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秋节的作文

2024-08-21

高中中秋节的作文(19篇)

1.高中中秋节的作文 篇一

微微的凉意伴着淡淡的苞谷的清香,中秋便如约而至了。

思绪在颠簸的汽车上游弋,乡村土路仍是坑坑洼洼,但也阻挡不住我对故乡的期盼。

我的故乡在皖北淮河边上。奶奶早已经在村口等候,脸上透着几缕焦急,银白的发丝在空中飘舞。见到我们,她紧皱的眉头便一下舒展开来。

回到家,奶奶便独自坐在长条凳上开始剥起了花生。奶奶一边剥着,一边和我们聊天。那花生真好,一个个体态丰满,奶奶掐住花生的“腰”轻轻一捏,花生壳应声裂出几条细纹。奶奶又灵巧地将指甲嵌入裂纹,轻轻一旋,一掰,饱满的花生子的圆润身躯便跳入塑料盆,在盆中欢腾地舞动着。我在一旁看得入迷,忍不住也剥起来。奶奶连忙阻止:“你别干,这花生上还沾着土,不卫生!”到底奶奶也还是没有拗过我,于是又打了半盆水来,让我剥痛快后记得洗手。

剥完一整盆花生后,太阳已经偏西了,傍晚的阳光温柔地抚着这宁静的乡村,几个邻居已挑着担子,从田地里回家。家家户户亮起的灯光,给这静谧的村落增添了生机……夜幕初垂,蛐蛐在菜园中鸣唱,一轮圆月升起,淡淡的白光使人嗅到几丝温馨、几丝美好、几丝合家团聚的幸福。

奶奶屋前屋后地忙碌,有条不紊地将甜枣、花生、板栗烧鸡等盘盘美味佳肴端到桌上。悠悠的香味儿在村庄的上方与袅袅的炊烟相融,如一幅故乡的水墨画。

月华泻地,柔和的月色如水波荡漾。大快朵颐后的餐桌已经收拾干净,取代丰盛饭菜的是几杯清茶与一盘焦黄可人的月饼。我们一家和几户邻居坐在院里唠嗑。如幼时一样,我在一旁安静地呆着,手执一柄陈旧的蒲扇。我渴望时间能够永远暂停在这一刻,没有喧嚣,没有烦恼,只想在这美好的中秋月夜,荡漾的月光下,品一杯清茶,咬一口月饼,紧紧地抓住小扇轻摇的时光。

2.高中中秋节的作文 篇二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作文离不开生活, 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 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吸纳多面向的智能结晶, 这是文学欣赏或创作的基础。

写作先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再加上敏锐的心思、良好的语文能力和纯熟的写作技巧, 才能写出一篇篇精采的文章。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焦点, 评论大众话题, 积累生动具体的素材的习惯。老舍先生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 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自己周围的人物、事物、景物, 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此及彼, 多分析, 感悟人生真谛。学生懂得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 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 带着一颗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心灵, 就会拥有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理想与信念, 梦想与现实, 多用心体会, 培养高尚的人格, 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用自己的豪言壮语记录下来, 如此一下笔就会自然流露, 真诚良善的本性, 加上言之有物, 才会是一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好的文章。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知音。”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从一开始几乎都先是一个优秀的读者。读书不但可以使我们从书中懂得世间各方面的道理, 而且可以让我们从古今各大家的文章上学得词句的美丽和风格的清高。古人说:“三日不读书, 便觉得面目可憎, 言语索然无味。”“贫者因书而富, 富者因书而贵。”可见阅读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

首先, 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遵循“先求其广再求其精”的原则。在广泛的阅读中, 撷取自己学习所需要的素材。大量的阅读对个人写作能力、写作创作思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汇或片段摘录下来, 并且即兴写下自己随感心得, 挖掘文字的美,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有感而发, 有疑而注, 有得而写, 这是平时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最后,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对于论述类的文章, 要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实用类的文章, 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 则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能和基本格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 不必过多分析。文学类作品, 则强调感受形象,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平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强课外阅读, 留心不同作品中对自己写作有用的各个细节, 注意积累, 加强训练, 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求得教学的有效, 前提是有序。要求得高中作文教学的实效与高效, 必须依据新教材进行作文训练序列重构, 使之有序化。现行语文教材, “表达与交流”与“阅读与鉴赏”相对应, 体现了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语文课程, 克服了学科中心和技术主义倾向。但是, 现行的作文教学, 考虑较多的是内容系列, 过程系列和方法系列, 而弱化了能力系列、素养系列。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文训练序列重构时, 必须把内容系列、过程系列、方法系列与能力系列、素养系列紧密结合起来, 构建严实严谨的作文训练系列,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训练序列化。

3.高中作文“面批”的实施 篇三

一、面批的理论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贮存,如果没有特别的提示,知识在头脑中处于一种惰性状态,不能提取出来加以应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讲评就是对学生知识储备的唤醒。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作了书面评语或在课堂上进行了总体的分析评价,学生有了一定的印象。但是,由于没有特别的提示,学生在以后的作文当中仍然会下意识地承袭旧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能给予一定的当面提示,那么,就可能对学生改进自己的作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学习需要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当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当面评改时,学生参与接受的心理就会更强烈,因为此时针对的就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他必须高度注意,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时就会更积极、更主动。而在课堂的整体讲评中,很多同学往往认为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因此,从心理上并不是十分重视,也没有保持特别的注意状态。因此,学生往往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两者相比,前者的学习效果显然略胜一筹。

二、面批的作用

1.因材施教,针对性强

当面批改,可以了解学生的构思过程、真实想法等,从而更快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抓住要害,以便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对学生进行面批,可以交流思想、互相探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给予必要的指点和帮助,从而因材施教。

2.面对面交流,印象深刻

叶圣陶先生提倡面批时“跟学生同念文稿,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这样,不管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困顿时教师恰当的点拨,都可以让其印象深刻。

3.自主修改,提升写作能力

在对学生作文进行面批时,老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进行当面的指导,交给他们修改文章的方法,对于问题大或者问题多的作文,鼓励学生写第二稿,这样无形中会提升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4.反馈及时,提高时效

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中的信息反馈越是及时,越是恰当,学生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面批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困惑所在,及时作出反馈。

