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东教育有感

2024-07-28

读山东教育有感(16篇)

1.读山东教育有感 篇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从教xx年,在这十几年中,读过的教育书籍不少,但是一直陪伴在我左右,给我鼓励、给我帮助、给我鞭策的却是这本教育期刊——《山东教育》。正是这本书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她就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良师益友”。

她的三个板块:教育版、教学版、校园文化(副刊),教给我无穷的知识,及时更新我的教育理念,指导我的教学教改,和谐我和学生的关系。

通过《山东教育》的学习,在学生身上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有它的个性,但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也同样有着进取心,渴望进步和成功!

读《山东教育》,让我明白了平时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他们都给我做了很好的回答,通过教师们的研讨,我们再参考上面的解答,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读《山东教育》,我懂得了什么样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幽默的授课语言。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对于一个教师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山东教育》的学习中,我懂得了时间不足是教师与学生

沟通的障碍之一,一节课只有40分钟,又有预设的教学任务,有时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说清楚,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就容易在学生还未说完的时候迫不及待的打断,还未听懂,听全学生的意思,就草草地做出反应。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明白了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除了要倾听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更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抓住错误,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反而印象深刻。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的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我们要耐心地等待,热情地帮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够大面积丰收,让每个孩子都学会,成绩有所提高。,

总之,《山东教育》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虽然《山东教育》经历了不断变迁,但三大版块的栏目设置一直未改变,一如她钟情教育,痴心不改,坚持传播先进理念,秉持传递优秀方法的执着信念。每当饭后睡前,我都会捧起她,细细地进行品读。让那一行行墨香,静静地淌入我的心田,催我奋进,促我成长??。

2.读山东教育有感 篇二

一、潜心博览群书

商老师一生读过许多书, 以至到古稀之年, 他仍然不忘读书, 用商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最重要的买几本好书看看, 在精神领域里流通, 这些书积累多了, 放在书橱里, 总有一万多册吧, 真可谓‘坐拥书城, 富敌侯王’……”我羡慕商老师读过这么多书, 敬佩商老师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精神。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 不但要学习商老师那种读书精神, 而且要学习商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了之后能想, 想了之后能讲, 讲了之后能写, 写了之后还能编成书, 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遗憾的是, 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也爱读书, 读书量也很大, 但只是浮光掠影, 如水过沙地, 留不下什么痕迹。书怎么读?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一书中写道:“首先要从书本里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 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的见解, 并把它作为智能释放出来。”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道:“读熟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等书都要读一读, 但是又切切不要忘记了精读。”作为教师, 应该更新观念, 要像商老师那样, 多读书, 读好书, 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 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 而且要变这桶水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唯有这样, 教师在上课时,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娓娓道来, 文采飞扬;唯有这样, 教师在帮学生释疑时, 才能做到引经据典, 分析解说, 鞭辟入里;唯有这样, 才能不愧为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二、真心关爱学生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文章是《神圣的事业》, 该篇文章中写道:“人文精神博大精深, 但首先是爱, 惟其有了爱, 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 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 但是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

一个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 总会把学生放在心上, 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 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教师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 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使他们成功。纵观我国的优秀教师, 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等优秀教师堪称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典范,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 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 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 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 忍无可忍乃至暴跳如雷时, 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 做出令人遗憾的事, 尤其是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 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还有的教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言, 不打不成才。因此, 这些教师对后进生拳打脚踢、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有的教师变相体罚学生, 学生没写完作业或者没写对作业, 便要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损害。这些教师的做法与我们新时代提出“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 就没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书中写道:“教育是人对人的事, 所以首先要尊重人, 把人当人, 满腔热情地对待人, 自己就不能以一种‘布道者’的姿态出现, 使人敬而远之。”所以, 这样的教师应该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 加强教学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总之, 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是一个好教师。

三、素心淡泊名利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通财与才能》的文章, 商老师在该文中写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财富迟早会流失的, 你就是把它铸成金山银山, 最后还会被人消融’。现在, 我退休了, 有房子住, 有饭吃, 有衣穿, 大笔的财产没有, 反正吃穿不愁, 生活无虞。”寥寥数语, 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财富观、名利观, 几分清贫, 几分淡泊。而商老师那份清贫、那份淡泊却折射出师道尊严, 是我们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有多少教师没能坚守讲台, 有的跳槽改行, 有的下海经商。即使能够留下来的教师, 仍然有许多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大潮冲击, 正被物质欲望所困挟, 变得追名逐利。因为“教师也是人, 也要过小康日子”。所以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 许多教师曾强迫后进生弃考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将“解题秘籍”在课堂上秘而不宣, 以便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等。

我也是一位教师, 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钱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我希望我们教师人人能过上小康日子, 但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 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 教师在追逐利益的同时, 是不是也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伦理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启功先生, 名利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如学校准备建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 启功先生得知此事后义卖书画163万元, 但是他却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 而是用他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号来命名, 在他的大力鼎助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了, 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一时传为美谈。

3.读《教育漫话》有感 篇三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一本饱含哲理却写得通俗动人的名著在其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一、教育作用和目的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阶段是可塑性最大的阶段。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因此,越早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二、绅士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培养成谦和明礼、品行端正、举止优雅的绅士。把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当做绅士必不可少的四种品格。同时还认为进行绅士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家里。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惯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而每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在家里聘用良好的家庭教师才能使儿童避免沾染恶习,并能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合适的教育。虽然他同时也赞成某些人所说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怯懦无能和不通人情世故,但他认为相比于学校教育会使儿童学到鲁莽、诡计或粗暴,使儿童丧失德行,家庭教育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改正的。“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具体到到底该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主要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来论述。

1.体育保健。体育保健也就是要塑造儿童健康的身体。洛克十分注重身体健康,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 而培养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信念是“崇尚自然”。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呼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就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并且每天要用冷水来洗他的脚;鞋子应该做得很薄;要睡硬板床;要洗冷水浴;要多过露天的生活,尽量少烤火。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

此外他特别强调节制的重要性,他认为“节制的精神无论是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我认为其中某些做法是值得我们直接借鉴的,比如,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于是出現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部分,要加强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让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变化。

2.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也就是塑造健康的精神。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德行是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在洛克看来,德育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说来它包括德行、智慧、教养以及坚忍等各种美德的培养。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以理服人,但同时也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这对家长及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们要酌情处理,理性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洛克还要求儿童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这也是对孩子优良品性的一种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3.体育。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而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述说着最深刻的道理,注重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培养,认为学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就更大了。因此,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凡事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4.读幼儿教育读有感300字 篇四

《幼儿教育》是我们幼儿园定的幼儿杂志,空余的时候每个老师都会拿来看,这本杂志虽说不厚,但里面蕴藏着很多丰富的知识,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有“方案研析”、“教养笔记”、“保育之窗”、“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很深动,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我觉得它对我的业务能力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也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

