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2024-06-14

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17篇)

1.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篇一

班主任工作案例及反思

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担任了将近一年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年轻的新班主任,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曾经或许迷茫,或许彷徨,但更多的则是感动,感动于学生的信任,感动于学生的进步,更感动于自己这一年来的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很琐碎,但它却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学生、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更好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案例描述】

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徐XX的同学,是个走读生,刚开学时非常自负,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是班级事务经常置之不理,对于老师的说理也是不屑一顾,而且每次还会搬出一大堆的歪道理进行狡辩。刚开始时,我对他也是束手无策。后来我慢慢发现,该生对电脑很感兴趣,而且打字非常快。于是,在平日里我让她走进了我饿生活,成为了我的得利助手。我发现她在这方面表现很积极,而且也做得很认真。很多任课老师遇到我时,还特地表扬该同学最近变化很大。后来我又趁热打铁,找了个机会向其家长表扬了她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慢慢的她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开始好转,学习上也开始表现地更加认真,课后还经常主动问老师问题。其各科成绩越显突出。

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发现一个问题。每当上礼仪课时同学们遇到不会做的动作时,徐XX总是很积极地也凑到我旁边,可是还没等我开始解答,她便在一旁嘀咕一些数落别人的话,例如“这个问题 这么简单也不会、、、”之类的话,然后自己开始大说起这动作该如何如何解。看到这种情况,刚开始我觉得很生气,心想“怎么自负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不谦虚了”。本想狠狠批评她,可是我又灵机一动,何不将计就计呢!于是,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便跟她说“徐XX,既然你这动作已经会了,那讲解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但是你要保证直到教会这位同学为止。”没想到,林XX显得很兴奋,立马有板有眼地帮其他同学大讲解起来,还挺有一副老师的架势。有时她自己讲解到一半遇到讲不通的时候,还会积极地跑过来请教我,然后回去再教其他同学。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此法真是一举三得,既治了他自负的老毛病,又帮助了其他同学,还减轻了我的负担。” 【案例反思】

一、激发自信,因材施教。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特长,但有很多学生都因为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过早地否定自己。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优势。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只有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一经发现优点,应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得到提高。

二、善于观察,有的放矢 班主任要想真正地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必须先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只有深入学生的心里,班主任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触及到学生的痛楚,才能对他们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浮在表面的管教、居高临下的训导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要进入到学生的心里,班主任要学会找准时机,切忌浮躁;学会等待,避免匆匆上阵。班主任要善于观察,透过学生的表情和举动洞察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解决学生的问题。

2.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篇二

在我心爱的花园里, 盛开着五十朵花儿。他们聪明伶俐, 他们活泼可爱, 他们顽皮淘气, 他们……陶醉在花园中的我又嗅到了那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香。

与孩子们的第一次相识是从我的点名开始的。“刘艾”、“肖杰丹”……柔声地从嘴里点出孩子们那一个个寄托着家长希望, 蕴含着美好期望的名字, 微笑着认识每个孩子, 我心中涌出的是幸福。

“谢芳柔!”这个小女孩一定长得像她名字一般芬芳、柔美……我心里想着。环视了一下教室, 我看见教室后排的一个孩子站了起来。那一瞬间, 我心里微微一怔:眼前的这个女孩个子不高, 胖胖的, 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臃肿。她的头发不太长, 依稀可以看见脑部的一小块头皮。她的脸部有些变形, 鼻子也歪斜着。

后来我才从其他的老师那里知道, 是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这些变化。多次的手术不但让她的面部器官变化, 她的脑部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同时, 孩子也显得有些内向。也许是因为这些原因, 班上的孩子们不是特别喜欢和她玩, 她也和班上的同学不太亲近。然而这样的一个她总是每次在看到我后就会飞跑过来, 扬起她那张独有的笑脸向我打招呼:“老师好!”此时, 天生胆小的我也只是对她礼貌地微笑, 不太敢长久地正视她。直到有一天……

“孩子们, 我们今天到多功能厅去观看《音乐之声》。”我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并且要求他们马上排队, 在我的带领下向多功能厅走去。由于人比较多, 我就把班上的孩子分成了两部分, 并告诉他们, 走在前面的就从前门进去, 后面的孩子则从后门进去。不一会儿, 孩子们都安静地找到空位, 开始专心地观看影片。影片很吸引人, 我们为Mariya的活泼开朗而欢呼, 我们同影片中的孩子们一起唱起了名曲《de re me》……此时, 我才发现空了一个座位。“糟糕, 怎么差一个孩子呢?”我心里特别地着急。环视了一下孩子们, 我马上知道了:谢芳柔没有来到教室!

我眉头一皱, 心立刻紧张得咚咚直响。谢芳柔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走丢了?她怎么会没有到多功能厅来?顾不得再多想, 我着急得一下子拉开多功能厅的门, 准备去周围找她。

但在我拉开门的那一刻, 我愣住了……谢芳柔就站在门口!此刻的我更生气了。准备马上像发连珠炮似地责问她:“你没听见彭老师请你们从后门进来么?”“你为什么不进来呢?”、“你能听见我们在这间教室里, 你为什么不敲门?”……可挂着一脸泪水的她在看到我后一下子把我抱住, 边哭边伤心地说到:“老师, 我走错了, 我没有找到你们。”孩子的头靠在我的怀里, 此时, 她那块凸现出的头皮占据着我的双眼, 同时也一下子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心!我伸出双臂, 也把她轻轻地搂着, 心里豁然大悟:是啊, 怎么能责怪她呢?一件对我们来说看似简单的事情, 对她来说也许存在一些困难呢。我第一次把手放在她头上, 轻轻地摸了摸她的那块伤疤, 那是怎样一种心情啊, 惭愧、心痛、无限的爱意……

看着她流泪的小脸, 我从包里拿出一张“清风”纸巾递到她手中, 让她擦干眼泪。谢芳柔拿着纸巾擦着眼泪, 突然, 她把纸巾放到鼻子前闻了闻, 扬起了嘴角, 对着我灿烂地笑着并嚷到:“老师, 好香的!”“老师, 好香的!送给你!”第二天, 她把藏在身后的一束栀子花递到我面前。

真的好香!我并没有独享这束栀子花香, 而是以谢芳柔的名义把美丽的栀子花送给了全班的孩子, 让他们和我一样与谢芳柔成为好朋友。

3.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三

一、学生情况

2008年秋,我在接手七年级新生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个流失回收生——盛和超。据其原班主任介绍,该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双差生:课上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看课外书籍,要么影响他人学习,英语课干脆就睡觉;课后精力旺盛——动手动脚,追逐打闹,还时常跟同学打架……失学后父母将其送到团堡集镇一汽车修理厂当了一名学徒,在那里整天起早摸黑,全身油乎乎,没鼻子没眼的,半年后复学。

因其在班上个子最高,年龄最大,我便委任他为男生室长,结果纪律是管住了,可好多男生告他暴力执法;本班学生张勇与(1)班俩学生发生纠纷,他组织本班十几个男生围堵他们讨说法;周五放学后他带领七、八个男女同学擅自到马栏坡深山采摘野果,天黑了还未回家,其他家长电话打到学校并到处寻找;一个周六,他邀约同村的几名小将到安乐坪去探寻一山洞(家长不知情),结果迷了路,天快黑了还未出洞,其他家长一起找到盛和超的家长要他负责……

