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精选6篇)
1.辽宁历年高考语文试题 篇一
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3、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袁凯《客中除夕》)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 B.氛(fēn)围吝啬(sâ)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
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 D.模(mó)板怯(qiâ)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 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 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 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
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10、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1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
12、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3分)
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1分)(2)修改:。(2分)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2.辽宁历年高考语文试题 篇二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家研究与争议的热点。近10 年来, 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和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
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 早期现代人至少10万年前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然而, 学术界对于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在东亚地区出现的时间尚不清楚。2010年以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会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道县文管所对湖南省道县境内的福岩洞进行连续调查和发掘, 先后发现了47枚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大量动物化石。
这项研究以可靠的地层年代数据和翔实的化石形态特征提供了迄今最早的现代类型人类在华南地区出现的化石证据, 填补了以往缺乏的现代类型人类在东亚地区最早出现时间和地理分布的空白, 对于探讨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出现及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志着我国学者在现代人起源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研究显示, 在道县发现的人类牙齿尺寸较小, 明显小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更新世中、晚期人类, 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牙齿齿冠和齿根呈现典型现代智人特征, 如简单的咬合面和齿冠侧面形态、短而纤细的齿根等。
据负责地层及年代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蔡演军研究员介绍, 道县福岩洞堆积物地层清晰, 各区域可延伸连接并直接对比。人类牙齿和动物化石在洞内的分布区域较大、层位明确, 延伸范围达40余米。
在整个发掘期间, 研究人员对出土人类化石区域的地层顺序进行了细致勘察, 确定人类化石及动物化石埋藏后未受扰动。研究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系统采集了测年样本, 分别采用230Th-234U不平衡铀系法和AMS碳-14 方法对地层和化石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铀系测年结果表明, 人类化石的埋藏年代在8 万—12 万年前。化石样本的AMS碳-14 测试结果和动物群组成呈现晚更新世早期的特点, 进一步支持了铀系测年的结果。据此可以确定, 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至少8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
刘武和吴秀杰把他们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自然》上, 因为这些在形态学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区别的牙齿属于生活在12 万到8 万年前的现代人 (也称晚期智人) , 而此前的观点是, 演化到这个阶段的现代人在5 万年前才出现在西亚地区, 在4.5 万年前才出现在欧洲, 按照这个时间, 现代人要想跨越西亚来到中国, 还得更晚才行。然而生活在道县附近的现代人却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在12万到8 万年前的中国南部地区出现了。这种现象似乎与主流的“非洲起源论”格格不入, 它在现代人的演化史上撕出一个巨大的口子, 等待科学家去填补。
“正式发掘时, 我们发现了5枚古人类的牙齿, 当时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测年结果, 但和以前只有动物化石的发掘成果相比, 这已经是个巨大的突破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吴秀杰说, “但是没想到, 接下来的研究甚至可能让我们借此改写现代人的演化和迁徙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 中国人类学界在现代人在东亚地区起源与演化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在周口店等地有重要发现。
B.通过对湖南境内福岩洞的调查发掘, 中国的考古研究人员发现了47枚人类牙齿化石和动物化石。
C.研究人员细致勘察了出土人类化石的地层顺序, 发现这些化石埋藏后一直没有被外界干扰过。
D.通过研究成果判断, 我国科学考古团队改变了现代人的演化迁徙的历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虽然对人类化石的年代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但学术界对具有现代形态的人类出现在东亚地区的时间还不清楚。
B.依据牙齿的咬合面的简单、齿根的纤细而短等方面来看, 考古发现的道县人类牙齿化石符合现代智人的特征。
C.通过碳-14测试结果和铀系测年结果的比对, 可以确定这些具有现代形态的人类出现在华南局部地区的时间应该在8万年以前。
D.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发掘出土, 对以前只发现动物化石来说, 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是令人惊喜的事情。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县人类化石的出现, 对于我国学者而言, 在研究现代人起源方面, 可取得突破性成果。
