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2024-12-03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14篇)

1.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篇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6-9-30

目的: 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过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

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在具体执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

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敢策建立起来的正规的、完善的教育系统。因而,就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2.提供指导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

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比如新人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

3.及时调治

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

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点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识别,要能及时发现,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

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结: 相信每个学生只要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老师们也就不会再头疼班上有那么多问题学生了。也祝每个小学生能从一个健康的童年走向健康的人生!

2.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篇二

以下是我们的一个实践案例, 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受益很多, 我们也总结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的好习惯 》, 是 《 品德与生活 》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 在常规的三维目标基础上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专心听老师讲课,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学习品德和学习习惯,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整个活动分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三个部分,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热身活动

活动课讲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开放和心灵共鸣, 形成一个同频共振的能量场, 实现能量在全场的流动, 要通过有趣的小活动达到这一目的。 为此, 在课的开始安排了热身活动。

1.导入: 有节奏的鼓掌开始上课, 哒、 哒、 哒哒哒, 营造师生共同整齐的鼓掌氛围, 我们的口号是: (全体高呼) 相信自己, 潜能无限, 勇于拼搏, 走向成功。

2.小活动: 先学习好习惯拍手歌, 接着是全体学生宣誓:说自己、真体验、我保密、我安全。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平时是怎样听老师讲课的? 这些听课方法效果如何?

分小组讨论, 让每个学生自由发言, 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然后以小组形式在全班进行分享,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家在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这样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又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和空间, 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经过总结, 学生看到目前班级出现的几种听课现象:凭兴趣, 看老师学习;不分主次, 边玩边学;受各种干扰, 想学学不进去;注意难集中, 紧张。 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 大家发现, 这样的学习方法效果时好时坏, 课堂秩序和纪律不是很好, 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 我们看到现象的背后存在的问题:课堂秩序不好, 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实际上是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综合呈现, 纪律约束意识缺乏, 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 学生的选择及判断能力有待提升, 学习主动性较差目标不明确。在此基础上, 老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么办? 在老师的引导下,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怎样正确听老师讲课?

1.引导学生找到正确方法

讨论分享: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形成一致意见后在班级分享,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学生提出的听课方法各不相同:1姿势端正, 要坐好。 2动脑筋, 勤发言。 3可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边听边记笔记。 4也可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 尽量在上课时把老师讲的东西都听懂, 当遇到实在听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课后问老师或同学。 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且觉得学习效率比较高。 也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课余时间用来复习, 可以事半功倍。 5要特别注意老师刚上课和快下课时所说的内容这些内容, 将是自己学习的一个简略的提纲。 因此, 要特别听清楚。

2.活动收获

1解决了怎样正确听课的问题, 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这是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 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学习的进步, 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2立足学生生活, 有感悟有体验, 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比老师单纯说教的效果好。

3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有选择有判断, 自主性增强, 能力得到提升。

4从长远看, 引导学生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然后自觉外化为行动, 既解决品德行为问题, 又解决心理问题。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不能期望通过活动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 一定要强调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使用, 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成为自觉行为。

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我们设计一个小活动, 教给学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

活动三:

教你一招:提升注意力, 同溜号做斗争。

记画纽扣法:每人发一粒纽扣, 观察一分钟, 然后把纽扣收起, 凭记忆画出纽扣的图像, 准确描绘出纽扣的形状包括各种花纹、字迹、小孔等信息的为优秀, 纽扣信息遗漏较少的为中等水平, 纽扣信息遗漏较多的为较差。

以上方法在课堂上展示训练, 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 可以达到提升注意力的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是结束活动。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并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独特感受,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情绪非常多彩, 有的激动, 有的高昂, 有的深沉, 有的感慨,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低头沉思, 显示活动对学生的较大的感染性。 然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全体学生再次高昂的呼喊口号, 最后宣誓结束。

3.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篇三

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促进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一、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教师要倾情投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情,面带笑容、倾情参与,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通过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给 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坐得笔直,发言也不够积极,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那节课辅导的是本应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我在辅导“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告诉大家: “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舌头小时候被咬到了,比你们的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虽然由于年龄小,他还不能区分缺点和“生理缺陷”的不同,但他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能够让学生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二、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要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1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辅导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活动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的问题最突出。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才能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才能水到渠成。

2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我尽量融人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以我辅导的“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我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宇画寄语学生,赠“笑脸”给学生,形式较多样,学生的反响很大,结果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了一份好心情。

三、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成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1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恰好起到与他们的心理世界沟通的作用。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是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能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并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学生都笑着对我说: “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篇四

加强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形势下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实际效果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学生关注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于 2011年5月25日举办了以“阳光、健康、快乐”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日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教师及学生中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老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关注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构筑和谐完善的内心世界,开发自我潜能,促进自我身心健康。

现将本次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师生开展此次活动。

二、广泛宣传,精心组织:

在心理健康活动期间,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横幅、板报、红领巾广播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正面宣传为主,强化心理健康意识的形成,组织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努力扩大本次活动的社会影响,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三、认真筹划活动,注重实效:

