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13篇)
1.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一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摘要]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上升,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压力策略
一、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绝大多数毕业生存在焦虑、压抑等就业心理压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根源
“心理压力”是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而形成的持续紧张的综合心理状态,它的产生取决于压力源及个体意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产生的持续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压力的产生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给人才需求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此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盲目地设置专业及扩大招生规模,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供给失衡,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2.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乐观自信,对未来满怀憧憬,都怀有很高的期望。而面对“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就业现实,大学生的高期望与现实社会的低接纳容易产生矛盾,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3.毕业生就业观念过于狭隘,追求的就业目标也过于集中。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没有与时俱进,片面追求优厚的物质待遇和城市环境,更多地看好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却不愿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去。这样导致在大城市、大企业的人才过剩,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基层却人才不足,也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加大。
4.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各种配套的教学资源相对不充足,造成部分学生素质下降。尽管不少院校都三年尽量完成四年的学习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到大四都忙着找工作,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性技能培养训练,导致实际就业能力培养不足。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起源于各种因素,但是压力的产生关键在于大学生本身如何认知压力来源。大学生想要减轻就业心理压力,就必须靠自身不懈努力改变对当前就业困境的认知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大学生要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抓住机遇。抓住机遇需要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若过高估计自己,会错失良机。大学生要冷静面对现实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安心踏实工作。同时也要看到
地区间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差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当代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未来的就业环境,避免只看眼前利益而产生盲目恐慌心理。调整好就业心态,积极主动争取各种机会,乐观又谨慎地抓住机会,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我。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大学生个人努力奋斗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勇于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培养合理恰当的就业期望值,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将大学生本身的主观需要与客观的社会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调整好就业心态到中小城市、农村寻找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第三,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将个人就业目标及和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确保提高就业成功几率。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大学生很好地了解自己,客观清楚地分析环境,正确选择未来职业,积极采取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难障碍,最终实现美好的理想。大学四年是学生不断地探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机。大学生要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全面了解社会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刻苦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就业的挑战性,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正视自己的劳动者身份,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客观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就业环境。大学生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平和放松的心态从容面对就业。大学生也要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断历练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乐观自信地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董文强,谭初春.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3]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2.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应对策略
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日益突出,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的探讨,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 有效应对心理压力。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含义
压力 (stress) 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对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至今为止, 在国内外还没有被一致认可的定义。目前, 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是台湾学者张春兴的压力定义,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环境中, 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
大学生心理压力, 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 并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状态。研究表明, 心理压力已成为困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 他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遭到破坏, 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不安、焦虑、压抑、担忧、无助感和缺少安全感;情绪上的易激动、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消极行为增多;生理上的失眠、头痛和肢体的疼痛。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
(一) 与学习有关的原因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但是有些大学生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焦虑, 学习成了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1.学业适应不良
学业适应不良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学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缺失、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情绪低落等三个方面。对自己目前和将来的学习没有规划, 继续沿用中学的学习方式, 缺乏学习热情, 导致很多大学生学习成绩不佳, 心理压力很大。
2.学习负担过重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 很多大学生增加了不少正常学业以外的学习。他们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以外, 还要学习社会急需的课程、辅修专业的课程, 再加上计算机、外语过级考试的重压, 使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下去, 不但学习效果不佳, 而且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也会相继出现。
(二) 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原因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要条件, 然而, 有些大学生不能与室友和同学友好相处, 以致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知
在大学, 同学来自四面八方, 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处世方式,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应保持尊重、宽容的心态。但是, 有些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正确的, 对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行为不予认同, 从而极易与同学产生矛盾, 不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缺少人际交往的技能
应该说,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交往的需要, 但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或以前生活环境的影响, 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技能, 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 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不善于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参与, 这使他们的交友圈子越来越窄, 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每天独来独往, 内心非常孤独、痛苦。
(三) 与自身有关的原因
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原因主要指由于自卑使自己处于紧张不安的一种心理状态。
1.自卑与自尊的冲突
自卑是有些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最为重要的心理特征。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在和城市同学的比较中, 发现自己在学习以外才能上的不足, 在物质生活上的巨大反差, 而忽略了自身优点, 产生自卑, 同时, 这些学生又很自尊, 渴望通过自我学习优势的发挥来弥补不足, 维护自尊。但由于环境所导致的自我评价和认知上的失调, 造成了内心自卑和自尊的冲突。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有些大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在人群中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但又苦于自己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平平、家境平平, 缺少特长。期望与现实的矛盾让他们非常痛苦, 内心冲突十分激烈。如果这种内心冲突得不到及时缓解, 他们就会产生焦虑、自卑甚至抑郁的心理。
(四) 与择业有关的原因
1.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出现, 使缺乏实践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名气、层次不高的地方高校学生来说, 更是如此。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求职焦虑、对前途担忧、缺乏竞争意识、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
2.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训练, 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及早地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 并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自我的盲目和职场竞争的激烈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不安和焦虑。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一) 正确认识压力
1.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 压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面对压力的时候, 不必抱怨, 必须勇敢面对。
2.辩证地看待压力
压力对人既是威胁、又是挑战。当一个人正视压力, 压力就会表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压力能使大学生正视自己、积累人生经验, 变得更加成熟;压力可以使人发现自身潜力、看到生命价值、充满自信。
3.压力是可以控制的
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 常感到无能为力。其实, 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 即使不能完全战胜压力, 至少也能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失程度。
(二) 正确认识自己
1.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就是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 通过有效的自我分析, 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 既承认自己的价值, 又能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 才能变得成熟、自信。从而, 避免因过低自我评价所带来的自卑和过高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失落和抑郁。有些大学生的压力就是源于不会“认识”自己, 不敢“认识”自己、不愿“认识”自己。比如, 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缺点和不足缺乏客观的认识, 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 导致在职业选择时, 或过于自负, 期望值高;或过于自卑、胆怯, 期望值低。
2.自我规划
对于大学生来说, 自我规划就是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内在和外在因素, 对自己的未来作出可行性设计, 并制订行动计划。一个能自觉进行自我规划并成功执行计划的大学生会表现得充实、自信, 压力感较轻。但从我国大学生目前的情况来看, 能够在大学期间作出自我生涯规划的人还很少。
(三) 积极行动
“好心情来自好行动”,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 面临困境时, 积极行动;第二, 要进行有效行动。实际上,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 大多是只想不做, 缺少行动。由于缺少行动, 许多并不难于解决的问题又累积成新的困扰。因此, 行动是摆脱压力最好的办法。但是, 也应注意到, 不能盲目行动, 而是要进行有效行动。为了确保每一次的行动都成功, 就要使行动分步进行, 以部分缓解压力, 增加信心, 最终实现摆脱压力的目标。
(四)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在于对处于压力情境下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保护和援助, 降低压力感, 提供应对压力的策略。首先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当大学生面临困境时, 如果能及时得到父母、朋友、同学和老师有效的安慰和鼓励, 就会减少压力感, 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 降低压力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其次,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工具支持。当大学生面临压力情境时, 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必要的指导, 或应对压力的策略。但大学生能否获得社会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主动寻求支持。人们更愿意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人提供关心和帮助。从对我国大学生的调查来看, 大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情况不容乐观。刘广珠 (1998) 调查发现, 大学生一般并不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大学生在遇到烦恼时, 只有11.02%的人主动寻求帮助, 84.4%的人很少或偶尔寻求帮助, 4.58%的人根本不寻求帮助。所以, 大学生在对待社会支持上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价值, 具有主动寻求支持的意识, 在困境中主动向同学、老师、朋友以及心理咨询人员求助。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552.
[2]程虹娟, 张春河, 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2 (1) .
[3]张玲, 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徐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 2003, (3) .
[5]李新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1) .
