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15篇)
1.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随着21世纪的来临,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在世界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以现代信息技术作支撑的多媒体教学如雨后春笋般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起着越来越多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正在不断完善中显示出它们强有力的勃勃生机。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可以提供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将动态的生物学现象重放于课堂,这都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生物学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深知兴趣、情趣在学习中的主要作用。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体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多媒体集形、光、声、色、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多角度的感知材料,不仅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如讲《人的性别遗传》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组可爱小宝宝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宝宝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个个是兴趣盎然。在讲《输血与血型》一节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两辆汽车突然相撞,司机流血不止生命垂危被紧急送往医院,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医生,你将如何救治病人?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输血。教师紧接着问:输血能随便输吗?这样就很好的揭开了本节问题探究的序幕。
二、利用多媒体的可控性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可在教师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学内容。学生进行观察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但是受初中学生年龄限制,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不长,难以抓住事物的特征,教师可以利用有较强控制性的多媒体中的声、光、影、色、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有层次有目的地观察。例如在讲桃花的结构时,学生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花瓣是花的主要部分,而忽略了对雌蕊和雄蕊的观察,教师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雌蕊和雄蕊从一朵花中剥离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屏幕上展示小麦和玉米的花,使学生认识到花的最重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
三、运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生动、鲜明、形象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如讲动物分类特征时,运用摄像镜头突破空间的限制,把生活在亚洲的老虎、非洲的雄狮、美洲的猎豹剪接组合到一起来比较,那么猫科动物的特征则不言自明。再如要介绍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雌蚕蛾产卵;卵孵化成幼虫(蚕宝宝);幼虫化为蛹;蛹再羽化变成成虫(蚕蛾)”。这一系列过程都是连续的动态变化,如果只借助于图片或投影,同样是不易真实地表示出动感的,学生不好想象,难于理解,但是这段内容却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精心剪接了录像带中的几组镜头,在稍加讲述的基础上将产卵、孵化、化蛹和羽化这四个过程连续地展示了出来,使学生亲眼目睹了自然界中这一漫长的变化过程,特别是由蛹到成虫的羽化过程,录像中利用了特写的慢镜头使学生详细观察到了:成虫的头首先从蛹壳中出来„„最后,那漂亮的双翅逐渐伸展开来。真是美不胜收,以至于许多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太妙了”的感叹声,从而掀起了教学活动中的高潮。趁热打铁,我进一步扩展,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像“一龄幼虫”“龄期”“蜕皮”等较抽象的名词,学生也很容易就理解了。
由于多媒体中的电教媒体具有再现模拟性、多样性、随机性等多种功能,它可以再现事物的本来面貌,对许多变化的生物现象,一些需要经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运用电教媒体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途径。例如:七年级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开花结果》两节中,吸气呼气与膈肌肋间肌运动的关系以及传粉受精过程比较抽象,其原理及过程难以理解,是该节的难点内容,平常用挂图或在黑板上画图,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制作的CAI课件,以慢镜头形式或动画形式展现膈肌和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膈顶下降肋骨上升,使胸廓容积变大进而引起吸气的现象;形象展示当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逐渐伸长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并释放两枚精子,其中一枚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去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再现学生不容易观察到的动态变化的生物学现象的方式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电教媒体形声兼备、动静结合、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从而加快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七年级生物的入门课“致同学们”,八年级生物的结束语“学习并没有结束”,涉及医学、农、林、木、渔等的行业及生物工程,生态环境等课题,内容较多,按常规教学时间紧效果也不理想,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能在一课时内就轻轻松松地获得了“什么是生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克隆羊多利、试管婴儿的诞生过程,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运用电教多媒体,还可使生物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同时进行眼看耳听,因而能起到巩固概念,加深记忆的效果,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学生光听,只能记住15%;光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能达到65%。可见,引入电教多媒体,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大的。网络进入课堂,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也带入了课堂,将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带入了课堂,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信息呈现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为同学们终身收益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正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做到用得准、用得好、用得巧就能把教学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并能变静为动,增加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接收到多方面的教学信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生物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推动生物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2.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应用新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发现一个教学问题:在开始上课的6分钟以内,很多学生的精力是不集中的,他们常常把精力放在课堂外面的世界中、刚才课间的活动中、自己的心事中。这六分钟以内,他们的学习效率不高。6分钟在45分钟的课堂中占据较大的时间比例,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这6分钟的时间,便能提高教学效率。反之,教师的后续教学时间可能不足。新媒体具有声光效果强的特点,如果教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
以高中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为例。有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引导的环节播放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应用图片的方式展现了孟德尔的形象,用声音简要地说明了孟德尔一生开展的实验,然后应用FLASH动画简要地展现出他实验的项目。学生受到多媒体声、光的刺激,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听多媒体课件描述的生物历史故事,在这几分钟内,学生对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认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新媒体强化学习的交互性
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持续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疲倦感,这时他们可能不会再接受多媒体的声光刺激,注意力会再度分散。传统的多媒体技术没有交互的功能,教师不能应用传统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而新媒体技术具备交互的功能,教师可以应用这一功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积极地学习。
仍然以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为例。他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单性花、双性花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了花的雌蕊、雄蕊的样式及花朵授粉的方式。当学生沉浸在多媒体技术描述的情境中时,突然多媒体弹出一个问题,它要求学生思考:“碗豆花是自花传粉,那么它是单性花还是双性花?”学生必须要在屏幕上选一个答案,很多学生选的是单性花。多媒体此时给学生一个大大的“赞”的符号,这种赞美鼓舞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部分答错的学生获得的是一个大大的“×”,这个符号能警示他们还存在知识结构的不足。无论学生获得哪种评价,多媒体都会应用动画技术详细地说明单性花和双性花的区别。由于学生在刚才已经获得了学习的评价,于是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的重心,完善生物知识结构。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有时需要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来学习知识,避免学生分散学习精力。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动脑学习、一边动手学习,并给予学生学习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可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方向。
三、应用新媒体直观展现理论知识
高中生物教学中包含有一些非常抽象、非常复杂的生物知识点,这些生物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如果不能掌握这些重点与难点,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会应用制作教学PPT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类知识,教学PPT图片存在静态化的问题,这种图片只能展现出知识结果,不能展现重点和难点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些教师在黑板上通过画系统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及难点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动态化了,但是教师在画图的时候会花费很多教学时间。而新多媒体中包含有大量优秀的课件,这些课件中已经包括了生物知识系统图,这种图片是动态的GIF图,教师可直接应用多媒体技术点播这类图片,引导学生迅速地理解生物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
仍然以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为例。生物的遗传基因是如何遗传的?这种遗传性是必然性的遗传或是偶然性的遗传,这是学生需要理解的。该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配子中遗传因素的存在形式图,它应用动态的方式展现了多种基因配子的方案,学生在看这些动态图的时候,能够理解基因配子遗传的规律,然后尝试理解如何应用基因配子遗传的原理来人为地控制基因遗传。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动态的方式展示教学图片,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3.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
