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精选9篇)
1.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一
1、是个宝,少不了。
2、对于人的、、是十分重要的。
3、钟南山是我国著名的。
4、是工作的本钱。没有 做保证,一切贡献都谈不上。
5、生命在于、在于锻炼。
6、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打球、„„
7、少年儿童正处在、和 对身体的危害就更大了。
8、抽烟、喝酒都是从 开始的,让我们在 支烟、杯酒面前,坚决地说“ ”!
9、好心情就在我们点滴的
中。只要你善于去、去、去 感受,好心情如,会不断 你的。
10、将你感受到的 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每个人的 就会汇聚成
的。
11、当心情 时,我们会感到 ;当心情 时,我们会感到 都是那么的。
12、在 过程中,与我们,也经常产生。
13、不管发生怎样的事情,看问题,你仍然可以选择拥有。
14、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有的人总是、。
15、可以在发现中去,可以通过选择去。要让 常与我们相随,让快乐永驻我们心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去 好心情。
16、是每个人的,是 生活的。
17、无暇的 是世间的。
18、乐于助人,都能获得好名誉、好名声。
19、和 是有差别的。20、有虚荣心的人,追求的是一种 的 和,俗称“ ”。
21、我们要 名誉,不要爱。
22、爱惜衣裳要从 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 时起。
23、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
24、梅兰芳是我国杰出的,他的名声早已远播海外。
25、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心里就会感到 和,会 自己,这就是人的。
26、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如果我们有了,就会勇于,使心灵保持。
27、害羞是 或 的表现。这种情绪可以防止人去做某些 的事。
28、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9、照亮了树梢的新芽,照开了 的笑脸。30、万物因为 而有了生机,世界因为 而有了色彩。
31、我们少年儿童就像 的太阳,我们的心灵充满了七彩阳光!
32、健康的身体是 的前提。
33、没有 做保证,一切 都谈不上。
34、笑一笑,;愁一愁。
35、一个 进城,胜过一打。
36、是有价的,是有价的,是有价的,是无价的。
37、是爱,是人间 的珍宝,融化在 的细节当中。
38、长辈的、、等,都包含着 和,流露出浓浓的。
39、伟大的 如同一潭湖水,柔波荡漾;深沉的 如同 苍茫草原广阔无垠。40、我们的成长饱含着父母 的。
41、最亲天下,最美天下。
42、让我们怀着一颗 的心,父母。
43、父母恩情似海,让我们对父母深情的说声:“ ”。
44、也是平凡的人,他们在生活中有,也有 和。
45、家庭中不仅有 和,也会有 和。我们有责任 父母减轻 和,让我们的家庭天天充满。
46、每个家庭都会有些 的事情,虽然可能不是因为我们的,但是会影响到家庭。
47、温馨与爱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但有时也会出现的噪音,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
48、家庭出现 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
49、幸福的家庭,是大家共同 的结果。50、把无私、博大的 洒向我们 的旅程。然而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51、法国文学家 说过:“没有两个人的鼻子完全相同”。
52、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 出现小碰撞要用 的心态去,不必烦恼。
53、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的 与父母的 之间好像隔着一条沟。
54、如果我们能在 与 之间搭起一座心灵的,使我们与父母的心灵,我们与父母之间就变得更、更。
55、用 融化分歧,化解 ;用亲情使我们与父母情,心。
56、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57、每个人都向往家庭、生活。
58、幸福家庭要靠全家人 去建设。
59、长辈对我们的成长寄予了深切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60、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 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 人。61、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父母的 在我们心中越积越厚。
62、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63、我国有广袤的、辽阔的、丰富的 和勤劳的。64、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65、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地形。66、我国领土从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 千米,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约 千米。67、我国是一个 大国,气候对 生产的影响很大。68、北方适合种植、、等,1 / 2 南方热带地区适合种植、等。69、北方房屋大多,墙体,东北地区还多用 ;南方地区房屋,则比较透气通风。70、我国幅员辽阔,为了便于管理,政府将全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71、我国有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 个省,个自治区各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72、是我国的首都。73、“黄河母亲”是坐落在 的雕塑。74、、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母亲河用甘甜的,滋润着,哺育着。75、、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6、黄河,中国的 长河,发源于,呈“ ”字形,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坡,注入渤海,全长 千米。7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 精神孕育了华夏文明。78、从远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就发明创造了 技术,开始了原始 和原始,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79、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绵延 多年。80、、、、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81、在长江的下游有一大片地域相连、、、的地区——长江三角洲。82、长江三角洲包括、、等15个大中城市。83、长江是我国 长河,全长 千米,居世界第 位。84、长江流域面积辽阔,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占全国。85、台湾岛是我国第 大岛屿。86、台湾海峡像 一样,连通着 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87、从福建的福州到台湾的基隆只有 海里。88、台湾以、为主,起伏的群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89、台湾岛山清水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 的多姿多彩。90、台湾的风景名胜有、日月潭、„„ 91、台湾和大陆虽然隔着一道,但却割不断两岸骨肉同胞的。92、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93、、、、„„这些都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94、我们的祖国,丰富,优越,有丰富的。95、中国现已发现 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 种,矿产地近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 余处。96、我国保存有大量的特有物种如、、、、、等。9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等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9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因 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的情形。99、我们要合理利用资源,并注意、。100、节约型社会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自觉树立 意识。101、在祖国辽阔的疆域里,既有 的山岳、的河流,还有 的海洋。102、哈尔滨市1月份平均气温在 左右。103、海口市1月份平均气温在 左右。104、北京是我国的。105、胡同是 古老文化的体现。106、千百年来,的人民依山而居,勤劳勇敢,凭借 的滋养,生生不息。107、我们的祖先、,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108、祖国辽阔的 上,很久以前就有。109、我们的祖先利用 的恩赐,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一代代繁衍。
110、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在劳动中不断发展。112、尽管祖先们的生活离我们很,但是,他们的智慧却。113、和 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114、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和。115、我国是世界 古国之一。116、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117、相传在 时期我国就有了指南车。118、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发明了简便的指南工具——,到了宋代,人们制造出,并开始用于。119、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120、受传统的石刻艺术的启发,多年前我国发明了。121、考古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的。122、名胜古迹和文物是国家的,是中华民族 的象征。123、现存的文物古迹资源是 的、的、的。124、国家为了保护名胜古迹,专门制定了《 》。125、中国的文字称。126、在汉字使用过程中,艺术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127、艺术在中国五彩缤纷。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128、生活在世界各地的 和我们一样,都是,他们与我们有着相同的血脉。129、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 聚居区——唐人街。130、现在海外华人华侨的总数大约 万,遍居世界各地。131、唐人街是 的驿站。132、华人在世界各地用自己的 和,为当地的 和 作出重要的贡献。133、华人与当地人民,赢得了当地人民的 和,融入到了当地社会。134、华人华侨与祖国,他们在用特有的方式关注着祖国的 和。135、长期以来,“恋祖爱乡”情结深藏在世界各地的 心中。136、我们都是,我们至今依然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恩泽之中。137、我们的祖先,他们不断,不断,形成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138、在我国古代,许多 的成果是劳动者在实际生产生活中 出来的。139、多年前的汉朝,我国人民已经发明了造纸术。
/ 2
2.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二
学生在阅读、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与我们小学阶段的日常语文教学不注重帮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梳理分类、对比迁移是很有关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对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要求都较小学阶段理性。如果要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我们的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必须由“扶”到“放”,由“指导梳理”到“自主梳理”,由“仿”到“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笔者尝试从指导学生列提纲、用提纲入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指导学生编写提纲
所谓“编写提纲”,就是把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按每一部分层层细化梳理,或用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或摘录文章的重要词句,以合理的形式(或图或文),最终编写成文章的理解架构。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 如何指导他们学会编写提纲呢?笔者认为,必须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精读课文以“扶”为主, “扶”“放”结合,而略读课文则以“放”为主,适当点拨。具体可以将编写指导融入以下教学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预习阶段初现框架
我们总是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除了抄抄、读读的作业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来描写,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回答了如上几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作为提纲的第一、二层次内容了。或许这些要求很多教师也会布置,但却没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下来。书面表达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考并历练语言的好方式。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基本上就可以编写出一、二级提纲了(如下所示)。
为了使预习阶段的提纲编写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在学生编写提纲的初始阶段予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类型,并根据每种类型的课文展开思考。比如小学阶段最常见的记叙文,要侧重编写事情的发展过程。小说、童话、故事,要侧重编写情节发展提要。议论文可以侧重编写论点论据等。我们很多时候会担心学生完成不了这样的作业。但事实是,只要教师足够重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个性化地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或许完成的质量一开始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样的尝试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利用自己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进行生动的对话。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而一味抹杀学生的学习权利!
