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的认识发言

2024-06-19

对党的认识发言(精选9篇)

1.对党的认识发言 篇一

1对入党的态度 2对党的认识(性质、宗旨、纲领和章程、基本路线、党的历史、党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自己对党的认识的演变过程等)3 入党动机 4 自己的优缺点 5 入党的决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作为一名愿意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世纪青年来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美好且强烈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过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便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饱经压迫和剥削之苦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中均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

在大一开学之际,作为刚刚跨入大学的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课学习。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对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并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党员的行动上,要求广大党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

在学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一直都在以实际行动实践党员标准。在学习上,我努力刻苦,从不怠慢,同时也是抓紧课外的每一分每一秒拓宽自己的眼界,在学校里,经常的听各种对自己有帮助,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讲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生活上,我主动与更多身边的同学,学长交朋友,平时经常同学及老师进行思想交流,以此积累一些经验教训,全面的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各种不同的人去打交道可以让自己在看待问题的视野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多跟他人交流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在这几年大学生活中的与人交流让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成熟了很多,减少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的同时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深思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是因为在学习和工作中,我慢慢认识到,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正是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工作的努力方向,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反对分裂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不做侮辱祖国的事,不出卖自己的国家,不搞封建迷信的活动。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会奉献我的一切!

我知道按党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入党。

如果党组织认为我还不具备条件,我将继续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是反映群众的“工具”,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能够成为党员,就能以党员的身份,更直接,更具体的为群众做事,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成为学生党员,也能更坚定的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各方面素质,坚定信念,严以律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2.对党的认识发言 篇二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时代的需要

1.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列主义的继承

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的根源上来说,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相辅相成。在马列主义的初期, 就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推动社会重大变革和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列主义的这种观点和我们党的党的群众路线观点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 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体, 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地位。

2.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奋斗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历史90多年的历史中始终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和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一同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共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党取得的成就都是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 表明了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让人民群众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 推动国家的建设事业。

3. 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期的要求

党在发展过程中也是摸索前进, 也曾经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 但是党始终保持着群众路线, 克服群众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认真做好群众的工作。党只有对群众工作有了清楚的认识, 才能够从长远的角度认真分析事业的兴衰和生死存亡, 愈加重视群众路线的发展, 坚定不移的走党的群众路线, 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4. 党的群众路线是苏东剧变的反思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苏东剧变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让社会主义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苏东剧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但是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群众背离乃至背叛。我党在见证了苏东剧变的严重打击之后, 深刻的反省了自身发展的趋势, 及时进行了调整, 重新规划了党的定位, 让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地位, 坚定的走群众路线, 切实的履行群众路线。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传承历程

1. 毛泽东是提倡者和实践者

毛泽东同志认真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认真审视了中国发展的特定国情, 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联系, 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提出党的群众路线之后, 领导中国共产党将它广泛的应用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

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首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词汇, 并且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第一次使用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 所有的工作经过党的决议和讨论之后, 要由群众去执行。之后毛泽东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时候, 已经对群众路线有了很大的认识, 并且在土地改革的时候广泛使用群众路线, 让群众路线深入人心。

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同志指出, 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 能够弥补我国武器上的缺陷, 能够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才能够让全国老百姓得到解放。在《论持久战》中, 毛泽东同志指出, 战争最深厚的根源在人民群众中, 这是将党的群众路线应用在了抗日战争中。

党的群众路线形成标志是在1943年, 毛泽东同志详细的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实施方法和内涵, 并且提出了“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在1945年, 党的群众路线正式载入了党章。

纵观毛泽东同志的一生, 我们能够清楚的发展, 作为一名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国家领袖, 他始终都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并且使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认真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地在理论上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 和马列主义相辅相成。

2. 邓小平的思想贡献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正确政策和路线都是从群众中来的, 是实事求是的, 符合群众的实际的, 能够反映群众的要求, 能够让群众接受并且能够动员群众的, 又领导群众的, 这才是群众路线。邓小平在八大报告中指出, 党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党要紧密的联系群众, 依靠群众, 不能脱离群众, 更不能踩在群众的头上;每个党员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群众路线思想,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遇到事情和群众商量,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和群众同甘共苦。

邓小平同志在理论中指出, 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时候, 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邓小平强调从日常的小事做起, 在方方面面体现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同志在1956年指出, 党能否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直接关系到党的决策是否正确。党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工作的时候, 要如实的听取群众的意见, 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领导群众。

邓小平同志在实践中指出,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发明出来的, 农村在进行女工改革的时候, 很多创新的路子都是来自基层农民, 我们要认真的听取的农民的意见, 并且将这些好点子在全国运用起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很多的实用方法都是农民提出来的, 在报告的时候, 不能只写我的功绩, 而是要把这些智慧还原给农民。邓小平同志在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等重要决策中都强调了群众的力量。

