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单元整组 落实语用教学

2024-09-18

加强单元整组 落实语用教学(共4篇)

1.加强单元整组 落实语用教学 篇一

重视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常山县实验小学 陈正

说明:本文是我的一个资料整理,不是个人创造,重点参考了怀慈小学徐玉华老师的《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水牛bb的日志《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和liuxuejun的blog中《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同时参考了其他教师和专家的论述。一并表示感谢。

2009年12月16日到17日上午在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单元整组教学”这个概念,细听了主办方展示的“初识鲁迅”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和“父母之爱” 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共六节课,聆听了两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对“单元整组教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感受。回学校以后,通过学习本次培训会提供的材料和整理网络资料,自己感觉对“单元整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有了下面的学习心得。

1、“单元整组教学”的理论依据

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可行性,主要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来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都是以专题组织教材,这些专题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每册八个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阅读课、语文园地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单元整组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2、“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

那什么是单元整组教学呢?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3、“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 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 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 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有关各个课型的基本要求是: 整体感知—————— 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

部分感悟—————— 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整体回顾—————— 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

4、各个课型的主要操作策略 A、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从本次观摩课来看,“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B、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C、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

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5、“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

“单元整组教学”与依课次逐一平力教学活动相比,有如下优势: A、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教学”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B、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单元整组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C、有利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恒久的学习兴趣。

“单元整组教学”可有效调剂孩子的学习“胃口”,有效“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如“部分体验”课,可尊重孩子意愿,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内容学起,若在选择上有分歧,可乘机开展学习竞赛;“整体回顾”课,为他们搭起“成果展示台”,进行擂台赛,让孩子们不断播种“兴趣”,不断收获“喜悦”,不断滋长“自信”。

总之,“单元整组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性地学、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6、“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单元整组教学,当然有其先进性,更具欣赏魅力,凸现人文性。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高扬人文性是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传统的单元教学大多是以写作方法组块的,层层渗透。而新课程的单元整组教学写作方法的指导是掩含于教学之中,教师能适应吗?有几个人能够挖掘出人文性背后的工具性?特别偏远地区和农村小学的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了,培训机会又少,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了,是否有能力适应?有能力适应,又是否有时间去克服?

A、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元整组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空、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来自学生方面的许多知识信息、方式方法,随时会涌进课堂。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对孩子的意见要能虚心采纳,而且要灵巧地选用。教师的关注点就必须从以前的单篇课文教学转移到单元、整册甚至整个小学阶段。

B、它更需要重视家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但是城镇孩子的家庭条件也参差不齐,学生不会主动的去搜集资料。但语文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若能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学习将获益匪浅。教师应高度重视这块资源地,共同帮助孩子走上自主获取知识的坦途。

C、它更需要潜心“因材施教”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知识,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天资有差距、家庭条件在短时间难以得到改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挑战。如果把握不好,良莠距..离会越来越大。其次如果每个单元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会感到厌烦。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爱心一致,要求不一,方法有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将本组教材当作一个整体,深入研读,从而对本组教材的在整体上和细节上都有深入了解后,进行创造地处理教材,盘活语文资源,设计整合的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时间,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率。

D、它更要求处理好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语言形象的整体把握,易使词句理解过于淡化;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易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时间一长,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或养成惰性,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只追求思维猎奇,对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本功则不屑一顾。这需要教师始终不忘“语文教育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注意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起始年段,力避“揠苗助长”和“南辕北辙”现象的发生。

2.单元整组教学案例 篇二

何黄甫小学

万海英

第一部分:单元导读部分 明确单元主题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教材 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展示单元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基础】

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重点】

3、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重点 】

4、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浏览整组课文思考:

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

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 掌握单元字词

1.会写、会记、会用的有哪些?请列举出来。2.会读、会记的有哪些?请列举出来。积累优美句段

勾画、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和词语。了解课文背景

1、搜集《触摸春天》的作者 及相关材料。(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南部。十九个月大时因为一场大病,使他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八岁时母亲为她找了家庭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二十岁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 还建立慈善机构。多少年来她成为坚韧不屈意志的象征。)

