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

2024-06-24

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共10篇)(共10篇)

1.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 篇一

旬阳县庙坪九年制学校积极开展观摩教学活动

作者:汪兴龙

为构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0月下旬以来,庙坪九年制学校积极开展观摩教学活动。活动实行“领导带头、以老带新、人人参与”的原则。

活动从学校副校长吴存执教的《蝉》拉开序幕。他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电子白板操作得心应手,充分展示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观摩活动安排,人人担任公开课,每次公开课后,老师们相互交流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各自诚恳的建议。经过几周的观摩研讨,教师间互相学习的风气日渐浓厚,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本次观摩教学活动为学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将会有力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 篇二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三完小为本次提升培训及观摩活动提供了优质现场。2014年10月16日上午,同为邵东县名师工作室的李红梅和王伟两位语文教师分别上了一堂示范观摩课,并进行了说课,学员们热情很高,都争先恐后站起来评课、议课,发表自己的见解。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朱亮辉作为本次培训班的辅导教师,对两堂课的优缺点进行了小结点评。

2014年10月16日下午,湖南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贺文芳老师给与会代表和学员上了一堂以“教学评价的设计”为主题的观摩课,来自湖南省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湖南省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两位领导作了精彩的点评。课后,湖南省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理事单位负责人等在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小会议室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和讨论。该校校长曾可爱和湖南省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龙正喜分别作了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3.如何评价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 篇三

关键词:因人而异;评课方式;自评;反思;教研主体

教学观摩活动的评价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学习反馈过程,通过评价可以调动执教者和观摩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合力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开展深入有效的课后反思活动,促进执教、评课双方在交流、探讨、反思中共同提高。结合工作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想法。

一、教学观摩点评要因人而异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如,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的教育活动,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活动中的闪光点,让他们明确应当坚持什么以及要改善的教育行为,使其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评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育活动时,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他们梳理出突破自身固有教学方式的点,使其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创新。我们经常讲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活动,把亮点说够,给人以鼓舞和借鉴;把问题说透,给人以启迪和反思。

二、评价要调整心态,调整方式

评课者的心态决定评课质量的高低,要提高评课的效率,作为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双方都要学会调整心态。执教者要抱着平常的心态去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要把上课的过程看成师幼互动交往、共同成长的一段生活经历,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完美的效果而弄虚作假,从而为评课者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活动案例。还应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同伴之间也要摒弃所谓的利害关系和面子问题,抱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进行交流,不必面面俱到,而应虚心、坦诚地就某个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借助别人寻找灵感,反思自己。如果执教者和评课者都能从研讨的角度、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展开讨论,以开放的情怀接纳别人的建议,就一定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

三、评课方式灵活多样

我们点评教学观摩活动,无论是多说优点,还是多说不足,都是为了促进教师通过这次活动以点及面,得到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评课活动要取得实效,就要不断变革评课的方式,不能将评课者和被评者分成两大“对立的阵营”。我们尽量为教师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评课氛围,如座谈会式、沙龙式等,把上课和评课的教师融到一起,让评课双方在愉快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平等交流。

四、教学观摩评价要注重自评与反思

为了提高评课的效率,我们扩大了评课主体的范围,不仅听课者要成为评课活动的主体,执教者和幼儿也要成为评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积极倡导评课者和被评者的动态互动。执教者在接受点评之前,可以先进行自评,把自己的反思讲出来,然后再听取同伴、领导的点评,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既是受评者,又是主评者。领导在点评前也要先听听执教者和其他教师的评价,了解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适当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评价后,还应与评课教师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以修正自己的评价,使自己既是评课者,同时也是被评者。这样评课者与被评者才能进行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促进各自在反思原有观点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五、评价要围绕教研主体点评

虽然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很多次教学观摩活动,但每一次观摩活动的关注重点都是不同的。如侧重从教学环境方面进行评价:场景布置、座位摆放、多媒体运用、教具的设计等;有时则关注教师语言有效性的分析统计:哪些是开放性问题,哪些是封闭式问题,提问的指向性是否明确,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等;要么是围绕幼儿发展的有效性等。如,去年我们在观摩和点评中关注的重点是老师对孩子的回应,活动中,不管是执教者还是观摩教师,重点记录对孩子的每一个回应和鼓励,大家评价时一起分析每一个回应的方式和好的回应,合适不合适,该怎么回应等。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把它作为重点提出,每个教师都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回应孩子的方法了。围绕教研主题的评价能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能从每一个方面促进每个教师专业成长。

总而言之,教学观摩活动的评价是在引导教师将教育理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物化成适宜的教育行为。在多样化的评课活动中,每一位教师经历了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经历了一次次快乐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从“毛毛虫”到“蝴蝶”的由内而外的魅力蜕变。有效的评价既能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能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体验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评价活动是一个交流分享、按需取舍的过程,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教学观摩活动评价中真正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李红婷.个体化社会下中国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13(03).

4.学校管理观摩活动汇报材料 篇四

崔庄乡鱼池小学

“学校管理观摩”活动汇报材料

k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热烈欢迎您们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崔庄乡鱼池小学位于崔庄乡政府北约一公里处。学校占地面积2025平方米,建筑面积804平方米,教学用房28间,生活用房5间,图书仪器配备较为齐全。有五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在校学生108人,任课教师1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一级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学校环境清幽,设施基本齐全。

多年来,学校以“创特色学校,建和谐校园”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文化内涵和办学品位的提升。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基础教育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被授予“南召县示范性学校”称号,并多次荣获“南召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崔庄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县、乡优质课教学中获奖20余人次,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及获奖达80余篇,学生在县乡特长展示中获奖9人次。

下面,我们简要地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在规范化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抓规范建设

我校以《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基本要求50条》为指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实行。学校各项工作呈现有序、规范、文明、发展的良好势头。

1.校园环境规范化

依据学校长远规划,学校每学期投入总收入40%以上的资金,致力于校园“四化”(即硬化、绿化、美化、文化)和“书香校园”建设。2009年投入资金1.2万元,2010年在校园维修

工程以外,投入资金9500元,本学期投入资金9000余元粘贴瓷砖地图两幅,油漆墙体等120多平方米,粉刷院墙、厕所200多平方米,安装文化橱窗一个,张贴精装伟人像10副,栽种竹子、花草600余元等。连续三年的大投入、大跨步,学校面貌得到了彻底改观,三年内把我校建成一所具有浓厚文化、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目标已基本达到。

2.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

(1)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力争民主、公平。班子成员一律担主课,并深入一线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动向。我们的要求是:同志向班子看齐,班子向校长看齐,校长及班子必须做到率先垂范,成为全校师生的榜样。

(2)以师德规范行为。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师德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用内化的高尚师德规范行为;利用家长会,学生座谈,学生评价等形式,及时矫正教师行为。

(3)以培训促教师专业成长。利用上级要求的培训学习、外出学习、业务学习、汇报课、研究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3.学生行为规范化