邓小平告诫全党, 要始终和人民群众搞好关系, 尤其是在面临着严峻的任务和复杂形势的时候, 要认识到群众才是党工作的源动力, 党员、党组织、党干部要和群众站在同一的观点上, 不能背离群众, 若是党脱离了群众, 那么就失去了力量源泉, 主动走向失败。邓小平同志指出, 党员要彻底摒弃官僚主义,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严格的反腐败, 这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尊重群众, 始终把人民放在首要地位, 重视最广大人民的切实愿望和利益, 把人民答不答应、高不高兴、赞不赞成、拥不拥护作为党政策的出发点。

3. 江泽民的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 认真贯彻群众路线, 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观点。江泽民同志指出, 党要要熟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要求中共党员在党的领导下, 要认真学习和把握形势发展, 熟悉群众路线中党的工作方法和本领, 能够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群众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履行的过程很有难度, 所以江泽民同志提出, 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 始终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江泽民同志对全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工作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告诉他们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基础之上, 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强调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将群众路线认真的在群众中坚持下去。

4. 胡锦涛的理论丰富

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群众路线在我刚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党的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我党要始终和群众保持着血肉关系, 保持先进性, 在执政中发挥作用。

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了新的执政理念和群众观念, 他提出了要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 和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的群众观, 要始终维护广发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胡锦涛同志还指出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措施, 认真倾听人民的心声, 反应群众的愿望, 关心群众的需要,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认识到人民利益是一切发展的根本,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的成果要和群众共同享用。

5. 习近平的实践拓展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后,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原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前提下, 认真的贯彻。将清廉务实作为群众路线发展的重要内容, 并且提出了要把群众的生活安危冷暖放在心头, 能够准确及时的了解百姓的所急、所忧、所盼、所思, 将人民群众的工作做透、做细、做深。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我党要和人民团结奋斗同甘共苦, 彻底维护群众的利益。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策略

1. 整合群众利益凝聚群众共识

⑴我当代表着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于背离人民群众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进行处理。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⑵我党是群众利益的整合者。我党在尽最大的努力调整群众的利益, 让所有的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利益分配。在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问题中, 我党积极调整利益分配, 实现共同富裕。

⑶我党是群众共识的凝聚者。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看待同一问题的时候, 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这就导致了群众观念不能达成共识。我党要认真进行群众共识的研究, 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首位, 分析矛盾的根源, 尽量疏通调解, 让群众享受到合理的利益。

2. 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⑴我党要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的教育和学习, 让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马列主义群众观念。党员干部要认真的学习相关的理论, 自觉地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头。我党还要注重党校建设, 加大基层党校的政策扶持力度, 让党员干部都能够接收到先进的理论知识。

⑵我党要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各级党员干部必须都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从思想和行动上深入基层, 将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中。我党要完善考核标准, 将党员履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纳入党员考核的指标中, 并且采用一定的奖惩措施, 净化党风环境。党员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党要加深思想认识, 不断的进行作风教育。

⑶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我国党员还是存在着很多的腐败问题, 根除之难、破坏之重、危害之大难以想象。群众最不能容忍贪污腐败现象, 这些情况让党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我党要密切注重反腐倡廉工作, 加强党员的清正廉洁教育, 让党员在思想上杜绝贪念。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监督行为,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让所有的群众、社会、同级、上下级之间都能够起到监督作用。

3. 丰富党群互动形式

我党要采用多种形式, 提高党员和群众的互动性。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进行实地调研。广大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切实的展开实地调研, 了解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党和政府要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 让广大群众能够感受到我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我党还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开展网上工作。党和政府要建立网络参政通道, 能够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解决民生问题。我党在网络上揭露腐败、出谋划策、参政议政反映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党在进行群众路线的时候, 还要重视群众民主决策, 能够让广大群众参与政府的重要决策制定, 提高民主决策的主动性和质量。

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真正的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基础, 才能够站稳脚跟。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 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首要地位, 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能够站在群众的思想上解决群众的困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坚定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各代领导人都不断的坚持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 并且提出新的想法, 提高群众路线在人民中的应用性。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推动中国特色主义建设事业的助力, 我党要切实学习党的群众路线, 并且认真的完善群众路线, 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坚持,发展

参考文献

[1]良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J].粮食问题研究, 2013 (6) :52-53.

[2]齐卫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接受群众监督[J].理论探索, 2012 (3) :85-86.