3.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三
【关键词】医科大学生 心理压力 对策
一、引言
很多调查与研究表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心理异常学生出现行为偏激或走极端的状况时有发生,给其自身、家庭、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和傷痛。这已经引起学校、社会等各方的关注。
二、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医科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年限相比其他普通高校要长些,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而且未来从事的是关系到人类健康、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因此,医科生整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大学生更加严重。近年来,医科生心理异常导致的悲剧越来越多,研究医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疏导和调节医科生各种心理压力[1],不仅事关医科生的现在,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能否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战线队伍的健康和稳定。
三、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
(一)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竞争激烈。医科生一般都以较好成绩考入医科大学。他们进入大学后,仍旧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和进取心,大家你追我赶,都在争取拿到名额有限的奖学金,争取保研或考研,整体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竞争激烈。医科大学的学习氛围是其他许多大学所不能比的,有竞争就有压力。
(二)医科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较多,课务繁重,知识专业性强,很多内容需要理解,不能单纯地靠死记硬背,加上考试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2]。医科生从事医生职业后,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解决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社会期望、未来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技能要求较高。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医科生将来从事的就是生命所托、性命所系的特殊职业,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所以对医科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3]。
(四)就业竞争压力大。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将持续存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科生的就业竞争愈加激烈[4]。一般想要进入三甲以上的医院,都得要硕士甚至是博士学历,在校医科生面临学历提升的压力。硕士毕业一般在28岁左右,女生又面临找对象结婚生子会错过最佳年龄期的担忧。
(五)紧张的医患关系。近年来,国内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辱骂医生、暴力袭医事件,使得本身工作很累很辛苦的医生又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医患关系考验,这导致在校医科生对未来的职业充满忧虑和恐惧。
以上分析的都是些外部环境因素,属于共性因素。还有学生个体的因素,比如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学生家庭的父母关系、学生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本人能否合群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缓解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一)国家层面应采取的措施
1.国家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宏观层面调节紧张的医患关系,防止医闹、暴力袭医事件的发生,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环境,保障医生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2.可以借鉴国外医生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内医生的收入待遇,使医生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在社会上倡导尊医信医的良好风尚,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
(二)学校层面应采取的措施
1.医科大学应该重视对医科生的心理关注,将心理学方面知识纳入正常教学内容[5],重视心理体检、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建立心理体验中心,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2.学校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活动与生活方式,举办各种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娱乐生活,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
3.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三)学生自身应注意的方面
1.医科生应理性看待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严格的考试要求,这是和将来从事的医生职业相关的。可以了解国外医科生的学习要求和准入医师行业的职业资格要求,要求只会比国内高,压力只会比国内大。所以,医科生应当转变压力为动力,为自己以后美好的发展目标和职业人生注入积极的正能量。
2.适应医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会自我调节。积极尝试各种有益的排解压力的方法,比如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聊聊天,多到户外跑步健身等。
3.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和帮扶活动,既能愉悦心情,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又能锻炼自己,提高活动组织能力。
4.搞好人际关系,和同学间建立纯真的友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铺就顺畅的心理沟通桥梁。
五、结束语
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仅影响到学生本人,也影响到家庭、学校,甚至整个医疗卫生队伍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关心和共同干预。
【参考文献】
[1]倪虎波,黄瑾.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况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1):148.
[2]黄晓玲,叶茂林,陈英.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不同群体心理压力状况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2(02):165-167.
[3]张木蕃.医科大学生学习压力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7Z):43,8.
[4]张珊莉.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医学院为例[J].青年探索,2010(06):75-78.
4.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四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市场现状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的大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开始有自己独立支配的较大额资金,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笔生活费自然不会很少,平均一下,一个人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总的一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只有学生。他们都是让学生给供养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刚才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1、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代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以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以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处自我满足的效果。
2、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有多有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3、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会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能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成天叫着自己大出血。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二名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4、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就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比如这校流行打篮球,那校足球特别受重视等等不一样的现象。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它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5、攀比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别人去那家高档餐馆吃饭,我也就想去,再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明显的主要有,购买一些流行产品,及吃喝玩乐方面,而这样的东西一般又比较花钱,而有的同学就把它当作一种身份的体现。愿花很大的代价来购买它。
6、礼节性
在大学里,礼尚往来是很重要的消费力,今天你过生日,我得送礼给你,我请你吃饭。明天轮到我过生日或是有什么喜事,你又得大手笔的还我,还有的是一帮学生,某天某个人请大家吃饭,或是消费什么,隔几天另一个人觉得自己要还礼,又是一帮人出来消费,结果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不断循环。这样极大地扩大了消费的量。
7、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面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或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8、冲动性
大学生消费也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特点,即在购买物品时,有时候容易产生冲动购买,例如他容易受广告促销的影响,明明本身就不没打算过要购买这种产品,但当时推销员说得很好,或是看到广告很有吸引力,而突发其想地要购买,结果买后又后悔了。
9、围绕女生性
男大学生的消费一大部分是用于交往,而更多的是用于和女生交往的,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特容易花钱,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些酒吧、中档餐馆及一些公共消费者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男女生共同消费,而且在这个时候,男生一般都不太在乎花多少钱,只要高兴就好,所以消费完以后,皆大欢喜。而同种性别的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女生,可能会少于平时的消费量。
10、无计划性
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最会哭穷的,不管他是否很有钱,也许他一年的生活费在1万元,但还是总叫说没钱,每当到了月末,或是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甚至在开学一半,就开始叫着没饭吃了,其实他们都是很有钱的人,一开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有很多钱,有些东西看起来也不是要很多钱,又好像很实用,结果见到好的东西就是想购买,后来打开钱包才发现,原来钱这么不仅花。当意识到要节省的时候,钱也就快差不多了,以后就只能省吃俭用了。由于钱袋落差太多,他们也就开始大喊穷了。属不知是当初自己用钱没计划好。这是许多有钱大学生们的一个通病。【营销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如此的巨大,而且,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也非常的鲜明。作为营销人员,该从那些地方出发,具体实行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商家获得最大的利益。我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许多大学生特别注重个性的宣扬。总喜欢自己以别人以众不同所以,生产厂乡应该注意使自己的产品尽量新颖,有特点,能够区别不同的对对象,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对象。
2、针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兴趣性和时尚性,我建议某些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东西混在一起,作为赠品也行。比如画报,歌碟,等,另外,售销商还应在一些新出事物大作宣传,做一些比较新鲜,活泼的校园促销活动。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校园靓丽生活的广告,把它同时尚连接起来,引导一种时尚消费。这样的话,同样会吸引那些具有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的人。
3、商家要注意利用好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购买行为。如何能使人们购买,关键是促销手段和行销方式,如何激发学生在第一时间里购买,这里大概有这几种情况:a、广告说得很好,一听就想吃或是想用;b、价格便宜,买一送一,或是送别的什么,让人感觉购买该种东西很划算;c、有精神价值,比如一些纪念品,或是小玩意儿。
4、不管是产品生产厂家,还是服务业,只要是重点面向学生市场,都应特别注意女生的服务,比如产品或是服务多迎合女生的口味,还要注意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息。引来了女生,自然就会带来很多男生的光顾。
5.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五
毕业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帮助、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最近,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提出具体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湖南交通职院物流管理学院部分学生
2、调查时间:2011-3-63、调查方法:根据大学生就业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设计专项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回答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对调查问卷选择完整的53份,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20题,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及了解,包括:对自己的自信、就业需求、就业期的心理倾向的了解,自我良好心理状态对就业的作用等要点。
2、大学生对就业有关环节及相关因素的认识,包括:如何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业前初步掌握一些 “职场”技巧、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单位用人着重考察的环节等。
3、大学生对就业可能遇到挫折的心理准备情况,包括:对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可能直接导致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碰上“三无”流行病,即无责任、无气力、无感动时如何调整等。
