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杏儿熟了》教案(3篇)
1.小学三年级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橙、嗬、偎、馋、揉、屁。理解并积累8个词语。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默读课文,复述第二件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奶奶的美好心灵和作者家乡的淳朴民风,初步懂得好东西要与人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复述第二件事。
2、初步懂得与人分享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成熟的杏儿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揭示课题:19 杏儿熟了(齐读)
课题中“熟”是什么意思?(“熟”指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了的意思)
2、看到这些杏儿熟了,你最想说些什么?
成熟的杏儿是多么诱人,我家院子里就有一棵大杏树。
3、出示第1节,读句子。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我家大杏树上的杏儿怎么样?
2、根据交流,出示第2节,指名朗读。
3、夏天,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杏儿,读读这一小节,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杏儿长得好呢?
预设:橙黄橙黄,说明杏儿成熟了;总忍不住,说明杏儿长得好,非常诱人……
相机学习:橙、嗬;完成词句活动室第1题。
4、齐读第2节分享杏儿成熟的喜悦。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1、默读课文,思考:杏儿熟了,作者回忆了小时候与杏儿熟了相关的哪两件事呢?
2、交流(数杏儿、分杏儿)
3、学习“数杏儿”这部分内容
(1)找找哪几节写了数杏儿这部分内容。
(2)读读“我”和“奶奶”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
相机学习“偎”,动作体会“依偎”的含义。
(3)讨论:奶奶到底是在笑什么?
预设:体会奶奶欢乐的心情,奶奶的笑既是对孙子爱的体现,又是对杏儿结得多的欢欣。
4、学习“分杏儿”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6~8节,找找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交流,板书:小淘气、“我”、奶奶
(2)深入讨论,交流体会
▲小淘气有什么举动?(小淘气想吃杏儿所以来偷杏儿)
你能理解小淘气的做法吗?说说你的见解。
▲发现小淘气想偷杏儿,“我”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你们这些小馋猫,摔了活该!”
指导朗读:如果是你,当时你会怎么说这句话?
说话练习:如果是你,还有可能会怎么说?
▲奶奶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并同桌讨论: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奶奶?
随机出示奶奶动作的句子,相机学习生字“揉”、“屁”。
果子成熟,奶奶开心,看孩子吃杏儿奶奶也开心。多好的奶奶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3)奶奶还说了一句让人回味的话。找出奶奶说的这句话并出示:“傻孩子,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
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这里的“香甜”是不是指酒和果子的香和甜呢?酒和果子会因为谁吃,多少人吃而有所变化吗?谁能听懂奶奶话里的意思?(“人与人分享快乐”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这既是一种农村的好风尚,又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4)角色体验,指导复述
奶奶亲手栽下了这棵杏树,又亲手摘下这杏儿,再亲手送到孩子们的手里,看着孩子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心里觉得很高兴,所以她的嘴角--(生读)
是啊,与人分享是一种幸福,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们重温这个能带来快乐的故事,感受奶奶的美好心灵。
(让学生在板书的帮助下复述“分杏儿”的故事)
*复述提示:
首先:找到事情的起因:小淘气等人偷杏儿从树上摔下来。
接着:要注意我和奶奶的不同表现:“我”“没好气”认为他们“活该”,奶奶又是“扶”,又是“揉”,还进屋拿竹竿打杏儿给他们。
最后:当“我”怪奶奶偏向他们时,奶奶用“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教育了“我”。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引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奶奶的“吩咐”是什么?
2、分享是一种喜悦,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与人分享的快乐经历吗?
3、总结:同学们,杏儿熟了,这是一个鲜甜的季节,一个喜悦的季节,更是一个分享快乐的季节。奶奶宽厚待人的品格,以及她所说的“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不仅影响了她的孙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好东西要与人分享。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快乐。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2.课文《杏儿熟了》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2、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学会8个生字,理解“依偎”、“吩咐”等6个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给课文分段,说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引路
师:通过学习杨朔大作家写的《可爱的小蜜蜂》,同学们肯定会为蜜蜂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与世无争、不辞辛劳而为之震撼。今天我们又一同来学习新的课文《杏儿熟了》(揭题),又一次登上新的心灵旅程,那么我们的心灵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畅所欲言,教师不必做任何评价。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每次杏儿熟了发生了什么事?
2、给课文分段。
四、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1、练读,争取做到“四个不”,读通课文。
2、找伙伴赛读。
3、交流生字学习情况,不会的相互帮助。
五、课堂小结,抄写不会的或较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子:上节课我们知道《杏儿熟了》这篇课文中写了三次杏熟,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每次杏熟写了什么?
一、研读第二段,感受奶奶的高尚品质
1、快速读课文,三次杏熟中作者主要写哪次杏熟?又写了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
3、检查反馈,说说段落大意。
4、研读第二段,“我”和奶奶对待小淘淘偷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想想。
5、学生自由研读。
6、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1)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淳朴善良)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有福同享、有价值、有意义)
7、小结:面对这样一位奶奶,你想说什么?
过渡:前后两次杏儿熟了又写些什么?跟这一次杏熟有什么联系?
二、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自读,每段写什么?
2、说段落大意。
3、理解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略)
4、这两段与第二次杏熟有什么联系?
三、朗读全文,再悟深情
第三课时
3.杏儿熟了教学反思 篇三
这篇课文讲的是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气等小伙伴来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宽厚、纯朴、善良的品格。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写得形象、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课文的重点是,“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有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朗读课文为主,在自主学习和反复朗读中去把握内容,体会情感。为了让学生感悟奶奶的慈爱、宽厚,我让学生先找出“我”在这件事中前后态度的变化,然后通过解读文本内容来引申出奶奶对待小淘气的态度的词句,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在学生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在交流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充满安全感,从而迸射出思维的火花,课堂气氛活跃。
“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是本文的中心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我通过两次说话训练,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认知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触及心灵,自然而然的进行感悟和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杏儿熟了》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雀教案04-21
小学三年级语文《新年礼物》教案07-11
小学三年级语文《群鸟学艺》教案07-14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的教案07-23
小学三年级语文《伙伴》优质教案12-06
小学三年级语文《狼和虎》的教案09-06
小学三年级语文《特殊的葬礼》教案10-08
小学三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12-09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教案12-18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