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党章

2024-09-04

新修改的党章(共8篇)

1.新修改的党章 篇一

解读十八大新党章(六个方面的修改)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必将对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在新党章总纲部分,新增以下内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这段话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这个新的发展要求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党章增写“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对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新党章专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阐述,包括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着力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样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同时,新党章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内容也进行了充实。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新党章增写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这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广大党员应尽的义务”;“积极创先争优,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选拔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党要更加重视监督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新党章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利于更好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作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有利于推动干部队伍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素质,更好发挥表率作用。

2.新修改的党章 篇二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章》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全党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建党学说和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

党章是党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体现着马克思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党的学说。制定党章的过程, 就是总结党的建设经验、进行巨大的理论创造的过程。因此, 党章本身就是用高度精炼、准确和论断性的语言表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建党学说和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的基本原理, 并且构成一个科学体系。

2、有助于加强党内的制度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总结历史经验, 深刻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党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应有的保证和尊重。党的制度、规章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党章是党的最根本的制度和最高的行为规范, 学习好、贯彻好党章有助于加强党的各项具体制度建设。

二、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章》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1、党章具有科学性。

党章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同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在党章的基本原则问题上, 不能有任何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的动摇。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是坚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决定着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方面的建设;而这些方面的建设, 又是以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核心的。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 归根到底, 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党章表明了我们党要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执行什么样的路线, 走什么样的道路, 建设什么样的党。

2、党章具有权威性。

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 是党员和党的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必须遵循的准则。党员在党章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及党的组织都不得违反党章规定。因此, 党章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强的约束力。党章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并不束缚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是激励和保证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是建立在党员的高度觉悟之上的, 因而是铁的纪律。

三、按照《党章》要求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和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 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 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落实。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群众同甘共苦, 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 凌驾于群众之上。党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 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党要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摘要:党章是党的总章程, 是我们党把握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 是各级党组织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学习好、贯彻好党章,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章,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学习新党章 贯彻新党章 篇三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章法。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无条件认同党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做到的事情,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响应十七大的号召,学习好宣传好新党章,以新党章为思想武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好新党章,要在增强党的观念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新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规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学好新党章,要在增强党员意识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新党章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条件、党员权利义务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规定,牢记党员身份,铭记党员标准,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战士作用。

学好新党章,要在强化党章的权威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新党章,深刻认识新党章是我们党全部活动的总章程,是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党的生活中具有最高效力。牢固树立党章权威,着力提高严格依照党章办事的能力,始终将自己置于党章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在职的和离退休的共产党员要遵守党章,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模范遵守党章。

学好新党章,要在做好“结合”这篇文章上下功夫。把学习新党章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新党章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章与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新党章每段内容、每个观点甚至每句话,都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作支撑的,经过了高度概括和提炼,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反复读,细心领会,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认真学习和履行党章,是对每个党员的毕生要求。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在职的还是离退休的,都能一以贯之,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章的自觉性,为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三大党章修改的背景 篇四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有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陈独秀向大会作了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瞿秋白起草了《党章草案》。大会的基本议题是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根据革命形势和党的自身状况对党提出的新要求,大会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通常简称为三大党章。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修正章程。

1.党的二大以后,以反对封建军阀和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为主要特征的革命运动逐渐形成高潮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截止到1923年,全国爆发了100多次工人罢工斗争,参加人数达到30余万人。无产阶级队伍在斗争中受到锻炼,党的阶级基础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我国南方的农民运动也开始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镇压,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其他方面的群众运动也相继受挫,表明革命迫切需要党作出符合当时形势的正确的新部署。

2.党的二大以后,党的组织也有发展,为适应革命发展和党自身壮大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对二大党章进行修改

5.对十八大党章修改内容的解读 篇五

一、党章制定和修改的历史

我们党在1921年召开了一大,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一大提出并制定了党纲,没有来得及制定党章。

我们的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二大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五大未对党章进行修改,会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进行修改。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07 上海→南湖)▪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07 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06 广州)▪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04 武汉)▪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04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08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10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09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10 北京)

▪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01 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06 苏联莫斯科)▪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08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09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10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1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11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04 延安杨家岭)▪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09 北京)作为政党的宗旨和行为规范,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思想上的一致,以及组织、行动上的统一而制定的章程,胡锦涛就曾说过:“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正因为党章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在上海诞生以来,便在行进的路程中对其反复进行修改。可以说,一部党章的修订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

