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2024-09-27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共15篇)(共15篇)

1.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一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都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音乐教学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创造和表现音乐,并深刻地体验蕴涵在“发现”、“研究”和“探索”当中的成功与快乐。学生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正文:

当一名音乐教师是快乐的,因为这份工作总与音乐为伴,这是其他学科老师无缘享受的;而要当好一名音乐教师也是不易的,因为学习音乐只以兴趣为本,这是其他学科老师不能体会的。再加上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音乐课堂呈现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大好形式,如何正确领会并运用新课程理念,创新中求务实,建立一种新型而有效的音乐课堂模式,设计一堂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既有创意又有意义的音乐课,使每个孩子在课堂中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大概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吧。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多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埋下伏笔。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在学生主动配合和积极参与下才能得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对所参与的活动的兴趣如何,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手段,可以是游戏导入、音乐律动导入、情景导入、实物导入、直接音响导入等等。

具体采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例如情景导入是我常用的一种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从情境中走进音乐。例如在教学《音的高低》时,我首先用音乐小火车的形式,来到了大自然中的不同地方,有“大森林”、“草原”、“城市”等,先后呈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孩子们听辨各是什么声音,再出示相应图片,使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声音种类的探索欲望,为下面更好地学习“音的高低”这一音乐知识作铺垫。再如游戏导入,这是最适合低段孩子的导入方法,例如在教学《打花巴掌》一课时,我和孩子们一开始就玩起了“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还启发孩子们从“一到十”自己来创编游戏词,再来学唱歌曲就显得得心应“口”了。

二、精心设计,引导参与表现,丰富课堂。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它赋予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的再创造行为。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表现获得音乐审美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参与音乐表现满足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因此,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我在教学《大鹿》一歌时的教学流程作简单介绍。

1、聆听——感受音乐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学唱歌曲前,引导孩子对歌曲作趣味性的欣赏,是对音乐初步的感知,从歌曲的内容、基本情绪入手。例如在教学《大鹿》时,教师用情境导入法出示歌曲录音,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聆听来感受歌曲,听后启发孩子说说歌曲的内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听歌曲,孩子们可以边听边随着音乐拍拍手,听清大鹿是和小兔各是怎样的表现,听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动物的评价。复听歌曲,引导孩子们边听边轻声跟唱,想一想,演唱大鹿和小兔各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

2、歌唱——表现音乐美。在前面聆听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对难点句作适当示范讲解,孩子们已能完整演唱歌曲。孩子们都喜欢唱歌。如何培养孩子们大胆、自信地歌唱,引导孩子们用演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关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来演唱大鹿和兔子的话,老师演唱叙述性的句子,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解决了歌唱教学的任务,而且对于歌曲中节奏的难点,通过表现当时紧张的情节,也顺利地解决了。

3、表演——创造音乐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都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音乐教学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创造和表现音乐,并深刻地体验蕴涵在“发现”、“研究”和“探索”当中的成功与快乐。学生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我在鼓励学生创作表现《大鹿》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差异,使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地表现和展示自己,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展现的平台。我把歌曲内容扩展为一个完整的“大森林的故事”,故事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进行表演,于是有的用乐器演奏来模拟森林中的风声、树叶“沙沙”声、猎人的枪声等;有的用优美的姿态表现美丽的花朵、小草;还有的创造性地搭起小房子„„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沉浸在创造美的快乐中。

三、真情投入,加深情感体验,穿针引线。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要想使学生喜爱教学的音乐作品,首先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来感染孩子,并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孩子学习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妈妈的歌>一课时,我首先深情地演唱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马上就跟着哼唱起来,而且一个个都非常投入。接着我启发孩子们说一说妈妈在生活中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于是教室里小手林立,孩子们争着讲述自己的妈妈,幸福的小脸涨得红红的„„我借势再加一把情感之火,说:“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谁能想象失去妈妈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这是我停顿片刻,只见孩子们都摇摇头,我又说:“就有一位女孩,她从小失去了妈妈,她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人们都叫她小白菜,她的后妈虐待她,爸爸又不管她,吃得是弟弟吃剩的饭菜,穿的是破旧的衣服,你们听,她正在哭诉呢。”我趁机打开音乐,在《小白菜》的歌声中,孩子们一个个表现出对主人公的同情,有一个女孩子都快哭了。孩子们感受了失去妈妈的痛苦,再来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就显得更声情并茂了。再如在教学《甜甜的秘密》一课时,我以对老师的情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听老师的歌——初步感受;唱老师的歌——表达情感;说老师的事——加深体验;写老师的歌——升华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着对老师的情展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孩子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更重要地体验了真情,表现了对老师无尽的爱。

四、综合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创新务实。

新课程实施后,我们音乐教师都非常推崇歌曲教学的听唱法,即注重让孩子完整地聆听、跟唱歌曲,以达到学会歌曲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把教唱歌曲的过程简单化,这当然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学会变通,懂得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尤其是一些被我们称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据说在德国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还很普遍地运用“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老办法,我在教学《唢呐配喇叭》一歌时,也运用了这种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关键在于,怎样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用得恰到好处。在〈快乐的音乐会〉一课中,我是这样展开歌曲〈唢呐配喇叭〉的教学的:从歌曲内容“唢呐”入手,先引导孩子创编歌词,有节奏地读歌词。再在琴上错序地弹奏四个乐句,让学生为歌词找乐谱,然后完整地呈现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歌词与曲谱都有一定的感受了。再用前面提到的老方法,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曲。也许有人会说“这本是一首较简短的歌曲,为什么把它教得这么复杂?”我想说:让学生学会歌曲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潜在地学习一些音乐创作的知识和编创能力,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切实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何乐而不为?心理学

研究证明,注重过程与方法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发展的重视。新的课程观要求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新课程提出“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总之我们教师应该着力将每一堂课都设计成一个相对独立而精美的作品,有新颖的导入、生动的展开、鲜明的主线、层层的递进、自然的过渡、恰到好处的升华,再加上我们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孩子快乐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只要我们遵循“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博采众长,取长避短,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断摸索、总结,定能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学之路。

2.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二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科边缘化趋势明显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更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是,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加剧, 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远远胜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 这种重应试、轻素质培养的思想也影响到了小学音乐教育, 虽然许多小学院校开设了音乐课程, 但是学校领导与音乐教师对教学都不够重视, 音乐课被遗忘在课程改革的角落里, 艺术教育被忽视, 这种现状在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非常普遍。

2、教学大纲不规范

小学音乐课缺少科学、统一的教材, 许多学校用的教材都是几年前修订的教材, 有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每个教学科目都应试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目标进行教学。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不规范, 导致了教学缺少目的性, 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性较大, 上课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很多时候上课都不用教材, 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学校主管部门的重视, 加强对教师的要求, 使教师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明确音乐教学目的, 规范教学大纲, 向学生传递音乐的价值。

