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报告(15篇)
1.健康成长报告 篇一
心理健康教师自我成长报告
新会区睦洲镇墟镇小学 薛琴芳
回顾三十九年的成长历程,生于农村的我是比较坚强。由于父母总是忙于农田耕作,童年的我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上中学时,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与别人的差异,曾经让我产生过一些自卑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使我变得更加勤奋。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二十年的教师期间,我学会了与孩子们沟通,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这些性格在我做母亲后更懂得其重要。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成就感在于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学生对我工作的肯定。如今通过参加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我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学生们对正确心理指导的急切需求,学校及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堂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一、成长中的我
我生长在农村,那里虽然有着城市所看不到的山清水秀,但是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因为父母常年忙于农耕,所以我不得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家境相差不远,因为我的成绩相对优秀,所以我会有一种优越感。在到去镇里上初中的时候这种优越感就被打破,因为我发现这里的人相对富有,而我优秀的成绩到此也只是普通罢了。这些差异使我感到不安,渐渐的我产生了自卑。
转折点出现在我的班主任上,在一堂班会课上,班主任坦然地说道自己是从偏僻的农村来的,我很惊讶,在我眼里气度不凡的班主任 居然是农村人。接着她把她如何自命不凡,勤奋学习到走进城市,当上老师的经历先大家娓娓道来。这堂班会课是令我如此难忘,以至至今难以忘怀。因为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
二、工作中的我
自从参与教师工作,我时时刻刻都在与孩子们打交道。在有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我,因此我知道我要像我初中的班主任一样正确引导孩子们。于是我也把我的经历告诉了孩子们,我想他们的心情应该会与当年的我差不多,从惊讶到疑惑最后倍受激励。每届学生听完我的故事后都会有所反应,有的在放学后找我聊天,有的写信给我……并不是一直是都波澜不惊的,班上也是会有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与同学们发生争执,顶撞老师的孩子。因此我是十分痛心的,每次一一教育完后仍然是有知错不改的学生,有时我会反思是否自己教育不得当,但是我一直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进行心理教育健康培训的机会。当我聆听了老师们的讲座后,我内心对这一领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我更加认识到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以及紧迫,我也收获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咨询方法。同时我也是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须两者兼备才能尽善尽美。相信往后我的工作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更有利于自身作为教师的发展,提高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从一名教师到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在接到通知要我做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时,我是迷惑,紧张与不情愿的,因为我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且多年来我都是任教英语的,任班主任的经验少。但是在自我一番心理斗争后,我欣然接受了,我对自己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于是我开始对这一领域的学问进行学习,通过书籍与网络,还有与其他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沟通使我基本学会如何担任。
刚开始时,一些其他班我不认识的孩子来咨询时,我是很紧张的,因为我觉得我并不了解面前这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回到家与我的女儿与侄女进行了一场对话,因为我想要更多地了解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看待同一件事有什么不同。很感谢他们的帮助,我对学生们的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的确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不是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都会来,并且心理辅导的效果比较难鉴定。此外,对我自身要求也是挺高的,要有心理学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乃至个性品质。对我而言,心理辅导是个全新的领略,我需要从零开始,并且不断学习。
在我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后,我的观念是有所改变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我更加认可。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不免得会磕磕碰碰,比起不断的指责他们更需要的是正确的指导与提醒。当代的学生面临很多难题,比如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像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他们需要面对许多压力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等;他们需要更多精神指导如避免有拜金主义,不攀比消费,学会分享与为人处事;他们需要更多陪伴,更多锻炼……因此我更加觉得我的责任重大,更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信念,我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职业而感到庆幸。这份工作使我对生活有新发现、新体验,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意志,拓宽了我的忍耐极限,激发了我的热情和灵感,帮助到更加多的学生。然而,令我最感沮丧的是对于有的学生,我感学识浅薄,方法有限,爱莫能助。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有春风化雨的本事,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受到正确指导与帮助,都能健康地成长。
四、接受培训
接到培训通知的时候我是十分开心的,在学校的支持下能够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平台让我进行学校,不断完善自己,我觉得非常幸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棒的机会,在那里我认识到其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与其交朋友与交流相关知识。每一位老师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及科学的生活、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训老师十分高修养,通过各种各样丰富精彩的活动表述一些抽象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深入人心。也给我们普及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望,丰富了我的知识阅历。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专业名词,相信在以后的报告中我可以用更加专业的规范的术语去进行汇报,也将我的个人修养提高了。同时,我希望借鉴这次培训中的游戏,回去给那些接受心理健康 教育的学生们更加生动有趣的帮助与指导。在个人性格品质方面,我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更加明白关爱,宽容,坚强的重要性,增强心理测验、诊断、咨询等等的这能力。今后,我会更加完善自己的个性,努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多多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心育教师。相信,有了更加系统的心理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学生,他们就一定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的个体。
总结:回顾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有过欢乐幸福时光,有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承受过自卑,也使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工作后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学校社会对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急切需求。感谢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
2.健康成长报告 篇二
一、家校配合, 共同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 而是长期积淀的, 所以,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宜输不宜堵。但是心理健康教育, 不是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可以完成的, 二者之间是统一的, 缺一不可。如, 我班学生张xx, 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我在做他的心理工作时, 先做通家长的工作, 希望他们放弃以往的想法, 在女儿被儿子欺负时说上一句公道话;每天留些时间给孩子做作业;减少做家务的时间……经过多次的家访, 她父母终于被老师的虔诚所感动, 说:“老师都这样为她好,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家长的工作做通了, 更多的爱将由老师来付出。记得第一次我问她问题时她畏畏缩缩, 尽量躲着我, 我刚一喊“张xx”她的脸就“唰”地一下全红了, 始终没敢抬头和我说话。第二次就好多了, 经历了第三次、第四次……现在, 她终于可以有说有笑地和我谈上好半天。
凭心而论, 张xx其实长得蛮漂亮, 眉清目秀的, 只是由于不讲卫生, 头发乱蓬蓬的, 衣服上总散发着难闻的味道。每天早上碰到她时, 我会友好地对她说一声“早上好!”“你来了”;早读时, 我会走到她的座位面前, 轻轻地告诉她对她的要求;在她洗头后, 我会对她说“你洗了头显得特别干净!”;在她换干净衣服后由衷地说上一句“你今天给人的感觉真好!”……渐渐地, 她的龌龊形象变了, 昔日的“喜鹊窝”变成了“马尾辫”, 衣服也保持两天一换。形象的改变也赢来了同学态度的改变, 大家也主动围绕在她身边, 辅导她学习。
二、紧扣目标, 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课
在小学, 无论是地方教材还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都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都应该有每一节课具体的教育目标, 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如, 《说说烦心事》, 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烦心事, 再让学生替他解决“烦心事”, 达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即通过学生为别人解决烦心事, 又达到了自己疏导和解决类似问题的目的。又如在《青春期心理知识》这个教学内容时, 一改过去男女生分开上的模式, 让男女生一起听这个内容, 因为我知道, 我不仅要男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 我更要让女生了解, 这样, 才能避免孩子在以后成长中的尴尬。