B.地层年代数据和化石形态特征, 可以提供人类在某个地区出现的证据, 故而科学界对地层及化石都有专门研究。
C.通过不同的年代测定方法, 对同一对象进行测定, 是考古界常见的做法, 应该广泛使用, 增加可信度。
D.道县人类化石的挖掘与考证, 挑战了“非洲起源论”的权威, 凸显了化石证据的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说春申君曰:“汤以亳, 武王以镐, 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孙子, 天下贤人也, 君籍之以百里势。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 赵以为上卿。
客又说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 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 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 其君未尝不尊, 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 天下贤人也, 君何辞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
孙子为书谢曰:“疠人怜王, 此不恭之语也, 虽然, 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死亡之主
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 无法术以知奸, 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 故弑贤长而立幼弱, 废正适而立不义。戒之曰:‘楚王子
围骋于郑, 未出境, 闻王病, 反问疾, 遂以冠缨绞王, 杀之, 因自立也。齐崔杼之妻美, 庄公通之。崔杼帅其君而攻。庄公请与分国, 崔杼
不许;欲自刃于庙, 崔杼不许。庄公走出, 逾于外墙, 射中其股, 遂杀之, 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见:夫疠虽肿胞疾, 上比前世, 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 未至擢筋而饿死也。夫劫弑死亡之主也, 心之忧劳, 形之困苦, 必甚于疠矣。由此观之, 疠虽怜王可也。”
因为赋曰:“宝珍隋珠, 不知佩兮。袆布与丝, 不知异兮。闾姝子奢, 莫知媒兮。嫫母求之, 又甚喜之兮。以瞽为明, 以聋为聪, 以是为非, 以吉为凶。呜呼上天, 易惟其同!”诗曰:“上天甚神, 无自瘵也。”
(选自《战国策》)
【注】疠:癞病, 麻风病。孙子:即荀子, 赵人。汉代为避宣帝讳, 称之为孙卿。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李兑用赵/ 饿/ 主父于沙丘百日/ 而杀之/ 淖齿用齐/ 擢闵王之筋/ 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B.李兑用赵/ 饿主父于沙丘/ 百日而杀之/ 淖齿用齐/ 擢闵王之筋/ 悬于其庙梁/ 宿夕而死
C.李兑用赵/ 饿/ 主父于沙丘/ 百日而杀/之淖齿/ 用齐/ 擢闵王之筋/ 悬于其庙梁/ 宿夕而死
D.李兑用赵/ 饿主父于沙丘/ 百日而杀/之淖齿/ 用齐/ 擢闵王之筋/ 悬于其庙梁宿夕/ 而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他们是达官贵族家中养的一些人, 没有固定的工作, 替主人做些杂事, 需要他们办事时, 才根据贡献多少给予奖赏。
B.弑, “臣弑其君”, 封建时代称臣子杀君王、儿子杀父母, 是一种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为。
C.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 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
D.朋党, 原本指一些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 朋比为奸;后来泛指士大夫结党, 即结成利益集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食客认为春申君给荀子的土地太多, 将来可能对春申君不利。春申君听了食客的话之后, 就派人收回了土地。
B.宾客说管仲离开鲁国, 鲁国就衰弱了, 有才华的人在哪个国家, 哪个国家就强大, 荀子是个贤人, 不应该让他走。
C.荀子认为, 那些专权独断的大臣为了自己免受灾难, 时常要杀死有才、年长的国君, 拥立无能的君主。
D.荀子信尾的赋诗, 重在谴责当时的社会是非不分, 说瞎子眼光明亮, 说聋子听觉灵敏, 颠倒是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夫贤者之所在, 其君未尝不尊, 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 天下贤人也, 君何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夫人主年少而矜材, 无法术以知奸, 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 故弑贤长而立幼弱, 废正适而立不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生查子
周紫芝
春寒入翠帷, 月淡云来去。院落半晴天, 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 闲倚秋千柱。满眼是相思, 无说相思处。
8.品读全词, 说说“风”字在上阕中的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在《氓》中, 以比兴手法写女子容颜润泽、年轻貌美, 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的一句是:“________, ________。”
(2) 《离骚》中的“_________, ________”一句, 是屈原借众女来写小人嫉妒作梗, 诬告、陷害、诽谤他, 败坏周围风气。
(3) 杜甫的《咏怀古迹 (其三) 》中, 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 死后永葬漠北, 令人深思的两句诗是:“________, 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千顶红帽子
程瑞嘉
75岁的秋明老汉去了一趟徽州, 回来的时候, 像变了个人似的。
13 岁那年, 秋明的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为了不饿死, 秋明辞别了双亲离开徽州老家。像当时的顺口溜说的: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一把雨伞, 一个包袱, 秋明从新安江顺流而下, 到人间天堂杭州去讨生活。外面的生活很精彩, 也很无奈。秋明干过商店的伙计, 做过运输码头的短工和苦力, 捡过垃圾。没有文化又在异地他乡, 秋明的日子就过得很浪, 很苦。他最后浪到了浙江的宁波, 依然是过着靠捡拾垃圾度日的生活, 饿不死, 也不富裕。
时间像个磨盘, 一圈一圈地转着,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秋明由一个懵懂不更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头发和胡须花白、腰弯背驼、老眼昏花的75岁的老汉。生活的艰辛磨去了他衣锦还乡的美梦, 有的是日里夜里对故乡的念想和企盼。
有人是生活的幸运儿, 他们在外面靠努力和勤奋成了腰缠万贯的富人, 回到家乡投资办企业, 甚至将自己的名字变成学校的名字, 过着受人尊重、子孙满堂的幸福生活。秋明何尝不想这样呢?但生活似乎老开他的玩笑, 总让他一辈子辛劳地推着大石头上坡, 结果却一无所获, 如希腊神话中的弗弗西里。
