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2024-06-11

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共7篇)

1.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旧城镇关于城镇化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调研报告

县委办:

根据道县办发电„2011‟8号文件精神,结合旧城的实际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旧城镇地处道真县境东南部,芙蓉江中游,距县城30公里,东与务川接壤、南接棕坪乡、西邻隆兴镇和玉溪镇,全镇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辖6个村,68个组,65055户,26057人,城区人口4500人左右,城镇化率达20%,是全省100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旧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属称“真安文化之源”和“傩戏之乡”。五年来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秀美和谐真安州,建设富裕文明新旧城”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农业稳镇、项目强镇、商贸活镇、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突出真安古镇,灰豆腐果之乡,黔北黑猪核心基地三张名片,加快富强旧城、活力旧城、文明旧城、生态旧城、和谐旧城建设进程,大力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二、资源优势

旧城在道德公路线上,芙蓉江穿越而过,具有区位优势;旧城是明真安州州府所在地,人流量大、商贸发达,服务半径大,棕坪乡、隆兴镇、桃源乡、务川县的泥高乡和玉溪镇部分群众都往旧城赶集,已长期形成习惯,具有人文优势;渔塘电站企业落户,官庄电站即将开工,插旗山、一线天、渔塘小山峡、真安州古城垣等人文景观,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黔北黑猪享誉省内外,“灰豆腐果“极具有名,具有产业优势;2009年旧城有河西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项目资金578万元,可以整合项目,借项目推进城镇建设,具有项目支撑优势。

三、主要做法和成就

(一)城镇化建设方面

一是先规划,力求高起点。注重借鉴先进地区城镇建设经验,注重城镇功能科学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注重挖掘古镇文化,突出仡佬民居特色,注重城镇规划中长期发展的需要。投入金费4万元聘请遵义市规划设计院,对旧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城区建设进行规划、评审、论证,完成了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城镇修编工作,投入经费20万元,聘请贵州省规划设计院对古镇新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是重建设,力求高标准。按照整合项目、着眼长远、提升品味的思路,实施真安州古城墙,古城门的恢复性建设,充分融入仡佬族文化元素,增强城镇魅力,提升城镇内涵,立足镇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集镇新区的人行道、街道建设、排污沟、广场、步行街,乡村大舞台,民间文物陈列室等分段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实施项目捆绑,结合移民安臵以及新农村建设,着力做大城镇规模及人口总量,提高城镇化率,努力实施集镇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全力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镇村协调集商贸、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集城镇,目前已完成145亩城镇建设用地征地工作,征地金额435万元;投入资金136万元完成第一期街道建设,投入资金192万元,修建“黔北民居”24套;计生服务站办公楼已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法庭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海事所动工建设,投入资金420万元修建移民房

4栋共58套;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2宗,面积3225.5平方米,出让金额528万元;古镇建设完成总投资1800万元。

四是重发展,力求高效益。坚持“市场活镇、产业兴镇、非公有制经济强镇”的发展思路,规划了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园区,各类交易市场,完善集镇市场功能,活跃商贸经济,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打响品牌,实施“灰豆腐”加工厂和黑猪选育保种基地,生态养殖园小区,充分利用旧城立体气侯优势,努力打造芙蓉江一带经果林基地1000亩以上,在长坝、河西、旧城村高标准实施商品疏菜基地1000亩以上,形成猪一沼一厕—果(蔬)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全力挖掘真安州古城镇、插施山、小山峡、一线天等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旅游休闲产业,依托渔塘,槐坪电站,贵兴公司等非公企业引导和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兴镇目标。

(二)民营经济发展方面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理念,充分发挥环境对民营经济“孵化”作用,不遗余力地搭建民营经济大显身手的舞台,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把我们镇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出来,努力营造一个新投资环境,使企业老板想在、愿在我们地方发展,目前为止,共进项目近10个,投入资金5000万元,解决近100人的就业问题,近50人得到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为就业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使民营经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各项指标有所上升,成为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由于实施小城镇建设征地,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镇村无法解决匹配资金,导致群众意见大,矛盾多,发展的压力大,对征地工作形成较大的阻力,建议县委、政府给予解决乡镇所需匹配资金。

(二)城镇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都涉及许多手续办理,要求较严,程序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速度,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主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能办理的必须以最快速度办理,不能及时办理要积极创造条件办理,确保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迅速能快则快。

(三)乡镇严重缺乏工程技术人才、村庄整治城乡规划的技术队伍,导致许多工作不能按时推进,建议县委、县政府给乡镇配备至少两名专职技术人才,来指导城镇建设的相关工作。

(四)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项目支撑,建议县委、县政府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建设资金给予帮助,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多给乡镇建言献策,从而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五)一些部门,个别干部,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民营经济重管理、轻服务,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还不宽松,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此工作的督查和加大考核奖励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2011你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推动城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龙为重要,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建设年”和

“四帮四促”活动为载体,继续围绕“打造秀美和谐真安州、建设富裕文明新旧城”发展战略,坚持“农业稳镇、项目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跨越、致力谱写新旧城古镇新篇章。

(二)工作措施

1、坚定不移地抓好城镇建设,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树立理念推进城镇建设,按照严格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经济繁荣,镇村协调的建设理念,努力打造集商贸、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区域中心城镇。二是加大投资推进城镇建设。年度内完成移民搬迁第二期58户房屋建设,实施移民搬迁第三期19户房屋建设工程,实施车站搬迁建设工作,实施40套廉租房建设工程,实施第二期国有地地使用权出让,实施信用社办公室建设工程,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000万元。三是加快速度推进城镇建设。各项工程必须实行工期倒排,拟定月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单位,严肃各项工程合月,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1年实现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四是综合措施推进城镇建设。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解决城镇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强化政策法规宣传,让群众家喻户晓,竭立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严格执行规划不走样,坚决制止和拆除违法建筑,切实理顺土地审批和规划区建房秩序,城镇建设管理单位,司法机关要形成强大合力,维护城镇建设秩序,合力推进城镇建设。五是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建设。以道德公路沿线为示范,整合危房改造工程,在掀黔北民居建设高潮,以长坝村办公楼搬迁为契机,认真做好村庄规划,建设一个集休闲、餐饮、娱乐、产业发展为一体的高品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宣传

引导,强力推进“整脏治乱”改善城镇、村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集镇村庄形象。

2.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实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突破。

坚持树立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理念,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大投资促进大提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经,激励争取水利、交通、电力等项目,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困难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项目的对接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改善全镇基础建设滞后的局面,充分发挥项目带动镇域,经济的作用。

3.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有新突破。建议党委政府机关单位、干部队伍、人民群众一盘棋的招商引资环境,形成人人都是旧城良好招商环境的良好态势,确保槐坪昌子头电站技改工程顺利实施,关坝电站、槐坪鱼泉电站投资到位,确保完成招商引资100万元。

2.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一、四川藏区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四川藏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 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由“两州一县”组成, 土地面积为四川省土地面积的51.6%, 是全国仅次于西藏的第二大藏族人口聚居区。2008年, 藏区总人口200.5万, 其中农业人口165.6万, 占总人口的82.6%,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7.4%。同年, 四川藏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比仅为26%,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生产要素城镇化并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同步

根据城镇人口占比不同, 城镇化在时间上表现为平缓的“S”型曲线 (诺瑟姆曲线) :即当一个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0%~30%时, 城镇化进入发生阶段, 30%~75%之间为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超过75%后城镇化又进入相对缓慢的成熟期。2009年底, 我国城镇人口6.22亿, 城镇化率46.6%, 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 呈现出城镇化高速发展态势。但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性,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西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仅处于城镇化的发生期。

四川藏区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且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密切相关。人口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指示性指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尽管四川藏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 但在大区域范围内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进而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本文采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化水平。以人均GDP为例, 藏区的汶川、九寨沟、康定、马尔康等县已越过万元大关, 马尔康县达2.2万元。这四个县的人口镇化水平也最高, 马尔康县为41.8%。四川藏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两个县石渠、德格, 人均GDP仅4478元, 城镇化水平仅为7.7%左右 (见表1) 。

从表1可见, 四川藏区大部分县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城镇化水平同样偏低。其中, 有15个县的城镇化水平在10%~15%之间 (包括15%) , 人均GDP为8146元;有8个县的城镇化水平在15%~20%之间 (包括20%) , 人均GDP反而只有6974元。有3县城镇化水平在20%~25%之间, 人均GDP达8470元。由于非农业人口是按户籍统计 (未包含居住在建制镇的农业人口) , 并不能完全反映人口城镇化的真实水平。尽管如此, 以非农业人口占比衡量的城镇化水平来看, 藏区各县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最高的马尔康县与最低的石渠县之间相差31.4个百分点, 人均GDP相差4.57倍。

人均GDP与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明显。根据对32个县2008年的截面数据分析, 藏区城镇化随人均GDP呈正向多项式相关, 相关系数为0.4825 (见图1) 。