三、面批的实施

通过教学实践,面批并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批改,还可以是以一对组,以一对全体的形式,作文面批的形式是丰富多样,面批的时间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课下,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一对多式面批

一对多式面批,需老师课前精心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找出此次作文中典型(或优秀,或存在典型问题)的作品,在课堂中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与学生交流批改。

【案例一】一对多式面批

(1)展示一次作文的文题:请以“站在?摇?摇?摇?摇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学生按小组就教师呈现的三篇典型例文讨论交流优劣。

(3)学生交流意见,小组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典型问题的作文,要特别考虑到问题作文学生的自尊心。一旦教师处理不当,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造成厌恶写作文的后果。对于这类作文,教师可以课前将存在典型问题的文章段落放在课件中,以课件的形式匿名呈现,让大家一起来剖析、评改,而且要呈现不同文章的多个段落。

2.一对一式面批

此种方式最为常用,即教师与学生一对一面批作文,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对一面批要求老师认真阅读学生作文,发现其优点和不足,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给出合理改进建议,更重要的是督促学生写好二次作文,做好反思總结。

【案例二】一对一式面批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师:你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在老师评点之前,你先谈谈你的写作体会吧!

生:其实看到蜗牛开始有很多的梦想却最终因梦想不切实际,无法实现而老死草丛,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梦想很多,但很多都不切实际,更重要的是空有梦想而不去实施,梦想最终只会是空想,所以我想通过文章提醒大家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师:非常不错,老师真的非常欣喜能够听到你这样一番话,相信你的文章能够自己和别人带来启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这篇文章吧!

师:你觉得自己的这篇文章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生:立意较准确、观点鲜明可以看成是这篇文章的优点吧,但写完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第二段所举的事例要能证明观点。比如公交车司机的例子,为什么说他们是基础工作者,不能被轻视,不要单摆浮搁地把例子放在那,而要要结合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分析论证。

2.所举的事例太陈旧,屈原、司马迁这些例子太俗套了,被用烂了,但写作时很难想到更好、更新的例子。

3.过度不好,由平凡岗位的工作者到我们的学习造福社会,这中间没有过度,前后没有联系性,语言表述需要加强。

师:反思总结的较好。我再给你补充两点,一是本文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如周国平的话,喻证法,对比论证的方法,较为多样,很有说服力;二是如果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关系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讨,可能你的文章就更好了,试试看吧!

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面批作文的模式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言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教师则多用鼓励性的话语,着重在写作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

4.中秋节的作文600字高中 篇四

这从一个故事开始。

在古代,天空中有十个太阳,被烘烤的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生活。上天派它的神枪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世界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为了奖励后羿,王母娘娘给了他一种不死药。服用此药后,她可以飞向天堂,成为一个仙女。然而,后羿不愿意离开他的妻子嫦娥,所以他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不料被后羿的一个邪恶的弟子庞蒙听到,有一天后羿带着他的弟子出去打猎,邪恶的庞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离开后不久,庞蒙用他的剑胁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一口吞下了不死药。嫦娥服药后立即飞上了天空。因为嫦娥不能忍受她的丈夫,她飞到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他每年都会做一个圆饼来祭拜月亮。中秋节拜月和吃月饼就源于此。

在我们厦门,除了赏月的习俗,还有其他的习俗:吃月饼,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还有厦门特有的民俗活动——博糕。这种庆祝节日的方式已经流传了300多年。每逢中秋节,这项活动都在学校、公司、家庭、超市、商场等场所举办。真的很热闹。

让我们介绍一下薄冰的活动。从小到大,蛋糕比赛的规则分为:一场表演,两次托举,四次前进,三次红色,对立的阶级,和顶尖学者(有许多顶尖学者)。玩的过程是这样的,——个亲戚朋友坐在一起,轮流扔筛子,最后根据筛子上的数字得到奖品。我们现在在传统的“博冰”游戏中更具创新性。“博”游戏不再仅仅是“冰”,而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被各种各样的食物或日用品所代替,这增加了这个古老的民间游戏的兴趣和吸引力。如果有人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将在来年运气最好。

5.关于中秋节的高三水平高中生作文 篇五

博饼开始了,经过几番波折,终于轮到我了。我憋着一口气,朝骰子吹了口气——叮铃铃!一阵脆响过后,我睁大眼睛看了看:不会吧?什么都没有!我有点泄气,要知道,这可是开头一炮啊,没有“开门红”也就罢了,居然是一个“开门黑”!唉!不过我又坚定了一下意志,嗯,胜利最终是属于我的!

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了,我使劲一摇,“叮铃铃!”啊!是四进!真不错!紧接着,妈妈博出了一个对堂!再来,哥哥博出了一个三红!看来这一轮大家的手气都不错。

到了第五轮,我的“战利品”还是少得可怜。这一轮说什么也得有点东西了!我闭上眼,掷出骰子,猛地睁眼一看:一个一,一个四,其次是……二、三、五、六!对堂!我博了一个对堂!这下我可得意了,左看看,右看看,哈哈,还是我的大!

可是好梦不长,不一会儿,我的对堂就被人抢走了。唉!真是“骄傲使人落后”啊!第六轮我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只博了一个一秀,接下来的第七轮、第八轮也都是如此,不是一秀就是二举。

最后,只剩下一个状元了。我试了又试,那状元好像偏跟我作对似的,老是不出来,害得我心急如焚。我心里把那个状元骂了无数次,但即使这样,情况也不见好转。时间是最无情的,我这儿没出状元,别人那儿可就说不准了。这不,姨妈就差一点儿,她掉了一颗子,否则就是“五子带四”。又是一轮,我依然无幸。但大姨妈却博出了——四红带八!这下子我彻底地失望了。

或许是大家不忍看我的“惨状”吧,结束后许多人都来安慰我,并问我要不要他们的东西,他们说他们不喜欢或是用不上。我婉言谢绝了,但心里却有着冬日般的温暖,

6.中秋节高中作文 篇六

闽西月饼,灯盏糕,大螃蟹,是湖南人团圆饭桌子不可或缺的菜式。嫩滑脆香的闽西月饼,代表和和美美,事事顺心;圆溜溜鼓起灯盏糕,代表家中荣华富贵,子女满堂红;味美汁多的大闸蟹,代表财源广进,八方比较发达。

