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2024-07-16

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精选8篇)

1.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一

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自查总结

(长安初中)

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有关部署,我校从全面启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至今,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体育课教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项目,加大“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的宣传力度。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秦建龙校长为组长,以周余海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去,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落实举措,加强监管。

1、我校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开足体育课,保证课时,加强体育课的教学,保障学生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

2、大课间活动的有序开展。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包含了:广播操、武术操,在以上活动结束后,安排各班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每班活动时,由班主任负责,分管教师做好记载。

3、课外活动的落实。每天安排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第四课进行三十分钟的体育活动,由班主任管理,授课体育教师协助。从而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

4、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落实。从我校开展此项活动至今,每年12月中旬都准时开展启动仪式,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抗着冬日的严寒,坚持每天跑完1500米。

5、落实眼保健操的开展。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增强了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让学生科学用眼,劳逸结合。

6、各类学校运动竞赛。开展多种多样的各类体育运动竞赛,能够让学生锻炼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让学生明白团体

力量和健康都不容忽视。而乒乓球、跳绳、踢毽子三项比赛已经成为我校每年必须开展的竞赛活动。

三、积累经验,不断改进。

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校器材的配置器材室里的器材种类少数量少,大课间活动的实施,器材

完全是僧多粥少,导致了活动项目的单一化,每年几乎没有变化。器材的缺乏也使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更多的时候都是学生在逛来逛去的。

2、课外活动的开展。此活动的开展,学校不是说不开展,但是在某些时候却

不能很好的开展。(比如:遇到有什么会考之类的事情,那么会将这段时间用于教学,从而导致活动不能有序的开展)。

3、进一步加强学校各类运动竞赛活动的开展。由于缺乏相应教师的配合,学校应该开展的很多各类运动竞赛都没能及时开展,这在以后的工作管理中要加强。

4、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加强。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中的学生,他们的见识面是相对较狭隘的,加上应试教育的环境影响下,一些学生很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不愿意多去参加体育锻炼。

5、学校专职教师的缺乏。我是学校现在唯一的专职教师,而且只有从教三年的工作经验。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各项工作的开展,这就导致很多工作开展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认识健康,追求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在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让每位学生能深刻体会到阳光体育的精神。

2.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 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但是国民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滑坡的现象。而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问题尤为显得让人担忧。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由于农村地区在观念水平和经济水平方面和城市地区都有一些差异, 所以农村地区的学生在课外活动和业余特长培养方面都没有受到重视。我们保定市的农村区域在体育运动方面也存在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的问题。身体素质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小抓起, 否则这将会影响孩子们一生, 更会为社会培养众多的智商高、身体素质差的所谓的“栋梁之材”。从现在越来越多肥胖症、大学生猝死以及工作后的精英猝死的案例, 我们不得不为我们国民的身体素质而担忧。

在2006 年12 月23 日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 “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2007 年5 月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小时。2011 年3 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 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近几年, 国家又不断倡导“阳光体育运动”, 希望把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上来。

国家虽然不断提出“阳光体育运动”和“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号召等, 但是农村地区的落实情况则实在让人担忧,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将从农村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话题入手, 找出落实不到位的诸多原因。为提高农村小学生体育运动的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保定市农村小学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问题

保定市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也已经有多年了, 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小学的体育课教师并不是专业的体育老师, 而是随便由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体育运动应该由专业的教师来指导, 因为他不但要教给学生们体育运动的知识以及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最重要的是专业的体育教师还在大学期间学习过运动生物学, 如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运动以及运动受伤的防护和救治等等专业的运动知识。专业的体育教师对于运动容易出现的受伤等情况, 能及早预知并防护。但是, 现在农村地区的小学并不是这种情况。绝大部分小学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认为可有可无, 任何人都可兼任。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小学学生的体育运动落后的情形。

而目前, 农村地区小学学生体育运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 学校不重视, 根本没有落实。有一些学校别说落实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 就连基本的体育课都很难保证。

第二, 农村地区小学的经济能力有限, 在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上捉襟见肘, 或者是由于观念问题认为不值得投入太多成本, 所以器材短缺, 场地破烂, 以致于一旦上体育课或运动, 场地上就灰尘满天飞, 更不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第三, 未安排课外活动, 课间操敷衍了事。

