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精选8篇)
1.研究精神文明建设 篇一
设计研究院精神文明建设事迹材料
设计研究院精神文明建设事迹材料2007-02-10 16:49:30
设计研究院是一个集岩土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工程测试和岩土施工等多种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拥有国家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基桩检测甲级资质和岩土设计专项资质,是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综合实力百强单位之一。目前拥有在岗职工人,有共产党员名,共青团员名。近年来,院党委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为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收到了增强凝聚力,发展生产力的良好效果。××年完成产值亿元,实现收
入亿元,分别比上一年提高%和%,取得了建院以来的历史性突破。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产值的%,同比利润比去年提高了。近年来,我院还先后获得了天津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九五”和“十五”立功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誉”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市级模范青年突击队,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既是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见证,也是院党委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成果。总结近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主要是着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
设计研究院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理论学习,努力在工作中争做先进文化的的实践者,以
“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历届的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领导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来推进,这样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因此每年都要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党委还要求各单位从“一把手”到班组长都要有较强的创建精神文明的意识,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工团协同负责,分工把守,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组织保障。
二、以身作则,抓好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的言行是企业形象和企
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领导班子在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近几年来,院党委严格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始终把理论学习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三讲”、三个代表”、江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六大会议精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等专题学习中,都召开了专门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院党委还始终把搞好班子廉洁自律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先争优”、“五比五看”党性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群策群力,加强民主管理
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政意识,制定了《设计研究院民主管理实施细则》。各部门均成立了民主管理小组,部门领导定期向民管小组报告生产情况和经济运行状况,并设立意见箱,随时征集职工意见。院工会还专门设立了职工提案征集委员会,了解职工需求。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医疗改革、住房分配和奖金分配的问题以及企业大型设备购置和选拔干部等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权利,发挥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由职工代表投票表决。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到一线职工中进行走访和谈心,并经常召开各种座谈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全院上下形成了浓郁的民主气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职工的向心力。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我院不仅利用自身和社会的力量,举办各种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班和派出学习深造,以此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而且还注重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制定了《天勘职业道德规范》和《天勘文明职工守则》。每年还要举办青年科技论文的评比和中层干部管理论文评比活动,检验培训成果。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企业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形象,就不会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通过职工的广泛讨论,提炼出“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职工为本,科技兴院”的管理理念;“追求双赢,讲究诚信”的经营理念;“生产用户所需,满足用户所求,体谅用户所难,不提供不合格产品”的服务观念等等,并利用橱窗、内部刊物和局域网等多种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了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加强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十佳青年”、“敬业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三八红旗手”、“文明职工”和“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立足本岗踏实工作,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我们还自办了《天勘文苑》和《天勘信息》等报刊,既报道了好人好事,也为职工展现才艺提供了平台,提升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体活动,活跃职工气氛。我院每年都要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青年足球对抗赛,老年篮球赛,“三八”妇女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和各类棋牌比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打造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外部形象是企业精神和
团队素质的写照,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激发职工的爱院热情,鼓舞士气。因此我们对此十分重视,下力气抓了企业视觉标识系统的设计(),对各类纸张、稿件、宣传印刷品和成果包装得形式和使用要求都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定。还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院容院貌的整治,改善了办公环境,并统一制作了工作装,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狠抓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例会制度和检查制度以及干部值班制度,认真落实防火、防灾等安全保卫措施,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有效抑制了偷盗、斗殴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为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
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领导班子对这一点的认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在
工作和生活上,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每到酷暑严寒,领导班子都要到工地慰问,并投入资金购置活动房屋,改善了野外作业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到长期在外施工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职工的家中探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也是每任领导班子的必修课。节假日期间,还要组织家在外地的单身职工进行联欢,让大家感受到设计研究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非典”肆虐期间,院里还为每个职工购买了营养品和消毒药品。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对职工的尊重和关心,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
