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的反思(精选8篇)
1.小班化教学的反思 篇一
《小小的船》小班化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小班化教学反思
星期一下午接到了学校要我上一节小班化课的任务,虽然从未尝试,但我还是抓住了这次难得的磨练机会,虽然仅仅是瑶山和龙川两所兄弟学校的联谊活动,但通过精心准备、试教到展示,这几天确实经过了多次小班化教学思路的尝试,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我这堂课的设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分层学习,趣味识字”八个字。
首先是“分层学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明鉴差异,科学分层。本次教学,我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18位孩子分成4组,每一组同学根据他们每个人识字、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别编上1、2、3、4号——1号代表的是学习优等生,2号是中等生,3号中下生,4号则是学困生,这就是“组内异质”,而四个小组间总的能力是基本均衡的,体现了“组间同质”的原则。
第二:分层学习,全员关注。通过对全班学生的分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发挥其组织调控作用。在本堂课学习中,课堂中的发言的学生不是永远都是那些1号、2号生,我有意识地去关注全员互动的机会。比如在个别初读课文时,我先请几位2号、3号学生来读,经过一定的指导纠正后,就把机会转向了4号学生,这样学困生不会一下子被难倒,这样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同样,在“摘星星”的游戏环节中,把这样的发言机会更多倾向于3号、4号学生,因为经过近一堂课的学习,这几个生字1号、2号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而3号、4号学生有个别应该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样就起到了巩固学习的作用。我想我这样的设计也就是本着关注全员孩子的想法吧。
第三:小组合作,“兵教兵”。虽然一年级孩子从幼儿园踏入小学才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学生间的学习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我正是着眼于学生之间的这些差距,在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兵教兵”的形式让孩子和孩子的交流中共同进步。比如说,在初读课文环节,我让1号生带领组员初读学习课文,这样有助于帮助3号、4号生扫除朗读障碍。同时,在全班反馈学习生字时,我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初读掌握生字。而在识字游戏中,在“看图猜字”的环节我则是给小组留了1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创造一个讨论交流的机会。
除了“分层学习”,我这堂课还有一个主要的设计特点就是“趣味识字”。《小小的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本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的着眼点也在识字写字中。一年级每篇课文中少则七八个生字,多则十多个,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如果一堂课中反复读、学习这些生字就会显得很枯燥、乏味,小孩子会失去兴趣,我们老师教的也会很累。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将识字教学融入到游戏中,比如说“摘星星、看图猜字、猜谜语”这些环节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的。
很久以来“小班化"在我们脑中是如此神秘莫测,以至于我们老师们往往“谈小班色变”,殊不知我们仅仅是在远处遥望着他,其实只要我们试着走近点、再走进点,定能揭去那神秘的面纱。
2.小班化教学的反思 篇二
关键词:数字地理教室,小班化,分组教学
从2001年开始, 江苏省南京市启动了小班化教育试验。十年来,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投入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管理中, 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实效。2009年, 笔者所在学校江苏省南京市华电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建设了数字地理教室。数字地理教室为我们进行小班化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质的平台。下面, 笔者就三年来地理分组教学的实践过程, 来谈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数字地理教室与普通教室基本配置的差异[1]
同普通教室相比, 数字地理教室多了以下基本设施: (1) 核心设备:数字星球教学系统; (2) 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中控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 (3) 常规模型:三球仪、地球仪、地形地貌等; (4) 木器类:可多种组合的学生特制桌椅、灯箱等。正是数字地理教室有了以上设备设施, 分组教学在我校地理课上才成为常态。
二、新课程形势下小班化地理教学中分组活动的优势
(1) 分组活动教学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地理课上的许多核心知识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效果更佳。比如, 在学习“地球倾斜着绕太阳公转”时, 教师指导学生把各组围成的圈子当成太阳, 然后各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模拟地球开始绕着自己的小组转圈。因为参与活动的学生要考虑地球公转时的方向、倾角, 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不易正确掌握。但6个小组一比赛, 肯定就有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然后教师也按标准来模拟一下, 既做了示范,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无形之中就把这个难点简化并加以掌握了。
(2) 分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分享更多的信息。新教材正文减幅而阅读材料及活动明显增加。正因如此, 我们分组活动才能达成目标。如“我国的地势特点”一课中, 教材需要学生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这个课题面很广, 也有难度, 若以常规授课, 一课不够。采取分组活动就事半功倍了, 实践证明, 分组活动教学使学生收集和分享的信息量明显增加。
(3) 分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2]。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习惯, 着眼点就在“过程”上。此时采取合理、科学、独到的分组活动进行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以“我国的自然资源”为例, 我们就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学习来进行教学。
(4) 分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地理学科素养,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如2010年春, 我校报名参加了金陵晚报组织的“虎凤蝶——让我们的紫金山自由呼吸起来”大型环保活动。学生们身穿红马甲, 手提垃圾袋, 穿行在树林和草丛中, 给上下山的游客和自己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环保课。
三、新课程形势下小班化地理教学中分组活动的反思
(1) 由于生源素质不整齐, 有时会导致分组活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具体表现为:学生准备不足、学生讨论不充分、学生发言针对性不强, 等等, 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2) 分组活动教学需要各活动小组人员比较固定, 在数字地理教室上课时效果不错。但其他学科主要在教室按传统方式上课, 这会影响学生分组活动时一些好习惯的养成。
(3) 分组活动教学对地理教师要求比较高, 因需要精心准备各种素材, 会占用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会影响青年地理教师进行分组活动教学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是讲规律的, 无论选择或创新哪种方法进行教学, 只要遵循教育规律, 切合实际, 都难能可贵。我们有理由相信, 一位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地理教师肯定会学有所得, 教有所成, 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孙宏根.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室建设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9) .
