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2024-10-04

公共行政职能问题(共10篇)(共10篇)

1.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篇一

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问题论文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发布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2.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篇二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 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 找到了这个区间, 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 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 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 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 具体地说, 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 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 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 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 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 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 在行政管理学看来, 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 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 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 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 没有了公共关系学, 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 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 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 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 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 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 那么, 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 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 通过努力, 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 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 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 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 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 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 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 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 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 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 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 但是, 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 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 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 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 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 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 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 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 况且, 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 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 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 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 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 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 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 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 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 对于日常教学来讲, 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 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 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 (院) 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 每年给学生开课, 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 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 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 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 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 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 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 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 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 鼓励教材多样化, 不仅采用书本教材, 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 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 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 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 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 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 可以开展案例讨论, 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发布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 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 挖掘学科潜力, 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 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 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现师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 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 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 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 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 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 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 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 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公共关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其所处的地位却很尴尬。本文指出了公共关系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认为其举足轻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其所处之现状, 最后给出了几条可能走出困境的道路。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3) .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 (4) .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 (1) .

[4]阎昭武.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学科建设调查与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5 (3) .

3.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篇三

关键词:行政伦理妥协;价值冲突;价值选择;公共利益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7287(2009)03—0075—04

现代公共行政是一个追求普遍善的领域,围绕其目标形成了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以组织利益及个人利益等为补充的价值谱系。行政伦理妥协作为公共行政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公共行政人员在公共价值追寻过程中,为了维护更高的价值目标,在价值冲突时不得不作出牺牲某些特定行政价值的一种抉择,是对最高善甚或基本善的暂时放弃。在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规范中,行政伦理妥协几乎没有存在的合法性。作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迂回策略选择,行政伦理妥协严重冲击着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信仰。

一、行政伦理妥协缘起考辨

行政伦理妥协是行政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从终极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妥协的存在是由社会矛盾存在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尤其对公共行政系统而言,它是一个运用公权力的领域,行政活动与其他主体的行为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要调解的利益也更复杂。

1.行政价值目标的多层次性

公共行政人员多元的价值追寻源于其角色的多样化。公共行政人员活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两种相异的角色。在私人生活领域扮演的是功利性的角色,以追求效应和实际利益为目标;在公共行政领域扮演的是表现性的角色,旨在倡导社会制度与秩序,彰显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即使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公共行政人员同时既是公众的受托者,也是组织的成员。每一个角色都同时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作为角色承担者无法推卸的责任。多元的角色扮演使得公共行政人员在价值追求中出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公共利益负责还是对公共组织负责;忠于本位职责还是社会职责;维护个人正当权益还是公共利益。通常情境下,这些价值目标都是善的,它们的指向是一致的。假使行政人员有能力同时履行不同的职责,抑或这些职责之间相互兼容,那么即使价值多元也不会引起价值的冲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往往无力同时履行这些职责,所追求的价值也时常不能兼容,公共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总是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暂时放弃一些价值目标。特别是在某些时候,公共行政人员也认为自己不得不采取违背职责的行为。就目标善的层次性而言,被妥协的价值往往比所选择的那些价值目标来得更高,受益面也更大,这正是行政伦理妥协择小善弃大善甚至趋恶避善的内涵。

2.政策资源贫乏对价值追求的束缚

政策适用范围包括对不同群体、阶层、个体的利益冲突的协调;对不同群体、阶层、个体的利益区分;也包括对内外事务、突发和偶发事件的处理。政策本身是为了追求新利益、实现公共目标,并对不同政策目标的不同利益进行区分、协调。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政策总是表现为对既得利益者和利益争夺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总是反对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而利益追求者通常都支持对现存利益结构的调整,希望借此增加利益存量。政策目标的实现以政策资源为基础和前提,权威资源、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等政策资源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资源的丰富程度不仅构成了行政人员所能企及的行政价值的外部条件,还影响着对利益受损者的补偿。由于资源和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公共行政人员所追求的公共利益通常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而对少数的受损者无法给予充分的补偿,致使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总是有些群体获利而另一群体的利益蒙受损失。因此,当政策资源不足以顾及普通大众时,必然会面临着对少数群体的利益放逐,使他们承担着社会进步的代价。

3.追求目标的善而不得不采取必要恶的手段

目的与手段是互为规定、相互融通的整体。目的内在要求有相应的手段,而手段只有从目的中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在现实的场域中,手段与目的之组合关系有4种:目的善手段善;目的恶手段恶;目的善手段恶;目的恶手段善。关于后两者,目的决定论和手段决定论有着不同的见解。目的决定论坚持目的是终极的,为实现目的可以不考虑手段正当与否,而手段决定论者则认为目的是不断变动的,目的不但不能证明手段,反而可能因为手段而改变目的之属性。然而,不论是目的决定论还是手段决定论都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绝对化、孤立化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都只不过是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因此,目的也只不过是实现更高目的的手段。理想的行政选择应是以善的手段谋求善的目的之实现。手段选择的善有两个基本依据:终极价值的目的性与现实效用性,即手段的选择应该符合效用性和道德性统一的原则。手段不仅应当是有效的,而且应当是善的,不仅应当有利于当下直接目的的实现,还要有利于长远乃至终极目的的实现。

然而,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行政人员难以总能从备选的善的手段中择其一以实现目标,有时甚至只有采取必要恶的手段才能保证善的目的的实现。第一种情形如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只能采取以恶制恶的方式对它进行规制;第二种如行政处罚,备选的手段都是恶的,为避免行为的放任而导致更大的恶果,只能选择必要的最小的恶作为手段。上述两种情景所运用的手段似乎都是恶的,然而对手段的评判必须与目的相连,绝不能孤立地裁决。公正或正义的规则完全依赖于人们所处的特定的状态和状况,它们的起源和实存归因于它们的严格规范的遵守给公共所带来的那种效用。因此,在特定的情境下,公共行政人员不得不采取必要恶的手段以实现公共利益,当然,这些手段只能是暂时性的、策略性的。

二、伦理妥协对行政系统的冲击

对公共利益的追寻是公共行政领域存在的合法性前提,也是公共行政从业者体现其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行政伦理妥协作为公共行政人员“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确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但对至高之善的暂时放弃,却真切地威胁到行政系统的运行。伦理妥协作为一种自由裁量的行为,若处理不当,则存在着向低处堕落的风险。

1.威胁行政系统的良性运行

社会分化出专门的行政管理系统,表明行政管理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有其特有的、预先被规定的功能,这就是社会对行政管理的合理期待。权力的委托转让,不仅以相应的监督为条件,亦以相应的期待为前提。一方面,公民通过委托授权,期待公共行政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维持社会的良序,使民众过上公平、自由、人道的生活。另一方面,组织

为了有效发挥自身的功能,要求成员有组织性、忠于职守,经由行政活动,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组织的期待,提升公众对行政组织的认同。就行政人员自身而言,当他们选择公共行政作为自身职业时就隐含着一个逻辑前提:承诺对委托人负责,切实维护公众的权益,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共行政人员自身的期待,无一把伦理妥协纳入其行为选择的范畴。行政活动总是力求最高之善,然而在行政价值抉择的现实困境面前,行政人员不得不放弃特定的价值目标,弃大善择小善,甚至避善趋恶,这是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理想背道而驰的。虽然这种抉择有其客观的合理性,但总是难以让利益相关者认同,致使行政人员产生心理矛盾。当其历经艰辛努力追寻的结果连自己都难以接受时,就可能产生角色失败感,威胁行政系统的正常运行。

2.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探讨事物之所以具有“正当性”的“基础”或其“来源”问题。政府合法性问题也就是“政府正当性的基础或来源”问题。任何政治统治的存在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其基础一般包括意识形态、制度规则和有效性3个方面。我国近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显示,意识形态在维持国家的合法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传统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解释能力日衰,而新的意识形态尚处于建构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制度规范和有效性程度对维持和提升其合法性就愈发重要。在市场经济发达、公民社会崛起的现代社会,彰显公共性、承担公共责任、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政府获取合法性的优先选择。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求证自我价值的过程,政府必须通过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来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果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不能满足社会与公民的社会需求,或者说不能根据社会与公民对政府的需求来确定自身的价值选择,那么,即使它是合法的政府,也同样会面临生存危机。行政伦理妥协的择小善弃大善、趋恶避善的行为选择无疑都与公众的期待相背离,致使公众对其信任度下降。合法性作为公众对政府的主观性感受与潜在心理预期,信任的危机就是合法性的危机。缺乏合法性的政府是无力的政府,这样的政府的政策执行势必是低效的。

