,t),由kPM+kPN=0,得,即,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 上式转化为,即t=-a,即所求点为 P(0,-a).

无独有偶,2015年北京卷解析几何解答题碰巧以椭圆给出类似的设计,本质上都是选用两角的正切构建角相等的代数条件,但是北京卷涉及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可以直接以比例建构对应的代数条件.

例6 (北京卷第19题)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21/2/2 ,点P(0,1)和点A(m,n)(m≠0)都在椭圆C上,直线PA交x轴于点M .

(Ⅰ)求椭圆C的方程,并求点M的坐标 (用m,n表示).

(Ⅱ)设O为原点,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直线PB交x轴于点N.问: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OQM= ∠ONQ?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Ⅰ)由.再由椭圆过点P(0,1),得b=1,所以椭圆

由题意,得直线PA:y=(n-1) /mx+1.

(Ⅱ)由题意,得B(m,-n),所以把点M坐标中的“n”换成“-n”,即得N(m /(1+n ),0).

设满足条件的点Q(0,t)(t≠0),由条件 ∠OQM= ∠ONQ,得Rt△ONQ∽Rt△OQM (如图5).所以OQ2=OM·ON,即t2=m/ (1-n) · m/( 1+n)=m2/(1-n2).再由m2/2+n2=1,得t2=2.

故存在满足 题设条件 的点Q (0,21/2)或Q(0,-21/2).

例7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20题)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记线段AB的中点为M .

(Ⅰ)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若l过点(m /3 ,m),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 若能,求出此时 直线l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析:(Ⅰ )设l:y=kx+b(bk≠0),记A(x1,y1),B(x2,y2)(x1<x2).

(Ⅱ)由直线l过点D(m /3 ,m),得k>0.

由(Ⅰ)可得OM:y=-9/ kx.

因为四边形OAPB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即x1+x2=xP,所以

故四边形OAPB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此时k=4-71/2或k=4+71/2.

例8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21题)已知函数f(x)=x3+ax+1/ 4 ,g(x)=-ln x.

(Ⅰ)当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y=f(x) 的切线?

(Ⅱ)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 设函数h(x)=min{f(x),g(x)}(x>0),讨论函数h(x)零点的个数.

解析:(Ⅰ)f′(x)=3x2+a,如果a≥0,则f(x)是单调递增函数,与x轴相交,不相切,所以a<0.令f′(x)=0,得

f(x),f′(x)随x的变化情况列表如下:

若切点是极大值点,则f( (-a/3)1/2)=0,无解.若切点是极小值点,则f( (-a/3)1/2)=0,解得a=-3 4.

(Ⅱ)由(Ⅰ)中表格可理解函数f(x)的图象的升降情况,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与y=g(x)的图象,如图6所示, 两者总有一个交点P,点P与直线x=1的位置关系是影响函数h(x)的零点个数的一个要素.令f(1)=0,得到a=-5 /4.

记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N,结合动态图象,得到有以下结果.

上述五个 结论依次 对应于图 象7,8,9, 10,11.

简评:本题以数学直觉立意,检测同学们数形结合的自觉意识、过硬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清晰的运算求解能力.

例9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21题)设函数f(x)=emx+x2-mx.

(Ⅰ)证明:f(x)在(- ∞,0)上单调递减, 在(0,+∞)上单调递增;

(Ⅱ )若对任意x1,x2∈ [-1,1],都有|f(x1)-f(x2)|≤e-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Ⅰ)证明:f′(x)=memx+2x-m.

因为f″(x)=m2emx+2>0,所以f′(x)在R上单调递增.

令f′(x)=0,得x=0.列表如下:

故f(x)在 (- ∞,0)上单调递 减,在 (0, +∞)上单调递增.

(Ⅱ)由 (Ⅰ)可知,当x1,x2∈[-1,1]时, |f(x1)-f(x2)|max=max{f(-1)-1,f(1)-1},所以题设 条件等价 于

令当且仅当x=0时,取“=”,所以δ(x)是增函数,列表如下:

所以条件(*)化为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一:当x≥0时,em-m≤e-1,记g(x) =ex-x,x∈[0,+∞),则g′(x)=ex-1≥0, 所以x∈[0,+∞),g(x)是增函数,且g(1) =e-1.所以0≤m≤1.

情形二:当x<0时,e-m+m≤e-1,记h(x)=e-x+x,x∈(- ∞,0),则h′(x)=1-e-x<0,所以x∈(- ∞,0),h(x)是减函数, 且h(-1)=e-1.所以-1≤m<0.

3.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篇三

一、考点分布情况

2015年12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共设计了32个错例,其考点分布情况如下:

二、命题特点归纳

1.该考点题型上以辨析为主,重点考查考生对句子正误的判断能力。12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就有10套试卷设计的是客观题考查辨析,只有重庆卷、福建卷设计的是主观题型,要求考生在语段中选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难度较纯客观题型大。

2.该考点内容上以考查结构型语病为主。重点考查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以及不合逻辑这三种类型的语病。

3.该考点结构上以辨析语病的综合考查为主。每一道试题均从不同的方面来考查考生对语病的辨析能力,且同一类语病在一道题中一般不重复出现,即选项中的每一错例尽可能代表不同的病句类型。

4.该考点命题材料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今年辨析语病试题的语言材料新鲜活泼,贴近考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涉及文学艺术、法律制度、生态环境、读书学习、医药卫生、国际风云等方面,既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又不乏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分类辨析

(一)语序不当

【考点解读】语序不当是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合逻辑、语法及习惯。语序不当的常见现象有: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状语和定语位置错乱、修饰语和中心词错位、并列性词语排列不当、主客体颠倒、虚词位置不当以及复句中分句的位置颠倒等。

【真题解析】1.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新课标全国卷I第14题A项)

【解析】修饰语和被修饰语的语序不当。句中词语“从现在起到年底”语序错位,应置于“宣布”之后。

2.《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四川卷第4题D项)

【解析】修饰语和被修饰语的语序不当。“首次”修饰“针对”,应将“首次”移到“四川”之后。

3.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江苏卷第2题B项)

【解析】并列词语的语序不当。句中“接受、理解和掌握”等并列词语语序不当,应修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备考指南】重点关注: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是否恰当、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并列词语的位置是否恰当、修饰语及其被修饰语是否被其他词语隔开、分句间的顺序是否恰当等。

