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2024-09-21

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精选8篇)

1.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篇一

第四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2)单元教学法(3)单篇钻研法(4)教例收集法(5)专题比较法(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2)突破难点(3)找出规律(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4)自我介绍法(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生实际与教学目标的关系(2)学生实际与教学思想的关系(3)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关系(4)学生实际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选择)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2课题计划 3课时计划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

按照上课的主要任务把课分成不同的种类,就叫做“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如果在一节课里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种课就叫做“综合课”。1综合课的结构

综合课是中学低年级经常采用的上课类型,一般认为,其结构的组成部分如下:(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 2单一课的结构

(1)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2)培养技能的课(3)巩固知识的课—复习课

(4)检查知识技能的课—测验课或考试课

(二)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简答)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语言清晰 6双边活动积极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时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的内容: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知道学习方法。此外,还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一)学习成绩检查的方式(选择、填空)

1、考查

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2、考试

一般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笔试又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考试主要包括命题、监考、阅卷三个阶段,其中命题是核心环节,它又包括选择试题类型、编拟试题、确定评分方法、编制测验说明等。

(二)试题类型(选择、填空)

依据试题评分是否客观,可将试题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大类。主观性试题包括作文题、论述题等。

客观性试题最常见的有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等。

(三)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填空、选择)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试题的难易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四)评价(选择、填空)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评价。(1)根据评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个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1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2绝对性评价,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故绝对性评价也称目标参照性评价。2教学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室直接认识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

(2)测验法。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2.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篇二

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活动证明, 课堂化教学是生产实习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生产实习教学的正常进行, 必须遵循生产实习教学规律, 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授课、作业、辅导和考核五个教学步骤。而生产实习教学课堂授课的基本规律, 则体现在所运用的基本教学环节上。教学环节, 是指一节课 (即:一个课日) 的组成部分, 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 即上课的阶段划分、时间分配、上课的开始和结束等。生产实习课堂教学的典型结构, 一般由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个环节组成。

一、组织教学

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 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纪律, 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 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尤其是在生产实习课开始前的组织工作, 就十分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 都做好上课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组织学生听实习课, 点名检查学生出席情况, 做好考勤记录, 检查工作衣、帽、鞋等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等。在上课过程中, 也需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 使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任何类型的实习课, 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二、入门指导

每个课题或分课题开始,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指导, 是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讲解操作要求的过程。入门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 其中包括:检查复习、讲解新课、示范操作、分配任务四部分。

(1) 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 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用以指导新课的实践。检查复习的方法有问题法、作业分析法和讲述法等。

(2) 讲授新课。在学生有了思想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之后, 生产实习教师开始讲解课题, 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 (1) 首先使学生明确课题的目的、任务、意义和要求, 对图纸的技术要求要进行必要的讲解, 对使用的机器设备和材料、工具等的基本知识要介绍清楚。 (3) 确定最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及工艺过程, 合理的操作方式、方法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等。 (4) 注意强调安全文明技术规程, 检查机械电器设备的技术安全准备情况, 讲清楚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如何防止的方法。讲授新课阶段要求教师做到:目的明确, 内容具体, 方法正确, 语言简练, 重点突出, 条例清楚。

(3) 示范操作。它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 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 可以使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到动作技能和技巧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 要组织好学生的观看位置,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 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操作示范, 要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 边示范, 边讲解, 使讲、做严格一致。可进行慢速演示、重点演示、重复演示、纠正演示等。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清晰可辨, 动作准确无误。

(4) 分配任务。教师在讲解和操作示范后, 要给学生分配生产实习位置 (可根据学生特点尽量做到强弱搭配、好差结合) 和实习工件, 并要求学生对自己使用的设备、工具、电器安全、材料、图纸等进行全面检查, 做好操作的准备。

