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2024-10-21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精选13篇)

1.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考察总结汇报

7月10日--12日、8月27--29日,河南省教育厅分别在河南师范大学和焦作师专举办了由各院校学生处长或学工部长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参加的“河南省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研讨培训”和“河南省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研讨培训”。我受学校和社科部委托参加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向领导总结汇报。

一、领导重视

7月8日--10日,2015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何秀敏、教育厅思政处主任徐军保、河师大副校长李雪山及学生处相关工作人员出席开班仪式。全省113所高校的学生处长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上,何秀敏处长分析了当前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对今后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部署。他说,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由显性成果建设转向隐形内涵建设、由试点单位带动转向广受益、全覆盖、共同发展,希望各高校把握趋势,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三个珍惜:一是珍惜基础,增强实效性;二是珍惜机遇,增强紧迫性;三是珍惜机会,增强自觉性。何秀敏要求参会人员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切实提升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8月28日至29日,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省教育厅思政处副调研员方韬、教育厅思政处主任徐军保、焦作师专党委书记张丙辰、校长张战营、副校长靳贤胜出席开幕式。全省72所高职高专院校学工部部长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焦作师专党委书记张丙辰致欢迎辞。张书记简要介绍了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将来的发展思路以及所遇到的挑战。省教育厅思政处副调研员方韬进行了讲话。方处长首先肯定了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同时指出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距。他强调高职高专院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方处长提出三点希望与要求,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二是宣传教育要到位;三是资金投入要到位。

领导讲话精神可以总结为: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重大,工作繁重,十分紧迫;

2.各个学校要紧抓机遇,珍惜机会,加强建设,切实提升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3.各个学校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增强资金投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实效。

二、专家讲座

会议期间,聘请了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教授讲座,主要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咨询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危机干预、家庭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素质等内容。

从专家讲座中感受,我们的老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差距较大,继续提高。

三、试点学校的经验分享

会议期间,有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院、南阳理工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澍青医专、焦作师专等学校分享了他们建设经验和工作经验。从他们的经验分享中,可以总结几点:

1.心理健教育中心与专业建设相辅相成,规范标准。如河南师范大学、澍青医专等。他们有相应的专业支撑,资金投入,场地使用、建设标准等都比较好,尤其是地考察河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场地整个一栋三层小楼,各个功能室俱全,设计合理,使用率高。

2.制度健全,资料完整。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南阳理工学院、安阳师院等。

3.活动有特色。各个学校特色不同,目标一致,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安阳师院的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扎实,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节,特与学生处团委的结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与全校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愉悦快乐地成长。特色项目就是新生人手一册的健康成长小册子、七色花、朋辈辅导、全校性的心理健康运动会等。

如焦作师专的特色。焦作师专在硬件上看,经费投入巨大,场地大,硬件设施齐全,除了各个功能室之外,团体辅导、体能训练等场地建设比较好;从软件上看,团体辅导做得比较好,二级辅导站建设和工作也有特色。

如河南师范大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宿舍“8+1”工作站,“唐心乐吧”学院的二级辅导站,辅导效果较好。

如澍青医专的专业治疗做得比较好。

4.区域内单位共建,资源共享,是学校与社会成为一体。在这方面,安阳师院和焦作师专做得比较好。

如焦作师专与焦作市社会服务机构一起,共同负责焦作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专家走进社会,社会专业人士走进学校,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如安阳师院与安阳的猛虎队共建,与其他高校专家资源共享等。

四、我们学院的工作比较

我院心理健教育中心相比于其他高校或高职院校,有优势,更有差距。1.优势

领导能给予支持;学工口的鼎力协助;

老师的勤奋努力,不怕苦,不怕担责任,无私奉献;

归属社科部,比较容易形成教育合力。社科部负责全校的“两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两大方面,可以很好地把“两课”的实践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学团活动从2003年开始,也积累一定的经验。如心理情景剧等。2.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较晚,各项工作还没有经验;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和分工不明确,致使工作开展随机性较大;有时因为授课任务较为繁重,会出现咨询工作空岗情况,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工作人员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目前,从全校来看,具有心理咨询师证的由十余人,但真正能够服务学生的不多,都分布在不同岗位,苦于没有分身之术。也有的老师想来值班,但抽不出时间,只能个别联系打游击。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没有找到更好的形式,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了解,也影响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或试点单申报工作。

(4)教师相关知识和技术缺乏,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5)尽管工作努力,但是还缺乏总结和提炼,工作没有特色。

(6)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还有待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眼界,积极创新

本学年工作重心四件事:一是建立宿舍心理辅导员和辅导站,做好学生的基础的辅导和筛查;二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联合会,并利用这一平台,继续联络龙子湖高校园区各个学校,建立龙子湖园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盟;三是开拓思路,加强联合,力争于其他一些兄弟院校形成共建单位,达到资源共享,弥补我们的不足;四是认真工作,加强整合,不断总结,使日常活动有效率,大型活动有特色。

2.加强队伍培养,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不学习无法工作。因此相关教育的培训是师资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一方面鼓励教师自我加压,自学充电;二是整合资源,加强校际联合。更重要的是希望学院能够给予相关教师一些关注,多给一些学习机会和相应的资金支持,便于他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3.规范日常管理。

4.加强硬件建设,扩大空间,满足学生需求

安阳师院学习,我们认识到,要全面引导重点关注个别干预,就要有一定的配套设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院现有的条件,只能满足极少数学生的需求,不敢让大面积的而体验。原因是,如果学生多,会影响到老师的办公;二是人员多了以后,会形成拥堵,一个房间如沙盘室最多能容纳3-4人,所以,学生来了一看就走,所以仪器也就闲置了。

因此,希望有一个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来后可以比较舒畅、放松,达到辅导目的。根据我们的考察,现在办公楼的A座五楼原教师活动室及其相邻房间可供使用;还有图书馆的9楼也有空间可供调配。因此,希望领导能够在不影响学院其他发展的情况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能够为学生快乐健康提供必要的空间。

添加配备必要的仪器,如宣泄室、生物反馈室等。现在的学生还有一些偏见,所以,来中心时,更多是三五成群的来,空间小仪器少,让学生望而却步,这也是仪器闲置的原因之一。

5.给予教师额外工作一些适当的补助。尽管每一位教师是因为爱这一行才走进,愿意义务服务学生,但也学要一些认可和鼓励。因此,希望能给予教师额外工作一定的补贴。

总之,教师因喜欢而工作,而爱而投入,无怨无悔,我们会一如既往的付出,在现有条件下创新;但教师也需要因工作而幸福,因幸福而更好地工作,因此,希望领导能满足学生和老师的健康需求,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美好经贸,幸福经贸。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15年9月12日