(二)搭配不当

【考点解读】搭配不当主要是指句子的主要成分之间、附加成分和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不恰当。搭配不当的常见现象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成分(定语、状语或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

【真题解析】4.“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A项)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句中主语“地坛书市”与谓语“热情”搭配不当,可将“热情”改为“魅力”。

5.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行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安徽卷第17题C项)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句中动词“加强”与宾语“精度”搭配不当,可将“加强”改为“提高”。

6.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广东卷第3题D项)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句中动词“维护” 同时与宾语“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搭配,但与“合理要求”搭配不当,可将“和合理要求”删去。

7.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四川卷第4题C项)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各种顽疾和陋习”只能说“整治”,而不能说“引导”,“和引导”应删掉。

【备考指南】采用梳理主干枝叶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的主干(主、谓、宾)以及枝干(定、状、补)和结构进行梳理,然后作出判断。重点关注:动词及其宾语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并列词语与同一个词语搭配是否都恰当。

(三)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考点解读】成分残缺主要是指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成分残缺的常见现象有:主语残缺、谓语(动词)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关联词或介词残缺等。

【真题解析】8.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罚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新课标全国卷I第14题D项)

【解析】主语残缺。“因加大了惩罚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缺少主语,可在“因”的前面加上指代名词“这部法律”。

9.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安徽卷第17题A项)

【解析】宾语残缺。句中动词“解决”缺宾语搭配,可在“上涨”后加上“问题”、“困难”抑或“难题”等词。

10.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广东卷第3题B项)

【解析】动词宾语残缺。句中动词“存在”缺少宾语搭配,可在“报告书”后面加上“的问题”或“的现象”等。

11.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湖北卷第4题A项)

【解析】主语残缺。“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缺少主语,可在“是”前加上指代词“这部法规”。

12.“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天津卷第4题B项)

【解析】宾语残缺。句中是“全民阅读”,谓语是“是”,“丰富……,引导……,使……生活方式”是宾语的修饰语,缺少作为宾语的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13.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浙江卷第4题D项)

【解析】主语残缺。该句错误点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缺少主语,可在“被”前加上“新《食品安全法》”或“这一部新法”等。

14.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九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江苏卷第2题A项)

【解析】宾语残缺。句中动词“推行”没有搭配对象导致宾语残缺,可在“基准测验”后加上“的方案”、“的措施”和“的办法”等词。

【备考指南】细读句子,遇到结构复杂的句子,可用压缩法,删去枝叶,留下主干,可以很快发现句子存在的问题。注意:介词(比如“由于”、“通过”、“经过”、“鉴于”、“为了”、“随着”、“根据”等)引导的成分是状语,不能视作主语,也就是说,滥用介词往往导致主语残缺;长句子(句中有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需要简化成分,且长句子容易造成谓语或宾语残缺。

(2)成分赘余

【考点解读】成分赘余是指一个结构完整、句意明确的句子,表达时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成分赘余的现象主要有: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状语赘余、虚词赘余、叠床架屋(比如“特殊嗜好”、“悬殊太大”、“切记不要”)等。

【真题解析】今年没有此类错例选项。

【备考指南】重点关注习惯性表达赘余:涉及到、付诸于、实属是、并非是、凯旋归来、非常悬殊、再次复发、第一部处女作、独自孑然一身、更加弥足珍贵、过分溺爱、十分酷爱、人为地蓄意破坏、被人贻笑大方、各自分道扬镳、破天荒第一次、年轻的小伙子、我的家父、正方兴未艾、众多莘莘学子、无不毫无例外地、在心里由衷地、百姓生灵涂炭、群众民怨沸腾、寒舍蓬荜生辉、浑身遍体鳞伤、心里有一个内在的念头、偏僻的荒郊野外等等(粗体词语都属赘余)。

(四)结构混乱

【考点解读】

结构混乱主要是指将两种表述方法或两种表达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句子不通顺。

【真题解析】15.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山东卷第5题C项)

【解析】句式杂糅。错误点在“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可将其改为“却常常忽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

16.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四川卷第4题A项)

【解析】句式杂糅。错误点在“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杂糅了“是在……举行的”与“是设在……”这两种表述方式。可将其改成“是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或是“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

17.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湖北卷第4题C项)

【解析】结构混乱。错误点在“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这个句子是“确保……顺利实施”和“为……奠定坚实基础”的杂糅。将“确保”改成“为”即可。

18.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浙江卷第4题C项)

【解析】结构混乱。错误点在“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这个句子是“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和“也对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的杂糅。可将“吐槽发声”删掉,亦可将“脱不开”改成“对”。

【备考指南】重点关注常见的杂糅表述:表时间的,如“长达……时间之久”;表原因的,如“是源于……导致的”“关键在于……起决定作用”“原因是……造成的”;表目的的,如“旨在以……为目的”“围绕以……为中心”“目的是为了……”“本着以……为原则”;表数量的,如“高达……之巨”;表范围的,如“大多数以……为主”;表限制的,如“超过……以上”;表方式的,如“可将……改成……即可”等。

(五)表意不明

【考点解读】表意不明主要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令人费解。表意不明的现象主要有:词义不明、词性不明、结构不明、修饰不明、指代不明、停顿不明等。

【真题解析】19.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D项)

【解析】词义不明。错误点在“也不例外”,它既可指梅兰的陪伴,也可指父亲的讲述。

20.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山东卷第5题D项)

【解析】修饰不明。错误点在“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身患重病”既可修饰“工人”,也可修饰“工人的女儿”。

21.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江苏卷第2题D项)

【解析】修饰不明。错误点在“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近30个”既可修饰“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可修饰“领导人”。可将“个”改成“位”。

【备考指南】重点关注:词性不明造成的歧义,如“和”既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介词;修饰不明造成的歧义,比如“几个学校的领导”;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停顿不明造成的歧义,如“本月20日前去汇报”。

(六)不合逻辑

【考点解读】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没有道理,不符合客观事实。不合逻辑的现象主要有:概念混乱、否定不当、主客颠倒、自相矛盾、强加关系、不合事理等。

【真题解析】22.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4题C项)

【解析】主客颠倒。错误点在“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应改成“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23.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C项)

【解析】不合事理。错误点在“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可将“能”改为“能否”。

24.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浙江卷第4题B项)

