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院用药情况分析(精选8篇)
1.安徽医院用药情况分析 篇一
安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调查分析近年来,农村承包地的抛荒、闲置和流转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土地的第二轮承包所导致的。本文以同时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安徽省芜湖县)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安徽省为案例,可以为研究其它地区农村的类似问题提供一个观察窗口。据笔者在安徽省的调查,至2002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超过280万亩(不包括“四荒”地的招标、拍卖流转),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5%以上[1]。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这样5种:
第一,代耕。这是指暂时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的农户,经自行协商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大多是亲友)代耕代种,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在许多地方,转包者都要求代耕方负担税费)。这种形式因为简单明了、手续简便,成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据统计,安徽省以此种方式流转的土地约120万亩,占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2%。[2]
第二,换耕。指单个或部份承包户主动或在村委会指导下与本村其它承包户自愿调整地块,使承包地连片集中的行为。据初步调查,安徽全省约20万亩,其中,六安市4.2万亩,巢湖市1.4万亩。个别地方换耕的面积甚至占到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0%至30%。
互换本身是一种流转形式,又对其它形式的流转起推动作用,且有利于土地的连片集中和规模经营。最近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也肯定这种土地流转方式。[4]
第三,转包、转让。早在1996年底,安徽省政府农村经济办公室就制定了“安徽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试行)”,承认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4种形式。
其中转包、转让这两种流转形式操作比较规范,以此种方式流转土地的主体一方是农户或村委会,农户和集体的权利能得到尊重和保障。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安徽省的有关规定,以转包、转让方式流转土地的应签订书面合同,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土地的转包、转让签约率不高,以后引起纠纷可能比较难处理。
第四,出租、反租倒包。出租是指农民或集体组织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让与他人的行为。反租倒包是指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先从农户或集体组织那里租赁土地,然后转租并从中谋利的行为。这本来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但在实践中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以此种方式流转的土地,大多数是在乡镇政府的推动或直接干预下进行的,有不少地方成立了以乡镇长为主任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直接参与土地流转工作,有的还以各种名义参与租赁费的分配或获得“倒包”中的差价。
第五,公司+农户。指大的涉农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在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的支持下,与农户直接签订合同,租赁大量连片土地从事农业开发,出租土地的农民可以在企业上班。这实际上也是第三种流转方式中的一个特例,农民在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还可实现不离乡就业。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龙头企业实力较强的地方。
尽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进行,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基层组织越俎代庖,操纵控制土地流转活动,有的地方甚至动用警力,威逼农民就范。在一些地方,土地纠纷已取代农民负担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群体抗争事件的主要原因。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逼民流转。按现行法规,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发包方是村民委员会,一些基层干部就以土地所有者代表的身份,运用行政权力硬性强迫农民参加土地流转。例如,2003年6月,苏州市光福镇黄渠村村民正准备栽秧,村委会突然通告大家不要干了,因为稻田已被镇里租给了“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每亩地年租金为560元(含代交农业税60元),租期为25年。在村民的反对下,租金有所提高,但村民仍不答应。镇政府为了达到目的,2003年12月初派人到村小学,声称如果家长不在租地合同上签字,将不许其小孩到校上学。过了几天,镇村两级又出动100多人、6辆警车,带着电棍、手铐等,强行把煤渣填在稻田里。为此,村民不断到省市集体上访。[6]
其次是基层政府及官员与民争利。许多村民反映,我们并不反对土地流转,只是土地流转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但不管土地拿去干什幺,补偿费给多少,干部和政府都不和我们商量,而且补偿金的一大半都到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手里,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在笔者调查过的某市,1999年以前乡村两级对流出土地的农户每亩仅补贴20至30元;2000年以后,从乡村行政组织手中发包土地的售价已高达350元至500元,但给农民的补偿仍按原标准执行;2001年,该市范围内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的发包收入中只有30%左右实际补偿到农户手中,有不少农民甚至未得到一分钱的补偿。
再次是不规范操作。中央文件明确指出:“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期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7]但是一些工商企业动辄圈地数千亩、数万亩,一租就是50年、70年,远远超过农民土地承包期30年的期限。一旦企业垮掉,许多失地农民就没有了生活来源。最后是圈占土地而不开发。许多基层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在招商引资毫无结果的情况下,自己先把地围起来,搞“空架子”工程,致使大量土地长期抛荒,劳民伤财,农民对此反映强烈。
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虽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其一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其二是土地承包30年不变造成部份农户对自己承包地偏颇的认知模式和狭隘的占有观念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其三是“小而全”的家庭经营结构与专业化生产的矛盾;其四是耕地资源稀缺与土地闲置浪费的矛盾;其五是平均分包土地的福利保障特性与按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效率性的矛盾。强调加快土地流转的探索,应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改革和完善农村各项制度,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深入进行,为下一步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参见《2002年安徽统计年鉴》。
[2]根据2002年安徽省农调队资料整理。
[3]根据2002年安徽省农调队资料整理。
[4]参见最近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
[5]参见安徽省1996年底出台的“安徽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试行)”。
[6]参见《半月谈》,2003年第11期。
[7]参见中共中央2001年第18号文件。
2.安徽医院用药情况分析 篇二
