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项目管理实务

2024-06-13

标准项目管理实务(共9篇)(共9篇)

1.标准项目管理实务 篇一

高等职业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金融管理与实务

专业代码 620103

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职业领域为银行一线业务岗位,初始主要岗位包括银行对公业务、个人业务的各项临柜业务操作岗与银行卡与授信业务客户经理岗位,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获得的収展岗位群主要包括:银行各基层营业机构业务柜组负责人、主办会计、基层网点负责人等业务管理岗位,预计平均获得时间为3到5年左右。

培养目标与规栺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収展需要,面向商业银行一线业务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与临柜业务、产品营销、客户理财等业务操作处理专业技能,能从事个人储蓄业务处理岗、现金出纳业务处理岗、对公结算业务处理岗、银行卡业务处理岗、授信业务客户经理岗等工作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収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収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

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反假货币上岗资栺证书、会计从业资栺证书和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栺认证等职业资栺证书,鼓励取得证券从业人员资栺证书、金融理财师等职业资栺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架构

专业基础课程 1.金融学基础2.经济学基础3.会计 基础4.经济法基础 专业课程体系1.银行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课程2.商业银行授信业务3.银行会计实务4.金融营销技能5.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 1.银行风险管理2.证券投资实务3.国际金融实务4.财务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5.银行服务礼仪6.会计电算化7.网络 金融8.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9.个人理财业务10.银行 产品11.保险理论与实务12.财经应用文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银行基本技能:本课程主要学习点钞、五笔中文输入、电脑传票以及本外币反假等银行基本技能的规范操作要领与训练方法。通过本课程各具体项目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能根据各项业务技能的操作标准与银行业务岗位考核标准,快速准确地进行银行各项专业技能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本外币的防伪能力以及假币收缴与鉴定的规范操作能力。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本课程主要学习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基本处理原则与操作规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客户财务资料分析能力、与贷款相关的各种法律文件的熟悉与运用能力、贷款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力、与客户有效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贷款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本课程主要学习商业银行对私各种临柜业务处理规范与操作规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对个人储蓄、个人贷款、个人结算业务、个人外汇买卖、个人代理等业务进行正确核算处理的能力。

银行会计实务:本课程主要学习商业银行对公各种临柜业务处理规范与操作规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单位存款、单位贷款、支付结算、资金清算和金融机构往来等业务进行正确处理核算的能力、对年终决算准备和决算日工作进行规范操作的能力。

金融营销技能:本课程主要学习金融机构客户服务、营销、维护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客户服务沟通、金融业务营销、客户关系维护与客户管理等项能力。

三、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本专业教学安排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兼顾、就业导向与人生収展相统一的原则,开展个性化培养,系统化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进程安排为: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幵进行专业认知实习,注重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第二学年主要学习专业核心类课程,幵进行专业实习,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主要进行专业选修类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对接专业就业岗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师生师比以16:1为宜。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仸教师的“双师”比达9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应由校内专仸专业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其中,实践实训部分应以行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行业兼职教师数占比应不低于50%。专仸教师仸职条件为:具有高校教师资栺证;具有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历,熟悉银行业务;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兼职教师仸职条件为:具有5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和相关本专业职业资栺,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教学设施

基于熟练银行柜台业务操作的高端技能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校企共建全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和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银行业务实训、顶岗实习提供基本教学条件。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银行业务实训操作平台,满足学生银行柜员岗位业务内容的教学与实训需要,提高学生银行柜员业务岗位的适应能力;为银行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供服务,推动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校内实训室能够实现对学生金融职业素养、金融文化礼仪、金融业务流程、金融业务技能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要在校内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密切与各商业银行实务部门的实践教学联系,实训内容、实训用具与教学软件资源配备要充分体现高度仿真性,设计开収或购置基于银行业务处理过程的实训操作软件、仿真银行业务印章和业务凭证,配备点钞机、捆钞机、票据打印机、指纹仪、密码器、等银行专业设备,以保障校内学生规模实训的有效开展。

要积极与金融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建设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用于满足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均应具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施与学生教学互动的功能。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教材图书资料要及时融入行业企业収展的新制度法规、新业务、新产品、新做法。可以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数字化网络资源为专业教学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典型案例、行业政策法规资料、职业考证信息等。同时开収在线辅导练习功能,配备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电子杂志等相关的学习辅助性资源,利用文档、图表、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示各类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要求。结合专业収展的新趋势、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企事业用人单位的特定要求及时进行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的调整补充更新,以满足育人市场化的特定需求。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本专业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以案例教学形式为主,职业能力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技能类课程主要采用仸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根据临柜业务工作的需要,重点训练学生的点钞技能、中文输入技能、电脑传票技能以及货币反假鉴别能力,职业能力目标定位于能够胜仸各家商业银行业务处理所必须的岗位操作基本技能;职业能力类型课程则采取项目教学模式,进行项目课程开収,实行合作教学、仸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职业能力目标定位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本专业在突出以提升岗位职业能力为重心的基础上,突出“能力本位”,针对不同教学与实践内容,构建多元化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

基本技能课程以标准化的机考与现场操作考核为主进行评价考核;课证融合课程以证代考进行评价考核;项目式课程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仸务以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分为应知应会两部分,采取笔试与实践操作按合理的比例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考核。校外顶岗实习成绩采用校内专业教师评价、校外兼职教师评价、实习单位鉴定三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管理

根据学校的机构设置情况,健全各级专业教学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同时建立健全覆盖专业教学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规章。具体包括人才培养的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社会服务与产学合作等主要内容。用以满足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同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严栺执行与教学管理措施的贯彻到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七、顶岗实习管理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实行专业对口实习。要加强实习制度建设,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仸,构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实习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与权益,构建校企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工作机制。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学考试、专升本、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等形式,完成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学士、硕士学位的学习与深造。

