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精选12篇)
1.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篇一
车辆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根据集团、区域公司车辆管理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
二、公司车辆由办公室统一调度,办公室指定专人调度及管理车辆,负责车辆使用和登记等工作,经理专用车辆使用时由驾驶员完善相关手续。
三、办公室负责公司所有车辆的年审工作,确保车辆合法行驶。驾驶员驾驶证年审由个人办理,费用自理。
四、驾驶员上班时间不出车时必须在办公室等候安排,出车时应服从随车领导安排。
五、派车范围“
1、经理专用车原则上不再安排其他人使用。
2、公司其他部门使用车辆需到办公室填写《用车登记表》由办公室安排车辆。
3、公司员工在上班期间因急病用车可以使用公司车辆,特殊情况可以先用车后补办相关手续。
4、车辆外借必须经经理批准。
六、驾驶员必须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行车安全。发生安全事故,除机械事故外,根据交警部门裁定的处罚责任,由驾驶员承担除保险公司赔付额之外20%的车辆维修费;出现违反交通规则事
件,处罚责任由驾驶员全部承担。
七、驾驶员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必须认真检查车况,根据所驾车辆技术要求对车辆勤检修、勤保养,确保车况良好,严禁车辆带故障行驶。
八、未经公司领导同意,擅自出车者,发现一次扣发驾驶员工资100元。
九、驾驶员擅自出车出现事故由驾驶员承担其全部责任,并根据交警部门裁定的责任给于扣发工资、待岗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
十、驾驶员驾驶车辆外出,不得把车辆交予其他人员驾驶,发现一次扣发驾驶员50元工资,其他人员属于公司员工的扣发本人100元工资,出现事故的,车辆维修费用由驾驶员承担,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十一、公司车辆需要保养、维修时,驾驶员应及时上报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为保证车辆各项性能的完好,车辆保养、维修时尽量到4S点或售后维修点保养、维修,其他需要维修的部分办公室应安排到指定的维修点维修。报销时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驾驶员必须保持车辆清洁卫生,车辆管理人员应不定时检查车容车貌。
十三、严禁酒后开车,发现一次扣发200元工资,酒后开车损坏车辆者,除由驾驶员负责维修费外并给予待岗一个月处分;
如发生交通事故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根据情况给于待岗、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
十四、公司所有驾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定,办公室车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内容执行,发现一次不按规定执行的扣发车辆管理人员50元工资。
十五、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篇二
1 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车辆安全管理意识
在很多石油企业中, 往往重视企业的盈利, 然而车辆安全管理在企业中属于支出项, 所以较为缺乏车辆的安全管理意识, 但是在大部分石油企业所处环境中, 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在企业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就算有规章制度的要求, 也会在实际的管理中十分懈怠, 缺少对车辆安全重点的把握。
1.2 车辆维护不及时
由于石油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大多较为偏远, 道路难行, 所以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磨损和损坏现象十分严重, 而在实际车辆管理中, 为了节约资金, 往往有对车辆保养不及时的情况发生。如果在良好的道路行驶或许可以适当的延长规定的保养时间, 但是如果长期在路况不好的道路上形势, 对车辆较容易造成大的损伤, 这就需要时刻注意车辆的行驶状态是否正常, 适当缩短保养周期, 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 避免由于忽略小问题而酿成大事故。
1.3 车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石油企业中, 都会制定相关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却往往忽视车辆日常维护和使用要求等的详细规定, 只是按照管理人员自己的意愿随意管理, 这样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
1.4 缺乏对于车辆使用过程的监督
因为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对车辆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也不能及时处理, 所以车辆的使用过程是车辆安全管理最不容易把握的环节。而且车辆的驾驶人员多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 自由散漫, 安全意识淡薄, 加之驾驶人员流动性较大, 导致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车辆安全管理办法
2.1 加强对驾驶人员的管理
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经验、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在进行驾驶人员任用时要严格把关, 考核其行车驾驶实践能力, 参考以往从业经历和驾驶类型,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驾驶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同时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 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 对驾驶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提升发现故障、排除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加强对驾驶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行车安全与驾驶员的状态和情绪息息相关, 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驾驶人员的思想动态, 疏导驾驶人员的不良情绪, 让他们在石油企业的大家庭中有归属感, 从而也能降低驾驶人员的流动性, 也可以建立一些奖惩措施, 提高驾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2 建立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是执行车辆安全管理的基础, 车辆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比如车辆使用制度和车辆保养制度等, 同时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 用制度进行约束, 努力促进石油企业车辆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3 强化车辆的维护保养
在车辆每次使用前, 驾驶人员都应该对车况进行检查, 排除车辆隐患, 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行驶状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驾驶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爱护车辆, 及时观察注意车辆是否有安全隐患, 保证行车安全。在车辆保养的工作中, 要认识到车辆及时保养的重要性, 制定合理的保养周期和保养标准, 对车辆的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保证车辆保养工作的有效落实, 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加强车辆关键部位的检查, 比如制动系统、油路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天气季节变换的时候也要加强车辆的保养, 使车辆尽快适应天气变化, 保证良好的性能。
2.4 完善道路建设
由于石油企业所在位置多为山区或者偏远地区, 行车道路大多是土路、砂石路, 而且路面颠簸, 道路狭窄、坡陡弯多, 缺少交通安全提示和指示设施, 都为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所以石油企业应加大道路投资, 完善道路建设, 保证车辆行驶路况的良好, 改善石油企业道路环境, 降低行车的危险性。
石油企业的车辆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 是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虽然石油企业越来越重视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有很多问题, 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 不断的总结探索有效的车辆安全管理办法, 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银国.打造军车安全文化提高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效益[J].汽车运用, 2010 (04) .
[2]马改恋, 吕惠平.浅谈企业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0.
