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精选15篇)
1.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一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商标翻译进行了探讨.在关联翻译理论框架下,商标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诱导译语的.潜在消费者购买译名符号所代表的商品,激发他们强烈的购买欲.因此,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原语作者意图与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努力追求原文作者意图(即商标命名者)及译语读者(即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性,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通过对商标翻译方法的探讨,笔者最后指出关联翻译理论对商标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成功翻译商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 者:李广伟 戈玲玲 LI Guang-wei GE Ling-ling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刊 名: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9(5)分类号:H31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 商标翻译 翻译方法
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二
关联理论是基于认知下的语言交际理论, 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说话者一般以明示的方式传递信息, 从而使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话语;而听话者不仅仅要解码字面意义, 也要对信息的内在含义进行演绎推理。因此, 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此外, 交际具有两种意图, 即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信息意图主要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含义, 是说话者对听话者传递某种信息的意图。而交际意图指的是说话者传递信息的目的, 也就是说, 说话者为何传递该信息。唐诗作为中国古文学的思想精华, 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含义。《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杰作。近十几年来, 不同学者, 从不同角度对该词进行解读, 而本文以关联理论为视角, 以它的两种英译为例, 分析其在隐喻翻译策略中的应用。
2 关联理论的翻译方法
德国学者Gutt是把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的先驱者, 并提出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为译者处理原作者的意图在跨文化交际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占喜, 2007:22-23) 。翻译是一种交际, 不仅包含编码和解码, 更重要的是动态语境的介入。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和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认知语境可能改变甚至夸大, 正是因此交际双方发生交流。这个过程要求译者不仅传达原文本隐含含义, 也要考虑读者对文本隐含信息的理解。因此, 翻译有着双重明示-推理过程, 基于原作者-译者-读者的三者关系。三者有着不同的认知文化背景, 认知能力也就不同。因此,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需要考虑译文读者是否与原作者处于同一认知背景, 如语言背景是否相同或相似。在不一致的情况下, 译者必须创造相同的认知语境, 以达到最佳语境。Gutt提出成功的翻译决定性因素包括两点, 即最佳语境效果及寻求译文与读者的最佳关联。而要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最佳关联, 需要提供充分的语境, 并使读者不需要付出人员和多余的努力来理解译文。
3 关联理论下的隐喻翻译
3.1 隐喻翻译
隐化和显化翻译存在的可能性, 是指“某些形式”在翻译中发生隐化和显化的一种可能趋势 (王建国, 2008) 。在实际交流中, 通常有显化和隐化两种意思。交际双方不仅要知道显化含义, 也要了解隐化含义, 以达到交际目的。然而, 因为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原文本中一些隐含的含义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难理解, 因为不同语言的读者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而隐喻作为两种不相像的物体之间的比较, 由本体和喻体构成。隐喻中隐含或隐喻的含义对于交际者来说难以理解, 在交际中, 难以传达隐喻的交际信息。束定芳先生阐述了隐喻的模糊性, 他认为隐喻意义的模糊性主要指的是隐喻意义的理解对语境的依赖性, 需要理解隐喻含义, 需要将喻体明显的语义特征转移到本体上。而喻体本身具有多种含义特征, 因此, 隐喻的含义是说话者的意图和听话者选择的喻体特征在本体上的映射。
3.2 李商隐的《无题》两种英译分析
对某一隐喻性意象的解释不仅是一种。而Gutt (Gutt, 1991) 的关联理论翻译观, 为译者提供了隐喻翻译的框架。根据他的观点:首先:基于目标读者的认知背景, 译者要明确解释出隐喻中的隐含含义, 实现最佳关联;其次, 译者应尽量扩大主要信息, 省略让目标读者费解的次要信息, 以传达原文的意图。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林建民版本:
许渊冲版本
首先, 就《无题》这首诗的题目而言, 并不是真正的无题, 而是寄托了诗人各种不同的情感交织。诗人恰恰用无题二字来表达作者无法表达的深切的悲痛之情。因此, “无题”本身就是概念隐喻。林健明把“无题”二字译作“Untitled Poem”, 而许渊冲则译为“To One Unnamed”, 两位译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做到了把诗人李商隐的抽象的悲伤情绪映射到具体的概念隐喻范畴中。而诗的第二节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通过“丝”与“思”的谐音, 意义为除非死去, 否则思念将不会停止。丝方尽林译和许译分别为died after it ended fibre productions, 和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在”丝“的处理上, 林译采取了目标读者较能接受的概念”fibre“, 而许译则采用了直译的策略, 找到英文中对应的概念”spins silk”。在诗的第四节也出现了概念隐喻, 通过具体的青鸟为概念, 阐述了现实的遥远, 只能凭借青鸟来表达无限的思念之情和无奈之感。林译和许译把”蓬山”分别译为At the legendary Mount Penglai和the three fairy mountains, 采取了增译的策略, 表明现实的遥远与虚幻。而青鸟这一具体的概念隐喻, 是作者的寄托, 依靠青鸟代为探望, 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思念。青鸟都译为“blue bird”.对于目标语读者-英文读者有相同的意象, 中英文读者对于这一意象有相同的认知文化背景, 所以译者在目标语中保留了同一意象。因此, 英文读者在没有额外的信息处理过程下, 完全理解了隐喻也就是说, 翻译成功实现了诗词的最佳语境效果, 也就表明了翻译是成功的。
当意象对于目标语读者能大概理解, 但有点疑惑所以如果我们直译目标语中的相同意象时, 可能意思表达上不自然或造成歧义。模糊的隐喻理解会让目标读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处理信息。因此, 为了让处理信息付出的努力更小, 从而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让隐喻自然地翻译给目标读者, 解释是必要的。许译lovesick heart, 增译抽象的情感, 更能让目标读者感受到抽象的感情, 减少理解文本的努力程度, 增加关联度。符合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更大的关联效果。在此处许译更加充分体现了思尽泪干的思念爱意情绪, 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抽象的情感。.泪, 指燃烧时的蜡烛油, 语义相关, 寓意为诗人因思念而流泪。春蚕直到死亡才停止吐丝, 蜡烛燃烧至尽才停止流泪, 诗人用此概念来比喻男女之情, 表明爱情的至死不渝之意。第四节中, 林译和许译把“蓬山”分别译为At the legendary Mount Penglai和the three fairy mountains, 采取了增译的策略, 表明现实的遥远与虚幻。而青鸟这一具体的概念隐喻, 是作者的寄托, 依靠青鸟代为探望, 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思念。青鸟都译为“blue bird”。
当意象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的意象, 造成语言费解。在这种情况下, 在源语言中的意象被目标语中可接受的意象替换, 因为目标语读者和源语读者有着不同的认知环境。如果保留意象直译, 会让目标语读者花更大的努力去理解。处理信息花费的努力越多, 信息与语境的关联度就越小, 关联性越小, 交际就越不成功。替换原意象, 使用比较容易接受的表达意象是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 从而达到与原语读者相同的语境效果。在第三节中, 诗人描写的是照镜夜吟图, 早上起来, 照着镜子, 发现镜中的自己因忧愁之绪青丝变成白发, 在深夜中, 不禁感到内心的孤寂, 感到月光的寒冷。此时, 鬓改与月光寒的情景重叠, 增添了诗人心中的深深愁苦之情。林译中temple is changed和moonlight appeared to be chilly表达云鬓改与月光寒, 而许译为hair turns grey和feel cold更贴切, 一个是具体的, 一个是抽象的, 深刻体现了隐喻性, 准确阐释了诗人的源语。由于认知文化上的差异, “云鬓”这一概念在英文中并没有对应的词语, 两位译者分别改译为temple is changed和hair turns grey, 把隐喻的意象变为明了的概念, 林译与许译相比, 在此处更加直接, 采取了意译的策略, 更符合英文读者的认知习惯, 让读者不用多加推理的明白意思。
4 结束语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唐诗采用了许多隐喻性的表达方式以更加形象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把中国文化传出去, 译本如何让目标读者以最小的努力实现最大化的接受与理解是很必要的。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 隐喻的翻译可以达到成功的翻译, 对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我们要把翻译多元化, 针对隐喻的意象在不同语言上认知的差异, 当意象在两语言中有对应的意象且有相同的认知理解, 可采取直译, 不同时则意译, 当概念模糊时, 则增译。可或多或少的采用直译、意译、增译等。因此,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 探究唐诗中隐喻翻译的策略, 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当然, 本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的语篇尚少, 有待于具体应用并详述翻译上的创新之处等, 这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1986/1995.