3、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小学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幼师毕业、专科毕业, 本科学历教师普及度不高。更不用说研究生了。由于学历的偏低, 会导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落后, 课堂活动设计还不够完善。由于音乐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音乐教师平时缺乏培训学习的机会, 与外界交流较少, 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知识与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 小学音乐教学理论方面还有待提高, 音乐教师迫切地需要更多的学习机会。

4、音乐教学资源短缺

音乐教学环境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很多重点学校有自己单独的音乐教室, 有多功能的音乐多媒体教室, 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有一大部分学校没有自己单独的音乐教室, 音乐教学环境不理想, 教学资源短缺, 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 影响了音乐课的学习, 音乐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学校的关注。

二、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1、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改变当前对音乐教学不重视的现状, 加强音乐教学的管理。学校领导、教师要加强对音乐课的重视, 将音乐教学放在与语文、数学、外语相同的地位。加强对音乐教学的管理, 更新音乐教材、规范音乐教学大纲, 为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打好基础, 这样才能提升音乐教学的地位, 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

2、加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培养,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自律与自信、表达与交流、团结与协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同时, 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加强与其他学校音乐教师的交流, 共同探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完善音乐教学打好基础。

3、加强对音乐教学环境的改善

学习环境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因此, 学校要加强音乐教学环境的投入, 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室的改建,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教学中来, 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而且还可以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效果。加强音乐教学环境的改善,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道路, 是今后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4、丰富学生课外的音乐学习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音乐文化生活, 加强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参与。学校要多组织一些音乐文化活动, 举办一些音乐表演与音乐比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与心理特点, 设计出生动有趣并蕴涵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尽可能地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 开阔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 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 进而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 学校领导、教师要更新思想, 重视音乐教育, 加强教学的改革, 走一条科学的音乐教学道路,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力争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打好基础。

摘要:随着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小学音乐课程也进行了改革, 这次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希望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浅谈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J].音乐天地.2010 (11)

[2]赵翠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 (03)

[3]刘音.让快乐的音符浇灌孩子们的心田——浅谈小学音乐课上的快乐教学[J].青春岁月.2011 (14)

[4]王艳雯.会“讲话”的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手势的几点体会[J].音乐天地.2010 (09)

[5]张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 (19)

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篇三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欣赏三个部分。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进程中,唱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唱歌教学要注意克服为唱而唱的倾向,更不能受社会中不健康思潮的影响,迎合某些学生的口味去教那些所谓“时代曲”与“流行歌曲”。而应当根据思想性,艺术性与可授性来选择歌曲。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歌词的意义,有感情地表达出歌曲的情趣与风格,并掌握相应的歌唱技能。

音乐知识教学一般不宜用整节时间来专授乐理,也不能偶尔指点指点。因为这两种教法都不容易收到教学效果。学生一般都很爱好活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制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弱点。教师若能根据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唱歌为中心来安排乐谱教学,不论是视唱、听唱、乐理等方面教学内容的选编,都要善于从歌曲中取材并突出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歌曲中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音乐素材概括集中起来,让学生先于新歌进行基本训练。这样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又为学生学习新歌扫除了障碍,打下了基础。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乐谱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乐谱教学与唱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助于他们将歌学得又快又好,使他们感到自己学习上有所收获的愉快。

欣赏教学是音乐课中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欣赏教学,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在教材内容的安排方面,一般宜从童声独唱、齐唱——童声重唱、合唱;从儿童歌曲、青年歌曲——成人歌曲;从声乐曲——器乐曲;从器乐独奏——器乐合奏。在教学方法上,每次都应有一个侧重点,而不要全面铺开,什么都讲。比如有时可侧重介绍歌手和演唱形式;有时可侧重介绍乐器和乐队编制;有时可介绍人物、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情节等。在侧重介绍某一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时,也要注意用直观教具,如乐器挂图、音乐家的画片等。在分析作品时,一般宜将音乐主题抄在黑板上,先教学生唱几遍,然后再开始欣赏图像和录音(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若能亲自范唱、范奏,效果尤佳。因为学生觉得这样亲切、直观、有感染力,更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许多老师都会觉得上小学音乐课是一种负担,课堂中老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或是归咎到学生太活跃。其实,我觉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上有一些潜在的、深层次的内因。最主要的应该从教者本身来反思一下。

一、对学生的音乐兴趣了解不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爱的教育理解成纵容学生,对学生的许多做法不闻不问。对学生许多错误的见解不能给出相应的指导与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美丑、是非观点将越来越模糊。由于音乐老师在学校中一般都要跨班教学,除了音乐课以外,基本没有时间跟学生接触。在音乐课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老师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跟学生沟通思想的基础上去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心血。

二、对班级的课堂组织力不当

由于平时只知道一时的严格要求,但是不能长期督促强化。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对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上课常捣蛋的同学盯得很紧,而一些音乐学的比较好的,在器乐、声乐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管得比较松,对他们的违纪现象老师则往往是轻描淡写或是视而不见。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情境,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把握。如果对教学内容的内涵、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不够,就会出现教学组织不力的现象。

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正确对待

提高学生课堂常规的认识对他们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志向和激励作用,要提高孩子们对课堂常规的把握必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处、从具体事情中形成影响和概念。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对学生的爱,才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而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才能积极的与教师配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化解课堂上的矛盾。

音乐课外活动应当通过多种多样形式,使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以发展他们的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组织工作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和增进他们身心的健康。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器队、等学科性兴趣小组。此外,还应有计划地抓好大家唱、歌咏比赛、学生音乐会等活动。

一、音乐课外活动的意义

(1)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

(2)音乐课外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在音乐课外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学校课外文化生活,活跃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3)音乐课外活动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音乐课外活动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4)音乐课外活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途径,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

总之,不论音乐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音乐活动,也不论是唱歌、音乐知识或欣赏教学,教师都应当努力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吸引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如能再用说明、讨论、演出或其他方法一步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启发他们有感情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精神风貌,同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那样,就能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使它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进!

