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共18篇)
1.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 篇一
换位思考 班主任工作总结(九年级)
换位思考-----师生交流的纽带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我在湖沟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八年了,期间有苦有乐,每当遇到学生的问题需要解决时,换位思考总是我想到的方法。
什么叫换位思考呢?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对方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对方同等的关注。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思考呢?原因有很多方面,第一、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小孩,父母对小孩施过多的爱导致学生自私心理的出现,他们怕吃苦,不愿和他人分担忧苦,没有集体主义感,所以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第一场所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改变。第二、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老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去要求学生,不能接受学生的失败和对抗。
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更好地让师生双方进行此方法交流呢?
一,学生方面。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可以假设几种有关自私心理产生的场景,然后叫具有那心理的学生亲自去表演,当自己遇到麻烦时该如何去面对,这样就会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了。为他们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打好基础,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二:教师方面。换位思考,是走进学生心理的重要一步。学生的事,不论大小,不论难易,你都要认真听,耐心记,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尽力理解,让学生尽情倾诉,然后给学生出主意,分析不同的思路,会有不同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内省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就成长的过程。倾诉的本身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强,反复性强,所以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必须和学生主动沟通,打成一片,让学生既敬重你又信任你,而你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切莫居高临下,满脸严肃,让人敬而远之。理解学生,支持学生,肯定学生,鼓励学生,不要陈腐,守旧,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新潮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把学生当成知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互通有无,交换意见,这样才便于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才能走进学生心里,与之荣辱与共。我与单某,张某某等就是从耐心听其倾诉开始的朋友关系,细心观察他们的进步,给以肯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交流,谈家庭现状,谈学习生活,谈考试压力,谈人际关系的复杂,怀有一颗包容之心与学生相处,久而久之,就会让对方戒备的心理放松下来,问题的结症经过慢慢疏导,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此举也真正体现了换位思考的作用。
班主任老师的劳动就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我们应该努力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情感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愿意与我们交流、向我们倾诉。
李想
2.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 篇二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反思我们的教育, 真的有点可怕。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让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着实抓好班级管理、抓好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小干部培养等常规工作的同时, 还应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 可以让我们班主任更加深刻地理解班主任角色, 理解学生, 理解家长, 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换位思考之一:假如我是学生
我想每个班主任, 都会对犯错的学生警醒教育, 我也不例外。每当严厉批评学生之后, 心里总会难过好几天, 非常自责。总会反省自己教育方式是否有点简单粗暴了?会不会给学生造成伤害?毕竟学生年纪还小, 犯点小错是成长中的必然。学生约束力、自制力差, 往往会产生愿望与行为脱节的现象也在所难免。于是, 我经常督促自己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 希望老师怎样帮助、教育自己?这样想了以后, 我会找这个学生谈话,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特别在多谈他的优点, 把优点放大, 使其感受到老师不仅仅只盯着他的缺点, 也看到了他的优点。老师的话语, 犹如春风温柔地抚平了孩子的心灵, 这是我们很多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也是学生为什么会特别服班主任的批评, 这样, 班主任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里。
“换位思考”可以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是学生信任老师的重要方法。
“换位思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是解决同学之间纠纷的重要方法。
在班级事务中, 班主任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是司空见惯的。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 直接判定谁是谁非, 学生往往认为老师偏袒对方, 所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发生纠纷的双方并不能冰释前嫌、化“敌”为友, 今天和这个同学发生纠纷了, 明天还有可能和另外的同学发生纠纷, 等等。所以, 这些纠纷, 说大不大, 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错误, 但是说小也不小, 它可能使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这集体有情绪, 影响到班级的团结稳定。
如果利用“换位思考”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类问题, 从经验来看, 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还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意识, 为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问题起到一个屏障作用, 而且还能很好地去协调解决周围其他同学之间的纠纷,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 老师可以在提问中将纠纷问题解决。
1.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开始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 且情绪都较激动, 但通过倾诉和老师耐心的倾听, 他们的激动情绪已得到了相对缓解。
2.问学生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时学生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对方, 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 也是为下一步做必要的铺垫。
3.问学生“如果你是他, 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 老师又把球踢给学生, 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当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时, 往往开始意识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颇, 对自己的行为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4.问学生如果他是你, 他该怎么办。当把对方换成自己后, 经过进一步的换位思考, 这时学生已经能较全面地考虑双方的需要, 理解或谅解对方的行为。
5.问学生如果他是老师, 应怎么解决这件事。这时, 学生往往已经不生气了, 大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纠纷已经不了了之。这时, 老师可以再趁热打铁, 教他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妥善处理日常纠纷和矛盾。
老师的理解和倾听, 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 理解老师的出发点, 不仅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纠纷, 且让他们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 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纠纷, 让学生在解决纠纷中不断成长。
我想,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多换位思考, 一定能加强和孩子们的沟通和理解, 使自己不再是一个只会“管着他们的班主任老师”, 而成为一个“陪着他们一起成长的班主任老师”。
换位思考之二:假如我是家长
有一次, 在同学的婚宴上, 无意间听到两个妈妈一边吃饭一边在聊自己孩子的老师, 言语中听出她们对老师没有一丝一毫感谢之意, 却流露出许多的不满。而此刻正为他们孩子未来劳累着的老师却浑然不知。于是, 我又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家长,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怎样的老师来教?
据我观察、了解、思考, 就我们班里实际情况而言, 由于家长们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待子女学习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 让每一位家长对学校对老师表示满意并积极配合, 我们班主任的责任重大。通过换位思考, 我这样做:
1.赞美家长
学生喜欢受表扬, 需要夸奖, 家长也需要赞美。只有不断地赞美, 家长才会不断地支持、配合我们班主任的工作。
家长打电话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会在班里赞美。家长在试卷上签个意见, 我也会在班里赞美。告诉学生, 这是奖励爸爸妈妈对你学习的重视, 并让学生把这赞美回家传达给家长, 表达老师对他们重视孩子学习、配合老师工作的谢意。实践让我发现, 得到表扬的家长会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 起到了小手拉大手的效果,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 家长也成了班主任的朋友和好帮手。
2.直面家长
平时, 班主任与家长的接触最多。时间长了, 许多家长会在班主任面前流露出对学校、对某个任课老师的看法。那么, 作为班主任就要直面家长, 做好学校的宣传者, 维护学校和每一个任课老师的良好形象和正当利益。
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 篇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閱历非常有限,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些给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因此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准备条件。由于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观看图片和动画,再结合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这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文章就好像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4.工作中如何学会换位思考 篇四
写在前面的话:一个人的潜力能到达什么程度,那就能够坐上什么程度的位置,一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何让自己在工作中脱颖而出?首先,要在心理上把自己当成决策者,以决策者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当领导应对上级和下属是怎样说话的,遇到问题纠纷领导是怎样想事情的,假如自己处在这个角度上,会怎样做,如果遇到像自己这样的下属,因该怎样去管理。
总的.来说,就是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心里默认把自己换到领导的位置上来思考和处理问题,长久以往自己也将逐渐具备作为领导所需要的才能、眼界和担当,那如何换位呢?