建党初期的党章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等地的十余位代表先后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和嘉兴南湖游船上秘密召开会议,共商成立中国共产党之盛举。经过数天的激烈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并推举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的首任总书记。

但是,由于党尚在创立之初,其思想上、组织上、理论上的准备还远未成熟,因此通过的只是一个500余字、共15条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而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章。《纲领》虽不是党章,却实际起到了党章的作用。它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规定党员与组织、下级和上级之间的关系,规定“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地方 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这都为党章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建党一年来的经验,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 个决议案。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章程,这部包括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等6章共29 条近4000 字的《章程》首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并对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稍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出席会议的近40位代表对“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作出修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从而使得党章增加到了6章30条。但此次党章修订只是对前党章一些个别条文做出补充完善,如候补党员的发展程序、候补期限、权利义务等,大规模的变动并不多。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党章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正式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决定实行国共合作。此后不久,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兴起,并席卷全国,长达数年之久。在此形势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党章亦随之做出相应修改。还在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于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针对党员队伍有所壮大、全国革命形势逐渐高涨的客观情况,20位与会代表就曾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该章程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或推三人组成干事会”,从而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在新党章第二章第十条中,又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须互推书记一人总理全国党务,各级执行委员会及干事会均须互推书记一人总理各级党务,其余委员协同总书记或各级书记分掌党务”,从而也将“书记”这一职务做为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的制度,牢牢地确立了下来。

192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堪称对党章的一次较大修改。修改后的党章共有12章85条,比前党章多了近三倍。其“党员年龄须在十八岁以上”、“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各级党部最高的机关为:全体党员大会及代表大会”、“党的中 央委员会应派中央委员任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各级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应为当地党的委员会委员”等条文,都极具开创性。值得一提的是,新党章还第一次提出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要求党员和党的组织把遵守纪律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从而增强了广大党员遵守党纪的自觉性。

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党章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有鉴于此,中国共产党于该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之间的第二次国内战争。战争的第二个年头,即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于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激烈讨论,出席大会的142 位代表表决通过了15章53条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四次修正案。

该党章基本保持了五大通过党章的基本内容,但却一再申明“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之一部分,命名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支部”,从而严重影响了党的独立自主。另一个重要修改,就是党把监察委员会改为审查委员会,规定:“为监督各级党部之财政会计及各机关之工作起见,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省县市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省县市审查委员会。”但是,新党章在此并没有规定各级审查委员会的权限及其与各级党委的关系,这就使得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审查委员会权力一度炙手可热,同级党委甚至形同虚设,在“左”倾情绪影响下,一大批于革命、于红军都有莫大功劳的同志被审查委员会错误批判乃至杀害。

抗日战争时期的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经过讨论,大会最后通过了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及新党章,明确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条文写入党章,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七大党章共12章70条,它在总纲中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并 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在第一章中规定了“向党的任何机关直至中央提出建议和声明”、“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工作人员”等党员的基本权利,第二章中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遵照党内民主的原则进行工作。但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遵照党内民主原则进行工作时,不能妨害党内的集中原则”等,皆向世人宣告着中国共产党的日渐成熟。

过渡时期的党章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唯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北京政协礼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上,1026位代表讨论通过了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做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对七大党章做出必要修改。

八大党章共9章60条,它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高度强调了当前执政条件下反对官僚主义、发扬党内民主、健全集体领导、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把维护党的团结、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方针写进了党章。同时,新党章规定:“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地和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而这也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提出对犯错误党员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这都堪称经典。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党章

以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在中华大地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倏然爆发。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相应地,中国共产党党章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两度被修改,深深地留下了“文革”的烙印。

