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

2024-06-25

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精选15篇)

1.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 篇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继承传统美德 ,我们义不容辞。

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我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照顾;然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呢? 在《中华美德颂》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孟佩杰,一个普通的山西女孩,从八岁开始,她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患有重病的养母,陪她聊天,和她分享有趣的事,想办法逗她开心,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养母找回了活下去的.勇气。考上大学后,因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孟佩杰就是这样一个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取走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个细节。她的孝心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她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赢得了国人的尊重。

孝亲敬老不仅要学会照顾父母,还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以减少父母不必要的担心。为了让父母安心工作,让父母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在学校学好知识,回家自觉复习;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在精神上为父母带来愉悦。这其实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了。从小到大,爸爸和妈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他们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而他们却不求回报,只为了我们的安全幸福每天努力工作着,下班之后还要在家里为我们做饭做菜。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应该自己来照顾自己,有时候也应该照顾一下父母,我们也需要学会孝敬父母,真诚的体会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片爱心,尽力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学们,继承传统美德 ,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孝亲敬老这种传统美德伴我们成长!让我们用自己的寸草之心,孝敬、回报我们的父辈吧!

2.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 篇二

一.运用成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我国历史文化经历五千年的浓缩, 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成语言简意赅、风格文雅、生动形象, 相当部分由古代的神话寓言、史实逸闻、谚语俗语、以及诗文语句凝聚演化而来,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美德思想, 把成语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 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祖国文明,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美德在成语中的体现举例

1.爱国类。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尊严和荣誉, 抱着必死的决心出使秦国, 最终他凭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取得了胜利。反映爱乡报国的成语典故还有很多, 如精忠报国、捐躯赴难、捐躯济难等等。由此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过去和现在, 并在他们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 把深深的赤子之诚化成拳拳的碧血丹心,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2.勤俭类。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有关勤俭的成语典故有很多, “朴实无华”讲的是古人勤俭持家的故事, “开源节流”讲的是勤俭建国的问题。其实, 不管是一个国家, 还是一个家庭, 勤俭都应是我们的传家宝, 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 应念物力维艰。朴实无华、开源节流等成语典故所蕴含的积极思想, 对于加强学生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 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3.团结类。同心协力、团结奋进,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使国家和民族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立于不败之地。“负荆请罪”可以说是团结互助的一个正例。反之, 如果不团结, 互相斗争, 我们也有典故为鉴———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相争者两败俱伤, 徒让第三者得到好处。时至今日, 这则故事仍有其借鉴和教育意义。

三.运用成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此指导下,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了让成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

1.讲成语故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查阅各类成语词典, 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 在报纸, 杂志等资料上收集有深刻寓意的成语故事。利用晨读前的五分钟时间, 每天由一名学生, 讲解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然后讨论给我们的启示, 引导学生探讨成语故事对今人的借鉴意义。

2.办主题板报。为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尚情操, 我们引导学生办下列主题的黑板报: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成语, 表现高尚人格或优秀品质的成语, 表现尊老爱幼的成语, 表现团结互助的成语, 表现勤奋好学的成语等等。

3.编成语故事短剧。许多成语故事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表演性强, 可以要求学生课下根据成语内容编排成短剧, 给大家表演。表演者除了将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表演出来外, 还可以融合班级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在正面人物的引导下, 在反面人物的警示下知荣辱、辨是非、分美丑,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3.传承节约美德 篇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宣传优良传统,继承优良传统,依然是我辈及媒体之神圣职责。

回顾抗战历史,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经常遭到日伪军频繁扫荡、清乡和经济封锁,军民生活异常困难,军需难以保障。新四军军部要求各部从节约口粮入手,一日三餐改为两餐,干饭改为稀粥,减轻人民负担。新四军各师各显其能,厉行节约。如三师师长黄克诚在部队率先改革制服,将单军服去掉翻领改直领,上衣去掉两只口袋,停用绑腿布,减掉军帽上的围圈,去掉宽大的裤腰,改为窄裤腰等等。仅此一项,每人每年省去一尺多布,全师部队加地方武装3万余人,每年就节约布料万余米。黄师长还让供给部将一条毛巾剪成两块, 5000条毛巾,够1万人使用。最艰难的1943年,新四军从军部开始,在全军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垦荒种菜、纺纱织布,不仅解决军需,而且支援民用,节约为先,共渡难关。一师师长粟裕开荒种菜,三师师长黄克诚背筐拾粪,四师师长彭雪枫引种西红柿,五师师长李先念亲手纺纱,一时传为美谈。渡江战役胜利,华野解放南京,粟裕奉命兼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区后勤部蔡部长要给粟裕做套毛料便服。粟裕说:“做布的不行吗?刚进城就讲究穿着,不好嘛!要脱离群众的。人民群众看我这个市长做得好不好,是看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看我是不是为他们服务,不是看我穿什么衣服!”结果,蔡部长给他做了一套棉布灰卡便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在我们享用社会财富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还要不要厉行节约?很多人还很贫困,需要资助,富裕者没有理由浪费!资源财富应为大众共享,我们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势所需、民心所向,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端正党风,影响民风,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传承的,是节约美德!弘扬的,是主旋律!宣传的,是正能量!

《铁军·纪实》坚持用事实说话,讲真实故事,宣传厉行节约、勤俭朴素的美德,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为打造一块正面宣传的舆论阵地坚守!坚持!不懈努力!

4.小学生弘扬美德传承孝道作文 篇四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传承和发展,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更为重要。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夏儿女几千年来不断传承与发展的优秀品质,“百善孝为先”,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如果孝文化严重缺失,将会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试想,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爸妈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又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

如果一个孩子对爸妈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高尚的爱国之情呢?因此,孝文化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上周五下午我们新寨小学组织师生参观了社区文化建设,我校陈亚军老师对中华传统美德每幅图的故事内容及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的思想教育,如果每位儿女能像爸妈对自己那样来对待爸妈,那么我们的家庭、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5.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 篇五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得以持久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指导着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强化民族精神,努力完善充实自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从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从而提高我们学生道德素养出发,为培养一批有素质爱国、严于律己的新型人才提供了精神指导。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学生;道德素养;传承与弘扬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大地改善,在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目标下,除了经济建设,我们还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继承。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加强自身道德素养,努力扛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这面大旗,以我们自身道德素养的加强带动我们周围亲戚朋友的素养加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历了上千年文化与道德的积淀,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倍感骄傲与自豪,我们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美德。我现在是一名学生,同时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要想加强好自身道德素养,就需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1.尚义轻利,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发扬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歌颂爱国主义,在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有着独特的爱国气节。抗战时期,无数为国捐躯同胞无不展示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但也存在着不少人卖国求荣,图谋私利,危害祖国。“尚义轻利”告诉我们正确地取向义利关系,我们要学习古人的“舍身取义”,为民族大爱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处理好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从国家利益及整体大局出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虽然现在是和平时代,战争很难发生,但是我们学生还是要培养牺牲奉献精神,对祖国要有责任意识。