3.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问题;完善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以“代步工具”自居。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工矿企业日常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部门由于工作需要,需要企业为其配置相应的车辆。而车辆管理制度的制定,就是为这些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顺利的使用车辆,避免因车辆问题而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质量。由此可见,在工矿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车辆管理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针对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做以下分析。
一.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不仅关系着工矿企业的车辆使用状况,同时还关系着工矿企业的整体管理与发展。然而在其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无法顺利的实施。具体分析如下:
(一)车辆配置不合理
车辆配置是指在工矿企业日益经营的过程中,一些部门人员因工作需要而配置车辆。然而在多数工矿企业中,车辆配置完全由车辆管理人员负责,因而在车辆配置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有的部門因工作需要而没有配置相应的车辆,而有的部门不需要配置车辆,却因为与管理人员关系好而配置车辆。由此,不仅激发了工矿企业的内部管理矛盾,同时也影响了工矿企业的内部团结与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
在一些工矿企业的车辆管理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以至于一些管理人员在管理管理的过程中,针对车辆的具体状况以及使用记录没有认真、仔细的登记,以至于在发生问题时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记录,并由此引起不必要的就封。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一些管理人员在车辆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将车辆调给“自己人”,以至于车辆的用途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在影响工矿企业整体管理的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及今后的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车队管理监督体系
工矿企业车辆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制度,以至于一些部门的单位领导为了一己之私,出现“公车私用”的状况。而管理人员对此只能“忍气吞声”。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车队管理监督体系,以至于工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车辆管理出现纷争时,经常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工矿企业的车辆管理,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秩序。
(四)车辆管理成本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目前,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工矿企业在车辆管理方面的成本也不断的增加,其中包括有车库的建设成本、车辆使用的磨损成本、燃油费用、维修费用等等,这些费用的不断增加,使得工矿企业在车辆管理方面,始终无法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成本的方法,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二.完善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的途径
完善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不仅能提高工矿企业的车辆管理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工矿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从而提高工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在其完善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
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不仅是工矿企业车辆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维护整个车队运行秩序的根本所在。由此就需要工矿企业的负责人能够对此引以重视。而在其制定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应结合着工矿企业现有的车辆以及车辆的具体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其次,管理人员在制定车辆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应结合着工矿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合理的进行车辆配置。最后,制定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还应将制度中各个条款落实到车辆管理中的每个环节,确保车辆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合理的配置车辆
合理的配置车辆,不仅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车辆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提高工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工矿企业整体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其合理配置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为需要配置车辆的部门配置车辆,严禁车辆管理人员“走后门”的现象发生。其次,在相关人员借用车辆或归还车辆的过程中,除了出具相应的证明外,管理人员还应对每一辆车的具体状况进行检查、登记,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最后,车辆管理人员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工矿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现有的车辆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还要创新车辆管理制度,提高车辆管理效率。
(三)完善车队管理模式,加强车队管理监督
针对工矿企业车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工矿企业的负责人应从企业车队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切实的完善工矿企业车队管理模式,加强车队管理。而在其完善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矿企业的负责人应聘用专业的人员担任车队队长,在合理配置车辆的同时,能够提高工矿企业的车辆管理效率。其次,加强车队管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加强工矿企业车辆管理,使每一辆车都能用到“刀刃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车辆与工矿企业的经济效率紧密相连。再次,加强对工矿企业车辆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车辆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在加强车队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制定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工矿企业车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工矿企业的车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企业各个环节能否经济、高效、安全地进行。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定,优化车辆使用、调配方案,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提高车辆管理水平。这样,在节约工矿企业经济开销的同时,还提高了工矿企业车辆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工矿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允文. 加强车辆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优质服务安全行车[J]. 中国电子商务, 2010, (9): 152.
[2] 陈允文. 完善车辆管理制度 提高服务质量[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8): 45.
[3] 沈建华, 张骥. 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 军用汽车管理, 2005, (2): 48-49.
[4] 范景林, 滕建荣. 新形势下抓好车管工作的对策[J]. 汽车运用, 2002, (11): 18.
4.企业车辆安全生产管理 篇四
一、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工作规范,严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二、对道路运输驾驶人员要求做到“八不”。即:“不超载超限、不超速行车、不强行超车、不开带病车、不开情绪车、不开急躁车、不开冒险车、不酒后开车”。保证精力充沛,谨慎驾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和交通运输法规,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
三、做好危险路段记录并积极采取应对,特别是山区道路行车安全,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夜间(晚22时至6时),车辆不在达不到夜间行车安全通行要求的3级以下(含3级)山区路段行驶。
四、保持车辆良好技术状况,不擅自改装车辆。
五、做到三不违: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违反操作规程。
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及时报警、抢救伤员和旅客财产,协助事故调查。
第二章 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守法经营,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参与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三、落实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四、建立车辆维护、检修工作制度,督促车辆按时做好综合性能检测及二级维护,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五、严格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建立车辆日常维护检验制度。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法规及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
二、做好出车前、停车后的准备、检查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发现隐患要及时修复后方可出车。
三、严查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
四、不定期检查车辆的安全装置、灯光信号、证件。
五、检查驾驶员是否带病或疲劳开车,是否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六、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安全有效。
七、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依制度进行奖惩。