多媒体的声音、图像与视频功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巧妙地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以发散,能力得以发展。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生物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应用多媒体巧妙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课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好的导课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使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进行导课,在课堂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知识的讨论与探究中,从而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类遗传病》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说出病症。其中图片显示的病症有:多指、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先天性心脏病等,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他们都很震惊。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相应的短视频,让学生对这些病症有直观的感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更加想要了解这些病症,于是在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都十分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在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后,他们不仅对这些疾病有了理性的认识,还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了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使得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
二、应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这些抽象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仅仅在黑板上讲解,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与晦涩难懂的生物知识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其形象的视频播放会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真切地理解现象的变化过程,从而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增殖》时,很多学生对于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他们在记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时也很困难,于是我便利用多媒体将有丝分裂的过程为学生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中的物质变化,一边听着文字的描述,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并且,直观生动的小视频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产生了这样的变化过程,使得单调枯燥的生物知识转变成了形象动态的变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突破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应用多媒体构建知识结构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对某一个知识点都掌握的很牢固,但是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做题时不能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可以将各个知识点都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全面而整体地学习生物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出知识结构。并且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学生在脑中也会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物素养。
例如,在学过了《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的内容后,我便让学生先将这一章的内容都整理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与小结找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他们还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我再利用多媒體将这一章的内容都为学生梳理下来,并带领着学生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都串联下来,以便学生可以在脑中建构出知识结构;并在多媒体的课件上着重标注出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引起注意。在梳理结束后,我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仍然有疑问的地方,接下来便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四、结语
总之,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是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在生物课堂中巧妙地导入新课,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真正实现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婷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结构[J]. 学周刊. 2016(25).
[2]王绍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13).
4.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更新:2010-5-24 阅读:596次
关键词: 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势;注意事项
【摘要】随着 计算 机在 教育 领域应用的普及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 现代 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逐渐显示出了传统教育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由于生物学科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既有结构生理又有情景过程,所以这一点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
1.1图文声像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能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其合理的利用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课的教学中,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通过图片和录像适当地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使枯燥的描述和数字转化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其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2变枯燥抽象为形象直观。直观性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遗传 规律 ”一切的内容时涉及抽象的概念、实验及微观领域的理论很多,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豌豆植株,豌豆花的结构的彩色图片,以及有关植物的闭花传粉,异花传粉的动画,使学生们易于接受和理解异花传粉、杂交、自交等概念,提高其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学习“DNA”分子结构也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DNA”分子结构的立体模型的图像,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而将微观领域的世界宏观化,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以解决。
1.3化静为动、促进理解。教材中的照片、图像、挂图,以及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往往缺乏动态变化,而许多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往往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仅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挂图和模型等难以理解。例如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的变化,且肉眼难以观察,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1.4省时高效,增加容量。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并用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增加了。
例如,过去在学习高二生物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需要三课时,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细胞膜的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细胞核的形态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现在只需要二课时即可,利用第三课进行巩固练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知识面。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优势,在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要把握好应用的尺度。虽然多媒体 计算 机技术在教学中能将抽象化知识直观化,变静为动使效果得以提高,但并不等于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学生实验、生物的生理现象等。如果对那些用其他教学方法也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也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还可能会变得画蛇添足甚至适得其反。通过直接观察动植物的标本、切片、生活习性等,可能比观察图像、录像会更直观更清楚。因些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使用的尺度。
2.2要紧扣教学内容。多媒体集图、文、声、色于一体,表现力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要避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CAI的新奇方面,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最终的结果只会冲淡主题,误导学生。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注重画面的形式,背景图像不停地变换,让学生眼花缭乱,使过分花哨的点缀转移了学生应该注意的内容,学生对真正需要掌握什么却无暇顾及,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3应有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解决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多媒体造成学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恰当地综合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使表现形式多样化,突出重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为一体,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利用多媒体信息,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使两者有机结合,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有效地控制物理现象变化的速度,调节快慢,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可以及时回馈教学信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从而使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机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本文就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使多媒体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声、文并举的交互性,尤其是电脑动画强烈的表现力,往往能根据知识的内容虚拟出特定的情境,将一些“死”的知识变“活”,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实践证明,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那么,怎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有趣的物理情景,激发学习的欲望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难以实际观察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过去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无非是一些挂图和自己黑板上的粉笔画再加上自己繁琐的讲述。不能将这些内容较为真实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讲清楚,但运用计算机模拟,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比如:初二物理(北师大版)“连通器”一节中对船闸的介绍就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告别了静止而死板的挂图,一个生动、连续的将轮船通过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或从下游驶向上游的过程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船闸的结构和连通器原理。