3.存在向低处堕落的潜在风险

行政伦理妥协作为公共行政活动中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即使其有着充足的理由,亦仍非一种满意的决定。行政主体在作出伦理妥协的决定时就意味着在相互冲突的伦理准则间进行了选择,在实现了某种行政价值目标的同时也牺牲了其他的价值目标。在抉择时如何对价值目标进行优先排序,更多地体现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自由裁量作为一种非羁束性行政行为,其行为的选择主要源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个体自觉。一个行政人员需要“一些基准尺度,将那些进入他的行政活动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的且经常是冲突的对抗性价值观联系起来”。法律、法院和被授权的当局都不会给你这些基准尺度,它们在本质上实在是太笼统了。易言之,法律只是为自由裁量行为制定了行为的框架,而公共行政人员享有充分的自主,正是这种自主性使得伦理妥协存在被滥用的风险。行政价值的追求要求公共行政人员作出积极的努力,减少伦理妥协的出现需要公共行政人员的辛苦付出。然而,对于缺乏伦理自主性的公共行政人员而言,伦理妥协为其“懒政”提供了合法的外衣,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权力的失控是腐败的本质所在,但假借伦理妥协的名义而进行的腐败行为却难以界定。行政人员自主性的缺失和监督的困难使得伦理妥协向低处堕落的风险始终存在。

三、行政伦理妥协的超越

伦理冲突是伦理存在的根据,是伦理产生的原因。在伦理冲突发生时,公共行政人员在伦理选择时往往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如果无法解决伦理冲突,合伦理的行为就无法得以切实地实现。然而,行政活动中的伦理妥协所具有的破坏性及其向低处堕落的可能性使得我们必须要超越行政伦理妥协,通过内塑自身、外设条件减少行政伦理妥协的出现。

1.行政价值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

行政生态学认为,任何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都不能只是从行政本身做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易言之。行政价值的追寻都与行政体系所处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环境息息相关,这些外在的环境为行政系统划定了价值追求的疆域。然而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行政活动产生影响的经济水平、价值取向、政治体制等都在不断变化,原有因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的伦理妥协现时不一定仍需要。因此,要以动态的眼光认识行政伦理妥协,根据环境的变化对价值目标作出调整。特别是当原有的阻碍因素已消除时,不应以妥协的价值作为行政活动的目标。当然,环境只是行政价值追求的外在限制,人们在尊重客观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给行政价值追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防止虚假的价值冲突

公共行政活动的目标通常是多层次的,这些目标有些是兼容的,有些是相斥的。明显的兼容和相斥的价值目标对行政人员而言都不难选择,关键在于如何处理那些貌似相斥但事实上是相容的价值目标,如民主和稳定,它们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可以达致双赢的正和博弈。对这些虚假的冲突,行政伦理妥协丝毫没有存在的合理性。行政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认识,创造条件保证这些价值目标的同时实现。另一种虚假的价值冲突是没有处理好原则和策略之间的关系,致使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孤立地抓住原则的坚定性而忽视了策略的灵活性。在执政过程中,执行者要坚持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变通,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需要而变通政策,使执行的政策能适应实际情况,取得预期效果。原则的坚定性强调行政价值应“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策略的适当变通不仅不会妨碍政策目标的实现,相反,只有坚持灵活性,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不被教条化和僵化,确保价值目标的实现。

3,提高公共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

人是行政活动中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就公共行政人员而言,其个人的素质包括业务能力和伦理境界。业务能力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求公共行政人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行政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成为掌握业务知识与管理科学的“双内行”;公共行政人员的能力包括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和应变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必须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公共行政人员而言至关重要,尤其在面临价值冲突时,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决断的气质和竞争开放的性格显得尤为重要。公共行政人员所具备的业务能力只是其实现行政目标的可能维度,在这可能的基础上究竟能实现哪一层的价值目标,取决于他们的伦理境界。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坐标包括3个主要的向量:其一,行政人员必须建立起对公共利益的信仰;其二,行政人员必须对其执掌的公共权力以及自己的定位有着充分的自觉;其三,行政人员必须确立无私奉献的价值目标。作为一个职业而言,公共行政的特殊性在于从业者必须把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良好的个人素质不但拓展了行政价值的空间,更是超越了行政伦理妥协的内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高兆明,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1.

[3]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晓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9.

[4]万俊人,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35.

[5]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1306(4):81—87.

[6]刘祖云,行政伦理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0-191.

[7]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86.

[8]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5.

4.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篇四

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王仲阳

公共卫生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通过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达到改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公共卫生是全社会的问题, 因而,对其的财政投入需要全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关注,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稳定的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党中央日益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不断加大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促进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然而,社会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却日益恶劣,也使得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急需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探索良策,解决问题。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一、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和功能

(一)、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最简单的定义为“3P”,即Promotion(健康促进)、Prevention(疾病防御)、Protection(健康保护)。

1988年,艾奇逊报告将公共卫生定义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疾病、延长生命、促进健康的科学和技术。”这一概念高度概括了现代公共卫生的基本要素。

这些定义表明:公共卫生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居民健康,研究的重点是整个人群。公共卫生作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其实质是公共政策,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经济学家EyitayoLambo就认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对于公共卫生承担重要责任。(二)公共卫生的功能

公共卫生是通过计划、组织和实施手段,来实现疾病预防、重点人群(儿童、妇女、老人、职业等)保护和健康促进的目标,尤其是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公共卫生通常被认为是政府的职责。

二、目前公共财政在公共卫生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卫生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是唯一的供给者,政府财政的介入保证了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功能的实现。近年来,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投入虽然逐年增加,可公共卫生服务的质与量却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仍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应有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产生的效率较低

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其优点是稳定性高,交易成本低和方便质量控制,但由于公共卫生资源的配臵不合理,通常情况城市的财政收入水平都会高于农村,城市公共卫生机构员工的收入、技术、设备普遍高于农村公共卫生机构,从而导致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缺乏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而且,责任有时不到位,使员工缺乏主动服务的动机,于是出现了财政高投入,产生的效率低的现象。

(二)、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方式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直接以计划性财政拨款形式向供给方进行投资,这是公共卫生机构获取费用的主要渠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人们的生活环境却日益恶劣,对公共卫生的服务要求也日益增多,如果我国政府对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仍是采用这种方式,我国的财政预算不但不科学,而且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我国的公共卫生财政必须重新布局,抓住公共卫生发展的特点,不断完善其投入方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政府财政投入的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支出在公共卫生费用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地方财政的支出比重却逐年上升,而且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补助,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机构的投入相对薄弱,造成了 公共卫生资本存量逐年萎缩。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的医疗卫生费用也跟着飞速上涨,许多地方医疗机构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超过了实际需求,而对疾病的预防、检测所需的经费却相对不足,导致了公共卫生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无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疾病。如2003年的“非典”,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技术落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薄弱和应急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政府财政投入的区域结构不合理

1、公共卫生费用支出偏重城市。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偏重城市,资金、设备、医务人员有80%以上都投入了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医院。大城市的一些高、精、尖医疗设备的占有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县以下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许多乡村卫生机构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设备。据测算,1993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到全国卫生总费用的34.9%,1998年为24.9%,而2000年仅为22.5%。7年里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近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

2、公共卫生费用支出东高西低。公共卫生费用的支出结构失衡还表现在地区失衡。不同地区卫生资源配臵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的医院数、医院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占全国的比重,均大于其总人数占全国的比重。相反,西部地区却低于其总人口数比重6个百分点。由于我国卫生事业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调剂的比重很小。因此,地方财力决定了地方财政支持卫生事业的能力。而地方经济实力是地方财政能力的决定因素。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拉大,加剧了地区间卫生支出的失衡。而且,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下降带有明显的累退行,经济越穷的省份,政府卫生支出下降越快。

三、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重要性、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精神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地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也应加大公共卫生投入的力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从全球范围来看,实践经验表明,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影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合理的投入并有效地利用可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系统的改善健康、增加反应能力和筹资公平性三大目标的观点来衡量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少应包括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公平性、效率、质量和可持续等方面。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效地防治如“非典”、“甲流”等传染病及其它疾病,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低收入人群因经济原因而无法就医或是因医致贫的局面,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为全面健康创造了有力条件。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重要性,但财政投入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健康状况为依据,加以合理控制,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地和谐发展。

四、更好的发挥政府财政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加快卫生立法,建立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由于公共卫生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且卫生改革比较复杂,因此,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政策。这要求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卫生经济政策,为加大公共卫生事业财政投入提供法律保障。

