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印刷厂观后感

2024-06-13

参观印刷厂观后感(共10篇)(共10篇)

1.参观印刷厂观后感 篇一

参观印刷厂有感

十一月三日上午,阳光明媚,在肖老师和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新世纪印务有限公司。

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张府园地铁站附近的新世纪印务有限公司。

刚到新世纪印务有限公司,其品管部部长高部长已在那等候着我们的到来,非常的热情,说了几句欢迎我们的到来,随便参观的开场白。接着,就让高部长带领着我们进行巡查了。巡查的时候当然第一就从一楼,大概讲解行程。就带我们来到了二楼的设计部,给我们讲解一些印刷机器的用处,用法,打印原理之类的。说到打印,都为现代打印了,一般都是电脑代替了传统的方法,对于印刷来说,传统的是有4个色组成,红,黄,蓝,黑,那也是所谓的CMYK色彩。现代印刷的PS版代替了以前的传统版,现在通过传输电子文件打印在PS版上,在通过光的折射来成形,其效率,质量都提高了很多。基本的顺序为通过电子文件的处理以后,打样出来再返回到公司设计部进行确认,样品确认以后就进行平版,打印出成品。

参观完印刷的基本原理,历史……等下就要看看纯手工技术方面的了,来到了印刷部,说到印刷的物体,当然少不了包装盒和书了。首先,我们来到的四楼,书的装订。一本看是简单的书,就分为好几种的装订方法,骑马钉,胶线装,精装……每一种的装订方法的分工也都分的非常的细,从最开始的一张半开的纸通过机器折成书形,然后人工合成封面,进行装订。这也就基本成书形了,最后就精裁剪出了一本出市的书了。其每一步都要做的非常的到位,就连最初纸的大小也都分为一个小组。这也都是市面上一般出售的书了。后来我们来到了书的精装部,所谓精装,就是书的做法,质量都相对比较好。纸的厚度都是很厚的,所以用机器都很难制作出来,那当然就要手工了,这也是精装书比较贵的一面。封面也要进行过胶合成,使之成为光滑的封面效果。

看完书的每一部制作过程之后,我们接着就来到了我们这次参观的重点了,这也是我们的专业方面的,盒子的包装的制作。盒子说起来就比书的制作过程要复杂了。经过前面的发来的样版,在车间里的第一部就是要做模,就是我们所说的平面图吧,平面图也都是在一块木版上画出来,经过机器的划深,在木版上装上切割刀。通过机器就能把一块打印好的图纸,切成一个个纸盒结构图。这样就可以通过机器粘贴就出成品了,其步骤也像书的过程一样分的很精细。在盒子的粘贴之前,有些盒子还要进行一道非常精准的程序,就像一般化装品的包装盒,都要进行烫金,就是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加上金色凹凸的效果,这样会显得高贵。这也是一道非常消耗时候的一道程序,因为,每一个图纸都要非常的精准的对的上号,不然就成为处品了,一般来说这道程序也都要二到三小时。而精装盒的外表还要像一些书的封面一样进行过胶处理,然后经过手工粘成盒子,这样就出来了产品。

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打印方面的知识,许多印刷方面的知识与桌面出版与印刷课上,周老师讲的内容一致,便于我们与课堂上的知识进行联系。让我明白课堂与课外竟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肖主任,告诉我们,我们的作业就要通过打印,变成成品。肖主任教我们编排设计,我们本学期做了《米开朗基罗作品展》、《hello Kitty 50周年》等折页,在用电脑搞设计作品时,要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适合打印,是否把字体转为路径,黑色的文字和线条要转为单色黑,是否留好裁切线和出血线,检查分辨率不能低于300等。想想做出一个完整的成品,是那么的不容易啊,所有的细节都要注意,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同时,我还

了解到,包装盒的制作过程,我们本学期才开设《包装设计》课程,课上只是用

电脑设计一些药品、茶叶、农夫山泉、牛奶、手表、酒瓶等包装盒,但不清楚包

装盒的制作过程,现在终于明白一些啦,原来制作过程是如此的不简单啊!