首先,意识上要转换,凡事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以领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领导的思路来谋划工作。这样,养成做事自己就是最后一关,没有别人能够依靠。
其次,工作态度上要转换,除了认真、细致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危机感。一件事情,自己做错了,可能还有修改的余地;假如是领导搞砸了,没人为他兜底,结局可能是一败涂地。有些事情,你输得起,他却输不起。这个“输不起”,就是作为领导的态度。
最后,潜力上要转换,要认真比照自己跟领导的差距,找出薄弱点,列出清单逐条加以提高。等自己潜力到达了领导的标准,那晋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此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悟性”。一些话,有些人一听就懂,有些人则怎样都理解不了;一些工作,有些人看一遍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去实施,有些人则一向得别人逼着去干,还漏洞百出;一些错误,有的人只会犯一次,有的人则在同一个阴沟里多次翻船。这个就是悟性。工作中,最重要的“悟性”我认为是举一反三。不要老是按照套路出牌,要想得再多一点,想得再深一点,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那自己就赢了。
5.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换位思考论文 篇五
摘要:换位思考以尊重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目的。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中,教师的换位思考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尺度、角度、深度、力度,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换位思考;教师;学生;家长
一、引言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主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或可能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也就是说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将双方所处的位置环境交换一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考虑问题。在工作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的益处是很大的。当你想生气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就会变得宽容;当你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会理解对方此时此地的真正感受,就会变得善解人意;当你对问题感到迷惑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更彻底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在对待学生、家长之间如何营造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换位思考体系,是越来越值得深思的话题。
二、在对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基础。在教育管理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人文关怀”,关心体谅学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使他们感受到他所处的环境处处充满着友爱,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依赖感,这才有发生矛盾时“换位”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师生间感应敏锐,随时会发生心理上的交流与撞击,产生多种心理效应。因此,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确定场合、范围和火候。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变换角度,巧妙地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做为教师更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还要有尊重、理解、宽容,善解人意的胸怀,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关键。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通则理达,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就要用心去体会,理解他们的需要,带着感情、带着尊重、带着关心,将心比心与此交朋友。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特殊性,正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任何人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优势,也正是每个人都认真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才有社会上的“行行出状元”。尊重学生的个性优势,并合理调控学生个性优势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优势健康发展,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尤其是对有抱负、有追求的学生,对他们的才能充分认识,对他们的潜力充分估量,对他们的进取心理充分相信。使之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在对待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换位思考
潜意识里,我们往往把家长看做与我们对立的一方――家长就是孩子的父母,管的就是孩子的衣食;我们只是学生的老师,负责学生的知识教育。但实质并非如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且,只有两者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才能使孩子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试想,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外,谁又不想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安分守己、不惹是非呢?而一旦离开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甚至将教育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老师,这种希望往往就会落空。所以,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家长不是对立的两方,双方有着应该互相交流的话语,完全是相互合作的一体,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既然教师和家长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存有相同的希望,那么必然也有共同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家长担负起孩子居家时的教育和监管的责任。这种监管并不是说像封建监工那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是否躲在家里“好好学习”,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关注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比如说,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看些什么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书,还是《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一类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坏书。再比如说,孩子爱用电脑也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利用电脑做些什么:是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储备,还是在打些无聊的游戏或“欣赏”低俗的“画面”。如果都是后者,则说明家长没有尽到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同家长的心情和希望一样,作为教师,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外,更要具有一种健全的人格,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既然教师和家长有着相同的希望,负有相同的责任,教师和家长便有了相互交流的基础。遇事能够首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对待家长,视学生家长为“合作伙伴”,请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待学生家长。
正确地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应注意:“换位思考”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只宜律己,不宜律他。“换位思考”作为工作的技巧,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中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6.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 篇六
【摘 要】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而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实施者,他时刻面对学生,在班级的各项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班级的教育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所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这一点在农村小学教育体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我国的教育指导方针是“五育并举 德育为首”,德育工作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排头兵。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可回避的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一个班级的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并附有成效的展开?如何在当前农村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以及以何种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就成为了摆在每一个小学班主任面前一道无法逾越的课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班级灵魂;班级德育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实施者,他时刻面对学生,在班级的各项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班级的教育好?暮艽蟪潭壬先【鲇谡飧霭嗉兜陌嘀魅喂ぷ髂芰?和工作作风。所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这一点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我国的教育指导方针是“五育并举 德育为首”,德育工作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排头兵。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可回避的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一个班级的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并富有成效的展开?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以及以何种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就成为了摆在每一个小学班主任面前一道无法逾越的课题。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班主任,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谈本人在长期工作中对小学德育工作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模范带头,一切从班主任开始
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小事,每一件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的。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判别能力都比较弱,因此,班主任的自身行为无形中就成为了一个班级中学生效仿的榜样。所以班主任能否利用好自身所处的有利位置,充分扮演好“班级灵魂”的角色,时时处处用自身的行为准则给每一位学生扮演好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班级德育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农村小学的孩子相比城市孩子在家庭教育环境和自身学习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实际背景下,这一因素尤为重要。为此,我每天都比学生早来晚归,碰到学生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礼貌用语,在课业辅导批语中尽量运用鼓励的词语,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师德的存在。
二、注重班级德育教育制度建设
为了能更加规范班级德育工作行为,做到行有所依,做有可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有形的德育教育存在,我特意在网络上下载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十不准》、《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等各种行为规范制度,制作成小站牌的形式挂在班级墙壁上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教育熏陶,使学生时刻不忘德育教育就在身边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此外,我还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坚持不懈。我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拿起书做到手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事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记忆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三、在班级内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得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做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最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开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和为和像模像样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四、编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方式
1.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历来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首先品质、思想行为的积极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率先垂范。
2.主题班会――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主题班会是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的德育教育主阵地,因为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也不例外,在每周一次的例行班会中常常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为原型,让同学们谈观点,表态度,或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把身边的蕴涵德育教育内涵的事例充分演示出来,大家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树立自身的德育观。
3.权力下放,自我监督
在日常的德育教育方面,我把监督权、讨论权下放到“班级道德规范监督小组”,而小组成员定期由班级全体成员选举产生,做到让学生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体会到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从而从学生自身开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一个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多么的艰巨,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应当倍加珍惜。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但本人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17)
[2]王玉梅.小学班主任工作初探[J].学周刊.2016(33)
[3]韩伟.对作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简单思考[J].内江科技.2016(08)
[4]马梦茵.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经验点滴谈[J].学周刊.2015(03)
[5]张琳琳.要以诚心爱心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科技视界.2015(06)
[6]赵君.小学班主任的幸福感及其提升[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1)
[7]徐艳.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
7.浅谈换位思考法在我院的应用 篇七
1 同情患者, 了解患者的需求
同情患者是站在病人立场上, 从病人角度去考虑问题。患者的人生经历、文化、社会背景等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差异, 往往对医务人员服务的需求也各异, 对待事物的理念也不一致, 因此, 我们对不同的病人都富有同感心, 掌握他们的需求, 做到质量好, 服务好, 病人满意。
2 理解患者, 体谅患者的感受
一切为患者着想, 一切为了病人。最确切的换位思考法莫过于医务人员真实地转变为患者角色。真实体会到当病人的难处, 如:我院有位护士需做甲状腺手术而入外科病房, 处于患者角色的护士术前情绪起伏。一会担心麻醉的安全性, 一会担心手术成功性, 一会担心良性、恶性及术后恢复情况, 护士经历了这次手术后, 非常理解患者的心情, 对手术病人术前能耐心开导, 用自身的体会消除其不良情绪, 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3 换位思考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我院病人多、工作量大。以前, 不论内科、外科还是妇科, 医生对病人的疾病明确诊断, 提出治疗措施, 护士就立即采取护理措施, 都忙于完成各自的工作, 与病人交流的机会少, 病人心里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 我们就不掌握。自从应用换位思考, 我们能从病人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我是一个病人, 我就想知道我的病情, 如何治疗、疗效怎样、疗程长短、花费状况、预后情况等类似问题。因此, 我们医务人员就从病人入院开始, 详细询问病史, 现在病情, 心理状态, 有无曾经治疗过等, 明确诊断后向病人耐心解释如何治疗, 疗效如何, 药物价格, 疗效长短及愈后, 我们在完成自己工作之余, 常找自己的病人谈心, 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恢复情况, 并详细向他们讲解如何配合治疗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搞好必要的饮食调节。病人出院时建立随访记录, 并留下联系电话, 这样不但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而且使医生与病人之间建立了朋友关系, 病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4 换位思考在特检科室中的作用
当病人需要作特检时, 由于待检病人多, 自己的病情没有得到确诊, 心烦意乱, 做检查时不积极配合, 莫然置之或比较敏感, 或处于敌对状态, 如医生态度不好, 就会使他们情绪激动, 发生争吵, 因此这时医生就换位思考, 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理解、体谅他们此时的心情, 轻声细语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帮他们摆体位时动作轻柔, 使病人有种温暖的感觉。
5 换位思考法应用于急诊病人
前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病情急。有的需要紧急挽救生命, 有的需要短时间内稳定病情, 有时病人及家属大吵大闹, 心情烦燥态度恶劣等。医生能调整心态, 排除干扰, 理解他们的心情, 想的是病人和家属。当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时, 病人家属常常对自己的失礼行为而自责并道歉。
我院自从倡导换位思考后, 取得了显著成效, 使投诉率下降, 病人的满意度大幅度增加, 病人就诊数量大增, 以后我们继续将换位思考, 在工作中发扬广大, 医务人员切实将换位思考法运用于医院的每个方位。
参考文献
[1]邱兰芬.换位思考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63) :387.