2.仁爱孝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自己有一颗宽广仁爱之心,与人和谐相处

古代的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这是儒家的思想。继承中国传统美德,我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同学和谐相处,尊爱师长,尊老爱幼,用一颗宽和博爱的心去包容他人。孝梯之德描述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美好场景,展现了家庭亲情的和睦,家庭的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小爱延伸到大爱,我们要不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在自私自利,学会关爱周围的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恪守诚信,引导我们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

“恪守诚信”的美德告诉我们要以诚待人,言行一致,做人做事要有诚信,言必行,行必果。守信用是我们做人的基础,是我们一切活动交友的前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除了诚信之外,还有就是要有一颗报恩的心。俗话说的好,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报恩说的是做人要有一个感恩的心,知恩图报。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父母把我们辛苦养育成人,老师长辈提携我们学习工作,与朋友之间的相知相遇,国家对教育的支持,我们对于这些帮助自己的都需要有所回报。感恩回报是衡量我们做人道德良心与良知的标准。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对于帮助我们或者没有帮助我们的人,我们都要有感恩的心,做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无愧于自己的做人准则,诚实待人,坚守自己的人格,用一个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社会,帮助他人,报效祖国。

4.谦和礼让,我们要遵纪守法,做人谦虚谨慎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作为一名公民、一个子女、一名学生,我们都要遵守法律法规、家庭伦理家规,校纪校规。另外,我们要谦虚做人,以礼待人,塑造个人魅力,体现家庭涵养。我们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互相尊重。我们学生现在首要要听取父母的话,还要在学校遵守纪律,不做违法的事情,注重文明礼仪,谦虚尊重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修己慎独,我们要重视道德践履,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道德是我们修身养家的一个标准,实现自我精神的超越,自主自律,严格规范自己。中国传统道德对“慎独”的告诫比较多,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就要求我们在道德品质和意识方面进行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实现自我改造,从而提高自己自律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传统道德的座谈会、专题活动、或者阅读书籍等方面来获取信息,从而修己慎独,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道德人格。

二、结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代代相传,薪火相传下来的,是从中国道德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美德更是绵延不断,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我提升了民族自信心与荣誉感,激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将会更加积极参加到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各种中华美德传承活动中去,为中华美德的延续做出一份力量。尚义轻利、仁爱孝悌、恪守诚信、谦和礼让、修己慎独等等中华优良传统美德无不指导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我们学生应该树立学习传统美德观念,提升自己的素养,要有责任心,好好地融入班级大集体,要有集体精神,用一个博爱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诚实守信,有恩报恩,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宽于待人、严于利己,以一颗真诚的心礼待他人。唯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美德的光彩,我为我拥有一座经久历史而美丽的家园而自豪骄傲!

参考文献:

6.《美德故事》小学读后感 篇六

这本书搜集了古今中外诸多人物的美德故事。有些人物也许与我们相隔着悠久的时间和遥远的空间,但是所有的故事都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人类共同的情感,那些人性的美好,诚实守信、善良仁爱、勤俭节约、坚韧勇敢、勤劳实干、谦虚好学、孝顺父母和尊重他人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中我最喜欢的美德故事是《卧冰求鲤》晋代的王祥,王祥的母亲在王祥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王祥对继母很好,但是继母对王祥百般挑剔,经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数落王祥不孝。一个冬天的早上,继母突然想吃新鲜的鲤鱼,王祥知道了,就到河边看到河面已经冻了一尺多厚的冰,他就赤裸躺在冰上使冰融化,王祥冻麻木了,这时奇迹出现了,在王祥身边出现了一个小洞,从洞里蹦出几条小鱼。继母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开始善待王祥。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有孝心的人。我想请大家读一下《美德故事》,里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很值的小学生仔细品读!

《美德故事》小学读后感2

我在放暑假的时候,读了《声律启蒙》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非常深刻。

这本书是南北朝时期大学问家颜之写的,里面主要写怎么样做好一个人,只要每隔10年温习一次,就仍然熟悉它。在我们这个时期,应该多看一些这种长知识的书,像《三字经》、《百家姓》等。在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强,也就是黄金时期,等老了记东西,可就再也记不清了,只有青年阶段,大家要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好的学校。

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读书,而且要读好的书,也便于我们小学生认识字,看见好词、好句,一定要记住、背下来,要是聪明人,不妨可以再多背一点。一年中,他肯定明白不少的道理和知识,这本书里还有一些古诗和寓言故事都是让我们每时每刻不断提升自己,让我们读什么都行,必须有声律启蒙。它不但能帮助我们,还能提高我们,一定要多看这种书。

这本书,有着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历史,经典古籍为核心,让我们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

《美德故事》小学读后感3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美德故事》,这本书中有许多好看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这个故事叫《没有上锁的房间》,说的是一个公司的八楼有一个没有上锁的房间,但公司没人进去过,因为老板说过谁也不准进去。

后来,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同样的话老板又重复了一遍。有一个叫庞凯的年轻人,他忘不了那个八楼的神秘房间,好想去看看。趁午饭时间,他去了八楼的神秘房间,他轻轻叩门,没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房子里有一张破桌子,上面有张纸条,写着:“拿着纸条给老板”。庞凯按要求做了,老板不但没开除他,还让他当了销售部经理。

老板是这样想的:销售是一项要创造力的工作,只有不被条条框框限制的人才能胜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冒险是勇敢的人才会做的事,生命因冒险而绽放美丽的奇葩,不敢尝试的人永远享受不到成功之花的芬芳。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故事都生动感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用心读这些故事,就可以借别人的心灵之光,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美德故事》小学读后感4

今天上间操的时候,2——6 年级的同学给我们分享了6个关于美德的小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了记忆的是一年二班栾铭玉同学讲的争做文明美德小标兵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一位同学晚上坐车回家,在车上吃了一个又香又甜的大鸭梨,吃完后想把梨核顺手扔出去,但转瞬一想,不应该破坏环境,应该用纸包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当车靠近马路边上,发现正好有一个垃圾桶,3、2、1扔,喊着口号,用力扔出去,偏了,没进到垃圾桶里。

我觉得这位同学的做法是不对的,他把梨核扔到外面,破坏了环境。正确的做法是,下车以后把垃圾直接放到垃圾桶里面。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发现破换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因为我们是文明的小海娃。以后我们是社会的主人,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文明礼貌就是我们成长的指明灯。