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食,一社交圈幸福快乐欢歌笑语的家人,和谐地坐着一起,边用餐边闲聊,倾吐乐趣与彼此之间的情丝之情。浅浅的嘏与幸福快乐索绕每一个人的心中,屋内的气体闻着全是甜甜的。

团圆饭之后,便就到重中之重了――赏月。月光狡黠,点亮全部全景天窗。茶桌上摆着大家最喜欢的闽西月饼,也有甜瓜等新鲜水果小吃。这种物品尽管不值一提,但全是中秋节的必食之品,用于祈祝亲人幸福美满和睦、恩恩爱爱、健康平安的。每吃一口月饼,心里都感觉十分达到,就像是真真正正地有着了一次幸福快乐。

月亮云气萦绕,如同那挂在天上的园盘;又像是一颗闪闪发亮的裸钻;最让人沉醉的便是那好似西子一样的美眸。月光就像是一股清泉,虽裹着一层很薄的烟纱,但却让乾坤猛然迷沉迷醉。

在中秋夜不可以团圆的家人啊,请你们不必伤心,不必孤单,由于想念和真情是不容易由于间距而降低消退的。思念的明显只能伴随着间距的变长而越来越更为浓,更为醇,更为厚。]有必需去难过懊悔,内心紧紧挂念就充足了。

那里,家里班级小的小孩牵着一个小兔子灯笼,在庭院里高兴地跑着。啊对,也有各家各户的灯,在这个温暖的夜里,尽管,]有元宵佳节的灯光节那N的庄重和宣布,可是各家各户或是自身累成狗开过。屋子的门边,房角的壁檐上,窗子的顶部……最好玩的或是就是小孩手上拿着的小动物小灯笼了。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栩栩如生的喻意。但是,最广泛的或是许愿灯,拿纸绑成大型小灯笼,在灯下的铁架台上引燃酒精块,热流上腾,使灯飘舞在夜幕中,大家便在下面凝望这盏慢慢升上天上的灯,并静静地许过心里最幸福的期待。

7.改进高中作文教学的策略 篇七

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改进

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高中作文教学因积弊甚多, 亟需在教学策略层面改进。

第一, 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 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 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学生的写作, 正是要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观体验, 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品质, 迫使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在写作训练 (乃至语文训练) 过程中, 不能理解、接受、内化这些文化内容, 就不可能理解民族语言的表现力, 也不可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从这个意义上讲, 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写作技能不能独立地进行, 它要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下, 在整合的思想下, 与基础知识训练, 与课文理解和读写训练有机结合。在教学中, 一定要把书读顺、读好, 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视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 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要有意识地把写作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动笔习惯。知识的积累, 思维水平的提高, 必然提高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改善一个人的素质蕴含, 表现他写作技能的提高。

“言为心声”, 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过程, 应该能服从于表现出他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发展轨迹。我们教师也必须立足于人文素质的教育观, 通过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 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 写作题材的多样化, 使作文面向生活实际。

写作, 或者说作文课程, 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 反之, 作文也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如果这样来看问题, 则作文课就应该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写作的题材一旦推广到无边无际的一切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就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使作文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和实际, 越来越成为学生们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第三, 以尊重学生为主体,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写作训练活动。

作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写作是学习性的, 而不是如作家写作那样的创作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 不是知识的注入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 教师必须重视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作文训练中, 我们常按课文的要求进行课堂作文训练, 这类作文按年级按文体各有不同的要求, 系统性、规范性强, 此类作文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是打底子的, 鲜有出色的凸现个性之作。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 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 除课堂作文训练外, 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写作训练。

第四, 转变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评判者的角色, 创设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

作文是一种交流, 是一种用书面语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 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读者。通常情况下, 我们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 也是最终的评判者。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对学生作文的评读中, 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一是学生自己, 他们拥有对自己作文最高的评判权, 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 思维逻辑, 进行反复修改, 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二是同班同学, 他们年龄相仿, 兴趣爱好相投, 又朝夕相处, 彼此基本了解, 相互有共同的语言。因此他们在一起可以直接地交流, 真率地讨论, 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三是老师, 我们应是同学们比较信赖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必须从评判者转化为读者, 朋友, 平等地阅读, 民主的讨论, 给出诚恳的意见, 同时也应容许学生 (包括非作者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想法。对于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特殊的视角, 不要轻易否定, 对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 不要轻易指责。即使是不正确的观点, 也应心平气和, 有理有据地说明, 使其信服。从而保护学生的创作个性。四是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的同学或朋友, 我们的老师可以创造某些条件, 如创班刊, 办校报等, 刊登学生的作品, 也可向其他报刊积极推荐优秀的作品, 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 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8.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探究 篇八

关键词: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6-1

一、在课本中寻找

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而语文课本也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教材选编的课文,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名人名言等无所不有,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帮助。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

我梳理了高中语文课本(以苏教版为例),发现了丰富写作素材。

1.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2.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3.热爱祖国。

(1)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2)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她们英勇牺牲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5.胸怀豁达。

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以上是我简单的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写作素材的梳理,还不够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本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是毕竟是有限的,要拓展知识,课外进行阅读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对于高中生,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品味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歇后语、格言等等,领略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三、在生活中寻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中学生要随时随地地汲取生活中的给养,用眼、用心、用耳去感知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看花开花落,日圆月亏,听自然万籁,秋风落雪……把世界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把罪恶与丑陋批驳得无地自容,把一个鲜活的年轻的心灵描绘得绚丽多彩。

9.高中中秋节的作文 篇九

盼星星,昐月亮,终于盼来了五天小长假的中秋。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我兴奋地在日历上钩钩画画。24号,我激动地念叨着,这是我和朋友们相约出去玩的日子。今年的中秋,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不会再孤单,不会再无聊,不会再是面对着高高堆起的作业叹气。

早晨8点30分,虽是刚入秋,可还是明显感觉到了气温的骤降以及风吹过的丝丝凉意。唉,已经秋天了,又是一季忧伤与萧瑟。我带着淡淡的伤感走过冷冷清清的街道,校门口,两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我的心情不禁好了起来,之前的些许阴霾一扫而光。

“呐,秋天了呢,还穿那么点。”

“没有,已经很多了,哪你像你们现在就穿这么多,到了冬天就真成企鹅了吧?”