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上好思想品德课,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进行教育,认真落实升国旗制度,坚持开展重要节日纪念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力倡导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基本要求,制定出一日常规。借助校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平台,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要求。

4.档案材料规范化

设立兼职档案管理员一名,配专用档案柜两个,加强日常档案材料收集、整理、装订工作。做到了档案分类合理、归档及时、组卷规范。

5.后勤及安全管理规范化

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学校逐步修订和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安全工作突出四点:强责任、抓管理、重教育、应突发。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定期不定期检查班级、校园安全设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视日常安全教育。利用安全课、校会、班会、讲座,安全演练等形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应对能力;健全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本期在“防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采取紧急措施,严格封闭校园,有序应对。由于措施得力,多年来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后勤工作重在树立服务意识。以合理预算,勤俭节约为基本准则;以遵纪守法,执行制度为刚性要求。规范管理,民主理财,使后勤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抓教学管理

学校各项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因此教学管理是各种管理的重中之重。

1.严格落实新课程和《南召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等要求。创造条件,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改方案,落实课时要求;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家庭作业总量,不打时间战,不搞题海战,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

2.细化常规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落实“备、讲、辅、批、考、评、补”等环节要求,备课突显“三疑三探”和“问、疑、导、练”教学理念,强化课后反思;讲课强调使用“三疑三探”和“问、疑、导、练”教学模式,课堂评价要力争起到激励性;辅导应确立对象,确定内容;批改应关注规范性,做到细致性,要有作业批改手册;考试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认真检查等习惯。

3.加强听评课。

(1)“推门听课制”。不定时间,随时进班听课,发现问题

及时与讲课教师沟通。

(2)坚持固定听课制。每周三为固定听课时间,按听课顺序表讲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骨干教师上好“研究课”,听后及时评课,并进行打分,成绩计入教师考评。

(3)坚持跟踪听课制。对课堂效果不好的汇报课,要求再备再上、再听、再评、直至上好为止。

坚持落实“三清”和“单元过关”。“三清”以每周五的周清和每月一次的月清为重点,利用县单元试卷,及时做好单元过关,并回顾总结,查漏补缺。

及时督导检查,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尝试教案周签制度,坚持大型业务检查和不定时抽查制度,业务每月抽查一次、全面检查一次,校长和业务主任共同参与,发觉闪光点,查找不足,督促整改。业务抽查随即进行,主要针对业务检查中的薄弱学科。

三、抓教育科研

立足校本,紧抓教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本学期教研工作从五个方面展开,其中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

1.坚持“三疑三探”和“问、疑、导、练”学习与应用。“三疑三探”和“问、疑、导、练”都是基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而推出的富有生命力的新教学模式,形异但理同。本学期我校在坚持使用“三疑三探”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用“问、疑、导、练”。具体做法如下:

(1)理论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对“问、疑、导、练”教学基本理念在学习,再认识。

(2)实地观摩。参加县教研室、乡校委会组织的“问、疑、导、练”示范课,真实感受课堂,掌握新教学模式。

(3)示范引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外出学***各执教一节“问、疑、导、练”课,进行示范引路,把知识学习和课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4)全面应用。全体同志在学习和听课基础上,坚持课堂

应用。

(5)难点研讨。针对疑点,难点问题,五月底组织召开一次大型研讨会,总结前段教改经验,梳理遇到的较难问题,明确下步研究重点和方向。

2.做好课题立项。近几年,学校鼓励并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立项研究,一年来,在县教研室立项两个,其中一个已结题。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论文,一年内至少在南召教科研报上发表论文2篇,教研工作已初步进入正常轨道。

3.创设校本课程。依据我校“书香校园”的长远规划目标,我校把诗歌诵读开设为校本课程,并开发出了校本教材。为构建学生作文交流平台,树立身边榜样,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在每周学生作文的基础上,二至四年级推荐出部分优秀作品,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再次进行修改润色,最后定稿并打印成册,在各班展示交流,计划每学期积累30——50篇优秀小作文。

四、今后努力方向

1.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各室室内布臵。

2.加大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1)继续完善和建设好标准图书阅览室,每年增加一定数量的图书。

(2)完善微机配臵。

3.继续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围绕校本作文和诗歌诵读,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

崔庄乡鱼池小学

“学校管理观摩”活动

5.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 篇五

家长半日开放----自主早点观摩活动已圆满结束,活动中有惊喜,有快乐,有满足也有不足。活动中,我们能看到家长满意、满足的表情,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能更好的了解了自己的孩子,见证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现把本次开放日活动总结如下:

活动整体开展的比较成功, 家长们观摩了孩子们吃早点前的准备、盥洗、桌面消毒、自主取点心等环节。在幼儿吃早点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由教师分点心、幼儿等待的方式,转而采取了幼儿自主取点心的形式,利用幼儿园配备的取餐工具以“桌”为单位学习自主取餐。从“等待吃点心”转变成为“自主吃点心”,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自己动手拿杯子、取点心、取水、品尝食用、送杯子、擦嘴等,从而享受、体验自主吃点心的整个过程。在自主吃早点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习得多项技能。如:学会了自己整理桌子,自己撕饼干袋、剥蛋壳等以及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等,努力增强幼儿自我服务和自我支配时间的意识。

我们教师的理念提升了,从“教师包办”到“幼儿自主”的管理大大转变了班级的情况,幼儿的自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教师也从中感受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大胆放手,才能将课程游戏化理念转化为行为,真正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6.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 篇六

[来源:本站 | 作者:文章:许曲 编辑:万水华 照片:万晓瑛 许曲 | 日期:2010年1月12日 | 浏览

764 次] 字体:[大 中 小]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活动于2009年12月30日至2010年1月6日举行。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共有52所学校参加,参展教材为2007-2009年开发并使用的中职校校本教材。这是展示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成果,推动校本课程教材建设,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我校的展示观摩活动由教研室、教务科共同组织,在信息科、司机室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全程参与了本次校本教材展示活动,每天安排一批教师前往参观交流,总共达40多人次。展示的内容有:教材实物、教学成果作品、3分钟学校视频介绍和校本教材课程校本教材建设展示版。

在教学工作会期间,与会的市教委领导参观了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活动的作品展示现场,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市教委职教处处长王向群来到我校展示区,饶有兴趣的观看到我校的展示成果作品。

我校最吸引眼球的是数控专业的学生作品实物,总能引得参观人员簇拥而来,与我们的值班教师交流经验。在这次难得的交流活动中,各教研组的教师不仅对本校校本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其他兄弟学校的校本教材情况有了新的了解。在各种教材的相互比较与交流的过程中,汲取了更多的经验,开阔了眼界,为我校今后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改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每位观摩教师都填写了观摩活动记录,并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畅谈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并真诚地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良好的建议。书面提出了不少学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建设的建议。

相信,通过这次的校本教材展示观摩的热身活动,将会推进和规范完善我校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的研发建设。我们的校本教材将会更符合市场和学生实际,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更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市教委职教处处长王向群(左)

市教委领导来到我校展区

浅析“教学工厂”模式下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5 21:20:52 `第5一t课n件0网.[论文摘要]在所有课程的校本教材的研发中,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最具难度,也最具有争议性。本文综合考察了职业高中生源的状况、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工厂化模式的特点,阐述了运用模块化的教材体例开发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观点。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是扑天盖地的校本教材,在所有课程的校本教材的研发中,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最具难度,也最具有争议性。如何规范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力争使校本教材既具有职业中学特色,又能满足每一个职高生的发展需要呢?