3.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理解 篇三

关键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党政分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中图分类号:D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038—02

一、执政方式的内涵

执政方式是政党运作深层次理论问题的反映和折射,把党的执政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建构党的执政方式需要遵循的基本方针,是党的执政方式建设的基本规律。江泽民指出:“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围绕党的执政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中心问题展开的。党能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检验执政方式是否科学的根本标准。党的执政是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执掌和运作,是党与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和司法部门在内)关系即党政关系的展开,党在这个空间内的行为,直接决定着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也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党的执政方式是否科学往往从执政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因此党的执政要实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目标,必须正确地处理党政关系,这是在创建党的科学执政方式过程中实现党的执政、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环节,从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执政历史来看,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关键在于要实现党政分开,防止出现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情况。

以党代政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党撇开或取代国家政权机关直接执政,这混淆了党政各自的性质和职能,于理不通,于法无据。党是政治组织,党组织本身没有治国理政的行政权力,国家政权机关才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载体,这就决定了党要执政只能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才能实现,邓小平指出:“党团没有超政权的权力,没有单独下命令、下指示的权力,它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政府才能发生效力,要反对把党团变成第二政权的错误”;另一种表现,党执政虽然是通过运作国家政权机关来进行,但党凌驾于国家政权机关之上,命令、指挥国家政权机关执行党的指示、决议和方针政策,国家政权机关成为党的执行机构。从公共权力的授受机制来看,“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在权力所有者和权力使用者之间就形成了相应的法理关系,公共权力是按照这种法理关系的要求进行运作的,政党可以通过各种符合法律规范的手段对其运作施加影响,但其底线必须是不改变这种法理关系。”国家政权机关作为公共权力的承担者,它由民众授权产生,是民意的代表机关,只能依民意而为,党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党的意志毕竟不同于人民的意志,党的意志只有不仅在内容上与人民利益真正相符合,而且在形式上得到人民及国家权力机关的认可,才能因其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并表现为国家意志而被国家政权机关执行。党凌驾于国家政权机关之上,就是凌驾于民众及民意之上,这就不仅破坏了国家政权机关只能依人民意志运作的法理关系,也违背了政党与民众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

以党代政的危害性首先在于它使国家权力集中于党,导致党组织行政化,权力化,官僚化,党忽视领导作用的发挥而热衷于搞行政命令,不再能很好地融入群众,凝聚群众,代表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就削弱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其次,从政党政治理论看,政党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是向国家反映社会愿望的中间环节,实行以党代政,把党放在与国家权力机关重合的位置上,“就使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失去了沟通的环节,民众也失去了对公共权力施加影响、监督和控制的工具”,这就割裂了政党、国家和社会民众之间的有机联系,失去民众监督的公共权力的运转就可能偏离甚或脱轨于公共权力所有者——民众意志和利益的轨道,造成公共权力和人民权利之间,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之间的政治平衡被打破,政治统一被破坏。在国际共运史上,苏东国家正是由于执政党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扩张导致权力变异,导致人民权利的丧失和人民国家权威的沦落。这揭示了以党代政的致命问题:党在根本上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以党代政却制造了党脱离群众的可能,这种执政方式实质是党代替人民作主或“为民作主”,它与共产党执政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当人民当家作主的工具是不同的。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执政的一切理念、形式和内容,都应从这个基本前提出发。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的区别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根源于党在理论上混淆了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两个概念,并在实践中以党的领导代替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党的领导的实现靠的是权威,它根源于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赢得的群众对党内心的崇尚和普遍认同,自觉授权和自愿服从,而不是权力性的胁迫或强制。党的执政靠的是权力,执政是对国家政权机关的运作,国家政权机关的运转就是行使公共权力,以强制力为依托来治国理政。两者的联系在于,一方面党的执政是以党充分发挥对群众的团结凝聚,激励感召,代表引导作用从而建立党的权威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在党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党的执政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手段,党的领导必须立足于通过党执政即党作为国家制度内的领导力量运作国家制度来实现。党应增强执政意识,将领导活动纳入到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制约下。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武装斗争才建立的,党在长期革命历程中赢得了民心、民信,牢固树立了党的权威,这使党在建国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仍习惯于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治国理政,它以党的权威为保证,以党的政策而不是国家法律为主要手段,以发动群众运动为主要途径来治理国家。执政过程中党是“凭借政治上的绝对领导地位而不是凭借法律上的执政地位来主导国家生活。在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党不是作为执政党,而是作为不依赖于国家法律和制度而存在的领导力量进行领导,它要么撇开国家法律和制度进行领导,要么代替国家法律和制度进行领导。传统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党的高度集权就是在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形成的”。由于党的领导没有纳入法制轨道,法律的权威没有树立起来,国家法律(包括宪法)被虚置,宪政缺位,不能对党及其领导活动进行有效的法律制约,导致党的领导权威畸形膨胀,使得党客观上具备了撇开国家机关和法律制度直接执政的能量,这正是党的领导所以能代替党的执政的原因所在,因此,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的对策在于实行法治。实行法治是规范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分开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依据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进行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活动,它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主要在于制约和规范政治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

