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

2024-09-26

浅谈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精选6篇)

1.浅谈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 篇一

音乐对人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能影响到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们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子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躁,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可见音乐的确能够影响到人。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 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音乐在人一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说是一个规律。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大都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例如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因为,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任何工作都不像音乐那样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音乐本身对人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它鼓舞人们去奋斗、去前进。应该说懂得音乐才能更好地懂得人生。所以,人生这个乐章需要音乐谱写出更美妙的旋律,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记忆乐谱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好处,弹钢琴不仅锻炼了左右手的灵活和协调性,还锻炼了大脑,增强记忆力和智力。学习舞蹈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人的动作、气质、韵律的美。通过调查:对于早期接受1~3年音乐学习的孩子,他们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这种学习使他们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养成动脑筋的习惯,而且大大有助于增强个性和开发想象力。而对于接受3年以上学习的孩子而言,增强个性这一优点体现的最为突出。这说明随着学习时间的拉长,艺术类早期教育对性格上的影响会日益突显出来,这便是艺术类早期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的最强烈的影响。又有调查表明,监狱里的罪犯大多数都是没有受过或缺少音乐教育的人。还有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才子佳人是不懂音律的,所以谁将来想当什么大人物的,一定要去学学音乐。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这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 “音乐治疗”就是基于音乐对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代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看作是一种艺术,而且作为一种

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而不是病态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音乐对于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声音,而且是一种有一定意义的声音的组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工具。因此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音乐治疗者的努力,而且也要病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取得治疗效果。所以,“音乐治疗”是很有前途的一种未来医疗手段。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一张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日要听三次,都是在饭后听,病人果然恢复了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之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在手术室里面添置播放乐曲的设施,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办法,妇产科的医生让产妇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达到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另外,有些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听抒情、平静或者是悦耳的音乐,他的血压就会下降而保持稳定了。音乐的感染力确实可以说是很大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人们以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使疲劳完全驱散。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躁易怒、头痛胸闷者,使其听镇静、安神、舒缓的乐曲;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乐明快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够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还会诱发心脏血管的疾病。其实有一些西方现代乐曲当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根本不是人们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的噪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这些自然是要避免消除的。所以,可以想像,未来音乐不仅仅可以作为艺术让人欣赏,还可以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甚至延长寿命,改变性格,提高效率等等。现在,让我们来想像吧!

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对人身心健康影响差异 美国加州身心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刘杰绅先生在医学和音乐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不仅是音乐治疗和音乐催眠医师,同时也是治疗音乐作曲专家。80年代中,他以优异成绩被世界卫生组织选派并资助东渡扶桑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90年代初他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及迈阿密大学 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临床实践,之后致力于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声波音乐疗法、音乐催眠疗法和心理治疗等。

刘杰绅表示,自小喜欢中国传统音乐,后来在波动能量医学、音乐疗法、催眠、气功等领域接受专业训练,对音乐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功效颇有心得。他说,其实音乐疗法属于波动医学,音乐、意念、语言等都是典型的波动。人的生命是来自宇宙的能量系统,当接受到符合宇宙特性的和谐波动时,就会在身心方面产生共鸣。

刘杰绅用音乐治好了很多病人。他致力于应用中国传统音乐阴阳五行的治疗原理藉以现代电子音乐的立体空间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中放射出奇光异彩。他说:“我的临床实践提供无数例证表明,传统音乐对通畅经络、开阔心胸、增长智慧具有神奇的功效。美好的音乐可以将天地人融为一体,净化人的精神境界,身体就自然健康了。其实人的身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医身必先调心。心与人的大脑、情志紧密相联。

“ 生命本来具有自我康复、自我治愈的能力。然而人在世间为情心生烦恼,为利奔波操劳,为名勾心斗角,导致心有郁结,经络阻滞,精气失散,神不守舍,从而先天之自我修复机制丧失功能。当人静下心来,融入音乐声波的能量场中,人的身心灵多层空间生命与宇宙灵性能量物质相沟通,心结打开了,杂念排除了,经络通畅了,神经系统有序了,心理状态平衡了,内分泌平衡了,免疫功能恢复了,各个器官功能正常了,身体的疾病自然康复了。其实,那些极高层次上的修炼方法,用更高级的净化身心的方法性命双修,从而从根本上达到生命永恒的目的。”