在“文革”开始后的第三个年头,中共中央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512位代表讨论通过了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正草案。应“文革”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党章错误地把“继续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和“林彪同志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最忠诚、最坚定地执行和扞卫毛泽东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砍掉了原党章中党员权利一节,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否定了八大党章明确规定的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 法化。1973年8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删去了总纲中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仍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这些矛盾,只能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来解决。”“我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大革命。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论点,使“左”倾思潮得以延续。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形势有了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毛泽东同志主持了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央作的政治报告是由张春桥、姚文元等主持起草的。该报告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把“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认定为“客观规律”,预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等,这就全面肯定和继承了“九大”的错误,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大党章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些调整,条文部分改得不多。总纲中只取消了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值得指出的是,十大党章在“左”倾错误方面的新发展,主要是充实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经验的内容,把“批判修正主义列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长期任务”;片面提出“反潮流”原则,要求党员要具有反潮流的精神等。

大会最后选出了195名中央委员和124名候补中央委员。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被排斥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之外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虽然江青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一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毕竟反映了党内健康力量的增强。

拨乱反正新时期及之后的党章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十年内乱以后的第 一部党章,它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增加了关于民主集中制、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内容。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十一大党章继续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五年后于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修改了党章,其总纲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及党的最终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发挥作用等,都作了完备的规定。除此之外,新党章还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其中,对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体制作了重要的改变和新的规定。

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30多年来,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样算来,党的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应是我们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

十二大:彻底清除“左”的错误

1982年9月,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和两年徘徊之后,在全面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制定的十二大党章,最具特色之处是:在总纲中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增加了禁止个人崇拜的内容;增加了“党的干部”一章,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这表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探索。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修正案共10条,总共有13处增删改动,着重体现在党的领导体制和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方面,表明党的建设正在走上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十三大的修改主要是: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候选人名单采用差额选举;规定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增写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等。

十四大:第一次郑重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念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郑重提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念,阐述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地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只有7处150个字的修改。这部改 动最小却意义重大的党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它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也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十六大:“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了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等新的要求;增写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入党的内容;增写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十六字原则;增写了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对纪检机关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进行了新的阐述;新增了党徽党旗一章。

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把科学发展观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载入党章,并把它贯穿始终,是十七大党章最具特色之处。把科学发展观这一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载入党章,使党章具有更深厚的理论底蕴。

二、修改党章的意义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因此,党章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必要修改。

所谓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三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经验。

指导和规范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总章程,当然要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党的建设创新的新情况不断修改。改变意味着什么?改变意味着没有停滞不前,意味着她是与时俱进的,意味着在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作用。

一方面,从党章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党章修改的过程,就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过程。党的理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建设到什么阶段,我们党的章程相应地也会做出修改和调整。

另一方面实践的情况如何,在党章里面一定会有所体现和反映。所以从这个上讲,党章的历史--修改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就是我们党的发展的一个历史进程。这是一点。从修改历史进程来看,我们也看到,党章有一些传承的东西。从一大党章开始到今天,并不是说很多东西我们已经修改的面目全非了,有些东西一直保留在今天。比如说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面,在党的民主决策制原则方面,再比如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方面、党的经济基础方面等等。包括党的名称到今天还依然坚持。

所以党章修改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改。我理解,越是这种传承保留的东西越是我们党非常重要的方面,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什么东西都修改了,可能也不一定叫中国共产党了,这是我们从过程里面解读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就是整个修改的过程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准确来讲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每一次修改其实都是在不断地从过去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或者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做法、观念、体制上不断加以突破,然后进行创新,才进行修改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些理论的准备,没有这样一些突破的话,这个修改的任务不能完成。这是我们从党章修改过程中能够看出它的一些规律性的特点。三、十八大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增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个方面的修改,增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在党章总纲的第八自然段做了这样的表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一条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跟道路、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方面来看,就充分地体现了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需要我们全党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及我们的道路自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这个要求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这些年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成就,当然我们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我们通过实践的探索,我们寻找了,开辟了自己有独特价值的这样一条道路,这样一个理论体系以及 基本的政治制度。我想是把它作为党章修改的重要内容写进来,本身就是要求全党党员要对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甚至也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要理解好、把握好。这是第二个方面的修改。

(三)、突出强调了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个方面的修改,突出强调了坚持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到总许可师)在总纲里边增写了这样一些内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三个发展”是把我们的理论、实践,包括我们的道路紧密地跟改革开放这个新时期的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把它连接起来了,我们在思考、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发展动力去割裂开来地去认识分析和观察问题,一定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道路前进、理论深化、制度不断完善的一个动力。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里边,包括党章里边都在这个部分有很明确的体现,或者说有这样的一些基本要求,就需要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

