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2024-10-03

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精选3篇)

1.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篇一

巧用游戏教学,促动 体育锻炼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它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同时,在体育游戏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因为体育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变换,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身体发育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特别是因为体育游戏有一定的规则,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体育游戏富有情感,容易使人产生兴趣。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游戏,能够发展他们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的水平,全面提升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还能够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负责、遵守纪律、活泼乐观、进取、创新等优良品质。能增强听力、视力、注意力、记忆力、知觉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的训练,能训练脑筋的灵活性,准确的判断力,发展集体意识和个人才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体育课中更好地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体育游戏的组织和实行

1、游戏教学要善于讲解示范

游戏做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关系到讲解。教师的讲解不但要使学生听的明白,而且还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在短时间内将游戏的名称、过程、方法、规则与要求交代清楚。为了更好的协助学生掌握游戏的过程、方法,应把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特别是一些关键和难度大的动作。学生因不明而提问时,教师应向全体学生解答,只有使学生建立整个游戏的概念之后,游戏方能实行。否则,只要有一个学生

不明白,都将影响整个游戏的顺利实行。如在做《穿针引线》游戏时,老师就能够形象地讲解,问学生:“线断了还能缝衣服吗?”学生说:“不能。”然后教师提出要把手拉紧,并且要按顺序依序穿过“针孔”。这时学生便把手抓得紧紧的,并且依序穿越。在讲解和示范的同时,还必须讲明规则,使学生记住,按规则做游戏和实行比赛。规则是学生在游戏中遵守的准则,再淘气的孩子,只要他们喜欢做游戏,都能约束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把游戏做好。

2、游戏教学要科学组织实施

在教学中做好游戏的各项组织工作,才能使游戏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做游戏时应用最简单,最省时间的方法调动队形,游戏小组组数分得多一点,每组的人数少一点,这样练习的机会多,密度和运动量大,有利于动作的熟练掌握和增强体质。而且要随时观察、询问,如发现学生过累,出汗过多,要即时调节。在比赛中,对体弱的学生要适当照顾,不能同样对待。学生人数不等时,老师应有所考虑,如果只差一人,老师应高兴地参加其中的一组比赛,如果还剩两个人时,可让剩下的学生参与裁判工作。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3、游戏教学要裁判公正准确

游戏中裁判公正准确与否,关系到比赛实行的顺利与否,所以游戏的裁判必须做到公正准确,不然学生就会议论起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游戏的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有时可请体育干部担任,给他们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独立的工作水平。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教

师都不应放松自己的教育作用。

4、游戏结束时要公正总结评价

每次游戏的时间、次数理应明确规定。提前和延迟结束都影响游戏和效果。游戏应在使学生不太疲劳还有一些兴趣的情况下结束。结束后,学生比效兴奋,这时很难集合,应给一些时间让他们组里小结;然后再集合,教师再小结。小结时,首先是公正的评定游戏的结果,指出各队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和组织方面的情况,对表现好的队给予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队给予评定并指出不足,奖罚分明。被罚的队,教师理应要他们根据游戏前的规定去做,这样更能激发他们下次游戏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水平。小结的好坏,特别影响下次游戏的实行。

二、在教学中使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的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实行游戏创编,以提升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实行和对教学内容的辅助训练,在游戏中能够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地提升兴趣、增加游戏的全面作用,从而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2、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

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过程中必须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实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实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实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的实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实行。

4、应注意游戏的结束与评判。

当游戏时间已到或已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应结束游戏。当学生体力下降,易发生伤害事故,器械,场地损坏时也要立即结束游戏。结束游戏后一定要公正的评定结果,对优胜者要提出表扬和不足,对失败者要鼓励,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在游戏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教师要以身作则,这很重要。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体质差的,要鼓励他们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

总来说之,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持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它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篇二