又比如,初三物理《能及其转化》这一章的第二节“内能”中,为了证明固体中的分子也是运动的,教材举例: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及金片紧压在一起,几年后金板上渗入一些铅,铅板上渗入一些金。显然,这样的实验是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但借助电脑多媒体,就可以把固体分子的运动的过程形象的表现出来,学生便能从虚拟的实验中得到固体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这样一个直观的印象。再如学生遇到照相机的实际问题时,镜头和暗箱的调节就不是很明确,这主要是因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演示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演示实验过程流畅、直观,而且使结合常规实验共同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很容易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课件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也活跃起来,尽管实验是虚拟的,却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并且也能彻底解决了教学上的难点,比在课堂上单靠用语言去说明实验的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繁为简,加大对物理知识的反馈和检测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快反馈、强矫正。但是在物理课上,常常要联系的知识较多、内容较广,过多讲解和板书时间不够,如果不讲又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初二物理《压强与浮力》这一章的第五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中,不可避免的要牵涉到前面所学的“密度”、“压强”、“力的合成”等知识。如果把相关的内容事先制成幻灯片,等到要联系这些知识可以随时调用,这样一来,这节课既能突出主题,又能联系相关知识;既内容丰富,又条理清楚。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各种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过多的讲解和板书,节省了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增加了教学的容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习题课上练习较多,有的必须在课堂上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物理知识制作成多种类型的课堂练习,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给传统的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增添了活力,大大加强和提高了学习过程的整体效应,同时增加了知识容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拓宽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初三的物理知识分块复习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上要进行全面的知识总结与大剂量的巩固训练活动。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教学,则不但能增大物理课的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提高了物理课的复习效率。
3、多媒体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但在传统的实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造成“前排学生看门道,中排学生看热闹,后排学生看不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过程,采用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动画制作等手段,对实验进行局部的放大,可是不同方位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学生规范化实验的要求,保障探究取得实效。
如在电学实验中,我以《仿真物理实验室》和《新课标实验——初中电学》为平台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自我动手,自己做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组合实验器材,如果组装的过程出项错误,实验现象会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通过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在认识电池组短路、电流表并联、电压表串联的后果后,进一步懂得电路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又如在讲述《杠杆》这节课的内容时,利用flash制作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找出它们的共性而简化为杠杆这一模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杠杆的五个要素。在讲述《热机》这节时,利用flash制作的内燃机工作过程,让学生观察到活塞、气门、曲轴等内部部件的工作情况,从而加强对热机工作循环的全面认识。
二、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它需要有很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优越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将不同的物理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景,化不可见为可见,化表面现象为实质,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极大地增强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入误区。
首先,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变换快,学生很难完整地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必须注意不能让多媒体挤占学生的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切记“欲速则不达”。
其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多媒体技术只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应用多媒体手段切忌只是课本内容和常规教学手段的翻版,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再次,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切忌以模拟实验操作完全代替实际实验操作。模拟实验毕竟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过分依赖模拟实验,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会降低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对物理环境的体验,特别是物理实验的直接感受能力。最后,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重质的提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避免“滥”与“量”的失调,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使用,以免干扰教学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学生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的时间。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大幅度地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率,使物理教学更加有声色,让学生更加热爱物理,使教师能更好地展现自我,真正地优化了物理课堂的教学。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环节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七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五、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六、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6.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将中学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启发式、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
创新意识
整合网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学活动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馈等都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而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配合教学,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让生物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上直观的画面,对于生物学中抽象内容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不失为一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习情景。生物学是一门十分广博而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1、多媒体技术能化远为近。如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节书时,由于现在的鸟类较少,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野外等待观察,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鸟类的各种生活的情景,再插入一些音像,同学们边看边听,感觉身临其境,情景直观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大为小,也可以化小为大。如学习病毒知识,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记录下来的光盘再现学习情景。再如细胞观察实验,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是一个人观察,又是首次观察微观结构,许多学生不能区分看到的是气泡还是细胞。我们可用显微投影通过大屏幕把细胞图像气泡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还有,生态系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3、多媒体技术可以快慢互化。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
4、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将学习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学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时,家蚕蚕吐丝做茧的过程,是受时间的限制的,不可能随时出现。教师可以事先用摄像机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了,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揭示客观规律。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通过口述的方式很难表达清楚。但又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要想变抽象为直观,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更合乎自己教学方法和意图,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学到《免疫和计划免疫》这节时,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学生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放慢吞噬过程给学生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揭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规律,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许多学校都已经接入INTERNET网,或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或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极大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超连接方法,信息检索变得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与交流,进行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文本的形式或电子文稿形式展现给大家,供同学和老师评价与共享。学生们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四、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多媒体手段万能化。
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生物实验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的学习效果,这有违学习的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五、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的学得快。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融入日常教学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1 多媒体技术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优势