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 用药得当, 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用药不当, 则引起非期望的反应, 或者不应有的不良反应。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50份住院病例用药境况, 讨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不良反应, 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1 预防用药过多
在我院外科领域, 有时不分手术大小及性质, 仅凭临床经验, 滥用抗生素, 既增加了患者负担, 又易产生耐药菌株。
例1:女, 行胃大部切除术。处方:头孢曲松2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8d。用药分析: (1) 术前1d起, 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 术后连用7d预防感染, 不仅浪费, 而且导致细菌耐药。 (2) 预防用药最佳时间:术前在麻醉诱导期, 或作切口前30min静脉给药, 术后给药时间应控制在24~48h。
例2:男, 78岁, 因脑出血昏迷入院。处方:庆大霉素24万U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用药分析: (1) 庆大霉素可治疗肺部感染, 但无预防效果。 (2)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 庆大霉素剂量偏大, 用药时间长。 (3) 静脉滴注液体量大, 对脑出血不利。
1.2 选择药物不当
对症下药是用药的基本常识, 但临床上经常由于急于求成而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选药不当主要是指用药未针对病原菌或者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选用。
例3:女, 20岁, 重症肌无力, 肺部感染。处方:阿米卡星注射液200mg肌内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d;林可霉素注射液600mg肌内注射, 每天1次, 连用3d;新斯的明片15mg口服, 每天3次, 连用3d;维生素B1片20mg口服, 每天3次, 连用3d。用药后情况:注射两种注射剂后立即感觉全身极度无力, 而后出现全身瘫痪及呼吸衰竭。用药分析: (1) 阿米卡星和林可霉素都有神经肌肉阻断及呼吸抑制作用, 且有致肌肉瘫痪的报道。 (2) 当阿米卡星或林可霉素中任何一种用于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神经机能障碍及以肌无力为特征的其它疾病时, 需格外慎重小心。 (3) 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严重情况, 与两种药物协同的神经肌肉阻断毒性作用有关。
例4:男, 38岁, 骨髓炎, 对青霉素过敏。处方:开始3日使用红霉素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每天4次, 连用3d;随后3日应用林可霉素0.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 每天2次, 连用3d。用药分析: (1) 患者对青霉素过敏, 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致病菌对红霉素敏感, 但用药3d后患者未见好转, 甚至有恶化倾向。 (2) 从第4日起改用林可霉素, 患者开始退热, 病情趋于改善, 因林可霉素可透入骨组织中。 (3) 抗感染治疗中选择抗生素, 不仅要考虑其抗菌活性, 还应考虑其在感染部位的药物动力学性质。
1.3 联合用药不合理
调查发现部分医师存在盲目联合用药, 不分析药物的药动学特点的问题,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例5:女, 47岁, 肺部感染及哮喘。处方: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每天2次, 连用2d;氨茶碱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用2d。用药后情况:患者应用上述药物2d后, 感觉疲软无力、心悸, 后出现恶心、呕吐及昏迷, 听诊显示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T波低平, 出现U波;实验室检查:血钾浓度2.8mmol/L。用药分析: (1) 青霉素制剂大剂量静脉滴注时, 因远端肾小管有大量负离子不再重吸收, 造成相对应的钾离子随尿排出, 而致低血钾。 (2) 过量应用氨茶碱, 造成茶碱中毒, 可出现低血钾。 (3) 以上两药合用有加速致低血钾的危险, 造成患者昏迷。
例6:女, 30岁, 慢性肾炎、高血压, 小腿挤压性浮肿, 血压160/100mm Hg。处方:卡托普利25mg口服, 每天3次, 连用7d;螺内酯20mg口服, 每天2次, 连用7d。用药后情况:用药5d后, 患者感下肢极度软弱无力、心悸, 听诊心律不齐, 血钾5.9mmol/L。用药分析: (1)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高血压治疗一般优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但其可提高钾的浓度, 因此保钾利尿剂、含钾的替代物及其他可能会引起高血钾的药物使用中须格外小心。 (2) 螺内酯属于保钾利尿剂, 肾功能受损者或在饮食和药物中补充钾盐的患者, 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高血钾。 (3) 处方中两者并用、患者肾功能低下都是造成本例患者高血钾的原因。
1.4 给药剂量及疗程不当
例7:70岁, 患心肌梗死、房颤及心力衰竭。处方:地高辛0.25mg口服, 每天1次, 连用10d;异博定80mg口服, 每天2次, 连用10d。用药后情况:上述药物连用2d后, 测地高辛血药浓度1.4μg/L, 连用到第7日, 患者突然晕倒,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为4μg/L。用药分析: (1) 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4μg/L, 比中毒浓度2μg/L高出1倍, 从而出现中毒症状。 (2) 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 应用地高辛剂量应酌减。 (3) 地高辛与某些抗心律不齐的药物, 如异博定、奎尼丁、胺碘酮合用时, 因这些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 使地高辛的体内清除率下降, 半衰期延长, 若要联用, 地高辛的初始剂量应减少或减半, 疗程也应限制在3d之内。
例8:女, 肺部感染, 过敏性鼻炎。处方:克拉霉素250mg口服, 每天2次, 连用7d;特非那定60mg口服, 每天3次, 连用7d。用药后情况:用药中患者突然心悸及晕厥, 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125~245次/min, 伴QT间期延长。用药分析: (1) 特非那定为抗组胺药, 用于缓解包括鼻炎、结膜炎及皮炎症状, 如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成人最高口服剂量为每日120mg。处方中用量已超过药物最高限量。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药物抑制特非那定的代谢, 与特非那定配伍应用, 会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及心脏毒性风险。 (3) 患者出现的心脏毒性与上述两个因素, 即特非那定超剂量及与克拉霉素配伍有关。
1.5 药物配置不合理
不同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 需选用恰当的溶媒来稀释, 才能发挥最大药效。
例9:男, 10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处方:青霉素钠20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 静脉滴注, 每天4次, 连用7d;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 每天2次, 连用7d。用药分析: (1) 青霉素钠在水溶液中易水解, 其水解速度易受温度及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水溶液在pH值为6.8时其降解最慢。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 而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5~7.0, 因此选用盐溶液作溶媒为宜。 (2) 磺胺嘧啶钠、葡萄糖注射液pH值差别很大, 前者很容易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应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剂。
1.6 给药间隔不恰当
不同药物在体内有其各自的半衰期及清除率, 要使药物在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 发挥应有药效, 必须遵循合理的给药时间间隔,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正常给药时间间隔为8~12h, 但调查发现仍有少数病例中用药为1次, 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从而达不到最佳效果。