其中“教养笔记”内容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角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被破坏的现象,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看着这篇文章,我不由想到自己班的孩子,在看图书的环节中存在很多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每个老师处理的方式都不一样,结果也都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们的需求,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行为灌输给他们,却很少听从他们的意见,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我是孩子,我想怎么做?”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多考虑孩子的立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5.读人民教育有感 篇五

长春市第159中学尹文慧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本月我认真阅读了《人民教育》这一刊物,刊物中内容真实,材料实用,道理深刻,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一文使我感触颇深,我校也推出了一个教学模式,走进教室,学生们分组而坐,进行导学案的自学。但仔细看了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上面的题目多是从教材上直接迁移过来的。“什么样的学案是好的学案?这样的学案真正是基于学习、为了学习吗?”学生分组站立,几乎是表演式地头碰头、肩挨肩地大声讨论着。教室里一片沸腾,记者只听到一片噪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要想思考是根本不可能的。由此想到这种导学案设计有一定的误区,没有达到有效。

李帆老师引用了美国著名教育史家戴安娜·拉维奇的一段话:“在教育中没有捷径,没有乌托邦,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武器,没有神话也没有童话。学校的成功很难像生产线一样移植。”他说:“有用的模式,只会而且只能从学校内部、从教师身上‘生长’起来。” 这其中,他提到了了两个很重要的词,那就是自由和坚守。把改革的主动权还给校长和一线老师,充分

调动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坚守”就是要把握并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一有效课堂

对于有效课堂,李帆老师提出两点,首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思维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具体知识的获得。优秀的课堂,其结构逻辑建立在学生的思维逻辑之上;优秀的教师,可以透过知识的表层看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

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在于用多快的速度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而在于是否教给了学生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在于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他们思维的节点上进行了放大。这是因为,一个学科的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是该学科的根源,涉及某一类问题的根本。而大部分的具体知识,不过是从这根上衍生出来的枝叶。千枝万叶,根茎只有一个。离开根茎,其他枝叶也就无所依附。

而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只是着眼于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把握住具体知识,于是学生们知道了知识,却不知晓知识间的意义和联系;掌握了解题方法,却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道理;他们手里握住了大量的“枝叶”,却放弃了最为重要的“根茎”。这样的课堂,单独一节来看,是高效的;但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看,无疑是低效的。

其次,用什么样的时间段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一节课、一学期还是三年、六年?眼下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恨不得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恨不得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所作用的人,其生命成长本身就具有致密、混沌、繁杂、非匀速的特征。所以,老师会发现,同样一个教学环境,对部分学生是高效的,对有些学生是低效的,而对个别学生是无效的,甚至是反效的。

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又提出“有效教育”。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有深刻的专业学识。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知识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知识的价值等都在考虑之中。另一方面,老师一定要把育人与教书巧妙地融合起来。课堂是一个载体,它承担着为“培养人”服务的重任,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

大约20多年前,美国面向小学生征集最聪明的一句话。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放太多东西。”

这句话,值得我们三思。

二、童年的价值

童年的价值在于自由生长,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和促进生长,在于引领孩子从自然善好之本走向社会善好之质。但当下的教育却往往以“呵护儿童”、“保护童年”之名,抹杀了童年自

由生长的价值。

中国学生的学习大多出于社会动机,功利性、目的性都非常强,而不是出于认识动机,强调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很多事实证明,认识动机一旦调动,产生的效果将是极其巨大的。

对于当下教育来说,如何培养、保护学生的认识动机,而不要人为地放大“社会动机”将是教育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社会动机加剧了功利主义的力量,扭曲了童年的价值,绑架教育走上了轰轰作响的战车,以至于许多人把渡河的舟楫当作了彼岸,也让师生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正如海安王玉东老师所说,儿童是野生的玫瑰花,我们不能用遥远的未来来牺牲孩子的现在,我们要让这些野玫瑰在风雨中、在阳光中幸福地、自由地生长。切不可用捍卫童年、保卫童年的名义让儿童不能自由的生长。我认为孩子的自由最大的体现是思考的自由,我们现在往往设定更多的框框架架,让孩子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成长。甚至,很多时候教师用一种先知先觉的面孔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进而使得他们逐渐丧失思考力、反思力。

读罢《人民教育》记者李帆发表的文章《教育期待深度变革——对模式、有效教学和童年价值的思考》,我确实有很多感悟,但更多的是反思,因为我们的课堂效率到底有多低(不是有多高)?李帆老师的深度思考,可以说那些问题都是我们目前进行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他的个性解读无异于雪中

送炭,使我们心中存在的许多疑虑都得到了答案,也加大了我们进行课改取得成功必胜的决心!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我真正理解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教师的教!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则跑题,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清晰授课、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6.读教育故事有感 篇六

小榄二中 黄辉

趁着假期有时间,我去书店掏得一本《教育故事》,原本是想买回来给女儿看,谁知我自己却被它迷住了,一口气把该书看完了,本书是通过一位十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所在班级、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用日记的形式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每月故事”里讲述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格,则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看完后是深有感触,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既有成功处,也有困惑,读完该书,让我有很多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用鼓励教育对学生实施爱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初中生很多时候都是感情用事,对他们喜欢的老师,上课也就认真,不喜欢的老师,上课就会故事做出一些令老师难堪的事来影响老师上课。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 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要等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的真、善、美,鼓励教育就失去了基础,就会成为一种对孩子的恭维、讨好或是挖苦。

反思自己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也曾尝过“鼓励”的甜头。有一男生个比较高,也比较聪明,但就是坐不住,不爱学习,上课总喜欢弄点什么东西出来使全班同学起哄。而且在班上很有人缘,同学们都喜欢与他交往,因为他还是个比较搞笑的人。为了能让他在班上起个正面的带头作用,第一次他物理考试只考了二十多分,第二次考试他考了三十多分,虽然都没及格,第二次考试后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在课后找他谈话,希望他好好听课,老师相信第三次考试他一定能及格。结果我充满爱心的鼓励话语让他很感动,上课他不再捣乱了,成绩直线上升,而且带着一班男同学的成绩也上来了,中考时,他物理考了九十多分。

二、言传身教,凡事从自身做起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对喜欢的的老师有特别的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都影响很大。因此老师的师德修养与道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而且要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老师独断专行,是不会令学生从心理服的,那学生又怎么会听他的话?他如何能教育好他的学生呢?又怎么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呢?身正才能为人范,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佩服你,才会听你的,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之一。

三、讲究诚信,对学生要言而有信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套规章制度,每个班又都有自己的班规,班规中除了要有约束学生的制度,也要有鲜明的奖惩制度。课堂上,老师不只是教书、同时也要育人,老师在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有用的人时,必须做到自身也讲究诚信,不能失信于学生。很多老师对于违反班规的同学,会立刻抓过来狠狠批一顿,而对于那些听话对班级管理有贡献的学生,却假装不记得没有任何的奖励,这样慢慢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认为无论自己做得好与不好,都没有关系,反正做好了老师也没有奖励。老师要对学生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消除学生反感、抵触心情,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积极地认识周围的美好事物、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和意识,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与心理上的满足。