与第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呈多项式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5254。这充分说明, 人口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 2008年32个县的截面数据同时表明, 人口城镇化与第二产业的相关性很弱, 相关系数仅为0.1204, 正的弱相关。这又暗示四川藏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转移能力较弱, 这与该区域第二产业的构成有关。表现最突出的是甘孜州九龙县与白玉县,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强劲增长, 九龙县人均GDP逾20000元, 但城镇化水平只有13.1%。该县水电产业快速发展, 成为GDP的最主要贡献产业, 但水电产业的资本与技术构成高, 对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低。白玉县人均GDP逾万元, 城镇化率仅10.1%, 同样源于该县矿产业的高资本技术构成对劳动力的低吸纳。

(二) 藏区城镇化首先表现为人口小镇化

人口小镇化是指城镇人口的空间聚集是以县城类建制镇为主要载体, 以非县城建制镇为辅助载体, 缺少城市作转移支撑的一种城镇化方式。从城镇体系结构来看, 四川藏区目前的城镇结构为“县城—建制镇—集镇”三级, 缺少城市设置, 因而城镇人口是以县城和建制镇为聚集区, 形成一种典型的小镇人口城镇化模式。城镇人口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主的聚集地。集州委、政府与县委、政府于一体的康定县与马尔康县, 县城聚集城镇人口最多, 成为藏区人口城镇化率最高的县城并形成明显的城镇服务经济特征。2008年马尔康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68.5%, 康定为43.8%。

此外, 汶川县在县城外形成了5个建制镇 (漩口建材产业、映秀水电产业、卧龙保护与旅游产业、水磨农业产业、绵篪旅游产业) , 集聚境内大部分产业型非农业人口, 但该县半数以上非农业人口仍然聚集在县城。对于仅有一个建制镇或除县城外还有一两个建制镇的县级行政区而言, 县城是最主要的城镇人口聚集区, 非县城类建制镇仅能聚集少部分城镇人口。如理县的薛城镇、松潘的川主寺镇等。但不管是县城还是二级城镇, 均属于小镇特征, 人口城镇化也就是人口小城镇化, 这种城镇化模式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三) 建制镇数量对城镇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城镇化随建制镇数量增加而增多, 两者呈二项式正相关判定系数为0.4546关系 (见图2) 。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 我们将两个州政府驻地所在县扣除后, 发现建制镇对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更明显, 相关程度更高, 判定系数到0.524。这说明藏区建制镇数量越多, 人口城镇化水平也越高。建制镇最多的汶川县 (6个建制镇) , 非农业人口占35.3%。而仅有一个建制镇 (县城) 的17个藏区县, 城镇化水平只有13.5%。

二、四川藏区小城镇面临的发展约束

(一) 城镇体系发育滞后与空间分布失衡约束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城镇体系通常由城市、建制镇与集镇等构成, 城镇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型特点, 塔尖是城市, 塔底是农村集镇和村落, 城镇体系中的人口结构则向“倒金字塔”演变, 即塔顶的城镇人口越聚越多、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并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即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但四川藏区城镇体系发育滞后, 断层严重。全区土地面积达25万km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1.5%) , 却无县级市设置。区内县级行政区域32个, 乡镇级行政单元578个 (其中建制镇58个, 占乡镇总量的10%) 。不仅如此, 建制镇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 17个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仅有县城为建制镇, 占藏区土地面积的55.5%和藏区人口的46.8%;9个县级行政区内有2个建制镇, 占藏区土地面积的31.5%和人口的27.9%;3个县级行政区内有3个建制镇, 占藏区土地的8.9%和人口13.6%;2个县 (理县、泸定) 境内有4个建制镇, 占藏区土地的2.6%和人口的6.4%;仅有汶川县境内有6个建制镇, 占藏区土地面积的1.6%和人口占5.2% (见表2) 。

以上数据说明, 四川藏区城镇体系并不健全, 建制镇空间分布失衡严重。

(二) 单体建制镇服务半径过大约束

在单体建制镇的13.87万km2范围内, 每个建制镇的服务范围是8158km2、服务人口5.5万人;在双建制镇的7.87万km2的范围内, 每个建制镇的辐射区域是4372km2、服务人口3.1万人;在三建制镇的2.22万km2范围内, 每个建制镇的服务区域是2467 km2, 服务人口3.0万人;在四建制镇的0.65万km2范围内, 每个建制镇的服务区域是813km2、服务人口1.6万人;在6个建制镇的0.4083万km2范围内, 每个建制镇服务区域是680 km2, 人口为1.7万人。可见, 随着建制镇数量的增加, 服务区域逐渐递减 (“8158→4372→2467→813→681”) , 从8158 km2下降倒681 km2;服务人口同样逐级下降 (“5.5→3.1→3.0→1.6→1.7”) , 从5.5万人下降倒1.7万人。考虑到区内大量无人区, 建制镇的实际覆盖范围略小于计算数据。尽管如此, 依然有部分农村人口 (尤其是年龄较大群体) 未去过县城乃至建制镇。笔者2005年在德格县温拖区调查时发现, 接受调查的普通村民均未到过德格县城。在这种情况下, 城镇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对农村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反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仍保持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三) 建制镇发展的产业支撑约束

从四川藏区城镇的发展历程来看, 大体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由古代茶马贸易沿线的集散地发展而来, 如康定的炉城镇、松潘的进安镇等;二是从古代的军事要塞发展而来, 如泸定县的泸桥镇、金川县的金川镇等;三是由古代交通中心发展而来的, 如甘孜县城、理县县城等;四是由宗教中心、土司驻地逐渐发展而来, 如德格县城、炉霍县城、道孚县城等。此外, 依托现代交通、旅游以及矿产水电开发等而形成的城镇也不少, 如松潘的川主寺镇、汶川的映秀镇、黑水的卡龙镇、汶川的卧龙镇等。各类建制镇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后, 已逐渐成为藏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区, 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非农支柱产业, 如映秀镇的水电、漩口镇的建材、进安镇的旅游、川主寺的商贸服务等。

但总体上看, 藏区现有建制镇的主导产业发展依然较弱, 限制了建制镇就业带动能力以及人口转移聚集能力, 集中表现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上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到2008年底, 阿坝州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比是64%, 甘孜州为71.4%, 木里县为85% (见表3) 。

同期四川省社会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已调整为46.1:23.4:30.5。受藏区特殊自然环境与生态主体功能定位影响, 藏区工业化发展受到长期限制, 甚至成为制约城镇化的产业瓶颈。从目前城镇发展情况来看, 有相当数量的城镇是服务型城镇, 承担行政服务与商品服务等功能, 也有少量建制镇依然发挥着农村集镇功能 (如黑水县的卡龙镇, 全镇人口仅千余人且90%以上为农业人口) 。

(四) 城镇发展的人口规模约束

藏区人口对城镇发展的约束,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分布与人口总量约束。四川藏区人口总量较少、密度低, 平均人口密度为8人/km2, 其中最低石渠县仅为2.7人/km2, 最高的泸定县也只有38.5人/km2。按照我国建制镇与县级市的设置标准, 人口规模与非农产业发展是建镇与建市的重要指标。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 建镇指标相对宽松, 许多风景名胜区、工矿区等均为建制镇。但对于建市却无特殊标准, 仅两项人口指标 (县城非农业人口6万人和县域内从事非农产业人口比重20%) 的规定就让四川藏区的绝大部分县级行政区止步于“县级市”门外。以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汶川县为例, 尽管非农业人口占比超过30%, 但县城聚集的非农业人口难以达到6万人, 根本不能满足建市标准。二是城镇人口规模约束, 受制于人口总量的限制, 单个城镇人口规模普遍在5万人以下, 有的建制镇常驻人口甚至不足千人, 仅相当于内地一个村落。城镇人口过少,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动力, 城镇功能难以正常发挥。三是人口贫困约束。2009年, 四川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00余元, 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5%, 区域性贫困与经济贫困问题突出, 缺乏向城镇迁移的经济动力。四川藏区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2006年, 全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 藏区仅为5年, 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 城镇发展的自然环境约束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某种程度上, 区域发展无法摆脱自然环境的影响。城镇建设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制约更明显。四川藏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属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区, 小地貌则属横断山区, 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限制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对城镇建设与城镇支柱产业——工业的发展, 也形成强制性的环境约束与政策发展约束。受到地形地貌以及耕地约束, 藏区局部区域人口密度极高, 如黑水县的芦花镇、汶川县的威州镇、德格县的更庆镇等, 县城人口密度已超过绝大部分平原地区, 对周边自然环境形成极大的人口压力, 同时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又对境内聚落形成危害与威胁。据调查, 四川藏区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城有18个之多, 甘孜与阿坝两州政府驻地所在城镇 (马尔康、康定) 同样受到泥石流威胁。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藏区产业结构以及当前城乡人口结构特点, 也预示着藏区人口城镇化已步入城镇化的准备与发生发展期。当前, 藏区人口城镇化的关键与核心是促进现有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小城镇建设与功能完善, 加快小城镇经济转型, 形成生产要素与人口在空间上的城镇集聚。

(一) 完善现有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城镇功能, 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促进生产要素向小城镇聚集