全面部署心理健康日的活动要求及总体安排。

1、开展一次教师心育专题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了教师们团结、协调、互助、共进的能力与品质,从而增强了教工的凝聚力,增进了相互了解,体验了快乐,释放了压力。

2、利用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常识知识、介绍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解决办法、学习策略等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3、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一次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适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4、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理知识:a、心理健康基础知识;b、感恩父母;c、尊重老师;d、小学生人际交往;e、小学生的情绪情感;f、小学生学习心理;g、小学生网络心理等等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宣传,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组织动员广大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到健康活动中来,自觉学习心理知识,认识 自我。

5、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班队活动。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各班级学生中去,我们在心理健康活动中继续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我校每个班都围绕本班同学比较关注的心理问题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心理问题的探讨、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空前热烈。这些活动都汇聚着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形式活泼多样,内容紧贴小学生关注的各类心理问题,同学们参与人数多,参与热情空前高,效果非常显著。丰富了班队生活,培养了良好的心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6、开展心健康教育课。健康课上老师讲的“感恩父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深受教育,痛哭流涕,决心今后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四、认真总结,加强交流: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围绕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积极的校园文化,为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作贡献。

在活动结束后,我校对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探索加强和改进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当今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强有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可以健康成长,才可以为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我校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节,开展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心理健康的意义。创设了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学会了调适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东明中心小学校

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青铜峡市五小 庄萍

主题:《面对困难 我能行》 时间:5月24日(中午)主讲:庄萍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负责组织人:班主任

附: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

教学目的:学会对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努力

教学难点:从活动中真正的体会到挫折的感觉和情绪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活动、讲授、讨论 授课地点:操场的跑道上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已经事先了解学生想到室外上活动课)

师:听说很多的同学都想去室外上活动课?以前阿里巴巴都有芝麻开门的秘诀,所以你们若对我问的这个问题:人为什么会不开心、会有烦恼?的回答让我满意的话,我们就上室外课。(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上课的主题——挫折)师:这节室外课主要有三个小活动。那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进行吧。

第一个活动是:数字反应。时间15分钟。

规则是你们先围成一个圈坐好,进行报数。陷阱也就在报数的过程中。假设你们坐的是数字6的倍数反应,则所有的有关数字6的倍数或含6的数字你们都不能报,而应该击掌表示。若哪位同学错了,我们则要请他“出局”,明白吗?(学生随机的分两组围圈坐好)

数据是“4”:4、8、12、14、16、20、24、28、32、34、36、40、41、42、43、44、45、46、47、48、49、52、54、56、60 数据是“3”:3、6、9、12、13、15、18、21、23、24、27、30、31、32、33、34、35、36、37、38、39、42、43、45、48、51、53、54、57、60 总结:请刚才不小心“犯”下错误的同学跳到右边来,你们是A组,而在数字反应中幸存的人坐到我的左手边,你们是B组。请你们大家谈谈在活动中的感受。A组的同学你们先来说说吧。你为什么会 “不小心”地跳出来?B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在活动中有没有把握什么技巧?(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些归因上去。比如:紧张、口误、不够专心所以错了,而幸存则归为运气自己正好报的数都不用击掌,没有风险等偶然因素。)第二个活动:单脚跳。时间也是10分钟。

刚才不小心被请“出局”的同学,你们有一个重生的机会,那就是在单脚跳的过程中超过B组的同学。规则是只能是一只脚在跳,半途不能换脚,一个接一个,本组的前一个同学没到,后面的同学不能提前跳,否则回到原地重新跳。

总结:同样要求两组的同学谈感受,并对自己的输赢做归因。其实这个环节我们更多的是比体力和大家的小组集体感。针对体力不好,那我们就只能是加强锻炼了。若考试时有个头疼脑热也会影响自己发挥,所以身体还是很重要的,还是要多锻炼的。第三个活动:哭笑大比拼。时间10分钟。

刚才的A、B组各派出3男2女来参加最后的一个环节。输与赢的两队同学分别表演“哭”“笑”,互相感染对方,直到对方哭变笑或笑变哭为止,成功感染对方者为胜。

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 篇六

根据市教体局下发的《关于开展莱西市第三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的通知》要求,为培养学生“阳光、健康、快乐”的心理,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在5月20日的升旗仪式上正式启动。

各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活动时间,主持开展了“关注心理健康,享受幸福人生”的心理护航主题班会。班会中除了讲解一些心理知识外还添加了心理游戏、朗诵、小品等,使同学们在娱乐放松的同时又能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并表示愿意做一个宽容、自信、友善、快乐的人。

5月21日,在一楼大厅举办了“关注心理健康,享受幸福人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展览活动,各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一双双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并展出了精选的20余幅作品。