3.浅谈小班化教学中的活动化教学 篇三
【关键词】活动化 互动
一、师生互动
教授一年级上册的《小鼓响咚咚》这课时,因为整首歌曲以“XX X X | XX X — |”这个节奏型贯穿始终,因此,笔者设计了声势教学环节,采用游戏方式进行。首先,让学生观赏教师的鼓乐演奏《金蛇狂舞》。找出教师敲击了鼓的哪些位置?(鼓面、鼓边)。然后,再让学生听听小鼓响了几声?(XX X X)。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敲击的小鼓节奏,重复练习几次。让学生回忆教师打出的节奏,是为后面的节奏型做铺垫。然后,师生合作,学生打完,教师接;教师打完,学生接这样交替进行。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节奏跟他们的节奏有何不同。
学习此课时,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渗透二分音符外,还需要教师渗透的另一个知识点——节奏型。音乐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它起着强化主题形象,统一乐曲格调的作用。但是,当教师给一年级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就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和不明白的。因此,笔者通过让学生观察——敲击鼓的位置、模仿——敲击节奏、合作——师生接力棒、发现——各种时值的音符等步骤,一步一步,由浅入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全神贯注地看着教师的示范、努力按要求做,且兴趣浓厚,急迫地想知道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让学生接受信息之后进行反复识记和练习,以达到长久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既轻松又愉快,还能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组互动
教授一年级下册的《勤快人和懒惰人》这课时,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中已学过此曲,对歌曲很熟悉,但是音准却存在问题。因此,我特地设计了接口演唱,将4个小组分别命名:fa小组、mi小组、re小组、do小组。进行师生接口唱。(如图所示)
通过“开火车接龙”这样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只认知、唱准少量的主干音,并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组的唱名是呈下楼梯的状态。此时仅仅依靠师生互动是不够的。学生们只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所要完成的演唱上,而无法对整体进行准确地把握。即通过形象的手势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fa、mi、re、do四个主干音。但是,学生不能保证整个乐句的准确,为了促进他们的音准,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与小组间的接龙。(如图所示)
每个组负责一小节,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乐句的异同——第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是sol,而第二个乐句最后一个音是do。接着,小组内部先练习自己负责的一小节旋律。练熟之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接龙竞赛,看看哪组唱的最好最准。在此种互动下学生们不再消极跟随老师,而是全力投入互动中去,学生在脑海中就快速记忆这两句,通过组组合作,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同头换尾的两个乐句,并且音准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人机互动
小班教学中,除了多让学生、小组互动,更要让学生、小组在互动的过程中,整合进学生个体或小组与多媒体环境的互动。
在《恰利利恰利》一课中,本课的重点在于节奏的掌握,笔者提炼出贯穿歌曲A部分始终的节奏型,并做了节奏示范2/4 恰利利 恰利 | 恰嘣 嘣 ||。然后示意学生们进行模仿,学生念节奏时几乎每一个班都会有五、六个学生条件反射似的念成2/4 恰利利 恰利利| 恰嘣 嘣 ||。这时候,笔者就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及时帮助学生自主发现节奏中前面是2个“利”,后面是1个“利”。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所在,并且快速纠正,从而使他们轻松、简单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节奏型。(如图所示)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地是教师依照原先设计好的思路、顺序进行操作、展示,很难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但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中的需求进行应急处理,进行相机互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会有教师在预设过程中没有料想到的错误,出错的地方教师可以运用放大镜功能将学生唱错的地方单独显示出来,使学生有意注意发挥作用,强化正确的信息。利用聚光灯与放大镜指向性、集中性强化正确信息,及时纠错,相机互动,学生在教师一步一步深入引导的情况下,完成了既有难度又有兴趣的学习。这种人机互动增强了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让学生集中于重点,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活动化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灵魂。“互动”则是活动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和人机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出活动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互动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与此同时,学生们又在有趣的活动中建立兴趣,从而进一步推动认知和互动,两者相辅相成,最终使教师在互动中轻松教学,学生则在互动中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编.心理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反思 篇四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反思
起凤街小学 刘程琳
有幸听了我区建设路小学孙小波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和南京凤游寺小学的专家马菲老师的《找规律》感触很深。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更让我懂得了“小班化教学”强调的是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孙老师是我区年轻有为的男老师,他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是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孙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孩子们突破重难点,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学到了新知。这节课上还可以看出孙老师平常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滴训练,本节课以学生平时获得的优秀卡、苹果贴作为学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条件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既展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又发展了学生们的个性。马菲老师的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发人深省,通过课前检测让老师更了解学生。老师经过分析,课前知道了学生在这节课对知识点的疑问,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此外,老师还能一对一地进行指导、纠正。马老师精心分析并总结归纳出本课学生存在的四点问题,课堂上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和学生共同研讨。从马老师的课上,我认识到一节好课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只有小班化才能使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度分析。课堂上,马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因生而异的评价效果颇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才更加有效。