学生编写的提纲如何反馈?课前能收上来批改并作分析是最好的。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为接下来的课中引导做准备。 除此之外,在课中安排时间进行反馈也是非常可取的。在预习过程中,“每一个读者都有一套对信息世界的解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教师独白地传递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课中反馈的过程就是学生“解释信息”的过程。学习活动超越原先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 学生在表达个人见解的同时,师生不断质疑、对比, 实现信息的不断完善、合理。当然,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自己的引导意识是要明确的。
1. 教给方法,归并中理清段落。很多学生习惯了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在交流中,应强调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边读边想每段的主要意思,读完之后, 再进行“自然段归并”,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个意思表达出来。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分,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也可以按“回忆”“启示”两部分分。
2. 提出要求,抓重点简洁表达。刚开始编写提纲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会相当烦琐。交流中,教师可以用示范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简洁表达。当然,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病根在于学生分不清主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写哪部分内容最具体? 为什么如此详细?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描写最具体的是“钓鱼和放鱼”。为什么这样写呢?写出“我”对鱼的喜爱,更照应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此,为作者获得人生的启示作铺垫。这样一来,概括和梳理时,表达就会有序、简洁起来。
(二)课堂品读细化框架
一般情况,语文教师上家常课,总是喜欢不断地提问题,然后学生读书思考,不断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节课结束后,教师甚至发现自己在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写,学生也自始至终没有什么下笔的机会。热热闹闹一节课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学习过程的印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提纲的编写和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学习课文边细化提纲的框架。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梳理出了文章的一、二级提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二级提纲当中的一个点或者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细化提纲,示范编写提纲的方法。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师可以抓回忆部分“我”的心理进行教学。教师问“:从钓到大鱼到放回湖中,我的内心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变化,尤其在放与不放这件事上,我和父亲的态度产生了分歧,他们各自是什么态度?”(父亲要把鱼放回去,而我却不愿意放) 接着教师问“: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父亲为什么又要放回去呢?用‘______’画相关句子。”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师生先集中反馈“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许会抓住“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一句中的“啊”“从没见过”体会到这是“我”第一次钓上这么大的鲈鱼。学生也许会抓住“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中的“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等词语体会到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学生也许会抓住“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一句中的“静悄悄”体会到当时没人看见我钓上鲈鱼,拿走鲈鱼神不知鬼不觉。学生也许还会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剧烈地抖动”“啪啪”“轻轻翕动”等词体会鲈鱼的大和美。学生也许还会抓住“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一句中的“欣赏”体会我和父亲的喜爱之情。一个“欣赏”,透露的是人物的内心情感。经过这样的一番课堂生成,我们的三级、四级、五级提纲可以完成(续上面一、二级提纲)了。
经过如上的示范,教师即可把品读、编写提纲的权利还给学生。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感悟到位、合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主导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品读自己编写提纲。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读、自悟、自编。当然,我在实践中更侧重于让学生先自己体悟、编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这样的群体对话在感悟和提纲编写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意义以及对主导问题的思考、理解在范围和程度上都存在差异。一定范围内的交流对话,给学生了解这些差异提供了机会。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的“彼此共振”。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说不定也在交流对话中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因为这样的交流学习非常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自然较好。经过学生的反复交流、斟酌,关于《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的学习,最终将呈现这样的一份学习提纲。
当然,学习提纲的呈现形式以及呈现的内容, 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重点安排都有很大的关系。要让学习提纲更加科学、实用,教师必须谙熟文本内容、内在规律。了解和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文本所构成的认知矛盾, 然后巧妙设计主导问题,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悟读文本、编写提纲。
(三)课后整理反刍框架
课文的提纲呈现出来后,一篇课文基本也就上好了。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还应该对提纲进行梳理、补充。对于中等以下学力的学生,提纲的来龙去脉还需要反复斟酌,甚至增加一些有助于自己理解的内容、摘要。对于学力较好的学生,除了增加一些摘要、提示之外,他们更喜欢在课文提纲的下面,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写自己的学习体会、人生感悟,甚至是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课文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帮助。
在实践的后期,也就是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反刍框架”的方式,一般就体现为“仿写”。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写自己的“下水文”。五年级也可以适当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段或者几个段《。钓鱼的启示》就非常适合模仿,学生可以仿照它的文章架构、写法,写写自己的某次经历及启示。 这样的“仿写”,是引导学生内化、外化课文写作形式的很好载体。而且,还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因为很多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在借鉴中加入自己的一点写作尝试。
二、纵横联系,悟写结合,帮助学生用好提纲
提纲编写的过程,其实不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理清文章条理、归纳和总结的习惯。同时,提纲编写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进行概括,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用词、炼句的能力。当然,编写提纲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帮助不仅限于此,或者说其作用还可以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那么,后期如何用提纲?