4.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悟音乐 篇四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 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 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在我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一直把感悟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 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 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助性教学 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 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于音乐的 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 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 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 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 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 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从表面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 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 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 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在这里,逻辑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情感 活动起支持作用,它促进了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另一方面,音乐知识教学并不 是完全的抽象和逻辑界定,而总是把概念界定与感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的——或者以感悟某个音乐对象来印证 某个音乐概念,或是从某个概念出发来感悟某个相对应的音乐对象,这是音乐教学的一般常规。在这里,感悟 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可想而知,音乐知识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达到认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实 现培养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以认知音乐知识本身为终极目的,那么,音乐教育功能仅仅 实现了其文化承传的作用,便失去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现实社会存在的基础。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 中感悟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 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5.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篇五

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总校赵子彬

内容摘要: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既将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造教学

正文:音乐创造教学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作属于“创造领域”,区别于专业音乐创作学习。它是一种以模仿和即兴创编为主的具有体验和尝试性质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特点,抒发自身音乐情感,巩固所学的音乐技能。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创造”领域,《标准》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探索音响与音乐(音响探索);即兴创造(综合性创造活动);创作实践(音乐创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探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中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模仿中学会创造

“模仿”在学习中很重要,例如,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取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

我们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我们可以归纳步骤为:1.完全模仿2.限定变化3.大部分变化。例如,在竖笛初步教学,学习吹奏si la sol时,是这样设计的:

1.在教会“si”音的正确指法后,老师不断地在“si”音上吹出

不同的节奏。如:(师)7 7 7 0|,那么学生进行模仿吹奏(生)7 7 7 0|;接着,老师变化节奏(师)7777 0|,(生)模仿吹奏7777 0|;老师再变化节奏,吹出一小节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师)777 7-|,学生也模仿吹奏(生)777 7-|等。

2.学习了“la”和“sol”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变化的练习。如:(师)吹奏6 5 6 0|:学生先模仿,接着即兴变化一小节,如:(生)0 0 6 5 6 0|6 56 5-|,也有的吹奏:(生)0 0 65 60|66 55 6 5|。

3.学习了“si、la、sol”三个音之后,进行即兴旋律问答句练习。如:(师)6 5 6 7 |6 56 6 0|,(生):6 6 6 7|6 56 6 0| 或(生)6 7 6 5|66 堂课教学从最容易、最简单的三个音开始,先易后难,且学以致用,这是器乐教学的一条原则。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二、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准备孕育,在酝酿创意之后再进行的加工塑型,最终成为一部音乐作品。

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中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无论是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还是音乐创作都可以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活动。“多用即兴”的好处在于:首先,即兴性创造活动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则,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由于即兴性活动没有事先准备(酝酿、设计、排练),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创造的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难免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

三、从内心听觉启发创造

在《标准》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强调“听”,围绕倾听来进行。让孩子们从小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更能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注重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这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G大调2/4拍子、复三部曲式的波尔卡舞曲。作者采用描绘性的手法,以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表现了电光霍霍、雷声隆隆的景象和人

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面。这首乐曲用定音鼓来表现雷声、用钹表现闪电。

教师先启发学生回忆听到的雷声、闪电声、风声、大雨声这些自然音响,在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学生发挥想象,讨论后得出:用跺脚表现雷、用拍手表现闪电、用嘴巴发出的“呜、呼”表现风、用抖动纸张表现雨点砸在地面上等。然后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用乐队和打击乐器演奏的表现雷鸣电闪的音响效果,与之对照。接着老师去掉音乐作品中原有的用打击乐器表现的音响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刚才想到的表现方法,与乐队一起“合作”,完成整首音乐,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里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在创设大自然的音响中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围绕“倾听音乐”来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象,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景,使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但应当注意遵循一般原则。我们认为课堂音乐创造教学原则有以下原则:

1.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尽量降低创作的难度。设计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使他们感到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2.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注重创作的“成果。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衡量他们的“作品”。体验他们创作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3.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尤其 要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

4.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体现创造教育,包括唱歌课、欣赏课、器乐教 学课、律动舞蹈课等。改变或尽量减少采用老师给学生“标准答案”,不用或少 用“统一标准”、“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

6.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六

刘河小学 刘梦

摘要:本文从多种教学工具的综合运用,对学生不同感官的综合训练和培养,鼓励学生们多样化的情感表达,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提高音乐素养五方面,探讨在二期课改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欣赏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方法

一、引言

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这就对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笔者认为,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音乐的特质,音乐欣赏教学可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抒发学生多样化的情感体验,使得欣赏教学的课堂成为音乐、学生、教师共同互动的有机体;并通过音乐的欣赏,使得学生在多个感官和智能方面都受到锻炼和得到发展。同时,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音乐欣赏而有所收获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以往的欣赏教学大都处在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欣赏教学以听为主,而且是学生被动的听为主,缺乏学生主动与音乐的交流与共鸣,导致学生对欣赏过的音乐没有深入的认知,“有听没有赏”,不能够认真体验音乐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也就不能真正从音乐欣赏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2、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那么在三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没有欣赏要求,对学生放任自流,就很容易导致课堂上出现主要以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跟随教师思路的状况,很容易使得音乐欣赏的教学流于形式主义和陷于僵化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对欣赏课提不起兴趣,欣赏教学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完善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多种教学工具的综合运用

教学工具,就是和音乐欣赏有关的素材和教具、学具。教学工具既包括乐曲本身,还包括和乐曲有关的其他材料和相关艺术形式及工具。这是音乐欣赏的物质保障和基石。

1、乐曲和乐器

欣赏曲目的选择和再加工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础。首先,从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由于各个教师具备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不一样的,对音乐本身也都有自身独特的体验和偏好,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技巧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要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并创造性地去甄选和整合教材,以达到教材内容挖掘和利用的最大化,更好的为学生欣赏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其次,是注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的情况。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好玩好动,可选一些简单、活泼的乐曲和儿歌;小学高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就可以多选一些复杂的乐曲,包括一些古典乐曲。此外,还应结合时代气息,挑选一些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以拓展学生欣赏作品的广度及多样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能够听赏由中外常见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了解乐器的形状以及音色特点。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在听赏乐曲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呈现乐器实物,让学生对乐器的形状、材质等都有较为直观的印象,甚至亲手抚摸和拨弄一下,进而就会使学生对这种乐器所演奏的音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会非常认真的聆听乐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条件所限,不能呈现实物的,也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音像资料,帮助学生尽可能直观地认识乐器形状和音色特点。

2、多媒体、视频资料、图画和照片

音乐欣赏是审美的艺术教育。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欣赏环境,营造一个优美的欣赏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多媒体、视频资料、图画和照片等多种工具的应用,就是为了在传递背景信息的同时,烘托良好的气氛,创设合适的情境,在音乐和学生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品位音乐之美,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3、教具学具

针对音乐欣赏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学具,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字母谱、硬纸板、彩纸、小乐器等等,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恰当的运用这些东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促进学生更好的表现和创造。另外,教师如果愿意和学生一起来制作这些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话,对于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用自己亲手做的教具学具来辅助学习的时候,那股兴奋劲儿就甭提了。

(二)、对学生不同感官的综合训练和培养

1、听觉

音乐欣赏是聆听的艺术,听觉感知是音乐欣赏的必要途径,也是欣赏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和聆听水平。不仅要使学生乐于倾听音乐,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倾听音乐。