一、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的背景

1、职业高中生源的状况

课程改革不能忽略教学对象的特点。在很多的眼里,职业中学的学生属于那种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的对象。可是,如果你深入地和这些学生交往,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也许你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部分同学即使学习能力较差,他们也能积年安坐课堂听他们根本不明白的“之乎者也”,他们有着怎样的自制力?只要教师从他们的教室走过,他们就会热情地招呼,这是多么开放、积极的交际态度。他们其实具有极强的语文学习能力。而通过对我校近两年的流生原因调查问卷,我们发现70%以上的学生把辍学原因归结为“上课听不懂”。那么,降低语文课程达成目标,改变教学内容繁、难、旧的现状,加入学生乐学、喜学的内容,也许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从创办之初,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在欲通过实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张謇曾言:“盖卒两校业而不升学,为农为工为商循旧有之习惯技能,亦足谋社会生活。”然而长久以来,职业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实习基地等条件因素的制约,课程因袭普通中学,处于“重文化、轻技能”的状态。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企业要求职高毕业生能马上顶岗工作。这就促使职业中学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也不是教给学生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工厂化模式”下的校课程改革趋势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gyang polytechnic简称NYP)的教学工厂理念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教育模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而创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对我国中职的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校的“教学工厂化模式”将教学从机械加工专业开始试点继而在全校中职专业班全面铺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由课堂搬入工厂;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的课程设置比例由原先的4:4:2变为3:3:4。即一般情况下,语文课的周课时由原先的6-7课时缩减为3课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花最少的时间,精选最实用的教学内容,进行最有效的教学。因此,各职业学校势必根据自身的情况,对2000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做相应的调整,开发校本教材。

二、“教学工厂化模式”下的中职语文教材体例

语文校本教材既要共性,也要具有个性:既要满足学生共同提高基础文化的要求。也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这要从社会和个性两方面讲。从社会这面讲来,要问这课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要从个性一面来讲……看这课程是否为学生所需要。……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为九十九个人,去牺牲那一个人。”

1、教材体例的模块化

省大部分中职学校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共编4册,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写作训练(包括应用文写作)和语文交际训练5个序列编制,各序列相对独立,分编在4册中”。这套教材“内容处理、训练设计、难度要求、数量安排上体现弹性,便于教学中的机动处理”。然而考察职业中学学生特点,就会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成绩相差极大。以我校为例,近两年,在4次全校性的语文通考中,有3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分数比模具专业的分数高10以上。另外,我校仅中职(中专)专业就有20多个,各专业学生对语文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是开发校本教材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在职业高中二年级,我们在不同的专业开展了各种系列的校本教材的试点研究。经过比较分析,模块化的教材能较好地解决生源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和学生专业化的学习需求。教材可以分为两大模块: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公共模块适用职业高中高一年级的备专业,为必修模块,基本上按省教材原有教材序列编制,只是对原有的篇目做适当的调整,增加时尚篇目,降低难度。另一个模块是专业模块,供各专业选修,如烹饪专业的语文课程模块中有菜谱的撰写、菜式的讲解系列等,营销专业有推销口才系列等。

2、调整公共模块中各序列的比重

在今几年的企业招工考试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将1/2+1/3=1/5i自己的姓名写得如同天书,一段自我介绍说得结结巴巴;请假条不会写,错别字数量较多。出现这样的情形除了责怪学生基础差之外,我们也应反思课程本身的问题:孩子尚未会走路,就撵着他去跑,怎不会出现孩子烦、大人累的情况呢?在试点中,我们将中职公共模块教材分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鉴赏(包括古典名著节选、诗歌赏析)、写作训练(以应用文为主)和口语交际训练四个序列。在此教材中我们大胆地摈弃了“文言文序列”。因为如《滕王阁序》千古传诵,文质兼美,可学生若连《察今》都无法读懂其大意,那它只能成为课本中美的花瓶。很多古文的确是祖国瑰丽的文化遗产,但会有更合适的孩子来继承。写作训练中摈弃了议论文训练,改为通知、借条、请假条、协议、自我介绍等系列应用文体穿插少量的记叙文训练。文学作品鉴赏以诗词的鉴赏为主,教学中要求通过多诵读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少量的古典名著节选引导学生将来有空可以去阅读此类作品。四个序列的比重为2:2:3:3,即语文课程设置以应用文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为主。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将来求职的需要。

3、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

无论在公共模块还是在专业模块中,我们都比较重视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口语交际训练的

N第a一0课F件网S比重。这是由于我们的学生也许在学习语文文本教材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的口语表达欲望较强,人际交往中富有亲和力。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改变他们口语交际中冲动、不文明的一面,那么,语文教学既能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减少学生因学习语文困难而流生的情况,可达到学校和学生双赢的效益。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比较充分到位,因此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沟通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诚如昆体良所言:“最重要的是,一个未来的雄辩家,一个必须生活在广大公众之中并谙悉公共事务的人应当从童年时代起就习惯于见了人不致羞涩腼腆,也不应过着颓唐孤僻有如隐士的生活。头脑需要不断得到激励和鼓舞,而在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中,它不是凋残下去,成为湮没无闻的陈迹,就是走向另一极端,变得夜郎自大。因为不与别人比较,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因此,在教材编制过程中我们强调创设各种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何更得体、有效地说话。

职业高中是语文课程由于不受升学的束缚,在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更能自由创新的空间,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具灵活性。在课改中,语文教材只要“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的功能”,那么,它最终也能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编选标准与内容建构

