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概论

2024-10-05

素质教育概论(共9篇)(共9篇)

1.素质教育概论 篇一

1教育法规的作用:教育法规具有指引、评价、教育和保障作用.2教育法规的特点: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3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在法理学上,惯称教育“法律渊源”或教育法规“形式渊源”。4形式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教育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5我国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单、判)

6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定的。

7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和办法。8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1)法定条件;2)行为准则;3)法律后果。

9教育法律规范的分类:1)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2)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3)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26教育守法的条件: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时效性;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27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社会力量的监督。

28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3教育政策权威性与实用性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29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30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指定的教育政策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指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3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共同作出的决议、决定4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们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5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31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32教育政策制定机关: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8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1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1)结社和文体活动权;2)社会实践权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3职业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4一些特殊学生群体所享有的特殊教育权利 49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定义务:1学业水平的义务2思想道德水平的义务3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4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

50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51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①以纠纷存在为基础②以受损为前提③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5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①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②行政渠道,我国规定有明确的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制度③其他渠道,主要是本组织或机构内部或者民间渠道。53凡符合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都可以通过诉讼渠道求的司法解决。

54我国规定有明确的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制度。

55《教师法》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10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为其基本三要素。1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12人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组成部分。

13法人应具备的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4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15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法律权利表现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会不作出一定行为。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相互依存,不可或缺。2)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人对义务的承担,义务人如果不承担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到权利。3)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依存关系还表现在其主体双方之间不可能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另一方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任何权利。4)法律关系之的权利和义务从其主体的数量上来看不一定是对等的,即可能不是一对一的。3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 16教育权利的分类:1家长的教育权利2国家的教育权利。国家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判)3学校的教育权利4教师的教育权利。

17《教育法》学校享有以下权利:①自主管理权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权③招收学生权④教职工的聘任和奖惩权⑤设施和经费的管理、使用权⑥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⑦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预的拒绝权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8教师的教育权利: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取报酬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19教育义务的分类:国家的教育义务、社会的教育义务、学校的教育义务、教师的教育义务、学生的教育义务等。(多)

20教师的教育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多)

21学生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22教育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①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法律的表决和通过;④法律的公布。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要由国家主席公布。并刊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公报和《人民日报》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要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令,刊登在国务院公报和《人民日报》上。24教育立法的原则:①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②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③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④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⑤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25教育执法的原则:①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②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③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④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行政机关。

3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①两者的制定主体不同;②两者的执行方式不同③两者的规范效力不同④两者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⑤两者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34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政策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知道,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35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①办学自主性;②财产独立性:学校财产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b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c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③机构公益性。

36学校权利:《教育法》第28条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使的权利作了9个方面的规定: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⑤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⑥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7学校的义务《教育法》第29条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即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作了6个方面的规定①遵守法律、法规;②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③维护受教育者、教室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④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⑤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那个并公开收费项目;⑥依法接收监督。

38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①明确与规范作用②约束与激励作用③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36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将本校工作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从政策上、过程上、结果上想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39教师的法律地位:1从教师的专业性看教师的法律地位2从《教师法》对教师身份的定位看教师的法律地位3 从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看教师的法律地位4从教室与学校的关系看教师的法律地位5从教师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看教师的法律地位。40教师的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热爱教育事业3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41教师资格禁止取得:收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取得教师资格。42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之日其,自动丧失教师资格,今后也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43教师资格的撤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44教师考核:教师考核的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45《教师法》24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46《教师法》24条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47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法

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56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就是教师申诉制度。57教师申诉范围:1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所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58教师申诉制度中的申诉参加人是指参加教师申诉和处理活动的申诉人、被申诉人和受理机关等。

59教师申诉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进行。

60学生申诉制度特征①法定性②行政性③准司法性④准独立性⑤非诉性

1学生申诉制度范围:受教育权和民事权利 61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2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教育行政机关因不作为违法的5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2《行政复议法》第八条规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这表明,对人事处理决定只能申请申诉救济而不能申请复议救济。

63教育行政复议程序基本上分为申请(申请人应以书面形式在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复议机关应在复议期限内即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和执行几个步骤

64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①主管恒定②诉讼专属③被告举证④不得调解

65教育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①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②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教育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或执照,教育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③申请教育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教育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④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⑤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66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①起诉和受理②审理和判决③执行

67教育行政赔偿: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68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构成。

2.素质教育概论 篇二

关键词:概论,实践教学,教师素质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其角色定位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主导的作用。因为“概论”课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以“概论”课内容为依托,通过学生对实际社会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1]。离开了教师的指导,“概论”课实践教学就不可能有效实施,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以教师素质为依托。教师素质高低是影响“概论”课实践教学是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各高校“概论” 课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实践教学能力,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出来,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实践正确的指导,最终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的没达到,学生也对“概论”课实践教学兴趣不大,评价不高。因此,提高“概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概论”课实践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在今天多元化的价值观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以此为根据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是实施好实践教学的前提。江泽民曾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他的政治立场、方向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出来,并对他人产生影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2]“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使其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和锻炼能力。“概论”课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领头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关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的认可,会影响学生信仰,内化主流价值观,是实践教学不偏离主流思想,不脱离“概论”课思想性和政治性的一个保障。因此,教师首先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教育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观并以此观分析问题。虽然各高校 “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各具特色,但在实践内容上都紧扣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这必然要求“概论”课教师具备了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辨别力,才能在当今利益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辨政治问题,正确分析各种时政热点,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实践内容上作出更优选择。同时,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知识素质