以十六大的胜利闭幕为标志,我国已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设计研究院的领导班子有信心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我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2.研究精神文明建设 篇二
1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内容
1.1 生态功能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项目一样, 都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但由于其创造与产生的地区居民的风俗、工作、自然环境与创立之初的科技水平不同, 因而, 其功能具有显著的生态特色。如:图腾信仰下的健身功能。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与某个特定民族和地区的图腾信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立足在对某种自然现象的敬畏与规律利用基础上, 根据该地区的各种特点, 研发具有祭祀等意义的体育技能。像武术中的各种门派的区分, 尤其是以各种动物名字命名的拳种, 如猴拳、螳螂拳与鹰爪拳, 以及其他的摔跤、太极与打陀螺等, 都充满着信仰指导下的健身追求。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身体极限创造性发现与发挥。在上述信仰和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敬畏的精神基础上, 各地区会从珍爱自己的物质基础出发, 加强对自然的顺应与保护, 从研发提高自身机能的技能开始, 实现自己能力提高基础上的对自然的保护与热爱。如赛龙舟等民族体育项目, 其就是立足在地区水乡特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存技能的体育科学化。
1.2 生态技能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的技能, 以生态性为基础, 以生态性为标准, 以生态性为追求。其技能生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技能研发以人与自然和谐为追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各项技能, 其共同点就是强调运动者对自然的适应性, 和尊重自然规律下的创造性。例如赛马强调对草原的自然适应性, 赛龙舟对水的适应性, 放风筝是对风的适应性等。这些技能的研发和运用, 不仅不会破坏生态反而会丰富生态类型。器材与场地研发取材和保护自然为追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最大生态性特征, 就是其器材研发和场地建设的生态性, 不仅不需要对现有的场地进行各种现代化的硬化等改造, 反而更加追求自然、绿化与环保, 各种草地、乡间空白地、城市的空地等, 无需加以刻意性甚至破坏性的建设, 都可以开展此类的运动, 如武术、抖空竹、打陀螺等, 都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
2 生态文明建设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明研究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高位战略时代背景下, 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传承方式, 不断地产生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变迁, 其民族化与国际化在相互促进与有益补充中得以科学发展, 从文化生态结构、生态发展模式及生态修复机制等方面实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充实与创新。
2.1 传统美德强化
生态文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 以健身技能为载体, 以民族传统美德为基本文化内涵, 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群众化、普遍化、地区体育特色化与地区文化特色化的特点, 实现了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切入的生态文明指导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创新, 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性。表现两个层面:强调团结互助。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现形式而言, 多以合作的形式出现, 即使有些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但在团队形式出现的情况下, 更具有美观与震撼力, 如太极拳的练习, 单人练习与多人一起练习的效果显然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地区范围的团结互助, 更能强化合作中的共同进步, 不仅强身健体, 也实现了交流与学习中的和谐进步。例如悠悠球项目的日常技艺交流, 象棋与围棋活动消遣性娱乐等, 承载了社区居民甚至陌生人之间的友谊建设功能。强化谦虚宽容。即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练习, 学会谦虚与宽容, 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理念, 把人外有人的低调态度, 相互传播与影响, 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这种美德的发扬, 不仅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 为项目技能的创新创设了空间, 也让大家都保持着积极学习做学生的态度, 为个人成长和他人的进步作出了技能共享的贡献。如“中华武术, 具有追求人自身、人际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内在和谐价值, 具有化解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人文危机、生态危机以及价值危机的外在价值。”
2.2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创新
生态文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协同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打造民俗体育活动圈、构建生态体育服务体系、开发大众化民族竞技体育、拓展校园民族特色体育等路径,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创新。表现在两个层面:创新文化氛围打造。在人们对所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愈发重视与爱护的时代背景下, 民族传统体育无论是场地的生态性、器材制作的生态性与活动形式的生态性, 都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体育运动与精神提升的需求。其中, 人们健身养生理念的不断创新与推广, 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的正视与重视, 都从人们的内在需求推动良好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让人们在体育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中, 在体育精神的提纯与发展中, 切实地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载体, 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方式实现自己的身心追求。创新项目推广。这种项目包括两个方面:原有项目的原生态性推广, 例如:某种一直被某个少数民族所传承的体育项目, 被发现与整理后向城市与社区推广;原生态项目创新后的推广, 如针对某体育项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新结果推广, 减少其封建迷信元素, 强化其对人际关系或疾病治疗的功能等, 如:五禽戏、易筋经与气功等。这两个层面:第一层面, 从思想道德与文化方面强化了对精神健身的积极意义;第二层面, 从生态文明下民族传统体育科技知识方面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容, 进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文化意义与精神的时代性优化。
3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明建设, 要在挖掘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意义基础上的, 从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道德教化功能切入, 以民族传统体育的原生态性技能为载体, 把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性、社会操作性、区域特色性与功能定向性等特点,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态坚持、发扬与运用中, 追求健身、健心、健美、生活调剂与竞技娱乐等多样性的活动需求满足, 让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体育精神文明健身,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多彩, 而不断地实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与功能多元化, 最终达成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孙永梅, 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 2012 (1) :92-95.