三、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

从党政分开的内涵看,党政分开一方面是要明确党政各自的职能,实现党政职能分开,特别是要明确党的执政职能,即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究竟应有哪些职权责任,要划清执政党对公共权力施加影响的边界;另一方面,党政分开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党运作国家权力机关的合乎法理关系的党政联系机制,实现党政之间在制度、功能和政治过程上的协调和偶合。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有赖于法治。首先,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我们党无论是发文件,还是领导什么工作,都应该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党不能把自己置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和监督之外,不允许越过宪法和法律另搞一套,这实质上是解决“党的权威大还是国家意志大,党的政策大还是国家法律大”的问题,确立宪法和法律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一切方面处于至上地位,改变以党代政中党的领导权威畸形膨胀的状况,通过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来维护党的权威,全面加强党政关系的法律基础,运用法制把党的执政行为控制在符合政权运作法理关系的界限内,达到实现党政职能分开的目的。其次,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把自己的方针政策国家意志化、转化成法律后,再由国家权力机关实施,禁止党的决议、方针政策未经政权机关国家意志化就要求国家和社会执行的行为。这就界定了党运作国家政权机关的党政联系机制在于党按照法定程序实现权力转化,依法执政。党执政的重点和运作公共权力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立法工作,争取把本党的主张和决定被代表国家意志的国家立法机关接受和通过,上升为法律。

法律化、制度化是民主得以实现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上分析说明,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实现党政分开的现实路径是把党的执政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党政关系获得充分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这正是我们提出依法治国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的重要依据和理由。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实现制度化和法律化,一方面要求在法制层面上健全权力运作,特别是党政分开的具体法律法规,为依法执政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行动层面上党要自觉地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国家政权运作方式来执掌国家政权,把依法治国精神贯彻到具体执政过程中,真正做到依法执政。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汪锡奎.略论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关系[J].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02).

[3]林尚立.党内民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对党的认识 篇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继承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了一些波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些人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产生了焦虑,但是我认为,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其间会有一定的反复甚至倒退,但事实证明,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是一定能够在历史的激流中生存、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正是这样一种生产关系。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旗帜一定会遍布寰宇。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零年翻两番,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高度繁荣、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九十年代的今天,我国已经实现了战略目标的第一步,九五年更是提前实现了战略目标的第二步,即国民生产总值比八零年翻两番,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已经是有目共睹。

上了大学通过学习,对于我们的党加深了理解。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并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党员的行动上,要求广大党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

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建国后,我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曲折,但党用她自身的力量纠正了失误,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首先,先谈谈现阶段对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建国后,我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曲折,但党用她自身的力量纠正了失误,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基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路线是: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用。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民族的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5.我对党的认识 篇五

尊敬的会议指导员,各位同学晚上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自1921年建党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马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另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将面临许多关系中国国计民生的大事件,首先是现在受关注度最高的奥运会。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奥运会开幕式就将在中国北京隆重开幕。随着时间的一天天临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不法分子都开始蠢蠢欲动,更有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横加指责,让人不齿。前不久,圣火传递在北京拉开序幕,一些不法分子更嚣张的扬言要破坏圣火传递过程。然而这并没有吓倒中国人,因为中国人认为奥运会已成为一项全世界人的体育盛会,它象征着健康和和平。任何妄想破坏奥运会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都将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的唾弃,他们是不会成功的。

与此同时,西藏**分裂集团利用此契机,又开始搞分裂运动,破坏奥运,发动叛乱。此次叛乱规模较大,波及重庆、四川、青海几省,人员众多。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已经蓄谋已久,这次是有备发难。虽说如此,中国却并没有手忙脚乱,他们迅速组织军队进行反击,并迅速将叛乱压了下去。在中国主权问题上,人的立场是坚定的,他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允许任何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的事情发生,这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心声。这次叛乱并不会就这样结束,他还会持续一些时间,也许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包括一些西方的势力,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然而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主权问题,却是台湾问题。中国始终坚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却一直由于台独分子的阻挠而一再搁浅。很多人为,马英九的登台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会起到促进作用。虽说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我们对此也不能一味的乐观,必须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台湾问题的解决是势在必行的,至于何时解决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问题之外,中国今年的经济也不容乐观。随着全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中国政府虽宣称中国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粮食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一种必然。美元的贬值、人民币的升值,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可随之而来的物价普遍上涨,却又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病。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抑制通货膨胀,中国政府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和个人所得税的额度,保证了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加大了补助的金额,使我们大学生也从中受益。

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努力学习各门文化课,并在大一时担任了班干部的社会工作。工作中踏实肯干,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建设我们的班集体。长期作为学生会干部,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际关系良好。

我在以下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有三:

一、理论学习过于死板,虽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知识,但在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显得有些不足,就其原因,就是学习时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

