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物流师三级考试(含答案)要点(4篇)
1.助理物流师三级考试(含答案)要点 篇一
2010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真题含答案
专业技能题目:
一、简答题
1.简述企业培训制度的基本内容。(15分)(教材162-163页)
答 :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
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
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
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
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2.考评阶段是绩效考评的重心,应如何做好考评组织实施工作?(15分)答 :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五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明确绩效管理对象
2、选择考评方法
3、确定考评要素与标准
4、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
(二)实施阶段
1、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核心竞争力
2、收集信息并注意资料的积累:
(1)尽可能以文字形式证明所有的行为
(2)说明是第一手资料还是间接他人观察结果
(3)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
(4)描述员工行为时,尽可能对行为过程、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结果做出说明
(5)以文字描述记录为依据
(三)考评阶段
1、考评的准确性
2、考评的公正性:公司员工绩效评审系统、公司员工申诉系统
3、考评结果的反馈方式
4、考评表格的再检验:考评指标相关性检验、考评标准准确性检验、考评表格的简易程度检验。
5、考评方法的再审核
(四)总结阶段
1、绩效管理系统全面诊断
2、各单位主管应承担责任
3、掌握绩效面谈的技巧
(五)应用开发阶段
1、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开发
2、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
3、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
4、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二、计算题(20分)
1.工作岗评价指标素评分和总评分(结果为75.2分)
2.设定工作岗位要素指标考虑什么原则
答:1.少而精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
1.a.人员配置遵守什么原则?(5分)
答:1.要素有用原理 2.能位对应原理 3.互补增值原理 4.动态适应原理 5.弹性冗余原理
b.如何实现交叉销售的经营战略?(15分)(参考考试南中培训与开发的案例分析的试题)
2.劳动争议,辞职后工资发放问题(10分)
答:略。。(熟知法律法规中的<劳动法>)
3.制定人事部经理的工作说明书(20分)
答:人力资源部经理l。作说明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资料。土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即岗何评价的结果)、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1分)
(2)岗位职责。主要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2分)
(3)监督与岗何关系。说明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2分)
(4)工作内容和要求。对本岗何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作出的说明。(2分)
(5)工作权限。(2分)(6)劳动条件和环境。(2分)
(7)工作时间。包含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等两方面内容。(1分)
(8)任职资格。由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两个方面构成。(2分)
(9)身体条什。结台岗位的性质、任务对员工的身体条件做山规定.包括体格和体力两项具体的要求。(1分)
(10)心理晶质要求。岗位心理晶质及能力等方面要求,应紧密结合本岗位的性质和特点深入进行分析,井作出具体的规定。(2分)
(11)专业知识利技能要求。(2分)
(12)绩效考评。从品质、行为和绩效等多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1分)
2.助理物流师三级考试(含答案)要点 篇二
(三级)
二〇一二年
目录 一、三级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3
二、安全评价师课件内容.........................................................................................20
三、最新2012年安全评价师三级模拟考试题.......................................................49
四、试卷二:专业能力(满分100分).................................................................57
五、2011年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三)...............................六、三级评价师考试题型....................................................................................七、2011上半年三级安全评价师考试回顾...............................................一、三级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 电话:01064940574; 传真:01064897068 一、三级安全评价师 •(一)、概述
•(二)、安全评价师的分级 •(三)、三级安全评价师的要求(一)、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
《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二)、安全评价师的分级
三级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标准中对三级、二级和一级安全评价师的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三)、三级安全评价师技能要求
• 三级安全评价师的工作要求包括如下几项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二)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 –(三)风险控制
• 本培训课程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三项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展开的。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前期准备 •(二)、现场勘查
•(三)、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一)前期准备
• 前期准备是安全评价项目进行“危险识别”、“安全评价”、“隐患控制”的基础。是在安全评价项目启动前,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工作。
• 通过学习,了解基础资料信息采集的方法;掌握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能够采集安全评价所需的法律法规和事故案例信息;能够采集安全评价过程中涉及的人、机、物、法、环基础技术资料。
1.前期准备的知识要求 • 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 – A.信息的概念 – B.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信息 – C.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和内容 – D.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方法 – E.信息采集程序 A.信息的概念
• 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定性定量的状态。
• 信息是物质状态的反映并随物质状态改变而变化。• 信息的表现存在多样性,经常以各种现象反映出来。
• 信息可以通过自己感受直接获取和通过别人记录间接获取。直接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大量的信息是由间接途径获得。
信息的基本属性 • 物质的依赖性 • 信息的传递性 • 信息的确定性 熵增定律
• 当外力去除之后,物质世界的状态总是自发地转变成无序,系统中排列整齐的元素就会自然地向紊乱的状态转变,从“低熵”变化到“高熵”。
• 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用于度量信息量的一个概念。一个系统越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个系统越混乱,信息熵就越高。
B.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信息
• 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涉及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评价标准。
• 法律法规信息是安全评价的依据,评价中辨识出来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要将其控制措施对照法律法规要求,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可以认定危险和有害因素不能被有效控制,这种情况将被判定为“事故隐患”,必须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控制措施。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评价单元,将被视为“风险不可接受”。
• 法律法规信息是动态变化的 • 法律
法律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最高层,其法律地位高于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均是安全评价的基础依据
• 法规
安全生产法规是安全评价仅次于安全生产法律的基础依据。可分为两种类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 规章
规章也有两种类型: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标准
我国很多法律法规中列入了安全标准,使安全标准成为执行法律法规的一个组成部份,成为法定标准。
C.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和内容
• 用这些信息与法律法规信息对比,是安全评价的核心工作之一。• 物质流 • 能量流 • 管理流 • 信息流
• 物质流、能量流、管理流和信息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同一个生产系统内相互依存。安全评价是对整个系统安全性的评价,因此安全评价信息是物质流、能量流、管理流和信息流在安全方面的综合。
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一般内容
• 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的一般内容是评价对象的生产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和管理流,通过信息流发出在安全方面信息的综合。
• 物质流通过信息流反映的安全评价信息。• 能量流通过信息流反映的安全评价信息。• 管理流通过信息流反映的安全评价信息。• 法规标准类信息
• 安全管理及工程技术资料 • 企业编写的资料
• 专项检测、检验或取证资料 D.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方法 • 直接采集法 • 间接采集法 直接采集法
• 评价人员到评价项目或生产系统现场,通过检查、测量和理化试验,直接采集信息样本,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
• 直接采集法,一般采用“问、听、看、测、记”的方式,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有序的,每项采集内容都可以用一遍或多遍。
间接采集法
• 间接采集的信息一般均属过去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是否可以在当前评价中使用,要有信息“适用性”的判断。
• 间接采集法一般可通过如下途径完成 – 被评价单位提供 – 评价单位从以往评价信息积累中查找采集 – 从设计文件中查找采集 – 从文献中查找采集 – 从法定检测检验机构对被评价单位检测、检验、标定的报告中采集
- 从专家论证报告、以往评价报告、相关审批审核意见、相关证书或证明中采集 – 从以往类似事故案例中采集 – 其他采集方式 E.信息采集程序 • 提出信息需求 • 进行信息分类 • 确认信息内容
• 涉密信息签订保密条款 • 信息的直接采集 • 信息的间接采集 • 信息更新
• 信息采集结束
2.前期准备的能力要求
• A.安全评价所需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和更新 • B.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的筛选和分析 • C.基础技术资料的采集 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
• 安全评价项目所需法律法规信息要从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着手,先采集普遍适用于评价项目的法律法规信息,再采集评价项目特殊性的法律法规信息。
• 采集普遍适用的法律信息,如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劳动法等。
• 采集普遍适用的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 • 采集特殊适用的法律信息
• 采集特殊适用的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 • 采集相关标准
• 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可以多种途径 • 法律法
事故案例信息的筛选
• 在安全评价中,通过分析过去事故的案例,来识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就要找到有针对性的事故案例。
• 检索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找出事故要件与评价对象比较,筛选出与评价项目具有相同或相似要件的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分析
• 借助事故模型化,可以查明以往发生的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而找出背后的主要原因。用以预测类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以作出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
• 对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是将事故原因进行细分,以便有效地分析事故,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提出安全评价需求的信息 • 了解项目概况 – 项目概况是安全评价的基础信息。• 提出需求信息 – 根据安全评价要求,提出信息需求。安全评价的核心是“危险识别”、“安全评价”和“隐患控制”,信息需求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了解几类安全评价
收集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料档案
• 针对安全评价需求信息的具体内容,按信息采集程序和信息采集方法,对评价对象 “能量流”、“物质流”、“管理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
• 对采集的信息应进行分类,并建立档案。采集信息的主要种类 • 项目概况信息
• 危险和有害因素信息 • 安全设施信息 • 事故隐患信息 • 安全管理信息 • 类比工程信息
• 评价机构采集直接信息时的原始记录 • 各种检测检验报告或论证文件 • 评价项目组内部讨论会议的记录
• 评价机构内部或外部对评价报告审核意见 • 其他
信息采集的注意事项
• 注意信息采集的对应性。• 注意降低信息熵。• 注意事故案例的筛选。(二)现场勘查
• 通过学习,了解安全评价现场调查分析方法和勘查所需的基础知识,掌握安全生产条件的概念和安全检查表的编写知识,能够对安全评价项目进行类比工程调查,能够按现场勘查方案对周边环境、水文地质进行调查,能够使用现场询问观察法和安全检查表进行现场勘查,能够对现场勘查结果进行汇总。
1.现场勘查的知识要求 • A.现场调查分析方法
• B.评价相关的工程设计、勘察基础知识 • C.安全生产条件
• D.安全检查表编写知识 A.现场调查分析法
• 调查分析是安全评价必须进行的工作,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了解的必要手段。通过调查撑握评价对象的基本工况。
• 调查分析的关键是在评价范围内尽可能细致,尽可能不遗漏重点问题和重点部位,要覆盖评价项目中生产、辅助、贮存、运输、试验、销毁、生活等区域。
• 调查分析方法很多,在此仅介绍现场询问观察法和德尔菲法两种。现场询问观察法 • 按部门调查 • 按过程调查 • 顺向追踪 • 逆向追溯
• 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B.评价相关工程设计、勘查知识 • 前置条件检查 • 工况调查 • 现场勘察 • 检测检验
前置条件检查
• 指在签订评价合同前,评价人员到项目所在地考察评价项目所属行业、项目状况;听取客户对安全评价的要求。
• 预评价要注意项目选址、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是否适宜项目建设等。
• 现状评价则要注意是否存在难以整改的先天不足;是否能提供项目关键批文或证书;可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齐全;项目是否存在恶意违规现象等。
工况调查 • 基本情况 • 项目规模 • 建立联系
• 企业自述问题 现场勘查
• 对危险和有害因素核实 • 发现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 勘察安全设施 – 首先检查有没有安全设施 – 继续检查安全设施的选择对不对 – 最后检查安全设施好不好 检测检验
• 检测检验是定量的现场检查。• 现场检测
• 委托有法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检验
• 被评价单位提供法定资质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 C.安全生产条件
• 安全生产条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不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按照国家和行业的安全规范标准建设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生产厂址选择、总体布局、厂房建筑、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检测监控、经营场地、现场管理、消防器材与设施、安全警示标志以及其他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等。
• 目前对安全生产条件提出明确要求的主要是矿山、建筑和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等高危行业。
D.安全检查表知识
• 安全检查表是安全评价中经常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调查分析或辨识出来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检查其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判定为事故隐患,评价结果为“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
• 安全检查表是一种以经验为主的定性分析方法 检查内容
• 安全评价的安全检查内容的重点放在调查分析或辨识出来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安全设施上,从预防型、控制型、救灾型设施上判别,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 安全检查的内容可包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操作行为、劳保用品使用、文明生产、伤亡事故处理等。
• 安全检查还应根据生产季节、气候、环境的特点和人、机、物、法、环等状态,制定检查项目内容。
安全检查表的作用
• 在检查前列表可使检查内容较周密和完整 • 可保持现场检查时的连续性和节奏性 • 可减少评价人员的随意性
• 可提高现场检查的工作效率,并留下检查的原始证据。• 可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为安全培训或安全教育提供素材。2.现场勘察的能力要求 • A.对类比工程进行调查
• B.按现场勘察方案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勘查 • C.对评价项目进行现场勘查 • D.对现场勘查结果进行汇总 A.对类比工程进行调查
• 安全评价类比工程调查理论依据 • 选择类比对象的条件 • 类比工程调查
安全评价类比工程调查理论依据
•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中有个“类推原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此属性。
• 安全评价类比工程调查采用“类推原理”的“代替推算法”,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资料、数据、现象等信息,来替代当前评价缺少或无条件获取的信息。
选择类比对象的条件
• 由于类比对象源于另一个系统,因此,类比的结果只是估计,不具必然性,而更具或然性。
• 为了提高类比结果的可信度,选择类比对象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 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多,类比结果的可信度愈高。– 共有共缺的属性愈本质,类比结果的可信度愈高。– 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与要进行类比的属性之间有必然联系且愈本质,类比结果的可信度愈高。
B.类比工程调查
• 选取同类项目现场进行类比调查 – 选择类比对象 – 采集类比对象的信息 – 分析类比对象的信息 – 提出补充安全对策措施 • 选取相关文献进行类比调查 – 文献筛选 – 文献相关内容分析 – 提出补充安全对策措施 C.按方案进行现场勘查 • 评价项目周边环境
• 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调查 • 其他要求。评价项目周边环境
如国务院 344 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9(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评价项目周边环境
(4)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
(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调查