第四章 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驾驶员应爱惜公司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每月至少用半天时间对自己所开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辆,以保持车辆的清洁(包括车内、车外和引擎的清洁)。驾驶员发现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并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如维修项目)。未经批准,不许私自将车辆送厂维修。
二、驾驶员对自己所开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出车时一定要保证证件齐全。行车里程超过四小时的,须配两名驾驶员,驾驶员连续驾驶不得超过四小时。
三、驾驶员严禁擅自将车辆交给公司未认可的人驾驶。驾驶员年休假或请假离开公司,1须将随车相关证件及车钥匙交回公司。
四、驾驶员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按企业规章的相应条款处理。
第五章 安全例会制度
一、公司每季度至少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全体驾驶员必须参加学习,对不能到场参加的,公司必须安排单独补课或集中召开第二次安全例会。
二、会议内容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分析查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研究和落实相应措施,部署好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重大问题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研究讨论,作出决策。
第六章 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
一、公司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工作,以国家、浙江省以及台州市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为指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原则。
二、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工作达到四个落实的总要求,即: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效果落实。
三、公司全体从业人员均为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的对象,均应无条件地、自觉地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教育培训课程,车辆驾驶员为培训重点。
四、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为:
驾驶员: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教育、道路运输常识和现场急救知识教育、安全驾驶和机械安全常识教育、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等为主。
其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业务操作安全知识教育等为主。
五、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每月举行一次。
六、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式应形象生动,内容应丰富多彩,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请执法人员(运管、交警、刑警和其它法律工作者)上课,到事故案发地(也可以音像制品代替)直击现场等。
七、授课人课前要认真准备讲义和教材,保证授课质量,达到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
八、对因故未能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的人员,要及时组织补课;对无故不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的人员旷工论处,并要脱产补课。
九、安全管理人员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工作总结,并对下一个半年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出安排。
第七章 车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警管理,严禁酒后驾驶,严禁带故障出车,严禁开赌气车、英雄车、麻痹车,确保行车安全。
二、所有车辆均实行凭证上岗制度,除拥有可驾驶本车的驾驶证外,还必须凭区纪委颁发的公务车辆准驾证上岗驾驶,并且只能驾驶本准驾证指定的车辆。
三、提高警惕,注意锁好车门和库门。防止车辆被毁、被盗。外出时,一定要停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四、下班后,所有车辆要在单位指定地点停放,未在指定地点导致车辆被盗或损坏的,驾驶员负全部责任。
五、车辆一旦发生事故,驾驶员要及时向局办公室、局主要领导及交警、保险等有关部门报告,不得擅自处理。对事故负有责任者,视情节严重扣发安全奖。对私自出车发生事故者,不论责任大小,除扣发安全一奖外,并须赔偿一定的损失。
六、因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重大损失的,另行处理。
七、为了加强车辆的安全管理,根据有关规定,为所有车辆安装GPS车载设备,公司设立GPS监控终端,配备专用电脑,公司指定专人负责GPS系统的监控与管理,做好日常巡检记录,保证电脑与网络的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如属GPS系统技术问题,应及时向系统供应商反映。
八、公司指定专人负责GPS车载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对GPS车载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自检,处理并解决常见故障,如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向系统供应商反馈。
九、驾驶员应爱护GPS车载设备,不得随意拆装或修理设备,发现设备异常,因及时向公司技术人员反映问题,到指定的维修点进行设备检修,否则产生的损失由驾驶员自行承担。
十、办公室、财务等部门配备专用计算机,安装并使用管理部门要求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系统及公司要求的其他专业软件,并指派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卸载软件,不得在安装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上下载网络游戏。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项目一有变动,当日维护。
第八章 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发生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时,司机或随乘人员应注意保证自身安全,保护好现场,立即拨打122电话报警,向公司报告,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向机动车辆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因特殊情况需改变现场的,要做好标记,尽可能找到证明人,取得联系方式。
二、当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视情况开展自救或拨打120;当司机或随乘人员生命受到威胁时,可视情况离开现场,但需要保持与政府有关部门和机动车辆应急领导小组的联系。
三、机动车辆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应急处置,同时及时报告市局(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5.集团所属各企业车辆管理办法 篇五
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所属各企业的车辆管理,确保车辆安全经济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车辆是指各公司行政办公所使用的车辆及营销等业务所使用的车辆,不包括物流所使用的货车,及厂内生产使用的车辆。
第三条:集团车队负责集团所属各企业车辆的综合管理,各公司负责对车辆的具体使用管理。
第四条:购置管理:集团所属各企业的车辆购置的选型,招标比价需经集团车队参与和审批,确保车辆购置经济,选型合理。具体购置由各公司负责办理。集团车队负责购置程序的监督检查和过程控制。
第五条:日常运行管理:集团车队对各公司车辆日常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各公司负责车辆运行的日常管理,各公司需每月向集团车队报送车辆日常管理报表。集团车队不定期抽查各公司对车辆的日常管理,包括安全、车辆保养、车辆使用审批、车辆保险等。
第六条:集团车队对各公司车辆管理状况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对管理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对管理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七条:集团车队定期对各企业的驾驶员组织安全考试和技能比武等活动,对安全节油的驾驶员进行全集团表彰。
6.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篇六
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北京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居民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北京公交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客运市场必将逐步放开,北京公交长期以来独家经营的一统天下格局被打破,面临逐步推向市场的局面。公交客运企业将首先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诸多能力,坚持“乘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千方百计为广大乘客提供“准点、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条件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车辆是基础,管理出效益。不断提高车辆管理水平,保证车辆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况,是创造运营效益和企业长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公共交通概述1、2、3、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共电汽车是城市公交客运的主体 北京公交面临的市场形势
二、加快提高车辆管理水平是北京公交客运企业生存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提高客运公司车辆管理的途径1、2、加强车辆基础信息管理的途径 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的途径
3、加强车辆维修管理的途径
公交客运企业只有加强车辆使用、维修管理力度,深化内部改革,优化管理结构,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做好车辆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才能满足运营生产的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试论公交客运企业加强车辆管理的途径
一、公共交通概述
1、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居民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各种车辆大幅度增加。但近年来道路的增加仍不能达到随人口车辆的增长而同步增长,造成道路拥堵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人们出行难的最主要途径。它与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公众出行提供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轮渡等多种经济方便的交通方式。
2、公共电汽车是城市公交客运的主体
公共电汽车是城市公交客运的主体。在北京市公共电汽车承担70%以上的客运总量。它与出租汽车、地铁等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投资少、维护费用低、载客量大、分布面广、票价低廉等优势,但受路面交通的制约还存在准点率低、运行速度慢等不利因素。只有坚持“乘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扬长避短、千方百计为乘客提供“准点、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条件吸引更多的乘客乘坐公共电汽车,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3、北京公交面临的市场形势