2.标准项目管理实务 篇二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的专业标准与课程建设都采用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对于我院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我们在企业调研、行业专家研讨、毕业生反馈等的基础上, 形成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标准。具体情况如下:

1 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定位

1.1 高职院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职院学生的主体, 依然是高考后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并且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导致他们在基础知识、学习习惯、抽象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些因素, 都使得我们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等方面要做特殊的考虑。

1.2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定位

专业定位是专业设置的基础, 它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就是为什么要设置这个专业。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而言, 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通过与行业专家的座谈以及对毕业生的回访, 我们发现, 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 高职院所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刚走向职场时, 往往主要流向中小外贸公司、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事业单位, 具体包括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以后, 他们可能成长为企业的外贸业务主管、外贸经理助理等。再经过三到五年的磨练, 他们可能会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任职于诸如外贸部经理、市场部经理、报关行合伙人等岗位。

因此, 我们在考虑专业定位与学生的培养目标时, 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解决就业问题。所以, 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定位应该是:面向外贸企业, 培养品德优秀、身心健康、专业过硬、技能熟练, 符合相关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而言, 要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英语、计算机等方式的必要知识, 能够进行单证制作、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货物跟单、制单结汇等专业的实务操作, 还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商务谈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 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发

2.1 专业核心课程的确立

确立了本专业的定位之后, 在与行业专家座谈的基础上, 我们结合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的就业岗位, 确定了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与报检实务》等在内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上, 除了考虑课程间内在的先修、后续的逻辑关系, 还结合本专业学生的考证需要进行统筹规划。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外贸跟单实务》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 《进出口报关与报检实务》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这样, 一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岗位工作的要求、岗位证书的要求为基础, 讲授的针对性大大加强;二来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 也可以直接参加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2.2 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

2.2.1 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思路

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标准与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 进行课程开发, 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有关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此之上得出任职于该岗位所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进而以原有的学科体系知识形成有关的学习领域。最后, 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使抽象的职业能力与学习领域具体化。

2.2.2 课程整体设计———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是应用英语、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 主要注重其基于工作过程的特点, 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2.2.2. 1 课程设计

在课程整体设计方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职业岗位为基础,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与商品本身相关的模块, 具体包括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和贸易术语等内容;与物流有关的模块, 具体包括货物的运输和保险;与资金流有关的模块, 具体包括货款的结算工具与结算方法;与业务善后有关的模块, 具体包括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条款;与合同有关的模块, 具体包括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等。为了减缓理论知识的抽象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国际贸易中的典型产品, 以其为例, 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 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具体选择什么样的产品, 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特色来确定, 也可以结合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我院来说, 结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 可以将纺织品等选择为国际贸易的典型产品,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具体的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完整的进出口过程。

在学习情境的设计方面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 选择纺织品为典型产品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在学习情境设计上, 应该包括辅料进口、面料出口、成品出口等学习情境。

二是反映学生知识、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发展的需要。比如在以上学习情境中, 既包括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国际贸易惯例等, 还包括市场营销的知识、商品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业务处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政策理解能力等, 更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是反映学生在知识迁移方面的需要。确定了典型的国际贸易产品后,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学习情境, 使学生先接触辅料、面料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纺织成品的学习, 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 从而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适应更多的国际贸易产品的业务工作。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同时, 可以将学生组建为各个学习团队, 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 由各个团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等不同的角色, 从而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某一种典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环节, 以及每个环节的工作要点。

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已经建成两个国际贸易实训室, 其中都包括了业务洽谈、单据处理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这些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合同起草、单证缮制、进出口报关报检等知识的需要。同时, 实训室也安装了相关的国际贸易实训软件, 力求做到每一个模拟的环节与外贸公司的真实操作基本相同, 让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对国际贸易业务就能有总体的把握。

2.2.2. 2 课程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围绕典型产品的国际贸易业务进行课程评价, 采用阶段性的考核方式。按每个学习情境的阶段考核, 占最终成绩的60%;平时的作业成绩占最终成绩的20%;学习态度、出勤率等占最终成绩的20%。

3 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有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公共课)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专业课) 加文化素质延展课 (公共选修课) 组成。公共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各专业的安排相差不大,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应用数学、大学英语、军事理论课等。职业能力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应用基础、国际贸易实、外贸跟单实务、国际结算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外贸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与报检实务等课程。

4 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标准在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业标准的实施中,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属与企业间的合作。虽然我们与当地一些外贸企业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但是通常, 企业出于商业秘密的考虑, 往往不愿意将他们的真实交易资料与学院分享, 而企业人员也往往由于时间或报酬问题, 不愿意到学院兼职。这样, 教师单方面设计的教学项目就可能偏离真正的业务实际。所以, 在专业标准的实施中, 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或者以某一种机制激励教师驻企实践, 从而开发出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项目才是最重要的。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方法”对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标准的开发过程及结果, 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开发、课程体系、专业标准实施中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国家贸易实务,专业标准

参考文献

[1]戴海珊.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 (4) .

[2]王梦楠.高等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27) .

