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2024-11-14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共10篇)

1.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篇一

金融危机这头猛虎来势凶猛,可惜武松无法灵魂附体,在这样的情境中,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呢,我们从一个小故事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曾经有五个小孩子在山里玩,突然听到不远处林子里有咆哮声,一个小孩吓坏了,大喊:“老虎来了,老虎来了,大家快跑”,然后拔腿就跑……另外一个稍大的孩子却蹲下来系鞋带,跑在前面的孩子转身喊道:“快跑啊,老虎来了”,这个男孩去笑嘻嘻答道:“我把鞋带系好再跑,这样比你跑的快就行了”。第三个孩子迟疑了一下,看看那片林子,选择朝附近的山崖跑,他知道有一棵大树,爬上去就安全了。第四个孩子看到这样换乱的情景,吓的瘫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第五个孩子,看看伙伴们慌乱的样子,却不紧张,心想这是难得的机会,现在老虎难得见到,抓不到老虎,还可以看看老虎的真面目呢,他扶起瘫坐在地上的孩子,安慰道:“怕什么,;老虎来了,大不了我过去让他吃了好了,他不会吃掉你的,走和我一起去打老虎去”。坐在地上的孩子破涕为笑,两人捡起地上的石头和粗树枝条,朝那边老虎出没的林子走去,当然那个最胆大的孩子,不忘记在地上抓了一把黄土,准备来个迷眼大法,让老虎变成睁眼瞎。

五个孩子命运如何?结局如何?你希望看到哪一种呢?如果你是其中五个孩子的一位,你会是哪一位呢?人生境遇在此刻改变……

为什么五个孩子遇到同样的危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呢?金融危机下,所有企业面临同样的选择,是坐以待毙,还是撤退关门,或是坚持着晚点关门,或者找到安全的避风港,或者主动整合资源,去危险的地方创造新的商机呢?

老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的老虎

今年许多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下滑至少3成,尤其是以外贸为主的服装业和制鞋业,众多OEM制鞋企业停业关门。巨大的库存积压导致现金流枯竭,企业因为受到大势的影响自身自灭,关键是在危机面前退缩了,老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的老虎,能够战胜心中这只老虎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的是智慧。

危机下完成蜕变和突破

每次危机其实帮助企业迈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拐点,例如多年前温州皮鞋就是劣质低端皮鞋的代名词,而今天奥康、红蜻蜓、康奈的蓬勃发展正是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给温州鞋业树立了一面旗帜,前一把火,烧温州人假货,12年后火一把,温州人烧假货,

温州皮鞋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消费者足下的首选。实际上,在中国鞋业的市场远未饱和,一个经济发展欠佳的省份,一个二线品牌的皮鞋,销量也能过亿,饱和的是我们众多鞋企经营者的观念和思想。

1、你找到自己的根据地和金矿石场了吗?

对许多渠道和品牌都处在相对弱势的鞋企而言,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市场特征,以及未被满足的需求,对应的渠道、深度的推进是关键所在,实际上,中国由于地域辽阔,城乡之间差距巨大,存在许多金矿石场,例如江浙的梅雨天气,使皮鞋容易受潮和进水,很多人到了雨天都要穿着雨鞋和鞋套出门,针对这样一个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购买力强大的市场,现在的鞋企没有提供应对的解决方案和区域个性化订制产品。

2、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了吗?

事实上,很多鞋企的产品质量很过硬,款式也不错,但是市场就是不接受,核心的问题在于,还是把鞋子当做鞋子的来销售,鞋子作为人体的贴身的配饰和行动工具,远远不是物理属性那么简单,凡是用在人身体的上的物件,都会被赋予人的情感和文化,精神属性价值的挖掘极其重要,例如奥康皮鞋“梦想是走出来的”这个品牌口号,往往在消费者穿奥康皮鞋的过程中体验到,我们都在路上,走在奔向实现梦想的大路上,这双鞋就不仅仅是一双行走的皮鞋,而是实现人生新高度的战靴,从而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很多鞋企品牌缺少鲜明差异化的定位,甚至没有定位,没有定位实际上也是一种定位,在市场和消费者严重就是一双冷冰冰可有可无的皮革制品,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激情和憧憬,即便放在地摊上销售也会成为滞销品。

3、你的发展路径在哪里?

经商只看眼前那是做买卖,看到明天那是做生意,看到未来是做格局。鞋业这样一个永续的市场里,未来的格局在哪里?未来我们众多的鞋企的未来在哪里?如何找到通往这个未来的路径在哪里?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要找到确定的共性特征,比如:绿色环保、人性化、功能化、情趣化这些将市场发展的趋势将日趋明显,如何在趋势中找到机会,如何在机会中获得新的发展,此时此刻,需要你认真思考……

欢迎交流:笔者为上海劲释咨询机构品牌顾问,juewu12@163.com,13761404124。

2.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篇二

1. 客观看待,坚守信念,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所谓危机,往往是既有危,也有机,而且危与机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只有正确对待,才能正确把握。

(1)从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来看,伴随着每一次经济危机,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往往发生重大的变革乃至重构。

危机消逝之后,有一大批企业因不能顺应时势变化而消亡,也有一大批企业因能够顺势变革创新而壮大。正如老子所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经济的动荡反而为企业的进化提供了最佳时机。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经对全球50家顶级创新公司进行的调查,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些顶级的创新企业往往会开发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消减开支,躲在角落里一动不动地“冬眠”。《商业周刊》的评论是:“这些公司往往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加大投入,这是一项聪明的举措,没有哪个华尔街分析师会对这样的投入指指点点,因为当经济形势再次向好的时候,这些投资将使公司处于有利地位。”俗话说,大浪淘沙始见金。危机作为加速企业优胜劣汰的一种特殊机制,尤其为那些期望后来居上的创新者提供了正常环境下难以获得的发展机遇。

(2)从我国所处现实经济条件来看,与同样饱受这场危机之苦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在抵抗危机冲击方面,我国仍然具有一些有利条件。

在国家层面上,一方面到2008年9月份,中国拥有超过19 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对于我国更好地缓解和防范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本国货币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虽然已经加入了WTO,但入世时间并不长,目前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度也不高,而且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和措施很严格,因此金融体系相对稳定。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对FDI的吸引力仍然很大,内需市场空间也很大,这些都是我国特有的有利条件。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江苏历来是国内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30年的改革开放给江苏省打下了良好的体制、物质和技术基础。江苏政策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扎实、行业门类齐全,这些都是江苏省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将使江苏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和增长活力。