欣赏教学不是简单的听,“听”,只要听力没有问题,任何人都能够做到。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会听”的本事。我们要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全面考虑,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运用游戏、练习、小竞赛等方式手段,逐步提高学生听觉器官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细微差别的辨别能力,进而引导学生从单纯低级的音响判断到情绪的认知、段落的分析、乐曲的深层内涵的把握等等,真正的“听懂”音乐,逐步提高学生的聆听水平。如:一年级的“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内容学习,我通常都是通过游戏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和认识的。而乐曲的分段等较高层次的欣赏手段,我则是通过举例、类比等练习的方式进行的。

2、视觉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够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眼睛是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器官,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能对音乐欣赏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活跃,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必须借助一些形象化的手段,形成美好的审美环境,并吸引和留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对所接触的音乐形象有更直接的认识。如:某些音乐所表现的场景,是学生们平时不太熟悉的,预先观看一些图像、多媒体和视频等,可以让学生们熟悉音乐的背景,感受音乐要描述的气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就能够更直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艺术通感

文艺心理学中所讲的艺术通感,是指人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感官的里应外合,互相感通。音乐欣赏其实是一种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和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在音乐欣赏中,应注意与视觉和听觉相融通的其他多种感觉,使学生逐步能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感知系统,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们多样化的情感表达。

音乐的欣赏,是从音响的感知入手,逐渐进入情感体验和联想,进而认识和体悟音乐的思想和意境,达成听者与音乐之间的情感共鸣。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学生们对音乐往往有非常多样化的直观的情感反应。教师的任务,是积极的鼓励,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又能够引导学生在符合音乐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和表现。

1、语言

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表达工具之一。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意境和内涵,学生们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体验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进行必要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体验和联想,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同学们听完音乐后,都想到了什么?哪里觉得好?并鼓励大家,看看那个同学讲得好?讲出了大家的心里话?这样逐步引导学生从单纯的觉得好听,到有意地去分析、体验、表述音乐作品的内涵。

2、歌唱

歌唱是掌握音乐旋律,并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节奏和音色的一种好的方法。许多声乐作品的欣赏用歌唱的方式来感知,是最好的方式。对一些纯音乐作品,教师也可编一些简单的和声,通过和声来训练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音高。如:三年级的女高音独唱《斑鸠调》、合唱曲《飞来的花瓣》等,我都会让学生通过唱来感知和体会。四年级的《F大调浪漫曲》、《威风凛凛进行曲》等,我也尝试让学生唱一唱主旋律,对于他们体会乐曲风格非常有帮助。

3、动作

动作是小学生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情感体验了。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不同的力度、快慢交替的速度,以及不同的情感变换等,都能激起小学生形体动作的反应,使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动起来。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做出拍手、跺脚等符合乐曲节奏和美感的动作,并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肢体动作,和音乐一起动起来,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4、演奏

演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内容,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乐器来感知和表现音乐,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如竖琴、口琴、打击乐器等。同时,在欣赏乐曲时,也要鉴别乐曲是否适合学生演奏。一般应选择篇幅短小、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并易于演奏的,以适合小学生的演奏能力和特点。通过演奏既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音乐旋律和结构的理解,同时又是对他们欣赏音乐的一种积极的正向鼓励和评价,能非常强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体现师生互动。欣赏教学,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和适当的激励,这样既能维持学生上课的热情,又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向激励的评价方式也有很多种,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能使得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激情。

1、语言评价

口头表扬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这不仅包括回答问题准确精彩、律动表现优美漂亮,也可以是学习态度端正、合作精神好、倾听习惯好等。而且不但对优秀的学生表扬,对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和鼓励,来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二期课改新理念。

2、表情评价

教师的情绪和表情,对学生上课的情绪影响很大。亲切和蔼的教态是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融洽的情感基调。所以每次上课前,教师都应当有意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教态开始新课程。同时,在教学进行中,也要时刻不忘用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等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3、适时地满足学生不同的表现欲望

好的音乐作品,能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得学生们有这样那样的表现欲望,或是歌唱,或是活跃的动作,或是夸张的表情。这时候,教师要合理引导,适时地满足一些同学的表现欲望,也能使得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手段,对学生更投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竞争性评价

小学生天性好胜、普遍要求上进、希望比别人做得好。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引入小小的竞争,以竞争性评价促进学生欣赏教学的开展。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活动、感受音乐、进行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当然,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对所有的小组,都要尽量挖掘闪光点,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打击,对存在的不足要委婉的向学生说明,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以免适得其反。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提高音乐素养。音乐欣赏是多样化的,因人而异的,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首乐曲,可能会有千差万别的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并作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都应该有自己对音乐的个性理解,而不是以教师的理解或者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欣赏结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从课堂上学有所得。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样做”,不只是“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样学生才会对所欣赏的乐曲有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展开更丰富、更细致的想象,并创造出更完美、更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以真正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 并不是单纯的聆听音乐,而是丰富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完善个性和人格的综合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达成音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和谐统一,使得学生在聆听音乐之外,还能在歌唱、学习、思考、演奏、表演等多个方面都得到综合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达成音乐欣赏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姝莉,《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内江科技”,2007年第12期。2.蔡朝霞,《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6月号上旬刊。

3.俞加平,《浅谈音乐欣赏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5月。4.黄蓉,侯本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德阳教育学院院报,2006年6月。

7.浅谈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篇七

一、运用儿歌区分音乐节奏

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都应该在学习音乐初始了解、认识一些最基本的音符,特别是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把一些基础性的但是又比较难记忆的音符编成儿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记忆。音乐最基本的时值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都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些时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在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间的区别时,教师可用一首儿歌加深学生对两者的区别。

把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动听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也就不会排斥这些理论知识了,进而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节奏的学习中。

二、用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同时理解节奏也表现生活

在学习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可融入一些自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节奏,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加深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和记忆。从真实的生活中找素材,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理解。因此,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列举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要求他们将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象声词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

在“节奏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节奏进行“请你跟我一起动”的游戏,要求学生按照游戏的节奏模仿教师的动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引出课堂学习的主题节奏。随后要求学生回忆并列举之前所学过的节奏,以更好地复习掌握节奏,为节奏提炼和创编打好基础,并进一步渗透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基本理念。然后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语言和动作中找出节奏,并分组讨论,自主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提炼节奏,同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形象中提炼节奏。还可以大胆想象街头情景,从中寻找节奏,并根据创设的情境,用动作或者肢体语言为节奏取更加有利于记忆的名字,这样是为了让学生从身边的形象中去发现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通过体验探索了解节奏来自生活以及不同的生活形象中蕴含着不同的节奏。最后给出四个不同特点的节奏,引导学生大胆、合理想象,分组讨论,并用动作、身体语言表现出这四种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节奏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形象,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创编节奏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并体验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在课堂的结尾,帮助学生想象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通过口琴吹奏旋律,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进一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节奏、创造节奏。

三、采用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加强音乐律动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多表现为好动、喜欢参与、喜欢表现自己。律动就是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达音乐,律动的认识对于学生节奏感的掌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音乐节奏与一些简单的动作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的东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具有音乐律动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动作来体会音乐的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中,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律动,增强自己的音乐节奏感。如,在“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一边读表演内容一边以小青蛙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要求学生随着节奏来改变自己的方向和动作。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理解掌握节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还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但教师还应该不断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以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内容,节奏可以使音乐更具生命力。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存在都与它的旋律、节奏有很重要的关系,把握这些音乐要素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特别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节奏训练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更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更加和谐正确的音乐节奏感,并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教师应不断改革和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何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09):28.