三、针对个体, 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的个性经历、不同的年龄学段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绝对是不一样的。例如, 同样的一个面对死亡的问题:对于一两岁的小孩子, 最好的方法就是“这个人不见了”;和小学生说死亡, 可以讲一些具体的死亡概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死亡的概念, 老师可以告诉他们:“这个人死了, 生命没有了, 心脏不跳了, 也不呼吸了。”而对于初中、高中的孩子, 已经明白什么是死亡, 除了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外, 重要的是, 不要让孩子总是接触关于灾难和伤害等伤痛的信息, 因为他们还要成长。
同样的一个批评的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的孩子来说, 他们接受的能力就比较强, 所以在批评的时候你只要告诉他你为什么会批评他就可以了。而对于受家庭溺爱的孩子来说, 对于批评的程度就比较难以接受, 所以老师应该不但告诉她为什么要批评他, 还要告诉他如果不批评他, 会引起怎样的恶果。
四、降低要求, 体验成功
对于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 与其空谈立志, 还不如对他们降低要求, 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 将目标变得小而具体, 让其易于实现。例如, 在辅导一个后进生的时候, 为了不伤害她的自尊心 (怕她误以为老师看不起她, 嫌她笨) , 我首先征求她的意见, 在每天布置作业时, 就将她的作业化简:别的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我只要求她抄写生字;别人写作文, 我就要求她读作文;要求别的同学一节课完成, 她放宽到两节课;别人听写都要求写拼音, 而她只要会写生字、词语就行……这样一来, 她就在每次的作业中找到了成功感, 到五年级时, 她已经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做综合性的题目, 一样可以完成阅读练习。
为了让这样的学生彻底走出自卑, 重塑自信, 在生活和学习中, 我总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他们打气, 经常提醒他们:“其实你就是那只大雁, 虽然你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迅速起飞, 但你通过自己的努力, 可以自己飞得更高更远。”让她在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 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学习。
五、形式多样, 有效疏导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切忌的是形式单一。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主见, 很多时候, 他们更有对待事物的看法和主见。这样的孩子, 他们往往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暴露于众, 更愿意老师是自己的知己, 一个不向任何人吐露的知己。针对这样的学生, 老师更是应该采取多种形式, 进行有效的疏导。比如, 可以在教室设置一个只能教师才能开启的小信箱, 建立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 将在生活里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写在小纸条上, 教师通过回复小纸条的方式, 有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另外, 日记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倾诉方式。
3.健康成长报告 篇三
预防原则:
有效监测、危机干预、及时转介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长期性等特点,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有可能导致其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致阻碍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做出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及早发现,有效干预,防患于未然。
《指南》要求了解和监测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危机事件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转介。
在危机干预方面,《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及时转介方面,《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应与相关的心理诊治部门建立畅通、快速的转介渠道,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能够识别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转介过程记录详实,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的功用,《指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原则上每天均应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应有一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人值班。
专家指出,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方针,防患于未然。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体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辅导伦理:
遵循保密原则,禁止给学生贴“标签”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个体和群体贴“标签”的做法并不少见,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在谈及“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时,往往会把“自闭”“自私”等弱点和问题与他们“划等号”。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明显不够科学和严谨,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正面促进作用,相反还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工作要遵循辅导伦理。
《指南》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出现价值偏差时,要突破“价值中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具体辅导过程中,《指南》提出保密原则和“三个禁止”: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但在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谨慎使用心理测评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并要在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自愿基础上进行,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指出,给学生贴“标签”,从本意上看,似乎是为了更好地找到病症,然后对症施治,但如果没有科学性作为支撑,所找的病症不准确,在施治过程中就难免不对症。更为重要的是,随意给学生贴“标签”,会让他们背负莫名的压力,甚至使之成为众矢之的。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少贴一点“标签”,多一些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认知才更准确,培养教育才更有效,对学生的发展也才更有利。
功能定位:
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
《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时,《指南》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指南》提出两项要求:一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二是根据情况及时将其转介到相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和后续心理支持工作。
《指南》强调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要求心理辅导室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心理辅导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心理辅导室所需的硬件设施,短期内可以配置完善,但要使心理辅导室发挥长期效用,还需切实加强心理辅导室的软件建设。为此,《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典型案例讨论,组织参加专家督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保障机制:
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
当前国内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心理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辅导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此外,心理辅导人员待遇较低、培训滞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心理教师在学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岗位,尚未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考核评价和职称晋级制度,使得心理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奖金福利等方面不能享受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待遇。
针对以上问题,《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在经费投入方面,《指南》指出,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心理辅导室工作正常开展。心理辅导室应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辅导。
在基本配置方面,《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
在人员配备方面,《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兼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指出,为了确保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有效发挥作用,除了严格遵循《指南》中的共性问题与配置标准外,还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编制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指标,提供适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服务。
4.健康成长报告 篇四
—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程郭小学 李霞 活动背景
