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评价方案(12篇)
1.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篇一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学生多元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建议,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突显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目的: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发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考察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评价方法
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包括听、说、读、写、写作、积累六个方面。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学期考评。
四、评价时间
学完一个单元就评价一次。
五、评价人员
老师、家长、学生。
六、评价形式
实施多元评价,有自评、组评、老师评、家长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努力。
2.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篇二
一、评价要多层次
多元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 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 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如有的学生在语言智力方面较强, 有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力方面较强, 有的学生在自然观察智力方面较强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用同一个目标评价每一个学生, 则结果会是学困生吃不了, 优等生吃不饱, 体现不出个体差异性。因此, 我们不妨多应用分层评价, 设置不同的目标:一是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 二是中等生能达到的评价目标, 三是优等生都达到的评价目标。这样就可有效克服“一刀切”的弊端,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质性评价。因此, 在评价方法上, 除了纸笔等量化方法外, 还要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
1.对部分评价结果暂不公开。如教师将原来的红花评比台变为红花评比袋, 孩子们将自己的每一次红花都装入自己的红花袋中, 只公布红花最多的同学, 其他的则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明确努力方向, 既起到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2.多渠道评价。教师要善于收集资料 , 这些资料可以是平时学生最好的作业, 班级或小组向家长发的喜报, 平时的各种奖励卡, 如“创新思路卡”、“精彩发言卡”等记录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利用它在期中、期末各开展一次学业成果展览会, 展示档案内容, 邀请家长、学生参加, 让学生、家长自行评价打上等级, 写上评语, 并提出建议, 形成学生主体、家长、老师共同评价的体系, 多渠道地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注重评价的时效性
1.及时评定。小学生年龄小 , 非常在意老师的一言一行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 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 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因此, 对学生的重要反馈, 诸如答问、质疑课内解题练习 (包括板演) 、作业、考试等, 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 评定其好坏、正误, 及时向学生输出这些评价信息, 让学生尽快知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 使正确的得以强化, 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 及时唤起学生相应的复杂思维活动,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2.延缓评价。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的 “延迟评价”原理: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的后半期, 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 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 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而应采用延缓评价, 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去评判。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 教师都充当忠实的倾听者, 适时点拨, 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 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充足的空间。
四、评价语言要优化
小学生喜欢表扬, 教师一句亲切、鼓励的语言, 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则充满关心、激励的评语, 沟通了师生感情, 可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明显改进,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我们要善用评价语言, 让一次次评语成为学生前进的助推器。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 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 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 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很有创意, 这非常可贵, 能再响亮地说一遍吗? ”“你讲得很有道理, 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 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使得每一次评价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2.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评价中, 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大热天, 对打瞌睡的学生, 则可以问下:“你梦见孙悟空了吧, 可别忘了请他把今天的气温变低点哦! ”, 既达到评价的目的, 又活跃课堂气氛, 可谓两全其美。
3.善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参与程度, 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 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诱发学习兴趣, 进而积极主动学习。
五、评价手段要多样
1.善用手势评价语。用手势配合口头语 , 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更加有力;增强说话的形象性, 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因此, 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的同时, 不妨配合手势语言, 如用手扶摸摸学生的头、竖起大拇指等, 把一份真诚融入到表扬之中, 使学生感到亲切, 增加信心。
2.充分发挥眼睛的作用。眼睛是心灵之窗 , 它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 维系双方思维的感知通道。有时一个眼神, 可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学会眼神评价的无声之语, 时不时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 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 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 从而得到信任, 促使学生更有兴趣探求新知的奥秘。
3. 善用表情 评价语。 面部表情 是人的情 绪体验的 外在表现, 蕴涵了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 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通过面部表情, 结合口头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不仅增加了勇气, 还激起了他们不懈追求学习动机, 从而得到了发展。
3.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分析 篇三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的作用日渐提高。但评价理论与实践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脱节,评价方法术语缺少良好的规范,课堂中对学生
【关 键 词】前科学概念测评的前置性评价的缺失等潜在的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思。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050-0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具体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课改的推进,评价在我国小学科学课中日益受到重视。及时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的现状,把握其发展动态,能更好地将评价理论应用于科学课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我国小学科学课的发展。
笔者查阅收集了从200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到2008年8年间有关小学科学课评价的文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理与分析。
一、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的总体发展变化
考查2001到2008年中国知网各种文献数据库,以“小学科学课评价”在“主题”检索项里搜索的文章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以上两个图表显示,在2001到2008年间,有关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的论文总数呈上升趋势,2001、2002年新课改刚开始的两年文献数量迅速增加,2003到2006年文献数量增长缓慢,2007到2008两年文献数量又迅速增加,说明近两年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日渐变热。此外,除了期刊类文献在2004到2006几年中增长速度下降外,三种文献在总体上仍然呈上升趋势。与硕士学位论文和重要报纸相比,期刊文献总量在这8年中是最多的,达到113篇。尤其是2007到2008两年,各种相关文献数量增加幅度相对变快,说明近两年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研究成果最高。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选取中国期刊网、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等网站,按“小学科学评价”、“小学科学课评价”关键词检索2001年到2008年的文章,根据每篇文章主题是否针对“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为标准,进行整理,得到文章50篇。以下内容就以这50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二、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现状的具体分析