[2]周静.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1):327.

8.浅谈小学音乐综合教学 篇八

一、音乐综合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育倡导“综合”理念的根本要义在于它有益于学生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并随之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音乐综合教学的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具体实践中,音乐作为一种动态的时间艺术,却在高低起伏的旋律进行中提供了较之文学等其它艺术门类更为广阔的联想空间。适当地把文学、美术等艺术作为音乐内涵揭示的辅助手段,能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更丰富,更具体,更具审美性。在相关内容范畴内,把多种音乐或艺术的形式、方法加以整合和优化。这样有助于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技巧和表达方法,使感悟更深刻,表现艺术形象更具体,让他们对音乐教学的内容理解的更透彻,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实践创新能力。

二、音乐综合教学的方法探究

由上可知,音乐的综合教学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根据基本理念的阐述,在音乐综合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将音乐教学的各领域进行综合的方法研究

音乐学习领域可以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块,每个领域又有很多特定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例如:一年级教学歌曲《龙咚锵》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歌唱、介绍歌曲知识、打击乐器的演奏,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进行。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几个主要环节:①聆听音乐,学跳秧歌舞,熟悉旋律。②边跳边自由的学唱歌曲。③认识锣鼓镲,学习演奏方法。④由学生自己创作不同的节奏型用锣鼓为歌曲伴奏。这样的活动简单易行,并且学生能积极自主的参与各项唱、奏、演等探索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现自我。

(二)将音乐与姊妹艺术进行综合的方法研究

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我国很早就有了的“乐教”也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教学活动,体现了音乐综合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然被人们使用与接受。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也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讓学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认识音乐。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乐。

(三)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课程进行综合的方法研究

音乐作为艺术最主要的门类之一,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例如教师播放歌曲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同时多媒体投映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旋律环绕在耳边的时候,教室先引导学生想象身边那些江南的小城镇,小巷深处石板路古朴静谧、烟雨斜阳的秀美景色。

(四)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进行综合的方法研究

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流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每个儿童都可以从某一点上被打动、促进。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接受的音乐远远高于学校的教育,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或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用正确的方法能引导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死板教学,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趣味艺术。

三、音乐综合教学的原则

(一)立足于音乐本体的综合原则

音乐综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是以音乐为本体的教育。音乐综合教育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其他知识的教育帮助理解音乐。所以要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活动为主线,以音乐艺术内容、音乐表现形式为学习目标,达到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的目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人偏离了以音乐为本体的轨道,将音乐课的重心放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也许一节课下来学生没学会唱歌反而学会了很多别的课上应该学到的东西。

(二)遵循适度的原则

音乐综合教育中其他的知识是为了服务音乐的本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一个度。没有合理的进行音乐综合教学会让教育的目的进入误区。在音乐课中适当的添加一些文学语言内容未尝不可,但是用多了,音乐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就会被冲淡,没有了艺术的特点,会有一种在上语文课的嫌疑。在教学上这就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原则。

9.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 篇九

剑阁县小剑小学校 李 艳

【摘要】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针对于农村和城市的地域趋势的不同,浅谈一下个人对现在农村音乐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新制度;音乐教师;新型音乐教育观;因地制教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的角色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学校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音乐课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忽视了音乐教学最直接的作用。他们之所以要开设音乐课也就只是为了应付教育有关部门的检查,其实质上这些所谓的音乐课是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占据着。很多乡村中小学都只是片面的追求学生主课成绩的统考,以最终的统考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乡村中小学里音乐(还有美术、体育等)课是不需要统考的,而且如同音乐等的豆芽课的考试是作为面对检查时而开的一种敷衍的工具。而且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上音乐课,在担任音乐教师的同时还担任着其它各种科目的科任教师,一人身兼数职,以至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在面临这跳槽的现象。

因为对音乐的认识观念淡薄,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在改变。

2、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加之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音乐设备也没有人去使用,摆在那里只是成为了一种物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与同级学校的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学校也不能提供有力的设备来进行音乐教学。又由于乡村中小学的班级过于膨胀化,有的班级人数甚至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音乐教室所能接纳的范围,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室内活动的开展。室内空间狭窄,已经压制了音乐课堂上活跃气氛的开展。

所以目前农村音乐教学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条件设备问题。只有提供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新型的教育理念才能得于实行,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农村学校的一个心病。要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单靠学校的努力使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3、音乐教材内容偏深、基础差、形式压制天赋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好多教材内容都只能适应于学生欣赏,就连欣赏的最基本条件都没有。对于基础的乐理知识学生是麻木的,他们没有见过五线谱,也没有乐理作业本。由于条件限制,学校不能开展较完整的音乐活动,就是有也都是表面的跑马形式,没有实质的意义。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形式之下,加之基础薄弱,学生本有的天赋能力被磨灭。因为形式的压制,不能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自己本身具有潜在能力,况且能发挥的机会又极其可微。

因为教材内容较深,所以农村音乐教学只是在走走场面。要制定一套农村学校特有的音乐教材,力止这种形式走样的现象。而且我们应该努力的让学生去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挥展自己所独有的才能。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音乐教学思想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树立一个新的使用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的新观念。教育部门应该改变这种老套的应试教育,以减少乡村学校的学分压迫。学校也要时常更新教学理念,不能以为了分数而过分的给教师压力,不能以应付而走过多的形式路。当然这也需要教育各部门领导的引导与支持,应该重点突出现代德智体美教育发展的中心。应该制定一个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来较为完整的完善音乐教学。

更新新的教育观念是改变如今这种教育形式的主要根本所在,我们所要完善的不仅仅只是一种教育体制,而是从根本上解决人们以往对教育的认识。认清当今的教育不是以片面的追求统考分数来决定学生未来,了解全面发展最终旨意,同时也是为提高人们音乐教育观的必经之路。