从这次参观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打印方面的知识,也让我认识到了一些

自身不足,设计才是最开始的第一步,结果那也只是结果,过程才是最重要。所

以我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好好利用学校提供给我们的社会实践机会,让自己的设计水平更上一层!

艺术设计系09视传一班

学号:09***

姓名:xx

2010年12月14日

2.参观活字印刷展览馆 篇二

展览馆的负责人带着我们走进一间小屋内,光线并不透亮,但我们似乎闻到了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古色古香的老宋体字模所散发的淡淡墨香。时光仿佛一刹那倒回八百年,凝重而沉寂。一张大木桌,几张单脚木凳,都布满了时光留下的裂纹。桌上放着几叠宣纸,一个用草秆和绳子制作的形似鞋状的碾压工具,还有那无数枚引人注目的小方格字,每枚方格字经墨汁的长久浸润,如远古的精灵一般乌黑发亮,又像是经温州文化与汉字魅力的耳濡目染,变得无比亲切。吊灯散发着微显昏沉的橘色灯光,带我们走进了温州的文化底蕴中,看到一旁用宣纸印成的族谱,文化的印痕深深存留在心中。

这是我们的文明和工艺,古老而精湛。墨的气息早已流淌过我们身上的每一处,在我们的内心留下印记,耳熟能详,它注定将与我们相伴——在这美丽的地方。

一位老人为我们展示了活字印刷的操作流程:先拿起几个上好的棠梨木木块,固定在一块模板上,然后静心运气在上面写字形相反的字,古朴典雅。写好后,再拿一把刻刀,左手食指顶住刀把的下半部分,沿着字体的边缘刻入,精准均匀,不消十多分钟,随着木屑的飞舞,一个木活字就刻成了。在印刷台边,老人将一块刻着花纹的乌黑木板放正,把短刷蘸上墨汁,一滴滴黑墨滴落在刻好的图案上,花与鸟的图案上飘出墨香,反复刷涂,然后铺上一张大红纸,用扎好的草秆不停地来回扫动,直到纸背微微渗透出些墨汁来,再揭开,一张祝福字符就完成了。制作的过程,对满脸沧桑的老者而言,神圣而庄严;等待的过程,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场游戏,心中满是期待与欢乐,像是期待着一个最亲近的人的到来。一点一点揭开纸,墨的印痕一点一点显现出来,是一幅画,旁边是黑色的楷书,看起来平凡,却又无比地和谐。一滴墨,一张纸,一点工具,或许很普通,但当这种古老技艺承载着千年文明与文化印痕时,人们的目光便自然而然地再次聚焦,原来我们无时无刻不都生活在其中,却又一直无视着走过。

一方小字,或许比一个人还要有价值;一滴墨,或许比一场雨更能惊起人们的心。活字印刷,墨之飘香,文化之印痕,这份古老的传承是否即将遗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传承多久呢?或许它不再卓越,但请别忘记,那文化的大河在城市与历史中奔腾流过,无法望见,但无法忘记。

我们居住的城市,不应只是一个地方,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像一根绳子,绑着人们在这个城市中的根基,犹如一方刻章,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给每个人打上印痕,予每个人赖以依靠的精神支柱。

每个人,都在那文化的河流里生活,翻腾着,倾听着。

【边边赞】

参观一次展览馆,能作如此思考、感悟,殊为不易。加上流畅的文笔,灵动的思绪,不失为一篇有文化的习作。

3.参观印刷厂的见习报告 篇三

11月15日,在徐晓锋主任、夏小宝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新华印刷厂,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参观、学习。