一、产生以“挺腹”代替“挺身”错误动作的原因

(一) 在做出“腾空步”后, 摆动腿下落不积极, 没有后摆的动作。

(二) 在摆动腿做出“腾空步”后, 上体形成了后仰。

(三) 摆动腿下放与髋部向前上方挺出的动作没有衔接好, 挺髋无力, 动作不明显。

二、产生以“挺腹”代替“挺身”错误动作的危害

(一) 会造成上体后仰。

(二) 挺髋动作不明显, 身体重心低, 起跳高度低, 前行动力小。

(三) 身体姿势不规范, 无法维持正常的空中姿势, 空中交换腿难度大、幅度小。

(四) 身体无法伸展打开, 动作不协调, 影响力量的上下传递贯通。

三、利用“触吊球”游戏进行练习, 逐步改进“挺身”技术

(一) 在空中换步时起跳腿触吊球游戏

1. 游戏目的

(1) 加大起跳腿换步后继续摆起的速度和幅度。

(2) 加快摆动腿下落的速度及程度, 提高后摆的控制力。

2. 场地及器材

跳高架四副, 吊球四个, 绳子、垫子若干, 平整场地一块。

3. 游戏方法

将学生平均分为四组, 每组成一路纵队面向跳高架站好;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 起跳腿迅速积极向前上方摆起, 用起跳腿的大腿正面去触吊球, 同时注意摆动腿下落的速度及程度。每有一人的起跳腿触到吊球, 得一分, 小组学生全部完成后, 得分多的组获胜;游戏重新开始。

4. 游戏规则

(1) 必须用起跳腿的正面去触吊球, 其他部位触球无效。

(2) 上体必须保持正直, 身体姿势协调。

(3) 注意系吊球的支架及绳子必须保持足够的高度, 以免碰伤头部, 发生危险。

5. 游戏建议

可以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适当提高吊球的高度、增加吊球的难度。

(二) 在空中起跳换步时用单臂打吊球或头部触吊球的游戏 (以单臂打吊球游戏为例)

1. 游戏目的

(1) 提高腾空后身体重心上提的高度和两臂的挥动幅度, 并选择好两臂挥动时机。

(2) 改进身体后仰或前倾的技术动作, 使上体保持正直姿势。

2. 场地器材

跳高架四副, 吊球四个, 绳子、垫子若干, 平整场地一块。

3. 游戏方法

将学生平均分为四组, 每组成一路纵队站立, 面向跳高架, 每组前方同等高度各吊球一个。学生在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后, 在空中换步时, 起跳腿由直变曲, 大小腿折叠向前摆动, 同时摆动腿同侧臂由后向前摆打吊球。每有一人正确拍到球, 本小组得一分, 全部学生完成练习后, 得分多的组获胜;游戏重新开始。

4. 游戏规则

(1) 必须在空中做出交换步后方可去触球。

(2) 拍球手臂必须为摆动腿同侧臂, 手臂拍球方向必须是由后向前。

5. 游戏建议

(1) 吊球的高度开始不要太高, 以大部分学生完成动作质量为主, 待较好地掌握技术后, 可适当提高吊球高度。

(2) 注意摆动臂打吊球的时机和幅度, 以免幅度过大, 造成身体前旋。

(三) 身体成腾空姿势后用髋部去触吊球

1. 游戏目的

纠正摆动腿下放与髋部向前上方挺出动作没有有效衔接, 挺髋动作不明显, 而以挺腹代替的错误技术动作。

2. 场地器材

双杠两副, 吊球四个, 绳子、垫子若干。

3. 游戏方法

将学生平均分为四组, 每组学生面向双杠一端站立。练习开始后, 各排头学生两手握紧双杠杠头, 面向杠内, 摆出腾空步姿势, 然后身体协调发力, 做出空中换腿的同时, 用起跳腿的腿根和小腹的夹角去触吊球, 每人一次机会, 只要触球部位正确即可得一分, 每组完成后得分多的组获胜;游戏重新开始。

4. 游戏规则

(1) 触球部位必须是起跳腿的腿根和小腹的夹角, 其他部位触球无效。

(2) 上体必须保持正直姿势, 不得前倾或后仰。

(3) 做空中换步时要注意安全, 以防手脱杠。

5. 游戏建议

(1) 在开始练习阶段, 可先进行徒手的挺髋模仿练习, 待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并需要纠正错误时, 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 随时改变吊球的高度, 以增加游戏难度。