依据《标准》评价理论对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由于每篇文章作者背景不同,切入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具体分类方法将根据文献实际情况做适当变化。
(一)将主要分析实际教学及做实证研究的文章归为一类,称作“实践类”;将重点在理论层面建构的文章归为一类,称为“理论类”。如表3所示:
理论类的文章占46%,实践类占54%(其中做实证分析的文章只有一篇),可见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同时更多的研究者主要是一线教师侧重从教学实践层面分析,将评价理论应用到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并从中发现问题。
(二)根据《标准》分目标三个维度: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看文章主要探讨的重心是哪一(些)维度,将文献分为四类:科学探究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科学知识类、综合类。文章只要对其中任意一维度有具体分析就认为涉及该维度一次。
科学探究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科学知识类被分析提到的次数分别为18、11、9。《标准》将科学探究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与该表的数据相吻合。另外32篇文章针对三个维度共同研究,没有具体划分,即更多的人倾向于将三者统一起来或针对小学科学课整体研究。
(三)根据教育评价学分类标准,按所研究的评价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1. 按评价对象分类的标准,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而50篇文章中所研究的评价对学生评价和课程与教学评价没有明显界定,很多都是将学生与课堂教学一起做评价。因此,笔者根据文章研究重点的实际情况,将文章分为三类:评学类、评教类、评教材类。评学是指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来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学习、科学探究;评教就是对教师的评价,以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其中评教材类从课程与教学评价里抽离出来,仅作为对教材的单独评价。
我国小学科学课中评学类占92%,而研究评教、评教材仅为2%和6%,说明现在小学科学课评价中主要集中于对学生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2. 按评价时间段的划分,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又称配置性评价或准备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确定教学起点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其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和学习;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每一单元或每一课后,为了判断学生在该单元或本节课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进行的评价。
除了这三种评价方法,所研究的50篇文献提到的评价方法名称多种多样,主要有:“前置定位性评价”、“前置性评价”、“过程诊断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点式过程性评价”、“评论性评价”、“诱发性评价”、“行为表现性评价”、“后置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综合总结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纸笔测验性评价”、“学习性评价”、“短期评价”、“长期评价”等。根据某种评价方法在文章的具体含义,将“前置定位性评价”、“前置性评价”、“诱发性评价”等归为诊断性评价;将“成长记录袋”、“行为表现性评价”、“过程诊断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点式过程性评价”等归为形成性评价;将“评论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等归为总结性评价;还有一些评价比如“学习性评价”不能简单分类,要根据文章具体情况才可以归类。文章只要对任一评价方法有具体分析就算提到一次。(本划分只限于本文所提的“评学类”文章)
多数人都倾向于研究形成性评价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作用,对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与课改中把科学探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关。作为科学课的重点,科学探究更注重探究活动的过程,更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由于科学探究每个环节的自身性质,更适合应用形成性评价进行价值判断。
此外,还有一些评价方法不能直接归到上述三类评价当中,比如表现性评价(提到4次)、发展性评价(提到2次),会根据教师具体的应用情况而归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此外还有激励性评价,有11篇文章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形成性评价中,成长记录袋的方法有8篇文章都进行了分析研究。在50篇文章中,有11篇文章倡导多元化评价。
3. 按评价主体划分,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文献中所涉及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的评价;他人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只要对以下任何评价方法有具体分析就算提到一次。(本划分只限于研究“评学类”文章)
46篇“评学类”的文章中,80%的文章分析了他人评价,65%的文章提到自我评价。由于小学科学课自身的性质,科学教育研究者都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中就广泛的应用到组评、互评这些他人评价的方法;同时小学科学课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有时不恰当的他评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压力甚至厌学情绪,这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就起到了良好的自我促进作用。
综上,评价在我国小学科学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形成性评价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科学课程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多元化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在小学科学课中他人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也被广泛提倡。
三、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存在问题的四点分析
第一,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在文献这一角度主要集中于学生评价,对其他评价的研究相对甚少。事实上,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评价、课程设置评价、课程标准评价、课程管理评价、教材评价、教学工作评价、学生学习发展评价、教师教学与发展评价等。因此科学教育研究者可以尝试其他方面评价内容的研究,从不同的方向促进小学科学课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二,评价方法的专业术语过于杂乱。从各种教育评价学的书籍以及《标准》中对评价方法的建议可以看到,虽然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评价方法术语并不繁杂,而文献中评价方法术语可谓五花八门。一些研究者随意为评价方法命名,某种评价术语如不做解释分析,很难让人理解。有的文章虽提出一种方法或观点,但具体内容和案例并不足以支持,又显得空洞没有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中,对评价方法术语进行适当规范和整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第三,科学课评价理论没有得到充分实践。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科学课评价缺乏实证研究,多集中于经验总结与理论建构。一些教育专家提出的评价方式,在一线教师的文章里并没有体现。专家提出的评价方式虽然在理论上比较系统完善,但由于缺乏对事实的验证,在科学课上实践起来较难,很多探究活动中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评价方法会比较随意。其次,一线教师缺乏评价理论的系统化学习与应用。许多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多是自己的亲身教学经验的总结,没有接受系统化的评价理论学习,也导致了实践和理论的脱节。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从国外引入的评价方式容易理解但不易操作,如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学习性评价等,而一些评价方式含义不易理解,如发展性评价,根据不同情况,可被视为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因此教师在实施起来会有很大难度。再次,对《标准》的把握不够深刻。虽然《标准》规定教学实践中倡导灵活评价,但灵活性评价并不是脱离了理论基础的评价,而是理论指导下的适合课程实践的评价。因此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小学科学课的重点与难点。
第四,对诊断性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理念提到,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标准》中对诊断性评价也没有具体说明。诊断性评价作为教学活动开始前为确定教学起点而进行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情况,识别学生现有水平和个体差异,以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所以,单元前或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诊断性评价会使教学事半功倍,还是值得提倡的。合理有效的利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将对小学科学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一些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些评价方式,比如“学习性评价”等,应得到广泛关注与学习。
四、小结
虽然课改以后小学科学课评价逐渐受到重视,很多科学教育研究者都在试图建立一种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透过相关文献可以看到,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内,还未建立起达到共识的合理的评价标准,除了少数专家在尝试创建新的评价机制,更多的研究者主要依靠课程标准中对评价部分的概括建议进行研究。教无定法,也许评价标准不能做统一规定,不同地区不同课程需要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但在同种性质的科学课程中应该具备合理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小学科学课作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其作用不容忽视。及时了解我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现状,认识到成果及现存问题,继续推进和深化全国小学科学课评价研究,逐渐形成合理的科学课评价体系,对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必华等.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周新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学科发展报告[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