• 评价机构在签订评价合同前,应先对评价项目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进行了解,项目建于江海边是否会受潮汛或洪水的影响,地质条件与项目的建构筑防振等级是否匹配,项目是否考虑地质沉降因素,评价项目平面布置是否考虑本地区全年风向和夏季风向的影响,石油化工企业不宜设在窝风地带等等。特别是预评价项目更要深入分析平衡各种问题找出最优方案,以免在建成后留下难以更改的先天性危险。
对评价项目进行现场勘察 • 安全距离检查 – 如防火间距,卫生防护距离,机械防护安全距离,冲击波防护安全距离等。• 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检查 • 防范及监控设施检查 • 检测检验状况汇总 • 安全管理情况调查 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检查 防火设施检查 • 防爆设施检查
• 自动控制系统检查 防范及监控设施检查 • 防范设施检查 • 监控设施检查 安全管理情况调查
• 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检查 • 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检查 • 安全设施维护 • 安全培训 • 监督和检查
D.对勘察结果的汇总
• 对现场勘查直接信息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 • 对现场勘查间接信息进行数据溯源分析 • 各类安全评价现场勘查结果的汇总 现场勘察的注意事项 • 注意类比对象的选择 • 注意现场勘查的系统性
• 注意现场询问观察法与现场检查数据的校核
10(三)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通过学习,了解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辨识原则、辨识方法和辨识过程;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能够对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设施设备装置和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能够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布情况。
1.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的知识要求 A.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概念
B.《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知识
C.《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知识 D.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E.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 A.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概念 •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
• 危险和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定义
• 危险因素一般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 有害因素一般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严格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 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条。–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 – 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 能量和有害物质失控的原因 • 设备故障(含缺陷)• 人员失误 • 管理缺陷
B.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C.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D.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全面性原则 – 预测性原则
•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 经验分析法 – 类比推断法 –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E.重大危险源辨识
• GB18218中规定的物质及临界量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大危险源可分为七大类: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贮罐);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 A.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性辨识
• B.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工艺危险性辨识 • C.设备设施装置危险性辨识 • D.作业场所危险性辨识 • E.贮存与运输危险性辨识
• F.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A.总平面布置及建筑物危险性 • 选址
• 总平面布置 • 道路及运输 • 建构筑物 • 其他危险性
B.独立生产、辅助单元危险性
•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 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自己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辨识
• 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C.设备、设施、装置危险性辨识
• 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特种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企业内特种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登高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D.作业现场危险性辨识 • 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辐射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E.贮存与运输危险性辨识 • 爆炸品贮运危险因素辨识
• 易燃液体贮运危险因素辨识 • 易燃物品贮运危险辨识 • 毒害品贮运危险辨识
F.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 厂址选择需考虑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 总体规划时需考虑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方面的规定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注意事项
• 注意列出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代码 • 注意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的单元化 • 注意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 •(一)划分评价单元 •(二)定性定量评价(一)划分评价单元
• 通过学习,了解评价单元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对评价项目进行评价单元划分。
1.划分评价单元基础知识 • A.评价单元的概念
• B.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 C.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 A.评价单元的概念
•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个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 一个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一般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组成。
• 各部分的功能、含有的物质、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以及安全指标均不尽相同,整体评价难以实现。
• 将系统划分为评价单元进行评价,能够得出各评价单元危险性(危害性)的比较概念,避免了以最危险单元的危险性(危害性)来表征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夸大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
B.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 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 要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
• 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 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 由于评价目标不同、各评价方法均有自身特点,只要达到评价的目的,评价单元划分并不要求绝对一致。
C.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很多,最基础的评价单元划分,一般有:以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等。
• 《安全评价通则》及相关安全评价导则中均对评价单元的划分作了规定。2.划分评价单元的能力要求
• A.以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 B.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 • C.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 A.以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划分单元 • 综合评价单元 • 共性评价单元 – 按危险因素类别各划规一个单元,再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即其潜在危险因素不同)划分成子单元分别评价。
– 进行安全评价时,宜按有害因素(有害作业)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B.以装置和物质特性划分 • 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 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 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 按贮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 • 按重点危险划分单元
C.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分
• 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划分评价单元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划分。
• 若应用火灾爆炸指数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对评价单元划分有相关规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时,除按评价单元划分的一般原则外,还应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评价单元。
划分评价单元的注意事项
• 以某种原则划出评价单元,实际上就确定了评价结果的形式,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不同,引致评价结果反映的角度不同,评价单元划分与所表现的评价结果密切相关。
三、风险控制
•(一)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二)编制安全评价报告(一)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 通过学习,了解评价单元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知识,能够对评价单元及其配套(辅助)工程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知识要求
• A.评价单元安全对策措施基本要求和原则 • B.安全对策措施基本知识 A.评价单元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 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 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 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A.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 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 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 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 B.单元评价对策措施的重点
• 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评价单元制定应急救援措施的要求。2.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能力要求 • A.提出单元对策措施
• B.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 C.提出制定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 • D.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A.提出单元对策措施
•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一般步骤 – 分析评价单元的特点 – 确定评价单元所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接受程度并按其风险大小排序 – 制定符合性检查表 –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 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安全对策措施 – 评价单元的技术对策措施 – 评价单元的布局对策措施 – 评价单元的工艺对策措施 – 评价单元的方式对策措施
• 评价单元的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对策措施 – 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 – 设备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 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 屏护设施和安全距离 – 连锁保护
B.提出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对策措施
• 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设施的安全对策措施的提出应与评价单元主体的安全对策措施提出所应考虑的方面相对应。
• 配套和辅助工程设施安全对策措施的提出还要全面考虑由于其运行中出现故障对评价单元主体设施的影响。
• 一些辅助工程为独立单体,在安全上已有标准要求,评价单元中遇到这些单体要对照标准,与标准不符,或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可视为“事故隐患”,评价时应按标准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C.提出应急救援方面措施的要点
• 建立应急组织,明确各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 灾情的发现与报告制度 • 通讯联络保障
• 救灾器材与设备保障
• 有关安全通道与安全出口的要求 • 自救与救护的规定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D.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 安全管理是以保证建设项目建成以后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清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实施安全监督、检查,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减少损失。
安全对策措施的注意事项
• 注意安全对策措施的针对性 • 注意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性(二)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通过学习,了解评价报告的编写规范,掌握评价结论编制原则,能够编制评价报告相关章节,能够编制评价报告中的单元评价结论。
1.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知识要求 • A.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规范 • B.单元评价结论编制原则 • C.安全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A.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规范 • 内容全面 • 分析细致 • 条理清晰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格式
• 按《安全评价通则》的要求,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应注意如下几点。– 评价报告的基本格式 – 封面制作 – 制作著录项 – 规格
B.单元评价结论的编制 • 各类评价结果汇总 – 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数据汇总 – 安全设备设施数据汇总 – 安全管理数据汇总 – 信息反馈控制(或交换)数据 • 评价结果初步分析
• 单项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 单元评价结论的原则 • 客观公正原则
单元评价结论应客观地、公正地针对被评价单元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给出评价结论。
对危险、危害性分类、分级的确定应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对定量评价的计算结果应进行认真地分析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观点明确原则
C.安全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 • 人力资源和管理制度方面 • 设备装置和附件设施方面 • 物质物料和材质材料方面 • 方法工艺和作业操作 • 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 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 评价结论应着眼于整个被评价系统的安全状况,突出关键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受控状况,抓住重点评价单元。必要时可对不同的评价单元确定不同的权重,甚至可以列出“否决项”的单元。
• 评价结论与单元评价结论一样,应遵循客观公正、观点明确的原则,做到概括性、条理性强且文字表达精练。
• 评价结论应是评价报告进行充分论证的高度概括,层次要清楚,语言要精练,结论要准确,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充足的理由。
2.编制评价报告的能力要求 • A.评价报告相关章节的编制 • B.单元评价结论编制 • C.评价结论编制 A.评价报告的编制 • 前言 • 编制依据 • 项目概况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定性定量评价
• 单元安全对策措施 • 评价结论 • 附录和附件
B.单元评价结论的编制 • 结果汇总和初步分析 • 单项评价结果 • 综合评价结果 • 单元评价结论 C.评价结论的编制
• 系统评价结论的整合 – 列出各评价单元 – 列出评价单项结果 – 整合单元评价结论 – 整合系统评价结果 • 评价结果归类及重要性判断 – 由于系统内各单元评价结论之间存在关联,且各评价结果在重要性上不平衡,对安全评价结论的贡献有大有小,因此在编写评价结论之前最好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并排序。
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
• 通常情况下,安全评价结论应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评价结果分析 – 安全评价结论 – 持续改进方向
四、安全评价通则的主要内容
• 根据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的要求,可知安全评价工作的基本知识。•(一)安全评价的定义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一)安全评价的定义
• 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 前期准备
•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 划分评价单元 • 定性、定量评价 • 对策措施建议 • 安全评价结论 划分评价单元
根据AQ8001-2007,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切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对策措施建议
•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
• 对策措施建议应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和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
安全评价结论
• 安全评价机构应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结论的内容应包括高度概括的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五、安全预评价导则
• AQ8002-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 •(一)安全预评价的程序 •(二)安全预评价内容 安全预评价的程序 • 前期准备
•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 划分评价单元 • 定性、定量评价
•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 做出评价结论
•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 前期准备