(3)从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目前的政策环境来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各级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面对目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国家及时果断进行政策调整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降低企业信贷成本,有力拉动市场需求,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同时,近年来国家和江苏省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对于江苏省大多数企业来说,不必把这场危机想象得那么可怕,反而更需要坚定这样一种信念:越是在危机面前,越应该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战略。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克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才有可能化不利为有利,在逆境中积蓄力量、培育优势,进而为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与危机本身相比,信心的动摇、勇气的涣散,将更加具有破坏性,对产业如此,对企业更是如此。对于一贯坚持创新,即使在困难条件下仍然坚持不懈的企业来说,这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危机,一定是机遇大于挑战。

2. 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在危机年代企业推进创新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特别是在危机发生的年代。之所以要坚持创新,是因为在这样的年代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做法比主动创新的风险更大。当然,企业家毕竟不是冒险家。在创新中,企业一定要预估和设定创新风险,努力降低创新的风险系数,并使之最低化。为此,在创新中必须坚持一些必要的原则,以有效地提高创新的成功率。遵循这些原则的企业也许有的仍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不遵循这些原则的企业则获得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1)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寻找、分析和把握切实可用的创新机会。

机遇是创新的源泉。在创造历史的创新中,基于新知识的产生以及知识的创造性、融合性应用的创新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企业比较熟悉的创新领域。以外,把握其他一些方面的创新机会,对于企业在危机环境中加快发展同样也很重要。比如,预料之外的成功或失败往往预示着其中具有某种新的创新机会。杜邦公司发明了尼龙的合成方法,IBM把电子计算机由科研专用市场推向企业用户市场就属于这种情况。企业的传统认知与实际的客户价值之间的差距也往往会为创新留出空间。例如近年来MP3、MP4、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对于较年轻的消费者来说,其基本的功能价值已经有所淡化,而潮流、时尚要素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苹果公司注意到了这种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其近年来开发的iPod、iPhone等产品大行其市,即使是2008年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销售增长。基于企业自身或客户工作流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薄弱或欠缺环节进行创新,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007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快地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产品或更好的解决方案,青岛海尔公司实施了千日流程再造工程,计划在1000天内完成2000~2500个流程的构建,进而实现流程系统创新。目前看来,海尔已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前3个季度,青岛海尔的净利润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40%以上。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往往也为企业创新提供大好时机。在1979年的石油危机中,耗能产业走向衰退,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抓住这个机遇,利用美国汽车耗油量大的缺陷,通过开发生产车身较小、耗油量低、质量稳定、售后服务更佳的产品而从此成功打入了美国市场,并进一步改变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同样的机会也出现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时期。近来,我国为拉动内需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这对于江苏省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等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商业机会。其他诸如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等也是企业常常可以有效加以利用的创新机会。总之,在具体的创新工作中,企业要特别注意分析和总结在自身所处的领域内那些创新经常出现的领域、范围或环节,并主动从中寻找可以利用的商业机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不错过大的机遇年代,通过把握住具体的可商业化的创新机会实现加快发展。

(2)创新工作既要强调理性认识,更要注重感性认识,也就是要深入实际了解第一手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

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的各类报告,市场销售与效益的各种数据都是企业非常关心的。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人们理性认识和决策的基础,但这并不能代替深入实际多看、多问、多听的重要性。特别要强调的是创新工作首先要高度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是创新之母。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只有经常深入市场,观察顾客和用户,真正了解他们的期望、价值观和需求,才能真正摸清市场对于创新的接受程度,才可以真正了解创新方案是否符合人们的期望和习惯,从而也才可以正确地做出创新决策以及有效地组织好创新活动,大幅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率。

(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目标明确、简单明了。

有效的创新必然是专注的。对于创新来说,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往往比“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策略更加适用,这对于江苏省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创新工作必须围绕一个统一的价值核心,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并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无数优秀企业的创新经验表明,长期以来的专注和投入造就了他们今日的辉煌。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多元化的战略是很难成功的。例如,GE虽然是一个少有的成功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但实际上GE的多元化也是牢固地建立在专业化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在GE,如果哪一项事业不能够在全球做到“数一数二”,那它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被公司卖掉或放弃。此外,创新工作也应该尽量简单明了。因为每一种新生事物都会在发展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如果太复杂,那么当发现偏差的时候进行纠正就比较困难。经验表明,过于复杂的创新,无论是在设计、制造上,还是在最终使用上,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4)有效的创新要始于细微之处。

创新最好先从小规模开始,即少量资金投入、精干人手参与,针对有限的细分市场,并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因为在所有创新性质的活动中,初期阶段很少能一步到位,做到正确。只有规模较小、对人员和资金的要求不是很高时,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成功创新所必需的调整和改进。“船小好掉头”就是这个道理。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在自身资源条件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做好一个有价值的小项目,进而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比匆匆忙忙上一个看似前景诱人的大项目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容易取得效果。

(5)企业创新的最终目标应该设定为取得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和最终目标,那么企业就很难保持长期的进取精神,凝聚人心也比较困难,创新也就很难坚持下去。在一个产业领域内,被边缘化的企业是最容易在经济环境变化中被淘汰的。而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其市场影响力和客户认同感往往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先行有利条件。当然,这里说的领导地位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实际上在一个特定的技术、产业或细分市场中取得领导地位的企业,往往比规模虽大但业绩平平的大企业更加具有竞争能力,也更加值得追求。

3. 整合资源,积蓄力量,切实培育和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有人把日益显现的世界性经济衰退风险比作马拉松赛跑,在这一过程中,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离场,有的则凭耐力逆势而上。这里所说的耐力,是指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在危机袭来之际,企业更是要把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转危为安,进而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大计。

一是要顺应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加快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对于市场进入门槛低、创新程度低、成长性低、附加值低、对外依存度高的业务,要大胆地进行调整、压缩乃至果断放弃,从而将释放出来的资源和能力,进一步整合聚焦于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核心业务的发展、核心市场的需求上,尽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要进一步加快企业研发机构以及研发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敢于投入、舍得投入。要充分利用企业研发机构这一平台和载体,将企业内外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有效加以整合,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等依然坚挺,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内部需求下滑的时机,向国外购买企业急需的高精度高水平的研发仪器设备,提高自己的研发装备水平。有条件有较好整合能力的企业还可以考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和创业型企业,或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国外创新资源。