发表于:2011-09-12 19:32:08 点击: 251

文/ 清风飘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校本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即校本教材。随着地方免学费教育的全面铺开,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挑战。生源质量下降,统编教材不适用,学校急切进行教学改革。我校着手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就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现行职高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使用的是现行职业高中语文教材———“高教版”的统编教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这套教材针对职校而言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教材与学生兴趣要求相脱节。学生普遍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了语文用处不大。一些选文呆板、滞后,不能体现时代的发展变化,不能兼顾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二)教材普教色彩太浓,知识体系的编排向普高教材靠拢。现行职高教材基本上是普高知识体系加几种实用性文体的模式,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较少渗透职业教育因素,无视学生个性特点,缺乏对基础薄弱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三)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脱节。作为“高教版”的统编教材,要面对所有各种层次、各种专业的学生,不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些文言文、议论文难度大,应用文份量不够,与专业相关的文章几乎没有。而大量的阅读文章,对职校生而言,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实验班学生,理解阅读不易,要求过高,实用性不强,学生缺乏基本的阅读原动力。在对在校高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看书(除到处泛滥的卡通图书、魔幻小说外),有9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相当数量的课文不喜欢。因此,在整整三年的职高语文课堂上,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一纸高中文凭在学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只能是围绕考试而展开。学生所发展的能力和培养的素质主要就是应付考试的能力和素质,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二、编写原则与实际应用鉴于以上问题,为了改变目前职高语文教学的窘迫境地,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提出“实用、人文、趣味的三重追求”的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理念,以实用性、人文性、趣味性三大编写原则作为语文校本教材内容的建构依据。(一)“实用”性与“应用写作”模块建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职高生择业就业时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面,但是,学校对许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个人,普遍反映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很差,这给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职高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性问题亟待解决,应用文写作必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来把握。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中,把学生学校生活及将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一些应用文组编成“应用写作”模块,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上按照学生在校生活的应用实际,编写了上册“应用写作”的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上综合考虑学生在校生活实际和未来生活的应用,编写了下册“应用写作”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二)“人文”性与“经典名篇”“乡土文化”模块建构职高学生,有许多来自单亲家庭,他们普遍得到家庭温暖较少,缺乏家庭的关爱。还有部分学生在中学时,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同学的嘲讽,家长也对他们感到失望。这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常表现出敏感、偏激、狭隘、冷漠、自私、好斗等性格特征。所以,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道德的教育。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成了职高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根据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关于选文功能的研究,以“定篇”标准选取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文章组成“经典名篇”模块;挖掘本地丰厚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以专题的形式组成“乡土文化”模块。总之,通过组编这两大模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教育,使学生在阅读、听课、思考的过程中感悟、领会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以上册为例来说明“经典名篇”“乡土文化”模块的建构: 以上便是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上册“经典名篇”部分的目录。通过一学期的课文教学,渗透爱国、励志、勤奋等人文素养教育,展示民族文化的精华。以上便是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上册“乡土文化”部分的目录。通过挖掘鄞州区乃至整个宁波丰厚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以专题的形式组成“乡土文化”模块。学生在课堂上亲切地感受他们身边的文化信息,逐渐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三)“趣味”性与“趣味阅读”模块建构语文课程呼唤趣味,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更应提倡“趣味”性。没有趣味,也就没有创造。一位作家说:“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切伸往未知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都耳熟能详。”让学生面对无趣的教材,就如同我们硬着头皮去读一本无趣的书,是一件痛苦无奈的事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教材本身就应含有丰富有趣的教学信息。所以,重视教材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学习能力明显不足的职高学生,我们更应重视教材的趣味性。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我们以“趣味”性的编选标准建构了校本教材的“趣味阅读”模块。“趣味阅读”模块由“世界富豪” “成功励志” “趣味心理”“人生哲理”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在以“趣味”性为编选标准的同时,兼顾“人文”性,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以上册为例来说明“趣味阅读”模块的建构: 以上便是校本教材上册“趣味阅读”部分的目录。倡导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的方式完成学习。学生的自主阅读,由“趣味”指引,读有所得,读有所悟,逐渐达到提升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以实用性、人文性、趣味性三大编写原则来建构教材各模块的内容。并不是说,各模块的内容只关注一方面,而不关注其他两方面。比如“应用写作”只关注实用性,而毫不关注人文性和趣味性。而实际上,这三个原则是融为一体的,在教材各模块内容的建构过程中各有偏重并兼顾其他方面。由此将本次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称为 “实用、人文、趣味的三重追求”。

三、结语把“实用、人文、趣味的三重追求”作为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是本次校本科研的一次尝试,既考虑了职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又考虑了中职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况。本套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内容简介

《中职语文(上册)》主要包括:

一、依归校本。《中职语文》的编写,在“实用、够用”的原则下,着眼于语文的功用性与本校职业教育的需求相对应,着力于语文的功用性与本校各专业模块的共性、个性的融合。根据职业教育的总体现状、中职语文教学总体现状及“生本”教育下学生语文学习的总体心理取向,我们选取、编写了一批符合职场需求、符合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符合不同专业学生升考“成大”需求的教材。这一教材体系,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校店合一”办学理念的实际,因应“生本”教育的主流教学态势,针对各专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需求,贴近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功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相对对口、相对熟悉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新蓝本。

二、盘活模块。《中职语文》(上下册)的编写,和传统的以文体或专题来划分单元的思路不同,本教材采用的是“以生本为构建”(上册)和“以专业定单元”(下册)相结合的思路。在本教材中,各大单元分别酌情选用了适用于“生本"教学设计需求的或话题与各大相关专业较贴近的、适合各专业语文知识开发的文章。语文教材的配置与专业分类相对应,让那些对各专业适用度较高的文章教材和各专业较需用的语文基础知识,相对高度集中于同一单元内,便于高效地显现语文教学功用的针对性。

编辑推荐

《中职语文(上册)》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 雨中登泰山 故都的秋 石缝问的生命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第二单元

奴才和主人及拳师 读伊索寓言 善良 论雅而不高 时评两篇 车队与红灯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第三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南州六月荔枝丹 神奇的极光

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 作为生物的社会

第四单元 再别康桥

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乡愁 致橡树 远和近

飞鸟集(节选)

第五单元 阿Q正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黛玉进贾府 警察和赞美诗 微型小说两篇 差别 弟弟的来信

第六单元 长亭送别

音乐之声(选段)雷雨(选段)

《威尼斯商人》(选段)宇宙牌香烟

第七单元 静女 湘夫人 孔雀东南飞 归园田居(其一)登高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八单元

《孟子》短文两篇 秋水(节选)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 鸿门宴 师说

序言

随着职教思想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型,培训技能、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轴,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以培训技能为出发点,归依到就业。基础文化课程也朝着以实用、够用为限度,凸显为专业课服务的改革方向迈进。基于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型及其基础文化课的课改原则,结合我校“校店合一”的办学理念,语文科组织力量对中职语文的功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法,并配套编纂了这套《中职语文》校本教材。《中职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性和功用性兼备的学科,文化基础性体现在《中职语文》培养人的语言、写作、表达等能力及提升文化素养等方面,功用性则体现在《中职语文》能为其他学科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性。依照“校店合一”模式下的中职语文的人文基础性和服务的功用性,把语文校本教材定位为在进一步彰显语文人文基础性的同时,突出其功用性特征。本套校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重点展示语文的人文基础性,旨在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等基本能力素质,同时加大对人文精神的拓展关怀度,利用语文这一学科的独特性进行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道德情操等涉及人文关怀的教育;下册则定位为凸显语文的功用性,重点放在挖掘语文为各专业学科的直接或间接服务性,在“校店合一”办学理念下,使语文教学能直接参与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来,依据我校五大专业系的设置架构特点,教材以八个主要专业为选编结构单元,按照不同的专业特点选编跟本专业有直接关联度的课文,以使基础文化课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把“校店合一”办学理念贯彻到某础文化课程教学中。