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嘴也叼了,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乱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现象。零食为主,主食为辅。这样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培养小学生正常饮食的良好习惯,我们准备开展“科学饮食,健康成长”科技实践活动,规范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确引导营养方向,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中所含的营养,了解垃圾食品中所含的毒素;探究不合理饮食及垃圾食品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掌握研究科技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媒体、采访、实地考察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调研和访谈,填写调查表、写倡议书、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自编《健康饮食儿歌》、做营养知识卡、制作合理饮食食谱、自制宣传幻灯片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饮食营养,努力改掉偏食、挑食、吃垃圾食品的坏习惯;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的习惯,以促进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二、活动组织
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2012年12月; 活动方式:
上网、调查访问、宣传、收集整理资料、参与、体验、对比实验、成果展示等。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获取信息。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外出采访、实地考察等。本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了解饮食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合理饮食和吃垃圾食品带来的危害等。
第二阶段:资料整理。
各班级小组整理、筛选资料、照片等。本阶段主要让学生去关注包括自己在内的同龄人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明确只有科学饮食,才能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做手抄报、营养食谱,撰写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本阶段主要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去宣传营养学知识、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或提出一些符合本地饮食文化特点的建议或报告,改善身边一些不良的饮食行为。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交流
全校召开科技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表彰本次活动的先进班级和小组。本阶段在第一、二、三阶段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形式、多途径进行交流展示活动,体现取得的成果,并将活动成果运用于实际,对本校甚至中小学的饮食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五、活动总结与评价
指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写出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集体完成活动和评价。
六、活动收获与体会
5.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篇五
姓名:武爱芳
考试时间:2014年5月26日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回顾十多年的成长历程,有过欢乐幸福时光,有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承受过自卑,也使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工作后作为一名教师经常会帮助自己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对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急切需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心理辅导来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能更好的生活。所以,心理健康辅导员对自己的了解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结合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从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几个角度来进行个人分析,从而树立做心理健康辅导员的信心。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自我成长分析职业行为分析
教师历来被人们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虽从教时间不长,但通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工作,也充份地体会到了一点,即: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而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能够毁了孩子的一生。然而,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所要做的不仅是与学生进行言语间的交流,让其得到情感上的释放,更多的是生命与生命,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沟通。所以,心理健康辅导员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并且还要学会自我保护。
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在此,进行个人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人格类型:
我任教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我为人朴实正直,性格活泼开朗, 待人真诚大方,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我的朋友和同事都夸赞我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同时能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亦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不认为我比其他人都强,但我有自信做到比其他人强。我相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所以我一向做事当机立断,从不瞻前顾后,拖 拖拉拉。
同事的评价:工作认真,责任感强,踏实能干,性格随和,为人热情善良,做事冷静、稳重。是个好青年。
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与我的心理成长史是密不可分的。
(二)个性心理发展史
我1982年1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新华书店上班,母亲打理家里的一切。兄妹三人,上有姐姐,下有弟弟,我排行老二。自幼家境贫寒,印象中,父亲一直向我们弟兄俩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好好读书,脱离在农村种地的命运。母亲一直教育我们要节省,因为我们是弟兄俩个,家庭负担较重。从小我在父母眼里,就是一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亲戚邻居们都夸我聪明,勤奋,踏实能干,成绩优秀。我也一直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基本上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
少时的记忆中,谈不上什么理想和目标,所有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听从父母的建议,可谓比较“循规蹈矩”。那时唯一的想法就是“鲤鱼跃龙门”,考上师范,挣个“铁饭碗”,安安稳稳地教书。不料,我在2007年9月考入师范,我的梦想实现。在师范上学期间,我感受到了以前在初中时代里没有的压力。在那三年里,我基本是按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喜欢阅读,写作,音乐和美术。三年的时间太短,所学太杂,几乎都是浮光掠影。不过在那个环境里也只能这样地囫囵吞枣了。最大的收获是开始了不一样的人际关系学习。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只能在前进中摸索,磕磕碰碰里一直都很迷茫到后来知道要“做好我自己”。下面是我总结的点滴心得:
首先,我明白生活中要做好自己,就要更多,主动地关心他人、照顾家人,帮助朋友,从而收获快乐,快乐自己;其次是学会了取与舍,得与失,真正做到心静如水,心态平和,宽待他人,善待自己,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中,看待他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态度,与他人相处中,总是告诫自己人无完人、和睦相处。要看别人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就足以值得我学习和相处,如有志同道合、心有灵犀者,那就是不约而同的知己。如果个性不相投,但真诚善良,也可成为真正的朋友。
2010年7月,我从师范毕业,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刚参加工作,一有机会,我就向我向请教教学方法和技巧,我的教学水平很快有了飞速的提高。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牺牲了自己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阅读了一本又一本的教学书籍,为自己向优秀的教师队伍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我的努力,在学校里,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同事的一致好评,多次与学生的家长聊天时,感受到他们的尊重与理解,感受到他们的赞许与信任。现在自己成了一位为人师表的人,教书育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看待他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态度!
与他人相处能做到理解,包容。与他人交往,首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要择善而从,如能遇到脾气相投,志同道合之人,那就是知己。然而如果个性不相投,但真诚善良,也是不可多得的朋友。但人无完人,总会有一些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工作中遇到,我就会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我个人的奋斗目标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有三天,而我将会充分地利用好这三天,对于昨天我不会毫无保留地忘记,我要不断的总结,总结昨天的得与失,为今天的努力指明方向。对于今天,我也会好好的把握,做好每一件事,不让它在迷茫中虚度。然而,把握好今天,做好今天的事不让自己留下遗憾,也正是为明天打下良好的基础。明天是美丽的,我会在今天就为明天做好完美的计划,向着计划去努力,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具体的来说我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首先,我要努力找寻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其次,我还要学习加强各种技能,包括教书育人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处理各种事情的技能等,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多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地努力,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