“概论”课教师的知识素质是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需要师者自身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概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实践内容涉及广泛,这要求教师只有掌握了精深广博的知识, 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指导学生完成实践。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概论”课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首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此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核心。在实践教学中,“概论”课教师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找到答案,对国内外社会问题的症结与解决措施自己能提出较高水平的见解。其次,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系统掌握,吃透“概论”课教材。实践教学是“概论”课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它的实施还应以“概论”课教材为依据。可“概论”课教材内容抽象,来源于党的文件、领导人的著作、 讲话,同时教材并没有明确指明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概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须首先对“概论”教材吃透,理清重难点,实践教学以此作为依据开展。例如,南开大学的实践教学是在提炼出教学重点问题,最终以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 “概论”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这两大重要理论问题成为他们开展实践教学的两个平台。在这两大主题下,请学生“讲一个故事,搞一项调查,画一个图表,提一项举措”,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3],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统筹整个教材体系,归纳不出重点难点,就会使得实践教学没有主题,变成泛泛而谈或者脱离“概论”课这门课程的性质。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实践教学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也会缺乏说服力。因此,“概论”课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开展实践。

(二)广博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

“概论”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不仅是从各学科之间互相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角度要求教师结构系统化,另外由于“概论”课实践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也要求教师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掌握,这样才能解答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例如,“概论”课实践很多高校都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作调查,但很多学生对社会调查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应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是什么,调查什么,怎样做,有哪些调查方法,如何收集资料和进行问卷、访谈调查,调查后的资料如何整理以及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在此之前就应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社会调查的相关知识,而且对于学生调查的内容教师也应该有充分的了解,正如俗语所说:“学高方可为师,知十乃能教一。”没有广博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就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不能在宽广的层面指导学生实践。另外,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更追求个性、独立性,由此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根据学生差异,心理特点科学安排实践教学。

三、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概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这由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所决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一般教学中的表达、管理以及科研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更多的能力。

(一)实践能力

传统“概论”课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不少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能力,无法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一种最直接的考验,因此,“概论”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多地扩大社会接触面,投入社会实践中, 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知识,加深自己对社会实践情况的了解。熟悉社会职业实践,了解企业、政府等单位的工作过程,才能从普遍联系的角度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教学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实践教学主题[5]。

(二)规划设计能力

“概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的、现有资源、学生状况规划设计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要规划设计好整个实践过程由几部分和几个环节构成,每一部分细化该怎么做,每个环节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有详细的规划,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一个详细又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是实践教学能够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重要保证和依据。例如,北海学院在实施的实践方案中,明确实践内容分理论名篇选读和社会调查两部分,名篇选读部分明确选读范围及要求,社会调查部分向学生提供紧扣教材内容的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学生调查的主题并明确调查要求。整个实践分为5个环节:确定参与内容———教师分专题指导———开始实施 ——专题范围内部交流———教学班交流。所以,规划设计能力素质是“概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组织与指导能力

实践方案转为有效的实际行动,学生须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由于在高校中“概论”课教学普遍都是大班教学,参与人数很多。因此,“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是在群体层面上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等组织结构形式开展活动。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实践目标是否达成,组织行为能否成为实践目标实现的手段, 关键在于教师这个组织者能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所在组织产生认同感,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兴趣。与此同时“概论”课实践教学并不是教师组织学生随意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了防止实践活动纯粹娱乐化,杜绝目标偏离,在实践教学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就教师个人而言,自身也须具备指导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基于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经历还不深的事实,教师在实践准备和实施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方法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从正确的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和点评学生实践,引导他们不偏离实践主题和自主教育,在最后的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要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独立探究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

江泽民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管是“概论”课还是其他学科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更是如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上正是由于教师创新能力的欠缺,使得实践教学低水平雷同现象频繁出现,缺乏特色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具备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式和新思路。教师要根据实践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开发出既与教学内容相关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资源与方式。例如,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不应要求学生拘于统一格式,可根据学生专业及特长,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展现,文字阐释、做图表、绘漫画、制视频等方式都可运用。这样既使得实践多样性,又可增加实践的感染力。