2.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二

当回头看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物理在生活中运用是数不胜数, 比如秤“称”, 在菜市场同学们随处可见, 看到商贩们用“秤”给顾客称蔬菜, 无疑这就是我们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这样联系生活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并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物理课堂就是一个神奇的乐园, 可以给同学解释大家在生活中所好奇而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 对我们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可以会不假思索地说出, 因为苹果熟了。不错, 是苹果熟了, 可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就让我们跟着教师的步伐一点点地去了解吧。正确引导学生喜欢上物理, 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设置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认识物理规律, 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及时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 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来调整知识的输入。

在学生还小的时候, 我们的家长就会给学生买这本书———《十万个为什么》, 想必我们的学生都不陌生, 也许当时还不能理解是为什么, 只知道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所不知道的, 也没见过的, 所以很吸引自己。也是处于那个阶段对自己所没有见过和听过的知识的渴望。同学们不妨回家翻看这本书上, 有不少的知识都涉及物理知识。在物理课堂上, 我们学到的不仅只是文化知识, 还有对于文化背后深远的历史意义。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他坚持实践, 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的是伟人的精神, 要学习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 但这些科学家身上的精神就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现在, 我们只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这样去要求自己, 能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一直问到明白为止。在学习中也正是需要这样的精神, 不能因为在学习的道路上受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了对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无处不体现人们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 物理课程对培养学生这些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应创造更多的机会, 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德、智、体永远是当今时代教育的口号, 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任一方面的学习。只有从一点一滴中, 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关注学生, 关注人文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我们教师要通过教学, 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 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为自己的学习添加动力。

3.习国学教育 提学生素质 篇三

一、习国学教育,助学生树立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较差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从中职学校的生源来看,这些学生多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还有部分思想和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且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学生,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社会环境等等的因素直接影响着职校学生的素质。在和学生的谈话中发现,这些学生普遍比较自卑,因为在我们这个地区流行一句话,就是“职中职中,垃圾集中”,所以进入职校的学生进校后情绪就非常低落,根本无心学习,很多学生就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于是在职校就出现了上述的一些令人堪忧的道德状况。针对这种现状,我校首先利用国学知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拾起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将冯学成大师的《信心铭》引入了课堂,《信心铭》虽是禅宗的法典,但是其中的精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其中冯学成大师关于“信心是什么?”是这样阐述的:“信心就是信那个不可得的东西。”“建立信心,须悟不二;已证不二,真正信心。”等等,通过学习,学生弄明白了信心的内涵。可以把信心理解为信念,这种信念能够调动你全身的细胞并产生无限的能量,去努力达成你心中的希望,其实就是“信心不二”将你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也可以把信心理解为进取心、包容心等,“心量广大,能包太虚”,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信心能够让人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共同进步,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社会群体都会动筒收益。当然还可以把信心理解为调理,理解为追求,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通过学习,大部分中职学生都重新拾起信心,投入到职校的学习之中。

二、习国学教育,建健康价值观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学习都比较懒散,所以做什么事情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的目标,好逸恶劳,其实就是这些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但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职校的教育导向问题,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对学生很少甚至没有进行生命哲学的教育。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利用国学中的一些主题思想去帮助学生形成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我们把孔子的“为己之学”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这个核心目标,明白了一个人的学习不是为别人学习,也不是为装饰门面而学习,应该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而学习,为形成自己高尚的品德而学习,为自己知识的储备而学习,为开阔自己的视野而学习……学生们学习了“为己之学”后,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内心敞开了一方广阔敞亮的新天地,他们知道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一项技能,还要追求生活的技艺,等学生长大了,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快乐健康地在那方土地上快乐生活。

三、习国学教育,挺学生人格

中职学生是身处社会的人,目前的社会存在着很多的世俗主义,地沟油、毒奶粉等一些不安全的食品显示出诚信的缺失,名手表、高档烟等一些腐败的产物显示出廉洁的丧失……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这些人已经处于“人心陷溺、良心放失”的境地,这些人最起码的道德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思想,有的学生不学习就是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习不好没有关系,将来找工作都得靠老爸,所以背景好的学生认为现在自己无需学习,只要将来奋力一拼就足够了,背景差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反正自家老爸没有用。针对学生群体中的这种现象,我校老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信仰去修复公共生活的文明素质。我们用梁启超先生对儒家思想的分析去教给学生,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第一要自身人格挺立,第二是正确对待周围的别人。通过学习,学生明白自己应该理性对待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注重甄别,选择其中积极的因素进行转换,成为自身挺立人格形成的有益元素。如其中“与人和善,克己复礼”的思想对学生修身帮助很大,其中的一些思想对学生的道德观形成帮助也很大。

4.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四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5.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五

1.教师的教育与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关于所教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关于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既包括人的心理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4.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在心理学中,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一般是可以通用的。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5.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7.191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基于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理论,提出由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9.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观点来解释心理活动的历程。

10.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1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高等专业性教育,具有“高”和“专”的特点。14.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A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a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b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c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B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宏观上而言,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四种主要的变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a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b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c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C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a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b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D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a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b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c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5.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16.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

17.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伊底、自我和超我);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18.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19.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20.整个青少年期可分为A青少年早期11、12—

14、15,初中B青少年中期14、15—

17、18,高中C青少年晚期17、18—

21、22,大学 21.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前运算阶段(2-6岁)。C具体运算阶段(6-11岁)。D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22.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将大学生思维发展分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B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

C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2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A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B在常规性思维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流畅性高、变通性次之,独创性最低 C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24.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5.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差异与教育

26.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的风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脾气急等)B多血质(活动、敏感、反应快、情绪不稳等)C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慢、沉默寡言)D抑郁质(孤独、反应迟缓、多愁善感等)。27.大学生气质教育:

A教学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B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C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D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28.性格差异与教育

A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B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的不同,它是由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是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而形成的。29.心理学中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一般说来,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30.智力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偏重于认知方面的潜在的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31.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结构理论。

32.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斯滕伯格

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33.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15岁后不再适用。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公式:IQ=100+15(X-X)/s

34.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35.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A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主导);时间是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总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上,要把不同层次的能力同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使处于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认真培养和能力开发。

B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掌握学习(布卢姆);个别指示学习;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

36.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37.认知风格—知觉风格—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场依存型:较多的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38.认知风格—思维风格—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认知的概念、观念或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特征或方面;综合是指学习者面对一个事物,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笼统地加以把握;认知风格—思维风格—发散与集中:发散是从多角度、各方面进行思维的方式;集中是指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朝着一个方向思维,以求得单一的、确定的答案。

39.奥苏伯尔等人通过研究,将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40.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时,变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包括学生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

4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知。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角色信念阶段:角色信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4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的要素: A教师的知识水平