3.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篇三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是一种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大的影响。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功能来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较好的作用。以八年级上册《自尊与自负、虚荣》教学为例,教学之初,教师先通过Flash展示:一个猴子在凸镜前看到自己变大了就得意洋洋,而在凹镜前的动物看到自己变得如此渺小,便垂头丧气。再播放《十面埋伏》琵琶曲,图文兼备地简单描述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故事,紧接着提出问题,猴子的得意洋洋和其他动物的垂头丧气说明了什么?从故事中了解到项羽失败的一大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自卑和自负两个关键词,再进入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应用多媒体来导入不仅更直观,通过动态显示,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但需要注意,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只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一种手段,展示的内容只是为了引出学习的主题,而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如果教师和学生受制于媒体的束缚,为了单纯的看而看、听而听,而不是看后思、听后思,这样,多媒体的作用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次,通过情境活动来导入新课也是较为有效的激趣方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开始凸显,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活动组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到课题探究中。以八年级上册《关爱社会》教学为例,该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公益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这一主题探究中,教学前,教师让不同的小组充当社区的不同服务部门(如医院、社区服务站等)。教学中让一个学生趁刚上课时从外面走进教室,很着急地告诉同学们某地的某同学生了重病,然后将这一难题交给不同的“部门”来思考解决办法,从而进入到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讨论中。很快,学生就突破了难点。由此也不难看出活动导入的积极意义。

二、讨论导入,抓住核心

事物的答案永远不止一个。在政治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反是要让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讨论导入正是基于政治学习中的矛盾、社会热点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其中运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面对热点问题时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突出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抓住重点学习。以九年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学为例,本课时的重点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而是以媒体来展示以下材料。来自新闻会客厅的报道:“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奥运会金牌榜名列第二,神舟八号、九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经济高速发展,GDP上升至世界第二,2012年,中国经济排名超过日本和德国,排在世界第二位,仅屈居于美国。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国而精彩。”坐在电视机前的小王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报道非常兴奋,不禁惊叹:“太棒了,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初三学生对于什么是发达国家,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只有感性认知,而没有理论上的认知,于是,问题出现了:到底我国是不是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我国的国情是什么?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利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阅读和讨论交流,自主性更强,也能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

其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矛盾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解决矛盾中进入学习状态。以九年级《走艰苦奋斗之路》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直接提出矛盾的论题:今天,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精神吗?然后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讨论中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总结出:艰苦奋斗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并补充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图片资料)。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需要艰苦奋斗。如此,一堂课在讨论中轻松结束,正所谓导得好才能学得好。

三、问题导入,引导探究

问题是师生互动过程中最常见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通过师生的问答,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更好的集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促进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在利用问题来导入的过程中,问题是核心,学生是主体,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是基本流程。

首先,就发现和提出问题而言,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为交流讨论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关键,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而不应因怕错误或会遭遇批评而选择沉默。在学生极力思考而不能提出问题时,教师可稍加点拨。如上述案例中小猴子照镜子和项羽垓下被围情境中,学生就不一定能围绕自卑和自负来提出问题,此时教师就可进行引导。

其次,就提问而言,教师还要注重让问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该说,学习过程是系统的,尤其是在学习同一单元或同一主题的不同课时中,通过问题来导入更应该注意衔接好前后知识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导入中能复习旧知识,思考新问题。以九年级《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教学为例,本课时是在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要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出我国进出口的一些相关数据,然后再给出我国在经济、人才、技术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对比数据,提出问题:1.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起到了哪些作用?2.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这两个问题将上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引出学习目标,再引导探究,学生的思路明确了,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从上述论述和案例中不难发现,各种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使用的。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首先,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导入,在时间上不宜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否则,导入时间太长容易让学生形成疲劳感。其次,导入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再次,导入要注重材料和引入语等的准确性,要突出学习目标和学习难点,让学生在导入中能明确学习目的,有效地进行探究。最后,要注重把握导入的实质,即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求知欲,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应用手段上要灵活多变。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多种方法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状态下自主探究、构建知识、培养技能,这样的政治课堂教学才是实效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上一篇:0321中国文化概论下一篇:加入学生会演讲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