(五)沟通与合作能力

“概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单靠一个教师很难统筹和完成整个实践教学工作,须教师之间沟通与合作。第一,担任“概论”课教学的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合作,在实践方案设计之前,教师对于实践主题范围的确立、实践活动的安排、实践过程可以出现的问题、实践经验的交流等方面都应相互探讨、沟通、合作。 一个教师的知识、能力、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概论”课实践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让一个教师对每方面都掌握和精通,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教师要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北海学院“概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板块上,在向学生公布实践内容前,教师们共同探讨,根据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立了民生、大学生就业、环境污染、基层民主四大主题,然后分工合作,一个教师专攻一个主题,负责资料收集,围绕主题进行问题的细化等工作,要熟悉掌握所负责的主题相关的内容,能够解读有关主题的问题。接着,教师把整理好的所负责主题的资料与其他教师交流共享。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实践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第二,教师还应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农村等机构的人员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6]。第三,不仅教师之间须沟通与合作,而且教师还须引导学生加强团队合作。学生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会历练,人际关系处理经验不足,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客观环境造成了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实践活动则须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兴趣和实践活动的需要组成团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四、人格魅力素质

人格魅力是人内在修养的彰显,它体现在个人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上。教师高尚的人格是提升自身威信和吸引力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各方面积极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无声息地增强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度,因此,人格魅力素质也是“概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3.素质教育概论 篇三

1.通过传授人文知识来型塑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知识是型塑人文素养的原料,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内化的结果。人文知识的缺乏就必然导致人文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文知识的来源主要分两种渠道:一是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二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所补充的人文知识。其实,“概论”课教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只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概论”课的重点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家统一、外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多个方面来讲述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增强学生对国家、政党的情感。另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一些人文知识。例如,补充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生平事迹,特别是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邓小平的个人素养可以用“上善若水”来描述,他爱国、爱民、爱家,无私无畏。学生不仅需要学习邓小平的思想,更要学习他伟大的革命风格。邓小平坚强的意志品格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身处逆境从不消沉,而是自信乐观;邓小平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

2.改革教学方法:从填鸭式灌输到体验式教学

人文知识只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原料而已,而教学方法则是如何有效地把人文知识转换为人文素养。可见,教学方法是生产人文素养的工具。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人文素养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是一种必须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才能形成的品格,并且亲身体验对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我们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1]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机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具体的活动,并在参与中有所体验和感悟,最后把这些体验和感悟不断地积累,并逐步升华和系统化。“概论”课体验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一是教学案例的讨论;二是观看视频;三是社会实践;四是参加专题报告会;五是读书报告会;六是演讲、辩论。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的灵活适当地运用上述六种方式进行教学,切忌生搬硬套。

3.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着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前者更加强调一种意境和艺术,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例如必须吃透教材,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材料,并具备高超的讲授技巧。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影响很大。尤其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强调体验和传授,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因为如果教师缺少人文素质,那么教师就无法深刻地挖掘和体验到所用教学材料的人文韵味,没有深刻体验到人文韵味当然也就无法向学生传授了。总之,人文素质低下的教师是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4.学前教育概论 篇四

2福禄贝尔于1837

3湖北武昌190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湖北武昌蒙养院(今湖北第二保育院)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4国外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幼儿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幼儿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著作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幼儿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普通教育学已从哲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分化出来,但幼儿教育仍未从教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幼儿教育理论仍散见于各种教育学的著作中;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正规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建立并逐步发展,幼儿教育理论也从教育学中正式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将游戏列入课程之中的教育家。6蒙台梭利的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她认为幼儿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生物的目的,即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二是社会的目的,即个体适应并利用环境。

7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8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有: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国家制度,国家制度决定幼儿教育的领导权、性质,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及管理体制,也对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及规模有一定的影响;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为幼儿提供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妇女,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9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幼儿是自然人,幼儿是社会人,幼儿是完整的个体,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10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它们所起的作用: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基本过程,也决定了幼儿的某些个别差异;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幼儿教育,有专职教师,有明确的目标,是一种最系统最简捷的影响幼儿的方式;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它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心理基础。幼儿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教育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11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依据?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制约着幼儿教育的难易程度;②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幼儿教育要求递进的坡度;③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教育的阶段性;④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使幼儿教育具有多样性。

12儿童观(名词解释)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教育观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师观的重要因素。

13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法律文书。

14《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4日颁布。

15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①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教育机构是公共正规的教育组织,其中心任务是教育教导儿童,幼儿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②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③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④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⑤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

16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务,还要承担保育任务,不仅要负责幼儿的学习还要负责幼儿的生活;细致性,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穿和玩,还要关心孩子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

环节;自主性,幼儿教师可以自定教养目标,自选内容,自己组织安排各种活动;创造性;示范性和感染性,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0~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好模仿,易受教师的感染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的示范性和感染性;整体性,幼儿教师工作的任务是个整体,即保教合一,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也是一个整体。

17幼儿教师的职业品质:①思想品德素质,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②基本文化素质,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③教育技能素质,观察与评估能力、组织能力、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与幼儿交往的能力、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④个性心理素质,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的个性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应理智、刚毅、进取、灵敏、乐观、热情、勤勉、自尊、自主,并具有广泛的兴趣;⑤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应体貌端正、身体灵活、精力旺盛且没有任何传染性疾病。18缄默知识最早由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于1958首次明确提出。