B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 D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一般教学效能感和特殊教学效能感)等方面。

43.专家型教师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也就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创造性的洞察力)的教师。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44.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说来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45.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46.人类的学习有一些显著的特点:1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动物只有学习个体的直接经验;2从功力和动力上看,动物学习只是为了适应环境;3从能动上看,动物的学习只是被动你的消极适应过程,而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7.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

48.冯忠良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49.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

5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发现和机械-有意义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

5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符号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2概念学习,即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获得的;3命题学习,即学习由概念组成的句子。

5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高年级,自学成了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53.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情境是引起反应的原因,而反应是情景引起的结果;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

5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人和动物有两种习得性行为。斯金纳根据他的强化学习理论观点,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在20世纪50年代大力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55.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替代学习)理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学习过程受四个子过程的影响:1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2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性活动的内部形象;3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4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5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57.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知—接受说,认知—同化说)。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是指表达的词虽然不同,但都是等值的。所谓非人为性,是指存在内在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联系,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

58.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59.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们在自己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建构

起来的一种假设或解释。

60.支架式教学

61.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过去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中,都把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成为“迁移”。A按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B按层次分为: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的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累积迁移。

C按先后顺序分为: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逆向迁移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D按内容分为: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内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如三米跳水与十米跳水。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62.学习迁移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大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会全部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希望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对以后工作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63.为迁移而教,教是为了不教。

64.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b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1908年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学习定势说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65.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就越好。66.认知结构说(瑞士心理学角皮亚杰)。

67.奥苏泊尔: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即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新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68.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69.大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虽然有学习就是学习的迁移,但它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有条件的,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3让学生学会学习;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六章 大学生学习动机及激发

70.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7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在社会化的实践过程中,其学习动机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72.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73.“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的“成就需要”。

74.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75.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韦纳把众多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韦纳在1986研究表明,对未来成功和失

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

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他的“期望原理”。

76.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会强烈地影响自我效能感。

77.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1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78.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A想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B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C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经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激发进步学习的动力。

D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性,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E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F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七章 陈述性知识学习与教学

79.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A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B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即技能

C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80.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81.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另外包括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8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83.元认知(弗拉维尔)对认知的认知,具体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84.元知识的核心成分也就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控两方面。

85.奥苏贝尔提出了三类有意义学习的机制: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86.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87.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88.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9.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动机激发策略;注意选择策略;复述策略;意义构建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使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措施。它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掌握的结构化与系统化)。

第八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与教学

90.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障。

91.概念与规则的掌握与转化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取得联系的纽带,也是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关键点。

92.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93.变式是指概念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94.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

95.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三种:

A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

B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及时调整学习过程,以期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

C调节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认知活动监控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即实践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等。96.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关系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目标的实现。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2教会自我监控;3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6长期教学。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97.问题是个体未能直接打到目标所处的情景。98.桑代克(尝试—错误模型),苛勒(顿悟模型)

99.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

1.目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手段包括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联想法、类比法等。2.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功能固着是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4.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

5.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发展元认知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保障。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增强自我监控学习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关键。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核心。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是个体正确而迅速地解决具体学科问题的必要基础。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7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增强自我效能是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显著地提高其问题解决的信心,增强其对问题的控制感。另外,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问题的控制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无疑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多种有效途径。

6.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国外大学颇为流行的集体讨论法。7.头脑风暴的准备:问题的陈述,设置活动环境。

8.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禁止提出批评意见,暂缓评价;鼓励提出改进意见;问题多多益善;追求与众不同,自由发言。

9.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

A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创造性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理技巧。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B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确立目标和意图、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鼓励自我竞争。C塑造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D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第十章

德育心理及大学生品德修养

10.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品德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的结构也存在于个性结构之中,它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

11.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四因素说)。

A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又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B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C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到的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 D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道德原则和规范行为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形成习惯。它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涵盖了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因素。13.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有多种开端。14.皮亚杰(对偶故事法),总的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水平发展的。6-10尊重准则;10-12自律阶段

1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六个阶段划分为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6.大学生的常用的品德修养方法主要有4种: A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B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

C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

D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它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自我省察。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17.心理教育是教育者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并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过程。

18.心理教育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教育和补救性心理教育。

19.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是轻

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异常状态。20.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有下列六个方面:1环境应激问题(大学新生);2自我认知失调(中学时期优秀学生);3人际关系障碍;4情绪情感不稳定(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强烈,富有激情);5性适应不良;6紧张和压抑。21.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A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B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6.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交流材料 篇六

与儿街镇中心学校 龚本田

10月27日和28日两天在中心校的安排下,我和同镇的三位老师一起有幸参加了由全国班主任成长委员会举办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两天的学习,让我这个心理学门外汉受益匪浅,也感受良多。两天里,我们先后认真聆听了张久祥、罗兴根、刘霄三位专家教师的精彩讲座,每一场都是那么实实在在并很有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帮助我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解决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现将培训班的有关内容结合本人的理解做一整合,向大家汇报——题目是《爱心+诚心+细心+耐心=魅力》。

培训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指导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学会了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积累了班级管理的妙招。难得的机会,专家的讲座、学员间的交流,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领会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

老师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老师采取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氛围和情境的主因。做为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所谓“救天下先救自己,这样,社会就少了一个需要被救的人”。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则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塑造富有个性的魅力形象

随着各种魅力形象的展示,如魅力城镇,魅力大使等。班主任也应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这样在日常活动中才能吸引着班级里那群挑剔的小评委们。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因为在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已经深深影响着学生。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塑造新的形象。为人师表是基本,健康心理是保证: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班主任魅力形象应该具有: 1,将爱进行到底。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会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2,时尚无极限。除了衣着打扮要能给学生正确的时尚信息,言谈举止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爱的,亲切的,热情的。比如,可以有意识了解学生中流行的话题,感兴趣的内容等等。3,一身书卷气。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班主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是大有必要的。班主任工作,从读书做起。读好知识书,如班主任的专业书刊,学科专业书籍,社会热点的书,学生爱读的书等等。人在社会中,不能不通俗,但一定不能低俗,要有自己的底线,追求。这些,都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作支撑。总之,一个班主任,首先是一个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人不一定要长的美丽,但是一定要有魅力,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营造富有特色的魅力班级

魅力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独一无二。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魅力班级则应该是能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园地,在这个班级中,老师,学生都应该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掌握一个有魅力班主任的基本要素,就能把握好魅力班级营造的诀窍。魅力班级应该时刻充满歌声,掌声和笑声。比如;不同节奏的鼓掌等。掌声折射的是人的心声,它能从不同角度去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此外,还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鼓励其举手,善于观察,用其所长补其所短。再者,告诉学生握手能广交朋友,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一个魅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共同开创独特的魅力班级。