7.读山东教育有感 篇七

在《回归教育本质》这本书中,林格先生用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以及他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向读者阐释了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林格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观以及他对于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提倡和推崇,当前教育的出入就在于回归教育纯真,重新建立教育价值观。整本书的结构框架十分清晰,观点详实,理论性很强,读完之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教育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同时他的理论完全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的阐述,读完之后很受感动。

这本书一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下由几个论点支撑,第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困境,作者认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压力,比如升学、就业、当官、成名,而这些社会期望都是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获得的,因此这些压力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嫁到我们的学生、老师、家长和校长的身上。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上面,但是作者是不认同这一说法的,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内涵中寻找突破。在这里,作者是用一个“牛吃草”的故事来阐述的,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代教育者的面对的困境就是“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强化学生的自我控制,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那孩子就会像那头被小木桩栓住的小牛一样,想要挣脱却挣不开,导致长大以后,有充足的力量去挣开木桩了,却已经没有了兴趣。因此,我们的教育者要不惜一切捍卫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还记得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这是禁忌相互崩溃的时代,没人拦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你的成就也就越少,人只应有一种禁忌,那就是法律,除此之外,越肆无忌惮越好。”做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天才!第二章作者详细的介绍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认知。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上的交流,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主动、积极的状态。课堂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孩子汲取知识的场所,需要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不是教师一味地只是将自己的教案传递给孩子,孩子在下面只是机械的、被动的死记硬背,老师说什么孩子就记什么,甚至有些老师会剥夺孩子在课堂上说话的权利,这是可悲的!这让我联想到家庭,孩子在学校受老师的管理,回到家庭是受父母的管理,当一个唠叨的母亲反复在孩子耳边强调同样的事情,虽然很多话是为了孩子好的,但是孩子的内心是抵触、排斥的,语言在很多时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可以入心入骨,用不好可能会引起反感,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我们的家长,都要学会适时的“沉默”,多为孩子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我们只是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作者认为无声的行动很多时候和语言一样会有交流的作用,更加能体现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第三章作者阐明了要全面依靠孩子,这也是基于第二章观点进一步的阐释。强调了理想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章作者阐释了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的光辉,这个在我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教育的人文性和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教育要首先激发孩子的善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内心向善,尤其是对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育是要从改变教育者自身开始。其次,要让孩子学会包容,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替别人思考,要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此外还要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最后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引导孩子形成“我能行”的意识。第五章具体阐述了教育者角色的转变,教育最终的归宿不是孩子掌握了知识,而是内化为孩子的素养。第六章是在第二章论述的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进行个性化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人的潜能和擅长的事物都不一样,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将某个领域假定为孩子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培养和训练,最终使这个假定的最佳才能区成为孩子真正的和兴趣和特长所在。在第七章中作者阐释了教育的最低纲领是培养能力,这里的能力不能和心理学上的能力等同起来,这里的能力和知识是并列的概念,其实,读到这里就可以发现,作者的观点并没有反对学生知识的获得,他反对的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习知识只是手段,能力的获得才是最终的归宿,当然这里的能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教育中可能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问题学习。最后一章是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提升,作者认为教育的最终成果就是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因为在少年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林先生强调要在全国推广六大习惯,第一是一件事情能够做到底,第二是要孝敬父母,第三是说到就要做到,第四是用过的东西要放到远处,第五是认真写字,第六是在错误中反思自己,可以看出这对于公民整体道德素养的提升都是重要的,教育并不是孩子的事情,也是成年人的事情,基于此,那么我相信我们的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在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育者是需要有信仰的。在我们的中小学,其实存在着一个很现实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老师在一线工作几年以后,他对教育最初的热情会慢慢褪去,更有严重的,很多老师会去抱怨,甚至会将这种负面的情绪强加到孩子的身上,更有甚者会触犯法律的底线。在我看来,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于教师职业本身的认知以及对于学生的认知还不够,在教师这份职业中没有找到归属感,换句话说没有体验到教书育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创造,教育者的生命价值在于创造教育之“大用”,这是教育者的幸福。李吉林老师是一位经验特别丰富的教师,虽然她的教育经验很丰富,但是她能坚持在每一次上课之前,认真的备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她觉得只要想到孩子们在她的课堂里感受到快乐、幸福,那么她就愿意去做,因为当孩子们收获了,最幸福的其实是老师她自己。诚然,我们当前的教育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明朗,教师承担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要知道很多时候,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是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个社会的规则,因此,这个时候,必须要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状态,教育者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受教育者的自由生长并臻于完善的基础上,泰戈尔说:“不是棰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美轮美奂。”中国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革,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为我们的教育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每一个身处教育环境中的人,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生命价值,探索教育之根,实现不教而教,把家长和老师从根本上解放出来,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希望所在。

8.读《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有感 篇八

文章提出“教育素养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说明教师的文化根底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强调“博”和“广”,要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身上的人文血肉。使之面对学生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而授与学生的东西,也是教师自己人文思想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教师除了要广收博采,更要“整合”,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信念。可见,教师只有拥有了深刻的知识,讲课才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反之,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河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种教育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使你达到教育技巧的巅峰,到达通往师生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正如培训中我们学到的读书使人明智。因此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教育素养。

其次,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包括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有观察构成的”,因此要懂得研究各种儿童方法,那就要求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的研究心理学。把那些枯燥无味的科学真正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近而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第三,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教师独特而鲜明,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是沟通师生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苏霍姆林基强调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也应当是艺术化的,是表意准确而且形象鲜明的,是善于运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架好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的。艺术化的语言将形成一种教学的风格,感染学生,震撼学生。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为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质量打下基础。

正因为教师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课文的艺术世界,一个是学生的心理世界。这两个世界都丰富如浩瀚的宇宙。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发、去探索。

总之,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们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有了深刻的体会。让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位好教师,不应该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播者,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在立身做人诸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要用高尚的追求,严谨的治学、百折不挠的奋斗热情、精练而逻辑性强的语言去陶冶学生的情操,铸造学生的品格。

通过学习我们也发现自身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与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教育素养差距很大。在繼续教育培训中,尽管强调要求老师读书,读书,再读书。但我们自己只是从表面了解到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却没想到多读书会给自己、学生带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我们会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多拿出时间来细细领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以其精髓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

9.读《教育漫话》有感 篇九

读完洛克的这本书,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跟读者们聊天一般,本以为是一本生涩的教育理论,其实不然,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他在教育生涯中领悟到的教育真理。一小段、一小段的言语,描述着看似琐碎的小事,却藏着教育者的初心,关心孩子的健康、品德、良好的习惯。。。这些才是身为教师和家长更要关注的终点,我们要培养健全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听话的学生。

首先,关于“健康的身体”,是作者一直反复强调的重点,看得出来洛克非常注重孩子们体格的发展。他主张让孩子多一些锻炼,甚至可以说是让孩子的身体多吃点苦。“冬天不必穿太多、习惯冷水洗脸洗脚、养成锻炼的习惯刮风下雨也要坚持……”虽然现在我们有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要求,但是说实话,一小时的运动强度也是往往不够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更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负荷,这一点要落实下去很困难,有时就是要下狠心,跑不动还是要跑,练不动还是要练,不能因为孩子们求饶或者其他借口就作罢。当然,作为成人,现在认识到这点也还来得及,任何时间运动起来都不算晚,要求孩子们怎么做,我们作为老师也要这么做!