[2]Gutt, 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Context[M].Oxford:Blackwell, 1991.
[3]李占喜.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管窥翻译过程的特点[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 15 (1) :66-68.
[4]王建国.从关联理论看翻译中的隐化和显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5) :79-83.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林健民.中国古诗英译[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1989.
[7]许渊冲.唐宋词选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商务印书馆 (香港) 有限公司, 1991.
[8]龙艺红.分析《无题》诗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不同译本的翻译效果[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8) :53-54.
[9]蒋元猷.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三种英译的比较[J].考试周刊, 2009 (27) :37-39.
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三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手机产品说明书翻译
1.引言
本文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结合手机产品说明书的词汇特征和句法结构,剖析手机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用推理的方式来解释语言,将人的推理能力和知识体系融入到语言研究之中,运用于手机产品说明书翻译,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2. 手机产品说明书的语言特征
2.1 手机产品说明书的词汇特征
(1)大量的专业术语
如,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el), 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2)经常使用正式词汇
如,application—use,hazard—danger,terminate—end,disassemble/dismantle—take apart。
Prior to—before, assume—take。(彭萍,2008:7)
(3)使用大量的缩略语
如,PIN (Personal Identity Number),GSM (Global System of Mobile),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4)通過现代构词法,产生新词汇
如,Bluetooth,3G,wallpaper,inbox,outbox,3-D (Three-Dimension),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孙致礼,2003:108)
2.2手机产品说明书的句法结构
(1)多使用祈使句
如,1)Don’t disassemble, install backward, or expose batteries to liquid, moisture fire or extreme temperature. 2)Never place your phone in a microwave oven as it will cause battery to explode.
(2)省略句使用频繁
如,1)Don’t drop. 2) Press the key labeled with the required letter. 3)Once for the first letter. 4)Twice for the second letter.
(3) 条件句的使用
如,If you are listening to music whilst out and about, please ensure that the volume is at a reasonable level so that you are aware of your surroundings.
3. 关联理论在手机产品说明书翻译中的运用
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视为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涉及信息和交际两个意图。而手机产品说明书,作为一种手机产品宣传方式,属于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而翻译属于交际范畴。因而,关联理论适用于解释手机产品说明书和翻译现象。
3.1 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认为选择语境就是选择关联,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所以,语境也称为认知语境,其假设称为认知语境假设。”(何自然,2006:177)认知语境对于话语理解也至关重要,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信息所提供的假设与记忆中已有的语境假设相组合,经过推理得到新信息的语境含义,从而也达到了语境效果。
3.2明示—推理
“关联理论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取代了传统的代码交际模式(code model),明示是说话人的交际行为,推理是指听话人为了识别说话信息意图所发生的交际行为,而明示交际行为就是说话人/译者(communicator)通过交际意图把自己的信息意图显现给交际双方,成功的交际在于听话人/读者(audience)对信息意图的识别。”(王建国,2009:1)翻译实质是语内与语际间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而译者作为交际的中间环节,为了促使交际成功,必须在原译文认知语境间寻求最佳关联,使读者用最小努力获得最佳语境效果。
3.3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提出了两大关联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即人类倾向于追求关联的最大化,交际原则是建立在认知原则的基础上,即每个明示交际行为传递一个自身最佳关联的假设,最佳关联假设表述为: 1)明示刺激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受众去处理该明示刺激。2)该明示刺激是与交际者努力与偏好相一致(compatible)的最关联的明示刺激。(王建国,2009:3-4)
4. 翻译策略
4.1了解手机产品说明书的语言特征
手机产品说明书拥有不同的词汇特征,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以及新词汇。如wallpaper:,Hi-Fi(High Fidelity),Walkie-Talkie等,还有祈使句、省略句、条件句等句式的翻译,如:Switch off the phone in any area where required by special regulations.(在任何有特殊规定的场所下请关机)。因此,在手机产品说明书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了解手机产品说明书的语言特征,熟悉手机专业术语,并对相关术语作出正确地解释,从而才能有效并准确地表达原意。
4.2译者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
在手机产品说明书翻译过程中,译者自身不仅要熟悉相关手机产品说明书的知识,还应充分考虑到读者的认知语境,从而使读者能够理解译者的意图,保证读者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如,Bluetooth(蓝牙),如果读者对其不了解,理解为蓝色的牙齿(假牙),那么交际就不能认为是成功的交际,因为读者无法理解译者的信息意图。
4.3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译者意图是指译者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读者期待是指读者期望译者传达的信息。如果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那么读者就能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即读者获得最佳关联。因此,在手机产品说明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尽量传达读者期待的意图,让读者能够了解该款手机产品,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彭萍.实用商务文体翻译(英汉双向)[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关联理论与翻译 篇四
关联理论不仅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翻译学研究的对象.而且证伪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对等原则;关联理论也有利于译者准确理解并传达原交际者的意图.照顾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
作 者:刘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洛阳,471003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明示一推理模式 最佳关联 翻译
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五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探讨低调陈述的产生
低调陈述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说话人故意轻描淡写事实的真实情况,从而实现多种语用功能.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对其产生的动机做过阐释.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低调陈述的产生,认为它是一种随意言谈,说话人是对其复杂思想的释解,是旨在最佳关联.