8.一年级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八
一、换位思考,就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有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同事和我一起教一年级语文,开学刚刚过了两个星期,他来问我教到了哪一课,我说教到《 j q x 》这一课,他惊讶地说:“你才教到《 j q x 》啊!我已经把汉语拼音教完了!”我也惊讶地说:“真的吗?那么,学生都学会了吗?”他说:“汉语拼音挺简单的,我估计学生们都会了。”后来,我建议他拿回头来再教一遍,一边教,一边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有些事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看是理解不了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变换角色的意识,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抛弃自己的偏见,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蹲下来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蹲下来才能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蹲下来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学习的一套教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换位思考,就要扮演学生的角色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学校领导安排我教一年级语文,为了能够上好一年级语文课,我向邻班的高老师学习,到她的班里听课,她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当她的课进行到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时,她找了一位学生上台做小老师,而自己却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我当时感到特别新鲜、有趣、好玩,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吗?
扮演学生的角色是从心理上去扮演,站在一年级学生的立场去认识问题,体验学生的某种切身感受。比如,设身处地地想想:“老师让我们好好写字,我每次都是好好写的,为什么还得不到优秀呢?”“老师叫我们早晨要多读书,可是,我读了两遍就不想读了。”……这样,老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去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布置任务时,也能够把任务说的更清楚,更具体。教学相长不就是这样吗?换位思考,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好转了。
三、换位思考,就要回忆过去的往事
回忆过去的往事,回忆自己上小学时的学习情景,找回那段美好的记忆。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年里换了三位老师,其他两位老师,现在几乎想不起来是什么模样了,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位老师,就是因为他在课堂上有时说、有时笑、有时唱、有时表演,他的课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好玩,所以,至今,我还能想起他模仿“马儿跑”的动作,还会唱他教我们唱的那首古诗。
可见,一年级的教学是需要激情的,教师要能够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富有童趣的游戏,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学,在玩耍中学,学得轻松,记得深刻。
四、换位思考,就要唤回自己的童心
植物学家海德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感悟。”所以,教师需要像孩子一样,也就是要拥有童心。没有童心,你就走不进孩子的心灵,孩子就不会接纳你,那么你对他的教育影响就十分有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拥有童心,真正理解童心、童趣呢?只要我们做到,孩子三岁我们就三岁,孩子十岁我们就十岁,孩子十五我们就十五,这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拥有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上学期,宿豫区教育局搞了一个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活动,每个年级都有,一年级是执教《草原的早晨》这一课。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与其他几位老师略有不同。他们都在幻灯片上直接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而我把这些词语粘贴在一只只小羊儿的身上,通过动画演示,让小羊儿从圈里一个接一个地跑出来,一边跑,学生一边认,小羊儿越跑越小,如果学生不能够快速读出来,就会看不见这个词,无形之中给学生增添了一种紧迫感,学生特别激动,觉得好玩,在认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眨眼睛的,教学效果特别好。这一教学环节显然是成功了,原因是,这一环节是以儿童的心态设计出来的,符合儿童的心理。
要进入童年的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老师就必须在某些程度上变成孩子,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把自己视作孩子的朋友,处处用宽容和理解去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教育。
唤回童心,就要学会感受快乐烂漫的童趣,感受天真直率的童真,感受口无遮拦的童言,感受小孩眼里无小事。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孩子所处的位置判断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理解就是换位思考,要有童心,要知道现实内心的真正感受和想法。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老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一年级语文老师。
9.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 篇九
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 日前,“汶河小学教师体罚学生”一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在社会、家长中掀起轩然大波,“挺老师派”和“倒老师派”各执一词,不少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老师是弱势群体,现在做老师真的很难。”„„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无法改变现实,何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问心无愧,何苦在意别人的看法?当然我们也要有积极的行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加修养,努力提升自己,不妨常常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想起陶行知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是的,我们只有变换自己的角色,才能客观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可以经常试试“两问”。
第一问:“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学生也有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倘若这种需要总是被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剥夺时,他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出现攻击性言行。所以,老师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来推断他们的想法。
第二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希望什么?”我们不妨经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当你犯了错误时,希望别人批评你吗?当你做得不好时,希望别人嘲笑你吗?当你遇到挫折时,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当你情绪低落时,希望别人冷落你吗?你一定会说:“我不希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己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10.学会换位思考 篇十
——学习《论语 雍也》心得体会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更多的是说“将心比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是一种理解。
换位思考是一种理解,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只有胸怀坦荡的人,只有敞开心扉的人,才会用人性的善良、火热的爱心去理解别人的痛楚和需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责寄人篱下的林妹妹的伤怀,你也不能否认落红护花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一朵花的丰富内涵。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换位思考,而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是因为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性格造就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从《自由论》的“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到《艺术与生活》的“如果我们了解别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对最可谴责的行为,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宽容”。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东西,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伴随在我们的左右。我的同学曾经抱怨,说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太高,总是让他考第一,考名牌大学。而他的父母也经常抱怨他的小孩,挑食,臭美,爱穿名牌,多说他两句就烦。显然,他与他的父母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彼此的感受。作为子女,理当体谅父母的苦心;然而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父母对子女提过高的要求并不是合理的做法。而做子女的理应多理解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让双方多沟通,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互相理解对方。
换位思考不仅仅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些问题,还能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还记得高中时,老师上课有时会拖堂。这样便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满,他们总认为是老师占用了他们课间休息的时间。但是,老师上课拖堂也是为了多讲一些内容,让同学们增加知识。不过有时拖堂拖得太久,影响到下节课的正常进行,也不是很好。而且让同学们保持一定的休息时间,能使上课的效果更加理想。假如在这件事情上,老师和同学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就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了。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冲突和矛盾都可以解决。其实,换位思考并不难;可是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换位思考需要暂时忘记自己的想法。
“谁也无法轻易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受着一扇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人很难改变,出于本性的固执和偏执。在生活中固执的人和偏执的人非常多见。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已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知彼解已的思维基础上,人就会耐心地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知彼解已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知彼解已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换位思考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让我们一起学会换位思考吧!
2013
11.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十一
在新课程标准下,相对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阐述的角度及落脚点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教学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现在,课程标准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学的如何.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扮演“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引路人;另一方面就是要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教师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换位思考呢?下面举例说明.
1 想学生之所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的,在想什么?这是我们教师应当考虑的.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要先做好预设.学生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只有想学生之所想,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随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1 已知m∈R,圆C:x2+y2-2mx+2(m-1)y+2m2-2m+12=0.
(1)求证:圆C的圆心必在一条直线上;
(2)若圆C与某定直线相切,求此直线的方程.
对于(1),学生易知圆C:(x-m)2+[y+(m-1)]2=12,半径为22,圆心C(m,1-m)必在直线x+y=1上.
核心问题是(2),有以下教学过程.
生1:已知圆C与一条定直线相切,那么圆心C(m,1-m)到该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若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kx+b,那么可以得出km-m-1+mk2+1=22,对于任意m均成立.两边同时平方得
k2+1=2[(k+1)2m2+(b-1)2+2(k+1)m(b-1)].①
此式对于任意实数m均成立.