秋明老汉最近总做梦, 梦见回到了故乡, 听到了久违的乡音, 看到许多不熟悉的面孔, 内心感到兴奋和激动, 每次醒来, 泪水都打湿了枕巾。要么就是长时间的失眠, 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唤, 那是一个母亲对久未归乡的游子的呼唤。
秋明老汉终于被那个强烈的念头折磨得愁容满面。他于是打点行装, 踏上了回徽州的行程。车窗外的景色迷糊了双眼, 再也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 有的只是临近故乡的激动。“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老先生的诗好像就是为这时的秋明老汉写的。
虽说回到了故乡, 但一切都改变了秋明老汉脑子里对故乡的印象。山, 还是那座山, 河, 还是那条河, 当年的小伙伴已经大多不在了, 即使还在的, 也已经变成了不熟悉的生面孔。村庄比儿时更大了, 也更新和繁荣了, 家乡的变化让老汉欣慰。老房子早已不在, 只记得房子的边上是学校, 如今学校还在, 也不是当年自己读过三年书的学校了。如今的学校让秋明老汉惊喜:校园又大, 教室又宽敞, 那么多的教室, 能坐上千名学生吧?!突然, 学校里放学的铃声大作, 许多学生从教室里跑出来, 把陷入沉思的秋明老汉吓了一跳。看着这么多可爱的孩子, 放学跑到了公路上往家赶, 秋明老汉是又高兴又担心, 要是过往的汽车不注意碰到孩子怎么办?他听村里的人说, 过往车辆碰到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 好在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学校也为这事伤脑筋, 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秋明老汉没有孩子, 但他却比谁都更喜欢孩子。
要是学生的头上能戴一顶小红帽该多好, 既可以提醒过往的司机当心, 看上去也醒目, 夏天还可以抵挡一下天上的毒太阳。想到这里, 秋明老汉咧开缺牙的嘴笑了, 他跨进学校的大门, 径直向校长室走去。时间不长, 秋明老汉又从校长室里愉快地走了出来, 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秋明老汉用捡垃圾换来的千顶红帽子交给学校的时候, 校长召集全校教师和学生举行了隆重的接受仪式:千名学生排成整齐的队伍站在学校的操场上, 每人的头上都戴着一顶红帽子, 初升的太阳照在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一个孩子跑出队列, 喊一声爷爷, 将一条红领巾戴在秋明老汉的脖子上, 然后迅速跑回队列。孩子们伸出右手向秋明老汉敬少先队队礼。秋明老汉也笨拙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站在秋明老汉身边的校长和教师都被他的举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秋明老汉看着孩子们戴着他的红帽子在学校操场和校外的公路上走成一支浩荡的队伍, 心里想从今以后谁敢说他秋明老汉孤身一人, 他分明有了一千多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想到许多路过的汽车司机都要停下来向他们鸣笛致意, 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首段设置悬念, 秋明老汉去了一趟徽州, 回来时“像变了个人似的”, 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为下文他给学校捐红帽子献爱心作铺垫。
B.文中多次提到秋明老汉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这是为秋明老汉为家乡献爱心埋下伏笔, 体现了传统的游子情怀。
C.衣锦还乡, 报效桑梓, 是每一个在异乡闯荡的徽州游子的崇高情怀。秋明老汉看到他人赚钱回乡办企业办学校, 他受到震撼而回乡捐了千顶红帽子。
D.本文语言浅显晓畅, 引用徽州的顺口溜和贺知章的诗歌, 既表现了主人公年轻时的坎坷境遇, 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一往情深, 很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E.秋明老汉提出为学校捐千顶红帽子, 校长举行隆重的仪式来接受, 这是秋明老汉提出的要求, 因为他自己没有孩子, 却很喜欢孩子。
(2) 秋明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第二段, 描写了秋明老汉什么样的谋生环境?对全文而言有何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标题是“千顶红帽子”, 有人说改成“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千个孩子”更能表现主题, 你认为哪一个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季羡林:四半老人姿态低
卞毓方
因为写作季先生的传记, 跑301 医院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按说, 任何审美对象, 见多了也会使感官迟钝, 见季先生则不然, 每次去, 心口总像有小鹿蹦蹦跳, 三分喜悦, 七分神秘, 既见之后, 又有老牛反刍式的回味。有读者要问:你面对的不过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翁, 满脸皱折, 一头霜雪, 口不能悬河, 足不能健步, 你呀你, 还激动个什么呢?
文人有文人的衷情, 笔者直觉:面对的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纪史。
季老生于1911 年, 那一年出生的婴儿, 经过漫漫时光, 如今剩下的, 绝对是“多乎哉, 不多也”了, 而在这“不多也”的人群中, 季老更兼学闳才赡, 德隆望重。他经历了、见识了近一个世纪的无数事件, 在他的记忆之野, 你只要随便挖掘几锹, 就能引出一泓清泉;当着老人家, 哪怕彼此默默无言, 脑海里也会有万千意象翻涌。
先生自喻为“四半老人”, 他有一方闲章, 用的就是这四个字。所谓“四半”, 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是半聋、半瞎、半瘸、半拐, 二是半聋、半哑、半瞎、半瘸, 笔者曾当面求证, 先生说, 是第一种。我说, 瘸与拐岂非同义, 先生给我比画, 说还是有动作的区别的。
具体讲, 先生左耳重听, 但不妨碍交流, 你最好坐在他的右侧, 讲话的声音不宜太小, 也不宜太大, 太小听不真切, 太大, 他会扭过头来望你, 仿佛说:“你扯着嗓子干吗?”先生眼近半盲, 读书读报, 全仗他人念, 这样一来, 有些信息, 如林庚先生2006 年10 月4 日仙逝, 别人就商量好了, 不念给他听——信息经过过滤。这也好, 省得在他平静的心湖卷起伤感的波澜。先生腿近半瘸、半拐, 那是前几年的事了, 如今只能以轮椅代步, 但逢客到, 老人一准在书案前坐好, 挺胸, 昂首, 下巴微微内收, 那规规矩矩、端端正正的模样, 看了令人感动, 感动得不忍上前打扰。
季老的姿态历来放得很低, 包括这里说的挺胸端坐, 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敬。同样是在301医院, 笔者拜访过另一位学术大师, 老先生是斜卧在沙发上, 一边玩健身球, 一边和我聊天的。斜卧, 是老人的生理需要, 某种程度上, 也是他尊严的体现。无论如何, 那姿势, 季老再过几十年也学不来。
姿态低, 更表现为律己严。比如2005 年12月他向清华大学捐出15万美元, 他就不让媒体报道。据说, 在301 医院, 季老对到场的清华校长顾秉林说:“捐赠的事决定很长时间了, 赶上‘非典’, 又住院, 一拖就是一年, 今天总算可以兑现了……钱不多, 不过来路清楚, 都是自己‘爬格子’所得,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为母校作贡献。”