二、采取的方法

1.以人为本,因才施爱

作为一个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分析每次事件中的利害关系,并跟他谈到他是班上个子最高年龄最大的学生,也应该是最懂事的,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遇事冷静,知错就改,争取进步;放学后立即回家,不在外逗留活动,外出行动要征得家长同意,并以保证安全、有益身心健康为前提。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给他讲做人道理,教他如何跟同学、父母相处等等,使其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和信心,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逐步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家校结合,以生相助

我找来他的父亲,和他谈了孩子在校的表现,交换了双休及假期对孩子的管理意见,希望他能多关注孩子,有时间多陪陪孩子,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让他不义气行事,三思而后行。我又让他和班级中的好学生在一起玩,以好带差。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对这个同学提出要求: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后来,在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大家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教育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他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成绩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提高,同学对他的看法在不断改变,他也越来越喜欢帮助同学,热心公益活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各科任老师也都夸奖起他了。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荣获“班级第十名”,被学校评为“进步生”;第一学年期末考试中,荣获“年级第十七名”并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进入八年级,我安排他当班长,他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此我这个班主任也轻松多了,同时他的成绩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曾经在一次统考中登上了年级第一的宝座,在2011年的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利川一中“宏志班”录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4年的高考中盛和超同学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惊喜!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付出我们的爱心,用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我们的工作就一定回有收获。

4.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及分析 篇四

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检查课前准备和进教室的速度。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扫视全班,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刘宇晨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三楼小卖部买零食玩去了或者听到上课铃声才去厕所拖延一下,才会上课迟到!于是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清楚地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见此,我则换了口气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刚才有位老师让他帮忙把本子抱到三楼去,我本说要上课了,可那老师说没有什么他会给蒋老师说的,所以上课迟到了。哦,原来这样,当时我又不好意思立即转换面孔来大加表扬他,于是就说那你上位吧。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因此,第二天晨会,我用非常低沉的声音说:“昨天,老师犯了一个错误。”学生一听,立即很专注地听,我就把这件事说了一遍,并让学生来讨论,表达自己想怎样夸夸他,这个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低着头在乐。从此,他的行为习惯好多了。

有一位同学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说他以前的班主任特会批评人。一次上这位老师的课,后面的同学问他几点了。他回头说:“没带表,别问了。”结果被老师看见了。下课把他带到办公室,从上课时讲话说到纪律散漫,又说到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拿出期中考试成绩单分析了他在班里、年级中的位置,说很危险,又说到他不关心集体,逃了两次值日,最后还想起他吃午饭时总剩饭,不爱惜粮食,这位学生说当时他真想从办公室的窗户跳下去,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分析: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5.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篇五

——班主任工作及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所以要真正做好来却要花点心思来研究。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管理方法。

一、眼见不一定为实。

案例:有一天,我刚进到班里,发现有一个学生在桌子上站着,我特别生气,把他叫了下来,然后不由分说的就批评了他。这时,我班另外一个同学就说:“老师,你错怪XX了,我们班的灯管刚才掉了,他是上去安我们班的灯管了„„”话还没说完,我班的那个同学泪就流下来了。我当时特别难受,为自己的想当然而后悔。于是,我连忙给他道歉,并表扬了他,让他回到座位上。

分析:眼见不一定为实,作为老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事情弄明白了吗?”千万不能草率去判断、处理。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更难进行了。

二、教育学生也要讲策略。

案例: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他平时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爷爷奶奶监管不力,所以他的习惯特别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好好写,打扫卫生也是有始无终,尤其是他爱骂人,爱打人,班里学生都不愿意理他。我常常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可是收效不大,他总是收敛

一、两天就又回到原样。到底怎么办呢?后来我采取了鼓励法。从此,对他稍微取得的一点进步我都及时进行表扬,并且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而他也从老师与学生的夸赞中慢慢的改掉了自己的缺点,在去年的统考中语文成绩竟然考了八十六分。(以往他从来没有上过八十分)分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尤其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我们要讲究策略,寻求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这样,会事半功倍。

三、勇于认错,从我做起

今天是我们学校的秋季运动会,我要求孩子们穿白秋鞋,结果班里几个昨天都穿白秋鞋的同学竟然穿着其它色的鞋。我当时特别生气,狠狠的批评了他们,并且把本来在第一排的一个学生换到了第三排。事后,有一个没有穿白秋鞋学生对我说: “老师,我今天有比赛,穿白秋鞋跑起来不太好,所以我换了比较好点的,对不起。”我问其他四个学生:“你们也是这样的理由吗?”他们几个点了点头。我说:“我不是说了,可以把比赛时穿的鞋子拿上吗?”一个学生说:“我当时没有听见。”“对不起,老师有点太冲动,你们好好比赛吧。”这几个学生笑了。

6.教学案例—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六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离学生最近、观察最仔细、教导最贴切的教师。在作为实习班主任期间,我遇到了一些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真切、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班级里有一个叫胡青阳的男孩子,个子不高,很是调皮,很叛逆,频繁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原班主任为了盯住他不扰乱课堂纪律,把他安排在前排的位置上。我在初中时班里也有这样的同学,很顽皮,学习不上进,老师说话也不听,所以我刚来到这个班级就注意到了他,并且经常在课上课下教导他要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而果然不出我的预料,他确实是一点都听不进的,我说的时候,他就看看这看看那,我让他看着我,他的眼睛里完全没有一点诚意,很显然,我的这种教导在他看来是例行惯例,像之前所有老师一样,是在“啰嗦”,就是个家产便饭。我没有灰心,经过仔细的思考,我觉得我应该换一种方式,是说教的这种方式使他产生了条件反射,产生了抵触情绪,频繁的说教使他麻木,以至于现在所有的说教他都不会听,所以我就想,我要先了解他,跟他做心理上的沟通,才能让他听进去我的话。我通过和班里其他同学的谈话了解到,胡青阳的父母离婚了,他一直跟奶奶一起生活。我想,这可能是他叛逆厌学的原因。于是我开始单独找他谈话。这一次我没有批评和督促,而是和他谈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想要和他拉近心理上的距离。他起初仍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不太理睬我,而我还是耐心的和他进行朋友式的沟通。渐渐地,他不再抵触,和我聊了起来。当我问起他的家庭,他只说,他有个奶奶。我继续问:“你的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呢?”我做好了他会愤怒离去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这个叛逆的孩子哭了起来,他说:“老师,你不知道,他们谁都不要我,都不要我了。”我看着他伤心无助的样子,也跟着想哭。“我爸妈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爸爸,可是他不要我,把我扔在奶奶家,没有人管我,我就是个谁都讨厌的人。”我给他擦干净眼泪,在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本该有的清澈眼神,而不是一贯的叛逆和麻木。我知道,这才是他原来的样子。我对他说:“好孩子,难为你了。你的父母也许有他们的原因,但是你不能放任自己,你没有温暖的家庭,你就更加要好好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可以不依靠别人的人。你看看周围的老师、同学,我们都是爱你的,爱是可以很博大的,不只在于亲情,你要学会看到这世界的美好,让自己也一起美好起来。所以以后,要听老师的话,和同学好好相处,好吗?”他一改平时的样子,乖巧地点点头。我本以为这只是个开始,还需要后期巩固,而令我惊喜的是,第二天,我的谈话就见效了,他真的改变了,校服穿的整整齐齐,上课也不再趴在桌上,下课不再打闹,而是和同学们一块说说话,从前课间操他总是懒散的摆弄胳膊,前后打闹,现在也认真了许多。虽然学习成绩还没什么提高,但是学习态度认真了很多。我心里真的特别欣慰,我觉得我尽到了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挽救了一个孩子的未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7.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篇七