1.7 联合用药时未考虑药物相互作用
这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 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10:男, 68岁, 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测血压:160/110mm Hg;心电图示:心肌损害;空腹血糖9~10mmol/L。处方:卡托普利25mg口服, 每天3次, 连用7d;氢氯噻嗪12.5mg口服, 每天1次, 连用7d;格列本脲5mg口服, 每天1次, 连用7d;二甲双胍250mg口服, 每天3次, 连用7d;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口服, 每天2次, 连用7d;阿司匹林100mg口服, 每天1次, 连用7d。患者用药后情况:患者用药7d后出现恶心、头晕、无力、出冷汗、心悸, 测血压:120/90mm Hg, 空腹血糖3.0mmol/L。用药分析: (1)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性肾病。治疗高血压, 起始剂量12.5mg, 每日2次, 以后可按用药效果逐渐增量。 (2) 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有协同作用, 可能出现血压剧降, 卡托普利与利尿剂合用, 建议起始剂量为6.25mg, 口服2次, 患者用药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血压骤降, 显然与卡托普利用量偏大及两药协同作用有关。 (3) 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 有降血糖的协同效果。 (4) 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活性, 用于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 但阿司匹林可从血浆蛋白结合中置换出磺脲类降糖药, 导致患者血药浓度升高, 造成患者低血糖。
1.8 盲目使用昂贵药品
在查阅病例, 分析处方时发现有的医师盲目追求昂贵药品, 对于病情严重或久治不愈者应考虑使用“新、特、贵”药品, 但对一些轻症患者, 昂贵药品的使用无疑会造成药品浪费,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2 原因分析
2.1 利益驱使
中国是世界上不合理用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重要原因就是药品回扣泛滥。近年来, 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治理药品回扣的措施, 但回扣之风依然屡禁不止。可以肯定, 不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相关法规不够完善, 社会监管时有缺位, 医疗保险机制尚不健全。在庞大的医疗市场、利润空间引诱下, 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热衷于大处方, 小病大治的现象发生了。
2.2 部分医师缺乏足够的药理知识
目前我国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相对较重, 无足够的时间用于医学再教育, 造成部分医师药理知识匮乏, 其表现主要有: (1) 不了解制剂的成分、含量、作用机制、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2) 随着医药技术的迅速发展, 新、特药层出不穷, 由于医师知识陈化或临床经验不丰富, 对其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观察、了解得也不深, 从而容易导致用药错误; (3) 临床在为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 有的医师只注意“对症下药”, 而未注意该药物可能会对另一种疾病带来不良影响。
2.3 医疗条件的欠缺
由于医疗机构的条件和当前科技发展程度所限, 很多时候医师对患者还是凭经验用药。医、患双方往往从预防性、保护性、安慰性等角度出发, 双管齐下, 在未做病原学检查的情况下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并采取联合用药。这样不仅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 而且还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1]。
2.4 个体差异
同一种药物对同一病情的不同患者, 因其年龄、性别、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对药物的感受性、耐受性不同, 其疗效具有一定差异。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制度, 加强监管
在推动科学合理用药的进程中, 政府在加强行政监管促进医药行业守法自律经营的同时, 应加快医药体制改革的步伐, 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 还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本来面目, 在医疗机构中, 实施“医药分离”[2]。
3.2 加强医务人员教育管理
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药物治疗学思想, 通过营造优良、优质的医疗服务氛围来净化医务人员的灵魂, 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医院必须以医疗服务质量为主, 以维护患者利益为第一要务, 克服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认识, 使合理用药中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能够彻底深入到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同时, 要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定期派医务人员到高校或先进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交流, 不断更新、提高其业务知识。
3.3 建立规范科学的合理用药机制
应建立、健全处方分析制度, 从制度上对医师的医嘱和处方量进行严格控制, 坚决制止大处方、多药联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加强对医师处方行为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以指导和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3]。
3.4 加强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合理用药是以患者为中心, 药品为手段,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指导思想。因此, 医、药、护理人员应紧密配合, 共同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给药方案。开展药物监测, 定期对临床用药处方、药历卡及病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不合理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分析和总结, 指导医师合理用药[4]。同时应建立药物情况信息网, 促进医、药、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葛建国.临床不合理用药实例评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26-29.
[2]张小燕.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35) :108.
[3]李里, 杨利平, 郑明兰.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华西药学, 2008, 23 (1) :83.
3.我院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篇三
【关键词】超说明书用药;合理用药;药品说明书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55-02