耳畔,温暖的语句加上轻快的语调,一点点渗入心里,很温暖。

“快走了,我还没吃早饭呢!”

一直握着的手开始逐渐有了温度,一路上,都不曾放开,用自己的温度温暖着对方。

街道两旁是粗壮的香樟。

我不禁记起夏天。虽然不远,可带着怀念去想,似乎有点不切实际。暑假的第三天,人物不变,地点不变,只是时间变了,心情变了。头顶上刺眼的太阳,发烫的柏油马路,手中的香草冰淇淋,身上单薄的夏装,商场里的冷气,行人手中的遮阳伞和扇子,还有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烙上曾经的印记。

曾经我们在中秋节的时候会问彼此吃了什么馅的月饼。有没有特地去楼顶看那一轮明月,曾经的我们会在月光下笑得脸灿烂,而如今在悲哀与清冷中,一个人呜咽,曾经的我们会在作文中写思念,今天的我们在作文中忧伤地写下寂寞。

回想起夏天,浓密的香樟在太阳下骄傲地抬头,繁盛地蔓延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记得某一节体育课,我说我们的时光就如此简单地流过了。你们笑着打我,然后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在多年后,在我们的世界里,重新发出新鲜的枝叶,穿梭成一整幅流光溢彩的青春。不会再悲伤。

是吗?

不会再,

悲伤。

因为有你在身旁。

从电影院走出来,走进KFC,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不知为什么,今天的KFC清闲得有点不正常。

还是一样,三对鸡翅,两杯巧克力圣代 一碗芙蓉鲜蔬汤是我们不变的喜爱。

“中秋节有没有看到月亮啊?”

“笨,今年中秋没有月亮。”

“不会吧?没有月亮?”

“是啊!”一个很不屑的眼神飞去。

“为什么啊?”菡咬着圣代不解地问去。

“下雨了呗。”狼呑虎咽着鸡翅的悦又飞去一个白眼。“你一点都不关心这个哦!狂赶作业去了吧?”

“你们还记得那天我们参加的诗朗诵会吗?好多学校都朗诵《水调歌头》,可是我觉得,月亮永远都不知道人间的悲欢离合,却装出一副会阴晴圆缺的脸,在每个寂寞的时候惹起更多的寂寞。”我一本正经地对坐在对面两个只顾吃却一点也不解风情的人说。

“哎呀,你又在瞎想什么呀!”某个用纸巾擦着手。

“双鱼座的人就是这样。”某个人用纸巾擦去嘴边残留的巧克力。

我无奈地摇摇头,继续喝汤,真是浪费了我那么有诗意的句子。

不过,嘴角上扬了一个淡淡的弧度。

有你们在身边真好。

即使寂寞,却不再孤单。

记起之前的中秋,记忆只能追溯到七岁。

七岁的中秋节,我会把月饼的包装拆掉,却不肯吃一口。

八岁的中秋,我会把不同的馅的月饼每个咬一口。

九岁,我会学着把月饼切成一块一块,然后很淑女地吃掉。

十岁,我会拿着小小的月饼站在楼顶上冒着寒风兴致勃勃地看一眼月亮吃一口月饼。

十一岁,我知道月亮代表思念和忧伤。

十二岁,我会很挑剔地只吃豆沙味的月饼。

十三岁,我会坐在窗前看着没有月亮的天空瞎想些有的没的,却始终没吃一口月饼。

呵,时间,真是一个奇妙的人物。

还好,有你们陪我。

即使大片的时光如浮云流过。我们的青春单薄地穿梭在蓝天之上。也有你们陪着我走过一天又一天。

那些记忆深处的痕迹,只有你们可以用双脚踩出来。

那些漫长的黑夜,只有你们的笑容可以把它照亮。

那些软弱的时刻,只有你们的拥抱可以给我力量。

那些繁盛的香樟,只有你们可以陪我仰望。

中秋那天晚上,我收到一条信息:无论有没有人在你身边,你都要勇敢。我不禁笑了,我们,是那样倔强。

这个中秋,即使没有月亮,也一样,

美好。

10.高中中秋节作文800字 篇十

终于等到久违的这一天了!青烟萦绕,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个个身着红衣,面带微笑,过节的气氛在人群中蔓延开了。此时,在异乡的游子们正风尘仆仆地往家赶,“兴奋”早已在心中扎下根,恨不得一下子就回到家里,抱一抱自己的亲人。而在家里,大人们等待着孩子的归来,有的站在门口,目光死死盯在路口,寻找着孩子的身影;有的站在路口焦急地走来走去,仿佛一刻都不能再等了;有的站在街坊邻居的院子里,伸长脖子,向路口眺望,再也按捺不住了!终于,那张熟悉的面孔又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什么都不用说,一个大大的拥抱,似乎就已经淋漓尽致地舒发了自己的思念。游子们终于卸下了那重重的行李――思念,这一刻,只属于他们!

炎热的中午过后,迎接人们的便是凉爽的下午,不知是谁开了头,清脆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接下来,鞭炮声一阵接一阵,像是在演奏一曲高分贝的交响曲,人们沉醉其中,也不在意它的音量了!每家每户都准备起了贡品,那些做工精致的贡品道具,一看就叫人舒服,平时爱顽皮的小孩子们也充当起了小能手,跟着大人们忙前忙后,长大了,再也不是家长的累赘了!