再次,因为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发展自我的同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教育我的学生,完善他们,完善社会,大家团结起来为祖国做贡献。
俗话说的好:“十指抱拳力千斤,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可以做得到。在学校我所任教的学科有语文,思品,同时我也是一位班主任,不辜负校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与信任,我会把它们看作是对自己的考验,我要勇敢的挑战它们,并且会努力的做好这些工作,不负重托。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我为何要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
十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接触了各种类型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叛逆、自卑,有的偏激、傲慢,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多,问题学生也越来越多。面对那一双双清澈幼稚而又充满忧郁的的双眼,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承担教书育人之责的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也就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的想法。
(二)我怎样做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
一名心理辅导员,首先是自己的心理应该是健康积极向上,然后才谈得上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做一名心理辅导员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辅导员在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辅导员首先需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样心理健康辅导员才能承担起有效辅导来访者,使其心理健康的责任。
2要以“爱”为出发点,要有爱心,用爱去感染每一个人,因为只有有爱心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只有信任你,他才可能听进去你的话,接受你的心理辅导。也就是说对待每一个心理有特殊问题的人,要竭尽全力帮助他,这种帮助是发自内心的。只要心理健康辅导员心中有爱,一种责任就会悠然而生,随之而来的心理辅导才会润物细无声。
3、需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要知道心理辅导的程序,这是做好一个心理辅导员的必备条件。还要有正确的辅导方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致使“药到病除”。这不仅能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也是作为心理健康辅导员应具备的职责,同时,还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关键所在。相反,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不但可能导致辅导失败,甚至还有可能加重辅导对象的心理问题,致使心理健康状态恶化。
最后,还需要有合作意识,解决辅导对象的心理问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利用好一切人、一切环境因素、一切手段来参与辅导工作,增强辅导效果。
(三)我的职业奋斗目标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他们的纯真和无私,更是我工作的动力和全部。所以我决定更加深入地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立志用更专业的知识、更系统的理论、更科学的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地成长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优秀心理健康辅导员需要与世界前沿水平接轨,多看、多学、多听、多思考、多总结,更重要的多实践,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我决定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我就知道前面的路很长、很艰难,有时觉得心理压力很大,但一个个困难都挺了过来。我将一如继往地沿这条道路前进,书写我灿烂的生命,同时帮助别人缔造生命的灿烂。
6.健康成长报告 篇六
1.题目:自拟,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和体会,可以反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从任性到韧性”“是„„改变了我”;2.正文:要用记叙文或散文的风格来写,不可写成问答式;要联系自己成长和家庭实际,不可空洞无物,不要忌讳谈自己的挫折和内心世界。3.字数及时间不少于2500字,第14周(周一下午)上课前交Page1课外作业:自我成长分析报告4.其他要求:简要地描述自己从懂事到目前的全部成长过程,包括童年、幼年、少年、青年各时期的成长情况及求学、参加社会实践等重要的人生实践。既要反映主要线索,又不要简单地记流水账。在描述中顺其自然和恰到好处地回答如下问题:
Page2课外作业:自我成长分析报告(1)你认为在青少年时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有哪些?你的性格最像谁?你对这些社会化经历的体验如何?你怎样评估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发展的高峰和低谷分别在何时?(2)你何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了?是什么事情或情境促使你认识和体验到这一点?(3)你认为自己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最需要加强或改善的五个方面又是什么?
Page3课外作业:自我成长分析报告(4)你的人生观是什么?你的成就动机和个人奋斗目标如何?(5)当你面对生活压力时,你习惯以什么方式来应对?
(6)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你的心境如何?(7)你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能力如何(8)你的宗教信仰、道德行为的准则、性别和性倾向如何?
7.爱,让学生健康成长 篇七
有一段时间, 在我的周围, 屡屡发生钱包失窃事件。受害的不仅是学生, 还有有多老师, 而且钱一少就是几十、几百元, 能拿的钱就一分不剩, 情况非常严重, 很多家长叫苦不迭。后来我的钱包也在众目睽睽之下失窃了, 到底是谁在哪一个时间段里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屡屡得手呢?然而却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逮到了这只“黑手”。
学校早上8:15是全校学生下操场做操时间, 平时都要跟班到操场的我由于上公开课就转到教室拿小黑板, 却看见空空的教室里只有QQ在翻别人的书包。“你在干什么?!”“我……我想上厕所, 到同学这儿找几张卫生纸”, 她顿时面红耳赤。说得虽然合情合理但她慌乱的眼神提醒我, 事情并非她说的那么简单。“老师什么都看见了, 什么都知道, 给你一次机会老实说, 否则, 等把你送到派出所谁也保不了你那就迟了!”在我一再的追问之下, QQ终于承认自己一年来不下十次拿了同学和老师的钱。我震惊于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处心积虑地适机对周围同学和老师的钱“下手”, 而且在长达一年的时间竟神不知鬼不觉。如不及时教育, 等以后到了中学, 甚至长大成人以后, 后果会怎么样, 简直不堪设想, 一定要制止事情的再发生。
事发后, 我立刻与其家长取得联系, 一下班, 我就直奔QQ家。她父母早已在家久候。一进屋, 看见的是宽敞的客厅, 考究的装潢。QQ的父亲坐在沙发上闷声不响地抽烟, QQ的母亲请我坐下。我们一阵客套之后, 就谈到正题。QQ的母亲抹着眼泪喃喃自语:“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呢?”QQ的父亲还是一声不吭, 脸色却极难看。我马上提醒家长, 应该把小学生中的这种现象和成人中的偷窃行为严格地区分开来, 应该耐心地对她进行启发教育给她认错的勇气, 使她不仅能认识自己的过错, 而且能看到错误发展下去的危害性。同时在交谈中我发现学生QQ家十分富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QQ去偷同学的钱呢?
为了查明根由我决定深入了解, 发现家长平时对孩子花钱十分的苛刻, 限制学生购买欲望, 怕她花惯了钱, 不给她买这买那, 不给她零花钱。而该生的占有欲强, 一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要, 但又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得到它, 所以她只能拿、偷。其次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 如:该生用偷来的钱买的一些新玩具、新用品家长以为她是借同学的, 老师以为是家长买的, 以致未及早发现纵容她一错再错。其三, 学生对家长的恐惧, 家长的打骂教育使学生产生恐惧感, 家庭教育很难和学校教育配一致。正是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孩子长期的偷盗行为。知道原因后我首先告诉家长希望他们对待这件事要循循善诱地教育她, 不要采取打骂等极端的教育方法。最后我表示自己会及时对QQ进行有效的教育, 希望家长相信老师、配合老师的工作一起把QQ拉回“正途”。
几天后, 我就在她班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这件事说开了。 (但是我没有公开该生的姓名) 让大家都参与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方法。有的同学观点相当尖锐, 采取的方法也相当严厉。当我目光扫过QQ时, 她低头了, 我想她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至少她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脸红。课后, 我找了她谈心, 在严厉批评错误的同时, 也诚恳地向她提出希望。她直愣愣地看着我, 充满了后悔、不安和忧虑。最后, 我拉着她的手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这件事到此为止, 好吗?老师相信你, 这一定是最后一次。以后你还是老师的好学生!”看到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回以她支持的微笑, 紧紧握着她的手, 走进了教室。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 不仅让及其QQ父母受到了一次难忘的教育, 也提醒着家长, 现在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独生子女更是泡在糖水里长大, 他们对生活及各方面的要求也渐渐地高了, 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中的极个别人会忽然冲动去拿别人的东西 (据我解, 在其他班级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现象) 。所以作为家长要多花一份心思在孩子身上关心孩各方面的需求和变化, 对于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固然不能宠惯, 但也不能盲目限制, 极端化的做法只会弄巧成拙, 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让我们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来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 使他们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健康成长!.