《美德故事》小学读后感5

暑假里,我读了《美德故事》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几篇文章最使我感动:《拾火柴的小女孩》书中那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德,小女孩能够倾其所有,帮助别人更使难能可贵。当你帮助他人时自己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六尺巷》: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人与人交往中,经常会发生摩擦,令人苦恼。这时候我们不妨想想这句俗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勤俭不仅是一种生活作风,更是一种美德,人格修养,是每一位追求高贵品行的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德。

读了这些这人我感受到:一个成功的人需要美好的品德做支撑,如同一个民族需要优良的传统,一个国家需要高贵的精神。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当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搭建起世界最神圣的文学殿堂。用心去品味这些美德故事,就可以借别人的心灵之光,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美德故事》小学读后感6

现在我们看的书是美德故事,里面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又很有趣,里面写了几个好玩的,诚实守信的,很多很多。

里面写了诚实守信。善良人爱。勤俭节约。坚韧勇敢。勤劳实干。谦虚好学。政治真诚。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这几个主题。里面写着不同的东西,故事那里面,我喜欢读孝敬父母里面的母亲的脚,就很好读,有时间你也去读一读。

我读这本书感受到了很多,先说诚实守信,里面都是守信用的人,里面不仅诚实守信,都是一些农民。善良人爱里面都是有爱心的人,比如说拾火柴的小女孩,里面说了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女孩,和他的祖母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很穷,小女孩无私奉献,能够倾其所有的帮助别人,我们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些内容里面都很美,我都喜欢读。

这一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我很喜欢,我以后还要看。希望你也可以看一看。

《美德故事》小学读后感7

今天,我读完了《美德故事》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弘扬了我们民族诚实守信、善良仁爱、勤俭节约、坚韧勇敢的好品德,深深地感染了我。

其中,有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是《前人载树,后人吃枣》。说的是一位老人种下椰枣,是为了让后人吃到,而老人收获的不仅仅是后人的感激和赞扬,更加重要的是将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播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真诚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一点一滴,而不去斤斤计较索求回报,终究会获得收获。

另一个故事是《穷和尚与富和尚》,说的是两个和尚都想实现同一个梦想,可是最终只有穷和尚实现了。因为富和尚的计划只停留在口头,而穷和尚却一直在努力。看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没有困难要做,有困难创造条件也要做,否则将一事无成。

7.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 篇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除了平时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们还有两个语文学科独有的“法宝”可以很好地利用———那就是读和写。课外阅读课堂是道德教育的阵地, 读经典文学作品, 写读后感,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光辉、价值观念来影响并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这绝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学生通过先读再思后写的方式, 与经典文学对话, 从而产生思想与灵魂深处的交流,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崇尚真善美的性格品质, 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指引孩子正确、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众所周知, 文学经典中孕育着人类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经验,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一般都以较为完美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经典中的很多东西往往具有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能超越种族、阶级、时代和地域的界限, 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不仅是为了拓宽知识面, 积累词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而且能够修养身心, 启迪智慧, 净化心灵, 指引未来。学生通过阅读作品, 可以从中体验人生的不同生命情感, 体验人生的不同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体验人生的不同人文心态和生活方式。学生通过作品感悟人生, 思考社会、历史、生命、个体以及未来, 并且用自己的心灵之笔写下与阅读文本对话后的种种感叹、诸多思索, 通过写作穿梭在不同的历史、人物、故事情景之中, 反思自己、思考他人、感悟生命, 从而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在课外阅读课上读经典、写感受的这种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孩子健康的人格,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孩子有素养的言行举止。

一、通过读经典文学作品, 写读后感可以完善孩子健康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 在千娇万宠中长大, 所以他们的性格总有一些缺陷, 比如怯懦, 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他人的感受;对待自己宽容, 对待他人苛责……作为教师有责任纠正孩子身上的这些错误和缺点, 而我们正好可以借助经典文学中的健康的人物性格来纠正孩子们身上不良的性格因素。针对孩子们这种现状, 在课外阅读课堂上, 我们经常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活动。我会精心选取一些具有鲜明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的小说, 例如《简·爱》、《鲁宾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等, 让全班学生一起读这本书。读完之后, 交流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感受以及评价, 最后完成自己的读后感。读经典文学作品, 让孩子与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话、思索, 并用笔写下自己对所赞赏的人物的喜爱、崇敬之情, 发掘作品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一系列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 在这样读—思—写的过程当中, 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这些人物形象作比较, 从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久而久之, 必定能够完善自我, 培养健康的人格。在同学们读完《鲁宾逊漂流记》之后, 对他们的震撼和影响是很大的, 这从他们写的读后感中可以看出:“主人公身上具备了一系列让我钦佩的性格特点:具有冒险精神;有乐观向上的品质;最重要的是他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毫不畏惧!我也要做一个像鲁宾逊那样有勇气的人。”孩子们 (尤其是男同学) 在读完整部小说之后, 会被鲁宾逊身上的勇气所折服, 心中不自觉间充满了豪情壮志。那段时间我们班男生的口头禅就是“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一切!”一本经典文学作品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独立、勇敢的人格品质, 文学的力量真是神奇啊!有位女生读完《悲惨世界》后, 被冉阿让的悲惨命运深深打动, 但是更让她感动的是冉阿让高尚的灵魂。她在读后感中写道:“冉阿让的生命呈现了当时巴黎社会的不公平, 一个犯了错的人, 即使改过自新也是徒劳的。……人出身的卑微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灵魂是否纯洁, 是否高尚。读了这部小说, 我骄纵的性格改变了很多, 我试着去宽以待人, 谁人能无过呢?我努力去为别人着想, 帮助别人, 努力让别人幸福, 这样, 我的灵魂就会高尚。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那就用自己平凡的能力做出不平凡的奉献吧!”这位同学的文字也让我深深地感动了。读了《悲惨世界》之后, 同学们的灵魂都得到了一次洗礼, 他们摒弃了以往的自私自利, 心胸变得开阔, 学会了宽容, 学会了奉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影响了孩子们的性格, 完善了孩子们的人格, 在孩子的道德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 通过读经典写读后感这一方式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通过读经典文学作品,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观念充斥着孩子们幼小而又纯洁的心灵, 使孩子们原本单纯的内心世界过早地沾染了社会的流俗: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推崇金钱至上的观念;有的孩子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有的孩子只看重人的外表、财富而忽视人的美德;有的孩子不讲奉献, 只求索取……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那就是引领他们走进经典文学的领域, 与经典对话, 找回那些被遗忘的正确的道德观念, 重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能够帮助孩子们重塑价值观念, 在课外阅读课上, 我们定期推出一个与价值观念有关的主题, 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读相关的小说。例如:我们第一期推出的主题是“金钱观念”, 围绕这个主题我们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 这两部小说都是体现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观的小说, 读后围绕“金钱”这一主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一位同学在读完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后, 在读后感中写道:“在当今的社会中, 仍然有很多‘菲利普夫妇’, 他们推崇金钱至上的原则, 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的缺失。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 用爱与责任去铸造更有意义的生命, 因为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只有拥有亲情、友情等一切真情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从这位同学的读后感中, 我们可以看出, 通过阅读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他否定了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 也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以及人情的冷漠, 同时发现人世间最可贵的还是真挚的感情, 从而建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还推出了“美丽和丑陋”、“奉献和索取”等一系列的主题, 都激发了同学们深刻的思索。他们纷纷拿起自己的笔, 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另一位同学在读完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之后写道:“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外表丑陋的卡西莫多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拥有美丽外表的人不一定拥有美丽的心灵, 而外表丑陋的人却可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的外表无法改变, 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更美!”可以说《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用更直观的视角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这比教师们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有力。还有一位同学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之后, 被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那种奉献于国家社会的精神深深感动, 他写道:“他勇于献身, 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 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 爱憎分明;他不畏艰难, 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 顽强生活……这一切都可歌可泣!他身上表现的这种精神———乐于奉献, 意志坚定, 应成为我们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相信每个读过这部小说的同学, 从此都会在自己的心中默默地树立起这样的人生目标: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在课外阅读课上, 同学们围绕同一主题读一系列的文学名著, 深入探讨有关价值观念的话题, 这些“心灵的鸡汤”使得孩子们对善恶美丑有了清醒的认识, 对衡量价值观念有了正确的标尺, 帮助学生们重塑了正确的道德观念, 这对于指引他们人生的正确方向也十分有益。