[5]马东娟等.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丁邦平.以学习性评价促进探究式教学[J].科学课(小学版),2007(5)上半月
4.小学语文教学科学评价 篇四
凌桥中心小学杨杨
【摘要】:本文通过“科学评价”的方法,阐述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在教学当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论证了“科学评价,走向成功”的观点,得出了准确、恰当、有效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科学评价,走向成功
准确、恰当、有效
激发
内驱力
快乐成长
“评价”是课堂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其实,我们明白有许多孩子,并不是因为笨而学不好,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使他们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杜绝形式化,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当前评价一个热点和重要问题。
从我们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评价目的: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淡化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2、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定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5、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树立新的评价观念,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如何杜绝形式化,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当前评价一个热点和重要问题。
一、评价内容,注重全面性
学生素质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我们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兴趣特长”。“等级”是定量评价,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量化处理(由于素质状况是比较模糊的,难以精确量化的,因此采用等级评价比百分制更适宜);
“鼓励性评语”是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质的鉴定;
“兴趣特长”是针对学生个性品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特殊性评价。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除了担任语文教师,我还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学初,我便组织学生(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演讲赛。演讲赛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精彩的演讲深深打动了我。我很满意地给他打了个95分。可赛后我让他们交演讲稿时,他却完全失去了演讲的风采,低着头战战兢兢地对我说:“老师,我的演讲稿还没写完,我„„我有好多字写不来。”我接过他的演讲稿一看,果然稿子中断断续续地有好多空白的格子。“老师,他就是我们班上语文成绩从未及格过的吴文松同学。”不知身旁的哪个学生插嘴道。“不,我不相信臧云骥的语文成绩不及格,从今天的演讲看来,我觉得他的语文成绩应该是优秀,如果他抓紧把落下的基础知识补上,我相信他的语文成绩会拔尖!”这时,他抬起了头,眼睛里流露的是信心、决心。
二、评价方式,注重多样性
学生素质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因此,评价时要注意采取各种形式,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取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易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才华,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使每个孩子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除了采用考试这一评价方式外,还可采用言谈、观察、范例考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成长记录袋的运用能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个体成长的点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棒的一次作文、获奖成绩,还有测试成绩装入袋中,并附上这些作品产生的过程的说明,还定期引导学生写写自己的反思,即让他们对自己的各种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三、评价指标要科学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评价指标和标准,是搞好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要科学,必须做到“三性”:
1.可比性。科学的评价指标要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为后续发展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比如行为表现评价内容分为若干细项,便于横向比较;每个指标又分为“好、一般、须努力”三个等级,便于纵向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优点、不足以及发扬改进的方向。
2.可测性。科学评价指标,既要具体可测,又要简便易行。比如,把“身体状况”分为身高、体重、胸围、视力等几个细项,对照有关标准,就能具体准确地测定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而且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3.适度性。科学的评价标准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要以各种国家规定为依据,不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比如“体育锻标情况”要严格按国家锻炼标准测定,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测评要符合课标分年段要求和整体要求。
四、评价过程要民主
1、学生自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也是将外部教育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主体。任何评价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都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也就失去评价意义。因此,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2.同学互评。同学之间日日相处,观察入微,评价的准确性比较高。而且,引导学生对照评估细则,互相评价,也是一种自我认识。学生如果学会评价别人,也就学会评价自己。充分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
3.家长评价。家长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也应该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可以设立“在家表现”、“家长的话”或“家长评价”栏目,让家长充分参与评价过程。4.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不能以此为由独占评价过程,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武断评价学生素质状况,要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五、评价语言,注重激励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而热情的语言给予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深入体会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后,我让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我满怀激情地说:“读得多好啊!(确实读得挺好)同学们真聪明!不过更聪明的是能说说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那谁是更聪明的呢?”
“我们能读好是因为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当时那种为我们中同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老师,我认为还因为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当时的情感更巧妙地表达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能说读好书的原因是更聪明的,但最聪明的是能通过自己的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能就文章的最后两段提出问题,夺取‘最聪明’的桂冠吗?” “作者只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他怎么能断言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没过几秒钟就有学生提出这么好的问题。
„„
“聪明---更聪明---最聪明”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激励着学生自主地一步一步地向着学习的高峰前行。
总之,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5.小学科学有效学业评价测试题 篇五
1、小学科学学科命题的一般原则不包括下列(B)项.A、人文性原则
B、人性化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2、小学科学学科命题的范围不包括下列(D)项.A、科学探究领域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C、科学知识领域
D、科学能力培养领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目标要求的是(D).A、了解
B、认识
C、理解
D、运用
4、小学科学学科命题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不包括下列(C)项.A、科学学科命题对“科学知识”的考察内容与要求
B、科学学科命题对“过程技能”的考察内容与要求
C、科学学科命题对“结论得出”的考察内容与要求
D、科学学科命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与要求
5、小学科学学科纸笔测试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下列(A)项.A、有利于全面推进科学素质的培养
B、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突出概念性、系统性、思辨性和实践性
C、控制试卷难度,合理配置题型,发挥各种题型功能
D、注重整体设计,发挥结构效应,全面考察考生素质
6、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体现在科学考试中,就形成科学考试的学科特点。下列(D)项不属于科学考试的学科特点