4、大学生对就业前的心理辅导及社会关注的要求及建议,包括:目前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应从如下哪方面改善和提高,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讲座什么内容感兴趣,对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态度,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形式,对本次现场心理辅导讲座的评价等。
三、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家庭生活地域()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农村D.城镇
3、您所学的专业()
A.经济管理类B.艺术设计类C.生物工程类D.其他
4、您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吗?()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5、您认为本专业是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吗?()
A.是B.不是C.不清楚
6、您进入毕业时期的首选去向()
A.考研B.就业C.出国D.创业E.其他
7、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您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
A.待遇薪水B.企业文化与福利C.个人兴趣爱好D.就业地区E.发展前景F.其他
8、您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吗?()
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C.不了解
9、预计在择业过程中您将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专业不对口或者专业面太窄
B.缺乏关系难以找工作
C.缺乏社会经验及能力
D.性别歧视
E.其他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
B.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C.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
D.就业信息机制不完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F.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E.其它
11、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A.学习成绩B.专业技能C.实习经历D.其它
12、请您对自身能力做自我评价,以下您最欠缺什么?(限选3项)
A.专业知识和技能B.社会活动能力
C.竞争能力D.团队精神
E.创新精神
13、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多选题]
A.应聘技巧B.用人单位信息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F.专业出路E.其它
14、您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吗?()
A.是B.不是
15、您对自己的就业需求有所了解吗?()
A.了解B.一般般C.不了解
16、您认为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吗?()
A.有必要B.没必要
17、您认为有没有必要寻求就业心理辅导?()
A.有必要B.没必要
18、您对就业将要面临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吗?()
A.做好了充分准备B.没有
19、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
A.一年以内B.两年C.不知道D.两年以上
20、对择业、就业心理应从哪几方面改善和提高?()
A.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B.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
C.其他
四、调查情况分析
1、学生面对就业的态度有喜有忧
喜的是大学生明确知道“自信”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自信”的大学生占
调查总数的92%,对“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就业的关键”,选择肯定态度的占90%。忧的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需求”,“不了解”及“有点了解占总数的72%”。
2、学生对就业有关环节及相关因素,已经有趋向现实的认识
“想在就业前初步掌握一些职场技能”的占总数的98%,认为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占总数的93%,认为“单位用人着重考察的环节”,选择“工作能力的占总数的65%。
3、学生对就业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心理准备明显不足
“对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选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仅占总数的13%,“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总数的85%。
4、多数大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态度比较积极
在问卷中认为“有必要”及“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占总数的85%,表现出热切的关注,但是,对“寻求心理辅导”,却爆出冷门,只有4%选择愿意,一热一冷,反差极大。
五、总结与分析
1、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调查统计分析,考研看出,被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面的就业的严峻现实,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对“自信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就业的关键”等因素,在调查中,已经有比较清醒认识的大学生,接近总数的90%。如何在适应社会就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和增强自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对大学生们的考验。
2、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环节,如:“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就业前初步掌握一些职场技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有趋向现实的认识。提示近年来,学校及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及宣传指导,已经引起大学生们的普遍重视,同时,也提示学校及社会应当继续给予关注,进行切实可行的引导和帮助。
3、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前景过于乐观,对就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缺少心理准备。如:“给自己定的职业探索期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总数的91%,提示这些大学生都希望在一年内找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进入相对稳定的状况。带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实际上,从大学生进入高校开始,就已经对择业、就业的探索,所谓“职业探索期”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理论学习阶段”,也就是在学校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实际操作阶段”,也就是毕业进入社会后的阶段,一般没有两年以上的时间,很难找到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的问题,87%的大学生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提示在大学生群体中,可能普遍存在缺少经受挫折,以及承受较大压力的感受或经历。对自我认知,以及在社会中的定位缺少清醒的认识,对就业的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对于大学生在就业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学校应该提前对大学生们必要的提示,并进行体验,以增强大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4、在调查中,大学生们对“心理健康讲座”及“寻求心理辅导”的选择,出现一热一冷的状况,令人喜忧参半。“心理健康讲座”是针对群体共性问题的心理引导,“寻求心理辅导”是针对大学生个别问题的心理引导。从大多数愿意接受群体引导,不愿意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选择分析,既凸现大多数大多数对“个别心理辅导”的方式及意义不太了解,或者碍于面子难以接受的感受,又反映出现在针对大学生群体规范、有效的“个别心理辅导”的缺乏。学校及社会应当探索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基础上,如何开展大学生积极开展规范、有效的“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及路子。
5、对“择业、就业心理应从如下哪方面改善和提高”,选择“完善自我,塑
造自身生存本能”和“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达到70%,选择“建立学生、学校、社会系统”的仅占26%。既提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能够通过自立自强来促进就业,又反应出现在“学生、学校、社会支持系统”还未成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6、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学校及社会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力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机构,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开设专门课程,长期开展宣传,组织专题讲座,组织就业体验活动,进行小组辅导及个别指导,协调组织供需见面活动,进行网上发布相关信息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制度,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常化。
六、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及措施
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适应职业需要,大学生除了应做好就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职业道德准备,还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就业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确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目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的课程,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得将来的职业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
其次,参加模拟招聘。
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模拟招聘环境,同学之间可以互换角色,一部分同学扮演招聘者,另外一部分同学进行应聘,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招聘环境,减少在应聘时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正常的发挥,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再次,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职业素质。
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市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将来择业。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寻找实践机会,例如,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或者一些大型的招聘网站上提供的信息或者由亲朋好友介绍的实践机会。
第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建立在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达到自信就必须首先学好文化知识,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经历失败的打击都能信心十足的站在招聘者的面前。
最后,摆正心态、客观面对现实。
6.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篇六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您好!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份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希望占用您一点宝贵的时间来认真填写一下这份问卷。本问卷以不记名形式作答,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我们将为您保密。谢谢合作!
性别:年级:专业:
1、你在大学生活中是否常常感觉到压力?
A、是的,经常B、偶尔C、完全没有
2、你的心里压力是否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A、是的,经常B、偶尔C、没有
3、你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
A、学习压力B、就业压力C、经济压力
D、恋爱压力E其他
4、你对现阶段的大学生活是否满意?
A、是的B、一般C、不满意
5、你在受到比较严重的压力时,有没有想过要心理辅导?
A、是的,经常B、偶尔C、完全没有
6、你因为心里压力,有如下哪些症状?
A、经常头疼B、食欲不正C、睡眠不稳
D、健康E、其他不健康的身体反应
7、你对自杀有什么看法?
A、认同B、不认同
8、你觉得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
A.好B、一般C、较差
9、你的心理压力来源于
A、自身B、父母C、社会D、其他
10、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排解压力?
A、娱乐(如上街购物,KTV,上网,阅读,吃甜点……)
B、与他人倾诉(朋友,同寝,父母,老师……)
C、采用自杀,自残方式
D、其他发泄途径
11.你和身边朋友,和父母,老师,能相处融洽吗?
A.很好B.一般C.不好
12.到目前为止,有对生活,学习准确的目标或者方向吗?
A.有B.正在寻找中C.没有
13.上了大学,你认为什么是你现阶段最大的挫折(困惑)
A.学习成绩不理想B.恋爱不成功C.经济困难D 就业竞争压力大E.不能与同学和平相处
14.与同学相处的好坏是否让你会感到压力很大
A.经常会B.偶尔会C.较少会D.根本不存在15.你认为压力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B.没感觉C.较为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D.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完全无心学习
16.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处理的怎么样?
A.很好,交际面很广B.虽然交际面不是很广,但和老师同学相处的很好C.不是很好,容易和同学发生摩擦D.很不好
17.你喜欢现在学习的专业吗?
A.很喜欢B.不喜欢,想学习别的专业C.还凑合,过一天,算一天D.一点都不喜欢
18.你认为目前为止,自己那个阶段压力相对来说最大
A.小学和初中B.高中,特别是高三C.大学,现阶段D.目前,压力还不是很大
19.你觉得心里压力对你有什么影响?
A.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进步B.带来一定负面情绪,影响生活
C.带来严重负面情绪,使我不能正常学习D.没有一点影响
20.你一般用什么方法缓解压力?(可多选)
A.转移(运动,唱歌,看书)B.发泄(大喊大哭,倾诉)
C.压抑(一个人闷着,不说话)D.顺其自然,自然调节
21.你觉得是否了解自己?
A.是B.否介于两者之间
22.在生活中遇到压力,你最会先像谁求救?
A.专业老师B.家人C.普通同学D.知心朋友
23.学业成绩的排名是否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
A.肯定会B.大多程度上会C.偶尔会D.不会E.无所谓
24.如果以后有条件,你是否愿意自己的身形,容貌有所改变?
A.非常渴望B.希望有变化C.顺其自然D.一点都不希望
25.你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过吗?