三、通过读经典文学作品, 写读后感可以培养孩子有素养的言行举止

我们不要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知道孝敬父母、不知道感恩老师, 也不要抱怨他们不懂得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儿, 或是因为一点小矛盾和同学大打出手……因为道德教育的缺失, 所以才导致孩子一系列不得体、不文明、不正确行为的产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其道德品质的外在体现, 只有道德素质提高了, 他的言行举止才会变得文明得体。所以, 我们要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光辉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 照亮他们心中每一处黑暗的角落, 让他们的思想在文学的感召下升华, 提升个人道德品质, 这样, 青少年的行为举止才会变得文明得体有素养。在课外阅读课上, 我们每学期都会开展名为“经典照亮人生”的总结性的读后感创作, 内容主要是同学们通过读经典文学, 在思想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在言行举止上有了哪些进步。然后在班级里对这些读后感进行朗读、评讲, 这样全班的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在潜移默化中, 整个班级的班风纯正, 学生们的行为文明得体。例如:一个孩子读了《爱的教育》, 这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他领略到“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 就在作品最平实的字里行间, 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 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这位同学把这些感受深刻的东西都写进自己的读后感里, 并在心中反反复复地体味爱的力量。他还写下这样的文字:“以前, 我曾经为了自己的所谓面子而在‘助残日’捐款, 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去帮助别人, 还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自己的同学恶语相向, 现在想想, 真是觉得惭愧啊!我的心中原本有爱, 爱这个世界, 爱每一个人, 我要为了心中的这无私的爱而随时去做任何有意义的事。”当我在全班朗读他的读后感时, 孩子们的眼中都有泪光在闪烁。通过他的读后感创作, 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思想和行为在经典著作的熏陶下变得高尚了。

经典文学作品不但含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 我们也要发现蕴含在其中的人文价值, 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我们读经典, 不但可以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 更要传承经典文学中可贵的道德文明, 让孩子们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 也接受了道德的洗礼。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书和笔, 如饥似渴地去读, 酣畅淋漓地去写, 去感受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 去寻找一个美好的人生坐标, 让经典文学的光辉伴随他们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李华, 张建永.文学经典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1, (14) .

8.挖掘汉字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篇八

我校是一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老校。它历史悠久,百年校史是学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但是,如何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这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十一五”开局之年,学校确定了实施文化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锁定了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维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承载着德、智、美、行的育人功能。

挖掘校内课程资源

我校曾有八字校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本为古代君子之八德,这八字校训曾经教诲和激励了无数“四条”学子。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重拾这八字校训,在分校盈门的墙壁上设计了一面汉字文化墙,墙上镌刻着八个篆书字体的汉字——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我们在校园建设中融入汉字文化,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利用与人品、人格相关的字装饰环境,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由此,我们也确定了以汉字文化为依托,建设校本美德教育的课程。如何能像专家们所说的将校本课程植根于学校,为学校发展推波助澜?校本课程的研发怎样才能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体现时代风貌?这令我们陷入了思考之中。

赤日炎炎的暑期,我们10位编委老师聚在一起,开始了研讨和编写过程。我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就这八个汉字所承载的中华美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而编写过程中,我们忽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分校由校门进入内部教学区,教室上方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校园彩绘中的古代故事“黄香温席的尽孝之道;孔子拜师的尊师重教之礼;以及一诺千金的诚信无欺……”和学校的八字美德遥相呼应,这些不正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吗?接下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校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到一分校的校园,寻找彩绘故事,然后再查找与这些故事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最终确认,孩子们共找到22个古代故事,并且了解到了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以下呈现是学生们实践活动后整理的部分课程资源——

校本教材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由一个和美德相吻合的校园彩绘故事导入,接着带领学生走进汉字文化世界,告诉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古人推崇的做人八德;然后,为学生分别解说八德中每一个汉字生动、传神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们从中感悟做人的真谛;最后,呈现关于每一个汉字,每一种美德的艺术作品。

挖掘现代课程资源

我们要把这些古代的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的文明生活相联系,在当今社会中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在讲解“孝”字的时候,我们不但给学生讲了古代的尽孝经典故事,同时也给学生讲了当代孝亲典范邵帅的故事——《我给妈妈捐骨髓》。再如,我们在讲解“廉”字的时候,不但给学生介绍了两袖清风的于谦,也给学生介绍了电影《第一书记》的人物原型沈浩。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我们既要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能有体现时代风貌的课程内容,让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挖掘社会中的课程资源