A、概念性强
B、系统性强,也有一定的思辨性
C、实验性和探究性强
D、情感性强
7、课堂观察评测小学生科学素质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下列(C)项.A、不干预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结论性原则
D、个性化原则
8、设置小学生课外科学探究项目的原则不包括下列(B)项.A、实践探索性原则
B、寻求问题性原则
C、自主能动性原则
D、注意安全性原则
9、不属于学生自我评价项目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选项是(C).A、真实性原则
B、目标性原则
C、适时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10、不属于学生自我评价的一般步骤的选项是(D).A、确定自我评价的目标
B、分析评价主体的背景
C、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D、研究针对个体特性的评价方式
11、小学科学无论是课内探究活动还是课外探究活动,都要经历过程不包括的选项是(B)。
A、提出问题
B、面对问题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2、当前科学评价的命题方式分为四大取向,不包括的选项是(C)。
A、知识结构取向
B、情境行动取向
C、高效、真实取向
D、互动协助取向
13、小学科学课上,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包括的是(C)。
A、测量客体
B、测量法则
C、测量过程
D、数字和符号
14、经过调查显示,我们教师的命题在技术层面上不包括的选项是(D)
A、忽略命题原则
B、题目形式不当
C、忽略教科书重要内容
D、忽略命题细则
15、科学新课程纸笔考试的指导思想积极体现的”有利于”,不包括的选项是(C).A、有利于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培养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D、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6、科学课堂观察评测小学生科学素质主要存在的问题不包括的选项是(B)
A、忽视学生思维的锻炼
B、忽视学生学习活动
C、课堂观察较为随意
D、课堂观察比较片面
17、科学课堂观察选择不同的观察点评测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不包括的选项是(B)
A、从学生的倾听状态评测
B、从学生的探究过程评测
C、从学生的观察结果评测
D、从学生的实验设计评测
18、不属于在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中存在困扰着课外探究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常见问题的是(A)
A、目的不明确
B、内容空
C、操作难
D、只布置不指导
19、学生自我评测对于学生科学素质形成的意义不包括的选项是(B)
A、元认知对于学习者学习监控的指导意义
B、得出结论反思过程中的自我评价项目设置
C、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自我评价项目设置
D、档案袋评价的自我评价项目设置
20、不属于学生自我评价评价项目设置命题的问题的选项是(D)
A、自我学习评价被忽视
B、评价项目只对科学知识进行评价
C、教师漠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数据
D、只对学生的错误问题进行评价
21、不属于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自我评价的较好体现的选项是(D)
A、“提出问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B、“猜想与假设”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C、“实验探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D、“结果与讨论”中学生的自我评价
22、科学课堂观察评测小学生科学素质形成的维度,就应该紧扣着三条主线,以下不属于这三条主线的选项是(D)
A、科学知识
B、科学探究
C、科学态度
D、科学整理
23、根据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或侧重维度来分,课分为三种类型,不属于的选项是(B)
A、科学知识素养观察评测
B、科学探究素养观察评测
C、科学技能素养观察评测
D、科学态度素养观察评测
24、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包括的选项是(D)
A、学生实验组长课堂观察
B、教师自我课堂观察
C、听课教师课堂观察
D、评课教师课堂观察
25、将热鸡汤放到保温锅中,主要是为了避免热的(A)传播方式流失
A、传导B、对流C、辐射D、散射
26、以下选项项不属于学生科学知识素养的课堂观察的是(A)
A、科学态度的形成B、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
C、科学知识的获得
D、科学知识的应用
27小学科学的综合过程技能中,不包括的选项是(D)
A、形成假设,控制变量
B、解释数据
C、下操作定义、实验
D、结论分析
28、观察是科学课堂中的一项常见知觉活动,其定义不包括的选项是(C
A、有目的B、有计划
C、有选择
D、比较持久
29、小学阶段,对于应用数字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不属于标准的选项是(D))
A、能够意识到数值、单位的意义
B、主动的对一些一些观测项目量化处理并及时记录观测量的大小
C、善于用数据说话
D、能推导结论的思维过程
30、下列有关酸雨的成因,正确的选项是(D)
6.小学科学教学测评方案 篇六
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使孩子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从而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展开了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为检测学生的接受效果,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
一、科学概念方面:(30%)
如: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什么是磁极、什么是磁力等;
四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材料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花的基本结构、动物的繁殖方式等;
五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浮力、怎样测量物体的水中的浮力等;
六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什么是细胞、细胞的作用、什么是物质、物质变化的特点等;
这些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的方式进行测试。
二、基本技能方面:(35%)
三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用看、听、触摸等简单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应用看、触摸、闻、听等方式进行观察,并尝试应用刻、划、敲击、滴试济等特殊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
五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熟练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后,初步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式的研究;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应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和对比实验进行科技探究,尝试应用制作模型即模拟实验对无法直接观察研究的现象进行探究,并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掌握“观察——发现——推测——验证”这样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这些方面的内容通可通过选择、判断、简述、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等内容进行测试。
三、情态价值观方面:(35%)
1.学生是否具有了一定的观察与探究身边物体、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如:是生活中是否有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3.是否能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 4.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7.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篇七
一、激趣导入, 奏响课堂教学的序曲
新课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那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够承上启下,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心弦, 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1. 联系生活, 引人入情。
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 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上课铃声响了, 教师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 说了这样一番话:“不好意思, 同学们, 我来迟了。刚才我正准备来上课的时候, 一不小心把钢笔水弄了一滴在衬衫衣服的袖子上。这件衬衫是我昨天才买回来的, 今天第一次穿, 就弄脏了, 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学们, 你们帮我想想办法, 用什么才能把衣服上的脏洗掉吗?”老师一边说着上面的话, 一边指着袖子上的污渍让学生们看, 满脸愁容。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以后, 纷纷举手献计献策。有的说用肥皂洗, 有的说用洗衣粉洗, 还有的说用洗涤剂、牙膏、衣领剂……看到这一情景, 教师立即追问了一句:“哪种物品洗涤效果好呢?同学们想不想试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洗衣服的学问吧。”学生们开始分工, 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活动由此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2. 开展竞赛, 引人入景。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同样能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激情。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一课, 教师准备了一些泥鳅、沙、玻璃水槽。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把泥鳅捉到小桶里, 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捉的泥鳅多。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玻璃水槽里, 另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沙堆上。比赛开始了。台下的学生神情专注地看着, 并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台上学生紧张地忙碌着, 一个如探囊中之物, 轻而易举地把沙堆上的泥鳅捉进了桶里;另一个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一条。比赛结果显而易见。第二回合交换比赛内容。比赛结果刚好与第一次相反, 台下学生和台上学生都满脸疑惑。教师这时很自然地导入了这样一番话:“这是摩擦力的作用。一个摩擦力大, 一个摩擦力小。一个费力, 一个省力。那么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 好不好?”