【解析】概念混乱。错误点在“妇孺及孩童”,“妇孺”包含了妇女和儿童。可将“及孩童”删去,也可将“妇孺及孩童”改为“妇女儿童”。

【备考指南】注意:并列词语的概念是否混乱;否定性词语(包括反问句)是否否定不当;表示前后关系的介词(如对、对于、与、和等)是否造成主客颠倒;关联词(如所以、于是等)是否有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的错误。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2014B037)的阶段研究成果。

4.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篇四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1+i)+(2-3i)=a+bi(a、b∈R,i是虚数单位),则a,b的值分别等于 A.3,-2 B.3,2 C.3,-3 D.-1,4 2.若集合M={x︱-2≤x<2},N={0,1,2},则M∩N等于 A.{0} B.{1} C.{0,1,2} D.{0,1} 3.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A.yx B.yex C.ycosx D.yexex

4.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为

A.2 B.7 C.8 D.128 5.若直线xy,则a+b的最小值等于 1(a>0,b>0)过点(1,1)abA.2 B.3 C.4 D.5 5,且α为第四象限角,则tanα的值等于 13121255A.B. C.D. 5512126.若sin7.设a=(1,2),b=(1,1),c=a+kb.若b⊥c,则实数k的值等于 A.5533 B. C.D.33228.如图,矩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1,0),且点C与点D在函数x1,x0f(x)1的图象上.若在矩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x1,x<02等于

A.1131 B.C.D.6482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A.822 B.1122 C.1422 D.15

xy0,10.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x2y20,若z=2x-y的最大值为2,则实数m等于

mxy0.A.-2 B.-1 C.1 D.2 x2y211.已知椭圆E:221(a>b>0)的右焦点为F,短轴的一个端点为M,直线l:3x-4y=0ab交椭圆E于A,B两点.若AFBF4,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不小于的取值范围是

4,则椭圆E的离心率5333 D.3,10,A.0, B. C.,14 24212.“对任意x0,,ksinxcosx<x”是“k<1”的

2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3.某校高一年级有900名学生,其中女生400名.按男女比例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则应抽取的男生人数是.14.若△ABC中,AC=3,A=45°,C=75°,则BC=.15.若函数f(x)2xa(a∈R)满足f(1+x)=f(1-x),且f(x)在[m,+∞)上单调递增,则实数m的最小值等于.16.若a,b是函数f(x)=x-px+q(p>0,q>0)的两个不同的零点,且a,b,-2这三个数可适当排序后成等差数列,也可适当排序后成等比数列,则p+q的值等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等差数列{an}中,a2=4,a4+a7=15.(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设bn2an2n,求b1+b2+b3+„+b10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

全网传播的融合指数是衡量电视媒体在中国网民中影响力的综合指标.根据相关报道提供的全网传播2015年某全国性大型活动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融合指数的数据,对名列前20名的“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I)现从融合指数在4,5和7,8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中随机抽取2家进行调研,求至少有1家的融合指数在7,8内的概率;

(Ⅱ)根据分组统计表求这20家“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的平均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F为抛物线E:y22px(p0)的焦点,点2,m在抛物线E上,且F3.(I)求抛物线E的方程;

(Ⅱ)已知点G(-1,0),延长AF交抛物线E于点B,证明:以点F为圆心且与直线GA相切的圆,必与直线GB相切.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且PO=OB=1.(I)若D为线段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PDO;(Ⅱ)求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

(Ⅲ)若C2,点E在线段PB上,求CE+OE的最小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103sinxxxcos10cos2. 222(I)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Ⅱ)将函数fx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a(a0)个单位长度后6得到函数gx的图象,且函数gx的最大值为2.(ⅰ)求函数gx的解析式;

(ⅱ)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x0,使得gx00.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fxx1lnx22.

(I)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Ⅱ)证明:当x1时,fxx1;

5.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篇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①④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表明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也就是全面的观点;③否定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①②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失败是成功之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说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用片面代替全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③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3.(2012·潍坊模拟)“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

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来源:学科网]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解析:材料中的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A项体现了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项强调了美和恶、善和不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与题干包含的哲理相同。

答案:D

4.下列选项与右侧油画所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江碧岛逾白,山青花欲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漫画所蕴涵的哲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③说明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

答案:D

5.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稳定说明了②,但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体现了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①当选;“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体现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③当选;材料并未体现事物发展的途径,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B

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中国重申并强调,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上应坚持“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这是因为()A.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B.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中,部分对整体有着决定性作用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D.矛盾的统一性推动着事物和谐发展、解析:“共同”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有差别”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A项不是原因;B项说法错误,必须是关键部分;D项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发展。

答案:C

7.苏轼有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所有东西都关乎时间,你要学会最大限度地使用它。”读书到底是应该“深阅读”,还是应该“浅阅读”?下列选项中,能从辩证法角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是()①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认识到矛盾双方既有统一性又有斗争性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认识到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经典作品是需要“深阅读”的,而许多信息则只需要浏览一下,故选C项;①不符合题意;④不选,“深阅读”与“浅阅读”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阅读对象,对一个人的学习而言,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矛盾双方统一的一面。

答案:C

8.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环顾世界,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水土不服,破而不立。经济停滞、民生弊端、社会动荡,不仅损耗国家实力,甚至扼杀民众对未来的憧憬。从辩证法角度,这告诫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方法论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材料告诫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选C项;A项属于唯物论的内容;B项是辩证法原理,不是方法论;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

9.如今,互联网成为青少年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但也有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这说明()A.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任何事物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解析:互联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有利的一面是主要方面,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矛盾双方的转化、矛盾的特殊性,C、D两项不选。

答案:A 10.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正确表述二者辩证关系的有()①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③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解决不好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次要矛盾及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错误,只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者的地位才会发生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相互作用对事物发展起作用,②错误。

答案:D

11.陕西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提出“一村一品”工程,反对“千村一面”的建设模式,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A.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每个村子在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12.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对于猫的问题,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问题,对这

两方面要权衡利弊,这就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问题,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的主旨都无关系。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做到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材料二:某大城市郊区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原本种菜为生,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村宁静祥和。前几年,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村里的祥和被打破了,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靠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了毒瘾,村里的矛盾也多了。有人对此很困惑:财富,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2分)(2)请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解答材料二中此人的困惑。(14分)