三、巡回指导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在对课题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 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过程中, 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生产实习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这是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 所用时间较长, 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 文明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在指导中既注意共性的问题, 又要注意个别差异, 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 指导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实习中接触到的一些感性知识和经验, 需要综合, 进一步认识, 二是在实习中发现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理论上的或操作上的难点, 容易忽视的地方, 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在操作中的偏差和缺点, 教师需要及时纠正。集中指导可以统一规定一个时间进行, 也可随时集中进行。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 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及时帮助学生派出实习中的障碍, 保证每个学生准确地掌握工艺过程, 正确掌握操作要领和使用机械设备。在个别指导中, 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 在提出不足, 使之充满信心, 注意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理念, 既可以安全生产, 又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生产实习教师要做到五勤。即:脚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全班学生的劳动组织和工作位置是否合理, 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安全规程遵守如何, 是否会用工艺文件, 劳动效果怎样, 怎样预防产生废品和故障的发生, 遇到技术、质量、事故等问题怎样解决等。学生常常在教师讲解和示范时听明白了, 看明白了, 甚至也记住了, 可是一接触实际问题, 就身不由己, 力不从心, 出现不会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动作不协调等各种问题, 需要教师及时指导, 帮助提高。教师只有做到“五勤”,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结束指导

在实习课题教学结束时, 或一天实习课程结束时, 由实习教师验收学生工件, 检查学生在课程进行时, 是否按文明安全生产要求, 清扫现场和做好机器设备的维护工作。对于学生在整个实习课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成绩考核和讲评, 并布置作业, 对实习情况作最后总结, 引导学生能取长补短, 好的方面交流发扬, 不足之处则尽快改之, 达到促进和激励效果。

生产实习这四个基本教学环节, 虽有划分, 但必须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实习指导教师应根据每一课题类型的不同, 可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环节, 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好教学环节, 这对研究生产实习课堂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洛阳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教学环节, 是指一节课 (即:一个课日) 的组成部分, 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 即上课的阶段划分、时间分配、上课的开始和结束等。生产实习课堂教学的典型结构, 由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个环节组成。

3.浅谈实习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篇三

生产实习课不像在教室上理论课,范围较小,实习教学如果组织不好的话,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尤其是在实习课开始前组织工作十分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检查到课情况,填写考勤记录,检查工作服穿戴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集中精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实习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二、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

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操作法,再给学生现场示范演示。“讲中练,练中讲,讲练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并把这指导思想贯彻到教学实施计划中,落实到实习教学中。实习教师应根据每一个课题类型的不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运用好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三、示范操作

示范操作是直观的教学形式,教师只讲不示范操作,学生不易掌握操作技能。示范操作可以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接受,还能使在学生实习中清晰地将观察过的示范操作动作在头脑中重现,然后模仿练习。教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要清楚演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同时,还要配合讲解,向学生说明操作要领,观察姿势与动作的协调度,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打下基础。

例如,在车削梯形螺纹的课题示范操作中,老师边讲边演示。在演示中,要讲清车螺纹的动作、站立位置、双手配合默契。在车削方法演示中,在老师完成操作之前,由学生现场进行操作,如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及时提出并给予纠正,也提醒其他同学进行预防,以加深记忆。老师要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习结合生产

有些学生“重实习,轻理论”,错误地认为只要下功夫实操,就能把技术学好,反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对理论的学习。有些学生“重理论,轻实习”,错误认为理论学好了,技能操作就能掌握,而实习课上怕苦,怕累。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把技能技巧学好。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手脑并用,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刻苦练好基本功,掌握操作技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发现问题和纠正学生各种操作缺陷的最佳时期。老师责任心要强,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及时纠正,防止安全事故。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清楚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其在实习操作的进度,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检查内容。以车削梯形螺纹为例,根据加工的步骤需进行以下指导:第一次,检查固定工件装夹是否正确和稳固为重点;第二次,检查纠正学生在车削中的操作姿势和实习位置为重点;第三次,检查学生操作是否按规程进行、操作是否协调为重点;第四次,检查学生加工零件质量为重点。