3. 猜测实验, 引人入境。
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 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时, 教师举起了双手, 说:“同学们, 我们来做个猜谜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情绪高涨。“老师两只手里各抓着一根导线, 其中一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 另一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你能猜出哪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 哪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吗?”有的学生说是左手, 有的学生说是右手。“在不松开手的前提下, 有没有办法验证哪一种猜测正确呢?”老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们思索了片刻, 有学生回答:“老师, 用简单电路装置可以检测。”老师满脸喜色, 说:“是吗?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简单电路装置, 你来试试?”这位学生满心欢喜地跑到老师身边去检测。正如这位学生猜测的那样, 用简单电路装置果然能检测出导线是断开还是衔接的。老师大大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后, 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暗盒, 你们想不想也用这简单电路装置检测一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呢?”“想!”学生们异口同声。
通过游戏猜测、实验验证, 引出本节课探究活动的重点, 把学生带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必然会提高其探究的兴趣和成效。
另外, 利用音像资料, 真实再现情景也是值得应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二、引领学生探究, 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1. 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帮助他们形成有关概念, 获得实验技能。然而, 一旦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种类多了, 数量多了, 学生兴趣也会降低, 太费事了。同时有限的课堂时间保证不了个个实验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究。
(1) 师生共同准备。如《热的传递》一课, 固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让学生准备, 进行分组实验。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教师准备, 进行演示实验。
(2) 学生按组别准备。如《神奇的水》一课, 有水的毛细现象实验、表面张力实验、水的压力实验、水的浮力实验、水的溶解实验等。上课前,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每组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准备材料。为了避免一个实验有多个小组准备, 其他实验没有人准备, 在了解各组选择的内容后, 教师引导学生适当作一些调整, 保证每个实验材料都有人准备。上课时, 各组按照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 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其他做相同实验的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在自己亲历探究和其他同学探究交流的基础上, 对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水的溶解性等有了较好的认识。
2.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
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各学科都根据教材内容实时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已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那么, 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扮演着哪些角色, 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呢?
(1) 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导火索。“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 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 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首先, 要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有事做, 使他们对后面的实验充满期待。其次, 教师激励性的提问也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激情。如, 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时, 老师采用的是夸奖式的提问“你怎么摸得这么准呀?能说说你的办法吗?”这么一夸, 学生自然兴致高, 乐意表达了。除此之外,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回答提问时教师的肯定以及鼓励性的评价, 同样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2) 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方法的引导者。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堂教学者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生合作是小组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小组该怎样合作去研究某种事物或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认识固体》一课中, 有个环节是认识固体的共同点, 教师先让学生小组中每个成员各选出一种自己想研究的固体, 合在一起作为本组共同研究的内容;再引导小组成员商量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这些固体, 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之后指名小组成员代表汇报交流。接着各小组根据商定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些固体, 并将研究结果记录在册。在整个教学过程三次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都注重了合作期间方法的引导。在教师这种步步为营的引导下, 三年级的学生也像模像样地开展起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探究时秩序井然。
三、多元评价, 体验快乐, 让课终音犹在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以利于改进教学, 促进学习, 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1. 及时给学生以表扬, 愉悦学生身心。
在传统教学观念里, 好动的孩子往往不太受欢迎, 然而正是这些孩子活跃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 这一类型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很强, 有自己的独特思想, 更具有创新思维。他们大多会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主角, 他们的参与关系到探究实验的进程。课堂上, 教师抓住时机, 欣赏他们, 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 既能使他们找到“自己是最优秀学生”的感觉, 享受成功的快感, 同时也促进了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能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应注
意自身形象, 了解自己在其他同学眼里表现如何, 学习情况如何。还能帮助其他学生完善研究方案, 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还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体会到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在探究中应注意怎样操作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同样也要给以评价。
一是给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在《认识固体》一课的总结评价环节, 教师提出了汇报性的问题“老师送给你的小礼物满意吗?这些小礼物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在回答时, 就能反映出该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加以补充, 也就形成了对学生个人学习成果的评价。在给小组进行评价时, 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更多的是学生的评价。从小组发言的次数、小组成员发言的声音、发言的质量等多方面去评价, 并量化成绩, 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 以示促进。在给小组评价时, 最终每组的评价结果要有层次, 不能都一样。教师原本打算从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 评价结果都是满分, 可看到的情形却是学生中发出了失望的声音。
8.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篇八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让评价不再盯着甄别和区分
多元化评价主体,指的是自己、同学,家长、教师四位一体,共同参与评价。基本形式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点评,教师总评。当然,有时候,家长的点评也可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人的点评。
过去的评价,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考试评价,对不对,好不好,标准在老师那里,由老师说了算,所有的学生都是被动的,是被评价者。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标准答案上,惟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有自己思想。甚至,有些老师干脆连实验室也不让学生进,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念念书,划划题,背背答案,然后把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思想,抄录到试卷上。死记硬背得好,老师就给个高分数,就表扬表扬,不愿意死记硬背,错误多,就给个低分数,轻者被批评,重者被训诫。学生就是记忆的机器,知识的仓库,考试题的搬运工,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探索动力。
评价多元化之后,学生个人要自评,自评就要自己反思,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行了,给别人看之前,要自己先过过眼,需要自己捍卫自己尊严。自己都不满意的东西,怎么好随便让别人评头论足。接下来就是同学评价,或者同桌互评、或者小组评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互相点评,互相欣赏,互相纠错,互相协助,“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在小组共同努力下,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共同提高。很多时候,由于评价领域的变化,探究活动需要家长参与,甚至社会其他机构参与,所以评价也需要家长或者更多人的参与。这无疑发挥了家长和他人的协助能量,家长的资源,社会资源也就变成了宝贵的课程资源。
我们开展的“小小蚕宝宝,科学大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典范。从蚕宝宝的孵化,到蚕宝宝的养殖,到最后的实验报告,历时一个多月,需要同学协作,需要家长协助,需要老师引领。每一个过程都是复杂的,无法通过老师一张考卷来衡量 。
二、多维化评价内容,让广泛情趣被评价逐渐点燃
多维化评价内容,指的是评价内容不再只关注课堂教学表现,还有课外活动评价;不再只关注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考察;不再只关注评价结果,还关注整个过程;不仅要对科学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而且要对科学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一句话,评价内容要多维化,要注意“两结合”(即课内课外相结合,书本学习和科普活动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