3.《纳税实务》课程标准 篇三

课程名称:纳税实务

适用专业: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纳税实务》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八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各类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必考内容。税法是在整合“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课程。

1.2设计思路

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课程要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岗位实际需要、注重工学结合。

(1)侧重案例分析、习题及实务训练。将理论讲授辅之以大量的案例教学,在案例分析中讲解业务处理知识。

(2)随着税收法规的变化更新授课内容。

2.课程目标

通过《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块知识:现行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各种税收的计算及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要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税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和简单的纳税筹划能力具体目标为:

(1)知识要求

通过《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块知识:现行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各种税收的计算及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要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税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和简单的纳税筹划能力。

(2)技能要求

① 通过《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企业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的技能。

② 通过学习《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独自向税务机关报税的技能。

③ 通过学习《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远程纳税的技能。(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要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具备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税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和简单的纳税筹划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3.1课程内容

实训项目一:企业税务登记

1、教训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企业税收的基本原理,为以后税收学习做准备。

2、内容概要

【内容一】税法因素。【内容二】开业税务登记 【内容三】变更税务登记 【内容四】注销税务登记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4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进行税收登记的能力。

5、考核要点 填写好税务登记表

实训项目二:流转税税法及申报

1、教训目的

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学生

具备准确核算企业较为复杂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业务的能力。

2、内容概要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税收法规,纳税申报过程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30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5、考核要点

准确填写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实训项目三:所得税税法及申报

1、教训目的

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所得税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学生具备准确核算企业较为复杂的所得税业务的能力

2、内容概要

所得税税收法规及申报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16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5、考核要点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实训项目四:其他税税收法规

1、教训目的

通过此教训项目使学生熟悉小税种的计算与申报。

2、内容概要 小税种的计算与申报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18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小税种纳税申报

5、考核要点

小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写

实训项目五: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

1、教训目的

通过本教训项目,使学生具备税收筹划的能力。

2、内容概要

增值税、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3、课时安排 本项目共4课时。

4、实操技能训练

要求学生基本具备税收筹划的能力。

5、考核要点 分组讨论相关案例。3.2教学要求

1.项目一 企业税务登记

通过案例训练考察学生对本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把握。包括企业开业税务登记、企业变更税务登记、企业注销税务登记、企业年申登记。

2.项目二 流转税税法及申报

通过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流转税基础知识 ;(2)流转税的计算与申报(3)流转税的会计处理;(4)流转税的征收管理;

3.项目三 所得税税法及申报

通过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所得税基础知识 ;(2)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3)所得税的会计处理;(4)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4.项目四 其他税税收法规

通过案例训练考察学生对本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把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其他税种基础知识 ;(2)其他税种的计算与申报(3)其他税种的会计处理;(4)其他税种的征收管理;

5.项目五 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

能够利用税收知识进行税收筹划。3.3课时安排

1.项目一 认识成本会计 4课时 2.项目二 流转税税法及申报 30课时 3.项目三 所得税税法及申报 16课时 4.项目四 其他税税收法规 18课时 5.项目五 主要税种的税收筹划 4课时

4.实施建议

4.1教学建议

《纳税实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目前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的重要素质。我国目前税法体系中的24个税种,几乎覆盖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所有环节,对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税收会计核算的工作量约占会计工作总量的1/3.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企业税收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各税种应纳税额计缴的准确性,也制约着税收征管效率。因为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税收会计核算差错率高,税务机关势必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申报资料分析和现场稽查。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层面分析,频繁的计税失误,不仅要补缴应纳的税款,还要承担滞纳金及罚款,增加了企业经营资金的意外支出。进一步完善税收会计核算,是加强税收征管和企业会计管理的双重课题。

以上事实表明要具有良好的税务会计人员素质,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求学生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中有良好的表现。4.2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高职高专教材要定位为技能性的要求,教材一定要深入浅出,突出实用。要站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写作,做到好学易教。因此,建议教师使用自编的讲义,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又可以根据税收法规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教材内容。

4.3课程考核建议

《纳税实务》课程考核要以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导,全面推行等级分制,考核最终成绩由出勤、案例分析、实训、期末考核组成。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标准[001] 篇四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实务

课程代码:yx0210367 课程类型:B 课程性质: 必修 授课对象:市场营销专业 建议学分:3 建议学时:48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 本学科是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如何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市场营销实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讲授这门课,要向学生完整介绍市场营销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明确营销实务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并基本掌握直复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的特点和基本技能,了解营销管理的内容,并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力目标1.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具备观念创新意识; 初步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自己比较熟悉或了解的某个特定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

能够运用市场细分的若干种方法,选择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择目标市场,推出相应的目标市场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 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行为和购买过程,并能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

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选择与设计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

能够结合相关案例对某企业实施的分销策略进行利弊分析,基本上能够设计和践行相关的营销活动;

可以根据市场条件选择与设计促销策略,组织参与促销活动。2.知识目标 认识市场营销环境,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基本策略; 理解顾客价值理论,掌握研究消费者需要、动机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市场细分的基本理论、目标市场策略、市场定位策略;

掌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主要内容; 了解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控制的相关内容。3.素质目标 具有热爱市场营销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法律意识; 具有很好的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 具有与人合作共事和团队精神; 具有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序学习学习学习考核学教学方法备注 号 任务 目标 内容 标准 时 和手段市场分析1.能理解1.市场营1.理解市6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1-1 认识市场营销销的内场营销的析法、小组讨论市场营销 的内涵; 涵; 内涵; 法 1-2 当代2.准确认2.市场的2.认识市市场分析 识市场的类型、特场的类1-3 树立类型、特征; 型、特征; 市场营销观征,并进3.市场营3.了解市念 行分析; 销观念的场营销观

3.了解市历史演念的历史场营销观变。演变。念的历史演变,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2 营销环境分1.认识市1.市场营1.认识市4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析 场营销信销信息; 场营销信析法、小组讨论2-1市场营息的重要2.市场营息; 法 销环境; 2.认识市销信息管理 性; 2-2认识市2.能科学3.市场营场营销环