案例认识:

批评学生不是为了让学生认错, 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的目的, 不是把学生驯服, 而是让学生成长。所以重要的是让学生内心认错, 从行动上改正。事发后, 我并没有耐心、细致、用心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调动各种资源, 了解学生真正逃课的原因, 只是就现象解决现象。对于厌学, 没有从正面积极引导, 用爱的教育去感化他, 让他从本质上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应用特别的爱, 让他认识到在学校学习是有价值的, 使他成为并不特别的班内一员。正是缺乏足够的细心与耐心, 便在宣告无能为力中放弃了, 在简单草率中留下了后遗症, 旧戏重演。

措施反思:老师的“查、问、切、爱”

认真聆听专家的案例评析, 使我茅塞顿开, 教育的艺术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在今后工作中学以致用, 催我奋进。

一、走进心灵, 打开心锁

作为班主任, 应该在发现问题时, 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原因, 针对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真诚地帮助孩子, 多关注、多交流、多接触, 冲破学生的心理防线,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打开他心扉那把锁, 才能做到有针对性。

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学生我们不能就现象而解决现象。只有了解孩子, 处处为他们着想, 才能让孩子留在学校, 而且是留在快乐的学校。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 在耐心沟通, 缜密筹划后采取恰当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最终取得成效。比如对于厌学的学生, 作为教育帮扶、心理咨询的重点对象, 通过心理咨询,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厌学的原因, 指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予以“积极强化”, 建立学业自信, 避免出现旷课行为。多一些欣赏, 多一些认可, 多一些鼓励, 多一些等待, 只要老师不放弃, 学生的发展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三、特殊的爱给特别的他

对于特殊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 他们的性格也是特别的, 一般心理更脆弱、敏感, 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作为班主任工作一定要耐心、细致, 用爱使他感到温暖。鼓励全班同学与他多接触, 给他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 使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获得来自父母以外的爱的补偿, 逐渐产生对集体的爱, 对同学、老师的爱。张开双臂拥抱他们, 把他吸引到学校集体中来。要知道, 没有人不想成功。

四、家校联动, 长期跟踪

让学生回归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付出爱, 需要有耐心。建立旷课学生的成长档案, 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发展状况, 以保证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随时与家长沟通,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了解突发情况, 双向监管, 让学生处于家校的共同管理之中, 会收效很大。

8.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八

两纲教育赋予师生关系以新的定义: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已。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主体,视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允许她们自由发展,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新的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对于问题的觉醒。虽然处在教育前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却往往仍以变相的“师道尊严”来压制学生。比如,班主任为了幫助学生树立勤学的观念,常常以“你现在还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你应该好好学习,不然会后悔的”等等之类的话来劝学生。在看似平等的关系中,教师仍是居高临下的;在看似亲密的关系中,学生的心灵仍是封闭的。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老师的唠叨,习惯了心灵的封闭,也习惯性地以“乖乖”的沉默来对付老师的教导。

这样的情形仍是屡见不鲜的。这种教导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老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几近为零。要走出这样的迷途,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案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这句名言,我深有感触。

这学期我刚接了五年级二班并担任班主任, 这是一个纪律非常差,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叫石金虎,调皮捣蛋,经常不完成作业,另各位任课老师都非常头疼,我也很伤脑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办法。几星期前的一节语文课上,一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大家都沉浸在桂花雨的快乐和美妙之中,我也被摇桂花的快乐所感染。我含着笑环视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忽然,我的眼睛定格在他的身上:咦?此时的他正在桌下忙活着什么呢?我走近他,他也抬起头,看到我,先是一愣,又似乎立刻回过神来,赶忙在桌洞里忙活了一阵。无意中,他的“杰作”中的一间从桌洞里“跳”了出来,他迅速用脚一踩。这一连串的动作使我十分惊愕,因为我相信当时我的表情仍是微笑的,是什么让他的反映如此强烈?

“把它给我。”我和气地说。而这时,所有的眼神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看了我一眼,开始用力的踩那份或许使他骄傲的作品。“把它给我”我仍然和气地说。他又看了我一眼,终于犹犹豫豫地把桌洞里他十分珍爱的作品放在了我手上。呵,这么漂千纸鹤,此时同学们的惊叹声告诉我,这是一个好机会。我冲他微微一笑,手捧着令同学们羡慕的纸鹤走上了讲台。“这只纸鹤做的怎么样?”同学们都说好,而这时的他却低头不语,静静的等待着我的“发落。”

“折纸艺术是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精巧的折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许多生机和乐趣,同学们肯定也很喜欢折纸……”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同学们便异口同声地说“是”。至此,他抬起头却满腹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我继续说:“那我们是不是要请位老师啊?那选谁最合适呢?”我一副犹豫不定的样子。同学们却开玩笑似地将目光投向了他,他微笑地看着我,在同学们的前呼后拥中不活意思的走上了讲台……

从此,在大课间时,我就让他教给同学们折纸,而且我也加入进来,他也好像找到了自信。学习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

反思: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 心态去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要想真正地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必须先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只有深入学生的心里,班主任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触及到学生的痛楚,才能对她们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浮在表面的管教、居高临下的训导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9.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篇九

案例:刚入学时,小孩子个个打扮的干净利落,小脸圆润可人,只有一个孩子,特别引人注目。他的脸上有很多的疤痕,右手臂上有一道长长的伤口。课间带孩子们上厕所时,学前班的一名老师发现了这名孩子。她悄悄地问:“韦老师,坤在你班?”我问:“哪个是坤?”她指给我看,正是那名与众不同的孩子。她说:“这可是全园闻名的大皮蛋。”他手臂上的疤痕,就是在疯闹时摔断了胳膊,缝了十多针,至今还用左手写字。我暗吸一口冷气,思量对策。

人都说:第一印象很关键。有了先入为主的不良记录,他的一举一动都不会逃过我的眼睛,也总发现他的不良习惯。总想着在第一时间把他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之中,不让它在我的班级中滋长。