7.谈班级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篇七

一发现问题, 明确目标

1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

观察法的特点是在自然状态下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长期性的、累积式的考察和研究。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观察时, 必须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并注意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其他老师的观察结果相比较。在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解释时, 应与学生所处的具体情景和学生的一贯表现以及学生的整体人格特征相结合, 防止得出片面的结论。在具体的操作上, 可采用档案袋记录的方法, 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或表现加以观察和记录。这样有助于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做出正确的评定。

2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状况

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状况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问卷的形式;另一种采用会谈的形式。问卷形式虽然具有简便易行、调查面广、信息量大的优点, 但学生在回答问卷中一些涉及到个人真实想法的问题时, 可能会产生某种“掩饰”, 致使答题出现表面化、虚假化的倾向。这时可使用投射问卷。所谓“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动机和想法当做别人的动机和想法的倾向, 也即是所谓的“推己及人”。通过这种投射问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

当调查的内容比较敏感、调查对象有所顾虑时, 观察和问卷就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此时应选用会谈法。会谈不但可以通过言语交流触及和了解学生内心深处“不可告人”或“难以言表”的一些想法, 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学生非言语行为的观察, 体验其内在动机、情感和意愿的真实情况。运用会谈法必须注意以下一些基本技巧:如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和尊重的会谈关系, 在会谈中注意对学生的倾听, 当学生在会谈中出现“阻抗”时, 要鼓励学生把“心病”说出来。此外, 对学生的一些活动作品 (周记、日记、作文) 进行分析, 也是调查和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

3运用心理测验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

心理测验是准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但班主任在使用心理测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端正对心理测验的态度。一方面, 不要高估心理测验的效能, 将之当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 也不可认为其完全不可信, 仅凭经验去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 (2) 慎重选择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方面, 所使用的心理测验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 对那些正规的心理测验也应根据不同的施测对象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使用, 而不可“千人一测”。 (3) 施测过程应严密规范, 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 尽量控制测量误差。 (4) 对测验结果要替学生保密, 对结果的解释应全面、客观, 并结合学生的其他表现, 不可采取“唯分数主义”的态度, 认为测验分数具有绝对意义。

二激发动机, 全员参与

1激发动机

学生的活动动机源自于其自身的学习、交往、发展等需要, 并以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有效地引起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动机, 教师可考虑运用以下方法: (1) 提出诱人的、振奋的奋斗目标, 使学生知道活动的目标、价值。 (2) 形象地描述即将开展的活动过程的种种趣味, 引起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 (3) 设置问题情境, 使学生的活动动机从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激发学生去探索答案。 (4) 树立亲切感人的、具体实在的榜样, 引起学生学习、模仿的需要。 (5) 实行兴趣转移, 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过来。 (6) 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学生产生参加活动、接受教育的需要。 (7) 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渴求赞许等特点, 激发其参加活动的动机。

2通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 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是吸引学生全员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班级活动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有游戏活动、心理剧表演、主题辩论、参观访问、体育运动等。这里主要讨论两种:游戏活动与心理剧表演。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 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在游戏中, 学生能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一种日常生活的自然境界, 揭开他们平时面对老师时所戴着的人格面具, 流露出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此时班主任应创设宽松的氛围, 让学生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 在活动过程中不应对学生的表现加以点评, 否则会造成学生畏首畏尾。

心理剧表演是以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为主, 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 把参演学生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在戏剧活动中逐渐呈现于舞台, 以达到宣泄情绪、消除压力的作用。同时, 学生受到参演过程中激情的影响, 对所演的角色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 从而使参演学生的日常行为发生改变。班主任在导演心理剧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要鼓励学生自发地参与表演活动, 表演应尽量能够再现日常生活的情境和真实的自我, 尤其应反映本人心理上的重大矛盾和冲突;对辅助性配角的选择应合理, 配角应尽可能逼真地再现主角所处的真实生活情境, 使主角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与这种背景相联系着的内心冲突;在表演中要打消学生的顾虑, 帮助他们把自己内心深处从未吐露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缓解情绪紧张。

三班级活动的体验分享及引导

“体验性原则”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在活动中, 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把在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在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理解、同化过程中实现“助人自助”。要让学生做到真情流露, 班主任就要营造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情感体验的心理环境, 否则学生有话不敢说, 或者言不由衷, 就不能取得心理教育的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真情流露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因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活动, 它要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尊重体现在对学生的接纳与关注上, 教师应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 不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批判。真诚是信赖关系的基础, 对学生要胸怀坦白, 不要掩饰自己。班主任也可以以集体一员的身份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觉得可信可敬。

在班级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合理情绪疗法的创立者艾利斯 (A·Ellis) 认为:人兼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 他们就会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使自己在快乐中成长, 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当人们用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思维去行动时, 他们就会逃避现实, 缺乏忍耐, 或苛求自己十全十美, 或自怨自艾。如果个体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取向而不能自拔时, 就会产生许多情绪、心理的困扰和适应不良。贝克 (A·Beck) 的认知疗法也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而, 班主任在倾听、尊重学生表达情感体验的同时, 着力在引导上下工夫。一方面使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产生一定的碰撞;另一方面要在碰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四心理健康教育中班级活动的评价

