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韩愈

2024-10-04

《春雪》 韩愈(精选9篇)

1.《春雪》 韩愈 篇一

春雪韩愈解析

《春雪》

作者: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词翻译:

都过完年这么久了,春天该来了,但还是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只是看到有一些新芽快冒出来了。春天怎么来得这么慢呢?白雪都有点嫌弃春天来得太晚,然后就来捣乱了,本来该冬天下的,结果都春天了却跑出来捣蛋,故意落在树上假装自己是花儿一样。不过下完雪还挺漂亮的哈。

赏析: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词语解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初:刚刚。惊:新奇,惊讶。嫌:嫌怨;怨恨。故:故意。

诗中小常识: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在我们中国,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比如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等。比如,加拿大人每逢新年到来之际,人们就把道路旁或院子中的积雪扫到自家住宅周围,筑起一道雪墙。他们相信,这样可以阻邪魔入侵,为新的一年带来幸福。我们中国的新年怎么过有什么传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请家长们跟小朋友分享分享哦。

此外,在我们中国的西藏还有藏历新年,这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年的藏历新年是公历2月27日。受藏文化影响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过藏历新年。藏历新年初一这天,人们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

2.《春雪》 韩愈 篇二

我生长在北国, 从小爱看雪。 少年喜诵的“自嫌诗少幽燕气, 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 至今记忆犹新。 鲁迅对北地和江南的雪, 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 却永远如粉, 如沙, 他们决不粘连, 撒在屋上, 地上, 草上”。 不过我觉得这里写的北方的雪是冬雪。 至于北方的春雪, 我倒觉得颇有江南雪意呢! 旧历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不就是这样吗? 我住在高楼上, 从窗上望出去, 阳台栏栅上堆积着厚绒绒一层雪, 是那样湿润滋融, 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 天晴气朗, 从我这窗口, 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 而这一天, 北京城一片洁白, 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 黑白相间, 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 好看极了。

这春雪, 引起我喜悦, 引起我深思。 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 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 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大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 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 但等天暖, 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 恰恰在这时候, 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 喜得我奔出窑洞, 用炽热的两颊, 迎接冰冷的雪花。 我写了一篇小文章, 题目记不清了, 好像是落雪的晚上, 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 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 滋润着种子, 让它早日发芽。 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 曙光微放, 延安山岭上, 这里, 那里, 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 然后, 飞扬的锄头, 挥洒的汗水, 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快感。

已近三月末, 早该下雨, 谁知今早起来一看, 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 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 远远近近的树木, 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 好看得很。 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 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 松花江边, 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 雪深没膝, 行军人一脚拔上来, 一脚陷下去, 尽管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由于艰难跋涉, 却还一身热汗淋漓。 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 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 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 晶莹婀娜, 不禁从心头掠过一阵惊喜。 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 走进硝烟, 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今年, 八十年代第一春, 这几场大雪自与往昔不同了。但是, 历史的脚步, 却静悄悄而又坚实实地从遥远深处走来, 把往昔和今日紧密相连。 正因如此, 那艰苦岁月的春雪, 赋予今日的春雪以无限深情。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 那就是时代不同了。 那时, 我们从黑暗的旧世界中用鲜血与生命博取光明;今天, 我们迈进一个大时代的门槛, 走向新的长征, 要以更坚毅的力量去博取更大的光明。 从一个战场走上另一个战场, 这就是我们的历史的延续与伸展。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这话说得多好呀! 我们是为了纪念过去而迎接明天的。 对于创造未来的人来说, 他懂得他是多么需要往昔那种披荆斩棘、开荒辟莽的精神的, 这样想时, 我又听到开荒的歌唱, 又听到火线的雷鸣。

这几场雪, 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 我想起我失去自由时, 默诵过咏春的诗:“几番朝日几黄昏, 快雪明雷最断魂。 ”就在那铁栏栅里, 我心灵上还是微微地颤动着自由翱翔的翅膀啊! 眼看这簌簌的雪花, 把几十年的情愫一下串在一起。 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 它, 似乎在催着我飞马扬鞭、冲击向前。

