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共10篇)
1.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篇一
二单元:
1.《在炮兵阵地上》是一篇(写人)为主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彭德怀)同志在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检查工作)时,发现(弹药库竟然修在了阵地前沿)。他(严厉地批评了有关干部),果断地要求重修,并说把团长撤职、送军法处。吃晚饭的时候,他(向团长道歉),语重心长地教育团长(要守卫好祖国的大门)的一件事,课文重点描写了彭总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了彭德怀同志(对国家安全、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2.“(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1)这段话选自(《在炮兵阵地上》)一文。(2)这段话主要描写了彭总的(语言)。(3)说明彭总对(祖国的国防事业)、对(国家的安全)、对(人民交给的工作高度负责)!体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4)“电闪雷鸣”的意思是雷电交加,即将下大雨的样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比喻声势很大,在这里是形容彭总当时(说话声音特别大,非常气愤)。
3.《深山风雪路》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人物是(老吕),作者通过描写“我”与老吕一路上谈老吕(脖子上的伤疤)、谈老吕(工作时间长)以及老吕(不愿换工作)和“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吕(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老吕的(敬佩之情)。
4.“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1)这句话选自(《深山风雪路》)一课。(2)这句话是对老吕(语言)的描写。(3)从这句话中使我们了解到老吕是个(不炫耀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的人。
5.“那„„怎么行!”老吕一(急),说话也有点(结巴)了,“这两年虽说来了些新人,可还是不够用,我要是不跑,不是还得占人吗?再说我也(走惯了这条路)!”(1)这句话选自(《深山风雪路》)一课。(2)这句话是对老吕(语言)的描写。(3)从这句话中使我们了解到老吕是个(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人。
6.《深山风雪路》一文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大雪中、山路上),主要写了两个不熟悉的人一路上的谈话:(谈伤疤)(谈工作),赞扬一位平凡的人。课文以“清晰的脚印”为线索,是一种(反复)的写法:第一次写的是大雪中险峻的山间小道上的脚印,突出老吕工作环境的恶劣,为表现人物优秀品质作铺垫;第二次是作者想象在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老吕的脚印,突出老吕(对国家有贡献、有功绩,有为国立功的光荣历史);第三次是两人分手后,在去往冷峰口的小路上老吕留下的脚印,说明尽管环境差、困难多,老吕仍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突出(默默奉献)的精神。作者在文章结尾第四次写到脚印:“望着这脚印,我(沉思)起来。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这句话是作者望着老吕在山间雪路上留下的脚印抒发的内心感受,表面上写老吕的脚印放着光彩,实际上是在写老吕(爱岗敬业、默默
奉献)的精神放着光彩,是对老吕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老吕的(敬佩)之情。三单元:
1.《木笛》一文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为背景,又以(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为线索,表现了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无比热爱,对(日本侵略者)无限仇恨的情感。朱丹之所以被破格录取,其原因是朱丹不但(具备高超的木笛演奏水平),而且他(是一位爱国青年),可谓是(德才兼备)。
2.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快的曲目吗?”
(1)这几句话选自课文(《木笛》)。(2)这段话对朱丹(语言)和(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3)表现了朱丹(内心的悲愤),同时也表明他(宁可)不被录取,(也)不演奏欢快曲目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也表现了朱丹有教养、懂得尊重他人、做事有理有节。
3.“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
4.“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1)这几句话写的是(笛声)。
(2)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朱丹(发自内心的悲痛及对侵略者暴行的无比憎恨),还有他高超的(木笛演奏水平。(3)这几句话将写实与写(感受)紧紧融合在一起。
5.《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无比灿烂辉煌)的景象和(惨遭侵略者野蛮践踏以至彻底毁灭)的景象这两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
6.本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文中在描写“毁灭”上着墨不多,反而用较大篇幅描写(圆明园昔日的壮丽、辉煌)。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更增加了(读者对帝国主义列强,对英、法联军的仇恨),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抒发爱我中华、牢记民族仇恨之情的良苦用心)。
7.“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是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和一个重重的感叹号在表达上的作用是:(既强调圆明园的毁灭的损失巨大,令人心情沉重;又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四单元:
1.《义犬复仇》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跨越了三个时段:苏联卫国战争前夕,卫国战争爆发,卫国战争胜利,讲述了一只(训练有素)的军犬文尔内舍身为主人军犬引导员——斯达罗报仇的事。赞扬了文尔内(对主人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2.“义犬复仇”这个题目,既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军犬文尔内的高度评价)。文尔内不仅具有超乎寻常的灵敏嗅觉,而且对(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仇恨)。
3.八年后,军犬文尔内在德国柏林(大街上,凭借着记忆中的气味嗅到了杀害主人的仇敌),并咬断了他的喉管,这说明军犬文尔内(对主人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仇恨)。
4.为什么称军犬文尔内为“义犬”?