场营销环境 认识市场销环境分境; 2-

3市场营营销环析; 3.分析市销环境分析 境; 场营销环 3.掌握市境; 场营销环4.运用环境分析的境因素进方法; 行营销决4.基本能策。够运用环境因素进行营销决策。3 消费者购买1.掌握顾1.顾客让6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行为分析 客让渡价渡价值; 析法、小组讨论3-1 顾客值的内2.消费者法 价值分析 容; 需要的特3-2 消费2.能领会征; 1.顾客让3.消费者者需要解读 消费者需渡价值的3-3 消费要的特需要的内内容; 者购买动机征; 容; 2.分析消与购买行为3.掌握消4.消费者费者购买分析 费者需要购买动机动机和购的内容; 和购买行买行为的4.了解消为的特特征; 费者购买征; 3.分析消动机和购5.消费者费者购买买行为的购买行为行为过程特征; 过程和影和影响购5.了解消响购买行买行为的费者购买为的因因素; 行为过程素; 4.顾客让和影响购6.顾客让渡价值的买行为的渡价值的构成、计因素; 构成、计算方法和6.掌握顾算方法和消费者需客让渡价消费者需要、购买值的构要、购买动机和购成、计算动机和购买行为分方法和消买行为分析。费者需析。要、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分析方法;

7.基本能够运用上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营销决策,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

4.市场细分与1.掌握市1.市场细1.市场细6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目标市场的场细分的分; 分的基础析法、小组讨论选择2. 选择知识和基法、角色模拟法、4-1 基础知识市场细分 和基本理目标市场本理论依实践法 4-2 选择论依据; 的条件和据; 目标市场 2. 能正目标市场2.选择目4-3 目标确理解选定价策标市场的市场定位 择目标市略; 条件和目

场的条件3.市场细标市场定和目标市分程序; 价策略; 场定价策4.选择目3.运用市略; 标市场和场细分方3.能按照目标市场法对生活市场细分定位的方资料和生程序,运法技巧。产资料进用市场细行细分; 分方法对4.选择目生活资料标市场和和生产资目标市场料进行细定位的方分; 法技巧; 4.基本掌5.运用市握选择目场细分与标市场和目标市场目标市场定位的知定位的方识与技法技巧; 能。5.能够运用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目标市场

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中的实际问题。产品决策与

1.掌握整1.整体产6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1.整体产新产品开发体产品、品、产品析法、小组讨论品、产品策略组合和产法 5-1 产品组合组合的概产品组合决的概念和品组合策念和产品策 产品组合略; 组合策5-2 产品策略; 2.产品市略; 市场生命周2.掌握产场生命周2.产品市期策略 品市场生期; 场生命周5-3 新产命周期各3.新产品期各个阶品开发 个阶段的的内涵,段的特点5-4 品牌特点与营新产品开与营销策发策略; 与包装策略 销策略; 略; 3.理解新4.产品品3.新产品产品的内牌、包装;的内涵,涵,掌握产品品牌新产品开新产品开策略、商发策略; 发策略; 标策略和4.产品品4.了解产包装策牌、包装品品牌、略; 的内涵;包装的内 产品品牌涵;初步策略、商掌握产品标策略和品牌策包装策略、商标略; 策略和包5.运用整装策略; 体产品概5.能够运念、产品用整体产市场生命品概念、周期理产品市场论、新产生命周期品开发理理论、新论和产品产品开发品牌、产理论和产品包装理品品牌、论及技能产品包装进行产品理论及技决策,制能进行产定产品营品决策,销策略。制定产品

营销策略。定价决策

1.正确认1.影响营1.认识影6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5-1 产品识影响营销定价的响营销定析法、小组讨论组合决策 销定价的因素; 价的因法 5-2 产品因素; 2.定价的素; 市场生命周2.基本掌目标; 2.掌握营期策略 握营销定3.定价的销定价的5-3 新产价的目基本策目标; 品开发 标; 略; 3.营销定5-4 品牌3.掌握营4.价格调价的基本整的依策略; 与包装策略 销定价的 基本策据; 4.营销价略; 5.定价的格调整的4.能理解程序、方依据; 营销价格法。5.各种营调整的依 销定价的据; 程序、方5.掌握各法和技种营销定巧; 价的程6.分析影序、方法响营销价和技巧; 格因素的6.能够在基础上进分析影响行营销定营销价格价,适时因素的基调整营销础上进行定价。营销定价,适时调整营销定价。分销渠道决1.正确理1.分销渠1.理解分6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策 解分销渠道的基本销渠道的析法、小组讨论7-1 分销道的基本类型与模基本类型法 渠道管理 类型与模式; 与模式; 7-2 选择式; 2.中间商2.中间商中间商 2.了解中的概念、的概念、7-3 分销间商的概作用与类作用与类渠道创新 念、作用型; 型; 与类型; 3.分销渠3.掌握分3.基本掌道选择和销渠道选握分销渠影响分销择和影响道选择和渠道选择分销渠道

影响分销的因素;

选择的因渠道选择4.分销渠素; 的因素; 道的基本4.掌握分4.掌握分策略。销渠道的销渠道的 基本策基本策 略; 略; 5.分销渠5.掌握分 道模式分销渠道模析方法以式分析方及分销渠法以及分道决策技销渠道决巧和产品策技巧和实体分销产品实体技术; 分销技6.依据所术; 依赖的环6.能够依境、企业据所依赖和产品特的环境、点选择分企业和产销渠道和品特点选制定分销择分销渠渠道策道和制定略,具有分销渠道产品实体策略,具分销能有产品实力。体分销能 力。8 1.理解与1.促销策1.掌握促6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促销决策掌握促销略组合的销策略组析法、小组讨论 8-1 促销策略组合内容; 合的内法 组合 的内容; 2.人员推容; 8-2 人员2.掌握人销; 2.人员推推销 员推销的3.广告决销的基本

8-3 广告 基本特点策;公共特点和策8-4 营业和策略; 关系的基略; 推广 3.了解广本内容;; 3.广告决 告决策的4.掌握营策的特点特点和广业推广的和广告宣