作 者:孙秋月 范学荣 卞凤莲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刊 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 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7(1)分类号:H030关键词:低调陈述 最佳关联 随意言谈 语境评估
6.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六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交流.在新闻翻译中,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是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
作 者:肖萌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新闻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
7.关联理论视角中的隐喻翻译 篇七
隐喻metaphor或称暗喻, 指暗示的比喻。即在两个事物间所进行的某种比较, 通过一定的语境把两者之间的关系隐晦地暗示出来。事实上, 要理解隐喻就需要读者具备较宽的知识和较丰富的经历, 对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做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将关联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应用到隐喻翻译中, 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关联理论下理解翻译活动。
一、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翻译之对联
对联是一种古代诗词形式。《红楼梦》里的许多对联就有隐喻。
1.厚地高天, 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 可怜风月债难酬。
杨宪益译:Firmas earth and lofty as heaven, passion from time imperial knows no end;Pity silly lads and plaintive maids hard put to it to requite debts of breeze and moonlight.
霍克斯译:Ancient earth and sky, Marvel that live's passion should outlast all time;
Star-crossed men and maids, Groan that love's debts should be so hard to pay.”
在原作中, “风月债”指跌宕起伏的爱情。霍克斯将它译成love's debts, 读者能够对词汇的蕴涵一目了然。而在杨宪益先生的译本中, “风月债”被逐字译为“debts of breeze and moonlight”, 在比较之后, 我认为前者的语言效果更好。尽管后者保留了原来隐喻的意象, 但是译本读者不能够理解词语深层次的含义。
2.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杨宪益译:They brought on themselves spring grief and autumn anguish;Wasted, their beauty fair as flowers and moon.
霍克斯译:Spring grieves and autumn sorrows were by yourselves provoked;Flower faces, moon-like beauty were to what end disclosed?
在原作中, “春恨秋悲”和“花容月貌”这两个隐喻分别指岁月的无情和美貌的消逝。“春恨秋悲”在两个译本中都是按字面意思翻译的, 指岁月更迭的悲伤。“花容月貌”分别被译为“flowers and moon”和“flower faces, moonlike beauty”。两位译者都把隐喻转换成明喻, 这种转换不但保留了原有隐喻的意义而且也体现了奈达先生提出的动态对等。
在很多外国的谚语中也有对联的形式, 也体现了关联理论下的隐喻。
如:Damn braces.Bless relaxes. (挨骂使人奋起, 赞誉使人松懈)
The fields have eyesight and the woods can hear. (田野有眼, 树林有耳)
这句话是说王子阿赛脱在树林中的独白刚好被他的兄弟、从流放地逃回来的派拉蒙所听见, 才有上句的来历。
In war, resolution;in defeat, defiance;in victory, magnanimity;in peace, goodwill. (作战时, 要坚忍不拔;战败时, 要蔑视敌人;战胜时, 要宽宏大量;和平时, 要友好亲善。)
对于隐喻翻译, Mild L.Larson提出了几种隐喻的方法: (1) 基本完整的保留原隐喻; (2) 用一个明喻替代原来的隐喻; (3) 仅仅解释其意义。译者要完整理解原作的意图之后, 需要构建目标语, 并且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使对原作的翻译尽量接近目标读者。
二、翻译中的隐喻之语言表达
隐喻或称暗喻, 指暗示的比喻。例如:“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She is a thorny rose.) , 实际上是说“她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漂亮但很棘手” (She is like a thorny rose, prickly as well as pretty.)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意思是:请留步闻一闻玫瑰的花香吧。
上句的隐喻含义就是:We need to stop working and enjoy life from time to time.
(我们需要不时递停下手中的工作来享受生活。)
Our relationship is a blind alley.我们的关系是个死胡同。隐喻含义就是Our relationship is like a blind alley and will reach no satisfactory result. (我们的关系就像一个死胡同, 不会有什么满意的结局。)
A great ox stands on my tongue. (一头壮牛站在我的舌头上。) 这是希腊原文的直译“壮牛”表示不可挪动的重物。就是成语“三缄其口”的意思。
莎士比亚剧 (Julius Caesar) 第四幕第三场中Brutus说:“I had rather be a dog, and bay the moon, than such a Roman (我宁愿变作一条疯狗对着月亮空叫, 也不愿意为罗马人这样活着) ”To bark at the moon“字面意思是指狗想要通过狂叫去惊吓高高在上的明月。隐喻指对不可能的事情痴心妄想, 白费力气最后徒劳无功。
三、翻译中的量词隐语翻译
第一类抽象量词是表现光线的词, 这类词常常用来修饰人的情感、品质、态度等, 而且光线的强弱变化也会牵连着情感的强弱。
例如:He felt a glow of pride in son who admit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儿子被哈佛大学录取了, 他非常自豪。
I spotted a flicker of challenge in his eyes.我察觉他的眼神刹那间显示出异议。
诸如此类还有a flicker of disappointment一丝失望的眼神, a shadow of doubt一丝怀疑, a shade of difference有点怀疑, 等等。
第二类抽象量词是表现天气状况的词, 用以表示“一阵……;一场……”等, 常常修饰感情或感觉。例如:
A violent gust irritation swept him into action.暴怒之下, 他采取了行动。
The old man was in a flood of tears.老人泪如泉涌。
There was a storm of applause.想起了一阵暴风般的喝彩声。
第三类抽象量词是表现自然景观的词, 往往表示“一阵……;一股……;一群……”等。例如:A surge of impatient shoppers poured into the store.一群迫不及待的客人潮水般的涌入商店
A long ripple of laughter is echoing on Mr.Smith's class.史密斯的课上传来一阵长久的欢笑声。
此外还有, a wave of anger勃然大怒, a galaxy of talents一大批英才, a sea of flags一片旗海。从以上例句中, 可以发现, 表示隐喻概念的“a…of+抽象名词”这种结构是普遍存在的, 翻译时应该注意, 有助于灵活表达隐喻。
四、结语
根据关联理论, 交际的成功在于两个因素: (1) 互明 (2) 关联。为了确定话语含义, 译者必须找到最佳关联。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 一个成功的翻译必须达到最佳关联。为了使译文跟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 译文要尽可能向原文靠近, 这就是说译文要具备最佳关联性。本文用事例说明隐喻翻译需要最佳关联原则的做指导;本文也对关联理论下的隐喻翻译做出初步研究, 希望以此为出发点, 共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2].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Larson, MildredL.Meaning-Based Translation:A Guide to Cross-Language Equivalence[M].New York: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n, 1984.