过去3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通过党章修改,不断地丰富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内涵和定位,这是党章修改的一个特点,所以我理解改革开放与党章修改的时代特色,这个我们应该很好地去通过党章的修改去把握这么一个特点和内容。为什么这样讲?是有具体的党章修改的素材和依据支撑的,比如说,在我们党的章程里边,什么时候对改革开放做出表述,做出规定呢?我查了一下,最早是建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十四大党章。

在1982年党章里边没有相关的规定,尽管改革开放在实践中探索,但理论的层面还没有做出这样的概括,而且1987年党的十三大,由于当时总纲没有修改,这一次修改只是修改了条文部分,因为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也没有在党章里面体现,到了1992年十四大党章修改的时候,第一次对改革开放做出阐述,原话是这样表述的: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1992年十四大党章在总纲部分关于改革开放的完整的表述。所以,像党章修改强调改革开放,十八大党章修改不是第一次,这个从十四大党章开始就已经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了。

十七大党章修改的时候第一次在原来基础上,把坚持对方开放作为我们国 家的一项基本的国策确定下来了,这个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了,明确提出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加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这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的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党对改革提出的这样一些新要求。十八大党章修改又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目标,这个从党章修改的线索里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再具体一点讲,在党章里边通过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大党章修改的时候,第一次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事情,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当时海外的媒体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说中共中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件事情本身不仅将关系着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福祉,而且还会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时这只是预言,但是到今天或者到今年,20多年过去了,我们再回味一下,感觉到他们的这样一种评价很有前瞻性,也很客观,正是由于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所以才使得中国能够作为至少是在经济方面崛起成为世界老二,这个体制的确立和深化完善是功不可没的。

20多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扭转了当时曾经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包括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或者说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错误方向去,有这样一些议论、看法、分歧,但是我党明确地,而且是非常坚定地提出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这样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我国的改革征途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按照十四大确立的目标所进行的改革,努力开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奠定了经济体制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来之不易。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另外是非公经济的部分。在推动的过程中,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历尽艰辛的,付出了很多艰辛。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原来探索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在党章修改的时候做出这样的补充,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来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10年的实践,这个时候提出了,一要坚持,这个方向不能动摇;第二要完善。

党的十七大党章修改的时候,明确地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是毫不动摇的,另外一个,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毫不动摇,这两个毫不动摇是缺一不可。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十八大党章强调的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十八界三中全会中已经把基础性作用改成了 决定性作用。所以,在这个党章修改的这些内容来看,我们理解,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这是一个部分,但同时它还有国家的宏观调控,简单地说,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这两个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那你就不叫市场经济,但有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这种作用,不要国家宏观调控了,也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所以我理解党章这个修改的变化,这个线索本身就是我们党对这个方面的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然后再指导实践去推进,去改革和完善。那现在为什么改成了决定性作用了呢?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但是我们要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

改革开放如果说我们单看它本身来讲,特别是不了解我们过去的历史的同志来讲,好像不大好理解改革开放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把改革开放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当中,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最深刻的意义,这个深刻的意义这里边我引用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教授的观点,他说:把30年的改革开放放在中国历史的过去和未来的中间就具有了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为历史的长河注入了前所未有,并且注定会对未来产生长远影响的因素。这个我理解,他说得非常精彩,非常深刻。

紧接着,他讲: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改革开放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对国家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道路的探索,这个前边我们在讲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也有所涉及,因为他认为中国进入近代历史之前,尽管历史很漫长,但基本上是一个历史的简单的重复,是一个农业社会,简单重复是什么呢?是王朝的重复更替,基本是这么一个特色,或者说历史是这么一个特点。只有到近代和西方列强接触之后,中国的各方面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清末改革运动到孙中山再到毛泽东,在改革开放前,郑永年讲,他说他的研究是这样认识的,他说:中国人一直处于持续的革命之中,目的是什么呢?探索的重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要完成这这个使命。所以,前30年,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后,改革开放之前这前30年的探索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奠定了基本的基础,包括我前面讲的政治制度、结构等。当然,后来的探索,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部分,我们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