我们家也要开始祭拜了!贡银燃起后,随之响起的就是一串鞭炮声。那场景,妈妈就是一个受了惊的小鸡,拿着一枝香,便赶紧跑了回来。人人捂着耳朵,时不时还有一个炮飞到自己身上,不过没事,因为要过个趣味节嘛!我们点起了香,徐徐青烟袅袅升起,然后,说出了自己一年的心愿,希望能显灵。

11.浅议高中作文的评改 篇十一

【关键词】借鉴学习;自评;互评;自我修改

在高中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自我评改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在高三学生中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想与同仁们分享。

一、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评改的现状

新课改已实施了几年,作文教学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们仍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写完一篇作文,长嘘一口气,作文一交,了事了,作文发下来看一眼分数,又扔在一边,对作文的评改从来都认为那是老师们的事,与已不关。再者,如果今天老师要求学生自改或互改,相当一部分学生简单理解老师的要求,只空洞地写几句评语就了事了。以上的作法都是不正确的,说明学生们还没形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意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可见,新课改中要求的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因此,我认为,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主宰其作文的命运,评判其作文的得与失,对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肯定是有益的,同时也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作文评改的策略

当然,要突然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完全包办代替批改学生作文的方式,还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作文评改的教学也应序列化。下面我以“开放在生命深处的花朵”为题的作文作为事例谈我是如何开展学生的评改作文这一教学工作的。

首先是评。借鉴学习,心中有数。我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印发给同学,并对其中的要点作简单说明,如一类到四类作文大体应是什么样的,再从其中一次全班同学都参与写的作文中挑选两篇分别是两个等级的作文作为例文人手一张分发给大家,让大家对照评分标准评一评这两篇作文,如甲文开篇即入题谈到认为:开放在生命深处的花朵是宁静之花,之后强调“宁静,就是心无旁鹜,不为外物所扰”举例陶渊明的例子论证,再强调“宁静,就是淡泊明志,不为外物所动”举钱钟书之例证明,结尾说明:当然宁静之花也不是独居一室, 不与他人交往的孤僻,也不是……文章较深刻,语言优美,层次清晰。乙篇,只含糊地说生命之花在某人生命深处开放,有举例,文章也相对完整,文章也缺少分析议论。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同学们,同学们三言两语就评改出这两篇应分别为二类及三类作文,并能按要求说明为什么是二类及三类作文,甲篇能揭示花朵含义,文章段落层次清晰,属于符合题意的作文一,按评分标准分值在49至上59间,乙篇作文没能揭示花朵含义,但事例较饱满,结构较清楚,应在45分左右。以这两篇作文为例,告诉同学们,文章的“中心明确”“观点明确”十分重要,高考作文,对中心和观点要“明明白白我的心”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即中心观点要清晰明确。另外再根据其中的细节如开头结尾,语言的表现力等再将分值作上下浮动。之后让学生根据听课获取的经验对作文进行评改,可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评改;一是互评,互评可以是同桌互评,也可以是四人小组互评,可以笔头互评,也可是诵读互评。之后收上来对他们的评改再作一个简单评判。差别较大的进行面批。几次之后,同学们对评改越来越有数了,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评的目的,是为了改,然后促进写,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下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让作文升格。

其次是改。由大及小,逐步完善。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经过多次的修改,写作一定能提高。古今中外关于文章修改的事例很多,如曹雪芹《红楼梦》就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告成功的,海明威的惊世佳作《老人与海》也曾修改30余遍。同学们经常听到老师们的一句话,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可究竟怎么改,挺茫然,当然,经过教师的示范评改及对高考作文评改的标准有了了解后,作文的修改有了方向,同学们对修改自己的作文由过去的“要我修改”变为“我要修改”,对修改作文跃跃欲试。这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修改过程主要是由整体的调整到局部的完善过程。

第一步,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大的方面入手修改作文,让文章大体有一个清晰完整的面貌。课堂上分发“开放在生命深处的花朵”问题例文,要求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举手回答,统一意见后,教师总结,并分发其升格作文,要同学比较,并说明升格后的好处,多数同学能发现经过增删修改后,有两个大的方面明显得到了改进,一是“花朵”的含义得到揭示,中心更突出了;二是行文中注意点题和写连接句,这一修改使文章思路更清晰,且更加扣题,对照高考评分标准,问题例文由原来的“较合题意”的三类文升格为“符合题意”的二类作文。

第二步,再从语言及卷面等进行修改,使文章更加细致。所谓玉越雕琢越美,文章越修改越精。根据开始的评改意见,对文章的细节再做修改,如语言的修改,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如果语言欠通顺或表达不到位,那么就有可能影响文章的表现力甚至闹出笑话,因此,这一环节也应当重视。同样,以“开放在生命深处的花朵”为例,找出升格作文对语言等细节的修改,仔细推敲修改后的语言表现力是否更强了,观点是否更明确了。

第三,训练提高,突出重点。通过对例文评与改,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文章的评与改。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由于个体写作水平的差别,要指导学生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有侧重点地修改。如,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突出的问题是普遍采用“观点加材料”的模式来组织段落,文章缺乏说理性,那么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性要求学生将修改的重点放在议论语段上,教师还应对如何议论分析作指导,如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常用的阐释或议论方法,如:因果推理法、假设推理法及类比法等等。常言道:“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自己一时难以得出评改意见,可与老师、同学切磋商讨,得出评改意见,再进行修改。

三、作文评改的作用及意义

经过教师评改或学生互改、自改得出意见后,学生进行修改的文章,越来越符合要求,虽经过漫长的修改路程,但几次修改之后,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都能总结出自己作文经常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在下次作文时避免犯同样的毛病,写作能力就在平时作文的不断修改中提高了。另外,教师们也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的其它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在课改的今天,互改和自改作文及之后的修改方式真正体现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既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良勇.互动.让作文评改更有效[J].书香校园,2010 (07).

[2]张文娟.文章不厌百回改[J].书香校园,2010(07).