二、做事时易自我满足,办事情、想问题不够成熟。

三、存在一个习惯性的问题,就是遇到事情总想要自己一个人去解决,缺乏与他人的商量和沟通。不过我会尽我所能尽快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深知,在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我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便使我更快进步。今后,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6.我对党的认识 篇六

从小时起,共产党在我心中是一种朦朦胧胧的高大而神圣的形象。听取了党校老师的讲课,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的基础知识概论课,并阅读一些关于党的知识的书籍,增进了我对党的认识,拉近了我和党的距离。

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党的认识的提高和入党动机的改变。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是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然而经济生活却极度空乏。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下,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1956年工农业的伟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扭转了中国经济衰败的态势;“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防力量;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

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党以发展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按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吸纳各种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我们党吸纳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领导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的解放、发展和完善自我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开展,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我们党是一个成熟的、先进的、充满活力的政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靠中国共产党。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热情更加强烈,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标准。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来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理念上、作风上和行动上都受到党组织的直接教育与培养。在政治上我坚信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更加自觉、紧密地把自己的成长、事业、人生与党的要求、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

对党的进一步认识也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有了更加清醒的把握,具体说来,一要明确政治方向。这一点要时刻牢记在心,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要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去辨别、去判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二要先做人、后做事。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有着底蕴深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社会公认的做人的标准和道德水准,我们做人、做事,首先应符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健康、向上的“好人”的标准。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认识世界、尊重客观、有益有利地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自己的满怀着憧憬与期待来到了这里学习。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让我深受党的良好的教育与启迪,自己内心深处一直藏有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梦想。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向党表达自己的期盼之情了。从小到大,在良好的家庭氛围里,我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母亲等亲人,时时刻刻都在教育我。从小在我的心里,就已经铭记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虽然那时幼小的我,对此有些迷惑,但一直将伟大的共产党当成是神圣的我们的大母亲。

来到学校后,让我真真正正的受到了党的教育,让我对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幼小时的迷惑也随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的丰富而褪去,代之的是我对党认识的不断深入理解,更是一种崇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更深的印记。此时,我面对伟大的党,我已是心潮澎湃,加入我党已经不是简单的崇拜了,而是一种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今后我会怎么做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首先,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种坚定信念建立的基础来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层次的指导;作为一名申请入党的大学生,不仅要用正确的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将这种思想转变成实在的行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指出了行动的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可靠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和信念,为我今后思维方式和学习作风的进一步培养和完善指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其次,从行动层面来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在做人和处事方面有了更多的感悟。

第一,就做人方面而言,一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一贯传承的优良美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有悖于诚信理念的思想观念层出不穷,作为美德的诚信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滑,诚信理念的重建成为我们当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建设中最为迫切的方面。诚信理念应该成为我们坚持的美德之一,从大处讲我们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忠实于民族的事业,忠实于祖国的事业;从小处讲,我们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本。只有这样,我们这样才能更好地熔于人民群众之中,团结人民、领导人民、服务人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熔于革命队伍之中,团结同志、帮助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二是要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正直正派同样是做人基本的美德,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共产主义,我们更应该将正直正派作为我们人格品质去格守和培养。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纠纷、民族矛盾、文化冲击甚至反动敌对势力活动不时抬头,只有保持正直正派的作风我们才能勇敢面对各种反对势力、敢于同各种反对势力作斗争,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只有保持正直正派的作风我们才能勇敢面对来自各种层面的压力和诱惑,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第二,在做事与学习方面,一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坚决不办,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坚决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协调和理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科学规划、统一协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二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民心向背是我们事业成败、为人立德的试金石。三是坚持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工作一切都到位了,我们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巩固,需要不断深入地改革下去。我们应该看到改革越深入越艰难,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7.对党的认识发言 篇七

一、情感、认同及政治心理视域中的两者关系

情感 (emotion) 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2) 。当外部情境或事物与主体的需要和愿望相吻合时, 往往能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体验。情感多是产生于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并反作用于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认同 (identity) 的概念最初是从心理学范畴提出的, 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 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 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最初形式。” (3) 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认同:一是个体层面, 即个人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和确认, 二是群体层面, 即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体系中的定位和确认。认同对生命个体及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皆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一种情感归依与心理倾向, 同时也是一种维系社会群体内部凝聚力的手段。

政治心理学认为:情感与理性相对, 是“非理性”因素, 但在政治实践中, 情感因素相较于理性因素, 更具有左右政治活动结果的影响力。休谟说过:“……理性是, 并且也应该是情感的奴隶, 除了服务和服从情感之外, 再也不能有任何其他的职务。” (4) 而认同也不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所谓“政治认同”主要是指权力机构运用立法、司法、行政等政治权力对公民个体和社会群体的行为进行规范, 个体和群体愿意接受这些行为规范, 进而承担相应义务的倾向性。因此, 政治认同是一股重要的凝聚力量, 它利用社会公众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归属感, 将其组织在一起开展社会政治实践。