告宣传的形式; 传的内容内容及策

5.促销方及策略;略;了解式。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内的基本内容;基本容;基本掌握公共掌握公共关系活动关系活动的方式和的方式和促销途促销途径; 径; 4.营业推4.掌握营广的形业推广的式; 形式; 5.促销方5.基本掌式及组合握促销方策略的方式及组合法和技策略的方巧; 法和技6.运用所巧; 学理论和6.具有运方法进行用所学理产品推论和方法销、广告进行产品宣传、公推销、广共关系和告宣传、营业推公共关系广,综合和营业推运用各种广的能促销方式力,能够开展促销综合运用活动。各种促销方式开展促销活动。9 特殊市场营1.理解服1.服务市1.服务市2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 销 务市场营场营销; 场营销的析法、小组讨论9-1 服务销的基本2.服务市基本特法 市场营销组特征; 场营销与征; 合 2.了解服产品市场2.服务市9-2 网络务市场营营销的关场营销与营销 销与产品系; 产品市场市场营销3.服务市营销的关的关系; 场营销组系;

3.基本理合和服务

3.服务市解服务市利润链; 场营销组场营销组4.服务市合和服务合和服务场营销管利润链的利润链的理; 逻辑含逻辑含5.网络营义; 义; 销。4.服务市4.了解服场营销管务市场营理的基本销管理的内容; 基本内5.服务市容; 场营销组5.基本掌合方法和握服务市技巧,以场营销组及服务产合方法和品开发,技巧,以服务营销及服务产管理技品开发,术; 服务营销6.网络营管理技销的概术; 念、特点、6.了解网类型等基络营销的本知识。概念、特点、类型等基

四、课程实施与考核

(一)教学建议()课堂、课外、自主拓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市场营销实务是应用性学科,是一门引进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本知识。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 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不脱离中国实际。对一些专业术语应配英文对照;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布置作业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通过学习增强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等方法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另外,还要继续发扬案例分析在培养市场营销学理论应用能力方面的优势,努力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条件(教师、)校内、实践基地1.教师教学条件: 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会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把课堂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2.校内教学条件(1)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2)课件和录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3)多媒体教学环境。文字教材与课件、音像教材两者互相补充,彼此配合。3.实践基地

(1)易淘模拟交易中心(2)经管综合实训室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扩大知识面。教学过程中可形成课件库,并逐步完善。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案例、论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测验占20%。

五、参考文献

(一)教材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于雁翎编著,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年

5.标准项目管理实务 篇五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实务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财务会计实务》是全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高校学生讲授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培养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财务会计实务》也是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将在高校生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重点介绍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会计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运输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本课程是技术含量高的课程,所以课程标准要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先进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会计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能力(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独立地对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能够编制会计报表.(二)知识目标

掌握货币资金的核算,营收款项的核算方法,存货的核算,投资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负债的核算方法,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收入的核算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账款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核算、流动负债的核算、非流动负债的核算、费用的核算、收入的核算、利润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的核算等。

以上课程内容以各种核算岗位的不同流程为主线,分为十四个任务驱动项目,采用课内讲授、案例分析、模拟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实“精讲多练、工学结合”的措施,教学内容围绕基础性和前沿性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集传统教学方法及案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学、企业实践等现代教育手段,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与一体,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道德、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各种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表所示:

五、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要求,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实现,相应教学方式的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模拟实训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进行,顶岗实训在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完成后集中时间进行。

六、实施建议

6.1教材编写

(1)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校企联合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教材,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应用性运输管理和操作人才。

(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从有利于各专门化课程的学习出发,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运输管理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对于涉及本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教材应以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其中。

(6)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拓展,把运输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以满足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7)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要。6.2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做结合,边讲边学,“教”与“学”互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在操作训练中,使学生掌握运输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知识。(4)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仿真平台、实训软件、实物教学、运输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5)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

(6)学校专职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运输作业与管理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企业兼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教育相关知识,在进行示范性教学时,能充分表达所教学的内容。6.3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由学校主讲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情况及考核情况,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6.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5)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七、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会计教研室全体成员合作开发 2.执笔:吴贺 3.审核:

6.审计计划管理实务研究 篇六

关键词:审计,计划,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 审计所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一系列影响, 审计计划管理作为审计工作龙头, 在新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适应科学发展和满足社会对审计工作的需求。因此, 加强和完善审计计划管理不仅是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首要环节, 也成为影响审计管理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现实意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机关在编制、协调和调整审计计划时贯彻执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 坚持有效利用审计资源, 突出重点, 均衡安排任务和避免重复、交叉的原则, 保证编制、执行、报告、检查和考核审计项目计划的及时性、完整性、合规性、合理性、效果性。抓好审计计划管理是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和基础, 是有效控制审计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是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最大限度发挥审计功效, 防范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的需要。

(一)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

审计工作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审计的理念、目标、重点和方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从政治、经济、法律、信息化等方面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审计担负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使命和职责, 尤其在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体系, 推动权力运行规范化公开化方面所担负的使命;更加注重发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不断健全审计法律体系, 及时出台完善各项专业准则、操作指南和管理办法规定;构建国家电子审计体系, 推进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 研究建设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 切实增强信息化环境下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变化就要求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使其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服务于经济发展, 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二) 科学的计划管理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科学合理、严谨细致的计划, 审计工作也一样, 它是审计规范化建设的前提, 是审计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为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运行, 审计署于2002年制定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 对审计计划确定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就是加强审计计划管理使审计任务、审计目标与审计资源、审计成本相对协调, 达到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较好地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随着财政审计大格局和绩效审计成为一种趋势, 审计项目在立项、编制和组织上都产生很大变化, 但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职能的多重性和审计资源的有限性, 急需提高审计管理科学化水平, 首先是审计计划管理。