他多动,上课时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去影响别人,下课后,精力更十足的可以,追逐打闹,弄沙子,小石子,把个手脸弄得给个花猫似的,那衣服一转眼就成了迷彩服。并且特别不利索,东西摆放毫无头绪,地上经常会有书、笔、本子、废纸。这么多的问题,该从何处做手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先从这里入手。这天早上,看到战旭坤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小脸上还没有一条条的黑道道。我就面带微笑的摸着他的头说:“坤,穿上干净漂亮的衣服很神奇,老师喜欢神奇的你。”说完我就走开了。小人真的爱听好话,一节课过后,他的衣服和小脸还是干净着的。我可是大大的表扬了他一番。可课间操后,他又变成了花脸猫。有了一点时间的变化,我也找到了点信心。只要看到他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及时给予他肯定的眼神。现在的他可称为班级卫生小卫士,讲台上,只要有人擦了黑板,地上有一点点的粉笔面,他都会拿起拖把拖的干干净净,讲台已成了他的领土。

反思:每个孩子都有完美自己的向上之心,只是缺乏毅力和执行力。而要完善此种之心,需要教师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作为班主任,就要学会用放大镜找优点,优秀是需要时间来成全的,欲速则不达。只有放低目标,一步一步的慢慢进行。(班主任工作案例)如果只是强调他的问题,往往是问题越来越重,会给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让他自认为,我已经这样了,这就是我的缺点,不能改变了,会把不良习惯当成自然,而失去向上的信心。所以要降低难度,让他能伸伸手就够得着,执行起来,目标容易实现,当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逐渐加大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成才。

坤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喜爱之后,他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能积极发言,有次数学课上,课本中出现了一道智力题,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寻找解题策略。班级中仅有3人完全做对,其中就有坤。同学在听他讲解时,都不自觉的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

10.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十

新学期了,我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说真的,这个班级我再熟悉不过了,出外务工子女占了多一半的人数,有别于以往我所接的班级的情况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心理很强烈。

张强是我当了这个班级以来最关注的一个学生。他很沉默,是属于那种三秆子打不出一句话出来的那种学生。原来作业总是缺交,让补交还是没有下文,但是学习态度却很好,是属于那种表现很乖的学生,我自己以为我根本就不了解他。直到他父亲的到来,我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是他班主任吗,妈的,老子来告诉你我孩子打我了。!”我很震惊,一个初三的孩子有可能吗?但我从他父亲那咧咧切切的酒醉状以及对自己孩子的一味的辱骂我才知道了这个孩子的不容易。父亲是个酒鬼,母亲忍受不了离家出走,年迈的老奶奶跟他相依为命,孩子放学后要帮忙奶奶干活,忙完后才能赶作业,还要喂猪等孩子不同意这个父亲把他的作业给撕了,这次是忍无可忍才顶了几句,父亲便要打他,孩子只是挡住了父亲的棍子,这个可悲的父亲于是借着酒意来学校闹事来了。

孩子的奶奶声泪俱下,我心里一阵发紧,这样的家庭,多么不容易的孩子。虽然会却作业,但是有写作业总是工工整整,上课的笔记密密麻麻,想来是想趁着干完活后好好吸收。而我,却因为太少的了解,对孩子产生了偏见,单纯的以为他是个会偷懒不做作业的孩子。

三两句话打发走他的酒鬼父亲,好好的安慰了失望透顶的奶奶,我对着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要说什么,我知道,这一切,我都了解的太晚了。今后,我该以宽容的心来对待我的学生,多了解他们。

通过班会的活动,我用“春风扶小草”的团体活动让他明白了班级的力量是可靠的,通过“一人一言”,让他明白了沉默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能变成心灵的桎梏会形成不好的性格。慢慢的这孩子融入了集体,初三会考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他开始和同学积极讨论问题,话也多了起来,会考成绩我关注了一下,成绩很好,我简直比他还激动。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郑万里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赵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赵昆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11.班主任工作若干案例评述 篇十一

案例一

一年一度的奖学金申请工作已经启动。对照条件,A同学可以申请“一等”奖学金。A是上进心强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有坚定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进校伊始,她就主动提出要当外语课代表,以此来鞭策自己一心向学,不断进步。她能评上奖学金,正是对自己平日孜孜不倦努力的合理回报。然而,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在“班级推荐”这一环节上,她没有过得去——她显然没有让其他同学信服,在全班47张选票中,有19票弃权,6票反对,赞成票不足一半,申请奖学金的事功败垂成。

从推荐情况可以看出,A的成绩并不被同学认可,也许那里面有虚假成分,所以唤来了“嘘声”,但是结合该生平时学习和思想表现,我们更愿意从心理上接受她的成绩正是努力的结果。然而,同学的选票不无其参考意义。他们没有推荐A同学,也许是源于一种“多成分混合心理”的作用,比如说有嫉妒——因为奖学金是物质奖励,更是一种荣誉,所以只有让最优秀的人拿到才会使自己心理放松,比如说有自私——因为人是经济人,所以要蹑足其间利益争夺,就不排除压低和排斥对方,比如说有自责——因为感到自己原本就和她相差无几,所以不高兴面对和承认,等等。还有,也许就是基于一种辩证的考量——当同学拿起选票时,他们也许不是光考虑着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更多考虑到成绩以外的东西,比如其平日的生活行状,与别人相处的人缘,为班上做事的态度等。当觉得候选对象与自己的衡量标准或心理预期有偏差的话,他们就不会表示支持、赞同,弃权和沉默就成了他们表达意志的首选。

所以,这个结果无疑是令人深思的。一方面,A同学要理性、长远看待奖学金,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汲取奋进的力量,争取下一次顺利通过。

案例二

一遍又一遍做过工作,B同学还是坚持着要退学——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已经找到一份工作,可以尽早地挣钱。她从事的是纺纱工作,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目前属于学徒期,“尽管工资不高,但学徒期不长,可以很快过去。”这份工作并非来之不易,甚至可以说唾手可得,为什么值得她如此珍惜,以至于要把好好的学业给毁掉?

B所找的这份工作很难谈得上让人满意,在闭塞的环境下,天天“拉风箱”似的工作,工作报酬低且发展前途渺茫,一段时间后不疲惫和倦怠才怪呢!更何况一天起早贪黑10小时,工作量之大和强度之高可想而知,且不说是一个女孩子,就是正值当打盛年的人,也会感到有所吃不消。B不觉艰辛,是因为她对学习已经丧失信心,厌学情绪已经趋于临界点,急需寻觅一个逃避的出口——一旦有用工单位愿意接纳,她便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学。

退学求职显然不适合,尤其是在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代,一旦不经意过去,人生中便再也找不回。B同学还是应该重回课堂,至于工作,总会有的,何必在乎眼前?当然,说念几年书就一定有多好工作也不现实,现在大学生也只是普通劳动者,但至少有几点是肯定的,首先,读不读书以后就业的机会、竞争力、发展的空间会不一样,在日益变迁的社会里,很难想象一个低学历人员将有怎样的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间。其次,读不读书以后的素质层次、学识面貌会不一样,“圈子”也会有所不同,在人群心目中的位置也有所区别。再次,学校的环境和精神气质具有潜在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对一个人的心灵塑造和培育至关重要,学生的头脑和心灵被滋养、浸润、灌溉,将会跟随学生的一生,这是一个人无比可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与B所从事的工作的艰辛劳碌相比,现在学习上吃点苦真算不了什么,学习的兴趣可以慢慢培养,学业的目标可以循序渐进达到。现在的工作是为了短期的现实收益,而现在的学习却是为了整个的未来;未来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未来,B同学应该坚守学业。