作者简介:

12.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篇十二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教学标准,然而由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封闭,传统教学模式地位坚固,高中作文教学课堂呈现着沉闷、压抑的氛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另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结果忽略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课程体验,导致作文教学失去了自身的活力,学生不能体会到写作过程中的乐趣。因此,高中作文呈现出了只为得分的写作目的,教师无法从深层次挖掘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潜移默化中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无法打动读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

(二) 注重文体忽略风格。从大量的语文作文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注重文体忽略风格的问题。目前,记叙文和散文是高中语文作文中的主要作文形式,忽略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导致作文教学表现出一定的单调性,且现在是以分数评判学生能力的时代,学生占用作文时间学习其他课程,教师自身也忽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动力。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举措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而兴趣的培养以基础为出发点,只有通过切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才能转变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变成发自内心的主动式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自身的生活为背景,从中发现对美的感知。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并记录这些事物。通过大量的观察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这是创作过程中的最真实的情感来源,也是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2.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阅读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或者课余时间阅读一些高质量的、具有一定寓意的文章,通过这种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且增加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为今后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文章,丰富创作文体。

(二) 满足个性化需求,优化课堂结构。优化作文教学课堂结构是新课改中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初衷是为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完美诠释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并进行归类探讨,让学生学习从深层次挖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创办班级杂志,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文章,成立班级文学团等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作文教学的活力。求异思维是指作者在现有的信息中通过自己的加工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它要求作者在审查题目、确定立意的过程中,应突破常规思维的约束,使自己的思维呈现多样化,从而得到多个答案。求异思维通常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出发,能够得到不同的解决办法。这种思维主要体现在作文的构思阶段,在这一时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信息,将写作融于生活,才能激发思维的多样性。例如,以水为话题,从多角度出发,写出主旨不同的文章。如果我们从水的小和大出发,即滴水汇集成江河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和集体间的问题;从此与彼的角度出发,即水盛装在什么样的器皿中就呈现出相应的形状,联系到人若想生存应善于适应环境这个现实问题。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背离常规思维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创新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采用逆向思维解说“见风使舵”,即把握时代变化趋势,及时改变或者调整方向,才能获得成功。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这种两面性是教师创新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应该注意的是,逆向思维不是天马行空,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

13.高中关于中秋的英语作文 篇十三

My family and I together in the balcony on moon. Just dump the moon rising from under a piece of pure, and the moon bright fluorescent, slowly, slowly turned white. Quiet moonlight sprinkled on the ground, the whole world is on the quilt with a layer of silver light, the town was hanging over the thin silver yarn. Through the clouds, the moon will glow sprinkled on the road, as if the road is paved with silver. It will also be the moonlight reflected in the water, evening the wind blows, the river is sparkling.

The moon like a shy little girl, in a short while hiding in the clouds, and the cute little head out from the cloud, the earth became dreamy silver. Looking at the moon, and can not help but reminds me of the story of chang e, people is in honor of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to August 15 a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reunion hoping people. Also reminds me of a well-known celebrated the stillness of the night: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bed, doubt is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 at the bright moon, bowed their heads and remembering home. This poem represents the poet li bai homesick feelings. From time to time make me think of the garrison the frontier soldiers i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is day cannot be reunited with his family.

14.中秋节寄思高中作文 篇十四

晚上,灯火通明,亭台楼阁的边上,都会挂起一个个彩灯。大道中更是人声鼎沸,绚丽多彩,每家小店都卖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玩意儿,总能吸引行人的注意,挽留行人的脚步。

“哥,我想要那个!”一个年仅8岁的小孩稚气地叫道,那张脸上显露出不尽的天真无邪,手直直地指着那个小店上的招牌。“那个虾饼看起来好好吃!”他兴奋地乱蹦,眼珠子直盯着那金黄金黄的虾饼。“可是墨儿……好,我去给你买。”一个高大的少年摸摸他的头,转身去买虾饼了。

“快,趁热吃吧!”少年温柔地说。“知道啦,还是翼哥哥好。”小孩开心地说,手里紧紧地握着虾饼不放。“哥,有没有觉得,它好像月亮——又圆又黄。月亮一定很好吃吧!”小孩望望月亮,又看看虾饼,眼里闪着喜悦的光。他咬了一口,“确实很好吃!哥,你也尝一点。”说着,也顺手掰了半个。

“好。”说着,那个少年也吃了一口,眼里不禁闪着泪光。“哥,我想娘亲了。”小孩望着那轮清白的月亮,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些凄凉。“我也是……”说着,两兄弟靠在了一起,一同望向那轮让人感到寒意的月亮。

“本是个团聚的日子,可如今,亲人们却都不在身边。唉……”小孩低着头说道,泪水滴落在少年的衣襟上。“别哭,你还有我!”少年对小孩说道。小孩一听,立刻不哭了,扑到少年的怀里,手攥着少年的衣服,久久不放下。

夜晚,少年将小孩放在了郊外的一个简陋的小屋里。“睡吧,只求你保护自己。”少年轻轻地说。“明日我便要参军,不能再陪你了。这个风铃,就当作陪礼好了,以后,便有它陪伴着你了。”说完,他将风铃裹好,放在小孩身边,和婶娘交待了几句,便背起行装出发了。

8年过去了,那风铃仍在响着,木板上的图片也更让他难忘。他静静地看着,仿佛又回到了那时,他们相互地依靠,坐在桥上,一同望向那清白的月亮。

15.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困境,解决对策

毋庸置疑, 素质教育将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高中生作文, 基本功薄弱, 没有深度和厚度。 正像作家梁晓声早年说过的:高中生作文, 只有情调, 没有情怀。 有的学生的思想和情趣甚至仍然停留在初中或小学生的水平。 笔者长期在山区高中教学, 对此体会非常深。 面对这样的尴尬, 出路在哪里呢?

一、高中生作文的主要弊端

(一) 基本功薄弱。

作文的基本功:字迹、标点、错别字、格式、谋篇布局和语言。很多高中学生连作文的基本功是什么都不明确。 有的学生字迹不端正, 潦草, 书写不规范, 老师经常连学生的姓名都无法辨认。 有的学生标点的运用问题不少, 标点不仅单一, 格式也不当, 作文中只有两种标点:逗号和句号, 有的通篇只有一个标点———点号。文章是借助标点传递感情。 这些基础知识老师们一再强调, 可学生就是难改。 有的学生作文中错别字严重, 高二学生居然会出现“遗 (汗) 憾”、“ (因) 应该” (括号内为错别字) 的错误, 很多错别字令老师啼笑皆非, 高考作文中错别字一个字扣一分, 可见对语基的重视。