还有一件事, 那还是在住院前, 四川的青年才俊李里游学到京城, 遵孔子“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的古训, 特意买了10块干腊肉, 登门拜访季先生。适逢先生不在, 他就留下礼物和书信一封而去。过了些日子, 李里再度造访, 在约定的时间, 季老早早地站在门口等候。李里见状, 纳头便拜。季老连忙上前扶起, 一边扶一边说:“别客气, 你是孔子荐来的, 我焉敢不见?”季老由是和李里结成忘年交。住院以后的元旦, 季老还给李里寄去一张贺卡, 上书“天道酬勤”。
毕竟是95岁的人了, 耳有点背, 眼有点花, 反应自然不如以前灵敏, 在这个意义上, 说他半哑, 也是能成立的。尤其是对于某些不感兴趣的话题, 他会佯作没有听清, 乘机装聋作哑。
晚年, 季老的头上耀着诸多光环, 毋庸置疑, 这也是他吸引眼球的魅力资源。但在交谈之际, 你常常会生出一种错觉, 仿佛老先生在与你分享光环, 甚或那光环就是你送给他的, 他现在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你。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季老已经95岁高龄, 他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无数事件, 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 让作者钦佩、敬重、景仰, 相形见绌而紧张。
B.被作者称为“一部活生生的世纪史”的季老, 知识渊博, 通晓古今, 对任何一个角度的问题, 他旁征博引的回答都让听众受益匪浅。
C.作者写季老待客的昂首挺胸、正襟危坐, 令人尊重钦佩, 是为了批评另一位大师斜卧沙发的待客不尊、恃才自傲。
D.四川青年李里拜访季老, 留礼物、信件, 见面纳头便拜, 两人最终成为忘年交, 既说明季老对年轻人的关爱, 也表现季老礼待他人的高尚人格。
E.季老有时候对某些话题装聋作哑、佯装没听见, 说明他待人处事还是不够豁达, 缺少大师的风范。
(2) 第七段画线句“姿态低, 更表现为律己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季老一种怎样的认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季羡林有“国学大师”等诸多的光环, 在晚年时, 他辞去了这些“帽子”。有人认为“辞”说明季老谦虚, 有人认为是“炒作”, 你怎么看?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1) 韩望喜老师所说的一句话令我最为触动, 他说, 珍贵的东西要_____而来, 爱和幸福都是需要不断主动追求的。
(2) 刚刚参加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的张继科在开赛当日____赶到赛场, 结果1 比3 爆冷输给了小将梁靖崑。
(3) 近日一段廊坊固安老人孤身骑三轮车寻找走失儿子, _____历经千辛万苦的视频, 让很多网友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
(4) 民警找到对山况熟悉的守林人卓金龙, 警民联手在深山中___近7 公里, 耗时近6小时, 终于找到了6名驴友。
A.披荆斩棘 风尘仆仆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B.披荆斩棘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C.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披荆斩棘
D.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披荆斩棘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美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途径, 在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中, 一直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享有同等的地位。
B.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C.晓庄师范学院一直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和“大爱奉献”。
D.目前, 由盐山县爱心联盟申报的“残疾人云之网络好人商城”公益项目成功进入全国“青年恒好”十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护河的石砌堤岸垒得整整齐齐, 经年的岁月中, 苔藓覆满, 绿草欣荣, 石缝中每一处都有别样的景致。你看,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填满你的镜头。
(1) 临水照影
2野月季巴巴地把自己的藤蔓往水边伸展
3迎风摇曳
4那缝隙中钻出的几根芭茅草
5一路伸展一路花开
6星星点点地牵引着你的视线
7一样活色生香
A.2654137
B.2564731
C.4137265
D.4731256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1) ___________, 简单来说, 就是智力的发展领先于实足年龄。这一标准可以上溯到20世纪早期, 智商测试最初就是据此原理设计的:智力商数等于智龄和实龄的比值乘以100, (2) ___________, 他的智商就是100, 这也代表了人们的平均智商水平。而如果一个6 岁儿童的智龄达到了12岁的发展程度, (3) ___________。智商200是什么概念?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智商160, 成功证明“最难数学题”费马大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爵士智商170。
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 简要阐述你的看法。 (6分)
日前, 杭州地铁官网转发了一条“文明乘坐地铁, 拒绝车厢二郎腿”的倡议, 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民支持这一倡议, 认为公共场合跷二郎腿既影响他人通行又不雅观;但也有不少网民吐槽:难道坐地铁的姿势也要管?他们认为, 这个倡议是对乘客权利与自由的不当限制。
对此倡议, 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心里最崇拜谁, 不必成为那个人, 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 去变成你自己。
——蔡康永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 结合生活阅历, 围绕某一个观点或角度, 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不得抄袭或套作,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解析】D项, 过于绝对, 原文只是说“甚至可能让我们借此改写现代人的演化和迁徙史”。
2.A
【解析】A项的表述不准确, 原文是说“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在东亚地区出现的时间尚不清楚”。
3.B
【解析】B项的表述不准确, 依据原文“可靠的地层年代数据和翔实的化石形态特征”可知, 不是所有的“地层年代数据和化石特征”都可提供证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4.B
【解析】依据人名“李兑”“ 淖齿”和动词“擢”“悬”来判断即可。
5.A
【解析】门客是不干杂事的, 平时照样吃喝领工资。
6.A
【解析】春申君是想给荀子土地, 并不是已经给了, 所以不存在收回土地之说。
7. (1) 可见贤人在哪里, 哪里的君王不能不显达, 国家不能不荣耀。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 您怎么让他告辞而去呢?