19我国幼儿教育的任务是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0幼儿保教目标的社会基础而会受到国家政治的影响;受社会经济的影响;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还受到社会人口、地理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22幼儿、社会和学科是制定幼儿保教目标的三个主要因素。幼儿保教目标具有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和学科本位论三种价值取向。

23建立幼儿保教目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全面性素质,幼儿保教目标应涵盖幼儿身心各方面,保证幼儿身心的整体和和谐发展,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还要照顾全体的幼儿,保教目标应适应大多数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体现幼儿的年龄特征;引导性原则,幼儿保教目标在时间上的递进性和水平上的高难度性,它应成为真正的向导,引导幼儿保教人员的工作;发展性原则,幼儿保教目标应面向未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幼儿成为积极的探索者;针对性原则,幼儿教师要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保教目标的前提下,尊重每个幼儿的素质基础和潜能,分别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使国家的保教目标能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使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得到最佳的发展;关联性原则,在幼儿保教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横向联系,即体智德美四育要相互渗透,也要注意纵向联系,即要注意下位目标同上位目标的衔接。

24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三浴:空气浴、阳光浴、水浴。

25幼儿保教目标既要适应社会需要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要为未来的社会和幼儿的将来做准备;统一与多样的矛盾,地域差异,幼儿保教目标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还是各地、各园自定;全面与重点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26幼儿教育过程(名词解释)是指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教育影响,引导幼儿向预定教育目标转化的过程。

27幼儿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幼儿教师代表社会需要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幼儿教育过程(三因素)是幼儿教师、幼儿和幼儿教育影响三者互动的过程。

28幼儿智育(名词解释)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认识活动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教育。29幼儿美育(名词解释)即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的教育。

30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一,向幼儿展示丰富的、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内容;第二,让幼儿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快乐,积极的体验往往源于成就感的实现;第三,让幼儿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兴趣既可以由直接的积极地情绪体验产生,也可以由间接地学习目的引起;第四,教师的评价是幼儿学习兴趣养成的调节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活动的褒贬态度,直接制约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养成。

31幼儿智育过程应遵循的原则性原则,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因而幼儿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为孩子提供直观形象;活动性原则,幼儿主要通过对物体的操作感知活动而获得科学知识,“做中学”是幼儿学习的特点,因此在智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注意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材料,给予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和思考;积极性原则,在智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注意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年龄的幼儿其智力和知识有明显的差别,应了解、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性原则,幼儿智育应着眼于扩大幼儿的眼界,完善幼儿的知识结构,发展幼儿的智力,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幼儿的心智真正得到提高。

32幼儿德育(名词解释)是幼儿教师按幼儿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幼儿形成一定的品德和个性的教育。幼儿体育是指幼儿教师养护幼儿,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动作和增强体质的教育,以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主。

3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幼儿以无意否认心理活动为主,心理活动易受环境影响,决定了幼儿要在活动中学习,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环境育人的原则,幼儿对环境的好奇心和依赖性较大,幼儿教师要注意创设和利用环境教育孩子,剔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即将幼儿教育各因素、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共同作用于幼儿;引导发展的原则,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根据每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和引导每一位幼儿的进步,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实现最佳发展;全面和谐教育的原则,即要在保证每一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34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一是易使孩子养成不专心上课的不良习惯;二是教孩子学会了死记硬背,而不善于思考;三是孩子在读写算方面易形成一些错误或不规范的做法,并且养成习惯。

35我国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区资源,如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利用社区里的景物和设施教育孩子、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教育幼儿;二是走出去,即幼儿园与社区携手,共同为社区提供便民教育与服务,如建立儿童活动机构、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与社区联手开展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5.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篇五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李宇星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充分调动各个要素协调运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通过受教育者自身接受过程把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转化或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包括教育的过程主体施教过程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两个过程。

2.改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答: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即环境与人)的关系来看,人们完全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改造一定社会范围内的环境因素,使环境因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符合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可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的改变往往要靠国家或社会的宏观调控,而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则可以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去设计、改造与建设。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亦称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并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其它一切矛盾。正是由于这个基本矛盾存在,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必要且必须的。

4.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

答: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一种标识主客体关系的一般范畴,即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于政治统治集团的政治需要、对于社会组织实现发展目标的需要、对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的满足。它体现的是人或人的集团在实践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属性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

5.参与教育法

答:参与教育法,就是教育者直接加入到受教育者中间,或者把教育者组织到教育活动中去,通过亲身体会,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

答:(1)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不够

(2)唯经济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消极影响

(3)价值评价失去正确导向,挫伤接受主体的价值追求

(4)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的问题影响价值实现

(5)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个环节的衔接不紧密、不协调,没有形成合力

2.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对确定性。

答:广义地说,整个世界都是人们生活的环境。但是,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接触整个世界的所有领域。他真正接触的环境总是具体的、特殊的。所以,对一个人来说,环境又是相对确定的无法选择的。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人而言,他总有属于自己的相对确定的环境,这一环境同他人所处的环境相比总是具体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只有立足于教育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才能客观地分析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了解人和有效地教育人。