二、加快提高车辆管理水平是北京公交客运企业生存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交通工具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车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就无法进行。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北京城市公交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线路不断开通,车辆不断增加,车辆保养、修理的工作强度也在增加。加强车辆管理,提高车辆技术状况成为当前公交客运企业大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管好车,修好车,指导驾驶员是用好车,提高车辆完好率,降低事故率,降低运行消耗,保障运营生产正常进行,同时搞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成为全面提高车辆管理水平的关键。
三、提高客运公司车辆管理的途径
1、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的途径 ① 加强整车爱车教育
一方面教育驾驶员爱护车辆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把正确合理使用车辆,怎样按照操作规范驾驶车辆,如果不规范操作会出现什么后果都给驾驶员讲清楚。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广大职工整车爱车的积极性,并在运营车队营造爱车光荣,损坏车辆可耻的良好氛围。② 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新司机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和驾驶员在使用新车型以前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指导并通过严格考核方可独立驾驶车辆参加运营。绝不能因为车队却司机而盲目让不掌握车辆驾驶技术和使用管理规定的驾驶员上路行驶。③ 根据运营线路特点合理选择适用车型
根据各种车型的运行速度、发动机功率、燃料类型、载客量等技术性能结合各条线路的道路状况、客流量同运营部门共同权衡每条路线的最佳车型。如在市区大客流线路宜选用载客量大的汽油通道车,市区客流相对小、道路狭窄的线路宜选用排放低的清洁燃料单机车,郊区大客流、道路通畅路线宜选用动力性好、载客量大、故障率低的柴油通道车,郊区客流量不大、运营线路较长的路线宜选用柴油单机车,同往居住小区的线路宜选用多座位、低排放、低噪音的的清洁燃料单机车型比较适合。总之根据线路特点选用适合的车型将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车辆使用效能,减少故障坏车,保证正常运营生产用车。④ 明确车辆使用管理中各岗位职责
驾驶员应按《驾驶员守则》的规定做好出车前、收车后的各项工作,发现故障按车辆故障报修程序报修解决;车辆行驶途中严格执行车辆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车辆,发现车辆出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收车后清洁发动机及机仓并检查、保持车箱内外设施齐全完好,经常紧固设施各部位螺丝。售票员主要是协助驾驶员维护好车箱内外部设施并在车辆行驶途中协助发现、处理车辆出现的异常情况,正确使用、维护语音合成授话器。车队调度员必须严格执行总公司“严禁不完好车辆上路运行”的规定,督促驾驶员做好出车前十检工作并认真履行故障保修的相关职责。车队技术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检查、纠正驾驶员不正确操作,追究因不正确操作或野蛮操作造成的车辆责任机械故障或责任机械事故责任,执行经济赔偿,检查驾驶员出车前十检、发动机卫生、车辆设施完好状况,车质车容等工作的落实并对不能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⑤ 建立规范的车辆使用管理制度体系
为规范车辆使用管理,使车辆能够在运营生产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必须制定包括《维护车辆管理规定》《机械事故管理规定》《车辆年检工作规定》《送接车辆进出厂规定》《语音合成受话器管理规定》《冬防工作规定》《车辆监视器使用管理规定》《驾驶员随车工具领换管理规定》《清洁燃料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天然气车辆使用管理规定》《车辆除霜机管理规定》《车辆尾气污染治理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⑥ 建立完善科学的车辆使用管理考核体系
将车质车容合格率、小修频率、尾气合格率、责任机械事故作为考核车队贯彻落实车辆使用管理规定的主要指标。⑦ 加大对车辆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严格考核责任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技术管理部门要设车辆使用管理岗负责监督、检查车队及驾驶员落实各项制度的情况。建立独立的车辆检查组负责日常车辆检查工作。将车辆设施完好情况、车辆尾气排放、驾驶员正确操作、驾驶员出车前十检落实、驾驶员安全防火检查记录、发动机及机仓卫生、故障保修记录等作为考核车队技术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
⑧ 制定合理的燃料消耗指标,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燃料成本是运营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搞好节能降耗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节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并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才能见成效。首先必须根据各条线路的道路拥堵状况、路面状况、客流量、车辆状况给各车队下车型定额,其次在合理下达定额的基础上制定节亏油奖罚制度,将驾驶员、外站抢修人员、车队承包人、车队技术管理人员与车队节能指标经济挂钩。在各运营车队形成人人为节能将耗做贡献、人人关心节能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只有端正车辆使用者、管理者对车辆使用管理的正确认识,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按相关规定考核责任人,才能使整个车辆使用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扎实的基础。
2、加强车辆维修管理的途径
车辆是公交企业运营的基本物质条件,维修及维修管理系统的运作质量决定着整体综合技术性能和公交企业两个效益的提高。原有的保修制度和管理模式存在管理环节多、链条长、劳动效率低的缺陷且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使得保修与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在体制、机制方面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总公司为彻底解决车辆生产、车辆使用、车辆保修之间交织在一起的种种矛盾,建立适应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行机制,巩固国有客运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在2001年底实施了以在运保、供保、车辆生产与车辆使用等链条中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有效的协调监控机制为重点的保修管理体制改革。运营公司从2002年元月承接一级保养和一般小修作业,建立便捷、有效的高保集中、低保分散的作业模式,以减少原有保修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造成车辆空驶公里多,燃料、保修成本浪费大,人员无效劳动增加等弊端。运营公司承接一保和小修作业任务,使得运营分公司车辆管理工作由单纯的车辆使用管理职责转变为车辆使用管理和车辆维修管理并存的职责。技术管理部门必须从工作范畴、工作程序、职责范围、考核标准等方面对车辆维修作全面规范才能使这次改革收到实效。
① 建立车辆维修管理制度
随着技术管理范围的扩大和工作程序的调整建立适应新体制的车辆维修管理制度体系。
ⅰ.修订《驻站抢修组管理规定》,适应运营公司从对抢修组的间接管理转变为直接管理的需要。明确车队对外站抢修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权;规定驻站抢修组承担车辆故障修复、技术经济指标、单车维修成本核算、更换总成配件管理、正确使用维护机电设备、监控验收进保进修车辆质量、鉴定并联系存在保修质量问题车辆回厂返修等职责;为杜绝因维修作业项目分工不明确推委扯皮造成车辆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明确规定必须由驻站抢修人员解决的维修作业项目,尽量减少回厂修理;修订抢修人员工作标准和车型定额、车质车容合格率、尾气排放合格率、维修及时率、机械故障率等技术指标考核标准。ⅱ.拟订《车辆故障报修维修程序管理规定》,适应运营公司从单纯的车辆故障报修责任转变为既报修又维修的双重责任。明确规定运营车辆运行技术条件,对不符合运行技术要求的车辆必须报修维修程序修复后方可上路运营;明确车辆故障报修维修传递程序,将填报《车辆故障报修单》《报修车辆进出厂维修情况记录》作为记录整个报修维修工作过程的依据和考核低保中心调度组、外站抢修组、车间抢修组、材料供应组、总成修配组、驻保修厂检验组履行传递程序职责。
ⅲ.拟订《车辆维修质量检验管理规定》以适应运营公司从不承担车辆维修质量责任到全面承担车辆维修质量监督、检查、验收工作的需要。明确维修质量检验组由技术经理和技术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全面负责车辆维修质量管理工作。明确车辆保养、小修、重大小修质量信息传递程序,各级保养、维修质量出厂标准,检验人员职责范围。按一级保养合格率、保养出车及时率、车质车容合格率、尾气排放合格率四项指标考核其工作质量。要求检验员按验收情况填写《质量问题通知单》《停厂车辆日报》及时反馈给技术管理部门以便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解决维修质量问题,追究责任人,减少故障坏车保证运营生产用车。ⅳ.完善《送接车辆进出厂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进保进修计划规定》《车辆节检工作规定》以适应管理程序的变化。ⅴ.修订《车辆维修管理规定》《加强车辆尾气污染治理管理规定》《维修事故车辆管理规定》以加大管理力度。《车辆维修管理规定》明确维修质量信息传递程序及驾驶员、驻站抢修人员、低保中心调度人员、技术管理部在信息传递中的职责。《尾气污染治理管理规定》明确车队、低保中心、技术管理部在车辆尾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管理职责和奖罚办法,激励车辆使用者、维修者、管理者共同努力作好环保工作。
② 建立车辆维修人员考核办法
根据工作特点和岗位要求制定驻站抢修人员、车辆检查人员、驻保修厂联络员、检查员、节能尾气治理小组人员考核内容,扣分标准和奖罚规定。保证各岗位人员按各自职责贯彻各项车辆维修管理制度,保证维修质量。③加强保养工培训,提高车辆维修水平
客观上公交保修单位一直没有被完全推向市场,长期吃企业大锅饭,无竞争压力,不思进取,而公交车辆车型单一的特点限制了车辆保修技术水平。一保、小修作业划归运营公司后必须加紧保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各种新车型的维修技术、准确判断并正确排除各种车辆故障,减少故障坏车。
④建立低保中心指标管理体系,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
为强化低保中心生产、经营责任制的落实,保证内修任务的完成,提高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程度,更好地为运营一线服务,同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制定责任指标考评、考核管理体系。用保修计划兑现率、百公里保修材料费定额、一保质量合格率、小修返修率、故障停厂车日、燃料单位消耗、车质车容合格率、安全生产等指标全面衡量、考核低保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总之,只有低保中心各维修站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指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主修人质量考核标准及小组验收规程等)和考核办法,严格执行车辆保养、小修作业规范,外站抢修人员高质量完成外站维修作业项目,检验人员严格按各级保养、小修维修质量出厂标准检查、验收车辆,才能使运营企业车辆维修管理上水平并在保证车辆经常处于最佳工作效能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停厂车日,提高经营效益。
3、加强车辆基础信息管理的途径
在车辆使用、维修各环节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是车辆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①建立健全各车型技术档案
建立包括:含技术要求的购车合同副本、整车说明书、发动机说明书、底盘说明书及各级保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内的技术档案。②建立健全车辆档案
按车辆牌照号、自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车辆型号、燃料类型、发动机编号、底盘编号、运营线路等项目建立计算机车辆档案管理系统。随时根据车辆新增、报废、线路调整情况更新车辆档案相关内容。③建立车辆重大改造台帐