药品说明书是记载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指导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法定指南。所谓"超说明书用药"是指临床实际使用的药品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包括年龄,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用药方法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不同的情况。又称超范围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是非常普遍的,其成因复杂,药品说明书大多都是多年前修定的,更新缓慢,代表的是修订时的医学技术水平,而临床医学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进步的科学,必然导致药物使用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积累。很多循证医学证明对患者治疗有利,已在临床广泛使用还没有来得及添加进药品说明书中。临床试验因为伦理学的原因新上市的药品缺乏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用药数据。已上市的药品修改说明书,需厂商提供相关用法的大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其审批程序不亚于新药说明书的审批,耗费很大,厂商一般不愿主动修改说明书。由此可见"超说明书用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超说明书用药可能没有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也没有获得药品监管部门批准,易引起争议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对我院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现就我院2013年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归纳总结分类如下:
(-)超适应证用药: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适应证。
1.盐酸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人及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现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2.螺内酯片:用于治疗高血压,水肿性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的预防。现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3.碳酸氢钠注射液: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现儿科外涂治疗鹅口疮。
4.注射用甲氨蝶呤:抗肿瘤药,包括各型急性白血病多种癌。现用其保守治疗宫外孕。
5.复方黄连素片: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现用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6.枯草桿菌二连活菌颗粒:用于肠道菌群失调修复。现用其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二)超禁用人群用药:超药品说明书中禁用人群。
1.沙丁胺醇片: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痉挛。孕妇禁用。却常用于习惯性流产保胎。
(三)超用法用药:给药方法与说明书不符。
1.甲硝唑片:口服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治疗阴道滴虫、厌氧菌感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直接塞片。
2.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用于治疗黄疸,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新生儿黄疸多是口服给药。
3.氨溴索注射液:静脉输注用于急,慢性肺部疾病的祛痰治疗,现用其雾化吸入治疗肺炎。
4.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输注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用其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
5.注射用糜蛋白酶:一般肌内注射。而儿科常用其雾化吸入治疗肺炎。
6.制霉素片:口服用于真菌感染。儿科外用治疗鹅口疮。
7.丙酸睾酮注射液:肌肉注射用于男性性功能低下。临床上配合几种药外用治疗外阴营养不良。
(四)超用量用药:给药剂量明显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剂量。
1.维生素B6片:一般成人一日1-2片。现大剂量口服用于哺乳期妇女回乳。
(五)超适应人群用药:说明书未提及的人群,"儿童用药"项下注明儿童用药安全性尚不清楚、尚不确定及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均视为超适应人群用药。
1.蒲地蓝口服液: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现儿科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2.利巴韦林颗粒:用于病毒性疾病。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儿童中使用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而儿科常用其抗病毒。
3.注射用阿奇霉素:用于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金葡菌、链球菌等引起的感染。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16岁以下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而儿科常用其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4.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没有对儿童用法用量进行标示,儿童中使用尚无临床经验。儿科多用于小儿抗感染治疗。
(六) 超配伍禁忌用药:药物配伍禁忌与说明书不符。
1.喜炎平注射液配地塞米松注射液同瓶混合静滴:喜炎平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标示严禁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讨论
4.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篇四
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和指导,减少血源性疾病在医院内的传播,现对2015年全院上报的27例职业暴露情况予以总结,提示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一、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2015年全院共上报职业暴露27例,其中2例护理实习生,1例食堂职工、1例保洁员、15例在院护士,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二、职业暴露发生的场所
职业暴露发生的场所多为工作量较大的科室,我院上报的职业暴露发生场所依次为: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重症医学科、康复科、骨科、肿瘤科、感染科、检验科、呼吸内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外科、妇科、产科、普外科,见图:
三、引起锐器伤的器具
造成22例锐器伤的器具中注射针15例次,缝合针3例次,留置针1次、旋切刀1例、血液、体液喷溅4例、抓伤1例,具体见图:
四、情况分析
我院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是护士和医生,占99%,尤以临床初级职称的护士为主要对象,从职业暴露发生的场所来看,病室、仍是第一位,从引起锐器伤的器具来看,为患者拔针时扎伤是第一位,向锐器盒中丢弃锐器、持锐器走动及意外碰撞名列第二、第三位。
综合分析我院发生的职业暴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违反操作规程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例如手在病室为患者拔针时意外扎伤,丢弃锐器时锐器盒过满被锐器扎伤,双手回套针头帽扎伤等。
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面对血液传播疾病患者时不采取防护措施,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另一原因。例如内科某病房,在知道患者明确为血液传染病患者时,未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双手回套针头帽扎伤,拔除输液及简单注射处置时,不携带处置车或处置盘。拔除锐器后不能及时处理。
建议:
1、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近期内进行职业暴露专题培训。
2、教育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锐器伤的发生。
3、加强监督检查,尤其是标准预防的执行情况。
5.关于合理用药的情况汇报 篇五
关于合理用药的情况汇报
xxx:
根据国家合理药用的相关规定,我院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用药的制度和举措,逐步完善各个流程,改善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合理用药的趋势相对得到遏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及培训