三、创造和谐团结的魅力群体

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且看今日之校园”。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地方。作为21世纪的小学班主任,应该能够置身于团结和谐的魅力工作群体中,让自己与他人快乐成长。

魅力群体指的是魅力学生、魅力教师和魅力家长。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深谙交际之道。学会交往: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蹲下来看学生,不是一味地严厉训斥学生,要懂得观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愿望与尊严。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级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烛光闪烁照耀未来,和风喜雨润泽后代。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艰巨细致、千变万化的工作,需要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我们点燃生命之火,发出光和热,尽心尽责,加倍努力,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有新型魅力的班主任。

7.教育要从创客运动中学习什么 篇七

创客运动宣言的启示

在国内诸多探讨创客教育的文章中, 提及最多的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 另一部由创客运动领头人马克·哈奇著的书却少有人提及。它的英文名是The Maker Movement Manifesto:Rul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New World of Crafters, hackers, and Tinkerers (笔者将其直译为《创客运动宣言:新世界手工艺者、黑客、非熟练工的制度创新》, 以下简称《创客运动宣言》) 。该宣言包含9个方面内容, 对创客教育的启示见下表。

如果说宣言只能给我们一些零碎的创客教育观念的启迪, 那么分析创客实践场——创客空间的运行模式, 则可以让我们由表及里, 获取更系统化、更深刻的启迪。

从新模式中学习:创客教育该如何运作

用西方文化的话语描述, 创客运动是一种创造文化, 是对消费文化的反抗;创客运动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行动, 是对大规模制造的反抗;创客运动是一种通过工程、技术与设计的实践行动让STEM平民化的活动, 是对传统的不接地气STEM的反抗。从文化上认识到这些是相当重要的, 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认识创客运动。

当前创客教育谈论最多的是一些数字化硬件知识的学习, 比如传感器、开源硬件、编程、机器人、激光切割、3D打印等, 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数字创客教育”才是正宗的创客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理解偏差呢?

一是国内创客教育主要是从信息技术教师群体开始的, 他们本身就是数字硬件的爱好者, 社会上的创客空间也大多是数字硬件的背景。但即便是安德森, 都没有窄化地理解创客, 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 他这样写道:“如果你喜欢烹饪, 你就是厨房创客, 炉灶就是你的工作台;如果你喜欢种植, 你就是花园创客。编织与缝纫、制作剪贴簿、串珠子或是十字绣, 这些都是制作的过程……成百上千万热爱DIY的人们因此突然由各自为政变成了携手向前。创意因为分享而被放大, 项目由于分享发展为团队项目。”二是我们在理解创客教育时, 过于注重对新兴工具的学习, 而没能较好地从创客文化的宏观视角关注创客空间的运行模式, 而后者才是关键, 才是创客运动的发动机。

作为Techshop创客空间的CEO, 马克·哈奇在书中写下了相当丰富的案例。我们对创客空间的运行模式做了初步的梳理。

一是共享制造工具。Techshop的每一间工作室, 平均占地1300平方米以上, 各种工具一应俱全, “让你可以做出任何作品”。马克·哈奇认为, 共享制造工具恰好回应了马克思的观点, 打破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一些个人创业者直接进驻创客空间, 一些初创公司干脆把公司搬到Techshop附近, 以便使用这些制造工具, 进行几乎零成本的创新。

二是零门槛, 按需学习。一位年长的文员在Techshop想尝试学习设计珠宝, 他不仅学会了, 还成功创业;一位什么都不会的女士花60美元学习了使用激光切割机, 短时间练习后制作的饰品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欢心, 还促成了她的创业, 并被生活类杂志大幅报道。在创客空间里,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专家的建议, 选择学习付费的短期课程, 或者让会的带不会的入门, 自己决定学什么和做什么。Techshop的理念是, 短时间内学习最基本的课程, 够用就行。

三是在实践社群中共同成长。在创客社群内, 互相分享知识经验, 互相学习和激发创意;创客社群外, 促进研究机构的仪器开放, 参与Maker Faire这类展示宣传活动, 影响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参与众筹等促进产品的商业化, 利用分散式制造和弹性制造形成少量商品生产, 满足消费的长尾, 反哺创客社群。

正是这样的模式创新, 才吸引了那么多人到创客空间来, 才被誉为一种新的工业革命。创客教育最需要的, 就是从这样的新模式中获得启迪。

1. 丰富而开放的学习空间设计

一位学生进入创客空间, 看到如此丰富的工具和作品, 他会想:我何不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呢?但在教室, 桌椅把几乎所有的空间占满, 没有制造工具, 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 只能听老师讲课、做练习题、做纸笔测验, 然后带着作业或分数回家。单调乏味的学习环境, 使得知识学习除了从理论到理论, 难有实践出的真知。学校, 只不过是在四方盒子里记忆书本知识的地方。

幸好创客教育之风吹进校园, 不少学校把原来的各种功能室在一定程度上改造成了创客空间, 成为向少数学生实施创客教育的场所, 这是明显的进步。但新的问题伴随而来, 创客空间必须开放, 必须能让学生随时进来使用工具, 必须有教师在场随时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要做到这一点, 目前还很难。

改造功能室只是实施创客教育的第一步, 理想的状态是每一间教室都向类似创客空间改造,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实践, 让所有学科都能向创客教育转变。

2.学生靠前, 课程靠后, 按需学习

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到课程标准到教材, 我们是在依法执教, 即让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学生是被动的课程接受者, 虽然课程专家们声称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的。但这样设计的课程, 是课程在前, 学生在后, 成年人的意志占据强势。站在这个角度, “以学生为主体”一开始就可能靠不住。

在创客空间, 来学习的人是带着自己的喜好和目的而来, 创客空间的工作人员是帮促者角色——为满足创客的需要提供各种服务。创客教育要真的做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人”找回来, 真正把学生放在前, 把课程放在后, 按需学习。学生想学什么、做什么, 但不知道如何入手, 好吧, 老师给予建议, 先从哪里入门, 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短期课程, 或先跟着哪位老师学习一下。然后学生自己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 不断深入。只有这样, 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理解, 创造力才有了生发和锻炼的机会。

创客空间中的这种学习方式暗合了后现代的课程观, 即视学生为有独特个性的、有创造潜能的、对自己负责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相互理解的、相互对话的和谐关系。课程, 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定制出来的。后现代课程表现出对学生的一种高信任态度, 一直被许多人认为具有“乌托邦”性质。但时代在发展, 学习环境在变化, 创客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支持, 网上课程的丰富化、多样化、微型化,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 为实现“乌托邦”带来了可能。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值得我们去主动挑战。