文摘

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

前置性阅读和思考

在1927年的4月12日那天,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叛变革命,指使流氓打手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队部,解散工人武装,然后,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工人领袖和革命群众,制造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大地,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想投身革命,却有太多的顾虑和犹豫;他选择了逃避,却又在矛盾中挣扎。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从而写出了这篇著名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完这篇文章,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浮现在我们面前: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诗、情、画高度和谐地统一,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

《荷塘月色》的描写内容看似零零散散、信笔拈来,但都贯穿在精深的思想感情的红线上。全文是按照作者的写景顺序来写的:月夜出门一荷塘路上一荷塘月色一游完归来,而作者的感情也随着写景顺序的不同而变化:隐隐的哀愁一淡淡的喜悦一淡淡的喜悦一隐隐的哀愁。在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大地的背景下,作者心里感到颇不宁静,想找个幽静的环境寻求解脱,所以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是“隐隐的哀愁”;在荷塘路上和荷塘美景中,作者陶醉了,沉醉在一片喜 悦当中,然而偷得片刻的逍遥却被蝉蛙声所扰乱,使得这种喜悦也夹杂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所以说这种喜悦也是“淡淡的喜悦”;最后,游完荷塘归来的时候,作者的心里却更加不宁静了,所以当时的心情也是“隐隐的哀愁”。

校本教材缘何只是“同一首歌”?(图)2010-06-19 11:42:00 来源: 宁波晚报(宁波)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我国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家乡美,最美是那家乡的水,清晨太阳照莲花水中睡,金珠银珠一串串„„著名歌手汤灿的一曲《家乡美》,唱出了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热爱家乡之情。时下,我市一些中小学校涌现的校本教材,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家乡美”为主题,热爱家乡、了解家乡这本来是好事。但校本教材取材如果只限于此,取材雷同,就会陷入“同一首歌”的局限。

现状篇

介绍家乡的校本教材全市有几十种

“学校也编写了乡土教材让孩子学,但孩子竟然说不出宁波的城市形象口号。”日前,一位读者打电话给记者。这位父亲说,他儿子所在学校编写了一本介绍家乡的校本教材,书里主要介绍了他们镇上的一些风土人情和文化名人,但最近,他拿着一所知名初中的入学测试题让儿子做,其中有一道题要求写出宁波的形象口号——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但马上要上六年级的儿子却说不上来。他觉得儿子所在学校编写的乡土教材如果能放眼大市,则会更好。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我市相当一部分学校都编写了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主题以“家乡美”为最多,初略算了一下,全市各中小学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不下几十种。奉化溪口中学编写了校本教材《话说剡溪》,介绍溪口秀美山川;北仑区蔚斗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光荣的学校》,内容涉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名人志士;余姚梁弄镇中心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介绍梁弄的悠久历史;宁海西店初中编写了校本教材《西店,我的家乡》„„

这些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校本教材有一部分内容还比较严谨,里面详尽介绍了所在乡镇的历史,各种引用资料都标有出处。也有一部分只是从家乡挖出一些历史名人和典故,结集成册,就成了校本教材。有些名人,连市志里都找不到,有的典故,只是传说。而且校本教材里的语法、修辞、标点等都存在问题,让教材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有的学校一年出好几本教材

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学校不仅已经出版的校本教材内容与其它学校雷同,而且出版速度也极快。昨天,记者登录我市多所中小学网站,发现一般学校都将出版校本教材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成绩。有的学校一年内就出了三本校本教材,仓促完成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

校本教材不断增加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有的学校学生书包里竟然装着三四本校本教材,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一位曾参与校本教材编写的教师坦言:现在校本教材如同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主要是一些地方将开发校本教材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导致一些学校把开发校本课程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的开发上,把校本课程开发演变成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其实很多校本教材出版后就基本没有使用过,每个学生发一本后,剩下的多半发放给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和前来参观的同行了。

优秀校本教材难走共享之路

在一个区域内,历史文化具有共性,优秀的校本教材完全可以资源共享,但由于学校都想自己编书、出书、出成果,使一些优秀的校本教材难以被其他学校所接受。

2008年10月,由高桥镇中心小学教师编写的国内第一本有关梁祝文化的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读本——《绚丽多彩的梁祝文化》在鄞州区举行了首发仪式,该校向我市八所被列为梁祝文化传承基地的学校赠送了该书,表达了与这些学校共享此教材的意愿。但两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学校愿意将《绚丽多彩的梁祝文化》一书用做梁祝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赠送的书也多被放在图书馆里。

思考篇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在教材多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将注意力集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年只出过一本校本教材甚至多年不出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却也上得有声有色。

这两天,慈溪市崇寿镇相公殿小学倪仁国校长格外兴奋,6月18日杭州湾湿地公园开园,他们学校有50名学生和8名老师被邀请去参加开园仪式,这是对该校开展的“杭州湾湿地”校本课程的肯定。

据倪仁国校长介绍,相公殿小学地处杭州湾湿地边上,学校自2006年就开展了《杭州湾湿地保护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开设了“杭州湾湿地”校本课程,并编写出了校本教材。该校从2007年起,四、五、六年级每周开一次“杭州湾湿地”课程。

“我们的教材只编过一本,但我们的课程是与时俱进的,一开始,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湿地,2008年的教学重点是保护湿地鸟类,今年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年,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展现杭州湾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倪仁国校长说。他们学校校本课程的考核也很特别,比如上学期末,六年级同学收到的校本课程考核题便是:请学生写一条宣传保护杭州湾湿地的广告语。

不出教材照样上校本课程

三年前,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组建了“农村小学创意手工活动课程研究”课题小组,老师给学生上创意手工课时,就没有教材,孩子们带着剪刀、胶带等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与老师们一起设计制作,边学边做边玩„„同样,下学期,该校将把发源于五乡镇的“四明内家拳”列为校本课程,在高年级学生中普及,没有教材,只采用幻灯片形式教授“内家拳操”。

建议篇

要理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误解

如何认清校本教材与校本课程开发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编写出优秀的校本教材,昨天,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斌华。

王教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彻底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几十年的局面,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并存的新的课程格局。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形成趋势和规模,然而必须理清若干重大误解。

误解一: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

许多中小学领导和教师错误地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难度很大,甚至非常神秘。其实,并非如此。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表明,绝大多数学校采用选择已有的课程或改编已有的课程的手段,极少开发全新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含量不可能很高,否则其在中小学就没有推广的价值和可能。

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教材

有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一些行政部门领导到基层学校检查工作时,首先要求校方出示相关教材。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不等于编写教材。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编写教材,也可以不编写教材,但是必须制定完整课程方案。