车辆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要按车辆自编号、路别、改造地点、改造进出厂日期、改造资金来源及金额、更换主要总称名称及生产厂家、验收人等项目建立台帐,并在台帐中按车型附改造作业项目及工艺要求、车辆改造后维修使用说明、完工交接单以及出厂后使用情况反馈等内容。④建立车辆内部变动交接台帐
由于车辆在各运营车队间调整的频繁,给车辆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交接工作不严密还会造成管理混乱、责任不清影响运营生产。做好车辆变动交接工作首先要有内部车辆调动通知及交接单,技术管理部门主管人员组织监督双方车辆管理人员当面按完好车标准检查验收车辆。建立包括:自编号、调入调出车队、路别、调动日期,交接人等内容的台帐。并将车辆内外设施、车辆外观、车辆技术状况等检查情况在台帐中注明。⑤建立车辆保养、小修、返修台帐
建立从车辆投入前拆检到走合保养及1~4级保养、车身保养、中整修、绞接车转盘保养、回厂小修、重大小修、保养返修、小修返修等车辆从投入到报废的所有维修、保养的记录台帐。按自编号、保养维修编码、日期等项目建立计算机管理台帐。(按保养级别和维修项目建立与内容相符的编码便于台帐的计算机管理)⑥建立重大机械事故管理台帐
7.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形式,车辆技术管理,改进策略
车辆技术状况完善的关键途径就是保证车型的优良结构性能, 这是道路运输管理的首要任务, 现实情况作用下, 企业主体采购车辆过程中大部分按照自身喜好和近期阶段利益条件进行自行选取, 企业只是跟随其后进行档案记录, 造成运输管理职能的长期弱化现象。现下大多数运输企业机务管理组织机构基本都不健全, 甚至存在将机务处与安全处融合使用的行为, 分管技术人员也因为长期身兼数职而无所适从。总之, 这些企业主体普遍侧重于销售渠道疏通表现而忽视技术制备效能的发挥, 这些反面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运输管理企业的职能潜力。
1 车辆技术管理的现状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规模调整, 创新内容得到不断发掘, 整个汽车制造水平也同时上升到另一个等级行列。汽车生产厂家因为在工艺技巧和应用材料上做出合理革新改造, 并借助计算机控制系统落实自动化校验策略, 令机电一体化格局成为当下车辆技术发展的必要延展方向, 进而全面提升车辆控制技术性能优势, 并稳定故障危机中的自检应对效率。当然, 除了车辆自身素质标准得到提升之外, 国家还适当加大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车辆运行状况反面效应可以说是在逐渐缓和。在整个大环境背景下, 车辆结构部件使用寿命延长, 并且损坏现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 维修工序基本减少, 只要到期后报废处理即可。但经过后期实践调查发现, 经营者对技术管理职能的重要地位始终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 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尽管明显增多, 但是集中控制效果不太理想, 中心市场竞争趋势更加杂乱无章, 此外不够严格的行业管理也令汽车维修市场地位效应严重丧失, 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往往只对经营主体的错误表现做出电话警告, 其约束力十分有限。其次, 运输企业部分修理厂间因为年久失修急需得到修缮改造, 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数量已经严重不足, 实际人员劳动积极性和现实效率大幅下降, 必须获取适时更新调整。
2 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必要措施分析
2.1 明确规范管理职责内容, 健全机务控制体系
将车辆管理技术职责清晰规划, 建立完整的监督部门, 利用技术管理阶段考核体制在经济责任项目中的支持地位落实规模改造职责。目前, 道路运输企业使用的客货运输车辆种类丰富, 同时管理难度也上升不少, 有关后期维修难度也理所当然地扩张起来, 汽车配件的储备种类繁多, 资金数量积压状态严峻。所以, 车辆技术管理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稳定车型, 促进质量改革。具体就是选取环保节能并且性价比成果较好的车辆结构, 另外在发动机、变速器主体部件上做到模式统一、互换性能良好, 方便维修指标, 再就是利用集体团购模式争取价格上的优惠, 将购车成本规模尽量降到最低。
2.2 加强维修站基础建设水平
道路运输企业要全面加强汽车维修站基础建设优势, 适当进行职能辅助, 对过往老旧样式的厂房进行升级改造, 场地路面要切实硬化调理, 结合现实需要实现维修场地规模扩大处理, 补充硬件档次规格, 涉及一些面临淘汰更新的设备, 按照标准配备维修体系进行制备条件改造, 争取利用各个渠道灌输良性工作效率信息, 确保维修质量的稳定。为保证这类车辆能够如期处理,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性措施, 包括每月提前收取具体费用数额, 确保企业单位车辆结构始终维持在标准的状况下运行。
2.3 切实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道路运输行业的竞争活动最终较量的是人才格局, 针对目前维修技术人员组织的状况, 必须结合一系列措施进行大规模的人员素质整改。提升聘用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门槛, 对一些行业认识不足的人员予以资格否定处理, 对于知识性结构相对完整的人员则配合良好的待遇条件和展示平台加以经验补充。首先选派员工到特定汽车生产部门进行学习, 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对最新车型的认知了解;其次选派员工到大专院校进修更加系统化的技术内容, 之后按照本单位管理要求实现技术共享和缺陷攻关, 积极推广创新技术项目和标准设备规范体系。
3 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先行校验机关, 对其实现系统改造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同步改造步伐, 同时加强内部技术整合潜力, 不断推出质量稳定、技术多样的产品样式, 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和运输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满足阶段经济调控指标的应对原则和现实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再加.车辆技术管理对综合成本的影响[J].交通企业管理, 2009, 13 (01) :141-144.
[2]张成.道路运输企业资产重组的探索与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 2010, 22 (05) :65-67.
8.车辆抵押成企业融资新渠道 篇八
政策帮扶 难解困局
小微企业融资依旧步履艰难,亟待融资机制的创新。
据宜信发布的《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经营与融资》显示,大部分小微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近一半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内,近7成毛利率不足20%。这反映出大部分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盈利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与此同时,在融资需求方面,小微企业更需要多途径的融资渠道,来解决融资成本和融资时效性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小微企业的态度相对理性,比较重视自身的偿付能力。一半资金缺口较小,其中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10万之内的占比64%,超过9成企业缺额不超过50万,且多用于短期用途,如原材料购买、偿还应付款项、发放工资等。但从获取资金的能力上看,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因为缺少抵押物、信用数据等原因,结果造成只有27%的小微企业愿意把贷款作为获取资金的途径。而通过该报告中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小微企业对获得资金的速度要求很高,主要集中在5~10个工作日,但可以承受的利率缺相对较高,这也反映出非常鲜明的融资偏好。
车贷融资可行性较强
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除了促成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专项资金扶持之外,也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与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互补。
在“民资阳光化”的进程中,虽然仍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但已经涌现地各种丰富的融资平台,显然对于民间资本的运作是有利的。这其中,以宜车贷为代表的创新汽车抵押借款咨询服务平台,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困难。
据调查,截至2012年初,我国私家车的保有量已达8650万量,平均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在如今车辆普及率较高的水平下,通过汽车抵押来获得融资,正在成为众多小微企业主的首选。
据了解,这种短期、快速、灵活的借款模式,与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需求十分吻合。已经有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进入这一市场,其中进入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的是宜车贷。
据宜车贷上海地区的负责人对该业务的运作流程介绍,凡是当地的有车人士,均可以通过自有车辆的所有权进行抵押,在通过平台的审批之后,就能够获得资金。就行业而言,客户从提出借款申请到资金到账,整个流程下来一般在1~3天;而宜车贷则通过流程与技术创新,最快能实现当天到账。在借款金额方面,最多达到车辆评估值的90%,而在质押车辆的保管上,宜车贷也有安全、规范的服务体系,在确保车辆质押期间的安全外,定期还有专人对车辆进行保养。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客户的日常生活需要,宜车贷还创新性的推出了“不押车”汽车抵押借款服务,该模式仅仅抵押车辆的所有权,而不质押车辆的使用权。申请借款者仅需在抵押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便可在办理手续后继续使用车辆,而不需要像传统车辆抵押借款那样将车辆质押。在借款金额方面,最多达到车辆评估值的80%。
9.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篇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境内公路承运
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企业及其 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境内运输企业及其车辆、驾驶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下称《海关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境内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是指依据本办法经海关注册登记或者备案登记,在境内从事海关监管货物运输的企业、车辆、驾驶员。
第三条 运输企业、车辆应当向企业所在关区的直属海关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驾驶员应当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第四条 海关对运输企业、车辆的注册登记资料以及驾驶员的备案登记资料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数据资料共享的,不再办理异地备案手续。
第二章 注册登记
第五条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企业,应当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从事货物运输业务1年以上;
—1—
(二)按照《海关法》第六十七、六十八条规定,有具有履行海关事务担保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提供的担保;
(三)企业财务制度和账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企业资信良好,在从事运输业务中没有违法前科。第六条 运输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应当向海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企业注册登记申请表》(见附件1);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四)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下称《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承运海关监管货物车辆的驾驶员名单及备案登记资料;企业更换驾驶员的,应当及时向海关办理驾驶员的变更备案手续。
提交本条
(二)、(三)、(四)项文件时,还应同时出示原件供海关审核。