5.小班化反思 篇五
一、如何分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分组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均衡配置,即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体相等;男女混编,即每一小组男女生比例大体相等,然后明确组长及组长组员责任,分工落实后,引导学生懂得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共同提高,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再按需协调,使每一小组的人员结构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展示自我的机会,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二、学法指导
1.把握合作时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1)在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在成员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组内合作交流,合作才有价值。
(2)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倡导合作,对于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就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相互合作。
(3)在小班中进行合作教学,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谋取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要使小组学习顺利进行,光靠学生是不够的,毕竟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状态。因此,教师指导不仅不可缺少,而且占主要地位。所以,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合作任务。
3.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倾听,要尊重每一个发言者,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既是倾听者,也是发言者。在别人发言时自己如果不主动倾听,那么当自己发言时,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倾听是相互的,因为尊重是相互的,让学生掌握一些主动倾听的技巧,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应注意自己教学中的指令性语言,要尽量使用有利于对话活动开展的指令。
三、反思
6.小班化教学的流程 篇六
备课
1、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坡度合理;
2、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1到2位学生的不同要求;
3、分层次精心设计练习,落实到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每堂课后有课后笔记,有针对1~2名学生的教学反思;
5、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最佳空间形态,有课桌排放图示。上课
1、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环节清楚、突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2、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有发言和活动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爱;
3、积极贯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分层施教,有重点针对4~5位学生的个别辅导;
4、保证练习质量和练习时间,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需求;
5、将探究型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培养自学能力;启发质疑问难,注意及时反馈;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问中学、用中学
6、课前准备充分,每学期每位教师自做教具、课件3~4件,期末教导处回收、评比;并传给下一年级使用。作业
1、内容精选,难易适度,分量适度,必须做到分层次出题或有针对2~3位学生的个别作业;
2、课后练习严格控制时间;
3、当天作业及时批改,实行面批,养成学生自觉订正的习惯; 辅导
1、注意每堂课内的个别辅导;
经常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有重点地制定针对4~5位学生的辅导计划,认真做好个别辅导;尤其对班级中学习有困难学生作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析;制定辅导计划(包括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以及辅导的预期效果等);认真记录辅导情况;习惯养成
7.小班化教学实施面临的困难 篇七
一、教育理念不成熟
当论及“小班化教育”时,不难发现我们言说的是一个生长发展在其他国家的术语,鲜有本国基色。言及中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学,我们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国外小班化教学理念、方法及模式。就像宏观教育学本土化这个重大课题一样,小班化教学需要的也是具有本土化的小班化,否则简单借鉴的小班化教育一旦移植到中国的教育实践场景中,必定会出现排异、水土不服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正视一点:国外的教育理念移用在中国的教育场景中必需要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在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把小班化的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思想相结合。同时,小班化教学需要有四个方面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完成学习的建构进而发展自己的能力;再次是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独特的特点,寻找自己发展的切合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最后是要以学生为本,追求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在一些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仅仅在学生人数这一维度上达到了小班化教学的要求,而在教育教学等其他方面,和大班教学并没有什么不同。
二、教育资源的匮乏
小班化教学首先需要大量合乎标准的教室,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相关的教室配备(如多媒体、桌椅板凳、电脑等)、更多的教师、更大规模的学校,这些都需要国家政府与高度发达的经济做支撑,并不是学校自己可以解决的。而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还不算十分充足,无法满足小班化教学对教育资源的需要。事实上,由于经济原因,我国大部分农村,尤其是西部边陲地区甚至仍没有教科书、教室、网络甚至没有教师和学校,教育资源处于紧缺状态。我国目前的目标是先实现全国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分配,让所有适龄学生都有学校可以就读,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小班化教学这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授课形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匮乏体会尤深,特别体现在实验器材上,很多器材都破旧到无法正常使用,如我校在进行测速度的实验中用的打点计时器仍是使用以前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器材的缺乏导致课本上提到的很多实验根本无法完成。
三、教师素质无法满足