当记者问到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时,刘杰绅表示,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国际上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显示,摇滚乐、迪斯科舞等现代音乐对人是有害的,经常听这些现代音乐的青少年学习能力、健康水平都很差,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症、多动症、忧郁症等,更容易引发未成年少女怀孕、吸烟、喝酒、吸毒等不良行为的出现。而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则心态平静稳定、注意力集中、行为与道德高雅规范。

刘杰绅表示,生命现象表现为和谐韵律的能量波动。人的呼吸乃生命之本。传统音乐的曲调与韵律来自天之造化,与人的呼吸产生和谐共鸣,从而将宇宙能量注入人的身心,通达经络,滋养精气,故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古典音乐跟呼吸的节律、心脏的跳动有一定相吻合的对应关系,让人感觉舒畅,放松而不懈怠,振作而不紧张。

“而现代音乐如摇滚乐等,节奏杂乱,没有调子,一句歌词反覆唱,没有涵义,嗓子都喊哑了,好像在歇斯底里的发泄。人的精神、情绪都随着音乐晃动,一、烘托背景氛围

音乐能给影视的部分或者全部创造出某种特殊的氛围基调,进而强化视觉感官功效,强化影视画面之感染力。此种音乐不只是简要反复影视画面的内容,而且全身心地给影视创造某种气氛。此种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对提升影视剧的艺术感染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种音乐的烘托功能,包含有烘托环境氛围、烘托时代气息、烘托地域色彩、烘托民族特征等方面。

(一)烘托环境氛围

音乐可给整部影视剧烘托某种整体的环境氛围。比如影片《城南旧事》。该影片通过小英子的眼睛见到社会上的一切来展现20世纪20年代京城南部的社会风貌,表现了作者林海音由这些小事的记忆中引发的一种“离我远去”的忧郁情感与思乡之情感。作曲家吕其明按照这部影片的基调,选取20年代风行一时的校园歌曲《送别》给此部电影音乐做主旋律,且运用不常用的配器,仅仅用了弦乐队与抱笙等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用极其简单明了洗练的音乐语言,给整部电影烘托了某种无比惆怅的依依惜别之情感。音乐也能给影视剧的某一部分烘托创造氛围。给一部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创造某种特殊环境的氛围:是热闹或是寂静,是繁荣或是极度萧条,是严肃或是激情四射,等等。

(二)烘托时代气息

每一时期的音乐,不管是其内容、乐调、表演方式还是风行的乐器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影视音乐可按照影视剧的社会背景,选取当时那个年代的曲子或歌曲当做影视剧的主题音乐。与此同时,也可使用此种音乐为影视剧创造背景氛围,来起到烘托影视剧时代气息的作用。比如,展现中国古代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电影《李冰》,就采用了中国古代名曲《梅花三弄》,很好地表现了一种古时氛围。展现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电影,经常应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音乐作主旋律。这些音乐都很好地展现了电影的时代印记。

(三)烘托地域色彩

影视音乐按照影视剧故事所发生的地方,选取极具地方特色的小曲、地方戏曲和曲艺的音乐,就可给影视剧创作烘托出某种地域色彩。电影《红旗谱》由瞿希贤作曲,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河北省淖沱河流域人们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故事。音乐就采用了河北地方特色的音乐——河北梆子当做创作素材,凸显板胡、唢呐等极具河北特点的民族乐器,极具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音乐特色,也说明故事发生是在河北一带。至于外国的电影,它们音乐的地方性也特别显著。比如人们熟知的印度、俄罗斯等国的电影,其音乐都具有明显的自己国家的地方特点。