答:
1、情谊,即忠诚于主人。
2、合乎正义。它就是一名反法西斯的战士。它的行为是正义的,它是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
5.“狗的不寻常的行为用什么来解释?”这是个(疑问句),目的是强调“不寻常”,其表现是:(1)文尔内能从柏油路面上嗅出敌人的气味!(2)这种气味在文尔内的头脑中存了8年之久!(3)8年后文尔内不再年轻,不再健壮,但它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最终报仇!这三个不寻常是对前文的总结,3个(叹号)表达出“我”深深地感动,赞扬了文尔内对主人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6.《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正太郎千方百计帮助狐狸一家,老狐狸又救助了正太郎)的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正太郎和狐狸之间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他先是(同情、可怜)小狐狸,接下来是(关心、帮助)它们,最后(真正理解,放归自然)。
7.“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1)表达了作者对正太朗的赞扬。(2)表达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愿望)。(3)表达了作者高兴的心情。
8.为了救小狐狸,狐狸爸爸叼来一只鸡,狐狸妈妈想拼命咬断铁链,给小狐狸喂奶。它们竟然还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做窝以便照顾小狐狸)!这一切,都表现了老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五单元:
1.《少年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这首 诗以描写(人物)为主,主要描写了一位(力大无比、能骑善射、英勇杀敌)的古代(少年英雄)。
2.《马》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这首诗通过写一匹马渴望上战场驰骋,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与抱负)。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广阔而宁静的边疆战场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也流露出不被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
3.《望洞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的(湖光月色互相辉映),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诗人抓住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把洞庭湖的美景再现出来。“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洞庭湖面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镜子)。“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喻成(青螺)。
4.《游园不值》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这是一首描写(早春美丽景色)的诗。通过写(一枝红杏)表现了(早春景色)的特点,使人感受到(春天的强大的生命力)。
5.“游园不值”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里去。诗的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给人启迪。(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
6.“一身能擘两雕弧”写这位少年(力大无比)。“虏骑千重只似无”写这位少年在战场上,面对众多的敌人却若无其事,镇定自如,写出了他的(英勇无比,本领
高强)。“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写这位少年在战场上(沉着机智,能骑善射,英勇杀敌)。
7.诗人王维在《少年行》这首诗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少年?请你结合诗句内容来回答。
答:诗人王维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力大无比、能骑善射、英勇杀敌的少年。他一个人能同时拉开两张弓,面对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的包围过来,却若无其事,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就将敌方骑兵的许多首领纷纷射杀下马来。
8.《三字经》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编,后经明清学者补充。9.“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这个事例说明(学习要有好的环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可中断。)
10.“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说明(掌握好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有用之材。)
1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是对前两行的内容进行了总
结:(养活孩子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怠惰。)
12.“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这两个事例说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13.《三字经》讲的都是古人的思想和做事的道理,你认为其中哪些对我们今天
仍有启发?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两点。
答:
1、学习、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
2、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4、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第六单元:
1.《挑山工》一文是按(不同内容)写的。
2.挑山工话语里包蕴的哲理:(干什么事情只有向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3.“我”的不解之谜是(为什么挑山工所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4.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它”在字面上是指(这幅画),实际是(指挑山工朝着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向上攀登 的精神。
5.《跳水》中的船长具有(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6.文章第一自然段“风平浪静”是(环境描写,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7、课文四分之三描写(事情的进展,强化事态的千钧一发,为主要人物出场(作铺垫。主要人物最后出场,着墨不多,却(形象鲜明。
第七单元:
1、《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普及故事),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课文是按照(故事的叙述)顺序写的,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想象出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2、(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一定量的松脂。(阳光足、天气热、老松树);第二个条件是在炎热的夏天;第三个条件是经过长时间变化,松脂被埋入地下(地质变化, 陆沉海漫);第四个是特殊 的条件。事情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答:这一句侧重拟人,兼有比喻。①赋予老松树人的情感,使故事更生动,吸引读者。②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滴落的松脂的颜色、形状。