情感构成认同的基础, 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基础。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是内在价值观念的自然外化, 因此政治情感是产生政治认同的动力要素。真切而深厚的政治情感能强化政治认同, 同时, 正确而深刻的政治认同能激发相应的政治情感, 有了情感和认同的双重作用即“情感认同”才能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 并通过意志过程将情感认同转化为外在行为。

二、红军运用情感因素增强官兵对党的领导心理认同的方法

红军从诞生之初就坚持用正确思想武装官兵头脑, 用革命情感激发战斗精神, 用多种方法增强心理认同。这一时期的情感动员根据当时的时代特点, 将普通农民、无产者、旧兵士逐步转变成合格的红军战, 为人民军队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1. 通过宣传革命理论消除负面情绪增强官兵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

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中, 正向的情感能调动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的积极性, 负向的情感却会干扰或阻挠受众正确的认知, 甚至会产生错误的实践。

(1) 帮助官兵深刻理解中央的战略意图, 消除动摇疑惑的情绪。遵义会议结束后, 红军非常强调运动战的作战方针, 总政治部指示“提高战斗情绪, 特别是针对红色战士的情绪、疑问与不解, 进行不断的解释与教育” (5) 。与紧张的运动作战相适应, 各部队深入进行教育、鼓动, 帮助大家深刻理解中央的战略意图。除了官兵谈心、上政治课、演讲会等传统形式外, 还依据运动战的特点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如, 成立沿途宣传小组, 在行军途中演说快板、编歌演戏、老歌新唱;运用口号、谜语、问答、对唱等方式激发官兵的参与热情。幽默生动的表演, 浅显易懂的语言, 互动参与的形式, 使红军战士收到了鼓舞, 打消了疑虑, 振奋了精神, 确保了机动战术的顺利实施和红军转战的最终胜利。

(2) 激发官兵在败退形势下的战斗意志, 消除灰心悲观的情绪。红军成立之初, 连续几次作战都以失败告终, 官兵中出现比较普遍的灰心悲观情绪。红军战时政治工作此时得到很大发展, “战场鼓动”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情感动员方式之一。在重大战役打响之前, 各级军事主官和政工干部都亲自会来到战士们中间, 了解其身心状况和思想动态, 并有针对性地展开战前动员, 以缓解官兵的战场压力, 激发其战必胜的战斗意志。毛泽东当时分析了革命形势, 鼓励大家说:“虽然打了几个败仗, 但这算不了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 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反动派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团结得紧, 继续勇敢地战斗, 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6) 类似的情感动员鼓舞了官兵的斗志, 提高了革命必胜的信心。

(3) 引导官兵坚定革命前途和胜利方向, 消除退缩放弃的情绪。1927年10月初, 红军起义部队在汤坑、乌石圩与优势敌军激战失败, “当时处境非常困难的。人心涣散, 士无斗志, 很多人都不辞而别了, 谁都没有心思打仗。”在这种情况下, 朱德和陈毅对部队进行了整顿。朱德将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作类比, 指出中国当下革命所遭受的挫折与俄国当时的情况相似, 但革命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 是黑暗的, 但黑暗也是暂时的。只要能保存实力, 革命就有办法, 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7) 经过情感疏导和心理激励, 绝大部分官兵的情绪稳定下来, 虽然仍有意志不坚者选择离开, 但留下的人坚定了革命胜利的信念。

2. 通过保障物质待遇激发正向情感增强官兵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

物质保障对于个体、群体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组织内物质保障机制的完备程度与组织内成员情感的唤醒和行为的可控程度直接相关。

(1) 保障官兵的基本生活。红军在长征途中, 物资紧缺, 生活拮据, “红米饭”、“南瓜汤”是当时物质生活匮乏的真实反映。艰苦的生活条件和严峻的战斗形势使红军面临基本生存都难以为继的局面, 战斗士气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难以深入人心。为解决战士温饱问题, 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为解决粮食困难进行政治动员工作的指示》, 要求各地红军“必须以最大力量坚决克服前进路上的粮食困难”。之后, 针对物资短缺问题, 《红星报》通过发布指示和短评, 对解决草鞋、军粮、衣物等保障工作做出具体指导, 政治机关和供给机关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证官兵的军需要求。

(2) 保证生活物资公平分配。红军建立初期实行极低水平的战时共产主义供给制。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部队登井冈山以后, 立即废除了薪响制, 给官兵发放零用钱与伙食费, 从军长到伙夫, 粮食外一律是五分钱的伙食。南昌起义的部队在南征途中, 通过战斗缴获、打土豪筹款解决了短期内部队官兵的薪饷, 不久后又废除了军饷, 改为公平发放零用钱与伙食钱。红军公平分配物质福利的做法满足了军人的情感诉求, 保证了部队的内部稳定。