我静静地凝视着, 这春雪啊, 一点动静也没有, 绵绵落了一夜, 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 如花似玉, 但是没有让我沉醉, 却使我亢奋。 从我的经历、我的性格来说, 我是更爱暴风雪的。 正如鲁迅所写:“……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 弥漫太空, 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这是怎样的豪情, 怎样的奔放。 谁料今天下午, 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 我却给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 原来, 白杨树身上、树枝上融化得发湿发黑, 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 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 那样密, 那样美。 一刹那间, 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 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 今天, 只有今天, 这绵密的春雪, 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 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 古语:“瑞雪兆丰年”, 而这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 不是为八十年代、为新长征, 带来美好的预感了吗? ……没一点风, 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 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 从树顶上扑突一响, 扑突一响, 坠落下来, 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 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然, 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 可是, 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 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选自《腊叶集》, 刘白羽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年, 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春雪 》这篇散文, 从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始, 又以此终。 作者将自己经历中几场难忘的雪景串联起来, 脉络清晰, 结构严谨。 在对雪景的描绘中, 作者运用多种感官, 写法丰富, 笔触细腻, 充满感情。 然而作者写雪, 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 而是希望通过写雪来传递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 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奋进精神的写照。

文章以雪为线, 运用联想, 把过去、现在巧妙地联结在一起。这种联想手法的运用, 使文章具有了历史的深度。

[读有所思]

3.春雪落浦城 篇三

“下雪了,好漂亮!”在南平浦城县,刚从午睡被窝里爬起的人们都惊喜地发现,窗外忽然成了一片雪国,房屋、树木、车子都银装素裹,分外美丽。“大朵大朵的雪花在风中肆意地飞舞,叫人看了开心不已。”街面上的人都跑出了门。

在浦城海拔较高山区,由于气温相对更低,雪下得更大。在闽、赣、浙三省交界的九牧镇杉坊村,积雪铺满了大地,足有十多厘米厚。农家屋顶和田野里,四处都白茫茫的一片;漫山遍野的竹林和树木上,还形成许多冰凌。不仅孩子们在雪地里疯玩,连大人们也都打起了雪仗。

风吹过来有切入肌肤的冷冽,雪却因之绽放成花,象是天性中便有的骄傲和灵性被触发,雪不再恐惧寒冷和摧折而变得淡然面对,它们不屑高高在上的天空花园的灰暗幽寂悄然出走,伶俜的雪花盈盈而至,在北风的指掌间翩然旋舞,虽纤腰千转犹转不尽一声轻叹,落身处却欲辨无痕,让人不由生出“自在飞花轻若梦”的联想。飞雪难道是冬季的一场春梦吗?

地面还有温度,雪花落下来便很快地融去,但它们还是象夏夜飞赴灯光的夜蛾一无所惧、无怨无悔、纷至沓来,或者圣洁冷傲如雪花,内心也一样追求生命中温暖的怜惜,才会在最美丽的时候倾情一爱,不计前因后果。

好大的雪呀!越来越多的雪花飞过来,地面终于被它们征服,近树远山也渐渐被同化,整个世界都变得粉妆玉砌、晶莹剔透起来。雪花还只管不停地从天空挨挨挤挤一哄而出,似乎归学的儿童,总是不肯直接便回家,不管是单独一个还是三五聚团,四处遛遛跶跶在天空或悠然漫步、或跑跳嬉闹,最终才老实地扑进大地的怀抱。

雪地上几个孩子在大人的呵叱声中兀然掷雪做嬉,小手冻到痛红,脸上却溢着满足,那份率性的投入直引人悠然神往。我站在那儿忽然感到无由的欣然,为着孩子们的喜悦而喜悦着,似乎那里面本就有一份快乐是属于我的。这雪后的天地不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童话世界吗?他们怎能不兴奋,怎能不忘情地想融入这一切!

路边杨树上飞来几只麻雀,弹起一蓬蓬雪屑引得路人骇笑,麻雀们却顾自叽叽地叫着,似在惊喜地交流着关于雪的心得。

望着这满天无拘无束洒然而至的雪,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那句“莫若柳絮因风起”被传为古来的咏雪绝唱了,守着冬日的冷寂和严酷,面对着凌空飘扬的晶莹飞雪,女诗人忆及春天的飘逸灵动,想到美好的来去匆匆,当也会不由喜悦着叹息吧?

如果说飞雪是冬季的一场春梦,雪花应是它梦中飞出的柳絮,飘啊飘啊只到漫天遍野,只到让人又想到了春天的将临,想到了柳绿花红。忽尔我竟发奇想,或者只要撩开那雪后柳枝的珠帘,就可以窥到春天,窥到生命的美丽,不信?你试试!