(二)、发挥财政的主导作用

1、确定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主导地位。我国政府应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财政应当加大对具有纯公共品性质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保健、特困医疗救助、食品药品安全和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卫生检疫、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投入。

2、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政府应建立以财政预算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红十字会、民间团体、个人捐赠、国外贷款等为补充渠道的筹资机制。

(三)、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

1、合理分担卫生事权,界定各级政府投入责任。首先,要明确中央政府在公共卫生投入中应承担的主要职责,包括:对于公共卫生,如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等大部分应当由中央予以承 担,筹资以中央财政为主;全国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健康教育以及支持重大的基础性医学科研活动;重大卫生项目、卫生专项计划、设施的基本建设费用等;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卫生经费补助。其次,省级政府承担的卫生投入职责包括:地方性疾病预防,公共营养服务,尤其是危害严重的地方性疾病和传染病,如麻风、克山病等;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疾病控制,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适当扩大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的行政授权,独立收集、披露公共卫生信息,处理相关事务。最后,县级政府的公共卫生事权主要包括:承担本地区范围内的疾病控制、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的职责,负责乡镇卫生院的日常经费保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常见病和多发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对经济贫困群体进行医疗救助。

2、规范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以解决地区间卫生资源配臵不均衡的问题,缩小城乡间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别。这要求落实落后地区公共卫生的经费来源,同时确保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的初级医疗保障。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以实现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间基本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省级财政则应把卫生事业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提高农村的投入比例。

(四)、提高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效率。

1、财政投入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保健。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同样的资金投入到疾病预防领域,比投入疾病治疗领域会产生更大的效益。预防保健投入低,效益显著,应成为公共卫生投入的重点。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医学领域的科研应注重预防。财政部应安排转项支出进行全民健康教育,并提高防治防疫费在整个卫生事业费中的比重

2、财政投入的重点转向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居民就医的主要任务,财政应加大对这些机构的经费支持力度,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在城市,要加快发展社区医院;在农村,要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站点的建设,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和卫生从业队伍的建设,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效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5.公共行政学考试 篇五

一、你感兴趣的一个管理学流派,代表人物,理论著作,优缺点.答:

1、管理学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是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的管理学派。

2、代表人物,理论著作:(Peter F·Drucker,1909—2005)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3]

(Ernest Dale,1914~),主要著作有《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1960年,与林德尔·厄威克合著)、《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3:优缺点:3.1优点:经验主义学派批评了传统管理学派不假思索地采取偏重于狭窄的归纳法的实证主义,从管理学者自己作为行动主义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立场,在复杂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形成和再造管理的未来。其次充分肯定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把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一起列为了管理的目标。

3.2缺点:经验主义学派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而无经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

一、书中有答案,题目未知(30分)

二、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分析金融风暴。

答:在这里我们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为例进行分析。

1、金融风暴与市场失灵

经济自由主义的原则是:“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其理论的核心是市场的价格机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能不能接受,市场不是万能的。

在美国,货币超发,次贷大行其道,次贷的违约率高,风险大,其实商业银行是有察觉的,可是为了 追逐利益,他们不得不去做这个业务。可是,风险终究还是有的,商业银行当然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想出了另外的解决方法,资产证券化,于是,投行也被引上了这条随时可能沉没的船。当然,商业银行拉上投行是来分担风险,我们说市场可以分担风险,可是前提是人们知道风险是什么,由于人们疯狂的追逐利润,疯狂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使市场早就不知道该如何给资产定价了,如果不知道如何定价,当然也就无法分担风险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了。所以说,本次金融危机,市场失灵是有份的。

2、二.金融风暴与政府失灵

那么,在宏观方面操控经济的政府呢,有没有失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首先说,美国银行放出如此多的次级贷款。美国政府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可是,他们的做法却违背了市场规律,搞乱了市场秩序,才导致了次级房贷的数额如此巨

大。其次,美国政府为了稳定资本市场,保持经济发展而多次非常规降息,到了2004年,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由宽松转为紧缩,两年时间内连续17次加息,最终点燃了金融危机。析以上的政府行为,美国联邦没有对经济运行撇开不管,而是运用了自己的权利对其进行干预和管理,也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抑制通胀与失业,可是结果呢,还是发生了次贷危机!所以,我们说,本次金融危机,也反映了政府失灵。

3、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本次金融危机,并非只是市场或者政府的单个出现了问题,而是两者都出现了问题。如果再回答一次本次金融危机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我看两者都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争来争去,不管你是哪一派的支持者,你都必须承认,市场或者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四、对大部制进行评价。答:

1、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优点:2.1、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门体制,或叫“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2、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做到统筹规划、总揽全局、法治保障等等有机结合。大部门体制可以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并有效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

2.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的政府机构设置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行政力量过度干预市场运作,同时也阻碍市场秩序的合法化,而且在组织层面上还不断要求设立越来越多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办事机构,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和组织协调的难度加大。

2.4、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行政审批权过多过滥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滋生地。大部门体制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减少政府机构,从而将从根本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一些部门权钱交易的机会。这对限制公共权力的使用范围,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防止腐败的大面积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缺点:3.1大部对于限制无所不在又有泛滥倾向的行政权很难发挥作用。

因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集中和统一权力,而不是分立和分散权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以前多个部门行使的权力集中和统一到一个部门中去。比如说,设立一个大的“交通运输部”,将对航空、铁路、公路甚至海运的管理权集中在一个部门。这种权力的集中和统一对于规限权力不仅毫无裨益,而且还有很大的副作

用。本来,分散的航空、铁路、公路、海运部门之间还因为利益不同会有一定程度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常常会让消费者受益。但合并之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这种竞争将不复存在,权力将变得强悍而难以制约。3.2大部制无法规避高效率的必然副作用。

尽管效率是一个衡量行政体制运作的指标,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假如只关注效率,似乎应该设立一个由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对所有事务进行决策的体制,因为它不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但是,这样的体制难逃暴君统治式的厄运。

说到这里,应当指出,部门间的职能交叉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试图将职能划分得一清二楚恐怕是徒劳的。重要的是,确立一种职能交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当一个涉及多种职能的问题出现时,各个部门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之。

五、什么是行政合法行为?

答:答案在课本第409页。

6.公共行政学论文 篇六

摘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之久,为了跟随时代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久而久之,人类不惜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达到利己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污染;行政管理

一、国外有效区域综合治理的举措

制度背景、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各国在实践中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跨域环境污染治理策略。对我国跨域环境治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安排,除了了解我国的现状及根源之外,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地方政府跨域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西澳大利亚

政府在区域综合治理的执行中做出了一些关键决定。首先,执行需要通过对现有机构的各种政策和行动加以协调才能展开。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小型秘书处来推进所期望的协调。第三,应该建立优先权。西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体制安排不需要过于复杂,最好利用现有能力安排出更多的管理人员,因此不需要建立新的立法和行政机构。这种协调机制就产生了综合流域管理协调小组,后来由一个称为流域管理办公室的小型秘书处为该小组服务,并且也建立了由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组成的技术顾问小组,以便与社区流域小组沟通交流并行工作。

(二)法国

多方参与是法国的环境污染跨域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法国强调多方参与,以增强管理的民主化、科学性与透明度。各级流域机构中除了中央及地方代表外,还吸纳用水者、相关专家等作为其组成成员,如《水法》规定:“应当由国家代表建立一个地方水委员会,以便起草、修正和监督水开发和管理规划的执行。此外,在地方政府的职责问题上,规定:“在每个流域,流域委员会总部所在地的地方行政首长应当指导和协调在该地区国家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方面的政策,以便促进该地区相关部门和地区对中央权利下放后工作的连贯性和协调统一。”

二、实现区域综合治理联动解决环境危机

(一)草拟京津冀环境行政立法,有法可依

现如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环境法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发生了显著的变革,传统的环境行政法律关系在主体、客体、内容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以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为基础的环境行政责任制度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完善。我们本着三方联动的.理念共同解决环境恶化,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加强环保团队的联动建设,引进三方高端技术人才,深入实地考察,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加大执法力度,打击某些偷排企业,揭发“捉迷藏”把戏,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京津冀环境行政协调工作机制

法国环境法典规定:“为履行其职责,生活质量部长,必要时,可以求助于其他部长领导下的部门和机构。”环境行政协助是我国环境行政权一体化的要求。随着环境法的日益完善和发展,纳入环境法的管理对象越来越庞杂,环境管理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精巧、细密,职能越来越独立,但环境要素是一体的,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这就需要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更加体现一体化的要求,行政体制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大系统。行政体系内部给机构实体只是一种分工协作的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各机构的总体目标、总体利益是一致的。必须依法建立行政协助关系,并保证行政协助的方便性、目的性、灵活性。