8.健康成长报告 篇八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教师;家庭
正文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但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同样面临学习竞争、升学压力,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被我们忽视。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所以,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古时有“孟母三迁”的典故,由此可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里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触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优化
目前,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对学生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而是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学生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教师的说教难以见效。于是,我们因势利导,创设课桌文化,采取统一形式,让学生在课桌右上角粘贴纸条,内容为“今天我是不如你,明天我要追上你,后天我要超过你,期中(末)追赶目标为xxx”,这样既消除了乱写乱画现象,又使学生自己创设学习追赶目标,接受自我教育。我们在楼道设置安全警示语、在水房设置节水展板、在学生卫生区设置保洁提示等,处处对学生进行提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既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强化教师学习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聘请专家来校讲座,请心理教师日常答疑,共同探讨。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
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引导,培养阳光、健康心态的教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会发生情绪传染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踢猫效应”,任何一方不好的情绪都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师,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自己的情绪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去,我任教师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在学生面前,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形象出现,以良好的心态带动学生。今天,作为校长,我同样以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出现在教师、学生身边。但烦恼之事,人皆有之。父母、孩子生病住院,工作不顺心,或遭遇到别人的误解等等,这样的事谁都会遇到,但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我们引导教师绝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发泄到学生身上,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强化班主任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一言一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们认为,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不能算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教育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提出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不但自己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乐于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的成长,有博大的胸怀和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为人正直、坦诚、乐观;为事公正;善于学习、兴趣广泛、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而且要交给学生一把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学会倾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校曾对学生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所以,我们教育引导教师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总结时,英语教师何崴的发言,在老师们当中引起了很大震动,大家深受启发。她所教的班级有一名偏科较为严重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总在九十分以上,而数学每次测验成绩都超不过十分。班主任找其谈话问其原因时,他说:“数学老师厉害,不会就批评我,上数学课就紧张,会的也不会了。英语老师和气,对我好,上英语课我特别高兴、轻松,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我们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教师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我们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都会直接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更不了解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教育知识,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家长信任自己的孩子、赏识孩子、“做好孩子的表率”。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使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从而保证了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兴衰。所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意义深远。只要我们教师本着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采取合理有效的疏导方法,不断整合各种力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合力,就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蒋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
9.健康成长报告 篇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成长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一、基本要求:1、2、3、以论文形式完成,论文题目为《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要求手写,字迹整齐,字数不少于3000字
结合所学内容,独立完成,围绕自己的个人成长情况进行分析,逻辑清晰,叙述流畅;如发现雷同论文,课程论文成绩按零分处理。
4、5、论文成绩与平时成绩(含学习态度、讨论发言、作业等)按照论文按学号顺序排列,以班级为单位,于最后一节课上交授课40%计入该门课程总成绩。老师。
二、内容要求:
论文内容要求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两道必选题,三道选答题)
1、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必选)
2、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从性格、能力、自身优势和不足、情绪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分析)(必选)
3、在人际交往中,你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你的朋友如何评价你?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4、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你会为此制定怎样的计划?
5、你对大学生恋爱有什么看法?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6、你对生命的看法是怎样的?生命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7、什么人和什么事影响了你的个人成长?
8、幸福源于什么?你怎样发掘生活中的幸福?
新疆师范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研究中心
2014年9月
附件(见下页):封面格式
封面模板:(书写在信笺纸第一页)
新疆师范大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课程论文
题目: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10.健康成长报告 篇十
为切实开展好“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对接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紧扣主题,突出重点。学校要围绕“阳光成长”这一主题,结合深化创建文明校园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毕业班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引导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刊校报等传统宣传渠道,发挥校园网、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强心理健康知
11.健康成长 快乐作文 篇十一
一、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孩子认识生命
人的生命价值要达到真善美、感性与理性、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认知是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是人的心理体验。作文教学就要直指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体验,发现真善美,达到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例如,当笔者引导孩子阅读了《紫藤萝瀑布》等课文后,便布置了“感悟生命”的话题作文,让孩子去认识生命,认识生命是由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等构成的连续过程;让孩子去感悟生命,感悟生命的历程中的艰难、危险;让孩子去珍惜生命,明白生命对于每一个都只有一次,不会多给,不会再来;让孩子去善待生命,懂得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亲友、社会,在任何情况下,没有权力草率地处置自己的生命。这样,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生命意识的培植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美化生命的天使。