4.文章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①课文层次结构(表达顺序、写作思路)清晰:“奇异琥珀的形成”——“奇异琥珀被发现”——“奇异琥珀的样子及科学价值”。
②丰富合理的推测、想象。③用词准确,描写形象、具体,恰当使用修辞方法。
5.《鲸》一篇(说明文),按不同方面写的。按照(鲸的形体很大)(种类)(鲸、、的进化过程)(鲸的生活习性)的顺序介绍。、6.“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 是鲸”,这句话运用了(比较说明)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鲸形体很大)。7.“我国捕获过一头 4 万多公斤重的鲸,它有 17 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 肥猪那样重”。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和(数字说明)(比较说明)的说明方 法,突出了(鲸形体很大)。8.“最大的鲸有 16 万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2000 多公斤”这句话运用了(数字 说明)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鲸形体很大)。
9、“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颚”。这句话运用了(假 设说明)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鲸形体很大)。10.“鲸呼气的时候,废气从鼻孔喷出来,形成了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 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强调了(鲸所喷水柱的样子)。11.课文是从
(四)个方面介绍鲸。分别是(食性)(呼吸)(睡眠)(繁殖)、、、。八单元: 1.《丰碑》是一篇(叙事写人)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主要人物是(军需处长),他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2.课题“丰碑”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和
伟大的功绩)。这 句话含义深刻,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 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为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3.课文开头“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是(环境描写),说明(天气十分恶劣,队 伍行军困难),为下文军需处长被冻死(埋下了伏笔)。4.课文通过描写(军长)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描写(军长情感的 变化——(难过生气——悲痛气愤——震惊崇敬),进一步衬托(军需处长)的 崇高精神。5.《草地夜行》这是一篇(叙事写人)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他具有(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6.“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这段话是(环境描写),说明草地辽阔,路途遥远,暗藏着意想 不到的危险,为下文老红军陷入泥潭(埋下了伏笔)。6 7.“天边的最后……大雨来。”强调了环境的险恶,行走的困难,衬托了(老红 军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8.课文通过描写(“我”)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一步衬 托(老红军的崇高精神)。9.老红军牺牲了,“我”又(只身一人),面对更加恶劣的环境,“我”却(迈开 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这力量来自老红军(临终前的希望)“要记,住革命”,来自老红军(崇高品德的鼓舞),也来自“我”要(继承老红军遗志,坚持革命、勇往直前)的决心。7
2.翠鸟按课文内容填空 篇二
()清脆,()疾飞。(),又()地停在苇杆上了。它()地注视着(),等待()的小鱼。
小鱼()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它这样机灵,()难以逃脱()。翠鸟蹬开苇秆,像(),叼起小鱼,()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
()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像橄榄色的(),绣满()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的羽毛像赤褐色的()。它小巧玲拢,一双()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清脆,()疾飞。(),又()地停在苇杆上了。它()地注视着(),等待()的小鱼。
小鱼()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它这样机灵,()难以逃脱()。翠鸟蹬开苇秆,像(),叼起小鱼,()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
()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像橄榄色的(),绣满()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的羽毛像赤褐色的()。它小巧玲拢,一双()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清脆,()疾飞。(),又()地停在苇杆上了。它()地注视着(),等待()的小鱼。
3.四年级上期按课文内容填空 篇三
(一)一单元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观潮》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记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
3、《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巴金),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鸟飞鸟鸣)的景象。文章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的地方。
二单元
4、《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题”的意思是(题写),“缘”的意思是(因为)。《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疑”是(好像)的意思。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写景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理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这篇课文围绕着爬山虎的脚来写的,先写了(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接着写(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作者写得如此具体、准确,是由于(观察得认真细致),而且经过了(长期观察)。
6、《蟋蟀的住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笔记(《昆虫记》)中的一篇。作者大量采用(拟人)的写法,把蟋蟀当成(人)来写,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住宅),想象丰富。三单元
7、《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体裁是(童话),作者是(英)国的著名作家(王尔德)。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快乐要与人分享)。
8、《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童话,故事中小鸟去找大树,分别询问了(树根)、(大门)、(煤油灯)。当找到大树时,大树已成了(灯火)。小鸟费尽周折找到大树,为大树唱歌,表现了(鸟儿对大树的真挚友情)。
四单元
9、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那么(高傲)。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抓住了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其中(吃相)写得最详细。