(2) 如果人主年轻又矜持自己的才能, 又没有方法和手段识别奸邪的人, 那么大臣就会专横跋扈独断专行, 为了禁绝自己的灾难, 他们就要杀死有才能、年长的君主, 拥立年幼、体弱的君主, 废弃正直的人, 抬举不义的人。
【参考译文】有一个食客游说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说:“商汤靠着亳都兴起, 周武王靠着镐京兴起, 两个地方都只不过百里大小, 而他们却因它们而占有天下。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 您竟想给他100里土地的势力范围。我私下认为这对您很不利。不知您以为如何?”春申君说:“说得对。”于是就派人谢绝了荀子。荀子就离开楚国到了赵国, 赵王封他为上卿。
这时宾客又对春申君说“:从前有位伊尹离开夏地到了殷地, 结果令殷王统一天下, 而夏朝灭亡。管仲离开鲁国到了齐国, 鲁国衰弱而齐国强盛了。可见贤人在哪里, 哪里的君王不能不显达, 国家不能不荣耀。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 您怎么让他告辞而去呢?”春申君说“:说得对。”于是春申君就派人到赵国请荀子。
这时荀子就写了一封信辞谢说“:生癞的人还可怜被臣子杀死的国王, 这虽然是一句很不礼貌的话, 但不能不加思考。这是针对一般被臣子杀死的国君而说的。如果人主年轻又矜持自己的才能, 又没有方法和手段识别奸邪的人, 那么大臣就会专横跋扈独断专行, 为了禁绝自己的灾难, 他们就要杀死有才能年长的君主, 拥立年幼、体弱的君主, 废弃正直的人, 抬举不义的人。《春秋》告诫人们说‘:楚国的王子围, 到郑国去访问, 还没等他走出境, 就听说父王生病了, 于是他就返回来探问病情, 不料却乘机用帽缨把楚王勒死, 而自立为王。齐国崔杼夫人长得很美丽, 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杼率领家臣攻打庄公。庄公请求和他共分齐国, 崔杼不答应;庄公又要求到祖庙去自杀, 崔杼也不答应。庄公逃命, 可他刚跳过外墙, 崔杼就射中他的大腿, 并杀了他, 立庄公的弟弟景公为王。’近来所看到的:李兑在赵国专擅朝政, 在沙丘让赵主父饿了100天终于困死他;淖齿在齐国掌权, 竟然抽齐闵王的筋, 然后把闵王挂在庙梁上, 隔了一夜闵王被活活吊死。因此说长癞疮即使是胎带的肿毒, 但是如果往上和古代的帝王相比, 还不至于被臣子用帽缨勒死, 或者被臣子用箭射死;如果往下和近代帝王相比, 也不至于被臣子抽筋吊死, 更不会被臣子活活饿死。可见被臣子杀害的君主, 心神所受的忧劳和形体所受的痛苦, 必定比生癞病的人还要厉害。由此看来, 生癞疮的人可怜国王也有道理。”
于是荀子在信尾附一首诗, 写道:“珍贵的隋侯珠, 不知道佩戴。皇家的龙袍和粗丝, 不会分开。梁国的美女闾姝和郑国的美女子奢, 没有谁迎娶。有人却向丑女嫫母求婚, 又很喜爱。把瞎子说成眼光明亮, 把聋子说成听觉灵敏, 以是为非, 以吉为凶。唉!天啊, 为什么不分好坏!”《诗经》中说:“天神的眼睛最明亮, 不要自取祸殃。”
(二) 古代诗歌阅读
8.“风”是把室内的情和室外的景相联结的纽带。是“风”把室外的寒气吹进“翠帷”;是“风”吹着“云来去”, 使月光乍明乍暗;是“风”驱云掩月, 使“院落半晴天”;是“风撼梨花树”, 使落英缤纷。春寒的袭入, 使翠帷人芳心自警, 惹起了春愁。
9.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景色描写。通过“春寒入翠惟”写主人公的孤寂之感, “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 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女子因为思念而坐立不安的场景, 表明了她处处皆愁的心境。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0.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 众女嫉余之峨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 B D
【解析】A项, “为下文他给学校捐红帽子献爱心作铺垫”错, “像变了个人似的”是秋明老汉因为在为学校捐红帽子之后, 想到学生上学平安而心情愉悦。C项, 他为学校捐帽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 并不是受到他人影响, “受到震撼”。E项, 校长举行隆重仪式来接受捐赠, 是出于对秋明老汉的尊重和感激, 秋明老汉自己并无此要求。
(2) 秋明老汉是一个出身贫寒、谋生他乡、境遇坎坷、心系家乡、热心公益的一个普通民众。秋明老汉出生在徽州, 因家境原因外出谋生, 捡了一辈子垃圾, 却时刻思念牵挂着故乡。当他返乡时, 看到学生放学在大马路上走, 险象环生, 尽己所能捐献千顶红帽子, 为家乡的孩子尽绵薄之力, 表现了他的善良和热情。
(3) 小说第二段写秋明老汉到杭州谋生, 做短工当苦力, 后来到宁波以捡垃圾为生, 这些描写说明了秋明老汉谋生的不易和人生的艰辛。从内容上说, 既简要概述了秋明老汉坎坷、平淡、平凡的一生, 又写出了他是心系家乡、胸有他人的好人;从结构上说, 为下文写他为家乡学校捐千顶红帽子作铺垫, 推动情节的发展。
(4) 略。