“在学习了“我是低碳小能手”和“认识动植物”课程后,就是围绕“环保从我做起”这一主题进行社会调查。课题组开展了“石漫滩水库的污染和治理调查活动”。带学生环湖调查污染源,取水样,拍照片,做实验,到湖边工厂、餐厅、网箱养鱼基地调研;和污水处理场结合,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场,走访居民,搜集大家对饮用水的意见;取水库里被蓝藻污染的水和未被污染的水做实验,观察鱼的存活期长短;和科技局、科协结合,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呼吁“保护母亲湖”;和文化局、团委结合,在水库边举行“爱我家园”绘画比赛,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唤醒大家共同爱护家园。
三、多手段评价技术,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多手段评价技术,指的是在评价中,既要重视书面考试,还要重视实践考试,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既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察其能”。
1.书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
小学生科学素养有四个核心要素,即: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书面考试可以考知识,可以测能力,甚至也可以考方法,但是科学兴趣如何考察?科学精神如何考察?这些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查其能,综合分析,才能实施评价。而且这些评价也很难量化,不是一个分数就能衡量的。
当然,推荐自费印制“保护母亲湖”宣传页的孩子参评“舞钢市文明市民”;授予科幻画比赛优胜的同学“奇思妙想奖”;给“白蚁研究小分队”颁发“最佳合作奖”;为动植物标本制作最精美,最丰富的同学授予“标本大王”……这些评价活动,很直接,很简单,但是孩子们很在乎!每年的科技活动月颁奖大会,都会涌现一大批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科普作文标兵,和优胜兴趣小组。对他们的命名和表彰,大大促进了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
2.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是用来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着的教学活动,为帮助改善或不断完善一个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鉴定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运用评价不仅可以了解科学教育实际收到的成效到底如何,学生取得了哪些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科学教育自身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之处,使之更好地完善。教育测量的结果往往是相对的,每次考评成绩此时此地学生的情况,并不代表学生的固有特征或全部情况,因此,要把以鉴定、分等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与反馈、改进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并重。
结果是美丽的,过程比结果更美丽。结果是重要的,过程比结果更要。所以,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9.小学科学实验考核方案 篇九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小学科学安排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了通过探究实验活动获得科学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做探究性实验获得科学知识,就需要有较高的实验能力。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我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一、考核的总体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3—6年级)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即通过科学教育使全体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全体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此,《科学》课的考核必须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最高目标服务。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认知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发展,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小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增强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二、考核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应注重的方面
一、明确实验目的,有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动手做实验是小学生的最喜爱的活动。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爱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把实验做好。教学中常常出现这
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学生们忙得很开心,人人都想做实验,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实验的场景可以一个字来概括——乱,实验的结果当然不如老师所意,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也没有观察清楚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没有把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下了,没有弄清楚实验的结论。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的需要。
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读实验目的要求的习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的方法。只有让学生读懂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方案,学生才能对做好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二、激发兴趣,及时督查,自主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科学实验活动,老师在每学期都要安排学生做较多的实验,要想让学生做好实验,就必需要准备较多的实验器材。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不容易,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必然要细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必定细看教材,对课本有提前预习的准备,进而对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有深刻地认识,为上课做好实验作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做好实验作了铺垫。
三、面向全体,合理分工,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参与课堂科学实验,经历整个探究实验过程,是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最佳途径。参与做实验,参与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作用,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都能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都能学会记录实验数据,都能参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学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都能学习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都能学会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做好实验所需要的实验能力。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男生抢去做了,或者被动手能力强的女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做的能力必然被弱化,不做实验,她们的兴趣必然减弱,他们的实验能力必然得不到培养。
四、关注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往往不愿意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不愿意去主动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忙着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也就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那做实验也就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实验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就要给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地分好工,安排好实验小组成员各人的任务,实验时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因为有了这样的分工与合作,同学们才测量到了可靠的可供分析用的时间数据,同学们通过分析时间数据,归纳总结出了实验结论。可见,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与动手做实验同样重要,不可缺少。同学们在分工合作中完成了实验任务,提高了科学实验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合作探究的优良品质。
五、全面分析数据,综合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科学的结论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许多数据,并且通过分析无数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课中许多知识都已经经过前人探究得出,现在安排学生重新来探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精神,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能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得出实验数据,观察到实验现象,这还不够,还需要学生去分析,去研究,去归纳总结,才能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到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是一个由具体感性认识到抽象逻辑认识的思维过程,是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只有实现这个质的飞跃,才能得出实验结论。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六、模仿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方案都是教材编写者设计好的,学生只要按照现有的实验方案去做就行了。这虽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最能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深层次训练学
生实验能力的应当是指导学生养成自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展现实验现象的操作实验更重要,设计实验是学生高水平实验能力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序地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实验技能考核方案
1、考核对象:随机抽取学校不同年级或者某一学段班级一定数量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技能展示。
2、考核项目:教科版三、四、五、六年级科学实验
3、考核程序
(1)、根据学期科学实验内容与标准,教师随机抽取一道实验题;
(2)、填写《实验通知单》;
(3)、写出实验所需器材和材料;
(4)、进行实验操作,讲述实验步骤;
(5)、填写实验报告。
4、考核成绩
(1)、能够根据实验项目正确填写《实验通知单》;
(2)、实验材料选取准确;
(3)、能够按照标准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完整。
10.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
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放大镜,橡胶棒,小铲,塑料饲养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出示一盆土壤,提问: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两个方面回答。
2.观察土壤