(四)烘托民族特征

影视音乐按照影视剧所展现的各个民族,采用各个民族的音乐,也给影视剧烘托了民族特征。彦克作曲的展现藏族地区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电影《农奴》,选取极富藏族民族特征的音乐,由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表演里面的电影主题曲,让电影的藏族地方特征尤为突出。电影中《冰山上的来客》用新疆地区民族歌曲的音乐旋律来创作的主题歌曲,烘托了故事发生地——塔吉克族居住区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音乐能通过特殊的方法来展现人类的丰富繁杂的情感世界。音乐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人内在的心灵体会和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在一部影视剧之中,有时一个场景展现的是人物角色的某种情感:或是高兴、欢乐,或是苦难、伤感,或是恐惧、害怕,或是放松、欢愉等。影视音乐最拿手的就是展示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表现画面上不能直接表达的人物繁杂的心理活动。影视剧借用音乐的目的,是运用音乐强化影视剧的情感色彩,进而达到整部影视剧和人们情感的融合。要有此种作用的音乐,在影视剧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或是影视画面中音乐,或是影视画面之外音乐;或是歌曲,或是乐曲。

(一)用影视画面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

电影《甲午风云》里邓世昌用其弹奏的中国古典名曲《十面埋伏》来发泄内心的愤慨之情,这是影视音乐这种用声抒发情感的典型例子。这部分慷慨激昂悲壮的琵琶名曲,用影视画面中音乐的表现形式抒发了主人公内心悲壮的情感,展现了邓世昌对国家危亡的担忧以及誓死和入侵者进行战斗的无畏之气概。

(二)用影视画面之外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

电影《红高粱》里贴窗户花那部分:酿酒坊的当家人、身患麻风的李掌柜死了以后,九儿和伙计们将李大头使用过的东西全部烧掉埋掉,还用高粱酒往地上连续泼了三次,来去火消毒。九儿将她的住所也再次刷新一遍,所盖被褥换新的。这时电影画面上,上身穿红衣服的九儿在新换的窗户上小心地贴着漂亮的窗花,脸上露出从没有过的欢愉,好似这次才做了一回新娘。烘托这个画面的音乐,是一小段温柔、优美动听而又含蓄的唢呐小曲,这部分画外音乐给这个场景烘托了一种欢愉、祥和的氛围。

三、进一步深化影视主题

每部影视剧都有其要展现的主题。比如电影《血战台儿庄》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反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独立的奋勇杀敌之精神;电影《留村察看》展现的却是新社会中国共产党员不计个人得与失,带领穷困地区人们摆脱穷苦的较高思想品位。影视剧中的所有艺术素材,比如导演、表演、摄影、美工等都跟随主题思想在施展各自不一样的作用。影视音乐则运用音乐这一形式为深化影视的主题思想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在很多中国的影视音乐里,很多都采用 “主题歌曲”来总结一部影视剧主题思想。著名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就创作了很多电影歌曲,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歌曲,比如《送战友》等,这些歌曲和电影内容密切融合为一体,有凸显电影主题的功效。

影视歌曲不但有能进一步深化影视剧主题的功用,影视乐曲一样能有相同功用,且比采用歌曲的机会多。此种用来表达影视主题、概括影视剧主要情感或描绘主角个性的乐曲,一般叫做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影视剧音乐的中心,是整部片子音乐向前发展的根本。在一部影视剧中,常常在最重要的时候,运用主题音乐对故事情节或人物角色作烘托和渲染,进而起到进一步深化影视剧主题的功用。电影《人到中年》的插曲,对进一步深化电影的主题有催化剂之功效。优美动听的电影音乐,形象地描绘了女主角对未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人生的坚毅的信念,凸显了这些知识分子们“地位卑不忘记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魅力。这部电影音乐用弦乐主旋律,它所展现的使人震撼的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人们深受感动,因此它也成为我国影视音乐史上的典范之作。与此同时,因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让整部电影的音乐更趋于统一,并且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发挥影视评价的作用