(三)完善环境行政机制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之久,为了跟随时代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久而久之,人类不惜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达到利己的目的。环境并不像我们当年所想的那么坚不可摧,她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为此,全人类应该尽早弥补曾经的过失,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延续生命,坚定不移地一起去保护她!当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世界上的资源已不再充足,正在找寻合适的方案。我国也不例外,针对重度环境污染的京津冀等地区,以“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为导向,鼓励民众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经营绿色生活、营造美好氛围,谱写两市一省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新公共管理: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金太军国外社会科学-09-15247

7.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篇七

1 公共行政的精神的涵义

在本书中,作者弗雷德里克森并未给出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个确切、完整的定义。但通读此书就会发现,作者通篇其实就是在对公共行政的精神下一个最为完整的、翔实的定义。作者写道:“公共行政的精神意味着对于公共服务的召唤及有效管理公共组织的一种深厚、持久的承诺”“公共行政精神反映着公共行政官员的行为及引导其行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念”“公共行政的精神是建立在对所有公民的乐善好施的道德基础之上的。”总的来说,公共行政的精神就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和灵魂,是关于公共行政的目的、价值标准等根本理念的规范性的认识。这一概念包括2个层次,即公民和公务人员,分别对应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所应具有的精神及公务人员在公共行政中所应具备的精神则如果我们从西方政治哲学的语境下讨论公共行政的精神则不难发现,公共行政的精神其实就是关于公共行政的正义理论。

作为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人物,虽然该运动已过去30年,但弗雷德里克森仍继续大力疾呼公共行政的公平性,认为公共行政的价值标准应为效率、经济和公平这三大支柱;他尤其突出强调公平性,认为:“公共行政不仅仅要致力于效率和经济,而且要致力于社会的公平。”新公共行政学与传统行政学的区别主要在此,但又不止于此。正如有学者所言:“新公共行政学的‘效率’概念也区别于传统的‘机械效率观’,是一种‘社会效率观’,重视公共目的的达成。”在书中,弗雷克里克森再次强调公共行政的目的指向是公共利益,认为“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认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公共利益,公共行政所要追求的正是这样的利益”。正如有学者所言:“公共管理的软件核心——即价值核心是公共利益观。”

2 公共行政精神在美国的实现

对应前述关于公共行政精神这一概念的公民与公务人员2个层次,作者认为,欲使公共行政的精神在美国实现,必须针对这2个层次分别加以努力。

第一,在公民层次,作者呼吁应培养新公民,使其具备公民精神。这种公民精神不仅仅是参与集体生活,它“从直接参与集体的公共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个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这种公民精神已经超越了政府,它是一种公共的精神。”作者在书中十分推崇古雅典、古罗马时期的高公民精神,认为大量关心自身和他人利益并能积极参与公共行政的现代公民,即一种“高公民精神”的公民,是实现公共行政精神的必要条件。而这种高公民精神的特征是“对与其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非常敏感”,表现为“公民友爱”。归结到底,作者所称的高公民精神其实类似于高公民参与,作者主张扩大在政治、行政事务中的公民参与,通过类似于“训政”的途径培养公民精神,最终促进公共行政精神的实现。

第二,在公务人员层次,公务人员作为公民应先具备基本的公民精神,与此同时更应该树立以下两个方面的公共行政的精神。一是理解、相信美国政体价值的爱国主义。作者认为,“人们投身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种爱国主义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能使公务人员践行良好的公共行政。二是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广泛的乐善好施的意识。作者认为:“乐善好施是民主政治绝对不可缺少的”“既然我们政府的目的是把政体的价值扩展到所有公民身上并保护每一位公民,那么,乐善好施就是这个目的的必要条件。”两个方面的公共行政的精神总结起来看,正如作者所言:“公共服务的模式——爱国主义(热爱政体的价值)和行动上的乐善好施(热爱他人)的结合体。”美国公共服务中基本的道德责任也在于此,是一种“乐善好施的爱国主义,一种对美国人民无限的爱,以及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权利必须受到保护的规则”。

在详细探讨2个层次的公共行政精神的同时,作者也进一步论述了实现这些精神的途径,包括以下2点。

(1)教育和训练。作者认为“教育和训练是政府、职业界和大学试图用来提升道德能力的两种最重要的现代技术”。它具备可行性和一定的效果:“通过教育、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改善公共行政人员道德水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作者使用古埃及的例子说明了教育制度对于促进公共行政的作用,继而从反面详细论述了在二战中屠杀犹太人的任务上,德国和丹麦行政官员的不同反应:德国官员忠实地执行了上级的命令,屠杀了大量的犹太人;而丹麦官员则没有服从上级的命令,甚至不惜丢掉职位。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是爱国主义本身还可以细分,它与具体的道德责任是相关的。是不管不顾地服从领袖意志,还是倡导对国家民主价值的高度承诺和对人民的真诚热爱?毫无疑问,作者推崇的是后者。在公共行政中,对国家民主价值的高度承诺和对人民的真诚热爱远高于对领袖意志的绝对服从。

(2)加强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行政改革的蓝本或多或少地都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强调企业化、小而精的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如今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公共行政与管理理论。“行政改革的潮流是世界性的”。作者也认为,在新公共管理时代,“强调公共行政在改善政府组织和其他所有的公共组织的管理方面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似乎是不合时宜的”。但这恰恰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所在。作者之所以强调加强政府的作用,其逻辑是在不同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人们是有差异的;由于环境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善恶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在美国,公共部门的人员一般的道德标准要高于私营部门的人员,这带来公共部门人员的道德素质一般也高于私营部门人员。与此同时,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化政府和民营化会加剧腐败。作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广泛存在的腐败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并提升政府的能力。作者评论道:“在早期的运用中,腐败的减少是通过提高政府的能力和减少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弱化行政的能力……产生的结果是腐败的增加,而不是腐败的减少”。当然,这只是一些建议性的观点,关于道德的观点本身难以验证。正如作者所言:“这并不意味着道德的真理和人类的价值通过经验可以得到验证。它们是不能验证的。”

3 对中国的启示

弗雷德里克森洋洋洒洒论述的公共行政的精神主要是针对美国的情况而提出的。联想到众多西方理论在其他国家遭遇的本土化困境,我们有必要思考弗氏的这一理论到底适不适合中国?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的国情存在巨大的差异:①文化传统:美国是以新教伦理为主的个人主义传统;中国则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集体主义价值观。②政治制度:美国是多党制、多元民主制;中国则是“一对多”政体。③公务员制度:美国是“两官分途”,常务官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则“讲政治”。④官员晋升制度:美国是对下负责,民众选举,因此更加强调、重视民意;中国则是对上负责,出现所谓“晋升锦标赛”。⑤约束机制不同:美国公务员受到相对严格的行为约束机制的制约;相比较来说,中国公务员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且不可置信。⑥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美国是前者弱小后者强大;中国则正好相反,政社关系严重失衡。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虽然症状类似,但发病原因不同,因此药方也不同。既然中美两国国情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即使两国普遍存在着公共行政过程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也绝不意味着病症的原因和机理类似,因此所开出的药方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弗雷德里克森针对美国政治开出的药方可能并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

笔者认为,理想意义上的行政发展分3个阶段,三者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换句话说,要达到第三阶段,即具有良好公共精神的行政,必须先达到第二个阶段,即廉洁的行政。

美国正处于这一关系的第二个阶段,即较清廉的行政;而中国则处于腐败泛化行政的阶段。弗雷德里克森开出的药方是针对美国的情况,因此并不适合中国。中国当前的要务是实现廉洁的行政。而要实现廉洁行政,必须减少腐败。关于腐败的原因,除了理念因素之外,主要是制度上的缺失,换句话说,官员之所以腐败,主要原因在于受到的约束不够,或者不可置信。而要建立起全面的、可置信的反腐败制度,综合人类发展至今各国的经验来看,必须建立法治政府、阳光政府,使行政权具有透明性,置于完善的法制监督之下。正如美国著名联邦大法官布兰代斯所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

要达到这一目标困难重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离不开政治体制的巨大变革。而在现阶段的中国,事实上并不存在进行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成就使得改革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特殊利益集团的巨大阻挠使得改革的供给不足。中国改革的均衡点一直处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改革,一些必要的工作仍然必须去做。在现阶段,问题的关键已经转变为如何在现有宏观体制下,进行适当的、必要的、可行的改革,从而使得公共行政的精神在国家机关得到部分实现。