解析:本题第(1)问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观点。由材料中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阐述可知,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应该全面地看待二者的关系。第(2)问要注意区分财富本身和财富的使用问题。财富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用它来做什么。在分析问题之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统一性。②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因此,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③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不同认识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每点4分)(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村民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产生了新的矛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5分)②财富本身只是一种客观事物,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当财富到了不同人的手里,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结果。合理合法地使用财富,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利益,使用不当就可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村里的种种矛盾表明,对于财富,某些村民没有做到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5分)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科学的消费观,让财富既能够给个人及家庭带来幸福,又能够造福社会。(4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闻宣传部门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先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详实的资料;再进行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地区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材料二 新闻工作者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评价,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是“迷惘的”、“垮掉的”、“不按事实说话的”;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是“有爱心的”、“有担当的”、“认真负责的”;还有人认为,对新闻工作者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1)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12分)(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1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新闻工作的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材料一体现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材料二就是一个认识自身缺点和优点的过程。所以首先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同时对于人生的两个方面,必须把握主流和支流,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

6.2015上海中考语文作文解析 篇六

巧夫子:杨巧铃老师

2015年6月13日上午9:00-10:40,上海市一年一度的中考拉开了序幕,第一场语文卷考试,此次作文题目依然保持了历年上海中考作文的出题思路:命题式作文,即:“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同样,对于考生来言,此题目审题看似难度不大,大家肯定会想到什么努力学习突破困难之类,或者为梦想努力的过程。其实想写好,我们不必非写此类不可。如何打破思维写出深邃并富有梯度的中考作文呢?

201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特点解析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从形式上看这是个主谓短语,若加上句号就是个句子,但是特殊的是这个句子从意义上并不完整。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来进行解析。从成分上入手。

一、状语成分----不止一次

这个状语是表频率时间状语,也就是文章一定要体现多次,这个多次是围绕一个目标或境界来努力的。而且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你的认识和境界最好有层进性。

二、主语----我

主语“我”是文章主人公,要写亲身经历的的事情,所以,这个题一旦限制了,就好入手了。一定要明白,“我”不是线索人物,而是主人公。

三、谓语---“尝试”

“尝试”这个词的字典意义是“指人的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挑战,尝试,是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也就是说,是挑战。挑战自己之前没做过的行为。但是得有目的,不然,那就是没有意义了。你有什么目标?要什么发现?要了解什么„„。围绕这个点去构思。

四、状语---“努力”

这里又一个状语“努力”,直接来修饰“尝试”的,也就是说,奋力去尝试。其实表明了态度。这个过程要体现出来。

接下来,我们用我们课堂上讲过的“万象归四”法来看这类作文如何写。

“万象归四法”解析201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我分析过2012至2015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的时候,解析过在课堂上讲过的万象归四法。当然不同的老师或学校分类也有所不同,或者按照这个思路,分类很多。有的分为6种、8种、16种等,其实,对于考生来讲,分类越多,越不容易运用和归类。那么201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如何运用这四个类型实现中考作文的千变万化的无缝链接呢,实现“化万为一”呢? 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有四大类:

1、成长感悟类

2、感恩感动类

3、励志素养类

4、审美感悟类

第一类:成长感悟

此类作品,可以结合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写出自己变化的。其实,成长类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努力尝试:为梦想奋斗、为目标努力捅破学习方式或方法写出亲身经历的剪影

比如:你为了某个比赛,去突破学习中的障碍或心理的障碍

2、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弱点:自卑、怯懦、任性等

比如:之前的状态是自卑的,写出你不止一次,努力几个场景,慢慢突破这个障碍的过程,然后走向乐观。

写的时候,注意重点在过程,如何努力尝试的,而不是重点在结果上,最好结果一笔带过。

深化主旨的时候,要回扣到理上来:

比如:只要有努力尝试勇气,我们可以达到目标。

第二类:感恩感动

此类作品,可以结合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我们可以运用层进法来写。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写出认识或理解的不同和梯度。

我们可以写亲情,这个如何立意呢?我们需要用造句法来确定

造句法: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读如何让爷爷快乐,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举例子:

爷爷退休后,一直闷闷不乐

1、我尝试买了些爷爷最爱吃的东西,他不快乐„„

2、我尝试着与爷爷聊天,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爷爷好了些,但有时还是不开心

3、我尝试着想出我们全家陪爷爷看他最爱的京剧,并通过一定渠道让爷爷参加了业余京剧社团,从此爷爷每天显得非常有精神。

主旨:什么才是孝道?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这类文章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和思想境界方可。第三类:励志素养

此类作文需要考生平时的思维训练,结合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我们需要从自身的瓶颈入手,然后想努力尝试突破瓶颈。

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弱点就是;受外界影响较大,然后让自己心神不宁。取得成绩时,别人的夸奖,让自己沾沾自喜,飘飘然;失败时,面对别人的否定,开始怀疑自己。如何做到“宠辱不惊”的淡泊心态呢?我开始做了努力的尝试.1、在失败时,面对别人的否定,我努力尝试学会坦然处之,开始反思自己

2、在面对别人的嫉妒时,我努力尝试保持平和心态,觉得这是另一种对自己的认可。

3、在面对别人的夸奖时,我努力尝试让它穿耳而过,摆正姿态,居安思危。

升华主旨:在一次次的努力尝试中,我获得什么才是“真豁达”!第四类:审美感悟

此类作文一般写的是文化。结合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我们需要从一次次阅读经典入手,解读到经典的真谛

如: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发觉《西游记》的不同层次的魅力。

明清小说在文坛中达到古典小说的高峰,为什么大家认为的经典,我为什么没有发觉?为这个疑惑,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读,挖掘魅力所在

1、第一遍读它,我尽力去读,只是领略了孙悟空的本领之大

2、第二次读它,我努力去品,发现了孙悟空的的成长其实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3、第三次读它,我慢慢咀嚼,发现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还是唐三藏还是孙悟空,只有坚持才能活得成功。

深化主旨:在一次次的努力尝试中,我看到经典的不同层次的魅力,看见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因为近期一直上课,分析较晚,希望能给新初

一、新初

二、新初三同学一些写作启示。其实,写作也要看人生境界,记住厚德载物的道理。

(写作思路分析皆出自巧夫子巧铃老师的课堂经验,若粘贴请注明或回帖,否则必究)

我是因,世界是果!