10、《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作者笔下的猫性格(古怪),表现在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不喜欢这只猫,实际上作者运用了(眀贬实褒)的表达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五单元
11、读了《长城》,我们知道了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一万三千)多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12、《颐和园》按(游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色。我知道,颐和园月波楼有这样一副对联(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六单元
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情感,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14、《送元二使安西》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15、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刘章)的作品《搭石》,描写了人们“走搭石”的情境: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两个人对面走搭石,互相(谦让),年轻人背老年人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篇课文主要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1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有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七单元
17、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他给同学们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18、《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者(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文章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八单元
19、《风呼唤雨的世纪》给我们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作者引用了唐代诗人岑参的一句诗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意是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课文引用它,是为了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给人们带来的(惊喜)之情。20、《飞向蓝天的恐龙》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5、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的响声,好像()。现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人群又()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4、爬山虎的脚长在()。()长()的地方,反面伸出(),每根细丝像()。细丝跟()一样,也是()的。
4.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篇四
注:此为3、4、7、8、单元课文内容填空。目的巩固生字(包括四字词语和平时容易写错的字)。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 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天安门前面是宽阔 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 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5.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篇五
第一单元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好像()。顿时(),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人群有()。
2、那条()很快地向我们(),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犹如(),()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
3、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是(),树干的数目()。枝上又(),有许多根()到(),()泥土里。一部分(),从远处看,就像()。
4、榕树正在()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那(),()地()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这美丽的()!
5、起初周围是()。后来忽然起了()。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有的在()。
6、我注意地看着,眼睛(),看清楚了(),又错过了(),看见了()。()又飞起来了。()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那()真好听。
7、对联填空:
雾锁山头山锁雾。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树
第二、三单元
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2、《游山西村》
(),丰年留客足鸡豚。(),()。
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4、爬山虎的脚()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的脚,你会想起()上蛟龙的()。
5、写出一至十二月盛开的花: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6、《雨中的树林》:雨中的树林是个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 多。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你
还
会
发现。
滚动在叶
面
上,蜘
蛛
吐
丝
给你。
铺成的地毯
,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
。鸟儿在着雨中也愿。,细
听雨
歌淋的松过
鼠的摇浆
果
,刺猬
运回了家。连那些小雨点都会,落在地上立刻变成了。
第四单元
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和 中。
2、鹅的叫声,音调,似。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不亚于。
4、鹅的步态,更是。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 之相;鹅的步调,颇像。它常 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有时,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5、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 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 吃泥,吃草。
7、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可是,它听到老鼠的,又是多么。它,一连就是,把老鼠等出来。这句话写出了猫的。
8、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 :用身子,把脖子伸出来,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它还会 叫唤,长短不同。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谁说多少好话,它也。
9、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它在花盆里,抱着花枝,所过之处。你见了绝不会,它是那么!