【解析】两个标题, 在表现上各有千秋。在分析上, 如果说“千顶红帽子”好, 则要侧重于“千顶红帽子”是实物, 容易激发读者的联想和阅读兴趣。为学生在马路上行走, 提供安全的保障, 也凸显以捡垃圾为业的秋明老汉有着一种崇高的、让人钦佩的品质。如果说“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千个孩子”好, 则要让人明确感受到一个普通老人一生坎坷、谋生他乡无子无女无依无靠, 却心系家乡的发展, 为孩子们送去“红帽子”, 从孩子的笑脸上看到他晚年的幸福和满足, 看到老人的伟大而又朴实的情怀。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1) B D
【解析】A项, “相形见绌”于文无据。C项, 作者对那位学术大师是理解的, 文中没有批评的意思。E项, “佯装没听见”, 更是说明他待人的真诚, 不愿意掺和一些没有兴趣的事。
(2) 此句是过渡句, 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姿态低”承接上文说到的每逢客到都是挺胸端坐, 从不轻视客人;“律己严”指下文他向母校捐款, 不让媒体报道。
(3) 每个人与季老交往, 对其人格那由衷的赞美都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与季老一起交谈, 既能分享他的人生快乐, 又能在如沐春风的感受中, 使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改变。季老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影响与熏陶, 使每个与他交往的人都会渐渐拥有美好的品德和做人的真诚。
(4) 这些代表学术界至尊荣誉的称号, 季老毫不保留地辞掉, 不得不让我们由衷地敬仰。季老身上背负着那么多“大师”的头衔, 正是因为“大师”在当代极为匮乏, 我们便把对“大师”的历史记忆和当下的期盼集中投射到季老这些为数不多的老一辈学者身上。季老推掉一系列“大师”称号, 其实也有一种象征意义:“大师”的时代远去了, “大师”称号只是一种记忆和文化精神的标志。季老不需要“大师”的称号, 我们的时代也不需要这个称号。当知识精英由“大写的人”变成“小写的人”时, 不仅不是文化知识匮乏的标志, 反而更是文化知识走向平民、迅速传播的一种表现。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C
【解析】“跋山涉水”, 路途遥远, 来之不易。“风尘仆仆”, 重在表现长途奔波劳累。“风餐露宿”, 重在强调野外食宿生活艰难。“披荆斩棘”, 指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也比喻在创业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
14.D
【解析】A项, 表意不明, 在“途径”后加“之一”。B项, 逻辑顺序不当, 应该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C项, 搭配不当, 在句末加“的精神”。
15.C
【解析】从前文的“石缝”可看出, (4) 紧承其后, 前面是“护河”, 所以 (1) 在前, (3) 在后。
16. (1) 天才儿童最通俗的判断标准是“发育超常” (2) 如果一个人的智龄与实龄相等 (3) 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智商200的牛孩子
17.示例:地铁空间狭小, 在座位上跷二郎腿, 显然会妨碍他人在车厢里的正常穿行, 同时也会挤占他人的站立空间, 甚至会给乘客造成程度不一的心理不适。因此, 这样的行为是不文明的, 完全可以被禁止。它绝不是什么正当权利, 相反是一种轻度侵权行为。
六、作文
3.辽宁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篇三
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不一定是珍珠。——题记
我命不好,投胎时误作了一粒沙,不过佛祖答应我六世轮回时,可连作两次珍珠,倒也划算。
现在我要做的,便是将我这“沙生”快快熬过去。
有一天我正与众沙友晒太阳,当然我是不屑于同这些命中注定为沙的朋友们交谈的,我正迷迷糊糊犯困,忽然听见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我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可为什么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是一个沮丧的男人的声音。
我刚想回答说:“因为你太平庸啊。”话还没出口,就被一颗珍珠砸中,疼死啦!我连忙召集周围的沙友上前,将嫌疑人捉拿!
“你能找到这颗珍珠吗?”是一个老者的声音。
“当然。”年轻男人不假思索地说。
“啪!”
又是谁打了我!好在这次不是珍珠,是沙友。他们正好将刚才被“捉”的珍珠盖住。
“你能找到这些沙子吗?”
“不能,当然不能。”年轻男子继而恍然大悟,“谢谢您的指点!”
我可就气着啦!这老头子什么意思?不就是不承认我们沙子的价值嘛。我倒想问问他,在一堆珍珠里扔一颗珍珠,不和沙子里扔一粒沙子一样吗?都找不到。在一堆珍珠里扔一粒沙子,不也一样轻易就能找到吗?
没过几天,城里的路就修到了我们这里,掘土机轰隆隆地响,工人们哈哈地笑:“这一堆堆沙子金灿灿的,真是太美啦!这沙子踩在脚底下真舒服!”他们说,“用这种细沙去搅混凝土是最合适的!”