短期内, 四川藏区要完成县级市的建市设置与大规模增加建制镇数量并不现实, 但32个县城与非县城建制镇以及部分基础设施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集镇, 已成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集聚区。完善这类城镇的基础设施与城镇功能, 既是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也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人口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当前,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一是加强小城镇的路网建设, 改善小城镇交通物流环境, 促进物资和商品流通, 拓宽城镇发展空间。二是抓好小城镇的电网、水网建设, 为城镇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三是抓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四是积极推动县城和建制镇周边村落的城镇改造, 引导农民向居民生活方式转变。

(二) 做好藏区城镇与村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四川藏区人口发展规模、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产业分工以及现有城镇布局等, 结合藏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 做好区域城镇与村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规划, 以此确定不同城镇的主导功能与主导产业、人口规模, 逐步引导区域相关产业与人口等生产要素的城镇集聚。同时, 应根据四川藏区生产要素聚集度以及产业演进水平, 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县升级为县级市的工作, 完善藏区城镇体系结构。再次, 应适当增加建制镇数量, 可将一些特色鲜明的集镇升级为建制镇。提前对一些功能比较完善、特色突出的集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产品完善工作, 提升集镇经济发展水平。

(三) 培育建制镇的主导产业, 形成依托产业

发展而聚集人口转移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主导产业是城镇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城镇化的基础是产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 产业转移先于人口转移。只有城镇产业形成并逐步发展, 才能形成人口的转移与聚集。目前, 藏区城镇最大的不足在于主导产业发展问题。对此, 应根据藏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与区位特征, 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 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主导特色产业。可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有旅游及关联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水电开发及其关联产业、建材产业、中藏药材产业、高原畜产品交易与加工业、特色农产品交易与加工等, 形成一镇一业、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郁的小镇特色。此外, 应依托已有资源性企业, 如水电矿产等, 延伸产业链、聚集劳动就业人口, 进而带动抚养人口的城镇聚集。

(四) 大力发展藏区民营经济, 依托民营经济发展小城镇

民营经济是建制镇发展的经济基础, 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具有投资少、劳动密集等特点, 很容易在建制镇类小城镇安家落户。藏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甘孜州民营经济占比仅为29.6% (2007) , 阿坝州为34.4% (2007) , 同期成都市的民营经济比重为50.8%。民营经济涵盖的产业范围较广, 除藏区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大型水电资源开发等对资金、技术等需求较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外, 其它诸如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市场贸易、手工业、中藏药产业等, 均是民营经济大显身手的领域。九寨沟县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好且形成以旅游为主的民营经济强县, 人口非农化程度达30%以上 (2008) 。相反, 九龙、白玉等地矿与水电型产业, 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应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形成民营经济类人口集聚模式。

(五) 加大对四川藏区农村扶贫工作力度, 提升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为城镇化储备人才资源

农村贫困问题看似与城镇化不相关, 实则联系紧密。由于藏区农村的普遍贫困, 农牧民收入低, 消费水平低, 城镇的经济辐射功能难以发挥。同时, 贫困人口居住分散, 与现有城镇相隔离, 极像两条平行线。而城镇化的发展与繁荣, 依赖于农村的发展与繁荣。农村有效需求是小城镇产业发展与商贸经济发展的基础。应关注农村扶贫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形成农村与城镇的互动发展格局。 (本文转载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10期)

参考文献

[1]朱希刚, 李澜, 等.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探究.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戈兰.坦纳菲尔德, 等.发展城市减少贫困——城市发展与管理导论[M].科学出版社, 2008.

[3]蒋彬, 白珍, 等.四川藏区城镇化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12) .

[4]沈茂英.山区聚落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M].巴蜀书社, 2006.

[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山区城镇泥石流及非工程建在措施研究报告[R], 2001.

3.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为进一步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县政协今年重点调研课题的要求,我通过参与城管执法的全过程,详细了解城镇管理行政执法的现状,利用走访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随机走访大街上的群众,调查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前城镇管理行政执法的满意度、总体评价以及对城镇管理对民生的影响;通过调研,总体感到我镇的城镇管理工作这些年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镇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的品味有了很大提升,广大群众对城镇管理工作比较满意,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今后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城镇管理的基本情况

1、城镇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好转。为确保我镇环境卫生管理质量不断提升,环境整治办公室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垃圾管理严格实行定点倾倒、定员收集、定时清运的环卫保洁制度,促进环境卫生管理由治脏、治乱、治差向做美、做亮、做优转变。垃圾收集采取人员轮班车不停,从早晨5:00至晚上5:30往返巡回收集垃圾桶内的垃圾;租用的2部四轮从早5:30分至晚20点,坚持完成每天生活垃圾的清理。保洁人员牢固树立“宁脏我一人,换来万家洁”的无私奉献观,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坚持对205国道、银杏路等主干道进行清扫、全天保洁,为我镇城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2、城镇管理宣传进一步加强。一是积极宣传我镇城镇管理的一些相关规定和做法,同时对城管活动进行报道,让群众了解城管、参与城管,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二是编印宣传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用巡回宣传车大力宣传城镇管理法律法规,收效明显;三是畅通投诉渠道,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接受群众举报监督,推动城镇管理工作。

3、城镇管理执法进一步规范。采取常规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堵疏结合、部门各负其责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工作

方法,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环境整治办公室推出了责任路段承包制度、与大型商家共建共管制度等,使执法工作逐步规范化、长效化。二是经常开展综合整治活动,重点突出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车辆乱停放、乱设户外广告、乱扔乱倒垃圾等行为的整治,成效明显。三是严肃查处违法案件,根据“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同”的原则,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我镇成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和环境整治办公室,充实控建拆违力量,并建立了违法建设台帐,对一些严重影响城镇规划的建设及时查处规劝,全力控制私搭乱建违法建设的势头,力争把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2011年查处违法建设在建户152户,建设面积60633平方米,并按照执法程序分别下达《责令停工通知书》,并对徐公店、南店等处的违法建设进行了强拆,共拆除违法建设100余户,面积35200多平方米。四是对“严管街”和主要道路开展示范整治,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开辟了“一些临时性摊点,让摊贩临时设摊经营,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4、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我镇积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同时,根据镇委、镇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我镇2011年在主干道新建垃圾池20个、垃圾桶46个。

二、城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比较集中地反映城镇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1、城镇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由于城镇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条块关系还不十分协调,城镇管理仍处于人治与法治并存,执法与抗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中。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突出,致使管理效能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罚代管的问题依然存在;职责不清,职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实,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城镇管理步入科学、长效的管理轨道。

另外,我镇城镇管理工作一直都是部门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如背街小巷的脏乱差问题等。

2、城镇规划执行不够到位。一是群众的规划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经常出现一些违规建房的行为;二是规划实施过程由于受到行政干预而改变原来规划设计;三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无序开发时有所见;四是详细规划出台有其滞后性,城镇建设不按规划实施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布局、功能不能得到体现。

3、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我镇近几年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我镇的环卫基础设施存在设施简陋、数量不足等问题,相对周边镇市还是处于落后状态。城镇公厕、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城镇管理压力大;城区农贸市场规模小、设施差、档次低,占道经营、市场吐舌头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城镇停车场缺失,难以满足城镇车辆快速增长的需求,因而出现了马路边车辆乱停现象的发生。

4、部分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堆乱放、践踏花草树木、乱穿马路、乱停放车辆、随意占用公共地带摆摊设点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恶意砍摘花木、砸损街景路灯等严重影响城镇环境卫生。多数群众对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执法人员在处臵违章行为时起哄、支持违章者,增加城镇管理的难度。

三、对城镇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深深地体会到城镇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一些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群众对此也十分关注,还需要方方面面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要理顺关系,着力提高城镇管理工作水平。由于城镇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又千头万绪,根据“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同”的原则,科学界定划分管理范围、职责和权限,理顺城镇管理各部门的关系,实现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一是镇政府要根据实际制定出台青驼镇城镇管理相关办法,如修洗车点管理暂行办法、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管理标准等,以使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要突显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采取堵疏结合地方法,做到执法公正、透明;

三是要出台并落实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2、要把握机遇,着力解决城镇管理当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县正全力开展“一创六建”活动,这是提升城镇品位和城镇管理水平的极好机遇,我们要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的投入,为建设优美的城镇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提高认识,着力维护城镇规划的可持续性。在执行城镇规划方面,干部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能因领导人思路的改变而改变;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不按规划实施的要敢于叫停,真正体现城镇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4、要加强宣传,着力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城镇管理职能部门要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城镇管理相关规定,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要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广大公众参与到城镇管理中来,形成人民城镇人民管的良好格局。

4.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经验一: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两化”联动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动地方战略国家化

五省区都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同时都十分注重工业化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协调互促关系。山东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三调”(规模调大、层次调高、结构调优)成功实现“工业强省”向“先进制造业强省”的转变,同时又通过大力实施以“三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为基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了全省城镇化进程。湖南明确提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富民强省第一推动力,强调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互动协调发展,全省总体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产业战略、企业战略都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来制定。广西更是自2006年起,就始终坚持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依托大中城市和城市群,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布局规划间的衔接引导,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实现了“两化”协调互促发展。尤其是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的产业园区城市化战略,有效解决了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功能协同、环境兼容,大大促进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协调互动。无论是在防城港、钦州等新兴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还是在南宁、桂