案例三

一个绝对意想不到的事却绝对发生了——C同学要退学!尽管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反复做其工作,但其退学的心在一阵动摇后仍然还是坚定起来。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表示惋惜。

C同学是个早慧懂事的孩子,她要退学,并不是自己不想学,而是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条件——她的家里有困难,面对欠下的多笔债务,父母几乎不能承受。她想出来打工,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是尽到儿女的一份责任。她的想法是单纯的,然而分明是不合时宜的。她以后的路还很长,挣钱的机会还很多,回报父母会有更好的方式,而相比之下学习的机会就只有这么一次,以放弃学业为代价,来扛起本不该在这个时候由她扛起的责任,她将会感到多么沉重。

我们显然不能把苛责全部怪在C同学身上,因为在她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对人生,对未来可能有些迷惘,对人生的何去何从兴许还有些解不开扣的疑团,这时候,她需要引导,需要扶持。面对着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实在无法理解家长为何还要把“上与不学”的决定权交给她,这等于在暗示:孩子,你还是别上了吧,为家里省省心吧。其实,孩子越是为家里担心,作为家长的就越应该表现坚强、乐观,就越要以百倍的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厄,这样就给了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和坚持到底的信心。也许,家长不从内心真正支持孩子读书,可能就是存在着“读书无用”的认识误区和对孩子今后出路怀疑的心理,因此“孩子要读我就支持”这种冠冕说辞可能只是言不由衷的挠痒之谈,必将经不住每月挣回一些钱钞这种事实的轻轻一击。

案例四

本学期,D同学以“宿舍不清静、生活多受别人干扰,喜欢拿他寻开心,找他麻烦,使他不胜其烦”为由打算退宿,并想搬到外面去住。这个理由看似合乎情理,然经不住推敲,道理就在他没有考虑到学校的作为。

一方面对住宿环境心怀不满,一方面又不肯报告老师,怕伤了与同学的和气,所以当他提出在校外租房,我们不免对他的动机心怀犹疑:难道他搬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图个清静?难道“搬开”,就能解决问题?出去租房不难,可是家长不在身边,谁能监管他在校外的生活?由于走读生可以不用到校上晚自习以及有更多时间空当的便利,所以他的学习便会进入无人督促、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谁能保证他不找出点闲事做做呢?事实上,那是处于一个私人的空间里,可以很方便地做到行踪诡秘,出没无常,这大大有利于匿影藏形,使自己做错事和违纪被发现的概率大大降低。

搬开出去住,不能不说也有图个清静、利于生活的目的,但若缺少良好的监护条件和防范方式,恐怕并不能如愿,比如在租房里使用电器,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疏于打扫,可能带来卫生脏乱差,等等。由于租房里更像可以放纵自己的乐园,所以难保那些乱蹿宿舍的男生不来转悠、打搅和扰乱,住宿环境的乌烟瘴气反倒更有可能。D同学不满学校的住宿环境,当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诉求,而不是去寻求脱离学校对寄宿生的纪律约束,相信学校一定会处置得宜,通过有力的措施,还D同学一个安静和谐的住宿环境。■

12.班主任工作之后进生转化案例浅析 篇十二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后进生,转化,案例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 而爱难看的孩子, 才是真正的爱。”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往往倾向于喜爱表现好、成绩优异的学生, 对那些思想品德和日常学习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且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则唯恐避之不及。实际上, 这些后进生常常受歧视, 遭嫌弃, 在批评、指责和打骂声中成长, 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尊重、关注与关爱。

一、后进典型

我班的小周是一个住校生, 从不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每天早上要睡到自然醒, 无视班规校纪, 几乎天天迟到。更糟糕的是, 她迟到了吧, 还很高调, 就像一个领奖归来的骄傲学子, 昂首挺胸的走进教室。她总是不交各科作业, 经常在课堂上明目张胆地睡觉。在同学眼里, 她霸道、骄横, 谁也不敢惹她。正因为如此, 她转了两次学校, 留了两次级, 成了令各科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

二、成因分析

后进生的形成, 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 但家庭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与小周家长的几次接触, 我了解到, 她从小父母离异, 判给父亲抚养, 父亲特别溺爱她, 每个星期都给她很多生活费。父亲常年在外, 小周大多数时间都跟母亲生活在一起, 可她性格叛逆, 不服母亲管教, 渐渐养成了今天这种张扬、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

三、转化措施

后进生的转化, 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因此, 在施教过程中, 我根据每个后进生的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 注重发掘后进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悦纳学生, 容人之过。开学时, 在其他班挂靠才一个多月的小周由于不良的行为习惯、目中无人的处事态度以及造成的恶劣影响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在第一学月考试后就被强制送回了本班, 当时我心里特别不愉快, 极不情愿再接纳她。身为一个教师, 必须有宽容广博的胸怀, 能够原谅孩子所犯的错误,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于是, 我开始思考该怎么解决小周的问题。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去面对她接下来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以及对我的不敬, 甚至当着我的面对她母亲的一些言语冲撞。

2.以心换心, 取得信任。沟通是师生间建立情感的桥梁。我以满腔热情与她促膝谈心, 沟通情感, 循循善诱, 帮助分析违纪的弊端和努力学习的好处。让她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把她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她感觉到老师在关注她, 从而产生优越感。周末我给她布置了一个话题作文:“假如我是老师, 怎样面对问题学生”, 通过角色互换, 让她感受我的良苦用心。作文中, 我也读出她有改正错误的想法, 只是缺乏决心和毅力, 希望我能多些耐心。

3.集体发力, 养成习惯。要帮助一个孩子改正缺点, 仅凭教师一己之力是办不到的。我决定,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先从寝室下手。为了不让她迟到, 我安排室长每天早上按时叫她起床。可有时等叫醒她的同学走了以后, 她又蒙头大睡了。于是, 我又发动同寝室的班干部每天早上轮流叫她, 一直到她起床为止。这样, 坚持了一段时间, 她赖床的毛病已经好了很多了。关于作业, 我也想了一些办法。先是对她降低要求, 如果哪一科的作业哪一次布置多了, 或者难度大了, 她都可以不做完, 但是必须交, 由科代表和组长监督。这就让她逐渐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 慢慢地达到跟其他同学一样的要求。

4.赏识教育, 树立信心。后进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有缺点, 经常挨批评, 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了。因此, 在转化小周的过程中, 我努力帮助她树立自信心, 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人有自信才会去行动, 才会积极地要求上进, 才能朝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前进。那么, 如何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呢?我从努力地去寻找、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出发。比如, 她性格直爽、敢作敢为, 我就让她协助管理班上的纪律。同时, 只要小周有了那么一丁点进步, 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还经常私下以朋友的身份找她谈心交流, 并时不时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她。渐渐地, 她似乎找回了一些自信, 与同学地关系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逐渐融洽了, 科任老师也对她的转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3.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十三

问题:

高三学生c,男,18岁。

敏感易冲动,经常骂人,打架。前人观点或看法:

陶行知:从打架学生中发现他的优点,给予肯定和奖励。故事:陶行知在校园里散步,发现有两名男生在打架,一个高个子手里拿着个尖石子,正准备向另一个同学砸去。陶行知急忙吆喝了一声,那“高个子”停手了。陶行知便问:“你们为什么打架?”“他欺负女同学!”高个子回答说。“那么,今天,是谁先打人?”“我!”高个子说。“那好,你明天上午上学前到我办公室去一趟!”第二天,陶行知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个“高个子”正等着。陶行知笑笑说:“你过来,我奖你一块糖。奖你很讲信用。我问你,你为什么要打人?”“他欺负女生!”“好!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奖你有正义感。不过,我也有同感,对待敌人应该狠狠打击。但是……”“老师,我错了。我打的是同学,不是敌人,以后,我再也不敢了。”“那好,第三块糖奖你知错改错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会议:把特殊儿童看作“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强调“个别化教育”、“全纳性教育”,重视社会“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关心和态度”,强调特殊教育“课程的灵活性”、“生活化”和“丰富特殊儿童的学习内容”,强调他们具有获得与正常人共同生活和为他们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权利。

美国教育题材影片《危险游戏》:一个学生打架,班主任去家访,面对诚惶诚恐竭力解释又不知如何解释的家长,以及作好最坏准备而满不在乎的学生,老师说出了使他们惊诧不已的话:“你们的孩子很聪明。我为他在我们班上而感到骄傲,他在学校打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作为教师,我在这件事情上也有责任……”最终这位老师成功了,她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重,赢得了全班学生的尊重。方法及步骤

基本原则:对c必须宽容。无论他有多少缺点,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大,这两年若能转变,将会有益他一生;若沦落下去,只能害己害人。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真诚和爱待之,不能跟他斗气。

心理学依据:

1、任何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本身的),要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2、未成年人犯错误是正常的,错误是人成长的印记,从不犯错误反而是不正常的。只不过C表现更突出罢了。

3、有的孩子喜欢打架,只不过想追求一种成就感,想表现自己,因为他没有正当的表现机会,精力没有一个正常的发挥渠道。步骤:

1、家访,摸清情况;

2、与c及其父进行长谈,争取达成共识;

3、为c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

4、监督计划执行情况 解决过程

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到,其父经常在外出差,很少管教他。,但还没有正。有时父亲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和社会青年有交往,甚至打群架。与c谈话:我找到c,与他进行了长谈。先从他的家庭谈起,告诉他他所犯的错误是有原因的,并非不可原谅,不必因此过于自责,自暴自弃。然后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也有不少优点,如作文能做到文从字顺,有一定生活感悟,在班里属前列;篮球打得比较好;身体好,爱劳动(指出身体好、爱劳动也是一种可贵的技能和品质);自己做饭,洗衣,生活能力较强。

我注意到,听了这些话,c的眼神不那么满不在乎了。然后我给他分析形势,指出出路:要么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这事实上很渺茫);要么学好语文等课,打好基础,以后上技校或当兵,照样能干得好,出人头地(这比较适合他)。我注意到他的眼神亮起来。最后,我说,以前你犯的错误咱们都既往不咎,因为那都是有原因的,你毕竟还小,不能归罪于你,但现在你渐渐长大了,很快要成人了,以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不然,受害的只能是自己。与c父谈话:我耐心地向c父解释,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做父母的没有尽到责任,而不能归罪于孩子不听话。现在,应以一种悔罪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看到他不顺眼就破口大骂或痛打一顿,那样只能使孩子更憎恨自己,得不偿失。C父还是很关心孩子的,最终听取了我的建议,保证以后不再打骂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

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首先制定了一个精确的作息时间表,因为我注意到,c与校外青年来往较多,极大地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另外,他常常到校后也是到处游荡,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好惹事生非。新的时间表规定了他起床、离家、到校、离校、到家、睡觉的时间,由我和他共同制定,我和他父亲共同监督执行。这样,就阻断了c与社会青年的来往。

然后给他安排学习任务,让他自己挑选喜欢的科目,他挑选了语文、历史、政治、数学。既然他喜欢,就让他多学这四科,先把这四科学好。然后,每次布置作业,特别给他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他能完成的,一步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为了促使他立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

真正开始指导c为时只有两周,所以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他近来的表现有所如下: 1与他父亲通电话,他父亲说近来比较听话,开始努力学习,说和以前直接是2个人,平时也不出去逛,一般在家学习和去打蓝球。

14.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十四

所以在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和经验的时候,不要直接拿来就用,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变化,及老师自己的加以改造,真正能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去,为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制度一旦确定,就要不断指导,及时反馈。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班主任并不是轰轰烈烈,在在于每一天的对班级和学生关心和教育中。我们办公室的老教师,每天都坚持对学生下午清扫的值日进行检查。所有班主任对于学生两操的督促,这都有利于学生的习惯的培养。我们班主任实际上很多的时候是在细微之处教育学生,在有了好的办法之后,经过学生的实践是符合本班实际的,那我们就不断的执行下去,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学生很多的行为在时间上还是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的。

不断的指导,对学生信息的反馈,也是一个好的办法。有活动或劳动的时候,进行前期的布置,过程中适当督促,事后的反馈相当的重要。如果在活动之后班主任不加以总结,或表扬或批评,那么下次学生还会出现和这次一样的问题,还是需要老师一样的监督,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适当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时刻的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已到达通过对好的表扬,让其继续发扬成为榜样,对错误的不妥的行为所抛弃,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我们班通过在上学期,连续不断的对卫生值日和大扫除清理的反馈,形成了快速、全面、无死角,保持卫生的责任到人的好习惯,可以避免以前那种人越多,打扫越慢的坏习惯。

我的做法是把卫生工作细分好多小组,学生竞争不同卫生小组的组长,组长确定好后,自己招聘组员,那么一小组内合作起来也顺手多了,有偷懒的学生让其一个人专负责一个方面,就杜绝了不良的现象。效果明显,实用性强。

三、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班主任工作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学生虽然小,但还是蛮重感情的。在与学生的班主任工作中,情感工作还是相当重要的。你的角色在这里就不仅是一个老师或班主任了,而更像是学生的“家长”、“哥哥”、“朋友”、“同学”。

学生与你的感情不好,再好的制度、方法,实行起来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有时对学生也要实行情感攻势。在这一方面,度的把握很重要。一般说来,刚毕业的老师或者实习老师最易与学生沟通,感情也最好,这与年龄也有很多的关系,同时,工作的开展也比较顺利。时间长了之后,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还是有必要的。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稍远些,但是如果在学校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中,或班级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就要和学生站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威信。换句话说就要像孩子们一样,去玩,去体验。下雪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堆一个雪人;运动会的时候,为学生加油呐喊;联欢会时,和学生一起表演节目……这样可以起到

四、实际可操作的一些制度。

略(内容见鹅206月9日的文章《班主任事迹材料》)

五、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工作中要适当的组织一些活动,学生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还是有精力和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的时间,班主任就要切合学校的要求的安排,不断的组织一定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学习以外的特长和能力。让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的自信。