第四, 专业的师资队伍欠缺或落后, 对于合理高效的体育运动没有科学方案。

二、保定市农村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一小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以上笔者总结了保定市农村小学学生体育运动的现状和问题, 那么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经过不断的论证,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 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按质按量的落实国家的号召, 因为农村地区的学校观念比较落后, 不重视这个问题。所以, 对于国家的这个号召只是走个过场, 敷衍了事。

第二, 农村地区很多小学确实存在资金问题, 在学校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配备上远远落后与城市中的小学。导致许多小学器材短缺, 场地简陋。有的场地, 稍微运动就尘土飞扬, 反而更加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遇到雨雪天气, 没有室内场馆, 导致体育课只能停上。

第三, 认为课间操不重要, 所以敷衍了事, 课外活动一小时, 由于占用教学课下时间, 所以并不落实。

第四, 因为没有专业的高水平体育教师, 所以, 制定不出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 在现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 开发不出新颖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

总之, 上述原因只是目前保定市农村地区小学的主要问题所在。如果要改善这个现状, 那么, 相关部门和学校都应有所投入和重视。

三、保定市农村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对策

保定市地处北方, 天气干旱, 容易产生风沙, 结合这样的一个地理环境, 我们应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体育锻炼方案。综合以上分析, 笔者对于保定市农村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一小时给出一下对策, 以供参考:

第一, 加强学校方面的意识培养, 让其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孩子身体运动习惯及身体素质的养成的重要性。有教育相关部门, 加强对学校负责人以及教师这方面知识的培训和以讲座形式进行熏陶, 提高学校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

第二, 对于学校确实存在的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的体育器材短缺, 体育场所破烂的问题, 相关部门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拨付一定资金专款专用或者直接给学校一定的体育配备。相关部门监督其专款专用和不定期巡视检查其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落实情况。

第三, 充分重视课间操的落实, 并且在下午放学后安排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锻炼形式要多样性, 如踢毽、花样跳绳、球类运动等。由专业的体育老师指导带队完成。锻炼一小时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 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的运动习惯。

第四, 选用专业的体育教师,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健康的体育运动。制定科学的课外锻炼一小时的方案。如果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 可以由城市中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调研后, 结合农村特定小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农村的小学再按照方案进行实施。

总之, 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不容忽视, 它不仅关系着国家栋梁之材的未来发展, 而且关系着国民体质强弱的大业。少年强, 则国强; 少年弱, 则国弱。这不仅指知识力量的养成, 更指身体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体质的意见》节选[J].体育博览 (运动健康) , 2007 (04) .

[2]西风.每天锻炼1小时想说爱你不容易[J].体育博览 (运动健康) , 2007 (04) .

3.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三

摘 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全体学生参与的一项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放松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使身体得到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活动的出入管理、活动的内容选择及评价机制。

关键词 大课间体育活动 出入管理 内容选择 评价机制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指学校在上下午课间安排大约25-30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全校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有别于体育课的一种由全校师生参与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不同种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从室内解放出来,放松心情,积聚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随着《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面启动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大课间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完善的组织管理及评价机制。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出入管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活动,在铃声响起的一刹那,一千多名师生将奔向操场。因此,有序的进场和退场都显得十分关键。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政教处都要组织各年级级部主任、各班班主任、体育教师等相关人员磋商,就每一个年级、每一个楼层、每一个班级的进出顺序进行安排。

为确保安全,全校还组织师生先期进行了一场演练。通过预演,使各个班主任、各班同学明确自己的行走顺序,遵守规范,做到了进场、出场安全有序。

实践证明,这种前期的组织是有必要的。在课间操、体育课,甚至学校组织的紧急疏散消防演习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行动中井然有序,做到了从容而不慌张。学生们在军训中得到了锻炼,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了实践。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突发性灾害事故面前也会从容面对。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全校性的学生活动,其内容的选择多种多样,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依据季节选择内容、依据兴趣选择内容、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要选择内容,使大课间体育活动趣味横生。就我校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有以下内容可供选择。

(一)慢跑

慢跑在冬天的季节是一个很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按年级、班级为单位,围绕校内行车道及操场跑道开展活动,整个校园到处都是学生的身影。

慢跑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准备活动,因为不是激烈运动,学生大多能够跟得上、跑得欢。而围绕整个校园的跑步活动,既达到了锻炼目的,又使学生对校园增进了解、增加了感情。