3. 在实践社群中自主学习

实践社群区别于一般课堂内的合作学习小组, 它强调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完成真实的任务而组织起来的人们。创客空间里创客的活动就是典型的实践社群特征, 不同水平的人, 专家、业余爱好者与新手, 他们不仅彼此分享知识和经验, 也在一起合作完成某项产品的设计。在这样的社群里学习, 一开始参与创客活动的新手, 其学习方式被情境认知理论称之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即学生不是被动的观察者, 或者是只看不参与的人, 而是合法地参与其中, 与专家 (这里指教师、能力强的学生或其他能提供帮助的人) 和同伴一起进行创客实践活动, 从中建构知识, 发展能力。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使得新手学生有机会在高水平的实践群体中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 如同“师傅领进门”。成为“专家”之后, 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 “修行在个人”。进入这个阶段, 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者”, 是促进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与成长的人。如此不断发展, 学生、教师和其他能提供帮助的人一起, 与实践社群共同成长。

4. 在长时间沉浸中发展创造力

创客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 需要长时间专业领域的锤炼才能成为专家。真正的创造力培养,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沉浸其中去自己鼓捣才行。

在小学科学中有通过拼装各种小车学习拉力、推力、反冲力、弹力、摩擦力的内容。通常的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拼装某种小车就认识某种力。比如, 用重物下垂拉动小车认识拉力, 用不同的材料认识摩擦力等, 一个个知识点被单独拿出来学习, 实验操作变成了短时间的验证。不仅动手能力难以培养, 知识的学习也是浅尝辄止, 更难说创造力的培养了。于是我重新设计该单元的课程, 把整个单元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让学生设计气球小车上——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 连续几个课时对气球小车进行不断改进。当涉及某个知识点时, 就停下来一起学习和探讨, 明白该知识点后就马上用于气球小车的制作中。比如, 车身的重量不同, 气球小车的速度不一样;所做气球喷嘴的粗细不同, 产生的反冲力不一样;车轮的宽度和材料不同, 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样, 等等。几节课下来, 各种各样的气球小车诞生了, 涉及的知识也都用上了。学生不仅表现出了相当可观的创造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与以往死记硬背大有不同, 知识活化, 在反复试错、反复应用中表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迁移。

给予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沉浸其中, 享受全身心投入的美好体验, 如同玩游戏一样。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将此状态称为心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很少花时间去让学生感受科学与数学的迷人风景, 甚至用机械化的探究步骤进行知识传授, 学生学到的是冷冰冰的知识, 感受不到科学家、数学家们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流状态。学生不喜欢科学与数学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教学中创造愉悦的心流体验是重要的, 创客活动的工程技术特性更容易使学生热爱上科学与数学,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认为:“消费文化永远无法像创造文化那样可以引起心流体验”。所以, 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客活动中去吧。

拥抱STEM, 拥抱开放, 拥抱变化

STEM比创客更早传入中国, 当大多数人还没搞清楚STEM是怎么回事的时候, 创客教育又来了, 以为这又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事实并不是这样。

加强STEM教育, 保持美国在STEM领域的领先地位, 是来自美国科学家群体的呼声, 后来被美国政府所接纳, 制定了相关法规, 投入重金推行。STEM特别强调深入的实践活动, 所以在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 把原来的“探究”改为了“科学与工程实践”。

创客运动, 来自喜欢DIY的草根群体, 在制造活动中同样也会涉及STEM, 同样会涉及艺术与设计, 正如美国创客教育网站Maker Ed宣示的:“我们的宗旨, 是为所有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发展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 (STEAM) 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 并通过学习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来自科学家与科技企业群体的STEM和来自草根的创客教育殊途同归。那么, 我们不妨让STEM的实践理念和创客教育的学习环境设计方式一起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

保持开放的态度, 对于我们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无比重要。越是新的东西, 越会快速发展变化。正如一位少年创客制作完成了一辆小车, 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迭代的开始, 永没完结。

8.语文教育的人文回归与自主习得 篇八

一、人文回归:语文不仅仅是工具

语文人文性的忽略或遗忘,导致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消失和个性的泯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的课程性质作了合理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①这为语文课的人文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与文本:树立人文榜样 注重人文感悟

沿用教育行业的“杯水”和“桶水”之喻,语文老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讲课时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除了巩固旧知识外,还须与时俱进,勤奋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角色是无可替代的,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语文教师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产生山高海阔的敬仰之情。

都说天下文章用“情”“理”二字共同筑成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在语文教育中,更加不能撇开“情”、“理”而只对作品作毫无生气的语言解剖。若要培养人文教育的意识,教育者先要仔细揣摩文章所蕴含的人文要素,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或涵泳体悟,整体感知其精妙,像陶潜“观其大略”式读书;或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把玩,感知其精髓;或将二者结合起来感受精妙。

(二)阅读与写作:力求人文关怀 讲究人文选择

长期以来,我们丢掉了语文阅读的优良传统,放弃了诵读,而只是肢解字词句篇,毫无美感可言,令学生生厌。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上回归传统,注重诵读,这为我们改革阅读教学提供津梁。教师切忌越俎代庖,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突出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只需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包含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因此,作文应是学生最能自由挥洒的天地。教师在训练内容和形式时应尽量少给框框,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体裁、形式上不拘一泥,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语出真情,言之成理,则善莫大焉。作文讲评也不能模式僵死,须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评分模糊化,可由等级代替分数。评语多用鼓励、具体且中肯的话语。学生自由了,才能展开翅膀飞翔。

(三)课堂与课外:体验人文情感 拓宽人文空间

单一的应试教育使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产生“鸡肋”之窘。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我们要让学生在美的陶冶和愉悦中完成学习,使语文课散发出浓郁的人文芬芳。如讲《雨霖铃》一文,引导学生欣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动人场面,可配以《梁祝》《再回首》等乐曲。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回忆母亲的那部分内容前,先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舒缓优雅的音乐,真挚朴实的感情,一下子就会使学生产生共鸣。

《语文学习》杂志封面鲜明地亮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美国教育家华特的名言,这句话切中肯綮。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要课内外结合,因为语文课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课堂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说、辩论、采访、参观、评论等方面的锻炼,他们便会在喜欢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语文老师还可以跟其他科目老师联手,帮学生找到语文知识和其他人文学科的交汇点,使他们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二、自主习得:学力成长的应然途径

教育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为目的。就语文学科而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力”,即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教育者要善于以自主习得为切口,探寻语文教育功效达成的津梁。

(一)“自主习得”的愿景诠释

所谓“自主习得”,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这一良好愿景,必须落实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中。