(一)提纲对比,零存整取,单元习作巧迁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中具体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是传统语言文字教学的精华。国外的“读写结合双向交流模式图”(如下所示)非常清晰地呈现了读与写错综交互的关系。
如上图三个知识块,共享策略知识表明,在知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读写双方都从对方学到自己最需要、最管用的东西。读写结合是“读”“写”共赢的。
如何实现“读写结合”?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是按照人文专题来组织的。每个单元的编排大致包括“阅读”板块“、口语交际·习作”板块“、回顾·拓展” 板块,这些板块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人文专题” 的。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在“阅读”板块编排了《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每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在“口语交际·习作”板块,编排了说启示、写启示的内容,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示的事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 写写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在“回顾·拓展”板块,既帮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重点语句(启示),又提供补充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启示”打开思路、丰富材料。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是环环相扣、互相支撑的。因此,我们的“读写结合”不应该仅限于日常课文教学时的片段仿写、提纲编写等,教师还应该站在整个单元的视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单元课文学习时编写的所有提纲,在提纲的对比当中,启示学生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写作,其写作的方法、表达的顺序都可以各有千秋、新意不断。
例如“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虽然四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但其写作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对比发现,学生是很难有所长进的。特别在单元作文中,学生将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才能写好,最终人云亦云、毫无新意。 如果我们在每篇课文的学习时就编写了相应的分级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翻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后提纲,然后在小组内对比交流。学生首先可以依据提纲再次复述、回顾文章的内容、脉络。然后对比四篇课文的提纲,从中发现写作内容、写作方法、 写作顺序的区别《。钓鱼的启示》是先回忆一件事情,然后写自己的感悟。写作上比较侧重细节描写、 心理变化的描写《。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先回忆一件事,认识到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然后是记叙“我”人生道路上的两次困境,以及凭借 “走另一条路试试”的勇气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整篇文章心理描写有特色,全文首尾呼应《。落花生》 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而获得的启示则是杂糅在人物的对话当中表现的。全文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但是详略非常明显,借物喻人,耐人寻味《。珍珠鸟》,先描写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自然流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其间穿插描写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无微不至的关爱。全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小鸟的变化,作者的喜爱、呵护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四篇文章,从写法上看,描写的侧重点不一,有的侧重相关事件描述,有的侧重相关启示的实践,有的则侧重启示含义的诠释。从内容上看, 有的是针对一件事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东西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现象获得一个启示。总之,综合对比中,学生可以在发现区别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淀,灵活运用相关的写作方法,在单元“口语交际·习作”板块为自己所用。
(二)期终梳理,温故知新,学生自主培养兴趣
期终复习梳理,是每个学期或长或短要经历的一个基本学习过程。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教师惧怕上复习课,因为知识量大,无从下手;学生惧怕上复习课,因为基本是做练习或者考试。复习课,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复习? 可以以提纲为抓手,关注整体,讲究方法,注重序列。
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阅读复习与习作复习分开来进行。阅读复习先将课文的知识点说一遍,与学生整节课一问一答,然后找些拓展练习做一做。习作复习则先概括地说说如何取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然后命个题目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这样的复习,有时甚至混淆了学段、年级的学习目标, 莫名地提高或降低了学习的要求。其实,语文学科的整体性是相当强的,复习的过程也应该关注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教师可以运用提纲实现这一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复习。小组内先朗读课文,然后默读提纲,接着让小组成员或者借助提纲复述课文,或者看着提纲向其他组员介绍课文,最后小组内听写难写的字、词,背诵必背的语段。如此一来, 复习的主要任务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复习兴趣也自然高涨。教师做什么呢?当学生复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围绕学习提纲做两件事:一是围绕学习提纲,查漏补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写在提纲边上的学习疑难。教师可以参照单元学习提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以提问的方式检查,或者以拓展阅读的方式检查,但检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上。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提示是“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师的检查与拓展都应该集中在“主要内容”“启示”“词句含义”上,考察学生能否概括类似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否读懂作者获得的启示,能否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二是围绕学习提纲,要求学生梳理写作方法,知道“通过事件写启示”这一类文章可以怎么写。教师可以拓展其他的一些写法类似、主题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对比,提高习作认识。这样的复习,以提纲为抓手,实现了阅读、习作、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梳理,学生的知识板块和脉络都比较清晰,习得的知识成序列化积累,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操作方便,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了教材的工具性线索和人文性线索的完美统一。
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课时教学目标【共十六课时】
一,用字母表示数共三课时。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教材P44—46页中的例
1、例2,例3,完成练习一中的部分练习题。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以“数学史”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家不断解决新问题的探索精神。
2.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a×b)×c=a×(b×c)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一)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2 C=4a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二(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例4第48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2×3 a×7 14+b a÷7 a×a 5-x 0.6×0.6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 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 第5题
2、独立完成P50 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 t =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S=ut=150×30=4500(注: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二)例4(1): 例4(2):
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a 法2: a+30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6a=6×15=90 a=30=11+30=45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三)(练习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0、51、52页练习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1)a+a=()a×a=()(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 9 s c b a 课后反思:
2.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一)”(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操作,观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方程的意义
(二)”(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5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体会数学同生活得联系。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天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的基础上掌握方程的意义。
3、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四: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3课时“方程的意义
(三)”(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知识目标:利用活动加深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想象等方法进一步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3、能力目标:通过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4课时“解方程
(一)”(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7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组织营造课堂中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2、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求方程解的过程。在解题中能正确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3、能力目标: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观察、分析、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树立信心。
教学重点:解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强调验算)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课后反思:
第5课时“解方程
(二)”(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2、知识目标: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
a×x=b x÷a=b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3、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解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解。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6)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5课时“解方程
(二)”(新授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2、知识目标: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
a×x=b x÷a=b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3、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解方程。
4.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四
五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习作:我爱阅读习作目标:
1.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情况,选择以下一个方面进行习作:分享读书经历;整理采访记录;记一次“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2.习作时,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请同学提修改意见。习作内容: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谈你读书的体会。 如果你采访了身边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们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再根据采访时的笔记,仿照课文整理出采访记录。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辩论结束后,可以以“记一次辩论”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也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习作指导:
1.认真审题:“分享读书经历”习作要求较低,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故事,也可以写读书体会,多谈谈读书让你获得的知识以及明白的道理。“整理采访记录”则基于真实的采访之上。如果进行了这种采访活动,就不要浪费,可模仿课文整理出采访记录,让自己的习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观看或参加过“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的,不妨学习记录那一次辩论活动。2.回顾自己开展“我爱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情况,从三个习作要求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方面来写。
3.建议“分享读书经历”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事例,恰如其分地运用名人名言总起、过渡或总结,为文章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建议“整理采访记录”的同学在记录后面写上自己此次采访的心得体会,或者采访得失;建议“记录辩论会”的同学把辩论的经过(不要面面俱到地写下所有辩论人物的语言、神态等,需选取双方关键人物重点记录)、结果和自己的看法写具体。4.完成习作后,先自己修改,再请同学提修改意见。
习作展示:
人生因读书而灿烂 胶州市振华小学六年级 王雪丹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之意
趁着难得的阳光浴,我翻出了那本一直放在我床头边的书来看。虽然书的表壳随着标题早已被岁月洗刷了,但那的确是我最喜爱的书。
在我这个年龄,《爱的教育》 的确是最美好的礼物,安利柯所记录的种种,虽然在我们生活当中早已司空见惯,但那却是我们无法表达出来的一种情绪,那就是——爱。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正是这些平凡人物的平凡实际,深深地打动着我。
记得小时候我并不爱读书,但到我第一次接触到《爱的教育》后,我才爱上读书。读书,尤其是读一本好书,的确能让人生变得更加灿烂。读书的快乐,不仅仅是体会它里面所蕴含着的大道理,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书之忆
记得盲孩那个片段,一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母亲们来望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将手放在母亲的脸上,从额以至下颐耳朵,处处抚摸,一边还反复地呼着:‘母亲,母亲’。”
那一个个盲孩,是多么渴望光明啊。而我们正拥有着光明,却不去做些什么。一个电视节目里盲孩曾说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用明亮的眼睛多去看一些好书„„现实中,有这个能力的人,不是虚度,就是丢掉。而我,毅然选择了去完成这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充满意义的任务。我愿做那盲孩的双眼,去完成那美好的心愿。的确,我也收获很多,读书真的能使人生更加灿烂!