首先,在厂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菲林的出片,以及工人师傅们如何拼版,以及阴版和阳版的区别。原以为印刷是个简单的体力活,但是看到工人师傅们一丝不苟地拼版,听他们说,两个版之间不能超过 1毫米的误差,我大为吃惊,我看到有位师傅为了拼好一块版,来来回回地比对、测量、重新拼版不下五六回。我不禁为我以前的误解感到惭愧,也暗暗佩服拼版工人的细心和耐心。原来拼版并不只是简单的体力活,更是一份考验人耐心与职业道德的工作。但是,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工人师傅在拼版时,把内容相同的两个版拼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我带着疑惑接着进行参观。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如何晒版、洗版。看到经过紫外线照过的pc版,通过一种特殊的洗版机器时,原本绿色的pc版变成了白色,而且版上的`文字和图像渐渐清晰起来,使我对以前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晒版和洗版程序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pc版经过洗版之后,就放在一边晾干,等它干了之后,就可以上机印刷了。

然后,我们参加了书籍的流水线装订过程,主要有骑马钉和胶装两种。在骑马钉的流水线上,正好是我们社的《农村百事通》在进行装订。大约有四五位工人师傅一字排开,站在各自的操作机器前,随时往机器上补充杂志的纸张。而机器就像流水一般,流经每个人面前时,都会稍稍停顿一下,等杂志的书页落下来后,就往下走,在下个工作台前又会停顿一会,继续等杂志的书页落下,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装订,我原以为骑马钉是人拿着订书机装订的,没想到也是机器完成的。等走完整个流水线,就呈现出一份完整的杂志。像《农村百事能》这种32开的杂志,一般要切四刀,除正常的上切口、下切口、右切口之外,中间还要切一刀,把原先印刷好的的杂志一切为二,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杂志的装订过程,这也正好解释了我先前产生的疑惑。原来,在拼版的时候,工人师傅就已经考虑到印刷成品装订时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节约成本。图书的胶装过程比杂志的骑马订过程要复杂得多,一开始跟骑马订的流水线过程一样,先把书页叠加成册,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它还要经过机器的铣背,然后再上胶,最后与封面粘在一起。与杂志一样,它也要经过切的程序,分别切在上切口、下切口、右切口。最后,压一下,整个工序就算完成了。

我们还参观了印刷的整个过程。看到如布匹般的纸张经过轰鸣的印刷机,每经过一组机器,就上一种颜色。印刷好了之后,再由机器进行折页,就直接上流水线,工人师傅再把它分装。我们还参观了杂志的印刷过程,以及工人师傅换pc版的过程等。

4.参观观后感 篇四

在我们即将放假的星期三上午,我们平舆一中的天中晚报小记者从学校出发来到县消防支队参观军营,近距离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看到展示出来的各种消防器材,听教官叔叔讲解这些器材的不同用途;了解到有些火灾现场是不能用水灭火的,比如电路漏电和汽油燃烧引起的火灾只能用石灰、干粉来灭火……防蜂服、防化服、防毒烟面罩、空气呼吸器等等,真是打开眼界。金属切割机原来是救援现场用来切割金属门或者器具的。有同学在教官叔叔帮助下还试穿了沉重的消防服和帽子,穿上消防服的同学看起来笨笨的臃肿极了,一位消防员叔叔还演示了快速穿戴消防服、帽子、靴子,全副武装只用了十秒!太神奇了!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寝室生活区、多媒体教室,看到他们的帽子、杯子、报纸、军装都有编号,井然有序得摆放着,床铺格外整洁,被子都像“豆腐块”一样整齐带缝。可以想象平时消防队员的纪律是多么严明,生活是多么有序!

这一次的参观学到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对消防队员的军营生活有了了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遇火警或者火灾,我要用今天学到的消防安全知识,冷静对待,做到安全逃生。

5.参观观后感 篇五

画展的地点在文庙里面,我们一走进展室,看到了许多参观画展的人,人来人往,高谈论或,很热闹。

展室的四周挂着很多画。有傣家少女在喂小鸡,有黑亮的一串串葡萄,有正要振翅高飞的老鹰,有正在怒放的牡丹……

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的美丽,它们就像一片片磁铁吸引着我,让我长时间不能离开!最吸引我的是一幅名叫《孔雀开屏》的画。画上画着两只与众不同的孔雀。一只白孔雀,全身雪白,没有一点杂色,头高高地抬着,显得高贵和不凡;一只绿孔雀,全身五颜六色,闪闪发光,最漂亮的是它们的尾巴,就像无数个美丽的小扇子,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大扇子。旁边画着红色的花朵和刚升起的太阳。我非常喜欢这幅画,就叫爸爸买下来,刚问这幅画要多少钱,旁边的工作人员就说:“这幅画是我省著名画家徐惠君的国画,要30万元。”一听这价钱,把我和爸爸都吓“傻”了!