三是根据目前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研发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理论和方法培训,大幅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能力,以及企业科技人员的知识素质和研究开发能力。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引致的国际、国内人才流动加快的机会,采取灵活的方式,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实企业的研发力量。要加大对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职工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四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基点,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之间产学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广泛深入的产学研活动,提前介入高校院所的早期研发,加紧吸收最新和前沿科技知识,为企业持续发展开发、培育和积累新的创新源点。加快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和转化实施,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发展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五是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决策、研发、生产、营销等各工作部门,各工作环节目标一致、信息流畅、协调联动的创新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鼓励创新的各项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保护和不断激发企业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要大力丰富和发展以创新为宗旨和使命的企业文化,以创新文化活跃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企业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3.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篇三

肇始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一年。对于外贸依存度曾高达71%历史高位(2007年1~9月份)的中国经济来说,其微观和宏观经济受其影响不可避免。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并使美国金融危机的副作用降到最小?为此,本刊专访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陈志武长期致力于研究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是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中国“两房”债券无需减持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之后,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券面临的风险降低,其盈利水平会否有相应变化?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持有或减持“两房”债券?

陈志武: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对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券是好消息。这让持有近8000亿美元债券的中国投资回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减持,因为由美国政府接手之后,“两房”今后不会出现赖账的局面,违约风险几乎为零。

“两房”持有的以及所担保的住房按揭贷款5万亿美元左右,占整个美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一半,就因这一点,美国政府不会对“两房”债券放手不管,因为这是整个美国房地产行业、美国全社会的系统性问题。

只不过,由于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雷曼兄弟、美林等华尔街公司倒闭或被迫低价出售,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也相继出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的资金供应,信贷严重萎缩。继续深化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本土银行不敢多放贷,而且使中国、日本、西欧等国家的银行与投资者不再愿意为美国信贷市场、投资市场提供资金,这意味着美国今后的资金成本会继续上升。

所以,“两房”债券虽然不会出现违约,但是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这些债券的长期价格走向可能是下降,使持有债券的中国各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出现一定的亏损。因此,短期内不一定减持,但也不妨在增持之前等一段时间。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目前大约有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这些资产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中国面临的外汇形势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陈志武:短期看,中国持有的这些美国国债和机构债会有少许升值,因为次贷危机的深化逼着投资者去找避风港,而政府公债又是公认最安全的地方,因此,中国会从已经持有的美国公债中受益。

但是,“两房”的接管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美联储接手的各类问题按揭贷款证券也会使美国政府负债增加,这就要求美国政府在未来发行更多公债,这自然对美元的长久走向不利。因此,从长远看,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量应该继续向其他币种和非美元资产配置,要继续增加其他币种资产的权重。

中国出口贸易好坏参半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以及美联储9月14日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这些举措将对中国出口贸易带来哪些影响?

陈志武:接管“两房”、由银行间成立互助性的平准基金,这些举措本身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是件好事。因为这些举措对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保证美国消费信贷供应不至于下降太多或太快,让美国经济不至于一下跌入深度危机,都是很积极的。只是次贷危机的影响还不止到此结束,现在的华尔街和整个金融业在重新洗牌,因此,仅仅救下“两房”也难以扭转次贷危机对美国靠“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的冲击,虽然美国靠“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不会终结,但其程度将会有实质性收敛。

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家庭的消费增长、企业业务拓展会受到打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会有一两年的下坡路,这会进一步打击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沿海省份的经济。也就是说,现在看来,次贷危机对美国消费经济的冲击过去被低估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比原来估计的要严重,这对中国出口经济不是好事。

估计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会继续降息,只是在银行不愿意再多贷、国际投资者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提供资金的前提下,美联储降息对刺激美国经济所能起到的作用会比以前有限得多。

不过,欧洲经济受到的冲击会比美国低。原因是,过去两年欧洲为打击通胀而将银行利息上调不少,可是,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到来,油价和资源价格都已下降,甚至会继续降一些,通胀压力在迅速减轻,因此,欧洲国家接下来会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那样,中国向欧洲的出口贸易可以得到补救。

另外,能源和资源价格因经济衰退的压力而下降之后,对中国经济又是件好事,这又帮了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是没有选择

中国新闻周刊: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陈志武:次贷危机的深化恰恰发生在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亦即,中国过去那种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为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提供出路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到去年,即使没有次贷危机,这种增长模式也差不多走到尽头,WTO“红利”已经被用完,出口市场也难以继续扩大了。在这种时候又碰上次贷危机,两者加到一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必要性,转型已经是没有选择,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让中国经济今后能靠国内民间消费的增长来带动。否则,中国经济和社会将面对比较大的挑战。

如果说次贷危机是美国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至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也是近30年最大的一次。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每次面对挑战,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和西欧经济总体上还在靠信贷消费拉动着增长,更何况以前中国商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还很低、出口空间还非常广阔,所以,以前中国都能靠增加投资、加速工业化、依赖出口来让经济走出困境,走出挑战。但是,这次情况正好相反,中国经济面对的挑战比前30年严重,这下得靠内需来解围了。

中国需要减税“刺激”经济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接管“两房”的措施本身,对于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会否有相应的影响?应该怎么看待当前的“救市”呼声?

陈志武:中国的股市和房市不是因为政府“救市”不够,而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才出现股市、房市被经常变化的政策所绑架的局面。房市前些年是因为土地供应以及开发商贷款的不断被政策压缩,进而使房产供应相对需求的落后,迫使房价不断上涨,这一年多又是通过压缩住房按揭的供应、增加二手房交易费用等政策来抑制需求,促使房价快跌。

政府的过多干预制造出价格的大起大落。比如,本来股市在今年4月前,涨跌基本由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中国经济、对上市公司未来基本面的预期而决定,好不容易让中国股市与经济的基本面挂上钩,并一同涨跌。但是,突然间,“大小非”股票的交易规则被改变,接下来,从7、8月至今,关于进一步限制“大小非”的“第二次发售”等政策谣言和风声连续不断地传出来,等于是把“股改”要解决的非流通问题又请回来了。于是,股市关注的问题,不再是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基本面,左右股价涨跌的不再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是关于“大小非”政策谣言的新动向。“大小非”政策的不确定性重新绑架了股市,改变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看到这种不确定性,连那些本来不打算卖的“大小非”股东都被迫一解禁就马上要卖,先卖了走路再说!股市就是这样被政策的摇摆拖下水。