六、 结束指导

每节实习课结束后,老师都要对本班的情况进行总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在操作中又快又好的同学现场说法,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补充,达到交流经验、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对实习中表现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推广学生中技能好、做法好的,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同学提高操作技能;对操作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操作技能差的同学进行帮助,不能排斥和批评,而应帮助其找原因,找差距,树信心,对中等程度的同学要进行鼓励;由老师对学生工件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在操作中是否遵守文明安全要求,对现场卫生的打扫、车床的保养等作简单总结,对学生起到促进和鼓励作用。

实践证明,在实习进行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做好实习基本课题,既要求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4.土木工程综合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 篇四

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共16个学分,有以下几项内容:

①课程设计(3学分)、②生产实习(3学分)、③毕业实习(2学分)、④毕业设计(8学分)下面就各项内容具体讲解。

一.课程设计(3学分)

土木工程专业分三个方向,各个方向的课程设计各有两门课程,分别为:

建筑工程方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各1.5学分)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设计、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任选其中之一。

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厂房钢屋盖设计。

注意:

1、每个学生的设计成果:包括计算书和图纸两部分(建设监理社会调查是监理调查报告),不能只有图纸或计算书,必需两部分都有;

具体要求见: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本)》课程设计实施细则、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设计实施细则

二.生产实习(3学分)

生产实习即施工生产实习,在施工现场进行。

每个学生的实习成果三项:①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生产实习考核表;②实习日记(不少于15篇,每篇日记不少于200字);③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

注意:

①日记和报告上必须有老师批改的痕迹

具体要求见: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工作实施细则

三.毕业实习(2学分)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前的重要环节,与毕业设计工作紧密相关,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原则上应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毕业实习应紧密结合毕业设计课题进行。在毕业设计进行前,在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单位或施工现场组织实习。

注意:

①每个学生的实习成果两项:①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实习考核表;②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

具体要求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实施细则

四.毕业设计(8学分)

(一)选题类型

1.建筑工程方向

内容:任选其一,建议做②

①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②多层、高层建筑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如选“多层、高层建筑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要求参见:附录土木工程(建筑管理方向)专业毕业设计框架。

2.建筑管理方向

内容:多层、高层建筑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具体要求见:附录土木工程(建筑管理方向)专业毕业设计框架

(二)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包括图纸及毕业设计文本。

1.毕业设计图纸

(1)建筑工程方向: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①结构施工图;②施工进度计划图一张;③施工平面布置图一张。

多层、高层建筑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建筑管理方向

(2)建筑管理方向:①施工进度计划图两张(横道图 1张、网络图1张);②施工平面图三张(基础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主体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装饰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③主体施工阶段模板配量图 1张。

2.毕业设计文本

(1)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题目、原始数据,主要参考资料、重点内容、设计指标;

(2)毕业设计的摘要:一般为400汉字,摘要介绍设计的研究课题,主要设计内容;

(3)毕业设计目录

(4)毕业设计说明书

①建筑工程方向: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计算书和施工方案。

多层、高层建筑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5.小学教学各环节规范要求 篇五

教学各环节规范要求

为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特制定教学各环节规范要求,请各位教师认真执行。

一、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备课要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要坚持隔周备课制,绝不允许课后备及大量超前备。

4、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感,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5、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6、对教学程序设计确定的供学生练习用的作业题教师应认真审核,有的题目教师应先做一遍,防止作业题的不当,杜绝作业题的差错;音、体、美、劳、外语、等课及需用电教设备的有关课、课前均应做好有关器材设备的准备、调试工作,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要形成擅于打破“一言堂”,敢于建立“群言堂”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不欠帐。

4、教法应灵活、新颖,富有启发性,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在乐中学。

5、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歧视学困生及残疾儿童。

三、听课要求

要落实听课制度,教师每学期听课至少15节,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教研组长及教导主任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校长听课至少25节,要实行随堂听课,与检查教案相结合,每周行政会议交流听课反馈。

四、实验课要求

1、科学等课教师备课:要求演示实验、学生的操作实验,教师应先行实验操作一次,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成功。