2.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投入主要是指两个方面;其一是音乐教学器材的投入,二是教师力量的投入。这两项投入一直都是农村音乐的一个病根所在,应为没有有效的“良药”来制止,而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现象。

教学器材的投入主要是指针对乡村学校的特有性,投入适用于学生的音乐器材。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音乐知识,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身接触音乐。当然这得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因为器材的短缺,好多乡村学校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就连最简单的打击乐器都没有去亲眼目睹过。

教师力量的投入,学校应该尽最大可能的给音乐教师一定的伸展空间,不能一味的去强求教师将音乐课改为唱歌课。这样既违背了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改变了音乐教学的性质。并且教师也要学习当地的民俗风气,才能把实际与教学联系起来。

3.开发农村资源,促进农村音乐教育发展

虽然农村小学没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音乐教学设施,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可以根据各自地方的特点进行教学。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礼节,都有各自的音乐文化特点。农村学校虽不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但可以根据自己身边有限的自然条件资源,开展有地方特色音乐教学。当然这得在当地的支持下才能进行,需要学校及当地各部门领导的配合音乐教师的工作。这样才能开展适应于农村音乐教学的计划,才能有力的抓住当地的风俗特点,而此体现出农村音乐教学的特点。并是一味的跟着城市的音乐教学的步伐,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开发农村有利的音乐条件是促进农村音乐教学的必然条件,在现代的教学中都得要根据地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农村的音乐教学是一种特殊体制,在抓住农村音乐特点的同时也要跟上时代音乐的脚步,让这种特有的文化特点与时代的元素结合起来,才能有利的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4.改革音乐教材因地制教

要适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必须因地制宜,改编适合农村音乐教育的教材。编写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针对于现在的许多音乐教材来说,有好多音乐都只能适应于学生去听,而且还不能说是欣赏。因为基本上好多音乐都与他们的生活联系不起来,而且现在的音乐教材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编制一些适合于他们心理成长的音乐。

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因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必须尽快改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样才不会让农村的音乐教学更多成为一种形式!

三、现在应该为农村音乐教学做的努力

首先是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呼吁人们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及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教育部门要注重增强农村素质教育的投入,可以适当的根据农村地域的特殊性改变一些教育方针。改变教育教学中那些老套的教学方针,转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而推行新教育理论的实施。其次,是呼吁社会群体的力量,重视素质教育的实行。关心农村素质教育的实行及农村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关注他们也同样想拥有与城区学生一样的教育。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空间。

总之,我们不仅仅只是在音乐教学方针去改变这种存在于农村教学中的问题,也要从怎样改变当地人们的教育观念入手。同时也要极力的去帮助农村学校在这方面教学难的问题,为他们建造一个始于新教学观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0.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十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

高杏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全面开花而不能,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么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不能一遍一遍的机械的教唱。这样做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是导致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主要原因。在教唱《看大戏》一课时,为了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我事先把音乐教室布置成充满戏曲文化的氛围,通过“训练定点”,把教学难点在教唱歌曲前提前渗透,采用击拍法、示范法、比赛法、练习法巩固。为歌曲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授《谢谢你,小闹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节奏,我出示了三只不同类型的钟,学生通过模仿不同的钟声,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三个节奏,突破了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为歌曲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科学、实切、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如教唱简单的歌曲时,可以采用模唱法,即让学生听了范唱后,直接跟着音乐演唱;教有难度的歌曲时,则可采用分句教唱法,对比演唱法。总之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贴切,才能让学生有趣、有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一节优质课,在组织教学、传知授技、学生学习、探讨交流等方面,教师既有“定向目标”,也应有“拓展思考”。教学各环节,教者应善于洞察学生而“事机展开,深挖细掘,见好就收”,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学而不厌”、“乐而不纵”。

1.进行有效讲授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有效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善于研究和运用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迫切需要悬念答案的求知氛围,变直接奉送方式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转化,变封闭式教学方式为开放式教学,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时间少且珍贵,就要做到有效提问,这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引路人”和“导火索”,使其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提问就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杜绝封闭性提问,注意设计启发性思维,开放性提问,充分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将重点、难点寓于提问之中,做到一变百变,一应俱应,步步设问,因循诱导,提问和解答相结合,并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

在共同的教学情境当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学习者团体中的一个平等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就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

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师在备课时都应预计。一般来说,主教材(学唱歌曲)、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处理)、学生练唱占用的时间较多。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如在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就可以播放本课要教的歌曲,不仅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音乐学习的氛围之中,同时又让学生提早了解到了要新教的歌曲。

(六)教学评价有效——及时合理

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11.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小学音乐;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是从事音乐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今,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正在由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向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对音乐教学有效的方法。

一、采用音乐游戏进行课堂教学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说:“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地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和感知记忆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从根本上遵循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小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做具体的音乐游戏去了解音乐的各种要素,比如节奏、节拍和音符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音乐游戏能切身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以及情节,能更好地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有利于自身情感细胞的培养。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在音乐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立体的、多维的教学场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音乐所塑造的境界中去。他们在这一境界中能充分体会到音乐所展示的美。在上《小青蛙》这堂课时,可采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以及力度的逐渐变化,展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茫茫的田野上,小青蛙在荷叶上跳跃玩耍、捉害虫,小青蛙面对暴风雨的侵袭而不畏惧,当风雨过后,公鸡啼鸣,太阳逐渐升起,小青蛙依然在歌唱、欢舞。这种将视觉与听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感受生动、形象画面的同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好地与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加强音乐主题的文化感染力

音乐在传递着力量的同时也传递着文化,在课堂中适度地进行文化感染,能够增强课堂的活力。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都有各自内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下乐曲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文化背景,拓寬学生的知识面并开阔他们的眼界,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真正达到融乐于教,需要每一位音乐教师的不断努力并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另外,要注重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与针对性,不可盲目求进,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少兰.巧妙整合提高效率: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

[2]董金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88).

[3]方玉凤.浅谈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J].学周刊:C,2012(6).