如果不谈宏大的政治体制改革,一些必要的工作还是可以进行的。在理念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员“保先”教育;公务人员的道德建设等。在制度上:进行必要的行政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行政改革的一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推进决策机制改革,创新政府决策形式,加强政府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保障政策目标群体的相关利益不受损害。②推进行政程序科学化进程,出台《行政程序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程序。③完善行政责任制度,发挥行政责任正反2个方向的作用。④适当推进行政伦理立法,可以考虑将稳定的、相对成熟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避“党纪大于国法”的现象。⑤引进现代行政方法和技术,例如行政一站式服务、网络化政府和电子政务等。

但是笔者认为,口号喊得再响,根本还在于落实;道德手段、伦理手段再丰富多彩,根本还在于制度建设。正如制度主义者所认为的,利益、文化甚至道德都是由制度加以塑造的,因此完善制度才是根本出路。但与此同时,良好的制度必须与一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相匹配,正如帕特南所言:“费尽心血的(制度)设计并不能保证有好的绩效。”现实中,许多制度之所以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情况,例如华盛顿共识下的拉美,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行政制度,实现由腐败泛化的公共行政到廉洁的行政进而到具备公共精神的行政将是我们的奋斗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毛寿龙.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7]丁煌.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和统一——评现代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J].中国行政管理,1998(12).

[8]张成福.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对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J].学术论坛,1995(5).

[9]张传叶.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塑造[J].沈阳大学学报,2010(2).

[10]黄勇辉.转型期公共行政精神的重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

[11]周志忍.“以德为先”导向的实践难题[J].人民论坛,2011(9).

8.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篇八

关键词:行政权;公行政他治;私行政自治;民主

私行政所对应的是公行政,行政法上的行政即公行政,公共行政他治是国家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集中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私行政自治是公共行政他治的相对概念,包括非国家的企业、社会组织等自我管理。私行政之研究属于私法,主要是民法体系的研究范围。

一、公行政他治和私行政自治区别

(一)主体区别

私行政自治的主体是具有私行政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这些主体不应有公共行政管理的职能,如律师协会,虽不是行政机关,但由于具有公共管理的职能,行使的并非私行政权力,而应归于公行政的主体中。不能单以主体性质来判断是公行政还是私行政,而应该从行为的性质来判断。我们所说的私行政自治,应该是限定在私行政主体行使私行政行为的场合。私行政自治的主体也并不是绝对自治,其受到国家机器的规范及调控。

而公共行政他治,政府占据绝对主导,与非官方组织,行使由人们共同让渡出的公共事务管理权力。

(二)权力来源

对于公行政的主体来说,其行政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规定,少数具有行政管理权能的非政府组织,其公权力也一般是由法律直接授权或者由行政机关的委托。公共行政他治的权力来源的法理依据是公行政权的一部分留给政府,是人们出于对安全、自由需要,才缔结契约放弃一部分自然权利,但政府权力存在的同时,人们依然享有“不可能转让的人的自然权利”,人们因为出于更加自由的而创造了权力,然而,行政权又反过来破坏人们的自由,因此我们需要在国家权力中加入公行政他治的空间来保护自身的权利。

而对于私行政主体,其自治权一般来自于主体内部成员的契约。如为了防止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等相互损害的行为,同时有效抵制来自外部特别是国家权力不当干预,企业通过内部契约联合起来,以行业协会集体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谋求共同发展。

(三)表现形式

私行政自治的主体,其必然是自治的。自治是因为法律认可、行政机关许可其是自律的团体,外部的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对其内部如何运作不加干涉,交由其内部的权力机构制定章程,行使管理权;自主是因为私行政的主体的领导人和行政班子也是按照内部章程选任的,外部权力也是无权干涉的。私行政自治类似于公司的自治,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外部表现形式,即是私行政主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不受其他公法人和私法人的干涉,具有独立的人格;内部表现形式,即是私行政主体具有通过权利机构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和自由。

而公共行政他治只是在特定的权力空间给予公民参与直接管理,更多表现为监督,其参与及监督途径都是由国家加以规范化,在公共行政权领域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二、公共行政他治与私行政的联系

(一)将公共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联系起来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增加,国家和政府机构的行政权范围不断扩大,现在有些行政机构的权力超越了社会所需行政权的限度,偏离行政权的行使目的,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行政权运行的不合法。行政权运行不合法包括主体违法、内容违法、程序违法、依据违法四类。其中就具体包括行政超越职权、行政滥用职权等违法问题,采用公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有利于行政权的合法行使。第二,行政腐败。行政腐败概指一切不正当地运用行政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最常见的行政权腐败行为时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如果加强公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不仅克服这种弊端,切实保护个人的权力和自由,还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体的民主法治意识,促使其通过自觉行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二)公共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联系起来的意义

公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公行政他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治的一种,是国家权力机关给群体或集体性的组织更多的权力,与私行政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国家权力的失控,保障社会权力关系的平衡和互补,而限制公行政,制约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合法地行使国家权力,是法治的真正的精髓和实质,所以推进公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也有助于加强中国社会法治的发展。

现代法治国家又称自由主义法治国家,其核心观念就在于“法律之下的自由”,每个人都能够在现存的法定权利及义务的框架下,享有自行决定其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法律与国家、政府之间,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的权力,这是我们所说的公行政他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律与人民之间,运用法律合理的分配利益,法律与社会之间运用法律确保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权力和权利的侵犯,这是我们说的私行政自治的重要方面,所以法治是一种在法律管束住了国家权力以后,使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或者组织与组织之间得到合理配置的状态,让公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现在公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做的有些不足,在行政他治上,有些国家机关实行的仍是完全自治,有些因为行政权力过大甚至带有强制的色彩,所以将公行政的有些权力交由他人自治,会更民主。在私行政自治方面,社会组织目前显得过于弱小,尚未形成相对应国家的独立的社会力量,做到真正的自治很难,起到一种制衡作用更难。综上所述,要完善我国的行政法机制,要将公行政他治与私行政自治相结合,在行政权内部将行政权的有些权力“外放”形成一种相对应的自我控制的机制,在行政权外部扩大行政权的参与范围,并且摒弃掉全能政府的做派,做到私行政领域真正的放权于民,使整个国家在一种高效、便捷的深层次民主环境中运行。

参考文献:

[1]姜明安.新行政法:公中有私.私中有公[M].载罗豪才等.软法与协商民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239 页.

[2]沙成录. 试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内在机理与方法论途径[J].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 4) .

[3]何俊青. 西方公共行政发展中的管理主义[J].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 5) .169.

作者简介:

李天宇(1989~),女,辽宁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律硕士。

9.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 篇九

公共行政学

一、单项选择 1.称之为 “人事管理之父” 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欧文)2.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 是(A.威尔逊)3.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 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 《行政之研究》),它标志 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4.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 教学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B. 官僚制理论),因而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 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 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 《公共行政生态学》 于1 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里格斯)。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农业社会)。8.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 工业社会)。9.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农业社会向 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10.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 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 是(C. 《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12.政府为公众眼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C.非赢利性)上 1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 英国)国,后 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1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 府组织形式。1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 制是(C.半总统制)。1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瑞士)。1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D. 自治体地方 政府)体制。1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德国)国的地 方政府。1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 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A. 特殊 型)的行政区。20.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C. 特 殊型)的行政区。21.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 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2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 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 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23.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 英国)2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 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D.2006 年 1 月 1 日)。26.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 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

10.公共行政职能问题 篇十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2000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2.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3.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这事公共行政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4.威尔逊在《性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都主张政治 与行政二分法。5.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6.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7.我国的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这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有特点。

8.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36.在自由资本注意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37.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的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38.政府为公众服务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39.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40.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只能由(政府)进行,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代替政府。(政府)的调查手段主要是制定各种政策。41.政务院),下设35个部门。

42.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改(政务院)为国务院

43.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称为(政府职能)

44.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67.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理论,它弥补了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过分地强调(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而不重视人的不足。

68.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心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社会公平)是核心的概念。69.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70.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71.按工作内容的不同,行政领导者课分为政治领导者、(经济领导者)、文化领导者及其他方面的领导者。

72.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和96.美国在借鉴英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套以(功绩制)为基础的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

97.人事分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职位分类,另一种是(品位分类)。

98.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决定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它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

99.我国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

100.机会均等原则、(公开原则)和择优原则是国家公务员任用制度的主导原则。101.我国公务员制度中规定了公务员调配的三种基本形式是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102.我国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四种。此外,调入行政机关的人员还必须进行(调任培训)。9.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