提供放大镜、橡胶棒和一盆土壤,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说明:没有橡胶棒也可以用筷子、镊子等工具,主要是用来翻看土壤,土壤里有小石块、沙子、黏土、草茎、落叶、蚂蚁等。)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聚焦:大家都说,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可以用来盖房子,制作砖瓦、陶瓷,另外还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给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2.过渡:今天我们将到校园里进行观察,看看生活中那里的动物和植物。
三、探索(预设20分钟)
1.讨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提问:你们觉得,校园土壤居民会有哪些呢?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推测和发言。
2.教师进行活动提示:细致,全面,有顺序,不伤害
(细致是指能够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全面是指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有顺序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不伤害是指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3.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及时记录。
校园观察活动指导提示:
(1)携带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人手一份,放大镜、橡胶棒和小铲小组一份,观察时小组同学有机合作使用。
(2)活动场地:教师提前踩点安排,选择有多种植物和小动物的土壤,并事先对该场地的植物进行识别,以便学生提问时可以答复。
(3)分组要求:以组长为首,小组成员集中在某个点进行观察,禁止单独行动和胡乱奔跑。
(4)观察顺序: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
(5)记录要求: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遇见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可以记录特征或画简图记录。
11.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篇十一
一、团队评价有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加德纳认为,我们如果以更合理、更方便有效的方法评定学生的表现,那么这种方法将会为更大范围内的人所接受。他同时提出了从五个方面评估学生的专题作业:(1)个体的智能特征。(2)对事实、技能和概念的把握。(3)作品的质量。(4)交流。(5)反思。
在教学中,我结合加德纳的专题作业评估方式,针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如《设计我的纸桥》、《建设我们的家园》等)开展小设计、新方案等征集活动。此类活动由老师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提供设计方案。我采取了如下评价方法:(1)科学课上,让学生以小组方式互评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根据流畅性、变通性、创造性的评定标准,用5分制打分,并在方案纸的背后写上简短评语。(2)教师根据学生方案上的亮点和创新的层次给出该方案的评语和分数,然后让学生谈感受。(3)经评估后的方案设计交还给学生再作反思、改进并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同样,对学生的其他科学活动也是采用类似的评价方法。
如在“建设我们的家园”活动中,五(1)班的孩子们个个信心十足,兴高采烈地动手建造小组的家园。有的建楼房,有的分工挖掘河道,有的开垦田地,还有的动手制作武器装备来保卫家园。
建设家园的比赛时间结束后,各小组互相参观建设好的家园,并从家园设计的整体观、创新点等方面给其他小组打分。
在小结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的设计方案、建设好的家园模型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角度对学生的设计给出综合评定。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建造房子的感受与体会——
师:90分钟的建造“人类家园”比赛活动已经结束。大家在看自己小组的作品时,心情是怎么样的?我想大家应该有很多的感言,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开始?
生1:我先说。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应该虎头蛇尾。例如我发现我们组的成员建造好“人类美丽的家园”后,没有环保意识,对废弃的纸、塑料膜等材料视而不见。我认为这样做就是在做虎头蛇尾的事情,大家设计出来的家园是那么美好,可实际行动却是那么不相符。
师:看到这种情况,你是怎样做的?
生1:作为组长,我有义务让组员和我一起搞好实验后的清洁工作。虽然一开始大家有些不情愿,但是在我的提倡下,大家还是把清洁卫生搞好了,我还是为我们小组感到自豪。
师:大家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生2:我们小组就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分工时就专门安排一个同学负责随时收集、整理用不上的材料。造完房子,我们还一起把碎纸片捡起来。如果你们小组能够像我们小组一样分工细致一些就好了。不过,我认为你是个认真的人。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生3:我们小组也没注意把废纸捡起来。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做好最后的工作。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坚持就是胜利”,我认为我们小组没有达到真正的胜利。以后,我们会注意的。
师: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我们应该成为这样的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现在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生4:从这次活动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建造家园需要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够做好每一件事情。(顿时教室响起了一片掌声,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作为一个记录者和引导者,在进行活动小结时,我及时对那些合作行为积极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巩固这一良好的合作习惯和学习氛围,也为其他小组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模范。其次,利用对小组合作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
最后,我把综合评定后的方案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联系交流后的感受作方案的改进。
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团体评价为特征的,这种团体评价关注的应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成绩。
二、评价方式要倡导人文关怀
对小学生来说,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后续学习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倡导运用发展的观念及动态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在教学中,我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将学科的学业评价分为“科学态度”、“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个领域,把学习的科学态度作为一个与知识能力平行的领域来评价。“兴趣爱好”也单独作为一个领域进行评价,以符合现代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如在小组探究时,多数学生是只在组内交流研讨,但有时个别学生也会到其他组去收集“情报”。对于那些跑到其他小组去了解情况或讨论的学生,很多教师会下定义为不遵守纪律,而我却认为,这说明这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完善自己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意运用这一理念鼓励孩子们多交流、多互相学习别人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并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案进行评价,说出他的多个优点和你的一个建议。
善于运用评价词语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核心和精髓——人文关怀。如上《研究磁铁》一课,在探究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时,我给学生提供指南针、大头针、各种磁铁和棉线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如何获取探究磁铁指向南北的方法。有的小组直接把条形磁铁放在桌面上转动它,却发现磁铁乱指方向。有组员提出太重了或摩擦力太大了,条形磁铁无法指示出南北方向。有一个小组马上想到用棉线吊起来试一试。针对这个小组的做法,我及时用赏识类方法评价他们:你们敢于大胆验证自己的想法,非常了不起……有的小组看到该小组的做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仿效这一做法,对此,我就用激励类的评价:你们模仿能力真强,如果能从( )方面去思考,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对做实验有困难的小组,我用体态类评价方式:握紧拳头做加油姿势…一并请做实验成功小组当小老师,让小老师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向别的小组传经送宝。
三、精神鼓励与物质奖赏双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我喜欢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赏双结合的办法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如教学《岩石和矿物》这一单元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方解石。从孩子们发亮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对拥有这些岩石宝贝的渴望。于是,我对学生说:“谁能最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能得到一块漂亮的岩石作为奖励。”结果,整节课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踊跃,教学效果特别好。又如上三年级《种凤仙花》一课,因为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材料,我就把该课改为“种向日葵”,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孩子们还能得到我准备好的向日葵种子作为奖赏。尽管这份奖品小得有点微不足道,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兴奋地把它带回家去种植,并认真地做了观察记录。到了收获向日葵的季节时,这些孩子们就带着收获的喜悦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结果,学生也因此认识到了种子在生命繁殖中的重要性。科学概念在学生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12.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篇十二
一、贴近生活实际, 科学布置任务, 激发合作参与
任务性英语教学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教学理论。所谓任务性英语教学, 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性驱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下:
(一) 任务要贴近生活实际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交际活动中, 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的任务来进行训练。如:5B《牛津小学英语》Unit 9 e English Club Part B, 教学内容就涉及到各个国家和语言, 上课时笔者带了一些国家和展现其特征的图片, 在巩固练习阶段, 指着熊猫图说:I am a panda, I am from China.I speak Chinese.然后展示图片, 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 再互相用目标语介绍。如:一位学生指着袋鼠说:I am a kangaroo, I am from Australia.I speak English.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兴趣盎然, 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目标语。
(二) 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
设计任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6B《牛津小学英语》Unit 5 e Seasons Part A, 在学生阅读完导读课文后, 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的问题:
Q1:When is Su Yang’s dad going to New York?