书之益
读书使我获益匪浅。
正当我写作业时分心,随手拿起张纸就在那画画,画到一半时,我看到躺在那的《爱的教育》,便停了下来。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安利柯父亲的话。
“这些学生尽管走的路不同,但他们都是去上学的,不是吗?知识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凭借着知识,才创造了今天的灿烂文化。你应该努力求知,将来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安利柯,努力吧!记住勤奋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想到这,我便把纸放到一边,开始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的确,正因为读书,我的人生才会更加灿烂。它使我看到了未来的路,充满阳光。我会认真读好每一本书,让我的人生更加绚丽,更加有意义。
人生因读书而灿烂!
【江梅老师点评】 第一眼看到此文,我就被它的题记和小标题所吸引。即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也很少有学生能为自己的习作披上如此华美的外衣。所以,结构新颖往往先声夺人,令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我看来,散文短小优美,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适宜表达自我的读书经历和感悟。不过,即便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也应紧扣主题,所思、所感、所引都为文章的中心服务,这叫形散而神不散。读书让人生“灿烂”体现在哪里?这是要回环复沓、反复吟咏的,而不是书写上显得优美的几段文字就行的。也就是说,美好的的形式,需要衬上达意的内容,才能文质彬彬。相信小作者领悟了我所说的写作要领后,文笔能更上层楼。
【得分】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
激烈的辩论赛
星期五,我们班围绕着“开卷是否有益”展开了一场辩论赛。认为“开卷有益”的是正方,正方阵营有我和李培铭等八个人,而反方阵营却有40人。
辩论赛开始了。我们正方由邓祺颖来打头阵,她用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提出了我方的观点--开卷有益:“宋太祖说得好——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就有好处,只要能和书本接触,总是有益的。这里说的是有益。”她刚说完,反方的黄紫嫣旗帜鲜明地发表观点—“开卷无益”。她说:“世界上有无数的不良书籍流动着,我们读这种书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我方的罗一铭马上进行了反驳,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是要吸取书里面好的东西,拒绝书中的垃圾。”接着,反方的二号,三号辩手也向我方一一发问,我方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可惜的是,大家都不认真听对方的问题或答案,只顾着埋头读自己的资料。大家各说各的理,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我听得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说出自己的观点,给反方一个下马威。可又不到自由辩论的时间,轮不到我发言。终于到自由辩论的时间了。我像脱掉紧箍咒的孙猴子,尽情地撒开了欢儿。我用锋刀利刃般的语言,非常明确地阐述了我方的立场:“读书,是要有自制力的,人不能当书的奴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从书中汲取文化知识,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增强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上半场我们的辩论进行得还算有条不紊,可是时间一长,大家都跑题了,从人性的好坏到社会的不公,最后竟然扯到出版社,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幸好文老师及时把我们从九霄云外给拉回来。
辩论赛的后段更加激烈,反方邓竣中带头起哄,一直说:“这就是人类。”他跟着一大群同学也不讲什么策略,就是一个问题,反反复复地说,也不听回答。而我们为了能压住他们,也只好提高嗓门儿,把喉咙都叫哑了,双方面红耳赤,像着了火似的。教室里一下变得像菜市场,正方和反方像是在讨价还价。最后,我与反方的王栋森展开激烈的争论,互不相让,他说:“你说书是无辜的,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看书后,就模仿书中的人物?”我也毫不留情地说:“那只能怪那些人没有自制力或自制力太差,没能理解书中所表达的精神和气节。”这时,有同学想发言,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只能看着我与王栋森在激烈地争论。他们只能叹口气或跺跺脚。快下课时,文老师对辩论会进行了评判,说:“这次辩论赛,正方获胜。因为正方抓住这个关键的论点—“卷”,卷这个字代表书籍。而反方没有做到。”就这样,激烈的辩论赛结束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辩论赛,虽然场面有些混乱,但是,过程十分激烈,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通过这次辩论赛,我也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知识面狭窄,缺少事实依据,做事缺乏策略和战术,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争取在以后的辩论赛中,面对各种问题都能游刃有余地回答,成为一名优秀的辩手。
【江梅老师点评】 本文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一场“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赛,内容具体,结构完整,叙述有序,充分展现了小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底。通过习作绘声绘色的讲述,我们仿佛看见了略显混乱的正、反方阵营,以及包括小作者在内的,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明星”辩手。辩论赛现场之所以能在读者脑海中生动地重现,全在于作者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的传神。文中为数众多的精妙成语、作者最后谈辩论收获的思考文字,都值得学习。
【得分】
5.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五
1.计算(8.9+8.9+8.9+8.9)×
2.5时,最简便。
A. (4×8.9)×2.5
B. (8.9×2.5)×4
C. 8.9×(4×2.5)
2.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与25×2.4的计算结果不相等的是()
A. 2.5×24
B. 25×0.4×6
C. 20×2.4+5×2.4
D. 25×2÷0.4
3.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 3.8×0.9>3.8
B. 0.45×9.5>0.45
C. 7.8×1.0<7.8
4.0.6×4表示的意思是()
A. 4的十分之六是多少
B. 0.6个4是多少
C. 4个0.6的和是多少
5.一个不为零的数乘1.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 )
A. 大
B. 小
C. 相等
6.下列算式中,积大于第一个因数的是( )。
A. 9.6×0.25
B. 0.9×10.5
C. 0.89×0.89
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汽车行驶,汽车本身和轮子的运动都属于旋转现象。
B. 1.25×32×2.5可以变形为(1.25×8)×(4×2.5)计算比较简便。
C. 生活中多种不同的等量关系都可以用方程“x+5=30”表示,这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8.下面算式,结果大于1的是()。
A. 5.04÷6
B. 76.5÷45
C. 0.95×0.98
D. 0.84÷28
0.a0.b=2+0.a0.b=0.b=()(a,b为两个不同的数字)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不确定
10.下列算式中与2.02×73的结果相等的是()
A. 202×7.3
B. 2020×0.73
C. 20.2×0.73
D. 20.2×7.3
二、判断题
11.2.34×4.8+2.34×5.2=2.34×(4.8+5.2),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12.15乘一个小数,积一定比15小。()
13.两个小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先去掉0,再点上小数点。()
14.0.7×0.71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是0.5。()
15.1千克青椒5.6元,张奶奶买了1.2千克,付给售货员7元钱,应找回3角钱。()
三、填空题
16.