只有一点,洛克十分坚持“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这一点我们又不由得与其背道而驰,身为人母,孩子才二年级,入睡时间已经从八点延后到了九点甚至更晚,我们的学生的学业更繁重一些,面对中考压力,要如何平衡孩子的作息时间呢?作为体育教师,我在课堂中喜欢使用难度低强度大的体能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虽然练习时学生们时有叫苦,但是练习后身体分泌的多巴胺,却是会让人身心愉悦,算是对学生身心的双重作用吧。只是学生每逢双休、假期,没有有效的方法去督促和激励他们保持运动,遇上特殊情况的寒假更是担心开学以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如何能把“终身体育”这一理念真正种进孩子们的心里一直是我在课内外探索的课题,作者的观点又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在未来的课堂设计、师生互动中有了新的思路。

其次,洛克另一个观点,也令人十分赞同。对孩子们不能溺爱,爱要有原则而不是放纵。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4—2—1”模式,全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大人们的反应比孩子还激烈,结果就听到越来越多的案例,都是因为孩子们从小被溺爱,所有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能被满足,后来要求不能被满足后,就出现厌学、逃学、自残等情况去要挟家长和老师。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但是更要教会他们什么是原则,是非要分明。这就关乎到另一个问题,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有时会觉得自己是老师,教育学生是理所因当的,往往就忽略了场合。

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但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应当背着别人私下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当受表扬时,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去得到。”的确是这样,当众受到批评的孩子会垂头丧气,只想快点忘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当然也会忘记老师的要求,但当老师能为其保留颜面,私下里提示,孩子们往往更快接受并改正言行。

10.读《守望教育》有感 篇十

王向东 松

阅读,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多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有人把阅读经典比作与伟大的哲人对话,“阅读一百本好书,就是和一百个有思想的人对话。”这种深层阅读中的思考,更能体现出阅读的价值。

今年暑期,阅读了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字里行间的很多文字引发了我的共鸣。特别是《让我们一道在树下坐一会儿》这一个章节让我感慨良多,书中说道:“那时候的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什么读物、辅导资料。作业尽管也有一些,但感觉好像都能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一起自由地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这番话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因为这正是我们这代人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我们,确实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接触自然,与小伙伴们自由地玩耍”――这便是我童年生活的主旋律。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我们晚上完成好为数不多的作业之后,生产队仓库便是我们自发形成的聚集地,吸引我们的,除了那锁在一个木箱子里的电视机外,便是那仓库外的场地、以及周围堆放的各个草垛,这一切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游戏场所;自然课上我们学习种蓖麻,老师发给我们每人几颗难得一见的种子,我们在自己家后面的空地上虔诚地把它们种下,天天去浇水、观察,期待它的果实能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在放学后去挑马兰头,晒干后送给一些女老师,觉得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感谢老师是那么的光荣;还会和小伙伴们相约去桑园里采桑椹吃,即使嘴唇染成了黑紫色也毫不顾忌……印象中好像没什么课堂作业,一到下课时间,我们就在学校的泥地操场上用粉笔划了方格玩斗鸡、造房子、扔沙包。当时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固然令人羡慕,可你要是在玩游戏上样样都不那么精通的话,你也会感受到孤独的。想想我们的童年生活,真的是在无形中完美地印证了刘教授所说的那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自由、随意。

如今各个学校的教育设施和我们小时候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图书馆、阅览室、舞蹈房……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可孩子们却好像丧失了“天赐童年”.就拿我女儿的学习经历来说吧,印象中她童年的学习总是在批量的识记、练习中度过,而双休日,迎接她的又是名目繁多的钢琴训练、兴趣小组和书法班,童年成了一根紧绷的弦。虽然心底也希望她能多一些游戏的时间,多一些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多一些和同伴间的合作和交往,但随着她年级的升高,越来越感到那是一种奢望。记忆深处一直记得那一幕:一年的五月,我们全家一起去碧海金沙,阳光下的海边游人如织,竟有些夏天的味道。看着女儿和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在沙滩上忙得不亦乐乎,将最初极简陋的“蛋糕”垒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沙堡,路过的游人啧啧赞叹着,掏出手机或相机留影。她的鼻尖泛着汗珠,脸红扑扑的,长发用头巾绑在脑后,一幅酷酷的样子。还不时停下来,端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四周所有的喧嚣似乎都未打扰到她,只一心一意地建造着自己心目中的城堡,意犹未尽的样子。觉得那一刻的孩子是多么的随意、快乐,但这样的镜头在脑海中真是少得可怜。难怪女儿如今常常抱怨:怎么感觉还没有好好享受童年,一下子就长大了?

再看看如今的学生,从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透露出的信息是总感觉到他们每天是忙忙碌碌的。不知什么时候起,静悄悄的教室演变成了静悄悄的校园,特别是每天中午时分,很多学校都显得特别的安静,究竟是什么把学生们包裹起来了?我在思考着,也在不断地寻找着答案。

几年前,作为班主任的我带领班级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青少年综合素质实践活动,来到了位于五厍的实践基地。第一天,走在去农展馆的路上,孩子们会为一簇不知名的野花欢呼,会为路边的一只小羊而流连。在植物园中,当他们看到树上的一串串香蕉时,会小心翼翼地用手去触摸一下,以辨真假;当他们听到一种植物的汁水有剧毒时,身子都会不由自主地后退一小步,好像那毒汁会随时随地溅出来似的;当他们听到有一种奇异的果子,吃了它之后,在四个小时内再去吃其他果子,感觉都会是甜的时,眼里满是渴慕的神情。第二天,在农户家体验生活时,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学包水饺,在灶头旁抢着要烧火煮饺子,在品尝饺子时,有两只燕子从外面飞回来,停留在客厅墙壁的燕巢内,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求我用相机把这画面拍摄下来,有一位女同学还随口背诵道:“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切的一切,让我感觉他们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快乐,那么的好学,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孩子的形象,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童年生活。