Q2:How long is he going to work there?
Q3:What does Su Yang want to know?
在学生阅读完整篇课文后, 也可以设计有关教学内容的练习。通过这些活动设计, 以达到“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中用”的目的, 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 任务的选择要有层次
任务性教学应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设计有梯度的任务, 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做, 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 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完5B《牛津小学英语》Unit 9 e English Club整个单元后, 笔者设计了一个扩展练习, 其中包括三个话题供选择, 并为每个话题提供了一个例子, 以供参考:
Talk with your friends:
1. your country
2. your friend
3. your language
(例子略)
二、采用“独特”教法, 增强教学趣味, 促进有效学习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采用了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 发展了学生的英语“情商”。
1.奖励学生English Name
每个English Name都有它的特殊象征意义。针对这一特点, 笔者制作了精美的表格, 张贴在班级的布告栏中。如下图:
Boys’names:
Girls’names:
课上和课后对学生的表现采用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予以评价, 对表现突出和有进步的同学奖励他们English Name, 被奖励的同学具有优先选择权。他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English Name (English Name被选后, 就像发明专利一样, 这个name就属于这位同学的了, 其他同学无权“侵权”) 。通过此举, 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空前高涨, 每个同学都想争取拿到自己所喜爱的English Name。
2.评讲练习的时候再写一遍
很多英语老师会发现, 在评讲练习的时候, 有的同学会开小差,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写得正确了, 就不再专心地听讲了。所以, 在英语练习评讲的时候, 可要求学生用圆珠笔再写一遍 (边讲边写, 不允许抄) 。这样, 就给了学生另外一次锻炼的机会, 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下图展示的就是两位同学的练习册练习 (见右图) :
这种再写一遍的训练, 教师要给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要求:第一, 保证字迹清晰端正;第二, 在写的时候把第一次写的答案遮挡起来, 再次思考一遍;第三, 写出英语题的解题思路。下面以选择题为例:
A.watch cartoons B.watching cartoons
C.to watch cartoons
这一题学生应该用圆珠笔圈出would like这两个词汇, 以明晰解题思路, would like后加动词的不定式, 进而扩展到同义用法:want to V。
通过清晰解题思路和再写一遍的方法, 学生的听课效率有了明显的进步, 教学效果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 介绍国外文化背景
语言离不开环境, 更离不开文化背景, 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如果不从文化背景入手, 有的知识点就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小学英语就出现了很多国外的知识, 如:Halloween这一节日, 在中国是没有这个节日的, 当教学这课时, 教师必须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西方的Halloween节日及日常庆祝活动以及相关物品等等,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学习。以苏教版5B Unit 9 e English Club为例, 介绍一下笔者在教学这一课前所准备的中西方礼仪文化背景介绍。笔者制作了幻灯片, 下面节选几张演示:
通过背景知识介绍, 学生了解了各个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 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树立“发展”理念, 合理开发“工具”, 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 只重视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忽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师要遵循多元性和开放性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下面介绍一下实施方案。
1.确定级别
2.评价工具的选择及其使用
笔者采用的评价工具主要有:学生成果袋、课外活动评价表、错题手册、免写登记表等等。
学生成果袋可以收藏并展现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成果及优秀作品, 可以是英语书法作品、英语习作和英语奖状等等。把自己写得最好的英语书法作品加以收藏, 一个月后, 如果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 可以进行挑战, 超过收藏的就可以取而代之;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英语习作复印件收藏在袋子中, 一学期下来统计一下, 跟自己比一比, 再和同学比一比;一学期中, 要进行多次比赛, 如:英语写字、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和英语儿歌比赛等等, 对表现好的同学会发小奖状。
课外活动评价表可以记录在课外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 如英语手抄报、英语角、英语卡片制作和英语小报纸展览等等。每个月举行一次“I love English”展示会, 学生可以用英语表演各种节目。如给电影配音, 演童话剧等, 这些活动都会记录在每位学生的课外活动评价表上。
错题手册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 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都抄下来, 并订正;二是汇总型, 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课本的单元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综合型, 即将原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错题手册也可以记录下一些重要的语法。错题手册的使用, 使学生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使得学习重点突出, 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成绩。
免写登记表是对英语学习中有进步的同学的一种奖励。每节课都会评选出3名表现突出或表现有进步的学生免写当日的英语家庭作业。在这一策略实施之前, 大力宣传实施细则, 使学生了解评选的要求, 课中及时评价, 课后集中评选, 让学生充满希望和“奢求”, 既增强了课堂的纪律性, 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发展性评价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性评价研究进一步地深入, 评价工具需要不断开发, 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课评价表06-29
教师对小学生科学评价语言10-23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论文08-03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 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09-29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方案08-25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10-12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建设方案10-20
关于科学的小学作文:走近科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