(1)1.2×0.4=________
(2)4.8÷0.6=________
(3) ________
12+13=(4) ________ 12?13
=(5) ________ 12
×13=(6) ________ 12÷
13=1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cm ,它的周长是________cm ,面积是________cm?。
18.白菜每千克0.85元,妈妈买了2.5千克,应付________元,妈妈付了10元应找回________元。 19.1.34×2.7的积有________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__。
20.计算:
0.043×1.1=________
0.15×0.104=________
四、解答题
21.王老师从家骑自行车去学校,每小时行16.5千米,0.2小时可到达。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4.5千米,0.7小时能到学校吗?
22.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19.5千米,4.5小时大约可以飞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23.一台织布机每天织布0.12千米,改进工艺后每天能多织5米。照这样计算,一批任务要20台织布机,8天完成,这批任务有多少千米布?
24.食堂运来一车煤,平均每天用1.5吨,用了6天后还剩8.4吨。这车煤原来有多少吨?
25.精白面粉每千克5.6元。
(1)根据面粉的单价填表。 数量(kg )1234
总价(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20kg ,30kg 各需要多少元?
6.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六
Unit 1
词汇:
1.my pron.我的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还有his,her,your 2.由name构成的短语first name 名字 last name 姓氏 family name 姓氏 3.“电话号码”的表达方式: telephone number phone number 4.本单元出现的缩写有: I’m = I am what’s = what is it’s =it is 5.answer n.回答;答案(也可做动词“回答”,如answer the questions)句式:
1.What +be 动词+your(his/her)name? What’s your name?
What’s his name? What’s her name? 2.自我介绍时常用语: My name’s Jenny.I’m Gina.3.表达第一次和某人见面的高兴之情: Nice to meet you!4.询问别人的电话号码: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5.询问别人的姓氏常用语: What’s her family name?
Unit 2 词汇:
1.pencil case 文具盒 pencil sharpener 铅笔刀 pen钢笔 eraser橡皮擦
ruler尺子 backpack 双肩背包 dictionary 字典 2.指示代词:this 这个 that 那个3.in English 用英语 4.ID card 身份证 5.computer game 电子游戏
6.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领 7.excuse me 打扰了 8.call sb.给某人打电话 9.a set of 一套;一副 句式:
1.询问某物品是否属于某人的问句及答语 —Is this/that your pencil? —Yes, it is.It’s my pencil./No, it isn’t.It’s his pencil.2.询问某物用英语怎么说 What’s this in English? 3.How do you spell sth.? How do you spell it? 4.What’s +sth?询问某物是什么 —What’s this? —It’s a watch.5.Call at sb.at +电话号码.Call Alan at 495-3539.Unit 3 词汇: 称呼类词汇:
sister 姐;妹 mother妈妈 father爸爸
brother兄;弟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 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 aunt姑母;伯母;婶母uncle叔;伯;舅;姨夫son 儿子 cousin表(堂)兄弟(姐妹)daughter女儿
2.本单元出现的缩写:that’s = that is he’s = he is 3.本单元出现的指示代词:these 这些 those 那些 4.thanks for 为„„而感谢
句式:
1.This/that/These+ be动词+ sb’s „
This is his sister.That is my brother.These are his brother.2.be动词+代词+„Is this your sister? Is she your sister? 3.Thanks for „ Thanks for the photo of your family.4.Here +be 动词+„ Here is my family photo.Unit 4 词汇:
1.本单元出现的家具类词汇:
table桌子 bed床 bookcase书橱,书柜 sofa沙发 chair椅子 drawer抽屉 2.表位置的介词短语:
under the table在桌子下面 on the sofa在沙发上 in the backpack在双肩背包里 under the bed在床下面 on the chair在椅子上 on the dresser在梳妆台上 on the table在桌子上 in the drawer在抽屉里 on the floor在地板上
3.math book数学书 4.alarm clock闹钟 5.computer game电脑游戏 6.video tape录像带 7.take sth.to sb.把某物带给某人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把这些东西带给你姐姐 8.ID card身份证
9.bring sth.to some place把某物到给某地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把一些物品带到学校 10.pencil case铅笔盒11.in the bedroom在卧室 12.in the kitchen在厨房
句式:
询问地点——Where + be动词 + sth.答语——It is/They are + 表位置的介词短语 —Where’s my backpack? —It’s under the table.—Where are your books? —They’re on the chair.2.询问某物是否在某地的句型及答语
—Is the baseball on the sofa?—No,it isn’t.It’s under the chair.—Are they on the bed? —No,they’re not.3.祈使句——Please do sth.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4.can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5.倒装句——Here + be动词 + 主语 Here is my pen.Here are some apples.Unit 5词汇:
球类名词小结
soccer ball英式足球 ping-pong ball乒乓球 tennis网球 volleyball排球 basketball篮球 2.“球拍”的表达
tennis racket网球拍 ping-pong bat乒乓球拍 3.play + 名词 结构的短语
play sports参加体育运动play computer games玩电脑游戏 4.“play + 球类名词”结构的短语
play ping-pong ball打乒乓球 play tennis 打网球 play soccer踢足球 play volleyball打排球 5.sports club运动俱乐部
6.first name名 last name=family name姓 7.watch TV看电视
on TV在电视上,通过电视 8.常用的描述某物或某事的形容词:
interesting有趣的 fun有趣的 relaxing轻松的 boring无聊的 difficult困难的
9.have a great sports collection有大量的体育收藏品 10.every day每天
句式:1.Do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Do you have a TV?—Yes,I do./ No,I don’t.—Does he have a tennis racket? —Yes,he does./ No,he doesn’t.2.祈使句——Let’s do sth.Let’s play ping-pong.3.主系表结构——主语 + 系动词 + 形容词
That sounds good.Unit 6 词汇:
1.水果banana香蕉 orange橙子 strawberry草莓 pear梨 apple苹果 2.蔬菜 tomato西红柿 carrot胡萝卜broccoli花椰菜 3.食品 hamburger汉堡包 French fries薯条ice cream冰淇淋
salad沙拉 chicken鸡肉 egg鸡蛋
4.countable nouns可数名词 uncountable nouns不可数名词 5.running star赛跑明星
6.lots of = a lot of非常多,很多(后面既可跟可数名词复数,也可跟不可数名词)7.healthy food健康食品
8.have sth.for breakfast/lunch/dinner/dessert 早餐/中餐/晚餐/甜点吃„„
句式:
1.询问某人是否喜欢某物的句型及答语
—Do/Does sb.like sth.?