当我们讲每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时候,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发现者与建设者。譬如,我们讲解“孝”字,让学生们寻找能够承载着儿女对父母美好祝愿的古迹,建议学生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去参观。学生找到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玲珑公园内的慈寿塔、位于湖北省孝感市的孝子祠等。又如,在学习“礼”字的时候,学生们发现为了弘扬“圣贤之人”孔子的思想,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建有“孔庙”。日本的孔子庙,台湾的台南孔子庙,太原孔子庙,福州的孔子庙,泰山的孔子庙……在教学“忠”字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丞相祠”,亲眼见到了丞相祠中著名的“教忠坊”匾额。

建设未来课程资源

9.传承中华,传承美德,从我做起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传承美德,从我做起》。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敬业乐群,公而无私地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文明美德。我们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文明礼仪之邦。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文明美德的礼仪之邦,榜样也是不可缺少的。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华多不胜数,每一个都是具有中华内涵的。

比如:青花,它犹如蒙着面纱的女孩,始终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她从遥远的古代走出来,历史的积淀为她平添了几分姿色,但她却美得一点都不张扬,浑然天成,美妙绝伦。也告诉了我们另一个中华精神——要不断创新。完美的青花要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又如:汉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无需色彩,随意挥洒就是书法;无需奏乐,拼音读写就是韵律。从甲骨文到小篆到隶书到行书,汉语一路走来,以包容一切的气度,凝成了一个方块的文字,融合了华夏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部厚重的历史。

再如:故宫,凝聚着近五百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社会和历史的里程碑,是我国永恒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保护好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够目睹这精巧绝伦的建筑,领略古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我乃至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被誉为“世界五宫之首”。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

我听到这样一个事情: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抱着女儿,把地上的碎渣拿起来放进垃圾桶。就这普通的一幕,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

以前,我看到地板上有废纸,总是熟视无睹。现在,我会毫不犹豫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我想这就是变化,这就是美德少年应具备的品质。

以前,在家里洗衣服,整理房间都是妈妈的专利,现在不同了,我的衣服我自己洗,房间自己打扫,因为我开始懂得感恩,开始懂得美德的意义,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德少年。

乐于助人,也是中华的传统精神,尤其是那些老人,小孩,我们看到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吃中午饭,我也一样,在路上,遇到一个驼背老爷爷在沟里看什么东西。跟着他的目光,我的眼光也落到了水沟里,天啊!原来老爷爷的水桶掉进了水沟里,老爷爷正准备想办法去拿呢!我本来不想理这件事的。但是老爷爷的神情让我感到他的可怜,又想到了中华美德就是要乐于助人。就这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水桶捞上来。那时,老爷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还夸我是一个好少年,那时,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古人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为一名美德少年,我要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少年;我要当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少年;我要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我要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我们时刻铭记中华美德,让美相随,德相伴,以爱心、恒心、信心托起自己,一起争当美德少年。

谢谢大家!

10.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 篇十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像,对未来充满希望;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偿,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11.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篇十一

一.诵读诗文,崇美尚德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不仅韵律流畅、节奏鲜明,而且文词优美、简洁凝练、寓意深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与精华,语文教学应深挖中华经典文化品德教育内涵,向中华经典文化要教育,向中华经典文化要素材。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谭嗣同的《题壁》等爱国诗词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我们可以用“怒发冲冠,凭栏处”培养他们精忠报国的伟大情怀,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树立他们只取丹心不畏死的高尚品格,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读《五柳先生传》,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读《论语》,学生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把它当作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座右铭;读《木兰诗》又感受到家庭的责任和国家的安危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挖掘课文,悟美思德

语文教材是民族文化的凝聚点,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的丰富内涵。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感染,心灵得净化,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是非曲直与美丑善恶,并依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就必须在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树立传统美德的教育意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且融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启发学生思考发言,一场“移山还是搬家”的讨论,使大家取得共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体现了一种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我们伟大的民族才能在广袤的塞北大地开采出石油,正是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群山峻岭中凿出红旗渠,正是这种精神我们才能自力更生实现“两弹一星”的梦想。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精神所至。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更需要继承这种精神,在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大展宏图。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传统美德为题材的课文还有很多,她们生动而真实地记载了我国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例如《背影》《散步》《劝学》《送东阳马生序》《陈太丘与友期》等,这些课文以传神而富有强烈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丰富独特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利用好这些课文,就能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心田,使他们逐渐摆脱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才会使他们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继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写作训练,绘美歌德

作文体现着学生的个性及其内心所思、所想、所感,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了解有关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知识,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这样无形之中他们就走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继承和发展之路,在比较鉴别之中,传统美德的精神犹如种子默默地播种在他们心底,直到开花结果。因此,围绕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进行作文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传统美德故事成为写作的素材,被学生熟知并运用。如李白改邪归正归功于铁棒磨针的启示,而这种持之以恒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材料之一。如学习《记王忠肃公翱事》时,我设计一道作文题“王忠肃公,我想对您说”,学生列举古今清政廉洁之士,鞭笞今时贪官污吏,使清政廉洁的意识植于头脑,深入骨髓。可以说无数传统美德都可以入题作话,通过学生创造,形成优美精深的文章,洗涤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提高其思想深度。

语文教学是一片纷繁而肥沃的土地,它培养着智慧,孕育着品德。为了造就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社会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让语文教学为德育教学提供不竭的源泉;我们挥洒一腔汗水,在语文教学中让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熊惠,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12.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 篇十二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哲学家听说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难决,他就去问农民。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什么也没去想。洪水袭来,妻子在他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上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读到这个故事时,我被这个农民打动了很久,我从内心深处佩服这个农民。

这个农民没有文化,也不懂哲学,更不懂人生的抉择一类的命题。而当洪水袭来,他没有去考虑如何抉择的问题。他只是知道要赶快救人。救人就不能舍近求远,只是尽己之力把处于危险中的人救到山坡上。

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了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洪水袭来了,妻子和孩子被卷进旋涡,片刻之间就要没了性命,而这个农民还在山坡上进行抉择,救妻子重要呢,还是救孩子重要呢?