“崇尚理解、润泽生命、奠基幸福”,这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每周一下午半天的快乐活动日的各项活动,当看到男孩子们在绿荫场上追逐奔跑,为踢进一个球而欢呼雀跃时;当看到女孩子们在操场一角嘴里喊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尽兴地玩着现代版的“石头剪刀布”时;当看到中午时分,孩子们在“梦想舞台”上尽情绽放自己的风采的时候,我被他们的快乐感染着,心中也便渐渐释然了。

11.读山东教育有感 篇十一

当前农村学校的窘境让我回想起自己以前艰辛却很幸福的农村受教育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就读于离家200米左右的村小——独枣小学,当时每个年级有2~4个教学班。虽然没有塑胶操场,也没有煤渣跑道,但每当课后和放学后,男孩子在土操场上打篮球奔跑得尘土飞扬;女孩子在操场上跳绳、跳橡皮筋、跳房子,玩得不亦乐乎。后来,小学毕业了,每天步行30分钟到乡中学——乔姆中学读初中;再后来,90年代初期,步行1小时到镇中学——后港中学读高中;最后,顺利考上省城师范院校读大学。应该说,出生于农村的我的求学读书经历还是比较顺利的。如果我晚出生20年或者30年,恐怕读书历程会艰辛、难料得多。

那时的社会不存在现在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培养的学生也能很好地适应毕业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家庭对学校、对教师都充满了期待和感激,并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抱怨和怀疑。

那时的生活水平不高,但一个学期三五元钱的学费在农村老百姓的日常开支中占的比例远没有现在高,影响不了生活质量。现在,虽然免了学费,但是改制费、隐形的择校费、培训补习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不计其数,老百姓怨声载道,教育投诉居高不下。

那时的学校没有现在重点中小学规模大,却成功解决了所有村子里儿童就近上学的问题,而不会像现在,孩子一年四季五点多钟就得起床朝学校赶路,更不会出现如今因为撤校并点形成了所谓的“中心学校”后,学生不得不乘车,而又乘上了问题“校车”而引发的一个个悲剧。

那时的学校没有什么名师,更没听说过什么特级教师,大批民办教师撑起了一方明净晴朗的教育天空。他们待遇不高,但是师德高尚;他们知识不丰厚,但勤奋乐学。他们没有复印机去印资料,也无处去购买资料,一本课本、一张蜡纸、一块钢板、一支刻笔,还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同样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他们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勤于钻研、乐于辅导,从来没有“家教”的概念,更加不会因“有偿家教”而让教师形象一落千丈。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回味当时的农村教育,真让人感慨万千。

当前,农村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足够重视。投入逐步加大,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像清华这类名校也对农村孩子的招生做出了明确的倾斜。有了“开往春天的校车”,相信农村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但我依然怀念当年那些平凡而执着的人,那些纯粹而澄明的精神,祈望这样的精神能继续滋润新时代的农村孩子,让他们在物质的大潮中不至于迷失自我。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 湖北武汉 430080)

12.读山东教育有感 篇十二

读完了《爱的呼唤》《爱的旅程》后,我的第一感触就是———师爱无边。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以教育科学为指导,教育科研为动力,教育艺术为途径和手段,以爱施教,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张载锡老师这些书中,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道德教育、课堂教学、开发智力等方方面面的小故事和哲理,我被书中所写的教育方法所感动,不由地想到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情深意切的直观言语,丰富语感的体态语言,心理相融的情感共鸣,激发情趣的教学幽默,直话曲说的暗示诱导等等,付出爱,给学生心灵的土壤上播种“爱”,也可以收获到“可持续发展的爱”,使他们爱课堂、爱环境、爱生活、爱祖国。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爱是什么?爱就是尊重,是信任、是智慧、是宽容。谈话时,让学生坐在你的身旁;制订班规时,征求学生的意见;教育学生时,用商量的口吻……张老师那语言、那行为、那耐心真令人折服。

书中讲到老师要树立高雅的美感形象。是的,老师的仪表、服饰、态度、语言、表情都影响着学生。在老师进入教室时,那表情信息一旦融入教室的空气之中,立即会扩散,感染学生。愉快的表情,洒脱的举止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处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教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老师微笑着迫不及待地挤进门来,从容地点点头,漂亮的连衣裙像一片彩云托着老师上了讲台,老师的微笑温暖了教室的角角落落,渗进同学们的心田。“同学们,我姓刘,叫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英语这门令人生畏的课。”老师的话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是老师美的形象,老师美的语言为学生打开了知识之门,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老师奔向希望。

用爱温暖后进生。后进生大多数学习成绩差,思想上不求进步、自卑、缺乏信心。而教育这些学生,教师付出很多却回报甚微,教师批评时言辞稍有不慎,矛盾就会激化。张老师告诉了我:首先要分析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还是社会因素。其次,抓住感化的突破口,对症下药。后进生往往不受人欢迎,受人歧视,遭人冷眼。由于爱的饥渴,他们自卑、自暴自弃,表现得玩世不恭,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帮助、渴望爱。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教师应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思想上爱护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我班转进一位因打架被“遗弃”的学生,我请他来沟通一下,他诚惶诚恐地来了,我微笑着递了一杯水,说:“一看你就是好学生,我们都欢迎你的到来,老师又多了一个朋友……”一段真诚的话驱散了他的拘谨,更改变了他的习惯,慢慢地他成了学生的榜样。张老师的方法真灵。

批评也要讲艺术。读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从反面去教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从此,我再没有把学生请到办公室。学生肃立面前,通过讲道理并责令其改正,大多劳而无功,学生抵触、赌气,收效甚微。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希望教师能理解他、关心他、尊重他。所以,我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责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希望,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13.读《守望教育》有感 篇十三

望童心

书中说“当儿童学习不是因为学习本身的乐趣,而是为了考试、升学、恐惧、竞争、奖惩等而学习时,不仅无益于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品德进步,更不利于儿童积极健康地生活与成长的心态的养成。”教育不是控制。对孩子的控制其实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对孩子的控制,真的应该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从最初想的就是做孩子朋友式的老师。刘铁芳老师也说:作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耐心的倾听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真诚的关心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这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教育,一种朋友似的交流,一种朋友似的对话,一种不带任何做作的“教诲”,只有这样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交流,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我能带给学生的不是学习的压力,而是像书中说的给他们儿童的世界,让学生体会他们的童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他们的需要,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既能为将来做准备,又真正的生活在了自己童真的世界。

望课堂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课堂。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还课堂以心灵的温度,还课堂以思想的灵动,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毕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并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想问题”,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并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之中。坚守课堂,就是坚守教育之魂就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活力。

14.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篇十四

寒假期间应学校要求读了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全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刚开始阅读时,觉得虽然书名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很贴近,但是很多文章都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生动有趣。都说付出总会有收获,读着读着,自己也逐渐地跟着作者的思路思考起来。