对于作文的谋篇布局, 学生很少考虑。 他们写作文既不考虑文章的整体构思, 又不考虑文章的局部安排。 写作不分文体, 不分层次。 记叙文没有故事情节, 只在自叙个人经历, 详略不当;议论文却写大段的故事, 没有说理。 作文的过渡、衔接, 学生从不考虑。 更令教师费解的是高中学生的作文只有两段, 一段占一页, 没有条理, 层次不清。 高中作文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 学生的作文字数只有500至600字, 停留在初中的水准。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就成了问题, 高中作文对语言的要求是规范、准确、连贯、有文采。 看看高中学生的作文, 写来写去就那么几句话, 大白话, 有的表达不清, 不知所云。 如《真正的快乐》 一文, 学生这样表述:“真正的快乐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一个人能否快乐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真正的快乐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 语言表达的不连贯、不通顺在高中阶段是随处可见的。 难怪一些老师感叹高中生的作文仍然存在儿童式的作文。

(二) 题意审不清。

古人云:“意在笔先, 辞乃达意而已。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立意的高低、正误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但学生因为社会阅历、 思想认识等的局限, 在立意上存在诸多弊端, 究其原因是审题没办法审清。 这主要表现在:1.停留在表层。 他们对材料或话题的理解, 无法做到, 深入理解, 透过现象看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感知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等。 所有学生千篇一律, 观点雷同。 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 全班同学都写“水”对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提倡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学生不能深入探究水的内涵:想到如水人生, 水的启迪, 水的性格等。 2.审题偏离题意。 学生对材料、话题的意思理解不了, 无法深入分析, 导致立意的偏离和失误。 如《真正的快乐》一文, 学生这样立意“真正的快乐是似梦似幻”、“快乐不是表面的快乐”、“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事, 只有不肯快乐的心”等。 这些都是对话题理解不够深入而造成的, 让老师不知所云。 又如材料作文:有人认为,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 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很多学生这样立意:“痛苦乃人生常态”、“别让痛苦占据我们的生活”、“勇于克服困难”等, 很显然这些立意也是不符合材料的。 学生断章取义, 选一话题写, 不能从结果探究原因。 为什么走在最前面的人是最痛苦的, 走在最后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 所以高中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三) 题材低幼化

时下高中学生还存在“低幼化”的思想和情趣。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基础较弱, 另一方面他们的整体阅历较浅, 人生观、世界观的意识模糊, 情感淡薄, 所以高中学生的作文不管是选材方面, 还是立意方面都存在低幼化, 思想意趣低的现象。 这一点严重影响作文质量和水平。 比如:高一时训练命题作文“过节”, 学生或写过春节, 写出喜庆;或写过中秋节, 写出了团圆;或写过元宵, 写出了热闹。 个别学生写与别人有过节 (有矛盾) 。 再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 绝大多数学生一味地叙写自己如何过春节, 有的写每天大吃大玩;有的写天天与同学聚会;甚至有的写春节真无聊之类的情感, 居然没有一位学生能深刻理解“春节”的内涵:很少有学生能够写到谈论节日的精神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一种文化。 高考阅卷, 老师看的不仅是内容和表达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看写作所蕴涵的思想深不深刻, 但一些学生情感冷淡, 意趣低俗, 令老师困惑。

二、对策

面对现状, 笔者认为, 要真正全面提高高中生的作文素养与能力。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 多阅读, 拓宽知识面。

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写好的, 它靠的是平时和长期的积淀。语文就是要多读, 多看, 读、看中品味语言, 体验情感。 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综观学生的作文基础薄弱, 阅读缺乏, 要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当下老师的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导, 培养阅读能力。 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生当做主体, 因为语文跟其他科目不同, 学生对课文的文字都看得懂, 只是不会阅读而已, 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老师就要改变方式。 比如教读《祝福》鲁镇市民一文。 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上, 第一课时我就提几个问题, 学生思考:1.小说起名《祝福》, 请找出文中描写祝福景象的段落并朗读。 2.在鲁镇市民的祝福中, 祥林嫂的命运如何?请找出她的三处外貌描写加以分析。 3.面对她的祥林嫂的不幸遭遇, 鲁镇市民的反应如何? 4.小说为什么起名《祝福》。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的写法, 学生再朗读, 积累词汇。 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到提升, 真正学有所得。

业余时间老师要强调学生阅读。 一个星期读一至两本书, 可以作文选、杂志、报纸, 比如《作文素材》、《作文通讯》、《高考作文》、《读者》、《青年一代》、《青年博览》、《思维与智慧》等。 更要阅读中外名著, 因为名著是人的精神总结的产物, 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它们之所以流传千古, 不仅因为文字优美, 更主要的是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情感深刻。 通过阅读名著, 给学生带来感性和灵性。 老师要求学生至少一个月阅读一本名著, 还要有点滴的读书笔记, 老师有布置, 更要抓落实, 每星期五定为读书交流日。 这样, 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笔能力, 学生的情感也丰富起来。 一位学生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后, 写道:读了海伦凯勒的文章后, 我深深懂得无论遇到什么困境, 都要永不放弃, 都要热爱生命。 但是一位学生最难得的是有一个好学校, 最幸福的是遇到一位好老师。 安妮·沙莉文遇到莫老师, 从而改变她的性格, 也改变她的命运。海伦·凯勒遇到了安妮, 就出现了奇迹。 这段话给了老师很大的触动。

(二) 重落实, 夯实基本功。

老师在训练学生的写作, 提高作文质量时, 也要注意作文基本功的扎实。 这方面老师要老生常谈, 反复强调和训练, 并且落到实处, 对基本功的训练尽量安排在课堂上。 正如写一手漂亮、端正的字, 会大大提升作文的价值。 课外让学生练, 收效不大, 把它安排在课堂上, 效果就不一样, 所以每节课课前五分钟, 学生练习写字, 老师巡视, 一个个学生面授、矫正, 只要学生坚持, 老师每天抓落实, 工夫就会不负有心人, 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的字迹有明显的改观。 标点符号的应用应结合文本解读, 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概念, 学会作文中灵活使用标点, 文采就不同。平时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和品味上。 前苏联作家斐定说: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 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可见语言的驾驭能力很关键。 那么如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这方面的方法理论很多, 如积累好词好句, 背诵美文, 模仿训练。 其实教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尽量巩固基础, 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品味语言和积累语言。