• 辨识和分析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 • 评价单元划分 –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础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定性、定量评价
•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评价结论
• 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
六、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 安全验收评价的程序 •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 安全验收评价程序
• 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可分为: – 前期准备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划分评价单元 – 选择评价方法 – 定性、定量评价 – 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 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 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 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
• 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应包括: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验收的条件。
二、安全评价师课件内容 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一节前期准备 知识要求
一、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定性定量的状态。信息具有物质依赖性、传递性和确定性三个属性。
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信息熵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是量化描述、定量信息的基础。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控制论
表征控制系统的四类指标:可控性、可观测性、鲁棒性、控制精度。安全控制工程:
安全系统在控制时的特性
1)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3)系统的自组织性。安全控制过程图(P7)
2、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评价标准。
3、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和内容 1)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指与项目安全性和安全评价相关的信息。2)对被评价项目主体(建设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来说,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中存在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管理流,并通过信息流反映出来。
4、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法两种。
1)直接采集法:一般采用“问、听、看、测、记”的方法,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有序的,每项采集内容都可以使用一遍或多遍。
2)间接采集法:对于安全评价来说,间接采集的信息一般均属过去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是否可以在当前评价中使用,要有信息“适用性”的判断。
5、信息采集程序:1)提出信息需求;2)进行信息分类;3)确认信息内容;4)涉密信息签订保密条款;5)信息直接采集;6)信息间接采集;7)信息更新;8)信息采集结束。
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
1、事故
经典的事故概念:事故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比轻伤比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 我国现行的事故概念:最终导致人肉体损伤、死亡,财物损失或不希望的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的人员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造成1亿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人员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调查和分析
事故调查是掌握整个事故发生过程、原因和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的重要工作,是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并编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事故调查程序: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的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制、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应遵循的原则: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3)公平、公开的原则;4)分级管理的原则(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
3、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
在安全评价中进行事故案例分析,不是为了事故的处理,不是为了判断事故的责任。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是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作为信息,用于安全评价项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找到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是用以前血的教训来警示当前,避免犯同类的错误。
论述题:1)安全对策措施与危险源的关系;2)安全对策措施分哪两方面内容?
4、事故案例的分析方法:分析直接原因、分析间接原因、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事故原因分为四类:1)分析直接原因;2)分析间接原因:分析技术、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否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他原因);3)事故案例分析: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为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属于“管理”的间接原因分析
“管理”的间接原因是指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直接原因的原因,主要包括: 1)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2)劳动组织不合理;
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4)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5)教育培训不够,未进行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6)没有或不认真执行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生产环境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影响员工的生产活动。论述题等题课件一P31-32
5、事故现场勘察举例课件一P33-36 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一、安全评价所需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和更新 1)法律、法规信息采集 安全评价项目所需法律、法规信息要从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着手,先采集普遍适用于评价项目的法律、法规信息,再采集评价项目特殊性的法律、法规信息。2)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途径和更新: 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法律、法规信息跟踪与更新,应根据信息的属性及生产的周期,确定跟踪与更新的频度和周期。
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的筛选和分析
1)事故案例的筛选:A找到有针对性的事故案例;B检索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找出事故要件与评价对象比较,筛选出与评价项目具有机同或相似的事故案例。
2)事故案例的分析:属于“物质”的直接原因、属于“环境”的直接原因、属于“人为”的直接原因、属于“管理”的间接原因。
事故是在时间的进程中显示出来的,是组成要素的一种连锁反应的结果。要想防止伤亡事故,就要从生产现场排除“事故隐患”。因此,在实现操作条件安全化的同时,还要努力消除从事生产的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这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基础技术资料的采集
1、提出安全评价所需信息的具体内容 1)了解项目概况
A项目概况是安全评价的基础信息,一般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全称、项目所在位置、项目性质、项目批准文件、项目总投资、技术保密要求、企业规模、平面布局、组织结构、生产人员、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和产品方案、设计情况、论证情况、检测情况、评价情况、安全培训状况、安全管理状况
B生产系统中“浴盆曲线”将系统寿命期分为:早期故障阶段、偶然故障阶段、耗损故障阶段;
C安全验收评价与安全现状评价同在系统诞生后有效寿命期内进行,从本质上看,安全验收评价是特殊的安全现状评价。2)提出评价需求信息:
A安全评价的核心是:危险识别、安全评价、风险(隐患)控制
B“能量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为安全评价的“危险识别”提供依据
C有了“能量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后,要找录与“能量流”配套的“物质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物质流”通过“信息流”产生的信息可为安全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D有了危险和有害因素“失控”构成“事故隐患”的信息,根据信息反馈控制的理论,要在“管理流”上加强控制
E理想的安全设施是“预防性设施、控制性设施、救灾性设施”的综合设施
2、收集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料档案
第一类:项目概况信息;第二类:危险有害因素信息;第三类:安全设施信息;第四类:事故隐患信息、第五类:安全管理信息;第六类:类比工程信息;第七类:评价机构采集直接信息时的原始记录;第八类:各种检测检验报告或论证文件;第九类:项目组内部讨论会议的记录,过程控制记录等;第十类:评价机构内部或外部对评价报告的审核意见等。这些信息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补充和更新,直到评价项目完成。前期准备(注意事项)
1、是注意资料采集的对应性;
2、注意降低信息熵;
3、注意事故案例的筛选。第二节 现场勘察 知识要求
一、现场调查分析方法
1、现场询问观察法
1)按部门调查法,也称按“块”调查,是以企业部门(车间)为中心的调查方式,一个部门往往涉及并承担多个过程的职能,因此,调查时应以主要职能为主线进行调查。其优点是 22 调查效率高,缺点是调查内容较分散;
2)按过程调查法,也称按“条”调查,是以过程为中心的调查方式。一个过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因此,调查时应以主要职能部门为主线进行调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目标集中,易体现安全管理的符合性,缺点是效率较低;
3)顺序追综也称“归纳”式调查,是顺序调查的方式,从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制度等文件查到安全管理措施、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实际控制。从每层安全措施或设施对危险和有害因素控制失效的可能性,判断事故发生的途径及事故发生的概率,属于“事件树”的逻辑判断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系统地了解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可观察到各接口协调的情况。缺点是耗时较长。
4)逆向追溯也称“演绎”式调查,是逆向的调查,从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实际控制、安全管理措施等查到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理念等文件,从事故形成条件的可能性推出发生事故的原因与概率,属于“事故树”的逻辑判断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从结果查起,针对性强易发现问题,但在问题复杂的情况下,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判断。
2、德尔菲法
1)德尔菲法是采用匿名函询的方法,通过调查表向专家们进行调查,并通过有控制的反馈进行调查分析
2)德菲尔法调查的步骤
A组成调查工作组。B选择专家。C调查表设计和组织调查。3)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1)优点:简单易行,用途广泛,费用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在缺乏足够资料的领域中,只能使用德尔菲法这一专家预测方法。
2)缺点:调查建立在专家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因此,专家的学识、兴趣和心理状态对调查结果影响较大,从而使预测结论不够稳定。采用函询方式调查,客观上使调查组与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受到一定限制,可能会影响预测进度与调查结论的准确性。
二、评价相关的工程设计、勘察基础知识
安全评价需要现场勘察及调查的内容包括前置条件检查、工况检查、现场勘察和检测检验四个部分。
1)前置条件检查:指在签订评价合同前,评价人员到项目所在地考察评价项目所属行业、项状况;听取客户对安全评价的要求;若为预评价,要注意项目选址、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是否适宜项目建设;若为现状评价,则要注意是否存在难以整改的先天不足;是否能提供项目关键批文或证书;可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齐全;项目是否存在恶意违规现象。
2)工况调查:主要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规模、建立联系和记录企业自述问题等。3)现场勘察:在安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项目涉及的问题进行核实查证。(1)核实危险和有害因素
核实的内容主要是危险和有害因素存在的位置、场合或状态,存在的数量、浓度、强度和形式,必要时提出进行检测检验的要求。(2)发现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A.预评价时可以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 B.现状评价时可以采用检查表方法 C.对同行业事故案例或相关文献等间接信息发生的事故,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逻辑分析。D.对已经设置安全设施的,采用事件树分析法(3)勘察安全设施
A.首先检查有没有安全设施;
B.继续检查安全设施的选择对不对; C.最后检查安全设施好不好;
D.通过档案、记录以及现场人员的询问,勘察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及其落实运行情况。4)检测检验
检测检验就是定量的现场检查。
(1)现场检测。评价人员现场勘察时对所需数据直接检测检验。(2)委托有法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检验 需要法定检测检验的内容包括:
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职业卫生检测;避雷设施检测;防爆电气安装检测;消防检查和检测;现场检测报警变送器检定;安全附件检测和校准。(3)被评价单位提供法定资质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
三、安全生产条件
1、概述
2、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3、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5、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6、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条件 掌握四大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条件
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及实行安全生产条件合格制度的要求
一、安全生产条件的概念
安全生产条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不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按照国家和行业的安全规范标准建设的硬件设施。
二、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的内容 1)依法持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
2)有能反映矿山反应矿山生产情况并能指导生产的图纸、作业规程、技术资料,有基本的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经过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有作业人员的操作证 4)矿山企业的基本安全条件符合矿山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三、矿山实行安全生产条件合格证制度的要求。
1)每个矿山必须具备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并且一矿一证;
2)负责人必须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考核,持有《非煤矿山矿长安全技术业务资格证;
3)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各种工种的岗位操作规程; 4)必须配备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经培训考核合格; 5)职工应经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6)必须要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的正规设计,有能反应本企业生产情况并能指导生产的图纸、作业规程等技术资料,并执行开采不同矿种的矿山安全规程、规定、行业技术规范; 7)应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开采范围进行正当开采活动;
8)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的其它保障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设施和条件。建筑安全生产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设施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条件
1)具有健全的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设施投入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过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6)生产作业人员必须通过有关民用爆炸物品基本知识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书。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库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10)有民用爆炸物品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安全评价,并达到安全级标准。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临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护器材、设备。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危险化学品企业管理层的安全生产条件
1)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其持续改进情况;3)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及其持续改进情况;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5)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6)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7)安全生产投入情况;8)对做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9)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情况;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调查处理情况。
四、安全检查表编写知识
1、安全检查表:根据有关安全规范、标准、制度及其他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依据检查项目把找出来的不安全因素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制成表,以便于实施检查和安全管理,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
2、适应范围:使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安全检查表通常用于专门设计的评价,检查表法也能用在新工艺(装置)的早期开发阶段,判定和估测危险。
3、安全检查表的作用:在安全检查前编制安全检查表可使检查内容较周密和完整,既可保持现场检查时的连续性和节奏性,又可减少安全评价师的随意性;可提高现场检查的工作效率,并留下检查的原始证据。安全检查表可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为安全培训或安全教育提供素材。