也正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开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我们是摸着 石头过河,但是我们方向是清楚的,我们要过河,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于说,怎么过河的路径、过程,它是在探索的,不断地摸索的。(幻灯片)这种摸索,由于方向是明确的,我们要过河,因此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没有走回头路,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这个我们是清楚的,而且用改革开放来推动我们朝着目标往前走,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本身对中国的发展,它的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李克强总理强调:现在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但是再深的水也得趟。(幻灯片)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十八大恰恰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后召开的,这个时候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了。怎么样进行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中国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的报告的主题当中就非常鲜明地,非常明确地强调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要求,目的是高举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是它的主题,当然前面还有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一些规定和要求了,所以从这个报道的主题里边我们就鲜明地看到了,我们全党的共识是继续改革开放,这是不能动摇的。解放思想也是为了深化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的思维方法,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有一种忧患意识,然后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所以他还是强调改革开放,因此这次十八大党章修改应当说是充分地体现了十八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内涵之一的这么一个要求。

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诸多问题还要深化改革开放,因此我们来学习理解把握十八大党章修改的内容,这一条应该重点强调,这次党章的修改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的特点,以及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么一个时代特点,要了解党章修改,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特点的历史线索,以及体现这些鲜明特点的一些新内容和新要求,并且跟报告的精神融会贯通,结合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这是第三个方面的修改,关于改革开放内容的修改。

(四)、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第四,这次党章的修改,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的要求。这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党章里边,比如说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在党章总纲里面明确地写出来了,并且在党章总纲增写了一个自然段,专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要求和指导原则以及主要的着力点。(幻 灯片)

它的表述是这样的。基本概括提炼十八大报告的一些提法,首先强调通过全党来倡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首先强调的理念方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把方针也确定下来了,坚持生产方针、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我坚信党章这样的修改对于推动全党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多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主永续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理念的引领作用和具体的规范和要求的这方面的作用。党章修改至少有利于这些理念的确立以及融入到其他方面的建设当中去,这是生态文明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章里边并没有展开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的要求全部写进来,这个部分还是放在十八大报告里边,这里边为了前后衔接,我还是介绍一下十八大报告里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或者说执行党章这部分要求的时候,要把这部分很好地结合起来,比如说十八大报告里边强调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当中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这是一个总要求。在具体制度里边提出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并且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碳排放权、污染权、水权交易试点,其实据我了解有些地方的地方政府和部门,这些年已经开始在试点了,这次可能是试点面要扩大,另外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如果把这些内容和党章规定的总原则、着力点结合起来,这是我们今后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执行党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也有一些部分的修改,增写了一些新内容。

比如说党章总纲在经济建设这部分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关键是在同步发展,四个方面要统筹兼顾实现同步发展,这个任务很重,这是经济方面的。

再比如说,在政治建设方面,总纲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我的学习体会是这样,增写这样的内容有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且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来 治国理政,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章总纲部分这部分的修改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宏观一些。在我党的十八大报告里边,在民主政治建设部分还是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亮点。

比如说,这次明确规定在人代会的人大代表的构成方面就明确提出要增加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代表的比例,这个就是在原来提出的增加基层一线工作者的比例的基础上或者基层代表比例的基础上,它又具体细化了一些,这个很好,同时还强调,要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这个也很好。通过这样的一个举措,或者说制度的调整,使得人民代表大会真正地能像党章里边讲的,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包括社情民意,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可以通过人代会的制度安排路径来畅通民意,这样就更有利于发展人民民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是在民主政治建设部分。

再比如说,党章总纲修改的时候,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文化强国,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这次十八大报告里边重申和强调,不仅如此,把它写进党章,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党章总纲在修改的时候还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我们倡导的是国富民强,但现的情况是国富民穷。为什么这样?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惠及全体人民。所以十八大党章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拐点。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称,根据从2012年四季度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4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名义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而同期中国GDP同比增长7.4%,居民收入“跑赢”GDP。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建设最近几年中央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这种探索和实践包括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包括社会组织的培育。