6.参观伊利观后感 篇六

虽然今天下着蒙蒙细雨,天气很冷,但是我们两个班的学生还是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伊利集团下的奶粉厂,在一位美丽的引导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伊利集团液态奶与奶粉的整个生产线,通过她的解说,我们对伊利集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呼和浩特堪称中国乳都,有中国两大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其中的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等39类产品6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从2000年起产销量连续稳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2005年上第二季度起成为行业第一。能到这样的大企业参观是我们的荣幸.一进入大厅,最先看到的是墙面上展示的伊利集团全国生产区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大厅正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沙盘,里面陈设着伊利金川开发区的模型。接着,我们跟随解说员来到了二楼,通过巨大的玻璃窗,我们能看到是露天储奶仓,没一个这样的仓库可以储存200吨原奶,并且仓库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四摄氏度以下,从而抑制牛奶中的微生物生长。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伊利工厂内部的具体结构了。伊利现代化的生产线和严格科学的管理让我们啧啧称叹,伊利的技术是非常超前的。我们刚才看到了生产线流程,整个流程都是自动化的。这里的大部分设备都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牛奶生产设备,采用了世界最前沿的生产科技。每台机器都各司其职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完成生产活动,而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这是和传统工厂截然不同的地方,也是伊利先进生产技术的体现。工作人员负责的只是实时监控和某些必要的手动操作,其余的工作由机器负责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闪耀着智慧与科技的光芒。工作人员忙碌而又有序的画面在我们眼前一幕幕地展现着。这样的生产方式大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奶制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可能性,也是伊利生产出优秀奶制品的关键所在。

参观完这些令人啧啧称赞的机器设备,我们被带领着来到了一条挂满标语的走廊。牌匾上介绍的是伊利的标识意义,伊利的历史等等。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伊利自1998年以来每年销售额的柱形直观图在最近几年呈直线上涨趋势;在2008年金融风暴以及乳制品安全遭到质疑的双重打击下,伊利仍然能够创造出32亿元的营业额以及伊利成功地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奶制品赞助商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唯一指定乳制品赞助商的一个个光辉的历史,而且我们还知道了伊利再次成为中国乳业的“纳税冠军”,为国家贡献了120亿元的税收收入„„看到这些,怎能不感动?这足以证明伊利人不懈的努力与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荣誉正是对他们几十年来的付出最好的写照。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上百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累计向政府上缴税金120多亿元,向政府提供奶牛养殖风险基金几千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伊利业绩如此强大也归功于它的生产、储存、分配、运输等许多方面的高科技运用。在庞大的生产车间,机械设备如此完善,衔接如此流畅完整。利用传送带将各箱装好的奶粉运输到指定位置,再由机械手将奶粉放置整齐,最终由自动小车将批量奶粉运送到伊利厂储备库中,整个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之高是我们以前想象不到的,所以就不难理解这个企业为什么能够达到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这样高的层次了

7.工厂参观观后感 篇七

六月二十号,我们食品学院来到椰岛酒厂和可口可乐工厂参观,虽然那天雨很大,但是参观了工厂后,感受那酒厂流水线的忙碌和可口可乐全自动的流程后,受益匪浅,原来工厂也没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吧。

首先呢,是椰岛酒厂,对椰岛鹿龟酒来讲,鹿龟酒养生文化的扩展、延伸,是其对人类健康事业孜孜追求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一个延续和继承。下面呢,是我参观过后对酒的生产流程的介绍: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高粱、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参观了酒厂,对酒的生产有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课本的知识有的更好的理解,总体来说,酒厂的参观很好,也对保健酒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下午,来到了可口可乐工厂,全自动的生产线让我们对自动化生产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另外还对可口可乐的文化了解许多。下面是我了解到的可口可乐的历史。