评价的过程, 从维列鲁学派的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来看, 就是心理的反馈调节机能发挥作用的过程。因而, 在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班级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学生和班主任这两大要素。所以对班级活动的评价也就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1班主任评价

(1) 班主任是否具有共情、真诚、尊重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等人格特征, 能否正确、积极、主动地将这些特征外化并与学生建立平等、理解、信任和合作的师生关系, 能否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

(2) 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能否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能否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去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 增加他们的正向情感体验, 能否发现学生潜藏的各种能力, 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这种潜能表现和发挥出来。

2学生评价

(1) 学生能否自主地、积极地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 能否全身心地投入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

(2) 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能否对自身心理与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 是否有优化和健全自身心理素质的态度和意愿。

但需要说明的是, 在班级活动中开展的心理健康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外在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在的自我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十分推崇学生的自我评价, 断定“只有一个人能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 这就是学生自己”。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反思能力, 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炳楠, 陈家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2]吴增强.班级心理辅导:着眼于同辈群体资源的开发[J].思想理论教育, 2000 (11) .

[3]周东明.论学校和班级中的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青大师院学报, 1995 (12) :2.

[4]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5]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李伟健.学校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7]班主任素质与班集体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8]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9]陈佑清.教育活动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8.谈如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篇八

根据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不断的研究探索,就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了如下一些体会。

一、科学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他人与社会,如何学习以及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交往、自我情绪调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不是依靠教育者的说教和社会规范的灌输,而是需要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学生在自觉、主动地参与过程中领会、体验,提高认识,并通过实践得到心理发展,进而不断地开发自身潜能,达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心理辅导教师单纯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目的,将心理活动课上成理论课。有的只顾活动形式的丰富而忽视了内容的科学性。还有的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买本参考书,依样画葫芦一读到底,全然不顾学生需要什么。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教师本身工作态度的不积极外,主要是有些心理辅导教师还不知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科学选题。如果科学选题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那么心理活动课实际效用将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选择的内容。

首先,注意心理内容的阶段性、系统性,即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系统地制定教学内容。如,高中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已经开始超出初中学生注重外表和内心体验的阶段,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前途。尤其是高中学生即将进入大学和走向社会,现实需要他们做出一些选择。高中学生正处在“年少气盛”时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对自己的前途有种种设想。但是这时的学生对一些东西还存在迷惑,如自己的价值观没有最终形成,对自己的志向还不很清楚等。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包括澄清价值观、确定志向、明确奋斗目标,结合职业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志趣,最后确定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方向。自我设计的辅导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用心理测验法确定志向开阔眼界,讨论法明确个人志趣,游戏法澄清个人价值观等。游戏法如设计一个情境,很多人乘坐一架客机,途中由于超重需要每个人扔掉一些自己的行李,假如你的行李是“健康”、“老板”、“诚实”、“科学家”等(可以列出很多词),让学生选择扔掉哪些行李,留下哪些行李。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通过学生的选择就可以判断哪些对学生是重要的,从而判断他们的价值观。

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辅导,不同年级应有所侧重,其中初一年级最重要的心理辅导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认识以及青春期自我生理心理保健,包括女性的月经、男性的遗精以及心理适应,第二性征以及自我接纳、青春期营养等。初二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辅导是异性交往,这是人际关系的很重要内容,也是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方面,包括与异性主动交往的方法,异性之间如何保持适当的分寸和距离,女性如何进行自卫,在与异性交往中保持健康的心态等。初三年级辅导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辅导与职业辅导。

这样在每一年龄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既体现了阶段性,又有系统性,效果较佳。

其次,注意了心理内容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即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形式,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对症下药,灵活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兴趣爱好广泛,在选题上就应注意选学生最感兴趣的和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实际上是满足学生的心理最需要的,这样就能更容易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如,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最想解决的二十个心理问题的调查,了解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很欢迎。还可以用熟知的事例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塑造健全人格,不仅贴切自然,而且收效也很大。如“追星问题”、针对学生的服饰选择“怎样才算美”“酷是什么”等。因此说,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选题一定要有时代感,触及学生所关心的领域、所感兴趣的事物,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第三,注意结合本地区的经济、人文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育内容。心理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的。人的心理发展不仅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地域的影响。因此,心理活动课的科学选题必须考虑因地制宜,而不是按某本教师参考书完全照搬,全然不顾所讲内容对于本地区的学生是否需要、是否合适。心理活动课的选题内容要根据学校本地的经济环境、人文情况等采取灵活措施来确定。如经济富裕的地方可开设“如何花零用钱”“攀比风之我见”等,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平时很少有钱,讲这些就不太合适,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二、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时间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上,学校安排了每周一节(或隔周一节)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这样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时间。另外,在教学时还应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班队会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传统活动课及晨周会结合。如利用每周晨会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用心理实践活动与班队会活动结合。如,组织学生与山区学校举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让学生经过坚苦爬山,与山区学生同吃同住,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即达到了心理训练的目的,同时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显著。因此说,心理辅导活动在时间上,不必受一堂课40分钟的限制,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在空间上也不必受教室的限制,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甚至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如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再有还可以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努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重在让学生具体参与,重在让学生领会感悟,重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三、组织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上,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模式相区别。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一种课程,它的特点更多地体现在“活动”二字上,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是“课”,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它同德育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等在目标、内容、方式上同样有区别。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的以活动形式为主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的形式有:

(一)游戏式

游戏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趣味性,也就是说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应该有趣味,这样在活动中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启发、诱导学生,如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没有教条的束缚,没有僵硬的说教,更多的是学生兴奋的参与,它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传统教育的戒备和逆反心理,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如在“自信伴我成功”这节课中,就可运用这样的活动“找优点”,一个同学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全班同学找他身上的优点,每个同学都看到了自己在同学眼中的自己。有的同学说,真没想到我还有这么多的优点,今后我一定要做的更好。课堂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进行“请你了解我”的活动中,教师可扮演成检票员,学生扮演四种不同性格的迟到观众。表演完毕,可组织学生讨论,准确地概括出四名迟到观众的不同性格特点。大吵大闹,暴跳如雷,属于胆汁质型,软硬兼施,并乘机溜进去,属于多血质型,犹豫不决,进退两难,属于粘液质型,垂头丧气,委屈万分属于抑郁质型,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类型呢?让学生对号入座,明确自己以及周围人的性格特点。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再如进行“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在操场上进行了“五人六条腿”、“背夹球”等游戏,并给各组记分。游戏完后,抓住学生兴尤未尽的契机,让学生商议设计:如果下次再搞这个活动,你们准备怎样转败为胜(或保持优胜)?这样学生达到了心灵沟通,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竞赛式

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时,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扩大心理教育的效果。如“谁是‘火眼金晴”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观察力;“奇思妙想”则通过竞赛来培养学生打破传统思维习惯和定势,教给学生一些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求同求异等创造性思维。“记忆大冲浪”,则通过比赛的形式,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心理训练式

心理教育往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它不同于德育的一个方面是:有些辅导内容往往不必由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或要求,而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或操作来感受。教师创设某种情境,提供某种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操作,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好方法,也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好形式。如, “自信伴我成功”一课,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十指抬人”活动,训练学生相信自已和相信他人。在介绍“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人生旅途”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当你在人生道路上孤立无助时,是否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你曾经得到过什么样的帮助,你是否也给过别人这样的帮助。从而让学生体验友谊的珍贵。

(四)讨论式

对一些要确立某个观念、要辨析是与非、或重在让学生表达的心理教育内容,则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如:“为谁而学”、“真正的友谊”等活动,可事先公布讨论题,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些准备,然后在活动时或直接出示题目,或提供学生一个典型的“心理案例”,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准备得充分,可让学生推荐出代表进行演讲,或分正反方进行辩论。(一般不要求脱稿,主要考虑不增加学生负担)。如“你真棒”,让学生搜集班内学生的长处,在活动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如在“自信伴我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事先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让学生自己制作了“爱心卡”,写上激发人产生自信的赠言。活动时,先让学生自由地、主动地上台来介绍自己在“自信伴我成功”方面的事例,再让学生介绍交流这方面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最后进行了相互赠卡活动,让学生相互激励,树立自信。活动生动活泼,学生讨论踊跃,给每一位学生乃至前来听“课”观摩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咨询式

心理咨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动向或问题,便于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便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可起名为“心语聊天室”,在校门口可设立“知心姐姐”咨询箱等。在心理辅导时可充分利用学校在软件、硬件方面的优势,首先通过广播向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和咨询室“心语聊天室”、“知心姐姐”信箱的作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的给学生进行解答,做到耐心、细致,并为学生保密。对具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则通过“心理校刊”,设立回音壁专栏向学生解答。并通过校刊向学生介绍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和具有哲理性的名人名言或小故事。实践证明,学校的“知心姐姐”信箱成了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心语聊天室”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送去了一缕缕温馨的阳光。

9.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篇九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以“健康心理,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为口号,讲座上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老师为学生安排了许多心理健康游戏,大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放松心情,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

一张张填满心灵话语的心理健康小报画出了孩子们成长的快乐;一张张心理健康贺卡做出了孩子们的快乐生活;围绕的心理健康月的主题,我们还为家长搭建了网上家长心理培训学校,让家长在学校的“阳关心灵小屋”里学会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后同学们一起观赏了心理健康影片《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全校师生心灵上的震撼,孩子们也从这位智商并不高的残疾人身上学到了诚实、守信、勇敢、真诚。

10.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受到人们重视,我们在这方面经验是不足,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心理课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组成分课题小组,参考目标结构表各自认领辅导活动主题,并按照各自认领的主题,提出活动设计方案,并在本班内开展辅导活动,在年级中进行观摩,并争取在全体学生中推广、应用。