慢跑无形中还对班级提出了要求。每个班级在慢跑活动中的队伍是否保持队列整齐,是否做到了遵守纪律,做到不随便讲话,不嬉笑打闹等。在班级中比一比,在年级中比一比,在全校中比一比。我们随着“骑马舞”音乐,慢跑给我们更多的收获与快乐。

(二)跳绳

跳绳作为体育中考项目,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耐力有一定的帮助,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数量,跳的好的给其他学生做好示范引领。

一般来说,学生经过简单的教授就能够很快掌握跳绳的技巧,每跳一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跳绳项目所规定的数量上的要求。

跳绳还是一项可以作为表演的集体合作的项目。在音乐的伴奏下,可以跳出花样,跳出特色,在学校活动中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

(三)拳术

武术是我国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就拳术来说就有多种套路。根据我校师资情况,我校另辟蹊径,集中开展了太极拳、武术操训练活动。

太极拳与跑步和跳绳相比是静与动的对比,别有一番风味。太极拳项目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蕴涵无穷的力量,往往一套拳术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全校师生打太极,这常常成为一个风景。虽然没有专门穿着传统的打太极的服饰,但学生们的一招一式,同样给人善心悦目的感觉。学生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也体验到这项活动的乐趣,还在家里做起了父母的小老师,对推广中国武术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韵律操

韵律操,健美操是通过肢体的动作展现美的运动,在音乐伴奏下,人的肢体编造出一幅幅美的画卷。

韵律操、健美操对学生来说要求相对简单,一般按照口令身体伸展到位即可。一套韵律操掌握后还可以换成另一套。体育组老师还精心选编绳操等轻器械体操,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

我校的韵律操、健美操已经成为一项品牌项目,每个年级都有一支健美操表演队伍。在市、区举办的健美操大赛中,都能脱颖而出,为学校争得许多荣誉。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非常丰富,关键看是否适合本校的学生,是否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否能够成为学校体育的特色,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此,要合理安排内容,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要不断创新,使学生常玩常新;要考虑季节与天气因素;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结合学校实际,形成特色。还要注意做好安全措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机制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同时身体得到一定程度锻炼的活动。由于这项活动属于集体活动,更多的是对班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项活动的得分影响着对班级考核。因而与其说是对班级提出要求,还不如说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一般看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可分为参与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延时性评价三种。

(一)参与性评价

重在参与。参与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所表现出来出勤情况、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指标考量。主要看每个班级是否做到全员性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之中,是否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等方面,是一种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二)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体能、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动作要领的接受能力、对音乐节奏的准确诠释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现实状况,促进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过程性评价不在于给学生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

(三)延时性评价

延时评价是指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追求一个短期的效果,而在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它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对学生而言,多给学生一个分数就是多了一份鼓励,多说一句赞美的话,孩子会永远记在心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不是学科考试,不需要过于苛刻的要求。这种延时性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创设和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氛围,使学生的体育激情处于最佳状态等方面无疑有积极的帮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我们认为,由于这项活动的特殊性质,评价应该更多地聚焦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这项指标上来,而不是成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指标。学生真正地从教室里走出来,认真地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大课间体育活动就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的很好,不能求全责备。重在参与,基本合格就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学生及家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程度,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等都是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需要考虑的内容。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我们认为应该形成合格及优秀的评价观,让更多地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应该公平公正,即时可靠。通过评价,发现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4.校园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总结 篇四

1、活动的开展。

2、加强督促与检查,联合班主任检查班级广播操的质量,并进行评比;联合任课老师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3、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定时进行器材设施的检修;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场地的布置与划分、活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卫生方面的医务监督,都应严格把关,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健康安全。

4、体育活动课由体育教师按照规定组织落实,年级组长、班主任老师协助管理。

六、丰硕的成果

1、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以上。

2、代表普陀区参加上海市学生运动会羽毛球比赛荣获初中组团体第七名;上海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冬季长跑比赛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二等奖;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桥牌比赛初中男子组团体总分三等奖;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围棋比赛初中女子组团体总分三等奖等殊荣。

5.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五

时工作计划

2011年—2012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改革步伐已是当务之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量的要求。

二、具体实施方法:

(一)大力倡导马约翰教育家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利用广播操、早锻炼、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课外活动等向学生加强锻炼的重要性的宣传,向师生灌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并通过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体会。