师(感到与自己的思路相差甚远,有些不耐烦):你的思路看起来是正确的,可你怎么知道所求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且①式过于繁杂,含有k,b,m三个字母,欲想由此求得k的值,何其难也,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请其他同学思考,能否找到比较简捷的解法.
(教师的这番言语大大挫伤了生1的积极性,后来虽然有学生给出了比较理想的解法,但心情沮丧的生1却久久缓不过神来,其他学生也“吸取教训,以后再发言可要谨慎了,弄得不好会立即遭到教师的彻底否定”,不如干脆说“不会”,等待教师的“喂饲”.这是课堂上常见的一种“状况”,笔者认为否定不如引导、堵塞不如疏浚,最好的办法则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给生1提供“第二次机会”,让他自己来改善解法或另选他法.在必要时还须给予适当的提示,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厚爱与人性化的关怀.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
师(亲切地面对生1,以商量的口吻):同学们思考、讨论如何解决?
生:由圆C的方程画出图形看看,也许能找到上佳的思路.
生1(非常珍惜这宝贵的“第二次机会”,
思维逐渐兴奋):由图1知,所求直线必与
直线x+y-1=0平行,即斜率为-1,且
两直线间的距离为圆的半径22.
可设其方程为x+y+c=0,则由平行线
间的距离公式得c+12=22,解得c=0,
或c=-2,故所求直线为x+y=0,或x+y=2.
(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所有学生(更是对生1)的心灵慰藉和智慧欣赏,喜悦和兴奋的冲击波将在他们脑中长期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正当教者欲结束此题的解答时,可喜的“状况”出现了.)
生2:①式并非无用,只要确认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则①式变为2=2(b-1)2,……(下略)
生3:既然所有圆都与斜率为-1的直线相切,那么可任取m的一个特殊值,如取m=0,则圆心(0,1)到直线x+y+c=0的距离为圆的半径22,亦可得c+12=22,……(下略)
教者不能不惊叹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散,生2从本质上恢复了①式的勃勃生机,生3提出的方法蕴含着一种揭示“特殊与一般”关系的重要策略,一道“相貌平平”的题目竟演绎出如此精彩的华章!若教师没有换位思考,缺乏对学生的尊重,轻视源于学生的鲜活的教学素材,不引导学生把话说完,能取得如此丰富的教学效果吗?2 想学生之所遗
数学学科中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而记忆和遗忘又是相伴而生的孪生兄弟,就是我们教师自己,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在遇到某一个数学问题时,思路是清晰的,但具体的公式却一下子很难记起.学生更会出现这种现象.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能换位学生角色,跟学生一起回忆、联想、推导,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案例2 “空间向量”的教学片段.
空间向量是在平面向量基础上,从数量表示和几何意义两方面,把对向量及其运算的认识从二维情形提升到三维情形.两者除维数不同外,在几何意义、坐标表示、运算等方面都有一致性.这是“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认识发展过程.综观空间向量整章,学生需利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向量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之间的类比,但是通过笔者课前的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情是:学生虽然学习了平面向量,但是对平面向量的知识已经记得不多了(这其实与教材的编排有关,平面向量是高一上半学期学的知识,空间向量是高二下半学期才开始学习的,时间间隔了一年多.),笔者在空间向量的教学前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平面向量还有哪些认识?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笔者在空间向量开始之前,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平面向量知识的基本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平面向量知识的基本结构,就有助于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在平面向量类比到空间向量的学习中,学生就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在空间向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又引导学生不断将平面向量的知识结构与模式进行丰富、扩增、推广,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空间三维的问题.3 想学生之所疑
教师在课堂上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突然表情凝重,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站到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学生出现的“疑”,以便更好地释疑.
案例3 人教A版《数学2》“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
在介绍完倾斜角这个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新概念——斜率,如何引入呢?教材中是直接规定的.“我们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如果在实际教学中也这样引入的话,学生会提出这样的困惑:为何要用正切值,而不能用正弦或余弦呢?面对这样的提问,有的教师会说这是统一规定;有的教师相对民主些,逐一验证为何正弦或余弦不好,但总给人“亡羊补牢”之嫌.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设计下面两个小问题引导斜率的概念.
问题1:请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方程所表示的直线.
(1)y=x+1;(2)y=3x+1;(3)y=-x+1.
问题2:请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过点(0,1),倾斜角分别是45°,60°,135°的直线.
师:通过画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幅图是一样的.
师:问题1中的三条直线方程有何不同?
生:x前的系数不同,分别为1,3,-1.
师:问题2中的三条直线有何不同?
生:倾斜角不同,分别是45°,60°,135°.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问题1中x前的系数恰好是问题2中对应的倾斜角的正切值.
师:这会是偶然现象吗?(此时,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当倾斜角变化时,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与直线x前的系数始终保持一致.)
师:看来,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与直线方程息息相关,那么我们不妨用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并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直线的斜率.
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为何要用正切值,而不能用正弦或余弦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归纳,从而自然地引入斜率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处于引导者的状态,对学生的探究问题不是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寻求答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师生的合作.这样,既肯定了学生有意义的想法,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达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4 想学生之所难
有些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必须想学生所“难”.学生在概念理解上有什么困难?学生在探求思路中有什么困难?等等,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反复研究,通过研究达到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高质量.
案例4 学习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一课,老师们知道学生在取点、描点、连线等环节都会出现困难,而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有些老师会直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的图象,还有的老师会在每个环节都预先给出提示,比如带着学生取点、填表、描点、连线,这样做当然能够顺利得到完美的函数图象.但是这样做真能够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吗?笔者在高中数学课堂观察到的情况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在一所示范高中的“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上,笔者观察到,教师本来给了学生机会让他们独立作图,但是当发现学生作图的能力很差,许多同学毫无思路和章法时,老师很着急.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采取了与上述初中教师相似的方式,转而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接演示得到了正弦函数的图象,然后告诉了学生“五点作图法”,学生根据老师画出的图象和给出的方法描出了图象.然而接下来,同一个班在学习“正切函数的图象”时,这一幕几乎重演,学生仍然感到很困难,甚至有同学在列表取点时毫不思考地直接利用画正
弦函数图象时用到的五个点,连正切函数在一些点(例如在x=π2点)没有意义也毫无觉察,而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又再次采取演示作图的方式进行了处理.
为什么老师通过铺垫、演示的方式并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呢?根本原因在于通过老师的铺垫、演示,学生并没有遭遇难点,也没有机会思考为什么取这些点,为什么要将点用平滑曲线而非折线连结.因此,这种表面的顺利是以牺牲学生学会怎样思考为代价的,后果就是学生依靠记忆结论学会了画反比例函数这种具体函数的图象,但是并没有真正学会怎么画一个新的函数图象,也就是没有学会方法.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突破了难点,不如说是回避了难点.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需要突破的是思维上的难点,而思维上的难点通常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性造成的,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突破难点真正有效的方式.而这种转变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出自己已有的思维,当发现自己已有思维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了自己已有思维的局限性和新思维方式形成的价值,而老师的任务则是创设情境、提供问题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思维,帮助学生分析已有思维中的智慧与困境,再推动学生走出困境,找到出路,从而真正突破难点.5 想学生之所错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误方法.”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犯错误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善待学生错误,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刺激,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反思错误、辩论错误等,从而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案例5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cn,若对任意n∈N*,都有an≥a3,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
师:生1,你来说说看.
生1:老师,我做错了.
师:那我找你就对了,(学生哄堂大笑)别怕,没关系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看题目中有an=n+cn,且a3=3+c3是最小值,因为an≥a3,所以n+cn≥3+c3,所以(1n-13)c≥3-n,即c≥3-n1n-13=3n(n≠3)的最大值,其中n≥1且n∈N,所以c≥3.又当n=3时成立.综上可得c≥3.