10、成语练习写出带“龙”的四个成语:、、、写出带“马”的四个成语:、、、写出带“虎”的四个成语:、、、再写出四个不同于上面的四个带动物名称的成语:、、、第五、六单元
1、北京的的颐和园是个()。
2、()颐和园的大门,(),就来到()。绿漆的柱子,红漆的(),()。这条长廊有(),()。每一间的(),画着()、()、(),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这一种花还没谢,()我。微风从左边的(),使人()。
3、()长廊,()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4、登上万寿山,站在()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的树丛,()和()。正前面,(),()。游船、画肪在湖面慢慢地(),()。向东远眺,()几座古老的()和()。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 ]朝 作者: [ ]朝 作者:。。
6、对联填空 一径
竹
阴
去
满地
烟淡烟浓高低影 四面荷花三面柳
清风明月本无价
7、古诗默写
《过故人庄》:诗人是
。故人
具
鸡黍。
,青山郭外斜。开轩
面
场圃。
。
第七、八单元
1、刚进里院,()。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像()一样在上面跳跃着,()。
2、我们的交谈很(),仿佛我不是(),而是大人,一个()。他()之中蕴含的(),()之中包含的(),把我小小的心()了。()染红(),院子里那一墙的爬山虎,(),如同(),映在客厅的(),不停地摇曳着,()。
3、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4、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两条(),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5、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的():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有些恐龙则用();有些恐龙身长(),重达();有些恐龙则(),体重不足();有些恐龙(),是()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以植物为食。
6、其中,一些()的身体(),长得也越来越像():骨骼(),身体();脑颅膨大,();前肢(),能像();它们的体表长出(),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或()而转移到()。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慢慢具备了(),并最终能够()。
7、不管怎样,有点():原本不会飞的()最终变成了()——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的生活天地。
8、按要求写句子
(1)写出两句告诫并激励我们大胆地发现,不断地探索,勇敢地创新的名言:
①
②
(2)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3)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4)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5)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6)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6.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篇六
1、远看()有色,近听水()声。春去花还在,()来鸟()惊。
2、()竹排,顺水流,鸟()唱,()()游。两岸树()密,()苗绿油油。江南鱼()乡,()()竹排画()游。
3、()座房,()座房,青青的瓦,()()的墙,宽宽的(),()()的窗。()座房,()座房,房前花()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学堂。
4、我家()()有()棵()树。冬()到(),爷爷给()树穿()暖和的()裳。()树()冷()。夏()到(),()树给爷爷撑()绿色的()伞,爷爷()热()。
5、草芽尖尖,他对()()说:“我是春()。”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雪人()肚()()挺,他顽()地说:“我就是冬()。”
6、床前明()光,疑是地()霜。举()望明(),低()思故乡。
7、弯弯的()()()()的船,()()的船()两()尖,我在()()的船()坐,只看()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8、()去()()(),烟村()()家,亭台()()座,()()()枝花。
9、阳光像金(),洒遍()野、高()和()河。()()的()苗,因为有()阳光,更绿了。()()的()树,因为有()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河就像()()的锦缎了。早晨,我拉()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谁也捉()住阳光,阳光是()家的。阳光像金(),阳光比金()更宝贵。
9、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条()黑狗。影子在(),影子在(),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10、谁的尾()()?谁的尾()短?谁的尾()好像一把伞?猴()的尾巴()。兔()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鸡的尾巴弯。鸭()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1、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路,就能()()()()。遥远的北京城,有()座()安(),()场()()旗仪式 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12、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溪的水()深,()()去游吧。”过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说:“妈妈,我想去()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景很美,()()去看吧。”过了()(),小鹰学会了()翔。
13、()雪啦,()雪啦!雪地()来()()群()画家。()鸡画竹叶,()狗画梅花,()鸭画枫叶,()()画()()。()()颜料()()笔,()步就成()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睡着啦。
14、()()依()尽,黄河()海流,欲穷千()(),更()()层楼。
15、()()红冠()()裁,满身雪()()将()。平()()敢轻言语,一叫千()万户()。
16、锄禾()当午,汗滴()()()。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
7.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篇七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十月,江南,一片迷人的景色。傍晚,快要落山了,一只只从远处慢慢驶来,不时传来欢快的。
2.船上的能停船,家里的。,莫混淆,看看就。
3.宁宁小画家。画个没有门,画只尖嘴巴,画张腿画匹没。你看看粗心的小画家。