(二)教导处将锻炼时间纳入课程安排,统一调配。

每天上午安排眼操、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武术健身操)下午安排眼操和体育活动课,保证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并且保证活动的人员,地点及内容落实。教导处将进行检查,确保活动课的质量。

(三)活动内容安排:

根据学校场地具体情况,学校发给学生10根短绳、2根长绳,一副羽毛球牌。活动时,到指定地点开展进行跳绳、跳远,接力赛等锻炼项目。

(四)人员安排:

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学校特别关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教育,明确了管理上的职权划分,让学生放心锻炼,强身健体。因此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具体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方案,督促实施的过程。

教导处:具体负责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课程安排。

体育组:负责学生活动的指导工作、场地安排。

班主任科任教师:轮流管理,全程监督学生的活动过程,负责学生活动时的安全。

学校将克服困难,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坚持开展,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出最大的努力。

龙场镇中心学校

6.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六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二、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

2、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

3、增强体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确实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实施。

4、塑造品牌,凸现学校“快乐大课间”体育特色。以学校的体育特色为龙头,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三、活动保障

学校体育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全校“学生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

政教处:负责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的氛围。负责检查、评比。

制定安全预案,做好预防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总务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工 会:督促、引导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具体内容:

1、每周2节体育课,其中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2、每日1次眼保健操(下午第一节课后)

3、每天一次大课间活动(上午第二节课后 广播操)

4、每天1次课外活动课

五、课外活动课的具体安排:(具体班级)篮球场:九年级 小蓝球场:六年级 田径场:

七、八年级

活动时间:下午4点10分---5:10分

六、注意事项:

1、各班必须在指定场地练习,禁止乱窜场地,没有安排的年级不得到各运动场地运动。

2、活动期间,安全第一,禁止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激烈的对抗练习。

3、服从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管理。

4、鼓励各班在指定的场地上,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创的活动。

7.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七

这已经是国家多次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颁布的指导性文件了, 然而对于多年以来应试教育和社会综合因素导致的学生缺乏锻炼和不爱锻炼的老问题, 又岂能是一朝一夕、一纸文件就能够迅速扭转和解决的。当然, 对于教育部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必须贯彻执行, 那么现实的情况如何, 我们又应该怎样贯彻和实施呢?

一、现状分析

第一, 现阶段中小学校的条件大多很差, 没有足够的场地来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硬件不具备”;第二, 诸多学生 (据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 反对进行强制课余体育锻炼——原因就是“毫无兴趣”;第三, 诸多老师担心学生花如此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将影响学习成绩——“升学率就是教师的命根”;第四, 诸多家长认为此举根本没有必要——“上学就是为了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有人认为, “锻炼一小时”的政策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甚至就算是实施了也难免“昙花一现”。因此, 这“一小时”政策在这样的尴尬处境中, 很快就会被教育主管部门遗忘、被学校遗忘。这种“遗忘”其实对所有受教育的学生没有丝毫好处, 要知道,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不是多了, 而是少了。当今的学生每况愈下的身体素质状况正是由于社会、教育部门以及家长对于学生身体状况的不了解、不重视, 导致学生因缺乏体育锻炼而积劳成疾。我们所应思考的正应该是这“窘况”如何能破除。

1.“硬件不具备”

对重庆市200所学校的调查表明, 学校中场地、器材可以进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的仅占25%;北京市4个城区491所中小学61%没有足够的体育场;在中西部农村地区, 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没有足够的场地, 学生不能跑、不能跳, 怎么运动?要知道, 学校在运动场地方面显然是难以改变和更新的, 如此有限的体育场所早已是人满为患。在发布“一小时锻炼”的要求前, 必须要多想想如何解决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够的问题。

2.学生对呆板的体育课“毫无兴趣”

天性好动的学生会对体育课毫无兴趣?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是什么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毫无兴趣?一是长期以来的“圈养”和“管束”, 学生们已经变得不想动、不愿动;二是所谓的体育活动往往围绕“达标”而开展, 把体育也“应试化”, 根本就不能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 反而让学生一提起体育课就头疼、就害怕。如果“一小时锻炼”依旧是练跑、练跳、练力量, 估计没有多少学生能高兴地参加。组织一些运动队, 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参加, 让他们自由地跑、自由地跳、自由地运动, 这才是真正的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锻炼。