师:此解法是分离参数的思想,即将已知量和未知量进行分离,想法很好,值得肯定.可是结果为什么是错的呢?
生1:我不知道啊.
师:请你想想在处理不等式的时候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生1:(思考后恍然大悟)是(1n-13)c≥3-n转化到c≥3-n1n-13时,没有考虑符号的正负性,要分类的.
师:非常好,在解题过程中,你的可取之处在于对n=3和n≠3进行分类,可惜没有注意到将(1n-13)c≥3-n转化到c≥3-n1n-13时应该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知道怎么改了吗?
生1:解法修正:因为an≥a3,所以n+cn≥3+c3,即(1n-13)c≥3-n.
当n=3时,不等式恒成立,c∈R;
当1≤n<3且n∈N*时,c≥3-n1n-13=3n的最大值,将n=2代入,得c≥6;
当n>3且n∈N*时,c≤3-n1n-13=3n的最小值,将n=4代入,得c≤12.
综上,6≤c≤12.
师:很好.
这样,教师想学生之所错,在数学活动中将学生的错误解答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审视,通过变换角度、改换类型、改变条件等方式,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促其深思.让学生自己来点评、辨析、纠偏,这既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调节其情绪,也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数学课上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突出师生平等、互助的地位,鼓励学生主动交流,积极合作,教师随时通过心理换位调控教学方法,改变教学预设,动态处置教学程序,充当好管理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乐于参与,使学生素质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12.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 篇十二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毛泽东这伟大思想一直适应当今新的环境的变化, 对于学科馆员来说, “从读者中来, 到读者中去。”不失为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在今信息爆炸的社会里, 用户不缺信息, 缺的是学科化、专业化、有效化的信息渠道。太多时候, 用户需要一个信息时, 得到的是一堆掺杂各种‘垃圾’的消息库, 从中再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如同大海捞针一样。至此, 作为新一代的学科馆员, 在履行自身职责的时候, 更应从读者角度出发, 做到用户要什么, 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给什么。为此学科馆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一、认清服务地点, 摆好自身心态
图书馆作为老传统的服务中心的时代已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但我们至今任然不能否定其在当代高校及其社会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图书馆为信息的“战略阵地”, 其虽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散在用户, 但我们仍可以在阵地战的同时, 不放弃“游击战”。所以学科馆员在提供阵地服务同时, 工作重点转向用户的社区, 延伸到用户的一切空间, 融入用户的虚拟社区和用户的场景:办公室、实验室、野外台站以及用户的BBS、RSS、Blog、Wiki、Folksonomies、Tagging等[3]。
学科馆员只有坚持“阵地战”和“游击战”双方面的有力配合和相互促进, 我们的学科服务才能深入用户。此时自身心态的调整也很关键, 学科馆员再也不是端坐在物理实物图书馆的流通管理人员了, 我们更应以一信息的终端, 信息的源头向用户给予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方方面面的专业化信息服务。
二、做到物尽其用, 逻辑起点是关键
以前我们一直强调和落实图书馆本身的资源和服务, 但当我们的服务地点延生到用户的方方面面时, 我们再也不能坐等用户上门了。“走出去, 请进来。”适用于时代经济的浪潮, 同时其也很符合学科馆员如今的工作。所以我们的逻辑起点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走出去”意味着在用户中搜寻需要和用户保持亲密关系。此时如若按照以前“坐等其成”的老路, 馆员只会固步自封。“请进来”学科馆员在用户中收集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们就能够按需提供信息。这不仅从充分地利用网络和其他图书馆的资源, 并为此建立必要的渠道也让信息利用最优化。
作为用户, 他们的需求是层出不穷的, 所以我们在应对时, 要有针对性地了解用户需求方面的细节信息。例如, 当用户想了解关于某一地域地理方面的相关资料时, 我们应该分析清楚用户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如果用户单纯想旅游, 那咱提供的科研方面的信息就会变得画蛇添足。即使馆员服务到位, 但用户还是会对于冗长无效的信息感到反感。
三、用户至上, 服务深度和广度不能放
除了要戒无用功, 同样的“隔靴搔痒”也会让服务工作变得失于效用。
学科馆员则需要提升自我, 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 深入到用户的科研课题之中, 跟踪服务需求, 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各种信息工具, 面向用户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和对策, 深入到用户的知识需求的解决过程之中, 善于挖掘用户的真实和潜在需求, 与用户互动协作, 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和应用, 将服务内容与用户的整个学术交流过程紧密[4]。
四、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
身为现代新一批的学科馆员, 我们服务的核心是该在内容上得到深刻和彻底的改变和创新。
在我们的客户有关学术方面的相关信息的涉及时, 比如说策划课题, 分析课题, 论证课题, 发表成果等等方面, 我们学科馆员应该有必要为客户提供全程式的服务。其服务的内涵和性质关系到学科馆员专业化和系统性的素质, 为此, 学科馆员有很多工作得准备, 旨在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服务的责任而第二代学科馆员则是用户服务的策划者、实施者、推动者和第一责任人。特定学科领域用户的所有需求和问题都是由该领域的学科馆员负起全责, 自己或协调解决所有相关的服务问题[5]。
身为馆员而非“馆员”, 馆员除了素质要求高以外, 还应培养出一种“量身定制”的套餐服务, 即“一对一”模式化的服务新导向。
总之, 学科馆员的角色转换。馆员是馆员, 用户是用户的时代已经在逝去。其实馆员也是用户, 用户更反映馆员该有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在很多情况下是用户向馆员提出诉求, 馆员改进自身, 完善服务。举个例子, 当读者丢书后如何处理的“小事”。读者丢书现象时有发生。对此, 有的管理人员动辄罚款了事;有的站在读者的角度, 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先将读者的书续借一次, 让读者再找一找;若找不到后再介绍读者到附近书店或外地书店购买或订购;这些若都不行时, 再按规定予以罚款[6]。所以, 与其让用户来提意见, 不如让馆员时刻充当用户姿态来审查自己服务的问题, 这更能切实际地让服务质优。
参考文献
[1]李春旺.学科馆员与参考馆员、信息经纪人比较研究[J].用户研究与服务, 2005 (4) :9-11.
[2]杨错, 蒋若冰, 熊丽.第二代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 2010 (10) :52-54.
[3]霍姆斯.电子政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212.
[4]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21世纪中国学术信息服务的挑战与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5]初景利, 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 2008.
[6]高万郁.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小事”之我见.图书馆建设, 2006
13.关于换位思考作文 篇十三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换位思考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换位思考作文 篇1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妻子在厨房炒菜,她的丈妇在旁边唠叨个不停:“缓些,警惕!火太大了,赶紧把鱼翻过去,油抬太多了!”妻子有点忍不住了,脱心而出:“我晓得怎么炒菜。”丈妻镇静地问路:“我只是想让你知说,我在启车时,你在旁边唠叨个呶呶不休,我的感到如何?”
故事虽小,寄意却很深,这面点波及到了换位念考的答题,在日常生涯中,良多时候,咱们经常对别人的言替觉得不理结,总感到他人应当这样不应当这样,对别我的行动诸多责备。这是由于尔们大家未经习惯地从本人的角度去察看懂得断定事物,却不想功站在别己的态度上想问题,一句话,这是不理解换位思考!