2、《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及作者。(作者琳达.里弗斯是个美国人。《永生的眼睛》是她的代表作,文章叙述了她家中的一件真事故事。作者的母亲在她十四岁时因病去世。许多年后,爸爸也因病去世。那时她有了女儿,女儿不久也因交通事故丧生。他们前前后后都像作者的父亲所说的一样,捐献了角膜。女儿温迪为她自己的姥爷而感到骄傲,我想作者也会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自豪的)

3、《生命 生命》的主要内容 及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生于西安,自12岁起,杏林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致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曾当选为第八届“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残障福利工作。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淡泊名利,富有爱心。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4、《花的勇气》的作者及相关资料。(冯骥才 当代著名作家,从小喜欢文学、美术和音乐。他的作品多次获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尝试学习方法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这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天地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生命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部分

在这我尝试整合两篇课文讲读,进行了局部体验。部分体验一

《触摸春天》、阅读链接、《永生的眼睛》、《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习作参考资料

(一)”

主题意义的建立:认识生命权利的意义、生命的美好,认识到盲人也在为自己创造着缤纷美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他人延续生命、美好生活做出能做的一切。

一、学习《触摸春天》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不懂得词语,读通课文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个谁的怎样的故事,能够讲下这个故事。

2.从文中的盲童女孩引出《阅读链接》的学习,了解,在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看来,盲人是怎么了解这个世界的?在盲人看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3.回读《触摸春天》,想一想:本文的盲童女孩安静与海伦.凯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引出安静怎么用手来感受美好生活的)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勾画出来,认真读一读(学生勾画出安静用手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语句)。读了这些内容,哪里是你受到了感动?(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流畅、磕磕绊绊、慢慢、极其准确、悄然合拢、惊讶、张开、仰头张望等词语,体会小安静虽然是盲人,但是她通过触觉特别是手感受生活的感人情景。)

4.再读课文,看一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真是一个奇迹”、“画出一条弧线、极其优美的曲线、飞翔的概念”、“谁都有生存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语句,引导学生结合小盲童安静的故事和海伦.凯勒内心独白、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语句的意思)。

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5.体会,在文章当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小安静怎样的态度?指导朗读课文。6.自我回顾:回想你要探究的“主题”:从上面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把有关的内容及在自己的主题学习卡片上。7.《语文天地》“我发现了”部分内容的教学:回忆:在本课学习中,我们提出了那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来归纳总结一般性策略。

8.指导书写生字词。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词语。9.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二、《永生的眼睛》

1.围绕如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学习本课。

(1)在解决了字词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读这篇文章,了解把握这篇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要求学生做到比较细致的叙述)弄懂与前面一篇文章有什么联系。

(2)这篇文章中父亲母亲的做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找出相关的语句(包括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孩子的话、我的感受。)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我真正领悟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结尾一段孩子的话。课题──“永生的眼睛”。可以采用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方法,抓住这些语句,然后运用前面学习归纳出的方法来进行理解,深化对本文情感和思想的体会。)

(4)找出课文中自己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练习朗读。

2.讨论:学了本文以后,你对热爱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在自己的主题学习卡上。3.拓展阅读 :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文章读一读,同学之间讲一讲。

三、部分体验二

内容:《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手不释卷”、“参考资料二”。先布置预习《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两文,解决字词,并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所写的对象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一)《生命生命》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对字词的学习情况。读通课文。2.读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想一想,文中对“飞蛾、小瓜苗”的介绍中,哪些句子是你产生了关于生命的感悟?勾画出来,想一想,他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为什么? 讨论理解后,练习朗读,读出对飞蛾、小瓜苗的敬佩。

4.读“我”的思考,提出读不懂的句子。结合以前学过的文章、联系上面的“飞蛾、小瓜苗”、自己的生命经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主要想强调什么?