作者的视野很广,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是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科学的思维、没有深入的体验,他是写不出这么多文字的,光凭这一点很多教师应该感到汗颜,包括我自己。想到自己平时写一两篇论文就感到非常不容易了,有时候有想写的冲动,但是限于阅读量不足、水平不高,难以下笔行文,因此很多东西是一再拖延推迟,好像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作者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局局长、党委书记,还兼任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顾问等职务,之前已经出版了《管理心智》《修炼校长力》《我的教育心旅》等著作。曾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评为“2014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2015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还能著书立说,并且著作等身,实属不易。

让教育成为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理念。汤勇指出:“教育最基本的常识是什么?教育是人学,是人的教育。教育应该遵循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应该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最重要的常识。教 育是生活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这是常识。孩子在他的校园里生活,肯定离不了作业和试题,也离不了分数和成绩,但是他们的校园生活绝对不应仅仅是这些,而应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孩子拥有分数,而且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这是常识。好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注重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人生方向,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成为他自己应该成为的人。这是常识。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孩子尊重教师,天经地义。教师尊重孩子,既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崇高师德的体现。这是常识。教育,应该尽可能不设防线,不过多干涉。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来,慢慢成长,这是教育常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而不需要过多干预;需要呵护,而不需要一味溺爱;需要引导,而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这也是常识。校园文化,乃至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其生成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岁月的历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打造’出来。这也是常识。”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大实话,没有这些基本常识的坚守,我们的教育只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化。

让教育成为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办学氛围。《回归教育常识》有一篇文章——“过热的课外辅导会将孩子引向何方”,我看后心里五味杂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班的有些学生周末报了五六个培训班,两天时间根本停不下来,既累家长也累学生。还记得之 前火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孩子,请适应这个竞争的时代!》其中写到:“因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周末针对性培优班里这类型的培训太多了。教育再这么办下去,还要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做什么呢?教育培训机构几乎已经决定了小孩们的命运前途。因此,汤勇也痛心疾首,感叹到:“如果孩子们的身心空间被各种辅导、各种补课填得满满的,如果孩子们的灵魂世界长期蜷缩在毫无表情的试卷分数下,最后毁掉的不仅是孩子们创新、创造的品质,还有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幸福,乃至孩子今后行走社会的能力。”

15.读山东教育有感 篇十五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误区,理念,素养

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同时我们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竞争对手的挑战, 这对21世纪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双语教育”由英语专门术语“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 指要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的, 而不仅仅是把目的语作为一门课程, 比如把英文和中文作为两种独立的课程。

据书中介绍:21世纪的中国迫切需要双语教学, 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还有诸多实际问题等待解决, 只有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教材、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建构完善的评价机制, 才能真正落实双语教学的实施。以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为例, 能够使用流利的英语在课堂上自如授课的教师并不多, 大部分是运用汉语讲授英语知识。

在我国, 英语学科的教学一般被认作为语言教学, 而教师常因缺乏英语的听说基本功, 而造成师生沟通障碍。针对这种师资状况,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比如主动引进师资, 聘请高校教师或外籍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外语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能力。学校在注重教师过硬的学科知识的同时, 还应强调教师的双语能力, 培养复合型教师。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

1 认清教育现状, 切勿走进误区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 仅仅靠开设一门外语课程, 只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有限的外语, 很难达到精通外语的程度。随着双语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教学计划, 双语教学的普及速度和范围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很多学校在具体的试行中, 仍存在不妥之处。

1) 学校对双语教学的误读

不少学校认为, 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目前老师仅限于用英语说出“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等这些课堂常规用语。而具体的知识性内容则用汉语。实际上, 真正的双语教学并非如此简单。从语言教学角度讲, 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 不论是课堂上的常规用语还是知识性的学科讲解, 都要求用英语讲出来, 让学生接触和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英语术语, 这才是双语教学的初衷。

2) 双语教学中对母语的冲击

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除了使用第二语言传授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非语言学科内容的教学, 有些学校甚至在语文课、思想品德课上也进行双语教学。这种做法与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必然导致汉语地位的降低和汉语传承的损伤。诚然, 在数理化等理科教学中, 用英语讲授一些计算公式、标准单位或者学科术语, 有助于教育与国际接轨。但在文科教学中,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 双语教学就得不偿失了。语文课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提高古诗词文的鉴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些凝聚几千年文明的精华如果用英语讲授就本末倒置了。

2 更新教育理念, 创设双语环境

教学观念的变化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长期以来, 我国的英语教育重视书面知识, 忽略听说能力。要想真正实现双语教学, 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 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英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此外, 双语教学还要打破“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师生关系, 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我认为, 要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双语环境的构建是为了让学生在一种自然、轻松的第二语言环境中学习, 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境界,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语言环境。

书中提到, 双语教育在新加坡、加拿大等双语国家都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 是因为英语作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 使得第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环境。而我国属于单语国家, 自身没有外语的客观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人为地去创设第二语言环境。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 比如: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 定期聘请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辅导, 组织友好学校间互访交流活动;计划编制校园英语读本, 在学校图书馆内开设学生学英语网吧, 开设英语电台、电视台和创办英语刊物;开展英语歌曲、英语书法、英语墙报和英语小品表演的竞赛, 定期举办学校英语文化节等等。

3 夯实专业素养, 保证教学效果

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

1) 向学生传授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内容;

2) 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水平。

双语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与其他教师的不同, 他们不仅要精通学科内容, 而且自身必须是一个双语者, 其学科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就幼儿园双语师资而言, 目前幼儿园的老师在大量使用英语方面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 教师本身的口语不标准;

2) 教师中英文转换不恰当;

3)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某些误区。

一些教师有幼教经验, 但英语, 最主要的是口语较差, 一些老师自身的英语很棒, 但幼儿教学经验不足。针对以上状况, 当前普遍采用的师资培训方法是:将英语教师幼儿化, 幼儿教师英语化。笔者在上海金山实验幼儿园的几天观摩学习活动中, 发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许多生活环节都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在这其中的语言组织有很大的固定性, 让教师每天练习口语, 熟能生巧, 也可让幼儿学得轻松、自然。如:晨间英语:“Good morning, Miss Yang.”“Good morning, Lili.”等;早餐用语:“Our breakfast is milk and bread.”“Please take your food.”教室用语“It's time for class.Please be quite.”“Raise your hand to answer my question, please.”午睡英语:“Go to bed.”“Please put the pillow first, and then spread out the quilt.”游戏英语:“Let's play a game.”“Are you ready?”离园时常用英语:“See you./Bye-bye.”“Hi, your mummy is coming.”等。这种方法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园双语环境的创设与教学的优化。而作为小学、初高中的双语教师, 除了要掌握过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熟练运用英语课堂用语的基本功之外, 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素养。

4 结束语

教学大计, 教师为本。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 双语教学的任务只能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双语教师来实现。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 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 就无法实施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姜宏德.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23) .

[3]杜秀花.佳木斯大学培养幼儿教师的实践与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6) .