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两年需要“财政刺激”。过去在亚洲金融危机等时期,国家一贯采用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投资来刺激经济,那种通过投资来驱动增长的宏观调控手段过去起到过积极的效果,因为以前的基础设施差、工业基础需要快速发展。但是,到今天,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出口增长也越来越难,因此,由政府增加投资带动增长的做法已经不能再用了,现在更应该通过减税、退税刺激民间消费来带动经济,也就是说,现在“财政刺激经济“的办法是通过减税把更多收入留在企业和老百姓手中、通过退税把钱送回到中低等收入家庭,以此增加民间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也推动经济转型。

此外,就是将剩下的国有资产进行民有化改革,让“全民所有制”下的所有者具体落实到老百姓个人,这样,让老百姓以显性所有者身份直接分享国有企业的利润,直接享受到国有资产升值的好处。

换言之,通过将国有资产的民有化改革,老百姓才有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产权基础。一旦老百姓也有了通过“财产性收入”分享经济增长好处的这条渠道,民间消费增长就有了更强的基础,中国经济靠内需推动增长才有可能。

4.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篇四

一、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应对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 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7月,美联储和财 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 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 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9月,美 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 ;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 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许多企业 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 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 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

贷款总量。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 上提出了实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和。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 别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3月5日政 府工作报告,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 后三次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直到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 性、有效性。)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我国的宏 观经济政策方有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指标

二、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指标 年以来我国 1.经济增长持续回升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我 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2.工业生产增长强劲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2009 年工业增加值为 1346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2010 年工业增加值为 160030 亿元,比 上年增长 12.1%。3.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 30.1%,2010年这一数据为278140亿元及23.8%。2009年全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2010 年这一数据为278140亿元及18.3%。2009年全年累计进出口 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出口同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1.2%,贸易顺差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减 少1020.7亿美元;2010年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出口同比上升38.7%,进

口同比上升 31.3%,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9.6亿美元。

4.物价全面回升 2009年 CPI 同比在连续下降10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 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全年下降0.7%;2010年 CPI 连 续上涨,全年涨幅为3.3%。5.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 2009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75 元,比上 年增长 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8%。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5153 元,比上年增长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增长 8.5%。2010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109 元,-3-

比上年增长 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8%;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 5919 元,增长 14.9%,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 10.9%。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9 年城镇新增就 业较 2008 年减少 11 万人,达到 1102 万人,远超过全年新 增就业 900 万人的目标。2010 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168 万人,比上年增长 6%,为全年目标 900 万人的 130%。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三、2009年以来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年以来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

(一)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扩大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刺激 经济增长。扩大政府投资主要是靠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两 个方面,政府投资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购买力,一方面政 府投资以乘数级效应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通过转 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 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对于当前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 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进行 4 万亿 投资,2009 年第一季度便

开始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些政 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在这里我们只看到扩大政府投资的积极效应,实 际上政府投资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应

该注意的问题,此次应对金融危机,由于扩大政府投资,在一些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这也许是积极财政 政策的挤出效应的结果。

2.税收杠杆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主要措施是税收杠杆。由于受 金融危机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受 到了严重的打击。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减税让利成为必然 的措施。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修改各种税法制度和实施了 结构性减税方案。据专家预测,2009 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 担约 5000 亿元。现就我国对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 析。(1)主体税种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负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流转税主体税种(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和消 费税)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所以减少流转税的征 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009 年起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 消费型,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并对企业更新设备,采用新 技术有很好的刺激,据估算增值税转型将给企业节约 1500 亿到 3000 亿元税收支出。目前我国实行增值税的转型,有 效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回暖,为我国企业渡过金融危机起到 了积极作用。(2)出口退税与经济增长一般呈正相关关系。-5-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我国已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并不断 扩大出口退税范围和项目,2008 年 11 月 1 日起上调 3486 如 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 的 25.8%,这也是自 2004 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 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这一措施提高了我国企 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轻企业因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冲 击,保证了我国对外贸易不出现大的逆差。(3)所得税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企业所得税对生产要素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效应中,替 代效应已逐渐起更大的作用,超过收入效应,从而总效应 表现为随着企业所得税的增加而导致产出减少。2008 年起 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率,标准税率 由原来的 33%将为 25%,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增加了更多的 优惠政策,体现了公平税负的理念;同时修改个人所得税 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原来的 1600 元,提高到 2000 元,调整 个人买卖房地产的相关税收,进一步减轻了个人税收负担,对刺激我国国内需求具有一定的作用。3.扩大国债发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很重要一点是扩大政府投资,而又 不能增加微观主体的税负负担。而这时只能靠发行国债来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增加了国债

-6-的发行量,并且允许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增加地方投 资。至 2007 年末,我国国债余额占 GDP 的比重仅为 22%,低于国际公认的 45%警戒线,而美国同期为 71%,欧元区 为 67%,日本为 16%,即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国 债负担率相对较低,以往几年我国经济保持 9%左右的增长 速度,财政收入保持 20%左右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的发债 空间。一般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会导致财政赤

字增加,但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在 0.5%左右,财政赤字 率多年来一直低于欧盟 3%安全警戒标准,没有超越我国综 合国力的承受范围。综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财政赤字、以往国债发行规模,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实施积极财政 政策,可以扩大我国政府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1.利率调整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调控的是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法定存 贷款利率,央行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至 2010 年 10 月多次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流动性,保持 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 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 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 进行生产经营。央行还对商业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可以有效释放银行资金获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应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货币政策力度最大,较少使用的 政策,我国频繁使用,但其效果不大。这有可能因为我国 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较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信 贷资金影响不大。

3.货币供应量调整效应 2008 年前三季度央行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使商 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受到抑制,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9 以后,央行虽然出台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的利 好政策,但对银行和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很大,造成了银行 的慎贷行为,使得 2008 年四季度贷款并未按照利率调整的 幅度相应增加。2009 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实施 4 万亿投 资计划,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大大加强,货币供应量明显过 度增长,四个季度分别为 25.51%、28.46%、29.31%和