1.1 有利于学生回顾和掌握基础知识
动物外科手术学涉及以往所学的解剖、生理学等内容, 学生虽已经学过这些课程, 但由于实践中没有经常应用, 且相隔时间较长, 所以学生对部分内容已经感到生疏。通过多媒体放映解剖图片和手术录像, 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有助于其把已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等相关知识与各种手术解剖路径和手术方式紧密联系, 从而更好地掌握动物外科手术学知识。
1.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动物外科教学中, 教师既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而应用多媒体技术, 可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 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讲解过程中适当插入小段手术录像, 可使学生直接了解手术过程,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介绍手术器械和基本手术操作时, 可适当插入小段手术录像, 并根据录像情形进行介绍, 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手术器械的用途, 了解手术过程, 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1.3 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课堂信息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动画、手术录像、疾病实例录像或三维虚拟场景等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可收到常规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另外,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减少板书量, 播放多个手术录像片段, 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手术示教过程中, 由于视野、视角的关系, 很多操作只有术者可见, 而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将手术操作的细节放大或以慢动作及间断方式展示, 辅以教师讲解, 能使整个手术过程更加清晰。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站或内容。通过校园网络, 介绍与动物外科手术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2]。目前医学院校实施的网络教学是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利用校园网, 学生可以继续课堂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这对动物外科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 采取相应手术入路、术式, 学会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2 多媒体技术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不足
2.1 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软件主要靠教师自制, 因而课件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条目简单罗列, 无法将课件中的动画、图像、视频等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些教师将课件制作的重点放在美观上, 导致课件美观有余、内容乏味, 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达不到学习目的。
2.2 滥用多媒体课件
目前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一, 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备课的文字教案、板书、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必要的动作和手势、师生间的互动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原则, 若文本过多, 整篇的文字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若插入一些与内容不相干的图片, 片面追求表面上的新颖, 则不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真正作用, 反而起到不良效果[3]。因而, 要合理、适度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3 正确看待多媒体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动物外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有很多优越性, 但多媒体只是动物外科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 应在考虑教学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的前提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 加强师生交流,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若滥用多媒体技术, 可能会事与愿违, 这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在掌握好动物外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理论学习, 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多媒体教学要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使多媒体教学在动物外科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总结多媒体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动物外科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动物外科,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Issenberg S B, Scalese R J.Multimedia computer-based measures of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skills[J].Med Edu, 2004, 38 (5) :573~574.
[2]许建衡, 刘婉秀.外科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 12 (4) :61~62.
8.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兴趣 直观性 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110
没有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时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计、遴选、反思并形成独具特点的多媒体应用思路,寻找多媒体和课堂教学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促使多媒体技术的价值最大化。
一、巧用多媒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生物教材中有一些典型图形和表格,学校教务处也为生物学科专门准备了一些挂图,但很多知识点仍缺乏动态性的展现过程。而使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插入功能可以将很多需要动态展示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出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会很耐心地看完整个视频并有所思考。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多媒体的运用,就能有效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走近细胞》时,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通过了解发现他们对初中生物学知识几乎空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我确定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本节课刚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曲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别各种形态、大小各异的细胞:组成动物体的心肌细胞、血细胞、人体表皮细胞、神经细胞等,并在旁边附上文字解说,这样可让学生迅速对各种细胞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我使用视频播放各种自然景观的短片,这样学生在感叹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同时会更加深刻领会本课所学知识。这样的激趣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到的知识,往往掌握得迅速又牢固。接下来,我再次创设与每个人密切联系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使用Flash软件播放人从一颗小小的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一个正常的人的过程,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均是从受精卵逐渐成长起来的,为何会出现两种性别差异?生男生女取决于谁?借助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立即反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个时候,我带领学生一起打开课本,开始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期待,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习效果异常好。
二、巧用多媒体,使生物教学的直观性更强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各种生物的生理活动,科学显示宏观和微观的生物世界,及时将枯燥、单调的知识、抽象的概念等具体化、形象化。如在教学神经元知识时,需要学生理解突触的结构特点和递质释放过程及作用机理,如果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往往似懂非懂。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神经元的整体结构、神经元各组成部分的认识,重点停留在突触小体部分,使用图片处理技术中的光线明暗让学生自主对比认识线粒体、高尔基体、突触小泡和前膜等结构;继续引导学生认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环节。整个过程尽量做到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学生及时思考、整理、回答,教师就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很快认识到课堂教学需要直观理解的知识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消除听课时的枯燥感和疲劳感,使学生大脑持续保持兴奋状态,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也保证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有时解决重难点,单凭教师的讲解达不到好的效果,这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每次上课前总会在首页展示本课教学目的和重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的小结和最后的总结中再次带领学生回顾重难点。对于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总是尽量使用多媒体多方位、多角度加以展示,确保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解决难点。例如,在教学《细胞增殖——有丝分裂》一课时,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最显著的是在分裂阶段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形态和数目的变换规律,这些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确定重难点和多媒体课件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为基准;其次应依据教材、学习目标,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拓展练习;最后教师选择多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化微观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这对化解知识点、提高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对生物课堂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有较大影响。多媒体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可以瞬间定格,重复播放,使学生视听同步,头脑并用,不仅减小了劳动强度,还使学生理解知识透彻到位。
9.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摘要: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低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一直处于困境。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有效地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可以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想象的思路和过程合理配置、有效表达出来,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教学 应用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42-01