自主习得的学生行为是“自由”的:不唯上,不唯师,不唯书本,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自主习得的学生行为是“自信”的:我行我能够;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创造精彩;给我一个希望,我可以成就辉煌;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自主习得的学生行为是“自励”的:跌倒了,我会重新爬起;成功了,我会再接再厉。自主习得的学生行为是“主人”的:学习是我的事,老师不会代替我,我也不让老师代替。自主习得的学生行为是“主体”的:自始至终,我贯之以学习的全过程;从头到尾,我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自主习得的学生行为是“主动”的: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不是只学不问,而是又学又问;不是依赖着老师不放,而是放开了手脚自己走。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教育者要明确这样的学生观和教育教学观: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是、也只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不是或不仅仅是“给予”和“告诉”,教育应该是或更多的是“获得”和“感悟”。②换言之,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习得,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力的发展。

(二)“自主习得”的追求旨归

自主习得所追求的旨归亦即学生的学力目标,应该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行施过程中,我们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予以精细:

1.会阅读。我们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学会用圈、点、批、画等方法做好阅读笔记,学会做生活笔记和资料卡片,会充分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2.会听课。在听课前按照不同内容、不同层次要求,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理解讲授内容,弄清教师思路,掌握重点难点,使听课效率大大提高,事半功倍。

3.会思维。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将所学内容通过分析、综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答各种疑难,形成系列化、系统化的知识,能通过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养成勤思维、善思维的好习惯。

4.会计划。它包括会合理安排使用作息时间,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出学习计划,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会合理协调各学科的学习等。

5.会管理。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有利于把学生带往更高的语文学力层次。学生学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语文教学管理权还给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就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

6.会发展。现代社会呼唤现代化的人,其根本在于提高个体的内在素质。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个性鲜明的自主发展的人才,从教育的内在价值出发,让学生在一定的规则下,张扬个性。

(三)“自主习得”的达成路径

1.施行“交往式”课堂教学

把过去那种单一的呆板的“报告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为多样的灵活的“沙龙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增加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师与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心理需求充分调动起来。

2.拓展“个性化”课堂活动

放大语文课堂的外延,拓展全方位的课堂设置,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组织和开展相应的研究课堂及兴趣活动,让学生在交往中完成角色自主表现、角色自主认定、角色自主实现,从而获得过程情感体验和终端成功喜悦。

3.建立“开放性”保证机制

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老师与相应的课程;允许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转移兴趣,再度选择;鼓励学生参与有关课程活动的计划制订与管理并交流评价;欢迎师生的角色易位,真实地进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扬长避短地进行学生整体素质和学力的评价。

总之,语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立足于人文宗旨,围绕学生主体,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自主时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课本”,而不是让“课本”成为学生的“世界”,才能使语文学习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外化为学生的自我行为,结晶为学生的自我品质。

————————

注释

①周小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践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②葛德均:《摒弃积弊,回归真语文》,《语文建设》,2013年第9期。

9.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九

乌鲁木齐市89中 陈佳琳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使心育与德育更好地结合?一直是我在探讨的问题,为了从更深层面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心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使工作更有实效,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好每周的班会。

利用每周的班会,了解最近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发展动向,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与任课密切联系与配合。

请他们协助教育的个别对象,在与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后,再对学生进行帮扶教育工作,进行个别谈话和辅导,做好引导和矫治工作。

三、关注学生的思想尤其心理动态。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比较突出的心理动态,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以促进班上每位同学的发展。

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交流和沟通,了解和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情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纳入相关信息入实例进行预防性教育与引导;召开针对性较强的相关的主题班

会,促进班级乃至班上每位同学的发展。

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调适工作。

班主任平时工作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平时除了要备课上好课外,更多的时间要耗在班级管理上,忙于班级事务,忙于应付许多突发事件,还要应对来自学校、家长及学生的各种压力。所以要及时排除工作不必要的干扰,尽自己的能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开好家长会。

给家长准备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或做相关讲座,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更好地做好家校共建工作,让孩子承担他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七、尝试后进生转化的新方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积极与老教师一起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新方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慢慢内化的教育,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平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引导工作。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与其他方面教育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协同发展。而家长这一重要资源绝对不能丢失。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要充分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基础教育伴随着未成年学生成长、求知,是塑造未成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基础教育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求实创新精神,以实现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协调发展,强调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提高教育发展区中教学的作用,使得心理发展适应其心理年龄。我局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现将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小结如下。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心理素养 我县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由分管基础教育工作副局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学校成立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各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科研活动;去年,各学校按县教育局要求开展了《中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及对策研究》、《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研究》、《中小

学厌学情绪的历因及对策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研究。

县教育局还请邀请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培训服务和咨询服务,利用假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学习,以促进其教育教学中心理学方面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二、建立危机干预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据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指示精神,合江县教育局关注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更有效地发挥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监护作用,县教育局向各学校提出建立危机干预体系的要求。

由于未成年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往往会尝试着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出现问题,给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的时候,“预先”发现警示讯号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的过程。心理干预还要注意不同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要注意个体间会有明显的性格差异。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学校危机干预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1、自救、求救与救助他人防护体系

2、建立学生的自我调节和互帮互助、班主任、心理咨询中心、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共同参与的四级防护网。

3、应急体系与机制。包括:第一,心理危机报告预警

制度;第二,应急处理支援制度;第三,心理危机处理沟通制度。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及预警体系的建立,通过多手段、多渠道解决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及时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未成年学生,有助于预防一些因为心理危机产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等非正常心理问题及滋长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促进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智力因素很大程度是先天决定的,而诸如情感、意志、性格、抱负等与认识无直接关联的非智力因素却很大程序依赖后天的养成,也是教育的重要功能。非智力因素有动力作用、目标的定向作用、巩固作用和对智力因素的弥补作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智力因素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明确的学习与生活目标。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要在尊重《教育心理学》规律的条件下,做好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校本科研,各学校相继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研究》(白沙中学)、《农村中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及对策研究》(白沙中学)、《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研究》(焦滩中学)等多个课题,县教育局派专家进驻课题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县教师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估,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将在全县推

广。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各学校德育处会同教务、团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心理课堂: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心理游戏的体验,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完善知识教育工作中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例如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异常情愫的产生及其处理办法,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增强生命教育等青春期面临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

2、团体辅导:将面临同样疑惑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能各抒己见,将各自的担忧和看法进行交流,达到自我体悟、共同解决、相互督促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同辈团体之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又肯定了个人对自我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了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

3、个案咨询: 各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书信、电话和面谈等方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让学生有一个倾诉的平台,特别关注早恋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个性磨砺等。建立想应记录档案,对突出的问题向专家咨询,对问题严重学生予以追踪辅导。将有价值的个案予以推广。

4、心理测评,初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预测未来发展前景,学校能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能因材施教,学生能明确把握自己未来。