第七条 海关对运输企业的资格条件及递交的有关证件进行审核,合格的,颁发《境内公路运输企业载运海关监管货物注册登记证书》(见附件4,以下简称《注册登记证书》)。
—2— 第八条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应为厢式货车或集装箱拖头车,经海关批准也可以为散装货车。上述车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用于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必须为运输企业的自有车辆,其《机动车辆行驶证》的车主列名必须与所属运输企业名称一致;
(二)厢式货车的厢体必须与车架固定一体,厢体必须为金属结构,无暗格,无隔断,具有施封条件,车厢连接的镙丝均须焊死,车厢两车门之间须以钢板相卡,保证施封后无法开启;
有特殊需要,需加开侧门的,须经海关批准,并符合海关监管要求;
(三)集装箱拖头车必须承运符合国际标准的集装箱;
(四)散装货车只能承运不具备加封条件的大宗散装货物,如矿砂、粮食及超大型机械设备等;
(五)从事特种货物运输的车辆须递交主管部门的批准证件。
第九条 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时,应当向海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车辆注册登记申请表》(见附件2);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
—3—
(三)运载危险品的车辆需提交公安消防部门核发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复印件;
(四)车辆彩色照片2张(要求:前方左侧面45°,4×3寸;能清楚显示车牌号码;车头及车厢侧面喷写企业名称)。
提交本条
(二)、(三)项文件时,还应同时出示原件供海关审核。
第十条 海关对车辆监管条件及相关文件进行审核,合格的,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汽车载运海关监管货物车辆准载证》(见附件5,以下简称《准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境内汽车载运海关监管货物载货登记簿》(见附件6,以下简称《汽车载货登记簿》)。
第十一条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二)为运输企业职工;
(三)没有违法犯罪前科;
(四)遵守海关的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 驾驶员办理备案登记时,应当向海关提交以下文件:
(一)《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车辆驾驶员备案登记表》(见附件3);
(二)驾驶员的国内居民身份证、《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证》(复印件);
—4—
(三)驾驶员彩色近照2张(规格:大1寸、免冠、红底)。
提交本条
(二)项文件时,还应同时出示原件供海关审核。
第十三条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驾驶员应当了解和熟悉海关相关法规及监管规定,参加海关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
第十四条 《注册登记证书》、《汽车载货登记簿》、《准载证》等相关证件需更新的,可凭原件向注册地海关申请换发新证、簿;如上述证、簿损毁、遗失或被盗的,经注册地海关审核情况属实的,予以补发。
第十五条 运输企业、车辆年审工作于每年5月底前完成,海关按以上所规定的资格条件进行年审。
第十六条 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不再从事海关监管货物运输业务的,应向注册地海关交回《注册登记证书》、《汽车载货登记簿》、《准载证》等相关证件,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 车辆更换(包括更换车辆、更换发动机、更换车辆牌照号码)、改装车体等,应按本办法规定重新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第三章 海关监管
第十八条 驾驶员在从事海关监管货物运输时,应出示《准载证》等相关证件,如实填报交验《汽车载货登记簿》;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必须向目的地海关办理《汽车载货登记簿》的核销手续。
—5— 第十九条 驾驶员应将承运的海关监管货物完整、及时地运抵指定的监管场所,并确保海关封志完好无损,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
第二十条 《汽车载货登记簿》和《准载证》由车辆固定使用。
第二十一条 实施卫星定位管理的车辆,卫星定位管理系统配套使用的身份证(IC)卡与《汽车载货登记簿》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二条 运输企业、驾驶员应妥善保管海关核发的有关证、簿,不得转借、涂改、故意损毁。
第二十三条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应按海关指定的路线和要求行驶,并在海关规定的时限内运抵目的地海关。不得擅自改变路线、在中途停留并装卸货物。
第二十四条 遇特殊情况,车辆在运输途中出现故障,需换装其他运输工具时,应立即通知附近海关,在海关监管下换装,附近海关负责及时将换装情况通知货物出发地和目的地海关。
第二十五条 海关监管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丢失、短少或损坏等情事的,除不可抗力外,运输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及其他法律责任。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运输企业、驾驶员发生走私违规情事的,由海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6— 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运输企业、驾驶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关责令改正,可以给予警告:
(一)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不按照海关指定的路线或范围行进的;
(二)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到达或者驶离设立海关的地点,未按照规定向海关如实填报交验《汽车载货登记簿》或者办理核销手续的;
(三)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在运输途中出现故障,不能继续行驶,需换装其他运输工具时,驾驶员或其所属企业不向附近海关或货物主管海关报明情况而无正当理由的;
(四)不按照规定接受海关对车辆及其所载货物进行查验的;
(五)遗失、损毁、涂改、转借海关核发的《载货登记簿》、《准载证》等相关证件,妨碍海关监管工作或者影响办理海关有关手续的;
(六)未经海关许可,擅自更换车辆(车辆发动机、车牌号码)、驾驶员;改装车厢、车体的;
(七)运输企业出让其名义供他人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
第二十八条 运输企业、驾驶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给予警告、暂停其6个月以内从事有关业务或者执业:
(一)有走私行为的;
—7—
(二)1年内有3次以上重大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
(三)管理不善致使保管的海关监管货物多次发生损坏或者丢失的;
(四)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开启或损毁海关加施于车辆的封志的;
(五)未经海关许可,对所承运的海关监管货物进行开拆、调换、改装、留置、转让、更换标志、移作他用或进行其他处理的;
(六)有其他需要暂停从事有关业务或者执业情形的。第二十九条 运输企业、驾驶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撤销其注册登记或者停止其从事有关业务:
(一)构成走私犯罪被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
(二)1年内有2次以上走私行为的;
(三)管理不严,1年内3人次以上被海关暂停执业、取消从业资格的;
(四)因违反规定被海关暂停从事有关业务或者执业,恢复从事有关业务或者执业后1年内再次发生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暂停从事有关业务或者执业情形的;
(五)其他需要撤销其注册登记或者停止从事有关业务的情形。
第三十条 对逾期不办理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运输企业、车辆,海关暂停其办理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手续;逾期3个月未年审的,海关视其自动放弃承运海关监管货物资格,并予注销,收回有关证件。
—8— 第三十一条 运输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被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取消道路货物运输资格的,海关注销其承运海关监管货物运输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生产型企业自有车辆及其驾驶员,需承运本企业海关监管货物的,按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十三条 承运过境货物境内段公路运输的境内运输企业及其车辆、驾驶员,比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在广东地区载运海关监管货物的境内汽车运输企业及其车辆的管理办法》(署监〔2001〕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境内汽车载运海关监管货物的管理办法》(〔89〕署货字第95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境内汽车载运海关监管货物的管理办法〉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署监一〔1990〕958号)和《关于转发〈来往港澳货运汽车分流管理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90〕署监一第345号)同时废止。
附件:
1.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企业注册登记申请表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企业注册登
2.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车辆注册登记申请表
—9—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车辆注册登
3.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车辆驾驶员备案登记表
《承运海关监管货物境内运输车辆驾驶员
4.境内公路运输企业载运海关监管货物注册登记证书
《境内公路运输企业载运海关监管货物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汽车载运海关监管货物车辆准载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汽车载运海关监管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境内汽车载运海关监管货物载货登记簿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境内汽车载运海关
10.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篇十
发布时间:2011-07-08 来源:产业政策司
一、项目名称: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二、实施主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受理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四、法律依据
设立和规范项目实施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令
(2)《行政许可法》
(3)《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第8号)
(4)《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43号)
(5)《关于进一步完善摩托车准入管理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09]115号)
(6)《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
(7)《专用汽车、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5号)
(9)《关于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0]17号)
(11)《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工产业[2010]第109号)
(12)《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和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0]453号)
(13)《关于办理低速汽车生产企业<公告>变更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0]588号)