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了全脑概念的全新思维模式,将人类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数字和条例等功能以及右脑的想象、图片、空间和颜色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更与利于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1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1.1基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气氛严肃,且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而现代课堂教学明确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全面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和积极进取的精神。1.2思维导图的启发及其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它可以将思维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杂乱无章的知识体系变得简明有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都有重要作用。此外,思维导图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示,优化笔记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充分利用全脑思维,使学生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思维导图有利于在学生的头脑之中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网,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经过持久的训练,使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提升。2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2.1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作笔记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做好课堂笔记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记课堂笔记有利于稳定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记忆和复习。用思维导图作笔记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运用各种有助于视觉和想象的视觉元素,例如线条、数字、颜色等。这样不仅节省了做笔记的时间,并能够改善学生的记忆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形式,而发散性思维又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所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指导学生学思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和体系的全面把握,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2.2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课的复习是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的,构建知识网络是重要手段。高中生物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和归纳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对高中生物课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就是运用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主题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由知识点到知识块,由知识块到知识网的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学生更加便捷和高效地展开复习。2.3在课堂讨论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分小组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已经成为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形式。但是,小组交流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很多成绩差的同学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通常仅充当听众的角色,很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有时小组讨论还会使课堂秩序混乱,小组成员之间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等。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是防止课堂秩序混乱、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小组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可选一人充当记录者的角色,把讨论过程中各个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大家围绕这一图解,可以很明确地看出问题讨论的焦点,围绕这一焦点展开讨论,可有效避免跑题等现象的出现。各种观点都通过一定的关系和联系体现在这一张图上,脉络清晰,有助于在讨论之后及时形成各个同学普遍接受的决议,从而准确而迅速地贯彻讨论结果。3
结语
10.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如何科学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呢?首先,利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乐学”原则;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体验作品情感;最后,强化视听刺激,让学生轻松识记知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情境识记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依据现有的教材、教具进行讲解,更有甚者只凭一张嘴、一本书、一只粉笔进行知识的传授。结果老师讲起来满嘴起泡,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与外面的精彩世界相比,狭窄的课堂是灰色的,老师的呐喊也是苍白无力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割裂的状况,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扩大了语文课程的内涵。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多媒体以它的大信息量和生动形象的表现力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信技术、集多种信息(如文本、声音、视频、图像、动画)为一体的先进的交互式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生动,图像清晰、直观信息储存量大、应用面广、频率高等特点。然而在使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出现了诸如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案、重视形式轻视内容、满堂电灌等现象,学生成了不用动脑思考的看客,与新课标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如何才能借助多媒体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呢?自2005年学校安装上多媒体以后,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现将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拿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增加趣味,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什么会被电视、游戏牢牢吸引?有意思呗!我们只有把知识融入妙趣横生的动画、形象直观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才能提高课堂的“收视率”,使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实践证明,把教学内容游戏化,更能增加求知欲和创造欲。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趣味语文”这一专栏,从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搜索语文知识,归类到“古诗趣填”、“刨根问底”、“心有灵犀”、“美言秒语”、“心灵氧吧”、“智力馅饼”等栏目中去,把它们做成课件或实物投影,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古诗趣填”中,列出一组诗句,每句诗中有一两个空缺,要求学生将相应的图形拖至诗句中的“空缺”位置。如果拖放正确,图形即变为文句,诗句也完整了,如果拖放错误,图形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不仅背熟了诗句,还增加了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学生比较喜欢的是“智力馅饼”这一游戏。此游戏由两位同学共同完成,一人抽题另一人作答,全体同学当裁判。题目由全体同学提前出,我择优输入电脑。题目涉及到语文方方面面的知识,隐藏在美丽的画面背后。当同学们为胜利过关而拍手称快时,为失败而捶胸遁足时,他们就已经被语文吸引住了。
还有一个“美言秒语”也是颇受学生青睐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散文练熟后,到办公室用录音机录下来。我会选出好的不定时在教室里播放,当听到自己优美动情的朗读在教室里回荡时,同学们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我国古代教育就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富知于乐,以趣治学”。“玩是儿童的天性”,初中生也不例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在各种诱惑冲击学生眼球的缤纷世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也是很有效的。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 心理学家提倡建构主义学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1、用生动的形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而一些作品,由于时代久远或所描绘的情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理解时就有一定难度。而利用多媒体便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文章于朴素的语言中流露出一家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为初一的学生理解这种“深沉”的爱是有难度的。于是我以一首《我爱我家》作为导入,听着优美的旋律,看着生动的画面,学生仿佛回到自己的家里。在音乐声中,我随即说出了这样的导语: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温暖的摇篮,是父母甜蜜的负担。让我们一同步入莫怀戚的家,与他们一起散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听觉,视觉的冲击下,学生很快进到作品所创设的情境中。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对“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体会是一个难点,我没有用千篇一律的语言来解说,而是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中一个有孝心的妈妈在给老人洗脚,而这一切被年幼的儿子看到了。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疲惫不堪,儿子端来一大盆水,并亲自给妈妈洗脚,妈妈笑着流下了泪水。看完短片后,我让学生即兴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谈到了自己也有一位很孝顺妈妈,有的谈到了决心像片中的小孩学习,也有的谈到自己不能体会到父母浓浓的爱,感到很惭愧,决心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2、用动态的画面降低学生提取意象的难度。
语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多媒体让世界浓缩,把课堂搬进生活,将教学内容在动与静、虚与实、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质之间进行转化,有利于多角度突出事物特征,降低学生提取意象的难度。
在学习《斑羚飞渡》时,学生读到老斑羚牺牲性命换来小斑羚新生时,体会不到老斑羚的伟大,读不出悲壮的意味。因为学生对动物的这种互助求生似乎司空见惯,没有特殊的感觉。此时,我播放了一段再现“斑羚飞渡”的Flash动画:随着镰刀头羊一声响亮的吼叫,一老一少羚羊从容的走出队列,一前一后跳起,这时每个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它们是跳不过去的!就在此刻,半大羚羊高高跃起,把老斑羚当作踏板,进行了第二次起跳。当老羚羊像完成了使命的火箭残壳一样坠落时,学生发出了一声声惊叹,伴随着撼人心魄的《命运》交响曲响起,一组组羚羊完成了飞渡。最后,镰刀头羊勇敢的走向了悬崖,伤心崖上只剩下一座美丽的彩虹桥。看完动画后,再让学生去朗读,学生就能读出感情了。学完之后,我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学生举出了蚂蚁在火中抱成团以求生,老母牛为了保全腹中小牛给屠户下跪等事例,进一步体会了动物身上所具有的崇高品质。在学习《伟大的悲剧》时,截取影片《南极日记》中风雪交加中探险队员遇险镜头,使学生对斯科特一行人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用具体的事物带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创设情境在古诗词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古诗词中有很多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对生活阅历不深、没有亲临其境的中学生讲解半天,他也许还是无法理解,因为文字唤起的表象和想象是直接与读者的阅历、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相联系、相制约的。如在学习
《咏雪》一文时,我将课前准备好的几幅雪景,以动画的形式反复播放,然后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有关雪的诗词,屏幕上的雪景引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纷纷发言,我趁热打铁,导入课文。在讨论“兄妹俩的诗哪一个更好一些”这个问题时学生议论纷纷,但说不出理由。这时,我适时打开了课前出示的几幅图画,反复播放,一位同学马上提出:哥哥的诗好,因为刚下雪时确实像在空中撒盐粒。另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雪下大时又像什么呢?学生在春天见过柳絮,现在基本上忘却了,于是我播放《柳絮飘飞图》,学生通过比较,终于心领神会,认识到妹妹的诗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样,利用影视、网络资源寻找到类似的镜头,借助形象画面在去阅读诗句,就可事半功倍,具体感受到诗句本身的音韵美和形式美,让学生冲破真空瓶塞,真正学到了生活中的语文了。