3.简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答:首先,主体和客体是作为一对矛盾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客体就无所谓主体,反之亦然。其次,主客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属性,起着不同的作用。再次,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地位是可以转化的。就个体来说没有绝对的主体和客体之别。

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亦称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并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其它一切矛盾。正是由于这个基本矛盾存在,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必要且必须的。

三、论述题(共30分)

1.试论述当前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教育、学习和

研究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2)中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3)经常性的方针、政策教育。经常性的方针政策教育主要指形势政策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生的变革和所产生的新问题,团结一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而奋斗。

(三)思想道德教育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观点。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

和调节公共场合人们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共同需要,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

(四)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6.教育行政概论小抄 篇六

1、教育行政具有领导、服务、监督功能。

2、我国最早建立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是隋朝;元代在承袭宋朝的教育行政体制外,还开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3、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有

4、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

5、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6、课程行政是指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7、从规划所涉及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有:综合性教育规划 专题性教育规划。

8、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主要有教育预算制度教育决算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

9、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是:确定评价方案,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撰写评价报告和反馈。

10、教育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原则有:(1)按责定岗,因事择人。(2)选贤任能,德才兼重;(3)注重实绩,论功行赏;(4)动态平衡,合理流动。

11、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12、教育行政的目的: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13、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

14、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

15、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基金、各种社会力量和学生家庭及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16、单轨制:是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下衔接,自下而上构成连接阶梯的统一的直线型学制;

17、双轨制: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督导是:指政府或其教育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的教育专家,对下级政府或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反馈的教育行政管理活动。

教育督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健全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需要。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担任某种特定的职务,涉及到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率属于同一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检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有: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教学计划是编制和审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主要依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督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

(1)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2)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

(3)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课程行政的内容:

(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建议等,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3)教科书教科书概述 教科书,又称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力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种合作和平行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权力范围内的事务无权干涉,地方自主决定自身权限范围内的事务。教育事业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举办和管理。只在必要范围内才由国家干预,中央政府处于援助、指导地位。

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1)精简。精简的内容包括:精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精简行政机构领导者的职数和工作人员的数量;

精简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

(2)统一。统一是指建立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行政机构体系。有三个要求: 统一指挥;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责与权相统一。

(3)效能。效能既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1)精简。精简的内容包括:精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精简行政机构领导者的职数和工作人员的数量;精简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

(2)统一。统一是指建立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行政机构体系。有三个要求: 统一指挥;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责与权相统一。

(3)效能。效能既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

(1)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2)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

(3)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制定教育规划的程序包括:

确定规划组织形式;建立规划工作程序;建立教育规划资料库;确定规划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拟订规划草案;评估论证;决策实施。

教育行政体制是: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及有关教育行政制度。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首先,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萎缩的现象:第一,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盘活企业,盘活市场,增加就业机会;第二,用人单位改变用人观念,保证单位人才的合理结构;第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注意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第四,国家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其次,对于普通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注意根据具体条件按四种模式进行规划.一部分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大部分要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兼有;少部分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少量成为特色学校。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第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第二,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要结合起来;第三,提高中间与扩展两头结合,把成人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成人研究生教育将成为发展的热点。

结合实际谈谈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具体改革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教学计划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三个面向”的论述为指导方针,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这个总目标,将对现行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和改革,具体改革方向是:

(1)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其结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通盘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 主。初中阶段,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或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和或以分科与综合组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上。

(3)扩大选修课程。各地在保证国家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必修课门类及课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个性、兴趣及特长和当地社会的需要,设置丰富多采的选修课程。

(4)加强劳动技术课程。中等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通用技术的学习,培养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城市中学也要开设合适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高中阶段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应适当设置技术教育课程。

我国教育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

(1)推行教育法规实施。推行教育法规的实施,主要是依照有关教育法规作出决定,采取措施,直接规范公民个体、学校、教师、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对有关教育权利的享受和有关教育义务的履行。

(2)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公民个体、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是否正当行使教育权利和履行教育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除了从正面采取推行教育法规的行政措施,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还包括对公民个体、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遵守教育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防止违反教育法法规的行为发生,或者做到及时纠正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

(3)进行教育行政司法,进行教育行政司法,主要是指通过行政途径,处理教育法律纠纷,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采取一定的制裁措施。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教育行政处罚的,必须按照《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所明确的范围、手段和程序进行。这是就教育内部而言的,如果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超出该“实施办法”的处罚范围,则应适用国家其他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试分析不同的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的优缺点。

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服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指导的教育行政体制。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是:

(1)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教育行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集中在中央;(2)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由国家于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接受国家权力的指导和监督,地方的自主权相对较小。

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的优点在于:它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教育方针,统一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中央调节各地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 扶持帮助;有利于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有利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实施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国家教育政策、法令的执行,在全国范围提高教育行政效率。