以合理用药为宣传主题,采用各种宣传途径,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对全院医生、护士、药学人员进行培训,其内容为:《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川省卫计委《关于建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通知》等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范的合理用药制度 医院于2014年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制定了《合理用药规定》,重点加强抗菌药物、中成药,止血药、辅助用药的合理使用,每年进行补充和修改完善,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处方(医嘱)点评,加大抗菌药物、重点监控药品、糖皮质激素等用药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全院通报,按规定逗硬处罚不合理用药的医生,形成了合理用药氛围,通过以上措施,合理用药的比例大大提高。
三、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
自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以来,省市质控中心给予我院极大的帮助和技术支持,同时加强配送公司管理,召开专题会议,将部分监控药品予以停用或置换,并对在用的药品进行了三次限量采购(见附件)。
通过以上各项制度建立及措施的严格执行,从思想上提高合理用药意识,行动上同医院的要求保持一致,合理用药贯穿整个医疗全过程,医疗质量及用药水平逐渐得到提高。
6.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相关规定 篇六
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专家指导组定期开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对临床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进行指导,及时解决临床科室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月分别对各科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进行2~3次监查。合理检查监查工作由医务科、质控办牵头,合理用药督查工作由药剂科牵头。
(二)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医
务科、质控办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情况。
(三)、各临床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纠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二、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三、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执行同意书。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损害。
四、处方定期评估制度
建立处方定期评估制度,高费用处方、高价药品处方、高销量增幅药物处方是临床处方综合评估的重点,每季度都要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并对不合理处方予以公示,以防止药物滥用。处方评估中将采取随机抽取和重点抽取两点方式,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指征滥用药物以及指征改善后应该停药而未及时停药、无针对性“大包围”式用药、违反联合用
药原则用药等情况。
五、各科室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一)、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根据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定适当的用药方案。
(二)、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
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制定用药方案。
(三)、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在执行已定用药方案的过程中,应随机观察必要的指标和实验数据,分析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四)、少而精和个体化
针对不同病人,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不同,用药方案应个体化。
六、明确合理用药的具体要求
(一)、临床用药以《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为依据,首选甲类药物,在甲类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选用乙类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抗菌药
物分为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按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三)、药物剂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有充分理由,并详细记录。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七日用药,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三日用药,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四)、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五)、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审核。包括下列内容:
1、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2、处方用药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3、剂量、用法;
4、剂型与给药途径;
5、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6、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7、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管理与考核
(一)、各科室主任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
(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督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
内容,并与科主任考核、责任意识考核挂钩。
(三)、每季度对督查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汇总、确认存在的问题,最后结果通过《药讯》、院报等形式进行通报公布。
(四)、对确认存在不合理检查、用药的个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与口头警告、通报批评、停止处方权一至三个月等处理。
(五)、因不合理检查、用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等,按相关规定处理。
合理用药管理细则
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
2.医师应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范围、药品适应性、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3.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三天。
4.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5.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药;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肝病,处方用量不超过一个月用量。抗菌药物处方用量应遵守卫生部和我省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规定。
6.每一病人的辅助用药,口服中成药原则上不得超过两种,注射用中成药原则上控制一种。
7.使用二三线抗菌药物,在病程记录中为说明使用指征,选择依据,缺相应级别医师亲笔签名,每发现一例扣相应医师奖金50元。
8.药师有权监督医师科学用药、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一)、各科室主任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
(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督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并与科主任考核、责任意识考核挂钩。