2、科学课教师上课:要求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安全顺利的操作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五、辅导要求

1、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手段。各班教师要充分利用早读下班,中午习字或其它课间、课后时间加强辅导工作。

2、课外辅导要有重点,要着力于差生和优生,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通过辅导,使差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迎头赶上,使优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发挥爱好和特长。对于中间状态学生,应以指导学习方法为主。

3、教师辅导态度要热情、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六、作业要求

1、作业量: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保证学生作业负担适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2、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综合各年级训练重点要求,不超标、不超本,可布置可不布置的作业坚决不要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既面向全班同学、又照顾好尖子生和学困生。

3、教师应要求学生作业要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养成规范、整洁等良好作业习惯。

4、作业检查、批改要及时,坚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对学生作业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点评。作文批改一定要有眉批、尾批,作业严禁连批、连改。改后要有批改日期。部分作业还建议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语。

5、作业类型。数学科:练习册或课堂练习。语文学科:练习册、课堂练习及作文等,班主任另加批改周记。

七、课外指导

1.要像上好学科课程一样认真上好活动课,认真做好活动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订好计划,选好内容,加强组织。活动课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又要加强指导、加强管理,不能放任自流,切实抓好活动课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2.要按照活动类课程旨在丰富学生感性学习经验,提高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组织学生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活跃学生身心,促进全面发展。不得占用活动课时间上文化课、做文化课作业,进行文化课考试。

八、教学改进

坚持学校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保证集体教研。集体教研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案、教案,由教研组长负责。具体时间由年级核心小组商定。通过活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效果。

九、考核测评要求

期中、期末测评,不但要造成绩册,学校教导处还要组织教师进行书面试卷分析,以便查漏补缺,从信息反馈中不断改进教学,达到提高。

十、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表”。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优秀生和学困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对“三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环节要求 篇六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工作有基本规律可循,是门科学,但又是一门生动活泼的艺术。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查考试是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应环环扣紧,环环落实;要认真抓好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改革,教学艺术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教学改革与教学常规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分开的、相互矛盾的.做细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 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 “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 质内涵发展道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在教学活动的各个 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一、认真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学期开学后1周内,各学科都要制订出本年级的教学计划,且按时上交教研组长报教务处审批。

(一)制订教学计划,做到三个熟悉。

熟悉课标:明确本科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科应遵 循的原则。熟悉教材: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各章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熟悉学生:通过学生质量分析统计,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学风”、“方法”四个方面的情况,认真与前任任课教师、班主任交谈,做到初步地确切地掌握所教班级学生的概况。

(二)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指导思想、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措施、单元(章节)和课时计划、主要活动安排五部分组成。附:教学进度、周课时进度安排。

二、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的前提下,按照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原则,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不备课是渎职行为,严禁全盘照搬或抄袭他人教案;严禁不备课进教室授课。每位教师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做到三到位:环节到位(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设想、内容与步骤、作业设计)、要求到位(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知识和能力统一、智力与德育统一)、内容到位(教案描述的内容、体现教学活动的操作性、系统性、规律性),备课过程体现在教者的研究与创新。课后随时、随手记录课堂生成的亮点或问题,记录值得思考的内容,课后反思的记载不少于备课总量的30%。加强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强调教师必须“精心选编作业、细心批改作业、耐心反馈作业”,使得学生真正从精选作业中巩固学科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反对题海战术,大力倡导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和内涵的揭示方法的渗透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备课要遵循四个步骤:

1.个人备课: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在四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备课笔记。

备课标: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本科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章(单元)、本节(课)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要求、重点、难点的个人看法,提出三维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备学生:要全面地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到发展。备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2.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有组织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都固定不变。集体备课时组长要落实“二定”: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平时在教学前后备课组也要进行不定时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要求有个人的充分准备。个人要在写好备课提纲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后,进行充分讨论、充分研究,允许不 同意见的争鸣。集体备课的任务是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统一课时安排,统一作业,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由年级备课组长负责,系统地积累资料。3.设计教案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要认真设计好教案。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授课计划,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基础知识和发展智能、认知结构和认识规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型,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要规范完整,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含有统一的例题、习题)、作业布臵、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课时计划要体现出本节课教学统一实现的全过程。教学过程要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结构,反映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突破重点难点。

