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1.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悬浮:F浮=G
下沉:F浮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
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g;重力:G=g
3.浮沉条件的讨论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
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2)上浮、下沉和悬浮:=V;
(3)空心物体运用浮沉条件时可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液体密度比较
2.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
(1) 审题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严谨, 不按要求解答;不能有效分析题目信息抓住关键。
(2) 理解能力差: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肤浅, 答题时仅凭感觉和印象。
(3) 实验能力差:仪器使用规则不熟悉, 特别是实验设计能力不足, 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4) 学科结合差:不能用其他学科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简单数学运算错误频出。
(5) 表述能力差:逻辑思维混乱, 语意表达不清, 计算式来历不明, 代入数据错误, 单位“鱼龙混杂”;书写不规范, 作图不严谨。
这些问题的出现, 我们教师一定要警醒、反思、重视, 否则学生中就会出现“一学就知, 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的现象。
二、对教学的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首先, 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把握教材和教学大纲,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实现三维一体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要到位, 分析要透彻, 要让学生融会贯通。其次, 教学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所选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非常明确。最后, 对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应随时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让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第一, 要面向全班学生, 同时兼顾“两头”。对学习欲望强烈的学生, 要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做好个别辅导。第二, 注重学法指导。第三, 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教师自身要提高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第四, 应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反思教学技能。其一, 物理学是一门有着严密科学性的学科, 要保证讲授正确, 推导流畅, 过渡自然;语言要简练规范, 充满激情, 富有感染力。其二, 板书工整精致, 体系主次分明;基本功扎实, 会画直线、圆、小人物等简笔画。其三, 教具的使用、实验的操作要熟练、规范。
三、提高教学成绩的策略
(1) 改善教法。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感性知识;要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动手实践, 分组讨论, 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激活课堂气氛。
(2) 注重双基。课堂教学中, 除了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使其掌握获得知识的基本技能。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 让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 要讲清适用条件、范围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进行比较区别, 消除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模糊认识;在习题讲析中, 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挖掘隐含条件, 抽象物理情境, 找出规律列式求解, 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 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 分析、推理严密。
例如, 光学作图教学时, 我就讲清了注意事项: (1) 要借助工具作图, 作图一定要规范; (2) 实际光线画实线, 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 光线要带箭头, 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 不要断开; (4)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 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 ,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这样, 学生作图就比较规范了。
(3) 尝试诊测。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特点与教学要求来提供诊测材料, 组织诊断性测试, 学生要根据课内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尝试性解答。诊测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概念以及识记类基础性认知目标的考察。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电化教学和信息技术等方法, 例如:可将幻灯片分发给学生当答卷纸, 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答案, 放在投影仪上, 当着全体学生的面, 现场批改矫正, 使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诊测达标结果, 形成认知上的初次反馈。这种有目的、有反馈的有效学习, 能使学生积累顿悟的经验, 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 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尝试诊测的成功实施, 必将帮助教师检查学生认知上存在的缺陷, 帮助教师在后续教学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 重视课外。课外实践活动, 主要是以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恰当引导, 不让他们过多地碰壁而灰心丧气, 但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在碰壁中产生兴趣, 在挫折中收获成功。
3.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1.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你收集贝壳有多长时间了?
(问):本句是什么时态?它的结构形式是什么样子?我们如何使用这种时态?
(答):本句是现在完成进行时,它表示动作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这个动作可能刚刚终止,也可能仍然在进行。它的结构是“have(has) been+现在分词”,ha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它的用法如下:
(1)表示动作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这个动作刚刚终止,也可能仍然在进行着。如:
Mr Wang has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one hour.
王先生等了你一个小时。(动作不再延续下去)
It has been snowing for two hours. 雪已下了两个小时。(动作仍在延续)
(2)表示一个一直到说话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内一再重复的动作。如:
I have been reading the book for two weeks. 这本书我已读了两星期了。
(3)表示动作持续进行的情景,常有感情色彩。如:
You look so tired.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看来你很累,你干什么来着?