A.经常会担忧B.有时会担忧C.很少会担忧D.从来不会担忧
26.你觉得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哪一种压力最大?(可多选)
A.学业的压力B.情感的压力B.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C.况的压力D.父母的压力E.其它
27.你觉得你现在学习的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A.很热门,发展前途也很好B.太冷门了,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C.虽然比较热门,但是竞争压力很大D.很冷门
28.你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心里辅导吗?
A.有B.没有
29.你对参加心里调查持什么看法?
7.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七
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
1. 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业。
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大, 造成诸多生理及心理问题。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将班级分为好、差班, 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 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一方面, 这种情况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致使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 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 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 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虚荣心, 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 其中部分学生只看到成功和荣誉, 荣誉感的诱惑力驱使他们再努力—再获成功—再得荣誉, 可是一旦遇到挫折, 精神就萎靡不振, 信心就没有了, 觉得无脸见爹娘, 无颜面对老师, 羞愧难当, 形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3. 挫折适应方面。
中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 包括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 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 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 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出现。于是,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育对策
1. 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中学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教学中, 要以面对全体学生为主, 个别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 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 让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外, 还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 对中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的影响, 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2. 横向关注每个学生, 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虽然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压力以学习压力为主, 但也应注意到, 我们的学生是形形色色的, 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还会面临异性交往、同伴交往、健康适应等多方面的压力。从学校方面来说, 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显得特别重要。抓住教育学生的关键期, 找准切入点, 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等媒介, 采用面谈、书面交流、电话交流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纵向关注每个年级学生, 进行缓解压力的指导。
针对中学生在不同年级所承受的压力, 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压力性质的教育和采取合理应对方式的干预教育非常有必要。总的指导原则是多用积极应对方式, 合理地少用消极应对方式来缓解压力。
4. 让学生得到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 给家长分析现在学生所面临的压力, 让家长意识到现在的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 应该认识到青少年面临的较为广泛而强大的压力, 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5. 开展应对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
(1) 中学生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根本上缓解或消除压力。研究表明, 处于应对层次最高层的直接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每种压力都有专门的应对技能和常识。比如处理人际关系要求具备社会认知和沟通技能, 考试要有复习和应试技巧等。因此要教导学生从自身拥有的应对方式的心理资源出发, 掌握直接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基本程序和方法。
(2) 中学生应形成积极的防御机制, 在压力面前善于自我保护。
①树立合理的自我期望。中学生追求自主和独立, 但是他们仍然受到他人影响。有时个体把他人期望当成自我的一部分, 一旦发现自我实际情况与他人期望不一致时, 就产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比如有的高中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参加高考, 认为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他人期望有时被不自觉地扩大, 产生了莫名的压力。因此, 学生要独立于周围人的期望, 明确自我的需要和自我期望, 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②建立一种非竞争的学习环境。尽管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让学生更活跃, 然而竞争却又伴随着很大的负面作用。竞争在造就成功者的同时, 也造就了失败者。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与其说竞争是一种奖赏, 不如说竞争是一种干扰。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与他人的比较中, 常常担心失败带来的尴尬。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减少竞争, 提供充分的奖励,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赢的可能, 努力与否成为成败的决定因素, 建立一种非竞争的学习环境。
(3) 情绪辅导。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与控制的方法。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获得出路。对正常情绪应当宣泄, 对不良情绪则要控制。要控制情绪, 首先必须承认某种情绪的存在;其次, 要弄清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最后, 对于使人不愉快的挫折情境要寻求适当的途径去克服它或是躲开它。
(4) 人际关系的辅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使学生心情愉悦, 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 相互沟通, 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
6. 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网络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开办心理网站, 应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对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 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 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 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 共同关注, 共同努力。因此, 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承芬, 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2]刘良材.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 (3) .
8.当代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是最有朝气的时期,思维敏锐活跃但也容易进入误区,出现偏激。做事情不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调。对心理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则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突破,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必要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来自家庭学校等压力,心理上出现了不健康现象,严重者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同学。如果不加以重视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畸形、性格怪异,报复社会等等诸多情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学业压力大
压力大是中学生心理不健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的繁重,家长的逼迫,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天长日久自然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大考小考月月考,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对于初中学生应该属于享受大自然,但时间不允许一去不复返,家庭社会时刻都在给他们敲着警钟,他们怎能放松,只有闷头学习,才会有另家长老师的满意成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你,身心得不到放松,没有学习主动性,认为学习室一种负担,一部分心理就会厌学等等状况。7年11班同学刚刚初一就已经出现这种厌学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想办法怎么去疏导学生,首先让他们爱来学校到爱上学校。
二、逆反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表现极好,但是只要回到家里,大相径庭,和父母就像冤家路窄一样,逆反心理极强。还有和老师也有逆反心理,对老师的善意批评不能正确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故意不完成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给予关心和正确的对待方式,在课堂上让这样的学生多回答问题,自我意识强就让这样的他们尽情展现。
三、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师由于过多自我否定和多次失败导致的,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对自己也高要求,但也许很多时候没有证明他们的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初一月考到期中考试,也许两次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之家长老师的施压,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就会造成心理阴影。
还有我校有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来自农村的他们相对见识少,自卑心理极强,同学关系不协调,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害怕老师同学瞧不起,七年10班的刘同学每次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都是很小,手想举起来可又害羞,针对这些情况就是需要及时鼓励对他们给予肯定。
四、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和或者破裂,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使他们没有安全感,缺乏温暖,更没有心情顾及学习,从而导致出现心理偏激,本是充满阳光的年龄可却相反,在我所带班级中有几个这样的情况,家庭名存实亡,他们就从其他方面获得心理满足和那份缺失的肯定,比如王同学放学就进网吧,由于睡眠保证不了,课堂上就瞌睡,和同学交往少,对学习没兴趣,也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且有严重的厌世心理,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要父母能给予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抛弃你的孩子。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辅导。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作正确的归因分析,如进行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帮助受挫的学生客观分析自己达不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调整原定的目标,并为之全身心投入和努力。 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有些教育学规律看似简单,往往被忽视,但的确是提高教育效果的“灵丹妙药”。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受挫的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创造条件变换情境——改变氛围法是应对挫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建议受挫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或喜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适,如听听音乐、打打球,借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对天生好静的受挫者,可采取心理热线、个别谈话、意见征求会等方式,给其提供宣泄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把受挫的经过和目前的心境讲述出来;或建议其与知心朋友交流,在交谈中,除了可得到同情和摆脱困境的力量外,还能听到别人的分析和忠告,烦恼的心情会随之逐渐消散。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是强大的同是也是脆弱的,应该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就当自己重回青春走一次,陪孩子慢慢长大,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的温暖,从而鼓起勇气去战胜挫折,迎接属于他们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2,10.
[2]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07.
[3]宋德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检视[J].教育科学研究,2001,09.
[4]魏霖,杨勇超.郑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04.
9.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问卷 篇九
亲爱的同学:您好!这是一份学术问卷,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其结果供相关课题研究所用。非常感谢您的合作,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的研究有莫大的帮助。问卷如有意思模糊之处,请向调查员咨询。本问卷采取匿名制,您的相关资料我们会严格保密。
您的性别:A男B女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
您的生源地:A城镇B乡村 您的专业:A文科类B理科类C工科类D农科E其他
您的政治面貌:A中共党员B共青团员C群众D其他
家庭经济情况:A优越B中等C较差
是否学生干部:A是B否是否独生子女:A是B否是否少数民族:A是B否
*请注意:第8、25、26、31、32、33、34题是多项选择!