要求女50周岁以下,男55周岁以下的教师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女50周岁以上,男55周岁以上教师要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要善于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教学理论。不论详案和简案都要反映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①教学目标;②教材重点难点;③教学准备;④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的主要内容;⑤主要教法;⑥板书设计;⑦作业内容和要求等。提倡超前备课一周以上。不得以旧教案充当新教案,也不得以注书头代替教案,更不得无教案上讲台。对各种参考资料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照抄。要求从三个方面写教学反思,即得、失、改进建议,供今后教学参考,以利提高教学能力。

4.上课前“复备”。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如发现设计不当或错误之处,应及时加以调整或修改;还必须准备好教学用具。

三、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准备好教材、备课本、书写工具、教具等。小预备铃结束后到达教室门口候课,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使其安静;上课铃响开始上课。

(3)教师要精神饱满,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教态亲切热情。上下课均与学生使用礼貌语言。

(4)教师在教室内不吸烟、不喝茶,不使用通讯工具,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随便离开教室,不拖堂,一般情况下不坐着上课。教师听课不得迟到、早退,要认真听讲,要记好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一分为二地写好听课意见。

(5)课堂教学力求讲普通话,语言要文明、清晰、准确、生动,符合学科特点,力戒语病和口头禅;要注意音量和力度,讲授速度适中。

5(6)教师的板书要工整、规范,有计划性,重点突出,字体大小适度,无错别字。

(7)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不准侮辱、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任何情况下,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将学生赶出教室或学校。

2.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导学结合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情感意志原则等。课堂中要充分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八字要求。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开放式教学,杜绝满堂灌、注入式教学,要精讲巧练,教师纯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指导他们通过思考、自学、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3.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启迪思维、缴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教学情境。以学为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学、讨论、观察、思维、实验、操作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处理偶发事件不要超过1分钟。

4.认真落实课堂训练。要加强课堂练习的研究与指导,精心准备,训练落实。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的多练,又要防止教师包办课堂,不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巡视,重点辅导后进生,掌握典型错误,摸准学生障碍点,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力求当堂解决问题。一堂课至少要有10名学生发言。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①课时目标明确,达成度高;②传授知识准确,注重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得当;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④精讲巧练,教、学结合;⑤引导、启发得当,学生积极主动参 6 与;⑥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活跃;⑦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⑧面向全体,所有学生均有收获。

6.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师要依据学校的客观条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投影仪、小黑板、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以更快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认真设计和批改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十分重视作业的阶段性、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

作业检查范围:各年级语数思品,二至六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二年级每周二次,其它年级每周三次)、作文(三年级7篇、四至六年级13篇)、英语书面作业(每周二次),一二年级写话(每期15篇以上)、写字20次以上

作业要求:

(1)、作业布臵要适时、适度。

一、二年级作业尽量在课堂内完成,不留家庭作业,中高年级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

(2)作业的目的性要强,内容要丰富,数量及难易程度要适中,要根据学情分层次布臵作业,不搞一刀切。

(3)凡留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均要会做,有代表性的题目必须先做,了解作业的深度和广度,弄清习题的安排意图、要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4)教师要经常督促学生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不论哪个学科都要要求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要坚决杜绝作业过程中的抄袭现象。

(5)要及时进行批改。作业包括:《思维品质训练》、《学习巩 固与提高》(不作为检查范围)、数学书面作业、一二年级写话、写字、三—六年级作文、英语书面作业。教师要真正把作业当成与学生交流、反馈教学效果、摸清学生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发现个别学生个别问题的途径,以便有效 地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凡是教师布臵的作业,教师必须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批改,严禁要布臵不批阅的作业。