巧夫子教育:杨巧铃老师

7.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篇七

写作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 ,你怎么看 ?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 及含意 ,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题】

可针对材料第一句中“;”前的核心事件“小陈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围绕或关联“情与法” 给相关方写信。“情”指“人之常情”“生活情理”,“法”指“法律”“法规”“法理”。第一,可谈“理性尽孝”。既可从肯定角度赞美小陈用法律手段去保护父亲, 也可从否定角度谈小陈不该用法律手段去伤害父亲。第二,可谈“敬畏法律,珍爱生命”。在谈“珍爱生命”时,只有将之与“情与法” 相关联才符合题意。第三,可谈 “遵守法规,担当责任”。第四,可谈“举报背后亲情在”“举报背后爱心在”“举报背后孝心在”或 “道是无情却有情”。第五,可谈 “法大于情”“情大于法”“情法并重”“重法不忘情”“用法是为情”或“法律利刃上闪耀着温情之光”。

可针对材料第一句中“;”后的核心事件“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微上”,围绕或关联“情与法” 给相关方写信。材料中小陈原本没想把事闹大,但警方在执法后对这起举报事件的公开,客观上伤害了小陈及其父亲的面子,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缺少了人情味,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围绕这一材料内容, 可谈“执法者应合情合理地依法执法”“执法者也不可任意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执法者应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等。

【范文】

给伙计老陈的信

老陈:

你好!

被警察同志教育和处罚之后, 感觉还好吧?

老实说,老陈,你女儿这次 “大义灭亲”之举,是引起了四面叫好、八方点赞啊。咱们部门几个老伙计也不是说你一次两次了, 嫂子为着开车接电话的事也跟你吵过吧?但你一直不听,现在该长长记性了。再说了,孩子举报你也是为你好,你可别生气。高速路上车来车往,接电话难免分心,搞不好,不是你撞人,就是人撞你。孩子说你的时候,你觉得不碍事,可孩子是为你的命着想啊。你说,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嫂子咋办?儿女咋办?你受过教育,想来也不会再犯了。劝你的话,不必再多说,咱们细细地想想这个中的道理。

道路交通的安全法规,乃至国家的所有法律修订出来,也都是为了大家着想。你看,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光是为了图个文明的称号,确实也为了健康遵守法律,不光是担心有人举报你, 举报了受处罚;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违法的事,无论大小,都危害社会,害人害己。不管是管好他人,还是管好自己,都要守法。 既然守法是为了自己好,那么举报你的人,也都是为了你好啊。 你女儿举报你,你不光不能板起严肃的面孔,还反而得摸着她的头说:“乖,爸爸再不犯了。”咱几个老伙计要是想举报你,你也得高高兴兴地来请客。请客谢谢我们给你指出的错误。有陌生人举报,你也该握个手,交个朋友。

好,这样说,你肯定不服气吧?自己受委屈了,自己还得陪个笑脸。是,因为你理亏啊,不爽也得忍着。不想这么难受?简单,少犯错。别人一说,立马去想,想清楚就改。想一想,亲朋好友,谁会去举报一个知错就改遵纪守法的好同志、好公民呢?

所以啊,老陈兄,回家跟女儿高高兴兴地相处。家里人说你什么,你好好听听。为自己考虑, 不管是什么法律,也记得要遵守。

末了,再提一句,周末几个老伙计聚餐,记得四点去老李头家。不给你打电话了,省得你开车再接。

老伙计:明华

8.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篇八

,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

组,其原因是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组.答案:(1)X基因、Y基因 (2分)

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3分)(2)A(2分)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乙烯的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3分,其它合理也给分)

B(2分)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B组实验与A组相比,乙烯释放量减少,说明X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C组与A组比较说明Y基因与乙烯的含量也有关,由此可推知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和Y基因;B组反义X基因抑制X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乙烯含量降低,结合A组可推知B组果实中与乙烯的含量有关的基因是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乙烯含量高的(或释放量大)果实成熟的早,即A组;乙烯含量较低的果实成熟晚,利用储存,即B组.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该题考点综合考查了遗传、植物激素、转基因的相关知识,审题关键点是“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能正确理解题意,准确分析表格实验数据是本题成功作答的关键.较难,有一定的区分度.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其中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

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下丘脑 (1分)

垂体(1分)(2)细胞代谢(2分) 发育和功能(2分)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分)(3)高效(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考点点拨本道题综合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相关知识,考查比较基础简单,答案基本都是教材中的原文,第二问,“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这个空”,考查必修三33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该段文字容易忽视,学生作答略有困难.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分) 2头/km2(2分)(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大于(1分) 解析(1)种群密度:即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550头/250km2=2.2头/km2,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度最快,即:(1000头/2)/250km2=2头/km2;(2)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当丙种动物增多时,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3)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推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教材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正确理解种群密度、增长速度和增长速率的关系非常关键,较易.32.(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

(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

;此外,

(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答案:(1)不能(1分)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给女儿的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祖母(2分)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来一定来自于祖母(3分)不能(1分)解析(1)依据题意,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女孩的基因型为AA,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基因,但父亲的A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的基因型必然为XAY,根据交叉遗传,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从其母亲那里产来,以后只能传给其女儿,因此可推知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祖母.女孩母亲的XA即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母,也可来自其祖母.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考点在于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其中伴X染色体遗传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交叉遗传,其含义是研究男性的X染色体来源与去路的问题,该题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很好的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

(填“α-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

,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

,胡萝卜素是

(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

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答案:(1)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 夜盲症 非挥发性(每空2分共8分)(2)需要(2分)

(3)乙酸乙酯 (2分)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考点点拨本道题理论联系实际,考查了实验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交叉渗透,某些空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

进行改造.(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

基因或合成

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

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

,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

进行鉴定.答案:(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P

P1(每空2分共4分) DNA和RNA(或遗传物质)(2分)DNA→RNA

RNA→DNA

RNA→蛋白质(或转录 、逆转录 、翻译)(3分)(3)设计蛋白质的结构

推测氨基酸的序列 (每空2分共4分) 功能(1分)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改造蛋白质的功能,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实现.依据蛋白质工程的定义及题中信息可知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现有(P)基因或合成新(P1)基因.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通过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即功能鉴定,看是否达到人们的需求. 考点点拨本道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具体操作步骤,同时综合考查必修二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考查的知识本身比较基础简单,但是对学生而言却有很大区分度和难度,反思在备考中,没有太重视此部分内容,往往被忽略了.(收稿日期:2015-05-13)例5 下图是用动物受精卵所做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9.2015高考满分作文 篇九