12.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十二

一、在游戏中寻找快乐

音乐, 起源于生活, 融入于游戏。游戏是每一个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 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记得在一次《洗手绢》的公开课上, 我设计了一个“劳动交响曲”的环节。为了让学生不再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枯燥, 课堂缺乏“活力”, 教学形式呆板。首先我肯定学生的表现, 表扬学生的行为, 说:“老师知道, 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那么, 在家经常干些什么事呢?”学生纷纷举手, 争先恐后地回答, 有的说在家经常帮助家人扫地, 有的说擦桌, 有的说洗手绢……根据学生的回答, 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劳动时动作的展示, 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都很乐意表现自己, 此时的课堂气氛随之增长起来。最后, 洗手绢的学生同样也加入了劳动的队伍中来。就这样, 劳动交响曲成功的在课堂中展开了, 整节课进入了高潮。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而且在游戏中掌握了各种本无趣味性, 枯燥的节奏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 学中乐”。

二、在聆听中体验快乐

音乐是用耳朵去聆听, 用心去感受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关键所在。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 从而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在二年级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的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 聆听后我并不急于教唱, 而是引导学生寻找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衬词“阿哩哩”, 并且跟着音乐来唱一唱, 体会作者的心情。因势利导, 除了唱“阿哩哩”可以表现作者高兴的心情外,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阿哩哩”呢?我鼓励学生寻找身边可以发出声响的乐器来代替“阿哩哩”。孩子们的桌子、腿、脚, 手都成了他们演奏的小乐器。当擦痕功能到“阿哩哩”时, 学生整齐地发出了各种声响, 孩子们仿佛找到了他们的空间和乐园。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三、在歌唱中表现快乐

歌唱是指运用人的嗓音进行的一种艺术表达活动。人们一高兴了就喜欢大声歌唱, 在歌声中情绪得到了愉悦, 快乐得到了升华。快乐的歌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蜜蜂》这首歌曲, 节奏欢快, 学生在聆听的时候就能感受到, 但是很难表现。我通过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学生很容易能分辨速度较快的那种唱法比较欢快。之后, 启发学生创编蜜蜂采蜜的动作。边唱歌曲, 边做动作来表达其中的快乐。学生唱得是那样的投入, 把采蜜时高兴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在创造中享受快乐

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以前, 我们都太强调知识、技能, 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感受, 兴趣的培养。常听到有老师批评孩子:“听你唱的什么?歌词都唱错了!”“瞧, 你又唱又跳的, 乱七八糟!”也许, 这些“唱错了”、“乱七八糟”就是孩子的一种创造。但老师粗暴的批评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信心, 于是, 这些学生不喜欢唱歌, 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孩子天生是爱音乐的, 这样的结果怎不让人心酸?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也许学生的歌声不太优美, 但这正需要我们去引导;又唱又跳乱七八糟, 这正是他们艺术创造的萌芽啊!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学生特有的表现方式。在歌唱活动中, 我注意用语言、眼神和手势鼓励每一个学生放声歌唱, 大胆地表现自己, 特别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 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我都大张旗鼓地赞扬:“××你真棒!”“唱得好极了, 大家欢迎!”我还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 和老师进行直接地交流。在一次韵律活动中, xx学生说:“老师, 怎么音乐没有歌词呀, 让我们来编吧!”我立即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并进入创编的活动, 在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下, 创编的歌词既有生活情趣, 又富有韵律感, 效果好极了!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与赞扬, 我们笑了。

1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十三

步入信息网络时代以来,教育正受到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整合、融入,演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小学音乐的教学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3.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三、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1.在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能实现视、听同步。2.运用多媒体可以使乐理课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3.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使视唱、练耳的教学更加规范、容易,并且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4.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多声部音乐教学中,可使各个声部单独或同时播放,充分发挥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教学作用。

四、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于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当前,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多媒体功能被弱化的问题:

1.将多媒体当作投影仪、录音机来使用。忽视了多媒体动画与视听结合的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名存实亡。

2.缺乏从教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单一。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孤立地使用课件,弱化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环节方面。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新课、新授、练习和巩固五个教学环节,但是有的教师只将多媒体运用在某一环节,没有形成“导入—反馈”的教学形态。

(2)教学内容方面。多媒体必须在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内容离不开乐理、欣赏、视唱、声乐。许多音乐教师教学时,只重视对欣赏、唱歌教学的设计,而忽略对各个教学内容上的的设计。

3.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而无法使学生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

14.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十四

文章提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课 改进 方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二、改进对策

1、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聆听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

4、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欣赏时可作一些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或演奏主题有助于音准和操作乐器的技能;乐曲中的乐理,若学生已学过,正好用来加强复习;若是与识谱(乐理)教学的进度一致,就是最好的现成教材;创作的理念也可运用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

5、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6、应事先录制欣赏的音乐: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7、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本身就是最佳的表演者。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8、欣赏的曲目应广泛: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三、具体措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随音乐做身体律动、画图。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传统的教学看似重视身体律动的表现,但是主体角色并非以学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学生的动作往往是在老师的故事、歌词、比喻的牵引之下所做出的样板反应。学生对于欣赏的音乐内涵仍然一无所知。所以,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借助律动的表现,学生从中能体会、理解音乐基本乐理概念。例如: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长、短的乐句。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配合图片、影片欣赏引导发问。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想

3、哼唱主题演奏曲调。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念故乡》这首优美而富有乡愁的曲调取材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德沃夏克引用在他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的第二乐章,该交响曲因此而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念故乡》的中文版,其充满思乡情怀的文思再配上哀愁的曲调使旋律更加优柔动人。有的乐曲,其主题虽然不是取自民歌、名曲,但本身具有歌曲的形式,令听者印象深刻。老师可将曲调编配歌词,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唱歌,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喜欢这首乐曲。当学生具备了演奏曲调乐器的能力之后(例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可以配合音乐演奏曲调。

4、配合音乐表现节奏。

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如把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作图谱设计,符号及表现方式:◎表示碰铃、大鼓、吊钹。●表示圆舞板、木鱼、摇响板。~~表示铃鼓、串铃、沙球摇奏。学生视图演奏,易学易记毫无压力,很快地就能奏出优美雄壮的音乐。

5、配合音乐表演戏。

戏剧与音乐是一体的,歌剧更是戏剧与音乐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配合音乐表演戏剧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整合的体现。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象,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序奏与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角色与剧情可想象为:序奏……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兴奋、紧张、期待的心情,主题的前奏……卫兵、狮王的前导队伍,主题……狮王、狮后、小狮子、狮子家族威风凛凛的行进队伍,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其他装饰性的音型表示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的欢呼、呐喊、致敬。

15.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十五

一、龙舟说唱历史背景在音乐课堂引入的必要性

在调查中发现,龙舟说唱虽然是顺德的一种乡土音乐文化,但对于新一代的顺德人,特别是小学生对这种传统的艺术并不了解,甚至没有从来就没有见过。在五十人的班级中,只有两到三名学生是有在生活中看到过这种说唱表演。