那么,什么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望问题。便“彼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理解除了从人以外的别人的感触,并从对方的身份跟破场来对待事件,来入走思考,这样很多抵触皆可以迎刃而解。
人取人相处,总不免会发生盾矛,而这些矛盾返去是因为相互不理解而产生的,假如我们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往瞅待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并从其中调剂自己。这样,我们兴许就能从苦楚中摆脱,从恼怒中安静,从冤屈中开朗,从失败中释然。
学会了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对路边需要赞助的人不闻不问,相反会伸没你的援手;学会了换位思考,你就不会以为别人对你的辅助是天经地义的,你就会常把“谢谢”挂在嘴边;学会了换位思考骂你就不会对父母为你所干的所有熟视无睹,你会常怀感谢之情;学会了换位思考,就再也不会弃啼扫马路的干净农人,反而对他们多了一份尊敬。
教会换位思考,你会发明世界本来可以如此的漂亮,精力原来能够如此空虚,生活本来可以如斯丰盛。
换位思考不是回避事实,而是踊跃的面对生活。换位思考也不是沉甸甸的四个字学会它须要有广阔的襟怀,要有博大的气宇,要有体贴进微的一颗口。
请多用你的心为别人想一下,将心比心果为这样,即便在生活最艰巨的时刻,你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换位思考作文 篇2有时候生活让你不得不换换角色,你会体味出心的平和吗?你会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当我们以这样的平常心去面对生活所给予的一切时,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去感受一切时,我们总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感觉、新体验。我们的心态,让我们敏锐的心更懂得生活。生活在快乐的情绪里。
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现实中总有那么些人,自视甚高,习惯拿着放大镜去看自己胸前佩戴鲜花和勋章,回想自己曾经荣耀和自豪而沾沾自喜,一旦鲜花枯萎,勋章黯淡,往日荣光不再,优势荡然无存时,他们便无所适从,整天像掉了魂。我一位邻居,曾是政府机构负责人事官员,前些日子刚从任上退了下来,往日里颐指气使,别人见他是惟惟诺诺,家里门庭若市,往来高朋显贵,可现在一下子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出门连卖菜小贩都不太把他当回事(其实人家一直就是把他当作普通顾客中一员,他自己没感觉到而已),他便觉得受不了了。于是整日里长吁短叹,本是“夕阳无限好”幸福时光,却在这一声声唉叹声中耗费,这到底为了哪般?
我想遇到这样的事,不妨看开一点,做一次换位思考,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变化,你便会有意外的收获。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其实只要我们心胸开阔一点,襟怀坦荡,那就会觉得海阔天高,什么事情都能看开,心情自然也就乐观开朗了。所谓看开,不是那种世故,那种超然一切之外的隐者的做法,而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以阔广的胸怀去容纳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以纳百川的心胸去面对世界。如果这样,我们还会有那些无端的烦恼吗?
换位思考,不是让你妄自菲薄,不是让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让你瞧不起自己。恰恰相反,是让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这样你便会更好的相信自己,从而去挑战一切,追求生命过程中的卓越和梦想,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学会换位思考,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大悲大喜吧。现实的一切都要学会适应这样你会天天快乐!
换位思考作文 篇3有的时候与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自己总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过错,是完美无缺的,而别人做的事情都对不起自己,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犯的,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等冷静下来换个位置,从朋友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也许在发生矛盾或者别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调换一下位置,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整件事情……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与曹丕兄弟二人为了争夺霸业的继承权打的是天昏地暗,曹植一气之下写下了“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勾心斗角。哎!我想这也不能赖他和曹丕,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谁不希望手中掌握点权力呀,而曹植与曹丕又生活在强大魏国,而且他们的父亲是当时最有军事实力的诸侯,曹植于曹丕二人之间早就有些不愉快的事情传到了曹操耳朵里,曹操本来就有疑心病,在加上一些风言风语他对曹植与曹丕兄弟就产生了疑问,看看谁想夺取继承权,于是乎派心腹去刺探。曹丕比较聪明看出了其中的一些奥妙:一方面跟他的父亲面前表现的很有才能,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排挤曹植,好让自己独自掌握继承大权。
在我看来曹丕有点笨,古人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只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没有做长远考虑,也没有从大局出发来看待问题,如果他考虑二人共同继承曹操霸业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我想司马氏就不会那么容易夺取曹氏基业吧。而曹植呢,虽然在这些事上表现得很气愤,但是他也没有从曹丕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他们二人,中一人敢于牺牲自己眼前利益,作长远打算。那么曹操霸业也就不会那么快落入他人手中了。
我最喜欢郭沫若先生仿拟《七步诗》写成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度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而郭沫若先生者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逸过火”,但若是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换位思考,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相信我它真的很管用。
换位思考作文 篇4换位思考会让我们明白很多我们想不通的事情,很多的事情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从悲观者看问题到乐观者的洒脱。
悲观者认为:跌到就就爬不起来,不如就不爬了。而乐观者却依然向前看,无论什么也阻挡不了他的步伐。我曾看到一个人,他是一个飞行员。在八年的时间里,出了4次意外,六次手术,然而,5年后依然手握操纵杆再一次的飞向了蓝天,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无论怎样都要再一次的飞向天空,然而他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我的朋友,如果你有什么想不开的事,那就请换一个角度看一下问题吧!
从悲观者的角度去看乐观者的想法。
试想一下:一个人,从一个美好的早晨,闹钟一响。这时打住,停,不要在想了。悲观者会这样想:哦!天哪,又到早上了,然后把吵得闹心的闹钟以一个不和谐的方式关掉,这时他或许会起床时碰到脚趾头或是牙刷倒进马桶里等。这将是一个恶性的循环。而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乐观者的早上,他会以一个愉悦的心情去对待每一件东西,因为他知道,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影响他的一天,事实也是如此,他也许会收到一份美味的下午茶或是一份美好的祝福……
我的朋友,同样的一天。两种开端,两种情况,你要选哪一个呢!
请记住,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在影响着你的生活,要选择对你有帮助的想法,加油!我的朋友,去开始你的愉快的一天吧!
换位思考作文 篇5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在青春期的叛逆时期里,这代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时,需要我们和家长都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代沟变小,让隔阂慢慢消失……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每个人都会经历叛逆期,那时的我们太冲动,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用父母太多关心,而父母总觉得我们就是长不大的孩子,怕我们受欺负、吃苦头而有时过分爱护我们。应该是三年前,读初初二的时候,和同学约好了明天要去图书馆写作业,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大概九点半才到家,晚餐在外解决。和父母说了之后,没想到妈妈说必须8点前回到家,不然不准我出去。我当时一下子就憋不住了,和妈妈吵了起来,我大声说道:“我又不是去玩,我去学习也不行吗?九点半也不会太晚……”妈妈嚷着说在家学习也一样,不准我去了。我一气之下,隔天没听妈妈的,从两点去到了九点多才回家,回家就接受妈妈的一顿臭骂,我不说什么了,就关上门,在房间里开着吵闹的音乐,自由的跳舞。之后的几天我和妈妈也不怎么搭理对方。在无意间听到她和爸爸说,8点前让我回来是因为我不懂外面的社会很复杂,怕我被带坏了或者会发生意外……我听完也觉得妈妈说的有些道理,隔天我就和妈妈说我那么做不对,下次会早点回来,也请求了妈妈多体谅我。妈妈答应我了,我也答应妈妈了,就这样,换位思考解决问题,多容易。
换位思考就是解决代沟、矛盾问题的秘方,不仅适合与父母的争端,也适合朋友之间的冲突等等,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矛盾发生时,我们不要急着发脾气,不要急着面红耳赤,不要急着争吵,而要冷静下来,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也许自己对这件事就会改观了,矛盾也会慢慢解决。
换位思考作文 篇6每个人都希望和别人相处的和谐友好,而这少不了的就是换位思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不能老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多多宽容别人,你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人们经常会用自己的观点来观看这个世界,没错,人们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最完美的,而对别人做的事情就能挑出许多毛病,看不惯,认为有许多缺陷,只有你换个角度思考,才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
有一次值日,我是值日班长,看着那些值日生不紧不慢地做着值日,我的心里真替他们着急。好不容易做完了值日,他们口口声声说已经扫完了,但我扫视一番教室,墙角的那团废纸却格外显眼,便狠狠地教训了那个值日生。值日生生气了,大叫:“你算什么值日班长,根本不会体谅我们值日生的辛苦!你整天就只会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你考虑过我们吗?”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失去了理智,大吼:“好,明天我来做值日,谁怕谁!”