二、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孩子磨砺生命
生命是一个过程,在生命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只有鲜花与笑声,还有荆棘与泪水。艰辛、困扰、挫折与幸福、快乐一样,它们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在孩子认识生命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在作文教学中,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磨砺生命,励志人生,让孩子去感悟成长的过程,体验成长的艰辛,历练坚强的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笔者让孩子们走进海伦·凯勒,在一份没有光明的世界里,去感受她坚强的意志品质;去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学会生活;去懂得提升命价值,战胜生命勇气的道理。
笔者让孩子们走进霍金。去感悟一个轮椅,一个大脑,却能创造一个神话的震撼;去感悟只有挑战命运的勇士,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笔者让孩子们走进桑兰。去感悟这个阳光女孩用瘦弱的肩膀,坚强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的生命历程;去感悟她以“桑兰式微笑”,带给人们无尽的感动;去实践当遇到困难时,当遇到烦恼时,当遇到挫折时,微笑着去承受一切。
三、在作文教学中让孩子去感受幸福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从美景、真情中去发现美,感受幸福,并以此来培养审美能力和幸福感。感悟生命的幸福、感受生命的激情,分享生命的快乐,创造生命的价值。作文教学中要抓住“爱的哲学”这个重要的主题进行作文训练,这是孩子生命意识形态中永不衰老的歌谣。要在亲情、友情、母爱、童心等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圣洁纯真,什么是幸福温暖。
四、作文教学要走进孩子的生活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孩子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走进生活,做生活的热心人;走进社会,领悟生活的真谛。
首先,作文教学要符合孩子认知规律。在指导写作过程中,作文题目的难度要适中,要与孩子的认识成长规律相符合。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个事例、一个场景练起,以培养孩子兴趣为主,激励孩子克服写作中的困难,消除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一花一草木,生活平常事,心底愤懑言,只要是孩子想说之话,都可以让他尽情倾诉。肯定他,欣赏他,在写作的快乐中,引导其认知成长,树立其生活信心,培养其乐观性格。
其次,作文教学要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教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空间,减少过多束缚,唤起孩子在写作状态下的自主意识、生命意识,让他们自由地去完成每一次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观点的阐发。即使是很多人都认为的写作 “禁区”——青涩初恋,朦胧爱情,都要在理解和宽容中,让孩子的作文存其天性,写出青葱的成长岁月,写出烂漫的心灵风景,写出亮丽的青春年华。在写作的过程中去净心灵、品生活、悟人生。
第三,作文教学要引导孩子关注生活。重视孩子生活积淀,诱发孩子生活体验,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让孩子感知自然,触摸社会,感受生活。在环保行动调查报告中感悟生命危机与环保意识;在赈灾活动倡议里思考生命,感悟真情;在校运会总结成功需拼搏的道理。这样,孩子就有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或深刻反思。
生命的存在是一种希望。希望脆弱的生命坚强,希望痛苦的生命快乐,希望短暂的生命永恒。作文训练是一篇小作文,孩子的生命健康成长才是一篇大作文。
12.默默呵护生命幼苗健康成长 篇十二
走百户入千家, 把好儿童健康第一关
西堤头镇共有10个自然村, 辖区人口4.7万, 3岁以下儿童约600人。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 做好儿保工作能够使幼儿受益终身, 周宝恩十分珍视这份工作。他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 家长的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乡村, 许多家长并不知道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周宝恩下决心要改变人们的观念。他常年骑自行车下乡开展新生儿访视工作, 不管刮风下雨, 不管遇到什么危险, 他都抛在脑后,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把好儿童健康第一关。
2011年夏天的一个下午, 天空下着小雨, 周宝恩骑着自行车向辖区一户新生儿家中赶去。由于雨天路滑, 他不慎摔倒, 膝盖伤得不轻, 衣服也划破了一个大口子, 当他赶到新生儿家中, 家长看到他满身的泥水和划破的衣服时, 连声感谢道“您的责任心真是太强了!”周宝恩笑笑说:“别说是雨天, 就是下雹子我也得来啊, 要不我放心不下。”
在入户访视的过程中, 周宝恩也遇到过许多突如其来的危险。两年前的一个冬天, 为了找到一户巡访儿童的家, 他骑着车挨家挨户问了三条街。找到后该户却大门紧闭, 叫门无人应答, 周宝恩试探着推开大门, 突然一只大狗斜刺里冲了出来, 他急忙闪躲, 然厚厚的棉裤仍被狗狠狠地咬破了一块。说起来, 这样的事别人都觉得后怕, 但对周宝恩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
西堤头镇外来人员较多, 居住也比较分散, 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难题。2009年, 一名外地务工产妇因难产去市内医院分娩, 出院后便不知所向, 周宝恩想尽办法还是联系不上, 心里非常着急。他骑车挨家挨户地转了半个村, 才找到新生儿的住所, 经检查孩子一切正常, 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家长感动地说:“你对我们外地务工人员也这样关心, 真是太感谢你了!”周宝恩回答说:“这都是我该做的工作, 要感谢你就得感谢现在的政策好, 无论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户, 我们都一样服务。”
保障儿童健康为己任, 悉心呵护宝宝的方方面面
儿童心脏、眼睛、髋关节筛查是儿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向儿童家长介绍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自2009年以来, 西堤头镇儿童筛查率达到99%, 通过心脏筛查, 先后发现7名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并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 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后顾之忧。
西堤头村有一2岁半女童, 家长开始不配合心脏筛查工作, 认为这是多此一举, 周宝恩多次对女童家长进行解释, 在他再三劝说下, 家长终于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没成想, 女童果然患有先心病, 通过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恢复良好。事后, 女童家长一再感激地说:“多亏周大夫苦口婆心地劝说, 这病才及时发现, 不然不知会带来多大的麻烦呢!”
在多年的工作中, 周宝恩发现新生儿6个月到1岁期间患缺铁性贫血的特别多。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 直接威胁到孩子的生长与发育, 为了让家长们对这种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周宝恩也是煞费苦心。东堤头村一男婴, 6个月时被查出患有中度以上贫血, 导致营养不良, 男婴不肯吃药, 家长也不配合, 周宝恩对家长说:“小儿缺铁性贫血虽然是婴幼儿期一种常见病, 但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危害不小, 必须加紧防治, 轻视不得啊!”在他的耐心解说下, 孩子家长终于同意接受治疗, 并在他的指导下, 连续给孩子服用补铁剂3个疗程, 孩子的身体得到了明显改善, 看到孩子活蹦乱跳, 家长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代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在过去的年代, 儿童患佝偻病的特别多。周宝恩主动向市、区妇幼机构学习防治经验, 在专家的指导下, 定期、定时指导辖区内的婴儿服用AD剂进行预防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他永远把工作放在首位
在负责儿保工作的同时, 周宝恩还兼职防疫工作。西堤头镇每年都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一次预防婴儿瘫糖丸发放补漏工作, 因发放糖丸具有时间性, 遇上节假日、周日, 他经常放弃休息到村里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查访, 为的就是不漏掉每一个儿童。2008年秋天, 他听说刘快庄新来的几位四川务工人员带了几个小孩, 当时周宝恩的腰扭伤了, 但他仍然忍着疼痛来到务工人员家中, 当几名儿童在他的指导下服下糖丸, 他才放心离开。
西堤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科每年还承担着为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2000多新生的麻疹疫苗接种任务, 正值2009年开学, 接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周宝恩80岁高龄的老父亲突发冠心病, 虽然含服了速效救心丸, 仍然面临生命危险, 作为儿子, 又是医生, 周宝恩本该留在老人身边悉心照料, 但他考虑到防疫科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当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 父亲已被家人送到医院救治, 周宝恩深知自己对家人亏欠太多, 他把太多的时间和爱献给他热爱的儿保事业和那些需要他的孩子们了。
为做好儿保工作, 随时为家长们解决燃眉之急, 周宝恩将自己的电话公开。2011年秋天的一个深夜, 周宝恩的电话突然响起来, 电话中, 一个9个月婴儿的母亲焦急地说, 她的孩子白天打了预防针, 晚上10点多开始发烧, 现在烧到38度, 问该怎么办。周宝恩详细了解了婴儿当时的症状, 凭着多年的经验, 他认为婴儿的状况是疫苗副作用的反应, 他安慰婴儿母亲不要着急, 给孩子多喝水, 吃退烧药, 再进行观察。第二天一早, 那位妈妈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孩子已经好了, 吃奶了, 并连声道谢。周宝恩笑笑说:“知道孩子生病后我也一宿没睡好觉, 随时准备前往探视, 现在孩子好了, 我就放心了。”
13.健康成长报告 篇十三
性质是“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齐抓共推,两者缺一不可”。
二、再次点明了培养人才的目标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一段浅显易懂的精辟分析,再次点明了培养人才的目标。