二、当前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审计环境及对象、审计内容及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审计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在发展规划方面, 基层审计机关缺乏全局的、长远的谋划, 未制定中长期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或虽有制定但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计划编制方面, 计划的盘子多元化, 不够科学、目标不够明确, 重点不够突出, 成了“信息孤岛”, 难以从微观审计中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制约了审计成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在项目立项方面, 缺乏合理性论证, 主观因素多, 缺乏体系概念和制度规范, 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强, 结果导致所确立的项目成了一般性的审计例行检查;在计划执行方面, 缺乏有效的控制, 审计方案针对性不强, 审计目标和重点不明确, 审计工作标准缺失, 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成本约束疏于管理;在计划管理方面, 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和奖惩等未能很好执行, 难以反映审计计划具体执行情况和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情况。

主要原因是计划管理意识还比较淡薄, 由于审计人力资源匮乏, 基层审计机关为完成计划的审计项目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因沟通协调机制不顺畅, 导致项目重复安排和出现审计盲点现象, 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审计计划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完善计划管理机制

目前地方审计机关的计划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 大量事务性的工作, 使其无法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未能形成中长期的项目规划。但在美国, 审计机关内部都设有专门的审计计划管理部门, 会计总署就单独设立了政策和项目计划办公室, 形成完整的审计计划工作体系。联邦政府部门的监察长办公室也在政策、计划和管理系统办公室设置了计划和难点评估处专司审计计划工作。我们应借鉴先进管理经验, 设置相应机构, 由专人负责, 建立健全审计对象基础数据资料库, 精心谋划中长期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建立以长期计划为导向, 中期计划为基础, 年度计划为核心, 三者结合的审计计划体系, 实现审计计划管理从“任务型”向“战略型”转变。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财政体制和管理现状, 编制重大项目滚动计划, 研究提出一定时期内审计的总体目标和一揽子项目计划, 并做细做实, 以解决随意性和盲目性的问题。

(二) 完善审计项目立项机制

围绕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 统筹考虑年度审计目标任务, 确定工作目标, 使其能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维护和改善民生, 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制订过程中, 广泛征求意见, 充分沟通, 深入了解审计项目基本情况, 并考虑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其他部门是否拟开展审计任务等, 再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 突出对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公共财政筹集和分配管理、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民生政策和民生资金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在组织过程中, 采取“板块组合结构”和“一拖N并联串联”的办法, 切实提高审计计划工作的整体效应。按照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 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 密切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及结构的变动情况, 研究提出一揽子有份量、出成果、有影响的项目计划。

(三) 完善项目计划执行和控制

从管理学的角度, 保证计划按形式质量及时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合理的组织架构、科学的测定和分析、合理的成本控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因此, 要实现上述目标, 在审计项目执行和控制中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创新审计项目组织方式。

整合审计资源, 重新调整处室职能和人员结构, 改变苦乐不均的状况, 为审计项目计划编制提供良好基础。在组织方式上做到“五统一”, 即统一计划、统一方案、统一调配力量、统一培训、统一处理, 将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有效结合起来, 形成审计机关“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同时, 构建以“联网+跟踪审计”为突破口的审计信息化推广应用体系, 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使项目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

2、完善项目执行的测定和分析。

首先, 按项目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紧急性, 进行工作量测定和时限控制。测定内容包括每个审计项目的人数、审前调查及现场审计工作量。采用工程监理学的分项目控制法, 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 将一个项目分解为几个可以控制的环节 (如审前调查、编制方案、现场审计、草拟报告、征求意见、复核审理、出具报告、档案归集等) , 明确各自的时限和责任, 强化审计人员时效性意识, 促进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其次, 强化预算管理, 将每个项目按审计调查、实施审计、审计处理阶段等环节做细人员预算;强化业绩导向, 将审计项目成果与项目时间、资金预算挂钩, 并在项目人员之间进行分解, 保证经费向重大项目和优秀成果倾斜。再次, 建立健全考核考评制度。建立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对各审计项目现场人员、经费、工作量、审计成果进行动态监控, 并按时限设置预警, 提高审计项目执行力。建立项目评估制度、检查监督和考核考评制度, 对计划执行进度及审计外勤经费自理情况、审计业务开展情况及特点、主要审计成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 编制审计项目进度表并上墙公示, 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简报,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7.标准项目管理实务 篇七

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正确的是__。

A.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组织测定土地面积的,以测定的土地面积为准

B.未组织测定的,但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面积为准

C.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土地面积,待核发土地使用证书后再作调整

D.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由纳税人据实申报土地面积,待核发土地使用证书后再作调整

E.未组织测定的,但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也不以证书确认的面积为准

2、“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是__年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0条正式宣布的。A.1972 B.1982 C.1992 D.2002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__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A.1 B.2 C.3 D.5

4、某城市以1990年1月为基期,2002年1月的定基地价指数为120,则表明此期间地价年平均增长%.【2002年考试真题】 A:1.41 B:1.53 C:1.67 D:1.82 E:土地

5、下列城市规划因素中,影响土地价格的个别因素是。A:人口密度控制、用地结构 B:建筑物密度、容积率 C:区域交通管制、用地结构 D:公用设施条件、容积率 E:合法性

6、《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__。A.基本农田建设 B.基本农田保护 C.土地整理

D.城市基础建设 E.耕地开发

7、下列属于农用地定级的方法步骤有__。A.资料收集整理与外业调查

B.确定定级方法与定级因素及权重 C.计算定级因素分值 D.初步划分土地级别

E.校验和调整初步定级成果

8、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__。A.畜牧业发展 B.农业发展 C.社会分工 D.商业发展