我想,也许等不到农民继续往下想救妻子还是救孩子的利弊,洪水就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冲走了。

在生活当中,有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

有人总喜欢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再三权衡利弊,犹犹豫豫,举棋不定。结果,等到想好了去做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机会已经没有了。

把手头的机会抓住,这是至关重要的。最靠近你的机会,就是最重要的和最迫切的。把手头的机会抓住了,就等于把一切机会都抓住了。因为,过去的机会已不复存在,而未来的机会总是要一步一步才逼近你身边的。没有到来之前,你纵然绞尽脑汁,也是徒劳枉然。

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困难在于你总是把抉择当做抉择。简单在于你别去考虑抉择的问题,只是动手去做。

人生的抉择,一直困扰着无数的文化人。可笑的是,这个没文化的农民,可以做我们这些文化人的导师。

1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篇十三

在日异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主题。在古代,我国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创造了古代文明,成为文明之邦、礼仪之邦,也吸引了周围各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代慕名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传统礼仪,将其见闻和感受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读了这本 《中华美德颂》 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领悟到许多人生真谛。在此书中我懂得了什么是中华美德,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美德。在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可以说今天我们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诚实守信等优良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古代思想宝库中提炼出来的。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不仅造就了古代文明,同时又形成了良好的传统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又是一块支撑着民族进步的基石,那么中华美德在历史长河中起什么作用呢?第一,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第二,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营造和 谐的社会风气;第三,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第四,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如此大的深远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很多人以他们的品格、执著、激情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当代中华美德的颂歌,更为当代传统美德增添了新的神韵。例如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我们应该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向他们学习。

作为当代中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座右铭。

教师评语:

14.中华美德故事之评剧专场 篇十四

本次演出的评剧专场包含了《孔融让梨》《雷锋》《一杯茶》《长霞》四出戏。演出用真实的情感和优秀的表演展现了孔融谦让、尊老爱幼,人民心中永远的解放军雷锋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掏粪工人李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公安局长任长霞秉公断案、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优秀传统美德。

评剧专场在地方戏曲系、舞美系、排演场、信息中心、舞美队等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得以精彩呈现。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以评剧和舞蹈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既秉承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又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意义,被更多人熟知,让传统文化现代化、都市化、国际化。

在《孔融让梨》中饰演孔融的王维是中专评剧11班的学生,今年只有13岁。王维虽然是位女孩子,但她扮相英俊,嗓音清澈,形象天真可爱,把孔融尊老爱幼的美德真实地表现出来。在剧中饰演孔融兄弟、舞蹈演员的都是来自中专河北梆子、曲剧、评剧13班的小同学。

王维(饰演孔融):我今年13岁,饰演4岁的小孩有一些难度。在舞台上,动作和表情都要更夸张、更儿童化。最初背台词的时候感觉挺难的,老师带着我们反复排练,慢慢就掌握了。

我出生在唐山,爷爷、爸爸、妈妈都是专业评剧演员,从小我就非常喜欢评剧。以前学习的《花为媒》中,张五可是16岁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孔融这个角色跟以前塑造的形象不一样,他是个小朋友。老师会提示我,想想4岁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要可爱一点。入了戏,我觉得自己就是天真无邪的小孔融,动作和神态都能自然流露出来。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习近平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雷锋曾担任某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此剧就是讲述了雷锋耐心地给孩子们作辅导,以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护送大娘走了几十里山路归家的点滴事迹,以此来纪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

片头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瞬间把观众朋友们带进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年代。饰演雷锋的盖学泉是评剧大三班的学生,在各类评剧大赛中屡获殊荣,是观众朋友们非常喜爱的青年演员。

盖学泉(饰演雷锋):雷锋这个人物其实挺不好演的,这个英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固定了。平时,我们演老戏比较多一些,其中有许多程式化的东西。刚开始排《雷锋》的时候,站在舞台上会不自然,老想起范儿,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因此,首先把肢体语言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深入雷锋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反复观看关于雷锋的电影、照片,去捕捉他的面部表情。

有人认为评剧就是话剧加唱,并非如此,现代戏要把人物跟程式化的内容结合得特别到位、统一。有一段戏表现雷锋背着小孩护送大娘回家,风雨交加,行走夜路。我们就必须用程式来表现艰难,比如,抢背、翻身、摔叉、跪搓等。这些技巧动作比较考验演员的功力。现代手法跟戏曲特点相结合,这就是我们评剧现代戏的优点,该放下来的时候就完全接近生活,但程式的东西还是不能丢。

评剧更贴近生活,老百姓喜闻乐见。大家熟知的人物对我们来说更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高思佳(饰演大娘):我的行当是老旦,我饰演一个老太太,在暴雨如注的夜晚,带着外孙女去看她生病的女儿。我在我们班是年龄最小的,19周岁,但演的角色都是最老的,年龄跨度大。刚开始,我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一定困难,毕竟在学校学习老戏多一些,一时还转变不过来。老师和导演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去观察老年人走路的方式、说话的语气。在大家的不断磨合下,我渐渐掌握了要领。

《一杯茶》讲述的是在旧社会受尽欺辱的掏粪工人李祥,解放后,一心一意地做好掏粪工作,为千家万户服务,并鼓励自己的儿子小刚中学毕业后也继承了自己的事业。而毕业后正等待分配工作的女青年艾琴却看不起掏粪工人,嫌脏怕臭。恰巧她也被分配到清洁队,心中十分懊丧。这天,李祥来到她家掏粪,拿出自己随身带的水碗喝水,被心情糟糕的艾琴看到,以为是用她家的碗,便将碗打翻在地。这让李祥十分伤心。李祥向她回忆了旧社会掏粪工人所受的苦,并向她介绍说身旁做掏粪工人的青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在李祥父子的帮助教育下,艾琴终于转变了思想,愉快地到清洁队报到。

在《一杯茶》中饰演掏粪工人李祥的张洪祥同样也是评剧大三班学生,张洪祥在高职评剧毕业汇报演出中参演的《包公赔情》中出色的表现,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所扮演的李祥是一位掏粪工人,从人物造型到人物性格都与《包公赔情》中的包拯有很大的不同,张洪祥朴实的表现非常“接地气”,一副好嗓子让观众大呼过瘾。

张洪祥(饰演李祥):当时听说要排《一杯茶》的时候,我心里就开始紧张了。这部戏由魏荣元先生首演,我师父李惟铨老师复排,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三排了。我总是担心自己塑造的人物不像,因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根本就没见过掏粪工人是什么样子的。我从网上找了一些时传祥的图片,观察他的形象。从唱来说,《一杯茶》的唱段是魏派的经典段子,难度很大,我反复观看老师当年的录像,不断练习。最初排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压力非常大。白天在课上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示范,晚上排练场没人的时候我就提着桶、拿着勺找感觉。

王欢(饰演艾琴):我饰演的是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被分配去做一名清洁工,她特别嫌弃这份工作。要演出她的年轻不懂事,关键是突出从嫌弃到敬佩的转变。对我来讲,毕竟与所饰演的角色年龄相差不大,比较好把握。进入人物内心后,所要表现的情绪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有着“警界女神警”美誉的任长霞出任登封市公安局长。到任伊始,整顿警风,严肃警纪,从赵大娘的冤案入手,展开打黑除恶、执法为民的艰苦工作。