(3) 优抚帮助红军及其家属。中央苏区对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生活非常关心, 采取了多种优抚政策。其一, 接济红军家属生活。红军家属如没有油盐柴米及药费等, 就将从地主豪绅那里没收的财产粮食衣物等分给他们。其二, 红军本人及家属免纳捐税与房租。红军服役期间, 本人及家属免纳苏维埃共和国之一切捐税, 其家属所居住之国家房屋免纳租金。其三, 享有减价购物及优先购买权利。红军服役期间, 本人及其家属得享受国家商店百分之五减价的优待, 并拥有对生活必需品的优先购买权。

3. 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道德情感增强官兵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

红军的制度主要指红军的法律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准则, 制度强化了官兵的道德情感, 对增强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 以制度确立党的绝对领导。“为谁打仗, 听谁指挥”是军队制度所要规范的首要因素。1927年9月,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江西永新的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变”, 首次把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贯彻到军队建设当中, 建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制度。1928年3月, 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其中“三大纪律”的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就是指听党指挥。1929年12月, 红四军在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 丰富了红军制度的相关内容, 为红军日后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以制度保证党内平等民主。平等民主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大创新, 红军成立初期, 部队里仍保留着旧军队的军阀作风和封建等级思想的残存, 有一些旧军官随意打骂士兵、侮辱士兵、甚至枪毙逃兵, 严重影响战士对党的领导的认同。为解决这一问题, 《工农红军纪律暂行条令》规定:“首长要以身作则, 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官长违反纪律, 同样受到处罚, 不得有任何的特殊”。三湾改编时曾明确规定:“红军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军官不许侮辱士兵, 官兵在政治上平等, 在衣着、伙食上待遇平等。”

(3) 以制度保障官兵基本权利。红军在制度的内容上全面保障了官兵的基本权利, 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规章制度激励广大官兵的情感。三湾改编中, 首先用制度废除繁琐礼节, 取消雇佣制;允许士兵有说话的自由;实行经济公开, 由士兵管理伙食;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 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古田会议上专门通过了《废止肉刑问题》决议案, 宣布在红军中“坚决地废止肉刑“。此后, 保障官兵基本权利的各项制度逐步在各地红军中推行开来, 促使基层官兵产生了积极的革命情感, 增强了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

4. 通过营造和谐氛围培育人际情感增强官兵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以一定的环境为背景展开的, 环境对于群体成员人际情感和政治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环节的平台。

⑴营造民主团结的内部氛围。红军崇尚阶级友爱精神, 鼓励官兵互相帮助。红军的上下级之间进行定期交心。通过集体形式的意见交流、一对一形式的对话恳谈等方式, 使红军中官兵、军士和士兵之间能够及时通气, 上下一心, 真正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和隔阂, 塑造团结互信的内部氛围。红军中的上级军官能勇于担责, 冲锋在前。其所带的部队取得战绩和成绩时, 上级个人不抢功揽功, 而是表扬和奖励下属官兵;如遇战败或挫折时, 上级主动承担责任, 不逃避推卸, 使部属对上级产生信任感。红军注重知兵爱兵, 深入了解基层官兵的家庭状况, 关爱战士的身心健康, 根据性格特点安排工作和开展教育, 使内部人际关系和谐, 各项工作运转高效。

⑵营造和谐友好的外部氛围。红军注重团结和组织群众, 搞好军民关系。工农革命军刚进入三湾时, 人民群众由于不了解红军的情况, 担忧生命财产安全而躲进山中。毛泽东得知这种情况, 号召红军官兵立好形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将群众的散落的劳动工具和丢失的牲畜送回, 帮助打扫院子和清理道路, 将水缸挑满水并锁好门。躲避的群众得知后纷纷回到村里, 部队又挨家挨户济贫问苦, 帮助他们耕田种地, 号召大家起来闹革命, 并将打土豪得来的布匹、粮食、衣物分给贫苦农民。红军的亲民政策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好感, 也强化了红军官兵对党的正确领导的心理认同。

三、运用情感机制强化当代军人对党的领导心理认同的启示

情感并不仅仅由客观现实机械决定, 还受到认知系统、物质利益、制度规范、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重视这些因素对人的正向情感形成的作用, 才能切实增强当代部队官兵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

1. 在“以知育情, 以情促知”中形成心理认同

情感与认知之间互相依存, 彼此制约。一方面, 应善于“以知育情”, 立足于基层官兵的认知水平, 注重情感教育和引导, 以理性深化情感。新生代官兵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后, 成长于信息时代, 对网络接触多、依赖强, 军队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以网络为平台, 构建军内特色网站, 开设军事战争论坛, 打造军队特色专栏, 提供交流发言渠道, 把网络当作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前沿阵地”, 内容与形式并重, 教育与引导共举, 潜移默化中培育基层官兵爱军精武的情感。另一方面, 应注意“以情促知”。针对官兵在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中可能产生的消极懈怠和反感拒斥情绪, 先从转变情感入手, 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 逐渐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思训乐学的积极情感, 以情感促进理性认知的深入。