[4].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Z].England:Penguin Group, 1980.
[5].Yang Hsien-yi&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Z].Pek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
8.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八
摘 要: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探究博物馆解说词汉英过程的实质。作为一种对外传播活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实践与关联理论存在共同特征,两者都强调在交际活动中事先考虑受众或接受者的认知环境的重要性。博物馆解说词的汉英翻译,实质是译者尽力寻求原文与译文之间最佳关联的过程。以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在语用关联论的框架下,对译文中的翻译实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归纳了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实践的三大原则:1.合理重组解说词信息,达到最佳关联;2.灵活转换翻译方法,满足受众群体期待;3.增加背景知识介绍,达到双方交际互明。
关键词:关联理论 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英译 翻译方法
一、引言
随着各国间跨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被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吸引,纷纷选择游历中国。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帮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对外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平台,并通过展出的文物传递民族自豪感。博物馆解说词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料,其英译文应帮助外国参观者消除博物馆文物信息传播中出现的意义空缺,建立语义连贯,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1]由于中西方思维和语言特点的差异,国内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仍是当前阻碍文化对外传播的“绊脚石”。目前,对于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关联论探讨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过程的实质,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史上突破性成果之一的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译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归纳了一系列的翻译错误,并提出修改译文。
二、语用关联理论视角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实质
众所周知,1986年Sperber和Wilson提出关联理论,突破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环境”的概念并主张用“互明”替代传统语用学的“互知”[2]。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能否达到“互明”。也就是说,当交际双方所明示的事实或语境假设达成一致时,双方的认知环境就会形成某种交集,而这个交集就是关联理论所谓的“共同认知环境”(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
起初该理论只运用在语言学领域,Gutt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对翻译的解释,即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整个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作为一种对外传播活动的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实践,与关联理论存在共同特征,两者都强调在交际活动中事先考虑受众或接收者的认知环境的重要性。基于这样的共同点,本文认为博物馆解说词的汉英翻译实质是译者尽力寻求原文与译文之间最佳关联的过程,最佳关联是指受体(受众)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3]关联和翻译是兼容的[4],在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过程中,应考虑目的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大多数外国游客是普通的参观者,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倘若翻译中掺用复杂的专业术语等(除非有特殊情况,但有必要进行解释说明),不但起不到最基本的明意,反而会减弱参观的兴趣。另外,由于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汉语特色词汇或文化意象等翻译方面,尤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补充,通过注释说明,避免“文化错位”,必要时进行“改造性”的翻译。
三、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中最佳关联的实现
(一)合理重组解说词信息,达到最佳关联
博物馆解说词翻译内容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说明性文字的翻译,如展览的前言、部题、结语和具体的文物说明;另一部分是文物名称的翻译。[5]针对博物馆解说词中说明性文字的翻译,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汉英语言的差别。汉语重意合,惯用四字词语,讲究句式押韵;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之间通过连词连接,强调逻辑性。因此,译者应避免逐字翻译,根据译入语受众的思维方式,在译文中要适当调整句式结构。
(1)河姆渡文化以1973年发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命名,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地区东部,并越海东达舟山群岛。
原译:Hemudu culture was named after the Hemudu site in Yuyao County,Zhejiang Province.Hemudu site was first excavated in 1973.The age of the Hemudu culture was ca.5000-7000years ago.As one of the major Neolithic cultures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Hemudu culture mainly distributes in the Ningshao Plain south of the Hangzhou Bay,reaching as far as the Zhoushan Archipelago to the east.
改译: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Neolithic culture of the Yangtze River,Hemudu culture, dating back to around 7000-5000BC,is named after the town of Yuyao where the site was initially discovered in 1973.This culture mainly emerged in the eastern areas now known as Ningbo and Shaoxing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Hangzhou River estuary and reached Zhoushan Island on the east in Zhejiang Province.
“前言”是参观者进入河姆渡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文化信息,也是对馆内所包含文化信息的高度概括,所以译者在翻译这部分内容时应该确保准确度和可读性,同时注重可读性,“即便是漏译几个字,甚至一两句话或是变译,也无关宏旨”[6],以便引导读者融入馆内的文化氛围中。如例(1)原译开头几句,逐句机械翻译的简单句导致译文逻辑混乱,表达内容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原文信息内容的传递。在保持原意和对信息理解的情况下,笔者利用增减法和适当调整篇章结构的方法改译,对句子顺序以及结构进行改写,以符合外国参观者的思维习惯。例如:“主要分布在宁绍地区……”原文翻译中为“…in the Ningshao Plain…”。原文中所谓的“宁绍”是指如今位于浙江省的宁波和绍兴两个地区,原译文明显是依照本土文化中的普遍理解和语用习惯进行机械翻译的,然而外国游客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容易在理解中产生文化错位,误认为仅是一个地区。笔者对此运用增补法添加完整的文化信息,便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实施。
(2)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改写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
原译:The discove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Hemudu culture are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in Chinese Neolithic archaeology,including the Yangtze River,just like the Yellow River,served as the original center for the origi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s.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been re-written.
改译:The discove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Hemudu culture is an unprecedented breakthrough for Chinas Neolithic archaeology.It proves that the Yangtze River,along with that of the Yellow River, is acclaimed as a principl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nd also allows us to rewrite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例(2)中的“改写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典型的无主句,在英译文中应增加动作的施为者。另外,改译文中增添了“along with”与“and”等连接成分,使得译文更连贯,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除此之外,应用通俗易懂的表述代替生僻的专业术语,或加以通俗的解释,使译文符合受众期待,获得最佳关联。试看以下几例:
(3)稻谷
原译:Oryza sativa L,grains
改译:Oryza Sativa L,commonly known as Asian rice,is the plant species.
(4)茂密的丛林间,虎、大象、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出没期间。
原译:In the dense forests there lived Panthera tigris,Selenarctors thibetanus,Elephas maximus, and Bubalus mephistophles.
改译:Tigers,bears,elephants and other mammals lived in the dense jungle.
例(4)原译中的“虎”一般归为医学用语,又如上表中所列举的原译文中大量使用拉丁英语和专业用途术语,同时也存在印刷重复,首字母大小写等拼写错误。具体改译如上表。
由于中外读者(受众)思维层面的巨大差异,如英文注重阐明信息,逻辑性相对较强,而汉语重文采,辞藻华丽,描述性强。因此,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还需要考虑一系列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理解原文为基础,在译文中选择性地做适当调整。[7]
(5)男人们肩荷骨耜走向村外的稻田,荡浆河湖,张弓引箭;女人们手提篮筐隐现在山丘树丛;
原译:Men went to the rice paddy with bone spades on their shoulders,They paddled on the rivers and lakes,they hunted with their bows.Women collected in the woods with baskets in their hands.