发挥影视音乐的评价作用,比如称颂、同情、痛诉、悼念等作用。在影视中尽管有的时候能运用像戏剧旁白的画面之外的音乐形式作评价,可此种方式若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生硬之感,然而用音乐来评价则是很好的方法。音乐在时间的行进中对人们的听觉起作用,当人们全神贯注欣赏画面上展现的人和事时,音乐的评价作用也许不会被人们感觉到,可恰好是这没被感知的音乐,增强了画面的感官效果,给人们极强感染力。电影《血战台儿庄》结尾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战胜敌人,消灭了大量日本人,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时,有一幕让观众肃然起敬的场景:城墙上都是战死的中国军队的尸体,有的躺着,有的挂在墙上,但被战火烧烂的中国旗帜依然飘扬在城上;在墙下却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衬托这庄严、悲壮的场景,是让人感动且倍感亲切的音乐,声音有点弱的小号多次吹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动因:音乐是在赞颂的角度,称颂中国老百姓无畏牺牲,奋勇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勇敢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用他们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者,构筑坚固的钢铁长城。看到这种庄严、悲壮的场景,观众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而这时用的音乐却远胜言语。

2.浅谈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 篇二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幼儿,身心发展

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 进而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的音乐审美教育应是在音乐活动中,通过美的音乐形象,让人们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的构建,是促进儿童素质提高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幼儿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审美能力和道德等发展的萌芽期。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

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在帮助幼儿掌握基础的音乐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不断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幼儿在操作钢琴、小提琴或是一些音乐专用的小型器材(比如鼓、风琴等)时,不但有助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小肌肉的发展,促使手部动作更加灵活,进而锻炼身体的整体协调性。

二、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审美教育重在强调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幼儿要在接受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学会理解和感知音乐中表达的不同感情。音乐本身没有固定的理解,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和自身知识建构的不同,对同一首音乐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它可以使得幼儿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想象音乐中可能与之相对的故事情节及感情基调。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不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目前,由于各国之间的较量和国际上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我国大力鼓励创新教育的发展,以期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其中,音乐审美教育是激发和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发散的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丰富的想象力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不断通过唱、跳、表演、 即兴创作等形式充分激发幼儿对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音乐赏析课上,让幼儿欣赏一段音乐旋律,教师不能只是一遍一遍地让幼儿去听和模仿该音乐,而是应该不断鼓励他们去体会音乐基调中蕴含的感情。教师首先应该根据该音乐旋律的节奏编造一个与其感情变化相吻合的小故事,让幼儿能够充分理解音乐的节奏,然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表达出来。整个音乐审美教育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为今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石。

四、有助于发展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

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以及通过理解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在欣赏音乐美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完善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幼儿期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发展为以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接受音乐审美教育,逐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开始学会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思想,与音乐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不断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

好的音乐往往表达了世间的真、善、美,向人们传达正能量,幼儿在接受音乐审美教育时,能够从音乐传达的情感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如幼儿音乐常常教育儿童要学会尊老爱幼、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等,儿童在这种音乐审美教育的长期熏陶下,情感世界将不断丰富,道德情感也得以培养。

五、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竞争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变得异常激烈,我们在关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合作上。当今,许多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各种娇惯使得幼儿合作意识的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音乐审美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不断促进幼儿之间和谐关系的确立。

参考文献

[1]肖素芬.儿童早期音乐审美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3).

3.浅谈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 篇三

纵观个人全程的发展,幼儿期是个体身体成熟、心智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为其一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游戏是幼儿早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活动方式,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幼儿游戏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深远影响。而体育游戏是与体育相联系的一种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特殊的体育活动,是与幼儿动作和语言发展相适应的。

一、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体育的基本特点,依靠身体的协调运动参与活动;也有其显著特点,是体育与游戏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走走、跑跑、跳跳,是要完成一些规定的情节与相互联系的动作,不是仅仅靠体力活动所能完成的,是靠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体育游戏对幼儿体质和智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体育游戏对幼儿体质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体质的发展。体育游戏对幼儿的自我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体育游戏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而且也是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方式,从而改变人们对于体育游戏的认识偏见。