(三)、每季度对督查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汇总、确认存在的问题,最后结果通过《药讯》、院报等形式进行通报公布。
(四)、对确认存在不合理检查、用药的个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与口头警告、通报批评、停止处方权一至三个月等
处理。
(五)、因不合理检查、用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等,按相关规定处理。
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
概念:超说明书用药包括超适应症、超批准的适用人群、超剂量用药。
1、药品说明书是医师用药的法律依据,必须严格按照用品说明书用药。
2、若确实需超说明书用药,应有临床医师提供权威的文献依据,并经药事委员会审核同意,并报主管院长批准,每次应用时向患者说明理由,签署知情同意书。
3、由药剂科配合质控部门定期检查、监督。
药物动态监测制度
一、运用微机网络动态监控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每季度一次汇总分析,由药剂部门及时将结果上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
二、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用药合理性,对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医师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发出预警通知,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三、药剂科对医院每季度药品使用总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进行排序统计,有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分析,重点实施监控。
合理用药咨询制度
为更好地向患者、医师、护士和公众提供优质药学服务、解答药学疑问、提供合理用药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1、用药咨询是应用药事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和药品信息,包括药理学、药动学、药品不良反应、安全信息等,承接公众对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
2、药师应针对不用咨询对象,从不同角度有侧重的向其提供合理药物信息;对特殊人群应提示其用药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3、答询内容应可靠可信,应有据可查。
4、对不能确切回答的问题,不要冒失的回答,应积极寻求答案,在进行恰当的回答。
5、建立咨询记录。
处方点评办法
一、药剂科负责全院处方点评工作,具体点评工作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规定。
二、处方点评工作人员负责处方的收集、审核,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处方点评。
三、对存在的较大安全问题,及时上报科里,同时上报医院,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四、对突出的药物不良反应,则迅速采取措施,停止其药品的使用。
五、药剂科定期向全院公布处方点评结果。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
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医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点评内容
根据临床诊疗范围、药物治疗原则、处方管理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药品使用管理的要求,将下列内容列入处方评价范围:
1、处方药品用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药;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肝病,处方用量不超过一个月用量。
2、抗菌素的规范使用。对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有关管理规范的规定,对合理、规范使用抗菌素作出评价。
3、高价位药品用法用量。对照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价
格按贵的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4、处方药品费用。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5、处方药品名称。处方药品名称必须用中文、通用名称书写。
6、特殊药品的规范使用。对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有关管理规范的规定,对合理、规范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出评价。
二、评价方法
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填写处方点评表,对处方统计、分析、总结,并将结果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临床科室的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
三、处方评价标准
医务人员所开具的处方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为不合格处方:
(一)处方项目填写
1、前记中“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住址”等项目有缺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前记除以上必须栏目外,必须的“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等有缺项。
2、后记中“医师签名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等栏目有缺项。
3、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
(二)处方书写
1、医师未签全名,或只有专用签章没有签名。
2、处方后记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或调剂、复核非双人签名。
3、儿科处方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
4、用不规范的药品中文名称。
5、药品用非通用名称。
6、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正确。
7、需进行皮试的,处方上未注明。
8、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未划斜线。
9、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或缺其中之一者。
10、其他项目书写有缺项。
(三)合理用药
1、无正当理由大处方;
2、无正当理由使用高价药;
3、药品的适应症与临床主要诊断不符合的;
4、根据患者点药开方,而非治疗需要的;
5、药品间有配伍禁忌;
6、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7、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
8、存在重复用药现象;
9、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四)、其它
1、非本医院注册医师开具的处方;
2、药学部门无医师签名式样及专用签章备案,或医师的签名和专用签章与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不一致的处方。
四、考核与奖惩
(一)医院把处方的合理性纳入医师及其他科室的医疗质量考核范畴,质控办、医务科、对全院的处方质控,把处方的合理性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做到奖罚分明。
(二)对不合格处方书写医师,按其违规程度等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给予批评、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等相应处理;对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规定的,依照《执业医师法》第37条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一、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需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二、在药事管理小组领导下,药学、医疗、院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本科室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监督、管理、培训。