4.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庄稼粒
粒白。乐红了脸,笑弯了腰。秋天到,秋天到,秋天长得好。结柿子,挂葡萄。的是梨,的是枣。
5、北京时间24日晚,第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6、这是,北京城绚烂的鲜花抛
向。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
!卓
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
7、《静夜思》是代诗人的。我会默写这首
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夜晚,明亮的,白霜。远离那天上的月亮,不由
得。
8、捉一只蝴蝶,能编织。含一片草叶,能吹
出。挖一篮,撑圆
了。逮。
馋哦,乡下孩子,生
在,旷野里。
9、婆婆,婆婆,这是蝈蝈。在我时候,就。
歌声会,看到小溪。歌声会,想
起。
10、踮起,走进我们把紫丁栽窗前。
11、,开的,那
是,感谢你挂牵。
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1、天安门广场早已(),()的人们还是
像潮水一般涌来。人们()着,()着,一次又一次地
将()的鲜花抛向天空。
2、蚕(),蜂酿蜜。人不学,不如()。
3、歌声会()走进(),看到小溪流淌的()。
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的欢乐。
4、()之木,生于毫末;九()之(),起于累土;
()之行,始于()下。
5、梅兰芳学艺的()没有。他()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水底()的鱼儿。日子一厂,他的双眼渐渐()起来。
6、经过勤学(),梅兰芳()成为()的京剧大师。
7、禹下决心要()洪水。他吃尽了(),走遍了(),()地察看()和()。
8、丹顶鹤有一身()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的。它的()就像嵌着一()红宝石,()的,怪不得人们就叫它丹顶鹤。
9、()渠,万条河,()一个连一个,()。
千只(),万只驳,()片片像云朵,()。
千()曲,万首(),()一箩又一箩,唱()水乡()。
10、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一样(),只剩下一个()的太阳和一片()的蓝天。
11、太阳已经(),收起了()的()。天空一片()。()的西山,披着()的余晖,显得十分()。
12、松竹梅(),()春风一家。
13、人来()边,()侧耳听。()不见鸟,()鸟()声。
14、丹顶鹤()是在地上(),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那么高雅。()丹顶鹤是()的旅伴,()人们又叫它“仙鹤”。
15、春雨()清()天,()芒夏暑()。()露秋()霜降,冬雪雪冬()。
16、()大地,福满()。
17、()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并不都是()。
18、()要干凶恶残酷的(),那是很()找到借口的。
19、(),脸儿黄,身上不穿()衣裳。()当棉袄,风来()胸膛。别的花儿怕(),只有()开得旺。
20、太阳慢慢地()。它那圆圆的脸()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21,默写《登鹳雀楼》和《青松》。《登鹳雀楼》是写的,而《青松》是元帅写的。
8.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篇八
1、鲁迅,原名叫(),字(),哪里()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少年闰土》选自他的小说()。对鲁迅一生真实写照的诗句是(横眉。)
2、《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怀念母亲》的作者是(),他说自己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一个是()。
3、《穷人》的作者是()国作家()。《唯一的听众》中的听众是()。
4、《月光曲》是()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谱写的。
5、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是(),是哪个国家()谁()画的。6、人们常用(“”)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文中()与()是知音。
伯牙谓(),乃(),终身()。
7、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8、本册我们学过杜甫的诗叫()。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9、本册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因为他是一个()的人。如: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机智,见多识广)的人。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工作一丝不苟,爱国心强烈的)工程师。桑那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人。鲁迅是一个(为自己)的人,被人们称为(“”)。
10、本册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篇课文(如《老人与海鸥》)?因为这篇课文写出了(老人与海鸥有深厚的感情,老人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儿女,比亲人还亲。)
11、詹天佑主持修筑的铁路叫(),在修筑铁路时有三个过程:()、()、()。
13、甲虫音乐家们()地振着翅膀,优美的(),像()流了出来。
1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每棵树都是我的()。
15、岁月(),波光(),泡沫(),唯有老桥()。16、河水为我们(),()我们的心田,()我们的子子孙孙。17、《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我们深知:(大地不),(而)。18、闰土心里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有()、()、()、(),从中看出闰土是个()的农村孩子。
19、鲁迅说:“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里的“黑洞洞“指()
“碰壁”指()。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憎恨旧社会)。20、“诗”按发展时间分,可以分为(古诗)与(现代诗)。我国现代诗的著名作家
有(郭沫若、艾青)。
9.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篇九
第三、四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
1、《自然之道》一文按照()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往往会产生()的结果。
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变化的()及其治理的(),告诉人们要保护(),保护()。否则就会受到()的惩罚。
3、《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解决了飞机()的问题。