幼儿身体健康是其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智力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健康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中,身心健康教育是基础和前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就如何通过体育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试作肤浅探讨。游戏具有丰富和复杂的内涵与外延。从游戏的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能动性活动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活动:劳动、学习和游戏。劳动作为人类基本的活动是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结果的。而学习则是给未来劳动活动做准备。劳动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维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对劳动者和学习者而言,劳动和学习有着不可摆脱的自然性和必然性,往往还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游戏则是以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引发的,是以人类自身为对象,满足人类自身活动需要,不产生物质产物的特殊活动。由此可给游戏定义为: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人类的身心需要引发的,是人们自由选择以人类自身为对象,不产生社会意义产物的娱乐、健身活动的总称。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的社会性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如买东西、过家家等),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技术、工具、身体素质等);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的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而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体育的总目标是: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幼儿园的确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但归结起来,幼儿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幼儿体育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安全因素,幼儿运动负荷不足,对身体素质促进不够,不允许幼儿从事冒险的活动,不太重视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教育观念上科学性不足,没有更多适合幼儿从事的项目。幼儿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因此,在体育活动和幼儿的自由活动中容易出安全事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通常会采用压缩幼儿的体育活动时间方法规避风险。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体育活动价值无法正常发挥,制约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幼儿体育教学中,大多存在过分强调幼儿的兴趣,忽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表面上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事实上幼儿的身体素质却未得到发展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幼儿园并不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来执行的。

3、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教学内容多以音乐、儿歌等教育为主,体育教育活动时有限,同时,在有限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又多以简单项目为主,基本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方法也很枯燥单一,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4、专业幼儿体育师资不足

专业幼儿体育教师跟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教师有明显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教师多要求多才多艺、亲和力强、耐心、细心等,体育方面知识相对匮乏。而专业幼儿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深入了解有关体育知识及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的特殊规律,现阶段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完善造成了幼儿体育教学不能与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相适应。

三、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1、转变观念,主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要不断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在体育运动后,及时观察测量幼儿生理活动反应,科学制定体育锻炼的密度、强度和运动时间;通过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录像分析,研究体育锻炼对幼儿身体机能发育的影响,了解体育活动产生的积极效果,及时调整活动的安排。

2、丰富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

广大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运动项目的潜能,将适合成人的篮球、足球、排球改造成为适合幼儿使用的小型球类;同时,提供空间让幼儿主动设计运动项目,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可适量增加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走、跑、跳、投,通过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可适量允许幼儿尝试一些看似危险又充满挑战的活动,通过在大自然中开展体育活动实现对幼儿的教育。

3、加强环境场地和设备建设

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园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注意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设适合幼儿开展活动的户外和室内场地。另外,积极利用幼儿园附近的社区、机关、公园、学校等可利用的场地资源,拓展活动空间,开展幼儿户外体育锻炼。

4、加强幼儿体育师资的培训

在当前专业幼儿体育教师不足的条件下,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如对幼儿的运动强度、运动周期、运动量、运动规律、运动时间控制等知识培训,解决幼儿体育运动项目的科学制定和实施问题;同时,还可通过听课、教学交流、实地参观等方式促进幼儿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提高幼儿体育教学质量。

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的途径主要有:晨间活动中的分散小型器械体育游戏,教师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个体育小游戏,户外活动时自由组合的小组体育游戏,体育区域游戏„„我园每学年开展快乐体育文化节,从形成园所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快乐体育文化节,借以集中展示实施我们的园本课程。在多年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中,我们结合本园实际,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创设了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好场所,制作了种类丰富的体育活动器具,创编了自制器械操。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适合本地区幼儿发展的体育园本教材。

总之,体育对幼儿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增强体质,它在促进身体发育、智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及社会性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不但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还能确立孩子的自尊、自信和感觉认知环境。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应付自如。把幼儿的体育游戏生活化,培养建立幼儿终身体育的习惯,并对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保证幼儿体育游戏性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系统化的幼儿体育研究,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满足孩子好奇心,增加锻炼的自觉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4.环境对人的影响 篇四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必须。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能够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那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终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

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当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明白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教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

5.浅谈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 篇五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2月20-26日,持续7天的重度雾霾天气更是北京市数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空气质量最严重的一次。部分站点PM2.5小时浓度超过每立方米550微克,达到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的浓度上限,即所谓的“爆表”。国外对此空气的评价是,“有毒!”