总的来讲,社会建设原来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法治保障。这个新格局原来的提法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法治保障,这个方面体现得越来越全面了。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社会创新管理,按照这种新格局的要求,各个角色应该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当然也有协调。我们通过各自角色作用的发挥,能够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然而这种和谐的社会又为我们经济的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氛围和环境,包括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所以,包括十八大报告里边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三个公平”,党章 里边虽然没有写,但是在学习掌握党章这些规定的精神的时候,把那些内容可以衔接起来去思考,比如说权力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问题,规则公平怎么实现规则公平?规则在制定的时候能否更广泛、更充分地使各个利益主体、社会群体来广泛地参与讨论,最后把这个规则,大家都能够形成共识确定下来,这样可能就把规则的起点公平了,后来的就好办,而且我认同这个规则,那我就要对执行这个规则形成的效果、结果我也要认同,尽管这个不一定是平均的,均等的,但是我认同规则,我就认同这个结果,这样人们的心理也能够实现更好的和谐,至少可以从一定层面上,可以解决这种心理的不平衡,由于规则不公平,或者由于在执行潜规则带来的新的不公平,这就是社会建设层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去带头思考贯彻落实的一些新要求,这是第四个方面。

(五)、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了新内容

第五个方面,这次党章的修改对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实了新内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有哪些呢?比如说,增加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内容,把纯洁性跟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我党建设的主线确定下来,这是一个方面。

再比如说,明确地写进党章总纲部分是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且第一次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写进党章总纲部分。

在这个基础上,又把十八大报告里边关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写进了总纲内容。这些我们理解都是对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实了一些新内容。

在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方面,党章总纲原来规定是四项基本要求,在这四项基本要求里边这次的修改有这样的一些变化和调整。比如说,在第一项要求里边增写了科学发展观,在第二项要求里边,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方面,原来的表述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次党纲修改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写了求真务实的要求,这样现在我们的表述就是四句话了。

再比如说,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内容,我们觉得这个写得非常好。在党内,党员主体地位一定要体现,这个在我们十七大报告,包括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里边都有规定,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这次把它作为党章修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写进来,有利于促进党内民主,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同时既然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它自然而然的逻辑就是要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这是这样一些修改内容。这样的修改内容不仅集中体现了党的建设的主线,也反映了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的实践经验。

比如说,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就是一些地方的探索和经验。过去只是在 基层,或者在县市的层级探索,现在把它上升为全党的建设的一个目标要求。一方面,是对基层探索经验的肯定、总结,同时也发挥它更加的效用,另外也意味着我党要践行党的宗旨,要把我们的服务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去,当然这个服务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组织创新组织建设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第五个方面的修改。

(六)、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第六,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要求。在党章第三十一条第一项里边增写了创先争优的内容。创先争优在实践中已经搞了几年了,中央文件的精神明确要求,这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不是说今年做了,明年就不做了,是经常性的工作。同时,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抓手和具体的一个举措,同时把这个内容和要求通过总结实验的经验,把它写进党章,作为我们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要求确定下来,有利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性,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是要常态化的,这是我们始终要做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是第六个方面的修改。

(七)、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最后一个方面的修改,第七个方面,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这个主要是在第三十三自然段第一款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这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过去党章有,这次有什么新的呢?以德为先和五湖四海,这五湖四海也不是什么新提法,过去毛泽东就讲过,也是老话,但是写进党章还是第一次,为什么党章里边做出这样的修改?原因就是这些听来一些领导干部出了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能方面、工作能力方面,问题是出现在德的方面,而德又集中表现在德的缺失方面,因此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最不满意的也是领导干部德的缺失的这一部分,所以,总结最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把原来的这些中央的一些提法,这次就把它正式地写进党纲里边来了,这是很好的一个对干部要有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德的方面,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原则和条件提出来。3月18日,习近平在兰考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学习焦裕禄的道德情操,也指的在在德的方面。

再比如说,增写了党重视干部监督的内容,我们党纲里边原来规定,党要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这次在原来基础上又增加了要监督,因为干部现在出现很多问题,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以外,干部监督的力度不够,监督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纲虽然没有展开写这些内容,但是我相信,把监督干部作为新的修改的内容写进去会为今后的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提供一个支撑,而且会促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深化和制度的完善。再党纲第四十四条第五款里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这个也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干部提出的要求,这次把它上升到党纲层面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特别是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讲党性,我们理解,说得通俗一点,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这个“兴”是“兴旺”的“兴”,你要对党忠诚,这种忠诚度。在党言党,你的言行要像一个党员的样子,符合党章规定的要求。另外,在党忧党,我们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挑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怎么通过我们的实际努力和作为,使我党更加好地往前走,或者说我们能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应该是领导干部一起努力,为党分忧的。另外,在党兴党,我们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作为,使我党更加兴旺发达,更加能够一路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能够更好地前进。所以,它这边讲党性,我理解不是空的,它要结合实践情况,包括实际工作,包括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去思考。