32.4%,全年 M2 增长率 28.52%,这正是商业银行大规模 投放信贷造成的乘数效应增强所导致的结果。2009 年第一 季度至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增加货 币供应量层面上成功地对冲了 2007-2008 年上半年抑制经 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金融危机对 M2 的冲击。不过货 币供应量过快增长,流动性增加过快,与当初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初衷严重背离。而 2010 年 M2 增长率为 19.73%,这一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货币流动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受到冲击,导致了 上证指数从 2007 年 10 月份的 6124 点暴跌至 1638 点,2009 年上证指数持续反弹,一直在 3000 点左右徘徊,6 个月累 计涨幅超过 70%。房地产市场在 2009 年起出现一轮井喷行 情,市场成交量节节攀升,房价也开始止跌回升。这有可 能是 2009 年,货币供应量短期内急剧增长,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大量信贷资金为了快速获取利润,进入了股市和楼市 等虚拟经济体,而没有很好地进入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恢 复缓慢。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资产价格,形成了在 未来半年内中国资产价格单边上涨预期,这对短期国际资 本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引发外汇储备持续大量增长。这样 一来,外汇占款的增长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进 而导致流动性剧增,给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压力。货币供给 增加引起了资产价格上升风险和通胀预期,实体经济恢复 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实施的积极财政政 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 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为我国快速平稳的渡 过此次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也为世界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中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

5.工会应对金融危机思考措施 篇五

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部门参与、机制创新”的惠民帮扶工作格局,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积极探索帮扶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公益性岗位向社区工会的惠民帮扶工作站延伸,实现“零距离掌握职工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帮扶困难群众”。推进工会“温暖―脱贫―致富”计划,继续实施“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互助”、“关爱劳模”等惠民工程,最大限度地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力维护职工就业权。把维护职工的就业生存权作为工会维权的“第一权”。推动政府完善激励扶持政策,通过保企业、保岗位,稳定一批就业,通过抓重建、上项目,新增一批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就业,通过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扶一批就业。把“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健全创业促进机制、搭建创业平台,通过对创业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信贷扶持、场地安排、提供社会服务等,带动更多有创业能力的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实施“共同约定行动”和“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督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到尽量不裁员、不减薪或少裁员、少减薪,稳定职工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6.应对金融危机兼济社会责任 篇六

应对金融危机兼济社会责任

——磁县六合公司保增长保稳定保发展多管齐下促和谐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措施,力促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磁县六合公司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在面对煤炭市场需求不旺,能源价格大幅下滑,产能销售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的背景环境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增长”作为衡量2009年各项工作总的要求和突出任务,坚持主业与关联产业并重,挖潜与增效并举,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和机制转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劳动就业稳定。在危机面前彰显了国有企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担当重任分忧解难的魄力和勇气。

针对2009年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拉动,煤炭市场供求出现了短期平衡,但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各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依然很大。鉴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煤炭行业市场调整趋势,结合磁县“对接大城区”战略,全面推进“三个十工程”的总体部署,磁县六合公司科学分析,积极应对,认真研究经济发展与煤炭市场之间的传导因素,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适度放宽资本市场,积极鼓励内需等政策优惠条件,在严格按照矿井核定能力科学组织生产,巩固主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开发,提升价值,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公司实施ERP管理系统和6S精益化管理为切入点,严格绩效目标材料成本管理,大力开展“节能挖潜、提质增效”活动,推行“成本倒算法”,制定出台“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和“目标成本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面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今年1—4月份,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0860.9万元,工业增加值24202.3万元,固定资产投入2003.7万元,实现利税15354.6万元,财政上缴8652万元,实现了企业保增长、保稳定、保发展。

7.兔业生产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篇七

历史上每次世界经济危机都会严重威胁我国兔业的发展。如1982年发生世界经济危机时,造成兔毛出口量由上年的5000多吨降至2808吨。毛价大跌,兔毛市场迅速陷入低谷,群众杀兔倒笼成风,杀掉长毛兔占当时全国毛兔饲养量的58%。由于存栏兔和产毛量减少,而经济危机过后,国际市场对兔毛需求量迅速增加,到1985年兔毛出口单价上升到每公斤39美元(折合人民币为319.8元)。但已无毛可供,经济危机时保留种兔户此时大发兔财。

又如1997年发生世界经济危机时,国内毛价由1997年9月的180元/公斤,迅速下跌到1998年的86元/公斤(指全年均价,下同),1999年81.6元/公斤,2000年97.2元/公斤,2001年84.33元/公斤,2002年76.25元/公斤,2003年74.7元/公斤,到2004年毛价才回升到106.5元/公斤,2005年经济危机过后,新的毛价高峰期升至170元/公斤,经济危机造成从1998年到2003年毛价低谷期长达六年。

1997年发生世界经济危机时,裘皮市场也受到很大的冲击,狐、貉、貂、獭兔等毛皮价格创下了历史低点。

2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兔业的影响

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悲观气氛笼罩着中国的出口产业,小至洋葱与废品收购,大至纺织业及毛皮产业。2008年12月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因洋葱出口受阻,转为内销,因数量过多,供大于求,大堆洋葱烂在商贩手里。从2008年9月份起,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废品加工出口企业关门停业,导致废品收购下滑,笔者在北京最大的废品集散地———昌平区东小口村看到,废旧钢铁及报纸等废品堆积如山,收购商亏损数十万元,八成收购职工被辞退。

纺织品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2007年外贸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1~7月纺织业出口交货值虽然仍增长7.9%,但同比已回落8个百分点。特别是兔毛及兔毛衫出口受阻最严重,2008年1~8月我国兔毛出口量仅1270吨,同比下降20.01%,收汇2287万美元,同比下降17.38%。兔毛衫2008年一季度仅出口7.68万件,收汇80.2万美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60.1%和77.9%。2008年1~8月兔毛衫出口单价已降至每件仅6.85美元,同比下降37.78%。兔毛及其制品多销往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地区都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重灾区,预计兔毛及其制品出口数量和金额还要下降。

我国的獭兔等毛皮及其制品历来以出口为主,一旦发生经济危机,销售数量与价格必然要受到影响。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我国毛皮及制品企业出口总额为3.4亿美元,同比下降2%,减速放缓28个百分点,至今出口仍呈下降态势。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毛皮动物养殖和加工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毛皮服装出口国,全国现有毛皮加工企业1200多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就有263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上半年这些毛皮加工企业亏损面加大到19%,比2007年底加大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6%,比2007年底提高20个百分点,形势十分严峻。