写作训练从片段开始, 学生也受益匪浅。 微作文的训练, 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高一下开始, 就要让学生训练微作文。 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博上微小的作文, 不要求字数, 简短, 文体不限, 只要有感, 就可入笔。 微作文的形式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 学生乐于接受。 微作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识, 对于选取素材, 精练作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两节大课, 把课堂还给学生, 每节课由老师定话题, 比如交友、情人节、植树节、环保、愚人节、误会、母亲节、读书日等学生感兴趣, 又有感触的话题。 学生多练笔, 老师点拨, 归纳。 课堂上不仅老师教得轻松, 学生也真正学会作文, 更学会做人。 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的写作习惯得到培养, 潜移默化中作文的基本功就扎实了。

(三) 启思维, 提高分析力。

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优劣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的高低有关。 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 学生理解一个词, 一句话, 一段材料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 获得感性认识, 无法深入到本质。 因此, 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写作的分析能力是作文指导的重点。 高一作文指导就重在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学会用联系的角度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方面的训练从高一开始抓起, 通常要把训练放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则材料, 让学生当场提炼观点, 进而谈谈写作思路, 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训练时, 要尽可能地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中学生不仅要启发思维能力, 更要培养思辨能力。 老师平时要多设计一些思辨性的话题。 例如: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说多读书有好处。 郑板桥说:“读过万卷书, 胸中无适主。 ”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 失去主见, 反而有害。 对这一正一反的观点,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 抓住材料的要点并进行分析:杜甫名句, 指广泛阅读, 重点讲的是知识的积累与写作的关系, 它是必要的;郑板桥的名句指的是读书多而无所适从, 谈的是读书后的思考问题, 如何学以致用。 两个人的角度不同。 这两句话的连接点是:读书与思考, 学与用。在此基础上, 可以把二者统一为:既要广泛阅读, 又要认真思考, 学与用要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求同辨异的能力。从这一点还可引申拓展:“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 平时多让学生讨论;还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哲理性课外读物;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素养, 一方面要靠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布置, 并抓好落实, 另一方面要培养、督促学生肯做, 肯练, 只有这样双管齐下, 才能见效。

参考文献

[1]福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15.3.

[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5.

16.高中作文的快乐教学法 篇十六

关键词:快乐教学 创新 积极性

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17.我的中秋高中作文800字 篇十七

20xx年凄凉的中秋假期又是一年中秋时,又是一轮明月夜,中秋的月亮不可不赏中秋佳节不能不聚。我的生日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三,与中秋只隔两天,按理说我应该高兴说真的以前的生日虽说没有礼物,没有蛋糕,但是我有家人带给我简单的团圆饭,有来自亲朋好友最真挚的.祝福。可是今年的生日却没有人再愿意提起,作为寿星的我。

也不愿提起自己的生日。

20xx年6月24号,25号我伴随着倾盆大雨和沉重的心情来到考试地点虽早已知道结果但我还是必须面对最后果不其然我只有300多分,虽然成绩很不理想但我已经知足了反正都已经成为过去式啦。中招过后迎来的是令人心情愉悦的假期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噩梦。本来想今年我要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日可就是没想到会这么与众不同,甚是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在我生日的那天正是我奶奶的百天想想也真够不可思议的:在中招结束的前八天的端午节去世,在八月十三百天,我甚至觉得老天爷给我开了这么大的玩笑。回想和在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起逛街,一起在夜晚仰望星空,一起在门外的树前谈声说笑。

“而现在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走在熟悉的树前,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变,唯一变的是:现在的我们在两个不一样的世界。奶奶,我现在已经学会做饭和炒菜,我多么希望你可以成为每一顿饭的品尝者,可是它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永远只能成为一个梦。

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坐在门前仰望天空的明月,心里默默地祈祷默默地祝福你在哪里会很快乐幸福。------致远在天堂的奶奶

点评: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写得入情入理。中心明确,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楚。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美中不足的是:语言比较直白朴实,未见其亮点之处。

18.中秋的高中作文 篇十八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最美丽!在这个日子里,我许多人在放鞭炮,还有些人在放孔明灯,还有人拿着灯笼在那玩耍……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中秋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中秋节当然要吃月饼了,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除了吃月饼放灯笼,出去玩就没了,也没有什么习俗。

说到这,我就来说说我自己了,我们家也要祭拜,拜完了,我就出去买灯笼放,我也出去看了看,很少人祭拜,都是在外头玩耍,还有的人在开中秋派对呢!买了一些蛋糕,一些月饼,几瓶汽水和派对用的东西,用喷的东西在我们那栋楼的牌子上写上中秋快乐。

!我觉得很有趣!也很好玩!很羡慕他们!

19.高中作文教学的常见弊端及对策 篇十九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弊端分析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弊端。对教学弊端的深刻分析有利于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1.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性较差是出现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部分老师认为写作能力的主要还是要看学生的个人天赋,在教学上没有做过多的重视和安排。表现在:教学没有教案,教学中随心所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还有一些教师只关注作文教学课程是达标,仅仅满足于学生写作文的次数,不关注教学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出现了教学中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作文任务而去写作文,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动力。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理解不够。

2.高中作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束缚了教学的开展。现在作文教学中比较经典的教学模式:作文课开始的时候先朗读一篇范文,再评述一下文章,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把写作创作理解成了写作模仿。完全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失去了写作文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教学内容过于侧重写作技巧的讲解,误导学生创造方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最后,教学过于关注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的写作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写作只会写“八股文”,使学生的 创作缺乏 真情实感。

二、高中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做好高中作文教学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

1.重视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要想在写作教学方面有重要的突破,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重视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是做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关键。首先,在语文教师聘用过程要重视教师的文化水平,重视考核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其次,当今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的社会,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时刻保持自身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充实,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最后,作为语文教学教师,还要重视心理学、德育理论、创新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加强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了解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有很好的帮助。

2.注重学生生活领悟力的教育和引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真正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就要帮学生找到源源不断的创造源泉。写作的创造源泉来源于生活。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首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其次,注重课外生活体验教学。在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体验活动。例如:登山观日出、郊外踏春等等。当然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还需要多做创新,通过活动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最后,重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感悟随时写下来。在学习写作习惯培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现代网络技术发达,博客等网络载体的出现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现在的学生对网络的热情都比较高,如果能引导好合理加以利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一篇:日语第12课下一篇:立足岗位创先树立模范争先——“创先争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