三、强化刺激,巩固知识。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借助多媒体能有效的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内因。如《黄河颂》一课,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课上播放了大量有关黄河的文字和图片,同时配以气势雄伟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母亲河的气势。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实心心理学家赤瑞拉的实验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两项合计占94%。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视听结合可以达到50%。多媒体即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这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利于知识的获取,也利于知识的保持。语文学科识记的内容特别多,文学常识,字词,名篇名句的背诵等,条件允许的话我都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的背诵告别闭眼念经式,让识记的内容成为全班的焦点。简单大方的字体,不落俗套的衬托边框,把学生的眼球牢牢吸引住了!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支持,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有声有色有形有趣的教学境界,只要运用得当,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知识信息的传递量,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速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又是一年春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里,我愿做一个快乐的孩童,巧借多媒体这股春风,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乘风飞翔!
11.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很多知识有着细微的,动态的,涉及很多微观的形态和分子结构,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比较抽象等特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血液循环》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提高生物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他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我校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通过四个例了来说明。
实例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此节课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重要有力的证据就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们通过电脑动画,把噬菌体如何从外界吸附到细菌表面、如何把DNA注入到细菌内部而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如何使细菌本身的DNA解体、如何利用细菌的营养物质合成噬菌体本身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并把它们组装成子代噬菌体、最后如何使细菌解体而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等主要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观看之后就可以很明确地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外部,因而对子代噬菌体的合成不起作用,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只有进入了细菌内部并控制了子代噬菌体合成的DNA才是遗传物质。
实例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一课中,更需要运用多媒体来完成课程目标。DNA分子的结构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还要学习四种类型的脱氧核苷酸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法则,这是后面学习基因表达的基础,先通过一个立体的分子模型图给学生一个总体印象,然后显示核苷酸的组成图,通过变换其中的含氮碱基来认识四种类型的脱氧核苷酸,既使学生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又看到他们的区别。完成后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特点并讨论发言,最后由教师总结DNA分子的结构的特点。整个过程既有动画直观演示,又有师生活动的互动,使抽象内容变为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具体。
这两个实例启示我们: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的一些规律: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二、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內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则,我们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
12.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1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2010级全日制高职学生101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以动物防疫检疫专业46名学生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法授课, 以兽医专业55人为试验组, 采用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授课。
1.2 研究内容
选取动物药理课程中“抗生素———青霉素”内容进行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筛选案例
案例为本次研究的主线, 将案例贯穿到青霉素的教学中是筛选案例的主要依据, 而兽医临床青霉素的应用与人类的食品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此选择2011年发生在黑龙江省虎林市的有抗奶事件作为本次研究的讨论案例。
1.3.2 多媒体设计
案例以多媒体形式向实验班学生展示, 使学生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更直观、清晰的了解。视频下载网址:http://v.ku6.com/show/j Dd Fi P-Tqp Aa Yv Xry.html?loc=youce_tuijian。视频名称:奶牛打上无抗药竟然产出有抗奶。由于视频内容较多, 教师根据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 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1.3.3 课堂研讨 (Seminar教学法)
作为案例中的关键词———有抗奶, 可以将青霉素的体内过程 (青霉素少量经乳腺排泄导致有抗奶) 、青霉素耐药性 (有抗奶可使耐药性在人与动物间传递) 、青霉素不良反应 (有抗奶可致过敏反应) 、青霉素制剂与用法 (不遵守乳废弃时间使有抗奶成为现实) 以及青霉素与食品安全 (有抗奶危害) 各环节贯穿起来。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充分提示关键词的作用, 使学生在讨论案例时, 顺着这条线找到有抗奶的来源、预防有抗奶措施及有抗奶的危害等, 让学生在案例的启发下通过讨论最终明确答案。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在动物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技术路线见图1。
1.3.4 效果评价
研究内容结束后, 知识掌握程度采用笔试成绩进行评价;学习态度采用李克特5点数尺度测量法, 分数为16~80分;学习动力采用Keller在研究和实践中以ARCS为理论指导编制的“教材动机性问卷” (简称IMMS问卷) , 分数为27~135分, 分数越高则学习动力越高。
1.3.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 13.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的比较。P<0.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 数据表示用±s表示。
2 研究结果
以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学生笔试成绩显著提高 (P<0.05) ;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得分明显提高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中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需要任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在案例的选择上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不仅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而且还要了解、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研究选择的有抗奶案例不仅将青霉素的体内过程、耐药性、不良反应及制剂与用法贯穿起来, 还可以通过有抗奶拓展到青霉素与食品安全问题, 使学生既能扎实掌握课堂内理论知识, 又将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教师应以启发为主, 鼓励学生将案例与青霉素教学内容融合起来, 使案例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发挥到淋漓尽致, 学生印象深刻, 弥久不忘。
13.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其价值的体现主要是:为学生呈现多维度的教学感受,通过听觉、感觉、视觉的交融和共鸣,对核心教学内容建立初步的认知框架———具体有:课件投影、PPT课件、3D动画视频、音乐效果烘托、多媒体教室授课等途径。学生沉浸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学习环境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热情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显著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构建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分析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势的体现通常以鲜活的生活素材为基础。教师根据教材本文的要求创设适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生活的大课堂总是可以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并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投影课件。首先,教师通过投影仪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实物图片(如:一颗鸡蛋、一块圆形糕点、一个量角器、一个苹果等)和一些非轴对称实物图片(如:一根香蕉、八卦图、一般四边形等)。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对“轴对称”实物产生一定的认知。随后,教师可以将三年级上册所涉及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知识点进行关联性讲解,通过投影技术为学生呈现将一个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到另一个位置的动态过程,并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的意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和内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两个相关知识点的对比、关联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点的记忆。