1林、柳州等老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产业园区都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业集聚地,而是作为重要的城市功能区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此外,山东、广西、湖南等省区还特别善于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自身的定位,积极找准地方战略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进而推动地方的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广西提出的“一轴两区”发展思路已上升为国家开发北部湾地区的发展战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即是成功范例,被称之为“地方财政办外交”。山东今年提出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方案一旦获得国务院批准,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该经济区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隆起地带和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

启示:我省当前实施的“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四川省情。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下,我省更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推进的战略,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和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经验二: 建立强力推动机构,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五省区在推进“两化”联动建设过程中,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对部门合作、地区发展进行统筹协调,使“两化”联动工作得以强力推动。湖南省为推进“两型”社

会建设,专门设立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正厅级常设机构),负责全面统筹、谋划、协调试验区的规划引领,产业化的资源利用体制建设,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广西从自治区到各市县,均成立了由领导挂帅的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的工作机构,自治区政府每年列出工作重点,下发各地、各单位组织实施,并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督促检查。浙江、江苏两省均组建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了省委常委会听取工业化城镇化工作汇报、省级领导对口联系和指导工业和城市等工作制度,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本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

湖南省在实际运作中,还采取了“政府强力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坚持“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各市的主导地位与企业的主体作用,强调市场化运作,保证工作协调有序高效开展。尤其是湘潭市制定的企业“裂变”政策,通过积极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将优势产品、核心技术裂变到园区集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核裂变效应。短短两年,该市先后建起了湘钢钢城产业园、湘机风电、吉利汽车生产线等60多个重大裂变项目,新增产能500多亿元。本土企业湘钢用6年时间,使销售收入从8亿元跃增至80亿元,通过裂变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发展。

启示:强化“两化”联动工作在全局中的定位是推进“两

化”联动的重要保障。我省应将工业化城镇化联动的推进工作提高到“引领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的高度来进行定位,并尽快组建专门负责“两化”联动建设推进的省一级领导组织机构,同时制定出台《关于联动推进我省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决定》,以大力推进此项工作。

经验三:高起点、大手笔的科学规划引领“两化”联动建设

五省区在推进“两化”联动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从省一级层面还是在市县区范围,都十分重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注重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布局之间的衔接,并坚持规划编制的高起点、大手笔。

浙江省坚持把完善区域城镇体系、促进城镇群发展作为落实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主要抓手,着力提高该省在全国城镇体系、长三角城镇密集区和工业集群中的地位。通过以县市域总体规划为平台开展统筹协调工作,落实城镇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目前县市域总体规划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要求、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基础作用已日益显现。江苏省通过规划全面促进城镇集群与工业集群,以及集群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继《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批准实施后,该省又组织编制了南京、苏锡常和苏北三个都市圈、五条城镇聚合轴的城镇空间规划,目的是

要引导资源和产业向各级城镇合理集聚,促进城镇和区域的集约发展。湖南省长沙市从2000年起,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城市规划,并建立了城市总规、分规和详规、专规体系;湘潭市专门聘请国内外权威机构作为编制规划的技术支撑单位,实行全球竞标,近两年每年规划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明年还将增至3000万元用于详规的编制。

启示:规划水平决定了建设效果,只有高水平的规划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建设和发展。五省区高度重视规划的理念和编制规划的高起点、大手笔令人震撼。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建议,我省应认真研究全省城市规划的定位和规模,尽快研究制定全省“两化”联动建设的总体规划,立足高起点、差异化,以区域间的错位发展实现全省的协调有序发展。当前将高标准做好四川成渝经济区城市规划工作。经验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优势区域优先开发、优势产业率先突破

针对本省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存在差异化的省情实际,五省区在推进“两化”进程中均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优势区域优先开发、优势产业率先突破。广西目前的几个主要增长极,要么拥有区位优势如北部湾经济区,通过发挥港口优势打造临港工业;要么拥有自然禀赋如百色,通过依托铝资源打造有色金属产业;要么拥有产业基础如柳州,通过巩固产业基础打造先进制造业。2009

年1-6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比全区高2.8、4.4、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1.15亿元,增长55%。江苏省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了产业布局大调整举措。从2003年起,把集中在苏南的块状工业区布局,调整为以“三沿”为轴线的带状工业布局,在提升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同时,加快建设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线加工工业带,以全面带动苏北、苏中工业化和沿海开发,并积极培育北部增长极,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

5.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篇五

**乡毗邻**镇,辖14个村委会,总面积 233平方公里,总人口 40309 万人,有乡调委会1个,村调委会14个、有调解小组 152个,调解主任15人,纠纷信息员153 人,聘请人大、政协委员为兼职调解员62人。自2006年以来,共举办调解员培训5 次,到村调委会现场指导60多次。共调处纠纷362件,成功调

处351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

二、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乡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多年来,**乡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摆上全乡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保障和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共37人组成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以党委书记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共36人组成的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各村委会也相继调整充实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建立健全了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为进一步加强对全乡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经常召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工作会议,对普法依法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和检查总结。由此,在全乡作到了机构长抓常设、队伍常在、工作常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村委会、各乡直单位具体抓,层层有组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人民调解工作格局,为人民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认识到位。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通过组织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现场进行业务指导等形式,教育和引导乡、村、组干部,特别是人民调解员要深刻认识搞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努力、踏实工作,积极参与各种纠纷的处理和化解,最大限度地解决矛盾,调处纠纷,维护稳定。

三是指导到位。近年来,**乡从提高人民调解队伍业务素质入手,不断加大了对调解人员的业务指导。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司法所所长、法律服务所主任和部分业务精通、调解经验丰富的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的业务指导小组,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和调解人员进行调解业务培训,每季度进行调解工作检查督促,总结调解经验,实行分类指导,帮助调解人员合情、合理、合法进行调解。

四是措施到位。2006年至今,**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如在选配调解主任时,要求把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水平的优秀青年选为专职调解主任,调解主任要求人员要相对固定;我乡强化调解主任管理制度,分别制定出台了《**乡调解员、治保员管理办法》和《**乡调解员、治保员管理办法》,由乡“创安”办对调解员、治保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不称职的调解员予以辞退,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迈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五是监督到位。**乡在人民调解工作中自觉、积极、主动争取和接受乡人大、政协及有关部门的监督,除定期不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外,乡人大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调研、监督和检查,每年区政法委、区司法局都组织人员到我乡对法治村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检查和调研,各调研检查组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乡“创安”办每年组织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工作人员对各村调委会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优秀的调委会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流于形式、敷衍塞责的调委会和个人在全乡进行通报,同时严肃追究村主要领导的责任,增强各调委会抓好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监督,今年又聘请了58位乡人大代表和 4位区政协委员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兼职调解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为我乡顺利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理论和组织保障,保证了我乡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是经费到位。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为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调动村调解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乡在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将村调解主任的工资列入了乡财政预算,村调解主任工资做到按月发放,实现了每个村的调解主任每月不低于300元的工资报酬。此外,乡里拨出专项经费30000余元,改善了村级调委会的办公条件,真正把调处室建设成了“庭室”调处室,真正作到了“五有”“四落实”。加大对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的投入力度,在司法所建盖办公用房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无偿划拨建设用地442.205平方米,政府还将支持建设资金60000元,目前正在建设中。

(二)强化工作措施,促进人

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上,**乡不断加大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力度,先后建立了联系制度、培训制度、矛盾排查和信息反馈制度、疑难纠纷讨论等制度,有效地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一是建立联系制度。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的7位工作人员分别联系两个调委会,规定每名联系人员每月到所联系的调委会开展工作不得

少于1次,在指导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有效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二是建立了培训制度。为提高调解员、村“两委”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乡坚持每年组织调解员和村“两委”干部进行法制和业务培训2次,由区司法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调解工作的方法、技巧和途径,由调解主任再对调解小组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形成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网络。

三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将各村调解小组明确为兼职纠纷信息员,对有矛盾激化苗头或其他纠纷情况,由信息员及时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四是建立了疑难纠纷讨论制度。在处理疑难纠纷,信访案件时都要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和处理方案按步骤进行调解。同时,我乡每年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都要开展集中排查与调处工作。通过我乡的不懈努力,大多数纠纷被及时地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从而确保了全乡社会的稳定

(三)调解普法两结合,标本兼治见效果

通过工作实践,我乡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提,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保证,加强调解队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是搞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做好民间纠纷调解,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但更深刻地认识到:调处已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调解工作只是治“标”,更重要的是治“本”工作,则要通过抓好公民的普法学习教育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乡在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普法教育工作:

一是从司法所、派出所干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常年坚持到学校作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利用中小学生身边的案例解释法律,扎实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带法回家向家长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在每年法制宣传月活动中,都由分管政法的乡党委副书记领头,由司法所具体负责,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横挂大幅横额,张贴标语,开展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单、利用墙报、版板、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宣传土地承包法、婚姻法、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效提高了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和诚信待人的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矛盾纠纷、劳资纠纷的发生和群众集体上访,有效地维护了我乡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四)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化解矛盾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将“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我乡坚持每季度组织各村调解工作领导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做好各时期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纠纷苗头,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化解。对排查出或已发生的纠纷案情复杂且涉及人数较多的,及时介入调解纠纷,使大量的纠纷化解在了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切止去年,民间纠纷明显减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深受上级部门和群众的好评,为此,2005年新光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06年被评为全市“创安”工作先进集体。在调处矛盾纠纷时,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