(6)作业批改要规范认真,评语要实事求是,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对于学困生提倡面批和个别辅导。作业批改要有等级、时间、批语。作业应该由学生做完后,教师批改,而不是教师把作业讲完后再批改。(7)及时反馈和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8)作文每周一篇,教单班的全批改,教双班,总人数超过100人的可批改一半;批改要认真,细致,眉批、肩批、尾批相结合,评语要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切忌写套话,还要注意评语的字迹和格式,并用红笔记好批改记录。作文讲评要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宗旨落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数学作业全批改;

一、二年级做好写话作业,要指导学生从小练好字,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家庭作业要尽量让家长参与,家长要检查、签名;教育学生养成坚持记日记的习惯;布臵作业时,各学科间要相互协调。

五、认真进行课外辅导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其手段之一是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是实行分类指导、培优补差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学生学习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差别,才能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1.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在学期初分别进行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调查摸底,在学期过程中做好提优补差的跟踪记录。

2.要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指导他们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态度。

3.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必须做到有目的、有准备、有记载。4.辅导要明确对象,要摸清学生的底细,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

六、认真进行教学评价

考查和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两种基本方式。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试、周测、月考等,都属于平时考查,是形成性检验。主要作用是帮助师生收集反馈信息,发现学习进程中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排除学习障碍,因此是诊断性的。

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查或考试。考试(查)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双基”,关注能力,难易度适中,有一定梯度,一般可按70%基础题,20%综合题,10%提高题的层次安排,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减少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式的题目。

考试(查)要进行改革。考查、考试除进行书面检测外,还要进行口头检测。

要根据笔试、面试、平时表现来确定学科成绩。要严肃考风考纪,禁止弄虚作假。考试(查)成绩可实行等级制或百分制。

每次考试后,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看起点,比进步,成文备案。评价可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

7.试论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环节与方法 篇七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说, 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对于中学教学的改革、发展及重建, 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确实具有前瞻性与适切性。但是, 目前这种理念尚未完全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 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一种实践方法。再好的理论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力量。在此, 我结合中学英语的教学实践谈谈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习题环节:问题的发现

任何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都是始于问题的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先教给学生知识点, 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地进行操练, 这样虽然减少了学生犯错的机会, 但是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与培养问题意识。习题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帮助理解题意, 分析解题条件,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 应试教育以解题数量和速度为旨归, 直接导致了学生追求标准答案的学习心理, 出题者费尽心机设置“陷阱”等待学生“自投罗网”。因此, 寻求标准答案成为习题环节的中心任务, 思维训练已经退出师生的视野。

研究性教学将应试教学的“出题者的权利”转向“解题者的权利”。设置的题目本身可能非常简化、抽象, 题设条件可能是误导的, 现实问题未必有现成的或者标准的答案, 甚至结果可能是多元的, 而学生不但可以质疑题目本身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而且可以修改题目, 扩展讨论, 并自己判断解答的结果与意义。

二、课程论文环节:思维逻辑的训练

课程论文是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展现的核心环节, 它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个研究的完整过程, 如选题、资料搜集、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等过程。教师应该改变“知识二传手”的做法, 在课堂中“倾我所有”将全部内容教给学生, 而是要在课堂讲授中适当“保守”。但是, 教师需要细致地启发学生如何形成课题思路、示范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提供论文写作方法指导等。尽管很多教师会感到在提供选题方面“破费思量”, 但是, 只要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 用“逆向思维”来改变维度或组合、移植, 从而形成课题。再者, 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 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业余爱好, 往往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全面了解学生, 就会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给学生提供能展现学生智慧光芒的好课题。也许初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会感到很紧张, 担心题目不足或者水准不够, 但是随着教师教学的积累, 越来越多的选题会成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桥梁”, 教师的教学也会越多越得心应手了。

论文写作中, 师生的充分交流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尽量采用一对一的讨论方式与学生讨论立题的正确性、问题的难度和可能的文献, 在过程管理中, 可以通过面谈或者网络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技术与技巧方面提供帮助。