改译:Men went to the rice paddy with bone spades on their shoulders,fished on the rivers and lakes,and they hunted with their bows,while women went foraging in the woods with baskets in their hands.
例(5)中的汉语四字结构,笔者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改写的方式将译文具体化,充分考虑到译文受众的认知环境,以便于其通过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二)灵活转换翻译方法,满足受众群体期待
文物是不同时期社会历史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文物名称的翻译过程中应考虑目的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假使文物英译名中掺用生疏的专业语体,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参观者的兴趣。河姆渡农耕器具和中国古代用具可以结合直译,直译加注释等方法进行翻译,并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一定的用途说明,因为展品说明译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外国参观者对展品的理解。
试看以下几例:
(6)象形蚕纹盖帽器具
原译:“Ivory cap decorated with silk worms”
改译:“Ivory Carved Cup With Silkworm Design”
(7)龟形陶盉
原译:Turtle-shaped ceramic pitcher
改译:Turtle-Shaped Ceramic He,A Wine Vessel
(8)陶塤
原译:Ceramic xun
改译:Xun,A Ceramic Musical Instrument
(9)异形陶鬶(gui)
原译:Irregular shaped Gu
改译:Gui,An Irregular Shaped Pitcher For Heating Wine
(10)骨针
原译:Bone needles
改译:Bone Needle,Used in Sewing and Producting Experiment”
例(6)中,原译缺乏准确性,易使外国参观者产生困惑。在博物馆文物名称翻译中,译文首字母需要大写。一些生僻的汉字和具有古代中国特色文物的音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传播本国文化,保持其特性,但需通过必要的注释来帮助外国参观者了解文物的真实用途。如:例(7)~(10)。在明确文物具体内容的基础上,选用准确的中心词,避免累赘,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使接受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信息,达到最佳关联。见下表:
(三)增加背景知识介绍,达到双方交际互明
河姆渡博物馆的文物名称英译文说明只包括对应的英语名称和文物出土的遗址,考虑到外国受众的“认知环境”,对相关的文化信息应做一定的补充增译。请看以下几例:
(11)粘有米粒的陶罐
(田螺山遗址)
原译:Ceramic caldron with rice grain
(Tianluoshan site)
改译:Ceramic Axes With Rice(T)
(12)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
(河姆渡遗址)
原译:Butterfly-shaped ivory objects decorated with two birds facing a sun
(Hemudu site)
改译:Two-Phoenix Like Bird Worshiping the Sun, which as the most completely and earliest design in Chinese mythology(H)
鉴于文物名称名牌的大小,名牌中可以省略“田螺山遗址”的全称,另起一块名牌简单说明“田螺山遗址”的介绍,与河姆渡遗址的关系,并注明在文物名牌中以首字母为代号进行标记,例如河姆渡博物馆——H,田螺山博物馆——T。节省版面,也可用于添加其他必要的文字说明。此外,例(12)“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是河姆渡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其中的“鸟”实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图腾——凤凰,原译中直译成“bird”不符合跨文化交际原则,不能充分传递文物的文化内涵,更不能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所以在改译中增加了对“凤凰”的解释,避免同一事物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理解错位。
四、结语
翻译作为特殊的语言交际,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接受者的期待相吻合,使译语文本最大限度地向原语文本趋同,由此达到最佳关联。[8]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认知过程。[9]笔者认为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在理解原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基础上,采用直译、直译加注释、增补法等方法实现译文与译文受众最佳关联的过程。本文对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所做的批判性分析旨在为该领域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关注,积极推动地方性文化的对外建设与传播。
本文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项目“多模态有声思维翻译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JDW125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翻译)建设项目“口译初学者跨文化协调者身份构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以及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三十五”课程建设项目“实用文体翻译课程TAM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博物馆文物英译中的顺应与选择[J].宜宾学院学报,2014,(14).
[2]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
[3]李东梅.近10年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
[4]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的关联论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
[5]邵欣欣.文物名称翻译的三种格式利弊谈[J].博物馆理论与展览研究,2012,(11).
[6]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7]左飚.环性与线形:中西文化特性比较[A].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孟建钢.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1).
[9]王治琴.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诠释及对语言形成翻译的指导[J].上海翻译,2005,(2).
9.目的论视角下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 篇九
摘要: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尤其是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因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而电影片名翻译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并进一步指出,目的论强调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并不是说要抛弃原电影,而进行随意翻译。还讨论了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并指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在初创阶段就有了“走出去”的意识,许多电影都配有英文字幕,《渔光曲》还在前苏联获得大奖。但这种“走出去”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当代中国电影市场在海外所需创造的商业价值,所以电影片名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批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电影想要吸引观众,片名的翻译的确是重中之重。尝试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电影片名翻译使我们具备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的重要理论,由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创立。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的目的来确定,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仲伟合,1991:45)
二、目的论遵循的原则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它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2.连贯性法则。它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性法则。它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性法则,而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从属于目的法则。如果目的法则要求原文和译文功能不同,忠实性法则就不再适用;如果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不需要通畅,那么连贯性法则就不再适用。目的论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源语地位的降低,提高了译者的主体性,也对翻译实践(尤其对电影片名翻译这种目的性较强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三、中文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状
研究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不了解。2011年2月22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目前在国际上传播乏力、影响非常有限。这也是国内首次面向外国观众进行的关于中国电影的调研。调研共发放问卷1450份,有效回收1308份,覆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由此深入了解了中国电影文化和价值观在国际传播的现实状况。而作为软实力重要象征的电影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所以电影翻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目的论在中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从目的论角度来看,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电影片名翻译要实现的预期功能正是在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再现原片名在源语言文化中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即突出影片内容,揭示影片主题,从而更好地向观众传达影片信息,给他们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争取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影片在海外市场取得商业成功,以达到影片制作商的目的。这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首要原则,也是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目的。当然,推广中国电影不仅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通过电影这个媒体传递到国际上去,不仅让不了解中国的西方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还可以让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话语权拥有一席之地。