可口可乐历史简略

1885美国乔治来州的潘伯顿医生〈Dr.JohnS.Pemberton〉,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苏打水搅在一块,成为一深色的糖浆。他的合伙人罗宾逊(FrankM,Robinson)〈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於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软性饮料可口可乐就此诞生了。

1886〈5.08〉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的药房首卖。

1888〈4.14〉潘伯顿将三分之一的股权悄悄的卖给艾萨凯德勒〈AsaCandler〉。1888〈8.16〉潘伯顿过世了。

1888〈8.30〉可口可乐的股权移转到大富豪AsaCandler的身上,原因是他有一天头痛的毛病又发,仆人拿来一杯热可乐,喝下之后却好了,从此他就开始大力投资可口可乐。

1892〈1.29〉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成立。〈Thecoca-colacompany〉 1892可口可乐首笔被记录下来的广告预算〈11401〉

1893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之外的第一个制造地-达拉斯〈Dallas,Texas〉 1899艾萨凯德勒把装瓶权利卖出,保留神秘配方及可口可乐名称的所有权。1900JosephWhitehead取得执照在亚特兰大成立瓶盖工厂。1909美国广告协会惠眼识英雄,选可口可乐为最佳广告商品。

1915你现在瞧见的可口可乐曲线瓶由AlexanderSamuelson发明,称为Hobbleskirt。1921可口可乐副总裁HarrisonJone发明了把六罐可乐瓶放在一箱。1923〈4.28〉影吃可口可乐最重要的领导人RobertWoodruff上任。1926可口可乐公司第一次采用广播广告。1928可口可乐开始在中国天津及上海装瓶生产。1928可口可乐开始跟奥运合作。

1931代表可口可乐的第一个圣诞老人出现,由插画家HaddonSundblom设计。1934可口可乐的自动贩卖机出现在Chicago。1934可口可乐的工厂在英国诞生了。1941可口可乐第一次在广告上使用“Coke” 1942可口可乐出现了第一个纸杯。

1949第一个可口可乐的衣服和收音机问世了。

1955可口可乐最重要的总裁RobertW.Wooddruff退休了。1955可口可乐八瓶装成一箱的新Size问世。

1960〈4.21〉可口可乐迷死人的曲线瓶申请到专利权。1967〈8.7〉可口可乐成立了食品公司。1968可口可乐新产品“FrozenCoca-Cola”问世。1971Coca-Cola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广的饮料商标。1982〈2.4〉你我熟悉的健怡可口可乐Diet-Coka问世。1983无咖啡因可口可乐和无咖啡因健怡可口可乐在美上世。

1985〈4.23〉可口可乐推出号称的新配方“newformulacoka”,但是相当不受欢迎,股价下跌,销售滑落。

1985〈7.10〉可口可乐赶紧弥补,“ClassicCoke”再度回到市面。1985〈10〉塑胶瓶的可口可乐问世。

1985美国太空梭挑战者号将可口可乐带进外太空,成为人类在太空饮用的第一个碳酸饮料。

1986小女生爱喝的樱桃可口可乐CherryCoke问世。【可口可乐英文字COCA-COLA的由来】

潘柏顿的合伙人罗宾逊,是一位精明的推销家,他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这两种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叶子和可乐〈Kola〉的果实。罗宾逊为了整其画一,将Kola的K改为C,然后在两个字的中间加上一横画,於是Coca-Cola便诞生了。

可口可乐是商业的一个奇迹,一直延续至今,它身上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它的管理,它的经营,它的生产流程都是可圈可点的。

另外公司里面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与介绍,我想也是它成功法宝之一吧。

最后呢,通过这两个工厂,我想了许多,食品厂离不开食品开发,只有好的产品,才能有好的出路,另外呢食品必须安全,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大家,还有呢,就是工厂要有良好的制度来维持它的持续。一趟工厂参观,想了许多,现在在学校跟进入社会好多的不一样,看了工厂也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工厂这样,人亦如此。