一是将调查了解、做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贯穿于调解始终。在具体纠纷的处理上,注重将调查了解、做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贯穿于调解的全过程和各个调解阶段,在调解纠纷前,要求调解员作好现场调查,广泛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靠前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避免矛盾激化等工作,适时组织调解,调解结束后,要作好回访工作,进一步做好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谐相处。

二是在调解过程中用好了“四心”。即对当事人“说服教育要耐心,观察纠纷发展动态要细心,排忧解难要诚心,评说非要公心”。

三是充分利用“三情”做调解工作。注重利用亲情、友情及人情,真正体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思路,通过聘请驻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调解外,还要聘请知名人士作为人民陪调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德高望重的优势参与调解,使家庭、邻里纠纷通过以上途径得到调解处理。

四是充分利用村干部、基层调解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案情,乐于调和的有利因素以及节省当事人时间、节约车旅费为出发点,到纠纷地就地进行调解,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配合调委会搞好调解工作。

五是运用“调解十一法”,提高了调解成功率。近年来,在具体调解中,经过不断探索,系统地总结出九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即思想教育、趁热打铁、联合调处、典型调解、情法交融、褒扬激励、析错、冷处理、单独谈话、唤起旧情、舆论监督等十一种调解法,在具体纠纷中,我乡注重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纠纷的实际及当事人的特点,综合运用“十一种调解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全乡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总之,我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切实做到了“四有四突破”、“四管四强化”、“五抓五到位”,“四有”是有机构、有制度、有措施、有经费。“四突破”是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有突破,从建立“庭式”调处室上有突破,从创新机制上有突破,从解决调解员工资上有突破。业务管理方面真正做到了“四管四强化”,真抓实管,强化领导;齐抓共管,强化调处;自防自管,强化培训;群防群管,强化教育。工作中做到了“五抓五到位”,抓教育宣传到位,抓协调服务到位,抓机制管理到位,抓调处责任到位,抓督察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加强管理、畅通渠道、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新形势下,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回顾近几年的人民调解工作,我乡的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样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调解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业务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人民调解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单位领导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中还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

三是经费不足,难以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我乡虽然已经将调解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但从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大调解”格局的实际来看,办公经费明显不足,难于开展多方位的调解工作和法制宣传活动。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市、区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坚持以法治村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司法所、创安办、法律服务所、派出所、各调委会为阵地,以壮大调解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健全完善制度、改善办公条件、强化工作措施为突破口,认真落实完成人民调解各项工作任务。以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为手段来促进全乡社会的稳定,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制度,联合互动。为使人民调解工作做到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协商运作、工作互动,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制定《人民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运作,使部门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做到有机结合。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人民调解工作联席会议要每季度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互相交流工作体会,总结经验教训,安排指导工作。建立联系制度,联系人要经常深入调委会,面对面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提高调解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具体工作运行中,分别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村委会、各乡直单位具体抓,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从而实现依法行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三)强化培训、抓好队伍,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人民调解工作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就目前来看,许多人民调解员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文书制作不够规范,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偏低,还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控制人民调解工作,调处工作业务技能不高,调解工作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培养造就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掌握调解工作程序和技能,并热爱人民调解工作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是摆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乡将开展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好入口关、选配好人员

人民调解员工作相对艰苦,人员不稳定、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这就给用人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所以我乡严把用人关,在选人问题上,必须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去把好关口,本着广揽贤才的精神,从规范管理,服务社会的大局出发,把那些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水平、掌握一定的调解程序技能,并且热爱调解工作的人选任到调解员队伍中来。村、组的调解人员要由过去的资历威望型向素质业务型转变,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选聘一些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警察、老司法、老法官、老检察官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也可选聘一些懂法律专业的老教师或毕业学生到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兼职调解员,以此加强充实我们的调解员队伍。

2、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素质

强化业务培训工作对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乡将加大力度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力求做到内容有针对性,方法多样性,并且做到集中培训与鼓励自学相结合,办班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与文化知识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训之后要进行必要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持证上岗,以此来提高人民调解的素质。

3、严格自律、强化监督

人民调解组织是一个社会性、自律性、群众性的组织,担负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这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应是一个组织严密、严格自律、奉献社会,诚信为民的群众性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进行管理,强化监督:

一是严格管理。为避免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乡将从政治上、业务上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建章立制,解决实际困难,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防止出现工作上的偏差,除了加强业务管理外,还要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我乡将进一步建立和实行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为了强化监督,我们在今年聘请了58位人大代表和4位政协委员作为义务调解员,除参加调解工作外,还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报告,对不重视、没有及时给群众满意答复的责任人,根据责任追究制度予以处罚。

(四)政策扶持、保障经费,使人民调解持续健康发展。

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的宽松氛围,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进程、经费保障和人员落实等方面仍然比较滞后,所以,我乡将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认真研究解决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关心人民调解员的疾苦,从政策措施、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与支持,积极协调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大力表彰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工作突出的将及时给予奖励和宣传,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人民调解持续健康发展。

6.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五次代表大会。现在, 我代表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四届理事会, 向大会报告本届理事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作出部署, 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四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 是市联社系统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这五年, 我们在市经信工作党委、市经信委和各区 (县) 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全国总社的直接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及全国总社“七代会”精神,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 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机遇, 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员工, 以创新求发展, 以服务谋发展, 以稳定促发展, 联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被全国总社和中国轻工联合会评为全国集体经济先进联社和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

———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增长。市联社指导各级联社企业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联社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攻坚克难, 逆势前行, 使联社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2008到2012年, 市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58.9亿元, 销售收入468.2亿元, 实现利润27.5亿元, 上交税收26.7亿元。5年间,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 市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85.2亿元, 销售收入112.8亿元, 实现利润5.4亿元, 上交税收6亿元, 总资产达到118亿元, 与“四代会”前的2007年相比, 分别增长了11 5.65%、142.97%、145.95%、181.82%和134.09%, 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 实现历史性突破。

———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市、区两级联社积极推进成员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深化产权改革, 加快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初具雏形, 科技创新取得良好成果。2008到2012年, 市联社系统共投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资金8.2亿元, 开发新产品1500多个,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 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等一批企业成为市联社系统“示范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招商引资取得良好业绩。各级联社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不利条件下, 依托经济小区和存量资产筑巢引凤, 扩大招商, 取得良好业绩。2008到2012年, 招商引进企业4100多户, 新增注册资金35.1亿元, 为联社增加收入59.4亿元, 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也为增强联社经济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功能发挥有效作用。各级联社切实履行“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职能, 积极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对接, 主动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 努力打造信息、政策和金融等服务平台, 为新形势下发挥联社功能作出了努力。2008到2012年, 各级联社为成员企业开展各种信息服务活动800多次, 争取各种政策扶持资金2亿多元, 提供各种融资支持4.7亿元。

———企业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各级联社指导成员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和立功竞赛等活动, 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完善, 资产质量不断提升, 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并呈多元化态势, 决策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趋向完善, 企业内部关系融洽, 形成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人际和谐氛围, 涌现了一批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5年中, 市联社系统获得区级以上文明单位62个, 先进集体93个, 先进个人144人。

———联社系统保持稳定局面。各级联社企业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5年中, 市联社系统净增就业1400多人, 用于各种扶贫帮困费用1600多万元;各种托管人员托管费用1.7亿元;安全生产投入5000多万元, 为本市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代会”以来,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线,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不断提升联社的经济实力

市联社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 引导各级联社企业增强创新转型、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推动企业经营要素由一般企业向优势企业集聚;产业领域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技术结构由低端层次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使联社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跃升, 传统优势企业继续领跑, 新生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 特色中小企业奋力前行。

一是在产业转型中做大做强。这几年, 各级联社引导支持成员企业抓住城市化、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机遇, 加大投资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 投资改造传统工业, 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一批规模型、效益型企业不断崛起。仰帆投资公司在持续发展房地产业的基础上, 通过资产重组、股权投资等形式, 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2009年成功收购了湖北一家上市公司, 继续加大熊猫线缆投资, 扩建新的项目, 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发展至今, 已成为拥有总资产37.5亿元、净资产11.4亿元并涉足房地产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酒店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集团。2010年以来, 连续3年被评为上海百强民营企业。上海嘉加集团公司近年来抓住当地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机遇, 投资3亿多元兴办房产商贸项目, 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 还参股经营村镇银行和先进制造业等, 使公司形成了房产租赁业、先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板块,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成为系统和区域内具有较强规模和实力的集体企业。奉贤工业总公司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 提升产业能级的同时, 加大自身发展投入, 与奉贤南桥镇等联手开发2.5产业, 使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是在技术创新中做精做特。针对联社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况, 联社系统各成员企业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 取得可喜成绩。金山工业总公司指导支持成员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力度, 优化企业生产环境, 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五年中, 共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4亿多元, 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 得到市节能办的肯定和奖励。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五年来, 有42项新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证书。生产的“熊猫牌”电线成为“十连冠”上海名牌产品。2010年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荣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指定环保产品。上海协力卷簧制造公司几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自主研发多条先进卷簧制造流水线。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帆板卷簧成为“神舟”5号至10号载人航天飞船和“天宫”一号及国庆60周年阅兵空中加油机的设备配套件。公司还每年向航空航天部门提供多批次各种地球卫星的太阳能帆板展开动力弹簧, 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当成企业生命线, 几年来, 在美籍华人、公司总经理黄勇博士的带领下, 精心研制开发用于海底光缆系统的超高可靠光纤耦合器, 产品工艺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获得10多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并获得上海市科委和国家科技部的基金支持。