这种体制的不足在于:容易造成不顾地方特点,强求全国一致,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地方缺少自主权,容易导致地方教育行政缺少灵活性,教育行政效率低下。对此,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扩大地方教育行政的权限。

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力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主要特点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表现为一种平行或合作关系,中央对地方权力范围的事务无权干涉,教育事业是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举办和管理的,只在必要范围内才由国家干预,中央主要通过宏观的法律、财政等杠杆对教育进行干预。

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各地固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的发展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及时处理或决断有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行政效率。

这种体制的不足在于:教育行政权力分散,不易统一政令、统—标准、统筹兼顾;各地条件不同,对教育事业认识不同,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不利于组织地方教育协作。对此,实行分权制的国家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7.素质教育概论 篇七

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在互动、协作过程中产生的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商务的形式及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电子商务促进了买卖双方直接发生交易, 减少中间环节, 缩短交易时间, 降低经营成本, 减少资源浪费, 扩大经营范围, 营造了面向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 其包含了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的内涵。广义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工具开展的一系列电子商业活动;狭义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1]。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商家与消费者带来诸多利润与便利, 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如何提高和全面塑造高技能、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成为各大中专院校的重要课题。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开始陆续要求在各地区、各层次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中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2]。在学习《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同学都说不知道电子商务课学了什么。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的电子商务运作流程, 并通过企业座谈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感性认识, 但真正让学生亲身融入电子商务创业操作模式的甚少。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 深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因为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 而且通过亲自开设网站等实践操作可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智慧与能力。同时, 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充分, 让学生以电子商务消费者的身份, 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来, 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加深印象,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创业教育流程

课堂上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学, 教师要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坚决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可鼓励并指导学生网上开店, 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与网店经营的注意点, 有了个人网站, 不但可以迅速学习应用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知识, 独立地面向全球, 并且享受其会员网站消费及购物之利润回馈, 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去体会电子商务创业模式。

1.1 网上注册

点击“淘宝”首页上的“注册”超链接字样, 填写页面上要求的相关信息, 可通过邮箱或者手机等方式验证激活。淘宝必须绑定支付宝, 在淘宝上随意购买一样物品, 便会提示绑定支付宝, 按提示输入已经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户, 绑定成功。现在不仅可以在网上购物, 还能在淘宝通过店考试, 免费开店。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注册环节的注意点, 如:密码的重要性, 可采用字母、数字、符号等组合的形式, 设置不同的登录密码与支付密码;电子商铺店名的重要性:一个淘宝用户只能申请一个店铺, 而且地址不能改变, 但是幸运的是店铺名称是可以更改的, 如果想重新申请店铺, 需要再申请一个账户, 针对店铺经营商品的特点, 选择让人容易记忆、并更好宣传自己店铺的名字;通讯的重要性:店铺动态信息中显示的联系方式, 如手机号、QQ号、旺旺号、微信等, 应保证24小时的可联络性。

1.2 支付宝认证

支付宝是一个通过身份识别、银行账户识别, 以保证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服务对象。虽然电子交易也可通过“网上银行”等方式直接进行款项的流动, 但最好还是采用支付宝的形式, 这样对买卖双方都是有益的。支付宝的认证的必须通过实名认证, 店主需要上传自己有效身份证的扫描件, 并进行银行账户的绑定。支付宝实名认证的同时核实会员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通过支付宝实名认证后, 相当于拥有了一张互联网身份证, 可以在淘宝网等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开店, 出售商品, 增加支付宝账户拥有者的信用度。该环节的注意点是:淘宝会员必须年满18岁, 若年龄不达要求, 也可选择QQ空间等其他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的运营。

1.3 商品的发布

成功开设淘宝商铺后, 点击我要卖, 发布商品, 选择你要卖的商品的种类, 确定后会出来宝贝的详细信息, 填好后就可以了, 里面有上传本地图片, 一目了然的, 然后发布。店主必须发布至少10个商品信息, 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 应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进货渠道的合理选择。优秀的生产商是提供商品信息与图片的,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商品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通常情况下, 商品图片是由生产商安排专业人士拍摄的, 学生不必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与美化, 但可根据个人喜好, 对图片大小、亮度进行适当修改, 也可添加一些边框以吸引买家。同时, 学生应该学会制作图片上的水印, 以防盗用。

(2) 商品价格可设定为“一口价”或者“拍卖”。实际操作上, 教师可指导学生尽量选择“一口价”, 避免拍卖导致时间与精力的过多消耗。

(3) 网上开店形式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电子商务”的内涵, 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代销”模式, 对商品数量可进行虚拟化设置, 并可通过包邮、赠送小礼品的方式提高店铺的成交量以及信誉度。

1.4 旺旺工具的使用

旺旺是网上营业员, 保证网上电子交易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可在旺旺签名中注明在线时间;可搜索好友群, 挖掘潜在顾客, 多渠道地宣传本店;建立老顾客群, 进行商友分组管理, 及时更新新老顾客信息, 店铺活动第一时间在老顾客群中发布;旺旺超强功能, 各项设置自由灵活, 买卖双方查找方便快捷, 提高了成交效率, 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 卖方与买方交流过程中, 可采用旺旺自带的一些可爱表情库, 使交易语言动起来, 这样不仅能增进买卖双方的交流, 而且也能给对方带来一份好心情。