任长霞抓捕了陈多爪牙凶手汪大鹏,打动了赵大娘。继而设置控申室,发动群众,控诉举证。刚毅坚强的任长霞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对陈多一伙穷追猛打。任长霞大爱齐天,收养了汪大鹏的幼小孤儿。汪大鹏感恩揭发陈多,罄数其罪。狗急跳墙的陈多绑架了任长霞的小叔子。任长霞将计就计,抓住打入陈多老巢营救人质的机会,调动优势兵力,将陈多涉黑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把一方朗朗的晴天还给了登封百姓。长霞的精神似嵩山明月,辉满人间。

在《长霞》中饰演任长霞的卞灵玉嗓音甜美,舞台上的她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威严,在得知任长霞突遇车祸身亡后,演员们深情的演唱催人泪下。

卞灵玉(饰演任长霞):我的行当是青衣,为了演这出戏,我把一头长发剪掉了。任长霞这个人物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她干练、果敢、坚强,巾帼不让须眉。最初我怎么也抓不住人物的感觉,她的身份是局长,一身正气,行为谈吐沉稳而大气。这个范儿让我思考了很久,导演对我帮助也很大,最后出来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地方戏曲系主任马惠民谈评剧专场

这4出戏大中专混搭,特别是地方戏曲系评剧大专班,这几个学生非常优秀,在全国的比赛中获过大奖,在青年演员当中小有名气。

《一杯茶》和《长霞》这两部戏是有基础的。《一杯茶》是中国评剧院著名老艺术家魏荣元的代表作之一,以劳动模范时传祥为原型改变而成。上世纪50年代,这出戏轰动一时,特别是在唱腔音乐方面比较完整,有些唱段传唱至今,脍炙人口。《长霞》的编剧是我们学校的刘侗院长,2004年排演后大受欢迎,得到了戏迷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雷锋的故事是永恒的,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雷锋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从点滴做起,助人为乐,这便是中国美德的传承。我们有义务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雷锋的事迹,向雷锋学习。

从300个中华美德故事中,我们之所以选择《孔融让梨》,一方面是因为它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谦让的美德正在流失。这个故事对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地方戏曲系统一作了部署,集中5个专业的力量,以评剧为主,将梆子、曲剧融合到一起。我们发扬“一棵菜”精神,团结合作,整个演出形式是用评剧的唱腔音乐来完成,集中了整个地方戏曲系的力量。

排练当中涌现了好多感人的事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演职人员晚上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到中华美德故事的创作中。特别是演小孔融的王维同学,高烧40℃,还在坚持排练、演出。

从剧本确定到最后公演历时很短,但案头工作做得很到位。从文明办到文化局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感觉采用评剧来表现中华美德故事非常理想。让学生来演儿童戏,用儿童戏教育儿童,效果比预期还要好。

此外,我们还勇于创新,在舞美方面尝试了新手法。采用LED灯等现代化手段,一景多用、虚实结合、灵活多变。高科技手段成为评剧舞台上的一大亮点,我们学院堪称典范。

虽然评剧形成的时间没有昆曲和京剧那么长,只有百年历史,但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建国后,新文艺工作者注入,以现代戏为主,排演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我个人认为,在各个剧种中,评剧表现现代戏是比较突出和成功的,得心应手。《夺印》《向阳商店》《刘巧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千万不要忘记》《金沙江畔》……都是经典之作。

中华美德故事评剧专场公演后,相当轰动,座无虚席。目前,我们还在作进一步的加工整理。接下来,民族艺术进校园、星火工程、百姓周末大舞台等活动,我们都要陆陆续续推进。

我对评剧的发展充满信心,评剧从民间走来,唱腔音乐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反映现实题材比较有优势。我们少儿戏剧场只要上演评剧,无论是折子戏还是中华美德故事,观众反响都非常热烈,场场爆满,足以看出大家对这个剧种的热爱程度。

15.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篇十五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中华美德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篇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的的历史,沉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传承中华美德,首先是热爱祖国。古往今来,热爱祖国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为了抗日救国而献身的张自忠;为唤醒国人而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放弃美国重金聘用而回国的华罗庚……他们都是热爱祖国的楷模。当然也有为了个人利益而卖国求荣的人。这就更要求我们时刻不忘热爱祖国。

其次是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古来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我们耳熟能详的“黄香温席”的故事讲的就是孝敬父母的故事。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了本领好孝敬他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尊敬师长,爱护我们的同龄人,保护比我们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再就是勤俭节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读过《上下五千年》,知道汉朝的时候有文景之治,唐朝的时候有贞观之治,正是在帝王带领的勤政下,才有了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记得过年的时候贴对联,有个对联是“勤俭持家远诗书继世长”,说的就是勤俭节约。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热爱劳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不浪费一张纸一支笔;衣服只要干净就好,不攀比……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

现在我们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友善”就是从各个层面要求我们能够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华美德。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篇2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一走出去,看见的是干净的街道,闻到的是路边鲜花的芬芳。但是,在这美丽的环境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清洁工人的努力,而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文明的行为习惯。

文明行为是日常中的小细节,都不容忽视。就像你随地丢了一张指甲大小的纸张在地上,随手折断了一根小树枝在手上把玩,又或者是你因为心情的烦躁与人交谈时随口骂的一句脏话。虽然这些都是一件小事情,但往往会让别人对你的这种行为留下一个粗鲁的印象,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文明修养的人。

或许很多人认为,光靠一个人去履行着文明的义务有什么用?其实并非无用,这需要你的坚持。也许你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强大,但你的一次行动会吸引众多人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会得到众多人积极的响应。或许也有人认为文明,只是单单的不讲粗话,不随地吐痰,丢垃圾,不破坏公物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便是一个文明人了。其实这只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了,还远远不足于称为文明人。

“文明”的真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你看到地上的一块垃圾而弯腰拾起丢进垃圾桶的表现,是你遇到亲朋好友一个简单的点头微笑,是你碰到教师同学的一声问候语,是你请教别人问题时真心的一句感谢语,是你不小心撞到别人不含糊敷衍的一声抱歉,是即使心情烦躁也忍住不骂粗话的文明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相处时大多时候都是通过言语谈吐去交流,去沟通。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就是因为一句话就能给予他人很大的安慰,鼓励他人加油不要灰心,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到暖意,但当你的一句不悦耳的话,如一把利剑,对他人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就算即使处于炎热的酷暑,也会让人感到阵阵的寒意袭来。

所以,当话语还未出口时要先思考下是否伤害到他人,可以委婉一点地告诉对方,既不会毁了自己的形象也不会造成两个人之间的隔阂。言语谈吐文明,也是美德之一。

文明,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化修养,虽然渺小,但人人都实践起来,那么带给社会的影响一定不小。为了明天你我都生活在美丽干净绿化的环境下,一起携手共创文明吧。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一件小事情而不做,更不要因为一件小恶事而纵容自己去犯错。