(二)创设情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情境化教学致力于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数学教师的思维引导和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感受中,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新鲜事物自主探究和认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时、分、秒”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有关“询问时间”的趣味性动画短片,让学生感受到“时、分、秒”知识的重要性,并对动画中涉及的“钟表”“时刻”“时间差”等问题进行自主思考。随后,教师根据动画中的故事情节,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钟表来确定时间呢?”“1时、30分钟、60秒究竟代表多长一段时间呢?”“时、分、秒之间如何相互转换?”“我们应该如何计算两个不同时刻的时间差呢?”;教师为各学习小组分发“钟表”教具,学生结合实物教具和动画视频相互交流、探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思考;最后,教师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结合妙趣横生的视频动画,对“时、分、秒”进行更详细、全面的讲解。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评价,形成正确及时信息反馈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评价能够发挥引导、激励、调节的关键性作用。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合理构建方面,可以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多媒体教学相应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第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多媒体教学模式较为个性化和生动化,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课堂纪律涣散,学生和教师将过多注意力集中于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导致学生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内化,教师忽略了教学核心,而片面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例如,在“认识图形”一内容的学习时,学生单纯着眼于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的多样化实物图形展示,而忽略了实物所代表图形的正确分辨和本质性特征。第二,生成与过程的统一性。数学课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还应该评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表现,对教师教学模式的开发、改进和完善进行针对性反馈。第三,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根据素质教育观,多媒体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空间,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在媒体教学环境中探究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多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广泛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认知范畴。多媒体教学在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究、实践和反思。本文以建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为题,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和参考价值,助力于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媒体化的进一步革新和完善。
14.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地理教师要按照创新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内容来加强学生对创新教育的认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的大量使用,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为创新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首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探究创
新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要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要以大地理教育观、全球化为指导,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按照人本主义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创新的情感,领悟创新的策略,健全创新性人格,培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式的理论基础。前者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相信学习者拥有发展的潜能,能达到自我实现;后者要求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材料,主动地去探究、发现与创新。而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解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现代教育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地理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和基本原则。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在练习、复习过程中更显出它代替板书的优势。复习的时候,可把平时讲课的课件复制修改成含重点内容而简练的课件,非常方便。例如,我每一节课都设计制作了课件,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不但顺利地完成了课本教学任务,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渗透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控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即时解答反馈的问题,还扩大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例如我在讲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在课件制作上关键是把民族、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等主要的知识点,利用热链接把相关的动画和图片都融合在了一起。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所选择的学习主要内容。这样在网络上教学的教师与学生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当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是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在于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记笔记、划重点,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则认为学习就是看书、做练习题,从书本上寻找试题的答案;体现在应试准备上,为了提高分数而在复习时猜题、压题,忽视了对知识系统掌握。而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网络在此时就成了研究式学习的有利支持。在制作课件时,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如在讲解海陆变迁一节时,我利用FLASH做了动画课件,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海陆的变迁过程,比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要好几倍,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加强了学习效果,在充满愉悦、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状态,此时,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进入一种全新的思维境界,从而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以往的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学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学生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学习习惯随之而来。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提示学习环节,如做笔记、看图、阅读、思考、活动,设计好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找出解决总问题的办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如在讲授“长江水系为什么容易发生水灾”时,课件展示长江地区所处的干湿状况、支流、植被保护等方面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课件精心设计和设置疑难问题,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和教会学生学问的技巧和方法。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教学中利用网络链接,让学生能了解国内外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如台湾问题、西部开发、WTO等激发学生学问的欲望,引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习惯,发散机智,采用一话多说、一图多问、一题多变、一问多答等办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述《气温和降水》一章节时,教师出示课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部图》后,学生仔细观察,可发现哪些问题?(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等;
2、气温低纬度;
3、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
4、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等)。第二,经常启发和培养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在地理知识传授中,将相关内容联想起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同求果,或由果溯源。开拓新知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熟练掌握“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具备的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多媒体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是科技进步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网络是信息的总汇,是多媒体教学的主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给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信息渠道,学生求知面又在不断扩大,因而培养学生摄取和处理信息能力也是地理教师的一项教学任务。如火山爆发和地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火山和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知道预防的措施,就让学生利用网络来获取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这样学生不仅能看到火山和地震发生的真实过程,而且还能知道火山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危害程度,并能掌握一些预防措施。
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关系的的构建。现在的考试制度,除了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了网络化的教学。它打破了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了新的整合,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制作了部分课件——联系历史和政治的一些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课进行这方面的网上交流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15.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1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形象直观
像生物这些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物质变化和生命规律的学科, 是十分的抽象的, 而多媒体的形象生动恰恰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化,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DNA复制、RNA转录以及翻译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过程, 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1.2 知识梳理
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花较多的时间写板书, 这在无形当中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显示文本的功能, 原本可能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钟内就显示在学生眼前, 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讲解相关知识和现实的应用,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优化了课堂教学, 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同时, 也能方便学生记笔记, 做到前后内容衔接紧密、条理清楚。
1.3 实验模拟
将实验过程做成动画或视频, 通过演示, 可以起到示范操作的效果, 学生就可以观察到有序规范的实验操作, 应该得到清晰的实验现象。特别是用计算机模拟错误性操作, 或模拟一些实验危险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4 信息资源与软件运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与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息息相关, 互联网的存在让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成果达到共享, 让世界同行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探索工作, 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目前网络生物信息资源及软件利用主要包括功能基因和发现和分析、引物的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基因功能的预测、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及文章发表等。因此,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可以免费快速了解研究领域及具体研究内容的最新情况及进展, 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内容。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而言, 介绍软件的种类不宜太多, 重点应该放在对软件运用的具体介绍及应用上。如讲授基因克隆时, 要求学生利用NCBI资料库进行基因序列、定位查询、引物设计、酶切位点选择、蛋白翻译、结构域分析、质粒作图等来引导学生对相应软件的运用。