三、开放与互动教学环节:知识的拓展

开放式教学就是要突破教室和课本的局限, 将外部世界引进到教学现场, 并成为教学的一项内容, 开放式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更有助于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可以通过四种基本方式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 (1) 拓展文献。以使用的教材为基础, 列出延伸阅读的一些参考文献, 可以分类为经典、专业与通俗三个层次, 分类指导阅读, 有条件的还可用教学辅助软件的方式列出。 (2)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教材的信息往往容易固化, 也容易受到教材容量的限制, 而互联网使信息的拓展更加便利。比如, 中学课本仅对“医疗急救”进行了简单介绍, 不够深入,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专业网站进行补充阅读;有课文对泰国的文物古迹进行介绍, 但是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泰国的风土人情,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介绍泰国文化的资料, 如果学生能阅读当中的1%就可能比老师知道的多, 不但丰富教学内容, 而且拓展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范围。 (3) 新闻报道每天的新闻都会对最新的社会、科技与经济动态进行报道, 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新闻报道, 在英语课开始之时就可以第一时间在课上通报并作简要介绍, 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 开放问题。对一些尚未有结论的问题或尚有争议的问题不要设置为禁区, 而是应该充分开放, 让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在教学互动中的发挥这些问题的价值, 如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问题的复杂性, 以及现时的“疑难性”, 让学生提问、质疑, 这些问题或者学生的质疑都可能涉及多种学科或学科分支, 在这种质疑与讨论中实际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互动不一定要通过“耳提面授”的方式, 还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学堂来进行, 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或者电子邮件进行讨论也非常有效。教师精挑细选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并在课堂中进行讨论, 就会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不是“裁判”, 而是一个“教练”, 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与控制节奏, 使讨论层层深入, 效果极佳。比如, 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课程论文报告就是一种绝好的互动方式, 这既可以为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一种体验, 更可以让教师从学生对自己的模仿与借鉴中反观到自己的痕迹, 这种论题广泛、学生充分表达、多方互动的报告会, 往往充满严肃而又热烈得气氛, 其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四、集成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往往是异常复杂的, 如果内容太简单, 学生的兴趣就会严重下滑, 心理学表明,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有意义。而知识点可以分为独立的和可集成的两个类型, 独立的知识点往往不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而集成的知识更能激发

WENJIAOZILIAO

学生的好奇。因此, 我们有必要将教学内容从独立的形态变成集成的形式。当然, 知识的集成不是知识的“简单组合”, 而是“有机融合”。常见的集成教学模式是将多个知识点组合成一个案例, 表达一些思想, 虽然这些独立形态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查到, 而这些思想不容易接触或体会到。集合多种知识点的案例, 需要学生用一种集合了多种知识点的思想来作出选择。因此, 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选择、调度与运用知识点的过程。因此, 研究型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遣派和集成知识来形成与表达思想的能力。

当然, 科学的发展性也决定了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发展性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现代化。一些国家已经将课程的更新率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评价指标, 甚至将课程内容更新作为一种日常程序。按照国际经验,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一般是4—5年更新一次, 而教案或者课堂讲述内容的更新就需要教师从日常教学中进行积累, 在适当的时候灵活地补充到教学中去, 并达到知识集成的目的。

研究性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紧密相扣的, 它们共同打造了完整的研究性教学链。教师把握基本环节与技巧, 积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就会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摘要:目前, 研究性教学亟须从理念层面转向实践层面。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环节与方法的把握是研究性教学成为一种实践的前提性条件。研究性教学包含习题环节、课程论文环节、开放与互动教学环节及集成教学环节。四个环节各有侧重, 但相辅相成, 可以打造研究性教学的“完整链”, 并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辛志成.论研究性教学[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况迎辉.论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关键要素[J].江苏高教, 2010, (5) :81-82.

8.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篇八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學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七、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隨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

(十)实践记忆法

上一篇: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名字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