4、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有关规程、规定和标准、本单位的经验、国内外事故案例、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
5、检查内容:一般包括人、机、环境、管理。具体包括六个方面:总体要求、生产工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机工程、防护措施。重点放在调查分析或识别出来的危险有害因素所对应的安全设施,从预防型、控制型、减灾型设施的角度,判别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6、安全检查表编制方法:1)确定检查对象和目的;2)剖析系统;3)分析可能的危险性;4)确定检查要点。安全检查表的基本格式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者:
在安全检查表的基本格式上,可根据检查内容的重要性加入“权重值”或“否决项”,以便于不同检查内容之间的比较。
7、编制程序和应用说明:
8、几种不同类型的安全检查表:提问型安全检查表、打分法安全检查表 提问型安全检查表
打分法安全检查表
注:
选取0-1-2-3时条款属于低危险程度的要求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首先应该这样做”;
选取0-1-3-5时条款属于中危险程度,对条款的要求为“严格,在正常的情况下均应这样”; 选取0-1-5-7时条款属于高危险程度,对于条款的要求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
9、安全评价时需编制的安全检查表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批复中提出的整改意见情况落实情况检查表。2)人力与管理方面的检查表。3)人机工效方面的安全检查表。
4)设备与设施方面的安全检查表。5)物质与材料方面的安全检查表。6)方法与工艺方面的安全检查表。7)环境与场所方面的安全检查表。8)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方面的检查表。9)其它综合性措施的安全检查表。10)安全验收评价要增加安全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中提出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落实情况检查表。
11)还包括: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建筑结构安全检查表、消防设施安全检查表、电器设施安全检查表、储存场所安全检查表、试验和销毁安全检查表、辅助及公用设施安全检查表等。
10、编制安全检查表时需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的内容;2)能够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3)安全检查表的应用贯穿于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的各个阶段。4)在应用前人的安全检查表时,应该准确了解其所针对的对象、适应的条件和应用的范围,并且在使用之前应该针对所评价的对象,进一步修改、完善表中的检查项目。
论述题:论述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编制步骤 案例题课件1 P87-92页 第二节 现场勘察 能力要求
一、对类比工程进行调查
1、安全评价类比工程调查理论依据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中有个“类推原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且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也且有上属性。安全评价类比工程调查采用“类推原理”的“代替推算法”,利用且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资料、数据、现象等信息,来替代当前评价缺少或无条件获取的信息。
2、选择类比对象时应满足的条件
为提高类比结果的可信度,选择类比对象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1)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越多,类比结果的可信度就越高; 2)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越本质,类比结果的可信度就越高;
3)类比对象之间共有或共缺的属性与要进行类比的属性之间有必然联系且越本质,类比结果的可信度越高。
3、类比工程调查 在安全评价中,对于没有条件获取信息的内容可以用对类比工程的调查来获得相近信息,进行评价。一般选取同类项目现场及相关文献资料作类比。
1)选取同类项目现场进行类比调查:选择类比对象的信息、采集类比对象的信息、分析类比对象的信息、提出补充安全对策措施‘
2)选取相关文献进行类比调查:文献筛选、文献相关内容分析、提出补充安全对策措施。书例(1-14)
二、按现场勘察方案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勘察
1、周边环境调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分清建、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与重大危险源周边距离的不同之处。一般对爆炸危险要查清楚500米以内的周边状况,对毒物泄漏危险要查清1000米以内的周边情况。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等公共设施;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4)车站、码头、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8)法律、27 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2、主导频率风调查
主导频率风对建设项目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可能产生污染气体的化工生产项目,一般来说,化工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等,要求建在全年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尽可能减小对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的影响。
1)风向;2)风向的测量;3)风向频率(某风向的频率=某风向出现的次数/风向的总观测次数*100%;4)风向玫瑰图P66;5)风向玫瑰图的应用
3、单元平面设计调查
1)单元平面设计的依据、任务和特点;书P69-70 2)单元平面设计的内容
A合理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工程设施的平面位置;B合理组织人流、物流,确定运输方式,布置交通运输线路;C根据工艺、运输等要求,结合地形,合理进行竖向设计;D根据管线设计进行管线综合布置;E进行厂区绿化和美化设计。3)单元平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A符合工艺流程,顺畅、连续、短捷。B满足运输要求,运费能耗最小。C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布置。D注意建、构筑物朝向,满足通风采光要求。E满足职业健康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F符合防护间距,确保安全生产。G适应生产弹性,合理预留发展。H合理利用山地地形,灵活多样布置。
4)工厂功能分区及厂区通道P73-74
三、对评价项目进行现场勘察
1、安全距离检查
2、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检查
3、防范及监控设施检查
4、检测检验状况汇总
四、对现场勘察结果进行汇总
1、概述;
2、对现场勘察直接信息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
3、对现场勘察间接信息进行数据溯源分析;
4、各类安全评价现场勘察结果的汇总。****评价数据的分析处理:
数据收集、数据范围、数据内容、数据来源、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控制、数据汇总及数理统计、数据分类、数据结构(格式)、数据处理、“异常值”和“未检出”的处理。安全预评价现场勘察的汇总
1、建设项目综合性资料;
2、建设项目设计依据;
3、建设项目设计文件;
4、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物料资料;
5、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6、安全专项投资估算;
7、历史性类比装置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8、其他可用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资料。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勘察结果的汇总
1、基本情况;
2、项目规模;
3、法规标准收集;
4、安全管理及工程技术资料收集;
5、企业编写的资料;
6、专项检测、检验或取证资料;
7、试生产阶段调试记录和故障排除记录;
8、设计和安全预评价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落实情况。安全现状评价现场勘察结果的汇总
安全现状评价所需主要资料可以从工艺、物料、生产经营单位周边环境情况、设备相关资料、管道、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公用工程系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准、相关检测和检验报告等方面进行收集。现场勘察注意事项
1、注意类比对象的选择;
2、注意现场勘察的系统性;
3、注意现场询问观察法与现场检查 数据的校核。
第3节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知识要求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反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二者并不严格加以区分,而统称危险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和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场所等。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则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1)设备故障(含故障):故障是指设备、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2)人员失误: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是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3、危险源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呀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内在因素):指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载有有害物质的载体。第二类危险源(外在因素):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的几个关系:危险源与危险有害因素密不可分;危险源与事故;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危险源的控制
危险源的控制: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减小危险物质、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的技术
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 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行为性 物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环境因素:室内、室外、地下(含水下)
管理因素:组织结构、责任制、规章制度、投入、职业健康管理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第一类 人的因素
第1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1—6项
1)负荷超限1101(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图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1102; 3)从事禁忌作业1103;
4)心理异常1104(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负荷超限); 5)辨识功能缺陷1105(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199。第2类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2—4项
指挥错误1201(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操作失误1202(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错误);监护错误1203;其他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299 第二类
物的因素
第1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1—15项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2101(强度不够210101等);
2、防护缺陷2102(无防护210201等)
3、电伤害2103(漏电210302等)
4、噪声2104(机械噪声210401等)书P105-106 第2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22—5项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等。书P106 注:新标准按照危险化学品分8大类2208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爆炸品(220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2202)、易燃液体(220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220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济(2205)、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2206)、放射性物品(2207)、腐蚀品(2208)第3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23-5项
致病微生物2301(细菌、病毒、真菌、其它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归2302、致害动物2303、致害植物2304、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2399 环境因素-5项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1(场所狭窄、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2(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狭窄、地面杂乱等)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33(隧道缺陷、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等)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9 管理因素-6项
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
41、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
4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不完善
43、职业安全健康投入不足
44、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45、其他管理因素缺陷49 例题:
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包括具体类型。
2、是一个加油站的问题 1)安全评价的程序;
2)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3)针对加油站的特点写出适合的安全评价方法;
4)指出加油站安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砸伤,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颠覆等;3)机械伤害:包括铰、碾、割、戳 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伤害;
5)触电:电流流过人体或人与带电休间发生放电引起的伤害,包括雷击 6)淹溺:各种作业中落水及非矿山透水引起的溺水伤害
7)灼烫: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包括高处落地和由平地落入地坑;
10)坍塌: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及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 17)压力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
2、职业危害分类
按《职业病目录》职业病有10个种类:
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症、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和方法
1、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预测性原则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1)经验分析法:对照分析法、类比推断法、专家评议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度分析,事故树、事件树、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五、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
1、重大危险源概述: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3、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申报范围如下--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并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到适用范围。其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等。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辨识: 以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作为“临界量”进行辨识
1)锅炉申报范围: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化量大于等于10t/h);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度,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2)压力容器申报范围:介质压力容器程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3)压力管道申报范围: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6、企业危险建构物重大危险源辨识: 1)煤矿(井工开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燃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3)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赤坝高≥30m的尾矿库。
7、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P121--130 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的特征P121 2)储存场所重大危险源的特征P121 3)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特征P123。。。
8、重大危险源控制:
1)重大危险源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
2)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目的,不仅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是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将事故限制到最低程度,或者说能够控制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
3)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的危害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储存超过了临界数量的这些物质。由于工业生产的复杂性,特别是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9、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
1)重大危险源的分级: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2)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职责 3)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六、监控化学品的核对
1、监控化学品分类
第一类: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品;第二类: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前体的化学品;第三类: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主要原料的化学品;第四类:除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外的特定有机化学品。
2、监控化学品的生产
国家严格控制第一类监控化学品的生产。对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化学品的生产实行特别许可制度,特别许可办法由国务院化学工业主管部门制定。
3、监控化学品的使用
4、监控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置。
七、易制毒化学品的核对
1、遏制毒化品的分类:第一类: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济。
2、遏制毒化品的生产;
3、遏制毒化品的经营。
八、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的核对
国内部分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些种类危险化学品列为“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并进行强化管理。在此时间区间内,进入这些地区从事安全评价,应当根据当地法规对“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进行核对,并要求被评价单位按当地法规管理。