10.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性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11.被称为“组织路论之父”的是(韦伯)1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13.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法约尔)14.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法乐尔)

15.提吃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16.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17.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8.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是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效率,太重视人际关系。1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要学习行政学”。

20.1876年梁启超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要学习行政学“。

2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2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张金鉴的《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2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一种取向就是管理取向,也就是企业管理取向。它可以分为传统管理取向和(新公共管理)取向

2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取向)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25.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称为(公共行政环境)26.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7.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

28.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

29.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0.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31.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1961年(里格斯)发表的《公共行政生态学》,它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32.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3.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34.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5.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45.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和(民主职能)

46.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称为(行政体制)

4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4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49.内阁制,又称议会制、议会政府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等。它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5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界末期的,是以总统制即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1.半总统制是总统制在(法)国的变形,是由(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

52.委员会制又称会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53.部长会议体制是(前苏联)1946年建立的一种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后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相继采用,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中央政府体制。

54.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55.最典型的自治体方政体制是、(英国)地方政府形式。

56.代女星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地方政府57.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58.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59.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在法律制度上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级人民政府。

60.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取决于公共组织的(职能目标)、职位和职权以及人员划分等诸要素的构成方式。

61.(行政职位)是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62.公共组织结构的纵向结构,是公共组织的(层级)结构。

63.公共组织结构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相结合,有人称之为(复式结构)它是当代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之一。

64.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和分部化的基本问题是处理好以(效率)为重新的层级隶属的程度与部门设置的限度,也就是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是公共组织结构的关键问题。

65.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小)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66.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基层领导者。

73.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政务类行政领导者和(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74.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四种。75.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选任制)。

76.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77.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78.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利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79.行政领导者责任分为政治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80.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适用合格的领导者。81.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的六种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具有身体特点、(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和社会技能等六个方面的特质。

82.美国学者卡特赖特和鲁德在他们的(《团体动力学》)一书中提出了PM型领导模式。83.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倡导系统)模式。这一理论将教导方式结为四种体制,分别是专制独裁式(温和独裁式)协商式领导和(参与式民主领导)。84.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变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式的领导作风、(民主式的领导作风)和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85.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是行为科学家(坦南鲍姆)和(斯密特)于1958年提出,其同事(豪斯)于1971年作了充分和发展。

86.通路一目标模式最早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埃文斯)于1968年说明在何种情境中在什么程度上让下属参与决策的领导行为。87.1973年美国行为学家(弗隆)和(耶顿)运用决策树的行使试图说明在何种情境中在什么程度上让下属参与决策的领导行为。8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曼)于1966年提出,后由赫塞和(布兰查德)发展为情境领导理论。

89.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一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90.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

91.英国为加强对文官考试业务的管理,于1855年成立了(文官委员会),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独立的、智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92.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主要有部外制、(部内制)、折中制和(党统一领导制)。93.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94.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构成的要素有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个要素是人力资源的数量,第二个要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9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103.我国公务员的退休条件包括的内容是年龄条件、(工龄和缴纳退休保险金的年限)以及身体与精神状况。

104.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概括起来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践)。

105.从广义上讲,国家公务员的升降包括(职位)的升降和(级别)的升降。一般意义上的升降,是指国家公务员职位的升降,它包括(晋升)和(降职)两个方面的内容。

106.国家公务员晋升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必须在国家核定的(指数限额)内进行。

107.目前世界上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一般不单独实行某一种单纯的晋升制度,共同的趋势是以(功绩晋升制)为主,同时兼有其他晋升制。

108.国外公务员享受的保险项目,一般包括养老金、残疾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其保险费一般由(政府)和公务员个人共同负担。

109.我国公务员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制度、(福利费制度)探亲制度、(年休假制度)、冬季宿舍取暖补贴制度和(交通补贴制度)等。

110.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直属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等。

111.国家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应当给予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

112.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被称为(机关行政)。

113.机关行政具有机关行政的事务性、机关行政的(综合性)和机关行政的时效性等特征。114.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115.公文有两个方面的效用,第一是现实执行效用,第二是?(历史效用)。公文中的一部分在办理完毕之后能够转化为档案,就是因为它有(历史效用)。

116.对于公文管理,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说,第一要(保密),第二要准确,第三要迅速。117.行政机关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文件资料、电文、手稿、传真、照片、画片、音像制品、技术图纸等,其中(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118.我国的办公自动化起源于20世(70)年代,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却及其迅速。119.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单机操作阶段(数据处理阶段)网络运行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120.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处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层)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层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功能层次构成。12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领导者)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它即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都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122.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集体决

策)和个人决策。

123.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立法机关)进行。

124.(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125.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拟定决策方案)。

126.拟定决策方案分两个阶段,即粗拟阶段和(精心设计)阶段。

127.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延伸的意义上,还应当包括由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128.行政执行具有综合性、(目的性)具体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129.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130.忠实于(决策)使贯彻执行不走样,这是公共行政对行政执行环节的首要要求。131.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15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158.根据法律的规定,形式改变或撤销权的职能是(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

159.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行政检查法》的规定,行政处分共有六类:警号、(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60.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监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61.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分别由(行政监察机关)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存的结构。183.见过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单式预算,从1992年起我国由以往的单式预算开始改按(复试预算)试编,即把全部预算收支按其性质分别编制,分成(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184.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包括中央级决算和(地方决算)。185.经过法定成粗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186.我国国家预算是一定的组织机构执行的。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87.决算审核分析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性审核;另一方面是(技术性)审核。188.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189.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社会成员)。190.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课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我国目前实行的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诉讼中止(诉讼终结与期间)送达等。

214.行政赔偿的具有代表性的规则原则是无过错规则原则、(过错归责原则)以及违法归责原则。

215.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损害的事实以及(违法行为与造成损害的因果关系)。

216.行政赔偿所针对的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物质损害又可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

217.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基本手段(行政程序)和技术方法三个方面。

218.行政基本方法包括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经济方法。

219.行政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

220.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监察监督)与考核奖132.(实施阶段)是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

133.简单、紧急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口头)指挥。

134.层次高、范围广、时空等条件受到限制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书面)指挥。135.根据控制的时须划分,有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36.(确定控制标准)是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137.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138.行政控制过程大体上课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相互接的步骤。139.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老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他们是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140.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称为(行政沟通)。

141.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

进行的沟通是(是正式沟通)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142.(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143.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各级(行政机关)组织进行,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的范围则较为广泛,各级立法机关、(各种党派)社会团体(新闻媒介)或专门的评估机构都可以组织进行。

144.评估总结包括(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工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145.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146.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为头监督主体)。

147.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148.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是指(审判机关)的监督和(监察机关)的监督。

149.监察机关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主要体现为(侦查监督)和(职务犯罪)监督两方面。150.职务犯罪监督包括对贪污贿赂的监督(侵权犯罪监督)和卖职犯罪监督三种。

151.审判机关监察包括行政诉讼的监督(国家赔偿的监督)和形式诉讼的监督等。

152.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153.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称为(事中监督)。

154.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

155.我国法律有许多关于备案的规定,按照接受备案的主体,主要有;(向国务院备案)想国务院各个部门的备案,向地方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备案。

156.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

给予政纪处分和(党的纪律监察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162.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163.行政监察实行双重领导,上级行政监察机关对下级监察机关的领导是全面领导,但以(业务领导)为主。

164.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由(基本职权)和辅助职权两部分构成。前者是行政监察机关职权的核心,反映行政监察机关的性质。165.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行政处分权)四种。166.根据行政监察对象的不同,行政监察机关的行政处分权可以划分为(直接给予行政处分权)和建议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权,167.我国目前设置的审计机关有(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两种。

168.我国审计机关设立了审计机关驻地方派出机构和驻部门派出机构。目前,审计署在地方(18个)城市设立了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169.审计监督主要通过(审查会计账目)和有关财经资料的办法进行,必要时也进行调查活动。

170.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由(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两个司法监督主体构成。171.社会监督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民主权理论)和知情权理论。

172.舆论监督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173.(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174.公共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增长三大职能。

175.在现代社会中,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分配)和政府配置两种。

176.公共财政所承担的(资源配置职能)是为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而存在的。177.实施超额累进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178.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中央对地方实行(转移性支付)制度,调节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179.财政对社会需求进而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节机制主要有两种,即(自动调节机制)和相机调节机制。

180.自动调节机制是利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发展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来调节社会需求的机制。