三是在经营开拓中做优做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的状况, 联社系统广大成员企业, 开动脑筋, 迎难而上, 利用自身资源, 加强市场开拓, 抓好项目投资, 有效盘活资产。上海中崇集团公司坚持一业为主, 多业发展, 在抓好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贸易, 做大规模总量的基础上, 积极开拓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等业务, 使公司的经济规模和效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上海宝轻资产经营公司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增强实力的同时, 利用进出口平台, 在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铁矿石加工基地, 初步形成了“资产经营”和“国际贸易”两条产业经营链。松江工业总公司在2008年成功收购益庆公司和华美厂等优质资产后, 2012年又全面建成精美厂一期工程, 公司资产规模和价值得到提升, 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以服务为核心,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当好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帮手

服务是联社最基本的功能。各级联社主动树立并强化“服务至上, 企业为先”的理念, 坚持把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作为联社工作重心, 不断深化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落实服务载体, 加强调研指导。为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区两级联社从完善机制着手, 建立健全为企业服务的组织领导、调研指导等服务机制。市联社成立企业服务领导小组, 设立企业指导服务部门, 加强做好联社系统企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统筹规划和协调对接工作。选择联社系统内20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成员企业作为市级“企业服务联系点”, 通过指路子、教方法, 对企业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调研指导。通过以点带面, 了解企业的服务要求、政策需求和利益诉求, 及时向市、区有关部门反映, 提出政策性建议。2009年,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市联社会同九个区 (县) 联社历时四个月, 开展“当前城镇集体企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调研活动并形成专题报告, 上报市有关部门和市府领导, 得到重视和支持。

二是构建三大平台, 开展有效服务。市、区两级联社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要求出发, 积极构建信息、政策和金融三个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实质性服务。在信息服务上, 建立市联社、区 (县) 联社和成员企业三级信息网络, 恢复市联社简报, 组建党建信息网站, 加强纵横向的信息传递交流, 为企业了解经济和政策信息提供服务。在政策服务上, 一方面不定期组织政策咨询活动, 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为企业介绍有关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 抓好政府扶持集体企业和中小企业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用足、用活和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五年来, 市联社系统获得区级扶持政策资金1.8亿元, 市级扶持政策资金2000多万元。在金融服务上, 去年以来, 市联社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共同筹建市联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目前已有100多户企业申请入会, 50多户企业申请授信贷款, 贷款额1000多万元。同时, 市联社还协调支持嘉定等区联社筹建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 参股经营村镇银行, 为联社系统内企业融资和再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搞好服务实事, 帮助排忧解难。为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市、区两级联社切实转变作风, 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雪中送碳。市联社按照市府领导批示精神, 积极落实上海机动车回收服务中心服务整改工作, 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改善服务设施环境, 优化服务操作流程, 使中心服务效能得到提升,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为创建市级文明服务窗口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 市、区两级联社不定期组织开展员工专业技术、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五年来, 市联社系统共组织员工培训18000多人次。市、区两级联社还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 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土地置换、历史债务、技术改造、“专精特新”产品培育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受到企业好评。

三、坚持以联合为依托, 探索联动联建, 切实增强联社发展的整体合力

针对城镇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 为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代会”以来, 市、区两级联社坚持以“联”字为核心, 以联心为先导, 探索做足“联”字文章, 初步形成“经济联动、党建联建”的运行模式, 为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形势下走出新的发展路子做出了努力。

一是在联社工作上建立联动机制。市联社先后建立了区 (县) 联社主任、投资开发、资产财务等条线例会制度, 沟通交流工作情况, 研究探讨工作方案。2009年起, 市联社推出区 (县) 联社工作业绩评价办法, 加强对区 (县) 联社在经济发展、社会贡献、管理稳定等方面进展和成效的考核评价, 为促进市、区两级联社之间的联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市联社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社的工作交流。五年来, 通过各种形式, 先后与江苏、湖南、广西、海南、贵州、山西、山东、吉林、天津、四川、新疆等兄弟省市联社开展联社工作和经营合作的交流探讨, 既加深了彼此感情, 又促进了共同发展。

二是在经济工作上探索项目合作。市联社在对联社系统内资产资源梳理整合的基础上, 主动牵头各级联社和企业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等方面的联手合作, 取得较好进展。五年来, 市联社系统投入合作项目资金4亿多元, 实现项目收益8.5亿元。去年以来, 市联社牵头联社系统有关企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合作, 运用当今世界顶尖的空间建筑技术, 实施旧城改造等的项目开发, 取得积极进展。嘉定区联社联合区内多家国有企业, 共同投资参与高端房地产市场开发, 还与江阴顾山镇联合开发占地500多亩的高端制造研发基地, 进展良好。

三是在党建工作上开展联建活动。市联社在建立市联社系统党建联建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 积极与区 (县) 联社党组织联合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庆世博、庆社庆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活动, 在组织企业调研、经营合作、项目开发过程中, 牵头组织相关区 (县) 联社和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 提出建议。金山区联社探索创新“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社工作法机制, 市联社和嘉定、奉贤、金山、崇明等区 (县) 联社主动与当地企业、社区、村镇、部队等开展结对帮困和文明共建活动, 从而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建双赢的局面。

四、坚持以管理为抓手, 加强联社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联社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联社管理, 搞好社务工作, 不仅是增强联社活力的重要基础, 也是城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几年来, 市、区两级联社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使联社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稳定联社机构, 拓展成员队伍。针对近年来区域经济和区域企业整合对联社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 市、区两级联社一方面主动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参加联社重要活动或到联社进行工作调研, 加深他们对城镇集体经济工作的理解, 加大对联社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从而确保两级联社在区域经济整合和企业整合中的机构、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 针对集体企业改制后, 联社成员队伍不断变动的状况, 积极探索联社成员构成新模式, 通过组织连结和经营合作等方式, 将改制后分离出去的原联社企业及与联社具有合作关系的系统外企业吸收加入到联社队伍中来, 不仅扩大了联社组织规模, 而且也使联社工作更充满了活力。

二是加强社务工作, 夯实管理基础。市、区两级联社在健全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 定期召开理、监事会议, 研究决定联社重大事项, 探讨分析联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效发挥理事会、监事会在联社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市联社制定出台联社工作制度, 明确工作职能和办事程序, 指导区 (县) 联社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 健全综合经济指标统计制度, 完善各种台账资料并加强检查和督办, 较大地提高了联社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同时, 市联社指导各级联社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高效运作, 对各种侵犯集体资产权益的行为, 通过协调和法律等多种途径进行维权, 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

三是搞好舆论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针对社会上对城镇集体经济和联社工作认知度不高, 影响力不大, 一定程度影响联社工作和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 市、区两级联社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主动加强宣传。一方面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召开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 探讨城镇集体经济的社会作用和发展方向, 由他们在重要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予以宣传介绍。另一方面, 组织力量, 研究制订市区两级联社“十二五”发展规划, 拍摄制作市联社电视宣传片和宣传画册, 利用《上海工业》、《上海集体经济》、《上海企业》和《中国集体经济》等杂志和有关行业协会, 通过发表文章和交流发言, 宣传介绍各级联社企业创新发展的事迹和经验,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 市联社组织推荐嘉定、奉贤等区联社成为全国总社理事单位, 组织开展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推荐评选工作, 加强宣传, 树立典型, 弘扬正气, 鼓舞士气。

五、坚持以稳定为基石, 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几年来, 各级联社一直把保持一方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企业解难, 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下大力化解各类矛盾。各级联社经常深入企业, 深入群众, 排查梳理职工群众意见集中、容易引发的问题, 制订预案, 抓早、抓小,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年来, 市联社系统共接待处理职工来信640多件, 来访8400多人次。市联社针对原区县工业局所属供销公司部分退休人员多次上访市联社和市有关部门, 要求享受事业退休待遇等问题, 会同市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取得较好效果。闵行、宝山、浦东等区联社针对部分企业因企业改制、征地动迁等引发的职工上访, 做好思想沟通和矛盾应对, 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扩大。松江、崇明等区 (县) 联社认真做好军转干部的稳控工作, 对家庭困难的军转干部实施个体解困, 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是下功夫办好民生实事。各级联社以保障职工利益为己任, 以人为本, 关爱职工, 采取各种措施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世界金融危机期间, 各级联社企业坚持做到不停业、不裁员、不减薪, 充分体现集体经济的优势。青浦区联社引导企业走共同富裕道路, 所属福之来公司等企业在保持职工劳动工资每年有一定增长幅度的同时, 在股权分红中按照一定比例实行人均分红。嘉定区联社建立300万元“幸福基金”平台, 用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奉贤、松江等区联社组织困难职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闵行、金山、青浦、崇明等区 (县) 联社对部分老职工进行工龄认定, 补交养老金, 保障了原集体企业老职工的基本权益。