龙舟说唱的起源没有准确的记载,据说是在260多年前,在顺德的龙江,有一位秀才,由于家道中落,就发明了用龙舟说唱的方式来卖艺谋生。接着,在龙江、杏坛一带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说唱的人,他们穿街过巷,逢年过节,遇到别人新居入伙,就会赶紧带上自己的行当,手持着一支杖头雕有龙船的木长棍(木雕龙舟),胸上或手上拿着小锣小鼓,挨家挨户地卖唱来赢得红包,靠这样得来的钱养家糊口。慢慢地,这些说唱的人就成为了龙舟艺人,这种说唱的行为就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乡土音乐文化,不但流行于顺德地区,还风靡于包括广州等珠江三角洲一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龙舟说唱的艺人越来越少,这种音乐文化被大家日渐遗忘,面临传承困难。特别是在今天,只能在当地一些重大传统节日的活动中才偶然有机会能够见识到这种说唱表演,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这种传统的乡土音乐文化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从小能够耳濡目染,认识到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从实际的说唱和锣鼓伴奏学习中体会其特点与魅力。

因此,在龙舟说唱教学中,我们主要把课堂授课课时设定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部分,简单介绍龙舟说唱的起源和发展概况,老师扮演龙舟艺人作说唱表演,让学生感受这种乡土音乐文化,尝试说唱老师创作的说唱词,并体会锣鼓伴奏的演奏;第二和第三课时分别为专业技术的教学,授课内容主要是锣鼓伴奏教学和说唱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多种当今流行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能科学系统地学习。

二、龙舟说唱的锣鼓伴奏教学

龙舟说唱中最能吸引观众的可以说是其独特的锣鼓伴奏方式,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选择先让学生学习龙舟锣鼓的演奏。首先,我们选择《顺德乡土音乐》教材中第十课《再敲锣鼓唱龙舟》作为教学材料。由于教材中的锣鼓伴奏节奏型涉及大量的切分节奏,对于三、四年级的中年段学生来说,不能一下子就能掌握,所以我们在教授的时候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首先,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老师先把节奏型拆分,利用奥尔夫音乐舞蹈教学法,带领学生用身体各部分敲打各个节奏型;当学生把各个节奏型打稳之后,把这些节奏型串联起来用嘴巴分别模仿锣鼓的节奏型,用“呛”这个字音代表打锣的声音,用“咚”这个字音代表打鼓的声音;在把锣鼓节奏型用嘴巴读顺以后,再继续用身体模打至熟练;然后,老师分别加入锣和鼓乐器敲打节奏型,并介绍龙舟说唱锣鼓的拿法,把锣鼓的绳子调到适合的位置放到大拇指上,使锣垂下来时刚好与鼓面留有少于一厘米的距离,另一只手拿木槌,注意手腕放松。

接着,重点介绍和演示龙舟锣鼓同时敲打的技巧。“锣鼓同时演奏”是龙舟说唱伴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法,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并能快速地掌握这种技法,我们用一个划船的动作来连接锣和鼓,在教锣鼓同时敲打的节奏型时,用“划”字来代表它们同时出现的情况。之所以用“划”字来代表,是根据龙舟说唱中另一个重要的道具来设计的,它上文提过的就是“木雕龙舟”。根据对龙舟说唱传人陈振球先生的访问和资料记载,以前的木雕龙舟不止是一个象征的作用,它同时也起到一个打拍子的作用。因为木雕龙舟上有一个小机关,可以来动整排的船桨使它们不停划动,发出声音,就像端午节看到赛龙舟时那统一的划船声一样。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木槌敲击锣鼓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能使木槌的头部直捅乐器表面,这样出来的声音生硬,而且动作不利索,;要让鼓槌与锣鼓面尽量持平,用木槌头部的侧面敲击,这样出来的声音既清脆又好听,动作还比较潇洒。

在学生正确掌握锣鼓的动作和基础的伴奏节奏型后,老师给出一段简单的说唱词,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词分组进行前奏、间奏、尾奏的创编,并请代表进行展示,老师帮忙说唱。一个课时下来发现,学生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不但能掌握龙舟锣鼓伴奏的基本技巧,而且对伴奏的创作,甚至说唱词的创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龙舟说唱的音韵教学

于是,在第三个课时,我们进行了龙舟说唱的说唱教学和创编练习。这一课时,第十一课龙舟歌会《贺年龙舟》这首作品为教材,以欣赏课的形式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部分说唱词的说唱学习。龙舟说唱有韵无谱,要想唱好龙舟,需要唱好它的音韵。而顺德的方言决定了龙舟说唱的音韵,要想把音韵唱得到位,就必须要学一学顺德话。由于大部分授课老师都不是顺德本地人,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们除了学习顺德话外,还特意到顺德杏坛拜访了龙舟说唱的传人陈振球先生,请陈先生即兴表演了龙舟说唱,并亲自讲解了龙舟说唱的音韵特点和创作技巧。

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导入部分是作品的背景介绍,和作品聆听;第二部分是龙舟音韵的教学;第三部分是龙舟说唱词的创编。难点和重点是在第二部分的音韵教学。老师先在作品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段说唱词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跟唱,并引导其发现音韵的特点。龙舟说唱的音韵特点包括,衬词“啊”的使用和尾音的音调。

第一,衬词“啊”一般出现在每一句说唱词的最后一个词组之间,例如:老板生意财源啊胜。主要是因为做一种语气和音调的补充作用,并无实质意义,实际上,很多龙舟说唱的作品中并不需要用到这种衬词。

第二,每句说唱词的尾音音调需要有所讲究。一般来说,较正规的说唱词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四句为一组。每组说唱词前三句尾音要上扬,最后一句的尾音要下沉。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需要把尾音拖长。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就是要掌握尾音的控制,只有把尾音的技巧都能掌握好,才能掌握好龙舟说唱的音韵。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学习,在课后能继续巩固复习还特意做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微课教学视频《龙舟说唱的音韵》。

在掌握了龙舟说唱的音韵后,让学生进行了说唱词的创编。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老师等进行祝福,并请代表进行展示。这个环节深受学生的欢迎,结合在上一个课时的锣鼓伴奏学习,学生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享受创编和展示的过程。

四、龙舟说唱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龙舟说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掌握说唱和锣鼓伴奏技巧,并且对龙舟说唱的表演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表演,让其进行实践练习。例如,在一些班级活动的主持中,鼓励学生改变惯用的主持方式,用龙舟说唱来作一次生动有趣的主持;在每周进行的小舞台表演中,鼓励学生用龙舟说唱的方式作为其中一个表演项目,并选出一些代表参加在一些大型活动的表演,就像在“广东中小学音乐学科乡土教材建设研讨会暨教学质量检测研讨会”中,我们推选了学生用龙舟说唱参加了优秀节目的展演,受到了全场专家和音乐骨干教师的肯定。

事实表明,龙舟说唱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只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时,科学利用教学方法,就能使这门“草根艺术”得以在音乐课堂开展,被新一代认识和喜爱。相信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的乡土音乐文化能通过教学的不断坚持和改进,得以继续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七绝古诗《碧瓦》原文赏析下一篇:母爱的花蕾绽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