美国环保署发布《关于空气颗粒物综合科学评估报告》指出,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大气细粒子能吸附大量有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每次出现重度雾霾的天气,来市属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就增加2-5成。更爆出来北京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法国演员、以《这个凶手不太冷》闻名的让·雷诺被爆因为呼吸道疾病入院治疗,专访也被临时取消。

更为严重的是,空气污染还能影响人类的生育和婴幼儿的健康。专家称,在胚胎和婴幼儿时期暴露在高浓度空气污染物的动物,相比较成年时期暴露在污染环境里的群体的生育力有显著下降。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副主任高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PM2.5级别的空气细粒子包括对婴儿的致畸率和早产率是有着显著的影响。”

雾霾的主要危害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二是对交通产生的危害。

1、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4)不利于儿童成长。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5)影响心理健康。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6)影响生殖能力。

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污染的空气中的人群,其精子在体外受精时的成功率可能会降低。研咳嗽被狗⑾至擞卸究掌湍行陨芰ο陆抵涞墓亓 。

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2、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1)影响交通安全。

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2)阴霾天气更易致癌。

雾霾天气时光照严重不足,接近底层的紫外线明显减弱,使得空气中细菌很难被杀死,从而传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3)影响生态环境。

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6.浅谈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 篇六

网络就像一条大河, 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 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 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一方面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自身的特点, 如敏感、吸收快、求知欲强、并善于接受新刺激、新事物、新观念、因此在信息时代、他们是如鱼得水, 表现在:他们在新技术的使用中能最先接收和适应;他们对信息的接受没有固定的模式。所有这些, 都既丰富了他们的大脑, 也开阔了他们的学业, 使其知识的广度和信息广度都有了相当提高。另一方面, 网络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青少年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 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甄别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学生的积极影响

扈海鹂指出, “网络文化是人的社会性解释的新起点与新挑战, 它深刻表达人的社会性的一种新的内在品格:开放性是网络时代人的社会性最突出的特征, 平等性是网络赋予社会人的心灵习性, 选择性是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性格, 个人化是网络时代社会性的突出症状”。

汪盛科、张芝萍撰文指出, “当互联网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时, 他们就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 。

1.1 现代意识的增强

网络文化跨越了时空的界限, 有利于他们更新观念, 确立效率观念、平等意识和合作创新意识。这些观念必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 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1.2 心理更健康地发展, 心理潜能得到开发

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也扩大了学生生活实践的范围, 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想像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在上网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也提高了他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弘扬了人类主动探索、应对挑战的智慧和精神。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和进取心。网络是一个另类世界, 能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其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由于兴趣的巨大作用, 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 为新思维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1.3 海量信息, 节约空间和时间, 实现信息共享, 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何占有和利用信息, 对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网络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 特别是在具有协作功能的网络技术的环境下,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 获取大量的前沿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拓宽了知识面。

1.4 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网络方化以创新、创造为根本, 使成功和成才观念产生变革, 也是知识和智慧价值被尊重的集体体现和全面升华。也许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希望生”, 但在网络上他可以成为一个大“英雄”, 从而找到平等、自由、满足和更多的实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在网络中与人平等的交流, 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获得成就感和心理的满足...…, 促使学生展现自我的才华和智慧, 个性得以张扬。

2 网络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可以带给人们巨大的便利, 但也存在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 目前国家、社会对网络的管理相对滞后, 导致网络上到处充塞着不良信息, 再加上学生的自觉性发展不够, 因此网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上网成瘾难以戒除, 美国计算机心理学家Brenner的研究显示, 网络依赖行为和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相关, 而与性别和种族关系不大。尤其青少年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据调查30%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的感觉就像烟鬼遇上了好烟。更有甚者发展成犯罪行为, 没钱上网去抢劫, 模仿游戏发生暴力行为等。