第二天,我一人做起了所有人的活:扫地、擦窗户、摆桌子……但很快,我就发现其实值日生是很辛苦的,我刚想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风一吹,垃圾又飞了。我只得扫操场,干完后我已腰酸背痛。我才发现:我错怪值日生了。从今以后,我们相处的更融洽了。
还有一次,我看过一个故事:在茫茫沙漠之中,有两个人从背包里掏出水来,但都只剩下半瓶水。第一个人伤心极了:“哦,只剩下半瓶水,怎么出沙漠?”另一个人却很高兴:“哇,还有半瓶!”同样半瓶水,两个人却有两种想法,一个高兴,一个伤心,可见换个角度思考是多么重要!
14.初中作文:换位思考 篇十四
在我们动物界,笑算是件罕事,不是个个动物都会的。而且,我们的笑通常不具备感情因素,只是在人类骚逗我们敏感处时会发出类似的笑声。
但,人可就不一样了。
我曾见过,婴儿出生不久就能望着父母“咯咯”地笑,儿童少年相互为伴时常传来“哈哈”大笑,女人清脆如铃铛般的浅笑,男人粗重略带磁性的低笑,以及老人安心的无声的笑容。
这是迷题之一:为什么不同的人类会拥有不同的笑?
除了每个人的笑不同,自己一个人的笑在不同状况下似乎也有所不同。
以我的小主人为例吧,他会在看笑话时笑声震耳,在成绩单发下来时笑得春风得意,在与家人出游时露出开心满足的笑颜,在深夜完成任务后放松地笑,也会在看见美女和她对望时羞涩的笑,以及被美女翻白眼后尴尬的笑。
这些是我能理解的笑,但另一些就难以捉摸了。
在商场里,柜台小姐总露出“嘴角上扬30度,露八颗白牙”的标准微笑。每次被主人带去商场时,我就觉着这样的笑令我不自在,典型的皮笑肉不笑呀!那应当是他们本不愿笑吧,那么为何又得非勉强自己笑得这般难看?(我认为不带感情的笑都难看)
电视上,一些刽子手或杀人犯在准备结束另一条生命时居然也会笑!这令我一直疑惑,笑不是常为了美好事物或改善调节气氛而存在的吗?为什么那些人能在鲜血淋漓,恶心恐怖的环境下,拿着凶器笑的一年恶毒?
考场里,在收卷铃响过后,总会有一些考生将笑和哭糅合在一起。有人先坐在椅上,然后望着考证开始大笑而后立马冲出,随即便是一阵大哭,这是笑着哭;而也有人先是颤抖地拿过考证收进包里,开始无声地哭泣,然后抱着朋友又蹦又跳的哭着大笑,这是哭着笑。我也实在不明白,同样场景,怎么会出现不同表情,而同样糅合的表情又为什么给我不一样的气氛感受呢?
人类,是动物界中的高级者,他们的世界是复杂难理解的。每一个人在社会里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利益追求,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的行为,就连最基本的一个笑容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表达不同的涵义。
15.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 篇十五
1 临床资料
360例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病程超过1周以上行放射治疗的病人, 肺癌123例, 食管癌98, 乳腺癌77例, 鼻咽癌35例, 妇科肿瘤23例, 甲状腺癌4例。
2 方法
2.1 确立换位思考的理念
将换位思考理念灌输给每一个护士, 要求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 主动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让病人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调动其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定期举行座谈会, 让病人及有经验的护士讲述良好的护患沟通方法与体会, 并积极讨论如何更好地掌握和灵活运用换位思考的理念。
2.2 换位思考具体内容
每位护士树立“假如我是病人或家属, 我希望得到怎样的护理”的思想, 对癌症病人从入院、检查、操作、放疗、出院等几方面进行换位思考, 即把换位思考运用于病人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2.2.1 入院宣教
到我科就诊的癌症病人通常不是由于症状严重而就诊, 大多数是因体检或在其他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现患有癌症, 还处于治疗初期, 病人对病情不是十分了解, 缺乏正确的认识, 把癌症等同于死亡, 心理压力非常大, 有时会情绪激动, 会有很多疑问让医护人员解决。护士首先处于病人位置对其心情表示理解, 主动热情接待病人, 详细介绍医院和病房环境, 介绍管床医生、护士的姓名及同病室病人, 以关心、尊重、同情的态度安慰病人, 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 并向其解释癌症不可怕, 只要积极治疗, 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现身说法, 减轻其心理负担, 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讲解检查与治疗的重要性, 简单介绍放疗过程。不直呼病人床号, 视病人为亲人、朋友, 尽快消除其陌生感。同时也要站在家属的角度, 做好沟通工作, 让家属与病人一齐树立信心, 并肩作战, 共同战胜疾病。
2.2.2 放疗前
病人和家属对放疗知之甚少, 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有些病人及家属对放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因此在放疗前护士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放疗目的、技术、治疗流程及配合方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让病人对疾病预后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 适当降低生活质量期望值, 一旦放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 病人及家属能够理解和接受。采用情景模拟法告知病人模拟定位就像照相一样, 在体表上标出照射的正确部位, 一点也不痛苦。但是如果不配合.定位照射就不准确, 不能保证照射的效果。和病人一起进行自我放松方法的训练: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多与别人交谈等。考虑到经济困难的病人对每日清单特别敏感, 我科特向医院申请了触摸屏查账系统, 便于病人及时了解费用问题, 并帮助病人充分利用医疗保障政策, 合理治疗, 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总费用。对病人不便公开的事不当众交代, 尊重病人人格和尊严, 保护病人隐私。
2.2.3 放疗期间
放疗持续时间1个月左右, 住院时间长, 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 造成心情烦躁, 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护士要经常思考“病人现在感觉如何”, 及时与病人沟通, 向病人透露病情好转的信息, 如检查结果、治疗进展顺利等, 使病人感到治疗有希望, 能够积极配合。沟通时突显人文关怀, 沟通内容从疾病知识扩展到对信念、态度、行为、健康促进等方面。家属群体每天奔波在医院与家庭单位之间, 神经高度紧张, 很小的事情会使他们大发雷霆, 难以沟通, 护士站在家属的角度考虑, 理解他们, 真诚、耐心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争取家庭给予病人心理及经济上的支持, 尽可能多陪伴病人, 鼓励亲友多探视, 每周2次或3次, 以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于同步放化疗者, 科室规定夜班护士提醒病人06:00进早餐, 提前输液, 合理安排放疗时间, 以免造成病人担心及治疗上的冲突。
2.2.4 放疗反应
当病人有胃肠道反应时会胡思乱想, 感到是不是病情恶化不想进食, 护士应及时讲明原因, 指导家属调整饮食的色香味, 给予品种齐全、易消化的食物, 经常更换花样, 增加病人食欲, 保证其营养, 同时灵活掌握进餐时间, 做到少量多餐, 多饮水, 每日2 000mL~3 000mL, 照射前后半小时避免进食物。若放疗期间血象下降, 指导病人进食一些补气养血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枣米粥、补髓汤、黄芪乌鸡汤等, 注意预防感染, 定期抽血检查, 必要时给予升白细胞的药物, 白细胞低于3.0×109/L时暂停放疗。放疗中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 勿用肥皂擦洗, 禁用胶布和涂刺激性药物, 穿宽大柔软、吸湿性强的纯棉内衣, 减少局部刺激, 出现皮肤红斑、色素沉着或脱屑等放射性皮炎症状时, 勿用手抓挠或手撕脱屑, 对皮肤表面有渗出的湿性皮炎, 应暂停放疗。食管癌放疗10d左右病人会出现黏膜充血水肿、局部疼痛、吞咽困难, 应做好解释工作, 予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禁食刺激性食物, 指导病人在进食后饮适量温开水或淡盐水冲洗食管, 以减轻炎症和水肿。头颈部放疗者嘱病人用生理盐水于饭前、饭后漱口, 咽部有症状者含服口服液, 并应用放射防护喷剂喷敷口咽部, 每日3次。有全身反应如出现头晕、乏力、厌食、精神差、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时应加强营养, 调整饮食, 注意休息, 保暖, 全身给予支持治疗。对于放射性直肠炎, 进行灌肠时注意病人保暖, 屏风遮挡, 应用改良肛管, 动作轻柔, 减轻病人痛苦, 指导其腹部按摩的正确方法, 预防肠粘连。
2.2.5 出院宣教
肿瘤病人病程长, 易复发,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 虽然出院, 但多数病人不等于痊愈。病人此时想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告知病人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强调定期复查、治疗的重要意义。与病人和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自我保健与护理的能力。建立电话回访制度, 将院内护理延伸到院外, 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护理指导, 切实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结果
通过实行换位思考这一服务理念, 我科护士学会从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 在病人及家属配合各种检查治疗、增强治疗疾病信心, 提高放疗依从性、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一年来无护理纠纷或投诉的发生, 病人放疗依从性100%。全科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讨论
目前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癌症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医务人员的责任是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 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掌握“换位思考”的理念, 经常换位思考,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主动与病人交流, 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16.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 篇十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就给他们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为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理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课件。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使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做成Flash。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笔者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谈谈原因。”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①与老斑羚的换位。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②与小斑羚的换位。引导学生思考:“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③与猎人和狗的换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像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掌握更多的知识。