181.相机调节机制运作在理论上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经济过熟时,选择增收减支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二是在社会需求小于供给、经济萧条时,选择减收增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三是在社会需求与供给大致均衡、经济增长出于待续稳定的状态时,应选择(均衡性)的财政政策,使当年财政收支大体相当,以维持既定的社会供求对比状态,抱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182.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财政将转向双元模式,即(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并存的模式,相应地,在我国的国家预算制度上也将出现(公

就是(复合税制)。

191.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它是国家整个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根据能否在经济上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财政支出课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193.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19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195.按采购方式的公开程度可以将政策采购的方式分为两大类,即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招标性采购是公开性较高的政府采购方式,196.按接受招标人的范围不同,招标性采购又可以分为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和(限制性招标采购),其中,公开招标采购和选择性招标采购属于(竞争性招标采购)。

197.据考,“政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198.在近代英国,(哈林顿)是第一个论及国家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的人。

199.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虽然都属于启蒙思想家,但法治概念也不完全相同。孟德斯鸠注重的是“(法的精神)”卢梭则以(人民主权学说)为核心。

200.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等方面。

201.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规定,大都以概括的语言,划定各机关的职责范围;二是由单行的(实体法)规定某一具体事项由哪一行行政机关管辖。

202.行政立法的一般程序是规划(起草)审查(决定)签署公布和(备案)。

203.对话是行政立法的启动步骤。一般而言,立法规划分为五年规划和(规划)两种。204.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审议,一般通过(国务院常务会与)来进行。

205.行政法规和规章审议通过后,须经行政立法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部门规章由相应的(部门首长)签署;地方政府贵杂货那个由生长、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

206.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207.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08.《立法法》对制定行政法规主要规定的程序是:1立项和起草;2(听取意见);3法规草案的审查4决定;5公布;6刊登。

209.国务院形式立法监督权的工作机构是(国务院法制局)它具有负责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的管理工作,即立法监督工作。

210.行政复议的全面审查原则包括(合法性审查)和适当性审查两个部分。

211.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行政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12.任免法院裁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制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

213.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去素和受理;(一审

惩等。

221.简化行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化(行政工作)。

222.简化工作理论是管理学家(英格森)于1933年提出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称为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23.目标管理方法是美国学者(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224.目标管理反而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225.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行政效率)。226.行政效率概念的行政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机械效率阶段(社会效率阶段)和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阶段。

227.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228.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组织效率)又称决策效率。

229.公共组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出的效率,为管理效率。

230.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处的效率,为(工作效率)亦称机械效率。

231.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平)。

23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233.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主要围绕桑格问题展开,即政府与市场、(政府再造)和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234.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西方发达资本注意国家的行政改革深爱(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同事,也继续影响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235.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哈耶克、老弗里德曼夫妇、小弗里德曼、诺齐克、罗斯巴特、米塞斯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的布坎南和图洛克。其中(哈耶克)(老弗里德曼)和(布坎南)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36.(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二.单选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3.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韦伯)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上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足额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10.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法约尔)

1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法约尔)

12.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1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14.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15.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6.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吃“我国公要学习行政学”。

17.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梁启超,他于1987年在(《论译书》)中提吃“我国公要学习行政学”。

18.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48.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49.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5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5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5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是(决策权力)

5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终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5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55.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内制)类型。

5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吧政党制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82.归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83.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8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8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86.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87.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88.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三、多项选择

1.有些学者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会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3.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4.下列国家实行内阁制的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5.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墨西哥、埃及)6.下列国家实行半总统制的有(葡萄牙、坦桑尼亚、奥地利、芬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7.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议行合一制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8.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9.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民族自治原则、政治原则、有效管理原则、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1.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2.韦伯认为的权力有(传统的权力、魅力的权力、20.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务院分立制度。2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23.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24.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25.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公共行政生态学》)。

26.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27.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梭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28.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29.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梭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会过度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30.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气质(价值观)是在组织文化的核心。

3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政府生态学》)。

3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3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3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3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3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着”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3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

3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事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成的。

3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4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即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4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4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4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经典的(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

4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4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性)的行政区。

4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4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

5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是(英国)

5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5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6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2006年1月1日)。

62.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63.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64.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65.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导决策系统)。66.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67.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68.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69.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事实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70.(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职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71.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

72.非执行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73.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

74.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办厅、国务院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应于批准之日起的(三十)日内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75.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对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日起(三十)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

76.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77.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78.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监察机关)醉酒刑事责任。

79.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给予处分。80.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81.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行政学家有(西蒙、怀特、汤姆森、斯密斯堡)。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科学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X理论时期)4.尊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事由(怀特、魏劳毕、费富纳)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管理对象、组织文化)。

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5.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文化)

6.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7.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它包括的因素有(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管理对象)

8.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组织)

2.政府职能的特点是(普遍性、不可替代性、服务性、系统性、强制性)

3.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4.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5.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6.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造成另一种不公平、政府的低效率、政府成本过高、寻租)

7.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8.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执行国家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9.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改善收入分配、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1.行政体系的特点主要有(历史的继承性、严格的系统性、鲜明的政治性、相对的滞后性、较强的稳定性)

2.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资本主义社

法理性的权力)

3.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4.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社会人理论)

5.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社会人理论)

6.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7.非盈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监督市场、监督政府、中介作用、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8.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委托公共事务、辅导监督、补助、法理性管制)

1.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领导者)

2.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政务类行政领导者、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3.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

4.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利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不受牵制、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5.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6.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奖惩权力、合法权力)

7.美国学者西拉季和毕莱士提主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之外,还应具备(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社会技能)

8.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四分图理论、领导系统模式、领导放个理论、PM型领导模式、领导作风理论)

9.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顿、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10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领导系统模式,这一理论将领导方式归结为(专制独裁式、温和独裁式、协商式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11.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12.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特点的是(层次性、时代性)

13.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1.人事行政的特点可以归结为(法治化、专业化、现代化、职业化)

2.人事行政的专业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3.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德才兼备原则、知人善任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4.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部外制、部

内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

5.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瑞士)、6.人力资源具有的特征主要有(时效性、时代性、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

7.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政治中立、职务常任、人事分类、依法管理)8.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品位分类、职位分类)

9.下列国家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有(英国、法国)11.我国公务员调配的基本形式是(调任、转任、15.按沟通工具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网上沟通)

16.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心理与语言障碍、组织结构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17.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级资源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

18.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反馈体系、民主参与)19.行政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目的、选择评估标准、培训评3.行政方法的特点是(技术性、创新性、民主性、系统性、科学性)

4.行政基本方法包括(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经济方法)

5.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简便性、合法性、完整性、稳定性)

6.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监察监督、考核奖惩)7.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

8.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1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北部的哥哥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或监督的组织类型。

15.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登记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轮换、挂职锻炼)

12.我国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

13.从我国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功绩晋升制、考试晋升制、年资晋升制、越级晋升制、综合晋升制)

14.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

15.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绩、勤、廉、能)

1.机关行政特征包括(机关行政的综合性、机关行政的事务性、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2.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3.机关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发动作用、驱纽作用、效率作用、保障作用、联系作用)4.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作用程序应主义的环节有(计划安排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奖惩教育工作)

5.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的阶段有(单机操作阶段、数据处理阶段、网络运行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6.一般来说,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以下阶段(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1.从抉择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2.从决策的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集体决策,个人决策)

3.决策对象的结构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

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

6.决策方案一般有(积极方案、临时方案、追踪方案、应变方案)

1.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2.行政执行的准备工作用该本着(必要、适当、预防、节约)的原则、即不能准备不足、也不可铺张浪费。

3.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4.行政指挥的方式主要有(书面指挥、口头指挥、会议指挥、现代通讯指挥)

5.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6.根据控制的方式划分,行政控制分为(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7.根据控制的组织机构划分,行政控制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级控制)

8.根据控制的时序划分,有(事先控制、事后控制、直接控制)

9.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效工作效果,他们是(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汇报)

10.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行政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信息、组织绩效)

11.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计划控制、标准控制、程序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

12.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13.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双向沟通、单向沟通)

14.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估人员、评估方案的撰写)

1.行政监督的特点是(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法律地位的独立性、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对象的双重性)2.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

3.社会监督的主体是(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结构、公民个人)

4.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事前监督)

5.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专案调查、现场监督)6.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工作简报、报告、专题报告、临时报告、综合报告)7.一般行政监督中,政府检查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看常见的大致有(全面检查个专题检查、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立法检查和制法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

8.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事先审查、事中审查、事后审查)

9.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行政处分权)

10.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 处置权)

11.国家审计的强制性特点表现在(地位上的强制性、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审计处理上的强制性)

12.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治监督)