3 我国兔业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

3.1 坚决贯彻中央的政策精神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2 转变兔业经营策略

一是要从单纯依赖出口兔毛、兔皮原料,转变到兔毛、兔皮深加工,扩大兔毛、兔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现在国内兔毛、兔皮加工消化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仅浙江省嵊州市畜产品公司近三年来,兔毛加工能力就已由500吨提高到1500吨,年销售收入已由3500万元增加到1.2亿元。兔毛的用途也有变化,以前兔毛主要做针织产品用,现在把兔毛添加在羊绒制品中,做纺织用品超过做针织用品。在第25届兔交会上,由山东青岛合力纤维公司制造的纯兔绒毛衫及服饰也受到参会者的欢迎。并定为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东北等寒冷地区对兔毛织品和兔裘皮服装消费量不断增大。据调查:吉林省兔裘皮服装消费量比三年前增长300%;辽宁省佟二堡市场年销售各种裘皮服装多达700万件。说明只要提高加工工艺,适应消费者需求,兔毛、兔皮加工制品在扩大内需上是大有前途的。

二是要改变农村落后的养兔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专家教授建议的“加入农业合作社,抱团发展”,也可以考虑"公司+农户"养兔户和收购经销、加工企业组成联合体,朝产、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

3.3 调整兔业结构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提醒人们,生产结构要依据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原来毛兔业发达的德国现在就十分明智地压缩毛兔养殖,发展肉兔,该国毛兔的经济收入现在仅占养兔总收入的20%。根据当前形势,我国也应该稳定毛兔(在数量上要适当压缩控制,不宜盲目扩群),发展肉兔(数量与质量并重),提高獭兔(重点放在提高兔皮质量上)。

3.4 坚定养兔信心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兔毛、兔皮制品的消费量会日益增加,饲养长毛兔和獭兔仍有远大的前途,在这里奉劝毛兔、獭兔养殖户,决不要一遇价跌就杀兔倒笼,要学会适应市场变化,适当控制规模,选优去劣,保存优良种兔,养少养好,以迎接兔毛、兔皮市场新一轮高峰期的到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学会在危机中找商机。山东刘本明同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2001年我国獭兔市场走向低潮,价格便宜,他低价引进5000只獭兔保种养殖,当他度过2001~2002年獭兔低潮后,到2003年初,皮价开始回升时加快繁殖,2004年涨到峰顶时他的獭兔场也发展到15000多只的规模,当时每只獭兔以80元的价格卖出,总收入100多万元。[摘编转自中国畜

8.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篇八

面对如海啸般的金融风暴,去年还是盈利丰厚的企业今年就可能停产关门。在市场的严寒随冬季的来临一起到来的时候,企业中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目前的市场中就像走摇摇欲坠的独木桥,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万劫不复,因此,大量缩减投资,甚至主动破产、倒闭,以规避风险;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正是赚钱的商机,因为,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都相对偏低,竞争对手的压力也相对要小得多,而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却非常多。持这样观点的企业便大胆的扩张,甚至还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已经倒闭企业的设备等资产,或低价囤购生产资料。但最终,两种观点取得的成效多数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战略的规划与分寸的把握。

虽然现在中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机考验,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甚至破产。但是,辩证的来看,危机的“危”字虽然代表了危险,但是危机的“机”字则代表了危机背后的机遇,笔者以为,这将是一次春随冬至的经济危机。寒冬中有料峭的风雪,也有温暖的港湾,如何趋利避害,关键是要冷静的思维与明智、果敢。以下就金融危机时企业该关注的5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经营建议。

1、减少消耗,以度寒冬

我们的企业要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冬天时尽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脏、呼吸等关键环节,以挨过寒冬。企业也是如此,此时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开支。消减企业中可有可无的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营销投入;减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库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扩张计划等。当然,战略性扩张与储备等计划除外,但必须严格控制在风险线以下才能实施。

中国的企业很多还都是粗犷式经营,管理成本很高,浪费很大。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应该及时进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初也是因为市场前景不清晰,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市场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库存管理方式。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产品、原材料库存等不合理带来的消耗;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问题,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此时应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解决各种浪费与消耗问题,财务方面要严格监控资金链的健康运转,减少负债,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呆坏账。经营上要缩短经营周期,放下架子与贪念,不过分苛求经营的高利润率,因为高利润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激烈的竞争,可以选择利润率虽低,但风险小,竞争相对较小的经营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转率上。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大卖场,一年几百亿的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润,他们的利润率不过2%——3%,但是他们的资产周转率竟然可以到达24次/年。而我们一些企业宁可承担高额风险去追求商品的利润率,结果资产一年周转不了几次,总体收入并不理想。

2、调整产品结构

企业必须敏感的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中小企业面对滞销,不是减产就是全力促销,从不想自己现有的商品是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有时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应时而动,调整产品,就可以回避滞销。比如,当原油价格高涨时,一些汽车制造商洞悉商机,推出小排量节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产量,回避了商品积压的风险,还获得了商机。

我国家电行业也是如此,刚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就有一些家电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危机与其背后的机遇,不再研发、生产昂贵的高端家电产品,而是在商品的节能、实用、便宜上下功夫。在卖场里,虽然商品上贴有大大的打折条幅与诱人的降价金额,但高端家电展位前依然是门可罗雀。而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家电展位前却人头攒动。很多家电企业还把握住了商机,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电,单价相较大型家电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润率却并不低,销路也出奇的好。

3、弹性营销投入

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场环境不利,要么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想以强势营销的方式冲出市场困局。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大幅减少,甚至彻底停止营销活动,以求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其实,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对与错之间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把握正确,危机就会转化为机会。

在营销投入上我们很多中小企业也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市场不景气,营销投入就要精打细算了,要避实就虚,不进行大规模、高投入,风险性大的营销投入。减少大众化广告传播和品牌传播费用。可以专攻一个点,或进行低成本营销,比如口碑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操作的原则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4、危机时如何用人

说到用人,又是一个中国企业常犯的通病:经营战略的短视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经营情况良好时不去管理可能已经臃肿庞杂的内部组织,导致人浮于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费。当企业经营情况不利时,才想到削减成本,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员工或降薪。这样虽然暂时的减少了成本开支,但是可能因为企业短期大量“失血”而引发更大的危机。当危机度过后,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员工,这一裁一招便产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费,因为,一名新员工要熟悉并胜任工作岗位,必须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所能产出的价值是很低的。