总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如何让这些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项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范文二

为响应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自我校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网络建立以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在全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传播学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08-09学年我们以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工作、通过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及做好个案咨询三条主线开展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

1、协助做好5.25心理健康节的相关工作。

在我校首届心理健康节中,我们和管理与经济学院共同承办了“心随影动”优秀心理影片展播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海上钢琴师》等四部心理影片,精心制作海报,联系教室,为大家放映。放映前,我院心里协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向观众简要介绍影片内涵,引导同学们从心理角度欣赏影片。此外,我们还组织观众撰写影片观后感,并邀请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老师担任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

2、建立心理档案,做好个案咨询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做好2014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通过整理档案数据,我们针对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反馈给该生辅导员,并通过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寻找该生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案咨询工作,并关注该生在学校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由于广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是通过抓好心理社团、心理委员和心灵护航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素质拓展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工作具体实施:

1、依托组建心理社团,倡导自我服务

2014年6月,为激发学生积极关注心理健康,学院在心理辅导员老师指导下成立了心理协会。协会从成立初就建立了较完备的体制,征集确定了协会名称“聆心心理协会” 及logo,拟定了协会章程,并确定了工作宗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协会的成员包括各班心理委员、各宿舍心灵护航员及对心理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协会内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竞选出秘书、调研、策划等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调研组定期调研学生心理情况,并在例会中上报心理辅导员,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寻求解决办法。协会还通过“心理活动月”等特色活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心理协会的成立为学院心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抓好骨干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学院的心理工作主要通过心理委员和心灵护航员开展和落实,他们是学院心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是否到位事关整个学院心理工作。为了提高他们在心理工作方面的专业素质,学院组织了多次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培训中,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介绍我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四级预防体系及心理委员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案例介绍如何科学合理地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扩展心理委员的心理知识,指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方法及强调保密等工作原则。参加培训的同学专心聆听、认真记录,收效良好。一名心理委员参加培训后说:“作为一名心理委员,很高兴能接受到专业的培训,这无论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还是对班级心理工作的开展,都是一件很有益的事。经过培训,我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感兴趣了。”

3、注重教育实效,丰富活动载体

学院每学期通过征集问题、张贴海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分阶段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本学期开学后,为了帮助08级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帮助07级、06级同学及时排解心中的苦恼与疑惑,协会向06、07、08三个年级的同学发去了邀请函,邀请大家参与“最困惑自己的心理问题”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写下令自己最困惑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地反馈给协会。协会通过向心理辅导员老师反映、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资料、向心理专家请教等多种渠道寻求解决方案,并及时将得到的信息反馈给大家。在团总支的指导下,各班还召开了“感悟生命”、“朋辈互助”、“如何塑造成功心态”、“怎样正确面对考试”等主题班会,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

4、打造特色活动,浓厚心理氛围

三、科学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工作

对于心理异常的学生,各年级辅导员会咨询学院心理辅导员该生的状况及四核的咨询方式,并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对于干预后效果不明显者,则由心理辅导员直接进行心理咨询。一年来,共咨询案例二十余人次,涉及家庭贫困、自卑、恋爱、人际关系交流、因身体原因引发心理问题等多方面。咨询后效果良好。

11.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篇十一

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但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在小朋友当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能让着别人:有些孩子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和小朋友一起玩时爱和他们打架、发生争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多数孩子依赖性较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较差,这样的孩子需要成人适当的引导和教育。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单调的说教,对于发展孩子的心理是徒劳无益的。所以,本活动设计,我们以有趣的情景游戏为主线,以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为原则,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快乐,逐步呈现解决问题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以达到对幼儿进行心理的目的。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让孩子真正在玩中感受到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会与他人合作互助解决的道理。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参与者的身份溶入其中,与孩子一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实践体验,懂得合作互助的重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知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能与同伴协调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体验活动中的愉悦情感,感受团结合作成功后的快乐。

活动形式:情景体验

活动准备:

I.纸做衣服若干,衣服上的各种图案及小拼图。

2.场景布置:创设服饰王国,将衣服悬挂在王国里。

3.动画VCD《天鹅、鱼儿与螃蟹》,各音乐磁带等。

活动时间:一个课时

活动过程:

I.引人游戏《碰一碰》

玩法:幼儿与教师随音乐唱歌曲《碰一碰》,并随歌曲2-3人结伴合作身体的各个部位。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你们一起合作表演的游戏太精彩了,我奖励你们看动画片怎么样?请你们仔细看,动画片里的动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2幼儿观看动画片《天鹅、鱼儿与螃蟹》

2. I提问讨论:动画片里都有哪些动物啊?他们在干什么?船拉动了吗?船为什么拉不动?

2. 2提问讨论:应该怎样做才能把船拉进大海里?