9、现有一建筑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1990年11月1日建成。目前与类似的建筑物重置价为2000元/平方米,耐用年限为50年,残值率2%,则采用平均折旧法计算该建筑物在2000年11月1日的现值为__万元。A.197 B.161 C.160 D.150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易案例与待估宗地的相关性和替代性的描述是。A:用途应相同 B:同一供需圈内

C:两年内的交易案例 D:交易案例的真实性 E:时间因素

11、政府为管理土地市场,由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评定的不同等级或不同区域的土地使用权市场平均价格称为。【2007年考试真题】 A:交易底价 B:公告价格 C:基准地价 D:标定地价 E:时间因素

12、估价师要根据__来判断每一种估价方法是否与其估价目的、用途相配合。A.适宜性 B.经验 C.案例

D.最佳使用方式

13、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将()应用于传统地租理论中。A.供需分析  B.效用分析  C.价值分析  D.边际分析

14、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是。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冯·杜能 D:克里斯泰勒 E:时间因素

15、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韦伯在利用运输成本进行工业区位的分析中,提出的概念,以此来论证运输费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A:距离指数 B:货物绝对重量 C:原料指数

D:货物相对重量 E:时间因素

16、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以下土地权利中,可以抵押的有__。A.集体土地所有权 B.耕地承包经营权

C.通过拍卖方式获得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使用权 D.无地上建筑物的乡镇企业用地

17、城市中制可以减少外部效应。A:公害分区 B:财政分区 C:设计分区 D:功能分区 E:土地

18、在土地登记时如采用法定代理方式,代理人__。A.应由法人代表亲自选定 B.应是被代理人的监护人 C.应由当地政府依法指定

D.应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指定

19、采用收益还原法评估某宗土地的价格时,除有租约限制外,应选取作为估价依据。

A:类似土地的客观纯收益 B:类似土地的实际纯收益 C:类似土地的最高纯收益 D:类似土地的最低纯收益 E:时间因素

20、计提折旧一般以月初固定资产的为依据.【2002年考试真题】 A:重置完全价值 B:折余价值 C:现值 D:账面价值 E:土地

21、土地的__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A.供求机制与风险机制 B.价格决定机制与竞争机制 C.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D.供求机制与价格决定机制

22、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使决策__,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并为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A.科学化 B.客观化 C.具体化 D.可行化 E.程序化

23、建设用地可以利用水土条件相对较差、而承载功能符合要求的土地,从而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以发挥土地更大的效益;这说明建设用地具有__特点。A.承载性

B.非生态利用性

C.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D.再生性

2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__要制订并公布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征地补偿做到同地同价,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将征地费用足额列入概算。A.国务院 B.国土资源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25、按照城市适用性评价要求,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一般分为类.【2008年考试真题】 A:2 B:3 C:4 D:5 E:土地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土地开发整理不包括__。A.土地开发 B.土地整理 C.土地利用 D.土地复垦

2、农用地定级应根据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考虑对及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影响。A:土地质量 B:地块面积

C:土地生产力水平D:距离销售市场远近E:土壤质地

3、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因下列原因终止。A:土地灭失

B: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

C:国家依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定程序收回

D: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满1年的

E: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满2年的

4、统计表是一种由纵横交叉的直线所组成的、左右两边不封口的表格。一般应当包括。A:总标题 B:主词栏 C:宾词栏

D:表内的指标数值 E:标题

5、初步统计,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90美元。以上两项统计指标依次为()。A.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C.绝对数、比较相对数 D.绝对数、强度相对数

6、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基本原则有。A:平等原则 B:公开听证原则 C:同地同价原则 D:协调平衡原则

E: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原则

7、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用途分为。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土地 E:农田水利用地

8、《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确定为中标人的条件包括__。

A.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人 B.能够部分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人 C.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价格最高的投标人 D.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价格最低的投标人 E.不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但报价最低的投标人

9、以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划分,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A:即期买卖的现货市场 B:远期交货的期货市场 C:直接融资的市场 D:间接融资的市场 E:期货市场

10、按建设用地的状况分类,建设用地可分为新增建设用地和()。A.临时建设用地 B.存量建设用地 C.永久建设用地 D.集体建设用地

11、房产面积测量中以__作为限差。A.相对误差 B.三倍中误差 C.两倍中误差

D.重复抽样标准差

12、土地估价方法可分为基本估价法和应用估价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用估价法的为__。

A.路线价估价法 B.标准宗地估价法 C.成本逼近法

D.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13、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报名参加土地估价师考试,条件包括。

A:取得大专学历且从事相关工作满2年 B:取得本科学历且从事相关工作满1年

C:取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

D: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要求,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的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E: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要求,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的初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14、下列关于地方性法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B: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C: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但行政法规除外 D:地方性法规效力不得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 E:地方性法规是一种规范性文件

15、土地管理的目的是。A:维护土地公有制

B: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调整土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D:单纯加强耕地保护

E:我国台湾实行私有土地面积最高额的限制

16、当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时,降低价格会增加需求量,供应商的总收入__。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7、基准地价的特点有__。A.全域性 B.分用途 C.无限期 D.平均性 E.有限期

18、根据《农用地估价规程》,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可以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A:级差收益测算法 B:样点地价平均法 C:定级指数模型法 D:标准田法 E:样地法

19、影响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中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A.繁华程度 B.公园与绿地

C.交通状况或通达程度 D.人口密度

E.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完备程度

20、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时,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目前,对这一条款有明确规定的法律法规有。(2009年试题)A:担保法

B: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C:城乡规划法

D: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E: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21、下列各项,属于资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A.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被企业拥有或控制

C.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D.具有可辨认性 E.以上均错误

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规定,建立健全年度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每年第__季度,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编制下一年度土地出让收支预算。A.一 B.二 C.三 D.四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当建设占用时,需征收耕地占用税。

A: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土地 B:菜地 C:园地 D:林地

E:草地和水面

24、以下属于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的是__。A.土地使用年限 B.土地供需状况

C.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E.土地质量与价格

8.仓储管理实务 篇八

1、仓储合同:是仓储保管从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

2、无效仓储合同:是指仓储合同虽经当事人双方协商订立,当由于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共利益而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

3、第三方仓储:是指仓储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已经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并以此来代表相应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文书。

4、仓单:是指仓储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像存货人签发的表示已经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并以此来代表相应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文书。

5、商流包装:是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和消费者或客户直接见面的包装。

6、仓储经营管理:仓储经营管理是指在先进的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办法,对仓储经营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智慧,协调,控制和监督。以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仓储经营效益的活动过程。

简答题:

1、常见的无效仓储合同主要形式?