09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厂

李阳

8.参观企业观后感 篇八

从来都是从电视中才能够看到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从来都是想象着工厂生产产品怎样的机械化,怎样的先进,可以用很少的工人,就可以生产出成倍的产品。这次终于有机会去实地参观,心里很兴奋。

第一天,早上八点就醒了。虽然有点冷,但还是准时到了图书馆前集合准备出发。做了半个多小时的车,从浑南一直开到了沈北,来到了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食品安全所。我们一行60多人分成了两组进行参观学习。它于2009年11月27日正式落户沈北工业园区,为沈北新区食品生产集聚地区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沈阳市、辽宁省乃至于东北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在奥运安全保障工作、应对三聚氰胺检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将继续发挥优势,努力成为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与服务企业为一体,国内领先、国际互认的综合性检测技术机构。第二天我们去了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真空技术及真空成套设备研制与开发生产的唯一国家级研究所,原属于机械工业部,现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是国家真空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2)的P成员)、国家级科技期刊《真空》杂志的挂靠单位,同时也是中国真空设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及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第三天我们参观了沈阳宏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它沈阳宏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宏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本公司具有精湛的机械制造、数控加工技术并有较高的加工产能。公司现有员工5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9人、大专以上文化22人。在这三天的参观学习中。我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未看过的科技和办公场所。拍下了好多有意义的照片。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多。

9.参观工厂观后感 篇九

我们了解到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一是,萌芽期。二是,发展期。三是,成熟期。人们就越来越认识到食用菌的栽培方法。知道什么样的材料最适合蘑菇的生长。我们还观赏到各种各样的干食用菌。有些事我们平时你那个够在市场上见到的,有些事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食用菌,风丰富了我们对食用菌的了解。还看到很多用食用菌做成的美味佳肴。就是没有机会来尝一下味道如何。在博览园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个叫贝壳的巨型灵芝,还有长相可爱的白灵菇。让我知道灵芝也有很多的品种,长相最奇怪的是像鹿角一样的鹿角灵芝。

绕后我们就到了,灵芝的生产基地。其中的工作人员热心的为我们讲解灵芝的生产工艺流程,还有灵芝子实体粉和灵芝孢子粉的功效。还亲自摸了一下真正的灵芝的手感。然后我们进入了后加工车间就听到嘈杂的机器声,轰隆隆的声音响个不停,刚进去那会儿,感觉很头疼。映入眼帘的是有好多的机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台机器在进行灵芝孢子粉的破壁。这样物理震荡48小时候就可以破壁了。一台台的机器相互相连,偌大的房间放的机器却不多。因为声音太嘈杂,在主任给我们介绍机器的时候,也很难听到她在讲什么。不过,听到一些,就是关于灵芝孢子不破壁是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孢子粉的功效要比子实体的功效高70倍左右。工作人员还给我们看了很多的灵芝成品,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灵芝。我们还看了一段宣传片,了解灵芝的生产过程,知道一颗灵芝可以产多少的孢子粉。他在我们身体中将起到怎样的功效。

时间总是在匆匆流过,转眼到了要分别的时间,很多同学还是恋恋不舍,在想多看一些食用菌和灵芝。这次的参观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的。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运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今天观看过工厂之后,我觉得一个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一定要明确,一定要有服务精神和职业道德。对于我们安逸的生活,

10.参观观后感 篇十

在气象局外,一座大楼摆在我的眼前。奇怪的是,为什么楼顶上有一个大球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了大楼。

一进去,宽敞明亮的大厅展现在了眼前,我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又听工作人员说了许多气象局的工作流程。从中,我听到我们在的这座大楼叫多普勒大楼,顶上的大球是一个雷达,全称是多普勒雷达。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随后,我们又去了演播室,看那些主持人是如何录制天气预报的。原来,录制天气预报也是在气象局中录啊!

后来,我又听工作人员说在气象局录制好以后再发到电视台,录制的时间大约是3点左右。再后来,我们又去了监控室,看到了沧州市各地的”水炮"。又听工作人员讲解了许多关于水炮的知识。

上一篇: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总结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决赛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