三、临床用药需根据医疗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疾病治疗指南合理施治,原则上在本院《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内用药。
四、建立抗菌药物、血液制品,麻醉及一类精神药品、高价位药品使用管理规定。
五、建立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管理机制,医疗科室应定期评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
7.基层医院用药误区分析与合理用药 篇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儿科住院病历, 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其中小儿外科处方1308张, 病历968份, 小儿内科处方1692张, 病历1032份。
1.2 评定方法
合理用药标准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中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为标准进行分析和评定。
2结果
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儿科住院病历中, 共发现处方不用药处方102张, 占处方总数的3.40%, 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53份, 占住院病历总数的2.65%。其中剂量应用错误处方15张, 病历5份;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处方24张, 病历12份;联合用药不当处方30例, 病历18份;抗生素滥用处方33张, 病历18份。具体用药误区表现详见表1。
3讨论
3.1 用药误区分析
3.1.1 用药剂量错误
药物的剂量与临床治疗效果有关, 剂量过大会加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剂量过小则起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将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有效范围内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审方过程中发现, 药物剂量的使用误区常见的有:①剂量过大: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阻断剂, 其药理作用为强效抑制胃酸分泌, 可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正确使用剂量为:成人一次0.15 g, 2次/d, 但如果剂量过大, 如达到一次0.3 g, 则会引起胃出血, 增加肝功能损害, 反而加重胃溃疡[2]。②剂量不足:阿苯达唑为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 正确用量为:每次0.4 g, 一次顿服, 每片阿苯达唑片的剂量为0.2 g, 但如果用量为每次0.2 g, 2次/d, 则会造成患者一次用量不足, 达不到治疗效果。
3.1.2 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
有些药物对时效性及用药方法有严格的要求, 如不能正确用药, 则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误区有:①用药方法错误:酵母片的正确服用方法为嚼碎服用, 不宜吞服, 因为酵母片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 如不嚼碎则会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 影响药物作用;②素在儿科应用较多, 但不可滥用, 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方式。用于严重感染并发中毒性休克的患儿, 应大剂量短疗程用药, 同时有效有效足量的抗生素, 并密切注意注意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切忌轻率使用, 尤其是水痘患儿应禁用。
3.1.3 联合用药不当
联合用药是临床重要的用药方法, 在增加疗效的同时, 还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临床用药中存在较多联合用药不当的现象, 常见的有:①配伍禁忌:如奥美拉唑40 mg不得溶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奥美拉唑为偏碱性, 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棕红色沉淀, 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5~4.5, 是酸性溶液, 所以奥美拉唑不得与含酸性药物配伍使用;②重复用药:例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 出现心律失常时, 在应用维拉帕米的同时服用尼莫地平和硝苯地平, 3种药物同属于钙离子拮抗药, 同时应用和容易出现心悸、心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3]。
3.1.4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滥用是临床不合理用药中较为严重的问题, 应引起重视。①抗菌药物不对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为病毒感染, 但临床上却遇到上呼吸道感染即应用抗菌药物, 不光不会起到治疗作用, 反而使机体产生耐药性;②抗菌药物档次过高: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类药物, 只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时, 不得用于术前预防性用药;③违反联用抗菌药物联用原则:如美洛西林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罗红霉素为抑菌剂, 繁殖期杀菌剂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最强, 但对静止期的细菌无明显的抗菌作用, 而抑菌剂可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 减弱了美洛西林钠的抗菌作用。
3.2 合理用药的对策
基于以上常见的用药误区,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2.1 加强监督
将合理使用药物纳入医院质控管理项目, 制订合理使用药物制度, 定期检查, 及时反馈, 掌握药物使用情况。
3.2.2 加强培训
通过发放用药指南, 举办药物合理使用讲座等方式,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 熟悉各种药物的主要适应证、药代动力学、主要不良反应等。
3.2.3 加强沟通
加强医师与患者、药剂科及护理等部门的沟通, 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主动向患者解释交代, 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及服药饮食禁忌等;遇有疑问的药物, 及时向药剂科咨询, 问清楚后再给患者使用。
总之, 基层医院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用药方面存在较多误区, 应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随时对处方和病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 以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的儿科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住院病历, 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儿科常见的用药误区, 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 共发现处方不用药处方102张, 占处方总数的3.40%, 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53份, 占住院病历总数的2.65%, 常见的用药误区表现在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联合用药不当出现配伍禁忌或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等。结论 基层医院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用药方面存在较多误区, 应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随时对处方和病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 以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基层医院,用药误区,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李洪兰.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0, 9.5 (26) :148-149.