4.韩愈《春雪》阅读答案 篇四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春雪》这首诗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中“嫌”用得极为精彩,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一:

(1)新奇、惊讶、欣喜 说出其中两种就给2分

(2)“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描摹出白雪飘飞的.迫不及待(1分),实际上表现的是人们盼春心切及捕捉到早春气息时的喜出望外(1分)。(与关键词意思符合就给分)

1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了。“芳华”指鲜花。

B、一个“都”字透露出寒冬中人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该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C、“惊”刻画出人们摆脱寒冬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12.赏析三、四句,你能指出作者对白雪的感情吗?(5分)

参考答案二:

11.B

5.《春雪》 韩愈 篇五

答韩愈、李

作者:孟郊朝代:唐 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懒磨旧铜镜,畏见新白发。

古树春无花,子规啼有血。离弦不堪听,一听四五绝。

世途非一险,俗虑有千结。有客步大方,驱车独迷辙。

故人韩与李,逸翰双皎洁。哀我摧折归,赠词纵横设。

徐方国东枢,元戎天下杰。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有土不埋冤,有仇皆为雪。

愿为直草木,永向君地列。愿为古琴瑟,永向君听发。

6.沁园春雪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3、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4、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5、熟练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练习朗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

2、难点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写雪名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等,不胜枚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

二、多媒体全文,先听名家朗诵两遍,在跟读一遍。

三、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恢弘的词作,让我们先通过朗读来领略一下它的魅力!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范读。欣赏完引导学生思考:

1、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 明确:豪迈、气势磅礴、激昂有力等。

2、教师引导: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自豪、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这种激情呢?结合刚才的范读,你认为朗读这首词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语速不能过快,注意抑扬顿挫,语调激昂处应充分表现出,关键性的字句应重读,停顿应适当等等。

4、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开始练习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并适当评价,也可学生互评。

学生再读,注意朗读技巧,不断改进。

五、细读课文,研读赏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总写。②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③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精彩,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回答,明确:

是虚景。从“须”能看出,“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作者想象雪后天晴,红日照耀下的美景。

4、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回答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5、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由哪个字领起?包含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由“惜”字领起。有“可惜,惋惜”的感情。

首先,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其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另外,“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

4、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真正的英雄人物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里主要是作者自况,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和抱负。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强烈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下面我们一起从古诗词中搜集能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诗句。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搜集的诗句,总结: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七、小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我们就是祖国未来的“风流人物”,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为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设置:

7.沁园春雪教案 篇七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沁、莽、裹、娆、逊、分、汗、数”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播放歌颂毛泽东歌曲)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展示毛泽东手笔《沁园春.雪》,欣赏毛泽东的书法艺术

三、朗诵:先学生朗读背诵对比,后与播放录音对比效果

四、读一读:沁 莽 裹 娆 逊 分 汗 数

五、深入阅读,理解词的思想和艺术

上阙:

1.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2.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3.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清朗、娇艳、多姿多彩的景象。

4.找出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绵起伏,原的高大雄伟。

5.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阙:

1.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找出有关句子。怎样理解“折腰”?

明确: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3.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诗人认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六、小结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七、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探究: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八、课外拓展:欣赏毛泽东的词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板书设计

上阙:描绘北国雪景(总写--分写)

实景:望(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虚景:看(想象)

抒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下阙(议论):评古颂今,抒发个人抱负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最成功之处有

1.整个课堂设计显得有秩序、有重点。

2.重视了有感情的朗读。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通过找句子、析词语、悟风格。明白雪景的特点是“壮美”,其风格是豪放。并对秀美、纯美、凄美风格作延伸。通过比较,加深对意境的领会,重点突出对动词和修辞的教学。

4.读诗词,讲积累。毛泽东其他诗词选读。

8.沁园春雪教案 篇八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背默全词。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白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2张幻灯片)

从中国有词这种文学样式以来,写雪的词不下几百首,但往往是以小景小家小院为描写对象,由于描写对象的局限,即使写的再好,也只能是“小家碧玉”。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领略一下“大家闺秀”的风采。(板书并出示3张幻灯片)

二、题目解说

“沁园春”, 词牌名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三、出示目标(4张幻灯片)

四、走进作者(5张幻灯片)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五、写作背景(6张幻灯片)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登上了一座海拔千米的高原,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据说,重庆谈判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柳亚子将他的这首词发表到《重庆日报》上,蒋介石看到后非常生气,便组织了一帮御用文人也想写上一首和他抗衡,结果,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出来。(谁能写的出来,帝王之气啊。)这首词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于是这首词就更加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

六、整体感知课文

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诵并欣赏意境,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7、8张幻灯片)(9--20张幻灯片)

师: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说一说? 生:豪迈。

生:气势磅礴。

师: 是的。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这才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才是真正的激扬文字,简直是神来之笔。

(21张幻灯片)(注意文中的这几个字:分 娆 逊 汗 朝)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

七、赏析这首词

这首词共114字,分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22张幻灯片)

我们先看上阕,有的同学说,上阕几乎是写景。我们一起看看都写了哪些景?(冰封、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高山、平原。)

师:这些实景对不对?