13.司法权的特征主要有(终结性、专属性或不可转授性、中立性、服务性、独立性、)14.舆论监督具有监督机关所不具有的特点,它们是(监督方式的公开化、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用、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监督效应的及时性)1.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地方公共预算、中央公共预算)

2.按照公共预算内容的分和程度,公共预算可分为(经费预算、公共投资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子预算。

3.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公共预算可分为(临时预算、正式预算、追加预算)

4.按照公共预算编制范围和预算技术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将公共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复试预算)

5.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政策审核、指标审核、体制审核、技术审核)

6.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7.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符合税制)

8.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律税、配赋税)

9.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10.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11.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确定采购需求、选择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

1.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2.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法定依据的审查、滥用职权的审查、法定程序的审查、法定权限的审查、)

1.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基本手段、行政程序、技术方法)

2.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工作手段)

以分为(地方计划、中央计划、基层计划)9.从行政计划的内容上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社会计划、经济计划、资源计划、国防计划)

10.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是(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总和标杆瞄准)

11.标杆瞄准的流程是(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标杆项目的绩效改造、待续改进)1.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2.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

3.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单位费用测量法、计件费用测量法、人均费用测量法)4.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基本内容的是(经济指标、公平指标)

5.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1.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社会演变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2.政府再造的战略只要有(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顾客战略;将顾客至于驾驶员的位置上、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3.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

4.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四、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5.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其的作用。

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10.行政体制之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换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6.技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7.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8.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9.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20.首长制又称独立只、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2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监督的权力,下级出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22.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23.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4.所谓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5.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6.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7.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2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30.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知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31.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32.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33.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34.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35.机关行政及时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3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37.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8.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适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9.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40.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帽一顶风险。4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有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供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63.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形式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式,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64.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65.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形式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6.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2.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3.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

答:(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构;(9)控制程度。

4、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各自为政;(3)却反全局观念,只顾局部利益。

2.简述分离制的优点个缺陷? 答:分离制的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对公务员的领导和适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

3.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层级制的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非结构性的决策。

43.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

44.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44.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45危机决策是指决策者在自然或认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46.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47.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48.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49.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行进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50.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51.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52.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53.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54.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55.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56.法治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57.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书法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58.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59.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60.国家决策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策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61.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62.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

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67.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68.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69.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70.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的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现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知道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7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72.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73.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称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7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75.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76.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检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77.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78.政府再造是指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79.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的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第一、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第二、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第三、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 第四、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第五、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2.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第一、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

第二、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第三、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第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第五、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1.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亲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 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早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十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1.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答: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2.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3、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个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个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政府干预也必须研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事十分正常的现象。

4、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个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个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家资产的职能。

5、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化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楚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1、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答:(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2.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答:(!)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架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择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区;(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党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3、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政府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1.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完整制的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映灵活。

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

有利于推行决策。

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4.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多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利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5.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答: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换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6.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7.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制度建设方面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8.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答:(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1 行政领导权利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1)合法权利(2)奖惩权力(3)专业只是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2.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

答:(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

3、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适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4、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 答:(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1、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

答:(1)政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2、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3、人事行政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4、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6.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成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1.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答:(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2、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答:(1)发动作用(2)驱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3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答:(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答:(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

4、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答:一是公共行政透明度,即政务公开。二是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5治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法治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对样行(5)以权力制约权力。

6、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

7、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1、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2.简述测定行为城府效率的标准

答:(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3.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

答:(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4.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5.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从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所以,我国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繁重。

2、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那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2.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预算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治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3.简述型带行政体制包含的内容?

答:(1)领导决策系统(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

4、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

5、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撒谎年国际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1、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答: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第二、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第三、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第四、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第五、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2、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第一、综合性;二目的性;第三、具体性;第四强制性;第五、灵活性。

3、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答:第一、忠实决策的原则;第二迅速有力的原则;第三创新灵活的原则;第四计划安排的原则。第五团结写作的原则。

4、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答:(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是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5、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1.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2.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3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答:(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非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2、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度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性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3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1.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答:(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2.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3.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1)以人民权力个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

5.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力救济

.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答:(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既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1、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

答:(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2、简述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的不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爱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3、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

答:(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1.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

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1.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利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主义哪些方面?

答:(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六、论述题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一直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直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1、论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1.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成本过高;政府经济基础是国家共给的财政,而其行政成本很难量化,很难计算,正因为成本与效益分离,往往会出现行政成本过高的现象(2)政府的低效率;由于政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因素、等级制和官僚制、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利益集团等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制定出低质量的公共政策(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资源配置领域,因为信息不完全,政府的配置效率比市场低。所以,一般来讲资源配置由市场完成,而不是由政府进行低效率的配置。(4)寻租;在政府干预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即寻租者为了从政府那里得到某些资源或某领域经营的特许权或开发权,甚至垄断权而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经历进行寻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政府通过强制力进行再分配也可能出现另一种不公平,就是政府利用强制力将夫人的财富转移到穷人的手中,或者将穷人的财富集中在强势集团的手中。

2.、试述经济只能主要职能

答:(1)规模和稳定市场持续,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完全市场之不过是一种理想主义,不完全市场才是市场的常态。不完全市场限制了自由竞争。(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总量控制,进行宏观调控,是使国民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和职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利润是市场的运行的基础。(4)管理国家资产的职能,任何国家都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政府必须对这些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尤其是我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经济体制,国有资产数额巨大。我国的重要内容。政府与市场 两者的基础不同,价值也有差异。

第三,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尊则。

第四,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现象,我国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和科研等社会组织都是事业单位,总之,凡属政府财政共给的实体单位都可以叫事业单位。

第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的概念十分广义,企业和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六,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任何社会中,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公民离不开政府。

1、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作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体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行政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现在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社会和电子政府的出现,强烈地冲击着公共行政的行政体制。

(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尽管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对行政体制的作用和影响是决定性的,但应该看到,文化对一个国家的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2、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答: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合计各类行政组织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国家公务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促进高速、全面发展的体制保证。

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是行政体制的重要内容。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依法保证行政权利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行政程序的运行以及协调各种关系、是行政体制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人民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政府能够确保他们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不受侵犯。

3、内阁制与总统制的区别? 答

1、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2、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

3、政党在政府与议会中的关系不同

4、国家元首的地位和职权不同

5、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管理层次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析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决定,1、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第二、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不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也主导和左右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第三、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于失败的决定因素。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答:第一、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政治与行政是国家生活中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政治领导主要是政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活动,它通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规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二、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公共行政是由组织和人员共同进行的管理活动,为保证行政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必须有统一的意志和指挥,这就需要行政领导。

第三、行政领导贯穿公共行政的全过程。行政管理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公共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

第四、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公共行政的宗旨在于提高行政效能,以高质量、高效率实现行政目标。

2、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第一、政治责任。政治责任一般是由直接或间接的行政首张对国家宪法和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在我国,各级政府和领导者有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主义宪法的重要责任。

第二、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违背或触犯有关法律所形成的责任,根据所造成的后果轻重不同,受到法律的处罚与制裁。这是行政主题与管理对象发生的法律关系。

第三、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务时,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责任。行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也就是说这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依照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履行的职责,而且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道德责任。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忄各守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如果违背了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将受到处分。道德行为就是合法行政性的行为。

3、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答:第一、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国家爱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应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权力机关监督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第二、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作为行政机关的领导者,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社会发展总目标和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发挥创意,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这是推行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行政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行政决策是醒着呢个领导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行政领导者不课推卸的和别人无法取代的主要责任。

第四、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这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和重要责任,毛泽东曾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第五、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个级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可能从本位主义出发,过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违反行政法规的规定,谟求局部利益而影响整体行政工作。

第六、做好协调工作。在公共行政工作中,机关内部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通途,有时是因为工作计划本身不周到、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在执行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发生了标化,更多的情况是因为部属之间的本位主义或个人、部门之间的感情隔阂,导致矛盾。

1、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管理有领导、决策、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环节,但是,在所有这些环节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管理成效的高低。

第四、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都必须通过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政府必须把国家的政治决策转换为行政决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1、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答:第一、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有一下三点基本含义:1.依法监督2.自主形式监督权3.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贯彻实施这一项原则,对于搞好各项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有三点:1.坚持实事求是2.重证据3.重调查研究 第三、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和实行这一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1.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2.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3.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第四、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是行政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行政监督机关是维护法律的专门机构,沟通严肃惩处违法违纪者,可以给监督对象以正确的导向,使违法违纪者及其他人员认识到法律是必须遵守的,违反了就要受到惩处,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上一篇:端午节发送给客户的短信下一篇: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