2. I have been skating since I was seven years old. 我从七岁开始就一直滑冰。
(问):since在本句中用作什么词性?我们如何用这个词?
(答):since在本句中作连词,表示“从……以来;自从”。如:
They have seen each other often since they met. 自从认识以后他们经常见面。
since 还可用作介词,表示“从……以来;自从”。如:
I haven’t seen her since last week. 自从上周以来我一直没看见她。
since引导时间状语时,后面跟的是时间的起点,但整个since短语或从句则表示时间的长度。常和完成时连用。
另外,since 还可用作副词,表示“从那时以来”。如:
I saw him on Sunday, but I haven’t spoken to him since.
我星期天见过他,但从那时以来,我一直没跟他说过话。
3. I’ve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我已滑冰五个小时了。
(问):for在本句中用作什么词?
(答):for在本句中作介词,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在此引导时间状语,它后面跟的时间必须是长度。整个for短语也是表示时间长度,可与完成时连用。如:
She has been working here for ten years. 她已在此工作十年了。
I have taught English for many years. 我教英语有好些年了。
Unit 7
1.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把音乐的音量调小点,你不介意吧?
(问):通过本句型我们知道“turn down”表示“把(收音机、电视机、煤气或灯光等的)开关调小”。如:
Turn down the TV a bit. It’s too loud. 把电视机的音量开小一点儿,声音太大。
如果我们想“把(收音机、电视机、煤气和灯光等的)开关调大、关掉、打开”,该用什么词语?
(答):(1) 表示“调大”,“开大”,用turn up。如:
She turned up the lamp so as to do her homework. 她把灯光开大以准备做作业。
(2) 表示“关掉”,用turn off。如:
They’ve turned the gas (煤气) off for two hours. 他们已经把煤气关掉两个小时了。
(3) 表示“打开”,用turn on。如:
I turned the water on. 我打开了自来水龙头。
2.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请你不要大声讲话,好吗?
(问):“Would you mind…?”是什么样的句型结构?我们如何使用它?
(答):(1)“Would you mind+v-ing.…?”是用来客气地提出请求。如: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 请你把窗户打开好吗?
注意:mind后跟动词的话,应用动名词形式。
(2)“Would you mind+sb.’s+v-ing…?”是用来提出询问,征求对方的意见(在非正式文体中,v-ing前的所有格可用宾格),如:
Would you mind my(me) sitting beside you? 我坐在你身边行吗?
注意:回答带有mind的问句时要注意yes或no都是针对mind (介意,在乎)选用的;表示“介意”、“在乎”时,选用yes, 后面跟句子,表示不允许对方做某事。选用no,后面跟句子,表示允许对方做某事。如:
——Would you mind taking off your coat? 请你把上衣脱下来好吗?
——No, not at all. 行,当然行。
——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door? 你介意我打开门吗?
——Yes, you’d better not. 是的,你最好别打开。
3. I don’t like waiting in line when a shop assistant has a long telephone conversation.当营业员在电话中聊天时,我不喜欢排队等候。
(问):“like doing sth.”和“like to do sth.”的意思和用法一样吗?