我听了这话,连忙跳进了工人的铁锨,被一同带来的除了沙友,还有那颗珍珠。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人爽朗的笑声,现在我已经不只是沙子了,我和其他沙子在一起,成了一条宽广的水泥路。
老年人拄着拐杖说:“这路好啊,下雨天不再泥泞,晴天不硌脚。”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甚至能感受到在我身上一蹦一跳的孩子的欢乐。
身旁的珍珠不停地流泪,总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心情不太坏时,他也会和我讲讲他做珍珠时的幸福。鲜明的对比反而让我觉得自己误投的“沙生”是幸福的。
夜里,大地归于寂静,耳边是不断的蛙鼓,夏夜的清风化为千手,推移月亮,梦中,佛祖微笑着跟我说:“明日,你将可重新做回珍珠,万众瞩目。”我惊呼:“万万不可!将自己当作珍珠,就有被埋没的痛苦,还是将自己当作一粒沙,让众人将我铺成一条路。”
佛祖说:“有如此志向,值得肯定。”
“对,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也可以是沙。”
4.历年高考仿写试题精选答案 篇四
第一组:
1.(04天津卷·24)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是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答案】 例① 生命是舟,岁月是桨,生活是催人奋进的海浪,目标则是我们永远的终点
例②
山脉是筋骨,淡水是血液,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环保则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2.(04辽宁卷·24)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答案】
例① 每一片叶子里,都有森林的色彩;每一缕霞光里,都有太阳的温度 例② 每一朵白云里,都有天空的颜色;每一朵浪花里,都有大海的活力 【范例对比】
每一片精巧纤云,都图解着天空的边际;每一朵明丽的山花,都传递姹紫嫣红的希冀;每一细碎的脚步,都承载者未来的沉重。
3.(04浙江卷·24)根据语境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学生仿作】
自由,自由如同高空中飞翔的雄鹰,任翅展翅合 【范例对比】
恬淡,恬淡就想隐居山野的贤士,看花开花落
4.(04湖南卷·23)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4分)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学生仿作】
例① 你顶天立地,风雨难摧,是令世人钦佩的铮铮铁汉 例② 你高瞻远瞩,观今鉴古,是值得我崇敬的历史伟人 【范例对比】
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定,是值得我依靠的朋友
5.(04重庆卷·24)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6分)
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学生仿作】
例① 爱心:爱心只讲无偿投资,一旦奉献了,绝不图回报 例②机遇:机遇不响预备铃声,一旦错过了,醒悟便已迟 【范例对比】
爱心不是等价交易,一旦献出了,绝不图回报 机遇不会驻足流连,一旦错过了,绝不会再来
第二组:
【例1】(2010辽宁)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答案】
沟通就像一座桥,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顺畅; 批评就像一阵风,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强弱,而在于适度。【解析】
①句式结构应为“„„就像„„,重要的不在于它的„„,而在于„„”,而且明显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②审语境,定内容。审读时应该“瞻前顾后”,确定文段的主旨和情感基调,2 分析各句的逻辑关系,然后确定(各句)仿写内容。
【例2】(2010山东)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通过分析,可知例句谈“书”的作用,仿写时最好要把握这一主旨;还要注意句式结构。)
【例3】(2010四川)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1)尘:。(2)舒:。
【答案】(1)尘: 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人类啊,我本不是灾害,应该好好思考我产生的原因了。(2)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
【例4】(2011四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案】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联系课本相关句子)
【例5】(2010全国课标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答案】
花朵如果害怕风雨,那它永远不能绽放;
钢铁如果害怕冶炼,那它永远不能成材; 船舶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远航。
【例6】(2011浙江)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答案】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人去;人在,懂他的心去。【例7】(2010安徽)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答案】(1)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境界;(2)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注意照应:丰富、深刻、审美。)
【例8】根据所给例句的形式,抓住感悟深刻的一个事物,仿写一段话。
例句: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参考答案】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
第三组:
1、(2005年山东题)以“关爱”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
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答案: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2、(2005年福建卷)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横批: 【答案】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
3、(2005年江苏题)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 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
沙 砾 星 星 蜡 烛
没有高山巍峨的身躯,没有夜空浩瀚的胸怀,没有旭日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怪石嶙峋的姿态。也没有明月圣洁的光辉。也没有夕阳绚丽的余晖。但路基下那份坚定,但苍穹中的那点闪烁,但黑暗中的那点火光,是你沉默的奉献。是你跳跃的足迹。是你燃烧的希望。
第四组:
1、【2012重庆卷】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束紧腰身,就变成了溪流。
俯下头颅,就变成了瀑布。
2、【2012新课标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答案示例】
雄鹰在寥廓无垠的蓝天飞翔,意在启迪我们:放飞理想。蜜蜂从漫山遍野的花丛采蜜,意在告诉我们:懂得勤奋。骏马在辽阔无垠的大地奔腾,意在启迪我们:勇于拼搏。礁石在惊涛骇浪的海边屹立,意在启迪我们:懂得顽强。炉火在滴水成冰的严冬燃烧,意在启迪我们:乐于奉献。时钟在循环往复的昼夜行走,意在警示我们:懂得珍惜。
3、【2012天津卷】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分)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4、【2012四川卷】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5分)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答案:(1)闻粽香思屈子忠魂(2)清风一缕拂丹桂
5、【2012四川卷】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希望_______。
答案:答案示例:
(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6、【2012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答案: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7、【2012大纲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案: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第五组:
1、(06四川卷)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案】
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2、【05重庆卷】以下面句子为本体,写出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2分)所有的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绝不可能成功。写的话是:
答案:
(1)所播的种子并非都能发芽,但不播种绝不可能发芽。
(2)所有破土而出的嫩芽并非都能长成大树,但不破土而出绝不可能长成大树。
(3)所有开放的花并非都能得到赞赏,但不开花绝不可能得到赞赏。
3、(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仿写句子。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
参考答案:
①(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②(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4、(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请以“时间”为开头,仿写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
【答案】
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伤的血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时间如同一位法官,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而无私的。时间好比一支画笔,它在人们的脸上画出了人生的苍桑;
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好比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涤去心灵的杂质。