另外,目的论使译者主体性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即目的论从译者的角度来阐释翻译活动,赋予译者更大的自主权。译者可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调整具体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原文。查明建和田雨为“译者主体性”作了以下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体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查明建、田雨,2003:19~24)Vermeer认为“翻译意味着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特定的目的,为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Vermeer,1987:25~33)。因此,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在电影片名翻译这样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译者应对目标读者做出估量,以受众为中心,从市场效应角度着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及目的语国家观众的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使其作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五、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及策略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目的,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与策略。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更好地吸引观众,所以任何一种能达到此目的的翻译方法都可以被采纳,这就使得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趋于多样化。
(一)直译
直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按照片名的字面意思可以直接翻译。如:《卧虎藏龙》的英文名是“Coun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里采用直译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即“龙”在中国的象征。
(二)意译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内容,但可以不拘泥原文的形式。在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上应遵循这样的原则:能直译时便直译,不能直译时用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译作为直译的补充。如:《非诚勿扰》可译为“If you are the one”;《侠肝义胆》可译为“Alone in the Dark”;《南京!南京!》可译为“The city of Life and Death”,用“life”和“death”两个对立意象的冲突来表现影片中的复杂情感,不仅表达到位,而且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音译
音译是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的发音的翻译方法。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如:《红高粱》就是纯粹的音译,即“Hong Gao Liang”,这样的翻译更好地向欧美观众输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获得了影片在海外的成功。
六、结语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电影要想吸引外国观众,片名的翻译是重中之重。根据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要实现原名在目标语中的可接受性。译者应根据影片的思想内容,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的目的,根据原电影片名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但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观众能理解其内涵,最大限度地实现译名的艺术特色及商业价值。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言外之意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研究”[项目编号:12WLH48];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项目编号:2005(280)];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办项目“文化翻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713330004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1,(3).[2]查明建,田雨.论译者的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1):
19~24.[3]Vermeer.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J].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2):25~33.[4]李延林.文化翻译学教程(修订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10.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十
注释是译者实现其翻译目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翻译实践来看,翻译注释策略事实上的缺席往往导致当注不注、繁简失度、注犹不注的后果.该文通过对一个个案在注释方面得失的分析,指出译者必须对目的语读者群体的公共视域有充分的了解,并使译者视域与源语视域融合所产生的新视域与之发生融合,从而制定相应的翻译注释策略,以便使注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 者:马向辉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天津市,300071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9) 分类号:H0 关键词:翻译注释策略 缺席 目的语读者群体 公共视域 视域融合
11.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十一
一、关联理论
法国语言学家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Wilson于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受到西方语言学界广泛关注的有关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不仅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通过解释语言交际活动为语言学拓展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关联理论有机地将认知和语用相结合,将读者对话语的理解视为认知活动,语言交际过程实质是交际双方认知与推理的过程。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这一认知活动是根据有规律的推理进行的,听话者应根据说话者对交际意图的明示展开推理,寻求最相关的认知语境,而这种最佳的认知模式就是关联性,并由此提出关联原则与最佳关联的假设。关联原则的第一原则是指认知原则,即人类认知应与最大关联相吻合,关联原则的第二原则又称交际原则,指对任何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假设其具有最佳关联性。根据关联原则的第二原则,他们提出了最佳关联假设:(1)明示刺激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加工处理;(2)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相一致,因而具有最佳关联性。
二、文化缺省的含义与产生原因
(一)文化缺省的含义
文化缺省是一种出现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现象,具体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对共同文化背景的省略。从语言交际视角分析,文化缺省的目的在于提升交际效率,而文化缺省能提升交际效率是因为对于缺省内容交际双方是相互明了的,缺省内容已事先存在于听话者的记忆中,遇到特定的语境便能被激活,缺省内容可按照语篇内信息和语篇外文化背景分为“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两种情况。
(二)文化缺省的原因
文化缺省的产生主要受到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三方面的影响,由于处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成员在这三方面形成了固有的文化图式,因此作者会在这些方面进行留白,即创造文化缺省。第一,在文化传统方面,因为英汉文化不同的起源造就其特定的文化传统。而读者在首次接触对方语言文化时是缺乏对方文化传统的,因此会导致语义的缺失,对阅读产生阻碍。第二,在历史背景方面,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遗产都会体现在其语言中,包括历史地名、人名、典故等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含义,读者往往因无法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而对篇章意义产生误读。第三,宗教信仰等。英汉国家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如汉语中有关佛教的词汇较多,而英语中有关基督教的词汇较多,这些体现在语言中都会产生文化缺省。
三、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翻译
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过程都假想其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人们往往期望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语境效果,以实现最佳关联。语境在关联理论中也称为“语境假设”,而交际双方互明的共知环境则是“相互认知环境”,关联理论注重认知语境在双方交际意图中的作用,并包含了语言交际中的经济原则。说话者在明示交际时对听话者的原有知识模式和认知语境进行预测,将双方共有的知识内容和模式作为预设信息省掉,听话者在推理过程中则结合其原有认知语境,激活原有记忆模式,填补原语中的空缺,寻求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以实现最佳语境效果。理解语篇含义的关键在于关联原则及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原文作者和原语读者由于双方有共同的认知语境,文化缺省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而对于译语读者来说,文化的缺省会对语义的理解造成障碍。因此,文化缺省的存在会使翻译复杂,对译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翻译本身是一种认知与交际活动,而关联理论又是一种认知交际理论,二者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和兼容性。作为写作中的交际策略,文化缺省也与认知息息相关,关联理论也因此能很好地解释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翻译。为防止译语读者对译文产生误读,译者需忠实再现原语作者的交际意图,为译语读者创造最佳关联的语境。一方面,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分析原文中的文化缺省,并对原文的信息意图进行推理,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然后再明示给译文读者。另一方面,译者要认真推测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翻译,并为译语读者构建其所熟悉的文化语境,让译文产生和原文相同的语境效果。