[2]陈帅, 陈钢, 陈璐.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核心社会结构形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 :54-57.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架研究 篇三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理论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公德 诚实信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迫切需求;是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的关系等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
义社会的灵魂。
一、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邓小平用发展、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分析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指出
在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全面地发挥出来。他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是互相联系的,而精神文明建设又是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它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途和命运。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全面系统,而且辩证统一;不仅立足国情,而且面向世界;充分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性与目标性、继承性与发展性、开放性与选择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
二、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邓小平根据自己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丰富阅历,认为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经验。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道德建设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解决的是“心志”问题。“这几年生产是上去了,但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我们再不下大的决心迅速改变这种情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能全面地发挥出来?”邓小平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养成教育入手,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基准
现实生活中思想境界的高低差异,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我们立足现实,注意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注意长远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的结合,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从最基础的层面抓起,从根做起。这个“根”就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在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最低层次,是道德对每个公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要求。社会公德不立,简直就无法再进一步进行更高层次的道德建设。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去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并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一个全民的广泛的概念,为官者,政府要有行政道德;为民者,工作者要有职业操守;社会人要有热爱社会保护社会的公德心,要有善良民俗,要有公正合理的社会舆论,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其外延之宽,不是十分容易完全把握住。抛开社会公德不谈,转而谈其他的精神文明,或者只强调社会公德中某一层次的东西,都是不全面的,会使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宏图发生偏斜,发生扭曲变形,造成严重的后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促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大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诚实信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诚实信用,简称诚信,就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必然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就得不到有力支持和保障。我国历来重视诚信,传统道德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中,诚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社会道德实践中,我国形成的重承诺、守信用的道德传统,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道德体系的构成要素来看,要进一步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道德规范体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就要紧密结合人们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不同领域和层面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把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使社会成员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能得到具体的规范指导,各种社会关系都能得到具体的规范调节。从道德体系建设的基本环节来看,一是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坚持不懈、广泛深入地进行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教育,启迪诚信道德觉悟,激励诚信道德情感,强化诚信道德意识,在人们内心形成诚信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二是要积极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实践活动。把诚实守信道德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在开展业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人们的诚信觉悟。三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文化阵地和精神文化产品的作用,大力宣传报道诚实守信的各种典型,在社会上着力营造浓厚的“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评价氛围,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道德责任感,激励人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传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许多不同的内容。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构架,以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基础,从精神文明建设,到思想道德建设,再到社会公德建设,进而到诚实信用建设,层层揭开,层层深入,深刻领会,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认真从基础做起才能使构架坚固、持久,只有把握住关键所在,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维护和保持社会安全与稳定,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步伐,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独立学院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篇四
独立学院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以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指出独立学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实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展和加强学院生态文明建设.
作 者:陈为旭 陈燕红 CHEN Wei-xu CHEN Yan-hong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10(5)分类号:G641关键词:独立学院 生态文明 建设
5.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研究 篇五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研究
摘要: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倡导的第四种文明执政理念.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定是我们当前进行经济建设所应达到的重大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注重人自身的.发展,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而伟大的工程,从区域划分上看,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作 者: 戴圣鹏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期 刊: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LILUN XUEXI-SHANDONG GANBU HANSHOU DAXUE XUEBAO 年,卷(期): , (7) 分类号: X3
6.研究精神文明建设 篇六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步入21世纪,城市化向农村地区的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农村地区的污染源大幅度增加。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非农村产业占农村经济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些依赖廉价劳动力或者占地面积广的工厂和企业,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聚集。这些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工厂和乡镇企业,大多工艺陈旧、技术落后,并且消耗的能源和资源较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不仅污染水源和土壤,还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占用和损毁大面积的农田。其次,农民们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严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的伤害。这些化肥和农药,一部分残留在粮食蔬果中,通过食用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另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不仅破坏原有的土质,还会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总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一日不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推行。