之所以强调“再次”二字,是由于我国历来的教育方针都是明确的:邓小平曾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战略指导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只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渗透、传播,以及就业高峰期的到来,在基层教育中逐渐偏离了这一教育目标,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弱化了德育教育。江学长的讲话再次点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目标,对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了及时的纠正。
三、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
江学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既体现在理念阐述构架上,也体现在理念表述内容上。
首先,在理念阐述的构架上,江学长分别从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理念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所需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详尽细致的分析,从构架上来看,十分完整。他从教育所处的“独生子女时代”、“社会竞争激烈”、“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思想品德教育”等大环境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接着谈到“封建时代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说法,并尖锐地指出这些封建礼教下的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
14.让孩子健康成长 篇十四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教育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其中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正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校开展了‚说悄悄话‛活动。通过“悄悄话,悄悄说,悄悄话,悄悄听”,走进孩子心灵,巧解心结,寓德于心,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乐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设立‚悄悄话信箱‛,上面描绘出精美的图案,迎合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科学地对待这一产物,乐于接受这一新事物。
2、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学校大会这些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孩子们有说出心里话的欲望,从而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
3、精心布置谈心室,门口贴上知心姐姐的温馨邀请,室内摆放沙发、茶几,墙壁上是‚倾吐心声 温馨对话‛的卡通文字及图画,配以粉红色的窗帘,给学生以亲切感,使学生心理放松,便于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
二、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
每周五下午由校长亲自打开信箱,学校领导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学生的意愿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处理,采取个别辅导、课堂渗透、主题活动三种方式分类进行:属于个别特殊现象的,采取个别辅导交流,由‚知心姐姐‛或班主任与其面对面谈心、网上聊天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认识误区,排除成长的烦恼;属于普遍性现象的,通过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通过课堂渗透、主题班会等方式解决。
三、初见成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从本学期‚悄悄话信箱‛设立以来,每周都收到很多封信,有的指出身边的不良现象,揭发违纪行为的,有的坦诚说出自己的‚小秘密‛,希望与你分担或分享的;有的是为班级、为学校出谋划策,争当班级、学校小主人的;有的是同学间的矛盾、瓜葛以及内心的郁
闷……
三年级的一个女孩子张倩写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没有人跟我玩,没人跟我做朋友,我很苦恼。‛学校把这一情况反馈给班主任曹老师,曹老师经过考虑,决定开主题班会:‚夸夸我的同学‛,让同学们发现张倩的闪光点,进而改变对她的看法,于是让同学们提前都想一想,你想夸夸谁呢?只许写被夸的同学的名字,自己不署名,咱们看一看,哪个同学得到的夸奖多。同学们一致响应,立刻就热烈讨论起来。当时,曹老师发现张倩表现得很消沉,猜想她正在担心没有人夸奖她吧。下午的班会上,气氛异常热烈,曹老师一个个念着同学们的纸条,那些得到夸奖的同学红光满面神采飞扬。曹老师悄悄拿出事先自己写好的纸条,大声念道:‚我喜欢张倩同学,她学习努力,乐于助人,能歌善舞,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我愿意和她成为好朋友。‛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孩子们的目光一齐投向张倩,这个孩子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我趁机鼓起了掌,孩子们也使劲鼓起了掌,好像重新认识了她一样。曹老师说:‚我也喜欢和你做朋友呢!还有谁也喜欢和张倩作朋友呢?‛‚我!‛回答得异口同声,张倩笑了,我也笑了。课下由辅导老师多次与其单独谈话,帮助其找到自身缺陷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张倩变得开朗活泼了,成了班里的积极分子,周围总是有一群小伙伴。
我们发现信箱里有一封这样的信‚李子建天天上网玩游戏‛,老师们也说李子建一直是个勤奋好学的同学,内向而又懂事,可这段时间发现他的学习明显不如以前认真,作业完成潦草,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语文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悄悄对他展开了攻势。课间判作业得时候,耿老师指着他的作业,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哎呀,这作业怎么写的,太乱了,不是你的风格呀。我听说你妈给你买电脑了,你妈可舍不得给你花钱了,这回是怎么了?‛他说:‚因为我考了第一,奖励我的。‛‚你看,你妈多重视你的学习呀!买电脑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的学习更好吗?现在有了电脑,觉得对学习有帮助吗?‛他不吱声了,‚子建,你可是个懂事得孩子啊!父母多不容易,电脑是咱们学习的工具,可不能成为玩物丧志得玩具呀!‛他低着头,不说话,老师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在课上课下继续观察他、敲打他。后来,他的注意力又回到学习上来了。通过‚悄悄话信箱‛我们了解到还有不少学生沉湎于网上游戏,老师们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与家长沟通交流,利用品德课进行思想渗透,还有的班主任表示正让学生们搜集材料,元旦准备开一个关于上网的益处与害处的辩论会。这些工作一一落到实处,我相信从整体上情况会有改观。
四年级一个女同学写道‚我是班里最矮的,同学们都笑我,说我是‘小萝卜头’这个外号使我很烦恼,老师,我不想要这个外号,请您帮帮我。‛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可以给别人取善意的、富有激励性的雅号,不能取带讽刺性、伤别人自尊的绰号,也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别人给你取不好听的外号,你愿意吗?同时,引导当事人正确对待别人起的外号,也许别人并不恶意。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叫别人外号的现象明显减少。
经常有学生写‚XX与XX闹别扭了,请老师帮忙让他们和好‛
班主任会向当事人了解具体情况,耐心细致的做工作,让他们言归于好。
我们的音乐打铃仪经常播放一些校园歌曲、爱国歌曲,‚悄悄话信箱‛里有许多学生要求换流行歌曲,刚开始德育主任很犹豫,觉得流行歌曲很多都是爱情歌曲,不适合在学校播放,后来我们思考: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肯定有他的道理,流行歌曲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学会,容易传唱,连老人孩子都喜欢,表现出比传统歌曲的优势,我们也应该打破传统观念,流行歌曲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侵蚀孩子的毒草,相反,还能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扩展音乐视野,热爱音乐、喜欢音乐,有很多适宜学生唱的流行歌曲,爱的涵义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爱情,也包括亲情、朋友、同学之情。后来,我们经常播放一些同学们建议的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星空物语……同学们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于学生的来信,我们争取做到有问必答、有难题必解决、有建议或意见必回复并有选择性去实施,争取不让每一个走近悄悄话信箱的同学失望,使学生能够相信、依赖‚悄悄话信箱‛。
‚悄悄话信箱‛充满温馨,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倾诉的平台,缓解了他们心头的压力,释放了他们内心的郁闷,使学生情感得到宣泄、心灵得到抚慰,同时通过‚悄悄话信箱‛,班主任、科任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更有针对性教育与引导,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
当然,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与开展活动相结合,我们按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把‚悄悄话信箱‛工作同经常性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使每个学生天天都有好心情。
15.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十五
一、把青少年体育提高到前所未 有的高度
《决定》用700多字阐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内容。首先谈到党的教育方针, 然后分别谈到了德育、体育、美育以及教育公平、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用一句话概括学校体育工作就是“强 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仅仅23个字, 就把学生体质健康和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重视学生的健康。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也先后多次对学校体育工作与青少年体质问题做出重要讲话和批示。2007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问题, 并于当年5月7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 还推出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写入到指明今后我国改革方向的《决定》当中, 上升为国家战略, 足见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育的关心, 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怀。