三是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生产。为确保联社和企业工作的安全运行, 各级联社制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金山区联社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在所属6家企业成功创建市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的同时, 所属金山南方水泥公司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安全生产一级企业, 成为上海建材行业和金山制造企业首家获得此项荣誉的企业。浦东、奉贤、松江等区联社与成员企业和租赁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 组织企业骨干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宝山、崇明等区 (县) 联社加强安全设施改造和检查整改。闵行、青浦等区联社完善各种安全基础资料, 做到有据可查。

五年来, 市联社系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市经信委和全国总社加强领导和指导的结果, 是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是联社系统广大干部员工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 向奋战在联社经济战线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联社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市联社系统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联社企业受自身基础条件限制, 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不大, 进展缓慢;二是部分联社在企业改制和征地动迁过程中, 尚有遗留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联社人才结构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一定程度制约联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五年来的联社工作, 我们深切体会到:要使联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就必须坚持发展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坚持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和强大动力, 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以创新的精神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坚持联社的服务宗旨, 把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作为联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尽力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 使联社真正成为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帮手, 切实提升联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联社工作的重要基石, 重视关心职工利益,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为联社深化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稳定基础;必须坚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 努力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积极争取各种政策支持, 为联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部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的五年, 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向“十三五”规划转化的连结点, 是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市联社系统加快创新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联社工作既面临着有利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面临的机遇来看, 我国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推动下, 在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刺激下, 将保持长期趋好的态势, 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增长时期;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受到国家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 为集体经济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集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产品升级换代为集体经济带来巨大商机;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速推进, 集体经济联合组织将会承担更多的政府交办任务和社会职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和运行, 促进改革创新办法的出台和实施, 国有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 扶持集体企业、中小企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为联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面临的挑战来看,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持续,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摩擦明显增加,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降低, 结构性矛盾突出,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生产要素成本呈逐渐上升趋势, 转型升级压力加大。联社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适应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压力加大, 联社发展方式尚未转移到依靠质量、技术、服务、创新和品牌上来,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联社历史包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总的看, 今后五年联社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仍然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有利机遇, 主动应对各种挑战,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 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提高联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量为目标, 自我加压, 开拓奋进, 真抓实干, 积极作为, 促进联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联社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再上新的台阶。

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主题, 把握两个基本点, 推进三项工作, 处理好四个关系。

———突出一个主题, 就是要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主题, 以创新促发展, 以发展促和谐。

———把握两个基本点, 就是要把握“创新”、“稳定”两个基本点, 鼓励改革创新, 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推进三项工作, 就是要推进“创新转型、服务管理、和谐稳定”三项工作, 努力开创联社工作新局面。

———处理好四个关系, 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自身经营与服务企业”、“练好内功与争取支持”、“历史遗留问题与今后持续发展”四个关系, 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健康、持续、长期发展。

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稳增长、创新上水平、服务增效能、文明创佳绩, 使市联社成为全国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先进企业。

———经济稳增长, 就是要通过进一步的开拓经营和挖潜增效, 使市联社系统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资产总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 保持每年7%~8%的增长水平。

———创新上水平, 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创新转型和改革发展, 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加工企业, 发展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 培育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 集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 开发形成一批上海和国家级新品牌, 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增效能, 就是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服务, 强化管理, 使市联社系统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企业得到健康发展, 全局保持和谐稳定。

———文明创佳绩, 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推进党建联建和文明创建活动, 在市联社系统涌现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确保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

要实现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各级联社就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落实保障措施, 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创新转型, 努力打造联社经济升级版

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创新转型, 是推动联社经济新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创新、不转型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只有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创新转型, 才能取得联社发展的主动权。因此, 各级联社要认清形势, 明确方向, 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好的举措, 扎实推进联社经济结构调整, 努力打造联社经济升级版。

一要在进一步优化资源, 做强企业上下功夫。要适应区域经济整合趋势, 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等方式, 促进联社系统内技术、资本和人才要素集聚, 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企业。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 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 整合本市机动车回收利用资源, 研究组建上海机动车回收服务集团。高起点, 规范化地经营机动车回收拆卸和再生资源利用, 形成较强的机动车回收服务能力, 提升机动车回收服务质量效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联手国内优势企业, 打造以上海公合实业公司、上海中崇集团公司为平台的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服务供应商。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引进先进技术和金融资本, 形成以上海协力卷簧制造公司、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上海佳艺冷弯型钢厂、奉贤钢管厂等为引领的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配套基地。要以经济小区为依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培育发展以奉工经济小区、松江成功经济小区、金山三新经济小区和崇明工业经济小区为集群的产业园区, 同时, 指导帮助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等部分企业争取上市,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二要在进一步深化转型、做优产业上下功夫。要按照产品有特点、产业有特色的要求, 鼓励和引导各级成员企业通过加大自主投入和引进投资力度,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对联社系统企业进行分级, 推进产业转型, 1/3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改进工艺技术, 提升装备水平, 进入先进制造业行列并在核心技术、管理水平, 经济效益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3处于中间状态的制造业企业, 逐步压缩和改造传统工业、增加先进制造业比重。1/3经营状况较差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 加快转型转业步伐。在此基础上, 鼓励引导各级企业积极发展房产业、金融服务业、汽车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要抓住本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机遇, 整合联社企业现有存量资产, 积极参与地区商业地产和保障房建设项目开发。要依托上海汽车生产销售和汽车保有量多的优势, 进入汽车维修保养、装修美容、防盗保险等汽车后市场, 延伸汽车服务产业链。要把联社系统内制造业中自办的、不成规模的现代物流业逐步剥离, 通过整合, 培育联社系统若干物流龙头企业, 为先进制造业开展配套物流服务。要适应上海扩大多层次、多元化消费的趋势, 积极发展酒店、旅游和娱乐业务, 探索特色商品市场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实现商贸服务功能创新。同时, 要抓住上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为农服务产业的机遇, 发挥联社区位优势, 加强内部联合, 借助社会力量, 开发经营具有上海特征、郊区特色、联社特点的文化旅游和为农服务产业项目。

三要在进一步强化创新、做精产品上下功夫。要引导和支持各级成员企业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品,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等的合作, 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 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途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指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改投资力度, 明确节能降耗目标和责任。对设备陈旧、产品老化、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耗较高的企业, 坚决进行转产和淘汰, 使联社系统的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下降3%左右。要引导各级成员企业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有市场前景的“专、精、特、新”产品, 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实施品牌培育工程, 在对已有的上海和国家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加强保护和延伸的基础上, 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海和国家级新品牌。市联社在推进企业品牌建设中, 依托市、区有关部门, 会同各区 (县) 联社, 组织开展企业品牌推选评比活动和科技创新升级活动,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介, 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深化服务功能, 推进职能创新, 有效发挥联社功能作用

各级联社要高举联社旗帜, 在坚持“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加快职能创新, 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到深化服务上, 上为政府解忧, 下为企业解难, 使其真正成为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和组织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集体经济政策制定的建议和协调者、中小企业互助合作的组织参与者。

一要切实抓好自身经营, 增加联社服务实力。各级联社要进一步强化“联”字功能, 依法履行集体资产所有者职能, 行使出资人权利, 抓好自身实体发展, 帮助参控股企业提高效益。要发挥联合经济组织作用, 以资产、技术和资本等为纽带,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按照互利共赢原则, 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联社之间、企业之间在产业调整、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联合与合作, 切实增强市联社系统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要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化运作力度, 通过资产重组, 股权转让, 引进外来资本等多种形式, 盘活存量资产, 扩大资产增量, 提高资产收益, 有条件的联社还可与当地村镇联手, 合作开发2.5产业, 增强联社经济实力,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要全力打造三大平台, 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要在初步构建市联社系统信息、政策、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进一步找准企业服务需求点, 积极加强与全国总社、市、区有关部门联手合作, 建立市联社信息门户网站, 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 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国家和上海的有关经济政策信息, 为企业在产权改革、企业上市、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项目申报、人才开发、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扩大与有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进市联社金融服务中心向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同时要做好服务平台的相关基础工作, 引进人才和智力资源, 搞好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 逐步建立信息数据库, 还要发挥各方积极性, 聚合各方资源, 使“三大服务平台”成为市区两级联社、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全国总社的共同工作载体和平台。