(2)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损害,我们不能为了杜绝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去发展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社会的发展需要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条件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好坏。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农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生态经济具有促进、优化、保障的作用。因此,如何合理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
(1)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美丽家园,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是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惩治,建立关于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此外,相关部门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政府要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或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早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备建设比较落后,甚至近乎空白,造成农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随地倾倒,卫生较为混乱的现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条件,也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系统的排污设施,统一收集生活污水和牲畜的粪水;建立垃圾池,规范生活垃圾的倾倒。村委可以发动农村居民定期清理村道,整治村里的排水沟,还村子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从而建设一个新型的农村社区。
7.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篇七
一、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 许多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面貌也得到逐步改观。但是, 在我市一些农村, 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文化生活仍然贫乏,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
调研中发现我市大部分农民缺少休闲场所也基本没有休闲意识, 休闲娱乐几近空白, 文化生活贫乏, 精神生活贫瘠。很多县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一些农村建起了像模像样的图书室、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但却门庭冷落、形同虚设, 农村文化活动无声无息, 农村文化市场十分萧条。
2、不良文化滋生蔓延, 传统陋习根深蒂固。
我市打牌赌博现象普遍存在, 封建迷信现象在各地死灰复燃, 此外永州农村的宗教问题也很复杂。从清朝到民国, 永州一直是天主教、基督教、圣公会等国外宗教势力活动和争夺的重点地区。这些教派都在永州设立了教区, 管辖永州、桂林、衡阳、郴州一带的教务活动。改革开放以来, 这些教派又加强了对永州的渗透。同时永州农村宗族宗派势力也有所抬头, 使得农村公共事务和民主权利受到操纵, 从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少县区农村宗族势力插手当地公共事务, 甚至成为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永州农村的封建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封建宗族械斗、山林水利纠纷在永州时有发生, 一些村组处于失控状态,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宗族观念在作怪。
3、农民文化素质低下, 道德素质滑坡严重。
在我市一些农村, 识字的农民很少, 部分农民由于精神世界极其空虚, 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富即安, 不思进取, 好逸恶劳。还有的农民信守一切向钱看, 不守法规, 投机倒把, 见利忘义。
4、农民生活习惯落后, 脏乱差现象较普遍。
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公共设施的不配套, 目前我市农村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个别地方人、畜混居, 禽、畜放养, 一些村社道路破烂不堪, 随意占道、乱堆乱放。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是我市乡风文明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问题。
二、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目前我市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速度, 阻碍了永州农村经济的繁荣。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近几年, 永州各地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 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 推动乡风文明不断进步, 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 市场经济意识渐浓。永州各地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 创出了很多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新招数、新门道, 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村, 农民发家致富的道路更宽广了。
第二, 民主法制观念增强。随着法制教育的普及, 法律宣传在永州农村加强, 法盲大大减少, 村民遵法守法的意识不断增强, 并自觉利用法律维护权益。
第三, 精神文化需求增长。永州各地新建了乡镇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室, 组织开展了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提高了农村的幸福指数, 村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第四, 村民整体素质提高。通过各种培训, 进一步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 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同时教育和引导农民“除陋习、树新风”、拒绝“黄堵毒”, 远离邪教和一切封建迷信活动,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江永县87%的村订立了村规民约, 玉岭村连续四年无赌博, 无斗殴, 无计划外生育和刑事案件发生。
总之, 通过建设新农村的乡风文明, 逐渐在永州农村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 广大农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
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必须要结合农村实际, 尊重农民意愿, 扎实稳步地开展好工作。
1、激发农民参加建设热情
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建设新农村, 坚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内容要反映农民的要求, 过程要让农民充分参与, 建设成果要让农民分享和评价, 重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2、繁荣农村先进群众文化
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净化农村公共文化环境, 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力。积极探索农村文化机构服务机制和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机制, 重视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培养, 加强村落文化宫、图书室、主题公园等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努力提高农村文化骨干的带队示范作用和农村文化设施的使用服务率。
3、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搭建农民学习平台, 引导广大农民紧跟时代步伐, 追求新知识, 掌握新科技, 自觉投入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行列中去;完善农民学习机制, 积极搞好农民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工作;增强农民学习氛围, 重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影响和带领农民群众利用一定的空余时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科技。
4、培育农民现代生活理念
加强农民道德素质建设, 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倡导关心公益、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 修订完善适合基层操作的村规民约和行为规范;注重农民文明行为养成, 引导农民强化文明意识、科学意识、卫生意识, 自觉认同和践行健康、科学、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保洁、保安、保健、购物、娱乐、养老等农村社区服务功能, 以现代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民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
5、强化农民政治文明意识
高度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鼓励农民民主实践, 积极推进农村管理民主步伐, 进一步落实农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建设好, 关键在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本文在对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键要在激发农民参加建设热情、繁荣农村先进群众文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农民现代生活理念等五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柳志萍:《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2009-7。
8.班级文化建设与精神关怀的研究 篇八