1、您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吗?()
A.毫无压力B一般C.大D.很大
2、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和生活带来动力B一般,没什么感觉
C.较为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D.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倍感无力
3、您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如何?()
A.差B.较差C.还可以D.好
4、您是否因学校、班级或教学质量而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D.没有
5、学业成绩的排名是否会给您的学习带来影响?()
A.肯定会B.多数情况下会C.偶尔会D.不会
6、如果在辛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不会
7、考试前后您会心情紧张吗?()
A.总是B.有时,特定在考前C.偶尔D.从不
8、以下哪些事件会给您带来心理压力?(可多选)()
A.英语四六级考试B.课程考试C.学校评优D.实习E.课程/毕业论文
9、您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满意?()
A.非常不满意B.比较不满意C.比较满意D.非常满意
10、如果有条件,您是否愿意自己的身形、容貌有所改变?()
A.非常渴望B.希望有变化C.顺其白然D.不希望
11、您是否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
A.经常有B.偶尔有C.较少有D.无
12、您认为父母的期望会带给您压力吗?()
A.很大B一般C.较少D.无
13、您与父母的相处状况如何?()
A.较差,父母不理解我B一般,勉强过的去C.较好,没有大冲突D.很好,父母很理解和支持我14、您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
A.有很大障碍B.有时有障碍C.比较少D.无
15、您是否有知心朋友?()
A.无B一个到两个C.不太多D.很多
16、您与同学相处时是否会让您感到压力?()
A,经常会B.偶尔会C.较少会D.根本不存在17、您目前的人际关系如何?()
A.关系不好,自己感觉很失败B.关系一般,勉强过的去
C.比较和谐,没有人际矛盾D.非常和谐愉快,心情舒畅
18、您与异性相处时感到有压力吗?()
A.压力很大B.视情况而定C.压力较小D.不在乎
19、您认为大学生恋爱会带来压力吗?()
A.压力很大B.视情况而定C.压力较小D.不在乎
20、当您向异性表白却遭拒绝,或被异性追求时,会感到有压力吗?()
A.压力很大B.视情况而定C.压力较小D.不在乎
21、您对校园恋人在校外租房同居有何看法?()
A.很正常B.不太好C.影响极差D.无所谓
22、您每月的生活费用大约是?()
A.500元以下B.500一1000元C.1000一2000元D.2000元以上
23、您认为与周围同学相比自己的经济状况处于何种水平?()
A.低得多B.较低C一般D.高
24、您是否曾因同学间的攀比而产生困扰?()
A.经常B.有时C.较少D.无
25、您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可多选)()
A.学校奖学金B.困难资助、勤工助学C.父母给予D.亲友资助E.贷款F.社会资助G.课外兼职H.其他(请注明):
26、您在校期间主要支出是什么?(可多选)()
A.伙食B.学费C.购书D.服装E.大小型学习工具(电脑、文具等)F.医疗G.旅游H.租房I.同学聚会J.其他(请注明):
27、您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A.很好B一般C.不太好D.很差
28、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过困惑和担忧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D.没有
29、您时常关注就业信息、浏览就业网站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D.没有
30、毕业后您的选择是什么?()
A.就业B.考研/考博C.出国D.不确定
31、您对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可多选)()
A.工作轻松B.专业对口C.收入高发展好D.对社会贡献大E.人际关系好F.工作稳定G兴趣H.其他
32、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可多选)()
A.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等)B.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
33、遇到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救助?(可多选)()
A.家人B.亲友C.男/女朋友D.知心朋友E.辅导员F.专业心理人员G.不找任何人
34、对于您身边的压力,您认为学校应?(可多选)()
A.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B.加强校企联系,适当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C.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D.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拓宽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的路径E.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心理健康活动如宣讲、团体辅导、公益咨询等。F.其他(请注明):
35、请您将以下能带给您心理压力的项目:
10.中学生心理压力报告 篇十
2009-07-18 23:50
中学生心里压力研究报告
事件: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惨痛事件:金华市某中学一高中生用铁榔头杀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4月30日浙江金华市
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5年。)
一个只有17岁的“好学生”为什么犯下如此之大的罪过对社会和家庭教育理念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又是如何看待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施加的无形有形的压力。
调查:1.中学生的压力大不大?主要有哪些压力?他们的压力又来自哪里?对于这些疑问,很多家长心中捎微有数但又拿不太准。于是为了得出确切结论,就让我们在调查结果中找出答案。
关于“你最大的压力是什么”的答案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因为有55.6%的学生回答“学业”。另有两成多的学生认为是“交际”,选择“其它”的也有两成多。在问到“你现在的学习压力如何?”时,认为“过大”和“过小”的均为12.5%;觉得还可以的最多,达到四分之三。
对于“你认为目前你的压力来自于哪里”这个问题,说来自“老师的期望”的一个人也没有,认为来自“家庭的期望”的达到66.7%,超过三分之二;另外,来自“自己的期望”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压力,就是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通过这次调查,马蝶说,很多家长只知道“叫马儿跑,却又很少给草,更不知道给什么草”。其实,作为一名中学生,很希望老师和家长多些理解,并给予他们平等的交流和帮助。
2.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年轻人当中,66.5%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感觉压力不大的占3.7%,觉得完全没有压力的只有0.3%。另据美国《洛杉矶时报》分析,中国青年面临的压力及压力产生的原因是整个中国社会存在紧张与焦躁的迹象。与世界各国相比,在中国,成功的压力更大。
在中国,对于当前的中学生来说,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他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么,中学生的压力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压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各方探究观点及问题:
竟争激烈时不我待
女儿学习很刻苦,经常晚睡早起,而我说得最多的“废话”就是:“女儿,得保证睡眠啊!”我知道她的作业是成山成海的多,这必然影响到她的正常生活,而当我和她讲起这些的时侯,她却告诉我,这就是她的正常生活.我真心疼她!可是,我没有办法给她“减压”,就像在滚滚江水中加了一个挡板拦截水流,那会是什么样子?对浪涛的奔流直下有作用吗?档板本身又会怎样?
我当然想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但是,家长的作用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能想能做的不是去改变制度,而是尽量合理地在女儿的大书包里再塞几本书!李党生(初二学生的父亲)
家长到底追求什么
我对女儿的成绩不是很看重,而他的身体和心理键康才是我最关心的。现在经常能在报纸电视中看到某某学生自杀、某某学生离家出走、某某学生晕倒在考场等等消息,我真不明白,他们的家长到底在追求什么.我的女儿每天早晨到星海广场
跑步,然后去上学,没天晚上都坚持看东方卫视的新闻,如果有适合她的节目,她妈妈还会给她录下来周末时放给她,周末通常我带她去野郊写生,每年她都很少生病,有什么心事也都和我们讲,包括分析为什么她的成绩没有名列前茅.我不对女儿的前途感到担忧的原因是,我知道,她有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能力,着也正是我培养她的方向,上周末,我带她到劳动局某培训学校参观,增强她的动手意识.目前在我国,车、铣、刨、磨等工种的工人呈现了严重的供小于求的趋势,在某些地区,这些工种的工人要比大学生收入更高,在国外,这些工种的工人在某种程度上比大学生更受重视.张兴国(高二学生的父亲)
就业压力不容忽视
女儿昨天晚上12点时说,过一会睡.今天早晨我叫她起床时发现她压着书趴在桌上睡着了,灯还亮着,当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她真可怜.这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班级第二,我很高兴地开车带她出去逛逛,没想到,她在车上一直背英语单词,我都没和她说几句话,仔细想来,这个星期,我们一共也没说上二十句话.目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特别是在连年扩招以后,社会上,本科学历待业者也随着增加,这么严峻的就业压力,家长怎么能忽视?现在我倒不担心女儿能否上大学,我担心的是女儿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虽然找工作难,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争抢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当然,综合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连大学文凭这个“敲门砖”都没有,又何谈展现自己较高的综合素质?我经历过“不读资产阶级的书”的年月,我深知学业的成功是提高生存层次和社会地位的“捷径”..总结分类:心理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归纳起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是临近考试,一些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长,越会不自觉地给孩子“加压”,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哥哥、姐姐考大学都没指望了,能不能为咱家争光,就看你的啦!”孩子很自然会从这句话里体会出,我若考不上大学,就给全家丢脸了,无形中增添了几分心理压力.还有的家长虽嘴上没说什么,但在生活上却对孩子格外照顾,他们做可口的饭菜给孩子吃,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孩子会从中感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与往常不同了,与兄弟姐妹相比,自己明显“高人一等”,若是考不上大学,有何脸面见父老乡亲!父母对孩子失当的疼爱举动,有时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苦恼.2.来自教师的压力.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在临考前能奋力冲刺,总是时不时地给学生加点“油”.如有的老师会对某个成绩好的学生说:“你是我们班最有希望的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大学!”老师本想鼓励鼓励学生,可学生说不定会这么想:如果我考不上大学,那么,不仅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而且成了最没希望、最没出息的学生.这时,鼓励则变成了一种压力.还有的老师,一见某个学生学习上稍有松懈,便批评道:“面临升学考试,你还不抓紧学习,你会什么也考不上,白白辛苦几年的!”老师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本想激励学生去努力拼搏,而学生则会认为:连最了解我的老师都说我什么也考不上,那么肯定我是升学无望了,考期的到来,也就是自己学生时代的终结.于是,心理压力变会随考期的临近而与日俱增.3.来自同学间的压力.这有三种情况:1.成绩稍差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比自己勤奋,成绩比自己好,或者自己的某科考试成绩不如别人,便会认为人家升学有望,而自己则前途未卜,无行中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2.一些在学校排名榜上名次处于上年升学人数之下的学生,会因担心自己名落孙山而产生心理压力.3.成绩
好的学生也有心理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比别人好,别人考不上学情有可原,而自己考不上学,那才叫丢人呢!