(答):不一样。
“like doing sth.”意思是“喜欢做某事”,是表示一种爱好,或乐于做某事。而“like to do sth.”意思是“喜欢去做某事”,则表示一次性行为。如:
The girl likes singing and dancing. 那个姑娘喜欢唱歌跳舞。
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 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F=PS。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1900px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
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 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五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 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 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
公式为 F1/S 1=F2/S 2,即 F2= S2/S 1 × F 1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知识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初中物理高效学习方法
坚持做笔记
上初中物理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学会使用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
6.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六
1.质量(m):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1t=103kg=106g=109mg(千进位)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因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刻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就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轻拿轻放;(3)保持天平与砝码的干燥与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mρ公式: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V
单位:kg/m3,g/cm3,1g/cm3=1000kg/m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9.水的密度ρ=1.0×103kg/m3.它表示1 m3水的质量是1.0×103kg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m和用量筒测出V,据公式求出ρ。再查密度表。
(2)求不便直接测量质量:m=ρV。
(3)不便直接测量求体积:V=m/ρ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延展性沸点、熔点、范性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的无规则运动中;(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
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
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1 AU(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AU=1.496×1011m
10.L.y.(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它是最长的长度单位.l.y.=9.461×1015m
第八章 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
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弹性形变:如果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物体发生的这种形变叫弹
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6.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加一个物体产生力,这
个力叫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先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应在它的量程内.(2)测量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上,若不在,就校正0点.(3要使弹簧
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
10.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1.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
标出力的大小,12.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
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5.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决定因素: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
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十章 力和运动
1.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才平衡。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4.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现象的解释:(1)、明确研究对象原来所处的状态。(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怎样的情况)(3)、研究对象(或其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状态.(4)、出现怎样的现象.5.力与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强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的之比叫压强。
公式:
P---PaF---NS---m2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1Pa=1N/m2,3.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4.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和流动性。
5.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5)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ρgh(ρ---kg/m3;g=9.8N/千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7.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8.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实验是托理拆利实验.
9.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层自身重力和流动性,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0.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
1×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下沉;(2)F浮>G,上浮(3)F浮 =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ρ 物﹥ρ液,下沉;(2)ρ 物﹤ρ液,上浮(3)ρ 物=ρ液,悬浮。(不
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G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7.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七
1. work on doing sth. 致力于做某事
3. as soon as... 一……就……
5. once upon a time 从前
7. continue to do sth. 继续做某事
9. the journey to ……之旅
11. keep doing sth. 坚持做某事
13. give up 放弃
15. instead of 代替;反而
17. turn... into 变成
19. get married 结婚
21. the main character 主要人物;主人公
23. at other times 在另外一些时候
2. come out (书、电影等)出版
4. become/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6. the rest of the story 故事的剩余部分
8. leave sb. to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10. make a plan to do sth. 筹划/计划做某事 12. lead sb. to someplace 把某人领到某地 14. get lost 迷路
16. change ones plan 改变某人的计划 18. send sb. to someplace 派某人去某地
20. remind sb. of sth. 使某人想起某事
22. remind sb. to do sth. 提醒某人做某事
24. sb. happen to do sth. 某人碰巧做某事
【重难点句子】
1. It doesnt seem very possible to move a mountain.
要把一座山给移走好像不太可能。
2. This is because he can make 72 changes to his shape and size, turning himself into different animals and objects.
这是因为他会根据他的形状和大小,做出72种变化,可以将自己变成不同的动物或东西。
3. Sometimes he can make the stick so small that he can keep it in his ear.
有时候,他能够让他的金箍棒变得很
小,以至于可以放在耳朵里。
4. Because they were so big that it took a long time to walk to the other side.
这些(山)太高了,他们要花好长时间才能翻越过去。
5. The story reminds us that you can never know whats possible unless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
8.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八
1、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的概念;
2、温度及其测量:温度的概念、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的制成原理、温度计示数的读取;
3、熔化和凝固:概念、熔点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凝固与熔化过程的特点;
4、汽化和液化:概念、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的概念、发生条件、影响因素、沸腾的条件及特征、沸点、液化的方式;
5、升华和凝华:概念、特征及相互转化;
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a.自然界中水的循环;b.高压锅;c.电冰箱;d.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运载火箭的液态燃料与助燃剂、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热管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1、物质的尺度及其测量: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寸(生活中的常识)、长度的测量、单位、单位的转换、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误差的概念及特点;
2、体积的测量:体积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其转换、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量杯等)、量筒和量杯的读数方法;
3、物体的质量及测量:质量的概念、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相互转换、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9.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九
一、基本概念: 1.国际单位制
①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②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③我国法定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2.长度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的测量
①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②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4.时间的测量 ①基本工具:停表。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5.误差
①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②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b.仪器本身不准确。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二、重难点
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长度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0后面均为立方)。2.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3.时间的测量 ①基本工具:停表。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1h = 60min=3600s 4.误差
A.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①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②减小误差的办法: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C.改进测量方法。③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四、知识拓展 1.有趣的人体尺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么?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这当然是主要的。但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人体各部分的尺寸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
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犯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25.7cm×7=179.9cm)小琴为妈妈买鞋,她忘了妈妈的鞋号,只记得妈妈身高是168厘米,你能帮她算一算买几号鞋吗?全国统一鞋号是根据脚长编定的,如24号,就适合脚长为24厘米的人穿,算出脚长就可以算出鞋号了。2.电线比较细,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它的直径不易测准,可以借助一支铅笔杆进行操作,你想想该怎么办?你测得的直径是多少?