九、易制爆化学品的核对
国内一些地区对易制爆化学品进行特殊管理,安全评价中遇易制爆化学品,应该进行核对,并提示被评价单位按当地要求进行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能力要求
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性辨识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2、总平面图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道路、储运设施等分析识别。
3、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4、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二、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工艺危险辨识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和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察; 2)当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来进行考察;
3)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小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察;
4)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和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察;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察;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装置等进行考察。
2、对具有行业特征和专业特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自己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3、典型单元过程(单元操作)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 2)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是由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决定的;
3)当处理易燃气体物料时要防止爆炸性混和物的形成。特别是负压状态下的操作,要防止混入空气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当处理易燃固体或可燃固体物料时,要防止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 5)当处理含有不稳定物质的物料时,要防止不稳定物质的积聚或浓缩。
三、设备设施装置危险性辨识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2)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生产、制造;3)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4)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5)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6)是否具有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等。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检查: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是否有可靠的耐腐蚀性;是否有足够的抗高温蠕变性;是否有足够的抗疲劳性;密封是否安全可靠;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相应的标准、规程进行。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磨削机械安全规程;剪切机械安全规程;电机外壳防护等级等。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2)是否属于粉尘、潮湿和腐蚀环境;3)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4)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5)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 33 品;6)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7)电气火花引燃源;8)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9)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接措施是否可靠;10)管理制度是否完善;11)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12)自动控制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等。
4、特种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应按相应的规程标准进行识别。
5、企业内特种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厂内机动车辆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已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和在不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引起的翻车、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的碰撞、楼板不牢固或承载能力不够造成的楼板塌陷、设备不合适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或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等,可能导致的爆炸及燃烧、动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火源、在没有乘椅及相应设施时,不应载有乘员: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6、登高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的登高装置有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缺陷、支撑基础政党或毁坏、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负载指挥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稳、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电动、液压系统失效、运动部件卡住。
四、作业场所危险性辨识
1、危险物质和有害因素辨识
1)物质危险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织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内容构成。
2、工业毒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在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 列入我国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 Ⅰ级12种;Ⅱ级26种;Ⅲ级12种;Ⅳ5种
3、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有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并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尘肺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当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4、工业噪声与掀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3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
振动危害的识别应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5、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表现为: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物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当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高温作业的工人,高血压性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在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高温可造成灼伤;低温可引起冻伤。
6、辐射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射频辐射危害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
五、生产、使用与储存危险辨识
1、爆炸品危险因素辨识
爆炸品的危险特性包括:敏感易爆性、遇热危险性、机械作用危险、静电火花危险、火灾危险、毒害性。
危险因素辨识:1)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是否具备去识别;2)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是否具备去识别;3)从单个仓库中最大允许储存量的要求进行识别;4)从分类存放的要求方面去识别;5)从装卸作业是否具备安全条件的要求去识别。
2、易燃液体危险因素辨识 1)易燃液体的分类:
A根据易燃液体的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闪点<28°;乙类:28°≤闪点<60°;丙类:闪点≥60°
B根据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依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易燃液体分为下列三类:第1类:低闪点液体,闪点<—18°;第2类: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第3类:高闪点液体,闪点≥23°
2)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易燃性、易产生静电、流动扩散性 3)易燃液体危险因素识别
从易燃液体的生产、使用、储存状况和技术条件方面去识别其危险性;从易燃液体的生产、使用、储存的防火要求方面去识别其危险性。
3、毒害品储运危险辨识
1)危险特性主要有:氧化性、遇水遇酸分解性、遇高热明火撞击会发生爆炸、闪点低易燃、遇氧化剂发生燃烧爆炸。
2)毒害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危险识别:生产、使用、储存技术条件方面的危险因素识别;生产、使用、储存毒害物品库房的危险因素识别。
六、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1、厂址选择需考虑的危险有害因素
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和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进行多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规划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电源。散发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厂址,应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应位于宣窝风地段。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厂址应满足工业企业近期所必需的场地面积和适宜的地形坡度。并应根据工业企业远期发展规划的需要,适当留有发展的余地。
厂址应有利于同邻近工业企业和依托城镇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修理、综合利用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协作。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
1)发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2)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3)采矿陷落区界限内;4)爆破危险范围内;5)坝或堤溃决后可能淹没的地区;6)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7)国家规定的风景区及森林和自然保护区;8)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9)对飞机起落、电台通信、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10)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11)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
2、总体规划时需考虑的危险有害因素
1)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结合工业企业所在区域的技术经济、自然条件等进行编制,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2)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3)有条件时,与城镇和企业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及生活设施等方面协作。
4)厂区、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防洪排涝、废料场、尾矿场、排土场、环境保护工程和综合利用场地等,应同时规划。当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必须设置施工生产基地时,亦应同时规划。
5)工业企业分期建设时,总体规划应正确处理近期远期的关系。
6)联合企业中不同类型的工厂,应按生产性质、相互关系、协作条件等因素分区集中布置。对生产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工厂,必须采取治理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方面的规定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
1)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施工及检修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2)危险和有害因素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应联合多层布置;
B.按功能分区,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
C.厂区、功能分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 D.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
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区域的通道宽度,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A.通道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及露天设施对防火、安全与卫生间距的要求;B.铁路、道路与 36 带式输送机通廊等工业运输线路的布置要求;C.各种管理线的布置要求;D.绿化布置的要求;E.施工、安装与检修的要求;F.竖向设计的要求;G.预留发展用地的要求。
4)在考虑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并应减少土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
当厂区地形坡度较大时,建筑物、构筑物的长轴宜顺等高线布置,并应结合竖向设计,为物料采用自流管理及高站台、低货位等设施创造条件。
5)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布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暴晒。
6)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布应防止有害气体、烟、雾、粉尘、强烈振动和高噪声对周围的危害。
7)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应便于合理地组织货流和人流。
8)总平面图布置应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结合城镇规划及厂区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注意事项
一、注意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代码
二、注意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单元化
三、注意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本章小节:
第一节 前期准备
1、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
2、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
3、安全评价所需法律、法规信息的采集与更新
4、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信息的筛选和分析
5、提出安全评价需求信息的具体内容
6、收集安全评价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料档案 第二节
现场勘察
1、安全评价现场调查分析方法
2、评价相关的工程设计、勘察基础知识
3、安全生产条件
4、安全检查表的编写依据、方法、程序
5、类比工程的调查和分析
6、按现场勘察方案对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勘察
7、按现场勘察方案对主导频率风的调查
8、按现场勘察方案对单元平面设计的调查和勘察
9、对评价项目进行现场勘察的内容和要求
10、使用现场询问观察法进行现场勘察
11、使用现场检查表进行现场勘察
12、现场勘察结果的汇总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和辨识方法
5、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
6、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制爆化学品、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的核对
7、总平面布局及建(构)筑物危险辨识
8、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工艺危险性辨识
9、设备设施装置危险性辨识
10、作业场所危险性辨识
11、生产、使用与储存危险性辨识
12、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第二章 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 第一节 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
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个确定范围的单元进行评价,该范围称为评价单元。
一、划分评价单元的作用
将系统划分不同类型单元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简化评价工作、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由于能够得出各评价单元危险性的比较概念,避免了以最危险单元的危险性来表征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夸大整个系统的危险性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降低了采集对策措施的安全投资费用。
二、划分评价单元基本的办法
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要利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
1、以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1)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可将整个系统划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A先按危险因素类别各划归一个单元,再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划分成子单元分别评价。B进行安全评价宜按有害因素(有害作业)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2、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3)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4)按储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5)按重点危险划分单元。
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第二节 定性定量评价
一、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 安全评价方法的概述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
1、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安全评价对象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按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分类、按评价所针对的对象分类、按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等。
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 38 定性珠指标。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意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过程简单。在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中被广泛使用。但该评价方法往往依靠经验,带一定的局限性,安全评价结果有时因参加评价人员的经验和经历等有相当的差异。同时由于结果不能给量化的危险度,所以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安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市场繁荣,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宣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类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A、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事故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因可信程度较高。