4.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比如,听人谈及某人因没文凭被解聘,便联想到自己若升不了学,不也是没有前途了吗?再如邻居、亲友谈及某家子女考上了××大学,是如何如何的风光,于是就联想到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又如何面对亲友呢? 在题山书海中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
二、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定义和成因
在做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里;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心理压力。所谓心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心理现象以脑的活动表现出来,即为感觉,知觉,记忆,现象,思维,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体现着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定义:所谓中学生心理压力:是随着当代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而家庭对子女所赋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学业负担亦日渐加剧的状况,使他们的所要承担的责任加重,而由此产生的紧迫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特性:
1.它能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学业的成功。
2.如果他对应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心身疾患,贻害身心健康。
成因: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的实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身心发展不协调。进入青春期青少年个体发育很快,但是心理尚未成熟,而造成身心发展不协调。
2.人格发展的紊乱无结构倾向。其特征表现为不整齐和不守规律的生活现象。专家的看法:
以下推荐1 0种还解压力的方法:
1.听音乐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如果你懂得弹钢琴、吉它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2.阅读书报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消费最低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
3.大喊大叫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哭并不可耻,流泪可使悲哀的感情发泄,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4.留有余地不要企图处处争先,强求自己时刻都以一个完美形象出现,生活不需如此,你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也往往更加从容。学会说“不”。
5.放慢节奏当局面一团糟无法控制时,不妨放慢节奏,不要把无所事事的事安排在日程表中,进行一次“冷处理”。
6.做些让步即使你完全正确,做些让步也不会降低你的身份。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况一些事也许冷处理更好,退一步会有更多余地。
7.遇事沉着沉着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8..熄灭怒火遇事切莫发火,学会克制自己,暂熄怒火。待怒气平息后,有助于你更有把握地、理智地处理问题,多想“车到山前必有路”。
9.眺望远方一旦烦躁不安时,请睁大眼睛眺望远方,看看天边会有什么奇特的景象。既然昨天和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和往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
10.外出旅游思想压力过大,不妨在家属、朋友的陪同下,做短期外出旅游。秀
11.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女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心理分析
消费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体育消费是现代人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基础上追求发展和享受等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消费行为。体育消费心理指的是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体育消费行为在现代人生活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更为突出,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体育经济市场,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
一、现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心理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消费意识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发挥调控、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受当代经济、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普遍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比较单一,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上。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的体育消费需求与行为具有从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中从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中尤为普遍。体育消费作为人类生存资料之外的非必需品消费,属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部分,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仍显得较为陌生,因此大部分同学缺少体育商品的知识和体育消费的经验,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众便成为他们自然的选择。此外,他们的从众性,还与他们的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有关。另一方面,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更多的男大学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则主要是对审美的追求,她们之所以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仪表,这和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另外,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大学生们只要经济条件许可,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二、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体育消费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活动具有的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等独特功能,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和文化修养的现代大学生,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懂得花钱买健康的道理,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进而确立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克服攀比、炫耀等不良的体育消费动机,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
2.在校内实行有偿体育活动
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为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健身环境。另一方面可结合全民健身运动,以高校体育场馆为依托,办成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以获得体育主管部门更多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资助,支持学校体育场馆的设备更新。在保证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定时、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种体育活动场所,举办各种体育健身培训,从而带动在校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3.高校体育课同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大学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健身效果的,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养成课外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健体和娱乐身心的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保证使学生花少量的钱,玩得既开心又满意。因此,体育课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2]高博: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與行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3]潘玉驹等:大学生需要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4]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影响
2010年4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报告中指出, 在中国3.84亿网民中, 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 这个群体已经接近2亿, 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又据2011年1月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测算, 2010年学生网民的数量进一步增大, 比重占整体网民的30.6%, 其中的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
网络作为一种工具, 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网上选课在大学里已经逐渐普及, 轻击鼠标便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网上购物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挑选自己满意的商品;QQ、MSN等多样化的通讯方式使大学生可以与远在异乡的朋友便捷地联系;手机上网, 用微博即时记录心情、分享生活点滴……在今天,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它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 亦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本文将从网络环境的构成及特点出发, 从认知、情感、人格三个方面来阐述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以使大学生提高对网络特性及其影响的认识, 积极采取预防和调适措施,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工具。
一、网络环境的构成
1. 万维网 (WWW) 浏览。
WWW是WORLD WIDE WEB的缩写, 它是一个资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样有用的事物, 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域“统一资源标识符” (URL) 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传送给使用者, 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万维网的研制使得全球范围的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可以说WWW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资料库。
2.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E-mail) 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 也被昵称为“伊妹儿”, 它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是网络应用最广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它以低廉的价格、快速的方式, 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 邮件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方式。
3. 网络社区。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个人博客、空间、论坛、电子公告牌 (BBS) 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 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在网络社区里, 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见解, 尽情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4. 网络即时通信与网络聊天室。