(14)《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10]第132号)
五、许可条件
(一)申请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包括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及低速货车)准入的条件
企业准入基本条件: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
(2)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和条件
(3)具备必备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4)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要求
(5)具备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6)具有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
产品准入基本条件:
(1)产品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规定
(2)产品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3)产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注:各类别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条件有所差别
六、申请材料
(一)申请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办理过程中的证明文件),中外合资企业还应当提交中外股东持股比例证明
(3)质量手册(全文)及程序文件(目录),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或近期质量体系认证计划
(4)关于企业具备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能力、零部件供应体系,以及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等的说明
(5)关于企业设立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说明
(6)根据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办理的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7)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
(二)申请产品准入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基本情况说明,包括企业名称、股东、法定代表人、注册商标、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等
(2)产品情况简介
(3)《公告》参数
(4)《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配置备案表》
(5)《车辆产品强制性检测项目方案表》
(6)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
(7)关于产品其他证明文件
(三)已获准入的企业,申请变更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相关条件变化情况、或拟开展兼并重组的申请
(2)公司章程和兼并重组协议、合资协议
(3)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或股东会诀议
(4)企业变化涉及项目建设时的申请及相关部门的核准、备案文件,企业变化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5)企业隶属的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相关批复文件
(6)企业变化前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7)企业对照《准入条件》进行自我评估的报告
(8)列入《公告》的产品清单及产品变更方案
(9)其他需要说明的相关情况及佐证材料
七、程序和期限
一、申请程序:
(一)企业准入许可(包括变更事项)
申请人向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符合上述规定的材料,再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申请材料。为方便申请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直属企业)申请准入许可的,可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申请材料。
(二)产品准入许可(包括变更扩展事项)
申请人应当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信息系统提交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表等相交材料。
二、受理、审查、决定程序:
(一)企业准入许可
1、工业和信息化部随时接受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上报的准入许可申请。
2、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通告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申请人。
3、接受受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承担《公告》技术性审查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开展对申请人的生产条件、能力等现场考核。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依法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应当将所需时间告知申请人。
4、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二)产品准入许可
1、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信息系统随时接受申请人在线申报产品。申请材料齐全或符合法定形式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接受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直接通过网络邮件通知申请人;每一次受理期限为每月10日之前收到申请人上传的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表等相交材料。
2、接受受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承担《公告》技术性审查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申请人上报材料的标准符合性进行审查。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依法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应当将所需时间告知申请人。
3、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八、告知方式
工业和信息部每月发布《公告》。
九、许可收费
无
11.浅谈加强车辆维修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车辆维修 管理 维修质量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098-01
车辆维修是一项技术复杂、分工较细、涉及面广的工作,这些特点决定了必须实行强有力的维修管理,它既是实现维修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和车辆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抓好车辆维修管理,快速形成保障能力,是摆在部队各级车管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 加强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引领行动,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落实的力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真正在工作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维修保障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一是领导思想要统一。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车辆维修管理工作,把车辆维修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研究工作有部署、检查考核有标准、制定措施有目标。及时发现车辆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研究对策,尽快解决。二是注重学习相关知识。要大力加强学习,熟悉掌握维修管理基本常识、标准规定、基本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和先进管理思想。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车辆维修管理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由谁抓、如何组织与实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学习研究,使各级领导掌握车辆维修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知修、善管”的能力素质。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制。要细化职责,明确责任,把车辆维修管理工作层层分解,按责任人、责任对象、责任性质不同,区分为“直接责任、连带责任、分管责任和完全责任”四种形式,将管理目标分为部队、分队和个人三个层次,解决“谁来管、怎样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最终形成逐级负责、人人有责、各尽其责的目标责任管理模式。
2 严格标准,着力提高维修质量
车辆日常保养和维修是车辆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车辆装备保障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保持车辆良好状况、充分发挥其技术性能的重要措施。一是科学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计划,维修工作也不例外。车辆修理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及时性的特点,只有严密计划车辆修理各项工作并付诸实施,才能收到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的效果。要科学合理制定维修保养计划,落实车辆日常维护制度,加强车辆技术管理,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保障效益。二是严密组织车辆维修保养。及时进行车辆保养不仅能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况,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和损坏,从而使修理工作量减至最少。同时,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修理,才能避免更大范围的损坏,从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要认真落实车辆保养制度,做到车辆不失修、不失保,确保车辆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加强车辆维修质量管理和监控。一切管理都应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质量没有保证,效率、经济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将无从谈起,维修的最终目的也难以实现。要认真执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对质量容易波动和影响较大的关键工序、检验手段或检验技术比较复杂的工序、末道工序和以后难以再检验的工序等进行认真检验,凡不合格都应令维修人员返工。积极在维修人员中开展质量竞赛和“三工序”活动,即: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控制点和质量管理网,对存在维修保养质量问题的项目,进行质量监控,确保维修质量,不断提高车辆维修管理保障整体效益。