2. 在“以利育情、情利互补”中加强心理认同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8) 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物质利益, 关系到能否保持我军政治优势和部队的凝聚力”。 (9) 一方面, 要不断改善部队官兵的物质生活条件。近年来, 许多部队都致力于打造如家军营, 配套和完善各种以人为本的训练、生活设施, 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提高, 军营真正成为官兵们“共同的家”。另一方面, 军人在情感上需要关爱, 人格上需要被尊重。部队政工干部既要以物质利益为载体, 恰如其分地将情感融入其中, 在工作训练过程中贯穿情感交流, 缩小上下级的心理距离;又要正确认识到利益驱动的有限性和制约性, 把运用情感规律与单纯的物质刺激区分开。

3. 在“以制育情, 合情合法”中提升心理认同

“情”是一种内在的激励, “制”是一种外在的调节, 部队政工干部要在制度与情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实施科学的制度规范下的情感管理。一是用情有度。部队现实生活中, 战友之情、同乡之情等, 都是调动积极因素、增强心理认同的妙招, 但情感因素不能过“度”, 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 情感因素的运用要有很强的制度规范意识, 真正把情感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二是依制用情。制度管理是前提和基础, 情感教育的运用必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而制度的制定, 也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在军队管理中, 制度管理主要用来约束和规范军人日常的工作行为;情感管理主要用来体现军队的人文关怀、激发军人群体的战斗力, 促进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在“以境育情, 融情入境”中巩固心理认同

“境”是人为设置的情境, 是官兵的认知和行为发生改变的前提, 既包括外部客观环境又包括内部心理氛围。良好的教育情境需要部队政工干部根据教育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创设, 首先要优化军营文化环境, 打造各具特色的军营文化;再者是深化舆论引导功能, 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最后要强化军事训练和管理, 营造正规有序的军营环境。“情”是寓于“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官兵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不仅仅是对相关观点理论、行为规范有认知和理解, 更重要的是从情感上认可和赞同这些认知。境为情设, 情因境生, 官兵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触动和感染, 在情感上认同了教育内容, 再自觉、主动地外化为自身的行为, 从而进一步巩固对党的领导的心理认同。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5.

[2]曹新高.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途径[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2 (3) :18-21.

8.对党的认识作文 篇八

过了几年,我们又去了老家。可是,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泥房子变成了两层小洋楼。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这还是爸爸的老家吗?怎么变样了呀!这时,奶奶走了过来,我连忙上前问道:“奶奶,这里的变化怎么会这么大呀?我都要不认识这里了,。”奶奶笑着说:“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好哇!给我们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耕田都用了机器,不再用一些牛、马了。而且,现在农民种田不但不用交钱了,反而还有补贴。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层小楼,生活水平也改善了,以前吃的馒头咸菜都已经离开了饭桌,现在我们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豆制品,我们老年人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听了奶奶的话,我感觉中国共产党真好啊,为农民带来那么多的好处,以后爷爷奶奶再也不用过贫苦的日子了,也不用再受苦受累了,想到这里我非常的开心,呵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过了几天我们回家了,我回想起奶奶说过的话,心想热乎乎地:我暗暗的跟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9.加深对党的认识 篇九

2009年11月13日,我班荣幸地邀请了涤非师兄向我们讲述有关入党的流程以及他对党的认识,观看了涤非师兄入党的一系列活动照片,见证了师兄们的一路成长的过程,不仅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党的认识,端正了入党动机,还更加坚定了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我好羡慕师兄他们可以参加那么多有趣的活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和自己的不足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我想在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我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我,在芦荡的一路撒谎能够,我会不断的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大学,一名优秀的党员。

(二)明白怎样争取早日入党

1.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者的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有些人是想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荣;有的认为党的政策好,让自己富起来;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得到提拔重用。

以前我对党都不太了解,只知道有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党员,我们的老师,还有些干部。后来,随着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明白一般人是入不了党的,单元的要求和素质都很高,积极进取的,有上进心的人才有机会,党组织是一个优秀的,先进的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和完善自我。所以,我主动向党组织要求入党,决心通过不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2.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的标准

通过学习知道,我明白入党的条件,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决不能降低标准和另立标准;要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持之以恒,逐步达到党章规定的标准,早日加入党的组织;认真对照党员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哪些方面还没有达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去证明自己对入党的决心。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要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上一篇:高中学习小结下一篇:中国象棋初级入门教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