[4]王立芃.小学双语师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8) .

[5]陆蓉, 艾琼, 马天宇, 等.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双语教师培训项目组.为双语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上海市浦东新区双语教师培训项目纪实[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8) .

16.山东日照方言中的连读变调 篇十六

关键词:日照方言 两字组 三字组 连读变调

一、日照方言的声韵调简述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接江苏赣榆,西与莒县、莒南相连,北与五莲、胶南接壤。从方言区划分来说,它处于山东东、西两区方言的过渡区域,也是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的交界地带。依据钱曾怡先生的分区标准,日照方言划归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它除了具有东潍方言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一些独具的、值得考察的特点。本文旨在考察其连读变调方面的特点。(本文所记录的为老派日照市东港区方言。此调查得到了发音合作人——世居日照而又有小学文化的吴方民和吴兴权的大力支持。)

(一)声母

日照方言共有26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p‘,m,f,t,t‘,n,l,tθ,tθ‘,θ,ʧ,ʧ‘,ʃ,tʂ,tʂ‘,ʂ,ɭ ,ʨ,ʨ‘,ɕ,k,k‘,ŋ,x,Ǿ

(二)韵母

日照方言的基本韵母共有34个(不算儿化):

ɑ妈 iɑ 牙 uɑ瓜

ə波 iə 叶 uə 多 yə弱

ɿ字 ʅ只 i日 u吴 y乳

ɑi耐 iai矮 uɑi怪

ei悲 uei对

ɔ包 i绕

ou都 iou丢

ã办 iã然 uã段 yã软

ẽ镇 iẽ人 uẽ吨 yẽ润

ɑŋ帮 iɑŋ让 uɑŋ庄

əŋ灯 iŋ定 uŋ 东

(三)声调

日照市方言的声调有四个(不包括轻声):

阴平:[] 214 今天阴西

阳平:[] 53 前联熟服

上声:[˥] 55 脸我你赌

去声:[] 31 富去密立

二、日照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一)日照方言两字连读共有16种情况,其中8种变调,8种不变。变者都是前字变。具体情况如下表:

前字

后字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去声31[]

阴平214[]214+214—

24+214

吹灯214+53—

213+53

干黄214+55—213+55

东港214+31—

24+31

抓地

阳平53[]53+214—

(不变)

平安53+53—

54+53

门头53+55—

(不变)

苹果53+31—

24+31

林地

上声55[˥]55+214—

(不变)

枣山55+53—

(不变)

喜房55+55—

53+55

土匪55+31—

(不变)

指路

去声31[]31+214—

(不变)

过低31+53—

(不变)

剃头31+55—

(不变)

炕饼31+31—

24+31

震绿

(二)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变的有以下8种,具体分析如下:

1.阳阴 平安p‘iŋ53ŋã214 皮箱 p‘i53ɕiɑŋ214

2.阳上 苹果p‘iŋ53kuə55 人口 iẽ53kou214

3.上阴 枣山tθɔ55ʂã214 老师lɔ55ʂʅ214

4.上阳 喜房ʃɿ55faŋ53 语言y55iã53

5.上去 指路tʂʅ55lu31 眼镜iã55ʧəŋ31

6.去阴 过低kuə31ti214 汽车ʧ‘ɿ31ʧ‘ə214

7.去阳 剃头ʨ‘i31t‘ou53 酱油ʨ iɑŋ31iou53

8.去上 炕饼 k‘aŋ31piŋ55 废品fei31p‘iẽ55

(三)变调的有8种

1.两字连读,第一字变为24[]:

(1)阴阴:天空t‘iã214-24k‘uŋ214 飞机fei214-24ʧ ɿ214

(2)阴去:机器ʧ ɿ214-24ʧ‘ɿ31 公社kuŋ214-24ʃə31

(3)阳去:学校ʃuə53-24ʃɔ31 同志t‘uŋ53-24tʂʅ31

(4)去去:害怕xɑi31-24p‘ɑ31 震绿ʧẽ31-24ly31

2.两字连读,第一字变为213[]:

(1)阴阳:分歧fẽ214-213ʧ‘ɿ53 工人kuŋ214-213iẽ53

(2)阴上:开始k‘ɑi214-213ʂʅ55 青岛ʨ‘iŋ214-213tɔ55

3.两字连读,第一字变为54[]:

阳阳:人民iẽ53-54miẽ53 贫农p‘iẽ53-54nuŋ53

4.两字连读,第一字变为53[]:

上上:土匪t‘ei55-53fei55 雨伞y55-53θã5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照方言两字组的16种变调,可因变调的情况归并为:

(1)阴平(原值214[])和去声(原值31[ ])在去声前都读为24[]。

(2)上声(原值55[˥ ])在上声前变阳平。

三、日照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

三字组连读共有64种变调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三字都不变的,有17种:

1.阳上阴 53+55+214 黄浦江xuɑŋ53p‘u55ʧɑŋ214

2.阳上阳 53+55+53 牛奶瓶niou53nɑi55 p‘iŋ53

3.阳上去 53+55+31 常早退ʧɑŋ53tθɔ55t‘uei31

4.阳去阴 53+31+214 甜酱瓜 t‘iã53ʨiɑŋ31kuɑ214

5.阳去阳 53+31+53 红太阳xuŋ53 t‘ɑi31iɑŋ53

6.阳去上 53+31+55 白被里pɑi53pei31li55

7.上阳阴 55+53+214 保平安pɔ55p‘iŋ53ŋã214

8.上阳阳 55+53+53 喜洋洋ʃɿ55iɑŋ53iɑŋ53

9.上阳上 55+53+55 草鞋底θ‘ɔ55ʃɑi53ʨi55

10.上去阴 55+31+214 草上飞tθ‘ɔ55ʃɑŋ31fei214

11.上去阳 55+31+53 解放前ʧɑi55fɑŋ31ʨ‘iã53

12.上去上 55+31+55 统计表t‘uŋ55ʧɿ31piɔ55

13.去阳阴 31+53+214 数学书ʂu31ʃuə53ʃu214

14.去阳上 31+53+55 卖苹果mɑi31p‘iŋ53kuə55

15.去上阴 31+55+214 做早操tθuə31tθɔ55tθ‘ɔ214

16.去上阳 31+55+53 闹喜房nɔ31ʃɿ55fɑŋ53

17.去上去 31+31+31 去卖布ʨu31mɑi31pu31

(二)第一字变,二三字不变的,共有16种:

1.阴阳阴 213+53+214 西南风ɕi214-213nã53fəŋ214

2.阴上阴 213+55+214 东港区tuŋ214-213kɑŋ55ʧ‘u214

3.阴上阳 213+55+53 思考题θɿ214-213kɔ55ʨ‘i53

4.阴上去 213+55+31 班主任pã214-213ʧu55iẽ31

5.阴去阴 24+31+214 猪肉干ʧu214-24iou31kã214

6.阴去阳 24+31+53 鸡蛋黄ʧɿ214-24tã31xuɑŋ53

7.阴去上 24+31+55 西藏好ɕi214-24tθɑŋ31xɔ55

8.阳阳阴 54+53+214 红毛衣xuŋ53-54mɔ53i214

9.阳阳上 54+53+55 常流水ʧɑŋ53-54liou53ʂuei55

10.阳上上 54+55+55 淘米水t‘ɔ53-54mi55ʂuei55

11.上上阴 53+55+214 九百分ʧiou55-53pɑi55fẽ214

12.上上阳 53+55+53 洗脚房ɕi55-53ʧuə55fɑŋ53

13.上上去 53+55+31 五点半u55-53ʨiã55pã31

14.去去阴 32+31+214 电话机ʨiã31-32xuɑ31ʧɿ214

15.去去阳 32+31+53 放屁虫fɑŋ31-32pi31tʂuŋ53

16.去去上 32+31+55 卖报纸mɑi31-32pɔ31tʂʅ55

(三)第二字变,一三字不变的,共有16种:

1.阳阴阳 53+213+53 黄花鱼xuɑŋ53xuɑ214-213y53

2.阳阴上 53+213 +55 瓶装奶p‘iŋ53tʂuɑŋ214-213nɑi55

3.阳阴去 53+24+31 林荫道liẽ53iẽ214-24tɔ31

4.上阴阴 55+24+214 纸飞机tʂʅ55fei214-24ʧɿ214

5.上阴阳 55+213+53 小青年ɕiɔ55ʨ‘iŋ214-213niã53

6.上阴上 55+213+55 老师好lɔ55ʂʅ214-213xɔ55

7.上阴去 55+24+31 火车站xuə55ʧ‘ə214-24tʂã31

8.上阳去 55+54+31 五莲县u55liã53-54ʃã31

9.上去去 55+32+31 总路线tθuŋ55lu31-32ɕiã31

10.去阴阴 31+24+214 冒黑烟mɔ31xei214-24iã214

11.去阴阳 31+213+53 画方格 xuɑ31fɑŋ214-213kə53

12.去阴上 31+213+55 树根少ʃu31kẽ214-213ʃɔ55

13.去阴去 31+24+31 晾衣架liɑŋ31i214-24ʧɑ31

14.去阳阳 31+54+53 后河沿xou31xuə53-54iã53

15.去阳去 31+54+31 剃头铺ʨ‘i31t‘ou53-54p‘u31

16.去上上 31+53+55 去打水ʧ‘u31tɑ55-53ʂuei55

(四)第一二字变,三字不变的,共有15种:

1.阳去去 24+32+31 门市部mẽ53-24ʂʅ31-32pu31

2.阴阴阴 213+213+214 拖拉机t‘uə214-213lɑ214-213 ʧɿ214

3.阴阴阳 24+213+53 割猪食kɑ214-24ʧu214-213ʃɿ53

4.阴阴上 24+213+55 黑钢笔xei214-24kɑŋ214-213pi55

5.阴阴去 24+24+31 穿衣镜ʧ‘uã214-24i214-24ʧiŋ31

6.阴阳阳 213+54+53 青年人ʨ‘iŋ214-213niã53-54 iẽ53

7.阴阳上 213+54+55 鸡毛掸ʧɿ214-213mɔ53-54tã55

8.阴阳去 213+54+31 中文系tʂuŋ214-213 uẽ53-54 ʃɿ31

9.阴上上 213+53+55 新品种ɕiẽ214-213p‘iẽ55-53tʂuŋ55

10.阴去去 24+32+31 发电站fɑ214-24ʨiã31-32tʂã31

11.阳阴阴 54+213+214 十三经ʃɿ53-54θã214-213ʧiŋ214

12.阳阳阳 54+54+53 长羊毛ʧ‘ɑŋ53-54iɑŋ53-54mɔ53

13.阳阳去 54+54+31 床头柜tʂ‘uɑŋ53-54t‘ou53-54kuei31

14.上上上 54+53+55 打土匪tɑ55-54t‘u55-53fei55

15.去去去 32+32+31 大爆炸tɑ31-32pɔ31-32 tʂɑ31

(五)上面64种变调中,大部分都遵循两字连读规律

1.阴平的特殊变化:按两字连读规律,阴平在阴平、去声前变为24[],在阳平、上声前变为213[],但三字连读时,“阴阴阴”的前两个阴平和“阳阴阴”的阴平变为213[]。

(1)阴阴阴 机关枪ʧɿ213kuã213ʨ‘iɑŋ214

(2)阳阴阴 长安街ʧ‘ɑŋ54ŋã213ʧɑi214

2.阳平的特殊变化:按两字连读规律,阳平在去声前读24[],但是“阳去”整个在阴平、阳平或上声前就不发生变化。

(1)阳去阴 缝纫机fəŋ53iẽ31ʧɿ214

(2)阳去阳 农业局nuŋ53iə31ʧu53

(3)阳去上 红墨水xuŋ53mə31ʂuei55

3.上声的特殊变化:按两字连读规律,“上上”前“上”应变为阳平53[]。但若“上上”在阳平后面,则第一个上声不发生变化,仍读55[˥]。

阳上上 糖水饺t‘ɑŋ54ʂuei55ʧɔ55

4.去声的特殊变化:按两字连读规律,“去去”相连,前一个“去”变为24[],但当三字连读时 “去去”无论在“阴、阳、上”的前面和后面,前一个“去”都变为32[].

(1)阴去去 粗饲料tθ‘u24θɿ32liɔ31

(2)阳去去 河路段xuə24lu32tuã31

(3)上去去 打电话tɑ55ʨiã32xuɑ31

(4)去去阴 大树粗tɑ32ʃu31tθ‘u214

(5)去去阳 路面平lu32mi ã31p‘iŋ53

(6)去去上 种稻谷tʂuŋ32tɔ31ku55

“去去去”的前两个“去”都变为32[],最后一个“去”不变。如:

去去去 预备队y32pei32tuei31

(六)综合以上分析,日照方言三字连读的64种情况,可因变调的不同归并为以下6类:

1.阳上去和去去上都读为53+55+31

2.阳上阴和上上阴都读为53+55+214

3.阳上阳和上上阳都读为53+55+53

4.去阳上和去上上都读为31+53+55

5.阳阳上和上上上都读为54+53+55

6.阳去去和阴去去都读为24+32+31

四、结语

山东方言历史悠久,且连读变调是其一大特色。本文旨在探究日照方言的连读变调规律,以体现日照方言的语言特点。但关于变调与原调的关系以及三字组连读变调的特殊变化原因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岳立静.日照方言知庄章和精见端的读音类型[J].方言,2005,(3).

[2]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日照市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4.

[3]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上一篇:领导辞职信下一篇:新加坡留学课程及学费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