解析:将电线密绕在铅笔杆上,如上图,测出并排20圈的宽的为L,则直径d=L/20。
3.如何用一根长的细绳和刻度尺测出天花板到地板的高度? 解析:先将绳子从天花板拉直到地板,记下两端上的标记,再将细绳对折几次,测量并计算出绳上两标记点的长度。
4.如果要你测量一下自行车轮子的最大周长,怎样测量更为方便?用这辆自行车你能比较准确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10.我和“八年级物理”的俏皮事儿 篇十
BNJWL的名字来得很可笑,有一次她的物理只考了七十来分,,那时上八年级。她便把BNJWL作为了她的英文名,看上去很酷。其实,只是由“八年级物理”的拼音首字母组成。她想激励自己好好学物理,当然,这个方法很不错,再考物理时,她居然考了96分。
我的名字被叫做MJZZX,因为看过《宫》后我开始疯狂学韩语,穿哈韩服,找朱智勋的最新消息。不知怎的,傻乎乎的我竟成了我们班的“哈韩领头羊”。我还固执地把我家朱智勋称为“勋勋”。BNJWL和许多朋友就拿朱智勋的名字逗我,BNJWL说:“MJ是你名字缩写,MJ跟着朱智勋就是MJZZX。”我顿时无言。
不过我跟BNJWL确实够互补的:
我很哈韩,BNJWL呢?她只会穿着一成不变的裤子与外套。不会打耳孔,不会看韩剧,不会追星,不会唱饶舌歌曲。
我是耐心起来没完没了、最没极限的人,总是一心求好,但BNJWL相反,她是耐心最有极限的人。我想如果我去拍电视的话,我一定超敬业:NG一次我就再拍一次,NG两次我可以拍十次!而BNJWL不同,比如买东西,每次我都极有耐心地挑来挑去,她却在一边大喊大叫:“我要抓狂了!你随便拿一个吧!”我不理她,她就随便抓起一个,向收银台飞奔,边跑边说:“大小姐我服你了,我给你买行不?”我说:“要买就买好的,等等我,这个比那个好。”她说:“大小姐我白给你买你就别嫌这嫌那的了!拜托大小姐你别挑战我的耐心了行不?”我笑:“你一口气说那么多话不累呀?”然后她就很不屑:“我是谁呀?”我喷饭。
不过这样的快乐时光总是很少,因为我和BNJWL都不是多么受人瞩目的人。“丑小鸭会变成天鹅的吧?”站在纯净的天空下,我们这样想。
“真想变天鹅!”BNJWL轻轻在我耳边说。
这次,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郑重地说:“我有选择恐惧症,就像跟你一起买东西一样,不知道该挑哪一个。做丑小鸭,或做天鹅,我还真不知道哪个好。”
“……”BNJWL沉默下来,“那我还是BN—JWL,你是MJZZX!”