三要主动承接政府委托职能, 彰显联社功能作用。市区两级联社要结合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主动承接或承担政府委托的相关职能, 切实彰显联社的功能作用。机构较健全, 经济实力较强的联社, 要向承担社会职能方面发展, 为更多的企业和社会事业服务, 体现联社的社会作用。有能力、有条件的联社, 要继续承担或主动承接当地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 显示联社的能力;经济实力较弱、维稳任务较重的联社, 要尽职尽责, 推进企业深化改革, 妥善安置职工, 维护社会稳定, 表现联社的必要性。

三、加强自身建设, 夯实管理基础, 不断提高联社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做好社务工作是联社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联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区两级联社要站在联社长远发展的高度, 深化措施, 夯实基础。

一要认真抓好社务工作, 进一步理顺联社与政府机构、投资企业和成员企业的组织关系和经济关系, 确保联社健康发展。要继续积极推行联社工作责任制, 明确岗位职责, 细化工作任务, 严格考核评价, 实行绩效管理, 切实增强联社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充分调动联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发展联社理 (监) 事会的作用, 定期召开理 (监) 事会议, 对涉及理事单位权益的重大资产变更、重要经营活动, 进行讨论审议并付诸实施;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运作机制, 建立完善联社内部治理机构, 健全完善联社办公室主任、投资发展、资产财务例会制度, 建立健全联社投资经营、财务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制度, 做到决策科学民主, 执行规范有序, 监督有效有力;还要进一步完善区 (县) 联社业绩评价体系, 注重服务效能评价并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 对联社经济、科技、信息交流、合作项目推介等共性问题和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工作, 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人才开发。要针对联社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 下大力度推进各种人才的培养开发。要通过轮岗、挂职锻炼、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等途径, 把学有专长、德才兼备、通过实践锻炼具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人才选拔到各级联社领导岗位上。尤其要针对改制企业经营者接班人缺位的状况, 在联社系统内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要通过“内培和外引”的方式, 积极培养引进联社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还要通过多种途径, 吸收大学生和技校生到联社系统工作, 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 确保城镇集体经济后继有人, 可持续发展。

三要积极扩大成员队伍。各级联社要根据新形势下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交叉融合、各种经营合作方式层出不穷的情况, 进一步解放思想, 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吸纳成员单位, 壮大联社队伍。要大力宣传联社的作用, 将愿意加入联社、承认联社章程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吸收到联社中来, 尤其要把在联社企业落户、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企业吸纳到联社队伍中来, 为他们搞好服务, 支持他们的发展, 进一步增强联社的组织规模和凝聚力。

四、深化党建联建, 维护和谐稳定, 为联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要从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出发, 高度重视和做好和谐稳定工作, 为联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完善党建联建, 形成有力保障机制。调整完善市联社系统党组织的组织机制, 确保组织健全、活动正常、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平台作用, 围绕发展、服务、稳定主题开展工作交流和相关活动, 定期表彰一批联社系统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经营者、优秀党员和优秀员工, 弘扬正气, 鼓舞士气。注重加强联社基层党组织建设, 注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要积极推进联社文化建设, 扩大职工之家等文化阵地, 组织科研、读书、娱乐等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 积极营造“团结、合作、创新、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要抓好维稳工作, 保持和谐稳定局面。各级联社要党政合力, 上下合力, 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加强预防和化解, 既要妥善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更要重视化解因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调整、征地动迁等引发的新的不稳定问题, 认真接待来信来访, 合法合理化解矛盾。同时, 要进一步重视关心老同志、老干部, 抓好民生保障, 扶贫帮困和安全生产等工作, 为联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稳定环境。

三要争取政府支持,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 主动介绍城镇集体经济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介绍集体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和支持。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 反映联社工作情况和突出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 推动扶持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地”, 推动有关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的完善, 为联社工作和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 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们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 我们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积极工作, 努力开创联社工作新局面, 为实现“联社梦”进而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7.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情况报告 篇七

九支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走进“驿站文化之乡、川黔商贸窗口”,赤水河畔,青山相倚,田园镶嵌其间,你会邂逅一个风光旖旎、民风纯朴、魅力四射的地方,她就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新型城镇化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四川省商贸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省级卫生镇 ——九支。

一、基本情况和特色基础

九支镇地处川黔两省交界处,距合江县城57公里、泸州市48公里、重庆市105公里,成自泸高速、国道546穿越而过,赤水一桥、规划中的赤水二桥无缝衔接赤水市区。全镇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城镇居住人口3.2万人。镇域自然资源丰富,拥有60公里赤水河黄金岸线、沙溪河生态湿地、锁口水库等生态景观,沿河树木环绕,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作为千年古驿、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驿站、川南黔北盐马古道驿站、古夜郎道的重要驿站,历来是四川与贵州商贸往来的重要窗口,素有“川黔锁钥”之称。

九支镇产业发展凭借其独有的地缘优势、辉煌的驿站文明,形成集古驿站文化体验、川黔驿站商贸产业为一体、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现驿站商贸规上企业总计20个,企业总产值规模达8.71亿元;驿站文化相关企业总计9个,企业总产值规模达3.28亿元,围绕打造“川黔驿站第一镇”名片,唱响“驿站”经济主题,已策划“千年古驿、乐在九支”“美丽合江行”“千年古驿大型文艺活动”等文化活动;驿站商贸繁华、门类齐全,现年均输送蔬菜、水果、粮食达5万吨以上、肉类6000余吨,年外运木材、楠竹等达200万吨以上。建有1个旅游服务中心、1条旅游服务公交线,100多家星级酒店、宾馆、家庭客栈、青年旅社、民宿等,100余家KTV、酒吧等文化娱乐场所,132家特色餐馆。2017年旅游人口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到6500万元。

二、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改造提升旧城、优化道路网络,保护传统文化、发展驿站产业”的思路,先后启动40项工程,城镇建设累计投资达10.99亿元。其中,宜居环境建设,9项工程,投资2.63亿元;文化产业培育9项工程,投资4.63亿元;道路系统建设8项工程,投资1.84亿元;基础设施提升工程5项工程,投资0.77亿元;公共服务设施完善8项工程,投资1.12亿元。

2017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9.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78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万元

三、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

近年来,按照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的工作要求,九支镇全力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历史文化、做-23 培养传统技艺传人116人,并新建2处驿站文化广场,定期举办文化节,积极有序地推进场镇特色文化传承;三是注重文化创新,增强研发创新,总投资1.2亿元,与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达成实训基地协议、与西南民族大学签署文化艺术创新实践研发基地协议,开发驿站文化工艺品,涵盖陶瓷、挂件、菜肴等80个品种,1500个工艺产品,提升“驿站”文化;四是扩大宣传影响,总投资2.14亿元,组建规模电子商务平台企业5家,发展“驿站微商”500余家。

(四)以设施完善为基础,构建便捷服务体系

近年来,九支镇重视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投入,加快路网建设。总计投入1.84亿元,新建国道

546、赵岩村村内干线扶贫路、智能交通,改造人行道、道路亮化、滨河路风貌塑造、旅游通道绿化共7段道路。二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总计投入7740亿元,新建滨河湿地公园1处,城乡公交招呼站10个,日处理能力3500方的污水处理厂1座,截污干管4公里,污水管网12公里。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设施布置,总计投入1.12亿元,新建标准化幼儿园1处,标准化法庭1所,农产品综合市场1个,社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 1个,完成富华小学、合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搬迁工作。四是强化镇域社会服务。升级改造九支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站建设,将九支镇中学、合江县第二人民小学、合江县第二人民医院、幼儿园、九支法庭等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全镇总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设施、人力资源量配备,全面优化社会服务环境。

(五)以改革服务为动力,完善保障体制机制

1、坚持高起点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

坚持全域理念、紧紧围绕城乡统筹,按照镇、村和聚居点三级规划体系,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九支镇场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九支镇柏香湾村传统错落保护规划等,正在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九支镇特色小城镇培育规。围绕驿站产业做足文章,通过规划引领作用,打造川黔驿站小镇。

2、坚持高标准建设,实现建设特色化

以完善功能为重点,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未来方向的基础上,高标准的谋划基础设施、功能区块的建设。提升商业区、生活休闲区、旅游服务区的整体品质,加大其人口集聚能力;结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打造个性鲜明的驿站文化美丽集镇。使城镇建设成为驿站文化的载体,成为推进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助推器。

3、建立灵活的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整合规划、建设、交通、环境保护等职能,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二是建立与深化扩权强镇相适应的责权体系。加大放权力度,进一步扩大人权、财权、事权。加强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财政-67 文化复合经济,让驿站文化融入小镇生活的每个角落。

(四)川黔驿站小镇的设施更加便捷完善

完善设施服务,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建设公共图书馆、九支镇电影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农贸市场,加快改造政府大楼,建立优质、便捷、舒适的小镇服务体系,让驿站小镇生活的每一位居民收获幸福感、满意度。

(五)川黔驿站小镇的政策保障

一是积极落实政策。根据自身财力,加大对特色镇的财政资金投入,按要求完成特色城镇的资金匹配任务。积极落实土地指标,用活土地政策,全力上争计划指标,坚持将土地收益全部返还特色镇使用。

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优金融服务,通过向上争资、招商引资、民间筹资、银行融资等方式,吸纳资金参与特色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

上一篇:唐山市公安局领导名单下一篇:学校修志方案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