① 主体不合格。②内容不合法。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仓储合同。④一方以欺诈胁

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仓储合同。⑤不符合办法定程序等。

2、在商品养护中影响霉变的内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①商品带有霉菌孢子。②商品含有营养物质。

外在因素:①商品含水量与空气湿度。②库房的温度。③适量的氧气。

3、仓储合同的特征?

①仓储经营者。②仓储合同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③仓储合同是双务、有偿、不要式合同。④仓储和同事诺成合同。⑤仓单在仓储合同中起重要的证明作用。

4、商品出库的要求

商品出库要求做到“三不”“三核”“五检查”。“三不”即指来接单据不翻帐,未经审单不备库,未经复核不出库。“三核”即指发货时,要核实凭证,核对帐卡,核对实物。“五检查’即对单据和实物要进行品名检查,规格检查,包装检查,件数检查和重量检查。

5、商品盘点的内容?

①查数量。②查质量。③查保管条件。④查设备。⑤查安全。

6、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储位标识明确。②商品定位有效。③变动更新及时。

论述题

1、企业自营仓储,第三方仓储,公共仓储的缺点?

自营仓储:优点①可以更大程度地控制仓储过程。②管理更具灵活性。③仓储成本低。④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缺:①会长期占用一部份资金。②存在位置和结构的局限性。

第三方仓储:优①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源。②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③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④有利于企业进行新市场测试。缺:对物流活动失去直接控制。

公共仓储:优点①需要保管时,保证有场所:不需要保管时,不用承担仓库场地空闲的无形损失有专家进行保管和进出货物的工作,管理安全,不需仓库建设资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选择仓库的租用面积与地点。缺点:当货物流通量大时,仓库保管费与自家仓库相比较高,所保管的货物需遵守营业仓库的各种限制规定。

2、ABC分类管理的措施?

9.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务浅探 篇九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问题,建议

固定资产是企业持有的, 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企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也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劳动资料, 具有耗资多、价值大、使用年限长、风险大等特点, 在企业资产中处于重要地位, 固定资产的结构合理与否、资产状况好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 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企业管理好固定资产异常重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可概括如下: (1) 准确把握固定资产需要量, 避免盲目购建, 造成资源浪费。 (2) 合理降低固定资产采购成本, 提高经营效益。 (3) 确保固定资产质量, 优化资产使用效果, 提高效率。 (4)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减少管理错误, 避免舞弊行为。 (5) 规范固定资产财务核算, 准确计提折旧以及减值准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予以重视, 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 不必要的浪费等情况屡屡皆是。比如在资产的购置上, 许多企业都会经常出现事前监控差、预算编制随意、资源浪费等情况, 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 既没有提前进行规划决策分析, 也没能很好地明确采购的责任人, 造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效率低下。

(二)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规范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 经常出现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 各行其是, 尤其是在管理部门将资产交付使用部门后, 对资产使用的管理制度明显欠缺, 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 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甚至丢失现象, 随意报废和重新购置等资源浪费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三) 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在日常对固定资产使用上,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无法落实, 如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权责不明晰, 无法明确职责分工;又如固定资产没有专职人员管理, 管理工作无从落实等。

三、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我们可以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看, 固定资产管理强调资产增加、减少等变化形式, 包括:购建和移交、借用和租赁、闲置和停用、报废和清理等。从静态的角度看, 主要指固定资产相对保持稳定的形态反映, 包括:固定资产编号, 固定资产卡片管理,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 固定资产相关报表等。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求,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 加强固定资产购建与验收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采用预算管理制, 企业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制定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预算, 并采用相关指标予以考核, 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增强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可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使固定资产投资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 必须严格办理验收, 可由多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 认真履行实物数量核对、所附备件检查、设备性能察看、价格核查等职责。

(二) 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

即由企业财务部门统一规划、协调, 区分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进行归口管理, 企业的各相应职能部门履行资产管理职责, 再按各项固定资产使用的具体单位, 由各级使用班组和个人负责日常保管和使用, 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 以便做到层层负责, 落实到位, 强化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 保证有效利用。

(三) 坚持固定资产定期盘点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 盘点工作是确保资产数量与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由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定期对实物进行盘点、清查, 确保账实相符, 避免资产流失。必须明确, 固定资产盘点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账实核对上, 而是要认真进行固定资产的逐项核查。通过盘点确认固定资产实物状况, 还可据此准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 要落实责任人和原因, 按规定报批后, 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管理人员相应地调整固定资产的卡片记录。

(四)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验收、分配、使用、处置等制度, 处理好清产核资, 记录清晰, 做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2)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盘活闲置资产, 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各种形式, 促进闲置固定资产保值、增效, 以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总体质量。 (3) 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不同考评指标, 针对固定资产卡片的一致性、资产增减变化记录的及时性、资产盘点的周期性等, 对相关指标进行考评, 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 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判断题下一篇:婴儿游泳池品牌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