3 狠抓培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车辆维修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抓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维修管理人才队伍,是提高车辆维修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应根据不同岗位情况,对装备人才提出不同要求,使素质层次和位置层次相适应。一是抓好组织指挥人员能力提升。按照“善管理、精技术、会谋略”的要求,抓好管理人员组织指挥能力的培养,做到熟悉车辆装备、技术性能、人员数质量、素质情况和维修管理方法。二是抓好新车型技术骨干培养。要结合所配发车辆装备和單位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在职锻炼等方法,加大新车型维修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依据新装备保障特点和对骨干队伍素质要求,重点培养一批懂原理、会检测、会维修,既熟练使用新装备,又掌握新装备维修保障技术的行家型技术骨干队伍,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类型齐全、优势互补、素质全面的新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群体。三是抓好实践中综合能力提高。车辆在执行任务中出现的故障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真实性的特点,完成好维修任务,能极大提高维修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其他训练无法替代的优势,要采取多种方法,有意识给维修保障人员压担子、赋予任务,在工作实践中解决车辆维修的重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维修保障能力。
4 健全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效益
车辆装备维修管理是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强化维修管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维修管理力度,确保车辆装备达到规定的完好率。一是完善配套管理信息。要加强维修信息的采集,及时掌握维修设施、设备、机工具的数质量和维修人员的“三率”情况,依此建立健全车辆装备维修技术档案和各种登统计资料。同时,利用现有车辆装备管理系统,建立网上工作环境,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使维修管理工作高效、快捷。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认真落实车辆维修管理制度,按维修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严格落实车辆入场鉴定、过程检验、修竣验收、车辆交接等程序,严格修理技术条件和维修范围,强化技师监督,确保车辆维修规范化运行。要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车辆维修管理工作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断提高车辆维修管理效益。三是严格落实奖惩。将落实车辆维修管理工作责任制与个人成长进步和物质利益挂钩,充分调动所属人员的积极性。要通过宣传典型,引导和推动车辆维修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对于制度落实好的先进人员和集体,要抓住各种时机进行表彰。一方面要重奖,做到打动人心;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深入人心。同时,也应加大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或责任心不强造成车辆损坏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1]钱纪源.军用汽车修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12.小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篇十二
车辆的安全管理是车辆在运营过程中保障运输安全的关键, 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办法。避免只收费而不进行维护的现象发生, 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综合性能的检测工作, 以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加强车辆的安全管理, 保证道路的运输安全。
2 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的变化也起伏多变, 各个单位企业的领导只注重经济核算, 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赚更多的钱上, 因此实行划块管理的管理方式, 将经济核算单位划小, 采用自负盈亏制度, 实施项目费用承包等, 缺乏对车辆的安全管理意识。对车辆的管理采用分散管理的办法, 虽然比较符合工作中的实际状况, 且在一定层面上能够调动基层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但是作为特种交通工具, 一旦使用权和管理权发生变化, 同时车管人员没能及时到位, 导致汽车在安全管理方面出现管理空档,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2 注重短期效益, 忽略车辆运行状况
一方面单位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通常较忙, 在人员配备方面, 由于多一人则需要多发放一份工资, 因此往往以能少则少为原则, 常常忽略落实专门的车辆安全管理人员, 从而忽略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管理问题, 导致车辆长期不检查, 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维修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 由于大多车辆运行人员认为, 车辆是单位配的, 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因此常常产生只管用, 不管修的错误想法, 导致车辆在出现问题时仍然在运行使用的现象。
2.3 安全管理工作不能落实
企业常常忽略上级关于加强汽车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的要求, 安全管理需求得不到落实, 一些企业往往简单的应付一下。即使有些单位配备了管理人员, 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但只办理了证照以及审验手续, 或者发放一些简单的学习资料, 根本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管理意识普及到单位和司机个人。导致大部分企业单位的车辆安全管理只是纸上谈兵, 没有人去落实管理要求, 也没有人履行管理制度。
2.4 车辆挂靠
车辆出现挂靠问题包括车辆挂靠审验问题以及非在岗司机证照的审验问题。由于单位职工子女个人或者其他个体购买车辆, 挂靠在本单位, 在车辆审验时, 车辆执照挂靠在单位户头内, 但是单位不能掌握这一类的车辆在外部的运行状况, 如果在外出现突发事故, 单位却还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3 车辆安全管理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进行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 是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需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包括单位采用何种管理方式, 车辆如何分配使用, 以及单位配置专门人员进行车辆实施管理等。于此同时还应严格落实司机的安全学习和安全教育工作, 并严格把握车辆的年度保险以及行车监控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要统一安排车辆的安全管理, 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对于车况的检测以及司机行车规范的监督方面要重点加强, 对于要到较远施工地点的行车车辆, 需安排车辆管理人员定期到现场进行车辆检查, 检查结果需记录下来, 以便把握工作重点。
3.2 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
首先, 加强车辆的日常检测。监督司机在车辆出车前、行驶中以及收车后对车辆进行相应的技术状况检查, 对每一环节, 每一项内容均需检查到位, 以避免由于车辆技术性能的不完善而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司机对车辆技术性能的掌握, 并及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信息。
其次, 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 使司机认识到车辆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掌握车辆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 自觉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另一方面, 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落实, 选择资历较深的车辆维修企业, 对车辆的检查、润滑、清洁、紧固以及调整等日常保养工作落实, 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存在的故障和隐患, 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第三, 加强车辆关键部位的检查。车辆关键部位包括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油路系统、电路系统以及车辆轮胎等部位, 这些部位一旦发生损坏则直接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定期进行监测检查, 发现车辆老化部位及时得到解决。
除此以外还要加强车辆的换季保养。由于车辆在不同季节, 不同部位会发生不同的故障, 车辆需根据季节变化进行环节维护保养。如夏季应由于雨水较多, 车辆容易造成车辆爆胎以及制动性能变差等现象, 因此需加强润滑油及轮胎的保养;冬季由于天气干燥寒冷, 应加强车辆的防冻液、机油以及暖风系统的检查, 保证良好的技术性能。
3.3 加强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训
加强企业单位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 提高司机队伍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搞好车辆安全管理。单位车辆是否能够安全运行, 与每个司机是否有充足的责任心有密切关系, 因此各企业的司机队伍需要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且拥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司机个人素质的培养;其次各用车单位要尽可能的为司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用车单位可以订阅相关报刊以及杂志, 以提高司机的自学能力;第三, 加强司机驾驶技术的培训, 提高司机驾驶技能, 尽量避免由于驾驶操作失误造成的车辆损失。
3.4 清理单位挂靠车辆
关于与各单位相关的挂靠车辆及挂靠司机问题, 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需进行清理。由于各单位的管理办法不同, 在实际运行中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要解决挂靠车辆问题, 首先要征得单位领导的同意, 同单位领导讲清其利害关系, 加强领导清理挂靠车辆的决心;其二, 需要建立灵活的管理办法, 保证挂靠车辆及挂靠司机无后顾之忧;第三, 要积极与当地交管部门进行协商, 尽量将部分挂靠司机与单位进行分开管理, 将工作责任分开落实, 以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4 结论
车辆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不能简单的重复, 使得车辆安全管理过于形式化。因此,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 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车辆安全管理水平, 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的发生。
摘要:车辆的安全管理是车辆在运营过程中保障运输安全的关键, 因此, 加强车辆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车辆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车辆,安全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宋明华.如何加强营运车辆的管理.经营管理, 2009 (4) :169[1]宋明华.如何加强营运车辆的管理.经营管理, 2009 (4) :169
[2]熊永超, 张维东.浅谈做好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企业家天地, 2010 (1) :32[2]熊永超, 张维东.浅谈做好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企业家天地, 2010 (1) :32
[3]陈海军.车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5) :6[3]陈海军.车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