B、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
C、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方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3)按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分类。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
3)按评价所针对的对象分类。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
4)按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
2、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1)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
确定原则包括:充分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2)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过程
步骤包括:分析被评价系统、收集安全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评价方法、明确被评价系统能够提供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确定安全评价方法。3)确定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包括:A充分考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B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C评价资料的占有情况;D安全评价师的素质。4)确定安全评价方法的准则 确定安全评价方法的准则包括:确定动机、确定结果类型、辨识结果类型、确定问题的特点、考虑所觉察危险和经验、考虑资源和选择、选择技术。
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方法
安全检查方法要说是第一个安全评价方法,也称为工艺安全审查或“设计审查”及“损失预防审查”。可用于建设项目的任何阶段。对现有装置(在役装置)进行评价时,传统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巡视检查、正规日常检查或安全检查。其目的是辨识可能导致事故、引起伤害、39 重要财产损失或对公共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装置条件或操作规程。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操作度,而不是干扰正常操作或对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完成安全检查后,评价人员对亟待改进的地方应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二、安全评价方法知识
1、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1)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大体积识别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2)找出生产危险的原因;3)分析估计危险失控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5)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2)预先危险分析内容
A、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B、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C、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与贮运;D、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E、人、机关系;F、环境条件;G、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3)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2、安全检查表
为了系统地找出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的经验;系统分析确定的风险部位及防范措施;研究成果。检查表的优点:
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 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安全检查表小结:
目的:检查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适用范围: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各个阶段
使用方法: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协同编制,经常使用 资料准备:有关规范标准 人力、时间:最经济 效果:定性,辨识危险性并使系统保持与标准规定一致,如采用检查项目赋值法可用于定量。
3、风险矩阵法(书P181)
4、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公式
决定人员伤亡风险程度大小的三种因素是: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L 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E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C 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其简化公式是: D=LEC
例:课件2P54-59 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q1/Q1+q2/Q2+„+qn/Qn≥1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t.第三章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概念
风险控制:实施风险管理的决策行为,风险控制可能包括监测、再评价和执行决策。通俗地说:风险控制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管理手段,将事故风险控制在按当前价值取向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一节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础知识
3、安全评价需对哪些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第二节 编制评价报告
1、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规范
2、安全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包括评价单元和总体结论两方面)
3、安全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与编制方法
4、安全评价报告总体框架—安全评价报告章节的编制 第一节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1.1全对策措施的基本原理“木桶原理”事实上,“木桶原理”是管理学上的一个基本原理之一,它说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取决于长的木板。用安全评价,如果我们将安全评价系统视为一个木桶,而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就是放于桶内的液体,每一项针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安全设施(措施)都是构成这个木桶安全的不可缺少的木板,而安全设施(措施)的安全备性就象征木板的长短,液体总是从最短的木板处溢出,换言之,危险和有害因素总是从安全设施(措施)的缺陷处形成事故隐患。这就好像俗语所说的“千里长堤溃于一穴”的“蚁穴溃堤”原理一样。
从以上原理,我们知道,在安全评价中,危险识别就相当于“测量木桶内的液体容积”,所谓“安全评价”就是“测量”木桶各木板的长度,找出最短的木板,这个最短的木板溢出液体的风险最大,某块木板太短可能阻挡不住液体溢出。它就是“事故隐患”。
因此,我可判断出采取安全对策的途径只有两个:一是减少“液体”量—相当于减少系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二是增长较短的“木板”—相当于增加“事故隐患”的安全对策措施。1.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安全对策措施总体来说,要求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要求:
A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B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C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D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1.3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安全对策措施具有等级顺序;
2、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有优先顺序;
3、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
4、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技术规范。安全对策措施具有等级顺序
等级顺序为: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4)安全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具体原则包括: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2)预防。当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存在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且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和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作业人员与危险和有害因素隔离,或与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5)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应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A.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评价得到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
B.提出的对策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
C.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技术规范
A、安全评价应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为评价依据;安全评价时,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设计的安全要求来对照分析。
B、对不符合安全指标的危险源,要指出“事故隐患”并附相关依据条文; C、对“事故隐患”提出设置或改进“安全设施”的安全对策措施。
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础知识
2.1安全对策措施的对象—“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2)安全对策措施针对的就是“事故隐患”。安全对策措施可从两方面提出:A、减少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数量,使原有的安全设施(措施)体现出防范功能。B、提高安全设施(措施)的防范功能等级,以便能够控制现存危险有害因素的要求。3)安全对策措施分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两: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主要指安全设施,包括:A、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等;B、改善劳动生产条件、防止职业病发生的措施,包括防尘、防毒、防高温、防低温、防振动、防噪声、防辐射、通风等防护措施。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等。
4)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制度: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2安全对策措施的重点—安全设施
1)安全设施评价是继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后,又一安全评价的主要任务,安全评价的本质就是说明危险有害因素是否构成事故隐患。
2)危险有害因素是否配套安全设施、其它安全设施是否有效到位,是否能控制危险有害因素是系统安全的关键。
3)没有安全设施或配套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物质或能量)才构成事 43 故隐患,配套安全设施符合标准,就不构成事故隐患。
4)如构成事故隐患,安全评价就必须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2.3安全设施的种类
安全设施是指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预防、减少、消除)在安全状态的设备(装置)和措施。根据安全设施的目的不同,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事故影响设施三大类。1)预防事故设施:检测设施、组分控制设施、防护设施、个体防护器材、安全标志与标识。2)控制事故设施:泄设施、紧急处理设施。
3)减少事故影响设施:防止火灾蔓延设施、灭火设施、紧急个体处置逃生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避难设施。
2.4评价单元的安全对策措施重点
安全对策措施要满足评价单元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安全评价的目的,评价单元的安全对策措施重点包括:
1)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2)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3)评价单元制定应急措施的要求; 2.5安全对策措施提出的步骤
安全对策措施提出一般应包含以下步骤:1)分析评价单元的特点;2)确定评价单元所固有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可接受程度,并按其风险大小排序;3)制定符合性检查表;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3、安全评价需对哪些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包含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两方面,因此,安全评价也应从这两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2)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3)提出制订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 4)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3.1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1)评价单元的技术对策措施
目的:消除、降低或弱化评价单元存在的事故隐患,以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措施包括: A、本质安全对策措施;B、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对策措施;C、设置调整工艺、维修设备的安全措施;D、使用代替技术的对策措施 2)评价单元的布局对策措施 A、功能分区的布局:
管理区和生活区一般应布置在全年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危险品仓库一般应布置在全年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就注意一些行业规范有特殊要求。B、危险和有害设施的布局:
C、火灾危险性生产及储存设施布局;
D、建筑物的耐火等级;E、防火间距我布局;F、噪声源和振动源的布局。3)评价单元的工艺对策
对策原则:应尽量选择危险性较小的物质;选择成熟的、工艺条件较缓和的工艺路线。主要对策措施:
A、防火防爆工艺对策措施。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危险的原材料、中间物料、成品及危险物料,应列出其主要的化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并综合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B、静电工艺控制对策措施。从工艺流程、良好接地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避免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
4)从评价单元的安全防护方式上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A、保险装置。保险装置是发生危险情况时能自动动作消除危险状态的装置。B、通风换气。厂房通风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正压通风。
C、惰性气体保护。惰性气体保护的作用是缩小或消除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从而防止燃烧爆炸。
D、隔离密封。隔离密封是一种阻断方式。隔离密封盒的防爆等级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的等级相适应。
E、安全监测。随时监测空气中可燃物质的浓度是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的重要措施。5)评价单元的设施、设备、装置的一些特殊的安全对策
A、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评价单元中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B、设备防火、防爆对策措施:设备、机械种类繁多,以化工设备为例,可分为塔槽类、换热设备、反应器、分离器、加热炉和废热锅炉等,压力容器按工作压力不同,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4个等级。
C、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对策措施:评价单元中的电气设备应按使用环境的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来选择,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D、屏护设施和安全距离:屏护设施指屏蔽和障碍,能防止人体有意思或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设施,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入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置。
E、联锁保护。设置防止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联锁保护装置。3.2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1)应与评价单元主体的安全对策相适应;2)从平面布置、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安全、防尘、防毒、防窒息、防噪、防振动、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控制措施,其目的是实现配套和辅助工程的本体安全。3)应考虑配套和辅助设施故障时对主体设施的影响。
4)对一些较为独立的辅助工程,应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照,不达标者视为“事故隐患”,评价时应对此提出安全对策。常见的有石油库、氧气站、压缩空气站、乙炔站、氢气站、锅炉房、冷库等。辅助工程相关标准规范:书P223 3.3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安全管理是以保证建设项目建成以生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 1)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A、发现、分析和清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卫生规章制度;
B、对企业内部实行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制度; C、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D、制定劳动卫生保护的相关制度,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和减少损失。2)安全管理的基本内空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安全操作规程。3)配备安全管理、检查、事故调查分析、检测检验部门,配备通信、检查车辆等设施和设备。4)配备安全培训、教育的场所,制订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制度。5)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救援演练。6)与外界相关安全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一旦发生事故,45 可立即动员各方力量进行救护。7)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违章作业。8)督促和检查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并严格执行各项个体防护的规章制度。9)对于特种设备必须严格管理,按规定进行检修。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10)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安全措施。
3.4提出制订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 1)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要求从以下几方面提出:
1)建立应急组织,明确各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2)灾情的发现与报告制度;3)通途联络保障;4)救灾器材与设备保障;5)有关安全通道与安全出口的要求;6)自救与救护的规定;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应强调的是,安全评价对应急措施(设施)的检查,不能停留在“有没有”,而应放在检查其是否有效上,应要求被评价单位按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以打通应急流程,保证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性。
2)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的注意事项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针对可能造成本企业、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受到伤害为首要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昼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4)编制现场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5)事故应急救援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6)应确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应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重大危险设施维持安全运行状态的替代措施。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和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第2节 编制评价报告
1、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规范
1.1安全评价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全面:涉及被子评价对象的安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从复杂的诸多因素中找到相互的关系,并分析出前因后果,需要有广阔的视野,有总览全局的视角,全面掌握被评价对象的情况,是编制优秀评价报告的必要基础。
2)分析细致:搜集和分析资料是一件专业性很强、需要细心从事的工作,在制订评价报告编写计划时,要细致考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下一步的分析出现偏差。分析工作更需要细心,各种因素间的关系要细致辨认,谨慎判断。
3)条理清晰:表现不仅要求在整个工作步调安排上,而且要求行文表述也应具有条理; 1.2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格式 包括四个方面:
1)评价报告的基本格式:封面、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项、前言、正文、附件、附录。
2)规格:安全评价报告应采用A4纸幅面,左侧装订。3)封面制作:
封面内容包括:委托单位名称、评价项目名称、标题、安全评价机构名称、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评价报告完成时间。标题应统一写为“安全**评价报告”其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类别填写为:预、验收或现状。4)制作著录项
“安全评价机构法定代表人、评价项目组成成员”著录项一般分两页布置。第一面署明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评价项目负责人等主要责任者姓名,下方为报告编制完成的日期及安全评价机构公章用章区;第二页则为评价人员、种类技术专家以及其它有关责任者名单,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均应亲笔签名。
2、安全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2.1单元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单元评价结论是指单元的各评价要素通过检查、检验、分析、判断、计算、评价、汇总后得到的结果。它要求遵循的编制原则有两方面:
1)客观公正原则:应客观公正地针对被评价单元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给出评价结论,对危险既不要夸大,也不缩小。
2)观点明确原则:要求评价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自相矛盾。2.2整个系统的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 安全评价最后结论的形成过程包括三步:
1)通过对系统中各危险有害因素和对应的安全设施信息数据汇总分析得出单项评价结果; 2)评价单元内的各单项评价结果整合成单元评价结论; 3)各单元评价结论整合成整个系统的评价结论。
3、安全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与编制方法 3.1单元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与编制方法 单元评价结论的主人内容包括:
评价单元内各类评价结果的汇总;对汇总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单项评价结果(或综合评价结果),将单项结果整合成单元评价结论。单元评价结论编制方法如下: 1)各类评价结果的汇总
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源数据汇总、安全设备设施数据的汇总、安全管理数据汇总、事故隐患数据汇总、安全评价(风险评价)数据汇总、安全对策措施数据汇总、信息反馈控制(或交换)数据汇总
2)汇总数据初步分析
在各类评价结果汇总的基础上,对照各种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评价结果的初步分析,得到单项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找出“固有危险”和“不可接受危险”等初步分析结果,确认“事故隐患”;通过反馈控制,加强或改进安全设施后,判断“现实危险”和“有条件接受风险”,得出“事故隐患”是否被消除的评价结果。3)单项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 4)单元评价结论
3.2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基本逻辑思维与结论整合原则 1)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
评价结论的基本要求:A、以“人、机、物、法、环”为主线,全面考虑评价项目各方面的安全状况;B、应交代清楚评价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安全设施是否能满足系统安全的要求;C、应说明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A、人力资源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评价结论;B、设备装置和附件设施方面的评价结论;C、物质物料和材质材料方面的评价结论;D、方法工艺和作业操作方面评价结论;E、安全条件方面的评价结论。
2)安全结论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
安全评价工作是按一定逻辑逐步推进的,其逻辑思维路线:识别评价对象的各个危险有害因 47 素---确定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运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推理、判断---经信息数据结果汇总和结果初步分析,从危险有害因素值和对应安全设施的完备状况,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固有危险”,分析这种危险是否构成“事故隐患”或存在“不可接受危险”---根据“事故隐患”与“安全设施”的因果关系提出安全对策,消除“事故隐患”和降低风险,得到“现实危险”的单项评价结果---将各单项评价结果综合得出单元评价结论---再将各单元评价结论整合成最后的安全评价结论。3)安全评价结论的整合原则
单项评价结果经适当的整合原则整合成单元评价结果,各个单元评价结果靠某一整合原则又整合成评价结论。因此,整合原则是评价方法的核心,不同的评价方法体现不同的整合原则,整合原则可以是一个数学模型,也可以是根据重要程度设定的权值,一组检测数据可以是另一组数据的事例条件。
4、安全评价报告总体框架——安全评价报告章节的编制
包括以下内容:1)前言;2)编制依据;3)项目概况;4)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定性定量评价;7)单元安全对策分析评价;8)评价结论;9)附录、附件、附图。
三、最新2012年安全评价师三级模拟考试题
试卷一:理论知识(满分100分)
考试注意事项:
一、本考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多项选择题。
二、试卷全部为客观评分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三、本考试全部时间为120分钟,终了时间一到,应考人员一律停笔,等候监考人员收点试卷及答题卡,全部考试结束后,须待监考人员将全部试卷及答题卡收点无误,并宣布本考试结束,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58题,每题1分,共58分。)
1、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D)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A、24h B、12h C、8h D、4h
2、在事故应急救援响应机制中,(C)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A、特级紧急情况 C、二级紧急情况 B、一级紧急情况 D、三级紧急情况
3、在应急响应中,(B)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A、通信 C、公共关系 B、事故监测与评估 D、医疗与卫生
4、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中,(A)主要是针对临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措施做出的安排。A、单项预案 C、专项预案 B、综合预案 D、现场预案
5、在应急预案演练的类型中,(A)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程序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A、桌面演练 C、实战模拟演练 B、功能演练 D、全面演练
6、在演练结果的评价中,(C)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A、合格项 C、整改项 B、不足项 D、改进项
7、培训的对象主要分为3个层次,其中(D)是体系建立和顺利实施的根本,其目的是使员工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9 的各项实践。A、管理层培训 C、操作层培训 B、内审员培训 D、全体员工培训
8、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类型中,内部审核又称为(B)A、认证审核 C、第二方审核 B、第一方审核 D、第三方审核
9、在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内容中,高感度工房室温超过(D)、一般工房室温超过35℃以及雷雨等不适宜生产天气时,应按规定落实停产制度。A、20℃ B、25℃ C、30℃ D、32℃
10、在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内容中,水利科学研究实验和检测不包括(C)A、水利试验厅(室)和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B、大型实验设备使用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C、水利工程勘测设计
D、有毒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情况
11、在DOW法中,“易燃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主要讨论单元中易燃物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与(B)的关系。A、化学活性
C、反应能量
B、危险性
D、反应速度
12、在DOW法中,“易燃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分为3种类型,用各自的系数曲线分别评价。对每个单元而言,只能选取一个系数,依据是的物质。(D)A、密度最小
C、含量最大
B、点火最容易 D、已确定为单元物质系数代表
13、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化原则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初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从_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D A.思想上 C.管理上 B.技术上 D.根本上
14、危险化学品的贮存方式不包括(A)A、分割贮存 C、分离贮存 B、隔开贮存 D、隔离贮存
15、下列(D)项不是相关性原理中系统的基本特征。A、目的性 C、整体性 B、相关性 D、多样性
3.助理物流师中级考试计算题公式 篇三
Vii
Ri
Xi
/di
X
VR/d
Y
Vii
RiYi
/di
ii
i
i
Vii
Ri
/d
i
dK[(XX)2(Y2iiiY)]
MinTCiViRidi
EOQ
2kd
c(EOQ:经济订货批量K:订货费用D:需求量C:储存费用U:单价)
1、前置期不变,需求量发生变化
t
Sn
Sdt
d
(dEd)2
iq
i
Edi1
diqi
i1
:库存安全系数
d:前置期内日需求量的 标准差di:前置期内第i天的实的实际需
t:前置期天数
Ed:日需求量的期望值日均值值
SqS:安全库存
i:前置期内第i种日需求量出现的概率
n:n种日需求量
误差计算方法 1)平均
误差(MD)
MD
(实际值预测值)
n
2)绝对平均误差(MAD)
MAD
实际值误差值
n
3)均方差(MSE)
MSE实际值预测值2n
4)标准差
S
XiX`i2
nCFR=FOB+运费
CIF=(F O B+运费)/(1-110%*保险费率)=CFR/(1-110%*保险费率)FOB=CIF*(1-110%*保险费率)-运费 净价=含佣价(1-佣金率)
AS/RS(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自动存取系统 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车
AHV(automatous handling vehicle)智能式搬运车 BAF(bunker adjustment factor)燃油附加费 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
BPI(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业务过程改进 CAF(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货币贬值附加费 CFS(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集装箱场站 DDC(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DDP(delivered duty paid)
DRP(de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DRP11(de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DOC(demand-oriented capabilities)
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t sight)即期付款交单 DSD(direct store delivery)
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经济订货批量 EFC(E fulfillment center)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ECR(electronic cash register)电子现金出纳 ECR(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有效客户反应 EC(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
EOS(electronic order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FIS(fixed-interval system)定期订货方式 FOS(fixed-quantity system)定量订货方式
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弹性制造系统 FPA(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平安险 FCL(full-container load)整箱货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GPS(global pos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IC(information chain)信息链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LCL(less than containet load)拼箱货 LTL(less than truck load)零担
LRP(logistics resource planning)物流资源计划 M/F(manifest)舱单
M/R(mate’sreceipt)大幅收据
MIS(managemen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MRP11(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NVOCC(non-vessel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无船公共承运人 O/T(open top container)开顶箱
PDT(portable data terminal)便携式数据终端 QR(quick responce)快速反应
RDC(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地区配送中心
SDWT(self-directed work teams)自我指导工作队 SKU(stock-kepping unit)货格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 VAN(value-addednetwork)增值网
4.助理物流师三级考试(含答案)要点 篇四
单选题
1、存储性配送模式是(B)
A 由供应商直接将用户或零售商需要的商品配送到指定的地点 B 在配送中心存储货物,然后根据用户需要对存储货物进行配送的模式 C 配送中心充当转运站的模式 D 在配送中心进行生产辅助加工后再进行配送的模式
2、国际物流的特点不包括(D)
A 跨越国家界限 B 涉及到多种不同的运输工具 C 面临的语言,法律环境等完全不同 D 国际物流的风险是指自然风险
3、(A)是使用船舶通过大陆附近沿海航道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形式
A 沿海运输 B近海运输 C远还运输 D 内海运输
4、采购部门的建立方式不包括(D)
A按物品类别分类
B按采购地区分类
C按采购价格分类
D按采购人员分类
5、关于物流信息系统,正确的发展顺序是(A)
A、MRP->闭环MRP-> MRP II->ERP
B、闭环MRP-> MRP-> MRP II->ERP
C、ERP-> MRP->闭环MRP-> MRP II
D、MRP-> MRP II->闭环MRP-> ERP
6、(B)是指商品集中,出货,保管,加工,分类,配货,信息的场所或经营主主体.A.运转型物流节点 B.配送中心 C.物流中心 D.物流园区
7、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意义不在于(D)
A.降低物流费用 B.缩短生产周期 C.提高管理水平D.增加物流复杂度
8、物流设施和装备属于现代物流系统基本要素中的(D)
A.一般要素 B.功能要素 C.支撑要素 D.物质基础要素
9、(B)是指商品集中、出货、保管、加工、分类、配送、信息的场所或经营主体。
A.转运型物流节点
B.配送中心
C.物流中心
D.物流园区
10、价格确定的谈判方法中,要进行高效率的投标,必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B)。
A.供应商希望达成交易
B.至少存在一家供应商
C.商品的规格清楚
D.投标必需是诚实的二、多选题
1、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包括管理层、(BD)。物流系统通过他们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
A、规划层 B、作业层 C、信息层 D、控制层
2、搬运装卸作业省力化原则是: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ABC)。A、能水平则不要上坡 B、能连续则不要间断 C、能集中则不分散 D能一次装卸则不要多次换装
3、配送处于(AD)的地位,与运输相比,更直接面向用户。
A、二次运输 B、单一运输 C、干线运输 D、末端运输 概论62页
4、运输机械的类型有:运输机械、(BC)。
A、分拣机械 B、装卸机械 C、给料机械 D、仓储机械 概论141页
5、从物流需求的内容结构来分析,物流需求主要包括:(ABD)等内容。
A、流通加工 B、仓储 C、配送 D、物流信息 实务第3页
6、电子商务对物流需求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流的(AC)。
A、运作方式 B、需求结构 C、活动范围 D、需求数量 实务2页
7、广义的物流量应当反映商品流动过程中的装卸搬运作业量、商品(AB)以及商品的包装、流通加工等的作业量。
A、储存量 B、运输量 C、需求层 D、销售量 实务第3页
8、销售物流服务要素包括时间、通讯以及(BC)。
A、安全性 B、可靠性 C、方便性 D、经济性 实务36页
9、订单管理中的订单传输可通过(CD)方式来完成。
A、模拟方式 B、自动方式 C、人工方式 D、电子方式 实务40页
10、货物堆码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货物进行(BCD)等和提高仓容利用率。
A、堆码 B、查点 C、美观 D、方便
三、判断题
1.传统管理模式是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决策背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获得效益。(T)
2.定时定量配送兼有定时、定量两种方式优点,是一种精密的配送服务方式。(T)
3.分货时配送中心作业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其任务是按照客户的订单要求及时将商品送达到客户手中。(F)
4.流通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运输、方便用户以及便于商品的综合利用。(T)
5.供应链管理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由咨询业提出的。(T)
6.整箱货集散是指由货主负责装箱、填写装箱单,并加海关封志,在集散过程中习惯上只有一个发货人和一个收货人。(T)
7.拼箱货集散由集装箱货运站负责装箱、填写装箱单,并加海关封志,在集散过程中只有一个发货人和一个收货人。(F)
8.装卸搬运就是指将货物装上、卸下河移送的活动。(F)
9.储存空间是指仓库中所有的空间。(F)
10.物流活动与生产活动一样是生产企业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支柱。(F)
四、简答题
1、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答:1)系统调研;2)系统逻辑设计;3)系统的物理设计;4)系统的实施;5)系统的维护与评价。
2、简述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内容?