5、(2004年春季全国第24题)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不是„„,却„„)相同,构成排比;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
例句: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答案】你不是火炬,却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方向; 你不是泉水(春雨),却滋润着每一个渴盼的心房; 你不是花朵,却在人心的土地上绚丽地开放。
6、依照例句的格式,根据提供的开头,仿写句子。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答案】
①(人生就像)一杯清淡的茶水,平平淡淡,没有滋味。②(人生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东飘西荡,没有着落。③(人生就像)一只折翅的苍鹰,跌跌撞撞,没有动力。
7、(2003年春季全国)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湿透你自己。仿写: 【答案】
①吸尘器:你注定一生与污浊为伴,常常为他人吸尘纳垢,却弄脏你自己。②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别人送去光明,却燃尽你自己。
8、依照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写三句话。例句: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
【答案】
(1)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搏击一片长空;(2)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3)如果你是一粒种子,就长成一颗大树;(4)如果你是一枝花朵,就散发一缕清香。(5)如果你是一支笔,就写下一篇美文;(6)如果你是一盏路灯,就照亮一方黑夜;(7)如果你是一阵春雨,就滋润一地禾苗;
9、(2002年北京卷)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例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答案】
5.辽宁历年高考语文试题 篇五
考试第一天
早餐
主食:面包或花卷、茶鸡蛋、牛奶或豆浆
副食:小西红柿
加餐:考前巧克力
午饭
主食:米饭
副食:糖醋带鱼、炒肉末豌豆、虾皮黄瓜鲫鱼汤
晚餐
主食:千层饼、糯米莲子粥
副食:红烧肋排、椒油笋片
加餐:21:30,酸奶、苹果
考试第二天
早餐
主食:面包或馒头、拌豆腐丝、牛奶或皮蛋瘦肉粥
副食:樱桃
加餐:考前巧克力
午饭
主食:馒头
副食:虾仁肉末豆腐、圆白菜胡萝卜丝、菠菜猪肝汤
晚餐
主食:菜肉包子、莲子银耳粥
副食:肉丝豆腐羹、麻酱蒜泥黄瓜
加餐:21:30,牛奶、枇杷
考试第三天
早餐
主食:面包或芝麻烧饼、酱牛肉、牛奶或豆浆
副食:苹果
加餐:考前巧克力
午饭
主食:发糕
副食:肉片烧茄子、香菇油菜、鲜菇冬笋鸡汤
晚餐
主食:发面饽饽、大枣红小豆粥
副食:红烧目鱼、豆豉鲮鱼油麦菜
6.辽宁历年高考语文试题 篇六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 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 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 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B.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 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 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C.曹禺《雷雨》中有多组戏剧冲突, 如周朴园与繁漪之间、周朴园与侍萍之间、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 其中以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为中心。
D.《三国演义》中, 吕布追赶曹操时, 曹操以手遮脸, 轻松逃脱;马超紧迫曹操时, 曹操“割须弃袍”, 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E.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 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 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 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
这题的参考答案是A、E。当然, 这两个选项的错误都比较明显, 一般的参考资料都对此作了详细的解释。但是, C选项说到“曹禺《雷雨》中有多组戏剧冲突……其中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中心”, 这一判断显然是错的, 也就是说, C项也应是错误的选项。
戏剧冲突是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中主要体现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冲突, 性格冲突又因为人物个性、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的不同, 对社会的认识和采取的态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推动整部戏剧进程, 是戏剧的生命。而作为矛盾冲突的中心, 要能够牵引戏剧线索, 起到某种联系作用, 同时又能表现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
《雷雨》一经问世, 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 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在《雷雨》这部剧作中, 其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伦理道德和阶级矛盾上, 如四凤和鲁贵之间, 周萍和周朴园之间, 繁漪和周萍、周朴园之间, 繁漪和四凤之间, 周萍和四凤之间, 周朴园和鲁大海、鲁侍萍之间, 等等, 都存在或新或旧、或隐或显且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那么, 在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的这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 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上题C选项中提到的“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中心”我们又应该怎样来看呢?
通过戏剧《雷雨》, 曹禺先生旨在揭露资产阶级的堕落和腐朽的灵魂, 鞭挞其压制人性、残害妇女、残酷地压迫剥削工人阶级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罪恶, 预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结合时代背景和戏剧主旨, 我们可以从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中分析出两个方面:1.人性伦常矛盾冲突, 例如周朴园与周萍, 周朴园与繁漪, 周萍与繁漪, 鲁侍萍与四凤, 鲁贵与四凤, 等等;2.阶级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侍萍, 周朴园与鲁大海, 等等。那么, 其中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是不是整部戏剧的中心呢?答案是否定的。
周朴园和繁漪, 两人是老夫少妻, 彼此毫无爱情。周朴园以一个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 古板, 刻薄, 自私;而繁漪受过新式教育, 性格刚强, 追求自我和现代新式情感, 注重内心的渴求。两人的冲突体现在两种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上, 其矛盾是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周朴园是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繁漪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 , 或者说是家庭内部矛盾, 但不是整部戏剧矛盾中心。笔者认为《雷雨》的戏剧冲突, 其中心应该表现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其实这也不是笔者的新创。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 在周家当使女, 后来爱上周家少爷周朴园, 周家为了要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大年三十将侍萍和其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赶出周家大门, 侍萍跳水自杀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 并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再嫁过两次。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30年前就已形成, 但仅由于两人未再谋面而没有激化。可30年后的一天, 两人在另一处的周公馆不期而遇 (第二幕中) , 矛盾冲突便激化和发展, 两人在性格情感上以及阶级上的对立和冲突便显现了出来。而在这之前, 周、鲁两家人物的关系, 就已经因为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关系而变得错综复杂:繁漪是周朴园抛弃了侍萍后取的第二任出身显赫的名门小姐, 侍萍留下的大儿子周萍爱上了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 周朴园和侍萍的小儿子鲁大海成了周家矿场工人罢工的带头人……这些人物关系, 都因周朴园和鲁侍萍曾经的事实夫妻关系而变得复杂, 也因此推动了整部戏剧的情节发展, 促使人物命运形成。
【辽宁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推荐阅读:
辽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11-24
高考卷,05高考数学(辽宁卷)试题及答案11-29
湖南历年高考语文试卷06-12
江苏高考语文历年真题08-23
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10-13
大学语文自考历年试题10-26
历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汇总09-27
辽宁高考志愿填报表10-04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12-13
辽宁高考作文真题:科技改变生活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