2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目的不明确
在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以提供多种刺激信号 (图、文、声、动画等)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 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教师之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是因为要参加某次课堂教学比赛, 或者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拿来主义”[5], 减轻自己的备课负担。这种目的认识上的错误与偏差, 最终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意义,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2 主辅关系混淆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误区之一就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使用的“主”“辅”不分[6]。就目前网络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来看, 大体可分为2种:一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种资源通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 因此,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弱化。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此种教学资源大都出现在网络教育上, 因此这种网络资源一般是不适合课堂教学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往往不分析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特点而乱用资源, 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不适从。
2.3 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和传统教学方式比较, 有效集合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等的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因此部分教师不管上什么样的课都一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 这样毫无目的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反而会让学生反感, 也降低了对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7]。例如, 生物统计教学中有大量的计算和公式推导, 适于用板书和学生互动一步步推导得出结果, 如果用多媒体一下子展示出整个过程, 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就很差。
2.4 多媒体课件承载信息量过大
目前, 教师制作的很多多媒体课件承载信息量过大, 甚至出现了很多“电子书式”的课件, 仅将教材进行了一些翻版。这样的课件交互性差、不利于学生思考, 由于质量差, 内容多, 学生不能及时作笔记, 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达不到教学效果[8]。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设计课件时内容应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 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 这样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操作者,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 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屏幕上, 忽视也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加之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失去新鲜感, 如果教师再组织不当, 势必会造成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改进策略
3.1 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 在教学实践中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但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 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 过分地依靠多媒体的教学形式, 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 教师成了放映者, 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 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 而多媒体占领了整个课堂, 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教师, 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播放操作者, 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 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 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 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 使多媒体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9]。
3.2 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培训
教师是施教者, 多媒体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 他们因具有某项专业知识而走入学校, 走上讲堂, 但多数没有经过教育技术知识学习与培训[10], 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和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要达到以下2个目的: (1)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让教师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 清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哪里、特点是什么、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消除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多媒体教学, 就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错误认识;让教师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包括粉笔、黑板在内的其他传统的教学不是对立的, 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 忽视教师的作用, 不要违背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原则;让教师认识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教学过程的补充, 辅助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 应该把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中适时切换并使其互补, 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 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2)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能力。一是课件制作技能培训。要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能自己制作课件、完善课件;能精心组织和设计课件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媒体, 使课件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二是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以交流、观摩的形式, 让教师知道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 如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运用好表情、肢体语言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效果。
3.3 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
在安排课程时, 要根据课程的性质是否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如果不适合, 就不要安排。对于安排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老师, 也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随机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陈述性的理论讲解,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但对于需互动性讲解的问题, 宜采用传统的板书手段。这样, 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 以便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3.4 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模式仍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 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11]。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 这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 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当前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客观地看待多媒体教学的优劣, 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 结语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总之,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和谐统一, 而不是相互对立。只有把它们二者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 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 才能够推动整个教学工作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
摘要:多媒体在生物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成为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分析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措施, 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势,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秦福利.谈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 2005 (5) :109-110.
[2]刘雪锋.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学原则[J].中小学电教, 2007 (12) :69.
[3]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67.
[4]郭光华, 胡雪松.冷热媒介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39.
[5]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53.
[6]尹德志.浅析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2) :35.
[7]向冬临.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36.
[8]朱敏.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 (2) :43-45.
[9]魏星, 马家颜, 陈朴.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07 (4) :21-23.
[10]吴敏, 陈清.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6) :55.
【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两栖动物”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08-20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12-05
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0-23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09-16
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08-11
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2-28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09-24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2-04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