曾经,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没有盲目裁剪员工,而是进行了合理调配,当时企业的研发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术人员就是多余的了,三菱集团没有把这些经验丰富,业务专精的人才辞退,而是向他们表明态度:企业不合得赶走你们这些与企业一起打拼的伙伴、行业的精英,但是又实在没有工作给你们做,建议你们到“战场”的最前线——做销售人员,与企业一起度过难关。大部分技术人员都留下来做了销售,他们最了解汽车不过,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做销售时他们的专业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销售额比普通销售人员好得多,在市场危机时为企业增加了很强的竞争力。当经济危机过去以后,汽车销售开始复苏,那些研发人员又被招回去做技术研发,因为做过了销售,这些研发人员更知道顾客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开发出了很多受顾客欢迎的汽车。

这个例子可以提示我们,重要岗位的员工不可以轻易的裁掉,否则当企业再需要他

们的时候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企业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剪员工时,主要是裁剪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没有熟悉、适应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岗位的员工尽可能通过变通的方式将其留下,因为,企业面临经济寒冬已经很不好过,此时在体内大量失血,必将更难挨过危机,虽然眼下看来这些人才“没什么用处”,但是,寒冬终将过去,春天时还需要他们帮助企业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帮助企业比同行更快的复苏也主要仰仗这些人才。

5、危急中的机遇

未来一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金融危机对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企业的压力也会随着经济萧条而更加沉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遇,因为,无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或市场经济中,都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市场环境的恶化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进行市场洗牌,淘汰掉了一些弱小的企业,也为生存下来的强者留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待经济复苏时,市场需求大量增加,这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等待暴风雨过后的阳光。

生存下去的技巧是即要不做,又要去做。所谓不做,就是不做那些消耗资源,加重企业负担,高风险的事。而去做,则是去做那些发现机会,可以突破困局的事。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家电企业不去做那些高风险,消耗资源的大型家电,去做金融危机带来的商机——便宜的小家电。市场需求量大,利润率又高。相信拥有这样智慧的企业,他们的冬天不会太难过。

企业内部也是一样,不去做那些伤元气的改动,而是去做那些强健筋骨的事情,比如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产负债的结构与利用率;消减繁琐臃肿的管理层级;加强与客户的合作等。

这次金融危机即像一个老师又像一个考官,它教会我们很多生存的本领,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反思。同时,它的考核也很严厉,没有学会应对危机的企业将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最后

9.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篇九

展,我们深入到部分重点企业就如何发挥质监部门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渡过当前难关。

一、主要思路

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深入研究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结合旗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当地的具体实际,理性审视和正确定位自身职能职责,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顺应国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宏观导向,进一步找准质监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积极扶持符合我旗实际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项目和产业。对 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质监部门将在职责范围内全面地,不折不扣地落实旗委、政府的部署,更好地服务企业,职责范围外的,也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我局办不了的,请市局帮助解决,市局办不了的,带到区局请求解决。

二、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制定服务企业的具体方案。从创名优、行政许可、检验检测、政策法规、技术咨询、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对企业实施帮扶。推行“预约服务、优先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叫醒服务”等服务举措。“超前”服务于企业,即在建厂之初就帮助企业办理各项涉及质监的行政许可手续,合理规划厂区厂房,科学配置相关设备,提供各项技术支持,确保企业顺利投产运行;在资质审查中,提前通知企业履行相关手续;在监督与执法中,变事后查处为事前监管,发现企业有违规苗头,及时预警告知企业,督促企业规范管理,守法经营。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该减的减,能免的免,决不给企业增加负担;行政处罚本着以教育为主,以整改为主的原则,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一律按下限或者减轻处罚。

(二)以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全旗产品质量上档升级。

要尽快完善以河套酒业、伊利集团以及我局食品实验为主的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建设。建成以企业检验检测为基础,以公正检验为辅的检验检测体系。对暂时确实有困难,不具有必备检验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我局和相关企业及小作坊签订委托检验协议。为他们提供长期、便利、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检验服务。严格把好原料进厂和成品出厂两个关口。促进我旗各企业,特别是名优企业的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以能源计量和食品加工为重点,加强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

帮助我旗面粉、乳品、番茄、脱水菜等企业查询、修订相关管理和产品标准。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通过开展计量保证能力评价与计量合格确认,促进企业提高计量检测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的配备,督促企业加强对能源的计量检测,切实使企业把能源的定性管理转变为定量管理,确保能源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一要积极深入企业进行宣传,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意识,明确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责任。大力宣传《计量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产品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管理数据作为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实现成本核算基础的一些错误观点,帮助企业领导树立“能源要节省、计量须先行”的理念,引导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促进中小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要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要继续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企业计量人员素质及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及时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质量等方面及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三要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仪器设备,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一是严格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指导和督促企业配齐配好用好能源计量器具。二是组织能源计量服务队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联络,确定专人进行沟通、协调和联系,及时了解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和节能降耗情况,解决企业能源计量检测方面的疑难问题。三是组织计量检定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加强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并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减收部分计量检定费用,以促使企业自觉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四是我局将拔出一部分专款在2009年建成食品产品检验管理标准征询室,将涉及我旗的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相

关标准尽快收集起来由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为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四)切实加强特种设备服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要经常深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通过检查,客观评价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状况,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台账,根据安全状况定期进行安全监察。主动和市特检所联系,为企业在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提供优质服务。采取多种切实

可行的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0.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篇十

**市面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一边应对一边总结,深刻剖析遭受冲击和损失的症结所在,敏锐把握危机中的潜在机遇,不断完善应对思路和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并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一、金融危机对**的影响及分析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主导产业——钢铁产业最先受到冲击。

去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基本稳定在高位运行,但8月下旬后形势急转直下,短短一个月内,钢材、钒、钛、铁精矿等产品价格跌幅过半,且基本有价无市。在这股“降价潮”影响下,全市企业纷纷停产、减产,**钒钛产业园区一度仅有10%企业正常生产;企业普遍由盈利转为亏损,攀钢新钢钒公司仅10月份就亏损上亿元;大量意向项目难以签约落地,已签约项目推迟实施,在建项目进度放缓,竣工项目暂缓投产。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工业经济产生了激烈震荡,导致全市工业增速在8月达到24.7%以后,从9月开始连续下滑,直至到11月的16.1%。我们分析,**经济之所以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产业结构较单一,钢铁行业低迷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十分突出