5.阅读《手不释卷》,说说本文讲了怎样的故事。说说题目的意思。针对文中的“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相看”一句找一找与之相应的成语。6.指导书写生字词。

7.尝试着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好的语句和词语。

(二)《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的教学主要采用自读交流的方式。1.检查对生字认读和读书情况。2.读书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通过让学生提出不懂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讨论,探索生命的意味。4.朗读课文中描写小花的部分,读出对小花的敬佩之情。5.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4.阅读“日积月累”,用前面学到的内容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名人哲言。要求课下进一步搜集积累更多的类似名人哲言。

5.勾画、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和词语。第三部分:单元总结部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以“热爱生命”为主题,课文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任务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此举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意义。第四部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部分 口语交际,我会说:

本组的每一篇都书写了对生命的感悟,无不展示着盲姑娘、祖孙三代、小苗和小花对生命的热爱。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对生命也一定有着自己的读解。就让我们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1、搜集资料,成竹在胸。在交际前,要将搜集到的生命现象和热爱生命的故事精心整理,并考虑交际时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2、大胆交流,展示自我。在小组交流时,要勇敢的把自己整理的关于生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信自己会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

3、学会倾听,精诚合作。在表现自我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讲述的故事,共同感悟生命的真谛。单元习作,我会写

本次作文内容限制在“热爱生命”这一题材,在选材上看似有所限制,其实切入点很多,可以写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可以写自己学完这组课文的感受、启发可以写身边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也可以写植物那顽强的生命力给我们的启迪。题目自拟。

写好后,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传看,互相写评语,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收山来看一看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修改建议。学生再次修改,最后,在整个班级度读。五部分:课外阅读指导部分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英雄之一。

1、阅读短文把握要点: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多读多想,这样你就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第六部分:成果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热爱生命

1、背诵或朗读自己搜集有关生命的文章。

3.关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与总结 篇三

福春小学 陈艳萍 2008.12

关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与总结

“单元整组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通过导趣、导学、导行进行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联系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是单元整组教学的流程。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篇课文学习做准备。

“部分体验”指分课或分块学习。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如:或利于训练朗读的,或利于练习口语交际的,或利于启迪心智的,或利于丰富想象的等等)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单课或分块学习时,注意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课外积累为课内学习服务。

“整体感悟”,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美、情、理方面的教育与熏陶等等。我们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识字、写字的本领;背诵、积累的本领;听、说、做的本领等等。在此基础上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基于上面的理念设计单元整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导读课上站在整体角度充分感知整个单元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做好学习计划,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在接下来通过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课、习作和综合性学习课的学习体验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单元主题的呈现,很好地把握住各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习起来就会省时高效,有的放矢。最后的环节是整体感悟阶段,以单元总结课的形式去实施,以达到从整体上来深化、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一、把握整组教材主题,统筹安排教学计划。

今天我想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把我理解的单元整组教学与大家交流一下。本组课文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还安排了一次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二、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整体感知整组内容。

我们强调单元导读课重在导,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整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导趣,引发情感参与。学习本单元要一周多的时间,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

2、导读,全面感知内容。这里的读,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形成单元主旋律。

3、导学,明确学习任务。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

4、导行,课内延伸课外。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我对学生进行指导,自愿组成小组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三、以单元“主题”为线索,部分体验整组内容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教学中各课型教学既要突出单元文化主题的共性,又要突出课型本身的个性。精读课上要抓住重点句段,研读感受,指导学法,研究写法,要体现“精”讲;略渎课上自读理解,培养能力,要体现“放”练;精读课、略读课上学习生字新词,语文园地中复习巩固积累;精读课、略读课了解语言现象,语文园地归纳领悟运用。

四、以单元总结课的形式,整体感悟整组内容。

单元总结课与单元导读课有着质的不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性质要从导读课的整体感知转变成完善性感知和整体归总上来,是一个寻找反馈、缩短差异、追求提高的过程。单元总结课要在思想、情感、品德层次上对本单元的总结:还要在章法层面,包括布局、设段、谋篇、置序等的总结;文法层面,包括遣词、造句、用字、辨音等的总结;学法层面,包括自主、探究、合作及搜集运用等的总结。单元总结课应大体遵循“回顾与交流——联系与归总——延展与深化”的过程。回顾是对本单元重点的必要重现,交流是同化肯定、异化矫正、差异补救。联系要注意课课联系(横向),字词句段篇章的联系(纵向)。归总是对联系环节所得的质性整理,要扎实。延展与深化,要求教师注意不要为了总结而总结,要为知识巩固而总结,为能力成长而总结。通过单元总结课学生的成长要蕴涵许多潜在的东西,远远高于“可见物”本身。