17.换位思考小学作文 篇十七
“时间到了,时间到了,还不赶快走!”一个急促的声音突然从我背后响起,两位大妈从我的身边箭一般地走过。好奇心使我加快步伐,紧追着她们。
不一会儿,我来到了大罗沙广场,只见广场边上的一块空地早已被人们围得严严实实。一阵轻快的音乐突然响起,广场霎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散乱的人群早已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他们在一个身穿鲜艳服装、手擎大花伞的阿姨的带领下,有的举着花伞,有的手摇彩扇,有的舞着彩带,随着轻快的音乐个个踩着欢快的鼓点,整整齐齐地舞蹈着,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黑夜中翩翩起舞,在夜灯的辉映下不时发出耀眼的光芒。慢三、快四、恰恰……她们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轻盈曼妙的舞姿羡煞围观的群众,看得如痴如醉;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舞步更不时赢得围观群众一片又一片的欢呼声。那些按奈不住的群众也随歌起舞,尽管他们扭得不太好看,但却非常认真,也不时赢得周围的欢呼。你看那一个身穿白衣服,戴着眼镜的男青年,他高高的身材,手擎一把大红伞,一扭一扭的,表情特别得意,那滑稽的动作引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18.“换位思考 篇十八
多角度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
“假如我是纳税人”,我希望得到热情的服务,我希望得到耐心的讲解,我希望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我希望得到专业的税务指导,我希望感受到融洽的气氛,我希望交的是明白税,我希望每次纳税都不白跑路,我想得到最好的服务和朋友般的帮助,而不是训斥和说教,我最看重办税效率。这反映出多数纳税人的心声。这也充分体现出税务工作人员要经常用换位的重要性。
在新的形式下,提供“优质服务”不再只是“文明用语”、“耐心细致”工作态度和“一杯茶水”等低层的内容,为纳税人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和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周到的涉税业务服务也是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别是今年全省开展“纳税服务年”活动,充分说明省、市局已把纳税服务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这就更突显进行“换位思考”拓展纳税服务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与纳税人进行换位思考,将优质服务融入到日常税收工作中,是摆在我们税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探讨的主课题。
一、税务工作者要有换位思维观念。凡事能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把自己融入纳税人当中,从纳税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审视税收工作,寻找政策服务薄弱环节,就会化服务为责任。纳税
服务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也不再仅仅是道德范畴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守的法定职责和义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把顾客视为“上帝”,那么“纳税人”是我们税务人的服务对象也应该是“上帝”。因此,每一个税务人员要实实在在换位思考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思想上由“要我搞好服务”向“我要搞好服务”转变,树立“把纳税人当作顾客”、“视纳税户为上帝”、“纳税人第一”的思想观念,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谋纳税人之所需,竭尽所能使在政策要求范围内满足纳税人的涉税需求。
二、提供优质服务,进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在新形式对纳税人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一张笑脸、一句您好、一杯茶水等形式上,创新服务手段,充实服务内涵,提高办事效率才是纳税人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纳税人需要的是“有问能答、问不倒”、“出口成章、解难题”的税务工作者。只有经常地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强化业务技能和岗位培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业务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纳税人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的办事程序。我们税务工作者要充分自用现有工作机制,发挥“一窗式”管理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延时服务”、“提示服务”、进一步健全“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制度,完善前后台受理、转办、审定、回复的流程和具体要求,严格“首问责任制”实行“限时服务”和“承诺服务”,全面畅通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提供快速、便捷、经济的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促进征纳双方的互惠与和谐。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纳税人每月申报路途奔波及排队等待的辛苦。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银行税务一体化管理资源,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纳税申报服务,实现了纳税人“一卡在手,轻松缴税”,优化纳税人办理缴纳税款过程,进一步规范了税款征收和缴纳行为,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税务、银行、纳税人的“三赢”,节省纳税成本,真正实现足不出户,轻松交税服务要求,从而有效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三、掌握换位思考技巧,要提高与纳税人有效沟通能力。从当前大量的纳税人前来办理各种税务事宜,众多的纳税人形形色色,有资深的老会计,也有下岗再就业的工人,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也有十七八岁的年青人,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他们中强弱参差不齐,但到了税务局,相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便是弱者,因为他们来这儿是办事情的,他们需要我们的服务,需要我们的帮助,有的不知道相关事项如何办理,有的急于解决某些问题,当然,由于每个人成长经历的背景不同,具备的素质也有高有低,有的温文而雅,有的粗犷泼辣,有的办税轻车熟路,有的懵懂无知。我们如何要做到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纳税人,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一个和谐的征纳环境,突显了掌握换位思考技巧重要性。
一是要有较强的洞察力,学会因人制宜。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等状况,以此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和措辞。譬如,在与纳税人沟通时,如果一味咬文嚼字,援引政策法规中专业术语,很难达到征纳双方思维上的共鸣,势必在沟通双方间造成一道心理上的鸿沟。二是充分运用反馈。许多沟通问题是由于接收方未能准确把握发送方的意思造成的,如果沟通双方在沟通中积极使用反馈这一手段,就会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税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提问或重复等方式来与纳税人进行确认,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纳税人的反应或行动来间接获取反馈信息。三是调整心态。税务工作者在沟通过程中应主动调整心态,保持心情平和,不使自己的心情因纳税人的服饰或措辞等外部信息而产生波动。
四、在工作中要树立人本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税务部门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纳税服务中以纳税人为本。
随着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的分化,纳税人的情况越来越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每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同,在财务管理、纳税申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纳税人对税务服务的要求也迥然不同,充满个性化。我们应随时从纳税人的思维角度了解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从而在纳税人与税务部门之间架起便于信息沟通的桥梁,使税收服务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通过到企业和纳税人中查看走访、进行随机调查等形式,倾听他们对税务部门服务质量的意见与建议,真正了解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
更高质量的服务,构建人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积极改善和谐税收服务环境。
总的来讲进行换位思考提供纳税服务就是更好地引导纳税人遵从纳税义务、维护纳税人权利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正确理解、把握和满足纳税人的合法合理需求,优先满足纳税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及时收集、处理和解决纳税人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把尊重纳税人、信任纳税人、方便纳税人作为现代税收管理服务的核心内容,实现纳税服务与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实现优化纳税服务与深化税源管理的“双赢”。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推荐阅读: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心得体会06-19
浅谈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心得08-28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07-30
班主任工作中的尺度把握-班主任工作艺术07-07
班主任工作管理浅谈09-02
班主任工作论文:浅谈班主任的科研意识10-02
浅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08-22
论文: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11-25
浅谈班主任工作 创建平安班级12-03
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心教育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