误解三:校本课程开发的门数越多越好

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如琴棋书画、花卉栽培、环境保护、生命教育、禁毒教育、网迷教育、两性教育、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校本课程开发没有必要局限于“家长学”或“城市学”,也并非开发的门数越多越好。

误解四:校本课程开发由本校独自完成

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片面的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可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入大自然,充分利用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校际之间也可以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本版撰文

7.论多媒体在观摩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篇七

在具体的教学观摩活动中, 教师能否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 能否使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已成为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 使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一、多媒体助力课堂教学, 直观反映教学效果

一些观摩课堂的环节处理其成败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合理恰当地使用现有的技术装备。古诗词的课堂学习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 在营造氛围、引导想象方面效果明显, 学生因此获得更多感受, 从中领悟诗词的深意。元曲《天净沙·秋思》的教学, 教师在疏通文义和分析课文后进行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进入了创作环节, 教师首先肯定每位学生都将是一名成功的诗人, 将能完成独一无二的优秀作品, 鼓励每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接着使用多媒体展示该元曲的插图, 配以淡淡忧伤的轻音乐背景。在缓慢凄凉的旋律中, 学生入情入境, 积极创作, 写出了如“流连黄昏, 愁煞断肠人”, “走在苍凉的古道, 那似箭的归心, 向着远方”, “温暖的小屋, 袅袅的炊烟, 就是我心灵的家园”等不少好诗句。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创作环节因情而设, 因境而置, 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由于情境感受增强, 做到有感而发、充分想象、激情创作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学课堂因此有了精彩的生成, 取得了令人大感意外且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虚实结合, 多媒体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更多思路

把多媒体技术上的一些虚拟手法应用于课堂, 使学生在虚拟的教学情境中理解教材, 同时借助传统教学中的“实”的手法, 例如利用实物、板书、教师口述、挂图、自制教具等, 虚实皆用, 两相结合, 为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在一节题为《非洲鼓》的音乐课观摩活动中, 教师首先播放了充满激情的鼓乐, 接着展示了非洲鼓的图片, 用下载的一个虚拟动画介绍了鼓的背景知识, 再利用随课堂带来的实物小鼓, 从不同角度击打小鼓, 请学生听鼓声, 辨鼓音, 对比分析之后让学生拍打节奏并对节奏加以区分和认识, 再指名学生上台敲鼓演示节奏, 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情绪高涨、认真投入, 课后不少学生向老师反映他们特别喜欢上这样的课。这节课之所以效果反馈良好, 在于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的“虚”和实物鼓的“实”, 让学生既能在虚拟的动画中轻松地认识了鼓的背景知识, 又能在真实的敲打乐器中地完成了一次惬意的听音体验。对于参与观摩活动的教师来说, 这样的设计无疑使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增强了。一节有关地震教学的地理观摩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用下载的一个地震逃生自救的小游戏吸引学生, 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进行判断, 然后完成地震逃生, 充分享受了一次“玩中学”的乐趣。

要在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间找到契合点,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 例如媒体与板书结合, 媒体与教具结合, 媒体与学具结合, 媒体与课外教材结合等等都可以实现虚实手法的应用, 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使现代教学能在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和发展。

三、多媒体是提升复习效率, 增大课堂容量的利器

复习研讨课作为观摩教学活动的一种特定形式, 具有专题化、大容量的特点, 教师一方面能以此引导学生迅速整理大量的复习资料, 梳理知识要点, 另一方面, 则为能集中精力组织现场教学和探究活动腾出了更多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

在一节题为“辨析错别字”的古诗文复习专题训练课上, 教师针对书写问题组织小组梳理了几种常见的写错别字类型:1.基础差, 写错字;2.混淆同音和形似字;3.死记硬背, 不解其意, 造成错误;4.不解文意, 书写潦草。针对五种类型做了有针对性的纠错练习后, 教师进一步拓展:你是否还能找出其他的错误类型?围绕该问题学生做了一些归纳, 并被要求就所归纳的错误类型自拟一道中考题, 然后同学交流互考;一节思想品德复习专题课, 教师在布置任务和组织探究活动之前, 先安排小组梳理知识要点, 接着进入“交流—点评—精讲”环节, 展示了就知识难点设置的关键性问题, 利用多媒体罗列处理该问题的六个方法, 之后的探究活动就要求学生用以上方法尝试解决一些典型题, 其中包括五道单项选择题, 三道多项选择题和两道综合分析题共三组练习。最后教师出示近年各地中考的相关类型题, 让学生来一次简要分析, 综合归纳。

不难看到, 多媒体的课堂应用在无纸化、大容量、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中显示出了更多的优越性, 它帮助学生赢得了实际操练时间, 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技巧练习, 切实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成为可能。它的应用还省去教师现场大量板书的麻烦, 使教学流程, 教学手段及内容更加明晰, 同时利于观察教师对一节课做出有价值的诊断和分析。

四、正确认识多媒体, 根据学情合理设计教学

多媒体被应用于观摩教学中, 不能不以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为前提。在不同的学科课堂, 多媒体的应用始终服务于教学, 其根本作用是辅助教学, 而不是替代教学。一些观摩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 部分教师为了上好展示课, 制作大量精美课件, 画面丰富有趣, 但有时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究其根源, 有的是怕学生“吃”得不够, 未经筛选, 简单复制, 就把大量课内外知识搬到课堂, 这样就难以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有的是引用了现成的教学资源, 忽略根据学情合理设计教学, 导致脱离学生实际, 自然效果差强人意;有的是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展示, 不以学生为本, 弱化组织教学, 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就变成了另一种流于形式的、机械的“填鸭式教学”。因此, 强化学科本位意识, 充分认识学科学习的主体地位, 合理利用多媒体, 去粗取精, 去伪求真, 适时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不本末倒置, 不喧宾夺主, 就不会让课堂变得单调乏味。

8.家长学校教学观摩活动 篇八

首先,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聚焦的焦点是“课堂”,即通过一堂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引发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的思考。这种以“实践”为起点,从具体的“课堂”开始,通过课堂教学阐发和思考“新课改”理论的做法是科學的,这种做法避免了由“理论”到“理论”的局限,将参与者的理论基点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种以“参与者”的视角践行理论研究的作法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理论说教的课改培训模式,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新课程理念上的一次超越。这种模式,从具体的“课堂”出发,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去听、去看,然后去思考,这种“新课程”培训模式很接地气,使所有老师的理论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

其次,从课堂呈现的范式来看,这堂公开课起到了“观摩”的效果,给人以启迪和反思。这次观摩活动由市里一位老师上沈从文的名篇《边城》,教学设计如下:

在学习目标上,设计了三个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在过程与方法上,设计了两点:

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的一般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上,设计了以下两点: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民俗及其丰富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

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分析人物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沈从文,对《边城》做了概述。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许多图片,然后让学生回答看完图片后的感受。之后,对《边城》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交代。完了之后对翠翠、祖父、天保、顺顺等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边城》的“三美”。