下面就以我所上的单元总结课为例,说说具体的设计意图:

(一)回顾并交流课文内容。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愉快地结束了,谁来说说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中华传统文化)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认识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教育家孔子、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又了解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和那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学习,我们从多个侧面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下面请你们再次浏览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简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课文。

(生简介,教师板书)

在这四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你能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人物入手,全面回顾单元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板书再次感受四篇课文的主旨。

接下来让学生自选读的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再把背得很熟练的段落背一背,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接着拿出日记摘抄本把自己摘抄的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最后,说一说在学习中都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来理解这些课文。

设计意图:由读到背、到摘抄、到总结学习方法,是为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抓重点词、读中感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收集资料等都是平时语文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将它们总结出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巩固字词,提高能力。

1、学生领读词语。

2、反义词词语填空,仿照词语拓展。

3、写本单元易错的生字。

设计意图:三年级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的时期,字词训练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结合学生年龄和年级特点设计本环节,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我们搜集并整理了不少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实物,我们也听到了很多古代神话,看到了很多古代建筑和绘画,那么,谁想把你们小组了解的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向大家介绍展示一下?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是单元总结课的一大靓点,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得以展示,这样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这门学科。

在本节单元总结课中,我始终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导”促“精”,以“精”促学,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再次精益求精,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课堂上能做到融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于一体。如回顾单元学习主题,在朗读、背诵中再次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在训练中深化,“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复习了生字词,朗读、背诵了课文,将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读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美,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作为教师,我力求在课堂上体现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力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他们,让他们自选喜欢的段落、课文,自选同学组成小组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使课堂教学做到了环环相扣。

4.加强单元整组 落实语用教学 篇四

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编写的,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整组教材中的各篇课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导入谈话: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你们发现这些图片的共同点了吗?(引出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这些自然奇观,一起继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要求认识、会读、会写本单元的27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能抓住关键词句,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4.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养成认真默读、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读书习惯。

教学设计

模块一:预习课文。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

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学习课文和搜集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习作不再困难。

模块一 预习教学流程 影视图片共享──确定单元主题──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板块设计

板块一:影视图片共享 1.涨潮视频欣赏

(1)谈话:同学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走近这些自然奇观,感受自然的魅力。(2)先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播放部分视频资料:涨潮。)

(3)下面我们来欣赏画面,看一看和你想到的有什么异同?说一说你此时的感受。(再次播放。)2.自然奇观图片欣赏

(1)谈话:在本组课文中还写到了大自然中更多奇妙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板块二:确定单元主题

1.浏览本组课文和图片内容一一对应。2.解读单元导语确定主题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单元导语,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本组课文以什么主题编排,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自然景观、大自然美景、自然奇观等。板块三: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想欣赏作家笔下的神奇景观的吗?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1.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梳理交流中不懂的问题。(准备下节课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块四: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2.分类书写。

(1)指导学生读贴,交流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2)教师范写。(3)写生临帖。3.互评。

小组内交换书写的生字,提出优点与不足。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整体回顾──探究解疑──研读“奇”景──感悟“环保”──质疑延伸 板块设计

板块一:整体回顾

1.回顾课文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通过这组内容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你对大自然哪些了解?

2.历数本单元的自然奇观,从课文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潮》: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画卷 《鸟的天堂》:和谐美丽《火烧云》:绚丽多姿 板块二:探究解疑 小组活动:

1.组内探究梳理后的不懂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解疑。2.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中,鼓励小组之间智慧共享,互相解疑。对全班存在的问题,重点点拨。相机补充学生未搜集到的必要资料,丰富感知。3.描写一处自然景观

上一篇:培训心得地铁设计下一篇:护理部评审台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