虽然《决定》只有一句话谈到体育, 但要落实这些要求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 根据时代要求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探索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 在谈到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内容时, 《决定》先是讲到德育、体育、美育, 最后谈到智育, 这也反映出教育观念的转变。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学校体育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决定》中特别提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措施。这些措施都与学校体育以及体育如何在学生考试升学这一重大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息息 相关, 这是学校体育非常重要的机遇。
二、抓好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这一 关键点
我国教育改革纷繁复杂, 学校体育头绪众多, 为什么党和国家偏偏要对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提出如此细化的要求?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总体上有了明显提升, 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显示, 学生肥胖检出率有所增加, 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 尤其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呈现下降趋势, 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一些学校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育、轻体育”现象, 没有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同时, 受师资、场地等诸多因素制约, 体育课开课率和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有效落实。
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全国只有21.95%的中小学能够落实。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9个县 (市区) 的四年级和八年级的体育课时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监测显示, 中小学的体育课时不足率, 四年级为56.5%, 八年级达到了76%, 31.6%的四年级和83.5%的八年级不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而四年级语文课超标率为63.6%, 数学超标率达到了80.5%; 八年级物理、数学课时超标率最高, 分别达到了95.9%和80.7%。也就是说, 大量的体育课时被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挤占了。
近年组织的体卫艺专项督导显示, 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挤占和挪用体育课以及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现象, 上课“放羊”、课外体育活动改为上自习时有发生。
最近, 一份由国际运动科学和体育理事会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人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 运动量减少了45%。其中, 青少年是运动“滑坡”最明显的群体, 大约92% 的学生没有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习惯。
以上现象和调查表明, 要改变现状, 必须从提高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质量抓起。
《决定》抓住学校体育的关键, 明确了学校体育的重点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目的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强化体育课, 就要切实保证大中小学的体育课时, 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丰富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强化课外锻炼, 就要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必须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目标, 一切工作都以实现这个目标展开。否则, 学校体育就不会得到真正强化, 甚至还会走偏方向。
十多年的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面对到底是以技能为主还是以兴趣为主的教学主张, 体育教师无所适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目标的确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 体育教学是以技能为主还是以兴趣为主已经不再重要, 最要紧的是要通过“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了20多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党中央出台文件, 教育体育部门多措并举, 依然效果甚微。在这一形势下, 《决定》为学校体育做好了顶层设计, 即“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但由于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 地域等方面差异极大, 这决定了任何一项统一的制度在地方和基层都可能需要不同的实施机制。
因此在具体实践中, 我们不妨“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 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就是摸规律, 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完全可以应用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 我们应当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凡是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 凡是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的, 无论怎样做、怎么探索都百无禁忌。
这就要求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们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束缚,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大胆实践, 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学校体育发展之路。
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 一直充当着主体作用, 是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如果没有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 我们的体育课和阳光体育运动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但我们也应看到, 在我国还有30万体育教师的缺口, 体育教师队伍不光数量不足, 质量也有待提高。因此“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首先要解决体育教师的“缺乏之痛”, 要使体育教师队伍的配备尽快适应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需求。同时, 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力争将体育教师培养成既“育体”又“悦心”的健康指导者。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不仅是体育教师的事, 也是全体教师和校长不可推卸的责任。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 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各项要求, 开足、开好体育课程,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学生终身体质健康夯实基础;要结合学校传统和自身优势, 构建富有校本特色、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并做到点面结合、扎实有效。
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需要举 全社会之力
当前, 我国教育改革正进入深水区, 学校体育工作也急需突破体质不断下降的瓶颈, 当改革需要有一个整体性的、全局性的规范时, 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够完成这一使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就是对当前和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顶层设计, 要求学校体育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目标, 把促进学生健康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 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体育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 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 各种能力。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主要途径, 按照《决定》要求, 学校体育在课程和教学层面要更加重视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融合;要同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相衔接, 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 开展课外、校外体育艺术活动, 激发引导青少年儿童兴趣爱好, 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健康成长报告】推荐阅读:
维护权益健康成长07-12
学会快乐 健康成长07-25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08-10
关爱自我健康成长10-05
家庭成员健康成长10-09
与爱同行 健康成长06-17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讲座07-11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07-14
远离暴力健康成长班会07-15
健康成长幸福主持词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