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加强精神关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依托:
新课程规范的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理念是: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而不是我们从前认为的单纯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及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精神生命的关怀是班主任的主要使命。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对学生精神关怀是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是班主任专业化劳动的基本内容。学会关心、理解、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自觉实现由单纯的班级管理者向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人生引领者、前能发掘者、智慧拓展者转变,我们就能够摆脱“及格率”“优秀率”的片面目标牵引,我们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平和的心态,充分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只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材的肯定、成人的激励和成长的鞭策;我们就能够平静地面对学生的一切,学会将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放到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使学生在班主任对其闪光点的褒扬中获得成功的自信和成长的喜悦。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将是实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的成功载体,我们的须生就将摆脱学习的“痛苦”阴影而在阳光普照下欢欣愉悦的成人成材。班主任要学会精神关怀。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要从心开始
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必须要真诚才能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感受到爱护和关心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有位教育家把学生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型也罢,原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作为班主任不可动辄摆出班主任的架子,对学生要像朋友一样谈心,多了解学生。同时,多向学生讲述自己,让学生了解自己。还有,班主任一定要说话算话,树立诚信的榜样。
2.宽容和唤醒相结合
面对犯错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宽容。用爱去洗涤其灵魂中的污点,在宽容中,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唤醒。“教育就是唤醒”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谈话、暗示、诱导及榜样示范等来唤醒学生沉睡的良知,铲除灵魂的杂草,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明白事理,接受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3.多给学生期待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使每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应该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现智能的环境,给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个性,培养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班主任可利用赏识、期望、激励,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班主任可采用发奖章评比,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可以先借一枚奖章给他。
二、以班级文化为依托: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班级精神、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和班级环境布置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公开或潜在地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全班同学的精神支柱,它是班集体的共同意识,集中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价值取向和人际氛围等,是班集体进步的强大动力。把班级精神物化,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耳濡目染,时时感受到班级精神的召唤,可采用挂班徽、唱班歌、办班刊、设立班庆节等形式,使班级精神物化。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除班级物质文化外的全部精神需求。当然,精神是抽象的,它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媒介加以渗透,如班训、班歌、班集体奋斗目标、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等。
创建班级文化的主体是全班学生,心理学的角色效应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创建文化的主体时,才会从被动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转变为创建班级文化的参与者。班主任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在创建班级文化中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陶冶,自我净化和自我升华。
1.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的灵魂,主要包括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班级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班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三风”建设包括班级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班级精神等,它是班级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内涵,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推动班级前进的精神力量。
班风是一个系统。它包括班级在文明礼仪、语言环境、学识、审美情趣、体育、卫生、人际交往各个方面所形成的风气。班风是一个班级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的风气。优良的班风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通过对集体成员的耳濡目染产生积极的熏陶作用,给成员一种积极的信息,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习惯。
学风是班级成员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集体行为规范,表现在班级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井然有序的课堂、自习纪律,好问、善思、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不甘人后、合作竞争的学习态度等都是优良学风的具体体现。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约束,它可以抑制不良的学习习惯、风气、和倾向,不断形成积极向上的习惯风气和倾向;优良的学风还是一种氛围,促使落后的成员要迎头赶上,领先的不愿被赶超,从而在班级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优良的学风还会给学生一种心理愉悦,使学生在学习中乐此不疲,做到“知学、乐学、好学”。
2.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的传统和规章制度,是维系班级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班级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建立班级制度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班级制度建设应该注意从实际出发,切忌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地提高要求,或不负责任地降低要求,都会对班级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建立班级制度应注意充分发扬民主。班级制度是要求班级群体内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约定。如果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经过全班成员的讨论后制定出的制度,可以统一全体成员的意志,增加全体成员对制度的认可度,更有利于制度的落实,更有利于成为全体成员自觉的行为。第三,班级制度建设必须做到长抓不懈。再好的制度若不能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例如班级的值日制度、出勤制度、作业制度、自习纪律的规定等等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检查落实,且做到日清日结,再辅以班主任相应的耐心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加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班级环境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重视提高班级环境建设的文化品味,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建设班级文化环境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出特色鲜明且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会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宁静;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会催人向上、奋发;班内表扬、学生习作、壁报班报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总之,优化教室环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产生归宿感;优化教室环境,是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
【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推荐阅读: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课题研究指南10-01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06-25
独立学院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0-08
2023年最新军队部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军人要有谦虚谨慎的精神09-11
精神文明建设措施07-14
精神文明建设主题07-18
小学精神文明建设07-29
精神文明建设讲话09-18
精神文明建设通知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