生活总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展开,面对生活中的一些艰难险阻,我们总是习惯于首先寄希望于他人,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提携和帮助,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忘记了要做一个真正的自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经常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内在和潜能,或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有力量,生命就在改变自己的一切中华丽转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方向比努力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自我比傀儡重要,主人比奴隶重要。要我怎么样,永远都只是一种被动,我要怎么样,时时都会有创造。很多时候,一个词语,你要学生抄写上千遍,学生并不一定能真正记住和理解这个词语,相反,一个人在同一地方,他很少会跌倒两次。你再看看,我们的教材,有多少是要我们怎么样,要我们不要怎么样,这些说教能真正对每一个学生都起作用吗?我倒是希望能多一些质疑,问题是很多人都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慷慨接受。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就是一种效率,能节约很多思考的时间。当人脑成为一个罐子,被塞得满满的时,实际上失去的远比获得的要多。

人究竟应该是为谁而活?自己!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一种自私,但更为现实的是,没有一个强大的自己,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如何才能造就自我的强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所以,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事实证明:当你喜欢上某件事,会发挥出惊人的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时候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一切皆有可能。

自我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自我,自我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或许我们现在还很微弱,或许我们还要考虑很多很多,或许我们正在被一些繁文缛节所捆绑,或许我们孩子还在机械地踏步。这一切都还不太迟,只要我们能在自己的领域独树一帜,只要我们的生活还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这已经就是一种成功。黑夜过过去是黎明,寒冬过尽绽春蕾,回归自己的兴趣之途,过一种有创造有挑战的生活,活出自我的精彩,一路阳光。一个人身处困境还能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这是一种美德;但一个人通过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主动去创造市场,这会带来更多人的幸福,这更是一种功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必须建立在一个强大的自我之上。否则,只会是心有余而力不济。

2.就在此生长成一棵树

流连于枝繁叶茂的飞禽嫌弃她没有翅膀,享受过浓荫匝地的走兽歧视她没有双腿,各自开始了他们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没有抱怨,不再乞求,不再寻找,以自立自强的灵魂化身为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过迷惘,飞过绝望,三千繁华尽收眼底,身边两侧万水千山。

沿着梦想的指引,以自立自强为内核,就在此生长成一棵大树!以缀满枝头的甜美果实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我们一样可以开启我们奇幻的旅程!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黄州之谪,尽管身上还残留着官场与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残渍,尽管也低吟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还是以强大自解、乐观豁达的精神将自己从东坡解围而去,用以前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一系列千古名作为浆汁的满树红果芬芳远方世纪的目光。

徐志摩说:“在我年少的时候,我疯狂地迷恋‘带我走’这句话,后来,我再也不对他人说起,因为我学会了自己走。”“自己走”,吻天风,吸地泉,终成“新月诗魂”。汪国真写新诗,这倒是个问题。20余年来,对其新诗的质疑、嘲讽、批评从未停止过,但他从未为此烦恼过,不申辩,不乞求,不应战,埋头不停地写诗、练书法、搞音乐创作。他走过的这三个艺术领域都成了硕果压枝的丰园。

以自立自强的灵魂化身为一双隐形的翅膀,催生我们的成熟,升华我们的苦难,收获生命园地的果实,征服远方世界的目光。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如是说。我要说的是,就在此生,就在此地,就是此我,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经历过“白眼冷遇”的凄惨童年,经历过浑浑噩噩的少年,经历过三观混乱的青年,杨过完全有理由长成歪瓜裂枣。可他偏不!他以那么骄傲的灵魂长成一棵笔直高大的擎天树,神雕侠的威名旅行了无数世纪。经历2010年10月那场恐怖的烧伤事故后复出的俞灏明帅气不再,但他强大自解、直面人生的生活态度让其星路更加璀璨。

就在此生,就在此地,就是我,选择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就在此地,经受风霜雪雨,吮吸阳光雨露,绽放满树奇花,结成通身红果,吸引曾经离我而去的飞禽走兽,实现我生命的另类旅行!

3.致陈先生的一封信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它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它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它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黎元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新东方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陈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陈先生,您可以看到,当今时代,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医患矛盾逐渐升级、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似乎越来越淡漠。然而,越是在这时,我们越应该不断自省: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了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又不知何时会告别的世界。陈先生,您说呢?

4.品味大千世界 尽显时代风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10.高考广东作文解析 篇十

1. 与辽宁卷作文接近,考查人文与自然的关系

今年广东考卷作文题“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近又远”。卓越教育[微博]高考[微博]研究专家梁晓珺副校长分析,科技手段让自然直接呈现在多媒体的虚拟景观中,结果固然直接,但却令人失去体验过程、直接感知自然的乐趣。事实上,发现的奇妙在于探索、参与、体验,科技似是拉近人与自然,然而也让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变远;科技是否能替代人心?这跟辽宁卷的“科技改变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2. 释出信号,向“全国卷”靠拢

在形式方面,今年高考作文延续了近年来新材料作文的趋势,选择材料任一角度都可以成文,考生有话可讲。内容方面,与2014广东卷“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对科技与人文的探讨相似,生活气息浓烈。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专家梁锦文指出,作为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广东卷增加了一点全国卷的味道。今年,全国卷的适用省份由15省增至18省,明年还将进一步提升至25省,意味着全国卷需要肩负更大程度的“公平性”,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的考生都能表达出自我观点。故此,我们仔细对比2014和2015的广东作文题,科技的成分大大降低,而更加侧重人性以及对自然的感知,这与全国卷“审美”旨趣更为贴近。即多关注生活的美、人性的美,这是是自主命题向全国统一命题的过渡信号。

3. 写出审美深层讨论方得高分

梁晓珺根据2014广东高考评分细则指出几个学生可以选择的角度,包括(1)亲近自然感知美的角度(2)也可以选择科技让自然的感知更加精确丰富的角度(3)或者自然感知的今昔途径的对比,科技影响人感知自然、却不能让人获得深层审美的角度。

角度没有优劣之分,如果想写出篇好文章,关键是可以从材料中看出科技和人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历史变迁,并最终能回到人文价值的深层次探讨。

4. 作文备考回归全国卷味道

作为高一高二的同学,对于新材料作文,需要训练快速从材料当中看出本质的思辨能力。对于明年广东省纳入全国统一命题,同学们在备考时可以聚焦在从生活中感悟人性真善美,以及作为独立个人的责任感。