1.5 交易的管理

网上交易的管理包括多个方面, 如:进销存管理、评价管理等。其中, 针对进销存管理中涉及到的账目管理, 学生应加以重视。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手工与电子双方面进行账目的管理, 要学会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而评价管理是提高店铺信誉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根据客户的评价作出及时的调整, 珍惜每一笔电子交易过程中客户给出的评价, 回复应诚恳。

2 总结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可通过网店的形式开展。学生通过这一创业实践环节, 也会加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解决“什么是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干什么”“电子商务要用哪些工具和如何做电子商务”的问题。不少学校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实践只是停留在模拟软件的操作, 而这样实际的操作流程才真正能满足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而且在网上开店的过程中, 让学生边学习, 边实践, 通过实际网上商店的开设、经营、管理全过程, 综合运用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不仅需要通过互联网用到图片处理、办公自动化、网银功能等软件, 而且还要掌握电子营销方面的管理理念, 深刻理解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和交易流程, 而这些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可见, 通过网站的创业实践教学, 可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诸多知识点融汇在一起, 加深了学生对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解, 也帮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武晶晶.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2) :56-58.

[2]陈媛媛.创业教育导向下电子商务专业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1) :205-208.

[3]王静萍.网络创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 2011 (5) :122-123.

8.素质教育概论 篇八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辩证法课程自1978年在理工农医科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以来以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别具一格的理论特色和深刻的理性启示作用,受到硕士生的普遍肯定,成为最受欢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自然辩证法教学,不仅提高了硕士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在其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许多硕士生反映,自然辩证法课增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然而,谨在我学习《自然辨证法》的期间,不时地有人对自然辩证法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持怀疑态度。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对十九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各种成就和各科基础理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概括与总结。

首先,自然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的表现形态是千差万别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在自然界中,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都是客观存在着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的无限的整体;自然界是处于永恒运动着的变化过程之中。整个自然界表现为物质发展的普遍联系和物质发展的历史过程。正是由于物质的运动、发展、变化,才使它的表现形态、结构和属性千差万别,构成琳琅满目的各种现象;自然界中整个运动是统一的,有规律的;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①其基本形式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它们相互交错又相互转化。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辩证地进行的,因此,我们认识自然界也就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

其次,在物理学方面,恩格斯说明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真实含义,并把它叫做自然界的绝对规律,从而作出深刻的论断:物质和运动不仅在量方面是不灭的,而且在质方面也是不灭的。在生物学方面,恩格斯对于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创立的进化论学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同时也批判了达尔文把英国神甫马尔萨斯的荒谬理论搬到生物学中来的错误,指出了达尔文忽视关于机体变异性原因的缺点。

最后,恩格斯还研究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过渡问题,在关于人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生的学说中,深刻地说明了劳动工具的发明和制造在形成人的体形和形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头等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从研究自然科学到研究社会科学特别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渡。

二、《自然辩证法》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自然辩证法课程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自然辩证法依据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阐明了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进深刻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战胜和取代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必然性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性及其对科学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一般指导作用。因此,自然观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深刻揭示了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揭示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②。因此,科技观的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的理解,有助于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党和国家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此外,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教学还具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所处学科位置,决定了它在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方式上不同于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学科,又是哲学、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相互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科学和哲学认识层次上,它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作者认为,自然辩证法课程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方式是理性启示、间接迂回或潜移默化。因为,对于当代喜欢思考、善于思考的硕士生来说,其思想问题大多是带普遍性、根本性和深层性的。因而,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从理论上着手,充分发挥理论的启示力量。

三、《自然辩证法》课程对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受到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肯定,其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析如下:

(一)帮助广大研究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意识、科技道德,处理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自然辩证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现实最直接的体现。不少同学把这一部分的学习同自己晰学专业所担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任务及自己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因而收到一定的实效。科技观的这些实效,说明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才三哮内容之中,这正是这门课的优势和乐于被接收的所在。

(二)提高研究生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把所学到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技术方法应用于自己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去,使他们具有现代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勇于创新开拓,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好更多的贡献,是自然辩证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实际的体现。有个研究生在学完科技方法论后,把所学的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病毒的科研过程中,一个制止病毒的防毒卡的设计构思由此产生。

(三)可以使理工科研究生更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攀登新的高峰。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任何一个自然科学家总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工作的,问题在于他受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支配,而任何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取得,实际上都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果。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留学英国时就学习了《自然辩证法》,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年青的高能物理研究生曹南薇初出茅庐,也深深地领会到恩格斯阐明的真理——“只有辩证法能够帮助自然科学战胜理论的困难”。

四、结语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重要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我们要努力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运用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原理,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建军.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形态[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09).

[2] 孟庆伟. 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体系的构想[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1).