3.应试性的体育课

前不久教育部门出台规定, 将体育纳入会考科目, 似乎由此一来, 将体育与升学挂钩, 就可以打破大家不重视体育的尴尬。此举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因为与应试相联的体育“会试”, 只会让大家关注体育成绩, 用突击的方式达成最后的体育“过关”, 而不会注重体育的过程, 不会关注身体素质。重视学生体育, 在大学入学成绩中所占比重甚至超过SAT成绩的美国大学, 不是看学生跑得多快、跳得多高, 而是看他们参与了哪些运动队以及参加各级别运动队所取得的成绩, 这就是真正的关注体育过程, 关注体育对人的精神 (竞争精神) 、品格 (团队协作) 、才能 (领导才能) 的塑造, 而非单纯的测试成绩。

4.升学是唯一的目的

今天我们把上学作为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增长过程, 因为大家对于上学的定义, 就是好好上课、好好考试, 然后好好升学、好好上大学。什么东西对升学最有用?课堂上的知识灌输以及课后的知识记忆。为了能在强调背记能力的考试中胜人一筹, 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构成了“学习同盟”, 看书、看书, 做题、做题, 这几乎是所有学生全部的学习记忆。在这种氛围下, 学校和家长哪敢让学生去玩儿、去锻炼?你去玩儿去锻炼了, 别人不玩儿不锻炼, 你不是在学习上吃亏了么?今天学习上吃了亏, 明天上不了大学, 上不了好大学, 找不到好工作, 不更吃亏?这是所有家长和教师的逻辑, 非常现实的逻辑, 也是非常管用的逻辑。这个逻辑能改变吗?如果不能改变, 其他的都是空谈。

二、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策略

教育家张伯苓在当校长时, 有一项“三点半”政策, 下午三点半后, 所有同学不许留在教室里, 都要出去运动, 出去玩儿。他自己常和学生一起打球。在听到教育部门希望学生们“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消息时, 我们不禁想到了张伯苓先生。然而, 如今有多少校长会像他那样重视学生的体育, 能接受并执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教育内容”呢?因此, 在参加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工作会议, 学习完主管领导传达的上级文件精神, 在接到省教育厅转发的国家文件后, 不由得想到要解决“贯彻落实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各教育部门领导重视与否的问题, 只有从上至下真正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当成一回事, 并贯彻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 才能有效地扭转现在的“上行下不效”的状况。

由于多年来在社会方方面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下, 学生已经形成了现在的日常生活习惯——不爱进行体育锻炼。因此, 从现实的角度入手, 将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学习成绩挂钩, 与评优、评奖学金挂钩, 进而督促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此举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从当前来看未尝不是一个最直接、最可行的办法。另外,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管理者适当地进行必要的督促也是必须的。因此, 将学生的日常锻炼活动 (如早操、群体活动) 与辅导员及主管学生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进行挂钩, 作为年底绩效或述职的一项内容来评定, 同样会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诚然, 上面的办法的确只是治标不治本, 仅能一定程度地解决眼前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培养其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 我们必须从国家、从社会、从教育部门以及从家庭的角度, 将“体育锻炼”作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将“文明健身”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潮流, 将健美体魄作为人的最重要的一项身体要素来看待。从而真正地营造出一种流行于社会生活中的“体育文化”氛围, 并将其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 何愁体育锻炼不会深入人心、深入校园呢?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 现在的学生没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 其实还有我国现阶段教育自身不可回避的一些问题。我们知道爱动、爱玩儿本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天性,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从心理特点还是从生理需要来讲, 最不该缺乏的就是对待运动的热情和喜爱。因此, 我们又何必强制地要求他们按照规定“锻炼一小时”呢?由此, 我们不禁反思, 是什么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 是什么让本应该天真活泼、爱玩儿爱笑的孩子们变得这么疲惫, 是什么让最需要体育锻炼的孩子们失去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 是什么让他们远离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运动场?在国家加大力度抓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 我们更多地看到的还是学校围绕着考试、升学这一指挥棒, 学生每天仍然要饱受语、数、外等几门主科的大量习题和作业的压力。每天连睡眠的时间都保障不了, 还谈什么“每天锻炼一小时”?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教育部也曾多次下发文件, 三令五申地强调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但是, 纯粹应试教育的格局不改变, 仅仅靠一些下发的规定性的文件就能解决问题吗?就能扭转现今中小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状况吗?因此,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特别是学校和家长中普遍存在着的一切以升学率为准的错误心理, 那么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就始终不会解决, 甚至还会愈演愈烈, 并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都是高文凭、低能力, 高学历、低素质的百无一用的“人才”。所以, 要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真正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健康的目的, 解决好当今教育本身所存在的一些误区也是当务之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从国家教育部的角度真正定性并明文的规定外, 更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将当今应试教育存在的缺点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权衡利弊, 及时进行更正和解决, 使我国的应试性教育在突出选拔综合性人才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将学校和家长的视线拓宽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上来。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8.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八