(2015广东卷)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附录1:与本题类似的历史考题

(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卷)

根据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动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相像?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湖北卷)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附录2:20广东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

(一)符合题意判断

评卷员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要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照片/科技”,这是一个核心概念;两个基本点,一是“人的记忆/情感”,二是“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如果从“内容”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点”,主要是指“照片”,如果从“含意”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主要是指“科技”,也可以是指其他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簟子邮件。但是谈科技和其他相似事物,都要从照片谈起,谈照片是一种科技,或照片与某种事物类似:它的技术进步影响人的情感。

1、 符合题意:

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符合题意。考生在写作中用与材料内容具有类比关联的论据或事例来展开写作,也是符合题意的。如围绕“书信和电子邮件(快与慢)”或“纸本阅读和网络阅读(少于多、慢与快)”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态度”,就是具有材料内容的同类对比性。要注意的是:仅仅指出“书信和电子邮件”和“黑白胶片的数码技术”相类似还不行,还要阐述“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达方式的关系或谈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果或文中其它部分提一下“照片/科技”,主体部分与“照片/科技”无关;或者仅仅谈“照片/科技”,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在三等给分。

3、 偏离题意:

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属于偏离题意。许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两句话来写:“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但如果不联系“照片/科技”,则为偏离题意。考生在写作这虽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内涵的其他事物概念进行比较,视为偏离题意。如,黄金与生铁(少于多,贵与贱)、乌龟与兔子(慢与快)等。从“内容”与“含意”角度立意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即从“内容”角度立意与从“含意”角度立意均可。

(二)关于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一段文字中选择,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选择角度,还可以中和两段文字再选角度,没有优劣之分。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中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1、 第一段文字

可参考的角度:

① 翻看黑白照片唤起的美好回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② 黑白照片虽然容易褪色,但记忆是永恒的。

③ 黑白照片虽然很少,但情感却非常丰富。

④ 黑白照片虽然模糊,但心灵却非常清澈。

⑤ 黑白照片虽然老化,但情感不会老化。等

2、 第二段文字:

可参考角度:

① 数码技术让生活更加优越。

② 数码照片让亲情更贴近。

③ 数码技术虽然快捷,但情感可能被稀释。

④ 数码照片优于黑白照片,体现技术的进步。

⑤ 数码技术是把双刃剑。

3、 将两端整合起来:

可参考的角度:

① 照片的今昔对照,情感被稀释。

② 照片的变化折射科技的进步。

③ 科技影响人的生活态度。

④ 科技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11.高考英语书信作文全解析 篇十一

命题形式

下面以两道真题为例来介绍这种题型的命题形式。

例1: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书面表达

假定你是李华,正在一所英国学校学习暑期课程,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得到学校辅导中心 (Learning Center) 的帮助。根据学校规定,你需书面预约,请按下列要点写一封信:

1. 本人简介;

2. 求助内容;

3. 约定时间;

4. 你的联系方式 (Email: lihua@1236.com; Phone: 12345678)。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 结束语已为你写好。

Dear Sir/Mad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例2: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书面表达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Peter曾表示希望来中国教书。你校现需招聘外教,请给他写封信,告知招聘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1. 教授课程:英语口语、英语写作、今日美国、今日英国等

2. 授课对象:高中生(至少三年英语基础)

3. 工作量:

——每周12学时,任选三门课

——担任学生英语俱乐部或英语校报顾问(advisor)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 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Dear Peter,

I remember you told me you were interested in teaching in Chi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Li Hua

从这两道题目中考生可以直观地看出,书信题目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背景介绍”“内容要点”和“注意事项”。“背景介绍”部分模拟了一个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情景,告诉考生“为什么需要写这封信”;“内容要点”部分给出这封信中一定要涵盖的三到四个内容点,告诉考生“这封信中要写些什么”;“注意事项”部分给出字数等限制性要求,为考生答题立下一定的规矩。题目中一般会给出称呼语和落款,有时还会给出结束语或开头语。

命题趋势

为什么命题人喜欢选用这种题型呢?这是因为书信作文有以下三大特点。

1. 贴近生活。书信作文比一般的提纲式议论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交际,符合高考英语大纲“贴近生活”“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

2. 形式规范。和其他几种应用文相比,书信在形式上有着更加明确的写作规范,容易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

3. “题库”完善。书信作文虽无固定“题库”,但过去多年的考试经验已积累了丰富的真题资源,命题专家参考历年各省考过的真题,容易命制高质量的题目。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笔者预计,在今年以及今后几年,书信仍然是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命题重点。

解题策略

大体上来说,除了开头的称呼和最后的落款外,书信作文可分开头段、中间段和结尾段三部分来写,既要符合书信的一般套路如要有问候语和祝福语等,又要涵盖写作要求中的内容要点,把问题或事情交代完整。下面具体讲解各段的写法。

1. 开头段

开头段应写出四方面的内容,即问候、自我介绍、写信背景、写信目的。这部分应简洁明快,用几句话交代清上述四方面内容即可。

① 问候。问候是考生交际能力和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写信最基本的套路。如果不对收信人进行简单的问候就开门见山地“就事论事”,会显得突兀和不自然。问候部分很简单,往往一句“How are you?”就能搞定。

② 自我介绍。如果对方不认识你,就有必要写一句自我介绍。自我介绍需要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来写,一般包括姓名、身份、所在学校等(注意:切不可写出考生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如在2011年全国卷I书面表达中应简要介绍写信人名叫李华,“正在一所英国学校学习暑期课程”(I'm Li Hua, a Chinese student taking summer courses in your university.)。有时,有的题目还会要求你写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信息。这时,最佳的写法就是综合运用多种语法知识,用一两句话囊括全部的必要信息,体现考生高水平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I'm Li Hua, a 17-year-old boy currently studying in Xinhua High School. Born to a family of writers, I'm crazy about reading novels and writing poems.