如果抛开这堂课的效果,单从这堂课所呈现的形式来说,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信息时代,课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从形式上看,是“白板”代替了“黑板”,以及信息技术不断的向课堂的渗透。一节语文课,从课件到文字,再到视频,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来自于网络。有些语文老师已不再用到“黑板”,从板书设计到图片资料,网络上的课件设计即精美又准确,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只是展示课件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白板成了现代的代名词,而黑板则是传统的象征。

启示二:信息时代,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才算“高效课堂”?很显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也多元化。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上,就是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各个侧面开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启示三:语文课堂的主体是什么?应该是文本,是对文本语言符号的解码,是对文本的解读。当解读文本里的语言符号时,总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方法和手段就所关注的核心就是语言系统里的语法和修辞。但这些仅是理解文本的基础,要对一篇课文进行赏析,首要的一点是:阅读主体要对文本进行积极地有利于阅读的情感投入,要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语言教学,概括来说,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教学。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音知识。

二是文学。这是附着于语言符号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内容的复合体。这里有一个文学观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们所持的文学观应是什么?那就是:告诉学生一个多彩的社会,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充满悲悯和良知的温暖世界。要让学生在文学里看到一个大写的“人”,看到“人”所具有的高贵、无私、勇敢、无畏,要让学生知道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

启示四:关于沈从文,我们应告诉学生什么?应该是他作为一个反现代化的启蒙主义文学家的文学观。沈从文认为,现代化的金钱、效率、自由、民主改变了传统道德观念,打破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使乡村古朴、自然的人性变得势力、贪婪,人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严重扭曲,“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成为现代化的祭品。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喧嚣和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内心充满困惑、焦虑、无助、绝望、悲观、冷漠、自私和迷茫。现代化改变客观社会的同时,也改变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主观内心世界。也许,这些才是沈存文这位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带给我们的东西。

总之,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以课堂为依托,以感性触摸为主导的新课程理论培训模式,深化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拓宽了广大师生的理论视野,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9.平宁城学校观摩课教学教案 篇九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观摩课教案

卜富廷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颐、耸”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等11个生字,会读“长廊、柱子”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了解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在上十七课的时候,我们从远处和近处欣赏了万里长城,对它的雄伟气魄赞叹不已,也十分佩服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你知道万里长城在哪里吗?(北京)

2、是的,在这座历史名城——北京,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细细游赏。这节课,我们就去游览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公园,这就是——颐和园。来,手拿起来,我们一起写这个题目。板书:颐和园

3、齐读课题。引:告诉你们,这可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哦!

4、指名读。评价:我觉得这颐和园又大又美。

二、初读课文

1、颐和园里到底有怎样迷人的景色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这个美丽的公园。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开始!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词语盘点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里有很多词语要求我们掌握,我们一组一组的看!先看第一组。

第一组:横槛

耸立

琉璃

远眺

堤岸

姿态

几乎

画舫

1、先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每个词语,干脆响亮的读两遍!

4、师读生跟。再解释词语

(1)远眺有什么的意思?看

像这样表示看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俯视、眺望、凝视、仰望、环顾„„一个、四个的词语,都可以)[说到环顾:师:环顾一下,看看谁坐的最端正?] 引人注目:引人注目里面是有看的意思,哪部分是看的意思?(2)姿态就是什么?样子。姿态不一,就是——样子各不相同。

(3)几乎换一个词。(好象)这个几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什么时候读几?(4)见过画舫吗?其实画舫就是什么?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5、齐读。

第二组: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长堤

湖心岛

十七孔桥

1、快速阅读这一组词语,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都是颐和园内的一处景色)

2、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些景色都说进去!(颐和园里有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等景色)评价:你真能干,一句话说的这么简洁,干练。谁还能换种句式说一说?(颐和园里有很多景色,分别是:长廊、万寿山、佛香阁„„)

3、画简图。把这些地点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把原先做好的地点名片拿出来贴)和学生交流贴的位置。

第三组:进了

绕过

走完

来到

登上

下来

走过

1、仔细看下,这些词语是关于什么的?(记叙游览顺序的动词)读一读。

2、用上这些词语,把作者写的游览顺序说一说。出示括号填空。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到了昆明湖,看到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几处景色。只要你(走过)长长的十七孔桥,就能上湖心岛游玩。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你去细细游赏。

3、先自己试着说一说,等下我请认真的站起来说。

4、指名生说,也可以合作交流,师填上正确答案。

5、师:很好!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概括起来,就是这一段话。一起读一遍。

6、我们照着这个简图,来画画他的游览路线。学生说,师在黑板上画路线图。

7、加上这些记叙游览过程的词,好在哪?(再请学生看黑板上的路线图体会)生可能会说:(1)这样就会写的清楚,让读者知道你的游览过程。(2)读者会读得更明白。(只要答到一点,就给予肯定。)

引导:和我们平时说的来到哪里,来到哪里,更怎么样?(不重复,还更准确。)通过看这幅图,你大致了解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了吗?(板书:游览顺序)

8、同学们也去过很多地方旅游,有的把自己的心得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写成了日记,如果你在写游览地点的时候,加上了这些记叙游览顺序的动词,你的文章会更加的出彩!

四、走长廊

1、师:如果课文就这么一段话,你有兴趣读吗?当然,作者不但把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课文是怎么来介绍这美丽的大公园的呢?文中写到了颐和园里的好几处景色,我们一处一处地看。(出示第二段)先去走长廊,谁带我们去走走长廊?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2、交流: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

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

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

(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翔实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 师:读的好的,不错。还有吗?(3)有几千幅画。

师:是的,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指名生读

(4)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生读。读的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师:这说明花的种类很——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

3、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

4、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长廊,更长、更美了!

5、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 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时建造的场景上,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说,师根据说的情况引导。如:你看的真仔细,为什么要重重地刻? 师:创造这样的景观,需要付出多大的劳动啊!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

五、总结

这长而美的长廊,我们走过了。而且走的很尽兴。颐和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细细游赏!下节课继续!下课!

第二课时

一、课文连接

1、上节课,我们走玩了长廊,被那长而美的风景深深地吸引,同学们的读书声也深深地吸引着老师,非常动听。其实颐和园中的点睛之笔不是这长廊,而是接下去作者要带我们去的万寿山和昆明湖。有的同学一听有更好的去处,马上就来精神了。相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会和你们的样子一样,很带劲!

2、请大家看一组图。(出示万寿山的图片)这是哪个地方的风景?美不美?想不想去看看?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这万寿山。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万寿山的?(第3、4自然段)

二、登万寿山(3)

1、请同学们把这3、4两段读一读,看看万寿山上有哪些景物?

2、作者首先来到了——万寿山的山脚下,抬头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1)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佛香阁、排云殿是怎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它们特点的词语!(2)交流 形状是什么样的?八角宝塔形的。

耸立。说明这个佛香阁怎样?高

板书

(引:像我这样站在这里,能叫耸立吗?)