答:1)仓储管理系统;2)运输管理系统;3)客户服务管理系统;4)EIP企业信息门户;5)财务结算管理系统;6)决策分析系统。
3、什么是自动补货系统CRP?
答:自动补货系统是一种利用销售信息、订单经由EDI连接合作伙伴的观念,合作伙伴之间必须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且利用电子信息交换等方式提供信息给上下游。也就是说CRP是一种库存管理方案,是以掌控销售信息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由销售信息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应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因此CRP可以用来作为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进而维持库存量的最佳化,而且供应商与批发商以分享重要信息双方都可以改善需求预测、补货计划、促销管理和运输装载计划等等。
4、试比较WBS、LRC、行动计划表、工作任务分配表和甘特图的使用及相互的关系?
答:1)工作分解结构图(WBS):逐层分解明确有哪些任务;2)线性责任图(LRC):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责任人类别及责任;3)行动计划表:把各项工作具体细分到某个人,并给予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一定范围;4)工作任务分配表:是一种带日期的工作进度表,适宜于小规模的项目;5)甘特图:是一种工作进度表,较直观,适宜于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和分项目的计划季度安排。
5、简述现代物流管理中风险内容和特点?
答:1)第三方物流的风险:物流采购方风险、物流供应方风险;2)供应链管理风险:独家供应商、信息链与物料链的不同步(信号膨胀、对短缺反应过度、不平衡订单)、企业文化、其他人为造成的问题;3)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风险:人为造成的风险、物流综合信息技术本身弊病带来的风险。
五、论述题
1.论述在CIF或CFR条件下出口货物海上运输的操作流程。
答:海运出口运输工作,在以CIF或CFR条件成交,由卖方安排运输时,其工作程序如下:
(1)审核信用证中的装运条款
为使出运工作顺利进行,在收到信用证后,必须审核证中有关的装运条款,如装运期,结汇期,装运港,目的港,是否能转运或分批装运以及是否指定船公司,船名,船籍和船级等,有的信用证要求提供各种证明,如船籍证明,航线证明书等,对这些条款和规定,应根据国际惯例、要求是否合理和是否能办到等来考虑接受或提出修改要求。
(2)备货报验
就是根据出口成交合同及信用证中有关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包装等的条款规定,按时、按质、按量地准备好应交付的出口货物,并做好申请报验和领证工作。在我国,凡列入商检机构规定的“种类表”中的商品以及根据信用证,贸易合同规定由商检机构出具证书的商品,均需在出口报关前,填写“出口检验申请书”申请商检(详见第五章国际物流保险及商品检验、检疫)。做好出运前的准备工作,货证都已齐全,即可办理托运工作。
(3)托运订舱
编制出口托运单,即可向货运代理办理委托订舱手续。货运代理根据货主的具体要求按航线分类整理后,及时向船公司或其代理订舱,货主亦可直接向船公司或其代理订舱。当船公司或其代理签发了装货单,定舱工作即告完成,就意味着托运人和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已经缔结。
(4)保险
货物订妥舱位后,卖方应立即为货物办理运输险的投保手续,保险金额通常是以发票的CIF价加成投保,加成数根据买卖双方约定,如未约定,则一般加10%投保(详见第五章 国际物流保险及商品检验、检疫)。
(5)集中港区
当船舶到港装货计划确定后,按照港区进货通知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由托运人办妥货物集运手续,将出口货物及时运至港区指定地点集中,等待装船,托运人应注意做到货物批次清,件数清,标志清。要特别注意与港区,船公司以及有关的运输公司或铁路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按时完成进货,防止由于货物未及时抵达指定地而影响装船进度。
(6)报关工作
货物集中港区后,托运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把填制好的出口货物报关单连同装货单、发票、装箱清单、商检证明、外销合同、外汇核销单等有关单证向海关申报出口,经海关查验合格放行后方可装船。(具体内容见第四章)
(7)装船工作
在装船前,理货员代表船方,收集经海关放行的货物装货单和收货单,经过整理后,按照积载图和舱单,分批接货装船。装船过程中,托运人委托的货运代理应有人在现场监装,随时掌握装船进度并处理临时发生的问题。装货完毕,理货组长要与船方大副共同签署收货单,交与托运人。理货员如发现某批货有缺陷或包装不良,即在收货单上批注,并由大副签署,以确定船货双方的责任。由于银行不受理不清洁提单,因此作为托运人,应尽量争取船方不在收货单上批注以取得清洁提单。
装船完毕,托运人除向收货人发出装船通知外,即可凭收货单向船公司或其代理换取已装船提单,这时运输工作即告一段落。
(8)制单结汇
将合同或信用证规定的结汇单证备齐后,在合同或信用证规定的议付有效期限内,向银行交单,办理结汇手续。
2.论述库存控制的三个关键问题。
答:(1)订购点的问题,即何时必须补充库存
所谓订购点,是指库存量降至某一数量时,应即刻请购补充的点或界限。如果订购点抓得过早,则将使库存增加,相对增加了货品的库存成本及空间占用成本,如果订购点抓得太晚,则将造成缺货,甚至流失客户、影响信誉。因而订购点的掌握非常重要。
(2)订购量的问题,即必须补充多少库存
所谓订购量是指库存量已达到请购点时,决定订购补充的数量,按此数量订购,方能配合最高库存量与最低库存量的基准。一旦订购量过多,则货品的库存成本增加,若订购量太少,货品会有供应断档的可能,且订购次数必然增加,亦提高了订购成本的花费。
(3)库存基准的问题,即应维持多少库存
库存基准包括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量。
1)最低库存量
它是指管理者在衡量企业本身特性、需求后,所订购货品库存数量应维持的最低界限。最低库存量又分为理想最低库存量及实际最低库存量两种。
2)理想最低库存量
又称购置时间(Lead-time:从开始请购货物到将货物送达配送中心的采购周期时间)使用量,也就是采购期间尚未进货时的货品需求量,这是企业需维持的临界库存,一旦货品库存量低于此界限,会有缺货、停产的危险。
3)实际最低库存量
既然理想最低库存量是一种临界库存量,因而为了保险起见,许多业者多会在理想最低库存量外再设定一个准备的“安全库存量”,以防供应不及发生缺货,这就是实际最低库存量。实际最低库存量也称最低库存量,为安全库存量与理想库存量的总和。
4)最高库存量
为了防止库存过多、浪费资金,各种货品均应限定其可能的最高库存水平,也就是货品库存数量的最高界限,以作为内部警戒的一个指标。
5)经济订货量
指随着订货量的变化,费用也将发生变化。根据其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计算出的最小费用的订货量。
六、案例分析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为配送中心购买了一套自动分拣设备。但是购买后发现由于规模、技术等原因不能有效使用,出现了手工分拣成本低于自动分拣成本的情况。因此,该设备被闲置起来。
请用配送中心设备选择的相关要点对该案例予以分析。
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设备选择是盲目追求先进性;②没有充分了解自动分拣设备的基本使用要求——规模性,当时该类企业的日销售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配送中心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①先进性:不买落后设备;②经济性:尽量在符合条件下,购买价格便宜的;③合理性:设备作业能力与物流需求相适应。最后依据系统性原则,要做到先进性与经济性、合理性相结合。
【助理物流师三级考试(含答案)要点】推荐阅读:
助理物流师三级笔试09-02
助理物流师模拟考试题07-21
助理物流师简历09-07
助理物流师模拟试卷a11-30
物流助理面试英语笔试12-16
烟草物流师(三级)复习题纲12-10
助理编辑师考试试卷11-23
08年11月助理营销师考试真题12-09
2024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