虚景有没有啊?(什么叫虚景,是暂时看不到,想象的,那文中哪些是虚景呢?有一个关键字看谁先找出来?

是“须”,等到的意思,必须等到晴天的时候,才能看到红装素裹,而现在却是什么时候啊?(下雪天),所以很显然这是作者的大胆想象。(我们今后写作文时也要大胆想象,因为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师:作者写景有什么技巧没有?

他选的景都是大气磅礴的,再看,这里面有没有发现比较特殊的词。如:冰封——雪飘、长城内外——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等等,几乎都是一静一动,所以作者写景是动静结合,虚实相成。

我们发现写景一般都有一个总括句,像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也有。前三句(总写)、中间七句(具体描写。由“望”字领起)、后三句(想象中的雪景。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联系当时形势你认为作者还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

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22张幻灯片)

(23张幻灯片)我们分析过了,上阕主要写景,那么作者写的这些景美吗?可以用下阕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娇”,是“江山如此多娇”,这句承上。下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竞”写出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努力奋斗)之情,这句是启下。所以这句是过渡句。

师:那么作者引出了他心目中的哪些英雄呢?

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师:是有哪一个字领起的?(惜)(24张幻灯片)

师:你了解这些帝王吗?能不能介绍一下他们?为什么用“惜”领起?

生:秦王统一六国,战功显赫,但焚书坑儒,一度影响了秦朝文化的发展。

生: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又能善于用人的盛世君王,他所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对于以后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金屋藏娇”的故事就与他有关。

生: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为以后唐朝的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统一全国。他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生: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蒙古积极向外扩张,灭夏、金。多次进攻宋朝,为元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知识很丰富。这些帝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是无数英雄中的杰出者,具有雄才大略,都曾立下赫赫战功,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惜”中含褒,肯定他们的业绩)。即便如此,在伟人毛泽东的眼里,作为一国之君,他们仍有不少的缺憾,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文采、风骚”借代指文治;“略输、稍逊”就是差一点;“弯弓射大雕”借代指武治。

师: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拜倒在前人的脚下,作者对他们的评价不是很高,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褒中带贬)。

师:作者认为这些英雄的哪些地方值得佩服啊?

生:驰骋疆场的武功啊,但定国安邦的文治还差的远呢。(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师:那他认为谁最了不起啊?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

师:毛泽东写这么多就是想告诉我们这句话(我毛泽东是文武双全、文武兼备啊)

所以这句话最重要,我们叫它主旨句。(25张幻灯片)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按毛泽东的意思,要看今朝的谁啊? 生:当然是他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了,可见作者的自信。师:确实,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 雪》中做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沉浮?

师:当然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毛泽东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是诗人自己,因为诗人文武兼备,有文韬武略。所以无产阶级领袖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师:下阕:纵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的风流人物。(26张幻灯片)

主题探究(27张幻灯片)

结束语: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可他也成为了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新时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业绩。(28张幻灯片放视频)

师:真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因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少年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

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这首词最后三句两遍。

八、巧设练习达标提高(29张幻灯片)填空:

1、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2、词中虚写的句子是————————————————。

3、全词的主旨句是——————————————————。

九、作业

根据这首词的本意,写一个你赞赏或熟悉的“风流人物”?(30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景:江山多娇(望)

评:古代帝王(惜)颂:人民大众(主旨)

《沁园春·雪》教案

姓名:马 君 艳

9.沁园春雪教案 篇九

授课时间:2009年6月5日 授课班级:七年级(4)班 授课教师:马雪云 授课内容:《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2、结合相关词句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情感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教学重点:

1、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一课时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研讨点拨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入新课

由毛泽东诗词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2、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

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A、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把握节奏,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B、指名朗读自由朗读。C、集体朗读。

2、概括词上下两片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课文

1、设问思考:(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2、同桌讨论。

3、集体交流归纳。

五、揣摩运用

1、思考: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2)、文中一个“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分小组讨论。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六、拓展延伸

1、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2、列举几位你认为能够称得上今朝“风流人物”,并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

3、欣赏歌曲,再次感受诗词《沁园春 雪》的感人魅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上一篇:职场英语:500强企业英语面试常见问题下一篇:社区七夕情人节活动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