[3] 寇世琪.关于加强自然辩证法课程思想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08).

[4] 寇世琪.试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學改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02).

注释: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61年人民出版社.46页.

9.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 篇九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填空题)

1、我国的小学教育殷商时代可能已经产生,西周时“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所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2、世界上最早的小学是产生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宫廷学校,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

3、近代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德国。

4、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初等学校建设的特性、原理、原则、学制、组织及方法等。

5、我国自办的近代小学开端与1878年(清光绪四年),其标志是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其课程有算术、礼仪、游戏、技艺等,教学法以俗话译文言。公立小学正式成立于1897年,是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

6、我国近代小学教育章程的开端是在1902年,标志性文件是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它们又被成为“壬寅学制”。

7、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继续教育构成连续的普通教育学校体系。

8、1986年7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教育政策四大法规:

1、《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尊重儿童四大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我国青少年主要的合法权益有:优先生存权、全面收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

4、《小学管理规程》是规范小学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行政规章,对小学入学以及学籍、教育教学、人事、行政、校舍、设备经费、卫生保健安全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简答题)

1、论述小学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

答:

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制约小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

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时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四、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教育内容的制约。

2、论述小学教育内容的特点

答:

一、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二、全面性:

1、教育内容受教育目的制约,为教育目的服务。它直接反映着不同时代,国家,阶层,层次和类别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小学教育是保障儿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综合化。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试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析我国小学教育内容更新的趋势。

一、关注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二、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视学习者内在动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五、关注道德教育。

4、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基本主张。

答: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与弊端(1、学生的自主性被压抑;

2、学生素质不全面,人格被割裂;

3、教师虚假教学)。

1、建构性,学生应是知识的积极的自主探索者与知识的建构者。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

2、社会性,教学应通过师生间交往互动、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

3、情境性,呼吁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关心与重建学生的生活,教学设计应追求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4、问答题

第七章、小学教学

1、试述小学教学的基本特性

答:

一、教育目标与社会的要求一致

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四、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五、注重因材施教

六、广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

2,、试分析现实生活中种种违背小学教学基本特征的现象

3,试述新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行为。基本过程: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亦称发现学习,与之

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第八章、小学德育

一、联系实际分析新时期小学的思想特点。

答:

1、知识面宽,视野开阔。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吸收快一拍即合。

2、自立、竞争、民主、开放等现代意识显著增强。

3、价值观务实、功利、多元。

4、个性张扬与自我意识增强。敢想敢说敢干、自尊心强.5、社会化进程失控,发育提前,新新学生、心理问题增多。

二、试述新时期的主要德育内容。

答:

1、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

2、集体主义教育:团队精神

3、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道德教育:社会公德、环境道德......5、传统美德教育:谦让、保守、亲和......6、感恩教育:爱心、善心、同情心

7、文化环境教育:学生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

三、试分析做名文化敏感型教师的时代价值。

答:附:“文化敏感型教师”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格瑞.德森-比林斯教授提出来的。是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在近几年的新成果,认为教育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是每个孩子都应获得的权利。

这类教师,一是尽最大努力确保所有学生学业成功;二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帮助学生质疑与检测这个世界;三是帮助学生发展改变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第九章、小学教育活动

一、小学校本研修的方式有哪些?

答:

1、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研修。

2、基于专题(科研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

3、基于专家支持的校本研修。

4、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研修。

5、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

6、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的校本研修

7、基于同伴互助的校本研修。

8、基于读书的校本研修

二、请你结合学习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1、明确选题背景(需求评估)。

2、确立课程目标。

3、设计课程内容。

4、课程实施。

5、课程评价。

校本研修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承担教育教学的在职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研修。

2、自主性原则。学校和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个性差异,设计、安排和选择研修内容、形式和时间,做到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积极反思。

3、合作性原则。要坚持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校际交流、区域协作。强调学校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积极对话与交流。

三、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1、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解决在中小学的常态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实质上,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3、教师在研究中收获体验,在研究中成长。

四、试述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策略。

1、在实际问题中提炼课题

2、用行动研究法做课题

3、教师群体即研究共同体

五、试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范围。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六、试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

1、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2、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

3、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七、在组织班队活动在选择内容时应注意什么?

1、坚持教育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原则。

2、坚持全面性原则。

3、坚持全体性原则。

4、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5、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八、试述班集体建设基本步骤。

1、摸清班情。

2、提出目标。

3、开展活动。

4、形成性评价

九、试述小学校园文化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特色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第十章、小学教育管理

一、什么是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领导体制。

二、小学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小学管理的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的管理

2、教师工作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课程开发管理

5、教科研的管理

6、学生管理

7、体育工作管理

8、小学卫生(心理)工作

9、美育工作管理

10、课外活动的管理

11、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管理

12、小学总务工作管理

(二)小学管理的方法

1、行政方法。

2、经济方法。

3、法律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三、收集整理某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方法。

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其中应强调班主任的家访活动。

2、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

3、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上一篇:杨氏父子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下一篇:银行借款合同中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