5、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学校会不定期的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危机干预策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对心理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人人加入这个弘扬身心协调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四、引领崇高精神境界,树立健康奋进共同信仰

未成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泛滥,来源于信仰的缺失,尤其是那些过着衣食无忧、不劳而获的安逸生活未成年学生,容易缺失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精神世界充斥着物欲,缺少崇高的理想。

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未成年学生接受太多的纷繁复杂信息,致使社会意识中的一些糟粕成份,比如暴力、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悲观厌世等消极因素严重地干扰着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免疫力低下的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此而出现了思想道德水平的下滑的趋势。

未成年学生过早地进入青涩的“成熟期”,青春期早恋现象、厌学厌世等具代表性的现象与日俱增,而未成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叛逆的阶段,传统方法,让未成年学生远离社会,封闭式地成长在学校这一方净土也无法“堵”住其思想和心灵的奇妙变化,“堵”的方法已近“无济于事”。堵不如疏,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化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占领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阵地。

为树立崇高的精神信仰,我县各中小学分别制定并实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通过励志讲座、社

会实践、专题讨论、演讲会等方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阶值观,各校还向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必读名著目录》,要求中小学生每期至少读一至二本名著,将思想文化精华通过诵读名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本学年初,教育局组织了传统文化经典涌读活动等,旨在宏扬传统文化,树立中小学生崇高理想。活动中,人民小学优秀作品《三字经》,城关中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佛荫中学《蜀道难》,白沙中学《雨巷》等诵读作品都崭露头角,获教育局表彰。

五、构建归属感荣誉感,以和谐文化促教学发展

归属感和责任感密不可分,责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对某些东西的归属感。根据胡塞尔(德国著名哲学家)的生活世界理论,学校教育世界是学生的两大生活世界之

一。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应感到自己是在亲身参与学校教育并从中体验到快乐,进而获得良好的学校发展。学校满意度作为衡量学生学校福祉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对其学校经历的全面认知-情感评价,这种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学校行为表现和心理体验的重要因素。罗杰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人的研究已证实在校积极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同时学校归属感与一系列问题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能否通过建立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提高学校归属感来提高学业成就,矫正在校问题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教师的关心支持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公认的目前最有效的两种培养

学校归属感方法。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以校为家,必然产生集体主义的荣誉感,而这些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合作精神。在一个充满温暖、和谐健康的集体,师生可完美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这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也必然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促进教学的向前发展。

以上是五点,是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情况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请列位斧正,谢谢大家。

11.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十一

2009年9月湖北省教育厅決定率先在丹江口市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三年过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了质的提高。现就义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谈几点思考。

二、制度内容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教育基础的差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原则应该是既要承认差别,又要缩小差距,尤其是要在失衡状况加剧的时候,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节,切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协作区教学模式:以校带点、联校排课、巡回教学、流动授课、捆绑考核、联动发展.

三、创新评价

1、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打破乡镇之间的区域界限,实施协作区工作目标,以镇带村、以优秀学校带动边缘薄弱学校工程,,向薄弱学校选送优秀干部和优秀教师,通过校际交流,使优秀干部带动一所学校的科学管理,优秀学科教师带动一门学科教学质量。

2.跨乡镇交流支教,以强带弱,互补提高。从习家店、蒿坪选派4名学科优秀教师到大沟九年一贯制学校支教,习家店和蒿坪交流英语物理学科教研组长,以促进两校学科质量的均衡发展。

3.开门拓视野,执行城乡中层以上干部的交流。习家店和蒿坪选派2名校级干部和城区学校对调交流挂职锻炼,本协作区内安排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跨乡镇到学校任职,提高管理水平。

4、协作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对办学条件低于基本要求的薄弱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采取“高年级相对合并,低年级办成教学点”模式,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使其教学有特色,管理有制度,资源有大有的良好局面。

4.以校带点,统一排课。以习家店小学带动青塘小学,让中青年教师代主课代重课,兼顾老年教师的工作困难,充分利用师资资源。学科走教,联校排课,以走教形式解决两校的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学科教师困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5.加强督导检查,建立监测评估体系。为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协作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和完善协作区教育教学和绩效工资考核评价机制。对联校走教,跨乡镇交流和挂职交流的干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模、晋升、晋级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教育监控力度,坚持突出重点,依法治教,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12.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十二

一、培养实习医生的职业道德

培养医学人才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医德, 医师的遵旨是为患者服务, 为此, 在外科带教的过程中, 必须要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这种教育贯穿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 将职业道德培养具体化、细节化。

此外, 带教老师还要意识到, 在实习过程中, 需要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 而带教老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 因此, 外交老师自身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自身做起, 发挥出榜样的力量, 除了要为学生展示出医生的工作形象之外, 带教老师还要为学生深刻的灌输医生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 让他们对医生这项职业有正确的认识, 提升他们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帮助实习医生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医生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就是健全的人格, 尤其是在外科中,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 这就对医生的心理素质与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这一因素, 在日常带教活动中, 教师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实习医生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三、培养实习医生的人文素质

在社会的变迁之下, 医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目前的医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社会医学模式, 就现阶段来看, 我国医学院的教学主要集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上, 培养内容很少涉及到心理学、哲学与伦理学, 实质上, 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未来阶段下, 学生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努力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医学道德、沟通技巧、心理素养等内容的培养, 多应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外科带教实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递, 让学生明白, 自己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不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上, 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关怀患者、体恤患者, 学会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此外, 带教老师还需要将教科书上的病例具体化,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培养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

医生工作的灵魂就是临床思维, 这种临床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 带教老师需要加强对实习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多提问, 充分调动其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他们自行分析事物的本质, 在这一过程中, 带教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建立好科学有效的查房制度,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一系列的典型病例, 与学生共同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诊断方式、鉴别方式以及治疗措施。

此外, 带教老师还要做好临床带教工作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工作, 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 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 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模式, 这对于他们后续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益的。

五、重视实习医生技能素质的培养

第一, 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

文书的书写是医疗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实习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 带教老师需要对学生开展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的指导工作, 对学生的文书书写情况进行及时的审查, 及时的为学生指出错误, 提升他们的书写质量与效率。

第二, 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实习阶段中, 带教老师需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检查需求, 详细的掌握好检查方式的注意事项, 注重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 让学生能够快捷、迅速、全面的获取到病症。此外, 在外科带教过程中, 带教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手术操作规范的培养, 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好无菌操作法、止血技术、切开技术、分离技术以及缝合技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在其中, 通过录像、图片、多媒体及时来为学生传递相关的资料与技术。

六、重视实习医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医学技术一直都是处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 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 他们要勇敢的打破传统, 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 在外科带教过程中, 如果学生提出一些不恰当的问题, 教师也不能责怪, 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保护好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重视学生技能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技能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也是推动医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源动力。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之下, 人们对于医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比之以往更高的要求, 这些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人文素质、临床思维、创新精神等, 临床实习作为培养医生的重要之路, 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 在这一学习阶段, 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实习医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主要分析外科带教中实习医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外科带教,实习医生,综合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淑田, 王瑞英, 李丽, 李荣山, 李春燕.实习医生病历书写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09) .