网络即时通信 (IM) 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 如腾讯QQ、MSN等, 使得人际交往不再受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5.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 (Online Game) 又称“在线游戏”, 简称“网游”, 是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 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 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6. 网络数字多媒体, 包括网络音乐与网络视频。
人们可以在线欣赏音乐、观看视频或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也可以下载这些资料。
7. 电子商务, 包括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等。
当今的电子商务小到个人购物、家庭理财, 大至企业经营、国际贸易等诸方面, 难怪会有人说, 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 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的特点
网络之所以能够掀起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浪潮, 是因为它所营造的虚拟环境有着不同于现实环境的种种特点。第一, 信息传播高速性。与传统媒体相比, 它能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信息。第二, 丰富性。网络所涵盖的信息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衣食住行, 并且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第三, 开放、自由性。在网络世界里, 全球的人们可以跨越地域、时间、政治、文化等障碍, 各抒己见, 尽情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华。第四, 虚拟性。在网络世界里, 人们可以编造姓名、性别及年龄, 虚拟自己的身份。第五, 互动性。相比传统媒体的单项式交流, 网络的双向互动式交流, 使得人们不再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信息。
三、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认知 (cognition)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或信息加工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的过程, 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1]大学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年的过渡时期, 认知能力逐渐趋于成熟, 对新事物有敏锐的感知觉, 思维活跃敏捷, 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更为广泛, 信息获取更为方便快捷。一方面, 通过搜索引擎, 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另一方面, 通过博客、QQ等, 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想法见解, 不必较多地考虑世俗的看法。网络使大学生徜徉在知识、信息的长廊里, 有助于开阔视野, 培养创新意识;浩如烟海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选择能力, 有助于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然而, 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环境里, 也会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长时间的网络游戏、聊天, 会造成大脑皮层感受区异常兴奋, 进而产生幻觉, 出现感知觉障碍。上网过度的大学生, 长期不学习专业知识, 大脑的记忆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会出现明显的记忆衰退。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如报刊、书籍等,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集视听说于一体的网络环境往往导致大学生忽视思考, 形象思维能力发达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不会触类旁通, 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另外, 网络中的超文本在给大学生带来全方位的知识信息的辐射时, 也产生了“延异”问题, 这个没有时间、顺序、界限的学习空间会使大学生总感觉有未学完的信息, 随之产生的就是焦虑的心理, 同时浩繁的信息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认知的超载, 最终消耗大学生有限的注意力, 降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 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 而且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 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这就是情绪 (emotion) 或情感 (feeling) 。[2]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掌握, 大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 内心体验较为稳定, 对于外界刺激能够以清醒、冷静的态度应对, 因此多数学生心胸宽广, 朝气蓬勃, 能够时常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网络环境扩展了大学生的情感交流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情感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在现实环境中, 由于受到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学生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在网络环境里, 大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相近的网友交流, 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得在现实中无法抒发的情感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尽情地表露。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心中的压抑和焦虑, 维护心理健康。但与此同时, 过于依赖这种虚幻的“人-机-人”的交往, 逃避现实的“人-人”交往, 也会使大学生产生现实的人际交往障碍:对人冷漠、虚假, 不愿交往, 人际疏远, 相伴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 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3]此外, 不少大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网络游戏, 而大部分网络游戏充满着暴力、血腥和战斗, 沉溺其中的大学生游戏者专注于升级、赢得战利品等, 造成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 缺乏同情和怜悯, 长此以往, 势必产生情感的异化和迷失。
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4]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观的生活态度。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人格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未来事业的发展。网络的交流沟通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沟通模式, 其中网络的“匿名性”特点更是为不同的人格特质者提供了不同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学生往这个全新的世界前进。对于那些在社交场合害羞、不自信者, 网络聊天可以消除面对面交谈时所产生的恐惧;网络中虚拟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忧郁者获得心情上的转换;对于一些较注重私密性、先天警觉性高的大学生来说, 网络无疑可以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沟通平台。研究发现, 大学生具有一种心理与发展的原动力, 需要建立自我认同与亲密关系, 而网络有助于他们建立自我认同的工具, 也是他们发展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一个优良沟通工具。
网络虽然对某些人格特质者可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但有研究发现, 过度使用计算机网络会产生人格障碍。网络人格障碍主要有攻击型和退缩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网络自我迷失和同一性混乱等。一些大学生由于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中, 网络中的表现与其在现实中的表现出现很大的反差, 久之就形成了双重或多重人格;一些上网大学生不能正确判断、确定真实的自我, 不能欣赏、发展和完善自我, 导致下线后空虚迷茫、自我迷失;还有一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 不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 最终产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
网络这把“双刃剑”, 无论被称之为“天使”还是“恶魔”, 它的发展都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兴起, 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新的里程碑。造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有网络的原因, 也有社会的原因, 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因此, 除了加强网络自身的管理建设外, 还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社会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学校的教育措施、家庭的关爱及情感交流方式的改进等。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认清网络的特点及影响, 在与网络亲密接触的同时, 时刻提醒自己预防网络心理问题。大学生应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健康的网络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提高自控能力, 保持健康的网络心理。
参考文献
[1][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文生, 唐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45.
[4]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6.
[5]李玉华, 卢黎歌.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6]陶国富, 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7]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3.
13.如何调适中考学生的心理压力 篇十三
一、压力导致疾病
在当今,孩子长大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看有没有一份重点大学的毕业文凭。而能不能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又是能不能踏进重点大学门槛的关键一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严峻的问题,使得十五六岁的孩子提前进入了人生的角逐,也使得原先并不起眼的中考,也如高考一样,成为人生命运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年4月,《济南日报》发表了这样一则新闻:自从教育部规定取消公布中小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后,有部分学校仍在利用排名次的方式使学生感到神经紧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时间,中学校园里的备考气氛就趋白热化了,频繁的排名考试让学生“难堪重负”。
“我的数学上次模拟考试排名进入前5名,这次月考却排到了11名,现在心理压力非常大。”某中学初三学生菲菲(化名)告诉记者,她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本准备在中考前系统复习英语,却因数学成绩排名下降,只好反过头再复习数学,这样考来排去,她自己都弄不清她究竟在年级中排什么位置。
庆庆(化名)也是一名初三学生,他告诉记者说:“由于各科目的考试太频繁,根本没有时间来做系统复习,全靠临场发挥,名次也忽上忽下极不稳定,想要靠月考来明确自己的定位似乎不大可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菲菲、庆庆这种情况并非少数,很多学生被频繁的考试弄得不胜其烦,抱怨考试打乱了复习计划。另外,由于毕业班学生家长特别看重孩子的成绩排名,每次月考、模拟考试后,他们都会主动询问老师有关自己孩子的排名情况。对那些月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来说,回家自然少不了家长的痛批。毕业班学生鹏鹏(化名)坦言,学生们不想因名次不理想遭父母责备,加上频繁的考试致使监考放松,考试作弊现象普遍。鹏鹏不无担心地说:“真正的中考,考场纪律会非常严格,如果现在大家养成了坏习惯,到时候改不过来该咋办?”