[2]李杰.从临床用药误区谈合理用药.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6.16 (6) :457-459.
8.安徽医院用药情况分析 篇八
关键词 合理用药 国际指标 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12-0550-03
处方调查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发展,新药品种层出不穷,临床上多药联用现象非常普遍,因而对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本院门、急诊处方抽样调查,提取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我院用药现状以及与国内外已有调研数据间的差距,为加强医院处方管理、规范用药、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提升医院药物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05年全年门、急诊处方共9 196张, 2006年全年门、急诊处方共10 400张。每月随机抽取1天处方,按每月第2周的周1~5顺序依次抽取。
1.2 数据处理
采用WHO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合理用药国际网络编著的《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指标》中的处方指标。
1.3 统计内容
总处方张数(A),总药费(B),总用药品种数(C),抗菌药物(有/无)(D),注射剂(有/无)(E),抗菌药物药费(F),注射剂药费(G)。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C/A),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D/A),注射剂使用百分率(E/A),平均每张处方金额(B/A),抗菌药物药费占总药费百分率(F/B),注射剂药费占总药费百分率(G/B)。
2 结果
本次调研处方中患者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详见表1;调研指标汇总详见表2;抗菌药物按给药途径分类构成比详见表3。
3 讨论
3.1 平均用药品种数
按照合理用药国际指标,从表2数据显示,我院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由2005年的2.34种下降至2006年的2.29种,且明显低于“上海市郊区二级医院平均用药品种为2.7种”的报道[1];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由173.69元降至164.08元,虽同比有所下降,但仍属较高,主要与我院自费、离休以及大病医保患者处方费用较高有直接关系。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门、急诊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综合性疾病较多,多药联用情况时有发生,经过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临床医师对多药联用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认识,规范合理用药意识增强,尽量单一或二联用药,使均次药费有所下降。
3.2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表2显示,本次调研中抗菌药物处方共计4 079张,抗菌药物使用率2年基本持平,平均使用率为20.82%。抗菌药物是医院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其整体使用情况可以体现一个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占所有药品的10%左右[2],本次调研笔者发现,我院抗菌药物平均处方费用2006年比2005年有明显下降,降幅为59.82%,抗菌药物处方药费占总处方药费百分率也明显下降,从19.07%下降至8.31%,说明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措施行之有效,门、急诊医师在抗感染治疗时坚持按指征用药和分级治疗原则,不滥用、不越权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了药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3 注射剂应用情况
表2显示,本次调研中注射剂处方共计2 755张,平均每张注射剂处方金额由297.02元下降至245.40元,降幅为17.38%。注射剂使用率2年来基本持平,平均使用率为14.06%,明显低于国内已有的调研数据(如:上海郊区二级医院平均使用率为25.4%[1],北京市7家医院平均使用率为20.4%[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门诊患者几乎不使用注射剂(如瑞士使用率为0.0%[2])。此次调查我院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由表3可见,2年同比虽从21.97%下降至20.00%,但仍属比较高。事实上,频繁使用注射剂,使机体处于开放状态,易引起或增加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机率。为此,医院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以纠正医师的不良用药习惯,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4 基本药物应用情况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海市医疗保险报销目录》及《本院药品基本目录》,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病源主要是医保患者(占86.30%),故基本药物应用率相对较高,平均为99.25%。
通过对我院2年来门急诊处方合理性的调查,笔者认为我院用药基本合理,这主要源于医院管理部门与临床各科的紧密配合及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平均处方金额偏高、注射剂使用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偏高、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这些情况都应在今后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
1 严亚明,王浩青,张晓晨,等.上海郊区二级医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2):124.
2 Tomson G.Pilot Study of Drug Use Indicators in Sweden[J] .INRUD NEWS,1992,3(1):3.
3 陈莲珍,王淑洁,王青,等.合理用药国家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2003,14(3):156-158.
【安徽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推荐阅读:
医院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06-23
2024年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开招聘非编制聘用人员公告09-10
医院用药错误管理方案09-24
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06-22
安徽高考数学文科分析10-29
安徽大学分析测试中心10-03
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情况简介06-24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社团情况调查表(附文)06-29
第四季度安徽省法院司法警察工作情况统计表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