—Yes,sb.do/does.—No,sb.don’t/doesn’t.—Do you like salad?—Yes,I do./ No,I don’t.—Does he like pears?—Yes,he does./ No,he doesn’t.2.祈使句——Let’s do sth.Let’s have ice cream.3.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及否定句
I like oranges.I don’t like bananas.They like salad.They don’t like broccoli.She likes bananas.She doesn’t like ice cream.Unit 7 词汇:
1.how much(价钱)多少
2.seven dollars七美元 one/a dollar 一美元
3.a pair of socks 一双袜子 two pairs of socks 两双袜子 4.“颜色+名词”结构的短语有:
red sweater 红毛衣blue skirt 蓝裙子 black pants 黑裤子 5.由help构成的短语:
help sb.with sth.帮助某人某事 help sb.(to)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6.want sth.想买某物 want a sweater 想买一件毛衣 7.what color 什么颜色
8.at Huaxing’s=at Huaxing Clothes Store 在华兴服装店 9.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来买你的衣服
10.“like+名词”喜欢某物 like sweaters 喜欢毛衣 11.at a very good price 以非常优惠的价格 12.bags for sports 运动包
13.T-shirts in red=red T-shirts 红T恤衫 14.socks for only¥5 each 每双袜子五元
15.afford our prices负担得起我们的价格 16.for yourself 亲自
17.come to some place 来某个地方 18.buy sth.from some place从某地买某
buy skirt from Huaxing Clothes Store从华兴服装店买裙子 19.sell sth.to sb.= sell sb.sth.把某物卖给某 sell the bike to him = sell him the bike 卖给他自行车 20.have a look 看一看;看一眼have a look at = look at 看 21.on sale 廉价销售for sale 等待出售
句式:
1.How much + be动词+„?询问某物价钱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 What’s the price of the T-shirt?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2.It is /They are +数字+ 币种单位。表示某物多少钱
It’s seven dollars.They’retwo dollars.3.can 引导的疑问句 Can I help you? 同义表达: What can I do for you?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4.sb.want(s)sth.某人想买某物 I want a sweater.相当于:I want to buy a sweater.5.What color do/does sb.want? What color do you want? 6.递给别人东西时的常用语:Here you are.7.决定要买某东西时的常用语:I’ll take it.8.Do/Does sb.like„?
Do you like sweaters? 9.sb.sell(s)sth.for + 钱.We sell pants for only ¥30.10.Have a look at sth.Have a look at Zig Zag’s Clothes Store.Unit 8 词汇:
“某人的生日”的表达有:
your birthday 你的生日 mother’s birthday 妈妈的生日 Liu Ping’s birthday 刘平的生日
2.“几月几日”的表达方式:
某月1日/21日/31日 用“月份+ 1st / 21st /31st” September 1 st 9月1日 August 21 st 8月21日 某月2日/22日 用“月份+2 nd/ 22nd” May 2nd 5月2日 March 22nd 3月22 某月3日/23日 用“月份+3rd /23rd” July 3 rd 7月3日
除上述日期外,其余的日期都用“月份+日期+th”November 11th 11月11日 3.date of birth 出生日期 4.how old 多大年龄
5.speech contest 演讲比赛 give a speech 发表演讲 6.school trip 学校郊游 trip的其他常用短语: go on a trip出去旅行business trip 出差
7.basketball game 篮球比赛 volleyball game 排球比赛 8.birthday party 生日聚会 party的其他短语有:
at the party 在聚会上have a party 举行聚会 9.School Day 校庆 10.Art Festival 艺术节 11.Music Festival 音乐节 12.English Party 英语聚会
句式:
When + be动词+其他?询问时间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Joe, when is the school trip? 2.sb.’s birthday +be动词+日期 My birthday is June fourth.Her birthday is July 22nd.3.How old +be动词+sb? How old are you? 4.Do/Does sb.have /has...? Do you have a School Day at your school? Do you have an Art Festival? 5.sb.+be动词+年龄
I’m fifteen years old.词汇
Unit 9 1.go to a movie 去看电影 同义表达有:go to movies go to the cinema go to see a film 2.action movie 动作片 3.want to do sth.想做某事
want to go to a movie 想看电影 want to see a comedy 想看喜剧片 4.Beijing Opera 京剧 5.Chinese history 中国历史
6.my favorite actor 我最喜欢的演员a great actor 一位伟大的演员
7.a very successful thriller一部非常成功的恐怖a very successful comedy一部非常有趣的喜剧片
8.a new movie 一部新电影 9.on weekends 在周末 10.Shaolin Temple 少林寺
句式: 1.Do/Does sb.want to do sth.?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2.sb.want to do sth.I want to see a comedy.3.What kind of movies do/does sb.like?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4.sb.like(s)sth.and sb.like(s)sth.I like thrillers and I like action movies.Guo Peng likes comedies and he likes Beijing Opera.5.sb.like sth.but sb.don’t /doesn’t like sth.I like thrillers but I don’t like comedies.Maria likes thrillers but she doesn’t like comedies.6.sb.think(s)sth.+be动词 +adj.She thinks they are very exciting.sb.often do sth.with sb.She often goes to see Beijing Opera with her father.Unit 10 词汇
1.“play + the + 乐器类名词”结构的短语有:
play the guitar弹吉他 play the piano弹钢琴play the drums敲鼓 play the trumpet吹喇叭play the violin拉小提琴 2.“play + 棋牌类名词”结构的短语有(名词前不要冠词): play chess下国际象棋 play cards 打牌
3.本单元中出现的各种俱乐部:
art club美术俱乐部 English club英语俱乐部chess club国际象棋俱乐部 music club音乐俱乐部swimming club游泳俱乐部 basketball club篮球俱乐部
表示“加入„„俱乐部”用join„club,如:join the music club参加音乐俱乐部4.“speak + 语言类名词”表示“说某种语言”,如:speak English说英语 5.want to do sth.想做某事 6.be good with kids擅长与孩子打交道 7.help sb.with sth.帮助某人某事 8.school musical festival学校音乐节 9.call sb.at + 电话号码 拨„„号码找某人 call Zhang Heng at 622-6033拨622-6033找张衡
10.rock band摇滚乐队 11.school show学校公演功夫 12.a little一点,少量 13.learn about了解 14.E-mail address电子邮箱地址 句式:
1.can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相应的答语
—Can you paint? —Yes,I can.—Can you swim? —No,I can’t.2.What + 名词 + do sb.do sth?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3.What can sb.do? What can you do?
4.由but连接而成的并列句 Tom can play the guitar but he can’t play it very well.5.以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 Come and join us!Come and show us!6.询问对方姓名: May I know your name? What’s your last name? 7.How old + be动词 + sb.? How old are you?
8.do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Do you have an e-mail address?
9.常见的表示感谢的用语 Thanks a lot.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10.Why do sb.do sth?是询问原因的句型Why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club? 词汇: Unit 11 “go to + 名词”结构的短语有:
go to school去上学 go to bed去睡觉 go to work去上班 2.get up起床,起来
3.eat breakfast = have breakfast吃早饭 eat dinner吃晚饭 eat lunch吃午饭 4.take a shower=have a shower洗淋浴
5.work very long hours工作很长时间brush one’s teeth刷牙 6.“after + 名词”结构的短语有:
after breakfast早饭后after class下课后after school放学后after work下班后 7.“get to +名词”结构的短语有: get to work到达上班地点 get to school到校
“get + 副词”结构的短语有:get home到家get here到这里get there到那里 8.take the number 17 bus to a hotel 乘17路公交车到宾馆 9.“all+时间名词”结构的短语有:all night整夜 all day整天 10.love to do sth.喜爱做某事 like to do sth喜欢做某事 11.listen to sb.听某人(说、唱、弹奏乐器等)12.watch morning TV看早间电视
13.in the morning在早晨,在上午in the afternoon在下午 in the evening在晚上 14.do(one’s)homework做家庭作业 15.know about了解 16.at around six fifteen在大约6:15
17.tell sb.about sth.告诉某人有关某事的情况 句式.1.what time引导的询问时间的句型(答语要用具体的时间点)
—What time do you get up?—I get up at six o’clock.—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thirty.sth.takes sb.to„某物带某人去
„„The bus usually takes him to work at 19:15.3.when引导的询问时间的句型
—When do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in the evening.4.Thanks for+其他 Thanks for your letter.5.Do you开头的一般疑问句 Do you want to know my morning? 6.“What + a/an +形容词 + 名词+其他!”结构的感叹句 What a funny time to eat breakfast!