根据关联理论,在确保交际效度的同时,翻译过程在还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与原文趋同,而由于人们认知的局限性和语言文化本省的特性,文化缺省在翻译中难以避免。在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翻译时,译者应选择有助于译文读者获得最佳阅读效果的翻译策略。
如植入法,将原文中的文化图式直接植入到译文中;诠释法,将原文中的文化图式直接植入到译文中的同时加入注释进行说明;阻断法,对原文中的文化图式进行删除不做诠释;过滤法,用直白的语言代替原文中的文化图式;综合法,直译与意译相结合,重现原文的文化图式;替代法,用译文的文化图式替代原文的文化图式。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化信息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尽可能实现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
(湖南文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从关联理论看散文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项目编号:16C1103)阶段性成果。
1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十二
公司简介用来树立公司形象, 扩大企业市场及增加销售额。中国学者Chen Dan (2006:72—75) 这样定义公司简介:主要出现在公司宣传册及公司网站上, 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信息, 比如公司的历史、性质及主营业务、员工、地理位置及联系方式等。公司简介作为公司的名片, 主要有三大功能: (1) 信息功能。 (2) 人际功能。 (3) 劝说功能。
直到1970年企业简介翻译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992年10月, 第一届企业翻译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上Liu Xiangang (1992) 首次提出企业翻译学这一新术语。随着经济的发展趋势, 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1.公司简介的汉英翻译问题及解决办法。2.语言学观点。3.翻译技巧及策略。4.文化角度。尽管多数都集中在语言学观点, 但多数都还是集中在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应解决办法极其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关联理论主要研究接受者如何处理信息, 以及怎样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达到最大关联, 从而更好理解发出者的信息意图及交际意图。本文旨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公司简介的汉英翻译。
二、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关联理论是由Dan Sperber and Deirdre Wilson于1986年在其著作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 涉及交际双方。发话者给出明示刺激, 听话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逐步推理, 用最小的认知努力寻求最大关联。最佳关联的获得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相关。语境效果越大, 认知努力越小关联性就越强。
Gutt是将关联理论与翻译相结合的第一人。认为翻译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双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交际就会涉及到说话者意图和听者期待, 翻译也要从这两方面考虑, 据此进行取舍翻译。译文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性, 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文读者, 也就是说译者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译文读者。因此, 本文主要从增大语境效果和减少认知努力两个方面来分析并解释公司简介的汉英翻译。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公司简介的汉英翻译
(一) 公司简介汉英翻译中译者的双重推理角色
关联理论认为, 原语文本, 译者及译入语读者在翻译中是紧密相连, 缺一不可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一方面译者需要找到原文理解的最佳关联, 另一方面则需要正确推理译入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和推理能力。然后决定该怎么才能进行更好地翻译。
(二) 公司简介汉英翻译中的最佳关联原则
1.增大语境效果。因为文化差异, 中文公司简介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及表达。这些文化负载词及表达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因此也就没有翻译的必要了。
例 (1) 原文:多年来, 公司以雄厚的实力、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表彰。2003—2006年在全国民营企业排名中分别列92, 67, 132位。同时, 还获得“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首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山西省十佳民营企业”“太原市明星企业”等数十种荣誉称号, 又连续多年被多家银行授予“AAA级信用”等级。 (太原市经济委员会, 2008:140)
上述例子中, 中文公司简介中众多的头衔及荣誉奖项对译入语读者来说根本就是不知所云。由于英语国家更看重消费者心理和感受,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这些荣誉头衔和奖项, 所以也就没有翻译的必要了。这些不能给译入语读者提供语境假设的信息就可以省去不译, 相应地增加译文的语境效果。
2. 减少认知努力。
中文重语言气势, 因此中文公司简介喜欢用四字词语, 语言华丽用词大而空。而英文公司简介则用词简单, 句子简短易懂。
例 (2) 原文:以电为主, 综合发展, 逐步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译文:"Taking power generation as the core business while building a diversified business portfolio"so as to turn CHNG into a large enterprise group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eaturing"Solid Capability, World-class Management, Serving the Nation and Embracing the World".
英语国家公司简介多简单易懂, 如果我们把中文公司简介逐字翻译则会显得译文呆板僵硬, 更有甚者会大大增大译文读者的阅读负担, 增加不必要的认知努力。因此, 译文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上都应接近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减少读者不必要的认知努力从而达到最佳关联。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做好公司简介的翻译能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关联理论对翻译强大的解释力, 能够给予公司简介的汉英翻译以强有力的指导。本文主要从增大译文语境效果和减少译语读者的认知努力两个方面去寻求译文的最佳关联, 更好传达原语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从而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1 Sted.Oxford UK&Cambridge USA:Blackwell, 1986.
1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十三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结构歧义认知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歧义的`形成涉及语言学各个方面,给英语教学和言语交际带来许多问题.结构歧义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通过言语交际中实例的分析,对结构歧义进行认知理解,有助于英语教学和语言交流.
作 者:范丽群 Fan Liqun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刊 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821(6)分类号:H314.3关键词:结构歧义 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
14.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十四
关键词:行政收费 效力 乱收费 委托 滥用职权 救济 宣告无效
内容简介:行政收费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本文从行政法学角度重新定义了“行政收费”,归纳其含义和特征,考察了行政收费的分类。行政收费作为行政行为,不例外的具有先定力、公定力、确定力、执行力、拘束力和存续力。本文逐一讨论了行政收费中各种效力,对行政行为的追溯力提出新的看法。本文还简要考察了其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从作者作为原告参加的一次行政诉讼角度,本文探讨了违法的“行政收费”(违法行政)――乱收费的一些问题:重构行政主体理论,认定行政机关与公务人员、受委托组织以及公务人员在违法行政中均由承担责任的义务;列举违法行政的基本形态,并认为“乱收费”是滥用职权;“乱收费”的最好救济办法不是撤销乱收费这一具体行政行为,而是将非法的委托作为滥用职权宣告(自始)无效,使相对人得到普遍救济。
作者:刘建昆13361372517
1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篇十五
关联理论是由法国社会认知学家Dan Spenber和D.Wilson在1986年出版的和1995年出版的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有两个“关联原则”[1],也就是:1)关联的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2)关联的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是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也就是说,人类的认知通常要与最大关联相吻合,所以,交际只是期望所产生的一个最佳关联。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根据认知效果或语境效果和推理努力或认知努力进行判断。原则是:推理时所用努力越少,语境效果越好,关联性就越强;反之,推理所用努力越多,语境效果越差,关联性就越弱。