小结:天鹅、鱼儿与螃蟹共同合作,最后团结一致把船拉进了大海,他们可高兴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3.合作游戏《会变的衣服》

3. 1参观王国里的衣服,区分衣服的前面后面,并引导幼儿发现服饰王国里的衣服都是缺损的。

3. 2幼儿穿上王国里的衣服,并相互寻找共同合作把衣服上的图案变完整。

小结:小朋友们都会跟好朋友一起合作来把图案都变完整,真棒!

3.3幼儿想办法把衣服上的图案变成彩色。

教师:服饰国王很高兴你们把衣服上的图案变完整,他还想请你们玩个游戏,请你们把衣服上的图案变成彩色的。

3. 4幼儿结伴粘贴图案,互相帮忙图案变成彩色。

4.展示与体验—彩色服饰展示会。

幼儿结伴穿上共同添补好的衣服,随音乐一一展示,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5.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想尽办法把我们的衣服变得更漂亮了。以后小朋友们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时,就可以像今天这样,与别人一起团结合作,共同来完成任务。

6.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有专家曾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幼儿在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使幼儿形成惟我独尊、自私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有些孩子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和小朋友一起玩时爱和他们打架、发生争执。多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较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较差,孩子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孩子需要成人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因此我选择了合作互助作为本次活动的辅导内容。选材以各种游戏为主线,源于幼儿的兴趣,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易于被幼儿理解、接受。旨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情景游戏中,循序渐进的让幼儿知道合作的必要,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合作的成功。逐步呈现解决问题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

本次活动中,教师注重通过幼儿观察讨论、操作实践等方式,一直以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层层递进地与孩子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欣赏《天鹅、鱼儿与螃蟹》的故事这一环节中,与幼儿讨论时教师稍过早地把问题的答案抛出,对孩子的心理引导还不是很到位。教师应更多些给孩子说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讨论中进一步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幼儿的心理辅导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幼儿的合作互助品质更需要长期的培养与教导。我们将会不定期开展以合作互助为内容的游戏活动。如两两合作的运球游戏、镜子舞游戏、跷跷板游戏等,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收获合作的硕果。

12.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篇十二

那么,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体育活动课上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和风细雨, 洗涤心灵

首先, 我觉得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 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对问题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才能做到耐心细致。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摸准幼儿心理, 这样才能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教师要和幼儿建立融洽的师友关系, 真诚地接纳幼儿, 理解并尊重幼儿, 教师要深入到幼儿中去, 尽可能地和幼儿一起互动, 使幼儿充分信任教师, 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这有利于幼儿在平等的学教关系中保持愉快的心境;有利于教师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有利于教师通过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动向, 及时作出思想疏导的应对措施。体育互动时教师要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活动环境, 以积极向上的情境感化幼儿, 以动人的情景感染他们, 不断引导他们, 使他们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深信:通过教师有策略的和风细雨般的教育, 久而久之, 幼儿的心灵一定会充满阳光。

二、正面引导, 培养博大胸怀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 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大的是我们的胸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一个有充足的精力, 有拼搏进取的意志, 还要具备光明磊落且有博大胸怀、身心健康的人。因此, 具备博大的胸怀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据调查, 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在家养成了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坏习惯。这些幼儿在体育活动时表现出吃不了苦, 依赖性强, 缺乏自信。这样的心理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 如不及时对这些幼儿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 不管是对此类幼儿还是整个班集体的发展都是极端不利的。如何处理好这个比较复杂的群体间问题, 教师面临考验。我认为, 此时此刻, 教师宜正面疏导, 忌歧视责怪。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处理问题要恰当、公正, 和幼儿的思想交流要更细腻。教师要处处做幼儿的榜样, 对体育活动时发现的谦恭礼让现象要大肆渲染, 以达到触动全体, 培养他们博大胸怀的目的。

三、爱心奉献, 注重情感教育

在遇到有孤僻心理的幼儿时, 教师要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 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融入群体。对曾在体育活动中受过某种挫折, 内心受过不良刺激的幼儿, 他们的内心其实很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关心和帮助, 因此, 教师要使全班幼儿在体育活动时具有爱心奉献, 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使那些受伤的心灵在集体的怀抱中感受到温暖。我园大 (1) 班吴小强小朋友, 生在单亲家庭, 缺少父爱, 身体羸弱。和同伴们一起活动时, 总是怀着一颗孤僻自卑的心理。集体游戏时总是拖大家的后腿, 经常招人白眼, 有的幼儿毫不留情地责怪他, 这更养成了他沉默寡言的偏执个性。他在恨自己无能的同时, 也恨那些责怪他的同伴, 可又无力当面反抗, 就去破坏他们的玩具。我了解到这件事情后, 没有直接批评吴小强。为了帮助他, 我先去找那些瞧不起他的幼儿, 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要求他们和我一起帮助吴小强, 主动和他一起玩耍, 并给予他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同伴间的友情如阳光般照亮了吴小强小朋友的心灵, 使他重拾自信。渐渐地, 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看到吴小强小朋友的心理开始向健康方向转变, 我欣慰地笑了。实践证明:个体所以为群体所吸引而改变, 主要是因为群体的爱心奉献和认同、竞赛刺激及参与活动等因素。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 让幼儿相互交流, 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之成为培养幼儿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摇篮。