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是怎么样的,谁来形容一下。(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琉璃瓦见过吗?出示图片(边看边解释: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用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殿或庙宇的屋顶。)一排排,说明面积很大。

3、佛香阁和排云殿一样,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一起读读这段话。

三、登万寿山(4)

1、接着作者就登上了万寿山,看见了什么?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从不同的方位看景色)哪些方位?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点红三个词)

师引读:从不同的方位看,都有哪些景色?自己先说一说。

2、登上万寿山,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向下望,看到了树丛、屋顶、宫墙;正前面有,昆明湖、游船、画舫;向东远眺时,看见了城楼和白塔。这么多的景色尽收眼底,你最喜欢哪一方位看到的景色就读哪方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

(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掩映是什么意思?就像穿衣服一样,我要是里面穿红色的衣服,外面就要套黑色的外套,这样才能很好的搭配,相互衬托。这里也就是,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需要和葱郁的树丛相互遮掩,相互衬托!师: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读着读着,我好象看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都有哪些色彩?葱郁、黄的绿的、朱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优美、生动)师:你能试着填上有关颜色的词,让句子变得更生动吗?(出示)

()天,()水,()云,()的沙滩,一派迷人的海南风光。(答案很多,适当就好)

(2)引:你还喜欢哪处的景色?能通过你的读来传递你的喜欢吗?“昆明湖„„”出示这2句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老师听出了你对昆明湖的喜欢!谁喜欢的更强烈些? 师: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处景色?

生说理由。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你喜欢它是发自内心的。你瞧瞧,这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又静、又绿的湖水,这又像镜子,又像碧玉的湖面,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何况,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可能会说:这湖面很平静。师:你从哪个字感受出来的?(滑)

师:如果把“滑”换一个字,你想用哪个字替代?(划,游„„)板书 师:为什么你们说的这些字,作者都没用,单单用一个滑字?我们来看一看。游:一般我们说的都是在水里游。飘:飘是在哪里?空中

驶;动作会不会太大了?引:课文中说,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划:从它的偏旁来分析。„„

(总结:相比较之下,你觉得用滑字更怎么样?用滑字更贴切,能让人体会到这湖面很平静。)

师:体会过了,再来读读这昆明湖,相信能读的更好!把湖面的静和湖水的绿读出来。指名读。评价;真静啊!真绿啊!齐读。

(3)每个人读书的品位不同,你喜欢这处,还有人喜欢别处。谁还喜欢别处的景色,也把你的喜欢表达出来!“向东远眺„„城里的白塔。”出示

师:你特别喜欢这里面的哪个词?隐隐约约。师:我也喜欢!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好象看到了城楼和白塔,定睛一看,又没了,再看,又看见了。很有趣!)师:真好。我也是因为这个理由!(握手)就喜欢那虚无缥缈的感觉。喜欢这处景色的同学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该怎么读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这样美的景色,再来一遍,好吗?)

四、游览昆明湖

1、从万寿山下来,我们来到了昆明湖。在昆明湖边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2、请你选择一处景色,具体的说一说是什么样子的。等下我请几位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这昆明湖边的景色。

3、“导游”介绍

师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站在湖边,这里的景色真美啊!(生边介绍,师出示景点的画面)

师:导游,这长堤真长啊!长堤上都有些什么?生1介绍。师:都有哪些式样不同的桥呢?(根据生讲的出示图片)师:导游,那湖中心有什么啊?生2介绍

(师补充:我通过上网,了解到这个宫殿叫龙王庙。)师:这么葱郁的小岛,我想去岛上玩,怎么去啊?生3介绍。

师引:这十七孔桥上的狮子都是怎么样的啊?有的„„有的„„有的„„ 师:听了3位导游的介绍,我真喜欢这个地方!这长堤是那么的——长(板书)湖心岛看上去是那么的葱绿(板书)。

师:这十七孔桥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引:我想到了《赵州桥》,石栏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文中形容这座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美观。十七孔桥上雕刻着这么多精美的图案。十七孔桥和赵州桥一样,也很——美观

(板书:美观)

4、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叫一组同学上来介绍。

五、板书概括

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按照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几处景点,(指着板书)先去走了长廊,长廊的长和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高耸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看到了湖光山色。最后写来到昆明湖边,围着湖的长堤是那么的长,湖心岛看上去是那么的葱绿,十七孔桥又是那么的美观。

六、总结

1、不知不觉中,这几处景色我们游览完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颐和园总的特点是什么?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板书:美丽

大 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是不是就这几个景点呢?哪里告诉我们的?一起读最后一段。生读。(板书:说也说不尽)

师:是啊,真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颐和园的景色真可以用独一无

二、举世无双来形容。我想真正喜欢颐和园的同学,肯定会如作者所希望的那样,课后还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颐和园的其他景点。

3、同学们,我们都被这颐和园的美景深深地震撼了。这颐和园的美是谁创造出来的?古代劳动人民。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生说。希望同学们在欣赏颐和园美的同时,更要记住这些创造美的人。

七、分段

1、请你根据板书,用这个“//”符号,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检查。1//2345//6// 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先总的写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公园,然后通过几处景点分述,最后又总的写个人的希望,我们也给它一个特定的名称,叫“总——分——总”。(副板书)

2、以后同学们在学习中,还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写作方式,请你们在这篇课文的每一个双斜线后面写上这样的名称。

八、总结

10.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总结 篇十

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简简单单的,顺着学生的回答,名师会有意想不到的评价。让学生听了心情愉快,让听课教师听了,若有所思。如王振会老师执教的《称赞》,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王振会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让学生个别朗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通过老师的点评,让学生注意读好“真能干”“一个比一个”这些重点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老师引导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勇敢”,再让学生照此说“一个比一个……”说句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也特别扎实,切实体现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性。面对学生那生动有趣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情趣。面对学生那脱口而出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在场的每一个老师折服。我常常感叹自己的课堂太过单一和枯燥,我想教师的课堂语言真是太重要了。

另外,就是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如虞大明老师的报告以及所执教的《祖父的园子》,都是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学到了很多方法。武琼老师虽是已退休的老教师了,但话语间依旧是活力四射,课堂上更是魅力无穷。

再次,是教师的随机应变。

听这些老师的课,我常常觉得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记笔记。因为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让人很意外,课外知识的收集很丰富。不仅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让人觉得他们并没有事先设计好教案。对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他们都能巧妙的应答。尤其是支玉恒老师的课,更是让人带着无限的期待,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一波三折却又波澜不惊的大师风范,让人连连佩服。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更是问出了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你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怎么样?可不可以改一改改成什么当然,这从中也看出了支玉恒老师的对教材的把握,甚至是超越了教材。

一节节精彩的课听完了,但是脑海里的一个个精彩的片段还让我久久回味无穷。

是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诠释和演绎了什么是“精彩”。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参加了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重新认识了阅读教学,指引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方向。这样的课堂也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因为有他们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上一篇:it业销售助理转正申请下一篇:餐厅节能降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