[2]唐仕芳, 史源, 王楠, 赵锦宁, 胡章雪, 汪丽, 李华强.浅谈综合性医院儿科临床实习教学[J].重庆医学, 2010, (22) .

[3]甫拉提·买买提, 艾克拜尔·尤努斯, 阿不都赛买·艾买提.骨科实习生临床教学新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8.)

13.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材料学习 篇十三

高等教育心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系统。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2、学习迁移

概括的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学习的基础,或者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现象都属于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称为“负迁移”。

3、遗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就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面。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4、过度学习

指的是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

5、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即个人对于自己这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是对自己的动作或行为所采取的决定、逻辑推断、生活体验等组织、调节与控制。)它使自己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意识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从形式上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6、人格

指一个人表现于外的给人以印象性的特点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角色对应的个人品质、声誉和尊严等。

7、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8、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9、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10、从众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1、模仿

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的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12、集体凝聚力

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集体凝聚力对集体的存在和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于什么原因?

(一)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

(二)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

(三)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法。

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体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其代表人物马斯洛(A.H.Maslow,1970)。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在上述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还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前四类缺失性需要不同,它属于成长性需要。其特别在于他的永不满足。也就是说,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不仅不随其满足而降低,相反,会因获得满足而增强。因此,个体所追求的成长性目标是无限的,永无止境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习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实满足而引起的。如,家境贫寒使得学生温饱得不到满足;父母离异使得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等。

3、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机动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三、认知技能与策略

四、定势的作用

2、认知结构说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认知结构的第一个重要性是他掌握的知识的概括水平和包容范围。概括程度越高和包容范围越广的知识,越有助于同化新的知识,也就越有助于迁移。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他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第 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原有的认中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倘若在利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知识本身不巩固,则不便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出现干扰。

5、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1)遗忘及进程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8%,1天之后遗忘达到了66.3%,而31天后遗忘仅达到78.9%。这一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2)知识遗忘的特点

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机械学习的材料,若无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且量大;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具体事实比较容易遗忘,但一般概念和原理不易遗忘。

6、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7、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进一步分化;

(2)自我认识内容广泛而深刻,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而全面

(3)自我体验更加敏感而细腻

(4)自我控制具有主动性,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5、健康人格的具体特征

(1)和谐的人际关系(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4)正确的自我意识(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健康人格的几个特征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情绪体验丰富并能控制情绪的人,通常是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人,是能紧紧把握现实的人,是获得健康自我结构的人,是拥有可靠人际关系的人。总之,人格健康的人其人格的各个方面是统一协调的。

6、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在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而地位低者易出现从众行为。

(3)个性特征。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和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此外,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7、影响模仿产生的因素

(1)年龄与阅历。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的人因为好奇心强,所以容易模仿别人。(2)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高,则人们倾向于愿意模仿;反之,则不愿意模仿。

(3)相似性。特征相似的人之间容易产生互相模仿的行为。

8、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9、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在大学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无论在愿意、内容方面,还是在方式上都具有同他们的社会经验相对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1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交互性原则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11、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有重要作用。人们会在初次交往的短短几分钟内形成对交往对象的一个总体印象,如果这个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么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大;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则人际吸引的强度就小。(2)主动交往

(3)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理来理解这个世界。

1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报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5)具有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三、论述题

1、论述高等学校教师学习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3)

(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和依据,是教育的前。”教育工作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又针对定地进行教育教学。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科学,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过程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及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确立,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质量观、人才观和教学观的确立,传统的高校教师角色形象必然不能适应新的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高校教师重新把握取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提高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当代大学生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何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摆在高校教师的眼前。

2、结合实际说明一般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一般教学能力。(P79)

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全过程中把教学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方式。

(2)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及教学情景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及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3)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以上三种能力虽然各有自身的内容和特点,但他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为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教

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才能促进教学监控能的发展;二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往往是通过教学监控能力实现的。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P150)

通过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大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但是,要使它真正成为学习中经常起作用的动力,还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把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何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的心情,大学生也不例外。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使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其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性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认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

4、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P167)(次论述)(1)掌握有关的原理和规则

相同要素说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着共同成分,特别是共同的原理造成的,那么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除此以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越相似,就越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另外,还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境的种种情况。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利用或改造过程,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水平的高低对学习迁移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3)让学生学会学习

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是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养成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状态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待学习既有满腔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5、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P204)

(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效地策略性教学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就可能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容易出现策略掌握的知识化倾向,而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2)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他们尝试进行补救。

(3)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教师既可以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使用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4)激发维持的学生动机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就可能得到激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用策略。而且也应引导学生懂得,通过采用成 功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他们也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5)在具体情境中教授策略知识的应用离不开具体学科内容的支持。

(6)长期教学众多研究表明,复杂的信息加工所涉及的许多策略必须经过充分练习才能掌握。

6、结合实际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1)完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认知结构 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俄必要条件,但知识的掌握并非创造性地充分条件。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以及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

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常见的技巧有缺点列举训练、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和联想训练、图形想象训练等。

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资源、环境、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2)激发创造性动机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确立目标和意图;(2)激发好奇和探索;(3)鼓励自我竞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确立创造的信念(4)创设创造性环境

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

7、谈一谈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P269)(次论述)

品德修养是一个自我品德培养的过程,常用的品德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学习

对于一名大学生,他的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其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等;二是理性知识,其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和伦理书籍等。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道德知识,懂得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2)立志

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的品德修养方法。立志过程就是学生通过道德认识而使道德是道德外在规范(他律)转化为自己内在需要、愿望和理想(自律)的过程。(3)躬行

躬行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的品德修养方法。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旧按照道德规范做事。(4)自省

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的道德修养方法。它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道德价值的自我检查。

8、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P312)

(1)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2)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学习负担要适量;生活节奏要合理;用脑要科学。(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培养个人的幽默感;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9、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认识的核心因素。大学生的思维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独立性、合理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大学生思维结构的变化最能体现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具体如下。(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辩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紧密相关。大学生的生活、活动和他们所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他们产生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同时,大学生自身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和知识经验的积累,也为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主观条件。大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就大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任务来说,应着重发展大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常规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决者来说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从创造的最佳年龄来看,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上一篇:自信取得成功的名人名句下一篇:沈从文《边城》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