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传递一份正能量,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做一个有文化修养,行为举止,言语谈吐都文明的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儿女应将这份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我们携手共创文明,打造更美丽更文明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有文化修养的文明人。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篇3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优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们如果不假思索地乱用,无异于让古人的谬误与自己的歪理叠加,错上加错。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其中“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属于中华传统优良品质,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相比之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于时代的局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则显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一心要凌驾于妻子之上,自恃为一家之主,处处专制独裁,美其名曰遵循中华传统的纲常之道,结果往往是导致妻子不堪重负,情感破裂。至于部分已为人父者更是死守“三纲”不放,在与子女的交流过程中缺乏平等对话,没有尊重互信,取而代之的是强权甚至暴力,沦为失败的家长。

身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拥有的是青春活力,学习能力得天独厚,但我们涉世未深,缺少的是理解与辨别。在接受古典文化熏陶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多闻阙疑,博学勤思,读懂古人的思想,更要明察秋毫,善于分辨,取古人精华去腐朽糟粕。正如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篇4

经典,是一泓清泉,荡涤了我尘封的心灵;经典,是一条路,容我坚定的走下去;经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当唱起她,心中就涌起说不完的温暖。

——题记

经典篇目,旷古诗词,典雅美文是怎么来的呢?

她是精神的升华,意志的浓缩,是一种百折不屈、艰苦奋斗的美德。她从口口相传中获得生命,从高尚的中华品行中得到灵魂,最终落在纸上,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启迪。在历史里,在书籍里。

她是《论语》中掉落的珍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是孔夫子的谆谆教诲,是众弟子知行合一的凝聚,更是华夏五千年一脉相承的知识信仰。多少学子因有她而奋起,多少学子凭借着她的激励走过了寒窗苦读的岁月……如今,《论语》学习纳入了中小学生课程,每当我听到那熟悉的读书声从窗口传出,我就知道,这种文明,又得以传承了。

她是从《史记》的竹简间落下的繁花——在浓墨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王朝的背影。现在的我们,面对如此旷世之作,又会有谁理解司马迁在牢狱中创作的辛酸!那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坚韧与斗志,在血与泪的冲刷下惊世而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只有时间会懂,历史会懂,意愿传承经典的人,才会懂……

她是经历史长河中的浪潮淘洗过的金沙——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伟志;是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俭朴;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骨气;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志;也是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巾帼之志,更是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之心。

茫茫历史长河,赐予了我们无尽的美德与精神,为子子孙孙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且欲仰天高叹——噫,吾之大国经典,万古长生!

在经济大潮波浪翻滚的今天,她融入童声中的《三字经》《弟子规》。言语精短却意味无穷——教我们文化,教我们生活起居,教我们做人……总之,作为启蒙经典,她有独树一帜的魅力,为纯洁的心灵上种下了可贵的美德。

这是一份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毅力。

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美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经典,是一泓清泉,荡涤了我尘封的心灵;经典,是一条路,引领我坚定的走下去;经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愿身体力行,将那经典美德发扬、光大!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篇5

记得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规范我们的言行,比如吃饭,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等家人到齐才能一起开动,父亲说,当忙碌的一天结束,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着那满桌饭菜,还有最爱的家人在等候着你,那是一种来自家独有的幸福感。就这样,父亲让我们体会了家人的尊重、家的亲情、家的温暖。

小时候,父亲、母亲就经常教导我和姐姐要勤劳,讲述了许多名人因勤劳而获得成功的故事,从小起“勤劳”二字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每到休息日,父亲、母亲就带领着我和姐姐一起打扫卫生。父亲擦窗户,母亲洗衣服,姐姐拖地,我擦桌子。不用一会功夫,我们的家就干净极了。勤劳的家风使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家庭的温馨。

父亲还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是我们世代传承的传家宝。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不能让勤俭节约与孩子们渐行渐远。作为长辈,我们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作为军人的我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给我的孩子讲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国的文明传承,兴国安邦,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我家的卫生间里放了个大水桶,孩子受我们的影响,总是把用过的生活用水都倒在这个水桶里,进行再利用,从不浪费一滴水。勤俭节约,低碳生活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主旋律。有时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比如家里的冰箱出现异味时,我会跟孩子一起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柚子皮洗净擦干后放入冰箱内,几天后,打开冰箱,清香扑鼻,异味全无,这可是天然的环保型清新剂。现在我家的孩子俨然成了环保小大人、勤俭节约的好帮手。

当然,我的家风还有很多津津乐道的故事,美好、温馨的家庭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我的一家在友爱、互助、向上的家风的沐浴下,幸福生活着。就算面对暴风骤雨,我们也丝毫不退缩,昂首挺胸,勇往直前,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想必,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篇6

家,是孕育我们成长的地方,而我们则是家中的小精灵。家风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正确道路。只有我们的家风美,才能脚踏实地地实现中国梦。

我家的家风便是“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礼貌待人,勤俭节约,勤劳善良”。长辈总是时时刻刻教育晚辈,阐明人生的道理,好家风代代传承。从小,我的爷爷便总教育我:“做人要有礼貌,长辈要尊称‘您’,见人要打招呼……”当时还不太懂事的我,总觉得爷爷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耳朵也生茧了,听多了便烦躁起来,久而久之便不愿再接近他了。可是,当我渐渐长大,也慢慢明白了爷爷的良苦用心。记得有一次,一位阿姨来我家做客,我礼貌地问好并把她请进屋,还端茶倒水,递上食物。阿姨乐呵呵地和妈妈聊了起来,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你家女儿可真有礼貌啊!真是教女有方!”说着便竖起了大拇指。我听了,嘴角微微上扬,一丝甜蜜涌上心头。嘿,这多亏爷爷用好家风教会了我礼仪,是家风约束了我的言行,让我受到阿姨的称赞!我感慨不已。

我的家庭虽没有大富大贵,但父母勤劳工作,家庭也打理温馨和睦。我从小耳濡目染,也是个勤快的孩子:平时在家中,我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他们的负担;周末我还会做上几道拿手菜,犒劳犒劳辛苦的长辈;在父母忙碌之时,我会帮忙照顾弟弟,教他家风美德,教他“五常”知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更是我家的好家风。母亲常说:“要节约!不要浪费国家资源。”我受到他们的熏陶,在节约用水,用纸,用电中,我不仅明白了资源节约的重要性,还养成了不攀比,不追求物质享受的好习惯。

上一篇:道德现状下一篇:初中生法律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