重品行,当然跟前边的以德为先是有关系的。

做表率,要求党员或者群众做到的,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党员和群众不能做的,领导干部首先也要能够禁止,而不能有任何的特权,更不能做群众的尾巴,相反,我们要走在前边,我们要做出表率,做出示范,带头作用,这样经过全党的努力,我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深化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道路会越来越顺畅,我们的事业会越来越发达。

6.十八大党章修改内容 篇六

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章修正案总纲部分第八自然段开头表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强调,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其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党章修正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增写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表述。

突出强调坚持改革开放

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党的建设总体要求

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进一步强调求真务实,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

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的内容。对党员和干部新要求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增写了干部选拔监督的内容,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增写了党重视监督干部的内容。

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对党的基层组织新要求

第三十一条第一项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第二项第一句修改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在党章中对这个根本成就作完整表述。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深化全党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有重要意义。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在征求意见过

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建议,在党章中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内容的分量。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对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适应这一修改,党 章修正案专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阐述,包括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着力点。这样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 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同时,党章修正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内容也进行了充实。

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根据近些年来党的建设积累的经验和形势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章修正案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增写的加强党的

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 执政党等新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党章修正案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7.论新商标法中的驰名商标的修改 篇七

1982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商标法, 开创了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先河。时至今日商标法已经历过两次修改, 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原先的商标法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商标注册程序比较繁琐, 商标确权时间过长, 商标侵权难以遏制等问题日渐浮出水面, 阻碍社会的进步, 并于是国家工商总局启动了第三次商标法修改工作, 并于2009年11月18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修订送审稿) 》报请国务院审批。2013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 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三次修改对现行商标法做出53项修改, 商标法全文则从原有的64条增加到73条, 其中包括商标审查时限, 商标注册异议制度、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申请和使用、禁止抢注他人商标, 市场秩序、商标代理活动等六大项内容, 或增加, 或完善, 或规范等, 贯穿了商标申请、注册、管理、确权、维权的各个环节。

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驰名商标是指那些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公众所熟知, 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驰名商标制度是1925年《保护工业知识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达成的一项补充方案。因关于商标权的取得各国有“使用原则”和“注册原则”的不同制度确立, 所以对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在其未注册的地区或领域提供特殊保护的制度。我国的驰名商标制度由2001年修正的《商标法》, 2002年《商标法实施条例》, 2003年《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构成。

驰名商标制度建立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在其未注册的相关联商品上不被他人复制、模仿、翻译后抢注或者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已注册的可以依法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禁止他人注册、使用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是为了维护知名商标的利益, 保持其生产创造的动力, 鼓励其进行商业活动的手段。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仅仅是一种针对商标的保护措施, 是一种带有消极职能的救助性权能, 是只有在其受到侵害后才能开启的一项保护程序。在其受到侵害后, 由商标管理机构给予“不予注册, 禁止使用”的行政救济, 停止侵害回复原本竞争即可。这项制度是引导企业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而不是树立典型的表彰制度。但是, 在如今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已偏离本意, 许多企业主动申请驰名商标的认定, 以此证明其公司乃至于产品的质量, 为此, 谋求额外的商业利益, 不重视驰名商标打击侵权的职能, 以至于最后大家对驰名商标的理解开始扭曲, 驰名商标出现了异化。

三、新商标法中关于驰名商标的修改

商标法修改前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为完全被动认定, 这个原则造成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驰名商标而大量造假, 甚至与中介机构或国家机关人员相互勾结。修改前, 商家可以在商品或广告中标示“驰名商标”字样进行宣传, 甚至还进行虚假宣传, 这种行为对于其他业者来讲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这次修订的《商标法》第十四条将其改为被动与主动相结合, 确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应依照当事人的申请在个案中认定的原则, 即“个案认定, 被动保护”的原则;第十四条第二、三、四款则规定了有权认定驰名商标的主题和场合, 明确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只有当事人在商标案件提出保护其驰名商标的申请后, 才可以适用相应的规定, 除此之外不得主动适用相关法规, 同时规定认定结果仅对该案件有效;且新增了第五款规定, “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 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新商标法还规定了有关驰名商标的惩罚性措施:第五十三条规定,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 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处十万元罚款。”这些规定对于驰名商标制度的正本清源、回归原本正确的立法本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可以说这是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标法的一大亮点。