在运动会上我们班有服务人员的人物,我就找到了平时学习不好,又体育差的学生到终点去拉那冲刺绳,一天下来,两位学生还是相当负责任的,也算为班级和学校出了一份力。

15.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篇十五

学生李涛 (以下简称小涛) , 男, 17岁, 高中三年级, 活泼好动, 乐于助人, 与同学关系非常好, 颇受女生喜爱, 成绩浮动非常大, 社会交往广。该生为我所带班级学生。在高一由于实验班的调整, 小涛来到了我的班级, 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不过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而已, 根据了解, 把该生安排为生活班长。高二文理分班、高三的大打乱再次分班, 小涛一直在我的班级里面, 高一7班———高二7班———高三9班, 年复一年, 小涛那辛勤的身影、运动会上为班级拼搏的精神时时在我的字典中增添着一笔又一笔, 可是回忆起来, 小涛的成长却是一个坎坷的过程。

在高二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到他有很多的问题, 在高二这个特殊的时期, 小涛经常参与一些打架事件, 甚至一些群架事件, 这多少与他的众多社会朋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学生对其称呼“涛哥”, 明显带有一丝社会气息。成绩在高二至高三阶段直线下降, 有明显的男女交往过密现象。经过一些辅导, 小涛明显能够把精力转向学习, 可学习成绩仍呈下降趋势, 且无法树立信心, 竟想到放弃。小涛的家长说:“我们孩子明显心思不在学习上啊, 现在晚上到家也不学习, 每天就知道美!”

小涛自述 (多次谈话的关键之处) :我每天很憋屈, 到家里, 爸爸妈妈经常因为爸爸应酬多而吵架, 我很难学习进去……至于女友, 我并没有认真, 只是觉得好玩罢了……如果我有朋友挨打的话, 我躲开那我不是太不讲义气了?我觉得我这么做对……现在成绩一直上不去,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也许我就这样了, 老师您就别费心了。

二、个案分析及诊断

根据小涛的自述, 家人的评价, 经过大量查阅资料, 我发现他的问题较杂, 基本可以确定为三个问题:1.攻击性行为 (1) 。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行为, 指有意用语言或暴力的形式对他人的身体或心理进行伤害, 且不为社会规范许可的行为。2.耐挫力问题 (2) 。耐挫力指人们能够摆脱挫折困扰, 使自身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3.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3)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既包括个体在青春期所遇到的与性心理和性行为有关的心理问题或困扰, 又包括与异性交往有关的心理问题。很明显, 小涛属于其中的异性情感问题。

攻击性行为的形成:通过了解, 我知道小涛的父亲是退伍军人, 管理方式非常粗暴, 曾因打孩子把自己的皮靴踢坏。小涛由于在童年时期经历了管理方式粗暴的父亲的影响, 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由个体打架发展到群架, 经常出现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的现象。

耐挫力问题的形成:由于高考, 以及家长、老师的压力, 小涛面对每次考试结果与预期的巨大差距, 加上落下的很多的功课, 不能正确面对考试成绩, 产生放弃思想, 不能够坚持拼搏。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之异性情感问题的形成:由于小涛处于异性接近期和两性恋爱期之间, 当有女生主动关心他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友情和恋情的模糊, 开始了所谓的早恋行为。

三、辅导措施及过程

由于小涛情况的复杂性, 我决定交叉共同处理他的心理特殊情况, 制定了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到高三能够让小涛顺利克服攻击性行为, 在高三期间能够通过考试克服耐挫力问题及异性情感问题。最终使小涛能够顺利高考, 取得理想的成绩, 使其毕业时成为健康快乐的阳光男孩。

1. 尊重学生, 耐心交谈。

由于小涛的不同问题的出现, 进行不同话题的突破。对于其父母的吵架, 先给予孩子承诺, 在其父母吵架过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直接到自己的家里来学习和休息。让小涛感受到我的关心, 不再排斥, 这样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下面的谈话。在谈话中, 首先接受他的行为, 包括他的三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让他要坦然面对它, 心平气和地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小涛认识到我的善意, 能够主动和我沟通共同解决问题。“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不断地在辅导中挖掘小涛身上的闪光点, 发挥其优势, 使孩子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针对攻击性行为:对事不对人, 让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些问题:你是不是在生气之后, 就想找人来出气?你的朋友如果受了委屈, 你是不是很想替他出气?事情过后, 你想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你有没有觉得那个同学因为被你欺负而感觉很委屈等问题。让小涛明白攻击别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这会害人害己, 不但不能使愤怒、挫折等情绪得不到排解, 甚至会激化。根据自己的实例让其正确认识健康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并对小涛出现的一些已出现的问题剖析, 给予一定的处罚, 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异性情感问题:理解但不姑息该生的青春期早恋问题。跟小涛心贴心的交流, 让其认识到早恋就是一个美丽的回忆, 没有任何现实的结果。也让他知道男女正常交往, 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进友谊, 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 这是自然的现象。但爱情是以婚姻为前提的, 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未来的路很长, 作为高中生, 这种感情很难有好的结果, 会成为“无花之果”。也要认识到现阶段我们的最大任务是学习, 如果因为恋爱影响学习, 就是非常荒唐、不可取的。我试举身边朋友的例子, 让其明白这个道理, 并给小涛布置相应的作业:请找出她身上的10个缺点, 以便打破对方在他心中的完美形象。

2. 进行家访。

为了让家长共同配合我的心理治疗, 我进行了多次家访, 针对不同的情况与其家长交流, 在家长和小涛的共同配合下, 我们每次交谈都能够让孩子学到更多的道理。并且在与其家长交流过程中让家长也能够得到一些辅导, 使他们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学, 更加适合孩子, 能够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并对其父母吵架, 和其父亲喝酒的情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也得到了小涛父母的支持, 使得家访行动收获颇丰。

3. 同甘共苦, 共同进步。

小涛耐挫力是一个大问题, 没有任何的动力, 所以为了让他也能够有一定的动力, 学会熬夜, 抓效率, 进行最后的高三冲刺, 我也给了小涛一个承诺, 每天我也进行高考前的百天冲刺熬夜行动, 每天凌晨12:30—1:30之间小涛必然会收到我的一条问候、鼓励的短信, 即使工作再累、身体在疲惫, 也不曾忘记。这使孩子得到了鼓励和感动。

为了给其更大的耐挫力, 使其不放弃, 每周日下午我都会给包括小涛在内的一些学生补英语课, 其实主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减压辅导或者是其他的心理疏导, 小涛也越来越开朗, 也让我们的补课充满了欢乐。慢慢的小涛成绩不断上升, 攀升至班级的前10名, 使其有了信心和决心, 这样该生的耐挫力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4. 制定行为契约书 (5) 。

我通过制定行为契约书来约束小涛的行为, 随时提醒他的行为, 大大约束了他的行为。

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我, 李涛, 同意在高中剩余期间承诺绝不做出下列行为。

(1) 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打架事件。

(2) 正确处理与××的关系, 使关系正常化, 让同学们进行监督。

(3) 每次考试后不再说出丧气话, 跟老师共同分析考试成绩。

(4) 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克服打架行为。

(5) 如果心理需要发泄, 主动找到宫老师交谈、控制自己。

如果我违反以上行为中的任何一种, 我愿意接受处罚。处罚措施:主动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处理, 主动为班级做卫生反省。

我愿意接受老师、父母的共同监督, 当违背契约中的任何措施, 我将和老师共同记录在备忘录中。

五、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辅导, 该生效果明显, 摆脱了耐挫力问题, 并在高考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至于早恋问题、攻击性行为在高三期间一次没有出现过。现在小涛已经上了大学, 并且我们后来一直是哥弟相称, 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样, 我也初步达成了把该生培养为阳光快乐健康的男孩的目标。

在此案例中, 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工作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激烈、动荡的时期,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 可是由于经验的缺乏经常认识肤浅;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如有的学生不合群, 有的自卑, 有的极易冲动, 有的叛逆报复, 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甚至出现出走、自杀等现象。这些所有的现象可以说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健康成长, 已迫在眉睫。而作为班主任, 我们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 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 也有各种机会和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固此我们应该把握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为这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必须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7:144.