Ernst-August Gutt(2000)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并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在关联理论的基本框架下,可以把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为了交际成功或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就要根据目的(skopos)进行合理的阐释(interpretation),它不仅涉及语码,而且更重要的是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2]419在这个过程中要涉及到三个交际者: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确定译文应该在哪些方面尽量与原文相似,以期望让读者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交际的最大相关性。在此,“译者翻译所追求的译文寓意与原文语义的最大相关性就是翻译研究力求达到的翻译原则。译者的责任就是努力做到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3]196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译者需要做到:首先,译者须准确体会到原作者的意图,与此同时,译者还须弄明白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意象。也就是说,原文作者想传递给原文读者的文化信息是否能成功转换到译文读者的语境中,如果传递成功,那么就说明推导努力和语境效果是匹配的。但在翻译过程中,要想保持原文语境信息和译文语境信息的最大相关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他们之间还得必须建立关联。
鉴于此,李占喜和何自然提出了“关联域”,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运作的跨文化区域”,其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跨文化交际过程,其研究对象是译者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的运作过程;译者作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时,必须使思维与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相关联;译者必须履行责任,使原文读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吻合;译者应在原文明示的基础上,根据原文的词汇信息,逻辑信息以及它的百科信息作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4]40,这一概念为隐喻的汉英翻译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也就是说,隐喻的翻译原则就是“试图给译者划定一个翻译思维的区域,一个框架,使译者在这个思维区域或框架内履行隐喻汉英翻译的责任,做到汉语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英语译文读者的文化信息期望相吻合,保障译者在词汇、逻辑和文化等信息的基础上在译文中作出语境假设,建立隐喻意象关联。”[3]196翻译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它是否遵循关联理论的原则。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其源于文本的最佳关联。
2 汉英隐喻性复合词的基本类型
汉语中的复合隐喻词有两大类:一类是明喻构词,另一类是借喻构词。在此我们根据史锡尧对比喻造词[5]的分类对此作处说明,他将名词比喻造词大体进行了如下分类。名词比喻造词包括明喻造词和借喻造词,明喻造词包括两种基本类型:1)本体+喻体:如雪花、麦浪、脑瓜等。2)喻体+本体:砂糖、鹅卵石、柳眉、瓜子脸等。借喻造词,例如,咬耳朵,草包、苦水、虎穴、饭桶等。对于这些借喻造词来说,只出现了比喻意义,没有所谓的“本义”。所以这类隐喻性复合词余地规约性强,理据性较低。
英语中的复合词大多是由两个语素或能够独立存在的单词组合而成的,也可分为明喻构词和暗喻构词。英语中的明喻造词和汉语中的明喻造词类型情况像似:1)本体+喻体:riverbed(河床),pipe stem(烟斗管);2)喻体+本体:如butterfly stroke(蝶泳),harelip(兔唇),chicken breast(鸡胸)。同时Deignan(2001)在列举隐喻复合词127个后,统计显示暗喻性占了121个,占到了总数的95%[6]。这一数字凸显了英语中暗喻构词的比例之高,且本体并没有出现在复合词里。例如,brainwash(洗脑)、big hearted(慷慨)、couch potato(终日懒散的人)、warm-hearted(热心)、big head(自负)等。
3 隐喻性复合词的翻译
3.1 直译保存形象
隐喻性复合词大都含有生动的形象,如能把形象翻译出来,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让目的语读者更加准确的把握信息。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译文Industry is a money tree and fraguality a cash cow[3]232。汉语语言中“摇钱树”和“聚宝盆”是两个寓意非常强烈的的喻体,形容勤奋和节俭能使财源滚滚来,而在英语中money tree和cash cow恰好也是表示“滚滚财源”的喻体,形象生动,能与原文中的喻体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此译文使汉语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英语译文读者的文化信息期望相吻合,译者在词汇、逻辑和文化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隐喻意象的最佳关联;“垃圾睡眠”特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看电视、听音乐或者玩电玩的时候睡着,并且因手机、电脑等具有辐射性电子设备而引起的不良睡眠状态,所以它跟垃圾食品(Junk food)一样已成为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成因,甚至威胁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将它译成“Junk sleep”是非常可取的,这样和“Junk food”相对应,借此给人们敲响警钟。此翻译体现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遵循了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汉英语中存在比喻的对应现象说明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即用比喻时所选的两种事物的相同点或是相似点作对比。这样的隐喻性复合词的翻译是译者所期望的,也是译文读者所期望的看到的,是非常成功的翻译。
3.2 意象转换
当我们无法通过直译保存形象,建立最大关联性时,我们不妨采用转换汉英隐喻意象的方法实现成功的翻译,尽可能的建立关联性。喻体转化法,即源语言词语的形象所蕴含的喻义在目的语中可以由另外一个恰当的形象所承载,换句话说,这个形象与源语言文化之间没有冲突矛盾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归化法进行翻译,用译语形象直接替换源语言形象。如,一些人清醒,多数人被蒙蔽,少数是右翼骨干。译文:Among themembers of these parties some keep their heads,many are deceived,and a small number make up the nucleus of the righe wing.此处译文将“骨干”比喻形象转化成目的语中的“nucleus(核心)”不但保留了喻义同时还避免了可能会引起的错误联想。又如“活菩萨”在目的语中可译为“goodess”,这样使目的语读者可以顺理成章的理解译语文化。在以上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接通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的文化信息和交际意图,准确的传达了原文的文化信息和交际意图,努力做到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望相一致。再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将中国和美国并称为世界经济两大火车头。(摘自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2005年6月在《财富》全球论坛上的演讲)译文为The UNCTAD also regarded China and the U.S.both as the two locomotives of the world economy.[6]汉语中“火车头”喻为“能起带头作用的人或物”而英语中恰好也有着相似文化内涵的词应该是locomotive:(Concise 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New Edition,2003:194),所以我们找到了英语语境文化喻体:locomotive.[3]215
3.3 舍“形”取“义”法
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就是为了达到交际成功或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进行合理的阐释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当源语形象和喻义的结合体,对译语来说很难理解,无法译入译文,此时我们可适当采用概括化或释义的方法只译出喻义。也就是说,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取其喻义而舍其形象。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达到交际成功的最初目的,隐喻性复合词的翻译必须忠实地再现原语的信息,其次考虑喻体形象的体现。比如:“裸捐”并不是指“裸体的捐赠”,它是指是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从微软总裁的位置上退下,将自己名下的580亿美元全部捐给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分文没给子女之后流行开来的,因此如果某人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献给某一事业,他或她就是裸捐,所以英译为“All-out donation”。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根据原文语境信息及关联原则推理原文作者的真实的交际意图,结合译文读者的期待,尽最大努力减少阻碍译文寓意与原文语义的最大相关性的的因素。又如“翘尾巴”比喻“骄傲自满”,所以适合译为“cocky(骄傲自大)”,此译法舍去了原文的形象,但能表达源语的喻义。如果译为“have one’s tail up(信心十足)”喻义虽相对应,但喻义却有很大的差异。再以“生人语调”为例,它不是泛指陌生人之间公事公办的冷漠口吻,而是特指们在跟陌生人或自己不太熟悉的人说话时,在不自觉中临机一变的语调。这种语调比正常语调显得更快乐、更友好也更甜美,而且声调较高。人们在接电话或者与客户交谈时,大多使用这种语调,因此可译为“people voice”,而“stranger’s voice”是不可取的翻译[7]74。
4 结束语
本文以法国社会认知学家Dan Spenber和D.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基本框架阐述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启发,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其源于文本的最佳关联,然后分析了汉英复合隐喻的基本类型及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探讨了汉语隐喻性复合词的常见翻译方法:直译保存形象,意象转换,和舍“形”取“义”,旨在探索汉语隐喻性复合词翻译新视角。
参考文献
[1]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19.
[3]刘法公.英语汉英翻译原则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96,232,215.
[4]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40.
[5]史锡尧.名词比喻造词[J].中国语文,1996(6):413-416.
[6]Deignan A.Metapho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推荐阅读:
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10-05
从现代实践哲学的视角看杜威道德哲学理论10-11
关联词语填空练习06-08
关联词语填空联系07-13
关联词分类11-14
一年级关联词语造句07-14
网易邮箱取消手机关联08-25
关联交易开题报告10-28
五十音图关联单词08-07
小学语文复习关联词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