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初中毕业生,在中考的强大压力下,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5月19日上午,湖北省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学专家王医生刚走进办公室,就在办公桌上看到一张“保证书”。她皱起眉头叹了一口气说:“这已经是这孩子写的第10份保证书了。”纸上,用不太工整的字迹写道:“第一,我保证在课堂上不随便举手抢答问题,不随便讲话,遵守课堂纪律;第二,保证抓紧时间,补好数学和英语,积极备考;第三,保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保证书共写了十条,落款为“黄宁”(化名)。王医生匆匆迈进黄宁的病房,黄宁立刻跑到她跟前央求说:“王医生,让我出院吧,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再不狂补一下,就考不上„重点‟了!”“孩子,别着急,人的一生还有很多次考试,一次考不好没关系的。你完全恢复了,自然就能出院了。”王医生赶紧安慰黄宁。此刻,黄宁的妈妈在一旁一直偷偷擦泪。
黄宁是武汉市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几天前,她由于精神极度兴奋,被妈妈送到该院精神科就医。经诊断,医生当即要求她住院。
一年前,黄宁还是一个很安静内向的孩子,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10名。今年初,为了让女儿考上重点高中,黄宁妈妈离开家在学校门口租了一间房,专为女儿做菜送饭,每天还想着办法变换饭菜的花样,荤素搭配,来保证黄宁的营养。可让黄妈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女儿的成绩不进反退,且性格出现很大变化: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经常在课堂上突然站起来,大声向老师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老师提问时,她总是第一个举手,而被点名起来回答时,她又对答案一无所知。“孩子病了,快带到医院去看看吧!”老师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于是找到了黄妈妈。医生告诉黄妈妈说,黄宁的烦躁和亢奋异常,是典型的考前焦虑症。据王医生分析,黄宁所写的“保证书”只是一种假象,其实她根本无法安静,因为住院期间,黄宁不停地找每个医生说话聊天,且不停地写“保证书”,内容大同小异。王医生说,像黄宁这么严重症状的学生虽然不多,但出现考前焦虑的学生却非常多。近两个月,心理咨询科每天都要接诊大批前来咨询的人,80%都是中学生,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考试临近而诱发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疾病。
除了学校考试排名的压力,来自学生家庭的压力也不可忽视。据中国心理网报道,今年5月,北京一家晚报的教育热线接到一位初三考生肖红(化名)的电话,她说:“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三岔五的慰问电话,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她反映,最近一个星期来,家里老是接到亲戚朋友的“慰问”电话,让她心情越来越烦躁。
肖红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眼看就要中考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显得比她还要紧张,每天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成了例行公事。记者了解到,类似肖红这样频繁地接到亲戚朋友慰问电话的考生有不少,使得一些学生一回家就关手机,拔电话线,只为拒听“慰问电话”。
专家表示,在中考前这一敏感时期,考生很容易将亲友的慰问解读为“施压”,慰问电过多确实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教授指出,慰问电话有“直白”和“暗示”两种,直白的慰问电话会直接要求考生“好好考,为了将来的前途努力”。暗示的慰问电话则由诸如“没关系”“平常心对待”等话构成。从表面看起来是没有压力的语言,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提示他们 “中考很重要”。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要承受分别来自父亲、母亲两个家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特别是在考前这个敏感时期,来自长辈的关心学生不一定会接受,反而容易将之解读为“施压添乱”。
“与其说是孩子面对考试紧张焦虑,还不如说是社会制造了这种焦虑的氛围。”记者在采访中,多位心理科专家都提出这样的观点。其实,适度紧张有助于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增强心理抗压的能力。但是,中考的压力,在更多的时候,被社会扩大化了,从而成为稚嫩的学生心灵上不可承受之重。一位专家举例说,很多家长在考试来临之时,会故作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别紧张,别在意,考试只要尽力就行!”可是,他们口里这么说,却将孩子的书房加上厚厚的窗帘,安上了隔音玻璃。平时喜欢抢电视的夫妻俩也一改常态,每天晚上老老实实地坐在客厅安静地看书、织毛衣。如果看见孩子看书晚了,两人就会轮番进来说:“早点休息吧!”然后将苹果削好,牛奶递上,蚊香点燃,甚至把洗脚水都打到孩子跟前放着,再轻手轻脚地退到客厅坐下,一声不吭直到看着孩子睡去。有家长求助心理医生说:看到孩子晚上10点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他半夜零点还在用功,又担心他第二天会犯困;若是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受不了,放学早了,又觉得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父母如此的一反常态,孩子肯定能感觉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给孩子施加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孩子不焦虑才怪!这一点,绝大多数家长们并没有认识到,或者是不愿意正视。
二、专家良策应对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严先生认为,目前中学生出现考前焦虑的人的确越来越多,这与现行的应试教育、社会就业难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目前,升学率还是决定一所学校“好坏”及生存的重要标准,这就决定了学校必将把升学压力转到老师身上,最终,压力落到学生的肩上。这样,有着中考、高考两大考的六月,也就成了许多孩子焦虑的六月。在这种情况下,若学生自己不会调节,老师、家长又过度施压,必然会引发孩子的健康危机。曾在武汉教科所作过多年研究的徐教授说,从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竞争来看,彻底改变这种现象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素质教育一直为我们所提倡,但应试教育无法在短期内消除,这需要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正视,特别是老师和家长,不要过分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他们今后前途挂钩,要尽可能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们轻装上阵。
“考试焦虑”又称为“怯场”,是一种对考试恐惧的过度反应。考试焦虑会降低考试效率,使“应考能力”下降,甚至会使身心健康受损。心理医学专家王医生及霍医生均认为,学生考试焦虑过度是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失调的结果,做好心理调节,是抗焦虑最关键的步骤。由于初中的孩子还不太懂得心理调适,故而建议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不受外界干扰,为自己定下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心理预防:(1)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考试动机。(2)减弱或控制能让学生加重焦虑的各种刺激因素。(3)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克服易激动、忐忑不安等内向性格特点,提高情绪自控能力。(4)做好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及环境特征等适应性准备。心理治疗:焦虑过度的学生经常出现不良场景“联想过度”,扰乱自己的正常心态。对此可用心理暗示法,摆脱过度紧张的困境。(1)场面替换假设法。把紧张的场面想象成轻松的场面,告诉自己这只不过又是一场课堂测验,用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2)系统降低过敏法。不要忘记深呼吸,在觉得紧张、焦虑、不安的时候,深呼吸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3)情绪疏导法。用自我暗示考试成功的愉快场景来冲淡烦躁,复述或默诵准备好的学习内容、答案等来降低焦虑。
行为治疗:(1)宣泄法。如通过活动、锻炼、听音乐,让学生心理压力下降。(2)精神胜利法。学生不断在心理暗示自己有巨大潜能,从而建立起“胜利心态”。(3)心理释放法。引导学生倾诉对考试的看法、焦虑甚至苦恼,以获得新的心理平衡。(4)信任支持法。对性格内向、心理脆弱的学生给以安慰、理解和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5)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考前应逐渐改正挑灯夜战的习惯,使自己的生物钟与考试时间保持一致。适度地抽出一部分时间,比如每天半小时,进行低强度的身体锻炼,如慢跑。这样能较快地恢复脑力劳动的疲劳,使紧张的神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松弛,保证睡眠的充足。
三、学校、家庭配合
为了缓解学生考前紧张情绪以及考试失利后的沮丧心态,许多中学都配备了合格的心理辅导教师,他们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疏导和心理分析来调治。据《钱江晚报》报道,今年杭州不少中学在临近中考之际,除了在课业上为学生查漏补缺,在为缓解中考生的考前焦虑方面也用了各种锦囊妙计。
“想哭就哭”是良方。在最近的一次测验中,青春中学的小琪(化名)考砸了。既怕同学笑话自己不够坚强,也怕自己因此丧失信心,小琪虽然心里难受得想哭,却不敢哭。该校心理辅导站站长郭老师便专门为她开了个“方子”——“想哭就哭”。“ 通常越是内向、用功的学生,越在意考试结果,平时就有些压抑,不善于表达,更何况在中考冲刺这一特殊时刻。压抑的情绪积累多了,对身心健康会产生影响,所以要鼓励他们哭出来,加以宣泄。”郭老师解释说。
如今各初中的心理辅导教师,成了为中考生加油的“智囊团”,运用诸如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开办心理讲座。在杭州某中学,学校要求初三班的班主任要跟着心理辅导教师学做各种心理游戏,在班里酌情进行,以缓解本班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
“中考宣言”自我激励。在一所中学初三年级的部分班级里,记者看到教室的后墙上密密麻麻地张贴着学生们亲手书写的“中考宣言”:“离目标更近一步”“我要做那个笑到最后的人”“我要做好准备,打胜这一场人生的第一次战役”……该校初三某班班主任项老师笑着告诉记者说:“以他们的年纪,是最容易受激励的群体,所以我认为激励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诉他们„最可贵的是拼搏心‟。”
“保送生讲习所”开课。此外,杭州部分中学还充分利用“保送生资源”来影响其他考生。例如,有的中学邀请本校往届与应届保送生走进初三班会课课堂,讲述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与经验,激励即将应考的校友。这项活动目前暂定名为“保送生讲习所”。该校王老师向记者透露:“邀请保送生来校,主要是考虑到同龄人之间的对话往往比成年人更贴近,能消除学生的心理距离,让他们觉得„他能办到的事,我当然也能办得到‟。”
对于一些初中毕业班中考前的频繁测验,教师们也有不同看法。杭州某中学一位多年带初中毕业班的资深教师认为,模拟考试或月考本是为了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个人复习重点。但如果考试太频繁,会打乱学生原有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对考试产生麻木感,以至于在真正上考场后会手忙脚乱。与其这样,不如让考试“少而精”,使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一份轻松、平静、积极的心态。
面对孩子中考,家长光有朴素的关切是不够的。为了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家长的心理表征应当是内紧外松、条理有序,要做到前瞻而不急躁,超脱而现实,沉着而不凝重,轻松而又泰然。家长在行动上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理性地关注帮助。一是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她)的心态、学习现状,了解孩子中考可能面临的形势局面,要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观察孩子的行动;二是要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备考步骤,要明确中考的信息,予以适当配合。
冷静地策划应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懂得自控,您只需适当点拨、提醒(而不是唠叨),向他转达老师的意见建议,多作肯定性的评价,或将孩子的困难、疑惑转达给老师,以寻求帮助指导。如果孩子在学习上还比较混沌盲目,您就要帮助督促他制定复习计划,定期检查落实状况,用多种方法指导孩子学习。如果孩子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或学习上不太认真,那家长要控制孩子的社交,掌控孩子的起居作息,并多在思想上与之沟通,及时平复孩子的不良心理波动。
稳健地表露心态。只要孩子在认真复习就千万别瞎掺和,别在成绩与分数上与孩子多计较,千万记着要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起居生活照顾最好跟平时差不多,必要时提醒一下就够了。此刻,家庭的变化、工作情绪以及家务事尽量不要波及孩子。同时也别把自己心里最坏的打算或所谓的后路安排流露出来。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09-15
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08-05
当代大学生风险意识问题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09-24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08-21
当代大学生与三农11-15
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12-03
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07-10
当代大学生与廉洁修身07-15
当代大学生就业前景07-28
当代大学生调查研究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