四、新商标法中有关驰名商标修改后的意见

虽然说“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但法律是人定制的, 再怎么严密的思维也无法预见未来社会的发展, 所以说再怎么先进的法律制度也终有疏漏, 因此经过了第三次修改的商标法难免也有些不足之处。经过仔细研读, 笔者认为修改后的商标法有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 新商标法中并没有对商标的驰名程度的认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 驰名程度应该是全国知名还是地区有名即可, 作为认定基础的资料应该怎么把握等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在法条中体现出来, 这样子造成各地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以至于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法院或法官判定的结果不一致, 给当事人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第二, 关于认定驰名商标的机构, 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法院是新商标法中规定的有资格对驰名商标作出认定的机构。虽然商标法此次修改意在扭转商标制度的异化现状, 但是修改后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驰名商标制度仍然带着它浓厚的政治色彩, 认定权利集中在这三大部门, 由于这三大部门的权威性, 使其认定后的驰名商标较之于其他有名的商标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而这种特殊性有着极大可能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当有需要认定的驰名商标时就必须进行移送管辖, 造成时间、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驰名商标本身拥有的是消极的防御功能, 但本项规定却放大了驰名商标的积极功能, 立法的目的应该是维护它原本的目的, 所以应该把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利下放到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商标局可以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不当认定时进行复审,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对认定程序进行监督、把关。

第三, 新商标中还规定了禁止“生产者、经营者”将驰名商标用于广告宣传等, 这是对驰名商标的宣传主体、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此项规定却忽视了驰名商标背后的一整条利益链, 驰名商标的认定不仅仅能给生产者、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也能为该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带来政治上的好处, 为地方政府政绩加分, 得到好处的还有为企业申请驰名商标的中介机构。规定禁止了生产者、经营者主体的宣传行为, 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没有割断背后一整条利益链, 只是阻止其中一个主体, 却无法阻止利益链中的其他主体从事此类活动, 只是令其活动会更加隐秘。所以, 应该对这几大主体的行为活动进行规范, 从根本上断绝利益链的流动。

结语

驰名商标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商标的持有人, 使其拥有更高的声誉, 获得更高的价值。在我国商标法中, 驰名商标不是一种特殊的商标而是一种特殊的保护制度, 认定驰名商标是法律进行保护所依据的前提。此次修正案对驰名商标的修改, 反映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进良好的市场竞争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秦荧.新商标法“禁止驰名商标宣传”规定的解读[J].中华商标, 2014, (1) .

[3]沙春翔.论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不足和完善[J].法学论丛, 2007, (5) .

[4]董新凯.论驰名商标认定之内涵驱动[J].学术论坛, 2013, (12) .

8.新修改的党章 篇八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章于2012年11月14日通过,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新的定位和阐述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必将对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新党章总纲部分第八自然段开头一句表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强调,“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其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任务。新党章总纲部分对阐述改革开放的自然段作了充实,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四、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新党章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实践新认识,对总纲中相关部分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4个自然段充实了内容,并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段。

(一)新党章总纲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适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总纲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全党更加全面地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新党章总纲调整和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总纲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新党章总纲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部署。总纲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新党章总纲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落实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纲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作这样的充实和修改,有利于更好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五)新党章总纲增写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自然段 表述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党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章中作这样的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新党章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进一步强调“求真务实”,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的内容。

新党章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的这些新内容,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反映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实践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新党章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一)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第三十三条增写了干部选拔监督的内容,第一款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第二款增写了党重视“监督干部”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更好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作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干部监督,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三十四条第五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加强道德修养、更好发挥表率作用。

(二)新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第三十一条第一项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近年来,根据中央部署,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力抓手。增写这个内容,有利于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上一篇:优秀作文 生命的追求下一篇:诗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