2.1 网络易造成中小学学生能力的抑制和缺损

网络可以使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易学, 学生不用废脑就可以获得大量知识。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有助于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行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 探究问题的答案, 主动地运用和调控自己的认知策略、动机和行为进行学习, 可以自行决定学习进度, 选择学习方法,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这似乎是我们一直祈祷发生的事情。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字“图象”化, 许多人不阅读文字, 而只浏览图片, 这样, 就可能使其逐渐成为“看图”不“识字”的人, 这会造成大范围的人们文字能力的降低, 由此可能导致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下降。因为如果我们天天不思考, 我们还会思考吗?天天不动脑, 我们还会动脑吗?长此以往形成的惰性, 易导致学生的能力的抑制和缺损。

2.2 网络易使中小学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观念

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没有生命力的机器, 离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对生命及世界的认识变得虚无空洞。网络为学生提供应有尽有的信息, 学生的知识似乎更加丰富, 见识似乎更广了。并且, 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一种虚拟的环境, 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 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然而这些信息毕竟是虚拟的, 是以网络超自然、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往往使学生“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他们或许认识牛、羊、马的外表, 但却不能判断他们到底有多高、多大、有什么气味等。因此我们认为, 虚拟现实永远也不能代替真实现实。另外, 网络虚拟现实的超自然的功能, 会影响到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学生如果长期面对这种超自然的东西, 可能在游戏中会模糊生与死的界限, 认为人死后也可以“复生”。在游戏中随意结婚离婚、领养孩子任其死去等等, 从而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和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

2.3 网络文化易导致交往上的网络孤独症

不容否认的是, 通过网络, 学生的交往范围更大, 关系更加平等, 自主性更强, 他们可以与网上的任何人进行学习、交流与交往, 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和疏远。心理学家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而网络交往减少了学生与他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活动。于是, 造成他们与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教师、同学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淡漠, 生活的情趣开始淡化, 内心烦躁而空茫。这样, 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造成的新的“精神真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2.4 网络文化易造成中小学生信任危机

正因为网上交流具有民主性和平等性, 所以在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设自己喜欢的角色和从事“畅所欲言”的撒谎, 从而造成网上人信任危机, 这就使得网络交流处在一种具有悖论性质的情境之中, 即:一方面每人都清楚自己完全能够对他人说真话, 另一方面又怀疑对方提供的信息是假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尚且戴着面具, 网络更为自己掩饰提供了最有效的面具, 信任危机由此产生。正如比尔.盖茨所言, 你甚至不知道对方电脑屏幕前坐着的是不是一条会敲键盘的狗。一旦学生的网上交往处在这种具有悸论色彩的网络环境和氛围之中。

网络孤独就会从人的人格特质与交往情景的双重分裂中自然而然地滋生出来, 产生在现实生活人与人交往中的信任危机。

2.5 网络易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网络的发展使现阶段出现了一批精神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没有明确价值、没有人生目标的“空心人”。在美国已经出现不少这样的年轻人, 他们每天在国际互联网上游弋十几个小时, 除此别无兴趣, 并不时造出某些病毒以损害别人的数据为乐。曾入侵美国五角大楼和英国国防部计算机网络的都是年龄才十几岁的中学生。另据研究发现, 即使没有沮丧倾向的人, 上网也会造成心理健康变化。一项调查显示, 上网1小时会导致沮丧程度平均增加1%。

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 福祸相随, 网络也不例外。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而言, 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 其来势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它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渗入了不少糟粕。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直面网络文化给学生学习, 身心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只要家长、学校及外界环境正确、积极地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上网, 网络文化环境一定能促进学生们综合品质的提高, 使青少年在时尚开放的网络文化中汲取营养,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网络所带来新的变革、网络生存状态,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网络观念互相依存, 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网络就像一条大河, 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 及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 即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一方面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网络既丰富了他们的大脑, 也开阔了他们的学业, 使其知识的广度和信息广度都有了相当提高;另一方面, 网络本身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 1999 (4) .

[2]刘吉, 金吾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下一篇:如何编写售前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