四、勤学苦练, 磨练意志品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 由于经常的体育活动, 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 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 锻炼意志力。”体育活动是具有疲劳、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的一门学科, 是磨练幼儿坚强意志品德的有效途径。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时, 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活动, 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 克服困难的精神。体育活动是培养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思想作风的重要手段, 且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使幼儿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幼儿通过体育活动磨练出来的意志品德, 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帮助意义重大。

1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总结 篇十三

一、活动时间:2018年3月21日晚上6点

二、活动地点:教学楼一楼德育室

三、活动主办方:卫生院以及校医室

四、活动对象及目的:

本次讲座主要是针对六年级同学、九年级同学,全体教师展开,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这对刚即将走向初中、高中以及社会的同学们是非常必要的,也对老师们的心里健康进行了疏导。

五。活动内容:增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高同学们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为提高同学们和老师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己抗压能力。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去,所以我们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第二,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在一生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人的一声是有目标组成的,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个一个的既定目标,最后达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总之,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此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1.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不能安静听讲 2.音响设备有回音,教室里声音小 3.讲座内容单一

1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篇十四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具备明确具体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活动。第二,活动的选题首先要考虑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密切相关,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其次是选题须小,从小问题、小角度人手,利于操作落实,利于挖掘问题的深度,促进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坚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好比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活动是为了增进人的身体健康意识,增强体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则是为了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人的心理锻炼,提高心理素质水平,两者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是一致的。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趣,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心理学研究表明,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积极的行为反应,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欢迎的班级活动,教育方案的设计就要考虑趣味性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启发、诱导学生,如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没有教条的束缚,没有僵硬的说教,更多的是学生兴奋的参与,它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传统教育的戒备和逆反心理,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以下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教案设计:

培养自信心的团体辅导教案

活动主题:

培养自信心的团体辅导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通过训练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3、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准备工作:

1、进行自信心测试:“自信心自测”、“自信程度自评”。

2、关于气质的心理健康辅导。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制作辅助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自卑心理

请同学们通过以下对话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

课件一:自卑的心理现象(录像片断)

对话:

甲:“你怎么不去参加外语朗诵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

这段对话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这表现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师:自卑心理就是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时就已断定自己不行的情绪,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二、自卑的危害

课件二: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过于自卑等于自我毁灭。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必须冲破自卑的束缚,消除自卑心理,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消除自卑、培养自信

教师:要消除自卑,必须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

课件三: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由此画面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小时候每一次想站起来都站不起来,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认识。

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学生:行。

教师:这就形成了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产生“错误肯定”的原因很复杂,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

课件四:

产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差异。

2、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被看得太神秘。

教师:多数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其实并木是真的不行。使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看得太神秘,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道理虽是这样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肯定”和错误认识很难一下子改变,他们的影响也很难一下子消除,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努力,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

(二)培养自信的方法

1、端正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味与人比高低,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课件五:凡·高的画《星光灿烂》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美吗?(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学生:月亮、旋风、烈火、村庄、树林等;不美。

教师这时再告诉同学们这是凡·高创作的世界名画《星光灿烂》,因为它的调色技术很高超而被艺术鉴赏家们推为世界名作。画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如:色彩、构思、形象、寓意等等,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就可能成为好作品。人和画一样,也是由许多元素构成,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色就可能成为杰出的人。紧接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准备做下面的训练活动。

2、训练活动

活动一:目光炯炯

要求: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

继续对视,轮流请求对方做某事或借东西。一分钟内以各种方式要求对方,对方则反复拒绝。注意体会感受。

课件六:

讨论提纲: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4、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学生:说优点时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一次次地被拒绝,心情很不好;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以后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力帮助别人,等等。

教师:你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拒绝你时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当你一再要求他时,他可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他可能就答应你了。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活动二:优点轰炸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每个人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课件七:讨论提纲

l、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学生: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致;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

课件八:

培养自信的初级方法是:

1、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和客观地认识自己。

2、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发扬它们。课件九:

“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罗伯特·安东尼

教师:集中注意于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是一种积极暗示,有利于成功。比如我们刚学会骑自行车时,如果看见路上有一块砖,常常会眼睛盯着砖,心里想着千万别撞上去,结果往往就会撞上去。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砖头以外的路上,心里想着一定要骑到没有砖的路上,结果大多不会撞到砖上去。这就是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的不同作用,罗伯特·安东尼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积极暗示。

学生:这段话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也不能忽视缺点。在注意优点时,不能忘记克服缺点。教师:在培养优点时确实需要克服很多以往的不良习惯。请同学们双手交叉,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忸。

教师:要改变一个如此小的习惯动作都感到困难,要克服缺点、消除自卑、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多天的努力。课后活动

上一篇:公考面试情景模拟真题解析与答题思路详解下一篇:中职资助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