4、《人类的老师》告诉我们研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科学合理地()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5、清明前后,()。
6、(),晚霞行千里。
7、天上鱼鳞斑,()。
8、鸡迟宿,鸭欢叫,()。
9、(),明日必有大雨到。
10、“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咬啄时,()对焦急的“我”及其同伴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这是(),是太平洋绿龟()、()的手段。同时也用向导的话说明了课文的主题:()。
1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12、这一单元中,我明白了这句谚语“()”,以后我就可以通过观察朝霞、晚霞来大致判断天气的晴雨情况了;我还知道了谚语“()”,以后在农忙时就不用那么劳累了;我还了解了“(,风雨不久到。”
13、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人们从()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从()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从()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14、《夜莺的歌声》讲述了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的孩子,巧妙
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为游击队,协助游击队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和精神。
15、“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句子中的野兽是指。表达了苏联人民的情感。
16、请写出《小英雄雨来》的六个小标题:()、()、()、()、()、()。
17、《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以格式写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的一封信。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
18、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的人类家园!
19、啊!听见了,听见了,在场的听见了,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0、绿茵茵的草地,本该,可是如今
10.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篇十
(一)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
五,金木水
土。
地分,照今古。
(二)对韵歌
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
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三)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
歌。
毛浮绿,红掌拨清波。
(四)家
蓝天
白云的家,树林是的家,小河是
鱼的家,泥
是种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
南飞,一会儿排成个“
”字,一会儿排成个“
”字。啊!秋
来了!
(六)小小的船
弯弯的的船。的船
两
尖。我在的船里坐,只看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七)江南
江南
采莲,莲
何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八)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
鸟说:“我是春
。”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
。”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
。”
雪
肚
挺,他顽皮的说:“我就是冬
。”
(九)日积月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
之计在于晨。
(十)画
远看
色,近听
无声。春去花还,惊。
(十一)大小多少
一个,一个小,一
黄
一
猫。
一边,一边,一群鸭子一只。
一个大,一个,一个苹
一颗枣。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
桃。
(十二)升国旗
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徐徐升起;
向着国旗,我们,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十三)悯农
锄
当午,汗滴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十四)影子
影
在前,影
在,影
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
黑狗。
影子在,影子在,影子常常陪着我,他是我的朋友。
(十五)比尾巴
谁的尾
?谁的尾
短?谁的尾
好像
把伞?
猴的尾
。兔的尾
短。松鼠的尾
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鸭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十六)东西南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面是北,面是南。
(十七)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呼作
玉盘。又疑瑶台镜,飞
青
端。
(十八)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啦,雪啦!雪地
群
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
画。
颜料
笔,步就成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十九)()()明,()()男。()()尖,()()尘。
(二十)日积月累
前人栽树,后
乘凉。千
之行,始于足。
百
尺竿,更进一步。
(二十一)想一想,练一练
一()乌鸦口渴了,到处找()喝。乌鸦看见()()瓶子,瓶子里()()。但是,瓶子里水()(),瓶口()(),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段话共有
句话。
3.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呢?请用“
”画出来。
【按课文内容填空答案】推荐阅读:
人教一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07-2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08-17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1-11
五年级第九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解读06-20
12册课文内容填空09-13
六年级按课文填空10-26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内容填空07-25
语文六上按课文填空09-10