**是以资源立市的新兴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工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70%。其中,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钢铁产业总产值占全市的50%以上。这些产业均属资源性基础产业,集中在产业上游,多与钢铁行业紧密关联。因此,钢铁市场的变化,对**经济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二)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抵御风险能力

近年来,**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已经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人均gdp已超过5500美元,正在进入依靠钒钛产业带动钢铁产业,突破经济发展平台的关键时期;进入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进入依靠县区经济激活全局经济,增强地方带动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总的来看,主要工业产品仍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向下游和高端的延伸才刚刚起步;相当一部分企业刚刚进入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处在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和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还难以抗御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三)地震灾害与金融危机形成叠加效应,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困难程度

**“8•30”地震,导致全市70%以上企业受损,大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39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全部停工。恰值此时,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企业一方面需要资金恢复重建,一方面却面临产品滞销、资金无法回笼、融资难度加大的困境,一些企业好不容易恢复生产,又面临市场销售难、库存积压的尴尬境地;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刚好建成投产就陷入亏损的被动局面。地震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使**经济腹背受压、遭受重创。

二、以积极的姿态应对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的影响和冲击显露之后,全市沉着应对,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发展难题,工业经济在全省率先实现止滑回升,从11月的16.1%回升到12月的18%,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增速18%的目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6亿元,增长14.5%,稳住了阵脚,增强了发展信心。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初步实践中,我们感到以下几个方面十分关键和重要。

(一)准确把握时局,增强信心勇气。应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是关键。国家和省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正在发挥效应,我们对党中央、国务院的调控政策充满信心,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满信心,对**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具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发展基础,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后劲充足,只要稳住经济的基本面,把握发展的大方向,抓住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全力破解项目、资金等瓶颈问题,就能化解发展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提出了“两个决不”的应对要求,即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决不能因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打乱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完成经济增长任务,决不能因为当前的困难降低工作标准,增强了全市上下直面挑战、主动应对的勇气,坚定了全市上下共渡时艰、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寻找危中之机,争分夺秒发展。金融危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危机应对好了可以转化为机遇,机遇抓不住反而会加重危机,必须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对政策和形势的分析研究,我们看到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契机,看到了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对我市经济强劲拉动的重要机遇;看到了建设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对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看到了各方面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支持。为此,我们确定了“抓住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两大机遇,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全力以赴扩大投资规模,争分夺秒加快恢复重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思路,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止滑回升,尽最大的努力加快发展。

(三)强化责任意识,弘扬实干精神。如何应对危机实现止滑回升、爬坡上行,是对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现实考验,对干部精神状态、工作水平的更高要求。只有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实干的工作姿态投入工作,攻坚破难,奋力

拼搏,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我们要求全市广大干部要本着对**历史和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应对金融危机和“四个倾力打造”战略重点的各项工作中,带头抓项目、带头抓招商、带头抓落实,靠前指挥、靠前协调、靠前推动,真正把心思凝聚到事业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落实上,以实干兴攀,以实干富民。

(四)树立大局观念,全面统筹发展。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是全球性的,所有地区、部门和企业都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传导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影响企业职工队伍、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工作中,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从整体上通盘考虑应对问题,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改善城乡群众的生活水平,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以强有力的举措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一)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把2009年确定为“投资拉动年”,突出抓好总投资为1490亿元的100个重大项目,力争2009年投资增长50%以上,达到300亿元。围绕“抓项目、抓进度、抓筹资”,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责任制,推动前期项目加快开工,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加快竣工,竣工项目加快投产,在全力支持攀钢做大做强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钒钛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重点抓好攀钢新3号焦炉、攀钢1.5万吨海绵钛、恒鼎200万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东方钛业4万吨钛白粉、攀航钛业2000吨钛锭等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抓住扩大投资的机遇,加快弥补在基础设施、进出大通道建设上的历史欠账。按照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要求,加快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成昆铁路复线和丽江—**高速公路,明年开工建设丽江—**—昭通铁路、**—宜宾沿江高速公路,即“两铁、两高”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新区拓展,以及城市交通主干线及环线、重点桥梁等建设。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按照“加快恢复重建步伐,提前完成恢复重建任务”的要求,力争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维修重建,用1年半左右时间完成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的维修重建,提前1年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二)全力支持企业渡难关,力保经济发展基础

主动采取帮扶措施。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把支持企业渡难关作为当务之急,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生存下来,挺过危机,谋求更大发展。在落实好去年11月实施减免税收、贷款贴息、财政扶持、优化服务等9大扶持措施的基础上,对60户重点企业继续采取一企一策帮扶办法,全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和扩大产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组织开展好“银企对接月活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积极培育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力争明年内1至2户企业上市。

加强经济综合协调。坚持每周开一次协调会,加强运行预警监测,健全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机制,鼓励企业利用优惠电价加大生产。统筹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矿产资源和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综合调控,确保骨干企业、优势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支持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相互支撑、互惠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格局。推动同行业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联合起来从上游采购、中间生产、后期销售等环节掌握市场主动权,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和生产效益最大化,共同抵御和分担市场风险。

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落实省政府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16条意见、实施工业首季止滑回升的12条措施,以及国家最近针对企业出台的“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政策,用足、用活、用够这些政策,着力放大财政资金引导和促进发展的作用。初步统计全市企业将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等10.3亿元,同时通过降低费率为企业减负1.7亿元。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加大钒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钢铁经济向钒钛经济跨越,在过去形成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力争两年内,钒资源综合利用率由47%提高到55%以上,钒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钛资源综合利用率由15%提高到20%以上,钛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加快壮大钒钛产业集群。积极研究从钒钛磁铁矿中提取伴生的钴、铬、镍、镓、钪等稀有贵重资源,积极推进生物资源、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推进产业层次延伸。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工业结构亟需调整、产业亟需升级问题,坚持“存量调结构,增量调方向”的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力争2009年攀钢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钢城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推进特色园区建设。我市有省、市级产业园区6个,入园企业达到231户,投资超过120亿元。下一步,将依托产业园区优化工业布局、做强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把各类园区打造成为优质服务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技术创新的平台、产业集群发展的基地,加快推动各产业园区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局面。两年内把钒钛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以钒钛产业为主导的“百亿园区”,各县区分别建成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篇:我想对妈妈您说的作文下一篇:我的新同学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