7.Can you think + 宾语从句? Can you think what his job is?
8.“Please do „”结构祈使句 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about your morning.Unit 12 词汇
1.中学阶段常见科目
Chinese语文 P.E.体育art美术 science科学 music音乐 math数学 history历史 biology生物 physics物理 chemistry化学 2.“favorite+名词”表示“最喜欢的„„”
favorite city最喜欢的城市 favorite food最喜欢的食物
favorite color最喜欢的颜色 favorite TV show最喜欢的电视秀 favorite sport最喜欢的运动 favorite subject最喜欢的科目 3.on Monday在星期一
4.“have+学科名词”表示“上„„课” have math上数学课 have science上科学课 5.my music teacher我的音乐老师 6.my last class我的最后一节课
7.be tired是疲劳的(相当于feel tired)8.after lunch午饭后 after class下课后 9.play + 球类名词
10.play with sth.和某物玩耍 play with my dog和我的狗一起玩耍 句式
1.询问某人最喜欢的物品的句型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2.询问原因的句型及答语
—Why do you like P.E.?
—Because it’s fun.3.询问某人的句型及答语
—Who is your science teacher?—My science teacher is Mr Wang.4.主系表结构——sb.+be动词+形容词I’m really busy!5.主系表结构——sth.+be动词+形容词
It’s difficult,but interesting.Music is relaxing.6.and连接的并列句
7.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七
1、易读错
哟——拼音是yō ,学生易错写成yōu
目的地——的读作dì
踮起脚尖——踮读作diǎn
暂时——暂读作zàn
某——读作mǒu
奔向那里——奔 读作bèn
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
全班之冠——冠 读作guàn
分外——分 读作fèn
禁不住——禁 读作jīn
(多音字)
《水浒传》《济公传》——传 读作zhuàn
绿林好汉——绿 读作lù
一百单八将——将 读作jiàng
恰似、如饥似渴——似 读作sì
似的——似 读作shì
美差——差 读作chāi
差不多——差 读作chà
2、易写错
饿、惧、檐、酸、撑、豫、零、某
方法:笔画较多的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进行强调。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形近字
惧 诵 编 娱
8.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八
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10、和与积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例:1+3+5+„+29的和是奇数,加数是15个,15是奇数,和就是奇数;
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1+3+5+„+27的和是偶数,加数是14个,14是偶数,和就是偶数。乘数都是奇数时,积也是奇数。如:1×3×5=15 乘数都是偶数时,积也是偶数。如:8×4×10=840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如:3×5×7×2=210(2是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8、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
9、看一个带分数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通常要先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再看分子是几,就有几个分数单位。
10、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1、大于3/7而小于5/7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1/7只有4/7一个。
12、分数大小比较方法:通分法、化成小数比较法、二分之一比较法、1的比较法。分数小数大小比较方法:把其中的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或把其中的小数化成分数比较。
1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2、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作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相同的分母叫作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13、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再写成分数。
14、重点题:把一袋3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千克? 1÷8=1/8 3÷8=3/8(千克)
答: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1/8,是3/8千克。
解答这类题,要看清是求分率还是求具体数量。当()后不带单位时,是求分率,应想分数的意义,把总数看成单位“1”,1÷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如果()后有单位,求具体数量时,要想除法的意义,用总数量÷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的数量。
王阿姨用20千克花生榨了7千克油,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7÷20=7/20(千克)
平均榨1千克油要用多少千克花生? 20÷7=20/7(千克)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找清平均分的总量,要求的是哪个量,就把题中哪个量当成总量去平均分。要求“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要用“油的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而求“平均榨1千克油要用多少千克花生”,要用“花生
的千克数÷油的千克数”。
15、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2、计算小数的除法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装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4、在进行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把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
5、运用转化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的分析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6、等差数列求和(高斯求和公式),联系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和=(首项+尾项)×项数÷2 项数(个数)=(尾项-首项)÷相差数+1
练习:
1、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5()4和8()1和13)13和26()
4和9()17和51()21和36()22和55(2、m÷n=5(m、n都是非零的自然数),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
3、m和n是相邻的两个非零的自然数,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
4、把一张长18cm,宽12cm的长方形纸,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厘米,最少可分成()个。
5、钢管,甲管长36分米,乙管长40分米,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分米,最少可截成()段。
6、m÷n=5(m、n都是非零的自然数),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3、m和n是相邻的两个非零的自然数,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4、7、一种长方形的地砖长8厘米,宽6厘米,用这种地砖铺成一块正方形,至少需要()块地砖。正方形的面积最少是()平方厘米。
8、暑假期间,小林和小军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林每6天去一次,小军每8天去一次。7月31日两人同时参加游泳训练,()月()日他们又再次相遇。
9、暑假期间,小林和小军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林每6天去一次,小军每8天去一次。8月1日两人同时参加游泳训练,()月()日他们又再次相遇。
10、3和7是21的()①因数
② 公因数 ③
倍数 {选择}
11、8是24和64的()①因数 ② 最大公因数 ③ 倍数{选择}
12、一台压路机前轮的半径是0.5米,如果前轮每分钟转动7周,10分钟可以从路的一端压到另一端,这条路约长()米。
13、一个半径是4米的圆形水池,周围有一条2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平方米。
14、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相比,()的面积大。
9.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 篇九
解读: 这是there be句型单数形式的一般疑问句, is there后加可数名词单数形式。
2.— Are there any lakes in the park? 公园里有湖吗? — Yes, there are.是的,公园里有湖。
解读: 这是there be句型复数形式的一般疑问句,可以用来询问某处是否有某人或某物。are there后面跟可数名词复数形式。
拓展: some和any都表示一些, some一般用在肯定句中, any用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3.What a nice day!天气真好啊!解读:这是一个感叹句。感叹句是表示人惊讶、恐惧、忧伤、愉快等感情的句子。
拓展: how引导的感叹句。句型结构为“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 4.Why not?为什么不呢? 解读: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用来表示对对方提出建议的赞同。
四、了解句型 1.Let’s go boating.我们去划船吧。
2.How many?有多少个? 3.There is so much water!里边有那么多水!解读: many和much都可以表示很多, many用来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much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
4.Let’s go and have a look!我们过去看一看吧!5.Why don’t you take a photo of me?为什么你不给我照张相呢? 6.Your card is broken!你的卡坏了!7.Oh, dear me!噢,我的天啊!A Let’s talk知识详解重难点 1.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1)课文应用:
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 Miss White? 在森林里有一条河吗,怀特老师? No, there isn’t.不,没有。
句型结构:
问句:Is there a/an + 可数名词单数 + 地点状语(in your school, in the park...)? 答语: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重点解析:“Is there...?”是“There is...”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即:将is提到there前面,is的首字母大写,句末用问号。
问句中的人/物应使用单数名词。
地点状语:通常是由介词短语来充当。
生活实例:Jack随爸爸妈妈来到了中国,他在新学校里结识了许多新同学。瞧,他正在和他的同桌聊天:
Is there a library in our school?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个图书馆吗? Yes, there is.是的,有。
A Let’s talk知识详解拓展点 1.一般疑问句回顾 概念:能用yes/no或相当于yes//no回答的问句叫一般疑问句。
含有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
具体地说,当陈述句中有be动词时,可直接将be动词提到主语前面。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将其变成第二人称。
例如:I’m in Class 2, Grade5.我在五年级二班。→Are you in Class2, Grade5? 你在五年级二班吗? 含有情态动词的一般疑问句:
情态动词与be动词一样,也可以直接提到主语前面。
例如:I can spell it.我会拼写它。→Can you spell it? 你会拼写它吗? 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疑问句:
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疑问句的构成比较特殊,要在句首加do,谓语动词要用动词原形。如果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则在句首加does,谓语动词也用动词原形。
例如:I like English.我喜欢英语。→Do you like English? 你喜欢英语吗? She lives in Beijing.她住在北京。→Des she live in Beijing? 她住在北京吗? 2.表达“让我们一起做某事”的句型——Let’s...课文应用:Children, let’s go to the forest!孩子们,让我们去森林吧!句型结构:Let’s + 动词原形 + 其他。
重点解析:该句型是祈使句,其中“let’s”是“let us”的缩写形式,意为“让我们”,后面接动词原形。这个句型表示说话人的建议。
回答时,肯定回答通常为“OK!/Great!/All right!”, 否定回答通常为“Sorry, I...”。
生活实例:今天是星期日,John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John是怎样邀请他的爸爸妈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John: Today is Sunday.Let’s go to the park.今天是星期日,让我们去公园吧。
Parents: OK!好的!要点提示:let’s中的缩略符号“’”不能丢,不能写成lets。
A Let’s spell知识详解拓展点 1.字母组合ou和ow在单词中的发音 字母组合 发音 发音要领 例词 口形示范 ou /aʊ/ /aʊ/是双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发音时,由/a:/(或/æ/)音滑向/ʊ/音,前重后轻,口形随之变化。
mouse老鼠,cow奶牛 ow B Let’s try知识详解拓展点 1.辨析near, beside和next to near作介词,意为“在……附近;
靠近”。near作动词,意为“(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靠近,临近”。
例如:I live near the park.我住在公园附近。
The project is nearing completion.这项工程就要竣工了。
beside意为“在旁边”,一般指空间。
例如:Come and sit beside me.过来坐在我旁边。
There is a book beside the pen.在钢笔旁边有一本书。
next to意为“紧挨着”。
例如:The shop is next to the school.商店紧挨着学校。
B Let’s talk知识详解重难点 1.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2)课文应用: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nature park? 在自然公园里有一些高楼吗? No, there aren’t.不,没有。
句型结构:
问句:Are there any + 可数名词复数 + 地点状语? 答语: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重点解析:
这个句型是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将be动词are直接提到there的前面,are的首字母大写。
any: 在陈述句中用some来表示“一些”,但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some要变成any。
地点状语:通常为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
生活实例: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见面了,它们正在谈论这几年乡村的变化:
Are there any car in the village now? 村庄里现在有一些小汽车吗? Yes, there are.是的,有。
B Let’s talk知识详解拓展点 1.how many问多少 课文应用:How many? 多少个? 句型结构:How many + 可数名词复数 + 其他? 重点解析:how many意为“多少”,后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不能接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
在说话双方明确所谈论的事物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省略句“How many?”提问。
生活实例:Mike和Sarah在参观农场时看到河里有一群可爱的鸭子,Mike向Sarah有多少只鸭子。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
Mike: How many ducks are there? 有多少只鸭子? Sarah: Twenty-two.二十二只。
B Read and write.知识详解拓展点 1.不同的“高”tall和high 课文应用:In the park there is a high mountain.在公园里有一座高山。
tall和high都意为“高的”,但用法有所不同:
指人、动物、树木等有生命的东西时,通常用tall,不用high。
例如:a tall woman一个高个子的女人,a tall horse一匹高大的马。
指不与地面接触的人或物的高时,通常用high,不用tall。
例如:The plane is so high in the sky.飞机在空中那么高。
指建筑物、山时,用tall或high都可以。
例如:The mountains are very high.那些山很高。
high可以作副词,而tall不能作副词。
例如:They climbed high.他们爬得高。
tall的反义词为short, high 的反义词为low.C Story time 知识详解拓展点 1.what引导的感叹句 课文应用:What a nice day!多么好的一天啊!what在感叹句中修饰名词。因为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所以what引导的感叹句有两种结构:
What a/an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单数(+ 主语 + 谓语)!例如:What a clever boy(he is)!(他是)多么聪明的一个男孩啊!What an interesting film(it is)!(它是)多么有趣的一部电影啊!What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 主语 + 谓语)!例如:What good students(they are)!(他们是)多么好的学生啊!What hot weather(it is)!(这是)多么热的天气啊!2.用“why not”来提建议 课文应用:Why not? 为什么不呢? 同学们,我们常常会对某事提出一些建议,这时我们可以用“Why not?”。
这个句型用来提出建议,意为“为什么不呢?”。这个句型是一个省略句,其完整形式为“Why don’t you/we/they + 动词原形 + 其他?”。在表示建议时,“why not”后面要接动词原形。
例如:Why not ask your teacher? 为什么不问你的老师呢? 知识链接:表示建议的其他句型 Let’s + 动词原形 + 其他.例如:Let’s play football together.让我们一起踢足球吧。
What/How about + 名词/动词-ing形式 + 其他? 例如:What/How about going fishing? 去钓鱼怎么样? Shall we/I + 动词原形 + 其他? 例如:Shall we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我们在学校门口见面好吗? You’d better(not)+ 动词原形 + 其他。
例如:You’d better(not)dink too much water.你最好(不要)喝太多的水。
Would you like + 名词/动词不定式 + 其他? 例如: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apples? 你想要吃一些苹果吗? 单元重点归纳 本单元重点学习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询问并作答。现将本单元主要句型及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一、习惯搭配/短语 介词短语:
① in the nature park/ park/forest在自然公园/公园/森林里 ② near the house/ village在房子/村庄附近③ on the mountain在高山上 ④ beside the lake 在湖旁边 ⑤ tall buildings高楼 ⑥ go boating去划船 二、惯用表达式 ① Look!看!②Let’s share.让我们分享吧。
三、公式化句型 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1)问句:Is there a/an + 可数名词单数 + 地点状语? ……有一……吗? 答语:Yes, there is.是的,有。/No, there isn’t.不,没有。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0-01
2018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所有英语单词表及短语(含音标全册)10-28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6-14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4-10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案07-1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11-25
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文 检查01-03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