摘要对黄石市10所中学的1000多名学生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对专家、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试图了解黄石市各中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现状,并针对黄石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逐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其它条件的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必须对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的时间予以保证,并且为体育活动的落实创造一定的条件,学校体育活动才有可能蓬勃的开展。因为学生在学校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课活动、早操或课间操活动、課外体育活动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几个部分,所以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也就包括学生参与上述所有运动的时间。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将有利于大面积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黄石市城区5所初中和5所高中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所选取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期刊网,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为本课题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拜访有关专家,听取专家们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537套,回收1512套,回收率98%。

4.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数据。

三、黄石市中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黄石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中发现黄石市中学每周仍然只是安排2节体育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育课时间经常被其他的课借用、挪用或被安排其他的活动,特别是临近考试期间体育课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更是相当的严重。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应付高、中考只开设1节体育课等。虽然近几年已经实行体育中考,可是由于分值太少,根本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很多的学校只是到了初三下学期为应付体育中考才一开始一段时间的早锻炼。

(二)黄石市中学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黄石市贯彻国家的“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号召情况不是很理想,并且课外活动学生基本没参加。有些学校愿意开展,但是最后由于场地、器材,还有就是老师人数不足等原因最后没开展。在这里可以提到的是,我们学校对于两操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我们学校高三学生的体育课和课间操都可以坚持到学生高考前一周,并且体育老师都是很认真的在上课和检查课间操。同时,我们每年的高一和高二都会举行一些运动项目的比赛,像高一的广播操和健美操等的比赛,高二的篮球和排球比赛,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在平时,学生为了比赛都会自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但是,从市内其它的学校可以看到,他们开展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同时需要引起学校领导重视的是:从访谈得知学生们并不喜欢做课间操,太枯燥,在课间操活动中,学生活动效果不理想,他们更需要的是课外活动,可是,初中的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就快六点了,第一,太晚回家家长不放心,第二,每天回家有很多作业要完成,有时候作业多到要做到十一、二点,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出参加课外训练。高中的学生下午放学时间到上晚自习不到一个小时,他们也不可能参加什么课外活动。

(三)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子女体育锻炼意识

表1学生家长对子女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类 型人数百分比

积极支持、关心、督促332 21.9

比较支持、关心、督促644 42.6

不支持、不关心、不督促376 24.9

无 所 谓160 10.6

合 计 1512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习惯活动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家长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对体育另外的功能认识不够,如体育的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等等。从表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对子女的体育态度显然会对子女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虽然对子女健康非常关心,但在学业与健康的天平上往往更倾向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和学业,上面我已经提到,放学时间很晚,再加上作业又多,家长就要学生放学后迅速回家吃饭,然后完成作业。这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是消极的,相反它对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黄石市初、高中的学生每周参加的活动时间很少,基本上不可以满足“每天活动一小时”。学生每天的学习压力太大,作业量也大,他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支配,再加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浅,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行了,其它的都不需要考虑。

2.通过黄石市初、高中的学校受到占地面积和经济影响,学生人均面积和器材有欠缺,课外活动不能做到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意义存在误区,管理措施不到位,随意性强;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没有和学生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怕人讥笑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1.学校应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重视全民健身,“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政策和健身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利环境。

2.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基本条件,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足配齐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鼓励和发扬教师的创新精神,改造和发明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加大对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校情、学情创设适合本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

3.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是实施好大课间的关键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和督导工作,规范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切实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

4.加大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指导工作要求,对部分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怕人讥笑和不感兴趣的弱势群体学生,应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绝不弃之、任之,要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能、技能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

[2]陈波,陈剑锋,周学兵.常州市中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2006.12.20.

[4]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Z].2007.06.07.

[5]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2022学年校本培训汇报下一篇:工长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