11.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3个班共127名学生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继续推进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抓教学常规,精心备课。
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在上每一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坚持月考和单元测试。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我深知做为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做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做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物理课如不做一定量的习题,很难真正做到理解知识,学会知识。
三、信息技术应用
这学期,我信息化技术运用最多的我们班新安装的希沃白班,以及无线wifi实物展台在课堂上的应用,此外,利用微信群,也可以在校后和学生做到更好的沟通,学生有不懂的题目,可以及时问我及时解决。
四、认真研究学情,从实际情况入手。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少数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里提倡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从各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后进生,我主动找他们去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做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少批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2.八年级语文下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十二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绽 开(zhàn) 譬如(pì) 繁 衍(yǎn) 觅 食(mì) 搓 捻(cuō niǎn)
栖 息(qī) 小 憩(qì) 困 惑(huò) 穿 梭(suō) 期期艾艾(ài)
迁 徙(xǐ) 枝 桠(yā) 冥思遐想(mínɡ) (xiá) 恍然大悟(huǎnɡ)
2.解释词语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茁壮生长: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壮。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13.与八年级同学谈学习物理的方法 篇十三
一 坚持预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还能发展探索性思维,做到胸中有数,使课堂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听课效率。预习一般是阅读新内容,找出其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查补旧知识,尝试解决新疑问,记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听课时加以注意。此外,还要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为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 充分准备,抓好上课这一关键环节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形式,同学们在心理上要保证上课时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集中的注意力;在物质上要事先准备好教科书、笔记本、钢笔、练习本和其他学习用具。上课时做到以下几点:
1、要提高兴趣,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善始善终。
2、要积极思考,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问题时,想一想该怎么回答,听一听别的同学又是怎么回答的,假如不对,错在哪里?还要学会超前思考,充分利用间隙时间思考。注重教师讲课时体现出来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等。
3、要仔细观察,学会观察演示实验、板书、板画、挂图及老师讲课时的辅助动作等。
4、要勤于动手,做好实验,记笔记等。
5、要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争取发言,以便训练使用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果回答有误也会得到教师的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上课时要眼、耳、脑、手、口多种感官协作,不仅要听,更要思考、观察、动手动口,全身心投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正确处理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上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无需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更不要只顾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可将老师的板书内容简要地记在草稿本上,课后看书将重点内容在书上勾划出来,其实很多概念、规律之类都在书上,当然也可在笔记本上重新整理。教师有时可能会补充一些较重要的内容,这些教师都会特别说明,并且还会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记录,至于老师上课时的分析、归类、抽象、概括、比较、类比等思维过程,则只要上课时努力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后在大脑里加以回忆,放一遍“录相”即可。
四 既要理解,也要记忆,还要经常复习
学物理最特殊而又最重要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必须学会一些记忆方法,如比较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关键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实验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
课后的经常复习一般要经历尝试回忆,阅读教材,解决问题等过程,要做到及时复习,反复推进,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完成作业和练习,做好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掌握,检查学习效率。
五 总结知识规律,强化解题思路与方法
类似于课本各章后面的小结,或采用“树图法”、“图表法”、
“框架结构法”等将课本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即便于记忆又便于应用时提取。还要经常总结解题思路与方法,在做题时尽量尝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注重掌握解题思路与方法,不必陷入题海,更不要将物理弄成数学,要注意物理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异同。
14.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有八年级(91)班、(92)班物理教学工作,八年级(91)班共有30人,(92)班共有29人。
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理想,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要点回顾
1、备、教、批、辅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本学期物理知识重难点。充(1)
分了解学生原有基础知识,提高教学针对性;
(2)关注全体学生,组织好课堂教学,注意学生信息反馈,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详细记录、总结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创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4)
2、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开展“培优扶困”课外辅导工作; 采取积极有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认真学习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1)
行学习,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坚持业余自修,不断从报刊和互联网涉取营养,改进教学方法;
(2)狠抓学风,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严厉批评抄袭作业;
(3)实施奖罚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利用好学校多媒体资源和电子白板。
三、存在的问题 反思与解决方法
1、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应在这方面多努力培养;
2、学生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应在这方面改进教学策略,保持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势。
3、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考研活动。
文旦
15.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五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应用
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 u=2f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2f f2f幻灯机 u=f不成像 u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能把物理学好,学精。 同类热门: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首页>初中>初二>物理>物理知识点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应用 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 u=2f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2f f2f幻灯机 u=f不成像 u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10-06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10-13 八年级物理下重力教案07-11 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08-31 八年级下物理期末试卷11-19 八年级下物理运动和力06-10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07-08 八年级物理单元知识点08-18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07-09 中考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