小班化教学的理念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技巧,要时时充满活力,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明晰的洞察力和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纵观我国学校尤其是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大多思想陈旧,缺乏活力,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自己二十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无法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而学校引进的新教师尚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不能灵活地将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或技巧转化运用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差。同时学校里一专多能的教师普遍比较少,难以满足小班化教学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
四、对应教材的空白
虽然小班化教学更多的是要求教学技能的多样性,教学理念的创新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等多个方面,但是教学仍需依靠教材进行,没有对应的教材,课堂仍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方向。像每门学科都要有自己的教材一样,小班化教学也要有自己的教材,我国虽然进行了小班化的教学实验,但是只是在教学方法、班级人数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没有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编撰适合小班化教学的教科书。
五、应试教育制约小班化教学的发展
虽然我国已经在推行素质教育并做了极大的努力来保障实施,但是在评价、考核和考试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校仍然不得不进行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无论是从学生、教师还是家长的角度出发,仍然是高分数,重点中学、大学对学生更加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大部分教师仍然只能实行题海战术,不间断地补课,只求学校有更多的学生进入重点初高中、名牌大学,学生的其他能力仍不会被放在学校的考虑范围之中,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大部分也仍然进行着应试教育的内容。
六、小班化教学形势与实质相背离
8.小班化教学——时代发展的产物 篇八
叶澜教授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要使得这个基本任务能够更好地得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则需要更多的机会。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如果班级学生数减少,就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小班化教学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成为如今可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的最佳途径。
在大班教育情境下,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科学的个别化难以实现,教师往往把全班学生看作“一个人”,以此来确定教学的起点、要求和进度,而小班化教学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发展潜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有了更充分的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体验尝试、模仿以及语言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让每一个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引、塑造和培养下,都能成为更好的人和发挥有用的生命价值。
在大班教学情境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经常是匆忙导入新课,尽快得出结论。学生缺乏充分的探索性实践活动,缺乏充分经历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就是杜威所认为的: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复制的真理只能算半个真理,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和理论,就意味着主体对它们的重新探索、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接受、重复和记忆。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也就是《实践论》中告诉我们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探索性的学习变得比学会什么就更为重要了。自主的探索性活动有助于知识的获得;有助于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对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作用;有助于人格的完善,对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师道尊严式的传统教育中,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结果的评判者,有着至高无上的教师,如今则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成了学生的伙伴甚至是朋友。这种由“师讲生听”变为“生讲师生听”“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活动、探索、创造。并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合作学习氛围的产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教学本身就提出要学科之间的协同教学,而小班化教学的建制可以更好地保证这种协同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在进行单一学科的教学时就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小班化教学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会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学科的协同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更多机动性和理念的超前性,使得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能够更加融洽和和谐。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已经形成小组协作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到社会学习中,使得学校和社会成为一个学习锻炼的共同体,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获得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使理论转化为能力,并成为联系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环节的变化下,形成的这种新型的班级教学形态——小班化教学,让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以及素质的提高成为现实,是人类思想素质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产物。
【小班化教学的反思】推荐阅读:
小班化教学的感悟09-21
浅谈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10-01
小班化教学理性思考06-15
小班化教学工作计划06-12
小班化教学研讨方案07-22
董市小学小班化教学小结09-13
小班化教学工作会会议10-25
王效香小班化英语教学案例06-13
小班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形态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