③ 写信背景。要用一句话交代出“你为什么要写这封信”。此时可参考题目中的“背景介绍”部分,进行简单的翻译或转述。如2011年全国卷I书面表达题目中,“遇到一些困难”就属于写信背景; 2010年全国卷II书面表达题目中,“你的美国笔友Peter曾表示希望来中国教书”“你校现需招聘外教”这两个内容点亦属于写信背景。

④ 写信目的。要用一句话明确指出“你写这封信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写信目的在题目中的“背景介绍”部分往往都有提示。如2011年全国卷I书面表达题目中的“希望得到学校辅导中心(Learning Center)的帮助”就是写信目的,可写成:Now, I am writing to ask you for help. 2010年全国卷II书面表达题目中的“告知招聘信息”亦为写信目的,可写成:Now,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etails.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题目中要求的写信目的不唯一,那么开头段中可不必写出写信目的,而在中间段中具体体现。如2009年山东卷书面表达:

假设你是李华,曾在美国学习半年,现已回国。你想联系你的美国老师Mr. Smith,但没有其联系方式。请根据以下要点给你的美国同学Tom 写一封信:

1. 感谢Tom对你英语学习的帮助;

2. 询问Mr. Smith的近况并索要其联系方式;

3. 邀请Tom在春节期间来中国感受中国文化。

注意:1. 词数120~150;2. 可适当增加细节。

在这道题中,虽然“背景介绍”部分提到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询问Mr. Smith的联系方式,但是后面的“内容要点”部分给出的三个内容要点并非完全围绕这一目的展开,而是分别完成了“感谢”“询问”和“邀请”三种交际功能。因此,首段中不宜唐突指出写信目的仅为“索要联系方式”。

根据“写信目的”的不同,书信可分为感谢信、邀请信、建议信、道歉信、自荐信、求助信等,其写信目的的写法各不相同,常用句型列举如下:

感谢信: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you.

邀请信: I a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join the ... (as our guest/judge).

建议信: I am writing these lines to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s.

道歉信: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apology to you.

自荐信: I a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apply for the job/position.

求助信: I am writing to ask you to do me a favor.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书信命题涉及的内容日趋灵活,已经不限于上述常见的书信类型,呈现出“形式变化不多,内容丰富多样”的趋势。像2009年山东卷这种一封书信里面包含多个相互联系不甚紧密的内容要点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家需要重视起来,并学会灵活应对。

2. 中间段

书信类作文题目一般都会列出三到四个内容要点。在这些内容要点中,某些次要内容可以写到开头段和结尾段中,但关键的内容点必须独立成段,称为“中间段”。

中间段应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路,写成“要点+拓展”的结构,类似于语文议论文中的“总—分”结构。如2011年全国卷I书面表达中,“求助内容”就应该写成一个独立的中间段落。考生可先写“我在几个方面遇到困难需要求助”(要点),再分别描述这几个困难(拓展)。再如2010年全国卷II书面表达中,三个内容要点可以全部放在中间段来写。

在中间段中,陈述要点难度并不大,只需转述题目中的“内容要点”即可。真正使考生感到困扰的是“拓展”部分!“拓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题中用中文给出具体信息,需要考生用英语表达出来(如2010年全国卷II书面表达);另一种情况是题中不给出具体信息,需要考生自己去发挥(如2011年全国卷I书面表达)。

对考生来讲,这两种情况各有利弊。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题目中的中文提示往往很难直接翻译成英语,需要考生具有“同义转述”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如果逐字翻译很容易闹出一些中式英语笑话;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难点在于通过发散思维想到容易表达的内容。不论是哪种情况,多个拓展句之间都要用过渡词相连,形成完整、连贯的信息流。

中间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中间段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考生分数的高低。上文提到书信可分成感谢信、建议信等多种类型,事实上,每种类型的书信都有其相应的中间段写法,在冲刺备考阶段,考生应精研历年真题及范文,一一掌握每种书信类型的中间段写法。

3. 结尾段

结尾段一般为各种“客套话”。客套话包含感谢、致歉、必要的补充说明、个人愿望、期待回信等等。在交际中,合理地使用客套话可以体现考生的交际能力和个人修养。要想写好结尾段,考生应识记一些常用的客套话写法,例如:

① 再次表达歉意:I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to you again for doing sth. (用于道歉信)

② 希望得到某份工作: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to me, I would dedicate all my effort and wisdom to the job. (用于自荐信)

③ 希望对方的问题得到解决:Hopefully, these suggestions will be beneficial and useful for you. (用于建议信)

④ 希望对方能够施予援手:Hopefully, you will be so kind to give me a hand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用于求助信)

⑤ 感谢对方读信: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to read my letter. (用于各种书信)

⑥ 期盼对方回信:Sincerely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用于各种书信)

如果题目中并未给出落款,考生需在书信的结尾写上“Best wishes”以及“Yours truly/sincerely, Li Hua”等,以满足书信格式的要求。

高分范文

基于上述讲解,笔者给出两篇高分范文,希望大家认真揣摩、熟练背诵、活学活用。(由于范文使用了多个高级句型,导致字数偏多,但不影响大家模仿学习。真正考试时按题目中的词数要求来写即可。)

【范文1:2011年全国卷I】

Dear Sir/Madam,

How are you? I am Li Hua, a Chinese student currently taking summer courses in your school. I have been enjoying myself here, but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with my study. So I am writing to ask you to help me.

Here are the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disturbing me lately. Firstly, living in America for 4 years in my childhood, I am not quite used to your local pronunciation, which sometimes makes it hard for me to understand the teachers. Secondly, our science teacher has recommended so many reference books to us that I find it impossible for me to digest them thoroughly.

I really need your help and suggestions. I will be available this weekend. 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please send me an email at lihua@1236.com or call me at 12345678. Hopefully you will be so kind to do me this favor.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to read my letter.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范文2:2010年全国卷II】

Dear Peter,

I remember you told me you were interested in teaching in China. The good news is that our school is looking for a native-speaker to teach some courses to senior high students. So,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etails.

If you come, you can choose to teach three of the following four courses, including Spoken English, English Writing, Today Britain and Today America. The students who are going to take these courses have at least 3 years of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What's more, you will complete only 12 hours' teaching per week, which gives you a lot of spare time to do whatever you want. Additionally, you will also be invited to work as an advisor to our students' English club and our school's English newspaper.

Please drop me a line to let me know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is teaching position. If there is anything else I can do for you, please let me know. I'd be more than happy to help.

Best,

Li Hua

书信作文看似难写,但其中自有其规律。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本文介绍的技巧和策略,彻底掌握这一高考常考题型,取得高考冲刺的最后胜利。

作者简介: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正畸操作考试下一篇:煤矿党员工作总结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