[2]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7:182.

[3]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7:207.

[4]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7:146.

16.班主任工作总结及案例 篇十六

班里新转来一名女生,人长得落落大方,名字很好听:施赛雪。“斫冰泉窦响,赛雪庙松春”,她还是一名三好学生。

开学近一周,一切已步入正轨,孩子们也开始慢慢适应毕业班的学习节奏,我暗自留意这名新转入的女生,常规习惯、行为举止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太沉默寡言了。

上午一节课后,大课间活动。由于本班被安排的活动项目是立卧撑和推小车,在一番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后,孩子们在体育委员的口号声中开始活动了。我站在一旁,看着调皮的男孩子们,不时提醒他们保持队形,告诫他们注意安全,场面很是热闹,孩子们活动得很投入。侧过头一看,却发现这名女生孤零零地站在队伍的末端,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我很是疑惑。

我来到她身边,轻声问:“怎么不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呀?”

“不高兴。”她依旧站着,回答很简洁。

我盯着她的眼睛,试图找出原因。

“没有原因,就是不愿意。”她倒是挺懂我的心思,马上回答。

我看着她,欲言又止,想了想,转身走了。

【成因分析】

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小学生会对参与集体活动没有兴趣?我开始在笔记本上列小标题:

1.心理比较成熟,不愿参与这类活动;

2.作为新转入学生,没有适应班级生活;

3.身体不舒服;

4.对学校指定的活动反感,由于没办法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只能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一条条扫视过去,又用铅笔一条条地划去,心里思索着可能的对策……

【解决问题】

1.侧面了解,调查真相

我抽空给她家长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她妈妈,我表明了目的,询问了一些孩子以往在家和在校的表现。问了几位班干部和坐得离她较近的同学,得出的结论很一致:这是个好孩子。

2.直接交流,爱心感化

又是一天大课间活动。我悄悄来到她身边,和她聊起了天。

“还是不愿意活动啊?”

“嗯。”

我故意问道:“是不是觉得同学们都六年级了,还整整齐齐地排着队一起听老师指挥活动,不习惯呀?”

“我比好多同学年龄都要小。”这个回答真出乎我的意料。侧过头看了看她,那鹤立鸡群的身高确实和年龄有些不相称。

“其实老师也很讨厌这样的大课间活动。”

她瞪大了眼睛,对我的话很是不解。

“你想想,小学本来就是该好好玩的。老师上小学时候,一到下课就去操场上玩,草坪上打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自由!看看现在,唉……只能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相应的活动,根本就不问问你们愿意不愿意。”

“就是。”她终于接过了话茬,眼里有几分愤怒和无奈。

“可是身为一名小学生,你就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大家都在积极参与活动,就你一个人站着,多不好。”

“老师也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可我也在这里呀。作为老师,我就得和你们一起上下楼,一起做操,一起活动,我为什么愿意?因为我是你们的班主任。”

“有些时候,当你觉得一件事不好,试着换个角度去看,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大课间活动好不好玩,参与了才知道嘛!”

“要不,明天试试?老师陪你一起。”

……

第二天。我特地换了身运动服,跟着孩子们一起做起了立卧撑,时不时还对着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开两句玩笑,眼光划过之处,是她开心的笑脸。

【案例反思】

班主任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头脑一定要冷静,要注重调查研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情,这样才能圆满解决问题。

注重调查研究,到同学中去,联系家长,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班主任如果鲁莽地批评学生,恨铁不成钢,势必造成对学生心理的伤害,不耐心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出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让我们在工作中多一份耐心、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调查、少一点武断。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17.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十七

5月的一天,班长来告诉我王隆龙在教室里与几个同学开玩笑,又打破了一扇玻璃窗。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生事,前几天才和别的同学打架,真让人头痛。

[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难道差生就不求上进吗?众所周知差生的思想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感到头痛的问题。这个“教育”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教育层面。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往往是以成绩为中心。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学生的心灵和个性需要必然会被忽视,甚至遭到压抑扭曲。再者,此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大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娇生惯养。因此任性、心胸狭窄、意志薄弱在大多数学生身上都能看到。在我们学校所在集镇的单亲家庭又较多。家长只顾赚钱,不关心孩子的感情需要的大有人在。因此,无论学生在学校,还是家里常常缺乏相应的感情沟通,让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少而又少。如果稍遇到挫折就会难以承受。因此,学生情绪波动大,甚至难以控制。他们会变得不相信自己的老师,不相信自己的父母,只要有机会就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表痛快。王隆龙同学个性好玩,又是独子,家中父母过于溺爱,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方式。家庭比较富裕,生活条件较好,但他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很尊重,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无论老师对他怎样教育、谈心,他就是没有办法专心读书。

[对策]学生自身要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教育者也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恰当。下面谈一些我自己应对“差生”时的教育方法:

1.社会化教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因该全方位的教育学生。教育者不能把职责往自己身上揽,要发挥社会功能,多联系家长,及时反映“差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要求家长毫无保留的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对策。

2.软处理。往往应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不能怒其不争,对他痛骂一顿。应要求自己不急噪、武断和情绪化,持续应有的冷静和理智。否则,极易伤害“差生”的自尊,也伤害自己。我认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故意惹事对抗。“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润滑剂。班主任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明白学生纠正错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每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先搞清楚出错的原因,为什么?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多一些推心置腹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的同时换取学生的信任和改正错误的决心。有的学生犯错不少并非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教师心知肚明,怒往心里去,笑从口中出,就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师生平等。学生虽小,在教师眼里他们什么都不懂。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他们是鲜活的个体,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这天,说不定我们有很多要向学生学习。作为教育者,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个性是不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替身”去实现某种理想而使用的“工具”。只有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教育者就应有这样的共识:学生不管他做什么事,只要目的正确,他已经尽力了,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4.恒心。“差生”的行为规范最具有反复性。“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持久之功”。因此,教育者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差生”心理,并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差生”的缺点和习惯的惯性决定了纠正“差生”行为应有一个时间上的延缓过程。教育“差生”往往要一次谈话不行就得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期间不能有一劳永逸的心理,更不能用恶语训斥。否则,收效甚微,更可能表现为表面上理解教育,实质上不服气;或者出现顶撞现象。

上一篇:高三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在工作中改变自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